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24 00:21: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一位母亲与家长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1篇

我的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她从来都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在自己身上,因此才年过三十的她就丢失了自己的青春的美丽。但她对我的爱,却不亚于任何一位母亲

还清晰地记得,上一次家长会,父亲有事没在家,我拉着母亲让她来开家长会,母亲有点为难了,因为她怕太土,给我丢面子,又怕不来,不知道我在学校有哪些缺点需要改正,经过再三地软磨硬泡,她才勉为其难地陪我来到了学校。

轮到我发言了,我清晰地读出我的发言稿,母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到母亲发言了,她竟紧张地连自我都介绍都忘了,只是一个劲的重复着我也不会说什么,经过老师的指引,她才难为情的走下了讲台,我望着母亲那张通红的脸颊中好像透着一丝歉意,她不住的对我说:“妈,昨天都背好了的,今天却……”

母亲也许不知道,她昨天辛苦的背发言稿时,换来的是我阵阵心酸,母亲为了我的尊严,竟可以那么地不辞劳苦,在她的心里,女儿的一点一滴,可以使她放弃一切,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母爱如那甘甜的泉水,从我出生起,就将它输送进我的身体里。涛涛不绝。

母爱如那耀眼的阳光,摸不到,也看不见,却时时刻刻在给予我温暖。

母爱如那无私的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儿女。

我从心底喜欢这份爱,感激这份爱。

母亲啊!您的无私换来的并非是儿女的无休止的索取,而是一颗感恩的心。

第2篇

美国教育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这就需要细心的教师去发现,并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它、发展它。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并逐步走向成功。这一观点在转变班级曹某同学思想的过程中得到了体验。曹某同学从小父母离异,是由他母亲一手带大的,在家里经常跟他母亲顶嘴,在教室里是一有空闲就捣蛋,还特别喜欢欺负不是很厉害的老师,学习成绩差。而他母亲也对他失去了信心,对他是放任自流,每逢开家长会总是从来不参加。就是这样的一个学生,从小就被同学和老师看不起,一个在亲情和情感上有缺失的一个男生,也早已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有一次在教室里,有一位男生说了曹某妈妈的一句坏话,他当场就跟这位男生扭打起来。我从这一件事中看出,曹某还算是一个有良知的学生。虽然打架不对,但至少他还懂得来维护自己母亲的形象。从中我感觉到这样的学生应该可以用“真情”和“母性”来打动和感化他,我就利用一个女班主任、更是一位母亲的身份,经常找其谈心。我经常对他说,我不要求你把身上的坏毛病一次性全改好,但你得每天改掉一点!“唠唠叨叨”不厌其烦地象个母亲跟儿子一样在叙着家常,打消了他对我这个班主任的抵触情绪,同时也开始帮着我维护班主任在同学中的形象,特别是在上我的物理课时,特别认真,班上的其他同学看到他上物理课时纪律那么的好,也都比以前更加地认真,认真的程度有时甚至令我感动。这时我想起如果他母亲也能够关心爱护他的话,那应该会效果更好吧,于是在初二的第一次家长会前,我就主动电话联系了他母亲,对她说了这么一段话:“你儿子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孩子,而且有孝心,你作为家长,很难得的一次家长会,应该到场,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如何差,在校如何的调皮捣蛋,作为你唯一的儿子,你应该在百忙之中,到学校来关心一下他的情况,来肯定比不来要好。”到毕业后他妈妈对我说了一句真心话,说正是因为我的那番话,她看到了希望,从而也改变了自己对儿子的态度。她听了我的这番话,当场就与我约好了第二天参加家长会。见到我时,她很感激地对我说:“侯老师,我真的第一次从老师口中听到表扬我儿子的话,你这么关心我的儿子,我再不关心他的话,我真的对不起你了”,我在家长会中也特别表扬了曹某的进步。在后来的二年中,他母亲一直与我保持着联系,就连他毕业后考取了一所技校,他母亲还曾跟我电话联系过。而曹某虽然在后来初中学习的两年中,还是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比起以前好多了,而且他每次控制不住自己犯过错误后会对处理他的老师说“千万不要让侯老师知道,要不她要生气的,我觉得对不起她了。”有他的这番话,我就觉得我已经很成功了。

