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工业设计中心

企业工业设计中心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30 13:34: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工业设计中心

第1篇

四川省从1996年开始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建立省级以上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45家,覆盖了17.2%的全省大中型企业,投入了全省工业企业80%以上的研发经费,承担了50%以上的创新项目,产出了规模以上工业70%以上的新产品和利润,成为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群体。

全省145家技术中心中,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优势资源、农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的企业就占了95%以上,基本上每条重点产业链上的都有1―2户以上的龙头企业建立了省级以上认定技术中心。

一、将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纳入法制轨道

2004年11月,通过了《四川省企业技术创新条例》,明确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规范了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加大了各级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责任,完善了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各项规范,第一次使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纳入了法制轨道。在《条例》的规范下,不断加大技术创新资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的投入,近两年,按50%的速度递增,大大加强了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引导力度。同时,不断完善了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组建、认定及管理办法,并规定新申报的中心企业规模必须达到1.5亿,经费投入必须达到450万元以上。同时,不断加强对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年度考核、评价,建立了全省企业技术中心创新情况月报统计、分析制度,把全省国家和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的主要活动纳入每月运行分析。每年年度《技术中心建设指南》,提出了建设的重点领域与方向。经过以上措施,全省技术中心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大幅提升,有力地保证了中心建设的质量。

二、抓平台项目实施,不断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

通过组织实施产业平台技术创新项目专项,即在每年上百个重点项目中,选择十个左右对优势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加大每年资金支持力度,并连续支持二至三年,使其真正发挥技术平台作用,实现较大规模的产业化。

(一)依托全省技术中心企业开展产业平台技术创新攻关

以我省优势产业为重点,近三年来共组织实施了30项产业平台技术创新项目,产业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一批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二)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积极开展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工作

努力突破大型发电成套设备、大型冶金化工成套设备、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机车车辆、石油天然气成套设备、大型环保成套设备、航空航天与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成套设备、数控技术及设备等8条重装产业链的技术难关,促进了省重大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与销售收入两项指标双双突破100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270亿元与1200亿元,其它指标与上年同比增幅均超过30%以上。

(三)通过项目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经费投入

每年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中,50%左右的项目由中心企业承担。10年来,国家和省两级财政无偿资助我省企业技术创新资金4亿多元,其中我省产业技术研发资金累计投入3亿元,引导企业项目投资400多亿元。2005年,四川省中心企业实现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70%以上。

三、抓能力建设,不断增强技术中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大力推动技术中心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四川省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等8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先后获得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我省也配套支持了一批能力建设项目,带动了一批省级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二)大力推动技术中心的机制建设

重点推动中心企业建立与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项目管理与运作机制等。据统计,2005年我省技术中心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达到3.7%,投入总额已占全省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80%以上。

(三)抓以中心为核心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建设

指导各企业根据所处行业性质、开展业务的类型和自身组织结构特点,建立与完善战略开发和应用开发相结合、重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相结合、全新产品开发与产品和工艺改进相结合的企业内外高度统一的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研发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并优化企业科技、经济资源配置。

(四)大力推动中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002年开始,选择东方汽轮机厂、成飞公司、成都神钢工程三家企业分别开展了CAD/CAE/CAM、计算机集成制造、TCM(技术中心管理系统)试点,并在试点基础上,通过项目支持形式在中心企业大力推动信息网络建设、设计软件优化、集成制造系统构建等,改善了企业的设计手段,提升了企业的集成制造水平和对市场的同步响应能力。

四、抓产学研联动,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发展模式

依托我省较为丰富的科教资源,以技术创新项目为依托,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项目合作研发、技术人员交流,组织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等方式,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和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模式和运行机制,促进多元化的创新发展模式形成。

(一)推动企业技术中心探索建立产学研联合的有效运行机制

全省145家省级以上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基本上都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其特点是:与省内多个院校紧密合作,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广泛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的技术转移,培育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通过技术中心建设推动改制科研院所加快向企业化转型

针对改制院所科研力量强、但产业化能力弱的特点,加强了对全省改制为企业的原科研院所的技术中心建设,推动其形成成果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加快了自贡晨光化工研究院、炭黑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等一批改制科研院所的企业化进程,加快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2006年全院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7亿元,利税7000万元,成为全国有机氟行业中第一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项国际认证的企业。

(三)积极探索区域产业技术中心建设新模式

为了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正探索建设产业(区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成都市金堂县出现了纺织服装、印染产业集聚发展的势头,为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我们围绕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需要,依托区内龙头企业、纺织科研院所,以市场方式共建成都纺织印染工业集中发展区技术创新中心。

(四)积极探索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机制

第2篇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common problems faced b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group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enterprise group"),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financial sharing cente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sharing center. The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nterprise group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financial personne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added value of the financial sharing center.

