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5 16:50: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养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为了揭开动物的语言之谜,动物学家早就开始对动物的大脑进行了研究,并已发现其中存在的多种评议体系:有电脉冲语言,即靠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突触传递信息;有神经系统的“建筑”语言,由神经元之间的新神经腱在错综复杂的神经突触中构成;还有一种化学成分语言,即靠某些化学介质传递信息。
目前,生物学家已经破译了化学成分语言的部分编码。一个美日的联合研究小组分离出一种基因结构,它能为乙酰胆碱这种介体编制并产生受体的译码,研究人员已从电鳐细胞中获得这种基因并把它移入青蛙的性细胞中。这无疑是解开动物大脑语言之谜的关键一步。
大多数动物都会发声,如果仔细聆听,就会发现它们在不同情况下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这些声音在动物之间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成了它们的“语言”。
蟋蟀的声音清脆动听,并像乐曲一样能够表达“感情”。雌雄相处时,轻幽的声调犹如情人窃窃私语;独处一方时,蟋蟀会发出强音招引“朋友”;互相格斗时,则以高亢的叫声助威。
至于犬吠、马嘶、虎啸、狼嚎、狮吼、猿啼等也都是动物信息或情感的交流。一般来说,动物在异性相互吸引、求偶时会发出欣喜欢快的鸣声,而在痛苦感伤时又会发出委婉悲凉的鸣声。
动物的声音是用各种方法产生的。青蛙鸣叫时,在它的两颊鼓起圆圆的气泡,犹如两个小皮球。原来青蛙除了有两条声带以外,在咽部喉头两侧还有一个共鸣装置,所以青蛙的声音特别宏亮。
蝉有一套与众不同的发音系统,它不是从口腔发出声音,而是用肚皮“说话”。雄蝉腹部两则有一块圆卵形的发音膜,通过肌肉的收缩而使薄膜振动发音。蜜蜂、蚊子“嗡嗡”的鸣音是靠翅膀的摩擦振动,每秒振动次数越多,声音越尖锐。
动物还常常靠体内腺体分泌一种微量化学物质进行通讯联系,这种微量化学物质被生物学家称为信息素。信息素常伴有特殊气味,在空气中扩散迅速,达到引诱异性、追踪群体集合、分散、迁移或冬眠等目的。这种气味虽然不发声,也算是一种语言,生物学家们称其为“气味语言”。
目前,人们已经查明一百多种昆虫的气味的化学结构,如帮助同类寻找食物、迁居异地指引道路的示踪气味,通知同种个体对劲敌采取防御措施的告警气味,召唤同种昆虫聚合过冬的集合气味……
生物学家曾把一种船舸鱼捉起后再放到河里,结果河里所有的鱼都逃离了。原来鱼的皮肤里有一种警戒激素,一旦皮肤受伤,这种警戒激素就会在水中迅速传播,其他的鱼就会隐蔽起来。
雄鹿在求偶时也会出现一种奇怪的行为。它们身上藏有许多芳香腺,两个在内眼角,一个在尾下,一个在腹部,两个在后足跟,每个蹄子上还各有一个。当雄鹿把芳香腺往树上擦时,树上便留下了气味。这种气味在遭受雨打风吹时都不会消失,雌鹿闻到后就会跟踪而来。
气味语言是动物互相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但这些特殊的气味是如何产生的,还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索。
动物还会用不同的行为传递信息,这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⒈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
⑵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⑷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⒉过程与方法
⑴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验证信息。
⑵通过设计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理解,并有意识的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仅为0.03%,自然界中如果没有二氧化碳会怎样呢?展示图片“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图”。
[设计意图]在自然课和生物课里学到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知识基础上,启迪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充分认识二氧化碳对自然生命活动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氧化碳性质的愿望。
[学生活动]看图,简述二氧化碳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准确、清楚的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创设情境]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二氧化碳灭火、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室肥料、碳酸饮料等。
[设计意图]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为学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制造悬念。
1、制取二氧化碳并观察现象
[师生互动]完成实验6-3,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根据现象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6-4,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总结获取的信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也能说明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思考问题]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呢?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师生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6-5。
[学生活动] 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②通过实验6-3、6-4、6-5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教师活动]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小花,喷上实验6-5中溶有二氧化碳的水。
[师生互动]观察现象,提出疑问:让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什么呢?
