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基层农业技术

基层农业技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04 18:01: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基层农业技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基层农业技术

第1篇

1.1科技成果同实际生产需求错位袁影响

推广效果经调查研究表明,虽然我国每年的农业科研成果数量众多,但真正能推广应用的却很少。科研成果申报机制存在弊端,导致农业应用研究不立足于市场需求,易于直接投入生产的实用技术;申报奖项时,采取自下而上层层报奖的模式,一级接一级的虚假累加成果数量,导致真正的科研成果缩小了推广转化的空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研成果只有在生产中才能得到检验和认同,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农民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要求也呈现多样化、高效化的趋势,由于市场需求发生了转变,就更加强烈需要有效的综合技术和管理技术。但是,当前的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推广机制过于单一,忽视了配套集成技术与整体技术的作用,不能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相呼应,且又由于市场技术等信息流通不畅,使得科研成果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1.2农民接纳农业新技术能力不高

袁增加了推广难度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而我国农业技术却相对落后。一是农业生产者大多聚集在农村,农业生产主体是农民,这些人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业新技术吸收能力有限;二是农民大多经济条件有限,即使有能力学习采用新技术,对于见效慢、投入高的新技术,只能望而却步,改用见效快的物化类技术成果,如农药等;三是在传统观念的作用下使得大部分农户都受到小农意识影响,养成急功近利回避风险的本能,他们更愿意使用落后的传统技术,而不愿承担新技术带来的风险。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有知识的有志农村青年都涌入城市务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技术在农村的推广。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2.1政府应加强推广队伍的管理

并予以财政上的扶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各地方政府都应予以财政上的扶持。一方面,基本待遇得到保证,推广人员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推广工作当中;另一方面,只有改善推广体系的硬、软件设施,使得推广信息畅通,推广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管理实行竞争机制,完善绩效考评机制,使推广人员有忧患意识,能自主地提高自身水平及工作能力,并给有重大贡献的推广人员以加工资、破格提拔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鼓励推广人员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2.2在现有生产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科研

科研成果只有实际运用到生产上,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科研。鼓励农业科技研究时,应立足于当前农业生产需求,而不要出现不匹配的情况。一方面生产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又浪费了人员及资金去研究一些根本没有实际意义的成果。所以,政府一定要完善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对接机制。

2.3建立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政府要发挥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骨干作用,组织建立一支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改善推广观念及进行机制创新。一方面,净化推广队伍,对于在队伍中插科打诨、毫无实际能力的干部予以辞退。另一方面,广纳社会人才,一些农民由于多年经验积累,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农业技术却有着非凡能力,政府应破格录取,使之为农业技术推广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应大力鼓励成立民间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变成全民参与的公益性活动,拓宽农业技术推广渠道,鼓励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向农民推广技术。另外,农民由于文化水平限制,对新技术的接纳存在一定困难,政府应多加开展培训活动,适当提高农民文化水平,让新的农业技术真正为农民所用。

3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所以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因此,中央财政在2015年下拨了26亿元农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的资金,用于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所以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在我国很多的农村基层技术推广上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的现象是最为普遍的,上级领导层在这方面的经费投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导致下层相关部门在进行推广时遇到了很多无法克服的困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那些新的技术、新的产品类型以及一些比较专业的专门用于技术推广的设备等等方面的采购不能有效进行,这就导致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进行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1.2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的不多

尽管这几年我农业科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并没有在广大基层得到推广。目前,我国农业成果所实行的运行机制是论证立项、研究与应用活动、验收鉴定、自下而上层层报奖。这种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果数量,但是却容易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与市场脱节,不利于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另外,这种机制也容易滋生现有成果挤压得不到进一步推广的现象。此外,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还比较单一,满足不了农户对技术高效化、多样化的需求,不仅不重视区域效果,而且也没有发挥出技术的整体作用。

1.3农民吸收新技术的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农民对新技术的吸收能力并不强,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推广应用新技术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而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过低,以致大多数农民不会应用新技术。同时,许多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我国农村中的生产经营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资金薄弱,规模也小,而且小农生产意识强烈,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些收益高、见效快的技术,或者那些效益低但保险的传统技术。而且近年来,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留在农村务农的多为老年人,因此农村生产劳动力的素质就又被拉低了。

