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混凝土养护剂施工总结

混凝土养护剂施工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16 13:11: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混凝土养护剂施工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混凝土养护剂施工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 裂缝 预防措施

预拌混凝土以其自身的独特性,进度快、质量好、劳力省、消耗低、技术先进、现场文明施工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建筑市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已制定了限制现场搅拌,推广预拌混凝土的强制性措施,这给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带来了大好的商机。然而,随之而来的弊病-预拌混凝土的裂缝困扰工程技术人员,找出裂缝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预拌混凝土的裂缝,是我们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必须解决的质量问题。

一、预拌混凝土属于大流态混凝土,它与过去现场拌制的塑性混凝土相比,有坍落度大、砂率大、水泥用量多等3个显著特点,因此预拌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也较以往多。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1、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当

2、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导致混凝土的产生的温差裂缝

3、塑性干缩裂缝等。随着水泥强度等级的提高、细度增大、用量的增多,混凝土的收缩随之增加。混凝土的拌合物在经历化学收缩、塑性收缩收、碳化收缩及干燥收缩后,总收缩率约为0.04%-0.06%。所以,混凝土自生体收缩是其固有的物理特性,也是预拌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各种裂缝出现的部位不同,产生裂缝的原因也比较复杂,现根据本人在施工现场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预防预拌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具体措施,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一)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抓好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

(1)骨料。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满足结构和施工要求,粒径增大,可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可以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粗骨料必须是连续的级配,控制针片状含量不超标,不仅能提高混凝土的可原性,还可减少砂率及细粉料含量,达到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的目的。细骨料的级配要求合理,采用中砂可降低用水量,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值。粗骨料含泥量必须控制在标准以内,含泥量增大,不仅增加混凝土收缩,还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对混凝土的抗裂十分有害。

(2)水泥。使用的水泥应符合国家现行水泥标准,水泥越细,强度等级越高,其活性与细度随之提高,带来的副作用是混凝土的自身收缩越大。

(3)减水剂。拌制泵送混凝土时掺入减水剂,可以减少用水量;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收缩。

(二)配制微膨胀混凝土消除混凝土裂缝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采用大流态预拌泵送混凝土,为防止混凝土干缩和温差收缩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一定量的UEA膨胀剂,拌合后生成膨胀性结晶水化物,使混凝土产生适度膨胀,补偿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防渗能力,通常称为微膨胀混凝土。诸如大体积混凝土、抗渗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后浇带、超长超宽等结构不留伸缩缝后浇带而一次整体浇筑的结构,在施工中都采用掺UEA膨胀剂的办法来消除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要求混凝土在浇筑后,立即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保湿的设施,保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14天,使膨胀剂充分发挥膨胀作用。

(三)大体积凝土水化热引起裂缝的预防措施

大体积凝土由于水化热产生的升温较高、降温幅度大、速率快,使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温度和收缩应力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施工前应计算升温峰值、内外温差 及降温速率,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和控制温度裂缝,确保工程质量,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下:

1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原材料的温度,混凝土中石子比热较小,但每立方混凝土中石子所占比重最大,所以最有效的办法是降低石子温度。在气温较高时,为了防止太阳直射,可以在砂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棚,必要时可向集料喷淋雾状水,或者在使用前用冷水冲洗集料,除此之外,搅拌运输车罐体、泵送管道保温、冷却也是必要的措施。

2、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水化热,并且其大部分热量是在3天以内放出,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的大量水化热不容易散发,内部温度不断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使内外截面产生温度梯度,特别是昼夜温差大时,内外温度差别更大,内部混凝土热胀变形产生压力,由于混凝土此时抗拉强度较低,当混凝土内部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便产生裂缝,这种裂缝一般较深,有时是贯穿性的。针对这一问题,施工中应选择低热品种水泥,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高效减水剂和缓凝剂,以达到降低混凝土中水化热的目的。

3、掺UEA膨胀剂。混凝土掺加适量的膨胀剂可以起到补偿混凝土早期失水收缩产生的收缩裂缝的作用,有利于防止裂缝。但是使用混凝土膨胀剂,一定要严格控制掺量和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否则会使混凝土膨胀和开裂。掺入UEA膨胀剂,在最初14天潮湿养护中,使混凝土体积微膨胀。

4、采用二次抹压技术。混凝土入模振捣,表层刮平抹压1-2小时后,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消除混凝土干缩、沉缩和塑性收缩产生的表面裂缝,增加混凝土内部的密实度。但是,二次抹压时间必须掌握恰当,过早抹压没有效果,过晚抹压混凝土已进入初凝状态,失去塑性,消除不了混凝土表面已出现的裂缝。

5、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表面经过二次抹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防止表面水分蒸发,保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特别是对于掺入UEA膨胀剂的混凝土,在最初14天内,必须潮湿养护,方能促使膨胀剂充分发挥膨胀作用。同时,根据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确定中心最高温度,按温控技术措施,确定养护材料及覆盖厚度和养护时间。

6、温度监测。针对所施工的工程,按照施工季节、环境条件、施工方法,先进行热工计算。施工中及时掌握混凝土水化热升降规律,不同位置和深度的温度变化情况,随时调整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不产生任何裂缝。

