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4 00:19: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办公空间毕业设计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 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本工程为某城区办公楼采用多层框架结构,为永久性建筑。该楼总建筑面积为8000㎡,拟建位置另行给定,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根据城市城市规划.建筑规模和要求以及现有的气象条件(气温.相对湿度.主导风向.基本雪压).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进行设计。西城区办公楼由主楼和会议中心两部分组成,主体结构为7层,内外装修均为一般装修。
相关设计依据:
(1).《建筑地基设计规范》 gb50007-XX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10-XX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XX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011-XX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XX
(6).《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cb/t50001-XX
(7).《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XX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1995
(9).有关标准图集、相关教科书和及相关规定。
意义:
近年来框架结构在世界各地又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城市普遍兴建了包括商场、住宅、旅馆、办公楼和多功能建筑等各种类型的框架建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或从事框架结构设计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之一。
通过毕业设计对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应用,通过自己对在熟悉任务书的基础上参观、比较同类建筑,查阅、搜集有关设计资料使我的所学的知识得以综合的应用,提高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对所学过的知识得以系统的深化。并培养我独立解决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及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绘制的方法,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前半年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 。所以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都应该认真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2. 国内外同类设计(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杆系构成,能够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的承重结构体系。一般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均宜采用刚接模式。抗震设计时,为协调变形和合理分配内力,框架结构不宜设计成单跨结构。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以梁受弯为主要受力特点,梁端弯矩和跨中弯矩成为梁结构的控制内力。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柱承担水平剪力和柱端弯矩,并由此产生水平侧移,在梁柱节点处,由于协调变形使梁端产生弯矩和剪力,因此产生于柱上下端截面的轴力、弯矩和剪力是柱的控制内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安全、经济,还要实用、美观。政府办公楼作为公共建筑,在适应时代需求的同时,不仅有与其他公共建筑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其总体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现代政府办公楼(特别是城市办公楼)一般为高层超高层建筑,少数低级行政单位为多层。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持续不断的拥向城市,致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多的政府机关、单位和工作人员来管理和协调辖区内的各种关系,因此,政府办公楼必须为各级行政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办公空间,而现在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建筑技术的日臻成熟,因其能提供大量的建筑空间,因而成为多数政府办公建筑的首选。
(2). 主体大都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以满足现代办公建筑的布置灵活、大开间、大进深要求。材料上多用钢筋混凝土,局部采用钢结构,以满足承受自重、活荷载以及办公用具荷载,并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3). 为减轻结构自重,现代框架结构内部填充墙多采用加气砼砌块,外墙多采用非承重黏土空心砖。
(4). 政府办公建筑面积较大,使用人员众多,流动性大,一般布置为内廊式,竖向上则布置多部电梯、楼梯。
(5). 政府办公建筑作为特殊的公共建筑,作用也因使用单位的不同而各异,因此在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便于各部门施政的要求。
(6). 政府办公楼中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房间,如会议室,新闻厅等,由于其建筑面积很大,且内部要求空旷,不能布置柱,因此在结构设计中是难点,需要特别重视,重点考虑。
(7). 办公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办公效率的高低,因此现代政府办公建筑应充分考虑保温隔热消音通风等要求,采用新型无毒装饰材料,减少对办公人员的影响。会议室、新闻厅等特殊用途房间还应专门设计,满足其特殊要求。
(8). 随着现在能源的日益紧缺,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大户,也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现代政府办公建筑中多采用新型、环保技术和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9). 政府办公楼作为公共建筑,必须考虑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保证周边道路的通畅。
(10). 在保安监控、清洁卫生方面,应设置专人专管,以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责任的落实。
3. 课题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本工程根据设计任务书设计一办公楼,根据地质情况及各种荷载情况设计建筑物的基础,根据荷载和建筑布局设计建筑物主体各层结构,设计梁柱的尺寸及配筋、板厚及配筋,根据气象条件设计建筑物的地下防水防潮、屋面的防水、保温与隔热,使其达到实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要求。
(1).建筑方案设计
绘出主要平面,立面,剖面图,标明尺寸(一张1号图纸),比例1:200。
(2).建筑施工图设计
1).平面图:底层平面,标准层平面,顶层平面,比例1:100;
2).立面图:主立面,背立面,侧立面,比例1:100;
3).剖面图:主要剖面(1:100),楼梯剖面(1:50);
4).详图:需要详细说明的节点,比例1:10或1:20;
5).总平面图(1:500),门窗表,建筑设计说明。
(3).结构施工图
1).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比例1:100;
2).楼面,屋面结构平面图及节点详图,比例1:100;
3).框架梁柱配筋图节点详图,比例1:50;
4).部分结构构件详图,比例1:20或1:10;
4. 设计(或研究)方法
采用框架结构近似计算法,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用弯矩分配法;求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有d值法等。求水平地震作用的时候采用底部剪力法;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查阅参考资料初步设计,再交指导老师审查,审查通过后,利用autocad 、和手工完成绘图,利用excel、word等完成设计说明书及其他内容的编写。
结构部分计算的大概步骤:
1).初估梁柱截面尺寸 2). 荷载计算
3). 水平地震作用的侧移验算 4). 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
5).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计算 6).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7). 框架梁柱配筋 8). 板的配筋计算
9). 楼梯配筋 10).基础的设计及配筋计算
5. 实施计划
设计内容 所用时间
1.英文资料翻译 1周
2.开题报告、建筑方案 2周
3.各种结构的确定、绘图、编制设计说明书 7周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160—02
一、引言
高职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此环节学生对所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为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2004]14号)指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设计也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在国家示范院校验收过程中,毕业设计作为重要的一个验收标准,作为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毕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毕业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笔者通过近五年参加高职毕业设计指导、评阅、答辩等环节,发现不少问题。
(一)题目定位不准确,脱离培养目标
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要求教育部有明确的规定,高职院校应该严格按照培养目标制定相关的毕业设计要求及题目要求,不能沿袭本科毕业设计的规范。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规范和本科差别不大,要求过高,或者过于简单,这些阻止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时间仓促,质量不高
高职毕业设计一般是在第六学期进行,严峻的就业形势,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正是就业招聘会的高峰期,学生整天奔波于各种招聘现场,几乎无暇顾及毕业设计,学校的就业率又影响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不利外部的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选题陈旧,脱离实践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技术更新换代很快。有的题目用了好几年,缺乏创新性和现实意义,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所用的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早已被淘汰,对于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没有多少指导意义,因此,缺乏设计的意义。
(四)过程控制不严格,整体质量不高
不同学校对毕业设计都作了相关的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职责不明确、要求不严格、不具体、不完整,对格式要求过多而忽略了内容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过于形式化,部分老师直接把往年的毕业设计给学生,让学生参考,参考实际上就是复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部分学生在工厂实习,无暇顾及毕业设计,更谈不上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与同学探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五)抄袭严重,雷同较多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部分学生急于求成,对于毕业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部分内容都在网络上查找,如果有相似的部分就直接下载,不加修改直接应用;在同一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分工彼此完成设计中的一部分,然后互相拷贝,论文中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更有甚者图纸的名字都没改。如此过程怎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改革的措施
(一)以培养目标为根本,选择合适的题目
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要明确高职学生的培养要求,了解学生的现状,作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高职毕业设计,要突出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在毕业设计中就要特别突出高职对技能培养有较高要求的特点。我们对10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确定了编制零件工艺与夹具设计、数控加工与编程、电控系统设计三个方向的题目,这三个方向覆盖了本专业的能力要求,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合理的时间安排为基础,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毕业设计时间的安排不宜限制于人才培养方案,而应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毕业设计可在第五学期开学布置题目,第五学期末或者第六学期初答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进行毕业设计,既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在此期间可以和同学、老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完成毕业设计后进行答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可以安心的进行后续的教学安排,因此,合理的时间安排对于完成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以实际操作(实物)为标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我们看到以往的毕业设计的形式,就是一个档案袋中装一本说明书,几张图纸,这些东西很虚,很难展示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中可以要求学生须有实物作为考核标准。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为某零件工艺的编写与某道夹具的设计,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工艺规程的编写和夹具的设计,然后让学生在机床上操作自己编写的工艺,如有问题及时讨论、改正,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夹具,通过理论、实践的实施,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综合素质会得到质的飞跃。
