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6 04:03: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在职学习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主动性
引言
进入21 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用的不断普及,全球已步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相当一部分高职学院校的教学模式和结构不适应高职的人才培养需求。特别对于《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这种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新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跟不上新的发展和变化,缺乏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选择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1.高职《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存在问题分析
1.1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
随着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使得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但是由于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学校教育存在差异、家庭条件存在优劣,导致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身处较发达地区,计算机普及率相对比较高,基本所有家庭都有计算机,这些学生既能见到还能很好地接触使用计算机,其计算机知识面相对宽广,可以进行Word、Excel、Photoshop等等软件的基本操作。而有的学生所处不发达地区,很少接触计算机,因此这批学生连最基本的计算机硬件组成都不是很清楚,更别说如何对计算机进行相关的操作了。总体来说,基础稍好的学生认为早已懂了,而基础差的学生觉得进度较快,学生之间的计算机基础差距大。
1.2理论课和上机课脱节
目前,虽然这门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板书、多媒体、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讲授与上机实践课时比例分配基本达到1:1,但是讲授和上机实践课程基本上分离,往往都是先在多媒体教室上理论课,再到下次课的时候,学生去机房进行上机实践操作,上课所学的知识往往已经被忘得差不多,在上机实践时面对问题往往无从下手,学生的感觉是上机与上课完全脱节分离,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过程周期长,学习效果不明显。
1.3学习目的
一些院校教学中仍以考试、考证为主,以致个别学生虽然拿到了计算机等级证书,却遇到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独立完成,不能学以致用。
2.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它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包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和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
(1)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2)较强的综合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
(3)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地去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4)突出实践性。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许多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5)学生主体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
(6)过程动态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老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群体、学生与学生个体、学生与学生群体的交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学校使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浙江省“十一五”重点建设教材。
3.1 word教学中使用的典型案例
Word是Microsoft office 办公套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重要组件,主要用于日常办公文档、报刊、书刊及网络电子信息的编辑与排版。它功能强大,操作简单。作为教师,面对我们日常工作、学习中用到的如此强大功能的应用软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下面所简述的案例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良好。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尽量选取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案例。例如对于大学生经常进行的文明寝室的评比,首先让同学们在头脑中勾勒一下文明寝室宣传简报的初稿,然后老师给出提前制作好的简报样式,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思考该如何分工合作搜集相关的资料,如何利用word来进行排版制作。这个主要涉及到知识点就是运用复杂表格制作、分栏排版等技能,将插入的图片、剪贴画、艺术字及绘制简单的图形与输入文字并作以格式化等操作相结合来实现图文混排。教师结合案例,讲述如何插入图片、艺术字,分栏等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效果,在教师的协助下,使学生真正进入到情境式学习当中,积极主动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构建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体系。
3.2 PPT教学中使用的典型案例
PPT是目前制作演示文稿最常用的工具软件之一,利用它能够制作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的演示文稿,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课堂教学、学术报告、产品展示、教育讲座等各种信息传播活动中。
我们同样选取一个贴近现实的实例来阐述如何在PPT的教与学中很好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在学生中接触PPT最多应该就是教师上课的教学课件、产品展示、毕业论文答辩以及电子相册等,这里我们就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电子相册作为案例来加以阐述。
同样的首先让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向往的一个电子相册的模型,然后老师展示事先做好的一个介绍校园风光的电子相册实例,让学生讨论思考有哪些元素组成,具有哪 些功能等。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老师的讲解课,最后教师通过利用PPT2003中的相册功能,现场演示介绍这个电子相册的大致制作过程以及PPT中应用到的按钮、插件、菜单等的功能介绍。最后让学习根据自己设想的制作一个介绍当地旅游的、个人写真的等电子相册。老师从旁指点、协助,生生之间交流合作,让学生自己能主动地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4.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本文提出的“案例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有效。总体来说,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矛盾,且可以相辅相成。在高职《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峰、魏少华. 浅析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法[J]. 中国科技信息2011.02