家校联系中班主任的上门家访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其它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可以在深层次中加深对学生的影响。其实绝大部分家长对老师的到来还是很欢迎的,在跟家长谈话中能够了解许多平日里不了解的事情,从而对学生的另一面更加充分地认识,并在日后的教育管理中能更好地跟学生交流和教育。例如班级中的同学孙某,有一段时间在校一直心事重重,上课时眼神流露出茫然,有时看着窗外发呆,有时看着地面,甚至把头埋在桌下,老师对其稍有提醒的话语出现,他会流露出很凶狠的眼神出来。这种反常的举止和表情,从和他谈话中并没有找到原因,只有进行家访,从家中寻找原因了。通过家访,和他父亲的交流中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其实孙某是一位比较聪明的男生,但从小父母离异,孙某一直跟随其父亲,可父亲从小对他关怀甚少,并且缺乏应有的交流,平时不顺心时对其打骂是常有的事情,甚至孙某每天都是自己买菜做饭,自理能力较强。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孙某一直没有户口,到现在还是连身份证号码都没有的一位学生。缺少温情的家庭使父子关系逐渐冷漠,并发展到父子关系的不和与对立,现在二人已经很长时间连话都不讲了,这也是近期孙某出现反常情绪的症结所在。

家访时我就把孙某的情况反应给了家长,并给家长提出恰当的建议,尽量还孩子一个有温情的家庭,缓和父子关系,给孩子一个较好的成长空间。如果不通过这次家访,即使我联系了其家长到校,也不能更清楚知道他家的具体情况,日后也不可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沟通交流,并借助于家长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

第3篇

每到节假日,很多家长都会纠结于一个问题:给不给孩子的老师送点礼物呢?

作为一名“老”家长,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不妨给老师送点礼物。

我们要让孩子学着感谢那些帮助和教育过他的人呢。

我就给孩子的老师送过礼。

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体质虚弱。早晨总是吃上几口就去幼儿园,如果中午在幼儿园再吃不好,长期下去,肯定会影响他的健康和发育。幸好儿子班上有一位严老师,她总是耐心地帮助那些弱小的孩子,经常在我儿子吃不下饭去的时候喂他一碗稀饭,或者几口菜。

我十分感激严老师,她的孩子跟我儿子差不多大,所以每当节假日,我都会送一套精美的图书给她的儿子,我们俩建立起了互相理解、共同抚育孩子的母亲情谊。

儿子顺利地成长起来。初中的时候,她的班主任是顾老师,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孩子,她总是每天早早赶到学校,放学后又要批改作业、找有问题的学生谈话。就要中考的时候,有一次开家长会,我看到她的嘴上长满了水疱,嗓子也哑得说不出话来。在家长会上,她说她母亲还拿她当孩子呢,每天早晨都起来为她做早饭,所以她也期望家长们一定为孩子做好早饭,让他们吃好了再来学校。

开完家长会,我跑到一家花店,买了一大束美丽的鲜花,放到了顾老师的办公桌上,里面夹了一张纸条:

顾老师,衷心感谢你为孩子们辛勤的付出。一位家长。

后来,每当周围的同事为给不给老师送礼而纠结的时候,我总是把我的经验告诉他们。

在我们的生活里,其实到处是送礼的行为,礼物承担着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它们可以是纯粹的交易,可以是亲友间的馈赠,也可以是我们向别人表达深深谢意的载体。全看你送礼时怀揣什么意图。

而家长给老师送礼,也有着不同的意图。

大部分的家长应该都是为了感谢老师对孩子的辛苦教育,但也总是有一些家长,期望通过送礼来让孩子当一个班干部,或者让老师多关注孩子的学习,以便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无论怎样,家长的这些意图和行为,总是会影响到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的职务是通过送礼得到的,那么在他走向社会以后,他也会经常采取这些影响过他的方式。

如果一个孩子向父母学到了通过礼物来感谢那些教育和帮助过自己的人,那么他以后也会这样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送礼的意图上,我认为为了感谢而给老师送礼更符合人类的伦理,对孩子的影响更良好一些。

而总是为了获取利益而给老师送礼、给领导送礼,逐渐形成一种为利益而送礼的心理意图,并且也以这样的心理习惯来获取人生中的友谊、爱情、能力、荣誉⋯⋯它们总是靠不住的。

那么给老师送礼,送什么好呢?