(四)以新形势下的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毕业设计开始前,指导老师对设计的规划和要求不能过于详细,要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灵活构思、安排,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以毕业设计答辩为介质,为就业招聘打好基础
口才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特别是在学生招聘过程中非常重要。在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毕业设计答辩是学生对自己所完成任务的总结、表达、思辨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可以由指导老师、专家、企业代表等组成,通过答辩,为学生创建充分展示自我、推荐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为用人单位了解、选择学生提供窗口,从而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保障毕业设计实施的措施
(一)加强师资水平的建设
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教师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应该给现任的专职教师减轻上课的任务,让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活动或者下厂锻炼,另一方面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的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拿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毕业设计题目。
(二)建立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
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期间需要相关的制度保障。学生毕业设计如果在第五学期进行,那么进行毕业设计所需的一些资料比如图纸、图版、手册、教室等都需要相关部门协调,统一安排,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毕业设计环境。如果毕业设计在第六学期进行,为了减少学生因忙于找工作而对毕业设计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学院的教务处、就业办、学生处等部门与个人共同协商解决,既不影响学生的就业,同时又能让学生安心、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保证毕业设计质量。这些都需要学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约束部门、个人,以免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
(三)完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
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应有高职的特点。高职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一般由指导老师、评阅老师、答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的分值比例不同学校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在评价标准中对于指导老师、评阅老师、答辩的评分标准应有具体、详实的要求,不同专业应区别对待,同时,还应增加论文选题,文献资料的评分标准,通过评分标准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高职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最后一次系统、全面的练兵,对学生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对三年所学的知识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能够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毕业设计,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
参考文献:
[1]教高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C].教育部办公厅,2004,(14).
[2]朱方来.向怀坤.改革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3]管新平.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途径[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徐立志.贾敏.对高职毕业设计进行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环境艺术设计课堂不同于其他理论教学课堂,设计讲究实践,因此如果单纯依靠理论讲解,难以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和达到课程的技能要求,而如果单纯依靠设计作业去强化,又不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是敷衍了事,而将设计赛事和展览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近年来,各种设计竞赛及展览层出不穷,而高校向来是各种设计比赛和展览的重要参与者,同时设计比赛与设计展览也开始成为一个新的元素被引入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由于环境艺术设计竞赛与展览的目的性强,对成果要求较高,因此对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赛事展览与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的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首先要对教学计划进行设计,掌握竞赛展览介入的时机。每个课程都有其独立的体系,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从而指导整个教学环节,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如果想把设计竞赛很好地融入到教学环节,必须在课程设计开始便有整体规划。设计竞赛是综合性的设计教育活动,要求参与者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因此设计竞赛适合放在大三进行,这一时期有大量的专业课,竞赛也很容易与之融合。这需要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能够积极调整教学方式,制定较为灵活的教学计划,为竞赛项目的实施完成留下充足的时间。同时为了更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适当将竞赛结果与课程评价相关联。比如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大三的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当中就结合了技能抽查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环境艺术设计技能抽查其中一个模块就是室内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模块,在教学上,修改了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把以前的公共空间基本设计理论的内容省略,主要以技能抽查的项目拿来给学生做模拟训练,做辅导。以公共空间设计的KTV包房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酒店客房设计、办公室设计等等作为学生训练的主题,把设计理论的知识点穿插到实训当中来讲,完全以符合公司需要的技能抽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就掌握了必备技能和重点知识理论知识也能在实践中来理解、掌握和消化。这个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培养了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第二,对相关竞赛展览进行必要分类。为了恰如其分地融入竞赛,对各层次的设计竞赛进行分类和选择非常重要,因为设计比赛层出不穷,但是并非每个比赛都适合融入到课堂教学,且不同比赛也需要和不同的课堂教学相结合。选择竞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选择适合本课程内容的竞赛,比如家具设计课程中,可以选择“2014‘安吉椅业杯’中国座椅设计大奖赛”。把比赛融入到课堂,用比赛的要求来要求学生做设计,他们的认真程度比传统的模拟练习更大,因为真实性很强,对于作业的要求也会更加严谨地执行。如果比赛中能够得到一两个奖,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二,选择最能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比赛项目,比如在指导大三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同时,也可以参加“中国高等学校环境设计学年奖——城市设计/景观/建筑/室内/光环境专业毕业设计竞赛”的比赛项目,老师可以用此竞赛的要求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促进教学实践与学习交流,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坚实地迈入社会与市场,也能催生中国环境设计专业创新人才。
第三,树立健康的参赛理念,避免功利性与盲目性。竞赛有优势和益处,但它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并非所有环境艺术设计竞赛都与课程内容相契合。因此需要参赛单位和参赛者学会甄别,同时拥有相对健康的参赛原则,避免或减少盲目性及功利性,尤其在设计教育相对浮躁的当代,更应该以积极的行动、泰然处之的心态面对名种比赛,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二、将真实社会实践项目引入课堂
第一,首先必须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有计划、有创意地组织教学。比如室内设计的教学内容,应在技术与工艺、设计理念与形式的衔接方面,增设现代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课程。在强调系统性设计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等相关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室内设计课程的建设和研究的系统性发展。要力求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人才培养诸环节中注入新鲜的、系统的教学新理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设计创造潜能。第二,在室内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拿真实项目来让学生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从而做到更好。比如在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课程中,就把真实客户请进课堂,让学生了解客户的需求。随后教师又根据室内设计的基本理念,结合室内设计的特点,让学生做设计思维和创造力方面的练习。然后带学生走进工地现场量房,做出设计。在装饰装修过程中,亲身体验走进材料市场选购材料,跟进工地现场施工,了解室内设计工艺流程,深入到室内设计的各道工序,让学生们在一次次的参观学习、修改订正中将理论联系实践,提升设计的务实水平。课程考核也可以请客户参与考评。
三、深化校企合作
首先,和校外的设计公司及企业进行联合教学,聘请一些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来进行讲座、授课,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将学生独特、新颖的创意思维能力与社会需要较好地结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及创意能力,掌握和达到对环境艺术的应用能力和实施能力,使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其他各门课程进行有效地综合和融会贯通,最终能够更深入、更熟练运用环境艺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校外室内设计与装饰公司及企业在操作中也可以从学生的思维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新奇创意和观念,达到互助互利的双赢效果。例如长沙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从社会企业中聘请了资深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帮助学校制定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设性建议。校外专家也不定时来校为学生进行讲座和授课,能为学生带来最新的企业文化以及专业知识,事实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大,学院和企业的联合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其次,实行企业顶岗实习。职业院校最终要完成的使命就是为学生找出路、谋工作,将在学校中学的东西转化为劳动力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顶岗实习即把学生都放到企业去顶岗培训,让他们与企业直接接洽。顶岗实习通常可以放在大学最后一年的下学期,毕业设计前后或同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提前进行岗前培训,等到学生真正毕业时,不仅专业能力得到了长足进步,也已经熟悉了企业的运作模式,提前结束了试用期和适应期,就可以实现到公司直接上岗。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有为期至少半年的顶岗实习,从环境艺术专业去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有90%左右的学生都在顶岗实习的单位通过试用期并正式工作。
四、建立工作室,开展产、学、研相结
