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级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职称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12 05:04: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级会计职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级会计职称

第1篇

一、基本信息

性别女、1988年5月出生、年龄30、汉族、党员、最高学历湖南大学本科,专业会计,职称中级会计、中级审计。2010年8月进入******见习。

二、学习经历

2007.09-2010.06,就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会计专业,全日制大专;

2008.09-2011.06,就读湖南大学会计专业,非全日制本科。

三、工作经历

2010.08-2011.02,******见习;

2011.02-2014.10,******出纳;

2014.10-至今,******会计。

四、现单位岗位职责

1、参与财务核算方案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拟定,完善财务核算系统及流程;2、参与公司资金计划、筹融资的拟定和实施,监控公司营运资金的使用;3、负责审核原始单据及账务系统的处理、账套管理、会计报表编制工作;4、负责纳税规划、申报和缴纳税款工作;5、协调公司与税务、银行、事务所等各方的关系;6、配合公司其他部门的相关事务;7、协调处理政府相关部门财税审计事务,配合财税审计检查;8、负责各经济合同的过程控制及经济资料的整理、规范;9、负责本部门的档案管理,定期进行公司文件、财务核算资料及其他经济资料的整理、装订、归档并妥善保管;10、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2篇

刘盛改学习心得

中级毕竟是上了一个台阶的职称考试,不要拿它同之前的会计证,初级职称、学历证的考试来对比,我之前是自考会计大专的,我总是喜欢在临考前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学习,每次考试都能通过,但是考中级,我不敢用这种方法,我是跟着吴老师的步伐,吴老师每上完一章就会上传章节的练习,章节测试,综合章节的练习,测试,我都跟着做,扎扎实实的掌握每一章节的知识。

总体来说,中级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难,但带有侥幸心理,不踏实看书的人要想过中级也只能是痴心妄想,现在我就把自己中级会计考试过程中自已的小小心得跟大家简单交流一下。

首先,要做一下计划

三科中,我觉得实务的章节比较多,用来的复习的时间相对也要多一些,所以我做的计划是,白天利用工作空闲的时间来复习实务,晚上11-12点复习

财管,晚上复习时间不会超过12点,因为第二天要上班,晚上要上课,充足的睡眠是很重要的,经济法是最后两个多月才开始上课,我是在临考前一个月,利用睡觉前半小时来看一下书,或做一下习题,考前一个星期,主攻经济法。这个是比较粗的计划,做出计划后要严格按计划执行,根据对每一科的掌握的情况,再做调整。在临考前一个月,我觉得财管有些知识点,还是不是很掌握,我调整了一下,白天空闲时间来复习财管,晚上复习实务,经济法不变。

其次,再到如何后期综合复习。

我是讲后期综合的复习的方法,在做了几套模拟试卷后,根据重点章节,找一个规律性,你会发现有些题型是重复出现,这个是必须要掌握的题型,找出相同的题型来做,想一下,为什么这几题,是哪里问法不同的,导致答案不一样了,然后总结知识点。这是针对实务和财管的大题的复习方法。

财管的公式比较多,不要死记。我记得有一个同学,他对财管的公式倒背如流,我问他任何公式,他都能答出来,他将财管书面的公式全整理抄出来的,差不多有五六页那么多,发到我的QQ上,不过,我没有时间去看。他也是很勤奋的学习的,不过,我发现他一个问题,就是不会运用公式去做题。所以财管的公式不要死记,要多做题,去理解公式,就好记了,多做题,是训练你,一看到题,你就记起这题的公式,如何去解题。

经济法,主要是多看书,不用刻意去记去背,就是看,看多了,自然而然,你会用自己的话去总结它。

考过中级之后,我才体会到,中级考的是你的毅力,只要你肯坚持下去,途中不为自己找各种理由放弃,你会成功的。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前进不必有遗憾,若是精彩叫做美好,若是糟糕叫做经历。祝大家一次过三科,谢谢。

叶子颜学习心得

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站在这个讲台上和大家一起讲述和分享过去那一年我和我同学们一起奋战中级的苦与乐。

讲来也有趣,自从我一踏入中级培班刚上第一节课,听到前届的师姐们讲述如何成功考取中级会计师的成功心得时,我就隐隐约约地觉得在不久的将来我也能像前届成功考取中级的师姐们一样站在这个讲台上为我的下一届师妹、师弟们讲述我自己的成功经验。也许在那时在我的内心中就已经播下了梦想成功考取中级的希望种子吧。不过我也非常清楚地知道,成功并非是偶然的,机会永远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所以也是从那一刻起我就要求自己要以前届成功考取中级的师姐们为典范,并且将他们的成功经验身体力行。