关键词:财务共享中心;财务人员转型;建设

Key words: financial sharing center;financial personnel transformation;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023-02

0 引言

财务共享中心是将企业集团内部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各子、分公司及独立核算单位和企业集团接收财务外包单位的某些事务(账务处理、费用报销、资金支付、工资福利处理等)集中起来进行标准化、流程化处理,克服企业集团因新开工施工项目重复投入和效率低下的弊端;提高财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增强企业集团相关的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并达到规模效应,降低运作成本。

1 企业集团面临的突出问题

随着国家加大对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以及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和倡议,企业集团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出现以下共性问题:其一,财务数据不能及时反馈以满足各类需求。集团化经营过程中,由于管理机构层次多,导致财务报告级次多,流程长、速度慢,不能及时、准确、完整的反馈相应的财务动态信息以提供有力决策支持和满足各类部门、机构的需求。其二,企业集团资源整合价值低。企业集团各类机构往往不仅出现大而全、小而全且资源分散和闲置的问题,甚至存在成员企业各自为战的现象。由于无法形成集中管控、资源共享,内部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低下,甚至出现管理失控的现象,现有的管理体制难以为企业集团带来经营效率和经营效益。其三,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企业集团子、分公司、以及独立核算单位的过于分散,并且各类核算单位配备相同的或者相似的管理职能机构,结果造成企业集团的管理层级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臃肿,造成企业集团管理成本大幅上升。

2 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可行性

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具有如下可行性基础条件:其一,拥有良好的集中管控制度基础。企业集团自从引用并实施“法人管项目”模式以来,通过人、财、物等资源有效的集中管控,各项集中管控制度为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二,降本增效需求。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可以减少管理层级,消除机构臃肿,相应的减低管理成本,提升管控和决策支持;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人力资源价值;促进财务人员转型,增加财务共享中心附加值;通过整合各类软件系统(成本系统、资金系统、财务核算系统、报表系统,快报系统等),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其三,现有可借鉴的经验。国内外大型企业,比如管理结构集中、分散点的终端核算简单的阳光保险、中兴通讯、金蝶集团、四川长虹、中国国旅等企业成功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并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发挥作用日渐明显,为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国内同类行业如终端核算复杂的中国铁建等企业实施了财务共享中心,施工类企业集团应借鉴其优势,规避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中交二航局由于原有的组织结构运行成本增加、管控难度加大,经过多年的摸索,实施了会计与财务平行的财务共享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其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根据该公司历年数据统计,原来超长业务(处理时间超过三天以上的业务)一般都控制在1%的水平线上,实施共享中心后由2013年21%下降并稳定在1%左右,如图1所示。

另外,根据其历史数据统计,该单位过去独立核算单位总计有700多个,每个独立核算单位配备会计主管和出纳,财务人员大概有800人,目前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并实施扁平化管理后,设置资金结算、材料核算、费用核算、船机核算、收入核算、税务核算、报表等岗位,集中办公,财务人员总计大概有500多人,将近减少财务人员约300人左右,极大地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和办公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3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

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不能脱离原有的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组织结构的设计应该由现有的直线型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结构转变。借助相应的信息化技术促使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管控一体化;在实施财务共享中心过程中确保三流有机融合,是财务共享中心高效运行的前提,如图2。

如果三者的流通不同步,发生明显滞后,则会显著影响业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因此,财务共享中心在运行上应按三流融合原则设计新的业务流程,并将原有的财务核算岗位的进行合理的合并及排列组合,确保财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促使信息集成与分析、预警一体化。通过财务管理部门设置相应的岗位、和系统分析模块,及时、准确自动生成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和内部分析资料,提供决策支持和满足各类部门机构的需求。

3.1 建设目标

降本增效,这是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最基本的目标;提高财务信息质量,财务共享中心核算具有一定的标准化、流程化操作模式,各岗位财务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各司其职,保证了财务信息准确、及时、可靠;加强资金集中管控,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整合各类信息系统(核算系统、资金系统、成本系统、预算系统、工程管理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并提高各部门之间协同效益和运作效率,通过财务人员转型,相应的增加财务共享中心附加值。

3.2 共享中心组织结构设计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应以企业集团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为设计依据,根据对共享中心的定位确定未来设计方向。根据会计的反馈与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设计应以财务核算为基础,并为财务管理提供相应的服务,逐步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职能适当分离。企业集团根据自身的需要,财务共享中心下可以设立资产费用、收入成本、总帐报表、资金结算、票据归档、设备租赁、薪酬核算、综合管理、债权债务、项目管理等部门。如图3所示。

3.3 财务共享中心地点选址

由于企业集团施工地点分散于全国各地和国内外,财务共享中心地址的设置不可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变性,可根据业务需要和成本效益原则,在不同的业务地点设立多个财务共享中心,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片区设立财务共享中心,在后期随着业务规模和项目的变动需要,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做出相应的调整。

4 企业集团财务人员转型及增加财务共享中心附加值建议

大型施工类企业集团财务人员众多,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后,子、分公司、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人员将脱离日常会计岗位。如何将众多的财务人员转型,将是实施共享中心的企业集团面临的重要课题。从两个方面可以考虑财务人员转型。其一,从企业集团日常业务需要考虑财务人员转型。让部分财务人员参与到子、分公司、独立核算项目的经营活动中去,如项目损益管理,债权债务管理,项目存货管理,以及后续参与收尾结算和二次经营管理,让部分财务人员参与管理岗位,逐步的使财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必将对企业集团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其二,从财务共享中心未来发展方向考虑财务人员转型。当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中心不断地完善和成熟,形成各行各业标准化流程和作业;根据其拥有自身的各类财务核算和财务咨询专业队伍并确保满足企业集团的需求同时,财务共享中心按照某种经营模式走向市场,承接外部企业的会计外包业务,从成本中心逐步向利润中心转变。可以设计两种模式,一种是根据剩余的财务人员,独立注册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为企业集团提供服务的同时参与市场竞争,推出自己的服务内容,积极取得外包业务,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另一种是财务共享中心仍然作为企业集团的独立核算的单位,为企业集团创造利润。前者独立经营模式更考验财务共享中心的管理水平和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两种模式可以将大型施工企业集团财务人员转型并充分利用相应的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以增加财务共享中心的增加值,为企业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

综合上述,企业集团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重建企业组织结构,梳理企业集团在建设中遇到的阻力和障碍,以点到面的试点,逐步在子、分公司、独立核算单位,或者划分不同的片区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并不断地挖掘财务共享中心和本单位广大财务人员的价值,使得原有的成本中心逐步走向市场转化为利润中心,为企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石嵩.探究财务共享平台下的企业财务管理.财经界(学术版),2014(01).

