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

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13 09:07: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

第1篇

我们在这里举行2020年度全县贫困母亲“两癌”救助公益金发放仪式,这对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妇女事业发展,服务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到本次救助的25名妇女及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关心支持全县妇女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各级妇联干部和医务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妇女健康事关妇女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广大家庭的幸福安康,事关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困境妇女儿童救助工作,积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加大救助力度,努力改善民生福祉,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特别是自2012年“两癌”救助项目实施以来,积极争取全国妇基会资金支持,开展“贫困母亲两癌救助”,累计救助“两癌”患病妇女363人、发放救助资金363万元。2020年,经过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累计检查适龄妇女46435人。通过系列项目的实施,对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乳腺癌、宫颈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给已经患病的贫困母亲带去了温暖和对生活的希望,最大限度减少因病致贫的情况发生,为全县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妇女的深切关怀和爱护,其意义重大。下面,借此机会,我讲几点希望:

一、希望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进一步发扬担当精神,立足本职,主动作为,切实承担起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有序推进农村妇女“两癌”和救助工作的顺利实施。不断提高“两癌”知识的知晓率,保障两癌检查的质量,扩大两癌普查普治的受益面。妇联对两癌救助基金要公开透明、规范管理,把救助工作做细做实,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和效益。

二、希望乡镇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入户摸底、宣讲政策、案例解说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农村妇女认识“两癌”检查的重要意义,让“两癌”健康保健意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第2篇

【关键词】华阴市;林业发展方向;发展措施

华阴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是五岳之一西岳华山所在地。主要森林植物有80科、100属、200多种,森林植物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南部山地由于垂直高差,植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为主,主要树种以华山松、油松、白皮松、栓皮松、锐齿槲栎、辽东栎、山杨等为主。北部平原主要栽植树种有桐、榆、杨、柳、花椒、香椿、核桃等。本文将从现有林业资源入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实现我市人民脱贫致富。

1林业优势发展方向

1.1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在脱贫攻坚战中,要紧扣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将各项造林任务优先向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安排,着重推动贫困村的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的大规模引进和鼓励栽植核桃、花椒、香椿、油用牡丹等高效经济林,积极兴建种植园,改造提升低产园,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引导扶持贫困户依托林地发展立体复合经营,改变单一的农作物形式,拓宽渠道,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增加贫困户补收入,拓宽群众脱贫致富门路。1.2形成林业深加工体系利用我市丰富的商品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业加工产业,鼓励和扶持家具业、木板加工业的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形成林业深加工体系,增加林木的多次重复利用,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们收入,实现致富。1.3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结合华阴老腔、迷糊等地域文化优势,以森林、湿地、野生动物等特色资源为依托,以新麦草自然保护区、华阳森林公园、仙峪水景、太华湖湿地公园和林麝养殖基地等为载体,利用独特的森林资源,大规模发展森林旅游业,发展森林生态观光、森林休闲度假、森林探险、森林科考和生态旅游村等森林旅游精品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即带动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又解决了贫困群众就业难题,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又解决了群众销售难题,增加了林农的信心,刺激了林农扩大种植面积,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对带动全市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4大规模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我市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十分适宜苗木花卉的生长。而且当今市场对花卉消费不断增加,市场空间大,需求量多,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优质花卉,打造苗木花卉品牌,一定可以迅速占领市场,促进人民增收。

2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2.1林业效益低。我市林业资源丰富,但林业产业化发展尚在起步阶段,基础薄弱,发展力弱,农民对依靠林业增收缺乏信心,经营意识不强,导致了林业在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中处于弱势,很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2.2林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林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依托,由于资金短缺,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激励机制和定期培训机制,林业产业化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严重滞后,造成了我市林业产业化发展缓慢。2.3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林业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

3发挥林业优势实现脱贫攻坚措施

3.1强化工作落实到位华阴市委、市政府和林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林业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对人们脱贫致富的重要意义。一是要认清形式,统一思想,增强做好“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工作,加快林业助推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要明确中省市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三是要充分研究林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立足实际情况,面向市场,认真制订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四是要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发展我市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五是要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市人民脱贫致富。

3.2深化林业产权制度,促进发展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深化林业经济体制改革要从制度上明确林业的产权问题,积极推进林木以及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明晰森林、林木产权和林地使用权,依法保护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社会各方面的造林积极性,加快商品林地的建设,促进林地合理流转。