(四)混凝土干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干燥收缩的主要原因是水分在硬化后较长时间产生的水分蒸发引起的。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主要是由于水泥石干燥收缩造成的。由于混凝土蒸发干燥非常缓慢,而且裂缝发生在表层很浅的位置,裂缝细微,有时呈平行线状或网状,常常不被人们注视。但是应当特别注意,由于碳化和钢筋锈蚀的作用,干缩裂缝不仅严重损害薄壁结构的抗渗性和耐久性,也会使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发展成为更严重的裂缝,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由于环境不同,对于同一个工程,同样施工方法,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有的就出现裂缝,有的则无裂缝。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摸索出不同的裂缝应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防治。基本控制了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1在混凝土表面振捣抹平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接缝处搭接盖严,避免混凝土的水分蒸发,保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混凝土终凝后继续浇水养护7天。

2、混凝土表面经过二次抹压混凝土初凝后,轻微洒水润湿,混凝土终凝后浇水养护,每天分几次洒水,保持水浸润混凝土表面7天;

第2篇

关键词:道床板;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1.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1.1现状调查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设计的道床板是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结构,其性能受材料质量、配合比参数、环境温度和施工过程控制的影响明显,前期施工的道床板试验段虽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覆盖节水保湿养护膜加盖土工布,喷涂养护液,风大时设防风棚等措施但问题缺陷依然严峻,尤其是混凝土开裂问题难以控制,最后不得不返工处理。

1.2发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⑴制备混凝土时坍落度偏大、用水量偏高,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形成较厚的浮浆层,在混凝土塑性阶段及早期收缩(缺少粗骨料限制收缩)产生开裂;

⑵混凝土砂率高,因地域资源问题达坂城一带的细骨料普遍偏粗,细度模数介于3.0-3.4之间,级配不合理,缺少0.315mm的颗粒,配置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很差,为便于泵送配置的混凝土配合比砂率大于42%,现场施工时有时砂率调到45%才能泵送,加大了混凝土的收缩;

⑶按常规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胶材用量较大,不适宜干旱风大环境下的道床板混凝土施工,加大了混凝土收缩徐变和开裂的趋势;

⑷浆骨比不合理,混凝土骨料用量偏少,浆液太高(为便于泵送调大水泥浆的用量)限制混凝土收缩的成分显得不足;

⑸搅拌站的管理存在问题,进料材料验收不力,细骨料的含水量忽高忽低,边进料边打混凝土现象依然存在,有人为的缩短拌合物的搅拌时间等现象。

⑹骨料含泥量偏高吸附引气剂,高性能减水剂含气量不足,单掺引气剂不规范,引气剂有效成分低,混凝土拌合物中含气量小于3%。

2.对策措施

2.1技术措施

⑴室内配合比试验

⑵现场施工配合比对比试验

试验按两个配方,分别为基准配方和掺内养护剂配方,对比试验单方混凝土胶材用量均为382Kg/m?较以前配合比减少胶凝材料用量53Kg/m?,掺内养护剂配合比的水胶比略大于基准,用水量多6kg/m?。砂率按中砂为基准确定为不超过40%,内掺养护剂按等量取代胶材用量,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现场对比混凝土浇筑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混凝土道床板试验段选在DK1784+670至DK1784+430段

120m掺内养护剂混凝土(32kg/m?) 120m基准混凝土

⑶试验段浇筑试验

A.采用基准配合比试验120米,混凝土坍落度现场为160mm,混凝土状态较好,覆盖保湿节水养护膜,抹面后有防风棚,养护措施基本到位,第二天观察偶见短小裂纹,很细约3cm长;

B.采用内掺养护剂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120m,①前40m道床板混凝土浇筑管控到位混凝土状态比较理想,现场控制较好,到现场的坍落度为140-150(mm),抹面后覆盖保湿节水养护膜,有防风棚措施基本到位,第二天观察没有发现裂纹;②后80米没有管控的到道床板混凝土坍落度较大,入模坍落度大于180mm,坍落度虽大因掺了内养护剂,里面含有树脂等成分,混凝土状态较好,现场观察振捣后混凝土表面没有形成较厚的浮浆,甚至表面还浮出粗骨料和细小颗粒。

C.60米(没有管控)试验段,也掺了内养护剂,但工队没按要求施工,全按普通施工方法浇筑的,作为参考用来比较,可粗劣分析一下原因。该段混凝土道床板的坍落度大于180mm,抹面时洒水较多,基本没有养护,轨枕扣件松动较晚(应在初凝后松动,却在第二天硬化后松动)硬化后观察八字角裂纹较多,个别轨枕块边缘有离缝。

3.效果检查与主要问题

⑴掺了内养护剂的试验段明显好于未掺地段,效果明显,表面没有浮浆,硬化后的混凝土表面没有裂纹和其它缺陷。

⑵管控到位地段明显好于没有管控地段,未管控地段和管控不严地段抹面洒水严重,混凝土表面有可见的明水,表面有5-10(cm)后的浮浆,硬化后的混凝土有不规则的裂纹。

⑶加了内养护剂的混凝土表面黏稠、因没有使用减A剂,抹面提浆较难,也是工人抹面洒水控制不住的一个主要原因。

4.质量控制的建议

⑴混凝土搅拌站进场的砂石料,一个单元(或一个工班)的道床板施工必须一次备足,必须把材料的含水量波动控制均匀,砂中含水不宜大于6%,更不能见到有明水。必须禁止混凝土施工砂石料边进边用,否则混凝土拌合物状态和坍落度无法控制。

