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临床检验实习生

临床检验实习生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06 19:23: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临床检验实习生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临床检验实习生

第1篇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带教;沟通能力;科研创新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将实验室科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学科,主要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实验室依据,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者也在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和临床细菌耐药监测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各种抗菌药物推陈出新的今天,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仍然居高不下,且细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降低细菌耐药率已成为全球抗感染治疗关注的热点[1-2],因而也对微生物检验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改进临床微生物实习带教方法,以及不断规范实习带教体系,是提升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本院检验科通过不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较好地实现了既定人才培养目标,现将实习带教的关键点总结如下。

1重视实验室安全培训是实习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针对各种病原体检测分析的特定场所,是病原体相对集中的地方,因此,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是微生物检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首先,利用岗前培训对实习生进行生物安全培训,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讲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法规,重庆市的相关政策,《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应用,菌(毒)种及标本的储藏、转运和管理等法律法规,并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进行深入阐述,强调不恰当的实验操作将给自己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初步树立“有菌操作,无菌观念”的意识;其次介绍实验室的概况及日常工作流程,并对实习生进行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用具如何使用的培训,熟知消防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和科室的紧急逃生通道;最后,通过模拟日常工作可能出现的实验室突发事件深入阐述个人防护和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使人人掌握意外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完成培训后,每位实习生必须通过考核方可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学习。

2加深实习生临床实践的参与度,提升专业知识水平

灵活应用对分课堂的方式,加深实习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对分课堂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创立的一种教学方式;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交由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实习生进行讨论,实质上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让实习生对讲授的内容吸收之后有准备地参与讨论[3]。尽管临床实习不能完全实现学校一样的固定课堂时间,但是依然可以通过小讲座及疑难病例讨论的方式强化学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必拘泥形式、地点,利用有限的时间及资源完成教学任务[4]。临床微生物待测标本完成检测涉及多个岗位环节,包括标本核收、涂片、接种、分离培养、药敏鉴定等,每个环节严格遵照相应的操作规程才能保障结果的准确性。带教教师在示教过程中讲授实验操作的规范流程及相关的原理,实习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始独自练习或者组队练习,然后带教教师根据讲授的内容设计实践操作题目,实习生完成标本检测及报告分析。实验的结果不由教师判断,而是由参与实验操作的全部人员构成评价小组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评价,相互指出操作中的不足及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教师根据评价小组的结论,强调实验中每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并指出实习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共性错误、出错后的补救措施等,以实习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为主导,不断调整实习带教的侧重点。具体带教流程见图1。微生物实习期一般为8周,但对于某些细菌的学习极可能在实习期内无法获取相应标本,导致实习生对某些少见菌及苛氧菌缺少直观认识。几乎每家医院的微生物实验室经过多年的积累都存有种类繁多的细菌,带教教师可通过细菌库目录挑选出需要教学的细菌,并且指导实习生自己动手建立教学细菌库。在每年实习生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实习前,首先由带教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挑选出此实习阶段较少出现的菌株混入各种类型的标本中,然后由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实习的实习生对这些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在培养过程中观察细菌菌落形态的变化,根据各种生化反应特点确定细菌的种类,分析细菌的耐药特点,引导实习生复习理论知识;最后由实习生将这些有意义的细菌存放到实习细菌库里,并详细记录这些细菌的属性,方便接下来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实习的另一批实习生学习。细菌经过不断传代培养,其菌落形态和耐药水平都可能出现变化,根据前一批实习生的记录,发现细菌经过传代后发生的变化并展开讨论,可使实习生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出启发性问题,同时也提升了实习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5]。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临床诊断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以制订科学的用药方案,这就要求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加强与临床沟通。因此,在带教过程中,非常重视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以1例尿路感染的患者为例,本院检验科报告其临床尿液培养>3种细菌生长,细菌量>105CFU/mL,建议重新留取清洁中段尿送检。带教教师发现通过这样的典型临床病例设计,可以培养实习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实习生们需参考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分析在实验前、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向临床科室咨询患者留取标本的时间、方式及用药情况等,指导临床留取合格的标本送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测结果,判断结果报告是否妥当;判断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并建议临床可以做哪些进一步检查。实习生们通过类似典型病例的学习,不但掌握了各类标本培养鉴定的要点,也提高了实习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2篇