3.3加快林业资金投入,推进生态建设步伐。近年来,虽然群众对林业发展认识的局限性和林业发展信心有了很大改观,但社会投入林业发展方面的资金依然不足,群众“等、靠、要”思想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而且由于林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比较效益低,群众不愿意在林业发展上增加投入。特别是林业的公益性性质,需要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农民投入为辅的融资机制。我市应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视,增加资金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3.4加大科技支持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林业无论是在生产、加工、还是服务方面,都要加快新科技的利用。技术和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两只手,要同时抓紧才能见到成效。因此,华阴市在发展林业产业化过程中,一是要不断加大对林农的专业培训,定时定点的开展讲座、或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林农进行具体指导,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科学发展。二是学习其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同时开发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林业产业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三是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林业资源,集中优势发展规模化和产业化林业产业,开发林业旅游产品,不断促进林业产业和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最终形成一套科技进步,龙头拉动,产业完善,行业自律,政策引导,市场良性竞争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攻坚贫困难题,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作者:孙书锋 单位:陕西省华阴市林业工作站

参考文献

第3篇

工农村第一书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2016年,我有幸被选派到东风乡工农村任扶贫一书记,衷心感谢单位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让我到最基础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提境界。组织的安排,既是一种信赖,更是一种考验。我深感责任重大。工农村现有贫困户44户86人,其中,脱贫37户75人,未脱贫7户11人。为了切实履行好第一书记职责,把精准扶贫各项任务落实好,实现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实现工农村2019年末脱贫摘帽,我将在区委区政府和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围绕工作实际,紧密团结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认真履行职责,兢兢业业工作,当好扶贫工作排头兵,完成好组织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

一是端正态度,摆正位置。要进一步提高对选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树立服务意识、戒除浮躁情绪,安下心来,把扶贫工作抓实抓好,虚心向先进、向扶贫办请教,学习业务知识,向农民群众请教,积累农村工作经验和方法,克服自身能力不足和经验不够的短板,不断提高推进农村工作的能力,为脱贫摘帽工作打好基础。

二是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加大力度关注贫困人口所需所求,着力在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积极协调争取本单位和上级其他单位的帮助与支持,在吃透上级精准扶贫政策的同时,结合工农村实际,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真正让全村农户体会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配合好本单位和工农村,用实际行动提升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

三是严于律己,恪尽职守。作为扶贫第一书记,全面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对自己保持高标准、严要求,谨言慎行、以身作则,加强同村级班子成员间的沟通与协调,严格遵守选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不给单位添麻烦、不给群众添负担,自觉接受监督、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以自身良好的形象赢得村民的信任和尊重。

四是深入群众,主动站位。 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基础,反复入户宣传扶贫政策,了解贫困家庭所想所需,竭尽所能为贫困人口想办法、找出路,努力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对履行好第一书记这一职责充满信心。这信心,来自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来自经开区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来自工农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更是工农村广大群众对脱贫成果的热切期盼。我决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一定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工作,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奋斗,一定完成工农村脱贫摘帽任务,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

谢谢大家!

第4篇

同志们:

XX月XX日,全市又召开改作风提效率动员部署会,明确指出了改作风提效率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以及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了市委抓这项工作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可以说,改作风提效率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振兴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全县干部作风明显好转,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够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扎实做好本职工作,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不断优化和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作风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服务发展上,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不愿担当、不敢担当。就拿“六大攻坚战”这项重点工作来说,有些部门在项目的谋划和提报上不科学,不符合于都发展的实际。在重点项目的推进上,有些单位和部门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执行力不强。比如:县乡公路的升级改造普遍超工期,我们有资金,却不能如期办好事。有些干部没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只想当“太平宫”,不敢得罪人,怕惹是非,缺乏克难攻坚、勇于担当的精神。在项目落实上,责任压实不够,压励传导不够,经常出现“上面热下面冷”的现象,时间一拖再拖,尽管县里再三调度,工作却没有实质性地推进和落实。

第二,在服务企业上,政策兑现和落实不到位,说的多、做的少。在企业的引进上,“走出去”招商引资“声大、雨点小”,大项目引进少。企业引进以后,有些干部把企业当成“唐僧肉”,推诿扯皮、故意刁难、阻工闹工、吃拿卡要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部门“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相互“踢皮球”,导致政策落实不及时,承诺兑现不到位。有些“窗口”部门依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这方面,不管是本土企业,还是外来企业都有较深的感受,不少企业反映:“于都水太深!”当前,从中央到省市,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于都的一些职能部门依然我行我素,不懂收敛,导致企业办事难、办事慢。