[2]于大弘.“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2
[3]修宏洪.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福建电脑.2011.01
课前,教师将所有“看不到、摸不着、进不去”的难点做成能互动的动画、视频,并上传到学校的课程教学平台。同时,将整个项目分成多个子任务,制定适合学生根据平台自主完成任务的“任务工作页”。课中,学生根据“任务工作页”的流程,操作课程平台上的动画、视频、文字资料、图片等,分组讨论,合作完成项目任务。教师进行引导、巡视、提示、指导。整堂课,学生居然能顺利地完成整个项目,并且学生没有做与课程无关的事。课后,仔细总结本节课的优点。由于采用了信息化手段使课堂变得生动,使难点变得可视可控,主要优点如下:
1.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准备详细的“任务工作页”,将任务分解,让学生根据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查找教材、网络等资源,填写答案,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工作页”的同时建构了知识和操作技能。
2.教师由主讲变主导。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主讲。教师“填鸭式”的讲授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信息化课堂中教师由主讲变为主导,用信息化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任务。在学生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时,教师用信息化技术展示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效果。
3.团体合作解决问题。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情境,设置好引导性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教的是做题的能力,新的教学方式教的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信息化课堂中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项。
4.学生展示体验成功。课程结束前的学生成果展示,展示优秀作品并让希望表现的学生上台展示和讲解,给了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也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让学生感到自己学有所成。
二、信息化课堂存在的问题
1.课前,教师的准备量非常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教师采用信息化技术需要准备大量的交互式课件、游戏、动画、视频等,这使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追求生动、美观,而忽略了信息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2.课中,课堂沦为“信息化技术的奴隶”。大量的图片、声音、动画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弱化了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一节看似流畅连贯、画面精美、声音悦耳的多媒体课在无形中演变成了一场现代媒体的“满堂灌”了。
3.课后,学生主动思考少了。教师布置的作业若还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方式,学生将会“自觉”地拷贝,甚至都不用自己整理转化。
三、对信息化课堂问题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职校;信息技术;思考
在信息化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能力。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成为一名新时代技术人才必备的技能。本文就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1.把握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可以说,没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信息的获得、存储、处理、及传输过程中,计算机都是最主要的处理工具之一,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介绍都是不可或缺的。
2.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2)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归纳为以下四点: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②信息能力。③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④信息道德。(3)加强对职业学校专业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专业的结合。积极开展计算机在本专业应用的教学,如数控专业的数控仿真教学、服装专业的CAD教学、电子专业Protol的教学等等,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学科特点。(4)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尤其是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鉴别能力较差,培养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教师角色要转换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在信息社会,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因此,教师思想要转变,教师要有三种意识:
1.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和发展速度极快,教师如不注意学习,就很容易落伍,丧失教育者的资格。“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要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
2.创新的意识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素质,而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都影响着学生,教师需要创新精神,那种夹一本书进课堂的做法早已使学生厌烦,学生期待着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氛围,共同探讨的学习方式,而大胆选择多种媒体进行优化组合设计教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正是新时期教师努力的方向,正是教师创新精神的体现。
3.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意识
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竞争者。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成为一名21世纪合格的劳动者,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三、理论联系实际,学做合一,在应用中提高
在教学中应当从实际出发,围绕应用组织教学,坚决舍弃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学做合一,在应用中提高。
