发布时间:2022-12-24 05:23: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研活动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立足于三年级教学情况的实际,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展开听课、说课、评课一体化的教研活动,加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改革,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以标准为标准实施教学。
2、认真贯彻《教学常规》,督促组内开展集体备课,督促教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备课质量。
3、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有效的听课、评课活动。
4、定期开展教学情况分析、交流研讨活动,做到经验分享,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5、三年级作为承上启下的中年级段,要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的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新要求,在明确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弄清本年级段的具体教学要求,熟悉、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各部分教材积极推行课程改革,根据三年级语文教材特点,加强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大面积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的课堂研究。
(二)重视常规,提高质量。
1、以教材为凭借,尝试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掌握中段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会学生默读、品读、研读,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抓好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段作文教学,扎实教学,夯实基础。
重视写字教学,指导学生写好字;培养学生认真听、仔细听,边听边记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多读、认真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说话完整、清楚的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为以后的篇章作文打好基础。
2、作业要求全批全改,教师批改规范,重视学生作业订正辅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班级的图书角和图书馆图书借阅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读书中收获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情操,让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行为,从而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4、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关注学困生,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做到共同发展、进步。
(三)加强研讨,共同进步。
1、教研组每位教师均应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充分利用周三教研活动时间,教师间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及时沟通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难题,使教研活动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促进教师教研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2、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后教师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
四、具体安排:
九月:(1)制定三年级组语文教学计划,做好开学工作。
(2)规范教学常规,正常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
(3)组织学习研讨三年级教材特点、目标。
(4)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5)优秀老师开一节先行课,组织年级组的各位老师听课和评课。
十月:(1)教学常规检查、反馈。
(2)根据进度进行说课活动。
(3)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4)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语文教学的研讨课。
十一月(1)继续组织学习《山东省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本年级部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相关的教学建议。
(2)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3)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其他教研活动。
(4)期中能力自测。做好相关的质量分析.
(5)抽查备课。
十二月:(1)研讨展示课。
(2)根据进度进行说课活动。
(3)继续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4)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
(5)针对期中自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反思。
一月:(1)研究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2)期末能力诊断(要求同期中)。
(3)年级组工作总结。
1、探索学科教学规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化,并通过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把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本学期由王辛勤老师和顾轶群老师开展校本培训;韦军老师开设蚌埠市高一年级地理教学研讨课;陈灿红老师参加安徽省地理学科“教坛新星”竞赛。