第三,在服务群众上,深入基层和线少,吃不得苦、受不得累。有些干部思想固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隐性“”问题没有彻底根除,作风漂浮。前段时间,我们在迎接省第三方考核评估时,有些乡村干部思想麻木,缺乏政治敏感性,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不会抽查到。有些乡镇、单位和部门的副职领导履职尽责不够,深入贫困户少,电话遥控指挥多,不善于在感情上与群众拉近距离,在行动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谋,对群众疾苦充耳不闻,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目前,我县“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排在倒数的位置。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干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导致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不认可、不满意。

第四,在服务改革上,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不够,思想僵化、效率低下。近年来,我们在深化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有些改革破了题,但工作还是没有做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必然会涉及到利益的冲突和调整,因此受到了各种阻力。比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我们作为试点县,“看病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医疗设备、医药品仍然还有吃回扣的现象。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全县上下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拿出坚决的态度,强化过硬的措施,大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切实以好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以高效率推动振兴发展。

一、改作风提效率要与“六大攻坚战”结合起来。

打好“六大攻坚战”,是市委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我县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六大攻坚战”,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从多次督查调度的情况来看,项目建设普遍存在进度偏慢的问题,还有部分项目引进来了,却迟迟没有落地,要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还很大。可是,尽管压力再大,任务再重,我们都必须向市委“交账”,向百万于都人民“交账”。尤其是,全市“六大攻坚战”流动现场会马上就召开了,这是对各县(市、区)一年来的项目建设成果的集中检验,也是和兄弟县市的直接竞赛,这既是发展成果的比拼,更是作风效率的比拼。全县上下一定要利用好有限的时间,认真组织、精心筹备,全面展示我县振兴发展取得的新成效、新亮点,切实以崭新风貌、优秀业绩接受市委的“检阅”。同时,要充分利用流动现场会这个有利契机,迅速掀起改作风提效率工作热潮,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韧劲,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强化督查调度,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全力以赴解决各种矛盾与问题,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切实以好作风打好攻坚战、高效率赢得快发展。

二、改作风提效率要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

X0月份,围绕精准扶贫工作,省委第六巡视组在我县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巡视,明确指出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存在政策措施落实不够、脱贫任务进展不够、主体责任履行不够等突出问题,甚至还发现部分贫困村村干部有违纪违法现象。同时,我们先后接受了省第三方机构的评估和全省的绩效考评,全县有8个贫困村和X万多群众要脱贫,算收入都能算得到,但是大部分的收入都是来自于低保、社保、务工收入,真正的产业收入比较少,这种脱贫是低水平的脱贫,是很难持续的甚至是极易返贫的。脱贫攻坚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责任,乡村两级负主体责任,单位负连带责任,干部负帮扶责任。这里,我明确一点:村“两委”马上也要换届了,脱贫攻坚的作风不实、成效不显,没有完成脱贫任务的,不得提名,问题突出的,必须要约谈。前段时间,文明市长来我县明察暗访,指出了我们存在的问题,其中讲的最多的就是作风问题。他也明确,于都的脱贫攻坚完成了,全市的也就不成问题,所以他亲自挂点于都。脱贫攻坚就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展现作风的最大舞台。全县上下务必要坚决压实责任、夯实举措,扎实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会保障水平,为脱贫摘帽奠定扎实基础。同时,要结合中办回访和省委巡视组反馈的问题,认真反思、全面整改、举一反三,强化督查、严肃问责,不断浓厚工作氛围,形成攻坚合力,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三、改作风提效率要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

要解放思想抓改革,敢于用改革的手段推动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同时又要通过改作风提效率来促进改革事项落地、推动振兴发展。要聚焦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行政审批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等重点改革工作,让深化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帮助更多的企业成长壮大。要充分借鉴厦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经验,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造审批程序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的政务环境,切.实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要开明开放抓创新,充分借助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和力量来改作风提效率,抢抓机遇,把握时机,用好用活赣南苏区振兴、国家证监会“贫困县IP0绿色通道”等叠加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进一批产能先进、优质的大企业入驻于都。目前,赢家服饰总部经济入驻于都已成为现实,为“主攻工业、三年翻番”莫定了良好的基础。要用创新的手段推进重点工作,采取PP等市场化的模式,加快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农村“空心房”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工作,着力改善城乡面貌。全县广大干部务必要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敢为人先、敢创新路,创先争优、锐意进取,始终做到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打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于都经验”。目前,市委已经出台推进干事创业实行容错减责免责的办法,县委也正在研究出台这个实施意见,我们将严格落实“三个区分”,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真正为担当者鼓劲、为改革者撑腰。

