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0 14:10: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儿教师个人培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远远未达到专业水平,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幼儿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障碍。
伴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益关注,幼儿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逐渐在教育理论界达成了共识,幼儿教师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但在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离专业化的水平还差的很远,对幼儿教师专业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实践障碍进行思考分析,明晰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找出差距,为幼儿教师专业化指出努力的方向。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一)学科和专业知识是基础,实践能力是核心
专业知识是体现幼儿教师专业特点的最重要的依据。l.s舒尔曼所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涵盖如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景知识、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1]可见,幼儿教师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要有广博的学科性知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与情景教学的复合性知识体系。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能力则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实践能力要求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时,能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快速思考和探究,根据现场的情况调动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作出创造性的行动。实践能力的获得不是朝夕之功,是教师经常对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由权威角色向多重角色转换是关键
《纲要》对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这样界定的,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由此看来,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有学者指出,幼儿教师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包括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适宜环境的营造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应是具有不断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儿童教育研究者。[2]可见,随着《纲要》)的颁布,学者们的倡导,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由权威角色向平等角色转换,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过渡是广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合作精神与反思能力是重要保障
幼儿教师除了与幼儿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外,还要和其他教师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齐提倡教师的合作学习。他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在团队中学习,通过教师成员间的相互对话,使个人的思想在团体中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彼此影响,从而产生新的见解。[3]家庭与社区也是幼儿教师合作的重要对象,《纲要》总则第三条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教师除了要利用家庭、社区的力量为幼儿创设一个优良的大环境外,还要多和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幼儿在园所获得的经验能延伸到家庭中;同时,让每个幼儿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独特经验能在园中得到共享。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各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不断修正,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已得到了众多研究的证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4]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就要对一日生活的实际教育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批判反思,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上方面是笔者结合《纲要》和相关学者们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所做的归纳与总结。但这些特征能否在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得到体现?根据笔者多年幼儿教师的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是和教育理论脱节的。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如:liu&feng,(2005)认为,近20年来中国幼教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是一种由上至下的改革,教育决策与教育实践脱节。(2)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改革脱节。(3)是一种理想化的改革,教改与现实情况脱节,现实条件并不配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5]那么,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际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抛却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低、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低这些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外,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有哪些方面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呢?笔者主要从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来分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一)幼儿园内部管理层面
1. 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欠缺。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园长、保育主任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权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6]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及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清等外部因素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发挥外,幼儿园内部的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幼儿教师的自主性,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很多幼儿园都有由上而下制定的一系列的繁琐的规章制度,在层层制度所包围起来的工作环境中,常常使幼儿教师陷入事务性的忙碌中,致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仔细观察孩子、研究孩子,不能自由安排教学时间和工作内容,教师成了僵化制度的实施者、秩序的服从者,日复一日地按部就班的工作使教师失去了创造力和个性,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挥。
2. 业务培训得不到保障。我国幼儿教师的入职的门槛较低,一般是中师学历,求学期间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素养不足。工作后,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7]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更无法保障他们培训的权利。即使在一些能提供培训机会的幼儿园,培训效果也值得商榷,往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培训目标,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业务培训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激发不起幼儿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幼儿教师个人意识及能力层面
1. 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脱离科学研究使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8]尽管学者们满怀振兴幼教事业的豪情来大声疾呼教育科研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实践中的很多幼儿教师却意识不到科研对他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仅凭有限的经验应付各种问题,漠视实践中的情景性的教育问题,无法进行分析、总结与提升,所以就很难探究其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更谈不上用教育理论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理性分析并做出行动。这种状态导致他们研究能力的不足,阻碍了其教育观念、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影响了他们对幼教规律的掌握和运用,从而也造成了现实中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2. 专业发展意识薄弱,职业倦怠突出。幼儿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应该对幼教工作有着深入理解与强烈的认同感,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幼教事业中,明了幼教事业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致力于改善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社会的期望,但现实中很多幼儿教师不了解自身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到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有很大发展空间与美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幼儿教师处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状态。思想观念的偏差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勤于钻研及反思探究的敬业精神,无法灵活机智的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少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乐趣,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3. 家园合作与团队学习流于形式。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低水平影响了其与家长们的合作关系。由于无法对幼儿行为进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与思考,导致幼儿教师不能正确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无法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家园合作”只停留在诸如向家长谈谈幼儿在园的进餐情况,午休情况等形式主义的合作上。同样的原因使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无法根据幼儿的兴趣准备教育活动的内容,所谓“团队学习”只不过是讨论如何将计划好的教材内容灌输到幼儿的头脑中,这种脱离了幼儿,只是单纯“准备教材”的合作也流于形式主义,难以擦出思想的火花。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努力。除了在宏观层面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改善幼儿园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幼儿园要改革内部管理,唤醒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注释:
[1]潘君利.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j].早期教育,2009,(3):7-9.
