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1 15:18: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敬业与乐业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教师 师德修养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1-0043-02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建设者,教师按一定的社会标准和需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知世界的能力,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准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而提升师德修养水准的前提是明确师德修养的取向。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只有明确了师德修养的取向,其修养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完善。
一、高校教师要爱岗敬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爱岗敬业是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这是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基本前提,也是师德修养之根。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识有四个不同层次的理解,即畏业、爱业、乐业、创业。这是教师敬业纬度的基本形式,也是一个教师爱岗敬业的不同表现形式。“畏业”是指敬畏自己的职业。当一个教师清醒地把自己的职业当做一种“干活挣钱的行业”时,会很怕失去它,那他对教师职业就会具有一种敬畏感,其敬业的精神就始于畏业。畏业者对职业能尽职尽责,爱业者能自立自强,乐业者能无怨无悔,而创业者则表现出一心一意。这四种不同的职业感,虽然层次不同,但都是教师敬业的内在动力。“畏业、爱业、乐业、创业”既可视作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目标,也可理解为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从前者的意义出发,它为教师个体的修养提供了目标参照坐标,使其修养更具目标性。从后者的意义出发,它启示我们,师德修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追求,只有高度重视加强修养,才能不断超越,修成正果。一个好教师只有将职业当做一个事业来做,才能做到真正的爱岗敬业,他的人生价值才能获得充分的体现。
教师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工作时间上的边疆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决定着教师要有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精神。为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提前做好课前准备;为备好一堂课,更要加班加点熟悉教材、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进行二次创作。对于责任心强的老师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班,上班固然要努力工作,下班常常又是上班的延续;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作场所,校内是“阵地”校外是“工厂”。每天都是在备课、上课、辅导中周而复始。教师的奉献精神不是空洞的大道理,而是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折射出来的人性光辉。“一身粉尘,两袖清风”,“照亮了别人,燃尽了自己”是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二、高校教师要热爱学生,具有严父慈母情怀。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决定的,是师表形象的核心。热爱学生和教书育人是一个整体,是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关系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因为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一致,直接影响到教学是否顺利进行,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与方式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只有充分热爱学生这个主体,激活这个主体,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心中没有学生,只管教书,上完课拿起教案就走,不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就不可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不可能产生尊师情感。大凡威信高,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无不具有博大的胸怀和仁爱的精神。托尔斯泰曾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老师。”一个与学生封闭的教师,一个缺乏爱心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热爱学生必须具有严父慈母的情怀,既要像严父,又要像慈母。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有父辈的威信,更有母爱的仁慈。面向每一个学生,应向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学习上给予辅导,微小的长处给予肯定,稍有进步给予表扬,遇到打击给予保护,遭到挫折给予安慰,犯了错误给予教育,安排工作给予信任,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自我,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我们有些教师年复一年的教,教了一辈子书,却从未在教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未涌起爱的激情,因此,也就无法取得教育的成功。良好的师德修养,应该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你爱教育事业,你才能体会事业成功的乐趣;你爱学生,你才会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才能在学生成长中感受到教师生命燃烧的光亮和价值。
三、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具有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职业强烈的示范性,决定着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用人格力量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一方面要以自己的能力向学生传播知识,教育学生学会做事,掌握一定的为社会服务的本领;另一方面,又要以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学会做人。因此,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情操,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教师具有何种能力和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教育后果的问题。俄国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为师者,一定要修炼职业精神,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性养性、以行导行,时时事事为学生做表率。实践表明,在学校里赢得学生信赖和爱戴的往往是那些情操高尚、学识渊博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所以,只有具备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才能去影响、熏陶学生,使其“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