第5篇

关键词:河南省;农户;专业项目;发展障碍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21日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贫困”的目标要求。消除贫苦、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阶段,全面脱贫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农业人口众多,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属于贫困人口大省。2014年底,河南省还有53个贫困县、8,103个贫困村、576万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艰巨。农户是欠发达地区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单元,因此解决农户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是河南省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农户的行为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从事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家庭收入由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构成的农户为兼业农户。目前,国内对农户兼业的研究主要包括兼业行为的动因、影响因素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扶玉枝认为农业收益相对低下以及生产的季节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户兼业的根本原因。郝广海等人通过建立经济模型,认为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之间劳动力的收益差别是造成兼业的根本原因,并利用调查数据建立农户兼业二元Logistic模型证明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成员的最高文化程度和是否拥有小型农业机械对农户兼业有显著正面影响,而劳动力平均耕地面积、户主年龄对农户兼业的影响相对较小。李文认为农户兼业是农业经营比较效益低、而机会成本较高时农户的自主选择,对全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效率的提升和商品经济发展具有突出作用。

本文研究的专业项目与兼业概念不同,指农区居民在不离乡的基础上进行的非农行为和农业内的职业多样化,如蘑菇等经济作物大面积的种植。因为农户经营专业项目的过程中不离乡,所以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地区非农产业发展,提高农户收入,而且对于农村居民就地就业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专业项目发展的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河南省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2013年2~3月份,在河南省范围内,考虑区位、交通通达性、资源和经济水平4个方面因素,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了25个代表性村庄,每个村庄随机抽查农户50~60户,最后形成有效调查问卷1,245份。在调查的农户中经营专业项目的农户有166户。(图1)

三、农户专业项目分析

(一)专业项目种类分析。农户经营的专业项目种类很多,其中39%的农户选择养殖业和种植业,占最大比例;12%的农户从事修理、理发、电焊汽修等技术性项目;13%的农户经营超市或小商店项目。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很多个体门市经营得很好,比如服装店、鞋店、家具店、电器店等,也有贩卖木材和销售煤球的店面,与从事蔬菜、水果、豆腐等果蔬类生意的农户比例相当,共有16%的农户选择;6%的农户选择餐饮业类项目;随着机械化的发展以及农民思想的解放,土地的耕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专门耕种小麦、土地中介等项目,4%的农户选择;其他如运输、诊所、废品回收、幼儿园和玻璃厂、预制场等专业项目虽然选择的农户较小,但是对于农民生活的便利、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样需要关注。

(二)农户劳动力分析。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不等,从1个到6个,大部分集中在2~4个劳动力。92.9%的农户家庭拥有2~4个劳动力,其中2个劳动力的家庭有47.6%。在经营专业项目的过程中,41.57%的农户投入全部劳动力,而且其中大部分的项目为养殖业和饭店。61.4%的农户是有两个劳动力参与专业项目。究其原因,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的待遇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所以选择外出打工。此外,一些农户反映因为经营的项目规模小、收益低,所以劳动力剩余,打工亦是不得已。

(三)项目经营原因分析。结合与农户们的交谈和对农村发展现状的分析,问卷中把专业项目的经营原因分为9个方面,分别是有相关技术、传统;当地资源丰富;交通方便;有氛围、模仿;政府支持;认识这方面的人多,方便得到信息和建议;市场需求好;有剩余劳动力、资源和其他。虽然不同种类专业项目的经营原因不尽相同,却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表1)

市场、技术和传统以及人脉对农户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40.96%的农户选择“市场需求好”,市场需求对农户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性。47户选择“有相关技术、传统”,占比28.31%。由于环境限制,普通农户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缺少发展机会,家族传统或者新学习到的技术是很重要的一技之长,尤其是对于从事修理铺、理发店等技术类的项目,这一因素在所有从事原因中是最重要的。人脉资源对农户是同样重要的,亲戚朋友是农户很重要的信息来源,21.69%的农户选择经营其专业项目的原因是“认识这方面的人多,可以得到信息,听取他们的建议”,该因素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户的经营风险。“氛围”也是影响农户行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其他农户取得较好收益时,容易引起模仿行为,18.67%的农户选择此原因,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中影响比较突出。农村的交通条件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交通依然是影响农户专业项目经营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对超市、个体门面房以及需要走街串巷的项目,10.84%的农户选择“交通方面”。“资源丰富”只是针对需要当地原材料的特殊项目影响较大。政府和劳动力因素对农户的影响是较小的,因为农户的专业项目一般规模较小、技术较低、自主经营,所以“政府支持”的因素并没有太大影响。同理,因为规模小,通常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所以剩余劳动力是农户开始专业项目经营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