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工作室是高职院校发展的趋势和需要。例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立模型工作室,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设计制作成模型,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提高他们从图纸到实物这个过程的理解和认识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种专业技能和技术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对外走市场化道路,利用工作室资源优势,联系企业,待业,承揽业务;对内提供教学实践与科研资源。形成与企业、行业产品与技术发展紧密联系的产品设计与技术联合体,使得专业教学得以更有效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架起了专业教学与行业技术发展之间的桥梁,为课堂带来了大量来源于生产实际的项目和课题,从而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提供了坚实可靠。
五小结
关键词:林学专业;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是转变林业管理方式、提高林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必然选择。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说,必须靠人、靠人的素质的提升,必需依靠大量林业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整体素质。中国
信息社会对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林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明显的偏差,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能力普遍偏低。一方面人才市场需求远远不能满足;另一方面林学专业学生难以就业。林学专业教育如何主动适应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适应不同岗位的林业信息技术人才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林学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各级教育部门所关心的重点,也是摆在高等林业教育面前的一道难题。
《浙江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信息技术在农林业中的推广应用作为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林业信息化建设人员信息化素质偏低,有些单位也试图依靠引进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来承担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任。事实表明,这些毕业生在进入林业行业后由于缺乏林业知识背景,很难适应林业信息化建设。因此,培养一大批既熟悉林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
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人才,有些对信息技术要求很高同时对林学没有要求或要求较低的岗位可以通过引进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来担任,但大多数岗位还需要林学专业的人才。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林学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学生通过四年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和掌握怎样的技能和水平?笔者的设想是,要求林学专业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常用的软件工具和基本网络技术,而且还能熟悉使用一种林业应用信息系统;另外还应掌握处理常见的计算机故障和简单的维修技术,部分学生熟悉一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或一种遥感软件。对于少数学生还应多了解一些软件开发的知识,了解软件开发人员的思路和需求,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和一门数据库技术,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编程能力,或者较好地掌握网络技术,以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满足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成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技术骨干。
二、林学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当前我国林业行业的主要任务很多,决定了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较多。林学专业学生不可能都朝着林业信息技术的方向发展,在培养计划中也不可能设置很多的信息技术课程和课时。这就要求在有限的信息技术课程和有限的课时内培养出适应林业信息化建设不同层次的人才,实现林学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浙江林学院林学专业采用“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确保林业各种特色人才的培养。第一平台为公共基础平台,第二平台为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前两年以素质培养为主,宽口径、厚基础;第三年为专业平台,完成专业模块课和专业选修课,实现特色+技能培养;第四年为个性培养,学生根据需求进行毕业设计。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人才成长的养料,也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对林学专业学生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我们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主要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依托,同时创造性地在非信息技术课程中穿插安排信息技术内容的传授和实践,并对少数对信息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非课程教学环节中进行重点培养。
(一)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浙江林学院林学专业的课程主要由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模块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组成。在公共基础平台中,林学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由两个阶段两门课程组成,即“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第一学期开设)和“高级程序设计”课程(第二学期开设),二者是递进关系。专业平台中设置了“遥感导论”课程(第四学期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第五学期开设)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第七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程中设置了其他信息技术课程供学生选修。
1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这是信息技术的第一门课程,也是最基础的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microsoftoffice、常用软件工具、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知识。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工作所必备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树立起牢固的“信息意识”。
学生学完课程之后,有的看不懂帮助,不会安装操作系统,甚至连简单的软件都不会安装,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维护也要请人指导帮助,这些现象都应当避免。这门课程应以注重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为主,因为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常用软件都一一讲到,学生也不能等老师讲了之后才能使用。我们要教会学生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林学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主,要求学生在掌握高级语言的基本结构并能熟练用之编写程序的基础上,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窗体和常用控件的使用,具有程序调试和出错处理的能力,能较熟练地运用开发windows环境下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主要任务是使得学生初步掌握一门高级语言。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对该课程的语句结构还能掌握,但一碰到自己动手编程的设计问题就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在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程序调试能力和编程的思维导向,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编程思维能力,并对编程能力较突出的学生及早发现,进行重点培养,为培养较高层次的林业信息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转贴于中国
3 “遥感导论”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遥感导论”和“地理信息系统”是林学专业的两门专业选修课,也是信息技术培养最为重要的两门课程。“遥感导论”课程注重反映遥感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结合遥感技术的最新成果及应用,以“林”为特色,详细讲解遥感的基本概念、遥感成像原理、遥感图像特征、 遥感图像处理和信息的提取的基本方法等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熟悉一种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操作,为森林资源调查打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要求学生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处理的方法、空间数据分析功能方法;熟练掌握常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与操作。中国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技术,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注重结合林业信息化建设实际是进行林学人才信息化能力培养的关键。
4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本校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特色课,是将前面3年所学信息技术总结集成提高的课程,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也是大学4年最后的一门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通过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空间信息的管理技术,熟悉信息技术在组织管理中和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基本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具有正确使用、管理和组织信息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将管理理念融入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能力,使学生对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在林业中的应用有较深刻的了解,使之成为信息社会的中高层管理者。
5 其他信息技术课程。除了上述的信息技术课程之外,公选课程中还设置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其他语言)、“动漫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网页制作”、“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等课程供林学学生进行选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当的课程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质。
(二)非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在目前的培养计划中,由于课时限制的原因,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必修课程中没有(也没有必要)设置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部要求计算机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做到学习期间不断线。在教学管理上让讲授专业课的老师参与信息技术不同层次课程的教学研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体现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有助于课程体系的建设、发展和完善。
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不知道信息技术能在林业中干什么,有什么用。对于林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学习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林业问题。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而不能将其与林业进行充分的结合,学生会感到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得不到应用,同时林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也不能实现。
因此,值得在非信息技术课程中,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学期开设)、“测树学”(第五学期开设)、“森林经理学”(第六学期开设)等,探讨如何结合专业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1 microsoft office的深入学习。在大一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完成之后,学生对word的文字处理基本操作、excel的制表、绘图和计算等基本功能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已有了基础的认识,但是还有很多的菜单和功能不清楚,认识还很粗浅,离社会实践要求有一定距离。需要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继续加强使用和体会,以掌握更多的技巧。