教师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素养是由教师工作的对象决定的。青少年学生在生理、心理和思想品德方面都还不成熟,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很大的可塑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围的人物和环境对他们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更有权威性,学生天天和教师打交道,他们时时处处都在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甚至个性、爱好、仪表、教容和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只有身正的教师,才能带出身正的学生。教育家孙敬修曾形象地说:“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收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他的行动。”可见,教师不仅在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质育人,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事事处处严于律己,无论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都要以自己良好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教师必须“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方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形象。
四、高校教师要精通业务,具有厚积薄发潜能。
精通业务是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是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姆斯基也指出:“一个好教师应具备比教学大纲规定还多许多倍的知识,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精工巧匠。”作为一个教师,与其他的专家不同,他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学生常常把教师当成百科全书,在他们眼中,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化身。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或者经常被问住,学生会非常失望,对教师的信任度和崇拜程度将会大大降低,也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需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识地理风趣幽默的老师。现代课堂不欢迎循规蹈矩、照本宣科、密不透风的先生。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博学多才培育学生。新一代的学生无论在知识面、社会认知水平、个人胆识、交往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方面已经迥异从前。面对他们,“先生”的先知如果捉襟见肘,继续得过且过,沉醉于“半桶水”而悠然自得,必将最终失去神圣教坛的主角地位。因此,教师要勤于学习,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
一、大处着眼铸师魂,努力提升敬业精神
我校始终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的要求来制定师德建设目标,通过开展师德活动,帮助教师形成“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的职业道德理念,达到以敬业、乐业、勤业、爱生、育人、奉献为基本要求的师德标准,实现以做学生爱戴、家长信赖、学校欢迎、社会放心的优秀教师为目标的教师行为规范,进一步形成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良好局面。
学校每周都要对教师的师德读书笔记进行专项检查,真正做到在学习中提高师德素养,在实践中规范教师言行。每月举行一次师德培训活动,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道德规范》《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道德》等理论书籍,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每学期都要开展以“我的教育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活动,鼓励教师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摒弃和教师职业不相符的思想、行椤!案呱窖鲋梗景行行止,虽曰不能,心向往之”。让我们怀着崇高的教育理想,坚定信念,展翅高飞,拥抱未来。
二、小处着手献师爱,努力提升育人艺术
师爱的正确表达方式应该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和宽容学生。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教师一个关注的眼神,课堂上的一次温馨的表扬,作业中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以让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爱可以使学生充满信心,不断改进、提高,积极向上;爱可以充实学生的内心,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思想。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学生,才能打动学生,教育好学生。
学校要求所有教师都要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并建立一对一的师生结对帮扶机制。学校建立了爱心助困基金,帮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孩子,让学生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对优等生要严格要求,不偏爱,不宠爱;耐心帮助学困生,真心地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掌。爱是最好的教育,一位初三毕业的学生在她的毕业留言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从小就没有母爱的孩子,但在南闸中学的大家庭里,是老师关心着我,是老师培养了我,是老师的爱温暖了我,我是幸福的,谢谢我最尊敬的老师们!一句谢谢,说出了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心,也道出了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
三、细处着想立师表,努力提升教师形象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教师形象,关心爱护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学校制定了教师工作一日常规,严格规范教师的言行,要求教师注重细节,时时、事事、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早晨进校,是学校行政值班的领导站在校门口,迎接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走进学校;晚上就寝,班主任教师总是叮嘱孩子“要盖好被子,不要着凉”;学生有什么想说的话,想找人倾诉,首先想到的就是学生的好朋友――校长。学生生病了,送他到医院,陪护他的一定是教师;学生遇到伤心的事,耐心劝导、热心帮助他的一定是教师;学生取得了进步,给予鼓励,和他一起快乐的还是教师。尤其在对后进生的帮扶和转化工作上,学校建立了后进生成长记录袋,每位教师结对帮扶两到三名后进生,在思想、生活、学习上给学生以帮助,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用率先垂范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用无微不至的关爱感动学生,真正体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本质。
同时,每周四下午定为校长接待日,通过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要求;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家校联谊会,把学校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在校的表现等及时通报给家长;学校实行教师家访制度,班主任、科任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与家长一同探索教育学生成人成才的新思路,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教学着力强师能,努力提升业务水平