师姐们都有她们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我也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还要结合我自己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属于我自己学习上的成功之路。记得当初我上培训班的时侯,身边就有朋友打趣地笑我说:"哪里还用得着上培训班,自己在家自学就可以了,不必上培训班,即花时间又花钱",但我当时只是笑了笑,没有反驳她,但我心里非常的清楚,做人做事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盲目自大,我不渴求摘天上的月,我只选择一个自己跳起来就能摘到的愿望,同时我也知道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基础到底去到那里,所以我选择来上培训课,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我当时的选择是对的!我选择上培训班就像是一个没出过远门不知自己的目的地如何走向的自驾游司机选择用导航导向一样,可以在直奔目的地的同时,不用费时地东奔西蹿,因此,我深有体会,选择上吴老师的初级、中级培训班是我成功的一个很大的因素之一。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只来上课,是否就完全可以了呢,那当然不是,只是上课认真听讲了,成功的机率是15%-30%,而课前认真预习了,成功的机率又增加5%,课后再认真复习又使成功的机率提升到35-45%,考前总练习再把成功的机率提升到50%-60%,然后考前的总复习就会使你考试成功的机率提升到65%以后了,所以要想考试合格,除了我们平时在课堂上老师已多次反复提到,同学们也耳熟能详的: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勤奋,坚持不懈外,更重要的是老师平时所要求的对课文,对讲义的全读、精读、复读、重点读这四大步骤一定要做好做足。

以上是学习的方法,然后如何去安排和利用好自己的学习时间也尤其重要,因为制定好了学习计划后也是需要合理的时间去把学习任务进行到底的,特别是临考前两个月的复习阶,更需要多挤出时间去把以前所有学习过的知识要点去梳理和加强巩固,记得那段时间我们同学们之间讨论最多的如何争取更学习时间方法的就是:是否闻鸡起舞,或是挑灯夜战,还是悬梁刺股,当然这三种方法都不适合我,我选择的是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选择适当的放弃,在临考前的两个月,我选择放弃了工作专习地复习各门功课,所以我三科的成绩都不相上下。

制订了好的学习方法,有了合理的学习时间安排,当然还少不了同学之的相互鼓励和相互帮助,必竟大半年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有时也会觉得苦、觉得累,会有熬不住,想放弃的念头,特别是学习的后半段,工作、生活、学习的三重压力,就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每每这时就要找同学倾诉一下,大家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说服着对方要咬咬牙坚持下来……

总而言之,过程虽然是痛苦的,但是换来的结果却是甜密的,希望同学们也能从中受益,从中发现一条属于你们自己学习的成功之路,

祝福大家!谢谢!

叶晓丹学习心得

一、树立目标,坚定信念

对自己有信心,是成功的一半。目标:明年,你也会站在讲台上和下面的学生分享你的学习心得。

二、应试技巧

实务:主观题比客观题得分要容易得多。关键是要记住每个章节的基础业务分录,掌握基础业务练习题。老师讲课与给出的模拟练习都很有深度,大题适量做,不要深究其难度。如合并报表、所得税等章节,连基础分录都看不懂的,就多抄几遍习题。

财管:考试内容比实务稍为容易些,计算题综合题考基础知识较多,容易得分。关键是考前重点一遍讲义中的例题。老师提到的重要考点,一定要记住公式;公式中字母太多的,容易造成混乱,建议把字母都换成中文来记,多抄几遍中文公式,对照中文公式来做练习,容易记住。

经济法:讲义仔细看一遍,上课专心听讲,适当做些练习,轻松过关。

个人习惯:做习题时,遇到错误率高的、难以理解的习题都会随手用手机连同答案一起拍下来,利用零碎空闲的时间(比如等人啊、坐车啊、睡觉前啊)翻来看看,说不定就突然开窍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不理解的知识点也可以整理成分析对比的表格,拍下来慢慢记忆。

然后,最好每节课后回家还能抽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复习当晚上课内容,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或者预习一下下节课的内容。

再然后,学习的节奏,跟着老师走就好了,个人不建议那种三更半夜不睡觉,起得比鸡还早的学习方式。

另外,考三门的同学,只要你是正常上课学习的,永远不要想着放弃其中任何一门,一定要坚持到底。

三、对于做题

我们不搞题海战,但对经典题要一做再做。中级考试相对基础,题目不难不偏,不需要了解很多偏题怪题,对经典的题目吃透即可我认为最好的题就是老师讲义中的题,可以充分信任老师,不需要再找别的习题来做,不仅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个时间。在听课的时候就觉得题目很简单,可能也不太注意。但不管怎样,在复习的时候就必须对其中的题目再练两次,务必弄懂会做。另外复习的模拟题也必须做,题量太多,尤其是主观题,可适当挑些做。

四、放平心态,劳逸结合。

不要每天的生活都给了学习和考试,希望越深重,心情越沉重,患得患失心理越严重,建议累了就多出去走走。

考前的一两个月时间,人容易紧张浮躁,这个时候你千万要记住,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学习心得,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轻松应考。(这条真的很有帮助)