[教师活动]另取两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小花,第一朵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喷上稀盐酸,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
[问题情景] 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也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对此你有哪些猜想呢?
[汇总猜测]水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含有酸;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含有酸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水发生反应能生成酸……
[教师活动]请大家针对自己的观点,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解决方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为学生提供几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小花(或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水、紫色石蕊试液、胶头滴管等。
[师生活动]设计方案: ①向装有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的集气瓶中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②向装有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的集气瓶中通入纯净水;师生共同完成上述实验。
[学生活动]分析每个实验的条件,得出结论:①纯净的水和干燥的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②二氧化碳和水常温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科学探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学生也可以针对一定的问题,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展开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
[教师活动]将变成红色的小花小心的加热。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思考原因。(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红色的石蕊试纸又变成紫色。)
3、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
[师生活动]取少量澄清石灰水,请学生向石灰水中吹气,观察现象。
[教师活动]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指出该反应是鉴定二氧化碳的重要反应。
4、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15-116页。
5、课后小结
三、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和设计探究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观察、表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操作和探究设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进行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较好的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而联系到它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难度不大、实验较多,重点足较多的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分析,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初步掌握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设计完成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2)教师应重在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方式自主地得出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以及思维的严密性;(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4.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5.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五、实验器材和药品(略)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激情引入
教师展示一瓶可乐,问:这液体里面会有气体吗?是什么气体?
环节二:实验探究,总结新知
1.请学生帮忙想办法取出可乐瓶中的气体,注意集气瓶瓶口应如何放置,原因何在?
2.你如何证明我们收集的是二氧化碳?
3.向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半体积的水,并迅速拧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
引导:根据刚才一系列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二氧化碳的哪些物理性质?
环节三:实验探究,解疑问难
1.探究一
A.教师播放动画:猎人和狗在死亡山谷的遭遇。
B.学生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蜡烛的烧杯中沿着内壁倾倒二氧化碳。
C.教师播放动画:灯火实验。
小组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得出二氧化碳怎样的化学性质?
2.探究二
A.教师拿出刚才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软塑料瓶,取出少量的溶液装入试管中,另取一支试管装入少量的水,分别滴加1-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到底是谁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下面我们来探究这一问题。
B.取几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第一朵纸花上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学生活动:小组迅速分析现象,汇报后得出结论。
C.教师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地用吹风机烘干。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3.探究三
教师出示可乐中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集气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并实施,观察现象。
环节四:我会学习,我能总结
1.[多媒体展示]干冰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图片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解释原理,
2.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小结二氧化碳的其他用途学生交流后汇报。
3.[多媒体展示]温室效应及其带米的危害,看先后,请几位同学们简要说说温室效应的危害。
环节五:我能应用,我就快乐
实际应用一:进入久末开启的菜窖或千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入的生命构成威胁?进入这些场所前应该怎么办?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什么?