我对这个问题的建议是,礼物不在于轻重贵贱,能够充分表达心意的礼物就是最适合、最好的。

比如在教师节,让孩子给老师买一枝康乃馨,或者一枝玫瑰,老师就会很高兴。在新年,提醒孩子给老师送一张贺年卡,写上对老师深深的感谢和祝福,老师一定也会领受一份童稚纯挚的心意。

我们成年人应该知道,那些只为了利益交易而转来转去的礼物,它们的背后甚至隐藏着贪婪的欲望,只要有钱,就能够买来。一个人的心灵如果过多地被它们占领,那么他发自内心的爱、期望为别人的付出就会减少。

第4篇

都是家长会惹的祸

爸爸开家长会回到家,阴沉着脸,一句话没说就钻进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妈妈几次叫他吃饭,他都不应声。这情景让孩子的心里更发毛了,不知下面要“爆发”出什么。整个晚上,家里的空气都像凝结住了一样。忐忑,紧张,不安,害怕,孩子眼巴巴地等待着家长会后一定会出现的那一幕……

也有痛快的。一些爸爸或妈妈开完家长会,装了一肚子孩子的不是,一见到孩子便是一阵暴风骤雨般的数落、训斥甚至打骂。就算学习好表现好的孩子,也难免要听爸妈唠叨几句:“人家×215;这次考了100分,你怎么才得98分?老师说你最近有点松懈,该加把劲儿了!”“×215#215;都当了班干部,你也得努力了!”

难怪常常有学生把老师发的家长会开会通知“丢了”,或者“忘了”交给家长,要么就是编出“爸爸出差,妈妈请不下假来”之类的谎言,甚至有学生花钱请人冒充家长来开家长会。接下来就是缺席的家长被请到学校,班主任雨点一般落下的告状声、任课老师慷慨激昂的“群起而攻之”迎面而来。不少平日里有头有脸的家长,这会儿在孩子老师的办公室里像犯了错的小学生一样,一面听着劈头盖脸的教训,一面压抑着心中越来越大的怒火。而此时的办公室外,就可能躲着提心吊胆偷听的孩子。毫无疑问,今夜肯定是逃不过一场“暴风雪”了。

北京育英学校的青年教师李晶深深地记得她的一个学生。那时她大学刚毕业不久,年轻气盛,带的班里有个学生总爱捣乱、欺负同学。她几次请家长,但这个孩子每次都找借口不让家长来,甚至留给老师的电话号码都是假的。后来“机会终于来了”:期末考试,他成了年级的倒数第几名。老师让住在他家附近的同学请来了他的妈妈开家长会。会上,老师大讲这个学生的缺点,“眼看着这位妈妈的脸一点点阴沉下来”,而告状也使得其他家长显然不快。第二天一早,就看见这个学生脸上带着一条痕来上学了。他仇恨地看着老师,而且以后一直仇恨着。后来才知道,这个孩子很小时父母就离异了,家里靠母亲打零工维持,从小就生活在缺少爱的环境里。李晶老师痛苦地回忆说,这个学生最终还是没走正道,初中毕业就辍学了,“我的心里一直觉得对他愧疚”。

那些规规矩矩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们,也不过就是当一回老师的忠实听众:家长会的主角——班主任免不了提一通学习的要求、管理的要求、成绩的要求、家长辅导的要求,班主任说完任课老师说。说来说去,除了要求就是任务甚至告状。家长们是把老师奉若神明的,他们虔诚地做着记录,因为今后一段时间,那就是他们指导孩子的“行动纲领”了。家长会就是这样几乎一个程式地沿袭下来,而且还在接着沿袭下去。

如此,学生们对家长会持什么心态?北京育英学校中学部曾对328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6.3的学生听说开家长会就心情紧张,感觉压力大;11.3的学生不愿家长参加家长会。而且,答卷告诉我们,家长会开过后11的学生与老师关系紧张,20.1的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30.5的学生在家长会后会受到严肃批评并被限制活动。有的学生表示希望“尽量少开”、“最好永远不开家长会”。

变一下观念,换一种思路,用一些巧妙的办法,前面就是一片新天地——

家长会的多元表达

家长会还是要开的,关键是怎么开。

“家长会新模式”于是进入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视野,并被列为重点课题。两年来,全国共有51所学校参加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变革涉及到家长会的方方面面。

“尊敬的家长:您好!您的孩子升入初中半个学期了,有什么变化吗?他们适应中学的生活了吗?欢迎您本周五来学校坐坐,看看孩子们的表现,与老师和其他家长谈谈您的困惑、您的教育体会和您的经验。”