2、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组织教学研讨 继续开展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工作,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探索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共同探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围绕韦军老师和陈灿红老师的教学公开课预演,共同研究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结合我校本学期的对外教学开放活动,开展对外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理解学业水平测试,关注09届高考方案 高中新课程进入复习检测阶段,针对学业水平测试组织积极的复课工作,由张威、王辛勤、陈灿红老师共同开发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学业水平测试蚌埠铁中教学资源——复课思路与复课习题(发表于张威老师博客blog.sina.com.cn/zhangweibbtz);关注2011届高考方案与复习纲要,及时调整复课计划,认真组织复课教学。
4、紧抓高三复习研讨,做好二轮专题复习 为学习先进高考复习经验,提高我校高三复习整体质量,积极参加高三复习研讨,主动参加本学期在固镇二中举行的“2011年地理学科高三复习教学研讨会”;校内加强组内交流,分工合作组织专题复习研讨,由顾轶群、王辛勤、陈灿红老师共同开发高三复课资源;深入教学一线,对高三地理教学进行跟踪反馈,对三位高三任课教师进行“推门听课”。
5、持之以恒组织气象小组活动 继续在初一、初二年级进行气象小组观测与记录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本活动地理组全体组员共同参加,并聘任高继红、李晋、韦军老师为地理气象活动小组指导教师。
6、教学进度 如本学期组织期终质量监测,将按照下列进度进行。
年 级
期末教学进度
七年级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
八年级下册
高 一
必修二
高 二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 旅游地理
世界地理复习(含地球运动、大气等自然地理基础)
7、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如下:
周次
日期
教研活动计划内容
参加教师
活动地点
召集人
二
2.21
学期教研工作
教研组长
市教科所
吴岱峰
三
2.28
选修模块《环境保护》教材分析
高二教师
市教科所
吴岱峰
四
3.6
2011年高考复习研讨会
高三教师
固镇二中
孟庆纪
王 玲
五
3.13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七年级单元备课 乡土地理教学
初中教师
蚌埠五中
沈 红
六
3.20
高二年级地理教学研讨课——环境保护
高二教师
蚌埠二中
叶国萍
七
3.27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
1.课例《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观摩
2.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活动介绍
市35岁以下
青年教师
蚌埠实验
中 学
吴岱峰
匡昌林
八
4.3
高考专题复习教学研讨课
——气候专题
高三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三中
曹 斌
九
4.10
XX届省高中地理学业考试
复习研讨
高二教师
教研组长
蚌埠九中
吴岱峰
叶 峰
十一
4.24
高一年级地理教学研讨
——市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研讨课
高一教师及市35岁以下青年教师
蚌埠铁中
韦 军
十三
5.8
初中地理教学研讨
1.八年级教学单元备课
2.学业考试复习专题
初中教师
蚌埠六中
汪翠华
十四
5.15
高考命题趋势专题研讨
(要求:以校为单位准备近年高考试题分析材料、原创试题一题)
高三教师
蚌埠一中
贺广明
十五
5.22
校本培训一
全体老师
会议室一
王辛勤
十六
5.29
校本培训二
全体老师
1 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回放
1.1 活动主题
如何指导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更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1.2 活动目的
(1) 促进教师认识到备课中目标先行的重要性;
(2) 提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
1.3 活动形式
(1) 参与对象:全体学科教师(教研员与大备课组组长先行展开研究与展示)。
(2) 组织流程:找问题(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教研员先行研究与展示——大备课组组长讨论、模仿、研究与提升——备课组教师讨论、学习与展示。
(3) 活动时间:一个学期。
(4) 活动方式:教研员亲临课堂教学研讨;核心研究人员的区级展示与研讨;大备课组“同课异构”式的研讨。
1.4 活动过程
1.4.1 前期准备
(1) 教研员针对问题,思考与形成研究模式(图1)。
主题教研模式说明:
① 上层的三个环节是指对提供的案例在评价、讨论反思后,形成与自我教学特色一致的教学设计,然后经说课、同伴评价后的进一步反思,完善教学设计。
② 关于反思1,指研究者需反思已有的教学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间的差距;关于反思2,指在反思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中完成由理念向行为的飞跃。
(2) 与大备课组组长一起研讨学习,完善研究形式。
加强对主题活动课题核心概念内涵的研讨,形成统一看法。
如本主题教研活动中的核心概念为教学目标与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经过研讨认为在这个研讨活动中,“教学目标”是指依据学科课程目标要求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活动,旨在使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或经验。“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是指在仍沿用班组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下,从“教”的角度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备课中应先思考:采用的策略与手段是什么?需要完善教材的材料是什么?为什么要完善?针对的目标是什么?……
根据初步确定的研究模式,在研究使用中逐步修正与完善。
如一开始并没有框架结构中第一环节的“关注他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然而在自我研究中发现我们在设计一节课时会从网络、书刊上借鉴很多先行者的优秀做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与所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发展性使用。为此笔者将此补充为第一环节,让教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明白借用其他教师的优秀做法是正常的,但要明白在使用中,必须要通过自我的评价、反思与重建,要和自己教学风格融为一体。
1.4.2 实践优化
(1) 教研员先行自我研究,形成指导性案例。
关于目标与教学活动设计指导性案例举例:
教学目标:知道细胞识别的概念及概念形成的过程(威尔逊实验思想)。
教学活动设计:
① 设问:为什么免疫细胞能识别和区分“自己”和“异己”物质?是如何识别和区分的?
② 讲解威尔逊实验过程,追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结果?