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勇于探索创新,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学校制定了《淮安市南闸职业中学课堂教学常规考核细则》,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师德考核的内容之一。我校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依据农村初中的校情和学生的学情,着力推行自主分层教学,由校长带头,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农村初中自主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研究工作中,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认真编写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导学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合作,让学生交流,让学生总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校开展了“青蓝”工程,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子,给青年教师压担子,为年轻教师搭台子,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培训等,使青年教师能够快速成长起来。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发展评价体系,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工作交流研讨活动,对认真对待教学工作,认真撰写教学资料,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真正让工作责任心强、教学业务精湛、教学实绩突出,教学技能优秀的教师得到发展;对工作不负责,教学资料撰写不认真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改进。通过每学期的教学业务大比武,公开课竞赛,教学论文评比,优秀教案展览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深入解读教材
本次活动每一位上课教师不但从思想上十分重视,而且都做了认真的准备,整体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每一位教师都能深入解读教材,读懂教材,所以教学目标定位正确,重、难点把握准确,并能找到适当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能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处理教材,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是本次“比武”中的重点之一。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自学、自悟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方式上,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每一节课教师都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时机,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猜测、实验、在交流中分析、推理、判断,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参与数学“再创造”活动,实现了个性的展示与飞扬。“比武”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在这方面不断探索、不断钻研,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学生在这种民主、开放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能力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
《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课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大部分课堂上学生津津乐道、意犹未尽。课成功的关键原因在哪里?我认为它是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而进行的一次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具有一种张力、一种召唤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呼唤着学生富于个性的创造性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寻找固定答案的过程,不再是亦步亦趋地复现教材中知识概念的原意,不是只去忠实地认知而无自己独特的渗透情感的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创造性过程。学生在不断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社会,理解数学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新理念。
本次“比武”活动收获不小,但是也有不少教师存在着不足,如:在如何把创新与思维训练、基础知识训练相结合方面,还要深思。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有待于继续提高,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还要更准确、更精炼;板书还要更清晰、更美观,能把主要内容提纲式的呈现给学生。教师的目光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调动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实效性,不能单靠一些新颖的方式来吸引学生,而是要靠教师扎实的功底把学生引入知识的天地,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自觉地去探究、去钻研。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必须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备课,语言要有感染力,整个课堂节奏要鲜明,有起伏、有、有亮点。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学期核心工作精神为指导,以学校工作计划中重点工作目标为努力方向,抓重点工作,抓薄弱环节,落实各项管理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年级班级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努力建设教师队伍,实现全面提高年级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力争在年级管理工作和学科教学工作上获得更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通过组织学习和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2.加强师德建设,使年级形成一只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拼搏进取、团结战斗的高素质队伍。
3.通过教师结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带动教师在课改上快速进步。
(二)管理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各班要着力做好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再学习,同时要结合本班实际制定好班级管理方案。
2.加强班级日常管理,反复学习讨论星级管理评比细则,并真正抓好日常工作落实。
3.落实好教务处、政教处布置的学期重点工作:
(1)班级值勤工作,(2)班报板报任务,(3)橱窗出版任务,(4)周主题班会工作,(5)废品回收工作,(6)大课间活动组织工作,(7)读书活动组织工作,(8)楼道秩序管理工作,(9)洗浴管理工作,(10)物品保管工作。
4.年级组各班要加强宿舍区秩序和卫生的管理,班主任要认真搞好自查,确保在考评中少出问题。
5.年级领导要对教案和作业进行抽查并进行考核记载。