1.4缺乏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和体系

现阶段,我国很多乡镇基层整体上推广机构的人力和物力都存在欠缺,农技推广人员往往被外调或借用。上级部门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不是很大,农业技术研究分析和技术推广间存在差距,还没有形成相对健全的推广机制和体系,只重视农产品的肥料和种子,不能把农业新技术应用在普通农民的农业生产中,也缺乏专门的推广服务网络管理,致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受到一定的阻碍。

2解决措施

2.1加强投入力度

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力度,要正确认识在基层农业和国家农业中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想方设法在基层稳扎稳打地推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首先,加强管理。针对科技工作建立科学导向机制,采取垂直管理模式,推广基层农业科学技术,使农户接受种养殖新技术新科技,突破传统观念。其次,加大投入。针对专项技术推广,县乡政府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并严格监管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不被挪用得到充分利用。另外,大量投入人物力,对农业技术和信息采取信息化媒介推广,拓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渠道。最后,要确保硬件设施的与时俱进,及时更换购买,以免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受限。

2.2提高农户及推广人员的科技综合素质

用人制度坚持优胜劣汰,高薪聘回调离农业部的优秀技术员,鼓励高学历毕业生入站工作,同时清除不称职人员,使人员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同时,选择站内优质技术骨干到邻近乡镇等进行交流学习,促进其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另外,农户作为农业技术的应用者,其主体地位必须给予充分重视。政府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通过各个渠道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水平。最后,强化农户现代技术培训,建立相关信息平台服务于“三农”发展,进一步增强农业信息和技术推广的结合,使农户全面掌握推广技术。

2.3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2.3.1建立激励机制

促进农业科研机构与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并把农业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作为科研人员考核的指标,进一步促进农业科研人员与农业从业者之间的合作。及时地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降低科研成果的转化成本。

2.3.2开展品牌战略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通过创建自己的品牌,从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企业自主创新不仅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企业良好发展的保障。

2.4加强信息化技术建设

开拓推广形式在使用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推广的同时,继续扩大推广形式。在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平台,农业信息,点击鼠标,将农技推广的相关信息发送农民的通信工具上,能实现技术传播的时效性。在农产品进入市场时,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交流功能,供求信息,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2.5完善管理体系

首先,人事管理机制的完善。对农业技术推广人事管理现存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找出原因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并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实行推广人员全面聘用制度,使其在强烈职业危机感的推动下,在思想上提高对工作的认识,从被动工作转变成主动工作。其次,健全推广人员考评制度。建立一个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上级主管部门、推广人员及地方领导,严格执行考评奖惩,使推广人员在劣罚优奖的推动下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最后,分配机制的进一步创新。既往分配制度主要是大锅饭平均分,这对部分推广人员而言相对不公平,为此必须进行创新,最佳的工资机制是与绩效挂钩,根据不同绩效分发工资,让各个档次的推广人员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进而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农业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持,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在农业上的应用与实施。特别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帮助农民改善作业方法,创造低耗能、低污染的生产环境,在此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此外生产经营者也要加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借鉴与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科学、稳妥地推进改革与发展。

第3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科研与农业生产相互连接的纽带[1]。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指的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宣传以及开展科技服务与提供信息等方式,以帮助基层农民改进生产技术,使农业科研成果与各项先进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2]。换言之,就是将知识形态的农业研究成果应用到现实中,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实际现实生产力,使少数人掌握的先进技术转变为广大农民皆能应用的技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政府型、企业型与自发型,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与此同时,新问题也随着推进的步伐逐渐暴露。因此,要保证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持续、有效进行,需要分析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1基层农业推广中常见的问题

1.1推广资金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实质上属于一项公益事业,我国相关规定指出农业技术的推广经费应由当地政府财政拨款[3],但由于目前我国许多农村、乡镇对工业或其他产业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对于农业的生产发展则不是特别重视,故投入资金就相对较少。这就造成基层农村乡镇部门的经费很少,尤其是列入部门预算的常态化推广经费更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推广农业技术就显得力不从心。除此之外,资金的不足还使得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薪资福利很低,甚至个别地区还不能按时支付薪酬,这对于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从而阻碍了推广工作的正常进行。

1.2农业种植效益低且规模小

农业种植产品的价格直接与种植效益挂钩,而一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却很难在小面积种植上表现出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对于农民而言,一项优秀的科研成果,只有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情况下,才有采纳与应用的价值。因此,在当前种植效益不高的情况下,农民对除作物良种外的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表现出消极的态度,这对农业技术的推广造成较大的影响。并且,由于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仍以家庭承包为主,农民农业生产规模较小、耕种地分散不集中,这阻碍了农作物统一管理的实施以及规模性农业技术的应用。