在专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文档格式在计算机上写出实验报告和作业;安排学生上讲台做读书报告等,使他们进一步熟悉word和pow—erpoint的菜单和功能,按照预定目标编排出图文并茂的文档,提高学生的排版能力和演示文稿的水平。
为了深入学习excel,授课老师可以通过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将excel功能很强的函数、图表、统计与工程分析功能逐一结合实例具体说明其操作步骤、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一元回归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统计量的临界值等内容;“测树学”中一元材积表的编制、树高曲线的绘制等内容;“森林经理学”中一些图表的绘制、线性规划问题等内容。通过类似的学习,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信息技术能真正地解决林业上的实际问题,增强其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林学和信息技术水平。
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学生反映在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以后编程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很快就把原来学习过的程序设计内容都忘记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相关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结合编程练习,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不断的积累总结经验,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比如“测树学”中一些常用算法就可以结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来编程实现,可以根据学生的编程水平,从易到难地选择安排单木材积测算、林分蓄积测算、林分出材量及板方材材积计算、生长量计算、拟合模型参数计算、一元材积表编制、地位指数表编制等编程内容。
3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深入学习。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在森林资源管理上得到广泛应用,正逐步普及到市(县)林业局和林场管理上。由于遥感获取大尺度数据的能力,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管理分析能力及森林资源所具有的分布的时空特征,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学习完成后,可以在“森林经理学”(第六学期开设)课程教学中,突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比如,在森林区划和森林调查章节中,讲授gis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编辑功能。在森林采伐、经营方案、森林资源动态、森林景观动态等章节中,讲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综合实习时,利用实时的遥感图象作为森林资源的主要信息源,采用gps作为地面控制点的手段,对地形图进行矢量化,以arcgis为软件平台,进行某个林场的森林资源gis空间数据的制作,包括森林林相图、各种专题图、森林资源统计表的生成和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并利用两期数据,进行林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分析,进而使学生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能力。
转贴于中国
(三)非课程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对林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以计算机能力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重点要依靠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做到触类旁通,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今后继续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这样才能把信息技术理论和知识变为一种熟练的技能,才有可能把信息技术熟练地应用到林业中去。但是,仅依靠课程教学和实践来提供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每一届学生中,总有少部分学生专业知识扎实,且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极大。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积极利用非课程教学环节展开多层次、多方位的重点培养。中国
在近些年的实践中,我们主要是利用了毕业设 计(论文)、科研实训(学生课题和教师课题)和实验室开放项目3个教学环节。在这3个教学环节中可以选择遥感在林业上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上的应用或程序设计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等大型实验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较高层次的培养。
1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林学本科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为了更好地发挥毕业设计(论文)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作用,同时减少学生找工作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冲突,我们于第六学期末就完成学生的毕业选题工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早早地从暑假就开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 科研实训。浙江林学院设立了“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基金”,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接受较为严谨的科研工作训练,开展一些初步探索性的研究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学生围绕一个课题自由组合组成科研小组。所申报的项目要求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有所锻炼,并具有实际应用性或现实意义。教师利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学生申报信息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等相关项目,或者允许学生直接加入到指导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中进行研究。这样的科研实训,使学生有接受科学研究训练的机会,有利于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3 开放实验室项目。浙江林学院于2006年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经费,支持开放实验室项目,允许学生进入实验室,给学生创造了实验活动的环境。教师根据培养林业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提出合适的实验室开放项目,向学校教务处提出申请,教务处批准后公布开放实验室项目清单并组织学生申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项目的不同,小组人员由学生自由组合,自己选择已公布的实验项目,向开放实验室提出申请,实验室批准后即可着手实施。
相对于课程教学而言,这3个教学环节在信息技术培养方面有其优越性。第一,前者是以教师为主,后者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不是前台的讲解,而是变为幕后的指导,整个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第二,学生更为主动,学生自主选择题目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科研课题或开放项目,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后者对林业信息技术的综合性更强,要求更高,要求学生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三、结语
[关键词]电子商务 一体化教室 职业教育
一、引言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具体,顺应这样的市场需求,高职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围绕这一主题,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职业教育改革,探索“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等职业教育模式,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利好局面。而要真正使理论实践一体化、工学结合一体化,必须加强教学的三要素即学生、教师和教学情境的联系。一体化教室恰恰就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根据相关理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成功的将一体化教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移植到电子商务课程,并使之能有效的发挥作用,服务于项目化课程体系教学、专业实践、科研和生产。
二、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建设规划
一体化教室有三种形式,即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工学一体化实训室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电子商务具有较强的职业特点,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需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实现。在一体化教室中开展教学,在一定工作情境中,通过角色分工,在项目任务中渗透知识,锻炼职业能力,使得职业教育形式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学生职业能力目的更加贴近岗位要求。
(1)环境规划
传统的理论实践代数相加的一体化专业教室仅仅是把理论教室和实训教室拼凑在一起,不足以通过环境塑造学生的职业身份。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建设工学一体化实训室能满足项目化教学的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最能模拟出工作场景中的情境,在真实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置身于职场工作场景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行为和职业身份。
(2)硬件环境规划
硬件建设是电子商务实验室的基础环节,它包含实验室空间建设,如场地。设备建设,如服务器、学生机、网络设备、多媒体设备等。模仿企业的空间布局及功能设计,如设备陈列、照明、色彩以及室内布置等方面也要尽量模拟企业情境,构成真实的工作场景,使学生能够体验到真实的职业化的工作情境的感觉。
(3)创业孵化环境
一体化教室需配备电子商务公司运营的基本设备设施,配备专业的KAB培训师或创业指导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电子商务无处不在。很多极富有创业精神的学生急不可待的想要一试身手,对于他们的创业计划,能通过选修KAB课程或咨询创业指导师在一体化教室内进行孵化。对于创业启动资金相对较少的学生来讲,能获得免费的办公场所和专业的创业指导是其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主要为项目化课程改革服务,必须高效、科学管理,保证使用寿命,保障教学秩序,能让课程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为此制定了教师指导下的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体现管理过程的职业性。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既能教授理论,又能动手实践,以适应和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管理一体化教室对教师又提出了行政能力的新要求。
四、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应用方向
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主要是服务于项目化课程的教学。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加强学习情境的职业性,能提供教学项目相关的软硬件条件,方便项目实践和理论的教学。
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环境。电子商务是目前大学生创业的首选,因此建设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严格按照公司的标准建造,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配备创业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达到创业孵化的目的。
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为教师教学研究、学生毕业设计提供平台。同时实验室的电子商务仿真系统也通过校园网的方式,实行对内完全开放的共享使用,充分提高实验室硬件和软件的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结束语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室按照“项目化”课程体系教学要求建设,有服务器2台,学生机60台,教师机及多媒体设备1套,安装有奥派电子商务仿真系统、德意电子商务仿真系统等软件,仿公司网格化办公台,在大学生创业体验园设置工作室,配备创业指导老师和专业导师。自建成至今共承办省级以上大型比赛三场;孵化创业项目二十余项,并成功注册公司顺利营业;为教师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实验平台,促成教师发表研究论文五十多篇;为相关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提供开放平台和专业技术指导等等。一体化教室全天开放,使用效率高,在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丹丹.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室设计与建设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12期.