实际应用二: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家中的鸡蛋要保鲜,常把鸡蛋放入石灰水中泡一下再风干,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活动方式:学生抢答,体验快乐。
[关键词]:语言文化 课堂教学 文化渗透 交际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而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先概括,后细节,先开门见山言明论点,然后逐步进行论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环环相扣。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外语教学是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事实上,语言习得与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由J.Schumann创立的文化移入模式是现代外语学习的主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就是文化移入。他在阐述其文化移入模式时指出:“外语习得是文化移入的一个方面,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文化移入将决定他对该语言的掌握程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文化中学语言,将外语学习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是外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对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有了明确的归定:“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更突出语用,注重对真实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无论是听力、单选、完形、阅读,还是书面表达对跨文化语用方面内容的考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面积提高高中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是依据“结构――功能大纲”编写的,每个单元有一个话题及一个交际功能项目。英语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现行英语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语用意识,重视交际文化的教学,因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1.词汇教学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汇中的成语,典故,谚语等更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归纳、总结、对比这些词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含义。比如“dragon”(龙)在汉语中是吉祥动物,中国人将自己比作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而在英语中龙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常被看作邪恶的象征。因此,在译亚洲四小龙时就不说“Asian Four Dragons”,而要经文化转义而译成“Asian Four Tigers”。对于英语中大量的成语、典故、谚语等,在学到相关词语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学生。如“to she crocodile tears”(掉鳄鱼泪,猫哭老鼠),“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等。告诉学生对一些词语切不可望文生义,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特殊处理。
2.对话教学
高中教材中的对话课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为了达到在某一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交际目的,除了必要的语言知识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更为严重。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为了实现交际的得体性,避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及误解,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中一定要将语言形式与语用、文化形式结和起来。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各种交际训练。
3.课文教学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诸如英语国家的地理、语言、饮食、音乐、媒体等。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学习必修二Unit5Music时,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加强文化习得,在音乐老师的帮助下我从多张CD、VCD及DVD中截取不同的音乐形式,堂上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音乐,了解什么是“Classical music”,什么是“Country music”,什么是“Rock”、“Jazz”、“Blues”。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对西方不同的音乐形式及音乐流派有了感性的认识。这个过程,也可以配合播放同学们自己准备VCD,以增加效果。
二、拓展学生课外接触英语国家文化信息的渠道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只有当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时,才能促成习得。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外,还应通过各种渠道,拓展学生课外接触英语国家文化信息的渠道。
1.拓展课外阅读
通过时文选读,了解西方国家新的价值观并可学到最新的俚语。如让学生订阅《上海学生英文报》、《21st Century》等英文报纸,教师还可从《China Daily》及《Times》、《Digest》等国内外英文报刊杂志中选些文章让学生读;通过名著欣赏,诵读英语优美句子,提高文化鉴赏能力,我向学生推荐了《书虫•牛津英汉对照读物》及其他一些名著简写本。
2.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
利用网络让学生搜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及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利用学校电视广播系统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英文教学片《走遍美国》等和适合学生观看的英语原片如《音乐之声》,欣赏英文歌曲。