第3篇

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很多大型集团公司、跨国企业间的竞争形式逐渐由单一的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向价值网络竞争的转变,这就要求集团企业要以集团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综合考虑业务成本,以期在协调局部成本收益的基础上,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给集团企业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财务共享服务通过将易于标准化的营运业务进行整合、流程再造,以提高管理效率、压缩成本、提升服务水平,很好地解决了目前大型的集团企业财务组织重复繁多以及效率整体低下的问题,为大型集团企业进一步优化现有资源配置提供了可能。

二、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中的应用

目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多的作为独立的机构进行管理,对所有成员企业采用相同的标准作业流程,废除多余的步骤和流程,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精致加工,输出高质量的财务数据,并消除了由于地域分散、集团部门独立的规则造成的信息死角。可以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集团企业的财务服务平台,是各成员企业的会计业务运作中心、财务数据中心以及服务中心,能够有效地支撑集团制度的标准化、流程的科学化和精简化,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强化集团内部控制的目标。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意义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集团企业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能够降低集团企业成本。可以说财务共享服务的最根本目标即在于降低集团企业的成本。通过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团企业可以不必为每个区域、分支机构全员配置岗位及人员,从而实现在集团总业务量不变的前提下削减业务人员的目的。同时,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许多的财务业务得以细化、标准化、乃至得到简化,流程简化后的效益提高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第二,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得集团能够对基础财务工作集中化,工作效率和质量得以提升。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下,各项职能实施的政策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完全统一,同时也给集团企业进行风险控制提供了方便。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使原散落在各单位独自处理的业务整合规范,对经办人的要求统一,财务处理的口径和尺度统一,促进效率提升;此外,通过绩效管理、服务管理等方式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状况实施监测,以提高财务共享服务的质量。

第三,能够促进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为集团企业内部业务单位和外部客户提供后台支持,各部门则专注核心业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此外,强大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大大节省重复性工作的时间,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财务人员参与到集团企业的战略财务层面以及深入到业务财务层面。战略财务工作可以参与集团企业的战略制定和推进,进行预算资源管理以及绩效控制,为集团的经营决策层提供全公司的经营信息分析;业务财务工作则强调深入业务一线,与业务单位紧密合作,参与公司价值链各环节的价值创造,通过这两种方式促进财务职能的转型,最终推动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

第四,加速企业的标准化进程。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前,企业的财务操作流程是由各分部的采购、生产、分销、市场、销售各环节的单独核算,各分部的资源分配情况不同,业务操作标准不同;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将财务工作从各部门中抽离出来,从集团层面整合资源形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当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业务流程的统一、管理制度的统一、数据口径的统一的方式实现企业的标准化,并可以以此为经验为其他领域实现标准化提供重要的指导。

第五,增强企业规模扩大的潜力。集团企业通过将财务工作进行集中规模化处理,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利于集团企业更快地建立新业务,不必为新建企业设立财务部门,直接将新建企业接入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即可实现新建企业的财务职能支撑。可以想象,在此基础上的企业必然拥有足够的灵活性,增强企业规模扩张的能力。在新建企业进入新市场时,可以将自身的财务职能交予所在区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最大程度地减少在新市场中的投入,为集团企业的扩张留有很大余地。

第六,利于收购兼并的实施。企业在进行收购和兼并企业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设立会给该收购带来便利,一方面体现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设立一定程度上即是企业资源的一次整合,为企业合并收购提供一定的经验;另一方面体现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整合,在兼并收购时只需将核心业务整合即可,后台的财务等活动并不需要进行再次整合。

四、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注意的问题

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给带来极大的好处,提升集团的运营效率,降低集团的综合成本,提高了财务信息产生的速度,财务报告可以做到实施和同步相一致。不难发现,企业的规模越大,地域越分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即越发明显。但是,集团企业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也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应关注集团企业是否存在效益背反现象,比如在考虑通过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降低集团成本时,在削减分部或分支机构财务人员来节约成本时,要考虑到实行财务共享服务所带来的增量成本,如新的人工成本增加、设施设备的再投入、分部与财务共享中心的往来差旅费、信息系统的建设费用是否会给集团带来更大的成本消耗,企业是否能够承担;此外,集团企业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要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做出合理定位,以防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为集团企业的辅助机构。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集团层面的财务共享平台,才是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根本意义所在,我们发现其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要建立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绝对地位之上统筹配置财务资源才能够实现。同时,对于集团自身的财务人员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很有可能造成财务人员成为单纯的数据处理员的局面,脱离集团企业的实际业务,因此,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要注重战略财务与业务财务的有机结合,在结合业务财务的价值创造目标发挥战略财务的决策支持职能。

第4篇

【论文摘要】针对我国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sizedEnterprises,SMEs)区域集聚的发展模式,提出构建动态集成物流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根据此种模式下SMEs的发展特点,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提出面向SMEs动态集成物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此构架特别强调了SMEs横向集群联合和纵向动态集成。最后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法人集团共同参与的建设策略和政府与企业协同开发、商业化运作的运作模式。

