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2 17:48: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微课程远程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远程教育;微视频;信息技术;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15-03
1 引言
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通过远程教育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其主要基于网络视频进行教学,由教育者录制教学视频资源上传至网络,供学习者实时或根据自身需求随时获取。然而,远程网络视频课程的时间与传统课堂的时间相当,视频中所讲述的内容也许不全是学习者所需要的。微视频课程的发展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对知识的分点讲解,缩短课程时间,有利于学习者的精准学习和对课程内容的掌握。通过微型学习及碎片化学习,可以使学习者灵活性地学习,较大幅度地满足学习者的自步调学习。
2 远程教育网络视频的发展
世界高等教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众多的教育理念,随着高等教育资源公平化的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也逐渐得到发展。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关于“开放式课程项目”的概念,免费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此影响和鼓励下,众多世界知名大学(如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及一些教育基金会开始加入建设网络公开课程的活动中,从而使得网络公开课成为推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主要力量。在推动教育信息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化、教育革新化等实践进程中,众多高等教育机构将开放教育作为首要的战略选择[1]。
2003年,为了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及教育影响力、响应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发展,网络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也在我国顺利启动[2]。
远程教育的发生和发展始终都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过去,远程教育承载印刷媒介、函授及广电等教育途径,承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视频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各类资源共享和重复利用,为广大学生群体提供了无围墙、无距离的虚拟课堂,成为远程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媒介。
3 远程教育的重要作用
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大众性、终身性的特点,拥有传统教育无法具有的优势,可以使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校园或者人生的某一段。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应用,对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可以使更多的人获得可持续教育的机会,增加受教育的人数,提高受教育人的质量,改善弱势群体的教育水平,消除教育方面关于性别和年龄的歧视,降低学习者获得教育机会的条件,使教育得到普及,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远程教育有利于实现环保型教育。目前我国对资源的利用率还很低,资源的浪M破坏严重,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远程教育可以成为在不影响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一种可持续的教育模式。
3)促进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远程教育以最低的成本向社会的所有成员开放,同时教育资源覆盖全面,内容丰富多彩,使教育工作者能够接触到与自己职业相关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技术与课程内容的紧密结合,促进了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改革。
4)合理优化师资队伍配置。通过远程教育模式,能够让教师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并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同时有利于教师资源的相互交流,最终合理配置及优化教师资源。
5)激励学习者,发挥主动性。远程教育使学生掌握自己的“兴趣选择”,使学生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及上课时间和地点,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教师,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对于学习的主动性。
6)方法灵活多变,内容全面,理论鲜明。远程教育的信息量较大,涉及的内容面广,教育的形式也生动新颖,借助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设备,让学习者在学习时不仅可以看见文字及图像,还能听见声音,这样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4 新时展中远程教育的不足
远程教育的发展虽然对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新时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走向移动化、微型化、碎片化之时,远程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缺乏移动性和灵活性。远程教学课程对知识也是进行大篇幅的详细讲解,不利于学习者利用琐碎的时间来进行微型化和碎片化的学习。
2)时间过长,很难让自主学习的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远程教育的课堂时间与传统教育的课堂时间相当,甚至要更长。长时间的远程课堂学习,很难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特别是在缺乏教师监管的情况下,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应用载体和应用情境单一。学生大部分通过电脑、电视进行学习,学习方式较为单一,无法在多种情境下学习。
4)知识资源范围大而杂,针对性不强。由于远程教育视频内容覆盖面广,内容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灵活选择要学习的知识点,针对性不强。
5)对自我控制能力要求高,学生无法适应。远程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来满足远程教育中长时间、大范围的知识讲解。
5 微视频课程的发展与优点
微视频课程是随着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而形成的资源产物,能够满足学习者自身的各种学习方式,如入境学习、泛在学习和个性化自订步调学习等。视频教学的演变和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教育影视、远程视频课程及微视频课程核心资源。
最早的视频教育应用产生于20世纪初的教育电影。1902年,Charles Urban在伦敦第一次展出了一系列主题的教育电影,如植物生长、蝴蝶蜕化、昆虫飞行、海底世界等。Thomas Edison作为制作教育电影资源的发起人之一,对教育电影的应用价值及其可行性给予充分肯定。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教育影视资源的教学也得到飞速发展,并逐渐成为早期远程教育的重要模式[3]。比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县级以下学校的远程教学主要采用电视远程教学,电视教育资源是网络学习发展未成熟时的重要学习资源。
远程视频课程是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资源中的课堂录像。随着开放式教育运动的发展与提倡,远程视频课程得到学习者的充分肯定。最初,我国的远程视频课程的发展主要依靠于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我国于2003年开始提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截至2013年3月,仅以高校为主开发的国家级精品网络课程的本科课程就达到14 348门,其中高职课程达到5924门。远程视频课程主要是通过实拍和录播两种方式来制作[4],随着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和智能学习终端的多样开发,远程视频课程的应用载体的发展也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由于远程网络视频课程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学习者更容易方便快捷地获取,其传播范围相比于教育影视资源更广一些。
当学习者逐渐倾向于移动化、微型化、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时,学习资源的内容开始面临重大挑战。这是由于传统大容量远程视频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对于微型化、移动化学习的追求,因此必须对学习资源进行改革创新。近年来,在线视频市场资源的快速增长大幅度促进了微视频课程资源的发展,学习媒体技术的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及教育资源云的架构,可以为微视频课程资源的传播与应用提供较好的环境支持。