最后,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蔡冠丹学习心得

老师、同学们晚上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在这里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过去一年里复习中级会计职称的心得。

首先,要感谢吴老师含辛茹苦、孜孜不倦的悉心教导!感谢吴老师培训中心给予我们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和学习氛围!因为像我这样己经有家庭要工作还要照顾小孩的人来说,本来劳累了一天之后,的确是很不愿意再拿起书本的。但是吴老师以精湛的讲授、通俗易懂且幽默风趣的教学,让我不愿意错过任过一堂课。

第二、全勤上课,不要迟到,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因为如果少上一节课或者迟到或者课堂走神,就会错过很多重要的知识点;而且脑记不如墨记,做好笔记尤其重要!怎样才能做好笔记呢?我认为做笔记除了要快,要跟得上老师讲课的进度,还要有条理,要重点突出!

第三、善于总结、善于记忆。每天晚上我都有一个习惯,就是下课之后,哄完小孩睡觉之后,我都会看当天老师讲的讲义及当天讲义里面的习题,因为如果看教材书本的话,对于我这种要照顾小孩的人来说实在是在时间上不允许。认真看讲义、边看边总结,并且对于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即时联想到用什么方法来记忆比较好,我觉得这个步骤很重要,因为中级的考试的知识点虽然多,但是不会说每个考点都考得很难,所以基础知识是不容忽视的!打好基础才能稳中求进,不要一味去钻研那些很难很难的题。

第四、紧跟老师步骤,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中级考试复习中,要做到该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在第一轮复习时,该把讲义看完把讲义的习题做完,就一定要强制要求自己完成,不能按计划全部完成,也不能落后太多;因为整个复习时间其实很紧,基本上讲完课没多久就要考试了;在老师要求我们开始做章节练习的时候就一定争取尽快完成,在老师要求我们开始做跨章节练习的时候,在做模拟题的时候,都要按照老师的步骤走,一定要相信老师,要怀着大不了拼了这一年的心理,不要患得患失!

第五、考前要回归讲义,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刚开始听课的时候,看了一遍讲义,无论中途有没有时间看第二遍讲义,在考前都要回归讲义,就算是没有时间一段段地再像第一轮复习那样看讲义,也要看讲义里的历年考题。重新做一次这些历年考题,并且思考这个相关的知识点是怎样一个考法,因而在考前把这些重要的知识点梳理清晰!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坚定信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在这里,跟大家说一下,我当时在考前一个月时,想放弃其中一科的理念特别强烈,当时自己有一个特别愚蠢的想法,就是想放弃经济法,觉得前段花了那么多时间学实务和财管,不想学经济法的时候顾此失彼把实务和财管丢了,想不来上经济法的课了。当时还不好意思当面跟老师说,于是发了QQ信息给老师。当时压力也的确很大,因为白天上班晚上上课,下了课还要哄小孩睡觉,然后还得看书学习,这样的日子己经好几个月了,实在是顶不住吃不消了。当时很迷惘。幸好是跟老师说了,才悬崖勒马,狠下心来坚持到底!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老师当时给我鼓励的一句话,那就是"心无杂念,持之以恒"!我相信在坐的你们,也同样适用于这句话!吴老师不仅是一位教学严谨精湛的好导师,同时也是一位能永远站在我们身边给予我们鼓励和前进的动力的朋友!相信老师的教学,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善于总结,坚持就是胜利!

以上是我对中级职称考试的学习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预祝同学们考试成功,谢谢大家!

黄宝丽学习心得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能有机会站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学习心得,非常感谢吴老师的悉心教导,参加这个考试以来,一直都少不了吴老师的指导和支持,是他与我们并肩作战,给予我们信心与勇气,给我们带来指导和力量。如果没有老师的默默付出,我们就不可能一直保持高涨的信心与冲劲。

接下来我说说我的学习心得:

1. 当我们在决定参加中级考试的时候,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迟早都会半途而废的,到头来还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说坚定的信心很重要。

2. 尽量做到全勤,争取每一堂课都不要错过,因为如果有一堂课缺席,或许你就错过了最精彩的内容了,每一堂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

3. 认真做好笔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切记不要停留在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弄不懂的先放下,待到课后再请教老师或者同学。

4. 课前认真预习,课后认真回顾,上课前如果有时间的话,我觉得最好就是看下上课要讲的内容,这样听起课来会顺畅很多,也会有一个方向,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自己弄不懂的再认真听一下基本就没有问题了。再就是每天晚上上完课了,最好回去再复习一下,哪怕是看看例题,对刚才讲的内容也会有一个加深理解。

