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档案局防震减灾

档案局防震减灾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22 15:34: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档案局防震减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档案局防震减灾

第1篇

关键词: 档案文化 资源储备 资源利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伴随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档案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逐步成为档案工作领域一个新的“增长点”,加强档案文化的探索与研究及资源储备与开发利用,也逐渐成为各级档案工作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热议话题。

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应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神圣职责,始终围绕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主题,全面强化档案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科学化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紧紧抓住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这个难得机遇,发挥独特优势,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做好“档案文化”这篇大文章,是档案工作又一个新的着力点。

一、档案文化承载社会效应

1.档案文化的概念、特征和作用。档案文化是某一历史时期某一特定群体的档案意识,以及在这种意识指导下有效管理和利用档案实体文化的方式和结果的总和。社会总体文化作用于档案而产生的文化总功能,也属于档案文化的范畴。

档案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档案文化不仅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更具独有的功能与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许多事例充分说明了档案文化独有的社会属性。其一,档案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基础,并直接服务于社会文化建设,与各个文化类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文学、艺术、影视作品的创作,教育、图书、文博、建筑造型、旅游等各类文化的发展往往源于档案。其二,档案广泛存在于社会活动中,它的发展状况影响着各行各业,因而档案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其三,档案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浓厚的档案工作行业独有特点。它是社会发展进程全方位写照,具有可靠的真实性和不可替代性,因而可以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源头服务。

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前瞻性意义。档案文化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提高档案行政管理水平,确保档案事业的持续科学发展;有利于引导和培养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律意识;有利于推动档案事业的创新发展,大大提升档案部门的良好外部形象。

2.档案文化承载社会功能。档案事业是一个国家最具文化特征的事业。档案承载着社会教化功能,是人类社会具有特殊性的文化资源。档案文化在延续和传承人类文明,进行国情党情教育、优良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等,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历史上二十四史等文化典籍的编著,就是档案文化价值体现的重要标志。我国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吸收重要的档案文化资源实现适应现代社会转换的实例数不胜数。今年央视在黄金时段连续播放的电视连续剧《誓言今生》,就是以、到这一历史时期解密档案中,摘取了六个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背景创作的电视剧精品,观众一致认为生动、真实、可信,震撼人心,取得了当时收视率最高的很好效果。由此,档案文化的核心价值可见一斑。

近年来,唐山市在文化强市活动中,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利用馆藏档案,在城市建设中打造出一道独特亮丽的文化工程风景线:利用唐山大地震专题档案建设了“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和“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目前已接待参观者达300多万人次。“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于2011年6月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同年被国家地震局命名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利用开滦馆藏具有百年历史、弥足珍贵的317卷档案,建成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先后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河北省工业旅游示范点”等多项称号,并被评为“唐山八景”之一,赢得了社会各界高度赞誉。利用冀东发展集团馆藏档案,建成的“唐山水泥工业博物馆”,展现了近现代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历程。唐山利用历史档案打造城市文化工程风景线的事实,生动地鉴证了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证明了档案文化大有可为。

二、档案文化储备不可或缺

丰富的档案资源储备是档案开发利用的前提基础。新时期档案文化建设,应是建立在过去时代创造的一切优秀的精神遗产基础之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离开了传统,档案文化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要具备强烈的对历史负责的“文化自觉”。

1.依法接收、征集档案,着力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努力建立强大的档案资源体系,提高档案资源管理能力,为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信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总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眼于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将档案工作的触角向文化建设领域延伸,切实做到文化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资源就征集到哪里,力求做到全覆盖。(1)制度规范到位。建立健全档案文化资料收集、归档、接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大档案资源的接收工作力度。(2)掌握信息跟踪服务到位。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体系,全力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详细掌握档案文化资源的产生、分布、发展状况,为档案资源的征集接收做足信息储备。(3)征集接收到位。既要依法完整接收档案资源进馆,还必须采取广泛的社会征集、接受捐赠等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将有关各类档案资料,诸如省域、市域、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名人录,著名文化作品、著作、剧作,繁荣文化建设的典型单位、典型人物以及推动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工作进程中形成的各种文字、声像、电子、实物等不同载体的档案文化资料适时接收进入本地档案馆,不断地积累、充实和丰厚档案文化底蕴。

2.加大投入,确保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各级各类档案馆要加大资金投入、集中人力,对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特别要优先对社会征集到的各类档案资源,进行必要的整理、编目、扫描和数字化处理,作为专题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在有条件的地方国家档案馆建起“专题档案数据库”,力争实现档案存储数字化、管理现代化、利用网络化,丰富馆藏内容,储备文化资源,以备今后传承利用,为文化再发展、更繁荣提供服务。

三、着力发掘档案文化精品

除了打好储备基础之外,着力档案的开发利用,使之转换成符合现实需要的文化精品力作,是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又一个关键点。以清东陵管理处为例,他们以档案为依据,通过运用媒体平台,在中央电视台《发现探索》、《国宝档案》、《百家讲坛》、《天下大观》等栏目,以及在北京、河北、福建等多家省级电视台和台湾、香港、日本电视台等,举办多期讲座和专题论坛,播放多部具有浓郁历史特色文献纪录片,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足以说明档案文化开发利用的现实性、可行性和重要性。因此,总体上讲应将档案工作融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整体布局之中,切实加强领导,列入议程,及时部署,积极推进。

1.要以增强和提升档案工作服务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本着“传承、创新、发展”的思路,积极推动档案工作由“机要型”、“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开发利用型”的转变。采取多种手段,多元探索利用档案文化资源途径,有效挖掘、开发、利用现有历史档案资源,使之转化为有重大社会价值的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