在一项对学生关于采取移动学习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80%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并且有接近55%的学生认为采用微视频课程的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习效果要更好一些。基于资源微型化的学习需求、视频资源的优点及科学技术的发展[5],微视频课程资源已经越来越得到众多学习者的喜爱。
微视频课程作为远程视频课程资源的“升级版”,相对于远程视频课程,微视频课程克服了远程教育的不足,具有如下优点:
1)多元化的应用载体,广域化的学习受众,多样化的应用情境;
2)有利于学习者进行微型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3)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性地学习,充分满足了学习者自步调学习的需求;
4)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较少,对于自控能力不强的学习者来说,可以利用有限的自控时间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5)微视频课程的知识点精准到位,要点清晰,把大篇幅的远程视频进行拆解分割后,课程针对性强,有利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选择性学习;
6)微视频课程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可用性和再生性的建设,实用性和重复学习性更高。
6 微视频课程的应用
微视频课程对继续教育、教师培训、教学辅助资源以及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在未来教育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促进投入性学习和泛在学习 由于学习者的学习时间较零碎且媒体技术发展较快,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微资源,具有视频内容简练深刻、重点突出、耗时短、适用终端载体多样等优点[6],有利于学习者在现实条件下进行投入性W习和泛在学习,并且根据自身的要求进行自定步调的个性学习。
促进继续教育的移动学习 成年学习者由于自身情况的需要,往往进行继续教育的学习,但是他们的学习方式一般具有学习时间少、持续学习时间短、不易集中学习注意力等缺点。微视频课程具有微型化、碎片化的特点,从而可以增加学习者的学习机会,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从而改进不同学习者针对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所需的学习方式,能够真正满足成年学习者的自定步调学习。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学习 近年来,针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常常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比如培训资源的内容丰富性差、职业针对性不强和实用性差等缺点。微视频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可以为教师专业培训的改革创新注入新活力,增强其对于学习者的适应性,满足学习者进行碎片化学习的需求,让教师专业培训更灵活、人性化[7]。
促进优质微视频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 微视频课程作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资源,能够根据学习者的自身学习需求,为学习者获得方便快捷、实用效果好的学习资源,对学习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借鉴与支持。微视频课程资源由于其自身独有的结构特性,有助于面向泛在学习的微视频资源系统的开发建设,满足学习者对资源的适应性及易得性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智能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8]。
7 结论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远程教育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和时空限制,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速,移动智能终端的开发越来越多元化,教育资源的云架构也越来越成熟,使得微视频课程成为远程教育资源的“升级版”。微视频课程满足了微型化和碎片化时代的学习文化,提高了课程资源的可用性、适应性、灵活性和再生性,促进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韦学恩.网络公开课视频资源应用现状及对策探讨[D].江苏:扬州大学,2012:3-10.
[2]张伟.高校网络教学视频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0:2-8.
[3]Saettler P.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M].Charlotte: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1990:12-48.
[4]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5]郑军,王以宁,王凯玲,等.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4):21-24.
[6]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7]刘峰,苏继虎.远程培训的问题及本地管理策略研究: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校长专题培训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0(4):113-120.
关键词:卫星接收 课程 远程教育 传统教学方法 网络教育方法 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176-02
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就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时空上相对分离、老师作为导学者提供帮助的教育方式,学生和教师通过现代通迅教育技术、多种媒体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完成学习过程。远程教育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应该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能够利用文字教材、音像教材、IP课件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师生学习者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它用现代通信技术,将全国各地的省市分校、基层工作站联系起来,将国家开放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集中传送到全国的分校等,其中,主要通过中国教育第二套向全国播放传送,而我区有线电视不收转中国教育第二套节目,这需要专门的卫星接收设备来进行接收,才能收看。近几年,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迅猛发展,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对图书馆的支持服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全国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普通存在着经费和收藏文献不足的缺陷,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度理想化地对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实现各信息源之间的平等互助、互通有无,是目前广播电大实现文献支持保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应用多种方式为开放教育学员提供远程支持服务
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方式是以现代信息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新型教育方式。由于其在教学、管理和服务模式上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由此带来的图书馆服务的特殊性。在的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载体上都和普通高校有着根本的区别,卫星接收课程必须适应成人学生分散,随意的特点来实现卫星接收课程的支持服务。特别是成人学生对数字资源的需求不满足于单一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速度快捷、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电大学生的分散性,决定了卫星接收节目建设必须以数字化建设为侧重点,依托网络电子传输手段来满足用户的信息的需求,这就需要远程教育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的工作,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
(1)根据用户需求情况建立卫星节目资源数据库。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自1982年以来的收录的卫星节目中,已收录了30多年的节目,科类众多,总课程量有3万多课时。其中,在2010年前是收录在录像带中的,这些课程急需转换成数字载体,方便保存和网络传递。根据电大的特点和开放教育的需要,将卫星课程的相关门类进行整合,选择富有特色的卫星课程音视和频课程建设电大开放教育卫星课程数据库。并将它们都收录到广播大学主页的TOD视频点系统中,供员随时点播和下载。同时通过QQ、飞信等,对下属基层电大分校、工作站和社区街道提开展交互,传送他们需要的卫星课程,为开放教育教师和学员随时进行服务。