21世纪医学研究生教学模式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经验医学教育逐渐向循证医学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虽然能够为医学研究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但随着医疗科技水平大幅度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如何在影像医学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概念和方法,引导研究生主动处理影像医学医疗实践和研究中出现的各种未知事物,是研究生教学改革或教学模式的转变面临的突出问题。本研究将循证医学应用到研究生的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中,为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富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泰山医学院2007年9月-2011年7月影像医学硕士研究生106名,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EBM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3人。使用医学影像PACS系统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两组学生性别、平均年龄、入学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师均具有丰富的临床影像诊断学实践经验,两组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及职称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EBM组53人,通过前期在校学习掌握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诊断性试验的相关知识及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及临床知识[1]。然后教师根据临床实践大纲要求,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在具体临床实践中选择有临床病理追踪结果的典型片和疑难片进行循证医学思维模式的训练,检验循证医学引入影像学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效果。让学生在PACS系统上单独阅片,然后阅片过程中,把有待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检索现有的、回顾问题的历史记录,掌握某一领域的最新、最可靠的知识,并正确地应用在病例中将在临床实践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佳的证据用于自己阅片诊断的各个具体的病例中,最后由教师总结验证诊断的准确性(后效评价证据)。

对照组53人,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影像阅片实践为主的教学。首先教师根据临床实践大纲要求讲述阅片的重点内容及要点,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讲解本次课有临床病理追踪结果的典型片和疑难片;最后学生自己单独阅片,有问题教师随时解决。病例来源的选择:两组教学实践中的病例均选取有临床病理追踪结果的典型片和疑难片。

2评估措施和结果

问卷调查。完成影像教学实践任务后学生接受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授课教师的责任心的评价、教学方法认同度和对自身实践水平是否获得提高的评价等,选项分为4个等级(见表1)。考试。完成临床技能训练任务后采用病例阅片分析能力,包括对疾病基本病变认识的能力(15分),灵活掌握病变特点的能力(25分)、掌握知识牢固程度的能力(30分)和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30分)四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估。

3讨论

循证医学影像学(evidence-basedmedicalima-ging)是循证医学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具体实践,即根据EBM的理念进行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性、介入治疗性试验设计和文献评估[2],将现代科研成果迅速应用于影像学实践,使科研与医疗同步,科研证据直接进入临床实践,解决医疗中存在的问题[3]。

3.1循证医学教学效果分析

将循证影像诊断学引入研究生教学临床技能训练中,能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到发现问题并寻找最佳科学证据以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包括查阅文献、阅片中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本研究显示:对两种不同临床教学方法的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组间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有显著差异(P<0.01),但EBM组大部分学生认为工作量较对照组大,部分学生起初对新的教学方法不理解,EBM组学生对新带教方法认同度持非常满意的只占37.8%,但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能够严格按照要求尽最大努力去完成任务,最终对自身进步的满意程度与传统教法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循证影像教学法更有益于他们进步。教学的任务完成后考试成绩显示,EBM组病例阅片分析能力成绩与传统带教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出较强的临床病例阅片分析思辨能力,说明循证教学法组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主动学习及创新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强调给学生以系统知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相比,循证医学教学方法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2两种模式在影像医学研究生教学临床技能训练中的特点

传统的影像医学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的教学是一种以教材知识为主,影像阅片实践为辅的教学,讲解式的教和接受式的学占主导地位,强调以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为目的。教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影像医学基础理论知识、非系统的影像实践经验和有关文献上零散的研究成果等得出的推理或分散的非系统研究成果来讲授和指导学生,而对影像学方法的真实性、可靠性及科学性缺少合理的评估,对临床上一些难以理解和解释的影像学结果很少做出正面回答,往往更注重个人经验和权威的意见,采用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对所学影像学知识被动地接受和死板的记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自我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循证医学影像学研究生教育目的树立以证据为基础的科学医学观,培养研究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考察研究生对影像医学和循证医学基本原则、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所学到的循证医学知识,独立解决学习或医疗工作及科研中碰到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学习精神,严谨科学态度。在整个临床技能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研究生采用正确的检索策略和检索途径、全面查询研究证据,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以及将文献结果与具体病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来解决临床实践和科研问题。因此,研究生阶段,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最佳时期。