1.教学中“以用带学”“以用促学”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致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狂轰滥炸,把他们本来高昂的兴趣吓跑了,从而产生畏学、厌学的情绪。如果我们以用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这样就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时,不妨让学生在计算机组装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去拆装,让学生首先有感性认识,再去讲解理论知识,一般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用好现有硬件和软件资源
用好现有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硬件资源,将学习信息、目标、内容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作品等放到网上,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作品对学生起引导、激励的作用,学生可以把它作为学习、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用好现有的软件资源,包括多媒体控制平台,如极域电子教室、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对课堂调控、教学内容的形象直观起着有益的帮助。
3.要学以致用
学习的信息技术要加以应用,不但在本学科上用,而且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内化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与其他专业教师经常共同探讨,从而达到最佳结合。
四、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理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职语文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热点。而中职教育以培养动手能力为出发点,以职业化发展方向为根本。其中,中职语文作为一门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学科,也必然要迎合这一发展趋势。信息时代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并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那么,面对这样的信息环境,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应如何开展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意境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口语表达和作文,而在口语表达教学中,非常注重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的条理性。听说的能力训练,都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进行口语表达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造生动多彩、声形并茂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口述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生动的课件配上声情并茂的图片,可以让同学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用课件执教某些口语训练环节时,既设计了人物的形象模型,还能从网上下载的有关的资料、图片,还有用 FLASH 动画制成的短片,再加上给人物的生动配音,让学生沉浸在教学设计所给予的情境之中。上课时,同学们不但能够听老师讲课,还能像看电影一样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也能提高很多,也会大大提高学生们表达的意愿。在作文的教学中,根据同龄学生们喜欢动画片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让同学们观看生动的影片,从影片的语言、色彩、空间、时间等内容的形象性,激发同学们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们避免只是单一地面对枯燥的文字阅读。这样,当同学们有了阅读的兴趣之后,慢慢地再去引导写作。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感受
学习是真情实境的体验,同学们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的更加有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戏剧单元的课堂表演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文中某一人物形象或某一情节,如上《项链》,让学生表演弗莱思节夫人的梦想、陶醉、惊恐、懊恼和哀怨;这样的表演我们看不出其意图,看到的只是一幅幅滑稽可笑的模样,听到的只是学生阵阵哄笑声。学生被这一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吸引过来,展开大胆而有创造性的想象。这些富有创见性的见解,无疑得益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由此可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让学生综合适应多种感官接收信息,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发现、善于总结、敢于创造的学习习惯。
三、运用信息技术扩充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光盘、书籍扫描途径来搜集一些图片资源,这些图片资源可以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准备一定的物质基础。许多文学作品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这些作品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们可以通过购买及通过电视录制的方式,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比如在学习《雷雨》时,我们把搜集到的电影片段通过多媒体大屏幕显示出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文字材料,谈谈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通过对人物形象的争论,学生从多个角度更深入地了解了故事。目前,我们可以建立唐诗、宋词、现当代名著名篇、现代戏剧话剧的资料数据库,这不但大大丰富了教师的备课资源,还能极力于组织学生进行网络上的研究性学习。在视频作品对比教学时,选用以录像带、VCR、DVD、MPEG、FLASH等数字格式的视频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小说《项链》时,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同学观看电影《项链》,通过观看电影,同学在接受文学作品就不会太困难了。然后对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字作品的体会。信息技术中的电子图书库,还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读课外书难的问题。电子阅读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阅读方式。在线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整合,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我们应该从语文知识的纯教学内容中走出来,把理论知识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全方位教育。我们教师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应该更多的去注重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这也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因此,当学生学完《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当学生强烈地感知到我们的父母是如何含辛茹苦的抚养自己,而自己却忽视了他们的感受,随意地向他们发泄不满、愤怒,突然间意识到母亲对自己深厚的爱,产生了强烈地想要和母亲对话的意愿。学完课文,教师就把教材中的资源问题转化成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妈妈,您该好好歇一歇了》。这样把学习与感悟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了学科资源,把学科内部开放性的作业转化成有主题的探究实践活动。
