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9 15:15: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信息化运维工作要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几年前,物联网概念被热炒,国内企业一窝蜂地争相搭“顺风车”,可是经过一段沉淀后还是“雷声大、雨点小”,一些投资者发现无法从中“赚大钱”,又争相撤资,于是“物联网”成为令一些国内企业“提不起精神”的词汇。一方面,这些企业的做法体现出短视、急功近利的一面;另一方面,物联网产业也确实没有像这些企业预期的那样,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
近两年,通过直接采访或间接了解发现,很多外企都在加大力度(资金和人才)深挖物联网产业或者说所谓的嵌入式市场。例如,英特尔通过不断提升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以及配套软件开发的能力,提升在物联网产业中的话语权。而TI、Marvell、飞思卡尔、高通等芯片巨头也都推陈出新,不断丰富物联网领域解决方案,在功耗、安全、性价比、易用性等领域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这些企业眼光非常长远,在资金和技术实力上也领先于国内企业。但无论如何,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之一,它所强调的物与物直接连接和信息交换将是未来智慧城市、智能化生产,甚至是人们智慧生活的重要基础。因此,毋庸置疑,物联网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那为什么我国物联网产业几年后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相较于技术,应用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和很多高科技产业类似,应用牵引才是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技术超前,拥有这项技术的公司反而可能成为“先烈”,技术落后当然也不行。只有技术合上应用的节拍,才能找到商业模式,并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从而形成产业链良性互动,企业“赚钱”则是水到渠成的事。因此,对于很多人认为“高大上”的物联网产业,企业应该将思路瞄向微观,从百姓的吃穿住行、制造业工厂、医疗卫生等最微观的需求出发,用技术和产品创造满足这些微观需求的应用,让应用牵着产业大步向前走。
近几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在物联网技术的产业应用及商业模式上给予了关注和支持,积极推动了物联网的发展。工信部近期印发的《要点》,同样也强调了引导和督促地方根据自身条件合理确定物联网发展定位,有序推进物联网发展。鼓励地方政府出台扶持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及应用推广的政策。结合地方典型应用需求,安排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在开展重点领域应用示范中,《要点》也明确指出了3大重点领域的应用:工业生产与经营管理智能化应用,农业、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重要领域和交通、能源、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领域应用,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城市管理、民生服务领域应用。这3大重点领域涵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物流、环保、民生、健康、家居等方方面面,无疑为产业界指明了方向。另外,《要点》还强调“组织商业模式研究创新和推广”,建设国家优秀物联网商业模式及解决方案案例库,滚动更新,并对外,从而为应用保驾护航,指导行业健康发展。
其实,一些国外企业在推销物联网解决方案时,也是紧密与应用相结合。比如当今高档社区对智能家居的需求、一些人型机构对智能安防的需求、一些热门的旅游景区对智慧旅游的需求等等。相信在政府的有效指导下,我国产业界只要能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将技术与需求相结合,让应用牵引产业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一定会更加充满活力。
专家观点
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加长四块“短板“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提速,做强物联网产业链,要加长4块“短板”:一是为实现业务两化深度融合、装备一体化融合提供服务的创新设计产业,二是核心芯片、关键元器件、操作系统软件等专用的电子信息产业,三是在线实时可视化的定位与计量检测装备产业,四是云服务与云工程产业。从实践的角度看,上述4个方面都得到加强,才能做强物联网的产业链。
创新设计是实现业务“两化”深度融合、装备一体化融合的有效手段。它表现在创新设计能把信息化的装备硬件与信息化的各种软件融合为一体,融合到一个智能终端上;创新设计是系统装备生产企业与各部件、配件生产企业协同制造的龙头;创新设计可以使系统物联网装备与系统操作软件协同开发、同步集成;创新设计可以使业务物联网建没与运维水平建设的体系协调一致。
台积电董事长暨TSIA名誉理事长张忠谋:商机未来5-10年可望发酵
[关键词]PE管焊接;教育;虚拟仿真技术;PE管焊接教学虚拟仿真;
中图分类号: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234-02