(2)将收藏卫星课程节目资源分类编目。由于我卫星接收已收录了20多年的节目,各类学科达100余门、具体课程总量达3万多课时,检索很不方便,因此要在数据库基础上建立卫星课程节目检索系统,最终提供联机检索公共目录,方便用户能够迅速在数据库检索出需要的课程。为了与我国的学科分类统一,我们将同图书馆联合编目、数据共享、实现卫星课程资源检索,广大服务对象。同时为今后实现电大系统卫星课程资源相互传递、补充和课程服务打好基础。实现对中央电大卫星课程资源数据库的统一检索、在线观看和下载等功能打下基础。
(3)卫星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一直是电大系统探讨的重要课题。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是发挥电大系统优势、协同办学的需要,卫星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是当前电大办学的迫切需求。立体办学体系为文献信息的共建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办学系统,网络化、多点的教学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各种信息资源的优势,利用双向的、实时交互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使身处异地的读者同时可以共享动态的信息资源。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中,各省级图书馆有义务时时为地市图书馆及县级办学点提供文献支持服务,同时各基层分馆的文献信息支持机构也可以分担省级馆的信息支持服务工作。这种系统办学的优势条件为开展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内的卫星节目资源数据库显然不能够满足开放教育需求的,要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卫星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才能解决卫星课程的数量问题。如果每个省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馆单独进行这些工作,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形成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卫星课程为中心节点、省级电大为分节点,统一协作,分布式管理的电大卫星课程播放运行、维护和服务体系。
(4)采用方案解决读者远程访问卫星课程数据库,极大方便广大学员。现在的各类数据库一般放在校园网内,只容许校园网IP地址访问,不能直接通过互联网访问;采用镜像方式的采用包库方式的各类数据库一般拒绝其它的互联网访问,从而限制卫星课程资源的网络使用。而WEB技术就可以解决人上述问题。web实际上还是技术,它利用web前置技术将受限数图资源事先影射为校园网域名的本地资源,然后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校外读者并不用理会这些技术细节,只知道是校园的数图资源,通过身份鉴证后就可以使用这些数图资源了。WEB方案,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非法访问的问题。须鉴别远程访问的读者,他们是否是合法读者。在实际应用中,可从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电大在线)与数图远程访问控制平台进行整合,就可通过验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用户,从而方便地访问卫星课程数据库。
2 为社区、和街道提供文化、就业等教育课程服务
随着社区、街道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社区均建立起一站式服务中心,设施齐全,在居民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学院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收录收藏卫星教育课程,也可加入到为社区和街道的教育课程服务中去。
(1)2012年11月,西夏区政府与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共建共享图书馆体育馆合作框架协议,今后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将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成为我区首家免费向市民开放的高校图书馆。我们要充分利用与西夏区政府这个纽带,加入到共享资源的合作中去,建立与社区的联系,通过网络传递与为社区图书馆、青少年校外辅导站提供卫星课程资源,丰富对他们的学习课程。
(2)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在文化艺术教育、民政事务、计生、卫生、物业维修、就业技能培训、家政服务、和法律等方面卫星课程,提升居民整体素质,为建立和谐社区服务。同时,也提升双方的合作水平。
3 更新卫星接收设备建设具有双向宽带教育的卫星系统
随着卫星接收与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调谐选台器、中频放大与解调器、信号处理器、基于IP的交互式VSAT设备等?设备先进、功能增多及智能化程度提高,在能够完成接收录制卫星教育节目的同时,系统既可维持本网络的独立性,又提供与地面网络的标准接口,满足互联互通性,与地面网络一起构成星地一体网络。还能提供双向宽带教育卫星系统,可实现高速多媒体和视频的教学互动,满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现远程教育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可满足各下属分校、基层工作站和学员学习要求,利用双向宽带网络是进行互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1)增加卫星接收设备,覆盖接收录制全部中国卫星上的教育课程。目前,我校只接收中国教育电视台远程教育的课程,据统计中国教育台使用带宽有108 MHz,约占总卫星使用量的1/3。其中鑫诺卫星公司约130 MHz,东方卫星公司约100 MHz,中广卫上也有远程教学单位约有25 MHz,亚太卫星公司、亚洲卫星公司等其他卫星平台上也有少量的远程教学单位。因此,增加卫星接收设备来接收其它这几家的卫星课程,广大丰富我们的卫星课程节目源。
(2)利用双向宽带教育卫星系统,实现多媒体视频互动教学。在提供卫星接收课程服务的同时,用双向宽带教育卫星系统服务于电大教学班、社区的再教育。改变卫星课程视频单一、死板的教学缺点。把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到基层、社区,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同节约了教育费用,可为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微机原理;教学体系;改革
作者简介:武英(1974-),女,江苏南京人,南京晓庄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1171)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晓庄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重点建设专业专项(项目编号:21613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55-02
“微机原理”是电子信息、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包括微型机框架结构、汇编语言、接口技术三大部分。课程自身知识点较多,兼顾软硬件两个方面,内容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掌握,实践教学效果也较差,[1]在当前课时压缩、实验室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对原有“微机原理”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一、改革理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更新教学内容,构建新课程体系
一方面,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机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计算机升级换代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而它的功能却越来越强大,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得以大幅提高,不论是教师或学生都必须及时扩充更新相应知识;另一方面,从早期芯片8086/88开始到Pentium、core系列芯片,这些微处理器在基本结构和指令上采用向上兼容的做法,保证了结构和指令的连续性。学生从8086/88这个最基本的微处理器芯片开始学习,不至于太难于理解,有利于学习效果的保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在结构和原理上仍以8086/88为主线,同时对当今广泛使用的Pentium、core系列芯片也做相应介绍的最新版本的教材。目前,正在使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教材是清华大学2009年第三版,可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内容的前提下,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电子信息和自动化等专业,一般来说“微机原理”和“单片机”这两门课程是同时开设的,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有部分较为相似,而且接口芯片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结合专业及学科建设,在课时压缩的大环境下,对这两门课程的内容作了统一调整,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在“微机原理”课程中简化了接口芯片部分,只详细介绍一到两个,如8255、8253,其他芯片放到“单片机”课程中介绍,如ADDA等。课程内容体系调整后,“微机原理”课程的重点就放在了框架结构和汇编语言,而“单片机”课程的重点放在了利用C51控制接口芯片上。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既解决了课时紧张的问题,同时又突出了教学重点,提高了教学质量。