集成化物流管理(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ILM)是一种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的物流战略管理模式,其主张将所有的物流活动整合在一起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在理想的客户服务水平下追求总成本最低。上个世纪末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50%的物流管理者已经接受了ILM的概念;ILM正成为物流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管理手段,是物流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SMEs动态集成物流系统的优势

(一)有利于SMEs实现了规模效应

SMEs实施横向集群运作,构建动态物流合作联盟,可以加强与地域相同或相近、产品相同或相似企业的横向联合,通过集群运作进行统一采购、运输和仓储。龙军生通过对浙江SMES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调研发现:我国SMEs供应链呈“豆芽菜”式发展模式,单个行业企业集聚在同一地区,表现为扎堆的SMEs集聚群,并且依靠整个群落,单一企业才会发展更好。故而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供应链合作联盟,集群运作,以联盟体的方式开展物流业务,可以避免单个企业孤军奋战,从而实现了规模效应。

(二)有利于提高SMEs的竞争力,并在理想的客户服务水平下实现总成本最低

动态集成物流系统强化物流流程的纵向集成度和协作度,将所有的物流活动整合在一起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并在理想的客户服务水平下追求总成本最低。这样不单可以实现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加强各种职能性的物流活动的统筹管理和协同运作,还可以提高SMEs集群客户服务水平和减少企业问的冲突,从而使得整个物流过程从起点到终点的连续性和无缝化,因此,以集成物流管理的思想为指导,对SMEs集群的整个物流系统采取集成化管理,可以提高SMEs集群的物流运作效率,增强SMEs竞争力。

(三)有利于SMEs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供应链合作联盟生存于动态的市场环境中,为适应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供应链中的合作企业及其相互关系应处于一种动态可重构的状态,具有组织结构上的动态性。受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影响,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企业的物流需求具有动态时变性,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成员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结构、需求的分布等是动态变化的,这是供应链中物流系统功能服务上的动态性。Angelus&Even对需求分布随时间变化条件下的库存问题的研究就反映了这一特色。Soylu et a1以能源行业为背景,同时考虑不同计划期内库存、运输和产品等因素的影响,运用多周期的MILP模型对流程式生产系统中的合作伙伴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快速响应顾客个性化需求和环保的要求方面,动态、集成化的管理比非动态集成化方式要好。

二、面向SMEs动态集成物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

(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定义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整合行业内外、区域的信息资源,系统化地采集、加工、传送、存储、交换企业内外的物流信息,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物流信息的高效传递与共享。同时,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中小型企业功能性物流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为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提供信息枢纽和宏观决策支持。此外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高级应用是对行业供应链的计划、协同、执行、监控实施有效的同步管理。

(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本质在于为企业提供单个企业无法完成的基础资料收集,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为政府相关部门共用信息的流动提供支撑环境。一个有效集成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可以为物流服务提供商、货主制造商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一个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因此,从其业务流程角度分析,面向SMEs动态集成物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主要有以下功能需求:(1)(动态集成联盟)成员管理功能。使用平台的联盟成员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对成员进行合理的管理,主要包括成员权限控制以及成员行为的监控等等;(2)数据、信息传递功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要实现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信息流的通畅。目前由于体制上部门分割,商业习惯上偏重独立性,从业人员素质低,信息化意识淡薄等原因,使得物流信息流极不通畅,因而迫切需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这一信息衔接的中转机构来保障信息的有效传递;(3)数据交换功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汇集了各大物流运作设施信息系统,以及各相关行业类物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等各类信息系统的信息。但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必须解决不同企业之间异构系统和异构格式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问题,解决物流系统运作不畅的局面。所以数据交互平台应担负起物流信息系统中公共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定义、采集、处理、组织和存储,以及解决异构系统和异构数据格式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格式转换功能,为物流企业提供“一站式”接入服务,有利于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4)综合信息服务功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具有信息和查询功能,要满足不同物流信息需求主体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例如,对于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要和查询物流供求、物流运作成本和物流服务质量等实时信息;对于政府部门,政策法规等行业信息,查询一定时期、一定区域范围内、甚至是一定物流功能范围内的反映物流活动的历史统计数据,了解、分析其发展趋势,辅助政府宏观决策;(5)物流业务交易支持功能。其主要功能包括物流综合信用认证、安全认证、网上采购招标、电子订舱、电子支付与结算、网上保险、网上报关、网上交税、网上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等;(6)系统管理的功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有自我管理的需求。平台需要对需要对数据进行管理,同时也需要管理平台的安全性等。(7)货物跟踪功能。随着通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GPS/GIS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和客户可以利用GPS/GIS技术,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实时跟踪货物及运输车辆的状况,从而为物流企业的高效率管理及高质量的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各物流企业只需购买GPS/GSM智能车载单元即可为客户提供质量的物流状态跟踪服务。

三、平台的结构设计

在前面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SMEs动态集成物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以反映构成该平台的各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平台的总体构架如图1所示。

(一)一级子系统

构建了成员管理一级子系统是为了有效地管理联盟成员。可根据企业的客户需求,信誉度,资金承受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资源状况等来考虑评价是否让该企业加盟,结合合同监督、激励机制以及信任关系来管理成员。