PE是指聚乙烯塑料,是基础的一种塑料制品,塑料袋和保鲜膜等都是PE材料,PE管具有优良的耐大多数生活和工业用化学品的特性,所用范围非常广,一般可用于PE燃气管道、PE给水管道和PE排污管道等,对于焊接技术,国家有关部门专门为此设立焊接工技术考试,设置专门的技术证明,可见国家对这项技术的重视及认可,不少高校将焊接技术列入工科学生的认识实习当中,让学生接触焊接技术,从大学开始培养学生的焊接技术,培养能从事燃气和居民用水的输送、存运等同时具备多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虚拟仿真与PE管焊接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关于国家教育部的《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内容第10点“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提及加强国家建设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内容提及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发展规划,着重强调了关于增强开发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以及建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力度。
虚拟仿真技术是由计算机系统创建的一种令人感到身临其境及获得与环境交互体验的虚拟世界。营造一个三维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效率,真正使教学者更容易地去表达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具体表现为如下:(1)在教学模式方面,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2)在教学手段方面,以一种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提供直观形象的思维材料;(3)在教学内容方面,用文字、语音和三位实景虚拟现实过程协同描述。 因此,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项前瞻的科学技术,是继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之后,在教育领域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明星技术”。
目前的焊接教学内容,主要为多媒体视频播放及PPT的讲解,但并没有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会,错误的操作,失误的操作时常发生,学生的焊接技术并没有质的提升,因此,为有效培养出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提供学生的焊接技术,西南石油大学率先开发出PE管焊接实训系统,应用于焊接技术教学,并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
1.虚拟仿真技术
虚拟仿真即虚拟现实技术或模拟技术,就是用一个虚拟的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其虚拟系统由计算机产生,而使用者可“进入”到该环境中,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可借助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种传感通道与虚拟世界进行自然的交互。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有其四个特性:(1)沉浸性(Immersion):使用者能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运动感觉等多种感知,应该具有能够给人所有感知信息的功能。(2)交互性(Interaction):即不仅环境能够作用于人,人也可以对环境进行控制,并且人是以近乎自然的行为(自身的语言、肢体的动作等)进行控制的,而虚拟环境还能够对人的操作回以实时的反应。 (3)虚幻性(Imagination):系统中的环境是虚幻的,是模拟出来的。既可以模拟客观世界中以前存在过的或是现在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模拟出当前并不存在的但将来可能出现的环境,或仅属于人们幻想的环境。(4)逼真性(reality):虚拟仿真系统的逼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给人的各种感觉与所模拟的客观世界非常相像,就如真实世界一样;另一方面,当人以自然的行为作用于虚拟环境时,环境做出的反应也符合客观世界的有关规律。
2.PE管焊接仿真实训系统的应用
(1)工艺流程
根据焊接方法的不同,设置了电熔焊接和热熔焊接不同的工艺流程。在应用之前,先让学生首先大致了解PE管及各种设备的大概信息,和不同的焊接有哪些步骤。例如电源电压的范围,机架管材的放置,铣刀夹具的开启取下等。其后就是针对各个小步骤的工艺,如各种信息的录入,压力的记录等进行更为详细的讲解。
仿真系统的操作中,通过点击鼠标实现设备的开启,夹取,信息的录入情况等。教师可设置不同的工艺流程参数,准确地模拟出现场不同的管材设备。如此,那么在老师授课轻松便捷的同时,学生不仅会轻松掌握一般PE管焊接的相关操作步骤,更会全面的让学生处理各种不同条件状况下的实际情况。
(2)仿真软件的互动性
1.用软件进行操作时,在相应的单元内通过鼠标、键盘等输入相应的型号及参数后,会在场景内自动生成管件模型,用鼠标点击可以进行拖动,继续下一步操作。例如在进行PE管的选用时,直接在相应菜单输入管径、材料和壁厚等参数就可以在场景内直接生成相应的管道。
2.同时在场景内,当鼠标悬停在设备上时,可显示设备参数、工作状态等信息。例如在进行加热管材的过程中,可以把鼠标悬停在PE管上,查看管道的参数,也可以悬停在泵站上查看压力等数据。