3.3循证医学在影像学研究生教学临床技能训练中的实施

第3篇

关键词:生化检验;消除脂血;稀释法;高速离心法;

临床生化检验是指借助医学检验技术对人体体液标本病症因素与检验指标进行分析,通过与标准值进行对比,从而判断病情的发展与患者治疗预后[1]。WHO的相关资料显示,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消除脂血对于提高生化检验指标的准确性以及临床评估受检者健康状况的准确性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本研究选择接受健康体检且报告显示无异常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临床生化检验中消除脂血对生化检验常用指标准确性干扰的方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体检且报告显示无异常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80例受检者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最高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48.26±5.13)岁。排除标准:① 精神异常、认知功能异常或血液系统疾病者;② 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器质性疾病者或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③ 近期行放化疗、生物免疫治疗者。

1.2 方法

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应用真空采血管抽取80例受检者的空腹静脉血(约3 ml);采集完毕后分别制作乳糜干扰物血清与甘油三酯混合血清并保存备用,而后再分别通过稀释法(倍数比例为1∶5)与高速离心法(离心率>12000 r/min, 离心时间约为10 min; 检测离心后血样的上层澄清液体)进行相应检测[2]。

1.3 观察指标

由观察小组认真观察记录并仔细分析80例受检者血液样本在乳糜干扰物干扰与甘油三酯混合血清干扰试验中分别应用稀释法与高速离心法检测的最终结果(系数项目:总胆固醇、前白蛋白、葡萄糖、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录入至spss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科学性分析,利用(x¯±s)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通过卡方值对比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试验结果

表1显示:在乳糜干扰物干扰试验检测与甘油三酯混合血清干扰试验检测过程中,应用高速离心法检测所得的总胆固醇、前白蛋白等相关指标系数均显著高于稀释法,且相关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比较乳糜干扰物干扰与甘油三酯混合血清干扰试验结果

2.2 干扰下试验偏差结果

总胆固醇等所有相关指标在甘油三酯混合血清干扰试验中分别应用稀释法与高速离心法所得的系数值误差较小,均处于可接受范畴。而在应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乳糜干扰物干扰试验中,除了脂蛋白胆固醇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误差值较小之外,其他所有相关指标均误差较大,且超出可接受范畴,见表2。

表2 对比80例血样在两种干扰方法下的试验偏差结果

3 讨 论

生化检验属于临床诊断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诊断标准,且随着相关技术水平的不断优化,诊断准确性不断提高,对于疾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患者自身存在高脂情况,进行生化检验时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当血脂水平上升至一定程度时,血清会在离心处理后呈现明显混浊状,更有甚者还会导致出现乳糜血状,进而对临床生化指标的最终结果造成严重干扰,不利于临床对受检者健康状况的准确评估。由此可见,消除脂血对提高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而言至关重要。

本研究中,稀释法与高速离心法是进行乳糜干扰物干扰试验中,除了脂蛋白胆固醇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误差值较小之外,其他所有相关指标均误差较大,且超出可接受范畴,结果表明:乳糜干扰物对于试验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大,会对临床检测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经高速离心法检测的总胆固醇、前白蛋白、葡萄糖等相关指标系数明显高于稀释法,更便于临床区分。另外,还有部分国医学报道称,采用高速离心法在甘油三酯混合血清干扰试验中所得的数据误差处于可接受范围,且明显小于稀释法的数据误差,有利于不断提高临床评估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中,80例受检者静脉血样应用高速离心法检测后的各项生化检验指标系数均高于稀释法,且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从而表明了消除脂血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可为临床评估受检者的健康状况提供更强有力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与稀释法相比,采用高速离心法进行临床生化检验能够进一步减小各项相关生化检验指标的误差,确保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不同时段;临床标本;微生物;阳性率