6.年级领导要经常性地进行抽查性听课,推门进班,随时记载教师日常授课和课改落实情况。
7.对教师课余辅导要经常巡视检查和记录。
(三)教学工作
1.坚持落实好各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小组长要认真负起责任来,把备课做实、做细、做出效果。年级领导和教务处要经常参与和检查。
2.落实开放式“自主有效,精展训练”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有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讲学稿要及时、规范、实用,突出各学科的特点。
4.语文教师要抓好晨读和读书课,高度重视作文教学,深入开展读书活动,落实高效阅读课题的研究,建设军事化课堂。
5.加强各班的学习小组建设,在学生培养上要抓实三个层面的学生:
(1)培养小组内的优生——使优生真正达到优秀
(2)提高小组内的差生——使差生能够坚持学习
(3)促进组内的中等生——使中等成绩不断提高
通过努力实现三个目标,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成绩这一目的。
6.加强教学过关考查,洋思中学“三清”的成功经验很适合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每一个任课教师都要耐心开展好这项工作,能否做到“三清”,将成为制约我们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做到“三清”需要坚持,需要耐力,需要付出---)
(四)教研工作计划
要积极参与学校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根据课题要认真撰写相关专题研究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案例、优秀教学设计。在抓好教学设计上台阶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应用,探索出成功的经验和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正视主要问题,加强和改进各科教学
1、正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八年级的工作在改革面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各校之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日趋激烈。二是从管理方面看,课堂效率不高,辅导不深入,教研不到位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从教学方面看,尖子生量小质弱,两极分化严重;四是教师对教材的拓展和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不够;五是课改使得部分教师把课上成了花架子,漂浮不实,我们要花大力气研究课改工作,充分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
2、继续加强薄弱学科建设
从几次月考和期末统考情况看,薄弱学科仍然存在,英语和数学这两个关键学科都很差。各科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扭转这一局面。在教学上,要开展针对性强的专题研讨活动,组织学科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总之,要汇集全年级的力量,尽快提高教学质量。
五、工作要求
1.班主任要勤于管理,乐业敬业,培养自己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品格。要让人去找事,不要让事找人。一旦事事缠身,肯定处处被动。
2.团结是走向胜利的保障,大到学校、年级组;小到教学组、学科组、同组搭档,都要搞好团结,要补台不要拆台,要大度不要计较,学会宽容,集体合作才能出智慧。
3.深挖教材,钻研教法,落实课改,提高课上效率。
4.凡事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致入微。
5.抓好班风、校纪和违纪学生的整治工作,学会恰当处理同学之间产生的矛盾纠纷,抓好班级的和谐建设,教会学生做人,班级管理上位了,学生积极向上了,工作自然会蓬勃发展。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饣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转贴于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目,培菜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着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的关健在于教师
【关键词】中学音乐 教学 审美
当今,全世界都在改革音乐教学。21世纪的人才观,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是我国教改的要求,是素质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如何突出审美呢?我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二、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饣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
三、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目,培菜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最终落实关健在教师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专业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它的出现和应用,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幼儿园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助推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达到促进园所整体发展的目的。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分享专业信息
1.利用现代教育通讯平台,分享专业信息
幼儿园教师善于学习,他们经常在网络浏览专业书籍、DIY网站、幼儿教育网站等,这些信息稍纵即逝,教师留心观察还要及时分享。我们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照相机,将这些资源及时拍摄记录下来。通过建立幼儿园内部的QQ群、微信群等交流群体,将信息在群内,教师间互相分享,将个体的知识经验变成集体的智慧。除了交流群内分享,我们还定期举办经验分享交流会,教师用视频展示仪、电视、计算机等展示各自收获的新鲜信息,使教师的发展具有持续性和持久性。
2.利用内部局域网,分享专业经验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适合各年龄班教育的经验,但是没有及时收集整理,很快就会遗忘和流失。我们利用幼儿园设置的局域网,在其中设置“问答对对碰”的共享文件夹。园部在其中围绕幼儿园园本课程或幼儿园研究的课题,发起讨论话题,教师也可以根据最近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提问。教师在备课及空闲时间随时进入,结合实践经验采用跟帖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它打破了班级、年级之间的界限,解决了时间和空间无法及时统一的问题,给予教师交流应用的平台,使有效经验及时得到传承、扩展并发扬光大,让各层面的教师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加主动地探究和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能力
1.进行专业培训,增强教学设计能力
我们对教师展开培训,引导教师熟练使用各种多媒体技术,设计不同学科、不同主题的教学课件和操作平台。为幼儿提供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的机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学习中形成新的问题,让幼儿在愉快的探究中得到持续发展。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空间思维拼板》的活动中,教师用现代媒体技术在幻灯片中等比例制作了拼板,幼儿在一体机的屏幕上拖动拼块到相应位置上,拼出图案。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担心错误而畏惧或逃避,他们可以不断尝试并修正错误。同时幼儿的操作及时与反馈结合起来,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评价找到错误的位置,或通过软件呈现夸张语调的语言――“你真棒!”“加油,再试一次。”或者色彩鲜明、生动活泼的动画,鼓励幼儿做出正确的调整,给幼儿带来积极的自我体验。