2.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育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模式。[2]对于基础知识主要采用主讲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微机原理”这门课程包含的抽象概念较多,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起来较为吃力,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纵观全书,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多花时间讲解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采用“模块”的方式对计算机框架结构进行讲解、分析并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各部分的内在关联;在汇编语言部分,举一反三,加强练习,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对于拓宽性后续知识主要采用师生讨论、激疑质疑的讨论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意识和能力。使师生间的关系由教与学变为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来,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对于提高性知识主要采用教师指点、自学研读的研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并且结合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及电子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
3.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微机原理”课程中涉及的抽象概念较多,如分段结构、逻辑地址物理地址间关系、时序等,难以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清楚,学生学习起来也较吃力,感到难以理解。可以采用PPT、仿真软件、动画等多媒体课件类辅助教学。由于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但有一利必有一弊,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形象生动的优点,但也暴露了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多媒体可以减轻教师画图、书写程序的工作量,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弊病是课堂教学信息量加大,学生思维高度紧张,经常是来不及记笔记或光顾记笔记没有听到讲解,顾此失彼,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如果过于生动或颜色变化过于丰富,会起到喧宾夺主的反作用,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所以在教学中应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一些不易表达清楚的抽象概念通过多媒体方式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而对一些重点、难点不仅多媒体课件上要有,还必须同时进行板书,进一步突出重点、难点。[3]
在汇编语言部分,利用仿真软件emu8086辅助教学,可以直接观察指令的执行结果、CPU内部寄存器内容的变化等,可帮助学生对于抽象指令的理解。同时利用仿真软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指令使用注意事项的记忆,但对于程序中的关键部分,一定要通过板书做详细的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程序设计的思路和具体实现,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只能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辅助,并不能取代传统教学。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改革实验教学不仅是要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而且是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1.改革实验内容,循序渐进
长期以来,“微机原理”的实验以验证为主,学生仅满足于按部就班完成实验,而不是真正理解实验,失去了课程实验的真正意义。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改革,更新实验内容,在实验结构上努力做到由浅入深,逐步实现从基础知识理解到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在实验内容上,本着先基础、简单,后综合、复杂的原则,形成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三层体系。
对验证性实验,分为硬件和软件实验两个部分,精选合适的实验项目,时间安排和课堂教学保持同步,在增强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做好试验和实验之间的内在关联,由简单到复杂,举一反三循序渐进。例如: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的使用,首先在验证性实验中从简单的8255控制七段数码管显示一个字符开始,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对8255的实验原理及编程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进一步过渡到定时显示变化的字符;在验证性实验后的设计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中就可以选用和8255芯片相关的内容来实现模拟交通灯控制、竞赛抢答器等。在设计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中,教师仅给出实验要求,必要时给出设计框图,让学生查阅资料,设计硬件电路、编写程序及完成调试过程。通过这样举一反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2.改革实验方式,采用仿真软件辅助实验
充分利用仿真软件是解决目前课时紧张的一个可行途径,并且可以有效降低实验成本。在汇编语言部分,采用emu8086进行程序设计,可以直观观察到每条指令执行时CPU内部寄存器和内存单元内容的变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在接口电路部分,采用Proteus软件,2009年推出的Proteus 7.5 SP3含有VSM for 8086,支持8086微处理器与8255、8253、8259、8251等接口芯片的系统仿真。8086模型支持将源代码的编辑和编译整合到同一设计环境中,可以在设计中直接编辑代码,也可以非常容易地修改源程序并查看仿真结果。[4-5]学生在Proteus中设计硬件电路后,结合程序设计部分的仿真软件emu8086,编写ASM源文件,经过编译后生成COM或EXE文件加载给8086,经过调试运行即可在Proteus上观察到运行结果。采用仿真软件辅助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建立开放式的实验环境
建立开放性的实验环境,包括时间、内容和实验器件的开放。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被限制在教师事先设定好的诸多限定条件之内,在这样的实验环境和气氛下,学生发挥自身潜能的余地和空间很小,开放性的实验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更方便的实验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实行实验室开放教学是学校日常教学手段的一种补充和提高。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验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思考解决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掌握各种实验手段,熟悉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的原理、构造及常见故障的排除,使所学的知识在实验中得以应用并融会贯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另外,通过实验、实践,进一步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实行实验室开放后,为部分学生进行进一步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改革考核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考试是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步骤。“微机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仅凭笔试来评定成绩是不全面的。总评成绩中还包含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反映平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成绩则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综合评价。考试着重考核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学生从死记硬背转化为理解掌握。
四、总结
对于“微机原理”这样实践性较强又很重要的专业课程,只有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种途径,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获取知识,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统一。
参考文献:
[1]许青林,解争田.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9):118-119.