3.创设校园英语氛围
在教学楼、实验楼、课室、走廊等地方贴上英语指示牌,英语格言、谚语;开设英语角活动,举办讲座,介绍英美文化,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提供场所,开设模拟场景,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结合英美国家的一些重大节日,举办英语晚会。
那么,这个超级科研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导师领航:以初心影响学生爱上科研
2005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后,杨化桂作为研发科学家任职于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高新材料集团,从事高新复合材料、碳纤维材料等方面的研发工作,并且连续两年获得“GE爱迪生发明奖”。但在工业界,一旦产品投放市场,研发人员就得投入到下一个新产品的研发中,这让一向喜欢探究事物内在影响机制的杨化桂深感意犹未尽。
“相对于研发工业产品,我更喜欢做基础研究。”正是由于这样的初心,2007年3月,杨化桂毅然作出抉择:从GE辞职,转而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功能纳米材料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底,他受聘为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开始组建自己的实验室和团队,并将研究方向由纳米材料转向全新领域:太阳能转换与储存新型材料和器件的理论设计、制备和应用基础研究。
杨化桂的科研初心也影响着他的学生爱上科研并自觉投身科研。从硕博连读到留校做师资博士后,侯宇已师从杨化桂七年,在他眼里,杨化桂是个把科研当信仰、把实验当孩子的人:“他经常对我们说,不管你做什么,科研始终是你的核心价值。”博士生钱岭亦感同身受:“简直可以用‘夸张’来形容。他有时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看文献时依然精神饱满。”
科研品质:既潜移默化也严格要求
在杨化桂课题组,从没有打卡、点名、签到之说,但是学生们却自觉养成了自律的科研习惯:工作日期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实验室内都有学生的身影;就连双休日,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也处于工作状态。这一切,源于杨化桂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不论是硕士还是博士,学生加入课题组伊始,杨化桂都有同样的关于科研品味的要求:“成为研究生之后,你就进入了另一个阶段,由接受知识转变为探索知识,这是身为一名研究生最大的特色。所以,你从一开始就要投入到‘从无到有’的创新当中去,并努力实现领域内里程碑式的突破。”
杨化桂以身作则,时刻关注研究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他强调,在研究生这个阶段,学习是一种“独立自主”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要基于对研究问题的好奇和兴趣,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进行探索。“学生和老师在科研面前是平等关系,共同拟定实验方案、解决难点问题,从而实现研究工作的不断创新。”他说。
实验室的管理也反映了杨化桂对学生科研品质的高要求。他将企业的管理制度适度借鉴到实验室,如实验仪器实行预约制度,使实验室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安排和使用;实验室有详细的药品清单,额外购买了药品安全柜,将易制毒易制爆药品单独放置,制定了严格的废液处理规定,所有气体都安装安全阀,安装了氢气检测装置,每天工作完成后都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实验室每天都安排专人打扫卫生,每月一次大扫除,保证大家在一个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环境中工作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使得这间不足80平方米的实验室里,虽然有20余名师生轮流使用,却始终干净整洁。
扁平化管理:将“苦干和巧干”合二为一
学生的努力工作加上老师孜孜不倦的指导,使杨化桂课题组实现了“苦干和巧干”的合二为一,而扁平化管理,更是让学生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八年多时间内,杨化桂的学生由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的20多人,即便如此,杨化桂依然坚持每周与每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指导,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事半功倍。
“年轻人思路开阔、有创造力,作为老师,我要做的就是了解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及时与他们讨论研究思路与主题。”这是杨化桂对自己导师角色的定位。
除了每周的一对一指导之外,杨化桂每月还要组织各个方向的研讨会,每一名同学在会上进行实验进展和科研问题的汇报,然后这个方向上的全体成员集思广益,杨化桂再进行总结提炼,力求使每一名同学在科研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支持。
重视学术交流是杨化桂门下群英荟萃的又一法宝。他不但重视让学生参与学术交流,而且开辟的种类繁多:长期与昆士兰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生;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论坛;与兄弟高校、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互派学生学习等。
许多学习英语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掌握了较多的英语知识,甚至在书写上具备了较强的能力,但是一遇到同英美人交谈,就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应付,一旦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相互交谈,就感到非常吃力。他们遇到的第二大难题是,在交谈中不知道怎样开头和怎样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只会寒暄问好,接着就没话讲了,不知道怎样将谈话继续下去;有的在交谈中能够应答,也能主动讲几句话,但由于不知道怎样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往往说得不得体,有时回答对方的话不恰当。比如,一位朋友让你等他,而他来晚了。他对你说:“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表示歉意。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回答是“That’s all right.”殊不知有的学生回答:“Don’t worry.”有的则是:“Never mind.”