(动态集成联盟)成员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成员信息,权限,行为管理,还包括成员单证管理、成员的货物状态和位置跟踪、交易跟踪、交易统计、成员资信评估等。由于联盟中的成员是不固定的,对于任何一个新加盟的SMEs,该子系统都会对其进行自动的认证识别,并根据相应的标准对成员划分级别,不同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并将相关数据导入到二级子系统。如果成员退出联盟,则该子系统立即删除退出成员的信息,并将该成员在二级子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删除,同时对该成员在加盟期间的相关信息存储备份。

(二)二级子系统

根据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一般,二级子系统由如下子系统组成:(1)信息子系统:来自顾客、SMEs的产品、原材料及运输供需信息,对于不同的联盟成员的信息将以一种标准的格式呈现给用户;同时,一些共享信息,对公众提供物流信息服务(如公共物流设施状态、各国贸易法规等);(2)信息查询子系统:提供联盟成员信息的查询;提供关于产品、原材料及运输供需信息的查询;相关共享信息的查询;用户交易状态的查询;用户认证信息的查询等;(3)货物及车辆调度管理子系统:主要通过GIS—T参照模型进行数据组织,用以支持车辆运行的计划调度与跟踪,主要数据为交通流背景数据;(4)货物跟踪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线性参照模型进行数据组织,用以支持货物的跟踪查询服务,主要数据为货物跟踪信息;(5)决策支持子系统:对于整个系统的中的数据都将采用标准格式存取,采用数据仓库技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切片等进行多角度、立体的分析,实现对各种资源的综合管理,从而为政府、SMEs、客户进行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6)电子商务子系统:如通过网络进行询价报价、订单确认、交易变更、网上支付等活动;为用户开展商务活动提供便捷的途径,为企业拓展新业务、新渠道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支持;(7)行业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与银行、保险以及港务港监、工商税务等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查询、信息交换。主要目标是简化手续,实现“一站式”服务;(8)综合管理子系统:提供对整个信息平台进行综合信息管理的技术支持,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行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数据管理等功能。其中,安全管理涉及数据加密、数字签名、安全认证等;数据管理主要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方面。

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策略与运作模式

(一)建设策略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属于物流基础设施的范畴,它投资大、回收期长,但社会效益显著,没有哪个单位有能力和愿意单独完成这样具有公益性质的复杂的系统。因此,政府应筹集适当的引导资金作为股份投到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中制定相关政策拉动物流市场需求,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平台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开拓性及其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它需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统一协调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社会有效资源来共同完成。因此,平台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应包括政府、企业、物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等在建设策略上主要可以考虑几个方面:(1)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接入。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和SME的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着差异性大、参差不齐的状况:有的部门已经可以实现网上办公,有些SMEs已经导入了ERP系统;而还有很多部门和SMEs还没有建立起基于Intranet信息系统对于前者,应在鼓励其进一步完善现有系统的同时,摸清楚这些系统的应用平台、数据结构等技术特点,为顺利接入共用信息平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于后者,则应督促、倡导其根据共用信息平台的总体规划早日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2)以SMEs需求为导向。SMEs是信息平台中的主要参与者,只有SMEs的积极参与推广应用,共用信息平台的构建才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因此,SMEs的需求是进行信息平台建设最为重要的导向,应在政府调控指导下,积极满足SMEs对物流信息的需求,吸引各类SMEs的积极参与。(3)组建企业法人集团。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需要吸收大量资金,需要众多企业的参与。所以,应当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下,组建企业法人集团来参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对参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的考察至关重要。信息平台建设的专项工程建设项目不要选择具备该领域资质最好的一家企业,相反要选择在该领域引领市场潮流的几家企业共同建设,这有利于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和降低实施成本。(4)加强政府在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及人才培训工作。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最为重要的基础是技术与人才,政府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中应加强对物流信息技术的跟踪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劝Ⅱ强对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工作,提高各方参与者在物流及物流信息方面的理论及实践知识,为SMEs物流与其它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必备的保障。

(二)运作模式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原则上应坚持谁建设谁运营的策略,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并建立相应的运营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1)分类共享、分层支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要根据动态集成联盟成员的不同功能、需求及权限能级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共享机制涉及不同主体对信息的需求内容、共享程度及权益差别,对信息的共享程度范围应进行严格地分类管理,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访问权限,共享相应层次的信息。(2)政府与企业组织、协同开发。政府作为SMEs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和领导者,可重点协调并充分利用产学研力量进行研究开发,进而能够整合分布在不同部门、产业和企业的信息系统,整合部门管理职能。(3)政府与企业引导、商业化运作。政府主管部门可以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积极鼓励、引导SMEs内相关部门和工商企业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促使各种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同时,为了减轻政府投资压力,也为了体现市场经济环境下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原则,可以采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信息平台的营运商通过向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信息服务来吸引顾客,在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对服务项目收取一定费用,以此来维持平台的正常运行,并不断发展完善平台的各项功能和服务。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供应商关系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4;F27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01

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其对现代经济转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现代企业强调在供应链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供应商关系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加强监督与相互扶持,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实现双赢。其对于健康、稳定、循环的供应链环境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供应商关系管理现状

1.缺乏科学的准入机制

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内部上游供应商管控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且大多依赖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完成,然而在不同的阶段中,企业对供应商关系管理的要求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企业在不断争取品牌优势的同时,对供应商的质量、时效性等给予了高度重视。当前,我国供应商关系普遍存在地位不平等的现象,部分供应商过于追求低廉成本,限制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供应商准入环节更多的是被动寻找供应商[2],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潜在供应商的错失。另外,部分企业对准入供应商缺乏质量、生产技术以及服务等方面评估,供应商筛选不科学。