[2]金彩虹.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5):116-118.
[3]梁绒香.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5):121-122.
[4]李现国,张艳.Proteus仿真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125-127.
[5]王海燕,杨艳华.Proteus和Keil 软件在单片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88-91.
关键词:微课程;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基础;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43-01
“机械基础”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了解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和运用。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基于当前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教材在改版过程中注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院校不可能提供大量和教材完全配套的实训设备,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优秀视频资源。好的视频资源可以清晰地表现书本上不可能用语言和文字表述的内容,学习效果也十分明显。因此,如何构建高效的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成为我们一直努力思索的问题。2014年4月,第一届中国职业教育微课程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终于迎来了转机。
一、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微课程主要体现了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即时间短、内容少、讲解精、效果好。同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反复学习,利用率高。
二、微课程的设计要点
为了保证微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在选题、课程设计、视频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下功夫。(1)选题恰当。微课应选取传统教学中不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课题,主要应选取教学中的典型、重点及难点,还需要考虑是否适合多媒体的表达。(2)课程设计。完整的课程设计包括教学过程、课件、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等多个方面,应力求实现情景创设新颖、过程精练、实效性强、资源有针对性等。(3)视频制作。微课时间短,除了在教学设计上有特色外,还要使用多媒体技术,如动画、图表、音视频等方式来表达,能够吸引眼球。
三、微课程教学实践
以平面连杆机构的演化为例,采用“讲课式+PPT”的方式进行微课程制作,并辅以录音和字幕。第一步搜集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第二步用录频软件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录制视频;第三步对录好的视频进行处理。微课程制作好之后,应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采用课下自主学习或课上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习讨论和作业辅导,同时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让学生将讨论的结果集中展示,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尽快解决。为了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内化所学知识,必须做好配套资源的设计,即课后测试题的设计。学习结束后,学生需利用网络接收相应的测试题(以每一个微课件讲解的知识点作为考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完成后回传,教师根据考点要求做出评阅,学生得到最终测试成绩的同时,还能看到教师反馈,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再次利用微课件学习,最终达到每个考点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的目的。为了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应注重测试题的游戏性和趣味性,如消消看、连连看等游戏闯关型的测试题非常受学生欢迎。教学反思作为课程的结束环节,亦是不可或缺的。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反馈,发现学生普遍能够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演化过程,但是对演化后的每一种机构的特点不是很明确,针对上述情况,对微课程进行改进和再设计,将平面连杆机构的演化修改为演化过程和演化后导杆机构的特点两节微课件,分别讲解演化过程和演化后机构的特点。经过再一次的学习和实践,顺利完成了平面连杆机构的课程教学,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四、结束语
学生自主学习前提下的微课程学习中,把握好“恰当的选题”“合理的过程”“高效的课件”“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时的反馈”及“持续改进”等环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效果。同时,我们应认清职业教育微课程的本质,采用积极合适的教学方法及策略,不盲目夸大微课程的应用范围;我们应认清微课程资源建设仍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只是通过资源建设,实现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我们应认清职业教育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服务学生的初衷,不过分强调微课程的呈现效果;我们还应重视微信(订阅号)+微课程的平民化方式,不过分要求学校提供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总之,职业院校要加强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长生.机械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前因后果,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将每节课所要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的知识体系之中,注重数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以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和理解相关知识,注意同一个知识的不同表达,注意把握知识延伸和拓展的方向,以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要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意相似知识的细微差异以及不同知识的内在关联,注意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利于引导学生初步感悟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
比如,在教学了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的《认识分数》以后,我们紧接着学习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教学了第一课时《小数的含义与读写》之后,为了加强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我给学生练习了如下的题目:
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出每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
由于前面一个单元刚刚学习《认识分数》,所以学生对“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十分之几也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例如,0.1元就是十分之一元,0.3元就是十分之三元……这样就将前后知识之间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延伸和拓展了前后两个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初步感悟知识之间的系统性与内在联系性。
二、充分了解学生认真分析学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学生需要学习什么知识、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以及可以怎样学习这些知识出发,考虑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问题;要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和“最近发展区”,弄清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必要基础和相关能力,是否接触过与新知识相关的内容,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达到何种程度,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障碍,通过怎样的点拨与引导能够克服它们;还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验,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存在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信息有机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
例如,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过简单的统计物体个数的方法,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物体的个数。那么在三年级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个单元时,可以预先让学生去统计好一些数据。比如,可以给学生分好小组,让学生下课时在小组内统计一下各种生肖属相的同学分别有几人,也可以统计一下小组中喜欢每种球类运动的人数各有多少人……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让学生说一说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出什么结论。在充分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情况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来。
三、预先做好准备留出一定空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全面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理解、模糊认识乃至错误想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备有一个或多个应对措施;要有积极面对甚至主动激发教学意外的开放心态,视各种教学意外为可贵的教学资源,弹性安排教学进程,灵活设置教学环节,真正把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善于总结以往课堂教学的经验,反思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水平,提高面对课堂意外生成的信心和能力。
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这课时,我预先让学生准备了小棒、圆片等学具,让他们用小棒、圆片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物体,模拟第一种间隔排列的方法,也就是两端的物体相同的排列情况。要求同桌两人相互合作,共同摆一摆。我在巡视学生活动时,发现有两组学生摆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两组学生摆成两端物体不相同的了,而这种情况恰好是我接下来要跟同学们讲的第二种排列方法的规律。此时,我先不急于公布他们的错误,而是先将第一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即“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一个”这一规律向同学们交代,并板书结论。然后公布刚才巡视发现的情况,通过组织学生对这两组同学的摆法进行讨论,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两端物体不相同的排列情况,最后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得出结论: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
