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21 07:59: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干部个人考察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考察对象
1.各公办小学、幼儿园领导班子;
2.各公办小学、幼儿园现任校(园)长、副校(园)长;
3.拟任校(园)级干部人选考察对象。
二、时间安排
6月15日至6月30日,具体时间由考察组与各单位联系商定。
三、考察内容
(一)领导班子考察主要内容
2013年8月以来学校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工作实绩,侧重考察学校办学规划、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德育建设、教师队伍、管理创新、安全稳定和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情况。
(二)校(园)级领导干部考察主要内容
德、能、勤、绩、廉表现,重点了解干部政治品格、作风品行、廉洁自律、教学教研水平、学校管理能力、师德师风和工作实绩等情况,突出考察2013年8月以来或任现职以来、参加筹办工作以来履行岗位职责、负责工作、服务大局的实际成效等情况。
(三)拟任校(园)级领导干部考察主要内容
3年来(20XX年以来)履行岗位职责、负责工作、服务大局的实际成效等情况。
四、方法步骤
(一)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以各校(园)为单位组织,由考察组在学校教职工中确定参加民主测评对象,组织与会人员对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进行测评,并以会议推荐、个别谈话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人选。测评采用无记名方式由参会人员独立填写。
(二)研究确定拟任校(园)级干部人选考察对象。由镇党委、政府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结合干部日常表现情况,研究确定拟任校(园)级干部人选考察对象。
(三)准备有关材料。①各学校应在考察前将《考察预告》张贴在单位公示栏。②考察对象对照岗位职责,认真回顾总结2013年8月以来各方面表现情况,形成书面总结(字数掌握在2000字以内),并填写《干部“3+1”工作实绩公示表》和《考察人选家庭成员移居国(境)外情况报告单》。拟任校(园)级干部人选考察对象应同时填写《干部情况登记表》和《考察人选家庭成员移居国(境)外情况报告单》,并将办理计划生育证明材料交至考察组。其中,《干部“3+1”工作实绩公示表》,应在考察谈话前一天发至测评大会与会对象手中,并在考察谈话前在本单位公示栏张贴公示。③各学校要提前准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花名册》(供个别考察谈话使用),在考察组到达时交给考察组。
(四)发出考察预告。各考察组应在考察前发出考察预告,公布考察对象、考察任务、考察时间、考察组人员组成和联系方式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考察期间,对群众举报反映考察对象的有关问题,考察组要通过实地调查、找当事人核实或函询等方法了解清楚,按照规范格式形成调查报告,作为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五)考察谈话。考察组根据考察对象的职责分工,按照接近和知情原则,分别找考察对象的同事及有关人员(被谈话人名单由考察组统筹安排)进行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深入了解校(园)级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
(六)实绩分析。考察组要对照《干部“3+1”工作实绩公示表》,对考察对象的一些重点工作内容和成绩进行调查核实,重点分析干部在其中的工作投入、工作成效和个人所发挥的作用。
(七)综合评价。考察组在全面熟悉掌握各种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民主测评、考察谈话等情况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分析研究,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的德才表现,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的评价等次,并全面准确地形成书面考察材料和汇报材料。在形成考察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同类别横比、同岗位纵比、同要求互比等方法,研究确定最终考察等次。
(八)考察情况汇报。由考察组组长向镇党委、政府汇报考察情况及相关意见建议。
五、有关事项
1.考察工作由镇政府组织实施,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吴志峰同志和分管教育领导柯俊辉同志担任,成员由教委办、组织办、纪委办、各中学等人员组成。考察之前,由镇政府组织对考察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全体考察人员要充分认识做好考察工作的目的意义,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全脱产、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地参与考察工作。
2.各公办小学、幼儿园要充分重视,精心组织,抓紧抓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密切配合考察组共同完成考察任务。
3.实行考察工作责任制,考察组组长对考察材料和考察汇报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负总责,考察组成员对所撰写的考察材料和考察汇报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负责。
以往,在选用干部时,由于对岗位设置和岗位要求研究不多、不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以人定岗的问题,而忽视了岗位是否需要的问题,忽视了选上来的干部是否与其岗位相匹配的问题。这种做法实质上是“论资排辈”价值观在选拔干部工作中的体现,显然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精简高效的组织原则和以岗选人、适才适岗的用人标准。因此,要提升干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程度,首先就是要转变用人角度,以事业的标准选拔干部,以岗位的需求配置干部,实现从以人定岗到以岗选人的转变。
以岗选人,就是要在详细进行岗位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企业特点和岗位个性的干部素质模型,它实际上解决的是适才适岗的问题。第一步,要从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入手,了解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组织结构、各管理层面的功能及相互联系,了解干部岗位的设置、职能、任务和要求,明确与岗位职能相适应的岗位标准。第二步,要按照能力要求、工作动力和个性特点等基本要素,设计适合岗位标准要求的干部能力素质模型。具体来说,就是要按照分层分类管理的原则做好各岗位标准的修订和制定工作,把岗位需求标准同干部的个性素质特点相结合,实现岗位需求的个性化,真正按照岗位的需要配备好素质相当的干部。
二、全面管理,从身份管理转变为资源管理