透过这些现象可以看到问题的实质,即学生没有掌握在特定语境中的交际功能,也就是在什么场合中该说什么话,怎样说,和在不同的语境中应如何正确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达到双方交流的目的。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其原因总的体现在教学与现实的矛盾上,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原因一:课堂语言与自然语言的矛盾。目前我们的课堂英语教学只注重教授规范英语,而不注重教授生活中存在的并不一定规范的语言,也不注重发展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按照我们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是背台词的演员,而不是生活中的自由谈话者。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我们就要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并不符合语法规则而实际生活中人们又普遍运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就是各种语言的变异,那么,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就会比较容易适应自然的英语。
原因二:教学与实际运用的矛盾。我们的听力、口语相对较弱是因为在教学中通过“听”所接触到的语言量太少。而实际上,通常我们听别人讲话的时间比我们自己讲话的时间多得多,我们能听懂的话比我们实际上能够表达的话要多得多,因此在实际交往中人们更多地运用了“听”的技能。
原因三: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矛盾。“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传统,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种语言。而我们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了语言知识,而忽略了文化知识。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一句“Thank you”,美国人习惯回答 “You’re welcome”, 而英国人则常用“Not at all”或“Don’t mention it”或 “It’s a pleasure”来回答。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只教给学生 “Thank you”有几种应答方式,而往往忽略了语言的使用规则。
二、交际教学法的特点
1、交际教学法的教学目的和方针在于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即运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2、交际教学法强调教学材料必须是真实世界使用的真实语言。真实的语言材料为学习者在真实世界的语言交际起到了桥梁作用。
3、交际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以活动为中心。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鼓励学习者相互交流,而且多方提供机会让他们彼此交流。
4、交际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课前,他是组织者兼顾问,他必须有效地组织活动、调动积极性,随时对活动的进展给予指导,随时回答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并就学生的语言活动结果给予评论和总结。这些环节都具有不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经验、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才能胜任。
5、交际教学法能提高学习动机。因为它提供了许多语言实践机会,学习者不再处在被动地位,他们自己对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结果负有直接责任;而且活动往往会提高学习者的竞争意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此而得到激发。
三、如何组织及改进英语交际教学
我们在使用交际教学法培养英语会话能力的时候,首先要克服其缺点,做到“知”与“做”的统一。同时,我们还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了解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习语言,同时也是学习文化。在掌握英语语音、语法、词汇、习语的同时,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深入地掌握好英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际的目的。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还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开口去练习,以达到学生口语练习的最大实践量。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尝试:
1、开办“英语角”。在英语角,教师应让学生尽量用自己熟悉的句型与他人交谈,从易到难。
2、英语辩论。模拟辩论是在交际教学法的指导原则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置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开口。
3、听英文歌曲、看英文影片。绝大多数学生是喜欢积极参与听歌曲、看影片学英语活动的,并能自觉地把它作为英语学习的一部分。
除了上述的这些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经常用英语会话也是必要的,这也是最简单、最有效、最可行的办法。
[关键词]交际能力;学习策略;课堂教学交际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1-0041-01
1交际是语言学习的目的
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虽然它不是人类交际的唯一形式,但却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语言服务于各种各样的生活交际的需要。事实上,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假如他们被限制在老师所教的内容和课本所介绍的知识的范围内,或仅仅依靠他们已学到的语法规则,他们如何对付如此繁纷复杂的世界?由此可断然地说,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且只有通过使用语言才能学好语言,只有通过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学习者才会获得更多的东西。
2创设交际氛围,激发学生交际潜能
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创设交际氛围,激发学生交际潜能,首先应该营造一种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轻松的语言学习交流环境中进行自由的交流表达,以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欲望;其次是营造一种平等的交流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的语言交流环境中进行友好交流,以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水平;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环境氛围之中,让他们的表达愿望得以实现,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体验,满足他们的表达学习发展需要。
笔者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7B uIlit 2 Wel—come t0 Sunshine T0的“ReadiIlg?Welcome t0 Sunshine Town---A great new town"教学中,为了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氛围,运用了如下教学方法:①借助多媒体展示北京的风景特色,以便于学生表达学习愿望。②教师设计如下思考题目:假如有一位外国友人来到北京参观,你就是接待的导游,请你介绍北京的特色。③要求学生就文章中的“Go shopping”展开联想:假如你是Star Shopping Mall中的营业员,请你用英语向国际友人进行介绍相关产品,你会怎样介绍?④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文章中的描写,选出一段进行表达交流;⑤在“EnjoyBeijingopera'’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就京剧的表演方式来尝试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提供交际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方法来进行语言交流,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语言交流感受体验。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交际机会,一方面,应该紧扣文本教学内容要求,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交际范围和目标;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进而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笔者以为,提供交际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要体现在:
3.1应该还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有自主学习和主动交流的机会,为他们的语言运用提供机会。
3.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让他们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有所学习和积累,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3.3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改正的策略。
3.4尊重学生的表达交流成果,允许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犯错误,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以激发他们参与表达活动的信心。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BuIlit4 Amazing tllings的ReadingA“the gIlost in the park“教学中,笔者为学生的语言交流提供了如下机会:首先,要求学生与同桌进行互相朗读,以此来了解文章表达的大意;其次是建议学生与同桌分别扮演Millie和Amy来进行对话,以此来帮助他们熟悉文章的内容;再者,教师和学生就文章表达内容分别扮演一定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最后,师生就如下问题进行探究:①What’s in tlle Park?②What did Millieand Amyfind?③What do you learn from tlle atticle?这样的交流机会,不仅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文章,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4丰富交际形式,提高学生交际技能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来参与课堂交流,不仅容易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性,还能够让学生的交际技能得到发展。
个人认为,丰富交际形式,提高学生交际技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1培养同桌间互相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彼此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
4.2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对话,以便在互相对话的过程中增强语言表达技能水平;
4.3注重培养学生严密的语言表达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5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
教师应注意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喜欢学习,设置一些有趣的课堂计划,如背诵课文、朗读比赛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的学习口语交际能力时间久些,并适应开口讲话;同时也应多开些有关英语学习的小课堂,多媒体教学、英语活动周、英语角、英语广播等,实现英语趣味教学。中学英语教材中,编排了不同类型的名著名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鉴赏能力。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个人的语言行为只有在社会与交际中才能发展起来。
因此,在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中,关注学生语言交际学习策略的指导,一方面,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方法支持,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英语;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与别人的交际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语言学习思维,促进他们口语表达技能的有效生成。这种学习策略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技能,也是教师应该予以关注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关键词:高校日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中日贸易人员的往来日益频繁,我国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加大,同时对于日语人才的质量要求也在逐年提高。实现高质量的日语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本国的文化,还需要去深刻地了解日本的文化,从而更加全面掌握日语的学习与应用。高校在日语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对日语的听、说、读、写层面,却忽略了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以下将针对高校在日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1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日语教学
1.1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指实现本民族语言与非本民族之间语言交际的能力。跨文化的差异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差异,也包括文化背景方面的差距。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之间相互交流时,其文化差异的表现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同语言文化的人们在日常的交流过程中,在具备很强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掌握对方民族的行为方式、语言特色、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一些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使得自己的话语充分被理解,保证顺利的沟通与交流。
1.2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内容
在高校日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与把握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的主要内容。其中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第一个方面要充分尊重对方,具有积极应对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交往的过程中,要保持平等、公平、公正,将彼此的尊重作为交流与互动的前提。因为中日之间存在地域文化的差异,所以语言也存在很大差异,在交流过程中,就需要集中注意力,深层次的了解与掌握对方的语言特点,在彼此尊重的条件下,达到令人满意的交际效果。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具有深入了解对方本质特征的能力。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对方,才能使我们处于有利的地位。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道理。这就需要对对方的民俗风情、自然环境、语言特色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在交际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融入对方的语言环境中去。要不断地学习对方先进的文化内涵,充分把握交际对象的本质,在进行友好交流的前提行下,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第三个方面是要具有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洞察别人的移情水平。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正是因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才会产生文化的本质差异。对此,在交际的过程中,就需要具备环境的应变能力与适应能力。这就要求具有敏捷的思维与活跃的思想,在交际的过程中可以随机应变。移情水平体现在交际的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处理问题。