现阶段,临床微生物检验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检测方式,能够为临床众多感染性疾病带提供充足的诊断依据,促进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而提高微生物检测质量,提升检验阳性率已经成为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热门研究课题。笔者对我院在2011 年3月~6 月和2012年3月~6月,前来就诊患者的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测阳性率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检验科在2011 年3月~6月和2012年3月~6月,进行的2500 份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时间的不同分为两个阶段,其中2011 年3月~6月为第一阶段,共1363例,2012年3月~6月为第二时间段,共1137例。所有标本中428份例为血液、胸、腹水及脑脊液等血培养标本,1120例为各类呼吸道标本,124例为粪便标本,其他非呼吸道标本828例。两时间段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在标本种类、检验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2]。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珠江迪尔黑马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2500例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所有操作均严格执行标准化操流程,做好检验质量控制。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如果P

2结果

不同时间段各种类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对比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我们可以发现第一时间段血培养标准7.9%,而第二时间段则为10.1%,第一时间段明显低于第二时间段相比 (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呼吸道标本和非呼吸道标本比较上,第二时间段均低于第一时间段,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和进步,医学微生物检验技术也正逐步朝着自动化、微机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向发展,在临床感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感染疾病的日益增多,病菌种类逐渐复杂化、多样化,我国微生物检验技术仍然存在大量的改进空间,究其原因,最为重要的就是标本阳性检出率低下而导致的。本次研究证明,2011年3月~6月和2012年3月~6月两个时间段不同类型的标本阳性检出率总体来讲,差异较大,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的:①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存在问题。众所周知,标本规范采集是提高检验准确率的基础,然而调查中发现70%左右的实验结果不能和临床诊断相符都是由于医护人员未严格执行样本采集规范而造成的。因而提高阳性率的首要前提就是提高医务人员采集标本时的规范性,最大限度的保证标本的合格。一般来说,在用药前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应当对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而进行分离培养时则应借助绵纤接种法通过痰标本实施采集。部分情况下需要厌氧培养,那么可以借助气管穿刺法得到痰标本,由医务人员利用膀胱穿刺收集尿标本,需要注意的是粪便标本需要尽可能的防止和空气接触。在菌血症和败血症的诊断中,临床上经常将血培养检测病原微生物作为最重要指标,但是在实际采集时,经常会遇到采血量偏低的情况,与此同时采血份数不足包括时机不合理,都极易降低标本采集的质量,举例来说,正常成年人如果处于发病初期应当采集的血量应为10ml,过少则会不准确。②如果微生物标本在保存或者运送程序上不能规范操作也会影响到检测治理。应最大限度的确保病原微生物特性。由于不同的微生物标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检测目的,所以选择保存方式或者运送方式时也应当有所不同。举例来说,厌氧菌时,需要避免和空气的接触,尽量进行即刻送检,如果兼性厌氧菌出现过度生长,必然会导致其阳性率降低[3]。

综上所述,应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认真分析比较不同时段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的检验阳性率的结果,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更为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柳,郭清莲,申及,等.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14).

第5篇

1.能力本位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教育 

1.1能力本位教育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之后逐渐推广到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90年代初经加拿大引入中国[2]。能力本位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以具备的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进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并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3]。 

1.2护理专业学位硕士教育 与护理学术学位硕士有所不同,其目标是培养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以强调实践能力为主,注重临床思维和技能的训练[4]。 

2.能力本位对护理专业硕士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 

2.1基本临床护理能力培养 

学院在护理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主要以临床实践为主,强调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临床实践内容包括通科轮转和专科实践两个阶段,其中通科轮转实践52周,专科轮转实践28周。要求参加临床护理实践的时间从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为临床实践时间,共80周,其中所攻读专业不少于24个月。通科轮转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急危重症(ICU)。专科轮转科室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危重症科室、临床科室。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每位导师每月与临床带教老师沟通,了解学生实习表现情况,核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完成学生实习全程的跟踪评定工作。为学生熟悉临床、适应临床环境提供充分保障。 

除临床科室外,增设了社区实习和教学查房,在每个轮转科室完成护理业务查房、小讲课及读书报告各1次,在所选专科领域完成护理完整病历书写2份。 

2.2初步教学能力培养 

第三学期,组织研究生进行试讲。试讲通过的学生,进行2-4学时的讲课任务,锻炼学生的讲授能力,为今后的临床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3科研能力培养 