③ 回顾与介绍细胞的识别功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有关引出细胞识别的概念划出概念提升:细胞识别是免疫的基础
设计意图:从对免疫概念中关键词的质疑,引出威尔逊实验,感悟科学家实验设计中的思想与方法。
(2) 大备课组组长讨论、模仿、研究与提升。
大备课组组长对各自研究课题进行目标的制定,并在网络中展开讨论与确定,然后按“模仿设计教案——说课研讨——内化提升”的形式,加深对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相匹配的教学活动设计的认识。
关于大备课组组长通过讨论、模仿、研究与提升的举例:
目标2:分析节肢动物繁盛的原因。
策略:假设可能的原因找证据分析结论。
教学活动设计:
(1) 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极为庞大,占了动物界的84%,在江河湖海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如此繁盛,你估计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猜测可能的原因)
(2) 大家有这么多的假设,你们的假设对不对呢?请各小组就其中的一个猜测,找寻证据分析你猜测的合理性。
(3) 交流总结节肢动物繁盛的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假设、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核心成员展示研究成果,并展开进一步的研讨。
关于核心成员研究成果展示的举例:
活动3: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几种我们身边常见的真菌;了解真菌对人类的有益之处和有害之处。
能力目标: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培养小组合作及资料整理和归纳的能力。
(4) 各大备课组展开相关学习与研讨活动。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第一层面是撰写教学设计,主要是制订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思考与目标相吻合的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层面是说课研讨,主要进行15 min片断课或一堂完整课的说课,通过研讨与反思,完善教学设计。
第三层面是课堂教学实践,主要是进行课堂观察,通过对听课后的感受、遇到的问题、处理方法及对引发的思考的讨论,改善和提升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实际的教学行为和能力。
2 活动方案实施后的收获与启示
2.1 活动方案实施后的收获
从上述回放的活动过程可以看出,这个过程还是围绕大多数教学研讨中采用的一般环节进行的,主要由课前设计、过程描述、课后反思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构成。
图2示主题研讨活动的流程。
反思这种主题研讨形式的实践活动,由于活动的发展与每位参与者心路发展的历程紧密结合,促进和提升了教研员和教师们对专业发展的主动追求。
(1) 实现了自我超越。
因为人都有肯定自己,追求成长的动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自己以往的传统做法和传统观念,积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由于初步获得成功,青年教师们有了发展自己和提升自己的信心。
(2) 培育良好的研究环境。
由于研究过程都是心与心的碰撞,强化教师之间的认同感。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的主体意识、研究的效能感、个人的反思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3) 构建研究的共同体。
由于主题活动的研究方式采用的是“行动研究”,这个过程更强调的是反思。而反思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集体性活动,在教师与教师合作的共同体中,通过与其他教师的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
(4) 完善了人格。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强调了教学合作的心理机制,在研讨的过程中,提醒自己与他人是否能做到:倾听(尊重与信任);交流(理解与沟通);协助(互助与竞争);分享(体验与反思);整合(对话与统筹)。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博取百家之长,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也会乐善好施,将教学经验与之分享。
从实施过程中透视的信息可以看到,在这个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力求以大备课组的形式弥补学科在学校中无研究氛围的局面,也由于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教师们熟知的研究方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教师们乐于参与,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但在实施中也发现缺少专业引领就会影响活动的效果,因此专业引领资源的不足,已成为制约主题教研活动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2 活动方案实施后给予的启示
从教研员工作定位看,教研员是教学研究的实践者和组织者,教研活动的本质是教研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实现有效教学或有效研究的活动过程。
(1) 教研活动主题必须是调研中的“真”问题的研究。
当前,教师们都有想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开拓自己的视野,并都有想通过借鉴别人的经验或别人的研究成果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或完善自己的教学的愿望。如本活动的主题是教师在课改研究逐步深入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且又是对课标要求、教材展开、校本教材开发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由于活动的主题与教师们的想法一致,为此教师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活动后也能真实谈出他们的观点和进一步的思考,也乐于模仿,并继续这个主题的研究。
(2) 教研活动方案的设计要与规划和研究的主题相“匹配”。
从有些教师的言谈中,发现教师们普遍感到没有吸引力的教研活动都有下列特点:教研目标不明,设计随意或无准备。要使教研活动具有吸引力,作为一个学科教研员,必须要有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围绕整体规划,设计一个个相对应的主题活动,由于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上一次或上阶段系列活动的延伸,这样教师们觉得跟随着的研究有连续性和可以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空间,也就自觉自愿在日常教学中同步于学科倡议的教学改革研究。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既促进教师们业务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对教师们业务上的管理。
关键词:化学实验;任务驱动;趣味原则
实验是我们探知自然学科的不二法门。化学作为一门传统的自然学科,更要注重实验教学。当然,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抽象事物说教有逆反心理,所以化学实验教学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相应的任务驱动,积极主动地体验从实验原理到实验结论的整个过程。实践出真知,只有任务驱动下积极、自主的实验体验,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到技能的迁移。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对如何通过任务驱动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分析。
一、化学实验教学任务驱动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任务驱动式教学本来就具有很强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的任务设计和流程一定要契合学生认知情感,要紧密结合新学的化学知识,还要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性。
1.趣味吸引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对理科性的内容感觉步骤繁琐,不是学不会而是没有兴趣和信心听进去,这就要求驱动性的实验设计一定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具体操作中,我们需要整合教学内容,将实验探究放到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中来吸引学生探索、认知的积极性。