1.3科研成果与生产需求错位

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普遍存在科研成果缺乏针对性,与农民实际生产需求错位的情况[4]。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农民需要的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实用性强以及效益好的技术,但大多数的科研机构由于缺乏市场调查,并没有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其所研发的都是高精技术,很难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推广。例如对水稻育种的研究,过于追求产量,忽视了农民对优质的需求。

1.4技术推广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较低也是技术推广中常见的问题。现阶段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并不稳定,而且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有许多推广人员是从其他岗位转化过来的非专业人员,或在从事推广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工作。同时,基层的技术推广部门知识更新的机会很少,得不到技术培训或进修深造的机会,使其缺乏对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操作能力。此外,推广员的知识结构主要集中在作物良种、栽培技术与肥料农药的推广上,对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园艺类经济作物和农产品的加工技术等推广不足,不能满足我国农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1.5农民文化水平有限

农民的文化水平直接关系着科研成果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决定了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基本上都选择了到外务工,因此大部分的农民都是年纪在四五十岁以上中年人和老年人,这类人群的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其接受能力与应用能力较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应对措施

2.1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推广体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对人民的利益与社会的安定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当地政府要充分意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资金基础。在资金投入增加的基础上,完善推广体系,建立一个以政府推广为中心,企业与农民积极参与、无偿与有偿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按照职能的不同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的特点,健全农业推广相关工作管理体制,使相关技术人员能够专心研究农业技术,确保推广工作持续开展。

2.2加快土地流转,提高生产效益

针对目前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的问题,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在在农民自愿的情况下,可通过股份合作或是租赁等方式,实现土地经营使用权的合法流转,从而扩大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以提高生产效益,刺激农民从被动接受农业技术向主动应用转化,并且,规模经营的实现也能够为农业技术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应用条件。例如,将一些水稻种植散户的农田以租赁的方式集中到水稻种植大户手中,使水稻生产规模化,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以及稻谷烘干技术等,真正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3科研与生产相融合,发挥技术效用

为实现科研成果与生产目标相融合,需要科研工作者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力度,深入到基层中,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与生产目标,多研发一些操作便捷、成本较低且使用性较强的农业技术,让科研成果能够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发挥最大效用。另外,科研部门还应加强与农业生产部门的联系,随着市场机制的变化,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效用,建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部门以及与农户的互利合作机制,形成一个生产服务指导的联合体,以调动农民接纳并使用先进农业技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益。

2.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推广效率

对于在职的推广人员,通过提供持续和有计划的技术培训方案,以提高他们专业知识水平,通过知识的更新,拓宽其视野、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当地政府可以利用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吸引各高校农业类专业人才不断扩充到农业技术的推广队伍中来。针对我国农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在对大宗农作物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小宗农作物,如蔬菜、果树等园艺作物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对农业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多样化。

2.5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促进农业技术推广

针对当前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问题,可以实施农民知识培训与科技入户等活动,推行“一村一品”,在实用技术作为主导的培训带动下,促进农业科技向更深、更广的范围迈进,让农民充分掌握并灵活实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对于当前农村现有的一些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青壮年,且立志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应努力建立和发展农民成人教育体系,通过鼓励他们积极加入到培训中,以充实、更新以及提高他们调整产业结构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进而发展为当地农业生产大户,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提升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才能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

2.6争取农业项目的实施,鼓励农民应用新技术

为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能够持续且有效的进行,基层农业推广部门或机构应发挥国家政策的作用,积极申报实施利农财政专项,在项目激励下引导农民自觉应用农业新技术,提高其对科研成果的接受能力与使用能力。此外,还需要做好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政策性涉农保险等工作,固本强基,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3结语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经济效益的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是我国经济效益提升主要手段之一,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则取决于农业技术水平。在我国目前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有资金不足、种植效益低、规模小、科研成果与生产需求不符、推广人员技术水平与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等。因此,需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通过加快土地的流转与实心科研与生产需求的融合,以提高生产效益,提升农业技术的实际效用,并通过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以及争取农业项目的实施等以促进技术的持续推广。

参考文献

[1]贺宇荣.浅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农业与技术,2015(6):229,246.

[2]李传宏.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5(6):248.

[3]王玲凤.浅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3(3):172.