[2]马淑兰,赵中宁.高等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
关键词:民办学院 转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c)-0206-02
1 民办学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发展现状
民办学院是教育部对公立大学民办二级院进行规范而出现的高校办学模式,它的发展是一个不规范到规范的历程,在发展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和矛盾。近些年,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不断更新,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也要随之发生改变。
1.2 存在的问题
在民办学院的建设、转制、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比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理念的滞后。民办院校的创建均依附于传统的高校,即便一部分高校已经独立办学,但仍然受到传统理念的制约。办学的思想和模式的创新程度不高,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第二,人才培养方案缺乏针对性。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将直接决定高校的教学质量,部分民办院校在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时,只是几个老教师将原有方案改一改,做了简单的修订工作。工作开展的不够全面,缺乏系统性、时效性、针对性等,未能充分有效结合专业发展制定整体规划。
第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学生的入学条件决定了其原有知识背景偏低,自主学习的能力不高。而现有的教师,尤其是资历较深的老专家、教授,过于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容易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同时,由于民办学校成立时间较短,年轻的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经验则相对缺乏,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不到位、教学的整体把控能力不高。
第四,教师应用技能欠缺。近两年,国内的普通高校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很多文件、理念在各个层面提出,但就具体的实施效果而言,一线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比较不足,难以开展真正的应用型教学模式。
2 转型发展建议
2.1 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
2.1.1 转变办学理念
很多发展迅速的民办院校及时有效地借鉴了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与西方人文精神相结合,办学思想开放、民主。
深入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理念,历经思想转变、专业发展为导向、培养模式转型、课堂教学过程的转型等几个发展阶段。核心价值观清晰明确,贯穿于所有的师生及学院工作人员,执行、落实到实处,强烈的氛围建设,已经从制度管理过渡到习惯管理、文化管理。
2.1.2 标准化的评审机制导向
借鉴国外的专业评审标准及认证模式,有效地促进各个专业学科的发展。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注重国际化认证体系的指导。
同时,是否可以考虑学生如果几门专业必修课不及格,考虑降级、调其它专业、甚至是退学的处理,为学生负责,为社会的需求负责。
2.1.3 规范制度管理
学院可以形成“格局、空间、发展”的三层管理理念。格局,属顶层设计,学院发展的整体规划,主旨在干什么;空间,中层力量,充分发挥,全面并具有创造性思维地开展工作,关键在于怎么干;发展,基层力量,执行到位,重点在于干成什么样,追求卓效。
系部以制度管理为约束,人文关怀为导向,强化教师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思想。工作的开展,力争达到艺术的层面。学院制度的建设可以开展“废、改、立”原则。废除长期无效的机制,修改、完善有效的运行制度,设立新时期应对问题的管理体系。
同时,突出学生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很多民办高校开展了社区化管理,提升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强化学生的归属感及主体性。应用型能力的培养以社团的活动为主体及组织形式,社团充分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2 加强基础性建设,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2.2.1 校园环境的建设
舒适的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整个园区、办公室、会议室等,应该充满生机,体现人文关怀。图书馆建立专门的小型考研自习室,2~8人规模,并配有一定的多媒体设施。
同时,园区的建设与周边的环境协调、一致。若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大面积的草坪及广场,视野开阔,铸就师生广阔的胸怀。个别高校已开展校园的“4A风景区”建设目标。
2.2.2 应用型氛围的建设
应用型教学过程的开展离不开整体氛围的建设工作。可以在教学楼内的开展专业氛围建设,包括小型展板及各种形式的图案粘贴,甚至是玻璃上也进行相应的设计。创新实践基地整体的环境设计,应用性原则为导向。
2.2.3 授课及考核模式变革
民办院校立足于现有条件,专业课尽可能开展小型班级授课,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应用项目驱动式教W、案例式教学等。同时,转变专业课的考核模式,提升过程考核的比重,打破学生期末背题、划题的思想,开展学业成绩过程性评价、一页开卷、教考分离等考核方式。逐步改进学风,形成平时不学习,期末突击无效的意识与氛围建设。教学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均会有很大层面的隐性改进。
2.2.4 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结合地方的社会需求及专业发展趋势,建立一套完善的、有针对性的、有执行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体系。
首先,调研各个专业的招生发展规模及趋势及社会人才领域需求、方向发展为导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全面的预判资料,模块式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其次,教学计划的动态调整与完善。大一,基础课不动;大二,基本不动,课程内容更新;大三,内容课程幅度调整;大四,紧跟社会需求。真正做到依托市场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在保障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实训实验室等自行开展组件方案。基础公共课,大班授课。专业基础课,小班授课,保障学时、提升教学效果。公共基础课或公共专业基础课,可以聘请资深老教授兼职担任;专业课教学,专职教师;只有实践类课程,考虑企业人员担任。
同时,系部建立学术型社团组织,充分围绕学科教育、教学开展相应的社团活动。进一步加强系部的活动,尤其是与课程相关的活动开展。例如,大学生科技协会、大学生计算机协会等。
2.2.5 实验室的转型建设
实验实训中心建设规划合理,一线实验教师参与其中,提出规划。大气、整洁、封闭式、半开放式、全开放式有机结合,提高空间利用率。校区的资源对社会半开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服务地方需求。
实验的类型由验证性逐步向创新型、综合型等方向转变,鼓励教师自行设计、建立小型、微型的实验室或实训室,最小的资金投入,保障最有效的教学效果。很多实验项目来自于相关技能大赛,学习的同时也进行了演练。
2.2.6 注重实践环节的开展效果
学科的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紧密相连。专业实习过程结束后,让学生带回问题,自拟一个具有行业经历、符合实际发展的毕业设计题目,指Ы淌Ω涸鹕蠖ā
争取企业资金投入,开展产学研工作。毕业设计的题目来自于企业,实用型为导向,由企业工程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承担指导工作。校友会、创业创新第一站,积累成功人士资源及科研基金,开展相关工作。
同时,有效开展相关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企业老总参与选题、提问,真实打造实际情景,设立创新创业学分。
2.3 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水平
人才培养方案为应用型,但师资的能力与水平仍停留在传统教学理念上,应结合各种模式,广泛开展教师应用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师资建设机制,定期输送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开展师资培训。
同时,结合自身院系特点,开展科研及工程能力应用提高的师资建设工作。将教学科研纳入教师考核一项硬性指标,结合工作岗位,进行科研任务的分级量化指标要求。每位教师要具有自己的学生科研团队。加强教师的企业进修学习能力培养,可以设立假期的额定工作量,作为激励机制鼓舞教师行业技能的提升。
2.4 有效开展校企合作
大学生土木工程专业实结一
为期9天的上海毕业设计调研之旅结束了,从每个土木人都向往崇拜的同济大学,到正在建设的中欧大厦、上海铁路调度中心,到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再到世博园之中国国家馆、人民广场、陆家嘴等等,这一路走来,真的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不仅见识到了繁华而又有节奏的大上海,各种奇异高楼拔地而起百楼争鸣的上海滩更是让我深深感受到不是做不到,只是想不到的建筑艺术设计信念,还有建筑与结构体型的完美配合。
此次上海毕业设计调研之旅,对我们所研究设计的课题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毕业设计贯通整个本科四年所有专业知识,将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点第一次完完整整的串联起来,第一次让我们最真实的体会结构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对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深造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这次实习过程中,通过深入施工现场,接触实际建筑工程,深入各个建筑的内部设计,不仅可以使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的有关专业课程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身为结构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建筑学方面的概念相对较为薄弱,而此次实习使我们对实际建筑工程有着更加深刻和细致的感官体会,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在现有与自己的设计当中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先进设计思想和经验,以进一步启发我们的建筑设计理念,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这无疑为我们接下来的毕业设计做好了更多的铺垫,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完成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学习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下面我通过结构和建筑两个大的方面谈谈我在这次毕业实习的收获:
一、结构方面
1、结构选型