“家长同志: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您一定非常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孩子长大了,在家肯定会有与以往不同的表现,您可能也会有些问题想跟别人交流。请您本周三在百忙中抽时间光临学校,参加我为您和孩子组织的座谈会。希望您带来宝贵的教子经验,与大家分享。”

“家长您好!您的孩子已经一天天长大,正在一步步迈入青春期。这是孩子一生中成长最快、也是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为了帮助您的孩子更好地度过青春期,我们决定首先为家长开设青春期教育讲座。我们分别在本周四下午3点、周五下午。

这是几份面目全新、带着几分温暖与体贴的家长会通知。它们不再是往日学校、教师板着脸对家长下的命令了。教师要在会前通过这张通知把家长会的内容告诉家长,让他们有备而来,而且时间还可以有弹性。

新型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当“家长的家长”、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常常徒劳无功地唱“独角戏”,到教师、家长或者和学生共同唱一台戏;开会时不再是老 师站台上家长坐台下,而是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外,成为永远的“缺席被审判者”,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还请学生讨论决定。

家长会因此而变了脸,新型家长会的模式在教师们的探讨中浮出水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推荐了一些从实验中总结出的家长会开法:

交流式:就教育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理论探索,或做个案分析,或开经验交流会;

对话讨论式:就一、两个突出的问题进行亲子、师生、教师与家长的对话;

展示式:展览孩子的作业、作品、获奖证书或学生现场表演等,让家长在班级背景中了解自己的孩子;

专家报告式:就学生入学后某个阶段或某个共性问题,请专家做报告并现场答疑,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联谊式:教师、家长、学生相聚在一起,用表演等欢快的形式,共同营造和谐的气氛,增进感情和了解;

参观游览式:学生、家长、教师一同外出参观游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促进沟通。

我们走进现场去观摩几个家长会:

家长会是从一个名为“盲行”的游戏开始的:家长被蒙上眼睛,由不是自己孩子的学生搀扶走过一段有障碍有转弯的路程。在行走过程中,不能用语言交流,只能以动作暗示。这个有趣热闹的游戏给家长会营造出了气氛后,老师亲切道出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的初衷:请家长体验在黑暗中被搀扶行走的心情,让学生体验搀扶的艰难——这是一次部分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的家长会,“这些孩子目前就像在黑暗中行走,需要亲人的扶助,孩子和家长双方都要互相体谅。”这就是本次家长会的主题。接着,老师拿出15分钟请家长和孩子倾心交谈。之后有几位学生站起来主动谈了自己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家长也纷纷检讨了自己过去不当的教育方法。家长会的最后,老师请每一位家长给自己孩子写下一句赠言,鼓励孩子树立信心。对这样的家长会,家长们感觉既轻松活泼,又有严肃的主题,形式又新又好;学生们反映这次会后,对学习的认识比以前深了,有了一些自觉性,希望以后多开。

班里出现了考试作弊问题,需要家长配合教育。北京育英学校初二8班班主任赵旭新老师没有像以往那样批评学生或找家长,而是不动声色地让每个学生养一条小金鱼,一周后开家长会时带来。面对一桌子的鱼缸,赵老师说,“我们今天要搞一个金鱼的评比。但不是比谁的鱼大,谁的鱼漂亮,我们是要比谁的鱼的的确确是自己养的。”在一片愕然的目光中,老师引出了诚实的话题,请家长和学生共同进行讨论。赵老师是要用这种特别的讨论式家长会,使问题更平和而积极地解决: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对诚实的认识,还要使父母们意识到“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应该首先关心孩子的人格塑造,与老师共同引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讨论后的发言中,家长们再三表示了对孩子品德的要求与希望,反思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忽略之处。老师在最后总结时点题:“刚才同学们都与父母进行了交流,我相信你们肯定向父母做出了后半学期的保证,而且你们一定是慎重提出的,负责任的……”最后,所有家长和学生一起分享了“诚实是金”等赠言。一次本来可能会充满火药味的家长会,以这样的形式给了家长和学生提醒和教育。

家长会变了脸:不再是冷面教师的文明语言“骂人会”、家长的“受训会”了,代之以专家评价的柔情和亲情贯穿其中;软化了的批评、善意的提醒,让家长和学生多了几分对老师的感激与敬意,也让这样一个三角关系上的各边相互间多了几分尊重、了解和沟通。