5. 认真做完每一份习题,巩固已讲完的内容,讲完每一章老师都会在群里上传习题,这些习题一定要按时完成,什么时候上传什么习题,老师都是已经安排好了的,跟着老师的脚步,没有时间也要创造时间来完成,做习题的时候,不管对还是错,一直的做下去,做完了再对答案。对于做的习题总是错多于对的,这个不要气馁,我也是这样的,没关系的,对于错了的,认真看答案,然后慢慢理解。如果这些章节习题你没跟着做,后面还会有更多的习题,一直到考试前那一周,习题都会不断的,题量还是挺大的,特别是后段时间,最好是一版题用2到3小时完成,给自己规定时间,把时间掌握好,到考试的时候就不会担心不够时间做题。

6. 第一天来上课的时候,听了上届师姐的学习心得,其中有一项,我觉得挺好的,然后我也就这样做了,就是每天早上起来学习一小时,这一小时用来预习也好,复习也好,做习题也好,反正就坚持每天早上学习一小时,久而久之这都成为习惯了,早上起来学习确实可加深记忆。

第3篇

十、投资项目评价指标的比较

投资项目评价指标有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之分,考生主要掌握动态指标的运用。

(一) 静态评价指标

1.静态投资回收期。静态投资回收期(简称回收期),是指投资项目收回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它有“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和“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两种形式。只有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小于或等于基准投资回收期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

2.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率(ROI)=

只有投资收益率指标大于或等于无风险投资收益率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

(二) 动态评价指标

1. 净现值(NPV)

净现值=(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第t年的复利现值系数)

只有净现值指标大于或等于0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

2.净现值率

净现值率(NPVR)=

只有净现值率指标大于或等于0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

3.获利指数

获利指数(PI)= 或=1+净现值率

推导:设A表示各年经营现金净流量现值之和,B表示原始投资额的现值之和,

则:PI= ,NPV=A-BNPVR= = = -1=PI-1

只有获利指数指标大于或等于1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

4.内部收益率。内部收益率(IRR),是指项目投资实际可望达到的收益率。实质上,它是能使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IRR满足下列等式:〔NCFt×(P/F,IRR,t)〕=0

具体计算时可以通过逐步测试法和年金法获得内部收益率的值。

只有内部收益率指标大于或等于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资金成本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

(三) 动态评价各指标的相互联系

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指标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关系。即:

1.当净现值>0时,净现值率>0,获利指数>1,内部收益率>基准收益率;

2.当净现值=0时,净现值率=0,获利指数=1,内部收益率=基准收益率;

3.当净现值<0时,净现值率<0,获利指数<1,内部收益率<基准收益率。

例1:XYZ公司拟进行一项完整工业项目投资,现有甲、乙、丙、丁4个可供选择的互斥投资方案。已知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1:已知甲方案的净现金流量为:NCF0=-800万元, NCF1=-200万元, NCF2=0万元, NCF3~11=250万元,NCFl2=280万元。假定运营期不发生追加投资,XYZ公司所在行业的基准折现率为16%。部分资金时间价值系数见表1:

资料2:乙、丙、丁3个方案在不同情况下的各种投资结果及出现概率等资料见表2:

资料3:假定市场上的无风险收益率为9%,通货膨胀因素忽略不计,风险价值系数为10%,乙方案和丙方案预期的风险收益率分别为10%和8%,丁方案预期的总投资收益率为22%。

要求:

(1)根据资料1,指出甲方案的建设期、运营期、项目计算期、原始总投资。

(2)根据资料1,计算甲方案的下列指标:

①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

②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

③净现值(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3)根据资料2,计算表2中用字母“A-D”表示的指标数值(不要求列出计算过程)。

(4)根据资料3,计算下列指标:

①乙方案预期的总投资收益率。

②丙方案预期的总投资收益率。

③丁方案预期的风险收益率和投资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

(5)根据净现值指标评价上述4个方案的财务可行性。XYZ公司从规避风险的角度考虑,应优先选择哪个投资项目?

【答案】

(1)甲方案:

建设期为2年,运营期为10年,项目计算期为12年,原始总投资为1 000万元

(2)计算甲方案的指标:

① 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1 000÷250=4(年)

② 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4+2=6(年)

③ 净现值=-800-200×(P/F,16%,1)+250×[(P/A,16%,11)-(P/A,16%,2)]+280×(P/F, 16%,12)=-800-200×0.862 1+250×(5.028 6-1.605 2)+280×0.168 5≈-69.4(万元)

(3)A=57;B=2 400(或2 399.63);C=0.4;D=60.59%

(4)①乙方案的总投资收益率=9%+10%=19%

②丙方案的总投资收益率=9%+8%=17%

③丁方案风险收益率=22%-9%=13%

丁方案投资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13%/10%×100%=130%

(5)因为甲方案的净现值小于0,乙方案、丙方案和丁方案的净现值期望值均大于0,所以甲方案不具备财务可行性,其余3个方案均具有财务可行性。又因为在乙、丙、丁3个方案中,丙方案的风险最小(或净现值的标准离差率最低),所以,XYZ公司的决策者应优先考虑选择丙项目。

【解析】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项目投资决策中有关项目的评价指标的计算和决策、风险型决策中有关标准差、标准离差率、风险收益率和总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和决策。

