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包装调查报告

包装调查报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18 19:04: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包装调查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包装调查报告

第1篇

对本次调查的几点说明

(1)本次调查的截止日期为2013年6月30日。调查和统计的范围是销售到中国内地的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不包括销售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以及出口到国外的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

(2)本次调查仅统计分析了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的装机量及增量情况,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和层叠式柔性版印刷机未在统计分析范围之内。并且,未统计用于涂布上光的单色柔性版印刷机组。

(3)与往年相同,本次调查仍主要采取直接向柔性版印刷机供应商发送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得相关数据,但同时为了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除问卷调查外,我们还咨询了行业协会、业内专家、部分参与调查的供应商以及一些柔性版印刷企业,最后将所有信息进行整合、对比、统计和分析。

(4)截至发稿前,本次调查共收到7家供应商反馈的8份调查问卷(一家供应商可能和销售多个品牌的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

(5)今年,参与调查的供应商名单有所变化。在2007~2012年的调查中,捷拉斯、欧米特均未参与,而今年这两家供应商重新参与调查,并提供了这6年的装机量。所以,我们将截至2012年6月30日中国内地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的装机总量修正为1265台。其中,进口机装机量修正为338台。

装机量 逼近1500台大关

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又有152台全新的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在中国内地的17个地区投入使用。截至2013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共安装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1417台,总量逼近1500台大关,增长率达12.0%。这已是自2006年《印刷技术》杂志开展调查以来,中国内地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装机量连续7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也是连续5年实现“增量过百”。2006~2013年中国内地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装机量见图1。提供反馈数据的柔性版印刷机供应商和各品牌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的装机量及增量(截至2013年6月30日)详见表1。

在1417台装机总量中,国产机为1057台,占74.6%,增量为130台;进口机为360台,占25.4%,增量为22台。通过对比2012年和2013年国产机与进口机的占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产机与进口机市场份额已趋于稳定。

从国产品牌装机量座次来看,意高发以426台的成绩仍稳居榜首,这已是其连续7年排在榜单首位,其装机量占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装机总量(1417台)的30.1%,占国产机总量(1057台)的40.3%;东航名列第二,装机量为323台,占装机总量的22.8%,占国产机总量的30.6%。在装机量增长率方面,国产品牌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在过去一年的增速均达两位数,且超过了20%,排在首位的仍是东航,增长率为21.9%,其次是意高发,增长率为20.3%,两大供应商不相上下。本次调查中,我们注意到仅有两家国内供应商参与,而此前一直参与调查的上海紫光和西安德鑫并未在列,但我们也从多方了解到他们今年的装机量情况,与意高发和潍坊东航的装机量还有一定差距。

从进口品牌来看,在装机量方面,位列第一的依然是麦安迪,这已是其连续8年蝉联夺冠,装机量为100台,遥遥领先于其他进口品牌,占进口机总量(360台)的27.8%,这与其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较早且性能较高有关;老牌劲旅捷拉斯以60台的成绩名列第二,占进口机总量的16.7%;一直深耕中国内地市场的欧米特排名第三,装机量为35台,占进口机总量的9.7%。在装机增量方面,几大进口机巨头(除康可外)都有4~5台的增量,呈现了势均力敌、百花齐放的态势。

区域格局 稳定集中

在本次统计的1417台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中,除44台设备的安装地区不明确外,其余1373台设备均有十分明确的分布,各地区的装机、增量及排名情况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与往年一样,中国内地已安装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的省、市、自治区为30个,自治区装机量仍未突破零点。其中,广东省装机量突破200台,以233台(进口机81台,国产机152台)遥遥领先,连续8年雄踞榜首,约占中国内地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装机总量的17.0%;位列第二的是上海,装机量为178台;浙江紧追其后,装机量为173台。上述3个省市的装机量均已超过170台,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一梯队”。身居“第二梯队”的省份江苏和山东,装机量均已突破100台,分别为113台和104台。

对比2006~2013年的区域装机量排名,我们可以发现,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山东5省市已连续8年占据区域装机量前5名,而北京、四川和云南则已连续8年位列前10名。也就是说,这8个省市的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装机量一直排在前10名,始终保持着均衡的发展态势。值得关注的是,安徽从2012年的第14名跃居至今年的第11名,41台的装机量逼近云南的43台。而连续7年排在区域装机量最后3位的始终是、青海和新疆,这与这3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是分不开的。

装机增量方面,自2010年以来,广东、上海、浙江一直稳居装机增量排行榜前三甲。在本次调查中,广东以23台的成绩拔得头筹,江苏和浙江分别以19台和18台的成绩入围前三甲,上海(17台)和山东(14台)分别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另外,安徽的装机增量也达到了11台。从整体上看,装机增量在10台以上的省、市、自治区达到了7个(2010年和2012年均为6个),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且基本集中在固定的几个省、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内地柔性版印刷市场集中度正在慢慢提高。从装机增量总数来看,去年为156台,而今年却不升反降,为152台,增长速度放缓,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国内地柔性版印刷市场目前保持了持续、稳定,短期内不会出现“激增”。