设计教学课件不仅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是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教师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允许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在不断的“错误”中循序渐进地构建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建立互助学习团体,增强教科研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对教师个体的学习和研究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助于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教师间的交流和研讨可以帮助教师相互借鉴,澄清教育认识,探寻最佳教育行动方案。我园将教师构建成不同的学习共同体,开展不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例如:我们按照教师专业化程度分别组建“青年教师组”和“骨干教师组”,并在两组之间建立结对联系。录制骨干教师的典型课例视频,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分析和研讨,分析课例中成功应用的教育原则、方法和措施,将年轻教师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互相融合,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对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教学现场的智慧。又如:请年青教师结合课例介绍新颖、简便易学的现代教育技术,现场演示、指导骨干教师操作,新老教师之间通过分工、交流、互助等各种合作方式,研究讨论,共同提高。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专业修养
1.整合文案工作,减少职业倦怠感
当前,幼儿教师有很多的文案工作,例如各种观察日记、效果分析、教育叙事等等。在无法改变现状的前提下,幼儿园老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有目的地将其进行整合。例如围绕平时拍摄的电子照片(幼儿搭建的积木作品),教师可以对孩子的现场表现进行教育反思和分析;可以上传至幼儿电子档案,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可以在教育反思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某个教育观点进行案例分析,并参加各类征文的评比;还可以围绕自己的个人课题,及时整理自己关于研究课题的思考,也为课题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便于课题结题工作的完成。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教师的一份文档,能够多次反复使用,使得文案工作的整合处理更加快捷和合理。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对于自己研究课题的思考和认识,提高研究的深度,避免了浅尝辄止的研究和应付式的文章,另一方面,又减轻了教师案头工作的负担,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于教学和儿童发展,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2.建立教师资料库,增强职业幸福感
备课和准备各种教学材料是幼儿教师的必修课,它们占用教师的大量时间。然而,事实上只要我们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资料库,及时收集教师的优秀案例、教学幻灯片、电子图画、歌曲音频、网站链接等,并分门别类地建立资料包。当本班幼儿进行类似活动时,教师可以以这些教案或资料为参照,根据本班情况进行改编,不仅能够节省时间,还能将更多的时间节省下来用于对儿童的观察、指导和与儿童的互动。真正做到时时留心、物为我用、今为明用。
3.利用网络平台,构建教师文化
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在教师文化建设中,以一种主动的、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引领教师,裹挟教师们的文化走势,打造主动发展的共同体。将我园的办园理念,学校精神,园风和教风等等,公布在幼儿园网站上,让新教师一入职就了解本园的文化,尽快融入其中。开展“夸夸身边人”的网络宣传活动,发现每位教师的敬业乐业的闪光点,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通过微信群,开展一系列学习交流活动,如:专题研讨、谈心聊吧、读书漂流等学习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在网络学习中提高自我的专业素养,从而形成主动发展的共同体,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
(江苏省南京市珠江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本人在农村工作20多年,历任四所农村中学校长11年。我觉得,苏北教育振兴的关键在于振兴农村教育。那么振兴农村教育的关键又在哪里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给出了答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办好教育的重中之重。"
泗洪为了加快教育三年振兴推进步伐,多次组织县内教育骨干力量赴江苏教育的品牌之地--如皋考察。近几年,如皋教育已经成为苏中、苏南乃至全国关注的焦点,成为叫响全国的教育品牌。
如皋教育考察给我的启发是:苏北教师队伍建设的落后是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苏南教师普遍拥有的"敬业、精业、乐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北部分教师的"浮躁、敷衍、厌倦" --放爪子[1]、有偿家教、做"发财梦"……(这也可能是苏北教师被"穷"怕了,正想"方"设"法"在经济上赶超苏南)。
1.影响苏北农村教育振兴的教师问题
1.1专业素质较低。农村中学学校因经费匮乏,教师待遇低,导致了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不高,同时骨干教师又逐渐自发地或被动地(选拔)向县城流转,从而又进一步弱化了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而这种弱化又使农村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家校沟通、学生管理等方面产生诸多不足。
1.2师德修养不高。师德决定着教书育人的质量。部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崇高事业缺乏忠诚、缺乏责任心,对学生缺乏爱心,工作上消极怠慢、应付了事,对搞第二职业追利逐益却是津津乐道,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丢失了为人师表的形象。
1.3课改观念滞后。新课程已实施了快十年,部分农村教师上课仍然是一支粉笔一言堂。几乎不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我讲你听,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近乎等于"0"。
1.4学习动力不足。多数教师没有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对学校政治、业务学习没有热情。宁愿把时间花在谈闲胡扯上也不愿沉下身子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和教法,抄教案、教参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习惯进行教育教学的自我反思,教学成绩不好,则皆归咎于生源差,很少检讨自己,改正自己。
2.振兴苏北农村教育的建议及对策
造成以上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彻底解决好以上问题虽非校长一蹴而就力所能及,但也不是说校长就无可作为。结合本人在农村中学多年的工作实践特提出四点建议和四条对策:
建议一: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史记.管晏列传》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之说,教师不是清教徒,教师和其他行业人员一样,也需要扶小养老,不谈待遇,大谈特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该奉献,显然是愚弄教师、愚弄人民!
