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景区工作思路

景区工作思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23 06:35: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景区工作思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景区工作思路

第1篇

一、以运行监控为抓手,努力完成年度目标。

按照市对我区经济考核办法的要求,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为主要监控对象,进一步完善主要经济指标监控体系建设,采取月分析、季调度等措施,着力提高调控工业经济运行发展趋势能力,确保民营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市对区、市经信委对局的工作考核全面完成。在全力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发展的同时,把扶持发展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加大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人才支撑等方面帮扶力度,推动小微企业主动与龙头企业间的合作与对接,走集群化发展道路,促其做大做强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按照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基地化和特色产业规模化的要求,实施一批技术先进、成长性好、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重点抓好丽宝第的无方向同透压延塑料地板、常松金属的LED研发大楼、中海油环保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等19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围绕“在谈项目快落地、在建项目快推进、竣工项目快产出”要求,切实做好工业项目前期准备、建设中协调、建成后服务。健全局领导、职能部门联系重点项目等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完善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奖励办法,提高零用地项目和科技含量较高项目的奖励力度,强化投资引导,开展亩均投入产出考核。

三、以信息化推进为抓手,努力提高竞争能力。

按照十精神“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智能化水平,鼓励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企业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建设能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新装备应用工作力度,积极申报省级工业新产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省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项目。引导企业加强营销管理、品牌创建、管理培训诊断咨询、创新成果总结推广等的基础性工作,支持有条件企业争创各类名牌、商标。开展企业管理创新升级年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管理上新台阶。

四、以缓解资金为抓手,积极争取多方支持。

健全技改项目库建设,筛选符合条件的技改项目,全力申报国家、省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支持担保机构健康发展,积极组织参与银政企保对接活动,鼓励、润泽、友邦、万联等4家融资担保公司,为区工业企业开展各类形式的信用担保。进一步推进工业企业上市工作,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缓解企业资金需求。鼓励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从长远角度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五、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提升机关服务能力。

进一步深化“经信连万企”服务品牌,转变机关作风,推进效能建设,严格执行局机关规章制度,紧紧围绕“企业服务月”活动,实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发展”的三服务工程。切实发挥经信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当好企业动态的信息员,转型升级的辅导员,项目建设的协调员,关爱企业的服务员,攻坚克难的战斗员。强化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深入工业调研,加强对工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持续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决杜绝推诿扯皮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机关人员服务企业的能力。

第2篇

论文提要:

在审判实践当中,无论是法官还是法院,对“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十六字原则的理解普遍存在误区,过分强调调解的优越性,片面认为只要是调解结案,社会效果就好,致使司法调解本应具有的法律功能和社会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产生司法调解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的负面效果。

现行司法调解工作存在误区、困境,使司法调解工作的法律功能、社会功能、目标追求和价值追求没有很好的实现。司法调解工作管理、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本身具有不合理性,使司法调解制度的运行不尽人意。要使司法调解制度的法律功能、社会功能、目标追求和价值追求很好的实现,必须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必须摒弃司法调解工作中的一些错误做法。并在正确的司法理念指导下,构建合理的司法调解工作管理、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以充分发挥司法调解制度的优越性。

(全文共6193字)

以下正文:

司法调解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是指当事人双方在法官的主持下,通过处分自己的权益来解决纠纷。司法调解作为我国民事审判工作中富有特色的一项制度,通过讲理、讲法、讲情,实现情、理、法的有机统一,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对于及时、有效、切实地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做好司法调解工作,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了指导司法调解工作的十六字原则,即: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 。但是,在审判实践当中,无论是法官还是法院,对十六字原则的理解普遍存在误区,过分强调调解的优越性,片面认为只要是调解结案,社会效果就好,致使司法调解本应具有的法律功能和社会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产生司法调解违背社会公平正义的负面效果。

一、目前司法调解工作存在的误区与困境

(一)自愿与强制,认识误区使司法调解工作存在违法行为

“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十六字原则,既考虑到调解的法律功能和社会功能,同时也没有弱化判决的法律功能和社会功能,调解和判决两者是有机的结合,并没有区分孰优孰劣,而是根据具体的案件,选择适当的处理模式。因此,十六字原则本身并不违反民事诉讼法关于调解的规定,即合法、自愿原则。从法律精神以及司法政策、司法追求的角度看,司法调解同时还追求平等与高效。但在实践中,一些法院对十六字原则的理解存在偏差,错误的认为只要是调解结案,司法的社会效果就能达到最大化,就必然能实现所谓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因此,很多法官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认为只要是能说服当事人调解,就什么事情都好办,就万事大吉。对于案件不进行事实的查明和认定,不进行深入的法律判断和分析,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思考如何说服当事人接受调解,甚至在当事人不愿意调解的时候,由于迫于考核机制、晋升机制、评价机制等压力,法官常常利用当事人法律知识的欠缺,对当事人进行引诱调解,或者利用自己裁判者的身份,对当事人进行强迫调解、违法调解。对于当事人根本没有调解意愿或者根本没必要进行调解的案件,当判不判,以拖压调,在案件审限快届满时,又匆匆下判。