[2][8]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51-52.
[3][9]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8):60-62.
[4]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3,(4):40-42.
[5]朱家雄.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谈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j].幼儿教育,2009,(4):9-10.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师;进修现状;调查分析
幼儿时期正处在身心快速成长的时期中,开展舞蹈教育不但能够发展幼儿的注意力,也能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记忆力,还能陶冶幼儿的品德和性格,也能够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技能。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幼儿教育领域中,幼儿舞蹈已经成了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了幼儿成长和发育的重要教育手段。而我国幼儿舞蹈教师进修的实际状况又是什么样的呢?为了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和健康成长,本文对幼儿舞蹈教师的进修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一、幼儿舞蹈教师进修情况的调查
1、幼儿舞蹈教师素质的现状
提高幼儿教师舞蹈素质的关键是开展幼儿舞蹈教师进修。而目前,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幼儿园教师的舞蹈素质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在我国各地的幼儿园中,一部分幼儿教师属于教师师范类学校毕业,经过学校系统的教育,具有较好的舞蹈技能。他们经过学校系统的教育能够简单的进行一些幼儿舞蹈的编创能力,同时也具有了扎实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基本功,能够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育工作。其次,一部分属于非幼儿师范类学校毕业的舞蹈技能一般的幼儿教师中,虽然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经过了短期的培训,但是专业技能不全面,缺乏系统的训练,创编意识较差,专业技能不是很扎实,还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另外,一部分幼儿园教师由于年龄较大,不具备舞蹈技能,没有经过培训,从而不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这些因素会影响幼儿掌握舞蹈技术的能力,也达不到艺术教育的目的,影响了幼儿舞蹈审美情趣。
2、幼儿舞蹈教师舞蹈进修培训的模式
舞蹈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在学习之后,培训者还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进行联系,从而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技能培训是对培训者技能技巧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培训者自身素质的目的。而幼儿教师舞蹈进修的模式大多是以短期集中的培训为主,这种短期集中的培训模式对于技能培训来说,是不可套用的。学员在短期的集中培训中,由于缺少实践练习,不可能快速的提高舞蹈能力,从而使幼儿舞蹈教师舞蹈进修成了空谈。其次,目前,一些舞蹈培训的教学内容虽然参插了一些幼儿舞蹈组合,但是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单一,多是以幼儿园舞蹈教材为主,要求幼儿教师通过培训能够掌握幼儿园教学中出现的舞蹈,主要是以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学员进修现买现卖,这对幼儿教师提高展业素质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幼儿教师艺术素质的提高。同时,在很多地区幼儿园中,幼儿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而目前的进修内容恶化培训模式,很难改善幼儿教师舞蹈的整体素质,从而很难实现幼儿教师提高舞蹈能力的目的。[1]
二、增强幼儿舞蹈教师舞蹈进修的建议措施
1、改变传统的舞蹈培训模式,探讨新的教学模式
由于幼儿舞蹈教师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教龄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差异性,导致幼儿教师具有了不同层次的舞蹈水平和能力,这就造成了在培训类型上的多样化。因此,对于幼儿舞蹈教师的进修要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采用全天循环式的教学模式,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秩序的情况下,使参加人员可以自由支配进修的时间,从而得到很好的进修效果。同时,也可以采用多少红形式方法,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分层培训,通过拜师学艺和骨干示范等形式,提高舞蹈教师的舞蹈技能;开展现场教研,将教学有机的结合技能,运用分段集中面授的辅导形式,进行课题研究和一课三研的方式,园内进行培训,全方位的建立幼儿教师舞蹈培训模式。
2、增加舞蹈基础知识和创编理论的学习,拓展舞蹈培训的内容
在传统的舞蹈培训内容中,适当的增加舞蹈的创编理论学习,使学员充分的了解舞蹈身体运动的变化,适当的增加一些舞蹈的基础知识,使学员充分的了解舞蹈基本动作名称和要领,增强舞蹈基础知识和创编理论的学习,拓展舞蹈培训内容,使幼儿舞蹈教师能够充分的掌握幼儿舞蹈创编常用的手法等必要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员的理论基础,丰富学员地理论知识。同时,在我国舞蹈中,民族民间的舞蹈是一支奇葩,因此,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民族舞蹈表现风格特点,对于一些常见的民间舞,要掌握其舞蹈动律,掌握其舞蹈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舞蹈技能水平。[2]
3、提高幼儿舞蹈教师专业素质,增强幼儿舞蹈教师自身的素质