比如,化学教学中的“粗盐提纯”实验。笔者在课前准备了一包粗盐,课堂开始在给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故意“不小心”撒在地上,然后问学生怎么收回来并提纯成可以食用的。这个小情节就能很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2.指导性和启发性
实验不是凭空设定的,要将当前所学的知识通过形象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体验掌握化学知识的原理,从而迁移知识生成的运用能力。比如我们创设“粗盐提纯”实验驱动,就是在教学化学物的溶解、过滤提纯等性质。这样设置基于学生对教材基本理论的掌握,启发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验原理,自主探索和创设实验过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驱动教学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基本有两个应用方向:一个是驱动学生完成基本的实验流程,一个是根据自己的深入探索和思考,在旧有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合理改进。下面我们结合实例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基本实验流程驱动
一般来说,任务驱动实验首先要驱动学生去探索实验教材给出的实验流程和方法。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实验进行整合,便于驱动学生继续认知掌握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手段。
这里还以“粗盐提纯”实验教学为例,为了契合学生探索,我们可以将整个实验拆分成三个子任务,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逐步完成对基本实验流程的探索和认知。
子任务一:了解氯化钠的来源与主要成分,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完成任务。
子任务二: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杂质的实验操作,笔者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过滤、蒸发等相关步骤的操作。
子任务三:除去粗盐内可溶性杂质,这个过程涉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介绍,所以细心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给出方程式后,协助学生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并教会学生除杂质方法。整个任务驱动完成后,笔者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并采取访谈方式,询问学生意见,从而使教学任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
2.探索实验改进
无论是教材还是老师提供的实验,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蓝本,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这些既定实验未必就是最优化方案。所以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法还可以驱动学生给经典实验挑错并进行有效改进,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譬如:学生在做酸和碱的探究实验时,许多学生按照教材给出的经典步骤操作,没有出现明显错误,但是实验现象总是不清晰,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驱动和鼓励学生寻找学生操作或实验设置的不足之处,并进行积极改进尝试:(1)打开瓶盖前晃动试剂,然后以黑板为背景映衬下对着瓶口轻扇一下就能观察到明显的白雾;(2)观察前需要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可以改为将其放于滤纸上然后置于表面皿上,这样氢氧化钠吸水将滤纸浸湿粘在滤纸上不掉下来,既效果明显,又节约时间;(3)碱溶液与指示剂作用的实验学生见怪不怪,改进成用无色酚酞溶液在碱溶液浸过的滤纸上写神奇的“红字”这样效果更明显,更神奇,更具有探索性和活泼性。
这样设置,在疑问的驱动下,学生充满疑惑和好奇,都会积极深入地去寻找是自身操作失误还是实验就有不明朗的设置漏洞。最终经过大家的细心研究,或者发现自身操作失误加以弥补,或者发现实验设置有误导性,并及时加以改进。可见,实验教学也不能让学生照搬经典实验操作,要赋予学生思考和质疑的空间,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和创新,这才是高效课堂之道。
本文是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通过任务驱动法实践化学实验教学的分析与讨论。总之,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一定要打破传统的让学生照猫画虎的实验操作方法。代之以给予趣味任务,牵引和驱动学生从被动的模仿转换成积极、主动的探索主体上来,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化学教学实验水平。
关键词:有机教育;农村英语;活动教学;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26-01
在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知识与现实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完成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进行英语教育的时候,教师更要注意设置活动,让课堂活跃起来,从而让学生主动接受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有机教育的优势,更新现有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使他们自发地学习英语。有机教育是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逐渐发现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天赋特性和兴趣,因势导地加以开发。
一、提供展示平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利用他们喜欢展示自我的心理,给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更好地学习英语,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通过充分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向其他同学展示,从而让他们意识到在课堂上加入自己的思维是一种荣誉,从而带动全体同学一起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
教师可以把英语课本与生活联系到一起,从平时学生能接触到的事物出发,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比如,在学习如何写信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给班里的同学或者是自己的家人写一封信。在给学生们布置写信的任务以后,教师先要告诉学生们写信需要注意的事项,在信的开头要写Dear+人名,在信的末尾一般都写Best wishes,yours+名字。教师也可以告诉学生一些在书信中常用的语句,如I am so pleased to hear from you and I will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myself,let us keep in touch。然后教师在课上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让学生们能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英语积极性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设立一些适当的情境,让学生们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相关英语表演,体会有机教育的特点,跟随自己的心,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课文。同时,教师让学生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加入一定的思想,让人物具有学生自己的特点,使他们在情境创设中感受到英语的乐趣。学生在这样的表演中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深度研究,主动去挖掘情境,也能对英语文章有更好的把握,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不过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不能为了情境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情境中知识点的覆盖。