(二)调解与判决,考评机制使司法调解工作失去平衡

司法调解的功能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必然有利于纠纷的有效解决,有利于定分止争。这是由司法调解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当事人的自愿让步可以有效减少诉讼程序的对抗,可以最大限度地简化审判程序,提高审判效率,缓解当事人的讼累,降低诉讼成本;当事人的自由参与,能充分行使其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程序主体性作用,实现当事人主义审判程序功能的最大化;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能促使当事人自愿履行义务,有效避免执行难;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有利于避免因现行法律框架内法律制度不健全导致的法官无法可依,当事人的协商、妥协或者让步,可使法官摆脱无法可依时两难的判断。

法院内部法官考评机制、业绩评价机制,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考评机制,上诉率、上访率、申诉率、发改率等硬性指标,都促使法官不愿判、不想判、不敢判。

鉴于司法调解具有上述的功能和法官考评机制、业绩评价机制的客观存在,法官在审判实践中为了避免做出比较困难的判断,为了避免造成错案,为了防止判决被上诉、发回、改判,或者为了防止当事人上访、申诉、缠诉等对自己的审判业绩造成影响。普遍不愿判、不想判、不敢判,而愿意选择调解的方式来办理案件,本情有可原,但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法官不仅愿意选择采取调解的方式来办理案件,甚至迫于压力不惜采取违背自愿、合法原则的做法来促进调解协议的达成。为了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不惜违反法律的规定,这就背离了司法调解制度本身应具有的司法功能,不利于实现司法调解制度的价值追求。

(三)合法与非法,司法追求公正与高效

民事审判工作,无论是调解方式结案,还是判决方式结案,都是为了合法、有效地维护争讼双方的合法权益,都是为了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而现行审判实践中的司法调解工作,由于法官在司法调解工作中存在错误的做法,致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背离了公平正义的社会追求。具体来讲,包括:为了片面追求调解率,法官对案件事实不进行认真、细致的查证,对法律关系不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对法律的适用不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诉讼过程中诱调、压调、强调、硬调,久拖不决,当判不判,在审限临近届满时又匆匆下判。这些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根本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也就是为什么实践中调解结案案件,当事人自动履行率比较低的原因之所在。由于当事人对法官主持调解中的一些做法反感,对调解书达成的协议认可度低,或者拒绝签收调解书,或者签收了也不愿意履行。在申请人申请执行时,也不认真配合执行,以种种方式对法官主持司法调解工作进行质疑,使调解书的强制执行难度甚至超过了一份有说服力的判决书。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供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查证属实的,应当再审。但由于法院系统内部对调解方式结案的认可度非常高,在实践中,调解结案的案件依法再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致使一些存在问题的调解结案案件,当事人不断的申诉、上访、缠诉。

鉴于司法调解工作面临上述的困境,偏离了制度

设计的初衷,使司法调解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重视当事人地位、减少程序对抗性、增强自动履行率等方面的优越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背离了司法调解工作的目标和价值追求,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和法官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为此,笔者认为,要使司法调解工作实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的目标,实现司法调解在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价值追求,必须重视司法调解工作存在的误区,坚决摒弃司法调解工作中的错误理念、做法,并在摒弃这些错误理念、做法的基础上,构建有利于发挥司法调解工作功能的司法调解工作管理、监督机制。

二、司法调解工作需要摒弃的错误理念、做法

(一)摒弃片面强调调解的司法理念,树立调判同重理念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 “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十六字原则,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无论是片面强调调解,还是片面强调判决,都是错误的司法理念。行使司法审判权的法院或者法官,应当牢固树立这样的理念:调解未必就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而判决也未必就不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因此,要在坚持调判结合的前提下,对案件审理方式进行适当的选择。对于在合法、自愿前提下能够通过调解方式结案的,要积极适用调解方式,对于当事人不愿意调解、无调解必要、当事人达成的协议违法或者采取调解方式将明显超审限的案件,要坚决做到当判则判。

(二)必须杜绝久调不决、以判压调、以劝压调、强调、诱调等错误做法

对十六字原则理解的偏差,使得一些法官将调解结案率作为自己的追求,为了达到调解结案的目的,法官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存在久调不决、以判压调、以劝压调、强调、诱调等做法,如前所述,这涉及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但不管怎么说,法官作为案件的直接承办者,首先必须做到自身行为合法。因此,法官需以身作则,从自己开始,杜绝久调不决、以判压调、以劝压调、强调、诱调等做法。