2009年,前国务院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国家从今年起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总理的话在提高教师待遇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在多数地方被大打了折扣。我想,总理的话完全兑现之日,就是中国前途无量之时。
建议二:严格学校编制管理。通过教师编制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一是要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每年暑期调整;二要彻底清退编外人员,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对病退、内退、病休、转岗、离岗等要统一规范,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并坚决将一些不适合在教育行业工作的人员清理出去,彻底改变学校人员庸、懒、散现象。
建议三:规范奖励绩效发放。对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多数学校仍然是"一团和气,老少爷们皆兄弟",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彻底改变奖励性绩效工资"吃大锅饭"的情况,还需制定较为详细的统一规范的分配方案,以"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促进教职工创造优秀业绩。
建议四:推行教师定期流动。参考日本等教育发达国家教师定期流动的做法,建立县域内校长和教师的定期流动制度,以促进县域内师资的均衡配置。
措施一:强化师德行风建设。振兴苏北农村教育,当前最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师德建设,这也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在师德建设上,首先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其次要完善师德建设监督机制,严格师德考核管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职称评聘、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
措施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要创设让教师在研究状态中工作、在工作状态中学习、在学习状态中发展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自主提升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
(1)学校要帮助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形成读书、学历、教学能力、课题研究等的达标时序表,激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完善、自我发展。
(2)健全促进教师成长的机制,加强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3)以教学反思、案例反思为中心,进一步优化教学研究机制,为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平台。
(4)建立稳定的"引智"机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高层次的专家引领(专家讲座、咨询、指导等)。
措施三、管理坚持"以师为本"。"以人为本"是当前各行各业人文化管理的共同趋势,但就学校管理层面而言它包括"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两个方面,而前者又是实现后者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校长只有真正了解教师的各方面需求,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和特长,让教师有施展智慧和才华的机会,才能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欲望,促进学校工作的健康发展。
(1)关注教师生活状态。教师的工作激情是需要快乐、轻松的心境创造的。教师的生活压力、家庭负担、身体状况等都是校长必须时刻关注的问题,学校在这些方面能尽最大努力给教师予以必要的帮助,必将唤起教师的工作激情,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效率。
(2)营造 "感激赞赏"文化。生命需要感激赞赏。我们要感激教师默默无闻的付出,感激教师的平凡。赞赏教师每一个踏实的脚印、每一滴辛勤的汗水……我们要把拍桌变成握手,要让呵斥变成和谈。我们在建设学校制度文化时,要更多地关注教师生活、学习、健康等方面的具体需要。我们要用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的每一条合理建议,让教师在被赞赏中找回自信和快乐,找回生命的尊严与幸福。
(3)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能促进学校工作稳定、高效运转,只有在校园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乐教、善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学校共同发展。
(4)倡导互助合作精神。合作是一种互助机制,更是一种精神品格。我们在学校工作中,要努力培植一种同舟共济、勇创一流的意识和精神,坚持团队作战,实现合作共赢。形成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每个人与学校同荣辱、共辉煌的工作局面。
(5)健全公平用人机制。建立人才选拔和使用的良性机制,是实现办学效益最优化、促进学校发展的又一必要条件。在校内人才选拔和使用的导向上要大力弘扬正气,抑制歪风,彻底消除嫉贤妒能、任人唯亲等不利因素,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公开竞职竞岗,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尽力为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抱负的良好条件。
措施四:改革教育评价机制。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教育评价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改革传统的教育评价办法,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和调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教师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3.振兴苏北农村教育的校长引领
农村中学校长是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作为教育发展的引领者,校长要率先垂范--静心学习、精心管理、净行引领。要真正实现角色的互换,成为教师学习、研究、创新、守纪的同伴,与教师同学习、同反思、同探索、同转变,以自身前瞻的办学理念、无私的奉献精神、精湛的教育水平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给教师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引领教师又快又好发展,促进苏北教育振兴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