如图2所示,将三大印刷产业带进行对比,珠三角地区(广东)装机量为233台,约占装机总量的17.0%,增量为23台;以上海、浙江、江苏为主体的长三角地区装机量为464台,约占装机总量的33.8%,增量为54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山东、河北、辽宁)装机量为237台,约占装机总量的17.3%,增量为27台,首次超越珠三角地区,跃居三大印刷产业带第二,可见,近两年环渤海地区的柔性版印刷市场发展势头强劲。从整体来看,三大印刷产业带的装机量累计为934台,占装机总量的68.0%,足以见得,三大印刷产业带仍以绝对优势继续引领中国内地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市场的发展,尤其是长三角地区以54台装机增量的成绩第7次荣登三大印刷产业带装机增量之首。

从传统的地理分区来看,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仍然排在首位,装机量为621台(以上海和浙江为首,分别为178台和173台),占装机总量的45.2%,增量为79台;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的装机量为322台(以广东为首,233台),占23.5%,增量为36台;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的装机量为141台(以北京为首,51台),占10.3%,增量为13台;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的装机量为112台(以四川和云南为首,分别为49台和43台),占8.2%,增量为5台;华中地区(河南、湖北、湖南)的装机量为105台(以湖北为首,58台),占7.6%,增量为18台;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装机量为49台(以陕西为首,35台),占3.6%,增量为1台;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的装机量为23台(以辽宁为首,9台),占1.7%,没有增长。2013年国内各地区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装机量占比如图3所示。

幅面与应用

与去年一样,本次调查进行了针对不同幅面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装机增量的统计,参与本次调查的7家供应商中,意高发、东航两家供应商能够提供窄幅、中幅和宽幅3种不同幅面的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欧米特能够提供窄幅、中幅2种幅面的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而其余几家供应商目前仅提供窄幅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

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在中国内地新增的152台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中,窄幅机为41台,占装机增量的27.0%;中幅机为60台,占装机增量的39.5%;宽幅机为51台,占装机增量的33.6%,如图4所示。对比2012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中幅机、宽幅机的占比分别上升了3%、3.5%,而窄幅机却下降了6.3%,其中中幅机的占比最高,为39.5%。这主要是因为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的纸杯、餐盘纸、汉堡盒等快餐包装的印刷方式正在加快向柔印转变的速度,以保证与这些包装直接接触的食品的安全性。

在中宽幅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领域,虽然其他供应商也有所涉猎,但还是潍坊东航和意高发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对比这两家供应商2013年不同幅面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的装机增量数据可知,在窄幅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方面,潍坊东航和意高发势均力敌,不相上下;而在中幅和宽幅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方面,意高发均更胜一筹。

第2篇

对于*年中国房地产发展趋势,报告从四方面进行了分析预测:投资继续得到控制,融资渠道酝酿变局。尽管实施了以抑制投资增长为主要目的的宏观调控,但*年的投资率仍然达到了51.33%,超过*年创出新高,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任务依然艰巨。*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近1/5,并且对上游产业拉动作用增强,压缩房地产投资应在情理之中。专家预计,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不会低于20%。

土地市场走向规范,土地增量供应控制更严。报告预测说,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全部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土地市场将会更加公开透明;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将更为加强,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逐步展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审批权限将上收。被动需求有望下降,二手房市场将持续升温。在去年停止拆迁、集中解决拆迁遗留问题的基础上,报告预计今年的拆迁工作将慎重进行,拆迁导致的被动需求将有较大幅度下降。此外,随着二手房交易管理政策的完善和实施,已购公房的大量上市,房源将继续放量,梯度消费格局逐步形成。

供应关系偏紧,房价增幅趋缓。报告预测,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以首次购房需求和改善型需求为主的背景下,住房需求呈现很强刚性,一般性上调利率措施对需求量影响不大,今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将持续旺盛。在国家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供给增幅仍将呈下降趋势,因此供求偏紧局面很难改变。

·如何写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农村调查报告·中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

第3篇

爱美是女性的天性。经济的持续增长大大地增加了女性的消费能力,这为女性服装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XX年1-10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共销售女装5023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8.1%,女装销售量占全部服装销量的28%,销量所占的比重仍居各类服装品牌第一名。

从目前国内女装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区域特征突出

中国女装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杭派、粤派、海派、闽派、汉派等几大派别,各派都凭借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因此区域特征十分明显。比如杭州女装,具有浓重的江南水乡文化气息;粤派由于临近港澳地区,则时尚感较强;汉派则以颜色鲜艳为特色。各地均有自己显着的特点,而各地品牌在当地形成一定气候后,开始进军目标城市。