总之,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整合,要有效地借助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革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要切实做到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的整合、与学生学习的整合、与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教学管理的整合。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使教师经历“我有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到“我用信息技术”,到最后“我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三个层次,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终极目标,实现教育信息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信息化教学;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144
0 前言
《机械制造基础》中讲解了锻压、铸造、车削、焊接、刨削、铣削、精密加工以及磨削等多种加工方法,知识面非常广泛,体现出较强的概念性,和生产实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是因为理论性和实践性特征比较显著,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教师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畏学情绪严重。因此,亟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门课程教学中尽可能地实施信息化教学,以提升教学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的实践技能和多种理论。
1 采取慕课形式
网易云课堂推出了山东大学的《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的教学视频,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学内容涉及到机械制造基础。该课程也是山东大学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这些课程视频中,不仅有完整的课程全程录像,还提供了丰富的习题库和课程教学课件。这样以来,能够让学生从精彩的讲解视频和工厂实践中学习及掌握机器零件的加工方法以及常用材料,从选择材料,到后续的制造毛坯,再到加工出合格的零配件,让学生制造熟练地掌握工程材料所具备的基本性能以及与金属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能够真正地掌握多种类型的常规热处理工艺和对材料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多种技术,熟悉各种热处理新技术和新工艺;能够很好地理解和分析常用的金属材料和它们的性能,及其如何影响加工工艺等环节。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够从慕课中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且可以聆听更为精准的知识讲解。
2 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优势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不少学校纷纷采用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它的功能非常强大,这种触摸屏系统的交互性非常优良。由投影机和智能板组成了大型触摸屏,可以用手指或者教鞭来取代鼠标控制智能板中的相关影像的播放、暂停或者退出,也能够在影像上画出各种图形或者做出其他任意类型的标注,从而更准确地表达相关教学内容。
首先、发挥其优良的播放功能。电子白板能够向学生展示图片,可以播放广受欢迎的PPT文档,或者是其他教学工具和软件设计成的文档、课件以及视频文件等。它能够有效地控制视频与动画,随时标注相关内容,如此以来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所拥有的多种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效地补足了不少课件兼容性、交互性能较弱的补足。
其次,发挥其实物投影功能。在机械制造基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评析学生的作业,讲授新课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且效率非常高。
3 开展微课教学
微课资源开发者在细分了相关知识点后,要根据知识点的种类选用适当的组织形式和方法,通过音频、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等多种媒体素材,全方位展现相关知识点比如按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具体特点,设计两种微课:“实践演示型”以及“理论讲授型”,分别讲解程序性知识以及陈述性知识。“理论讲授类型”的微课主要传输语言信息,可以采取启示法、讲授法以及讨论法等多种方式,围绕某一个知识点,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学应该创设适宜于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编码情境,适度突出、重复以及强调等多种呈现方式。比如“装夹套类零件”、“车削内孔”、“钻中心孔”、“攻螺纹”及“钻孔”等微课,这些都属于“实践演示型”微课,重点讲授程序性知识。这种微课的主要载体是活动,以实践训练或者直接感知为主,其设计思路如下所示: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呈现相关正例指引学生发现核心特征。
4 在线测验及评分
开展在线测验与及时评分是实施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机械制造基础》的重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通过网络后台修改以及编辑网络试题库。准确地决定考试的难易程度、题目类型以及重点比例等多种属性,而且还可以使用试题库软件自动生成完整的电子试卷。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开展在线测验,自动判断学生回答电子试卷的答案的正确率。收集、整理和分析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并对学生的得分情况、知识点掌握状况和技能熟练程度进行评价。这个系统应该具备多级权限控制功能,比如只有教师方能检查接受测验者的答案和评分等。在线测验以及评分是较为先进的网络考试工具,涵盖了考生考试界面、考试管理系统以及后台数据库。比如,考试管理系统重点是处置试题以及考生信息的工具,只有教师能够操作这个系统。考生通过考试界面来完成相关测验,在答卷上填写答案,还应该设置一定的权限控制、时间限制等多种功能。在线测验以及评分系统的关键特点之一是,拥有一定水平的智能作用。例如它能够按照学生在本测试中取得的成绩高低,向学生推荐针对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的测验成绩非常优秀,系统就会允许其浏览后续部分的教学内容。但是如果学生的成绩较差,就没有权限浏览和学习后续部分的教学内容,因此必须扎实地学好和练好前面的部分,方能继续往后进行。
5 结语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和其他移动互联设备,这些为教师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多种交互式电子白板、利用网络多媒体课件、慕课、在线测验以及评分等在内的多种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地丰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地学习和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
参考文献:
[1]李海霞.现代多媒体条件下的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探析[J].2011(09):69-70.