(三)法官要从“和稀泥”当中解放出来

法官业绩考评机制的存在,司法理念的错误,导致法官愿意调解,为了达到调解结案的目的,一些法官在遇到案件的时候,首先想的不是这个案件的法律关系是什么、事实如何,而是考虑如何成功地进行调解。对法律关系不进行认真、细致、深入的分析,也不进行严密的逻辑推敲,唯说服当事人进行调解为己任。这就是所谓的法官“和稀泥”。司法调解工作,是在法律关系清楚、明朗前提下,通过情与法、情与理的深刻阐述,使当事人自愿妥协、对利益进行适当的处分。法官对案件事实不加分析,对法律关系不加界定,对法律适用不加思考,以“和稀泥”的方式调解结案,即使取得暂时的社会效果,但由于置法律于不管不顾,根本谈不上所谓的法律效果。一旦当事人对调解结果开始怀疑,没有法律效果为支持,社会效果就不存在,法官所有的努力也就功亏一篑。当事人之所以打官司,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法律能还自己一个公道。所以,如果当事人之间的调解协议,是在法官和稀泥的情况下达成,法律都没有了,当事人不可能真正认可法官办理案件的权威性。

(四)必须摒弃建立在片面强调调解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司法调解工作管理、监督机制

前面提到,法官在司法调解过程中会采取错误的做法,这不仅是法官个人的问题,还涉及到司法理念、司法调解工作管理、监督机制的问题。 法官之所以会采取错误甚至不惜违法来达到促成调解的目的,与司法调解工作管理、考核、评价和监督制度本身具有不合理性有密切的关系。实践中,无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业绩考核,还是法院对法官的业绩考核,调解结案率都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法官为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绩,以获得更多的待遇,更愿意追求调解率。同时,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考核、法院对法官的考核,案件的上诉率、发回率、改判率也是重要的标准,而调解结案不存在上诉、发回重审或者改判的可能性,为了避免因上诉、发回或者改判给自己的业绩带来不良影响,也使法官在办理案件时更愿意追求调解结案率。

通过前面的分析,客观的说,现行司法调解工作存在误区、困境,使司法调解工作的法律功能、社会功能、目标追求和价值追求没有很好的实现。司法调解工作管理、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本身具有不合理性,使司法调解制度的运行不尽人意。要使司法调解制度的法律功能、社会功能、目标追求和价值追求很好的实现,必须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必须摒弃司法调解工作中的一些错误做法。并在正确的司法理念指导下,构建合理的司法调解工作管理、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以充分发挥司法调解制度的优越性。

三、如何构建合理的司法调解工作管理、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

笔者认为,建构合理的司法调解工作管理、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革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法院内部对本院法官的业绩考核机制

单纯的把调解结案率作为上级考核下级法院、法院内部考核本院法官业绩的一个标准,对调解结案率进行简单的量化分析,规定达不到量化的百分比,考核时要进行扣分,超出量化的百分比则给予加分。这样的评价、考核机制,致使法官片面追求调解率,引发了前面所述的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法官司法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司法整体水平的提高。法官的业务素质是综合的量化,不应当偏废某个方面或者偏爱某个方面。审判工作首先是查明事实、适用法律的艺术,其次才是生活的艺术,即使是司法调解工作,也应当以查明事实、适用法律的艺术为基础,以实现生活的艺术为升华,必须坚持在认定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前提下主持调解。司法审判追求的社会效果,必然是建立在依法治国基础上的社会效果,必须以牢固的法律效果为基础。如果社会效果失去了法律效果的基础,则社会效果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此,无论是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考核、评价,还是法院内部对法官的考核、评价,不应当进行简单的量化分析,法院的司法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单位量化考核评价并不见得就科学,简单的看属于判决结案还是调解结案,而应当进行综合评价,进行实际效果评价。事实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调解案件并不比判决的社会效果要好。

(二)建立调解结案案件的实际效果评价机制

前面提到,进行业务素质考核、评价时,应当进行综合评价,进行实际效果评价。所谓实际效果评价,是指案件的处理结果是否真正达到案结事了的目的,是否有效的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否真正实现定纷止争的目的。司法调解是在法律关系清楚的前提下,实现公权力主导下当事人对私权利的处分和让与,是和谐理念在民事诉讼制度中的具体体现,更应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因此对于调解结案案件来讲,实际效果评价比判决要高得多。如何进行实际效果评价?这需要建立实际效果评价机制。在目前,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强调解结案案件办理过程的监督,看是否存在违法调解、强调、威调、诱调等行为。其次就是在审执分离的情况下,要兼顾执行部门与审判部门之间的利益,将调解结案自动履行率作为衡量法官业务水平的考核标准之一,以实现法院工作的一体化、协调化,防止法院内部各自为政,判不管执。对于调解结案后进入执行环节的案件,要进行原因分析。如果发现因调解存在问题,义务人不愿意履行调解协议,则需对审理过程中办理该案件的法官进行否定性评价,防止执不思判。再次就是加强部门、纪检部门、审监庭对审判庭的监督,对于调解结案后当事人不断申诉、上访、缠诉的案件,经查明确实存在法官违背司法调解合法、自愿原则,或者为片面追求调解率而当判不判的,或者对案件不进行法律分析,不认真认定案件事实,导致当事人对调解不服的,要进行备案登记,作为衡量法官业务水平的一个标准。