(2)积极寻求个性发展

现代消费者着装比较讲求个性化,追求自我风格,而服装当之无愧地成为表达中国女性自我个性及自我追求的外在显示,这已成为当今着装的主流时尚。其中色彩、款式最能表达人的个性,因此对于女装生产企业来说,色彩搭配和款式的个性化成为关键因素。女性消费者对服装的个性要求越来越高,女装企业也认识到为了自身更好地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面向市场要求,更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需要。

(3)紧盯欧美市场

第4篇

在很多孩子的心目中,教师甚至比父母的地位更高。肯定的说,不少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从小树立了当老师的理想。足见在学生心中,教师拥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会对生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传统映像中老师们着装都是款式朴实的、简洁的,色彩深沉的。给学生严肃、庄重、有距离的感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对服装的追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现代教师对白身着装的追求已不仅是朴素、简洁、保守。而是要突山个性、展现自我。但是教师在追求自身服饰美的同时并没有满足学生家长、学校、教育监管部门对教师着装的期望,从而引发了众多争议。为此,本文对教师着装进行了调查研究。

教师穿着对学生的影响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9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穿着会对自身产生影响,男生受影响的比例要比女生大。兴趣是指对事物的喜好或者关切的情绪,是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对事物或者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在调查中,学生对教师的服装搭配比较关注,学习兴趣与教师着装色彩搭配、体型搭配、肤色搭配、款式搭配、年龄搭配和性别搭配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服装色彩、服装款式与教师肤色,教师年龄及教师性别的合理搭配使学生产生对美的事物的愉悦体验,和对教师和学习任务的积极的倾向性的选择态度。

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女性教师课堂着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服装的色彩能否与女性教师的肤色相配,是否能够体现教师的个性特点,服装款式能否展示女性教师的外观美,体现专业形象,是否有变化,是否符合教师自身的年龄等问题。学生对男性教师课堂着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男性教师的着装是否整洁、专业、体现男性特质以及同一件服装连续穿着的时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男性和女性教师课堂着装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对于女性教师来说,学生主要关注的是女性教师课堂着装是否能呈现出美感、时代感,给学生带来课堂情境下的审美体验,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和对教师本人的喜爱之情。而对男性教师而言,学生关注的不是服饰有多漂亮多时髦而是教师着装的整洁和着装态度的谨慎。

学生眼中教师的着装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外观形象美丽大方,端庄职业会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和胜任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使学生产生想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查数据显示,有20%的学生对学校一些教师的着装不满意,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着装表示满意。根据调查情况,教师着装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修边幅,衣冠不整。有些教师忽视着装细节,如:衣服扣子没扣好、衣领折皱、裤脚卷起、帽子戴歪等。

②不清洁。有些教师不勤换衣勤洗衣,衣服脏了仍穿着进教室,衣领、衣袖汗渍可见,皮鞋长时间不擦,灰尘满面。这样不清洁的着装最易引起学生厌恶。

③款式不变。有些教师着装从不变化,就穿一种款式的衣服,学生看久了,觉得不舒服。

④过分艳丽。有些女教师爱时髦,打扮得花枝招展,经常穿各种时装进课堂,这样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的课堂着装就是教学环境的一部分。假设教师穿着自己喜爱并且美观大方的服装走进教师,那么在着装因素上教师会对自身产生积极的评价和愉快的情绪,同时,美观大方的教师形象也会获得学生的称赞,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对教师和课堂环境产生正向的评价。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下,加上教师娴熟的教学技术,那么良好的课堂气氛就不难营造出来了。

教师课堂着装对学生产生影响调查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着装在学生、家长和教师看来对学生都具有吸引注意力的作用,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教师着装对“提高学习情绪”和“激发学习动机”的影响要较小。

如果教师课堂着装与体型搭配体现美观大方,端庄专业的形象会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和维持,如果教师着装过紧或者过于宽松则可能分散学习者学习注意力。其原因可能在于美观大方、端庄职业的体型外观能使学生产生对教师本人积极的评价,包括学术平水的评价、性格特征的评价及教师对教学场景重视程度的积极评价,从而使学习者对学习任务产生积极的评价,以集中注意力来提高学习效率。反之,教师课堂着装过紧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攻击性,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距离感和紧张情绪,不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和维持。教师课堂着装过于宽松则会使教师呈现出过分随意和不重视教学情境的形象,会使学生对教师本人产生消极的评价,从而延伸到对学习任务的消极评价,使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和维持。过紧和过松的服装,另一方面也可能体现了教师本人对自我审美品位和个性不符合场景的表达,会对学生学习注意力起到不良影响。

着装是否影响学生教师看法调查

调查中,一些教师认为,自身的着装对学生的影响不是很大,而只有40%左右的教师认为自身的着装和形象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个着装得体、格调高雅、富有朝气的教师形象,会使学生潜在地产生一种愉悦和崇敬心理,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起到“亲其师,信其道”,潜移默化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面对严整的课堂、天真活泼的学生,教师不但要以内在的知识丰富学生,而且要以良好的外在形象美感染学生。因此,造型简洁大方、款式线条流畅、色彩单纯和谐、面料质朴典雅,是教师着装的最佳选择。只要衣服搭配得当,就能穿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效果来。比如,幼儿园、小学的教师,在着装款式上可活泼些,色彩可鲜亮些。既能使孩子产生亲切感,又符合教师的身份;中等以上学校的教师,在着装上要相对沉稳些;专业学校教师的着装可体现专业特色。