教师要基于农村学生的接受能力,创设在学生理解范围之内的情境,给学生新鲜感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在情境演绎中逐渐把注意力放到课堂知识点的理解上,从而达到用活动教学辅助开展英Z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Student’s life”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熟读课文,在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把班级中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扮演课本中的角色,利用表演的方式,学习“student’s life”。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在课文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把平时自己的生活也加入到表演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研读,也能把课堂变成学生的主场,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课上进行有关课文内容的提问情境的设定。如在教学“our food”一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两人一组,进行关于“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Do you always eat junk food”等问题的问答,让学生在对话中灵活掌握有关课堂的知识点,既能让学生熟练运用学习的单词,又能提高学生掌握英语的能力。
三、及时进行评价,检验学生对于英语掌握性
教师要注意及时掌握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情况,在教育中有机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查,从而保证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保持较强的理解能力。这样,也能让教师及时发现部分理解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查缺补漏,保证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完整的教育,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上的comic strip 部分,通过小规模的检测手段及时掌握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对不合适的地方加以纠正,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评选活动,让学生们自发评出优秀学生。同时,教师要注意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还要对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程度、课堂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课上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一些知识掌握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引导,鼓励学生,让他们对英语抱有希望。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利用不同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要开拓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加入有机教育的思想,培养学生无私、坦率的性格,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活动化课堂;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一、“活动化课堂教学”的含义和优势
“活动化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活动实施的主体,通过建构一些集创造性、实践性、生活性、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下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为教学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体在本研究中,活动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含义是指:第一,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目标的实现不是通过学科教学完成的,而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完成的。第二,本研究中的“活动化”是指课程的实施中,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些方式主要有探究性活动、体验性活动、交往性活动和操作性活动等。
活动化课堂充分吸收了“活动课程”理论中的精华,并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活动,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应用。这一教学方式是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与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是在“做”中“学”,而不是在教师的“教”中学。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教授者。也正因为如此,教师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引领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然完成对教材内容的掌握,从而在学生积极而有兴趣的课堂活动参与过程中收获教学结果,实现教学目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活动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课堂学习活动,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成功凸显出来。
二、信息技术“活动化课堂教学”优势的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活动化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要成功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无法正确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度,将教师为主导理解为教师讲解与传授知识,将学生为主体简单理解为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课堂活动,这种理解本身就是对两者关系的一种误导。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准确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仅仅是一个指导者,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教师的重要使命。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教师的作用是可有可无的,恰恰相反,在整个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引领性作用非常关键。每一个学习活动的设计,每一处归纳总结,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同时要适时点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活动。因而,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促成是必不可少的。
2.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既有自主探究,也有合作探究,前者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后者强调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活动设计中,应如何判定某一个学习活动是应该由学生自探完成,还是应该由学生合作探究来完成呢?一个有经验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会根据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灵活把握。一般来说,对于相对简单一些的探究问题,完全可以由学生自探完成,而对于具有一定的难度的探究问题,则需要借助学生合作的力量来完成。当然,所谓的难与易,是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来判定的。如果班级学生的信息思维能力总体水平较低,更多的探究活动需要让学生合作来完成;相反,则可以适当扩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什么水平的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都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方式。因为两者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维度不一样,前者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与能力,这两种能力都是学生能力构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处理好学生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新课程;活动元;教学设计