3.操作进行的过程中,使用者可以得到部件及机器的工作状态的视觉动画和音频信息的反馈。例如在打开铣刀之后,铣刀部件将会旋转,开启信息直接反馈给使用者,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4.当进行软件操作之时,如果出现错误、不当的操作时,那么便会在界面弹出错误信息提示框,会提示具体错误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规范提示,且在错误之处的相关部件或者信息参数以高亮等明显颜色显示,让操作者不仅能够明白自己哪些地方错误,还能知道规范以及如何改正。例如,半自动热熔焊接时,加热板在加热后,要进行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的吸热,软件会有相关的提示;如果忽视提示,直接取下加热板,那么便会进行相关预警,提示时间不足和会造成的后果,给出正确做法,加强操作者的意识。
5.本系统采用了一人一号登录的方法,当每个学员在实际使用中出现操作错误时,系统不仅能够给出提醒,以便学员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还能自动记录下该学员发生错误的步骤,随着学员使用本系统的次数增加,会自动为该学员生成一个易错点数据库,在该学员碎片化时间的训练中,可以针对这些易错点进行单独的训练。使训练更加有针对性。该数据库还会自动匿名上传使用该培训机构的服务器,随着学员样本的增多,逐渐会形成有代表性的易错点数据库,使学员知道PE管焊接过程中的易错点,更有针对性的练习。
(3)主要设备
进入PE管仿真实训系统,点击主要设备菜单,学习人员可以看到各种焊接设备的简介、内部结构详解以及工作原理模拟。通过全方位无死角浏览各个单体设备结构以及详细学习设备工作原理,提高了学习人员对设备构造、工作原理的认知度,为学习人员将来实际操作工艺设备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4)操作流程
PE管焊接技术虽然现在有专门的人员培训机制,但是存在培训流程不完善,参与性、安全性较差,效率低,对管材损耗较大,培训成本较高等问题,学习人员实际操作效果不够理想。针对这些难题,培训方可以利用PE管仿真实训系统中的各工艺单元操作流程进行具体的讲解。
(5)技能培训
PE管焊接技能培训包括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理论培训可用实际教学班的形式进行,并在PE管焊接虚拟仿真软件中添加题库和成绩评判模块,以便学员进行PE管焊接理论的自我检测。
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是PE管焊接人才技能培训的主题,应重点突出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坚持理论与虚拟操作实践的结合,促进PE管焊接技能人才在虚拟实践操作中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虚拟仿真系统教学可以彻底打破时空限制,对学员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虚拟仿真,可直接观察到这种焊接问题在以后的使用中产生的后果。在技能培训方面,它不仅更加形象生动,使学员更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更能够直接获取技能操作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升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而且针对PE管焊接技能训练,由于训练的特殊性,在实践操作训练中,当学员的操作不当,会导致焊接的直接失败,没有挽回的余地。焊接失败的管段不能继续用于焊接,使技能培训成本大大增加。使用虚拟仿真系统对PE管焊接进行培训,能节省训练的开支和成本。
在虚拟焊接系统中,应该考虑训练产生的结果以及教学的效果,这套系统能提供真实的虚拟训练的情景,校正学员错误等功能,真正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确保PE管焊接虚拟培训系统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结语与展望
为达到安全实训的目的,培养出符合焊接要求的技术性专业人才,提高学习就业竞争力,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对推动焊接教学来说,PE管焊接仿真实训系统的开发,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1)改变了传统焊接技术教学培训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焊接技术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将“二维”的学习环境转变为
“三维”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浏览三维虚拟场景、模拟操作公益流程以及考核学习成果,学生能较快的熟悉PE管焊接的现场环境、设备、安全规范及相关操作,降低了高校实训成本,避免了操作风险。
因此,在PE管焊接的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进一步完成完全互动型PE管焊接仿真教学系统的研发,对焊接教学的培训具有深远意义。进一步形成一套先进性、实用性、教学性、科学性于一体的全方位PE管焊接仿真教学系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具有及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晓南.虚拟仿真在城市燃气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石油教育, 2013,(5):44-48.
[2] 胡卫红.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139-140.