⑵混凝土引气剂必须和减水剂分开掺加,混凝土含气量应大于4.0%;控制坍落度损失1h不大于20mm,引气剂质量和地材含泥量是混凝土含气量损失大的主要原因,混凝土状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含气量。

⑶道床板施工人员必须配足,一个工作面振捣棒最少要有4条50棒,前面2条,后面2条应同时工作,混凝土输送泵建议选用功率较大的70或90泵。

⑷道床板混凝土的抹面和养护施工宜在施工作业棚内完成,养护剂喷涂量控制在0.30kg/m2~0.4kg/m2,成膜厚度不得小于0.2mm,喷涂养护剂后不得洒水,采用土工布或土工布加棉被进行保温养护,温差不得大于20℃。

⑸混凝土配合比胶材用量不宜超过380 Kg/m?,最好掺用内掺料,水胶比不宜大于0.40,混凝土入模坍落度不宜大于140mm,这是控制道床板施工质量的关键。

第3篇

【关键词】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管辖的鄯善县和吐鲁番市境内,标段起于新疆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交界附近(DK1489+000),向西延伸至新建吐鲁番北站西端出站(DK1679+000),全长187.905Km,主要经过的周边城镇有鄯善火车站镇(吐哈油田鄯善基地),鄯善县城、连木沁镇、吐鲁番市等。设计双块式无砟道床374.154Km。

2、施工方案

2.1现场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整理、统计。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配齐施工用各种施工机具,满足施工所需。

2.1.1CPⅢ的建网与复核;底座板(支承层)通过验收并清洁。

2.1.2双块式轨枕通过验收并运至现场,并按要求存放。

2.1.3混凝土供应(拌合站、罐车、泵车)、施工机具、工装设备、辅助材料、劳动力配置到位。

2.2主要技术参数

双块式无砟轨道铺设采用工具轨法施工。

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由钢轨、扣件、道床板、支承层组成。

其轨道结构高度为:

路基段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高度为815mm,其中钢轨顶面至道床板顶面290mm,道床板厚度为260mm,混凝土支承层厚度为265mm。

桥梁段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高度为725mm,钢轨顶面至道床板顶面290mm,道床板厚度为260mm,底座混凝土厚度为175mm。

路基直线段道床板顶面以线路中心设置0.7%横向排水坡,道床板内侧与道床板外侧的高差为20mm,道床板的厚度是以轨道中心为标准厚度260mm,线路外侧较内侧低;桥梁直线段道床板顶面以轨道中心设置0.7%人字形排水坡,道床板轨道中心线与道床板两侧的高差为10mm,道床板的厚度是以轨道中心为标准厚度260mm,轨道两侧较低。

道床板结构内除接地钢筋外的纵横向钢筋交叉点及纵向钢筋与轨枕桁架钢筋交叉点均采用绝缘卡进行绝缘。

2.3施工配合比

2.3.1配合比优化依据

2.3.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环境条件、施工条件、施工工艺以及原材料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铁路混凝土》(TB/T3275-2011)、《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的要求,不得缺项,并加强混凝土抗裂性能和收缩变形性能的比对试验。

2.3.1.2支承层宜采用干硬性混合料滑模摊铺机摊铺。干硬性混合料胶凝材料用量不宜超过220kg/m3,用水量不宜超过140kg/m3。施工配合比应在综合考虑运距、环境条件和施工设备等因素的基础上经工艺性试验最终确定,配合比参数应满足《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的要求,不得缺项。

2.3.1.3道床板混凝土应同时掺加减水剂和引气剂配制,单方最大浆体体积不应大于0.32 m3,胶凝材料用量不宜超过400kg/m3,水胶比不宜大于0.40,用水量不宜大于150 kg/m3,混凝土入模含气量不小于4%。

2.3.1.4大风干旱地区道床板混凝土宜采用能够降低混凝土塑性阶段水份散失、提高混凝土硬化阶段内部持续补水能力的内养护混凝土制备技术。

2.3.1.5混凝土配合比至少考虑夏期施工和冬期施工的气候因素,夏期配合比应增加粉煤灰掺量以降低混凝土水化温升,冬期施工可采用磨细矿渣粉取代部分粉煤灰以保证早期强度。

2.3.2测定参考配合比

施工前进行混凝土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满足设计要求。试验室应根据各个作业点的混凝土供应距离、环境温度、拌和站出机坍落度测试各个灌注点的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时间曲线指导施工。参考配合比施工记录:水泥:粉煤灰:矿粉:砂:碎石:减水剂:引气剂:水=241:80:80:753:1129:4.00:1.60:140

2.4施工要求

2.4.1隔离层、弹性垫层施工

将弹性垫层粘贴于凹槽的侧面,使其与凹槽周边的混凝土密贴,不得有鼓泡、脱离现象,缝隙应采用薄膜封闭。利用剪裁下来的隔离层铺设于凹槽底面,并与侧面的弹性垫层采用胶带牢固粘接。

2.4.2轨道粗调与精调

根据超高段的超高量,选择角度调整级别,将定位销插入相应的角度定位孔。

采用轨检小车、专用便携计算机、全站仪和无线通讯,检测高低、轨向、水平、轨距等轨道不平顺参数,精确调整线路轨道的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的偏移量,使双块式轨道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2.4.3轨排加固