第4篇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层次都偏低,甚至有些农民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据统计,我国农村务农劳动力大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文化素质多为高中以下,这些人文化素质偏低,很多农户市场信息闭塞,更缺乏对科学知识的有效认知,在农作物种植结构选择方面也大多随波逐流,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引用程度也不高。因此,我国农业新技术无法在农村地区得到有效的推广。

    二、对策及建议

    (一)构建新型农技创新体系和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第一,积极构建新型农技创新体系。即要立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切实将科学进步作为农技推广的出路,大力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创新,打造集培训、推广、科研及示范于一体的农技推广体系。而且,要加强政校合作、企校合作以及院校间合作,共建现代农技示范基地,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第二,积极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改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条件,并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依托于该机构,不断加大农技推广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技术传输,帮助农民解决各种农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努力实现农村科技致富。

    (二)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保护农技推广环境

    首先,要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财政支持力度。可以建立农技推广专项基金,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对农技推广方面的资金划拨;其次,相关部门可以发展和引导农技市场,规范农技推广市场行为。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管理办法等来规范农技推广市场,不断净化推广环境,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的信任度;再次,不同地方农技推广要有针对性。因为不同生态类型的区域,其农业发展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农技推广之前需要对该地区进行适当的调查和测试,待确保农技推广方向以后,才能够有针对性、大规模的在该市场做推广。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长期工作在农业第一线上,其直接服务于三农。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体系培训,才能使其不断适应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具体来说,第一,农技推广人员需要加强对新型农业技术知识的培训,确保所获取的知识是当前我国农业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第二,具体培训方式无需拘泥于单调的学习农技推广知识,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行短期或长期、集中或分散、派出去或请进来等方式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从而实现该地区农技推广人员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

    (四)加强新型农技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只有加强对新型农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基层农村才能逐步接受这些先进技术,并运用到日常劳作当中去。具体来说,第一,要积极利用各种新闻媒介,深入宣传农作物新品种、新科技,从而使农民更深入的了解到运用新技术带来的好处;第二,针对不同的推广人群,可以有针对性的通过业务交流、知识培训、技术普及教育等方式进行宣传;第三,可以在每年耕种季节,积极开展各种农技培训下乡活动,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农民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成效。

第5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 科技素质 问题 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个经济发展与科学进步的今天,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根据多年从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管理实践的认识,现就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当前农技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基层科技推广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农业技术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1.农业科技推广体制转轨滞后

目前全国各乡镇虽然都建立了农技站和林业站,但有的乡镇的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却不负责推广农业技术;个别乡镇没有农技人员;有的乡镇有农技人员,但却被政府抽调去干一些其他工作。

另外,运行机制也不符合市场的要求,都是按照计划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忽略了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具有的自主选择权,主要表现为政府行为,不能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造成推广效率低下。

2.推广经费不足,推广渠道不顺畅

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人均经费更少。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不但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且远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由于经费紧缺,配套设施不健全,难以开展必要的培训、试验推广,差旅费也难以及时报销,技术人员只好蹲在单位里,无法深入到乡村进行推广和技术指导,农民的技术水平无法到提高,严重影响农业的后续发展。

3.推广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在全国农业基层推广人员中,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知识断层与知识老化问题严重。具体表现为老龄化、学历低、总体素不高。此外,在调研中我们中发现,乡镇农技人员的专业结构与当前产业结构极不协调。“只懂粮棉油,不知名特优”的现象十分普遍。

受编制的限制和待遇低,人员得不到补充和更新,知识出现断层。推广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具备农产品出口创汇专业知识的人则更少。服务于传统产业的多,服务于新兴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少。

4.农民的科技素质薄弱

由于农民群众文化素质有限,对新技术接纳能力差,不能从根本上对新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手段有足够的认识,有时不懂农业技术推广中遇到的问题,甚至对使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难以理解,从而给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阻力。

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

1.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创新改革

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改革就是对机制进行创新。在实践中,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多层次、多元化推广体系。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加强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根据实际情况,组建跨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作为县级推广机构的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建立科学的科技工作导向机制,引入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观念,积极有效地开展科研、教学和推广活动,培养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新技术的推广。

2.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加大投入力度,包括资金的投入、物质的投入以及人员的投入。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我们要合理利用信息化的媒介来推广农业信息和农业技术,建立多渠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另外,要加强透明度和监督力度。制定相关措施,引导社会各界主动增加农业技术的资金投入,保证资金能维持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正常运作。

3.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顺利实现最终还是取决于推广人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具体做法是: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上,动员己调出农业部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归队,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工作,并清除不称职人员。另外对长期坚持在第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奖励,除了给予必要的福利待遇外,在晋级、住房、子女就业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政府还要定期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及时了解新科技,向农民传播新方法。

4.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农民是农业科技的应用者。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活动,通过讲座、科技宣传、技术咨询等,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尤其要抓好村级干部的专业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科技骨干。同时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高效实用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力度服务于三农,积极探索农业信息与农业技术推广密切结合的成功之路。

三、总结

综上所述,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持续性工作,积极分析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发展的历程,建立高效运转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最终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传志.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2).