第3篇

一、2020年度工作情况

(一)承担上级考核目标完成情况

因受疫情影响,游客人数和过夜人数较往年有所下降。

(二)承担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上级指标26%,因疫情总人次-0.6745,旅游收入-0.6536。

(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全域旅游成效显著。聘请专家团队高标准编制了《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全市全域旅游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旅游公共服务全面加强,旅游道路景观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今年8月份,我市在顺利通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后,立即启动了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11月18日,我市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进行公示。

2.重点景区上档升级。今年以来,以培育我市龙头景区为目标,指导东太行景区全方位提升硬件设施、服务质量,9月份,东太行景区顺利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京娘湖、七步沟、古武当山、田鑫小镇等重点景区不断开辟新景点、引进新项目,在改善景区及周边环境氛围的基础上,推出了晨曦酒店水幕电影、七步沟奇幻夜漂流、田鑫小镇极光之夜、京娘湖美食节等夜游项目,打造了“高品质”“多样化”的旅游业态,也助推了我市旅游夜经济的快速发展。截至10月底,我市共接待游客775.85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人数409.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4.24亿元。

3.旅发项目创新运营。为进一步挖掘旅发项目的市场价值,我们坚持市场思维,盘活旅游资源,起到较好效果。对伯延古镇制定了“价值评估、公开招商、市场化运营”的工作思路,近期计划启动招商程序;白王庄颐养小镇成立了专门的康养旅游开发公司,对白王庄村做整体规划、整体运营;楼上戏曲小镇与文化馆、平调落子剧团积极合作、不断创新,举办了首届戏曲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旅游热度不断增加,带动当地居民精神物质生活双提升。

4.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今年以来,先后到山西、河南、浙江、安徽等地学习旅游工作先进经验,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划;邀请魏小安、张晓军等著名旅游专家到我市传经送宝,为我市旅游产业规划出谋划策,成功举办了“首届太行民宿产业发展()会议”和“当前旅游形势变化与文旅融合发展专题讲座”,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思想和新动能。

5.宣传营销持续升级。按照我市旅游产业“大宣传、大发展”工作思路,我们创新宣传方式,丰富营销内容,多次与中央、省市级媒体及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平台合作,取得较好效果,其中端午节期间,我市东太行景区一天四次登上央视新闻。另外,我局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醉美》专题节目,持续推介我市秀美山水和旖旎风光;9月份,邀请了数十位抖音达人来采风,利用网络媒体推介山水资源,网友好评不断。

6.旅游热点层出不穷。今年4月份,我们组织全市景区开展了“人免费游家乡”活动,以免除门票、升级服务、增强旅游体验的方式回馈市民,展现了旅游行业的良好形象。在各节假日期间,我市景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受到广大游客热捧,也为我市旅游增加了新的亮点。

7.文化服务创新体验。2020年初,我市被评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了巩固和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创建成果,我们组织文艺工作者在疫情期间持续开展了《“同舟共济·抗击疫情”主题文艺作品网络展》等线上活动,推出了网上赏文艺、网上观展览、网上听慕课、网上逛场馆等多个线上服务品牌,以文化的力量广泛开展疫情防控宣传,进一步丰富群众“宅家”期间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实现了“闭馆不闭网,服务不打烊”。

8.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文旅行业大多属于人员聚集性场所,疫情防控任务重、压力大。为实现疫情防控和产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我们严密把控防疫重点、适时转移工作重心,确保疫情防控工作零失误、零事故。前半年,针对疫情防控,我们牢固树立“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理念,突出“六个狠抓”、落实“六个严防”,深入推进全市文化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后半年,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严格做好复业审核、有序开放、预约旅游等工作。节假日期间,我们坚持“防疫为先、防火为要、安全为重、保畅为基”工作总基调,创立了假日旅游“两防两保”工作机制,在全市层面组建了假日旅游保障工作队伍,常态化开展假日旅游“两防两保”工作,实现了“安全、平稳、有序”的工作目标。

(四)承担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一是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有了新进展。在全市A级景区开辟文化空间,免费配发图书、书架和阅览桌椅等设施;在楼上等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增加旅游宣传和游客服务等功能,楼上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荣获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国家级试点机构称号。二是村级文化中心功能更加完善。为50个村配发了音箱、图书等文化器材;为18个村文化广场配发了健身路径。三是数字化服务再出新成果。图书馆利用“今日图书”管理系统和互联网技术完成分馆图书自动编目、手机管理和大数据智能分析,实现“一部手机”统借统还。四是“七进”演出超额完成市考核任务。组织文化馆、剧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文艺演出达248场,超额完成市及我市年初制定的全年考核任务。

(五)分管、分包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完成情况

(六)亮点工作、典型措施、经验做法和省级以上荣誉

1.旅游道路环境整治工作。从6月份开始,启动了旅游道路环境和景区环境氛围整治提升工作,我市5条旅游大道、沿线48个村庄和13个景区的整体环境得到了全面提高,也大大提升了游客对旅游环境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2.东太行康养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为了推进西部旅游资源整合,建立“大景区”发展模式,按照市主要领导意见,我们提出了创建东太行康养度假区的工作思路,目前,规划设计单位已经进行了实地勘察,正在酝酿度假区规划编制思路。