十一、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运用

(一) 独立方案投资决策

1.独立方案评价的财务可行性条件

(1) 完全具备的财务可行性条件:

①NPV≥0;②NPVR≥0;③PI≥1;④IRR≥ic;⑤PP≤ ;⑥≤ ;⑦ROI≥i。

即: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均可行。

(2) 完全不具备的财务可行性条件:

①NPV

即: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均不可行。

(3) 基本具备的财务可行性条件:

①NPV≥0;②NPVR≥0;③PI≥1;④IRR≥ic;⑤PP> ;⑥> ;或⑦ROI

即:动态指标可行,但静态指标不可行。

(4) 基本不具备的财务可行性条件:

①NPV

即:动态指标不可行,但静态指标可行。

2.独立方案进行财务可行性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对独立方案进行财务可行性评价时,当净现值等主要评价指标与投资回收期等次要指标在评价结论上发生矛盾时,应以主要评价指标的结论为准。

(2)利用动态指标对同一个投资项目进行评价和决策,会得出完全相同的结论。

(二)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

1.净现值法。净现值法适用于原始投资相同且项目计算期相等的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

2.净现值率法。净现值率法适用于原始投资不相同的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

3.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适用于原始投资不相同但项目计算期相同的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

4.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年等额净回收额法适用于原始投资不相同,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相同的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

5.计算期统一法。计算期统一法适用于项目计算期不相同的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

计算期统一法包括方案重复法和最短计算期法。

(三)多方案组合排队投资决策

多个投资方案组合的决策的总体原则是:在确保充分利用资金的前提下,力争获取最多的净现值。

1.当投资资金总量不受限制时,按每一项目的净现值的大小排队,确定组合顺序。

2.当投资资金总量有限制时,可根据净现值率的大小排序,并根据组合的投资额与限定的投资总额进行适当调整。

例2:某企业拟进行一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设定折现率为12%,有4个方案可供选择。其中甲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10年,净现值为1 000万元,(A/P,12%,10)=0.177;乙方案的净现值率为-15%;丙方案的项目计算期为11年,其年等额净回收额为150万元;丁方案的内部收益率为10%。最优的投资方案是( )。

A.甲方案B.乙方案

C.丙方案D.丁方案

【答案】A

【解析】乙方案净现值率为-15%,说明乙方案的净现值为负,因此乙方案经济上不可行。丁方案的内部收益率为10%小于设定折现率12%,因而丁方案经济上不可行。甲、丙方案的计算期不同,因而只能求年等额净回收额才能比较方案的优劣,甲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1 000×(A/P,12%,10)=177万元。丙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为150万元。甲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大于丙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因此甲方案最优。

十二、现金管理

在现金管理这部分内容中,主要掌握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两种模式:

(一)成本分析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据现金有关成本,分析预测其总成本最低时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

特点:只考虑因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而不考虑转换成本和管理费用。

(二) 存货模式

存货模式是指将存货经济定货批量模型用于确定目标现金持有量。这种模式下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证券变现的交易成本相等时的现金持有量。

最佳现金持有量(Q)= 最佳现金管理总成本(TC)=

式中,T为一个周期内现金总需求量;F为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Q为最佳现金持有量(每次证券变现的数量);K为有价证券利息率(机会成本);TC为现金管理相关总成本。

特点:只考虑因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而不考虑短缺成本和管理费用。

注意:T与K的期间必须匹配。

例3:已知:某公司现金收支平稳,预计全年(按360天计算)现金需要量为250 000元,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为每次500元,有价证券年利率为10%。

要求:

(1)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

(2)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下的全年现金管理总成本、全年现金转换成本和全年现金持有机会成本。

(3)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下的全年有价证券交易次数和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

【答案】

(1)最佳现金持有量= =50 000(元)

(2)最低现金管理总成本=

=5 000(元)

转换成本= ×500=2 500(元)

机会成本= ×10%=2 500(元

(3)有价证券交易次数= =5次

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 =72(天)。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最佳现金持有量确定的存货模式。

十三、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成本

1.机会成本。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指因资金投放在应收账款上而丧失的其他收入。机会成本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1)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平均每日赊销额×平均收账天数

(2)赊销业务所需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3)应收账款机会成本=赊销业务所需资金×资金成本率

2.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是指对应收账款进行日常管理而耗费的开支,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收账费用等。

3.坏账成本。坏账成本是指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决策

1.信用成本前收益=赊销收入-非信用成本

=赊销收入-(变动成本+现金折扣成本)

2.信用成本后收益=信用成本前收益-信用成本

=信用成本前收益-(机会成本+坏账损失+收账费用)