随着改革形势发展,如何实现干部的岗位化管理和干部队伍人力资源的智力经营,则成为干部管理的主要任务。建立一套全面、真实、客观、公正反映干部工作实绩的档案体系,并通过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管理,获取干部资源的有价信息,是实现从干部身份管理向岗位资源管理转变的有效途径。
首先,档案的内容设计要科学,主要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主体内容,即按照不同岗位区别设定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内容。二是辅助内容,主要包括干部实绩考核中的民主测评情况、干部个人述职材料以及组织部门的考察结果等。三是补充内容,主要是一时难以评定的潜在业绩。其次,档案材料的搜集要实事求是,其主要来源是每年度的领导班子及成员个人的业绩考核,应由组织部门派人收集并指定专人整理,此外还应包括干部日常工作过程中的业绩,连同发生的重大失误等,由干部所在单位向组织部门上报,并由组织部门审核无误后记入。第三,档案的组建要实现智能化。应按照一人一档的方法建立。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应尽量实现电脑智能化管理,并达到四个方面的功能:一是网络功能,即在组织部门严格保密管理的前提下,实现一定范围的干部工作实绩档案资源共享;二是类比功能,即既能实现干部个人历年工作实绩的纵向对比,又能实现干部之间工作实绩的横向对比;三是累积功能,即可以实现干部工作实绩的逐年累积,有助于干部的长期培养考察;四是预警功能,即通过对档案材料的掌握和分析,来达到对干部个体和班子工作改进的预告警示作用。
三、科学考察,从重共性标准考察转变为重个性标准考察
1、根据收集归档范围,经常地有计划地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做到一季度一小收,半年一大收,年终一总收。同时要在半个月,将材料归入档案袋内。两年装订入卷归档一次。收集的主要渠道:
(1)根据工作需要和档案中缺少材料的情况,及时向干部本人或有关部门收集应该的各项材料。
(2)干部档案室工作人员要与干部科室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收集干部任免、考察、考核、考绩、鉴定、工资等材料。
(3)主动向干审部门收集有关干部政治历史等问题的审查、复查和结论、上级批复以及更改姓名、年龄、伍龄等材料。
(4)通过承办筹备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等代表会议代表推荐工作或会议组织工作的有关部门,收集代表登记表、委员登记和个人政绩材料。
(5)通过有关院校、党校、培训部门收集学生(学员)登记表、学习成绩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授予学位的材料、学历证明、培训结业成绩、学习鉴定登记表等材料。
(6)通过党团组织收集入党志愿书、申请书、党员转正申请书、党员登记表等材料。
(7)通过纪检、监察等部门,收集在纪检、监察和行政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处分决定或(免予处分的意见)、查证核实报告、上级批复等材料。法院审判工作形成的判决书。
(8)通过审计部门收集形成的对干部经济工作中的评价材料、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等材料。
(9)通过有关部门,收集干部的重要科技成果材料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表彰先进事迹等工作中形成的申报审批表、登记表等材料。
(10)通过各单位的联络员收集干部家庭成员变化情况等材料。
(二)收集干部档案材料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本部各科室以及有关单位应主动配合,积极支持,将形成的材料,及时送交我部信心中心档案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积压和扣留档案材料。
2、对归档材料的要求:
(1)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
(2)必须是真实、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写明承办单位或个人署名,有形成材料的日期;
(3)必须是手续完备的材料。凡规定应由组织审查盖章的,须有组织盖章,规定要同本人见面的材料(如审查结论、复查结论等)一般应有本人签字,特殊情况,本人见面后未签字的,可由组织说明。对于考察任免等材料,必须注明批准机关名称,时间和文号。
两点体会:
这次考察是为了全面掌握了解县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的运行情况和班子成员的履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选好配强班子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不是我第一次参与考察工作,但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到这么多单位的考察工作,绝大多数单位我是第一次去。在干部科工作已有两年多,平时在工作中和干部的个人档案、书面材料接触较多,但和干部本人面对面交谈的机会并不太多,因为工作的需要,也曾去过一些单位,所带的考察任务不同,对于许多单位、许多干部的情况只是存有片面的印象,了解的不够全面,通过这次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对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增进了对单位和干部的了解,为全面的掌握情况,更好的胜任工作奠定了基础。
这次的考察工作时间紧,任务多,如何确保考察工作的严肃认真,真实准确的反映实际情况,对我们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做好充分准备。从考察工作的前期准备、沟通衔接,到考察期间的测评推荐、个别座谈,以及回来后完成考察材料,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我们要熟悉考察工作的相关业务知识,熟悉考察工作的内容职责,并对考察单位的情况做充分的了解,做好知识备份工作。二是讲究技巧。考察工作中要和不同的人进行座谈,不能只是机械的、死板的按照要求来谈话,要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和性格特点进行谈话,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引导谈话的方向,善于听取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和少数人的意见,对于反面的意见,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核实。三是认真撰写材料。考察材料是我们考察工作情况的文字综合表现,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不同的部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工作重点,不同的领导干部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他的领导风格、领导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各有不同。必须要抓住他们的重点和特点,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反映考察情况,尽量把座谈中反映的情况记全记实,但也不能是所有信息的完全叠加,要进行总结提炼,勾画出真实面貌,体现出个性特点。
两点感悟:
*县为较好掌握领导干部和拟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廉政及履职效能情况,教育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促进领导干部考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作为的干部队伍,近日出台了《*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廉政履职效能考察暂行办法》,在全县全面推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廉政履职效能考察制度。
一是细化考察内容。《暂行办法》中明确的廉政和履职效能考察的内容,突出了一个“细”字,将廉政考察和履职效能考察分为10项内容,这10项内容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和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服务高效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在干部选拔任用和日常考核中监督干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问题。
二是考察方法和步骤程序化。廉政和履职效能考察按认真自查、及时公示、民主测评、谈话考察、收信信息、征求意见、澄清事实、综合评价8个步骤进行。首先在各级党政机关民主推荐出拟提拔人选或后备干部人选后,由被推荐人填写《*县领导干部廉政和履职效能自评表》,对个人的廉政和履职效能情况进行认真自查,并在本机关单位公示,广泛接受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监督。其次,发放《*县领导干部廉政和履职效能测评表》,对考察对象廉政和履职效能情况进行民主测评。民主测评由本部门的领导成员、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部门人数较少的,可以由全体人员参加。拟提拔为正科级干部的满意率一般在80%以上,拟提拔为副科级干部的满意率一般应在70%以上,后备干部的满意率应在50%以上。再次采取收集信息和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考察,收集考察对象的廉政情况,重点考察测评中发现的问题和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最后,经征求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意见后,形成考察材料,并复函组织部门。考察别注重干部的廉政问题,对于发现问题的及时查处,对于诬告陷害的问题将予以澄清,还干部清白,并对诬告陷害他人者视情查处。
三是实行考察人员问责制。为保证廉政和履职效能考察的公正、公平,防止考察中的不正之风,《办法》要求考察人员要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全面、客观地反映考察对象的廉政和履职效能情况,严格遵守考察工作纪律,对于不如实反映考察情况或通风报信及影响公正考察情况的,将严肃追究责任。对干部考察中的违纪行为,干部群众、考察对象本人及所在单位可向上级党委及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检举、申诉,受理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核实处理。
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收集鉴别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5-0085-02
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以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干部人事工作的需要,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混乱
近年来,随着人员流动的加速,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是隶属关系不顺。主要表现在企业、事业单位部分人员的档案有的在人事部门,有的在人才交流中心,还有的在劳动部门,管理的主体不清。二是“人”、“档”脱节。少数职能单位档案意识谈漠,造成“人”、“档”分离,弃档、“死”档和无档现象仍时有发生,还有的个人为了外调,不顾原单位的反对,弃档私自走人。三是管理出现新盲目区。部分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擅自保存所聘人员档案,少数柔性流动人员和一时没有落实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私自截留档案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成为新的管理盲区。
(二)档案信息不全
目前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内容沿袭着计划经济时代对干部的要求。一是档案材料不能体现干部综合素质。档案内容多体现干部 “德”,侧重反映干部的政治历史,且主观定性描述多,客观定量分析少,对“能”、“勤”、“绩”、“廉”却很少涉及,很难体现干部的时代特点和个体特色,不能为干部的正确使用提供详实、准确的信息。二是档案不能真实反映干部情况。由于部分干部揣怀着各种心里,干部档案出现了“失真”,如个人学历、职称等进行伪造、涂改,导致考察部门“雾里看花”,影响了考察部门对干部的正确判断。三是档案信息更新慢。近年来,对干部考察上新增的如离任审计、任前公示、公开选拔、重大业绩等内容未能及时更新,对这些环节所产生的材料应如何收集、收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制度上没有明确界定,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档案材料缺少新鲜信息。
(三)管理不够规范
在档案管理中,存在着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权限不清,乡镇和部分单位保管着职工档案,对书写原料不按指定使用,纸张大小不一,手续不齐,印章不全,干部人事档案的收集、查阅、清理登记、接转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应归档的材料没有得到及时归档,少数单位和个人自行保留归档材料,干部人事档案接转手续不全,有“人”、“档”脱节现象,甚至还存在干部档案涂改现象。一些基层单位的个别干部,为了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在档案材料一些重要的数据上,如学历、年龄、职称、简历等地方进行涂改。
(四)管理方法落后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干部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做好干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搞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对于全面了解、正确选拔使用干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方法较为落后,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需要。首先,大部分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还是停留在传统手工管理阶段,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不能为选用干部工作提供主动的、前瞻性的综合分析,干部档案在管理上不能主动适应干部工作的要求,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其次是管理方法繁琐,不易操作。档案方法的繁琐很大程度上规格要求、档案内容的分类,管理、服务环节和程序繁琐等,这就要求必须改进档案管理方法。有的同志常常看不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甚至认为现在使用干部重在现实表现,干部档案没有多大作用;还有的同志认为干部档案工作是干部档案工作人员的事情,与己无关;也有的同志虽然口头上讲干部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却不够重视,许多档案材料不能做到及时归档,致使档案材料缺失不完整,给干部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麻烦。