移情水平的高低与个人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关系,移情水平高的人通常更为通情达理,常常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反而,对于移情水平低的人,思维往往会受限制,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在沟通交际的过程中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为此,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要根据别人移情水平的高低,制定出有效合理的应对策略。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第四个方面是在交际的过程中尽可能多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切记盲目判断。跨文化交际过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遇到对方语言表达不够完整和意思不够明白的情况,不要盲目地做出肯定性或判断性的回答,避免造成交流过程中误会的产生,给彼此带来不好的印象等一些负面的影响。为此,在交流中要多使用推测、试探性的口吻,采用描述性的方式,保证对方可以充分理解自己的意思。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第五个方面是要做到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轮换交际方式。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沟通的各方要做到相互配合。当一方在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时候,另一方应该保持安静,注意倾听,必要时可以做好记录的工作。采用轮流交换交际方式,可以让双方都有机会去表达个人看法与聆听的机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双方关系的稳定发展,有利于交流的顺利进行。轮流的交换的交际方式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第六个方面是在交际的过程中具有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交际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地域、民族的差异,出现沟通交流的意外也是在所难免的。一旦发生意外的情况,出现尴尬的场面,这个时刻就需要双方采用一定的方式来缓和情绪,打破这种局面,促使交流的正常进行。通过上述描述,可以充分看出,处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急突发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交际双方的交际能力与水平。
2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理念与模式过于传统
我国普遍高校的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停留在应试教育,过级考试等层面,缺乏必要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的日语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不能将日语的教与学从语法的学习中分离出来,还是依据听、说、读、写的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仍然以牢记发音、语法、词义等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理念下,高校日语的教学无论从教材的定制上、课程的设置上、教学的模式上都是以对日语的语言能力掌握为重点,从而忽视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针对课堂的实际教学环节,学生通常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日语的学习任务,缺乏真正实施跨日语文化交际的基本训练,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意识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2.2师资力量不够完善,教学实践环节少
跨文化交际意识应该也是一种双向的意识,教师不仅仅是语言的教师,还是文化教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在日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仍然不足,水平普遍不高。一些高等院校虽然已经设置了日语专业课程,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方师资力量匮乏、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从而影响了日常的日语教育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向交际的互动过程,由于一部分日语教师能力的局限性,缺乏出国留学的背景,没有真正体验过日本生活,对日本文化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不能进行地道的口语交流,在授课过程中并非全日语教学,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求较低,大量的理论教学替代了取代了日语教学的实践环节,涉及的跨文化交际内容过少。这样就造成了在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学成效不显著、不突出的问题,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针对高校日语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日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做好如下几点:
3.1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深刻掌握日本的文化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文化因素的灌输,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要在师资方面加大资金、人才投入力度,通过引入日语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来充实师资力量,充分提升高校对学生的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水平。
3.2要做好课程的改革,教材的调整
在课程的改革中紧跟时代的发展的需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课程的改革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层次的培养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模式形成。在日语教材的设计中,应该将日本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通过开展相关的日语文化交流活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3.3加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在我国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践性教育。采用强化实践化教育的培养模式,提高教学实践环节,从而达到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学习日语语言文化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去参加跨文化交际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日语培训项目,如日语演讲比赛、日语作文比赛、日本国情知识竞赛、日语语音模仿比赛、日语书法比赛、日语翻译竞赛等。有意识地参加日语交际活动,加强日语的训练。学校还可以借助第二课堂活动,来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目的。
3.4重视师资培训,组建较强的跨文化教学团队
学校还要重视对师资团队的培训与教育,而培养较强的跨文化教学团队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对师资队伍的培训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教学,而且还能提高日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从教师自身出发来不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素养,以便日后能够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专家以说教式的方法或者实例体验的方式进行讲座和培训,使教师了解和掌握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从而组建一个较强的跨文化教学团队。
4结语
我国的日语教育政策应该对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本文重点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所涉及的主要内容,针对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从而为我国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婷.大学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1,3(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