由于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参观了好几个大学校区,而校园里更多的是多层建筑,对于多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既能满足受力需要和功能需要,而且相对而言经济性好,如上海大学图书馆就是一个地面七层框架结构,大厅前侧是圆形巨柱,其余为边长一米多的方形柱,以形成一个大跨度结构,不仅美观大方,又能充分满足功能要求。
在百楼争鸣的大上海,高层建筑在这快金贵的土地上则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目前在高层建筑结构选型中最常用的形式,因为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有机结合。框架结构易于形成较大的自由灵活的使用空间,以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剪力墙则可提供很大的抗侧刚度,以减少结构在风荷载或侧向地震作用下的侧向位移,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如正在建设的中欧大厦、上海铁路调度中心等等,都是利用框架-剪力墙的特点来满足他们各自在功能上的需求。
社会在进步,人往高处走,高楼大厦也一直都在高度上实现突破,从284.60米的明天广场,到420.53米的金茂大厦,再到492.00米的环球金融中心,还有正在投入建设的632米的上海中心,上海一直都在向全世界诠释着什么才是真正的摩天大厦大都市。当然,高度越高,对建筑的整体刚度及抗侧刚度的要求更高,而这些在结构选型上则通过选择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等结构形式来满足其抗风抗震的要求。由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之类的高楼大厦我们没办法近距离的去接触观察,对其了解也较肤浅,不过,同济大学的图书馆则是名副其实的核心筒结构,它的两栋筒状的楼是后来新建的,为了不影响建造时的图书馆使用,采用了预应力悬挑结构,在某个角度看,大楼是悬在空中的,核心受力构件是当中的核心筒,周围都是悬挑的,以满足图书馆功能的需要。
2、结构布置
(1)、平面布置
结构的平面布置是指在结构平面图上布置柱和墙的位置以及楼盖的传力方式。从抗震角度看,最主要的是使结构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相重合或者尽可能靠近,以减小结构的扭转反应。上海地区主要的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因此建筑物是需要考虑抗震要求的,而在实际中很多的高层建筑的建筑平面都并不规整,不满足平面布置的要求。但是结构设计者通过灵活的设缝和柱网的布置,将不规则的建筑平面分割成多个规则的平面,从而使各个单独的分体系满足了抗震要求。
在抗震地区设缝应为防震缝,平面形状复杂时,用防震缝划分成较规则、简单的单元。但对高层结构宜尽可能不设缝,是在需要分区一般也只设后浇带,如中欧大厦就设了后浇带,需要注意的是后浇带的混凝土标号要高些,且后浇带只能在梁板浇捣完30天后进行。
(2)、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的要求是:结构沿竖向(铅直方向)应尽可能规则均匀且少变化,避免有较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宜自下而上逐渐的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金茂大厦的主体结构层高变化多,还存在墙体收分和体型变化。共有3.2米、4米、5.2米等共8种高度,53层以上取消了原有的井字型内剪力墙,墙体厚度由850毫米逐步分四次收分至450毫米,从而使结构自重及结构刚度自下而上逐步减小,以满足承载能力及抗侧要求。而环球金融中心的结构类型为混合结构,核心筒在79层以下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79层以上则采用钢支撑体系;巨型斜撑、伸臂采用钢管混凝土:带状桁架采用钢桁架:巨型柱采用型钢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变化1~5层采用C60混凝土强度等级,6~7层采用C50混凝土强度等级,8层以上采用C40混凝土强度等级,沿结构高度方向每12层设置一个带状桁架把柱子的荷载传递给巨型柱,从而来满足竖向布置的要求。
二、建筑方面
1、门厅由于在前一周半的建筑设计中,我感觉到个人对门厅的设计概念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所以此次上海之行我对许多建筑的门厅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在建筑概念上,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度、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因此导向性明确是门厅最重要的特点及要求,比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它的门厅比较宽敞开阔,一进大门,就可以看到两部敞露的楼梯,还有一个进入主楼的大通道,让人感觉到其功能分明;如果说一个建筑的立面效果是整栋建筑物的整体造型的的第一印象,那么一个好的门厅就是此栋建筑的第二印象,就如上海大学图书馆,整体立面看起来是一个半卷的书卷,首先让人对这个建筑产生了感官上的好感,而走进它的大门,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屹立在眼前的几根巨柱,立刻给人一种雄浑有力的感觉。
2、立面设计立面是一座建筑的表观体现,它不仅可以反映出建筑的风格和建筑的使用性质,还可以反映出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及其组织情况,以及基地环境和建筑规划的总体要求。因此在进行尺度与比例设计时,在满足功能、结构等要求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的比例,从大的方面到细部的比例,进行反复推敲,使各部分都具有良好的比例关系,以求得立面的和谐统一。在立面处理中,可巧妙地利用虚实的对比关系来丰富建筑立面;可借助于凹凸的对比来丰富建筑立面,增强建筑物的体积感;还可借助色彩与质感的互相交织穿插形成韵律美的图案,运用色彩和质感的对比,使建筑立面富有变化、更加生动。例如明天广场,其大楼线条硬朗明快,外型十分前卫,就像太空时代的巨型火箭。雄伟的大楼主要分为两部分,下部是用作办公楼,外型较复杂多变。上部四方立面的位置是旅馆部分,外观简约平实,使大楼形造强列的对比效果,却又协调和谐。尖顶楼塔是整个建筑物的焦点,由四枝三角支柱组成,中空的部分下有一个巨型的圆球,雄奇无比,在市区里各处均可望见塔楼独特的峰顶。
经过这次实习,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对当代建筑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将很好的帮助我更好的完成接下去的毕业设计任务,以此同时我也更加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不断巩固完善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尽可能的发挥我们的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实习结束了,但我才刚要开始踏上建筑设计的道路,相信此次上海之旅定会成为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大学生土木工程专业实结二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的确不错,通过此次实习,使自己对土木工程这个专业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真正知道了理论和实际的差别,激发了对这一专业的兴趣,学到了一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为以后的课程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完善与提高,同时团队意识也有着明显增强。此次学院安排这次实习活动,对我们这些刚刚接触此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是真真正正一次很好的机会。总之,通过此次实习,受益颇多。
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充满了好奇,在没有开始之前,对以前学过的东西进行了回顾,温习了《土木工程概论》,《建筑制图》等相关教材,热切希望并相信能够在此次实习中能够有相当大的收获,使自己真正地投入到实际中去,不犯教条主义错误,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体的实习内容如下:
一参观院里实验室
实验室的作用在于给结构设计师一个能检验其设计可行性的场所,这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科学实验所必备的。在实验室,我们看到了许多大型的实验仪器,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些实验仪器及其用法,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其中有测量小梁弯曲,评定沥青性能的仪器,还有万能实验仪,四联直剪仪,轻便固结仪等仪器。它们在实质上都是给试件提供压、拉、剪方面的应力,从而检测其能承受力的能力,也就是它们的强度。有些仪器很先进,如混凝土实验室里的测定钢筋抗拉,抗压,抗扭,抗剪强度及轻便固结仪等仪器,通过设置在构件里的传感器将应力和变形情况的有关信息传给相关仪器,实验员记录数据并分析处理变可以得出结果了!十分方便。在实验室里我们还看到一些做成的工件,如条形水泥块等。另外通过参观实验室老师还结合实验仪器生动地给我们介绍了几个实验,如纯弯曲实验,评定沥青伸缩及软化点实验,测定砂的最大(小)干密度实验等。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对平时在工地上见到的一些仪器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解了它们的用途,工作原理,及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真正地做到了嘴上能说出名字,心里知道用途的要求。
二参观设计制图室及工艺研究所
图纸是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资料,所有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都必须掌握制图技能。不会读图,就无法理解别人的设计意图;不会画图,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构思。因此,图纸被称为工程界的共同的语言。可见图纸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基于此,孔老师认真详细地拿出具体图纸给我们讲解图纸型,绘制图纸的步骤,格式,注意事项等。另外又详细地给我们介绍图纸的流程(设计-校对--审核修改等),一套完整的图纸应该包括:图纸目录,图纸总说明及标准,建筑施工图(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等),结构施工图(地基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各层结构平面图等),设备施工图,电算图等。别外老师还分别讲了各种图纸的适用范围。最后老师拿出毕业设计让我们观看,并给我们讲解在做毕业设计时所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给我们提出了忠告,要我们平时学好专业知识,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对图纸的重要性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走近了这个被称为世界工程的语言。为我们今后在工程中读准图纸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要真正了解土木工程,还必须与施工进行零距离接触,否则要真正了解只能是空谈。鉴于此,我们到校区医疗保健中心及学术交流中心施工现场来深入认识。施工现场的危险性比较大,因此,在进入医保中心施工现场之前,我们都带上了安全帽,另外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工地用砖墙围护起来了,只有经过负责人的同意才能进入。另外为了保证工人的安全,在模板和支架周围用绿色的窗纱围了起来。在主体工程前方,有一个很大的牌子,上面有工程的管理人员名单及其分工,还有文明施工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老师逐个给我们讲解,同学们遇到不懂的地方积极地问。进入施工区,我们看到了楼的主体,主体前方有一块很大的空地,供堆放建筑材料之用,这些材料主要是钢筋,没有水泥,砂,石之类的建材。