精调完成后应进行固定,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轨排位移及上浮。

2.4.4道床板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方法

2.4.4.1道床板混凝土浇筑

精调加固完成后,开始浇筑道床板混凝土,其工作流程,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 清理、润湿工作面轨排复测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抹面养护。

采用混凝土罐车集中运输混凝土,汽车泵泵送入模。入模温度控制在5~30℃。

采用人工振捣,配置4根插入式捣固棒,2根捣固棒紧跟泵车出料口,负责在下料时引流,2根捣固棒负责将混凝土捣固密实、均匀,提气泡,振捣持续时间以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呈现浮浆为度,切不可过振、漏振。在灌注过程中,一旦混凝土入模后立即插入振动棒振捣,对轨枕底部位置混凝土要加强振捣。振捣完毕后,道床板混凝土抹面最低按照5个收面步骤进行。

2.4.4.1混凝土养护

2.4.4.1.1道床板混凝土抹面在防风作业棚内完成。

2.4.4.1.2减蒸剂在第二次收面时均匀喷涂在混凝土表面上,距离混凝土浇注约20分钟,初凝前对道床板的修补工作必须全部完成,终凝时首次喷涂养护剂,覆盖土工布;

2.4.4.1.324h后采用棉被覆盖洒水养护,覆盖棉被前应仔细检查混凝土表面有无质量缺陷,发现后应及时修补,修补完成后,重新喷涂养护剂,最后才能进行覆盖;覆盖道床板的棉被压好,每2m一个断面压三个沙袋,棉被搭接不小于50cm。

2.4.4.1.4养护棉被充分湿透,每隔50米设置一个储水桶,每12小时对养护情况进行检查并签认养护记录。

2.4.4.1.5道床板混凝土必须保证覆盖养护28天。

2.4.4.1.6各队成立混凝土修补班组,根据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修补方案,来对道床板进行修补作业。

2.4.4.1.7刷养护剂前必须清洁道床板。道床板混凝土宜采用保水率不低于85%的养护剂养护,养护剂用量为0.25kg/m2~0.35kg/m2。养护剂采用滚涂方式。养护剂在成膜前严禁与水接触,避免影响成膜质量。

2.5质量控制及检验

严格掌握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对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和环节必须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在施工中要注意工序质量,前道工序质量控制得好,可以为后道工序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着重要注意轨道精调、轨枕质量、坍落度控制、混凝土振捣、提浆抹面、使用防风遮阳蓬、轨温监测、混凝土养生八个方面的工序质量控制,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责任心,严格按照架子队管理模式,加强培训考核,确保双块式无砟道床施工质量。

3、结语

道床板施工是一项精细化的工程,必须采集了试验段的施工技术参数总结经验,并严格按要求组织施工,质量方能控制。

【参考资料】

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第4篇

【关键词】温差;降温;升温;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米的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其特点是: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工程条件复杂(一般都是地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求高,水泥水化热较大,易使结构物产生温差变形。如采取控制温差措施不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则易产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要产生大量的热量,内部热量不如表面的热量散失得快,从而造成内外温差过大,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如果大于其本身的抗拉强度,则可能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一般来说,当其温差小于25℃时,其产生的温度应力将会小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不会造成混凝土的开裂,当温差大于25℃时,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可能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造成混凝土的开裂。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措施主要可以从如何控制温差着手,同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混凝土浇筑措施。温差控制道理很简单,控制温差的途径有两个,其一是: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其二是:升高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施工方面的措施例如:合理设置浇筑方案、设置后浇带、加强养护等。

1 大体积混凝土温差控制措施有很多方法,根据本人的经验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1 选材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是水泥、砂、石、水及外掺料。实验证明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热量,通常称之为水化热。水化热的多少主要与水泥的品种有关。建筑常用的六大类水泥中,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热是最低的,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配料建议采用这两种水泥。另一方面,水化热的多少还与水泥用量的多少有关,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降低水灰比。根据经验,一般42.5R水泥用量控制在450kg/m3,52.5R水泥用量控制在360kg/m3。

此外,在选材上,还应注意骨料级配、水灰比等方面的处理。通常大体积混凝土应尽可能采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高强度花岗岩、玄武岩等作为骨料,实验证明这两类骨料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有利。一般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2mm,粗骨料中的针、片状颗粒按重量计应不大于15%,且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及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细骨料以中、粗砂为宜。另外实验证明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拉伸值均随着水灰比的减小而提高,混凝土收缩则随着水灰比的减小而减小,显然,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减小水灰比对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是非常有利的。

1.2 人工导热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还可以通过人工导热的方式降低。其方法是通过预埋循环冷却水管,利用循环冷水带走热量,降低温度。水管一般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薄壁钢管,直径一般取25mm左右,并合理布置。

1.3 表面保温控制温差除了可以用上述方法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外,还可以通过保温材料、碘钨灯或定时喷浇热水、蓄存热水等办法,提高混凝土表面及四周散热面的温度,从结构物的外部进行升温,从而降低内外温差。

1.4 其它外加剂、外掺料和混凝土配筋也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能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在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能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温升,延缓水化热放热速率,对抗裂有利。常使用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能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延缓水化热放热速率。合理配筋,配筋率不能过大,较为合理的配筋率应为0.3%~0.5%,应采用小直径(10~16mm),小间距的形式(约@100~@150),且不宜采用光圆钢筋。