[关键词]微格教学课程资源 教师教学技能 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50—0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成为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在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方面,微格教学课程资源是基础,也是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时展的主题。
一、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涵义与理念
(一)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涵义
广义的微格教学课程资源是指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微格教学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对于一所学校来讲,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内涵更加明晰,指的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利于微格教学课程实施,促进培训目标实现、教学专业提升、教学技能训练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它具有多样性、多质性、具体性、价值潜在性等特点。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种类繁多,研究者根据不同标准,把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如下图所示:
从以上微格教学的两类资源来看,两者并没有绝然的界线。现实中的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素材,也包含开设微格教学课程的条件。
(二)建设和利用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基本理念
1 教师是微格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兼具条件性与素材性课程资源的两种性质的人的要素在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中起主导作用与决定性作用。教师不仅决定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积累和利用,也是素材性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微格教学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和资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最重要的微格教学课程资源,教师的素材决定了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建设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2 微格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包括录像资源。微格教材是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载体,微格教材的建设与利用不仅要呈现学科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职前、职后教师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教学技能行为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微格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发展对教学的责任感。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微格教材在技能训练中的作用,同时必须认识到微格教学的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改变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理念,合理建构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
3 教学技能训练过程是师生运用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过程。除了具有训练教学技能的特点之外,还应该成为广大师生运用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共同建构技能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只有当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等素材性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真实地进入课堂、进入训练过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才会真实地感受到微格教学训练过程是他们的教学过程,也是他们教学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才有可能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二、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对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初任教师、有经验的教师、实践教育家的持续过程”。在此过程中,微格教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是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条件,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具体来讲,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在以下几方面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能的可持续发展:
(一)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成为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对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使教师对教学技能有了新的认识,原有的教学技能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满足需要,就得开发和建设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就是要对新的技能进行“二次开发”或者“技能重构”。对技能的“重构”或“二次开发”,其实就是对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过程。这一过程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中更好地运用新技能,并使知识传授和技能操作更加协调,使教师对自身的知识、技能进行重新评价,推动自身教学技能不断发展。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技能,改变教学技能的行为方式,对所需求的课程资源进行评价,确立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预测课程资源应达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得到成长。这样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对资源的评价能力、技能操作和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新技能的出现,一些中小学教师感到困惑,“力不从心、无能为力的紧张和无能感,使教师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并成为教师教学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宝贵动力资源”。有了微格教学课程资源建设这个助推器的持续作用,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成长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资源 开发 利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055-02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撑很难全面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目标。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任何材料和物质条件。据此,我们可以将所有有助于学习和教学的材料如教科书、课外读物、音像资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以及教室、桌椅、音像设备、网络和图书馆等看作是课程资源。现代外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日益丰富,传统的资源如黑板、粉笔和教科书已不能满足当今外语教学的需要。
课程资源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在课程资源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居于主导地位、对于课程资源结构功能的发挥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是关键因素。在所有的课程资源中,教师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在课程教材改革和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看作是实现课程资源价值超水平发挥的关键。
在我们所进行的初中英语课程资源调查中,以英语教师作为课程重要资源一项设置多个题目,让接受调查的教师就学校及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并说明如何开发与利用自身课程资源。调查的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师能够指出教师是课程资源,但对于如何开发与利用自身资源表述不清楚。有的教师更多的认为选择教学参考资料,对学生加强课内外辅导,极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就是教师资源的利用。这些理解不全面,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性课程资源,而且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
一、教师资源的特点