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过多的接受学习向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向转变,如何快速而有效地开展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活动,是进行新课程教学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的行动研究表明,根据化学新课程的特点,利用活动元教学设计原理,教师根据教学资源和学生情况,将教学设计的重点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生参与“活动”,设计一个或几个活动元,形成课堂活动流,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活动元教学设计是一种高效、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教学设计方法。
一、活动元教学[1]
(一)活动元
活动元是指在教学中为完成某一学习任务中的一个或几个子任务而进行的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背景来进行的。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从中我们不难得出,要实现新课程目标,就要改变以往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要利用各种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活动中搜集和处理信息;在活动中得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交流与合作;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因此组织好课内外的学生学习活动是能否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一环。
活动元就是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生活动抽取出来,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元素或一个环节来使用,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活动元必须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基础进行的一组活动。如课堂化学实验探究活动是让学生在分组和实验室条件下自由探究某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某一化学问题进行的活动。
2.每个活动元必须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此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活动。
3.每个活动元必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活动元模式
活动元模式是指将活动元进行分类,从中抽取出同一类活动元的教学程序,将这些活动元进行抽象、提炼出共同的、可操作的步骤,以利活动元的设计和使用。
活动元模式设计的要点为:
1.活动元模式是由一组同类的活动元,将其共同可操作的步骤抽取出来而形成的。如分组实验探究、课堂实验探究和课外实验探究都可以提取出相似的操作步骤:(1)获得任务;(2)实验探索;(3)记录和分析结果;(4)得出结论和反思。
2.一种活动元模式可代表一个或多个活动元。其步骤的提取主要来源于学生主体的活动过程。
(三)活动元模式库
活动元模式库是指按一定规律将活动元模式进行组织和分类。每个教师都可根据自己教学的特点、风格,自己拥有资源的情况以及学生集体的不同,形成自己独特的活动元模式库。
经过实践研究,我们认为,可按如下形式进行组织和分类,形成一个较为通用的活动元模式库,每个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甚至重新规划。每个项目和其子项均可进行调整。常用的活动元模式库的组织如表1所示,为节约篇幅,我们仅列出活动元模式库的一级项目及其说明。
表1 活动元模式库的一级项目组织(部分)
代码
一级活动元模式库名称
描述
1
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活动元模式群
以各种进行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的活动,是本教学设计的中心活动形式
2
以自主学习活动为核心的活动元模式群
以学生自主学习,如自学、自我小结等为主的活动
3
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活动元模式群
以小组或全班合作进行的活动,如组对学习、讨论、集体朗读等
4
以学生展示为核心的活动元模式群
以学生或小组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为主的活动,如网络BBS交流、小讲座、答辩或辩论、自主发言等活动
5
以完成作业或任务活动为核心的活动元模式群
以完成作业、练习等学习任务为主的活动
6
以评价活动为核心的活动元模式群
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档案进行自主评价、小组评价为主的活动
7
以听专家报告及质询活动为核心的活动元模式群
包括听教师和同学的发言,并提出质询的活动
8
以技能形成活动为核心的活动元模式群
如听说读写、计算、计算机软件学习、实验基本技能、识图等的技能形成型学习活动
9
以创设情境活动为核心的活动元模式群
如看录像、听故事、计算机模拟等为主的学习,常用于课题和活动的引入
10
以其他活动为核心的活动元模式群
各种特殊活动和创造性活动
我们知道,每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所面对的学生和所拥有的教学资源都是不一样的,这样每个教师都应该根据通用的活动元模式库建立适合自己的活动元模式库,这样才能根据每个教师的教学小环境建立最优化的教学体系。
二、活动元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提取自己活动元模式库中的活动元模式,根据教材特点、教学资源情况、学生实际等因素进行活动元设计,再将一个或几个活动元有机组成课堂活动方案的过程称为活动元教学设计。
(一)活动元教学设计流程
根据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活动元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了如下活动元教学设计的系统流程,以方便教师进行活动元教学设计。
──活动元选取或创新设计
──活动元组合
──各活动情境和任务设计
──利用教学设计模板,组成教学设计案学生情况分析教师情况分析资源情况分析教材情况分析活动元库分析
(二)活动元教学设计方法
1.理论基础
教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这就是教学设计。活动元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新发展,它仍然将教学的诸要素连接起来考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3]其理论基础源于教学设计理论,其中不同或改进之处有以下几点。
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过程中,继承了系统论的观点,但突出学习主体的合作、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利用各种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为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目标服务。
设计的重点从设计教师的“教”转移到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上。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设计教师的“教”的各个环节,就是利用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教”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的作业和教学评价等。而活动元教学设计主要是利用系统的观点进行学生“学”的活动设计,从活动中达到教和学的目的,实现课程目标。
建立系统单元的观点(活动元),使教学设计的系统落到实处。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主要是按系统的观点进行教学设计,可操作性并不强。活动元教学设计倡导每一个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活动元模式库”。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在自己的活动元模式库中调用、形成活动元,迅速完成一节课的设计。