我们跟着老师进边上楼边听讲解,先是在墙体前给我们讲墙的柱,板,梁等,之后,给我们讲楼梯的种类,及各个类型的适用范围。我们走到一个拐角处,看到墙体中有伸出的几条钢筋,老师告诉我们是为了防止后来砌的墙体与主墙体之间出现裂缝,之后,我们认识了施工缝的留设和处理方法(温度缝,沉降缝,抗振缝),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最后老师讲了屋顶防水(油性防水,刚性防水)及屋顶排水的天沟及坡度.最后老师又讲了一些其它方面的问题.
通过这些实习活动,感受颇多,收获颇多.作为一个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对专业还只是从书本上知道一点理论性的东西,在实践上几乎是空白,但此次实习之后,情况就大有改变.
通过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书本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此次实习收获颇丰,实感欣慰,但这得益于院导的大力支持,老师的认真负责和项目负责人的热心配合,在此感觉你们,谢谢你们的支持!
大学生土木工程专业实结三
短暂的毕业实习很快便结束了,在这次生产实习过程中,我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在实习工地的工人师傅、工程师的帮助下,我对实习过程出现的专业知识困惑和问题,虚心向他们请教和学习,通过这次实习,我收益匪浅,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而且还从建筑工人师傅老前辈那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现将实习以来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由于我们是在学完所有专业课后才进行这次实习的,因此这次实习是比以往任何一次实习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在学完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抗震结构、钢结构以及高层建筑结构和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后,才开始实习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更充分地理解了专业知识学习,进而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专业技能。
首先,这次毕业实习,使我更深刻的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大学四年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逐步具有了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都是理论知识,除上课程认知识习和假期专业实习外,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已学理论知识还远不够。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以前学习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正确的认识。例如在实习中,我们发现根据建筑功能要求,许多设计图纸上标明的楼板厚度和梁柱截面尺寸大的多,那么,我们该如何充分考虑受力状况和选用计算模型?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依照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部分构件的测量以及观察这些构件的细部做法,采用向施工员、工程师清洁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分析思路和计算原理,使我对以前的专业课程知识有了全新的了解。
以前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土木工程中最基础的内容,所运用的模型和原理也是最简单的类型。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日趋规范和完整以及人民群众对建筑安全、合理、经济的更高要求,工程上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和疑惑,如何快速正确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我想,那便是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原理,根据问题具体找出瓶颈所在,找到突破口去解决好。其实,这些基本知识和原理很多我们都学过,但如何将他们联系起来,用于解决和、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要考虑的内容多,范围广,所要安排的工作任务量更大,但这直接关系到土建工程的进度和效率。印象最深刻的广XX区五建所承建的广西工商行政管理局高层住宅楼工程,所以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工人们在工地上忙碌但有序,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也是在施工现场步步不离,认真将施工工作效率提高到最佳,而项目工程负责人则在工地现场指导。因此各项工作都在计划进行中。
最后,通过这次毕业实习,使得我更全面地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其实,在这么短暂的毕业实习中真的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在这几天的毕业实习中我从更全面的角度认清了今后所从事土木工程工作所需努力的方向。正如在实习中许多老师和工人师傅们所说:毕业后从事土木工程工作,需要的是谦虚和学习。的确,从大学毕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我们所面临的如同一张白纸,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在等待我们去努力。因此,面对那么多长期从事土木工程的同行前辈,他们工作经验比我们丰富,知识学的比我们扎实,学识比我们渊博,我们只有耐下心来,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我们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也才会在土木工程这一艰苦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领域取得更大的收获。
另外,在这次毕业实习环节中,我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尽管大学中认真学习了专业知识,但是当前所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广,尚不能轻松胜任土木工程工作,因此,尽管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但我应该将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只是在实践中学习,才会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1-0069-04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地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学科专业不断地增多,导致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也在不断地增大,教学管理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仅从学校层面进行统一地教学管理,由于覆盖面过大也难以取得显著成效,有必要采取学校和二级学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以满足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然而,许多高校在学校层面上已采用信息化技术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但由于学校层面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各个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学科和专业特色,不能如同学校层面信息化那样进行统一化管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二级学院仍然存在学校教学管理平台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已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在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着不断提升的空间,有必要对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探索。
一、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是学校按照学科或专业门类进行设置的基层教学组织管理,立足于本学科和专业的建设,进行具体的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对上接受并执行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意愿,对下结合二级学院自身实际情况组织教学管理活动并监督教学质量,故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扩招给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致使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1.教学管理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
自从1999年我国大学开始扩招以来,随着学生人数增加、专业增多、师资扩充,教学任务安排环节也在不断增多,致使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不断增大,给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涉及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包括二级学院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档案资料管理、教学成果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管理等,还有许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需要及时处理,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正常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教学管理人员还要协调教务处与二级学院、学院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显然,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繁杂且强度大,同时还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故必须借助现代信息化平台将其从繁杂的教学事务书面通知、电话通知等方式中彻底解脱出来,以提高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整个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
2.教学管理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管理使用效率低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为了满足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需求,加强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为教学管理人员购置了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以改善传统的纸质办公条件。但是,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大部分都在各自的计算机上单独完成,其工作成果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完全独立,且多以Word或Excel电子文档的形式零散存储,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数据丢失,安全性比较差,使得工作成果难以积累和传承,管理查询效率很低,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故教学管理过程实现网络化和无纸化办公并规范管理教学文件资料是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3.教学管理过程缺乏沟通与交流