其中:机会成本= ×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金成本率

结论:以各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的高低作为决策的依据。

例4:某公司预计的年度赊销收入为5 000万元,信用条件是(3/10,2/20,N/45),其变动成本率为40%,资金成本率为10%,收账费用为120万元,坏账损失率为2.5%。预计占赊销额60%的客户会利用3%的现金折扣,占赊销额18%的客户利用2%的现金折扣。一年按360天计算。

要求:

(1)计算平均收账期;(2)计算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和维持赊销业务所需的资金;(3)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4)计算信用成本;(5)计算信用成本前收益;(6)计算信用成本后收益。

【答案】

(1)平均收账期=60%×10+18%×20+22%×45=19.5(天);

(2)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270.83(万元);

维持赊销业务所需的资金=270.83×40%=

108.33(万元);

(3)应收账款机会成本=108.33×10%=10.833(万元);

(4)信用成本=10.833+120+5 000×2.5%=255.833(万元);

(5)信用成本前收益=5 000-5 000×40%-

5 000×60%×3%-5 000×18%×2%=2 892(万元);

(6)信用成本后收益=2 892-255.833=

2 636.167(万元)。

十四、存货管理

考生主要掌握存货成本、存货经济批量模型以及再订货点的计算等内容即可。

(一)存货成本。存货成本主要包括进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

(二)存货经济批量模型

1.存货经济进货批量基本模式

在没有商业折扣,同时不允许出现缺货的情况下,变动性进货费用与变动性储存成本总和最低时的进货批量,就是经济进货批量。相关计算公式有:

(1)经济进货批量(Q)= (2)经济进货批量的存货相关总成本(Tc)=

(3)经济进货批量平均占用资金(W)=PQ/2=P

(4)年度最佳进货批次(N)=A/Q=

式中,Q为经济进货批量;A为某种存货年度计划进货总量;B为平均每次进货费用;C为单位存货年度单位储存成本;P为进货单价。

2.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进货模式

允许缺货的情况下,企业对经济进货批量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变动性进货费用与变动性储存成本,而且还必须对可能的缺货成本加以考虑,能够使3项成本之和最低的进货批量便是经济进货批量。

(三)再订货点、订货提前期和保险储备

1.再订货点

再订货点,即发出订货指令时尚存的原料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未设置保险储备下的再订货点=每天消耗的原材料数量×原材料的在途时间

设置保险储备下的再订货点=每天消耗的原材料数量×原材料的在途时间+保险储备

2.订货提前期

订货提前期,即从发出订单到货物验收完毕所用的时间,其计算公式为:

订货提前期=预计交货期内原材料的用量÷原材料使用率

3.保险储备

保险储备,即为防止耗用量突然增加或交货延期等意外情况而进行的储备,其计算公式为:

保险储备量= ×(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预计最长订货提前期-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订货提前期)

保险储备的存在虽然可以减少缺货成本,但增加了储存成本,最优的存货政策就是在这些成本之间进行权衡选择使总成本最低的再订货点和保险储备量。

例5:某企业每年需耗用A材料45 000件,单位材料年存储成本20元,平均每次进货费用为180元,A材料全年平均单价为240元。假定不存在数量折扣,不会出现陆续到货和缺货的现象。

要求:

(1)计算A材料的经济进货批量;

(2)计算A材料年度最佳进货批数;

(3)计算A材料的相关进货成本;

(4)计算A材料的相关存储成本;

(5)计算A材料经济进货批量平均占用资金。

【答案】

(1)A材料的经济进货批量=

=900(件);

(2)A材料年度最佳进货批数=45 000÷900=50(次);

(3)A材料的相关进货成本=50×180=9 000(元);

(4)A材料的相关存储成本= ×20=9 000(元);

(5)A材料经济进货批量平均占用资金=240×=108 000(元)。

【解析】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存货经济批量控制基本模式下有关经济进货批量、最佳进货批数、相关进货成本、相关存储成本和经济进货批量平均占用资金的计算。

第4篇

1、2020年中级会计的报名时间是2020年3月12日0:00至3月30日12:00,考试的时间是九月中旬。

2、中级会计师考试有几门?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法》和《中级会计实务》。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中级资格证书。中级资格《财务管理》科目考试时长为2.5小时,《经济法》科目考试时长为2小时,《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时长为3小时。

3、考生须在两个年度内通过三科考试才能取得中级会计职称。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1、会计初级职称是有用的,只有考完初级后才能考更高级的职称;

2、我国许多国企的工资和职称挂钩,只有考完初级才能考中级,没有中级会计职称不能担任公司的财务总监;

3、外资企业要求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考试有国际监督,但注册会计师难考,通过率百分五左右,因此会计职称是许多会计专业学生的选择,会计初级是基本要求。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第7篇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应用;落后;成因