教师兼具条件性与素材性课程资源,在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自身作为课程资源,有其他课程资源无可比拟的优点。“教师是一座课程资源宝库”。教师资源具有即时性、灵活性、实用性、多发性和无限性的特征。考虑到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学条件有很大差别,在一些边远学校,英语教学资源非常有限,学校能保证有英语教师授课已相当不错了。在资源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英语课能否开设,开发到何种程度都是由英语教师决定的。英语教师在条件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能充分挖掘自身的素材资源,利用可利用的有限资源开始进行英语课程是可行的。英语教师作为条件性课程资源,可以提供给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基本条件,语音的模仿、字母的练习、语言知识的掌握,甚至包括语言技能的训练都是可以广泛并深入的开展。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提供必要的语言练习方法与手段来丰富因条件资源不具备而产生的缺憾,学习只有在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体验相关时能保证最佳效果,能保证有意义的学习。英语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需要,可以创造性的利用一切可用的材料,将这些材料应用到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对教师资源的重要性的强调再多也是不过分的,这是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教师是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英语知识的传授者;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和学生交际的合作者;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英语的毅力和意志,帮助克服自卑的消极心理因素等。教师是新课程理念实现的保障。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英语教学应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英语教师要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增强课程资源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而且要不断地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注重人格和道德的提升,将自身锻炼成为一种优质的课程资源。
根据课程资源的特点,在开发与利用时要遵循的原则是:开发性、经济性、针对性和个性,在各种资源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坚持优先性、适应性和科学性的原则。教师应具备教育哲学、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基础知识,能够对课程资源进行鉴定和筛选;要坚持优先开发现有资源,优化课程资源的配置,发挥其最大价值;实现课程资源开发的常规化,加强资源的建设。在开发模式上,教师除了自主开发以外,还做到以学生为主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资源为主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如何利用教师自身资源?我们认为:教师首先应有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目前我国各地、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制作和播放大量的英语教学节目,其中大部分节目都有质量保证。这些节目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文字、声音、图像结合起来,提供真实的英语运用场景,有利于英语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节目,组织学生收看或收听,也可以对节目进行录制、保存有目的地用于英语教学。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通过阅读实现的。大量阅读对英语学习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不仅是教科书,还应该包括大量的课外读物。国内的适合中小学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逐渐增多,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恰当地为学生选择,加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无限的潜力,因特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网站下载英语学习资料,包括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教学软件等;可以建立师生沟通的渠道,加强对学生的辅导与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与练习。
其次,引导教师加强对教师资源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学习英语教学理论知识。《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研究是教师资源的一部分,教师理应注重包括教育哲学、教学论、课程论和心理学等能促进教师终身发展的各种要素。
第三,教师资源的利用方式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来加强学生语言练习的实践经验。比如在学习“family”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和家人的照片来帮助学生熟悉英语词汇的表达,让学生尝试语言利用的方式;学生总是对自己的教师非常感兴趣,想了解教师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表达的愿望,从而掌握结构“this is…”和“that is…”就变得容易一些。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教师除了介绍自己的语言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法与策略资源;学生大多都很佩服自己的教师,往往教师的行为是他们学习模仿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策略和学习方法是今后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会对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会对学生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教师课堂的授课方式、说话表达时的用词习惯、教师的举首投足、常用的手势都会为学生津津乐道并模仿学习。语言表达时犯一些口头错误是难以避免的,教师最好不要犯错误,但如果有错误产生时也不必大惊失色,造成学生的语言学习焦虑。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语言错误的机会给学生传授语言交际时的可容忍错误和口头失误时的弥补方法;教师对待语言错误时的宽容和方法将会减轻学生语言运用时的焦虑心理,对英语学习充满自信。
教师的情感是教师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中,情感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为研究者所共识;在语言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积极情感的作用。教师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热爱与赞美,无形中会影响学生对待英语语言的态度与感情,从而努力掌握英语语言。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爱会激发学生的感恩心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纷纷表示自己喜欢英语和英语教师有着密切关系。此外,教师的积极情感在创造和谐课堂气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情感往往决定着课堂的学习气氛和学习效率,教师激情澎湃,学生也斗志昂扬,奋发向上。
教师资源的利用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方式,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总结很多经验供我们参考、学习和利用。
三、教师资源的充分发挥
教师资源能否尽其用,教师应该有这种意识,积极开发利用自身资源,但我们必须注意这个现实,很多教师课程资源利用方面准备不足,理论和实践知识相差较远。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教师资源开发负有很大责任。教育主管部门要调整资源建设思路,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强对资源建设的规划与引导,加大对软件建设的投入,加大对不同层面各种类型资源建设的调控力度,加大对资源建设中问题的研究和过程的指导,尤其是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教师资源研究和开发的力度。要注重吸收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的研究成果。学校应该给英语教师提供资源开发的一切有利条件,重视资源开发并积极参与资源开发管理工作。
只有作为资源开发实施主体的教师本人真正成为资源建设的主体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具备资源意识,具备发现和鉴别资源的眼光,将素材转化为资源的能力。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意识到这一点,因地制宜地开发各种资源,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实践反思;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问题、困惑、理解、智慧、情感和价值观等丰富的素材及时整理加工,资源会更丰富,成为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在教师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资源意识不强、不会开发利用、开发利用不恰当等。教师需要得到有效的指导、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需要一个有力的保障。在这方面,教育管理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开设相关的资源开发理论课程: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教育哲学等,组织英语教师资源利用的交流会,给教师提供优秀的教学参考资料等。
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将课程资源的开发常规化,不断积累教学素材,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语言教师要尽快地具备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要做到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真正掌握、精通。不但要会使用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认真备课而形成独特思路,精心设计并构思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打“团体战”。教学素材的收集以及课件的制作,单靠一两个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应该在教研组、备课组中通过集体备课达成共识,形成教学思路,然后大家一齐努力,一齐动手,制作合格的教学课件。教师和教师之间要“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以促进和优化英语教学。
四、结束语
积极开发与利用教师资源是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课程资源开发方面不可或缺的内容,是英语教学创新的内容之一;同时,这是英语教师的光荣职责,也是英语教师适应时展、顺应教流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陈 琳、王 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英语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类专业;教学;C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8-7042-02
Discussion o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the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for Machine Specialty
WANG La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the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aim at the featur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ucture of machine specialty students, analyze the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The new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experiences are put into the course, and the C language programming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y interest and computer skills of the students are improved, and good results is obtained.