一位经历了家长会变革的学生说得到位:家长会变了,我们也变了,家长们也变了:我们能善解人意、喜欢学习了;家长能理解我们、原谅我们了。家长会让我们和家长的关系改变了——

把家长会建成一座桥

家长会的定义是“学校同家长联系的一种方式”。而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要促使家长与教师互相理解和支持,使学校与家庭“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

新模式的家长会就在向这个目标靠拢。新的形式就来自于、取决于新的观念———家长应是教师的合作伙伴。在新的观念下,家长会可以成为一座心与心之间的桥。

尊重、平等、合作,体现在家长会的全过程:家长会前,老师已经就会议内容、开法征求过家长(有时包括学生)的意见,精心设计的邀请函说明了会议的主题;会中,老师有意识地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家长甚或学生,让他们成为家长会的主角,这样家长们可以有机会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转变对孩子关注的角度,有机会倾听其他家长的教子经验与困惑,还可以有机会与孩子面对面地交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评价班级的教育工作。

家长们欣喜地感觉到了这种变化和由此而带来的收获。一位家长说:“开过好多次孩子的家长会,但这种老师、家长、学生面对面地直接交流,还是第一次。真的是很新颖和丰富,帮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孩子,也帮我建立了新的教子观念。”还有家长给老师写来自己的感想:“以前总以为自己很知道孩子的一切,便忽略了对孩子的更进一步、更深入的了解。没有了解,谈何理解?所以我们理解不了孩子的一些怪异行为,孩子理解不了家长的良苦用心。今天听了孩子写给父母的话,感到很震惊,也感到很高兴。震惊的是孩子心里藏着这么大的委屈、抱怨,而最关心疼爱孩子的我们却不知道;高兴的是孩子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了。今天是一个新的开始,几位家长的发言对我们很有启发,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关心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和孩子交朋友,为他们创造宽松和谐的空间。”

教师们在改变了以往的“成绩汇报”方式后,也找到了班主任工作的新感觉。往往是家长会后,家长拉住老师的手感慨万千。北京育英学校的一位青年教师过去做班主任时,常有家长给她“告状”,教师和家长的关系紧张。通过一次次新模式的家长会,家长看到了她对学生的关爱,对工作的热情,多了了解,家长便对她的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她所带的班级成了优秀班集体;还有一位调进学校时间不长的老师,生怕带不好班级,压力很大,在工作中也就往往采取严盯严训的方式,师生关系弄得紧张。新型家长会帮她改善了与家长、学生的关系,在家长的配合下,这个班的学生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学生们呢,看到在家长会上,老师是如何真诚地欣赏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是如何巧妙地指导家长接纳他们的不足,看到老师确实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召开家长会,感到一座心桥畅通了。

“过去每一次听到要开家长会的消息,总是和‘玩儿完了’、‘死定了’联系在一起,好像世界的末日就要来了。可是这次互动式家长会开过后,我们不但没‘玩儿完’,而且还有了进步。平时老觉得父母一天什么事也没有,通过这个家长会,我们知道了家长的苦恼。同时,家长也从中了解了我们当学生的苦恼。这样的家长会就是成功的。”

“以前开家长会,每次在教室看到父亲,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蹦跳不止。而且老是想偷看那个‘神秘的会议’,想象着爸爸会带着什么脸色走出教室。这次家长会把家长的苦衷传达给了孩子,也使孩子改变了对‘神秘会议’的看法。”

“以前家长来学校开过会后,一顿训斥更加大了我们之间的隔阂,再沟通就更难了。这次却和聊天一样轻松,老师、家长、同学每个人都畅所欲言,不光谈学习,也谈生活,还谈教育方法和学习心得。”

“ 这次家长会上,我看到最多的是家长与自己会心的微笑。那包容一切的美丽微笑,让我明白了其实家长也是我们的朋友。开完家长会,父母对我的关心增多了。比如以前我们同学之间打电话时间长一点,妈妈就会说半天,现在她只是轻轻地提醒我一下,我自己也就自觉了。在教育我的方面也好得多了,不再急了就非打即骂,而是很亲切地询问与善意的批评,这让我感到很放松,生活得比以前快乐了。”

“家长会上的对话,使几十个小家庭在这儿融成了一个大家庭。”

第5篇

笔者就农村的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发现家长自行来学校了解孩子的表现、学习情况、讨论教育方法等真是鲜见。有的请了再请,才姗姗来迟;有的干脆不来。每学期的家长会到会率都不超过60—70%(有的还是由爷爷、,奶奶等代替)。