舞蹈教育能够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能力,能够增强个人对艺术的参与能力。而没有艺术教育就没有完备的教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教师通过舞蹈教育提高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增强对艺术的审美能力以及增加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从而满足对美的高层次追求。同时为了提高幼儿舞蹈教师对自己的自信心,提高对自己的欣赏感知,通过舞蹈的培训,从而达到美化身段和强身健体的目的。因此,从狭义上来说,舞蹈教育和幼儿教师的素质教育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从广义上来说,舞蹈教育和幼儿教师素质教育的意义提高了幼儿舞蹈教师的综合素质,净化了幼儿舞蹈教师的心灵,升华了幼儿舞蹈教师的思想,因此,幼儿舞蹈教师进修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3】
总结
综上所述,在目前蓬勃发展的幼教事业中,幼儿舞蹈教师的进修是提高幼教事业的需要,为了全方位的开展幼儿教师舞蹈的进修,在以后的培训中,要采用“分层培训,灵活施教”的方式,对舞蹈教师进行多形式并行的培训模式,提高幼儿教师的舞蹈素质,从而促进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幼儿教师 信息素养 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时代下的幼儿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教育者,更是幼儿学生知识资源获取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幼儿教师通过对科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好的引导了幼儿学生开展学习,开发智力,创设优质的教学环境,充分运用图形并茂的教学方式授课,实现了与幼儿学生之间的亲密互动。幼儿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展现了学前教育中幼儿成长的教育理念。因此,对其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现状
当下,国内已经有超过一百五十八所高等院校设置有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学前教育进修的学生人数高达几十万人次,再加上在职幼儿教师约有一百五十多万人,规模庞大的幼师队伍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加大了难度。国家政府为完善社会法律,专门针对幼儿教师培育问题提出相应法规:必须完善学前教育培训体系,逐步满足师生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和实质需求,三年内实现10000名幼儿园园长或模范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全国各地教师和园长专业培训时间需控制在五年以内。经济社会发展,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速度加快,国家政策扶持,幼儿教师需抓住机遇,努力将专业提升的契机落到实处。即便当下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有了众多理论支撑,包括了十步调查法,信息搜索过程。混合培训等模式,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相对低下的现状,还需要政府,高等院校,幼儿教育机构等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为此,本文提出了集中培训与园本培训相互穿插的新型培训模式。
2.集中培训与园本培训相互穿插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理念
2.1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主要针对的培养目标是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并在教育部和各地区教育厅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最终实现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整体提升。
2,.2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幼儿园内部的培训模式,通过对各老师实际工作岗位的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进度进行的全园性质的培养模式。
以点带面是集中培训与园本培训相互穿插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点,通过集中培训的信息技术人才,带动全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最终达到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提升的效果。老师和幼儿园是这种培训模式的重要构成部分,二者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对全园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师徒结对是典型的操作方式,最终达到对幼儿教师信息素质整体培养的目的,保证了教师队伍源源不断的教学活力。
3.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辅助措施
3.1对教育厅行政管理职责进行深度强化
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涉及到教师自身,幼儿园领导层和教育主管部门三个方面。教育厅的行政管理职责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集中培训的最终效果,是培养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关键。集中培训模式需要以点带面来加强骨干教师的信息素养,各大幼儿园的重量级教师是集中模式的主要培养对象,需承担起对其余普通教师的培训责任。而在园本培训过程中,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相互配合是师徒结对操作实现的关键一环,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给予年轻教师相关指导,年轻教师在信息技能上给予老教师尽可能多的帮助,互补互利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幼儿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提升幼儿园的整体教师素质和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周期性进行教学方式的总结更新,多种形式的动态教学策略是双赢的结果,小组研究,集中讲授,课题讨论,网络教学等是其中主要的培训形式,普及型,一般型,提高型是其中主要的培训内容层次。根据园内不同教师的不同水准,制定切合个人实际的培养计划,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实现对信息化技能的熟练应用。