教师着装还要与年龄相协调,不同年龄的教师,在着装上应有所不同。青年教师的自然条件优越,只要衣着得体,看上去就会很美;中老年教师身体开始发“福”,应注意自己的着装和修饰,使之显得热情而富有朝气。

学生对教师课堂着装建议调查

学习注意力与教师课堂着装各因素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学习注意力与体型搭配、肤色搭配、款式搭配和气质搭配因素之间有极其显著正相关,与同类色搭配、对比色搭配、性别搭配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教师课堂着装作为教学的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对吸引和稳定学生注意力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服装不能独立于人体而有意义的存在,当一件服装与着装的身型条件能够完美搭配的时候,必定能使着装者呈现出美感。同样,服装色彩与着装者肤色的搭配以及着装者服装造型良好的整体搭配都能使着装者体现自身审美品位和展示美感。学生作为教师教学的直接对象,受教师课堂着装及整体外观形象的影响最为直接,良好的外观形象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习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从而提高学习注意力。在服装色彩上,同类色搭配和对比色搭配对学习注意力有显著正相关。其原因可能在于,同类色搭配能给人强烈的整体感和协调感,使教师在外观形象上显得稳重、专业、有胜任感,潜在的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整体评价,主动将注意力调整到学习任务上来。而对比色搭配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教师展现出活力、自信、个性、年轻的形象,在无形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

学生对教师着装统一态度调查

数据显示,有20%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和学生一样穿“校服”,而大多数同学认为,教师不应该统一着装,“天天看着教师穿一样的衣服看着烦心,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告诫教师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如果教师连服装都标准化了,如何“带头”启迪学生要有自己的个性?

有老师认为,着装,是自己的私事。而是否能为人师表,并不表现在着装上。着装是否得体跟人的性格、气质、修养等有关。更何况着装还跟经济水平紧密联系着。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有各自的个性。试想,如果把教师都模式化了,我们教出的学生不就成了一个模式的产品?

规范教师着装,无非是为了整合教师队伍、为学生起一个“整齐划一”的示范作用,而这种目的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注重“群体”的教育意识。在校方看来,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正统规矩的,而不能容忍他们在行为上“出格”,甚至如在着装上“另类”,所以就有必要从着装上要求老师给予“引导”。然而恰恰是这种善意的“引导”,限定了青少年学生追求个性的自由空间。表面上看这是着装上的个性追求,实际上则隐含了部分创新求异的思维品性。

我们不能否认培养学生群体意识的重要性,但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尊重个体的创造力为前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更注重个人的创新能力,需要能独当一面、推动社会发展的“个性人”。师服装,不仅抑制了教育者的独特个性,而且给学生宣示出的“循规蹈矩”效应,从潜意识里缩小了追求独立品性的思想可能。

(责任编校:白水)

链接

看国外教师着装法则

英国:穿着随便=不够“酷”

在英国,如果教师穿着过于随便,比如只是穿着T恤衫和松垮的运动裤来上课,小学生都会认为这样的老师不够酷。英国就有一名老师因为穿着邋遢,被迫在学生的要求下改头换面。

在英国,虽然教师穿着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有些学校也出台了详细的穿衣规定,伯明翰城市学院竟然禁止教师穿牛仔裤。201 0年,伯明翰城市学院出台新规,教师必须穿着“西装、夹克和套装或套裙;正式男、女衬衫,上衣以及长裤或裙子”来上课。

“邋遢的裤子,牛仔裤,招摇的珠宝,怪异的发型和发色都是被严令禁止的。”此外,教师若佩戴耳环则“不应太过分、刺眼或夸张”,任何文身都应遮盖起来。

日本:呆板着装惹学生笑话

在日本,一般公立学校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很多私立学校会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比如,一所私立学校就规定男老师要穿西装,热天时穿短袖衬衫也要打领带。虽然希望女老师也穿着套装,但只要不是过分华美或者暴露的服装也可以穿。

还有学校有更明确的规定,比如说禁止穿裹腿裤、无袖衫、膝盖以上的短裙,也不可以戴耳环和染发,有的学校甚至严格规定女教师只能穿套装,长发扎起来,鞋也必须是黑色的。

一位女教师说,她每次选购服装的时候,都会考虑这将是学生的榜样,要优雅大方,学生们是很挑剔的,呆板或者太可爱的服装都会被学生笑话。

韩国:穿着得体是时尚法宝

第5篇

这也是时代的主题。

经过一天的调查,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百安居涂料专柜里的品牌 多乐士,个人比较喜欢环保健康而又不乏时尚元素的多乐士健康漆。1994年,世界油漆集团(ICI)在广州建立工厂,正式将多乐士带入中国。多乐士漆产品众多,覆盖墙面漆(底漆,乳胶漆,内墙漆,外墙漆)、木漆和金属漆,产品中很好的贯彻了环保健康的理念。