3.文旅小镇项目建设。文旅小镇项目是钢铁企业退城转型的示范项目,10月18日,该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我局作为该项目专班的成员单位之一,持续推进项目建设,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征地和规划设计。

4.旅游宣传口号征集。7月份我们启动了旅游口号征集活动,共收集到全域旅游、六大文化、景区景点、旅游大道、乡村旅游、康养度假六大类口号近2000条。近期我局联合神钲书院对征集到的宣传口号进行了筛选,准备进行公布。

5.文艺精品创作。今年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编排了抗疫、扶贫、庆祝建党等各类题材文艺作品400多件,近百件作品被省、市媒体转载,多件作品登上“学习强国”。

6.文化遗产保护。文物方面,城隍庙周边环境治理工程正在有序进行,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禅果寺遗址、法华洞遗址的安防工程已竣工验收;安子岭菩萨庙、耿飙故居抢修工程已完成;“长城文化公园”项目涉及的长城段位实现了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和有保管机构的“四有”目标。文物勘探完成了锦湖花园、友泰加油站、供电公司输变电工程等5个项目的文物调查勘探,勘探面积3.3万平方米。非遗方面,完成了30项非遗项目的资料整理,准备近期进行公布。11月上旬,傩戏被邀请参加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2月份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2020年7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2021年工作谋划

(一)本单位工作思路、方向和目的

以“一年突破、三年倍增、五年飞跃”的总体思路为引领,坚持目标导向,围绕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承办第六届省旅发大会,推进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谋划实施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

1.全力抓好省旅发大会项目建设。围绕山地运动公园、东太行山水康养旅游区、北洺河谷旅游经济走廊、文旅小镇等旅发观摩项目,高标准规划,精细化实施,全面展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新业态、新面貌。

2.启动“大景区”整合。研究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旅游资源整合模式,谋划“大景区”运营方案,采取“国企控股,民企联营”的模式,组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统筹管理机构。通过资产控股、整体营销、一体化管理等方式,不断健全管理机制,持续优化经营模式,加快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实现西部景区资源整合、统一管理,为打造国家级康养度假区打下坚实基础。

3.持续抓好旅游景区上档升级。实施“递升、精品、倍增”工程,建立健全我市旅游业服务规范、管理、培训机制,加快推进景区智慧化建设,尽早启动东太行二期工程建设,谋划开展东太行、七步沟景区5A级景区创建,确保将古武当山景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景区,着力打造东太行旅游区品牌景区集群。

4.持续抓好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进一步丰富“旅游+”发展模式,重点围绕旅游+康养、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文体等方面,培育新型旅游消费热点。

5.持续抓好乡村民宿发展。举办第二届太行民宿产业发展大会,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满足高、中、低不同消费阶层消费需求的精品民宿群。

6.启动沙洺旅游服务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沙洺大型旅游服务综合体建设,实行统一受理票务服务、咨询服务、换乘服务、导游服务等,逐步实现市域西部东太行大旅游区封闭式管理。

7.谋划举办“世界商帮大会”。依托“以县立帮”的全国唯一性,谋划举办“世界商帮大会”,以商帮文化抓品牌,重塑文旅产业形象。

第4篇

大家下午好!

龙门洞景区是我县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景区,是我县重要的游客集散地,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初步具备了创建国家aa级景区的能力。20__年,我县提出了龙门洞景区创建国家aa级景区的目标,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帮助,得到了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在此,我代表旅游局向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各部门的努力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龙门洞景区创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领导给力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各部门参与创建工作,相关领导经常下到景区、部门了解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大力协调督促创建工作的开展。多次召开创建工作会议部署具体创建工作,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县委督查室和县政府目督办共同对各单位创建工作进行督导,确保了各项创建工作如期完成。

二、市局领导亲赴一线,指导得力

市旅游局领导十分关心工作开展情况,时常亲自带队赶赴一线了解工作开展情况,调查龙门洞景区创建建设情况,结合以往创建工作经验对县旅产办和龙门洞景区开展创建工作进行指导。通过市局领导实际考察指导,我县创建工作思路豁然开朗,不再局限于一条一款的研判,而是参考其他景区创建经验教训,结合本县实际,从总体宏观上考量,提高了投入产生的效率。

三、旅产办全力以赴,牵头组织有力

在创建工作伊始,旅产办组织人员深入龙门洞景区了解现状,依据国家aa级景区评定细则对龙门洞景区现有软硬件水平进行评定,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指导督促景区方面开展创建工作。创建过程中,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分析,并组织各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联合检查、现场办公会等及时发现处理问题,安排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共同推进创建工作。加强与市局领导、县领导沟通联系,寻求指导帮助,同专业旅游策划企业进行会商,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学习了解先进创建经验,为龙门洞成功创建国家aa级景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各成员单位紧密配合,齐心协力

第5篇

在社会极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城市化建设被日益突显的“城市病”所困扰。

对于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发展之路的走向和探寻,本刊记者对话济源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孔庆贺,力求在济源市的生态城市建设中找寻城市与自然的平衡点,助力当下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健康大视野:作为全国比较年轻的地级市,济源市是如何在最短的跑道上历练出了有目共睹的发展成就?是什么魅力让民众将济源市作为休闲、休心的首选?