3.2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
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国家教育工作中逐渐凸显重要地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幼儿园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关键就在于对资金的筹集。所以,政府应逐步实现“园园网”的建设,不断加大对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另外,幼儿园也可以不断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对园内信息基础设施进行资金扶持,实行以奖代补的措施;最后,号召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对幼儿园信息化建设进行投资,只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好幼儿园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建设,才能为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园内不能真正满足多媒体网络教学需求,没有基本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导致未能高效执行幼儿信息化教育。因此,实际的行动才是贯彻教育政策的根本见证。
4.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多方协作才可从根本上做好做好这项工作。另外,建立健全幼儿教师奖励机制也是行之有效的一项措施,并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幼儿教师也要根据该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生活习惯进行健康教育,在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让教学内容更加契合幼儿的实际成长状况,实现教育目标的总体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园转岗教师 培训 意义及策略
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早已独立章节的形式出现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这一改革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可谓既是机遇可是一个挑战。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来看,我国幼儿教师队伍还存在很大的缺口,优质幼儿教师的来源少,因而成为幼儿教育的发展的制约因素。但是与学前教育相反,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源却出现结构性剩余。因而,通过教育政策的引导将中小学富余教师转岗入幼儿园成为解决学前教育教师匮乏的有效手段。[1]
一、 幼儿园转岗教师岗前培训的意义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幼儿教育逐渐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也逐渐成为家长们的热议话题。幼儿教育的发展在客观上就要求拥有大量的幼儿教师资源,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幼儿教师后备资源不足。因而在教育改革中,有大量的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对于这部分教师的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存在很大的不同,其不想中小学教育一样有很鲜明的特点。幼儿教育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从幼儿的穿衣吃饭到经验技能的积累,都需要教师的悉心照顾,这明显不同于中小学教育。此外,和幼儿教师相比,转岗教师的年龄结构不优、知识陈旧、业务能力不足、学习动力欠缺,创新和动手能力差,成为制约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的瓶颈。因而,对于中小学转岗教师而言,对于其关于幼儿教育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培训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及性质,为其提供充足的理论知识和必要的教育技能,以便为日后的教育工作提供给理论指导;此外,培训可以使育儿教育朝着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及教师在无形中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对其日后的成长的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培训对于幼儿的塑造有一定影响。既然转岗教师的培训是势在必行的,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对转岗教师进行培训呢?下面,笔者将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2]
二、幼儿园转岗教师岗前培训策略
笔者针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旨在帮助转岗教师适应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对转岗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
对转岗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是必要的措施,以便帮助他们掌握幼教的基本理论知识。这些培训应该由当地的教育局和幼儿园进行牵头,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通过选拔经验丰富的幼儿园园长及示范性的幼儿教师主讲,对转岗教师进行培训。对于培训的额内容应该包括幼教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两大部分。使转岗人员掌握作为幼教应该掌握的知识,例如幼儿教育的法规、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卫生保健等,基本的技能主要包括家长工作的培训、音乐舞蹈、手工等方面的技巧培训。通过培训是转岗教师掌握系统的学前教育知识,理解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专业意识,了解职教的基本流程。