此外,笔者就自己所带的班的58位同学又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大部分的家长没对孩子尽任何教育义务(除了交学费)。家长不在家家长在家由外婆或奶奶看管独立生活其他与孩子沟通、谈心教育方法不好很忙,来不及教育17765716家长在家的共30家,占全班的55.9%;家长在家的有28家,占全班的44.1%;在家的却又忙于自己的事占了22%;教育方法不当的,甚至手口皆用的又占了12.1%;能与孩子谈心、交流的仅占了8.9%。由此可见,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

二、分析原因

造成家庭教育这现状的原因是错综交错的,有来自农村生活水平的低下,经济状况的不景气;有来自学生自身的调皮、厌学等问题……笔者认为更多的原因与家长息息相关。1.家长的知识水平偏低

笔者对自己所带的班级的58位同学的家长的知识水平又进行一次调查,结果如下:家长的知识水平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父亲0242860母亲0362020从上表得知,家长的知识水平虽然已脱盲,但仍不乐观,高中毕业的母亲仅仅2位,只占了3.4%,而小学毕业的却占了大部分。这知识水平的缺陷,一方面,导致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无能和无奈;另一方面,导致家长自身的观念的陈旧、阅历的浅薄、目光的短浅……

2.家长认识的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的家长已重新审视家庭教育,但在农村有些家长的认识仍存在的偏离。认识:(1)认为读书没意思。因为①反正考大学的希望渺茫,又何必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财;②老百姓没靠山,即使考上了大学,工作也难找;③即使有了工作,工资也很可怜,还不如趁早学手艺或做生意。(2)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老师的事,跟自己无关。自己任务就是赚钱、赚钱、还是赚钱。

3.实际问题

中国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过得无忧无虑,农村中还有不少家庭为温饱到处奔波,于是不得不放下孩子,寻找出路。

三、具体措施

笔者在实践工作的做法为: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其认识与转换教师的角色,变老师为家长相结合。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其认识,并非易事,需要全方位积极参与、配合。笔者建议学校要定期的开办家长学校,定期的地请专家给家长上课,给家长以正确的理论指导,逐步提高其认识。同时班主任要做好积极的配合,务必请家长按时参加。

此外,班主任要尽最大的可能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笔者的做法为:多与家长“沟通”。沟通的方式:家长会、家访、借住现代通讯、书信等。沟通的要求做到:(1)真诚。我们与家长的沟通只要做到诚心诚意,很快会找到共同的话题,达到预期的目的;(2)耐心。人是各种各样的,有好坏之分,善恶之别。有时与家长的沟通不仅会白费口舌,而且难免会碰钉。但是千万别灰心丧气;(3)抓住时机。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当机会光临时,一定要牢牢把握,决不犹豫。

2.转换角色

家长(父母)没在家的孩子或家长忙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会变的孤僻、寂廖,有的会变的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等。不管哪种,我们都要给予“爱”。特别对于前一种。笔者认为班主任就要变换自己的角色,变老师为母亲,给孩子以于无私的、伟大的母爱。

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歌德,出生于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思想敏锐的人,把一切都考虑得很周到,只是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爱。孩子得不到,学习也不会有所成效,而在这方面,歌德的母亲却给予了充分的弥补,她安慰、保护并鼓励歌德,使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后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歌德后来说:“母亲从来不象父亲那样指责我,她总是给我以信心和勇气,母亲的一句话,比起哲学家上百句议论在我心灵中所起的作用都大。”歌德的母亲告诉了我们,作为一名母亲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原则:爱,是教育的前提。

此外,我们还要象母亲一样,对孩子能宽容的尽量宽容。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一味苛求孩子什么,结果可能什么都不会。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是一个活泼的、好动的、好奇心强的孩子,而过了不久,他就变得沉默寡言、过分地守纪律、听话和胆小了。为什么?原因是他的老师经常愤怒和过分的严格,并把他定为“思维迟钝的儿童”广为宣传,直到他小学毕业。到了中学以后,一位善解人意的植物老师才把他的才能发挥出来,后来他成了一位农艺师。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巴甫里克从一入学就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就受到公正的待遇,潜能得到开发,也许他还有可能成为巴甫洛夫式的科学家。由此而知,爱是教育的条件。

不过,爱孩子并不是一味的迁就,对那些够嚣张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老大”,就用另一爱——父爱给于教育,并向其提出合理的要求,并督促其做到,逐步完善。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和造就离不开家庭,让我们携起手,填补农村家庭教育的空白,给孩子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M].2006.