2.缺乏透明的寻源决策

当前,市场采购产品种类丰富、类型众多,企业要想从中选取最优质的采购货源,就必须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关系,多轮询报价,为采购决策提供参考,然而从当前企业供应商关系管理情况看,大部分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寻源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工模式,且容易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部分企业甚至存在暗箱操作,不H降低了供应商报价的主动性,而且增加了采购成本。

3.缺乏与供应商的协同

通常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主要涉及到寻源、合同洽谈、备货以及结算对账等多个环节,需要较大人力资源与物力成本,且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供需状况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再加上信息的滞后性,企业内部容易出现供应平衡矛盾。

4.缺乏对供应商绩效评价

目前,国内对供应商绩效评价管理尚不规范,企业对合作过的供应商缺乏有效的管理,例如对供应商产品制造监督、运输交付、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售后服务等指标的评价,未建立系统化管理,部分管理较好的企业还存在人工打分,备案存档现象。

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单单是采购关系,而是处于同一供应链,力图形成一种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供应商关系管理对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日常经营等有着重要的意义[3]。作为物流的始发点,供应商不仅是资金流的起点,同时也是信息流的重点。良好的供应商关系管理策略不仅能够促进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协调运行,而且能够增强企业采购部门的竞争力,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三、供应商关系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供应商主数据管理

“互联网+”时代,为供应商关系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自助注册服务,企业能够在官网或知名网站上供应商的注册链接等相关信息,潜在供应商可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在官网进行基本信息、产品信息、资质业绩等信息注册登记,建立潜在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对供应商进行审核,通过后建立合作关系[4]。

企业可建立供应商资质审查体系,从基本信息、产品业绩、产品产能、生产效率、财务信息、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对供应商建立问卷,并根据供应商填写信息判断是否符合企业需求,全面实现供应商资质能力信息结构化。

2.供应商寻源管理

企业要建立专门的在线寻源协作平台,采购人员可以根据平台模板及文档形式组织采购寻源活动,通过该平台将信息发送到供应商。然后由供应商对相应的项目做出报价,企业能够随时进入该平台查看供应商的反馈信息,参与对采购寻源的管理。企业专门负责人需对此做出评价,通过自动计算得出各个供应商的得分,进而为寻源决策提供参考。

3.供应商协同管理

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需对采购订单、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结算及售后服务进行管理,需成立专门管理模块,使所有参与者能够通过该模块系统了解采购订单、合同执行情况及售后服务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发出需求指令,例如交货期变更、合同变更、合同结算申请等,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内外部协同效应。在采购订单处理环节中,要确保信息通畅,能够随时掌握采购项目最新动向,避免由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的决策失误,对于企业需求部门提出的变更申请,要自动反馈到采购机构,经过核实后,立即执行,避免延期。结算阶段可以参考门户电子发票,根据采购周期标准作出评价。

4.供应商绩效管理

对供应商产品制造监督、运输交付、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售后服务等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建立供应商信息库,为日后采购奠定参考基础。

四、结束语

供应商关系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企业要认清当前供应商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借助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给予相应的管理策略,确保供应商关系管理企业信息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黄秋萍,赵先德,杨君豪,等.供应商关系管理中的金融关系行为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4,17(4):66-77.

[2]张瑾.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6,25(2):8.

第6篇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煤工尘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煤工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发病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其中呼吸衰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诱发该病的因素为肺部弥漫性增生,其中包括肺血管、肺泡壁、胸膜纤维化以及细支气管等,这些病理改变对肺血流、换气和通气造成直接影响,使血流、通气比例明显失调,从而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其中Ⅱ呼吸衰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煤工尘肺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我们病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该病急性加重发作期患者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4月~2008年8月我科收治煤工尘肺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发作期患者4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5~77岁。其中煤工尘肺壹期8例,煤工尘肺贰期16例,煤工尘肺叁期16例。煤工尘肺诊断由淮南矿业集团尘肺诊断小组诊断并分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依照1980年全国第三届心脏病会议制定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制定标准为准[1],心功能按NYHA分级为IV级。按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予以控制感染、控制线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止咳平喘、祛痰、强心利尿等改善心肺功能综合治疗;治疗组采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30ml+5% GS或0.9%NS 250ml静滴,10d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氧分压(PaO2)进行密切关注,并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相应记录。

1.4疗效判定 显效: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明显改善,紫绀消失,两肺干湿罗音、双下肢水肿基本消失,心功能提高二级;有效: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改善,紫绀减轻,肺部干湿罗音减少,水肿减轻,心功能提高一级;无效:与治疗前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恶化。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治疗组20例,显效15例(75%),有效4例(20%),无效1例(5%),总有效率(95%)。对照组20例,显效11例(55%),有效6例(30%),无效3例(15%),总有效率(85%),见表1。

3讨论

煤工尘肺的病理基础为肺间质广泛的纤维化及矽结节的形成,肺间质广泛纤维化造成支气管扭曲、引流不畅,呼吸系统免疫防御功能受损,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引起呼吸功能障碍,严重的可发生呼吸衰竭。正是因为煤工尘肺病理改变及相关并发症出现,使得肺部弥漫性纤维化、肺血管扭曲狭窄闭塞、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导致肺心病;肺部及肺部长期病变可引起长期低氧血症,导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阻力增高。高粘血症不仅增加循环阻力,使循环淤滞,组织灌注不足而缺血、缺氧,增加心脏负荷,而且易引起肺小动脉血栓形成[2];长期缺氧亦可导致血液中的粘附因子增多,激活后可在细胞表面促进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导致血管内皮炎性细胞浸润及微血栓形成,使血管充血、水肿痉挛、管腔狭窄、可引起代偿性红细胞增多,血容量增加,血粘度及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增加,心排出量减少,体循环大小静脉淤血而出现心力衰竭。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多由感染引起,肺部感染后,支气管粘膜水肿、分泌物增多、支气管痉挛,导致缺氧、呼吸衰竭、酸碱失衡、血液高凝状态等,加重了病情发展。