2 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工艺上,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

2.1 合理设置浇筑方案 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根据结构特点的不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可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等。①全面分层当结构平面面积不大时,可将整个结构分为若干层进行浇筑。即第一层浇筑完毕后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到结束。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要求次层混凝土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②分段分层当结构平面面积较大时,可以采用分段分层,即将结构分为若干段,每段有分为若干层,先浇筑第一层各段,然后浇筑第二层各段,如此逐段逐层浇筑,直至结束。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要求次段混凝土应在前段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③斜面分层当结构长度超过厚度的3倍时,可采用斜面分层浇筑。

2.2 合理设置后浇带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合理设置后浇带,不仅可以减轻混凝土的约束作用,缩小约束范围;同时也可利用浇筑块的层面、断面进行散热,有利于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后浇带的设置和处理如设计无规定时,其间距一般为20 m~30 m,缝宽0.8m~1 m,待结构变形稳定以后封闭。封闭前,应仔细凿毛,并将钢筋按设计要求连接好,再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亦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将缝灌注密实,加强养护,一般不少于15天。

2.3 加强养护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养护作用:①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减小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防止产生表面裂缝。②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使混凝土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穿裂缝。保湿养护的作用:①刚浇筑不久的混凝土,尚处于凝固硬化阶段,水化的速度较快,适宜的潮湿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②混凝土在潮湿条件下,可使水泥的水化作用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2.4 二次抹面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较大,在混凝土初凝前或混凝土预沉后在表面采用二次抹压处理工艺,并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可有效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快散失出现干缩裂缝,必要时可在混凝土表层配置抗裂钢筋网片。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裂缝控制措施很多,建筑工友在不断的实践与总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会总结更多、更可靠的措施。所谓实践出真知,只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处理会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防治措施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子、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较低的抗拉强度,加之外部因素的影响,使现浇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很多,如养护环境、温度变化、收缩、不均匀沉陷和施工质量等;本文着重通过对裂缝产生的原因作进一步的分析,并针对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在以后的施工中尽量避免裂缝,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安全性和使用性。

1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养护环境

养护不当是造成现浇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会使混凝土表面游离水蒸发过快,水泥缺少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产生裂缝。

1.2温度裂缝

目前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温差造成的。温差可分为以下两种:混凝土浇筑初期,产生大量的水化热,水化热积聚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使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温度为室外环境温度,这就形成了内外温差,这种内外温差在混凝土凝结初期产生拉应力,当超过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另外,在拆模前后,表面温度降低很快,造成了温度陡降,也是导致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配合比不良,胶―骨料过大和砂率过大,因混凝土本身就缺少抵抗温度、干缩变形的骨架作用,造成开裂。

1.3收缩变形

主要有干燥收缩和塑性收缩。拆模后的混凝土在干燥的环境中内部水分不断向外散失,引起混凝土由外向内的干缩变形裂缝,表面水分损失愈快,变形愈大,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最终产生裂缝。塑性收缩是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而产生龟裂。

1.4沉陷裂缝

主要因以下三方面引起建筑的不均匀沉降:1)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2)回填土不实、浸水而造成的不均匀沉降所致;3)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将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沉陷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成30°~45°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1.5施工质量问题

施工过程中振捣不足或过度振捣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在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水泥浆层,水分蒸发,造成混凝土的裂缝。配筋间距大、配筋率小、过早拆模、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开裂。

2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2.1混凝土养护

一般采用自然养护法。1)保湿养护的混凝土表面经过二次抹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防止表面水分蒸发,保持混凝土在潮湿状态下养护。特别是对于掺入UEA膨胀剂的混凝土,在最初

14 d内,必须潮湿养护,方能促使膨胀剂充分发挥膨胀作用。2)保湿养护根据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确定中心最高温度,按温控技术措施确定养护材料及覆盖厚度和养护时间。3)在常温季节,混凝土终凝后也可采取蓄水养护的办法(对大面积楼板可采用此方法),替代前两种保湿保温养护办法,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差数据,及时调整蓄水高度,也可以收到预期效果。4)冬期浇筑混凝土后,宜采用蓄垫法养护、覆盖式养护、暖棚法养护、电热法养护等,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养护方法,但总归要保证混凝土的环境温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严格按照混凝土养护时间龄期表执行。

2.2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防治

要避免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就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等),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浇捣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措施,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主要防治措施:1)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2)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 kg/m3以下。3)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4)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5)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6)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越大,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7)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管道,通冷水或者冷气冷却,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置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2.3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防治

要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要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有:1)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2)水泥用量也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3)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与收缩变形,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4)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5)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6)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7)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抹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

2.4沉陷裂缝的防治措施

1)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2)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3)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撑牢固,使地基受力均匀,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

2.5施工阶段要着重注意的问题

1)钢筋的成型和模板安装位置要准确、牢固,以免施工中变形,钢筋上的污物和氧化铁皮要清除,以免影响粘结力。2)浇筑、振捣操作合理,特别是振捣操作技术,过分振捣对混凝土均匀性有害,振捣不足也不能保证混凝土应有的密实度。浇筑时及时移动混凝土布料管,以防止出料口处混凝土过于集中,混凝土振捣完后,先用木刮刮平,在初凝时,用木抹子做第一次抹压,要求加力较大,使面层充分达到密实。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其抹压力应比第一次抹压力较大,使混凝土面层再次充分达到密实。3)注意控制钢筋位置,防止钢筋位移造成混凝土保护层过大而开裂。