孔庆贺: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文化,济源市虽然作出了一些成绩,但走在新型生态城市建设的路上,我们还在不断学习和探索。

目前,济源市的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达到了78.96%,居河南省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了2.19:1;工业基础较好,拥有钢铁、铅锌、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区位优势明显,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也是豫西北、晋东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处中原经济区沿黄生态涵养带和太行生态区,是中原经济区生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市管镇(街道)“一竿子插到底”的特殊体制,减少了中间环节,便于工作的落实……

立足这些特色和优势,济源市提出了打造中原经济区“四区三基地”的目标:强化“市域济源”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的层次和水平,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坚持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打造新型有色、装备制造、能源基地;加强与山西晋城、运城和焦作等周边省市的交流合作,构建“洛(阳)三(门峡)济(源)”经济隆起带,打造沿边开放合作示范区;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打造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改革创新,打造改革创新试验区。一座新兴的、充满活力的灵秀之城正在中原大地上迅速崛起。或商或工、或游或居,济源市以其大气、秀气和灵气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企业、游客。

健康大视野:人与城市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那么,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济源市政府是如何将民众融入其中?并让民众主动参与到城建、环保及公共维护等城市建设中?

孔庆贺:城市建设包括道路的改造与提升、城市的绿化与亮化、服务设施的完善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现阶段,我市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城中村改造和新型社区建设。为确保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我们在工作思路和方式上不断革新,让百姓主动参与:“惠民保障”是推进城市建设的根本动因,城市建设涉及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在利益调整的过程中,要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让老百姓的利益最大化;政策先行是城市建设顺利推进的前提,例如在城中村改造中,我们推行了以“公开拆迁政策、公开评估结果、公开拆迁结果、请群众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拆迁工作机制,走出一条“政策先行”之路;强化宣传是破解城市建设难题的保障,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确保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我们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宣传平台强化宣传造势,组织街道办事处人员深入群众讲政策、讲道理,确保政策入心、实惠入户。

为促进百姓参与到生态城市建设中,我们先后开展了卫生城市创建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创建办公室负责策划宣传、组织活动,倡导城市公众做生态城市积极的消费者:在家庭层面,倡导大家节约能源,选购环保产品;在社区层面,倡导大家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争创文明社区、卫生社区、健康社区;在社会层面,倡导大家关心本市的环境状况,自觉配合城市管理部门实行的垃圾分拣化等措施,勇于对在公共场所的非环保行为如在广场和公园里乱扔废弃物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止,主动向政府有关部门及新闻媒体反映身边的噪声、排污等环境问题,为生态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健康大视野:在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济源市碰到的阻力和难点是什么?目前还有哪些问题需待解决?

孔庆贺:城市建设中,我们主要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发展难,包括征地难、融资难、土地指标取得难、招商难;二是责任大, 政府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关注物价、解决就业、治理环境、建设保障性住房等,这些都是需要政府予以妥善解决的。

我市城市建设、发展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是要突破城区扩张、服务完善等问题,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阻力和难题。首先,城市建设观念与生态城市、宜居宜游城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规划的引领作用和城市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尽管我们按照观光休闲新型社区的标准对城市建设进行了统一要求,但部分群众在思想认识上还达不到要求。其次,城市规划趋向于功能性,缺乏游、娱性。我市提出了“市域济源”的城市发展思路和“景城一体”的旅游发展思路,城市规划还需要更大限度的融入旅游元素,真正实现“城是一处景,景是一座城”的目标。三是城市管理体制还有待理顺。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涉及的部门众多。城建、国土、规划、工商、公安、卫生、环保等部门及各指挥机构,部门合作有待加强。最后,基础设施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城市游乐设施、服务设施等还满足不了居民的生活需要。这些,我们将通过不断的努力,逐步破解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推进城市建设发展。

健康大视野:工业化创造了供给,城市化创造了需求。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社会进程中,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发展责任更显艰巨,那么,济源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下一步实际目标和具体措施是什么?

孔庆贺:生态城市创建工作是改善我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已经被列入全市十二五规划之中。我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促进我市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健全完善保障我市生态安全的系统格局,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修复面积大幅增加,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力争2014年底实现省级生态市创建目标。

下一步,我们主要实施九个方面的主要工作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一是修编《济源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市直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的区域规划要根据《济源市生态市建设规划》进行编制。二是按照时间节点计划,全面推进国家级生态镇和市级以上生态村建设。三是强化部门合作,稳步推进大气环境、水环境、重金属和危险废物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整治工作。四是加快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效益型工业建设,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五是建设协调和谐的人居环境, 推进城市绿色创建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主体功能区。六是支持高成长性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强化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节能减排,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七是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矿产资源及水资源,构建保护和开发和谐共赢的资源利用模式。八是修编、落实《济源市生态功能区划》,实施重点流域生态修复,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九是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创作和演出一批弘扬生态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积极推行文明单位、村镇、景区建设和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健康大视野:济源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同时也是旅游大市,对于全国旅游发展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景区过剩问题,济源市是如何平衡的?