黄芪注射液是由中药黄芪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甲甙和总黄体酮均能减轻心肌缺血,对心肌缺血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通过Na+-K+-ATP酶抑制心肌细胞磷酸二酯酶活性,使心肌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促进Ca2+内流,由此增强心肌收缩力,实现强心作用。另外黄芪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通过抗凝、降低血小板粘附率,达到改善全身微循环的作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主要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氧疗、控制心力衰竭、强心利尿、应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纠正心律失常等治疗。笔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说明黄芪注射液对改善肺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减轻肺淤血,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从而有助于肺心病心衰、呼衰的纠正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黄芪注射液还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大、小气道通气功能,从而有利于PaO2升高及PaCO2降低,肺动脉压因而得以下降,促进肺心病心衰的恢复;同时对非特异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抗缺氧作用,促进炎症吸收,有利于消除心衰的病因。

参考文献:

第7篇

在目前如火如荼的消费电子领域,中国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的声誉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外观、三流的价格、四流的品牌。如果说国内大型企业过去依靠产业、技术、产品、价格、渠道等整体优势,那么在信息社会,企业之间的优势容易模仿,很难仅依靠几个方面的优势而取得营销上的整体成功。于是在价格竞争最为火爆的数码领域,已经率先以工业设计为突破口开始了“工艺复兴”。

国内产业巨头长虹在2006年上半年公布了新品牌形象“快乐创造C生活”,全面转型3C信息家电,率先在国内设立了第一个工业设计中心,把工业设计作为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策略;并邀请原韩国三星创新产品设计中心总设计师高登・布鲁斯先生,力使长虹新品在工艺设计与外观造型层面将全面与国际领先水平接轨。TCL也意识到设计才是制造业的蓝海,2006年开始全力打造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全球工业设计中心和法国“倜傥”(TimThom)工业设计团队;而联想则成立了一个包括多个国家优秀设计师的创新设计中心。

种种事实均表明,在竞争速度、方式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产品同质化在各个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要想打破如此僵局,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工艺复兴”是最佳和必然途径。

长虹佳华的“第一印象”争夺战

在更关注科技时尚潮流的数码领域,长虹佳华作为长虹集团进军信息产业和3C战略布局中的旗舰企业,得到了长虹在工业设计方面的最大支持,也成为了长虹工业设计成就的最佳试金石。在被称为工业设计“奥斯卡・的2006年中国数字产品工业设计年会上,长虹佳华一举囊括了设计团队、年度产品、功能设计等大奖,长虹佳华MP4魔影MV203、长虹数霸A12成为了中国数码产品设计成就的代表。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长虹佳华设计团队荣获此次年会最高奖项――优秀设计团队奖。在10月份的“2006风尚中国卓越设计大奖”评选中,长虹佳华MP4魔影MV203再次夺得了“最佳创意奖”,被誉为2006年最出风头的数码产品、时尚MP4的典范。

对于魔影MV203,长虹佳华产品部总经理特别强调,“工业设计绝不仅仅是外观设计”,成功的工业设计会对产品的外观和性能,材料、制造技术的发挥,以及品牌建设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如长虹佳华魔影MV203在功能人性化设计上就独树一帜。14mm的超薄机身可以轻松换电池,而电池更是和NOKIA大多数型号的手机电池互通,不但解决了MP4一直没有解决的电源续航问题,也减少了消费者购,买数码产品专用电池的负担。其工业设计给消费者应用带来全新的惊喜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只有用最酷的外形、最贴心的设计赢得了用户的第一印象,你才能在淘汰速度最快的数码产业赢得生存的空间。”长虹佳华用2006年最受欢迎的MP4――长虹魔影系列打响了“第一印象”的争夺战。

数码世界变迁进行时

数码产业永远会走在时尚科技的最前沿,尤其是融合了最新影音技术的MP4市场,永远不乏引领潮流的明星。当然,最耀眼的一颗当数Apple的神话。IPOD正是凭借其独特的外观设计理念和全新的工业设计元素,打破了统治数码产品市场的技术主导趋势,迅速将设计基因变成了引领市场发展的主旋律。IPOD也迅速占领了全球市场,征服了无数消费者。

纵观这几年中国MP3、MP4产品的发展,可谓风云变幻。从128MB产品过千价格到今天的1G8产品不足300元,各类媒体在报道时的关键词都是“同质化”、“价格雪崩”之类,事实上确也如此。在中关村转上一圈你会发现,虽然国内的品牌依旧众多,但在产品的工业设计上确是千第一律,似乎只要换个LOGO,便是一款新的产品。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这个领域,发展到最后,只会剩下几家大的品牌商。而维持这种品牌力度的,就是该品牌的品牌个性最能体现这种个性的,就是产品的工业设计。

第8篇

“设计”成就三星集团

韩国创造的领军者――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曾说,“21世纪企业经营的最后决胜关键就在设计。”这当然不是说说而已,三星的成功有目共睹。

而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严扬看来,提升工业设计能力,还不仅仅是关于企业经营的问题,“工业设计在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上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上设计是创新产业的一部分,工业设计对‘中国创造’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建设上都起到巨大作用。”

2006年CCTV创新盛典中,三星集团再次成为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大赢家。

在现代社会,有竞争力的产品必然是有优良设计的产品。放眼全球,无不以设立国家设计奖项作为促进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德国有享誉国际的“红点”、“IF”设计奖,美国有“IDEA”设计大奖,日本和韩国则分别有“G-Mark”和“GD”好设计认证。设计奖不仅告诉国民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优秀的品质,还能引导消费趋势、提升本国产品竞争力。

中外差距到底多大?