为改变教学现状,游戏化教学被各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游戏化教学在中职信息技术课中,是否可行?文中就从中职学校的可行性游戏化教学的相关性调查、中职游戏化教学特点和优势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同行和关注游戏化教学的一线教师一些参考。
一、何为“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是以教学为目的,教师借鉴游戏功能中的设疑、闯关、挑战、自由自主等设计理念,将教学的内容与游戏进行整合后,在学习者的游戏环节中,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让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下,从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落实教学目标和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牛玉霞在她的硕士文章中,定义“游戏化教学”为依据游戏的设疑、挑战、自主等理念,将教学目标隐含于游戏活动中。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和要学习的内容,采用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使学习者在轻松,毫无思想负担的情绪下,从兴趣中掌握知识、提升实操能力和个人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践,信息技术课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深入人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游戏化学习、快乐学习、以人为本等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寓教于乐这个古老的命题再次被教育界所重视,游戏化教学开始在各个学科、各个年段的教学应用中如雨后春笋,崭露头角。
二、对于游戏,学生态度如何
在开始本课题的研究之前,曾经尝试过将游戏化元素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践游戏化教学。从教学的课堂活动氛围看,对于同一教材的学生而言,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法教学明显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要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而且学生彼此之间愿意交流,主动合作。在课堂学习中,接受能力强,操作快的学生,充满了成就感,喜欢去帮助不会做或操作遇到问题的学生。而在平时的常规课中,学习提不起劲,经常趴在桌上睡大觉的学生,尽然也开始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积极操作着教师下发的任务,这是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的一种新气象!因此,为了解游戏化教学在中职学校开展确实可行,对学生进行了游戏化教学的相关性问题的调查。
1.学生玩游戏情况
从一项学生玩游戏情况调查,表明92.8%的学生是经常或偶尔玩游戏的;仅7.2%的学生表示从不玩游戏,在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女生。
在你使用电脑经常干什么的一项多项选择问卷调查中,发现有98%的学生都喜欢使用电脑玩游戏,其次有86%的学生利用电脑与同学聊天以及95%的学生利用电脑下载音乐、电影图片、软件等。
2.学生喜欢何种类型的游戏
在你通常喜欢哪类游戏的调查中,发现男生比女生更喜欢玩枪战类游戏,而益智类和闯关晋级类的游戏,女生就明显高于男生,但对于角色扮演类的游戏,男女生比例都较高,合计占了全部人数的30.95%。3.课堂游戏化,学生感想如何?
我们从调查问卷中不难分析,可以得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学习知识的话,86.9%的学生表示会觉得很新鲜,很好玩或会觉得非常感兴趣,对此项措施表示非常赞同,仅5.71%的学生表示会影响他(她)的学习,有可能让他(她)分心。
从以上几项调查中,表明学生对游戏具有极大的兴趣,而且部分学生甚至到了沉迷的地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兴趣,班级情况,投其所好,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游戏的形式,根据学生专业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教学游戏化,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对游戏有一个正确的新认识。
三、中职游戏化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构建知识
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是技能性、实践性更重于理论性的教育,属于一种应用性教育,不能与社会实践脱节。游戏化教学的设计往往将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或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发生的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实例为基础挖掘资源、开发课程,展开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往往都是模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生活,将真实的生活问题虚拟化。因其真实存在于学生周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职业后,也可能会碰到,有些甚至真实的发生在他们的生活中,特别真切,相对于理论性的学习,中职学生更喜欢这样的学习。
论文摘要:通过对师范生就业状况的分析,指出为解决师范生魏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必要性。牵妻赔中拼行盗师职亚滋熊训练的真像分洛及劝专亚谋毅师的新要求介绍了在分析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明显提高,使教师职业日益成为令人羡慕的、较具吸引力的职业之一。同时,教师职业的国家基本保障机制和工作的相对稳定等特点,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进人教师职业政策的变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不断深人,本科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针对学生就业的困境,怎样加强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以便他们在求职及教学工作中提高竞争能力,是每位师范院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探求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感到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在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方面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1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现状