孔庆贺:依托南太行旅游带、大黄河旅游带的资源优势和我市厚重的文化底蕴,近几年,济源市旅游走出了一条“市域全景”的发展之路,打造出王屋山、五龙口、小浪底、九里沟、小沟背、黄河三峡及济渎庙等七个精品景区,形成了“二龙戏珠”的发展格局,大山和大水,自然和人文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为确保景区开发建设的质量,我们强化几个作用:一是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始终坚持“规划是前提,保护是核心、管理是关键”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指导方针,严格控制景区开发的门槛,宁可不开发,也不滥开发。二是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要求各景区高标准编制景区总体规划及区域性详细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强化建设管理工作,防止破坏性建设、低水平重复开发和“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倾向。三是强化行业的监督管理作用,旅游、环保、林业、质监等部门联合行动,建立起监督、仲裁、评估、预警机制,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保护与开发的和谐统一。同时,要求利用门票收入,反哺风景资源。

健康大视野:发端于济源市的《愚公移山》故事广为人知,其“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之豪语犹在耳畔,济源市是如何在人文建设时将愚公移山精神融入其中的?

第6篇

关键词:旅游发展定位

        1.分析形势,明晰思路

        2006年7月份,省政府成立了长白山开发与保护管理委员会,对我市的旅游资源进行了重新分割,我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和调整,这是在新形势下,我市旅游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综合分析看,长白山管委会的成立,对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机遇角度看,一是长白山管委会的成立和组建,打破了多年来存在的体制障碍,由长白山开发的条块制约转变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既有利于保护资源,又有利于打造全国闻名的旅游风景区。二是长白山管委会成立之后,对长白山旅游风景区进行了统一规划,加大了统一开发力度和建设步伐。同时,管委会还将对长白山的冬季冰雪旅游作深度开发,这也将打破长白山旅游的季节性障碍,使长白山旅游逐步走向春夏秋冬四季游。这将使长白山风景区的面貌发生新的变化,长白山的旅游开发将在短时间内出现一个新的开发建设高峰。三是长白山区交通状况的改变,将进一步拉动旅游产业的发展。长白山机场已经破土动工,两条铁路、两条高速、一条环山公路已经全部立项,并将在近期内陆续开工。这将从根本上解决长白山旅游的交通瓶颈问题。四是长白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正在加紧进行,目前已排在全国第二位,在明后年有望申报成功。这将更进一步提升和扩大长白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新的变化,使长白山的旅游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发阶段和发展时期,对我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牵动作用,这也是我市旅游产业难得的一次发展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较快、较好发展机遇的面前,我们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这个挑战就是长白山管委会成立之后,对长白山旅游进行总体开发,白山市的旅游就存在一个被边缘化的问题,特别是松江河、漫江等城区已划给管委会的部分和长白山周边管委会的开发区域,将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投入和较快发展,而留给地方的部分,如果不能在相应的时间内加快改造和建设,就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和变化在两三年内就能明显看出来,如果我们发展跟不上,这种差距就会越来越明显,从而使我们陷入一个非常窘迫的困境。在空前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如果我们抓住了机遇,应对好了挑战,原来干不了的,干不好的,现在都能够变成现实,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丧失了机遇,不能很好的应对挑战,我们将走进一个新的发展困境。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白山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面临新的课题,我们必须面对新变化、新形势,重新调整工作思路。一是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长白山的管理开发权虽然已经划归管委会,但其行政区域隶属仍在白山市。我们要按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继续发挥好长白山对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牵动作用,继续依托长白山的知名度打造白山市的旅游品牌。二是要扬长避短,发挥我们自身的资源优势,深度开发特色景区,为长白山景区的总体开发培育好辅助景区,建设好相应的功能服务区。三是统一认识,把握全局,配合好管委会,支持好县(市),发展好市区,变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为有所作为、大有作为,努力做好我们自己的各项旅游开发与管理工作。

  2.科学定位,合理布局

        我市距长白山天池直线距离127公里,公路里程215公里,高速公路建成之后,还将缩短公路里程和时间;同时,长白山西坡在机场、两条高速公路、两条铁路和环山公路建成之后,松江河镇将成为长白山旅游的重要交通枢纽。围绕这一枢纽,我市的靖宇县、抚松县、长白县都将直接成为长白山旅游的配套服务功能区,临江市、江源区、八道江区也将成为长白山旅游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我们依托长白山打造辅助景区、特色景点的重要区域。由于我市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上这些条件和变化,决定了我市旅游产业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发展潜力。