[3] 李敏,韩丰.虚拟现实技术综述[J].软件导刊,2010,9 (6):142-144.
[4] 李志文,韩晓玲.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3):94-96.
[5] 徐艳.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园科技信息,2008,(7):235-236.
[6] 刘刚,周芳,李磊等.虚拟现实在炼化设备操作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22(3):53-56.
一、建设目标
年全州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科学发展,积极组织编制全州电子政务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继续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建设,强力推进电子政务综合应用体系建设,加快实现全州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应用,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推动全州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积极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工作任务
(一)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指导精神,以“四统一分”为原则,以提高应用水平为重点,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全面系统的完成《州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两大网络基础平台建设。继续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州、县、乡三级政府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基础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网络资源整合,提高网络电路有效利用率。电子政务内网:进一步拓展电子政务内网覆盖范围,将网络信息节点延伸至州本级各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二级局及州内各规模以上企业。电子政务外网:一是按照国家、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标准和要求,升级更换已入网“金”字工程单位及业务数据不易公开交换单位的路由器、防火墙等接入设备,开通MPLS—VPN传输通道,完成州级横向电子政务外网及平台的升级改造。二是落实州级电子政务专项资金,完成州至各地区纵向网络建设,完成我州电子政务外网与省电子政务外网及各地区广域网的无缝连接,实现省、州、县三级电子政务外网网络的互联互通。三是各地区要根据省、州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要求,落实资金完成本地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发改、科技、文体、卫生、安监、审计、计生等13家首批接入部门横向骨干网络建设,并以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同步设计、建设为原则,全面完成电子政务外网接入单位办公楼双线(每间办公室设置2个以上完全物理隔离的内、外网信息节点)局域网建设。州政府电子政务技术中心将对各地区网络规划设计、建设实施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对重视程度高、规划建设进度快的地区在核心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及安全设备配备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三)网站建设及内容保障。一是加大网站内容保障工作力度,明确信息、维护、更新责任,定期通报网站栏目内容更新及服务事项、审批事项、办事程序、办理条件、办结时限、收费标准、便民措施等情况,全面提高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权威性、全面性、时效性。二是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平台、网上办事大厅等网站服务功能,加大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力度和范围,有效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全面提升网站为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蒙、藏少语版门户网站。四是开通适合手机访问和个性化定制的“中国·柴达木”WAP网站,方便手机用户上网浏览政府网站。
(四)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设。根据全州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应用需求,积极争取省、州项目建设专项经费,落实地区配套资金,将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节点延伸至各乡镇。完成市6个、市4个、县7个、县3个、县9个、行委1个、行委1个乡镇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设,构建州、县、乡三级音视频交互式会议系统,更大程度上节约会议成本,降低交通安全风险,提高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