二、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管理职能、服务方式、工作机制等方面与时俱进地进行完善和创新。促进其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应用,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干部人事工作的发展,使干部档案更好地为党的干部工作和经济建设服务。
(一)适应新需求,创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
各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创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一是坚持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不动摇。集中统一是指干部人事档案必须集中到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其他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私自保存干部人事档案。分级负责是指全国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其管理权限――即管哪一级干部就管那一级人员的档案材料,并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这是我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原则必须坚持和完善。对于县级组织人事部门来说,组织部门应承担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牵头抓总工作,负责组织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督查和业务指导,并具体负责好所管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的档案;县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工作人员及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劳动就业服务部门负责各类企业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二是档随人走与“人”、“档”适度分离并存。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干部的任免权限与主管单位是动态的,人员流动是客观存在的,干部的主管协管单位经常发生改变。
(二)档案材料内容需充实与审核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收集有价值的材料和信息,只有不断完善充实档案内容,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干部的情况。如:干部履历和自传、干部年度考核、学历档案材料和职称评审表、入党档案材料、缺奖励表、干部履历表、入党志愿书、工资套改表、学历、培训、奖惩、晋升、职称等,使用率较高的材料应该及时收集归档,特别是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形成的能够真实反映干部德才表现、具有长期查考价值的材料,如转正定级审批表、聘用合同书、任免考察材料等等都要及时补充到干部人事档案中来。严格审核,避免造成一些没有使用价值的档案材料却归入到档案中来,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三)加强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收集鉴别与整理归档
档案收集和鉴别工作是干部档案管理的源头。档案室收集的归档材料必须完整、真实,文字清楚,对象明确。凡规定由组织、人事部门审查盖章的,必须印章齐全;组织鉴定、审查结论、处分决定、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等形成的综合材料,须经本人见面签字;任免呈报表和录用聘用审批表,必须有批准机关名称、时间和文号;档案材料的进入,取出,缺损必须登记在册,完善包括接收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登记簿、转出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登记簿、缺少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登记簿等信息,以便日后核实查证;对干部工资改革、职称评定、干部任免、离退休、干部奖惩、组织考核、民主评议等工作中形成的材料,收集时都必须做到全面、具体、及时、完整无误。档案鉴别是一件细致入微的工作,应坚决杜绝粗心大意,管档人员要认真负责,确保档案材料真实、完整。档案人员对收集来的材料要认真校对、审核,把真实可靠的材料收入干部档案。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表述是否准确、精炼,观点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退回,限期纠正再归档,对于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及时退给有关单位,做到不散失、不积压。
(四)构建信息平台,加快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努力学习和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与科技手段,加快组织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应至少要包含档案检索管理系统、干部信息查询系统、信息综合开发系统等三大系统功能。其中信息综合开发系统要以符合选用干部工作的要求为标准设置,而且对干部信息具有统计功能、深层次的分析功能、预测功能。二是建立干部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体系。按管理权限,逐层逐级建立干部人事档案局域网,通过局域网之间的相互联结,实行干部档案的网络化管理。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的分级管理的高效性。三是建立干部个人电子档案系统。为更好的适应人才柔性流动的需求,实现干部人事档案自动化管理。掌握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操作技能,为今后逐步实现干部档案原件的网上查阅和共享积累经验,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干部档案和信息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荣好,阎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2,(S1).