[2]王宏艳,郜云飞.关于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榆林科技,2008,(2).

[3]卢茂凯.新形势下创新基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技,2008,09.

第6篇

关键词: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27—1

1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1 体制改革的措施不完善,保障机制需进一步落实

管理体制不顺。由于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登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人权、财权和事权与业务主管部门脱离了联系,主管部门放松了管理。部分中心人员反映业务主管部门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过问较少,甚至连业务指导、信息沟通也是通过乡镇政府转发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乡镇人民政府对农技推广中心缺乏技术上的指导能力,管理上有心无力,导致农村服务中心管理缺位。

1.2 服务经费投入不足,服务设施需进一步改善

农技服务经费投入总量不足。县级政府加大了农技经费的投入,但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加之乡镇配套改革后取消各种收费项目,仅靠每年“以钱养事”经费只能维持当年基本运行,很多服务项目不能正常开展;债务包袱沉重;“以钱养事”经费使用效益不高;“以钱养事”经费管理不规范。部分农技推广机构和部门人员普遍反映“以钱养事”经费切块不合理,动物防疫经费不应从“以钱养事”资金中支出。部分农技中心人员反映存在资金欠拨和挪用现象;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大部分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房屋破旧不堪,面积狭小,没有办公场所和必要的电脑、网络、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1.3 农资市场的管理不规范,监管手段需进一步改进

农药、种子、化肥、兽药市场放开后,给农民的购买带来了便利。但农资市场存在多家经营,无序竞争的现象,经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所经营农资产品性能、使用技术及对有关政策法规不熟悉,难以做到有效服务和守法经营。无证经营、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哄抬物价等事件屡有发生。有一个乡镇仅玉米种子就高达三十几个品种,且没有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试种,农民很难辨别种子的优劣与真伪。

2 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议

2.1 提高认识,积极落实有关政策

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技推广工作。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2.2 理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建议推行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即“管理在县,服务在基层”的管理模式,由县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人事部门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根据需要设置一定的服务岗位,定岗不定人,从转制单位人员中公开招考、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工作人员,签订一定期限的聘用合同,派驻乡镇专门从事公益,其服务项目由乡镇政府提出,乡镇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对派驻人员进行考核,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二是改变财政供养退休人员管理主体。为减轻基层农技推广中心的压力,建议对中心转制前和转制时所有退休人员在管理上与中心剥离,统一从中心划转到乡镇,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管理。同时对畜牧部门享受财政定额补贴且提前退休人员给予适当养老保险补贴。 三是加强公益服务合同管理。进一步完善公益合同项目,根据服务项目的不同特点明确合同的具体内容,做到标的明确,责权明晰,考核严格,可操作性强,彻底改变“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与干少一个样”的局面。

2.3 加强基层农业服务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现有农技服务队伍管理。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继续教育,建立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学习、培训的平台和机制,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时更新知识,进一步做好农业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资格认定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农技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拓宽农技人员进入渠道。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引进要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是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待遇,采取政策保障措施,吸引更多高素质、年轻的农业科技人才和涉关专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并拓宽留住人才的渠道。另一方面是通过技术讲座、专业培训、远程教育等形式,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技术队伍;三是鼓励和培育民间技术服务力量。积极引导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加工企业、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技术中介机构等民间组织,使之成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加大监管力度,优化农资市场秩序

第7篇

1现阶段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难点

1.1农业推广人员及技术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

当前,很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均在从事有偿服务,并以此来解决自身的工资与待遇等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在经费上缺乏有力的支撑,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很难在业务上得到相应的专业培训,大多数业务培训活动的开展也仅仅流于形式;目前的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在这样的环境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就很难获得知识的更新机会,从而导致其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另外,由于受到编制的限制,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都很难得到更新与补充,知识“断层”的现象也就随之出现。从整体的结构来看,大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都长期服务于传统产业,并没有对新兴产业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也就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难以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发展需求的根本原因。