强调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后,对教学的反思和对自己“活动元模式库”的优化和调整,进而形成自己组织教学活动的风格。
2.设计原则
在进行活动元教学设计时,为达到设计中体现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体现活动元教学设计理念。在进行教学实践中我们初步提出了如下一些教学原则。[1]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原则:在设计中必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体现学习者也是教学的参与者这一设计思想,这是本教学设计方法的关键。
以活动流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的原则:活动元教学设计是以一个一个的活动单元(活动元)来开展教和学的过程的,这些活动流来源于每个教师自己的“活动元模式库”中的一个个“活动元模式”,结合系统分析后设计而成的“活动元"。而这些活动元模式大多数是经过检验的,有的是经过了多次优化后形成的。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原则:教师在学生活动中是合作者、参与者、服务者和资源提供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足够的资源,设计中要想办法(甚至使用有创造性的代用品)来满足学生进行学习所需的资源。
任务及任务体系合理原则:每节课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组成每节课的活动元有自己的学习任务,这样一个任务体系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可能性,使学生在一定的努力下能完成相关任务,达到学习效果。
3.设计方法
活动元教学设计要按照系统的观点,对整个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分析自己的活动元模式库的情况,从中选出合适的活动元模式,并组成合理的活动流系列。使用活动元设计的活动流的例子如下。
案例1:引入活动/探究活动/展示活动/完成任务或小结活动
案例2:合作学习活动/展示活动/评价活动
案例3:自主学习活动/展示活动/完成任务活动
4.方案的评价
活动元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主要根据教学设计理论中的评价理论和本方法殊的理论要点和设计原则来进行评价。主要有如下评价因素。
教学对学习结果产生的影响因素:教学方案在培养或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上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对这些结果变量进行测量或观测可对方案进行有效性评价。
活动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因素:教学结果不但要注意最终的结果,还要对活动过程中学生发挥的作用进行观测和评估。
活动中资源利用促使学生发展的因素:这种设计方案对现有教学资源利用是否达到可能的最大值,也是对方案进行评价的重要方面。一个好的方案,能整合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活动服务。
师生能力倾向优化因素:教学设计是否能将特定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倾向发挥到最大的作用。同时对能力倾向的培养也达到最优的效果。
教学思想贯彻因素:活动元教学设计的中心在于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整个设计是否体现这一因素也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活动元教学设计案例和分析
课题:装备一个小药箱
教学目标
能为自己居家旅行装备一个小药箱;
认识常见的、典型的一些药品,知道它们的组成、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探究胃舒平的主要成分,进一步加深对探究活动的认识与体验;
能写出乙酰水杨酸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形成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以治疗最常见的感冒、胃病的常用药(胃舒平、阿司匹林)为载体,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感悟化学在医药开发中的作用、对人体健康的重大贡献。合理用药与避免药物依赖、远离,意在让学生形成更为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材中有个栏目:组织学生讨论参加夏令营时应如何装备一个小药箱(几天前,布置学生回家查看自家的小药箱,用于课堂学习中交流)。从课前与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课堂教学中淡化了这个栏目的活动。对“胃舒平”的主要成分的探究,从知识内容来看,比较简单,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在这个活动中,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让学生体验。对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依赖,远离等内容,指导学生课后阅读。
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以活动元教学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教学流程图如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元设计分析
引入:各位同学,我刚从外地出差回来,出差时,我除了带上手表、手机、钱包、身份证、换洗衣服外,还要带一样东西(随即拿出“固肠止泻丸”),我的常备药──固肠止泻丸。无论是居家生活,还是外出旅行,我们都需要配备一些常用的药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课题:装备一个小药箱。
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进入教学情境。
从学生(教师)的生活开始,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1)交流与讨论:我的家庭小药箱。
学生谈自己家庭小药箱中的药品:创可贴、胃舒平、花露水、止咳糖浆、烫伤药……
本活动让学生通过了解自己家中的小药箱,让学生交流已有的经验,使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个指导。
(活动2)设计方案:探究“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还是碳酸氢钠。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设计。
(活动3)交流与表达。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提供方案,并对各个方案逐条加以分析论证。
经过讨论,师生一致认可的有:溶解法、与盐酸反应法。
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实验报告。
(1)小组交流;
(2)在教师组织下进行全班交流,注意鼓励学生对各种方案的交流和质疑。
这是本课的主体,通过讨论实验方案,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认识物质成分检验的方法,同时让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活动4)学生按讨论的方案或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允许学生用经过讨论认为不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本部分让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可以检验自己的实验方案。
(活动5)应用:与学生交流关于药品的组成或应用知识,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交流活动。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应用好获得的知识。
(活动6)介绍“阿司匹林”的发现、合成史。(略)
感受人类在应对疾病斗争中化学的作用。
意图让学生体验化学在医药开发中的作用。
(活动7)演示实验:阿司匹林的水解。
学生观察现象,记录实验现象。
在教师的指导下,书写阿司匹林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布置课后任务:阅读有关合理用药及避免药物依赖、远离的内容。
掌握阿司匹林的有关知识。
通过阿司匹林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化学合成药物的成分。
三、展望