[2]张B.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SWOT分析[J].湖北档案,2007,(8).
关键词:档案;整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1
根据《整理细则》修订稿介绍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具体方法步骤。整理的第一个环节是审核。收到档案材料后,首先要严格审核,确定是否属于归档范围,是否符合归档要求。除了审核以外,一般来讲,整理工作包括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五个步骤:
一、分类
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应根据其内容特征分为十大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以反映干部本人自然情况、经历、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材料。
第二类:自传材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
自传材料包括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自传是个人撰写自己家世、身世和主要社会关系的自述。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审计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对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调查、评价的材料。归入本类的材料,必须是经过组织研究认可正式形成的,手续完备,能正确、历史地反映干部实际情况,具有查考价值的鉴定、考察、考核材料。
第四类: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培训材料。
第五类:政审材料;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材料。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审查和干部基本情况更改形成的材料。
第六类: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参加党、团组织的有关材料。注意,此类包括派的入党材料。
第七类:表彰奖励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对干部给予奖励或表彰的材料。注意,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有的归在第四、七、九类,此次统一规定归在第七类。
第八类:涉法违纪材料。
第九类:招录、聘用材料;任免、调动、授衔、军人转业(复员)安置、退(离)休材料;辞职、辞退、罢免材料;工资、待遇材料;出国(境)材料;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代表会议,派代表会议形成的材料。
第十类: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材料;治丧材料;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审核工作材料;其他材料。干部档案报送单,干部档案有关情况说明等材料也归入此类。
二、排序
排序是指将每一类别的材料按其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或内容的内在联系排列顺序,并通过编写类号、顺序号和页码固定下来。具体方法有:
1.按材料形成的时间排序。适用于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第一、二、三、四、七、九、十类材料。第四类、第九类材料排序时,在采用二级分类后的各小类中分别按时间排序。
2.按材料的内容以及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序适用于第五、六、八类材料。其中,第五类、第八类材料的排列顺序一般为:上级批复,结论或处分决定,本人对结论或处分决定的意见、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本人检讨或交待材料等。第六类材料,入团志愿书应排在入团的其他材料之前;入党志愿书应排在入党的其他材料之前,党员登记表等可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每个类别中的档案材料排序后,要用铅笔在每份材料首页的右上角编上类号和顺序号。页码计算方法为,凡有图文的页面,每面作为一页,有封面的材料从封面开始编写。空白纸和托裱用的衬纸不计页数;复件和原件应视为一份材料,统一编写页数。
三、编目
1.档案材料应按照排列顺序,逐份逐项进行编目,做到目录清楚,填写准确。书写目录要工整、准确、清楚、美观,使用规范的书写材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荧光笔、水彩笔、红墨水、纯蓝墨水和复写纸书写。档案目录不能粘贴涂改。2.每类目录之前应注明材料类号和类别名称。3.“序号”填写材料类号和排列顺序号。序号栏的规范填写方法是:材料类号用汉字的“一”至“十”,序号用阿拉伯数字。4.“材料名称”根据材料题目填写。拟定或简化题目,必须确切反映材料的主要内容或性质特点。5.“材料形成时间”填写材料落款时间。有多个时间的材料,一般以最后的时间为准。复制的档案材料,采用原件的形成时间。时间填写要尽量详细、规范,有具体年月日的,必须填写齐全。6.“页数”填写材料的页数。按编好的页数如实填写。7.“备注”填写需要说明的情况。归档材料因为内容相关合并为一份材料的,要在备注栏中进行简要说明,如附有考察材料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复制件等。8.每类目录之后须留出适量的空格,供补充档案材料时使用。特别是第三、四、九类等,不能在同一页中填写其它类别材料的条目。
四、技术加工
对纸张破损、幅面不规则,或字迹材料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档案材料,应进行技术加工。
1.对纸张破损或字迹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档案材料,应采用复印、扫描、拍摄等方法进行复制。复制件应附在原件后,与原件作为一件。2.幅面过大的档案材料应进行折叠或剪裁。折叠后的档案材料要保持平整,文字、照片不得损坏,便于展开阅读。剪裁时不得损坏档案材料上的文字、印章、图形等内容。3.幅面过小的材料应进行托撮,装订边过窄或装订线内有文字的材料应加边。档案材料一般应留够2厘米的装订边,不够应加边。有些材料幅面太小,无法装订,应当在材料的底部托上一层质量较好的纸张。4.档案材料上的订书钉、曲别针、大头针等金属装订物应当拆除。5.档案材料应各自独立,严禁将多份材料以缝纫、裱糊等形式粘连在一起。
人事档案管理又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资源优势,更好地为医院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1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人事档案一直作为组织人事部门的内部管理体系在运行,其真实性、可靠性由该组织的领导及其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出于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保密性等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在人事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方面,一直存在着过分强调保密的倾向,实行内向、封闭式管理。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也一样,只限于记载和保管。人事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