1.2推广方式不能满足农民真实需求

不可否认,如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依旧以传统的行政指令为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与农民的真实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具体来说,很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开展推广工作的动机都是为了完成上级组织布置的任务及专项项目任务。众所周知,农业技术的推广项目基本上都是由政府决定然后逐级下达的,这种“一刀切”的推广项目与“自上而下”的推广方式俨然不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的多样化需求[1]。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民使用新型农业技术的积极性俨然就难以得到充分调动,而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

2改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具体对策

2.1扩编增人,建立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针对各级政府而言,应严格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适当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编制,不仅可以聘请农村土专家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户,而且可以安置一些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到一线工作。当然,针对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来说,为了让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也应对其进行分期培训,不断更新与提高其专业知识与素质。通过对培训与考核工作的不断强化来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运行机制的转变方面来说,应全面开展职能鉴定工作,大力推行“竞争上岗”“持证上岗”机制,实现对推广工作评价体系的改革。与此同时,不仅要根据现有推广机构人员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将“持证上岗”的机制落到实处,同时也要对新进入的推广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另外,应逐步将身份管理转变成为岗位管理,实行全面聘用机制,以此来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2.2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对农业技术

推广方式的转变作为相应的主管部门,其应在各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逐步建立起信息处理中心,以此来搜集当地农民在农业技术方面的需求,将其上报到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并申请具体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站对项目的初步评估之后再进行公示,同时向体制内外的相关组织机构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公开招标,并根据竞标的最终结果来下达适当的项目经费[2]。当然,针对项目的实施而言,主管部门不仅应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也要对项目的结果进行严格的验收与评估。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自下而上”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广大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的真实需求才能够得到充分满足。

3结语

第8篇

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于新毕业的大学生也需要在基层磨练积累足够的经验后,才能负担起农业技术推广这项工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能及时培养新型人才,未来我国会出现农技推广人才断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没有充分被使用。多数招聘的农技专业人员被安排到非农岗位,没有进到对口的专业岗位工作,无形中浪费了很多专业人才,而现有的多数岗位被非专业技术人员占编。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程度低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我国农民收入提高和向新型农业科技转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合作社只是为了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仅有合作的形式,没有合作的内容,并且合作社的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地方带动能力不强;大多数合作社在运作服务上只局限于生产过程服务,对于如何提供经济效益,拓展产品销售提供配套性的服务较少。

1.3 农业科研成果利用率低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农业科技研究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科技成果产出率很高,但在实际应用中的转化率不高,相对于发达国家较高的科研贡献率,目前我国基层农业技术转化率只有30%~35%,高科技成果不能完全应用在农技推广中,不利于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1.4 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困难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困难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技术的态度保守,不敢尝试新技术,多数人采取观望的方式,并且学习能力不强,不能良好的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些都不利于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基层农技推广的重要性,在推广工作的进行中积极性差,缺少热情,农民不能充分理解农技知识。并且基层领导不能对基层农技的推广提供足够资金的支持,这些都制约了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

2 推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

2.1 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

2.1.1 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各级政府应加大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对农技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新知识,提高技能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还要加强市区专业技术人员的下乡,促进市、县、镇农技人员之间的交流,并带领乡镇农技人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提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术能力。

2.1.2 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具有农业专业知识的人才,同时严格农技部门人员的编制,保证农技队伍编制不被非专业人员占用。必要时国家可以制订一些优惠政策,提高具有中级职称的一线技术人员的待遇。

2.2 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2.2.1 建立激励机制

促进农业科研机构与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并把农业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作为科研人员考核的指标,进一步促进农业科研人员与农业从业者之间的合作。及时的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降低科研成果的转化成本。

2.2.2 开展品牌战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通过创建自己的品牌,从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企业自主创新不仅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企业良好发展的保障。

2.3 拓宽农业技术推广的途径

2.3.1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在利用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扩大农业技术推广的同时,不断拓宽农业技术推广的途径。在农业技术信息传播过程中,充分借助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农技信息,做到技术传播的实时性。以“农民信箱”为平台,鼠标点一点,农民的手机就能收到农技人员发送信息的提醒。并且在农产品上市时节,充分利用农民信箱“每日一助”的功能,供货信息,从而拓宽农场品的销售渠道。

2.3.2 完善农业合作社经营服务机制

完善农业合作社统一服务的机制。通过开展统一种子种苗、统一对技术人员培训、统一农业投入品供给和统一生产质量标准以及统一包装品牌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从而提高农业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和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