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熟悉科学研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并将研究结果用于临床工作中。在课程中开设护理统计学、护理研究、SPSS使用等课程,并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 

3.完善临床实践评价体系 

在临床实践结束后,对临床实践及独立处理本专业护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将所有的临床实践技能操作项目进行分类,组成综合性实践操作项目,并制成题签。由导师团队组成考评小组,按照操作项目的评价标准要求给出考核成绩。 

考核将围绕实践内容及培训目标进行。包括过程考核和终末考核。过程考核在每个轮转科室出科前,根据研究生在科室的临床实践完成情况评定;终末考核为临床技能考核,考核合格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答辩阶段。 

总之,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是制定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体系的基础,学院以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充分考虑护理实践者所具备的临床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高级临床护理实践者所应具备的能力,更好的实现学校与工作岗位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李火把,金莉.应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20-121 

[2]蒋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J].职教论坛,2004(8):60-61 

第6篇

临床检验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尽管检验工作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带教老师除了要教会实习生如何操作各种仪器外,更应该教会他们更多基本的、传统的经典实验方法,了解不常见的操作方法并分析实验结果。如在细胞室实习时,带教老师必须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比如骨髓片的取材、染色等;进行细胞形态学的带教时,要使学生掌握细胞内部结构,胞浆的着色、浆内有无颗粒、空泡,胞核的形状、染色质的粗细、有无核仁、核仁数目及核浆比例等。自动化仪器的学习及传统的手工操作都是实习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两者必须有机结合统一起来。

医学检验专业不仅要求实习生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每一份检验结果都能进行理性分析并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进而为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指导。由于检验科的日常工作量极大,工作较为繁琐,许多实习生都会忽视对检验结果的分析。故带教老师每天都应该抽出时间对部分典型病例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如高血钾到底是患者本身疾病引起还是标本溶血引起等等。通过密切结合临床,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实习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其实习效率。

2强调实验室的质控

检验结果对临床有指导作用,因此其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卫生部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ISO15189对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都有明确要求,是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习生的实习阶段,必须强化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意识,包括检验前、中、后的质控,使实习生意识到只有在良好的质量控制下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带教老师必须每天都带着实习生进行质控操作,对质控结果进行记录分析,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

3定期对实习生进行技术操作考核

第7篇

摘要:目的 了解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职业暴露情况,并分析原因,为相关教育和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职业暴露登记情况,并设计问卷调查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生职业暴露知识正确知晓率为77.54%,职业暴露率为16.06%,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置率为45.71%,实习生职业暴露知晓率、正确处置率与正式从业人员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检验医学;职业暴露;实习生;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06-03

检验医学专业人员工作时接触的均为患者血液、尿液、粪便及各种类型的分泌物等标本。同时还要面临静脉抽血、末梢采血、签收标本等日常工作,职业暴露的风险远大于临床其他专业,危害也比较严重,感染风险不容乐观。有学者研究显示,实习期间职业暴露风险较工作人员增加7.3-11.7倍。故需加强实习生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调动其积极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对健康的危害。

实习生作为后备力量,实习期间面临各种的职业暴露,因其临床实践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技能操作不够熟练又缺乏相关防护意识,更易发生职业暴露。本研究通过对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职业暴露相关知识、防护措施、暴露后如何处置等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研,以期寻找原因,为临床教学针对性地强化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16年8月进入临床实习的闽东卫生学校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学历为中专,共计218名。

2.调查方法。自2016年8月实习生分别进入闽东医院、福鼎市医院、宁德市医院检验科实习起至研究结束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不同医院检验科、感控科职业暴露登记表、追踪跟进情况;检索相关资料,参照史妍萍编制的针刺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调查表并结合检验科工作特色,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职业暴露概念、范畴、暴露后处置措施和流程、暴露后登记和上报情况、不同暴露源引起的暴露相对应的紧急预防措施及追踪、不同锐器使用后处置情况、不同操作分布、医疗垃圾分类及处置等相关知识。

3.质量控制。调查前由临床实习带队班主任(调查员)向医院检验科、感控科、实习生说明问卷调查目的、要求、规范和意义,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原则。现场登记检验科、感控科实习生职业暴露记录情况,同时在实习生会议上现场发放问卷调查表并当场回收。