(四)项目帮助来源分析。虽然农户的专业项目一般规模较小,但是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资金问题、管理问题等,这里主要考虑项目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即农户在遇到资金困难时,会选择什么帮助来源。对农户关系网进行梳理分析后,我们总结了他们项目经营的9个帮助来源,分别为家人、邻居、族人、亲戚朋友、合作组织、银行、政府部门、村干部和其他。(表2)

在调查的农户中,近90%的农户项目启动时需要资金帮助,有借贷行为。其中,“亲戚朋友”、“家人”和“邻居”是主要帮助来源,尤其是“亲戚朋友”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选项,95户家庭选择,占比63.76%。33户家庭选择“家人”,占比22.14%,26户家庭选择“邻居”,占比17.45%。由此可知,血缘关系和裙带关系在农村是非常重要的,农户在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向身边的或是联系紧密的人寻求帮助。“族人”在调查中仅占到6.04%的比例,低于“邻居”十几个百分点。现在农村社会中家族概念正在逐渐淡化,更加关注自己的小家庭。10.74%的比例说明“银行”在农户中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合作组织”、“政府部门”、“村干部”为农户项目提供的资金支持较少。

农民借贷行为较普遍,借贷行为也不是很规范。不过由于小农意识的影响,很多农户是不愿意主动借贷的,除非万不得已,甚至很多农户会因为资金不足而放弃投资意向。一方面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手续复杂,需要的时间也长,农户要想申请贷款是很难的,所以很多农户向亲戚朋友借款,包括有息贷款和无息贷款,而无息贷款导致的“人情债”也会给农户造成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受农户自身文化以及发展水平的限制,可投资的专业项目也比较少。

(五)发展限制因素分析。农户专业项目规模的扩大或者维持受到很多因素限制,总结为以下几点:要素市场的缺陷、产品市场波动、技术和工人素质、政策不好、农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差、区位不好、环境污染等。要素市场缺陷主要体现为土地、资金或劳动力不足,贷款困难。产品市场波动具体体现为市场需求小或有季节性、竞争激烈。技术和工人素质限制表现为赶不上技术、产品的更新或者找不到技术先进的工人。支持性政策实施不到位、没有支持政策或现有政策限制为农户专业项目的政策等限制因素。基础设施指道路、水电和通讯等。农村生产设施中比较有挑战性的是原料和物流。(表3)

与经营原因相似,不同的专业项目发展过程中的限制因素不尽相同,但是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为改善农户专业项目经营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对具体项目的分析则更方便对症下药。

46.99%的农户家庭认为最主要的发展障碍是要素市场缺陷,其中缺少劳动力和资金表现尤为突出,尤其是对于养殖业和畜牧业。农户的产品市场波动也是影响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37.95%的农户选择。很多农村距离县城较远,交通不方便,区位条件不好,对于超市、个体门面房等项目影响较大,16.27%的农户选择。选择技术和工人素质、基础设施不完善两个因素的农户比例相同,为9.04%。其他如生产设施和政府政策对农户的影响相对较小,均在5%以下。在所有选项中,环境因素是对农户项目经营影响最小的,这一方面说明农户专业项目规模小,对环境影响不大;另一方面说明大部分农户并没有注意环境问题。问卷中设置的“其他”选项所占比例并不低,位于第四位。通过与农户的详细交谈得知很多农户受小农意识的限制,安于现状,并没有想过要扩大规模。此外,他们认为规模小,风险也小,所以并没有继续发展和扩大专业项目的想法。

四、结论及建议

上述各方面的分析为精准扶贫中“谁来扶”、“怎么扶”两个问题提供了方向,对于农区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被调查农区劳动力外流严重。农区劳动力是比较丰富的,92.9%的农户家庭拥有2~4个劳动力。但是,在农区项目经营原因的调查中,“劳动力丰富”只占到了3.61%,在农区项目总体发展限制因素中,要素市场缺陷则占到了46.99%的比例,其中劳动力是构成要素市场的重要成分。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在我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一直处于自发性、兼业性和低层次性的“怪圈”。农民外出就业的首要原因是家庭经济状况差,其次是能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农民外出打工时缺乏技能且容易受到歧视与伤害等。农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可以带动家庭经济收入的提高,使得农户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空心村现象和留守儿童、老人等,而且劳动力外流使农区消费能力下降,引起农户产品的市场波动。