“我国的工业设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北京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东亮肯定地说。

专家分析称,我国大量的OEM使企业不断丧失设计能力。在引进外资中,大量OEM生产虽然使我国产品出口总量大幅度上升、GDP迅速增长,但同时也使我国企业在产品设计中形成对国外的依赖。在一些产品中,即便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但核心设计仍然是从国外购买的,这在汽车、机械以及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很普遍。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系教师刘长宜也指出,目前国内工业设计水平,可以说普遍比较低,抄袭、模仿比较多。不仅是工业设计,其他行业的设计也是如此。

陈东亮说,许多大企业对设计缺乏专门的资金投入,更缺乏自己的设计师队伍。这也是我国制造业一直没有走出引进模仿生产再引进再模仿的怪圈的原因。

设计战略难行之痛

“没有设计,企业就缺乏了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林炳辉强调企业要重视设计环节。既然设计很重要,相信国内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不在少数,那么,为什么设计“难成大器”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严扬认为,“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是最大问题”。在广东省深圳市,许多成规模的设计公司都在卖图纸。设计的图纸明码标价,企业像在一个大超市里选购,不同公司为了卖出更多图纸,就竞相压价。严扬补充说:“工业设计与企业产品开发的关系应当像医生和病人一样,设计师要进入产品开发内部,了解企业需要,对症下药。而‘超市模式’就如同药房里的‘OTC’(非处方药)柜台,只能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对于创新产品则无能为力。”

谈创新,就要有机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这样一个机制问题。

人才匮乏限制行业发展

除了政策,人才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的顽疾之一。

据了解,目前我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国内工业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约30万人,工业设计年产值约为300亿元人民币,占2005年世界创意产业产值的1.27‰,相当于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9‰。

但是我国仍然面临工业设计产业化程度低、工业设计人才匮乏的问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蔡军指出,我国整个设计市场人才匮乏,从工业设计专业公司来看,我国目前设计公司有数百家,但普遍总体规模小,基本处于散乱经营状态,且设计产品基本在低端,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

蔡军说,设计师进入企业花了很多时间培训,但缺乏对设计知识本质的深入了解。现在企业对设计经验、创造能力、品牌策划非常强调,这就要求设计师既要有策划能力,还要有产品开发管理能力,但这两方面的人才培养正是我们所欠缺的。

据了解,除了专业设计公司外,我国在北京、上海等地还有一些以院校为依托的工业设计工作室,其主要偏重于企业设计课题与设计教育实践的结合,注重设计概念的创新。院校模式由于集中了教授、研究生和大学中的不同研究部门和人员,更注重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企业的文化性。这样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将会对缓解我国专业设计人才不足起到积极的作用。

设计人才如何培养

CCTV2006创新盛典首席评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鲁晓波教授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大局观的一流设计人才。他对记者说:“所以针对国内设计教育,我觉得不应该是标准统一,每个层面有每个层面的质量标准。老师现在的责任、职能在某种意义上发生了变化。不是说老师总要做示范给学生,而是要提出对这个时代的把握,对这个专业的敏锐性。老师要具备对整个课程的组织、策划和诱导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个设计教育的一个核心,但是这个跟我们现在的教学管理资质、评估资质,其实是不相关的。现在实际上是我们制定的一个统一的教学评估体系,这个不是很合适的。”

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鲁晓波教授认为,“设计老师缺乏经验,就是空对空。我们说你可以把书本的知识给大家宣讲得很好、很有效,但你无法去指导学生的一个具体的设计,因为设计面对的问题是在不断地变化,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在不断涌现,新的需求在出现,套用老的方法,肯定是不能解决新的问题。”

他们视设计为第一生产力

在工业设计领域,国外一些跨国巨头是典型的枣核形,两头尖而中间大。欧美国家工业设计能力最强的企业和能力最弱的企业都分布两头,占较少比例。工业设计能力较强的企业则处于中间,占大多数。而中国企业往往是属于金字塔形的,位处塔尖具备优秀工业设计能力的公司寥寥无几,而设计水准较弱的企业则占据了大多数,由塔中开始,越往塔基部分延伸,企业密度越集中。

明基设计总监,也是数码时尚设计中心的灵魂人物王千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了BenQ明基的工业设计之路。

2001年秋,新品牌BenQ推出前夕,明基成立了“工业设计中心”这一战略部门,目的是使以“享受快乐科技”为理念的新品牌BenQ刚一出世,便能与高水准的工业设计相整合。2003年4月,随着组织定位的深化与调整,明基将工业设计中心更名为“数码时尚设计中心”,进一步强调消费者分析与生活形态研究,以及人机界面设计等功能,在强化市场导向的同时,也更体现出BenQ“Bringing Enjoyment and Quality to Life ”的品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