医院中从事人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大多是非档案专业毕业和未经过正规档案专业培训的人员,对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了解较少。所以,在长期的管理中,很少考虑档案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只是将交上来的材料装入个人档案袋,每隔几年上级组织部门要求整理时临时抽调几个人装订一下。由于时间紧,根本无法保证档案整理的规范性,档案质量达不到要求,甚至业务技术档案和文书档案混装在人事档案中。
2 实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必要性
在人才流动日趋频繁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知识观念在不断更新,职工本人也需要通过本人的人事档案了解自身情况,医院对人事档案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希望得到更多的人才信息。
从信息管理的角度考虑,人事档案是各级组织部门考察、培养、使用和向外提供相关数据的原始依据。目前,人事档案的主要材料包括10类:(1)履历材料;(2)自传材料;(3)鉴定、考核、考察材料;(4)学历、学位、成绩、培训和专业技术情况的材料;(5)政审材料;(6)加入党团材料;(7)奖励材料;(8)干部违纪、政纪、国法等材料;(9)任免呈报表和工资、待遇的审批材料;(10)其他可供组织参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这些材料基本上都是本人自己书写和组织部门在考察干部、入党、入团、增加工资和录用、任免、聘任、转业、离退休、退职办理手续中形成的原始材料。虽然很珍贵,但大多并不需要保密。如果将这些信息全面纳入到社会化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这些人事档案信息电子化,配备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代替传统档案管理手段,充分发挥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3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设想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卫生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将成为医院人事管理的主要手段。
3.1提高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应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为基础,通过深层次的开发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如人才信息软件的开发,使人事信息资源共享,为医院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
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开发人力资源信息,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将收集到的人才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给用人科室,为临床、科研和教学服务。
3.2加强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制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完善查阅、转出、接收档案的措施,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以此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
3.3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了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因此是组织人事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依据,在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事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能更有效的利用医院的人力资源。
3.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长期以来,整个社会档案意识淡薄,个别领导也认为档案部门不是医院产生经济效益的部门,因此,档案工作谁干都可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必须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前国家档案局局长王刚说过:“档案教育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础,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档案工作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必须优先发展档案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使档案事业的发展,真正转到依靠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作为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努力学习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了解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具体内容,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要有责任心,有敬业精神,甘为幕后英雄,专心搞好档案工作。(2)领导要重视。要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用发展的眼光加大对档案人员的关注和培养,以便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为档案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通过继续教育来不断更新知识,增强创新意识。(3)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择优录用,竞聘上岗,把真正优秀的档案专业人员选拔到档案管理的岗位上来,熟悉档案工作业务流程,尽快融入到工作中。(4)医院要将档案人员的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关心他们的职称晋升和工作业绩,使他们的辛勤劳动得到公正回报。
3.5增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