(五)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建设。积极引导、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政府、部门、企业互联互通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分批完成粮食局、物价局、歌舞团等州级各单位所属二级局及中航资源有限公司、碱业有限公司等州内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普及应用率。
(六)协同办公OA系统建设。一是加大对第一、二批协同办公OA系统试点地区和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通报各单位人员登陆系统时长、频次及文件办理、积压等情况,引导各试点单位逐步适应网上办公模式,提高系统应用普及率。二是拓展开发协同办公OA系统功能,研发可承载移动、电信、联通等无线网络,支持C+G等多种制式手机终端的移动办公OA系统,实现桌面办公OA系统与手机移动办公OA系统的无缝对接,使OA应用人员能在出差、休假等脱离办公计算机与有线网的情况下,方便地使用手机设备进行日常办公。三是完成州经济和发展改革委、民宗委、公安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商务局、文体广电局、审计局、林业局、能源局、旅游局、经协办等16个部门和县、县、行委、行委、冷湖行委5地区的协同办公OA系统建设和培训。
(七)安全认证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规划和配置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安全设备,合理划分安全域,实现州、县级网络中心与各级入网单位的分级、分域保护,实现不同网络安全域之间的可信接入与传输。二是完成州、县两级互联网出口建设,实现电子政务外网与互联网的有效逻辑隔离。三是依托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平台、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州级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防范体系,通过安全审计识别与风险评估,防止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攻击行为、追查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泄密行为。
(八)构建异地灾备系统。遵循统筹规划、分等级保护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以保障数据安全、保障灾后业务及时恢复和提高灾难抵御能力为目标,计划在州电子政务中心与电信数据机房之间建立一套能够提供实时数据保护、安全可靠、无业务中断的异地灾备系统,确保在重大自然灾害、灾难性系统故障等情况下电子公文、协同OA、政府网站等电子政务重点业务系统安全有效,实现主、备系统的零时间故障自动切换,提高核心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九)建设12345服务热线。为及时了解民意、捕捉民声、掌握民怨、沟通民情,畅通政府与群众沟通渠道,方便公众了解相关方针政策,提高政府机关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计划构建全州统一平台、统一号码、统一受理、统一服务的12345领导热线,建立电话、网络、人工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十)加强业务培训。结合州电子政务发展实际和各类业务系统的应用需求,进一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信息管理、平台综合应用等不同层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电子政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信息安全保密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全年计划完成网络安全、网站保障、协同OA、电子公文等专题培训38期,完成电子政务骨干人才考察培训3期,培训人员约980人次。
三、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州电子政务建设要在州政府电子政务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四统一分”原则,由州政府电子政务技术中心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项目建设要求确定专人负责项目衔接、协调、组织、建设、管理、维护等工作,明确职责,促进全州电子政务健康平衡发展。
(二)确保资金投入。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对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的资金投入力度。州政府电子政务领导小组将根据全州电子政务专项资金投资规模,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建设资金。电子政务建设所需财政性资金采取分级负担的方式予以解决,各地区、各单位要统筹财力,确保必要的项目建设资金,推动电子政务健康持续发展。安全认证体系、异地灾备系统、12345领导热线、业务培训、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软件及加密狗、协同办公OA系统软件及州至各地区电子政务外网纵向骨干电路租赁等费用由州级财政统一安排解决;各地区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设配套资金及电子政务外网横向网络、本地互联网出口电路建设、租赁、运维等费用由各地区政府统筹安排解决;州级各单位所属二级局、州内规模以上企业电子政务内网电路租费由入网单位自筹解决。