墙面漆是多乐士做的最好的产品,有30种以上产品,有以墙面颜色效果为主的珠光莹、皓朗、凝彩、超哑光系列墙面漆,也有以易打理,保护墙面为主的恒钻、抗菌漆、超易洗净味、防水净味、抗裂净味系列墙面漆。还有融合了多功能、环保的全效、五合一、金装系列,同时这几个系列也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产品。这些系列中的产品在净味、抗甲醛等功能上有所侧重,同时也能很好的解决墙面的传统问题。

多乐士漆的价格比较高,从120元至800元不等,其中等价位的产品大多是单一功能的产品,如:妍彩、逸彩哑光及底漆。功能性更强的产品,如金装全效、抗甲醛5合1、抗甲醛全效、全效儿童等墙面漆普遍在350元以上一桶。主流产品价位在300至500元间,占市场比重较大。 多乐士另一大类产品为木漆,价位从150至450元。主要有二类,一类侧重让器皿色泽更亮丽,另一类则侧重于保护器皿,抗刮防变色。当然也有兼顾这二方面的全效产品,甚至还在其中引入了净味的概念,施工时刺激性气味很少,比较环保。但从市场反应来看,其木漆的反馈比墙面漆差一点,市场占有率较小。

对于这次走马观花式的市场调查,还有很多不够完善,内容也不是很全,但却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课堂上那些很模糊的内容在实践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以后有时间还是要跑向市场,这样才能更好的使所学内容更好的被吸收。这次的装饰材料市场调查让我受益匪浅,实践与理论要很好的统一起来!

第6篇

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监督部门,在保障民生民利、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积极参与到“文明幸福新”建设中,关注民生问题,突出民生审计,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和民生“卫士”,为建设文明幸福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审计立项关注民生问题。制订审计项目计划时,要广开言路,通过召开座谈会、征询走访、网络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审计的需求和意见,把党委政府关心、普通的问题作为审计重点,列入审计计划,最大程度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经过筛选研究,2012年列入年度计划的民生问题审计项目达27个,占全年项目总数的50%以上,主要涉及社保资金、教育、卫生、拆迁补偿、安置房建设、保障房建设、人才公寓建设和社区服务与管理等项目,并对安置房、保障房和人才公寓等工程建设进行全程跟踪审计。

二是项目审计加强绩效评估。审计过程中,不仅要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相关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工程建设程序、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更要加强对其资金使用效率、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考核。要引入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运用规范的流程,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倾听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让民生资金、民生工程真正利民惠民。要根据区政府的交办,把今年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为民办十件实事的资金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估,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险;遇冷现象

0 引言

(1)调查背景

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并于 2009年4月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明确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然而这项惠民政策在推行过程中"遇冷",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以安徽为例,大学生参保率虽然很高,但是绝大多数已参保的大学生,对相关程序、报销标准、规章制度不甚了解,对政策的了解基本上是"零",没能够利用政策切实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

(2)调查意义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群体医疗保险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要重视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发展,切实保障医疗保险政策的落实,"遇冷"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①能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医保工作,使医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到大学生,保障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也有利于减轻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②能推动未来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③大学生医保的顺利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

(3)调查目的

本调查报告对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学院、安徽财经技术学院4所不同层次和研究领域的高校80名大学生的进行问卷调查从而进行数据分析。从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对校医院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大学生对医保的认识程度及支持度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对医保的认知现状,综合各方面分析合肥市大学生的医保现状和遇冷原因,从而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医保工作。

(4)调查时间。2015年5月 4日 --2015年5月 11 日。

(5)调查对象: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学院、安徽财经技术学院的80名大学生。

1 调研设计

(一)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法

(二)调研过程

(1)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开发问卷,着实调查,整理数据,分析结果;

(2)小组成员去校医院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校医院的医疗设施等;

(3)通过与校医院有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情况及电话向医保经办人员了解相关政策;

(4)综合各方面,总结并写调查报告。

(三)调研实施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对合肥4所大学的8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数量不多,但具有一定的价值, 80份问卷全额回收,有效率很高,且获得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数据。

(四)调研样本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学院、安徽财经技术学院的共计80名大学生。

2 调研分析

(一)基本信息

我们发放了80份问卷调查,通过走访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学院、安徽财经技术学院4所不同层次和研究领域的高校,以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合肥市大学生医保的具体落实情况、满意度、认知度等进行抽样调查。

此次被调查的对象有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多数同学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基本满意。