从高师教育现状看,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没突出师范性的特点。很多专业教师只是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没有更多地意识到自己所面对的学生将来要从事教育工作,因此忽略了对师范生在教师技能方面的培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自己将来工作应具备的技能不十分清楚,没有做到有意识地去锻炼各种技能.至使很多师范生的教师技能很差,在竟聘教师岗位的面试及试讲中,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2改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为解决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较差的问题,仅仅依靠教法课有限的学时去改变现状是达不到目的的。但专业课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很大,专业课教师有条件、有责任也有义务与教法教师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2 .1改变教学方式.学生登台讲课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J巨的课题,因为它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对于理论课堂教学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实验教学,教师完全可以将主导地位让位于学生。
由干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充分说明了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化学专业的实验课非常多,平均每个星期,每位学生要做1一2个实验。但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实验课,使实验课很难实现其应有的目的。究其原因,大部分实验的内容都是理论课学过的,实验的过程就是对所学过理论的验证过程,对学生而言,没有太多的新意吸引他们。
怎样改变目前实验课的现状,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及教师技能方面真正有所收获?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每个分析化学实验项目的开出,都是在与之相关的理论讲授完之后。学生基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分析化学实验中涉及的很多基本操作在无机化学实验中都接触过,由于具备了上述条件,在分析化学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向教师一样讲解整个实验内容。为能锻炼全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写教案的能力,在实验课中随机抽取学生上台讲课。学生讲课的同时,要求听课的学生认真做好记录,并对讲课学生的表现从与本次实验相关的知识到教法、教态、教师技能等方面的表现做出评价。实验教师在最后做全面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成绩。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后再做实验,每位学生对实验所涉及的内容都有较深刻的理解,也给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了机会。
2 .2在学生讲课中训练教师职业技能
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很丰富,但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将所掌握的知识全面、系统、清晰地讲述出来,而这正是师范生的大忌。让学生讲课,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站在众人面前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在学生讲课过程中要求思路清晰,讲普通话、使用规范的化学用语,板书要求层次清晰,化学符号书写规范并能画出较规范的化学实验简图,这些项目正是化学教师职业技能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发现,开始几个实验,学生讲课效果均不太理想,但随着实验不断进行,讲课学生数量不断增多,给予学生借鉴的内容不断增加,使学生无论在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的掌握上,还是在讲课技巧上都有很大程度提高,很多学生从开始消极地、被强迫地讲课,变成了积极地、主动地去讲课,使分析化学实验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改革教学方法对专业课教师的新要求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对教法的选择不够重视。当采用学生讲课的教学方法时,教师要为学生的讲课做出评价,专业课教师除要更认真备课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
3.1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职业技能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担负着传授专业知识的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对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这个更为艰巨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展示的教学技能就是学生效仿的典范。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不自觉地领悟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技巧,这对他们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成效存在直接影响。提高在职教师的职业技能,是非常紧迫且重要的任务。
3 .2强化专业课教师教法知识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 GeO2 化学制备 应用