活动元教学是课程改革百花园中的一朵新花,它只是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相信还有许多的教学方法正在研究或正在发现。本研究仅仅是一个初步的成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如何较好地建立自己的活动元模式库、在活动元教学中如何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农村学校如何更好使用活动元教学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本研究使我们的教学设计从“教”的设计转变为“学生活动的设计”,这一教学思想,在实践中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期待更多的教师加入到我们的研究中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教育设计理论的本土化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傅兴春.新课程活动元教学设计与教学原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3—12,56—68.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课 活动教学 问题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140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老师教,学生听,缺乏两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学活动比较单调,缺乏一定的实效性,这就使得学生课堂上变得比较被动。而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活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分析社会实践和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开展活动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会合作探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经验,从而实现自我成长。
1 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中的问题
1.1 活动教学资源比较匮乏
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老师已经认识到活动教学的重要性,但是让很多老师感到为难的是,目前可以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老师只有教科书,其它的资料大都需要自己搜集,这样就会花费老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成了沉重的负担。老师还要备课、做课件,多媒体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些都会占据老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1.2 没有明确的活动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活动教学中,有的活动课不切实际地追求课堂气氛。我们不可否认,活跃课堂气氛是很重要,但活跃课堂气氛的原因与目的,大部分学生是不清楚的,学生只是得到头脑中的快乐体验,而没有真正把握比较实质的内容。活动目标不明确,也就是对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确,这都有可能违背活动教学的目标。不根据活动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活动都是无效的活动,同时过分的追求活跃气氛,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1.3 活动教学的内容比较陈旧,缺少新意
活动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已经逐渐被初中思想品德老师所接受。在选取活动内容时,应该根据活动目标,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分析与处理。老师把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对活动内容进行创意的开发和利用,而不是完全依照教材来组织活动。现在很多老师的活动内容发大多是几年前的材料与内容,缺乏一定的时代感和说服力。
1.4 活动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
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它需要老师运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激情,运用智慧来启发学生的智慧,运用人格来塑造学生的人格。但是单一的活动形式容易致使学生厌倦、疲劳以及笨拙,从而失去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
2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优化策略
2.1 优化活动教学资源
老师应该将不同类型的活动资源进行整合。活动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实物、文本、音像以及人力资源等。老师在进行活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任务、目标、内容以及重难点的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活动资源,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比较综合性的课程,它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和内容。所以,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包括相应的领域。
2.2 优化活动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进行活动教学之前,不仅要准备需要的教学活动资源,还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与教学形式等。在把握活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在有限的教学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还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处理。此外,还要根据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不同个性,来制定明确的活动教学形式。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志就是看其是否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精心设计活动教学才可以得到保证,同时还要制定比较详细的活动教学计划。
2.3 优化活动教学成果展示的策略
不管是课堂活动教学还是课后活动教学,展示学生活动成果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此外,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提升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生活的意识。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策略来展示学生的活动教学成果:引导学生参加创新素质的实践性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在学生展览墙上设置展板,不定期地展示学生的作品;将活动教学成果有效渗透在德育工作中。
3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的教学要求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为基础,和学生一同体验成长的过程,关注成长的美好和问题,同时,为学生正确处理与同学、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体会、感知思想品德教育所要传达的观点,从而实现情、意、知的统一。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创设真实、丰富的社会生活情景,使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升情感态度的价值观,进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王馨丹,何一成.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主题的设定[J].文史博览(理论),2012,(11).
[2]吴平安.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策略[J].成功(教育),2012,(7).
[3]付加健.略谈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效果[J].新课程(教研版),2010,(1).
[4]周晓娅.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4).
[5]朱强.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教案的设计[J].科教文汇,2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