第6篇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裂缝; 原因; 控制预防

一 前言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能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在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方面比预制板优越得多。但是楼板裂缝不断增加,引起广大住宅用户的注意。因此必须从各方面,尤其是施工过程中提起注意,采取防治措施,努力减小裂缝引起的危害,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 住宅现浇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一)收缩会引起楼板出现裂缝:

现浇楼板中出现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理论分析: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常发生混凝土体积的变化,并且新浇混凝土楼板的内部与表面的升温和降温的经常不一致,便致使混凝土构件的不同部位发生变形的速度及程度都不一致。在混凝土发生的收缩变形的同时,还会受到外界的约束,进而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当该应力值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便会在混凝土构件中产生裂缝。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现象是混凝土的一种固有特性。经过大量工程实践的总结,可总结出以下几种引起裂缝的收缩变形类型,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1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

这类变形通常在浇筑后24小时内便可以发现。一类是由于塑性混凝土下沉产生的,多出现在梁和板中;另一类是由于塑性收缩产生的,大多出现在板中。这类变形多与“泌水”现象有关。泌水现象即新浇筑的混凝土在压实后,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导致较重的颗粒下沉,同时使比它轻的水上移,直至颗粒不再下沉,该现象停止。

2由凝胶材料发生水化作用所引起的自生收缩变形:

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变形和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出现在浇筑后很长时间。这两种变形是由于水的迁移引起的:水泥水化时消耗大量水分,导致凝胶孔的液面下降而形成弯月面,同时产生自干燥作用而使混凝土的相对湿度降低、体积变小。

3硬化过程中产生的干缩变形

4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

由于在不同季节建筑物各部位所受的温度变形不协调导致裂缝。由于结构周围的温度发生变化都会导致梁、板、墙体发生变形。而在降温过程中,梁的温度变化比板滞后,这一现象在极冷降温的情况下更加明显。由于温变的滞后导致板的收缩比梁大,从而梁对板产生约束。板受到这一约束,产生拉应力,成为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种裂缝通常是贯通裂缝。

(二)材料选用不当造成楼板出现裂缝:

1 水泥种类及用量的选择:

不同水泥的收缩程度不同,越是高强度的混凝土,水泥要求等级越高,水泥用量越大,产生的水化热量随之增多,造成的收缩变形便越大。

2 混凝土配合比和水灰比的选择:

①配合比:

若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当,将会造成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现象。这一现象尤其对梁板结构的板有很大影响。它会使板的上部出现富水泥浆层,造成板收缩大,引起楼板面不规则裂缝。

②水灰比:

在原料一定的情况下,水灰比对混凝土收缩有很大影响。水灰比稍大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但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因素,其中用水量对其影响最大。在水量确定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收缩率会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也会随着水泥用量的减少而变小;而在水灰比确定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收缩率会随着用水量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强;混凝土干缩还会随砂率增大而加大。

③商品混凝土的不当应用:

目前施工普遍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比自拌混凝土粗骨料细度模数低,坍落度大。商用混凝土,水灰比较大以保证商品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和坍落度。选用高效优质混凝土外掺剂,以减少混凝土用水量从而使得混凝土收缩值得到控制。为建立好控制体系,需要在委托商品混凝土时,根据不同部位所需强度性能提出明确要求,一定要注意混凝土的品质,不能片面压价,降低成本而忽略质量,否则会导致产生裂缝增多。现场也应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以保证其质量。

3 外加剂使用不当:

由于施工工期要求较紧,通常会在混凝土中添加化学外加剂,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对混凝土的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外加剂的使用不当会引起混凝土收缩增大,进而引起裂缝,引发工程质量问题。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外加剂的不合理使用情况。

①早强剂:

由于施工工期的需要,往往需要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但早强剂在加快混凝土硬化的同时,还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值,进而引起混凝土构件的开裂,在工程实践中常对其负面影响关注不够。

②高效减水剂:

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决定了它会引起水泥颗粒间的斥力减小,使水泥颗粒发生凝聚,进而使混凝土得坍落度减小,引起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或流动性在短时间内丧失,但高效减水剂的减水作用会随时间的发展而降低,引发坍落损失。

(三)施工方面操作不规范会引起裂缝

1 施工时模板不合理处理:

①模板支撑体系:

梁板支撑存在高度差异、模板挠度过大及楼板模板支撑刚度不够等因素都会导致模板支撑下沉变形量偏大,影响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如对施工期间的振动不进行控制,会出现因振动引起楼板发生裂缝的现象。

2 配筋和楼板厚度施工工艺不规范:

施工过程中,钢筋位置不准确、间距过大及楼板厚度不合格等因素都会导致楼板产生裂缝。有些不正规的施工单位还为减少施工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不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进行施工,往往不顾施工及结构的安全而随意施工,造成浇筑振捣不密实、配筋率减小及楼板产生裂缝等质量通病。

3混凝土强度不合格:

当混凝土的强度低于设计要求强度时,会造成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下降,在拉应力的作用下会引起楼板的开裂。如:在某住宅楼工程中,其楼板设计规定的混凝土强度是C25,但是实际采使用的混凝土测试强度仅为16.7MPa,与设计要求相差很大。