[2]林格的.黄金家教[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5.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N].

第6篇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理想的追求。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对“人”字内涵与外延的领悟,关系到育人的方向。一个真正能够立得住的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不仅要充满智慧的头脑,更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

“三次家长会”描述的是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当孩子上幼儿园后,母亲参加第一次家长座谈会,幼儿园的老师对母亲说:您的孩子坐不到3分钟,太活,回家要管一管。回家后孩子急切地问母亲,我们的老师都说了我什么?母亲亲切地回答:孩子,老师说你过去只能坐一分钟,现在进步了能坐3分钟,希望你再进步。孩子听了非常高兴。步入小学母亲参加第二次家长座谈会,班主任对母亲说:您的孩子成绩很差,考入初中危险。回家后孩子又问母亲,班主任说什么?母亲告诉孩子:你的成绩虽然差些,但只要努力考入初中不成问题。孩子升入初三后母亲参加第三次家长座谈会,班主任对母亲说:全班51名学生,您的孩子排在49名,甭说考重点高中,考职高都没多大希望。回家后母亲回答孩子的再一次询问说:老师说了,你只要再刻苦一些、再努力一些会有更大的进步,定能考入重点高中。四年后孩子捧着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献给母亲,流着眼泪深情地对母亲说:我知道是妈妈救了我的一生,母亲拍着儿子的肩膀说:不,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以上案例,不得不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三次家长座谈会,三个老师所讲的话都是为了孩子能够在学习成绩上有所上进,充满了关心和爱护,体现了老师盼望孩子成才的迫切心情,但缺乏德育的内涵,缺乏艺术性。恰恰是家长弥补了老师教育的不足,才使孩子得到了正常的发展。因此,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第一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埋怨,多一些艺术性,少一些粗糙,促进学生个体个性的发展;第二要与学生家长多联系、多沟通,了解家长的素质与层次,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少一些“告状”,多一些善意的甚至是超越一点又不失点评学生存在问题的美言,让家长在学业方面充满信心,帮助我们教育学生解决问题。出了问题不是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才是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工作是一个隐形工程,大量的工作不是在台前而是在幕后,德育工作的特点决定它不会轻易地到达目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可以看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效果――给他情感,他会善良;给他宽容,他会大度;给他知识,他会智慧;给他抱怨,他会计较;给他烦躁,他会冲动;给他愤怒,他会种下仇视。学生的性格反映了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心理又直接决定了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因此,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要让学生在拥有知识、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应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第7篇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家庭教育也需与学校教育有效合作,互动共赢。

为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召开家长会

召开家长会,是所有班主任最有利的法宝,也是每个班主任必选的工作方法。

我打破传统的“批判会”,不向家长打小报告,采取多种多样形式,让家长会开得既活泼又受益匪浅。

比如,我们举行“换位思考”的活动,让学生、家长都和老师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从而使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心灵得到进一步沟通。

安排“迎家长才艺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吹、拉、弹、唱,只要是能展示学生才艺的项目,都积极采纳。

通过才艺表演,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家长也了解孩子的特长。通过这些活动,使家长会开成学生、家长和老师真诚交流感情的集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安排一些家长介绍育儿经验报告,让其他的家长有个学习的机会。

利用感恩节,让学生表达对自己父母的爱。献给父母的礼物,有自己做的卡片,有亲手叠的千纸鹤,有写给父母的一封信。把家长叫到教室,让学生给父母捶背、洗脚等。

二、家长坐班

把班级课程表给家长,一周安排几个家长轮流来校听课,让家长挑选自己喜欢的科目,使其了解自己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家长正确引导、施教奠定基础。

孩子们看到家长和自己共坐一个课堂,既新鲜又好奇,上课的表现欲也增强了。

家长听课,同时能给上课的老师提出建议。我们通过共同研究、探讨,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加深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为班级的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互动学习

1.共建交流平台

许多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进步速度加快,在生活和学习中能有成功的体验。

为此,我建了个QQ群,让所有的家长和各科任课老师加入进来,交流育儿经验,讨论孩子的成长。在群里,我经常给家长发一些教育孩子的材料,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用相机拍下来,做成视频发到论坛里。