【关键词】数据中心 灾备体系 虚拟化技术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严厉打击金融犯罪,加强金融机构网络信息安全,在确保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因此人民银行必须尽快推进灾备体系建设,特别是完成一批关键业务系统的灾备建设,提高业务连续性;研究建立金融信息安全技术管理框架,开展信息安全专项建设,例如中小金融机构灾备建设、网银信息安全、电子认证和技术外包服务规范等,整体推进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建立人民银行区域性和地方性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应急管理机制,保持金融业务运行的连续性和金融安全。
一、央行灾备体系的基础现状
(一)总体格局——“两级数据中心”
目前,人民银行金融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格局为“两级数据中心”,即人民银行总行数据中心和各省市数据中心。人民银行总行数据中心是全国金融信息交互的中心枢纽,各种重要业务系统和数据信息在这里进行汇总。省级数据中心是全省金融信息交互的核心,负责全省的业务处理。两级数据中心一方面分散和降低了联机业务处理系统风险,总行节点发生故障,省级重要业务系统可以继续办理业务;省级节点发生故障,不会扩大事故范围。另一方面,通过每天的定时任务,实现全国数据的大集中,实现省级重要数据的异地灾备。
(二)总体灾备模式“两地三中心”+“一网两通道”
目前,人民银行已形成总行、省市分行、州市中心支行系统模型和灾备体系,总行规划了“两地三中心”的灾备体系架构,各省市中支根据自身情况规划了自己的灾备中心。
1.总行灾备模式——“两地三中心”。201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同城灾备中心在北京成立;随着金融发展对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总行在上海成立了异地灾备中心。从而形成以信息中心管理的总行数据中心、总行同城应急灾备中心、上海异地灾备中心的“两地三中心”基础格局。
总行数据中心。作为各类业务系统和管理应用系统运行的中心、全国网络系统的重要枢纽、数据的集中存储中心,承担日常运行任务。
总行同城应急灾备中心。作为总行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或故障导致不可用时接管总行数据中心各类业务系统和应用系统的中心,实现与总行数据的同步。
上海异地灾备中心。当北京发生区域性灾难时,能全部或部分接管总行业务系统;当总行系统需要恢复时,可以及时将灾备数据传输到总行。
两地三中心的灾备模式,确保在故障发生时对关键业务数据的保护,满足了不同灾难场景下的业务连续性要求,在可靠性方面有足够的保障。
2.省级灾备模式——“一网两通道”。省级人民银行数据中心采用“一网两通道”灾备模式,“一网”指省级人民银行数据中心只有一个核心局域网,所有的业务数据都是通过该核心局域网向总行和金融机构进行数据交互;“两通道”指网络灾备情况,在省级人民银行部署有省级数据中心网络和同城转接中心网络。省级数据中心网络发生故障中断后,同城转接中心接替其工作,确保对外业务的正常运作。“一网两通道”模式初步解决了由于网络故障而中断所有业务的可能性,然而却无法解决当整个局域网发生故障的情况,以及只有在省级数据中心部署的业务系统。
二、存在问题和主要矛盾
(一)总体架构有缺陷
人民银行灾备模式的整体格局为总行灾备、省级灾备,总行灾备采用两级数据中心+两地三中心;省级灾备采用一网两通道。
“两地三中心”灾备模式是从空间布局和系统布局的角度考虑灾备问题,从数据备份、灾难检测、容灾切换、恢复切换等方面力图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恢复性,其核心问题是通过一系列的复杂灾备手段保证业务的连续性。首先,两级数据中心有效分担总行的业务处理压力,避免因单一节点故障而导致整个业务系统中断;其次,省级数据可以及时传送到总行数据中心,形成重要业务数据的异地灾备;另外,总行两地三中心的灾备模式,最大限度确保总行数据的安全可靠运行。“两级数据中心”和“两地三中心”互为补充,确保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省级数据中心采用一网两通道的灾备模式,网络有了一定的灾备,然而由于属于同一个核心网络,有其先天的缺陷。首先,如果整个局域网出现故障,将彻底中断对总行、对金融机构的信息交互;其次,部署在省级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网络中断后,将无法通过切换备份网络重新连接;另外,部分省内自建系统和办公系统,其备机基本在同一个机房,网络的两通道无法发挥其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总行的“两级数据中心+两地三中心”是非常科学与合理的灾备模式,省级“一网两通道”灾备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起到备份的作用,但没有实质性的作用。省级灾备是整个灾备体系的瓶颈,这好比是一个人,有聪明的大脑,有灵活的双手,然而却只有一条腿。
(二)具体部署不完善