4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过大:

在进行施工浇筑混凝土架板的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不可避免地会踩踏钢筋,导致上层钢筋保护层偏厚,使有效计算面积减小,受拉钢筋以及受压混凝土应力增大,导致混凝土板面的开裂。

5 未进行及时合理的养护:

在完成混凝土楼板的现场浇筑后,没有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新浇混凝土楼板的养护,会导致楼板出现裂缝。常见的不规范养护做法,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现浇楼板的养护不够及时或养护初期未进行规范养护,导致混凝土楼板过早脱水出现干缩;在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的终凝初期,过早进入下道工序或在其上的堆料较多,会导致新浇楼板承受较大的施工荷载或振动作用,进而引发裂缝;混凝土在养护初期受冻。

(四)气温及空气等环境因素也会导致楼板裂缝

在周围气温及空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楼板也会相应产生裂缝。具体来讲,空气中的湿度低会导致混凝土收缩大;混凝土收缩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长期风吹日晒使混凝土收缩增大。

三 预防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措施

(一)材料方面

严格控制配合比,避免离析现象,材料进场严格检查,决不允许不合格材料进入工程施工中,正确适当选用掺合料及外加剂。

(二)设计方面

设计工作人员应在进行设计时积极采取能够提高结构抵抗收缩应力的措施,以提高构件的抗拉强度。在建筑工程中不要一味追求使用高强度混凝土,满足要求即可;建筑方案设计时,征求结构设计人员意见,不仅仅追求建筑外观及使用功能而忽略建筑安全;在相同配筋率情况下最大程度减小钢筋直径及间距;适当加大板厚度,减小其挠度;在板角配置与对角线平行的角部加强钢筋;按照规范设计构造缝,减少因温度及结构沉降形成裂缝;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

(三)施工方面

施工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混凝土收缩。严把质量关,杜绝偷工减料;应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尤其关注水灰比与外掺料使用,选用级配较好及含泥较少的砂石,以降低混凝土收缩裂缝产生的可能性;还应保证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积极采取保证保护层厚度的措施,防止出现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工作时施工人员任意踩踏钢筋的现象;对模板进行强度计算,支撑要牢固,并且要按规定时间拆模;需加强新浇混凝土楼板的养护工作,可采取新浇楼板表面覆盖或喷混凝土养护剂的方法进行养护,避免过多的水分蒸发,不能只顾工程进度,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2N/mm2后才可以踩踏或进行施工。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并落实专人进行养护。

第7篇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原因、控制、预防措施

Abstract: the concrete crack is building quality problems common construction, the cause of the cracks is diverse. This paper makes some research on the common crack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Keywords: concrete, crack, reason, prevention,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Q1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裂缝产生的原因,最主要、最多的是施工过程的各种因素组合产生的。所以说加强施工阶段的管理、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

2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2.1材料的质量原因

混凝土拌和原材料质量不合格,特别是水泥安定性不合格,不仅导致混凝土开裂,甚至影响结构安全。

2.2施工工艺原因

混凝土中水分蒸发、水泥结石和混凝土干缩,而施工后未对混凝土及时养护;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注、振捣各道工序中缺陷和疏漏;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地基下沉,过早拆模;钢筋表面污染,保护层过小、过大,浇灌中钢筋移位;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施工等因素均会导致现浇混凝土梁板裂缝产生。

2.3混凝土的温度变形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引起附加应力,当其超过混凝土抗拉应力时,即产生裂缝。

2.4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

混凝土硬化后产生的收缩,是凝胶体本身的体积收缩(即凝结)和混凝土因失水产生的体积收缩(即干缩)所组成的。由于收缩而产生的微裂缝一旦发展,则有可能引起结构物的开裂、变形甚至破坏。产生收缩裂缝的原因,一般认为在施工阶段因水泥水化热及外部气温的作用引起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混凝土徐变是当混凝土(凝胶体)粘性流动产生和裂缝不断扩展时,在外力作用下结构变形(裂缝)随时间增长而增大。

2.5荷载作用

混凝土早期受震、拆模方法不当、拆模过早、施工超载等原因造成裂缝。

3混凝土常见裂缝的预防措施

3.1材料使用的控制

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建立原材料进场登记、检验制度;必须对进场原材料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严格检查和验收的办法加以预防,凡不合格的次品材料一律不得使用,或经试验后降低等级使用;对已发生这类因材料选用不当而产生的砼缺陷或裂缝,必须作长期详细的观察(因有的问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现),认真查明其原因和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研究制定其处理和加固方案。

3.2施工工艺措施

混凝土浇捣施工必须严格按施工操作规范、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及时发现并纠正混凝土施工操作中过振和漏振等现象,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检查砂、石子的级配,减小孔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混凝土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拉裂强度;加强商品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查,严禁在混凝土浇捣现场任意加水,以防止混凝土离析过大影响强度;严禁在恶劣的气候下进行混凝土浇捣施工。严格把好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关,对混凝土承重模板及支架的设计合理性、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进行检查,以防止当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一定值时,由于模板支架变形过大,使混凝土超值挠曲引起裂缝;检查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是否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同时检查钢筋定位、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发现质量隐患及时整改,严禁野蛮施工,制造质量隐患。采取防晒、防风措施,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采用保水性较好的麻袋、编织物或塑料膜及时覆盖,并进行潮湿养护。严格控制混凝土模板或支架拆除时间,保证按规范进行拆模,杜绝过早拆模,引起结构裂缝。