2.同学互访

通过我们,使家长们成为好朋友,让家长定期将优秀的孩子接到自己家中做客,学习优秀孩子的生活方式及学习方法,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8篇

关键词:常规 爱心 锲而不舍

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不知又有多少新的班级重新组成,又有多少新的同志走上班主任这个工作岗位。万事开头难,在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和磨练之后,我终于明白:做班务工作,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讲谋略。

一、充分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作为班主任,一轮新的学生对我而言,就是一个新的开始,“不打无准备之战”。由于初一同学刚进校,对学校非常陌生,所以首先要给同学们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要求,(不至于使同学倍感生疏,)让他们能尽快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来,也拉进了与学校的距离。其次,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基本情况摸底表(事先印制好的),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到爱好特长等,经过分析综合来拟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经过筛选,确定开学第一周和第一个月的工作重点。为了更快的了解学生,用了不到一周时间,班上五十五名同学便能对“号”入“座”了。这一着棋果然很灵,不仅有利于班级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更为重要的是当你刚开始就能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时,学生会因此而激动不已!开学之初,找机会尽可能多的与学生聊天、谈心,进教室看看学生并主动参与学生的活动,更深层次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对学生来说,换了老师,他们很想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我必须在一周内了解我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无论你成绩好与坏,都是老师的好学生,老师都会及时表扬,只要你愿意学,老师都会帮助你,学数学、学好数学,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开学后,我精心组织同学开了以“新的起跑线”为主题的班会,以此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而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二、联系实际,制定具体的班级一日常规

班级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明确一致的奋斗目标,而目标的实现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在开学伊始,我与班干部经过充分地讨论、酝酿,初步拟定出一日常规讨论稿,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最后制定:从我做起。

三、珍惜机会,把握关键的第一次

第一次于全班同学见面,我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弱不禁风但神采飞扬,没有豪言壮语,我只是真诚的告诉大家:今天,是一个新的开始,希望我们一起进步!一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位出色的老师。上第一节课,我花了较长的时间去精心准备。在班会课上,我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自己、谈班级,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我们增进了了解,拉进了距离。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一切都在起着教育作用,人、事物、现象,但是首先的和起着教育最长的是人,其中又以双亲和教师居首位”。学校和家庭教育能否形成一股合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班主任的信任程度。家长会是教师与父母沟通的良好机会,特别是第一次家长会更不能马虎。在会上,我向家长阐明我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告诉家长两个多月来孩子的进步(尤其是一项“问题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变化),树立家长们的信心,同时也让家长了解目前班级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大大激发了家长协助班主任工作的热情,只有家长和老师站在一起时,教育才能发挥其最佳的效果。作为新上任的班主任,当莫失良机,与学生的第一次交谈,乃至第一次的批评,第一次的奖与惩,对今后的班级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锲而不舍,改掉不良习惯

学生的不良习惯往往会助长班级中歪风邪气的形成,从而影响良好稳定的班风和学风。怎样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改造不良行为的学生,创造健康文明的班风,这是众多新班主任面临的一大难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锲而不舍、循序渐进才可能成功。对此,我采取“观察——了解——引导——整改”。开学刚几周,我发现班上一位叫石学励的同学,每天一到教室就睡觉,开始我还以为晚上做作业或看书睡晚了,连续观察了几天之后,我亲自到他家去了解情况,他家就只有他和他母亲(当时他父亲在外打工),他母亲反映说这个孩子有喜欢上网的习惯,那段时间他母亲上夜班,孩子放学回家时,母亲在上班,要到第二天凌晨才回来。于是我们耐心细致地与孩子交谈,交谈中孩子承认晚上放学后并没有回家,而是去网吧上网,一直上到凌晨母亲回家前才会回家,然后上学。然后在家长的配合下,每天监督,经过长时间的引导教育,这位同学至此再也没发现这种情况。当然,初中生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能力还不强,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需要我们班主任长期、细致、耐心的引导。

五、做好爱的教育工作,赢得学生信任

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学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因为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基石。首先,要爱学生。其次,要严格要求学生。应该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再次,要尊重学生。老师对学生,一定要是非分明,办事公正,表扬不过分,批评不偏激,实事求是,绝不感情用事。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能得到教师的公平评价,使他们轻松愉快地生活在班集体中。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的教育”。用真情与学生交流,用爱心去教育孩子,是架起成功教育的桥梁;用谋略去鼓励班级,就能使班主任工作高效且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