(二)农民项目资金缺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三农”问题的日益缓解,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农民的创业热情普遍高涨,但是农民的创业资金非常匮乏,资金不足是制约农区项目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调查中,接近90%的农户在开启专业项目或者是经营过程中需要资金扶持,其中大部分的农户选择亲戚朋友为其帮助来源,银行以及政府部门提供的帮助较少,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农民贷款难是长期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是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表现。农民贷款难既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有体制和制度方面的缺陷。农民贷款担保难、期限短、额度低、手续繁、费用高、农村资金大量外流是农民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和农民资金互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农区发展加大政策支持,解决农民资金难题是推动农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三)农户消费水平低和产品市场波动。收入波动通常导致农民较多储蓄和更少消费,农户家庭收入波动在随着时间增加,不过短期收入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减小。农户的收入虽然相对提高了,但是物价也上升了,特别是子女的教育负担和老人赡养义务、医疗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天灾人祸和生老病死等不确定因素强化了农户消费的谨慎心理。农村的消费市场环境较差,“集市”供给的“间歇性”与需求的连续性是矛盾的,一定程度上限制农户消费。产品波动是影响农户专业项目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市场需求又是不可忽视的项目经营原因,由此可知农区居民的消费具有波动性,而农户在项目经营过程中并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特别对于种养殖业,经营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氛围好”,但是如果对市场需求调查不够或者没有好的销售渠道,那么模仿行为就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提高农户的消费水平,组织种养加一体化、农工贸一体化、农商、电商、农超对接等生产加工及产品流通新形式,为农区发展注入新活力,并应根据市场调整专业项目。

(四)农户综合素质影响项目发展。农户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现代技术更新快、要求高,技术和工人素质是农户专业项目的一大障碍,而且农户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激情。农户的管理和经营模式也比较单一,由于长期受封建社会的影响,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缺乏创新精神等。农户的保守性使他们勤俭吃苦、安分守己,追求小规模和较低的风险,不着眼于开拓和发展,这种小农意识严重地阻碍农户专业项目的发展。农户思想的滞后严重阻碍农区的自我发展,直接影响他们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制约着人力资源潜力的发挥。提高农民素质,发展职业教育,注重实用技术的培训对于农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五)农区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农户的项目中如饭店、服装店、电器店、理发店等对区位和道路条件有很大的依赖性。农区基础设施是农户进行正常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农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但是和农区日益发展的经济以及农户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要求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区位因素和基础设施有着紧密的联系,较好的道路条件可以改善区位条件,但是农区很多村庄仍是土路,由于缺少管理,通公路的地区,道路损害也非常严重。改善农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户专业项目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扶玉枝,朱磊.农户选择兼业经营的经济学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1.

第6篇

为全力推进我市“四个中心”建设,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民工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关于开展2017年春风行动的通知》(x社部函〔2017x号)要求,按照省里统一安排部署,经研究确定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春风行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促进转移就业 助力脱贫攻坚

二、活动时间

2017年1月底至3月。

三、服务对象

(一)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

(二)有转移就业意愿、创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

(三)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和各类单位;

(四)其他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劳动者。

四、活动方式

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扶贫办、市总工会、市妇联会同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扶贫办、工会、妇联共同组织开展2017年“春风行动”活动。

五、活动目标

通过集中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实现宣传引导到位、服务对接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让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特别是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得到便捷的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有技能提升愿望的劳动者得到职业技能培训;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得到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相应的政策扶持;有用人需求的企业和各类单位得到高效优质的就业服务。

六、活动重点

(一)深入开展摸底调查。各县区要积极开展调查摸底工作,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和进城务工人员需求情况开展一次全面调查,确实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利用“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空岗信息共享体系,依托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收集适合农民工的岗位信息,并及时将空岗信息录入到“劳动99”三版中。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面媒体、移动通讯等手段,广泛各种就业服务信息,让农村劳动者全面熟悉了解就业信息和就业创业政策。

(二)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活动期间,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专场招聘会55场。各县区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特别要加强与贫困村“第一书记”沟通联系,在贫困村或贫困村较为集中的地方至少开展1-2场招聘会,帮助有转移就业能力和意愿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招聘会期间,凡是我市“四个中心”建设项目所涉及的用人需求,要优先安排对接,加强跟踪服务。探索新型公共招聘服务模式。按照人社部“互联网+人社”战略部署,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的立体招聘平台,打造“就业无形市场”,推广网络职业介绍、就业数字化云平台、“劳师傅”劳务资源云平台等模式,促进人岗高效匹配,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就业服务。

(三)加强就业创业精准扶贫。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济发〔2016〕8号)精神,健全市抓推进、县区抓落实、乡镇抓实施的工作机制,落实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建立“一对一”跟踪服务。综合运用转移就业、搭建就业扶贫车间、设立免费培训清单、发放创业扶贫贷款等手段,帮助实现就业创业脱贫。加强与对口帮扶地区联系,积极开展就业扶贫跨区域劳务合作。