1.出现问题灾备系统是否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运用双机热备的灾备模式对重要应用系统进行切换应用时,当一台主机发生故障即发生单点故障时,另一台主机能自动切换,主动接管服务。双机热备可以解决计算机计划性停机与非计划性宕机的问题,但对于无法解决存储的计划性停机和非计划性宕机所带来的服务器停机。传统的数据备份主要采用内置或外置磁带机进行冷备份,这种备份方式操作时间长,恢复时间更长,且定期备份存在时间延后性,即备份数据是历史数据,而上一次备份到此次故障点时间出现的数据无法恢复。
2.同城通信转接中心是否能启动应有的作用。同城通信转接中心仅是数据中心的网络备份,是从网络布局的角度考虑备份问题,当数据中心由于电源供电系统全面瘫痪,同城转接中心会将网络通信由数据中心切换过来,保障网络通信正常运转,即只可以为数据中心起到网络应急灾备的功能,无法完全实现同城转接中心对数据中心包括业务系统在内的全部服务功能无障碍切换。
(三)应急机制不健全
依据新“三定”和总行对省级分支机构科技部门的履职要求来说,要达到金融信息化管理的预期效果,在组织机构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应急机制应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逐步推进国库信息处理系统、国库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联网核查身份信息等系统的先后建立同城灾备系统建设,制定生产系统与同城灾备系统的数据同步、网络切换技术规范。目前这些方面的相关信息和思路要提高。同时要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针对地对关键业务系统,组织开展同城应急切换演练,验证数据同步机制,提高操作自动化水平和时间可控性。
三、省级人民银行灾备系统模型
(一)省级人民银行灾备体系建设的思路
省级人民银行灾备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灾备中心建设、业务恢复策略、灾难备份管理体系、灾难备份技术支持能力等,需要根据本地特点和业务需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注重实效,做到技术和应用的有机结合。在省级数据中心建设中应同步考虑适合本地实际的灾备体系建设,做到规划、研究先行,分阶段、分重点的进行实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全省数据的整体灾备。
1.充分利用总行两地三中心的网络资源、数据资源和硬件环境,建立以省为单位的“全国云灾备中心”,各省依据自身情况通过同步或异步方式备份重要业务系统数据。
2.升级同城转接中心的功能地位。同城转接中心实现了网络数据备份,但还不能承担重要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的灾备,因此可采取增加应用系统服务器实现“两地三机”的负载均衡备份模式,或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应用系和数据的同步备份模式。
3.利用虚拟化技术构建灾备体系。虚拟化技术可以将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屏蔽硬件的差异化特性,解除服务器系统与存储硬件资源之间的紧耦合关系。灾备体系集中利用虚拟化技术,其目的不仅仅是把存储虚拟化,最根本的是灾备,把存储虚拟化只是为实现灾备的中间手段。通过硬件虚拟化设备或者软件虚拟化技术,把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的存储进行虚拟化管理,形成两个大的存储资源池,然后通过底层技术,把两大存储资源的数据进行同步,从而实现数据保留。
(二)省级人民银行灾备体系的模型——“两地三布局”
省级人民银行灾备系统模型是以核心系统数据备份为单一的数据来源,同城转接中心和总行灾备中心通过同步或异步方式实现数据的异地备份。省级数据中心包括各种业务系统、办公系统和数据库,各应用系统数据通过同步或异步方式,将重要业务数据和系统数据备份到核心系统数据备份中心;核心系统数据备份中心可以随时将数据通过虚拟存储技术存储到同城转接中心和总行灾备中心;州市中支核心数据通过网络备份到省级备份中心。从而形成省级数据中心、同城转接中心和总行灾备中心的省级“两地三布局”灾备模式;州市中支形成州市中支和省级数据中心的异地灾备模式。
具体灾备体系如图1所示,省级人民银行灾备体系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主中心,负责日常运作和数据备份;第二部分为同城转接中心,负责网络备份和部分应用系统运行;第三部分为虚拟化灾备中心,负责主中心和同城转接中心应用系统和数据的虚拟化灾备。主中心和同城转接中心分别有一条到总行的网络。虚拟服务器部署在同城转接中心,并通过路由器与主中心和同城转接中心实现互联互通,主中心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均可以随时备份到虚拟服务器和存储阵列上,当主中心出现故障时,启动虚拟服务器即可恢复到总行的应用。
虚拟化灾备体系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实现:
1.构建省级数据备份系统。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业务数据的有效恢复。备份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可用性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的基础,应建立健全数据定期备份制度,通过同城或异地备份,采取定时、实时备份,同步、异步数据复制等方式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定期通过实战应急演练检验数据有效性,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可靠。