Key words: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machine specialty; teaching; C language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大学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16位微型计算机基本原理、接口电路,建立微机工作的整体概念,同时具备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为应用微型计算机解决工程技术领域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微机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出现了很多应用广泛的新技术,如多核处理器、PCI-Express总线、SATA 接口等[1],而这些新技术在原有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中却没有反映出来。因此,有必要在课程内容中加入这些新技术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电类基础课程较少,后续相关课程及毕业设计中涉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内容的也较少,因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微机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 重点突出与融入新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好理解。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所反映的问题,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首先要加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在讲课过程中,先指出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部分精讲,配合图片、动画,便于学生记忆。比如在讲CPU组成时,在PPT上给学生展示出一幅CPU组成框图,对照图片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同时指令和数据的流向用箭头动态的显示出来,使学生一提到CPU,脑海中就能反映出这样一张图,帮助学生记忆。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很快,而现有的教材在新知识方面体现不足。以CPU为例,现在的教材多以Intel公司生产的8086/8088系列16位的微处理器为例来进行讲解,而我们在实际中使用的微处理器是32位或64位机。在课堂讲解过程中,以Intel8086为主讲解CPU的基础特点和工作原理,80286/386微处理器注重讲解相对8086的改进。然后讲解CPU的64位技术和多核技术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CPU的发展趋势。
例如在讲解总线知识模块时融合PCI-Express总线知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体系中,总线知识模块的主线是ISA、EISA、PCI、AGP,但是即使是AGP总线,也已经被PCI-Express总线所取代,PCI-Express基于串行技术,采用4根信号:2根差分信号用于接收,另2根差分信号用于发送。总线的带宽能达到8GB/S,支持热拔插和即插即用。因此在课程体系中融合PCI-Express总线是必要的。
2 用C语言教学
目前,微机原理及应用的教材基本上都采用汇编语言作为编程语言。汇编语言是最接近机器码的一种语言,其主要优点是占用资源少、程序执行效率高。但是学习汇编语言需要记忆大量的助记符,编写的程序不易读,学习起来需要较长时间。
而C语言是一种编译型程序设计语言,它兼顾了多种高级语言的特点,并具备汇编语言的功能。C语言有功能丰富的库函数、运算速度快、编译效率高、有良好的可移植性,而且可以直接实现对系统硬件的控制。目前常用的单片机、DSP、ARM等厂家一般都能提供C编译器。因此,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已成为软件开发的一个主流。
学生们在大一时已经开设了C语言课程,具有一定的C语言编程基础。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中,需要讲的内容就是I/O接口语句(包括inportb和outportb两条语句)和中断语句。
例如8位A/D转换芯片ADC0809应用电路如图1所示,通过分析可知ADC0809的数据端口地址为78H,状态端口地址为79H,通道选择端口地址为7AH,采用C语言编写的查询方式数据采集程序如下:
int ad_data_read( unsigned char ch_num)
{
unsigned char data, ch_st;
outpotrb(0x7a,ch_num);//选择通道
ch_st = ch_num | 0x80;
outpotrb(0x7a,(ch_st));//构造ALE上升沿
outpotrb(0x7a,ch_num);//启动AD转换
while(!(inportb(0x79)&0x01);//等待转换结束
data=inportb(0x78);//读转换结果
return(data);//返回
}
程序只有8条语句,很清晰的反映出查询方式下A/D转换过程,程序简单、易懂,而这段程序采用汇编语言来写的话,大概需要30条语句[5],相比之下可以看出C语言编程的优势,尤其是对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们在大一学习C语言课程后,继续使用C语言编程,提高C语言的应用能力,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单片机课程、毕业设计,以及今后读研究生、工作打下良好的编程基础。
3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把知识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讲解I/O接口芯片时,在讲清芯片工作原理、引脚定义、初始化编程后,重点讲芯片的应用,同时加强实验课与课堂知识的结合,在课堂上讲解芯片的应用例子,并给学生留有探索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课中解决,提高学生接口设计、编程的能力。例如并行接口8255A是一个应用较多的芯片。在讲解8255A时,首先要讲清芯片的编程结构、功能、寄存器和初始化编程,然后结合实际讲应用举例。
如图2所示8255键控灯电路图,图中有3个按键接在8255端口A的PA0~PA2引脚,3个发光二级管接在8255端口B的PB0~PB2引脚,要求编程实现3个按钮分别控制3个发光二极管的亮灭。在讲解电路图时要讲清按键和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电路:不但要讲清楚按键的状态与PA0~PA2引脚的对应关系、PB0~PB2引脚电平与发光二极管亮灭的对应关系,还要讲清楚电路中电阻上拉、限流的作用,由此分析出8255的工作方式,进而给出8255的控制字。根据题目要求画出程序流程图、写出程序。
给学生布置实验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用8个按钮分别控制8个灯,也可以让学生模拟双控开关功能、模拟霓虹灯等等,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4 结论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机械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探讨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方面,在尊重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增添了微机技术的新知识,将C语言引入本课程,课程中的程序例程均采用C语言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康,姚南生,闻国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与新技术的融合[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30(1):85-88.
[2] 杨斌.从知识点掌握到应用系统构建的微机接口课程设计规划及实现[J].计算机教育,2009(13).
[3] 杨居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项目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