4.统计方法。删除不合格问卷,双人分别用Excal录入调查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1.一般情况。从不同教学医院检验科、感控科共收集35人次职业暴露登记表及相关信息;发放问卷200份,回收后剔除不合格问卷13份,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为93.50%。研究对象年龄在16-20岁,平均年龄18±1.25岁。

2.相关知识回答情况。实习生关于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回答第6、7、11、13、15、16、18条目的正确率均低于60%,剩余条目的回答正确率在60%以上,第10条的回答正确率最高,为93.58%。见表1。

3.职业暴露分布。回顾性调查显示:实习生职业暴露率最高的是门诊采血,暴露率为40%,其次为拔除采血管的帽子和整理或清洗器械的时候,暴露率均为28.86%。见表2。

4.职业暴露后处置情况。职业暴露后,能按要求及时正确处置伤口的只有45.71%,未做任何处理的高达36.28%,做输血前项目检查的只有28.57%。大多抵耙当┞兜氖迪吧未做任何处置或上报感控科进一步追踪观察,出现比例最低的就是必要时紧急接种相关免疫球蛋白或者补接疫苗。见表3。

现场对不同实习点检验科工作员工进行面谈式问卷调查,共调查15名检验科人员,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达93.33%,暴露登记并上报感控科高达80%。且与实习生对于先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三、讨论

(一)客观原因

1.相关知识不知晓。检验医学专业的实习生在临床工作前学校未传授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和职业暴露的应急演练。实习医院的岗前培训也只是笼统地讲解一下。因此,实习生对于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紧急处置意识,职业暴露后不能够按照实验室和医院有关制度去处置问题。

2.不重视职业暴露。三个带教医院均未举办对实习生的职业暴露应急演练,忽略实习生的职业暴露风险。即使在实习生职业暴露后,因不是本院职工,不能及时进行职业暴露登记并追踪观察。

(二)主观原因

1.意识淡薄。实习生不了解职业暴露的危险,职业暴露后,因怕被带教老师批评或担心留下坏印象,有时候会故意遮掩或隐瞒自己的职业暴露;甚至于个别实习生职业暴露后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2.防护不足。部分实习生在工作前不佩戴双层手套,不戴口罩帽子。工作间隙用被污染的手接打电话、在实验室进餐等违反实验室规范。

(三)防护对策

1.强化岗前培训。将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作为下临床前的考核点,举行职业暴露的相关应急演练,让实习生熟悉职业暴露相关规定和处置流程。

2.推广防护用具。建立实习生管理规范,强化实习生操作前必须穿戴防护服、口罩、帽子、戴双层手套,各种微生物操作必须在二级以上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3.继续教育培训。研究发现:通过操作培训,可减少93%的锐器伤。因此,对检验人员持续不断的安全教育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4.健全随访机制。鉴于实习生职业暴露后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应关注其身心状态,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保障身心健康的同时。对暴露类型、级别进行评估,必要时采用紧急预防措施和注射相关药物或疫苗。随访期间,无论实习生身在何处,都应进行追踪和随访。

检验医学专业的实习生更应树立职业防护意识,认识职业暴露的严重性,警惕各种相关危险因素和涉及的操作,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学校、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因材施教,采用合适的方法完善对实习生的监护制度,从各方面做好教育及监督工作,做好对检验医学实习生职业暴露的危害监督,保护好他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Yang YH,Wu MT,Ho CK,et al.Needesticks/sharps injuries among vocational school nursing students in southern Taiwan[J].Am J Infect Control,2004,32(8):431-435

[2]丁思G,邵小青,茅一萍,等.医学实习生职业防护意识和行为现况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10):796-799.

[3]Honda M,Chompikul J,Rattanapan C,et al.Sharps injuries among nurses in a Thai regional hospit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J].Int J Occup Environ Med.2011,2(4):215-235.

[4]史妍萍.强化教育对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状况的效果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

[5]邸,施月仙,司帷,等.护士进入实习前针刺伤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10):791-795.

[6]Valls V,Lozano MS,Yanze R,et al.Use of safety devices and the prevention of percutaneous injuri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7,28(12):1352-1360.