(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认真落实《济南市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等3项行动计划的通知》(济政办字〔2014〕38号)要求,统筹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充分利用节后农村劳动者集中求职这一有利时机,组织市定点培训机构集中为农村劳动力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送培训、送服务,让农村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示范园区的引领作用,为创业人员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和政策支持,并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服务,鼓励农村劳动者、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

(五)积极维护劳动者权益。活动期间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推进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打击职业介绍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治理农民工工资支付拖欠,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生活、保障劳动经济权益、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进一步优化我市就业环境。

(六)开展“农民工恳谈日”活动。进一步畅通政府与农民工之间的沟通渠道,增强农民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县区要在活动期间组织开展一次“农民工恳谈会”,至少邀请2位以上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员参加。通过与农民工、社会各界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恳谈,解决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政府对农民工群体的关爱,促进社会公平。

七、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严密组织。各县区要把开展“春风行动”活动作为“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到有计划、有部署。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主动搞好协调配合,切实做到满意服务、精准服务、品牌服务、标准服务、智慧服务,把活动开展提高到更高水平,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提供有力支持。

(二)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各部门(单位)要立足新形势、新起点,加强沟通协作,形成上下联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统筹管理,加强与扶贫部门、工会组织、妇联组织间的沟通协调,做到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确保活动实效。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扶贫办、工会、妇联要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和上报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进展情况,做好相关的统计汇总工作。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县区要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的作用,大力宣传开展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好《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中制定的各项就业政策和配套措施,正确引导舆论,确保宣传内容积极向上。要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放置“春风卡”、就业创业、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劳动维权和服务手册等宣传资料,采取设立“农民工咨询窗口”、发放宣传材料、专项就业信息等形式,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培训、维权等信息资料和现场咨询服务,做好外出务工人员进城务工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

第7篇

各位领导:

禾丰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多次在县督查考核中排名靠后,我作为环境整治的第一责任的人,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此我向县委、县政府做出深刻检讨。比照我镇工作现状和上级的要求以及兄弟乡镇的工作的进度,我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高,该项工作抓得不紧。认为九月份的重点工作是住房安全、控辍保学和金融扶贫逾期清理工作,弱化了对人居环境的调度,存在“松一松、放一放”的心理。二是工作水平较低,标准定得不高。仅仅满足于日常清运垃圾,对清乱堆乱放、清乱搭乱建抓得不够紧。三是工作氛围不浓,没有充分发动群众一起参与进来。8月份我们对全镇所有的村小组开展了逐组督察,对督察中排名靠后的村小组的包组干部采取扣除年终绩效的处罚,在当时效果非常的好,各村都能积极主动的去开展工作,但督察一结束后工作又放松了。同时没有建立长效机制,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始终都是村干部和请的劳工一起在整治,没有引导群众参与进来,导致工作被动,和整治效果不佳无法长期保持。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力度,加大督察队奖惩力度,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各项举措,确保10月底钱全面完成清理整治任务。

一是再次浓厚整治氛围。利用各村广播、村务公开群,在早、中、晚三个时段大力宣传做好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讲清人居环境整治的要求。同时结合脱贫攻坚的要求,利用晚上时间召开户主会,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

二是再次增补工作措施。虚心学习兄弟乡镇的先进经验,督促引导农户做好家庭环境“五净一规范”。同时加密调度,由一周一调度改为三天一调度,通过第三方督察、现场点评等方式促进工作落实。

三是再次强化工作考核。对工作不力的村和包组干部,通过大会表态、经济处罚、组织措施等进行严肃问责,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第8篇

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扶贫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党的十以来,第一次国内考察到广东讲改革,第二次到河北阜平革命老区看扶贫。国内考察多次看扶贫、重要会议多次谋扶贫、重大活动多次讲扶贫,深刻阐明一系列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扶贫开发作为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发展道路、总体布局的大事,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形成了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这些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对我们深刻理解扶贫开发在“四个全面”布局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不能掉队”的思想。2003年1月1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难点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欠发达乡镇。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十以来,又在不同场合分别强调:“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2015年5月27日,进一步提出,“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这些思想充分说明了我们要建成的小康是不分地域、不分群体、不分层级、不分民族、不使一人一地掉队、如期实现的小康。