(二)医保信息

(1)大学生参保比率

安徽省大学生总体参保比率较高达到 96%,但仍未达到100%。未参保的原因以"自己身体好,不需要"为主。

(2)大学生对医保的了解度

通过调查,在抽样调查的80人中仅有1人对大学生医保政策非常了解,部分了解为4人,了解一点点的为322,完全不了解的则为43人。 由于大部分同学在校期间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大学生医保的知识,了解度较低。且学习过这方面知识的同学基本多局限于公共管理、社会学等专业。

(3)大学生了解医保及参保的途径

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同学是通过学校宣传知道医疗保险,有18名同学是通过媒体宣传,还有2名同学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医疗保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宣传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为我们今后宣传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许多人了解医保是通过学校,可知很多学生参保是因为学校的强硬政策,根据调查,我们得出有75%的同学是跟随学校参保的,有20%跟随家人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还有一些少数的同学是主动报名参保的。

(4)大学生最需要报销的医疗项目

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需要国家的关注,许多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基本满意,所以很多学生"大病没多少,小病一大堆",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最需要医疗报销的是普通疾病医疗费,例如感冒、肠胃病等,其次是例如买药等,最后是重大疾病,这组数据给我们完善医疗保险提供了依据。

3 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层面

(1)大学生群体医疗保险意识不强

对医保制度认识模糊,重视不够。大学生对医疗保险了解不够,自身保险意识淡薄,风险意识较差,这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2)学生对医疗保险的意义也并无真正的理解

对权利义务、合同条款更是知之甚少。当发生医疗费用支出时,由于未及时办理手续或手续不合规定,延误了理赔。

(3)自恃年轻身体好,不需要参加医疗保险

他们认为除了感冒基本上没有生过什么大病,尤其大三、大四的学生认为马上就会毕业,工作后会有职工医疗保险,所以对参加大学生医保兴致不高。

(二)高校层面

(1)责任主体的权力与义务不够明确,工作时效性不高

大学生医保实施对象是在校大学生,政策性强,涉及教育部门、社保部门、财政部门及各高校等多方管理主体。由于彼此没有隶属关系,在政策落实、费用报销、资金拨付等方面,行政手续繁杂,工作效率不高,阻碍了大学生医保工作的全面完善。

(2)长效机制不完善,工作阶段性明显

大学生医保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教育、财政、社保等部门的配合,更需要高校本身建立从上到下的医保工作体系。目前,多数院校还处于完成"任务"阶段,没有根据政策要求主动建立健全本校大学生医保工作体系,大学生医保工作的制度化、专业化有待探索。

(3)高校的大学生医保工作力度不够、途径有限、方法单一

大学生医保政策的落实靠的是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努力,然而大分高校只是在新生入学时通过新生入学手册告知学生医保政策,但许多学生根本不会关注。高校医保工作者对大学生医保的流程、医保待遇、报销程序,宣传不够专业、详实。

(三)制度层面

(1)各地医疗保险制度缺乏统一性和公平性。

全国大学生被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但是各地的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并不完全一致,缺乏统一性和公平性。

(2)异地产生的医疗费用必须在学校所在地报销。

大部分地区的大学生,如果不在学校期间(比如实习、寒暑假、休学等情况)在学校所在地之外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垫付,这对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3)封顶线以上的费用缺乏保障。

由于封顶线的限制,大学生医疗保险只能解决基本的医疗费用,根本无力解决一些重病、大病的高额医疗费用。

(四)校医院层面

(1)校医院医疗设备,药品配置以及医疗环境不佳

高校的校医院普遍存在着医疗设施简单、陈旧,保障水平低、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校医院本应成为大学生医保工作推进的"前沿阵地",但自身条件的不足,使得学生的大病小病只能去校外大医院就诊,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学生在校参保的信心。

(2)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

高校校医院的医务人员普遍没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诊断基本凭借经验,很多不常见的症状,不能及时诊断出病因。

(3)报销程序繁琐

大学生医保费用的发生具有不可确定性和报销过程的漫长性。多数高校实行人工审查、人工发放的报销模式,没有实行时报时销和联网结算,缺乏硬件投入和专业技术人员,导致医保报销效率低,患病学生无法及时享受到医保"福利"。

4 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多层次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

(1)政府与高校联合保险公司设立合理新险种

政府或者学校应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创设出适合大学生群体需求的新保险险种,弥补大学生医保最高限额以上费用的空白。但由于商业保险公司并不是公益机构,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给予支持。

(2)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基金

由政府出面,创设大学生医疗救助基金,由社会医疗保障机构每年从医疗统筹金中划出的一定比例资金与个人、单位或慈善机构捐助的资金组成医疗救助基金,并设定使用范围,实行专款专用,可以进行全省或全国统筹,由政府社保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支付。

(二)高校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学生真正了解医保制度

(1)利用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促进宣传

政府可以将相关政策材料传达给校方,然后由校方制作医保手册并发放给学生,以便学生可以细细研读相关医保政策与报销流程。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站资源,及时将医保的最新动态和注意事项放在校医院官网上,方便同学认知和了解。

(2)利用人身媒介促进宣传

高校是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服务平台,高校在组织和管理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中的作用重大,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参保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应该定期举办大学生医保宣讲会。