[7]Naghavi SH,Shaobestari O,Alcolado J.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trainee doctors with previous needlestick injuries[J].Occup Med(Lond),2013,63(4):260-265.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在2011-2015年共5年的实习带教工作中,分别采用3种不同教学模式进行带教,按照完全相同的内容进行考核,再把3次的考核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1 在2011年实习带教工作中,将16名临床检验专业实习生分配到检验科各亚专业组轮转实习。各专业组带教内容包含理论知识培训和各项操作技能培训,方法均采用“讲解加演示”的传统方法教学。带教结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含各专业理论知识和各项操作技能,统计成绩并计算平均分。

1.2 在2012-2013年2年带教工作中,总计有34名临床医学检验实习生,每年将实习生随机编成两组,按时间先后顺序分配到检验科各亚专业组轮转实习,采用与2011年完全相同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第1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均采用“讲解加演示”的传统方法教学,第2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均采用PBL和翻转课堂教学法相结合的新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带教结束后采用与2011年完全相同的试题进行考核,统计2年的实习生成绩并计算平均分。

1.3 在2014-2015年2年带教工作中,总计有34名临床医学检验实习生,每年将实习生随机分配到检验科各亚专业组轮转实习,采用与2011年完全相同的教学任务,与之不同的是操作技能采用“讲解加演示”的传统方法教学,理论知识采用PBL和翻转课堂教学法相结合的新式教学法。带教结束后采用与2011年完全相同的试题进行考核,统计成绩并计算平均分,再将2年共34名实习生平均成绩与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法的2011年比较。

2 结果

2.1 2011年各专业组实习生平均成绩见表1。

2.2 2012-2013年各专业组实习生平均成绩见表2。

2.3 2011年与2014-2015年各专业组实习生平均成绩比较见表3。

2.4 结果分析 从表2可看出,在相同批次的实习理论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实习生平均分低于采用新式教学法的实习生平均分;操作技能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实习生平均分高于采用新式教学法的实习生平均分;综合表1、2、3可看出,2014-2015年采用新式教学法,实习生理论平均分与采用传统教学的2011年相比较有明显提升;2012-2013年操作技能采用新式方法教学,实习生操作技能平均成绩与2011年相比较有明显下降;2014-2015年操作技能恢复采用传统教学法,实习生操作技能平均成绩与2011年相比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新式教学法对于提高实习生理论水平有帮助,却不适合于复杂操作技能教学。

3 讨论

在采用传统“讲解加演示”教学法的临床医学检验实习带教工作中,由于实习生处于一种“灌输式”、“填鸭式”的被动学习状态,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学习知识量巨大、冗长而又复杂繁琐,学生在被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倦心理。随着问题的不断堆积,就会影响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其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进而影响整个实习成绩。PBL和翻转课堂教学法作为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师和学生角色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了“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方面,PBL和翻转课堂教学法比演示加讲解的传统教学法有优势,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的惯性和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无论是带教教师还是学生,在PBL教学法的试行过程中都遇到了教学习惯的改变及适应新教学方式的问题,特别是临床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包含大量复杂繁琐的操作技能培训。比如静脉穿刺操作,每一例操作由于操作对象(患者)脂肪厚度、皮肤松弛程度、血管深浅及血管硬化程度不同,进行穿刺时所采用的进针角度、迸针力度、进针深浅均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灵活变化。类似于这样的操作技能离开经验丰富的带教教师现场演示讲解,单靠实习生自主学习无法彻底掌握。

作者在2012年和2013年的实习生操作技能考核中就发现,实习生对骨髓组化染色和纸片法药敏试验等操作的掌握度明显不如2011、2014和2015年,甚至出现个别实习生连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也无法彻底掌握,出现染色时间把握不准、冲洗技巧使用不当,染出的片子老是有着色不均、大量染液颗粒沉着的情况,这是在其他年度不曾出现的现象(2012、2013年操作技能培训采用新式方法,2011、2014和2015年操作技能培训采用传统方法)。针对此种情况,作者认为,在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理论教学可以大力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探索具有医学检验特色的PBL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新式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操作技能培训则可采用“讲解加现场演示”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