(二)“新增长点”的思想。2003年,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强调:“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2005年,同志进一步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思想充分说明了广大欠发达地区通过发挥自我优势,特别是发挥生态优势,实现全面小康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仅不会成为发展的负担,反而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三)“内生发展”的思想。“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2003年1月20日,同志在浙江“两会”期间指出,在欠发达地区,要倡导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观念,强化自我发展能力。他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强调,扶贫要先扶志。这个“志”是内生发展的动力之源。2012年12月29~30日,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工作时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这一思想充分说明了,欠发达地区不能光靠外力,只有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释放发展潜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精准扶贫”的思想。2003年1月20日,在浙江“两会”期间,同志参加省人大温州代表团讨论时指出:“贫困地区也有100万元的富裕户,我们的扶贫要扶真贫,要把握贫困动态的变化,讲求针对性,使投入的钱真正让贫困户受益。” 2013年11月3日,在湖南湘西考察时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2015年6月18日,在贵州考察时进一步强调:“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这一思想充分说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人都能享有小康,是人人都能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小康,必须扶贫到点到家到根,找准穴位,精准施策,让每个困难群众得到帮助、感受温暖。正如在2015年新年致辞中所说的“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

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亲自部署亲自抓,充分体现了他的战略思维、为民情怀、责任担当,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十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家统计局2013年重新修订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监测指标体系,确定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个方面23项指标,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值为15000元(2010年不变价)。2015年5月,在考察浙江时又对浙江工作提出了“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上更进一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的总要求。对照这些要求,浙江省要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可以量化的最核心指标――农民收入上,应该让全省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水平达到全面小康的标准、进而达到全国农民收入水平。

事实上,尽管浙江省农民收入长期位居全国第一,低收入农户收入总体处于前列,但对照更高标准情况并不容乐观。根据统计监测结果,2014年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7251元,相当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73.3%、全省的40.7%。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入翻一番”的目标,201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到2020年要达到11838元。按目前每年15%的增速,到2020年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4000元左右,可以超过全面小康翻番的目标值、也可以达到15000元可支配收入的目标值。同时,2014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9892元,按照目前每年增长11%以上的增速,到2020年可达18502元,如果浙江省的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要达到这个标准,年均增速必须保持16.9%。而要保持15%或者16.9%的增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是需要通过超常举措、过硬办法才有可能实现。还要看到,我们计算的达到的这些目标值都还只是现价,并没有计算物价指数;如果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中要求的2010年不变价,则全省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水平还不能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

这还只是收入这一个指标,生活质量、公共服务等指标建设也还存在较大的压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0.5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浙江全省也只有8.57年,全省低收入农户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62%;恩格尔系数要降到40以下,2014年全省低收入农户的恩格尔系数为42.7……因此,扶贫开发任务之艰、时间之紧可想而知。

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2020年只有四年多时间了,时不我待,要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刻理解对浙江提出的“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上更进一步的要求,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准发力,补齐短板,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层次和水平。

深刻理解和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统一摘帽”和“消除4600元”两个重大决策,增加26县和低收入农户的认同感、获得感

5月27日,在华东七省市座谈会上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6月18日,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2015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对淳安等原26个欠发达县“统一摘帽”和“消除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4600元贫困现象”两大决策。在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省委又进一步提出紧扣“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推进城乡相向而行;紧扣“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省委的这些决策部署,完全吻合提出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战略要求。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指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26县统一摘帽的决策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的新行动,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走向新阶段的具体实践。深入实施这一重大决策,加快推进淳安等26县全面走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路子。一是坚持功能导向。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有利于区域间发挥优势、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建设好美丽浙江,真正实现从原来的经济追赶型向功能互补型发展转变。二是发展生态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更加注重发展动力转换,不断增强生态经济“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动力,增强特色产业竞争力、小县大城集聚力、创业创新驱动力、生态环境支撑力、公共服务保障力。三是完善支持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机制,优化专项转移支付支出结构,健全分类分档及财政奖补机制。今后对26县不再考核GDP及相关指标,大幅提高生态经济、生态保护、民生保障、居民增收的考核权重,通过实绩考核,形成“干得好的奖、增、加,干不好的罚、减、换”格局。总之,要通过26县的摘帽快跑,让26县生态经济成为全省经济的增长点,让26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提高低收入农户生活质量。什么是超常举措,什么是过硬办法,什么是政策组合拳?已经为我们出好了题目,我们要想真招、谋实招。

一是谋划“十三五”规划。要围绕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提高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加快缩小公共服务和民生差距,着力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等问题,在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等方面,增强低收入农户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坚持“相对贫困”理念,认真研究新一轮扶贫标准,始终把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那部分人群作为扶持对象,缩小人群差距。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形成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