(三)国家加大医疗投入

(1)提高校医院的医疗水平

应该加大医疗投入,提高校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从硬件和软件设施上促进校方医疗机构的改革,从而增强学生对校医院医疗水平的信心,解决大学生看病难的问题。

(2)实行全国电子联网结算的报销制度

医疗费用应由医院和社保机构直接发生关系而进行结算,学生并不参与到报销过程中。这样无论是否在异地,大学生只要凭借社保卡和身份证就可直接交付报销后个人负担的费用。

(四)加强高校、校医院、社保部门三方主体的合作与沟通,使其权责名相统一

在落实医保政策时,高校、校医院、社保部门的工作应该常态化、制度化,使得三方主体权责分明,相互配合。一方面,学校和社保部门应该充分注重校医院在落实医保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社保部门下增设专管大学生医保的部门,单独负责大学生医保的相关事宜。

(五)加快针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法制建设

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及及具体政策出台,而对某些细则的施行需要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因此,国家应该尽快制定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学生医疗保障的法律法规,而不仅是从宏观上把握的指导意见,地方政府亦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不同的报销比例、缴费标准、医保待遇等政策。

5 调研结果

我们从调查者给出的数据及意见总结出:大学生渴望保障全面,方便的医疗保障制度,但由于他们急病发生率低,对学校的制度的不了解,理赔过程复杂等多种原因造成大学生使用医保卡率十分低,因而必须制定相关政策的措施以保证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并且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意识,达到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目的,而我们大学生应加强主动性,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医疗保险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魏新民.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5.

第8篇

 

南溪地处成渝经济走廊城镇组团的核心区域,距离宜宾仅33公里,已完全融入宜宾半小时经济圈。宜宾是万里长江的源头城市,是川南经济区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南溪作为宜宾市城市发展及沿江经济的重要组团,其优势十分凸显。

随南溪工业的大发展,区城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必成当务之急,传统的生产模式必将打破,失地待业人员必将产生,各种新的种养模式也必然形成,新型农民必将出现。同时,现代农业、服务业、生产制造业的发展和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的兴起,也必将催生新型农民的出现。因此,开展新型农民问题的研究,构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全面实施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是适应我区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工的学习需求,2012年4月6日,我们深入罗龙镇长江村、东风村对李小姐、王女士、周先生三名农民进行了调查,总体来说,现在的农民学习进取心都非常的强,都希望能有更好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知识水平,让自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更好的提升空间。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便有一批批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农业户口人员而进入城镇务工,这个群体就是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朋友走出家乡,为梦想为生活在城市奋斗打拼,他们大多数在城市的基层成为城市的基层砥柱,为城市的发展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的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农民工朋友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在城市中高水平、快节奏的生活。为了解广大农民工朋友在工作中的学习需求,特此随机对三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农民工朋友做了调查问卷,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实际工作能力的运用和发挥情况,针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给予相应帮助和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农民工朋友们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熟练掌握工作技巧并能达到专业水平,从而更快更好更轻松的适应城市生活。

二、调查内容

(一)调查的对象和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学习需求”问题而进行。

李丽丝,女,19,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有3人,她现在一个民营企业任职,月收入1500—2000元左右。李小姐很想学习农学,在获得专业知识后回家乡支持当地农村的发展。本来学旅游的她在现实工作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进行脱产学习服装加工,这对于她继续留在城市有一定的帮助。毕竟手工制造业也需要一批真正有手艺的人。

王月琴,女,23,初中,群众,已婚。家庭成员4(有子)。她现在一酒店工作。因为自己的学历低,所以成了她竞争的门槛。所以她现在最想取得一个本科学历,主修经济学,当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短期餐饮服务培训她也感兴趣,可以先在餐饮业好好干下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去深造。

周  强,男,23,大专,团员,未婚,家庭成员3人。他有些腼腆,但是计算机的水平不赖,学历也还不错。所以他想到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经济学,当一名财务人员。如果不行的话,他就去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数控技术,毕竟对于一个男士来说,数控这个职业也是不错的。

(二)学历及收入状况

从农民工调查对象中受教育程度来看,其学历主要集中在中专、高中、初中,比例为90%,最少的是大专,比例仅为10%。50%的农民工反映缺乏技术成为他们找工作的最大困难,35%的农民工反映学历成为他们工作过程中的最大困难。从调查对象岗位看,主要岗位办事员30%,技术工10%,普工为60%

(三)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 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农民工现有学历一般都低于本科学历。而且农民工的学历与年龄成反比例。50岁以上一般为小学以下学历;30岁—50岁一般为高中以下学历;20岁—30岁为本科以下学历。其学历与同等城市人相比有很明显的差异。