一、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成因

标准成本法是通过精确和慎重的成本差异计算分析,找出导致成本超支或成本节约的具体责任人,对已明确的成本超支或成本节约进行经济处罚或奖励,使成本的实际发生额最终与制定的标准成本一致的一种较先进的成本管理制度。标准成本法体现了既要管钱,也要管人;既管理经济结果,也管理经济过程的观念[1]。但是,标准成本法目前在我国产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相对落后,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中,很难见到应用的踪迹。究其原因,既有会计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客观要求的原因,也有会计制度设计缺陷的原因。1.会计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会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结构目前还不够理想。笔者根据张立恒所提供的河南省国有单位和县级以上集体单位会计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的数据资料[2]进行归纳和统计,其结果如表1、表2所示。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综合发展情况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该数据应当具备一定的说服力。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会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明显偏低,本科以上学历的会计人员仅占9.04%,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会计人员占比高达90.96%;会计师及以上职称者仅占16.69%,其中还有4.65%的人没有被聘用,初级会计师及以下职称者占比高达83.31%。省级国有单位和县级以上集体单位的状况尚且如此,广大农村和乡镇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职称水平可想而知。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会计,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管理会计学科大多在本科教育才开设,大专、中专学校多以学生学不了该课程或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师考试中没有该内容为由没有开设该课程。目前的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师考试没有管理会计的知识内容;中级会计师考试中,标准成本法只是《财务管理》科目中的一节,考试的机率和分值都很小;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标准成本法也仅为《财务成本管理》科目中的一章,虽然考试的机率和分值有所提高,但所占分值比例很小。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现实中有80%以上的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标准成本法的教育,能分析、管理、参与决策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短缺,总体结构失衡。可见,我国的会计人员标准成本法应用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2.会计制度存在管理和设计的缺陷造成会计教育落后于经济管理发展客观要求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会计制度存在着管理和设计的缺陷。(1)《会计法》执行力建设疲软《会计法》第38条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3]。”但从表2中可以看出,会计岗位上的无证人员占到了8.04%,且现实中会计主管人员多由单位领导指派,无从业资格证、无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无会计工作经历的“三无”人员不少,外行领导内行在财务管理上早已成为见怪不怪的事,法律规定形同虚设。这说明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较为严重,《会计法》执行力建设疲软。(2)会计考试报考条件门槛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会计工作管理的第一道门槛。而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8条规定申请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具备的条件是:“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报考条件中没有学历、会计工作年限的限制,尤其是没有会计专业的限制。如此低的考试门槛,导致会计人员不用接受标准成本法教育就能轻松过关。这与《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所确立的发展目标———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存在较大差距。(3)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设计有缺陷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为初、中、高3个级别,初级和中级需要通过全国统一考试,高级会计师资格则采用考评结合方式进行。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个科目,其中《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内容没有标准成本法应用所要求的知识内容;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三个科目,其中《财务管理》中只是用一节的篇幅简单地阐述了标准成本法的局部知识;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一个科目。三个级别的考试内容不仅较少而且都不涉及标准成本法的知识和内容。这种考试制度设计忽视了会计专业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导致许多会计人员在会计知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阻碍了会计业务的规范化处理,无法保障标准成本法的应用。(4)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设计有缺陷1986年12月,财政部颁布《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以下简称“旧制度”),2014年1月1日在大中型企业停止使用,小企业还可继续使用。取而代之的是2013年8月16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以下简称“新制度”),小企业参照执行,金融保险业的企业不适用。旧制度是按照制造成本法的原理来设计制定的,不允许企业随便使用标准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所有企业只能使用制造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才能保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数据的统一性和可比性。新制度倡导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成本构成和管理目标的特点,可选择制造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成本核算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成本核算,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对产品成本核算多维度、多层次的需要。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的缺陷,限制了标准成本法的应用,这是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改变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相对落后的对策