中图分类号:TQ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002-01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s)通常也称为双亲分子。具有固定的亲水和亲油基团,能够在水/气或者水/油界面的定向排列,并使两种液体或者液固相之间表面张力显著下降。具有润湿或抗粘、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分散、洗涤、防腐、抗静电等特性。近十几年来广泛应用在日化、食品、制药、造纸、塑料、皮革等方面等领域[1~2]。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作用导致它们在溶液中存在时疏水链向内聚在一起形成内核而远离水环境,同时亲水基朝外与水接触,这一现象即为表面活性剂的“自聚”。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进行自聚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结构、以及不同大小、形态的聚集体,即分子有序组合体。利用分子有序组合体形成的微米级甚至到达几个纳米胶团或反胶团。通过用其微型体积特性制备小尺度的纳米颗粒,能够为研究纳米尺度效应提供制备基础。一些具有特殊形貌以及结构的纳米材料,如片层状,椭球状、六角状也可以利用分子有序组合体作为模板来进行制备。在这其中,分子有序组合体通常起到晶体结构与晶体取向的定向控制,以及形貌和粒径的调控作用[3]。
GeO2是半导体材料中的重要一员。具有良好的半导体特性,可作为光纤材料,荧光剂、镜头以及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组成部件。另外其还可作为工业上提纯锗的原料、石油工业产品的调节剂等。GeO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基本可归结为两类:气相沉积方法和湿化学方法。其中气相沉积方法主要应用于GeO2纳米线的制备,而对于纳米晶以及纳米量子点的制备则多用于湿化学法。因湿化学法应用的Ge盐多数性质较为活泼,不易保存。极易与水发生反应形成GeO2的块状聚合物,是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亟需避免的问题。因此,在实验上多采用表面活性剂构造微乳液的方法,目的为了减小锗盐与水的反应时间以及接触面积进行制备。目前应用这一体系已经成功制备了多种性质各异的GeO2纳米材料[4~8]。具体来讲,表面活性剂在GeO2领域中有如下作用。
1 控制纳米颗粒的尺寸及形貌
表面活性剂在液相制备纳米材料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溶液中形成粒径可调节的胶束,常见的胶束的直径为10~100 nm。胶束的尺寸直接决定了生成产物的大小以及形貌,而胶束的尺寸调节可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类型,控制表面活性剂剂量,以及添加其他辅助表面活性剂(如醇类)来进行控制。从而达到了控制纳米颗粒的粒径以及形貌的目的。如吴海平博士等人通过反胶束方法制备的粒径在100 nm左右的不同暴露面的纳米方[6]以及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邱薏雯等人制备的具有奇异杨桃形貌的GeO2纳米颗粒[7]。
2 纳米材料的表面改性作用
表面活性剂具有独特的一头亲水基,一头亲油基的双亲结构,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以与具有较高表面活性能的纳米颗粒进行结合。赋予纳米颗粒新的表面结构,从而对其表面性能进行改性。吉林大学的吴伟等人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包覆于水热法制备的GeO2纳米颗粒上研究其发光性能发现,经过表面活性剂包覆后的纳米粒子其光致发光性能明显提升。并且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包覆效果也不一致。如CTAB的包覆后的GeO2纳米粒子光致发光性能就很差[5]。
3 结构导向剂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双亲结构能够决定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胶束表面聚集,使在胶束内部进行反应的纳米粒子定向排列,诱导纳米颗粒形成特定的晶相或晶格结构。从而起到结构导向剂的作用利用表面活性剂这一定向诱导性质,可以选择性制备所需的纳米结构材料并定向合成指定基团或其他结构。如海南师范大学的Zou等人,利用苯―PVP(正丁醇)―水体系成功在室温条件下制备了较为罕见的β石英相的纳米GeO2颗粒(P3221空间群)与平时常见的α相的GeO2在空间对称性上呈左右对称的状态。这说明表面活性剂在不同的醇类的辅助作用下,能够对制备的纳米材料结构起到结构导向作用,从而有助于我们选择性地控制GeO2纳米材料各种晶相的制备[8]。
4 微反应单元
分子有序组合体可作为微反应器在化学、化工、生化反应中提供多种微环境并实施控制,有着常规反应器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作为制备新型纳米材料的微反应器,在材料科学中,设计制备新型纳米材料能使得复合材料获得新的物理化学性能,这其中对颗粒的形态、颗粒粒径、粒径分布、胶体的稳定性有严格的要求,而分子有序组合体特殊的微环境为控制反应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如吉林大学的邹旭博士等在苯―PVP―水体系下构筑气泡,并以此为核在表面活性剂构成的微反应器内实现了空心GeO2结构的合成。为携带其他类型的纳米材料或药物,实现药品的定向输运奠定了工作基础。[4,9]
表面活性剂在GeO2纳米材料的湿化学制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由于对表面活性剂认识的问题以及合成工艺的限制,近年来有关这一体系下GeO2纳米材料制备的工作并不是很多,同时值得指出的是,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对GeO2体系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领域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这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特性。
参考文献
[1] 肖进新,赵振国.表面活性剂应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 高鸿锦.化工百科全书[M].1998,18:655.
[3] 王培义,徐宝财.表面活性剂―合成性能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 X.Zou and B.B. Liu et al,Cryst Eng Comm[Z].2011,13:979.
[5] W.Wu and X. Zou et a,l Journal of Nanomaterials[Z].2011,Article ID 841701.
[6] H.P.Wu and J.Z.Jiang et al,Chem[Z].Mater.2006,18(7):1817.
[7] Y.W.Chiu and M.H.Huang,J.Phys[Z].Chem.C 2009,113:6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