2.在总行灾备中心部署省级灾备系统。在总行灾备中心部署一套磁盘阵列,通过虚拟存储技术屏蔽各应用系统所需要的硬件差异,将省节点的数据异步传输到总行灾备中心的磁盘阵列中。当省节点灾备数据无法恢复后,远程调用总行灾备中心数据。另外,也可以在总行部署一套虚拟机,实现省节点的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全备份。当省节点发生故障后,将网络访问路径切换到总行灾备系统上,实现应用系统的无缝切换。
3.升级同城转接中心。同城转接中心已实现网络系统的灾备,当中心机房出现网络故障时,可以切换到同城转接中心。由于目前同城转接中心并未实现中心机房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实时灾备,即使网络恢复,也会影响部分应用系统的使用,造成全省金融系统的瘫痪。因此,必须将其升级为网络和应用系统的灾备中心。我们只需在同城转接中心增加部分应用系统服务器,通过备份系统将核心应用系统的数据实施传输到同城转接中心对应的应用系统服务器上。
4.构建州市灾备体系。州市中支还有部分核心应用系统和办公类系统,由于州市中支机房环境和运维实力相对较弱;考虑到特殊的地理环境,因此有必要建立已州市为单位的灾备体系,可采取数据互备的模式,也可采取重要系统互备的模式将其灾备数据通过异步方式传输到昆明中支灾备中心。当某一州市中支发生故障时,同时将应用系统和网络切换到昆明中支进行业务处理。
四、可行性分析
省级人民银行灾备模型必须充分考虑现有的灾备资源,合理利用总行的灾备资源和建设思路,从空间布局、网络布局和系统布局上进行综合考虑,构建出系统架构合理,投资成本最低,建设理念先进的灾备体系。
(一)空间布局、网络布局和系统布局
省级人民银行大部分已有两个中心机房,分别是省级数据中心和同城转接中心。同城转接中心作为同城灾备中心可以充分利用其现有的机房环境、网络环境和系统环境,实现同城异地灾备。总行灾备中心可以作为省级数据的异地灾备中心。
(二)系统架构的合理性
模型充分利用同城转接中心和总行灾备中心资源,形成了省级数据中心、同城转接中心和总行灾备中心的“两地三布局”的灾备系统架构,同时考虑到州市级数据灾备能力薄弱,建立已省为单位的异地灾备体系,实现州市数据的异地备份。系统架构最大限度将故障控制在发生点,其他区域不会受其影响。
省级数据中心和同城转接中心有效保证同城范围内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的连续性;总行灾备中心实现数据的异地备份。同时该系统架构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升级同城转接中心的数据备份和应用系统备份功能,使之具备基本同等的业务处理能力和高速链路,日常情况下分担省级数据中心的业务压力,当一个中心出现故障时,另外一个中心完全接管其所有业务。目前,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和国企都在使用两地三中心灾备系统架构。
(三)投资成本的节约性
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信息系统投产运行。按照传统的系统建设模式,每建设一个新系统,都需购置一套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有的还有外接存储、交换机、磁带库等设备,其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如何以最小的成本高效、节能、安全地建设省级灾备系统尤为关键。以云南省为例,省级人民银行灾备系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投资成本的最小化。
省级数据中心。备份存储系统采用现有的一套IBM带库、昆腾Scalari500带库和博科光纤交换机;备份软件采用现有的Synchromagic3.0;省级数据中心只需要在增加一台IBM 3850作为备份服务器将业务系统和数据保存到存储系统的带库里。
同城转接中心。目前,同城转接中心已有良好的机房环境和完整的网络系统,只需要增加一台或多台虚拟服务器,实现业务系统的实时切换;增加一套存储带库实现数据备份。
总行灾备中心。总行灾备中心已有大量的存储系统,只需要系统管理员通过虚拟存储技术划分部分区域作为省级灾备存储阵列即可。
虚拟化技术方面。2012年以来,金融信息中心在虚拟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在科技司的指导下,采用业界成熟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初步建成人民银行数据中心业务网虚拟化平台,成功实现对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货币监测与分析系统、内审综合业务系统等11个系统的虚拟化整合,取得良好效果。省级人民银行可以充分利用总行在虚拟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将其复制到省级人民银行灾备体系建设中。
(四)建设理念的先进性
人民银行数据中心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家级一流数据中心,数据集中范围更广,时效性更强,安全保障要求更高。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切合了人民银行在灾备建设上的指导意见。虚拟化技术在实现系统容灾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支持生产系统和灾备系统的快速切换,具有全面快速的灾难恢复能力。国内多家中小金融机构已利用虚拟化平台实现了灾备建设。省级人民银行应基于“两地三布局”架构,合理利用虚拟化平台进行灾备建设。
参考文献
[1]关于虚拟化枝术在人民银行数据中心建设中应用的研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参阅件.第13期.
[2]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2013年人民银行科枝工作要点的通知.银办发(013).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