三、农民工学习需求的现状及分析

(一)学习需求明确

农民工生活在社会生活的底层,每个月只领到微薄的工资。而工资的花费除支付日常开支之外还存在着其它方面的费用。例如:邮寄回家乡的亲人生活费、子女的教育经费等。这样的状态下使农民工朋友更急切的想改变生存环境,那就是可以挣更多的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二)农民工参加学习障碍,劳动时间长 “没有时间”成为首位原因。因为现在大部分工厂上班时间名义上8小时制,但实际上班时间往往12小时左右,平常周六日也加班,几乎很少有人能够得到国家规定的每周休息两天的,农民工的休息权益基本上没有得到保障。但是农民工为了能有工作,就算很想学习技能、学习知识,也很难有时间去学习。

(三)培训的费用高 因为参加培训,出培训费外,书本费、考试费、职业技能鉴定费等费用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这让农民工挣扎需不需要参加这些培训。另外国家政府虽然明确提出农民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让其使用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上,但由于使用范围狭窄,审批却很严格,往往资金很难到位。而造成农民工一面急需帮助,另一面资金却又不到位的现象。

四、关于农民培训的调查述评:

农民教育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态度,对市场信息的选择和运用水平,对新品种和新科技的吸纳能力,以及能否移风易俗过文明、健康、向上的新生活,根本上取决于农民自身的文化、科技、技能、法律和思想道德等素质。农民素质的高低,在构建和谐社会及促进农村稳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地位。

而目前,对于农民培训问题,综观省内、外的培训现状,普遍认为:

(一)政府对加快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而有些部门对农民教育是现实的生产力却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只是一种间接生产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重经济建设,重项目投入,忽视教育特别是轻视农民教育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现象。我区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制定出台一系列措施。但是,乡镇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农民教育培训不是自己的重点工作,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民只要不上访,就没有必要进行农民教育;农民只要有活干,就没有必要进行技能培训;工作存在形式主义,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浮在上面打电话、造文件的多,深入基层示范引导服务少;教育手段比较单一,依然停留在“读读报,开开会”、照本宣科上级文件的老套做法。

(三)个别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敷衍了事,做过场,教育培训工作仅仅是“报名册争投资”,既耽误学员、又欺骗政府。 农民培训没有实效。

(四)重课堂理论讲座,轻实践技能操作培训。

(五)缺乏本土教材、没有稳定的培训师资、没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没有通过培训后去实际指导、帮助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帮助转移就业。因此,新型农民技能培训随意性很大,培训效果甚微。

五、调查反思:

(一)培训机构的问题研究:目前,参与农民培训的部门多,又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致使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多个部门(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劳动、妇联、共青团、科协、扶贫办)搞培训,加之一些企业、社会团体、个体户也进行培训活动,造成:一是培训内容难以统一,农民在生产中无所适从。二是重复培训多,主要表现为培训地点和内容的重复,往往一个地方培训多次,而有的地方一次培训也没有;一种内容培训多次,出现了“学了的用不上,要用的没处学”的怪现象,使本来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浪费严重。三是培训缺乏连续性。有些部门的培训是一阵风,使农民无法受到连续性的培训。

  (二)参训农民的现状问题:农民群体差异大、需求多,培训难度大。一是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对新兴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接纳、吸收能力,导致农民教育培训难度加大。二是思想意识保守、安于现状。相当一部分已就业农民虽有培训愿望,但同时他们只看眼前利益,存在“小富即安”思想,轻视对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的学习,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普遍存在既想致富又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把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提高、市场风险的规避都寄希望于政府,市场观念、市场意识非常淡泊。虽然小部分人对于能使个人有较好收益的技术往往热情很高,但是谈到费用时,就不愿参加培训学习,更没有形成交费参加科技培训的观念。三是由于年龄的大小不一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决定了农民对科技的认知、需求、接受和实践操作上有很大的差异,使培训的成效大打折扣,培训难度加大。

  (三)培训的方式和教学的手段问题研究:目前的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远程教育设施不足,信息滞后,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就更谈不上数字化信息的多媒体教学培训。

   (四)培训教材问题:目前,培训的教材、资料五花八门,不切合当地实际。故如何解决切合当地实际的培训教材,以期达到应有的良好效果,是本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培训基地及设备设施问题:空洞的说教和抽象的讲座,只能是一种走形式、做过场,没有实际意义,达不到应有的培训目的。

六、调查建议

(一)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充分认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行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市场需求为依归,以转移就业形式为引导,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要逐步完善培训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把职业需求情况、技能要求等及时传递给农民工朋友,使他们了解参加培训的重要性。要建立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系统。对农民工朋友培训需求进行分类,使之可以按其需求提供相应服务。

(二)关于培训内容要进一步丰富,科学的制定培训项目,以长训或短训结合学历教育的形式开展。培训要加强成效结果宣布,在实际教育中切实提高培训含金量。针对农民工朋友的资金不足培训中心可以推出相应的优惠制度,适当降低培训的成本。

(三)灵活办学,把培训班办在企业、工厂、村社,送教下乡,把职业学校的办学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四)只有在整合资源、多部门联动的基础上,才能为农民工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