多数高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渠道比较单一,一种方式是通过每个学期中间组织教学院长、督导组专家、教务人员、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召开座谈会来反馈意见或建议;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组织督导组专家听课和学生给授课老师教学评价打分来反馈意见或建议,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但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可以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教学管理网上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广大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以增强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为此,针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二级学院自身学科和专业特点,有必要构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建设资源,进一步拓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并与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紧密联系,形成良好的对接,使得教学管理体系整体得以优化。
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目标和方案
1.建设目标
针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特点,充分考虑与学校层面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关联和互补关系,通过构建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二级学院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档案资料管理、教学成果资料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学院公共信息管理等,实现无纸化办公;可为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通过教学过程质量信息的反馈与处理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学院管理信息化平台可大大缩减教学管理流程,解决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事务繁杂及工作量大的实际问题,提高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建设方案
以往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一般由多位教务员负责完成,每位教务员工作成果通常会产生大量文档资料,且数据信息完全独立,难以对这些文档资料信息进行查询、汇总和统计。通过学院教学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引入,每位教务员工作过程所产生的大量数据将会统一存储到数据库中,以方便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综合查询、汇总和统计。通过以上对二级学院当前教学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分析,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对以往的教学管理工作模式进行改善,具体工作运行模式转变如图 1 所示。
三、系统功能实现
1.系统平台构建
考虑到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系统与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兼容,实现二级学院数据与学校数据共享,减少冗余,实现两个数据库的数据共享。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系统授予教务人员不同处理事务的职责,同时,该系统面向教师和学生开放部分教学信息。系统平台运行的网络环境如图2 所示。
2.系统功能设计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学院教学管理事务的集成平台,根据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分类,该系统总体功能可划分为二级学院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档案资料管理、教学成果资料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和公共信息管理五大功能模块来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目标,系统总体功能框架如图3所示。
(1)二级学院日常教学管理
①学风警告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到课率不高(如迟到、早退或逃课)、不能按时提交作业或者作业剽窃现象严重、请假方面存在不正之风、上课多次睡觉、玩手机等情况通过系统及时上报,系统将自动汇总并反馈给学院教学科,学院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比如警告、通报批评、取消考试资格等。
②教师工作量管理:教师通过该模块核对教学工作量和津贴信息,若存在疑问可以通过系统将问题反馈给院办。
③教师教学资料管理:教师通过该模块提交教学大纲、授课日历、教案等。
④教学管理网上调查:通过该模块对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和政策、教学过程中教风和学风、教师在教学(如课堂教学、指导课程设计、实验或上机、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过程中教学质量反馈等与教学相关的事宜进行调查。
⑤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用于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⑥教学事务通知服务:通过发短信、电子邮件或QQ、微信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学事务信息重要时间节点的自动提醒机制,如重要教学会议参会通知、新学期开始第一周上课提醒、课程监考任务信息考前通知、国家法定节假日教务处调整上课时间信息等温馨提示,防止教学事故的出现,将学院教学管理人员从打电话通知中解放出来,大大节约了教学事务通知的时间。
(2)教学档案资料管理
负责各类教学档案的整理和管理,教学资料如课程考试资料(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学生平时成绩单、实验成绩单、考场记录单、试卷分析单、成绩报告单)、课程设计资料、课程实验或上机报告、生产实习资料(日志、周记、总结、试卷、成绩报告单)、毕业设计资料(任务书、进度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说明书、毕业设计相关图纸、毕业设计答辩决议及成绩单)、教学评估和专业认证资料等,将其录入教学档案资料库,以方便各种检查或者教学评估时查询和借阅相关资料。
(3)教学成果资料管理
负责各类教学成果资料的整理和管理,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将各类教学成果文档录入教学成果资料库,当需要查阅相关教学成果资料时,只需通过教学成果数据库设置查询范围进行自动查询,并可直接打印相关教学成果文档资料,提高了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以往手工查询方式出现的差错率,并避免了以往纸质教学成果资料长时间存放存在遗失或者破损等问题。
①教学研究成果方面:主要包括各类各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学研究论文、教师主持或者参与教学建设项目等。
②指导学生创新成果方面:主要包括指导学生竞赛获奖(比如,以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为例,在竞赛方面:指导学生获得各级“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高等数学竞赛、外语竞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工业工程改善创意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学生、指导学生申请专利等。
③其他方面:主要包括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获奖、青年教师课堂观摩教学比赛获奖、教师获得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本科教学优秀成果奖、中青年教师在实验技能竞赛中获奖、教师在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奖、优秀教材奖等。
(4)教学资源建设管理
教学资源建设管理,主要包括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
①专业和教材建设:负责新专业和教材出版计划的申报、教材建设项目和优秀教材奖的申报,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填写相关信息,系统将自动汇总生成学校统一要求的格式,统一由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报至教务处。
②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负责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
(5)公共信息管理
①通知公告管理:用于学院各种最新通知公告,如:各种与教学相关的工作例会、国家法定节日放假期间教学安排调整的通知、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等。
②学院教职工通讯簿:用于方便查询学院教职工的通讯信息。
③常用文件下载:用于各种与教学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文档与表格的下载。
3. 系统界面设计
根据系统总体功能框架结构,利用和HTML完成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和界面的开发,该系统主要运行界面如图4和图5所示。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自身特点,通过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系统地应用有助于规范和简化日常繁杂的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轻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差错率,减少教学事故的出现,提高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效率,推动教学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巍.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18-20.
[2]季燕萍.谈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者的素质[J].大学教育,2013(13):150-151.
[3]阎燕.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