        着力打造长白山区域旅游集散中心。白山市依托居长白山腹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借长白山旅游大开发的难得机遇,针对环长白山周边地区旅游服务设施落后的客观情况,要积极发展住宿、饮食、娱乐、旅游纪念品加工与销售、交通、信息服务等旅游业配套服务,在长白山旅游的大框架内,整合开发白山市的特色旅游景点景区,使景点与配套服务形成良性互动,逐步将白山市打造成为长白山区域旅游集散中心,从而发挥旅游产业对其它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3.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第7篇

一、狠抓党委班子建设,着力提高班子整体效能

注重把党委班子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抓好班子的学风、作风和能力建设,努力进一步增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是加强学风建设。积极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除坚持正常的学习制度外,紧抓践行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活动契机,认真抓好班子成员的学习和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体班子成员自觉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并努力把学习在实践和思考中加以丰富和深化,有效提升了业务素养和知识水平

二是加强作风建设。领导方式上,注重强化民主。坚决做到凡重大工作决策,坚持执行民主集中制,同时做到努力扩大党内民主,畅通监督渠道;工作方法上,注重强化实践。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继续推行下访制度,定期开展专题调研交流活动;廉政建设上,注重强化责任。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班子成员工作责任,积极建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三是加强能力建设。在今年以来的工作实践中,党委班子审时度势、把握大局,进一步确立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载体、合力抓环境”的总体工作思路。班子绝大多数成员都能按分工、分线的要求,锐意进取、尽职尽责,较好地履行了本职工作。

二、紧扣富民强镇目标,有力推进重点经济工作

把培育、建设“工业集中区、高效农业园区、湿地风景区”三大载体作为推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奋力组织实施,取得了三大主体经济的新突破。

一是招商引资有力推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坚持以建强创业载体为龙头,充分发挥城郊和能人优势,着力内引外培,通过强化领导、硬化措施、优化服务和组织实施凤还巢工程,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税源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1—10月份完成结转项目6个,开工完工2个,新开工项目3个,引进资金4820万元;完成工业销售收入3.16亿元,占年计划81%;入库税金1715万元,占年计划134%。

二是农业园区启动建设,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在稳定发展香葱、金花菜、食用菌、林下草鸡、泥鳅、龙虾等特色产品的同时,从提升形象、培植亮点、做出特色、增加效益出发,努力进一步整合资源,集聚产业,积极筹划建设市级生态高效农业园区,重点实施以葡萄农庄、西瓜园为主体的千亩核心区建设,并初见成效。

三是生态优势日益彰显,景区框架初步形成。徐马荒景区通过狠抓权属变更、生态恢复、路道建设等基础工作,景区大框架初步形成,为下一步承接项目、推动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立足构建和谐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工作思路,按照立足实际、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强化宣传,不断提升我区旅游业影响力,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二、突出宣传重点

(一)重点旅游项目。主要包括盐海神汤国际会议中心、温泉城国际会议旅游文化风景区、天颐湖旅游度假区(太阳部落)、天下第一宴——世界奇石博物馆、岱青世界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地、大汶口文化产业园、徂徕山滑雪场、天庭乐园等旅游大项目及区内星级酒店。

(二)乡村旅游项目。主要包括滩清湾欢乐农庄、天鹅湖、情人湖、马蹄峪民俗村、大陡山民俗村、天马顶旅游度假村、金凤岭生态园、六逸峰景区等项目。

(三)其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保存完整的自然生态、古朴醇厚的乡村民俗等旅游产品。

三、拓宽宣传渠道

(一)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与项目推介结合文章,与各大媒体搞好对接,在适当时机,邀请媒体记者采风,加大旅游大项目宣传力度。适时召开全区旅游大项目建设情况新闻会,宣传介绍全区旅游项目建设情况及发展前景,为项目运营提前造势。拍摄制作全区旅游宣传片,在区电视台开辟专栏,每天定时播出,持续提升旅游美誉度。

(二)组织开展推介活动。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积极策划组织旅游节庆活动。继续搞好旅游业成果展、栗花节、三皇庙庙会等旅游节庆活动,持续提升区域影响力,逐步打造节庆活动品牌。加大对旅游大项目宣传推介,通过策划演出,邀请媒体、旅行社,编制旅游线路图等形式,增加项目知名度,提升影响力。组织旅游景区(点)及招商项目参加国内各类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宣传推介自身的同时,学习经验,加快发展。

(三)加强旅游信息标识建设。进一步强化旅游信息网络建设,科学设置网站栏目,及时旅游资讯,更新网站内容。结合全区旅游大项目建设情况,策划制作全区旅游宣传折页(画册),在重要接待活动及节庆活动中发放,全面展示我区旅游业发展成果。在京沪、京福高速路及区内交通干道设置全区旅游形象宣传牌及景区旅游指示牌,增加设置密度,提升宣传效果。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机构。为切实加强对旅游宣传营销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由分工副区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乡镇(街道)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旅游宣传营销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全区旅游宣传营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调度。各级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专门机构,落实好宣传营销各项任务,确保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