1.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制,促进会计人员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大量低学历、非会计专业的人员进入会计行业,加上国际会计趋同,会计人迫切员需要加强继续教育。但传统的继续教育效果不好,多流于形式,会计人员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多为被动地学习。为此,必须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各项制度,营造良好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氛围。一方面,会计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会计人员持证上岗规范化检查督办工作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地会计学会组织机构,分期分批组织初、中、高级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前的培训,每一个级别的培训可采取第一次免费、第二次半费、第三次全费的措施,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费用的收或免、不同级别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与否等与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最大限度地激发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会计人员知识的补充和更新。2.提高高等学校会计教育质量,提升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如前所述,我国会计队伍庞大,但学历水平、职称结构、业务水平普遍偏低,高素质的会计人才短缺,整体素质不高,总体结构失衡,这不但与会计考试制度的缺陷有关,更与会计教育质量不高相关。众所周知,我国的中专教育早已取消了入学考试,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足以消化和理解会计学科的有关知识,明显缺乏成长为会计人员的基本条件。大专教育近年来因生源质量下降,即使是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更不用说非会计专业或其他途径取得大专学历的学生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没有对任何学历、专业和从事会计工作年限作要求,致使大量低学历、非会计专业的人员进入到会计行业。一些大中专学校围绕“考试”内容修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过关视为专业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质量评估以会计从业资格证合格率论英雄,忽视了严密、系统的专业教育与培训,导致会计人才的培养标准降低。一门学科知识的获得和掌握主要依靠学校系统性、综合性、规范化的教学,会计学知识的获取尤其如此。所以,要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严把会计人员的“入口关”,不断提高我国高等学校会计教育的教学质量,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和最有效的途径。为此,一是要将各类会计资格考试报考的首要条件规定为会计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二是会计师考试必须逐级报考,不允许越级报考。3.改革会计考试管理制度,促进会计人才健康成长目前注册会计师考试明显比会计职称考试吃香。这是因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性价比明显高于会计职称考试,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后就业率高、待遇好、受人尊重。国营企业以外的企业大多不认可会计职称考试,即使获取了中、高级会计师证书,聘用机率也很小,难以与薪酬挂钩。从表2可以看出,初级会计师以下人数高达83.37%,中级会计师人数只有13.72%,而高级会计师人数仅为2.97%,会计人才的分布、层次和类别等结构明显不合理,与《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力争使初、中、高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5:4:1的要求相距甚远。这就是差别性较大的考试制度带来的结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在报考的门槛、考生的会计素质、考试的难易程度上要做到相对公平,特别是要将注册会计师报考的首要条件修改为必须是持有中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的人员。这不仅能有效地激活中高级会计师考试,而且能有效地解决许多注册会计师没有从事会计工作经验和业务核算能力的弊端。4.科学设计考试科目、内容和难度,完善会计人才评价机制无论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还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均应当围绕会计核心专业课程来进行。要逐步取消《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经济法》和《税法》等会计辅助课程的考试,增加《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考试内容。科学设计考试科目、内容和难度,进一步完善会计人才评价机制,实现会计人才队伍协调健康发展。建议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设计为《会计实务基础》、《成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基础》和《管理会计基础》四个科目;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为《初级会计实务》、《初级成本会计》、《初级财务管理》和《初级管理会计》四个科目;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为《中级会计实务》、《中级成本会计》、《中级财务管理》和《中级管理会计》四个科目;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为《高级会计实务》、《高级成本会计》、《高级财务管理》和《高级管理会计》四个科目。会计考试是会计工作的风向标。只有通过会计考试改革,引导和推进会计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会计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技术才能得到应用;只有从会计教育的源头抓起,注重和强化会计人员创造力的培养,会计人员才能产生超越记帐会计能力之上的会计感悟创造力,即财务分析、财务监督、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才能使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毛波军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培霖,黄桂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讲解[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4:219.

[2]张立恒.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J].财会通讯,2012(19):109-110.

第8篇

一、合理设置课程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企业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必须科学地设置课程。

笔者认为,学生在上会计电算化课之前要打下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知识基础。因此一年级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基础会计。在此基础上,二年级上学期同时安排企业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这样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之前已打好基础,同时上企业财务会计又可防止学生忘记专业知识。最后将两方面知识连接起来,着重教育学生如何使用会计软件。这样学生才能较为容易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并学以致用。课时安排也非常重要,实践性较强的会计电算化要求学生必须多上机操作。笔者认为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按1∶2的比例安排较为理想。

二、选择适用教材

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学校选用会计电算化教材多以理论型教材为主,甚少选择实用型教材。这样,上课时教师就要把软件的每个操作步骤写清楚,浪费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而学生课后复习时也没有参考书,不利于教与学。笔者认为教材的选择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多个版本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比较后觉得,财务软件公司编制的教材通常附有实验手册与资料,有的还附有实验软件光盘,可以满足教与学的要求,比较适合中职学生使用。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参照选购的财务软件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三、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中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1.将理论知识予于实际操作中讲解。笔者发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开始就讲理论知识,效果很不好。学生不仅不感兴趣,而且也难明白,自然就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学习激情。将理论知识予于实际操作中讲解效果就不同了。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会碰到多样的问题,学生会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理论。这样就会学得有兴趣,并且理解得比较深入透彻。

2.涉入其他核算系统。笔者经过了解,部分学校为了应付考证,只让学生学习考证这一部分的知识,对于其他子系统的学习并没有联系手工资料进行授课,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财务会计与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联系,造成学生走出校门与社会工作脱节。

3.采用比较法教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比手工账简便。先让学生做一套业务量不多的手工账,包括上一年12月和这一年1月两个月的财务数据,再通过电脑来处理这两个月的财务数据。手工做账,每年一月份都要买新账簿回来开账,要将上一年12月份的每个会计科目的期末余额登记到新账簿当作1月份期初余额。而会计电算化只需选择软件上“建立新年度账”和“结转下一会计年度”这两个功能就达到目的。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体会出会计电算化的简便性,从而坚定学习会计电算化的信心。

四、建立仿真实训基地

实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而提高其岗位能力。因此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中职学校要投入专业资金,筹建一个仿真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工作过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等方面全真模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