3.3混凝土温度变形的预防措施

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3.4混凝土收缩变形的预防

①干缩裂缝:选用干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②塑性收缩裂缝: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

③徐变裂缝:采用弹性模量大的骨料,提高骨料体积在混凝土中所占的比例;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凝胶体在混凝土中的比重,减低水灰比。

3.5 外部荷载影响

混凝土浇捣完毕,要对表面进行覆盖或浇水养护,时间为 7-14 天,防止强风及烈日曝晒。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1.2N/mm2 前,严禁踩踏、安装模板或支架及堆放荷载。严格控制混凝土模板或支架拆除时间,保证按规范进行拆模,杜绝过早拆模,引起结构裂缝。

第8篇

关键词:桥梁;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桥梁裂缝是桥梁工程施工中容易产生和难以防范的一个重要问题。如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桥梁的工程质量,并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由于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采取其中一种或数种措施。在具体施工中,要靠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控制措施,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通常具有以下特点:混凝土是脆性材料,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10 左右。大体积混凝土的断面尺寸较大,由于水泥的水化热会使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以及在以后的降温过程中,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会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通常只在表面配置少量钢筋,或者不配钢筋。因此,拉应力要由混凝土本身来承担。

1、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且主要集中在浇筑后的7d 左右,一般每克水泥可以放出500J 左右的热量,如果以水泥用量350~550kg/m3 来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将放出17500~27500kJ 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升高。(可达70℃左右,甚至更高)。尤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来讲,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因为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因此混凝土中心温度很高,这样就会形成温度梯度,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2、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的这种自发变形,受到外部约束时(支承条件、钢筋等),将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使得混凝土开裂。引起混凝土的裂缝主要有塑性收缩、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等三种。在硬化初期主要是水泥石在水化凝固结硬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部自由水分蒸发而引起的干缩变形。

3、外界气温湿度变化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起着很大的影响。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升和结构的散热温度等各种温度叠加之和组成。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就会愈高;如果外界温度降低则又会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度梯度。如果外界温度的下降过快,会造成很大的温度应力,极其容易引发混凝土的开裂。另外外界的湿度对混凝土的裂缝也有很大的影响,外界的湿度降低会加速混凝土的干缩,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二、桥梁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1、 水泥的品种及用量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的热量。所以对于桥梁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应该选择低热或者中热的水泥。而水泥释放热量的大小及速度的快慢取决于水泥内矿物成分的不同。水泥矿物发热速率最快和发热量最大的是铝酸三钙,其他依次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和铁铝酸四钙。另外,水泥越细发热速率越快,但是不影响最终发热量。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应控制水泥的品种和用量,尽量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从而达到减少裂缝产生的机率。

2、 外加剂和掺合料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最终达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3、 骨料控制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者配合比相同时,用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相应碎石混凝土比卵石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机率要低,因此粗骨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细骨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比粗骨料小,但砂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砂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要求。粗、细骨料级配是否连续对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连续级配很大程度上减少各骨料之间的空隙率,而单一级配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离析现象,对裂缝的产生很有影响。因此在骨料的选择上应该选取粒径大、强度高、级配好的骨料,这样可以获得较小的空隙率及表面积,从而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干缩,减小混凝土裂缝的开展。

4、收缩裂缝的控制

收缩裂缝的控制主要在于控制湿度的变化,使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的湿度。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混凝土浇注完后,表面应及时用草垫、草袋或塑料薄膜覆盖,并洒水湿润养护。在气温高、湿度低、风速大的天气应及早覆盖、喷水雾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加强混凝土表面的抹压,但应注意避免过分抹压。采用密封保水方法,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使水分不易蒸发或采用其他养护空气流动( 如设挡风墙、罩) 、延缓表面水分蒸发的办法。适当选择配合比,避免水灰比、水泥用量、砂率过大、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避免使用粉砂,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

5、 温度裂缝的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内部实际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及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选取适宜的施工工艺、采取相应的降温与养护措施,从而避免出现混凝土温度裂缝,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防止混凝土内部约束引起的表面温度裂缝,一般采用控制混凝土表面与外界或内部的温差的方法,使其小于25℃。常用控制措施是: 对加热养护的构件,应采用缓慢升降温,使升降温度不大于10 ℃ /h,并注意缓慢揭盖、脱模,避免表面温度应力过大; 对大体积结构,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较大时,应采用保温养护,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使温差控制在25 ℃以内。预防结构受外部约束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一般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措施。

6、干缩裂缝预防措施

干缩裂缝的预防措施有: 选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 降低水泥的用量; 混凝土的干缩受

水灰比的影响较大, 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 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选择合理的水灰比, 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 混凝土的用水量也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 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 或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时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7、 塑性收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1)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严格控制水灰比, 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 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

(3)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 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 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

(4)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 及时养护。

总之,桥梁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只要在设计、施工、工艺、原材料选择及养护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采取适宜的控制措施,还是可以避免危害结构的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方仙梅.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分析及防治[J]. 中国西部科技,2011,( 10) .

[2] 刘国伟. 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讨[J]. 山西交通科技,2010,(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