2.跟班实习、见习
除了对转岗教师进行培训外,还要在其入职后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主要就是在其所在的幼儿园中,在优秀幼儿教师的班上进行跟班的实习,具体的观摩专业幼儿教师的职教流程。并建立专门的教师实习记录机制,通过跟班的实习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此外,还要定期给教师一定的平台进行互相之间的交流,互相传授经验,最后就是对转岗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考核,以保证其专业能力的上升。[3]
通过日常的跟班实习和见习的形式使转岗教师得到最便捷的培训途径,是他们在优秀的、专业的幼教的指导下积累工作经验,在实际的幼教工作中不断的成长。[4]
3.园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对转岗人员进行必要的园本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以便他们有意识的做好幼教工作。在园本交流会中,应该指出教师在日常职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做到全方位的对幼教工作进行完善,包括幼儿园活动组织、教学机制、安全工作、家长工作等等。园本交流会应该努力为幼教们建立一个可以成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平台,以参与者和倾听者的双重身份参与到幼儿教育工作中。[5]
三、总结
学前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时期,可见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为了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必须不断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而面对我国目前的现状,即幼儿教师来源于中小学教师的,对于转岗教师的培养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三种具体措施加强中小学转岗教师的培训,以达到抽象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实践的结合,是转岗教师获得幼教的基本理论框架,保证转岗教师的思想、理念和实际三方面的充实,全面有效的提高其素质。只有从以上的几个方面着手,不断提高转岗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非优势专业的教师尽快的适应幼儿教育工作,完成转岗教师的华丽转身,实现破茧重生。[6]
参考文献:
[1] 张文娟. 与幼儿教师对话:贯穿培训的全过程――兼谈农村幼儿教师培训[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4)
[2] 杨翠美. 农村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淮北市渠沟镇为例[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3] 林媛媛,张克明. 贫困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状况与发展建议[J]. 学前教育研究. 2012(01)
[4] 陈凤玉. 小学富余教师转岗幼儿教师的培训研究[J]. 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2011(04)
关键词:人本理念;幼儿教师管理;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2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曾说过:“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因此,在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园教育阶段,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也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园长在管理中应做到:“心中有教师。”只有关注教师、关爱教师、成就教师,才能让她们真正体验职业的幸福感;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管理效率。笔者认为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幼儿园领导者应该从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园教师队伍进行管理。
一、 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实现非权力领导力
领导的权威不是来自于权力,而是来自于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更是来自于自身的人格魅力。因而,幼儿园领导者的德才学识在实施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你的园长是一个认真、负责的领导者,全身心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一位教师,那么教职员工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他们会认真去组织好每一个活动,真心去爱护每一位孩子,真挚去对待每一位家长。使整个幼儿园充满朝气与活力。即使有失策或失误,如果领导者能与教职员工好好沟参通,也会激起教职员工的热情。幼儿园教师大多都都是中年女青年,难免会出现人多嘴杂,小心眼,具有独特性格的教师,作为园长就得做到凡事不斤斤计较,既要善于欣赏和表扬教师的优点和成绩,又要能容忍教师的性格缺点和一些错误,要有“对事不对人”,“有错必改仍是好同志”的胸怀,有时甚至能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换取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所以,作为领导者要具有相应的人格及领导魅力。要通过自身的德才学识感召和聚合人才,及时协调矛盾,激励教师积极向上,使教师心情舒畅,信心十足,全身心地为幼儿园忘我工作,从而实现非权力的领导力。
二、注重情感投入,满足幼儿教师合理的情感需要
幼儿教师是一个女性居多的群体,她们肩负着家庭、事业的双重担子。白天在幼儿园里,工作繁杂,保教并重,带班期间既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又要负责幼儿的吃喝拉撒睡及安全,空闲时间又要制作教具,还要用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沟通,晚上回到家里,还得做家务、照顾孩子及自身学历进修与业务提高。可想而知,她们的工作强度有多大,也难免很多幼儿教师都会产生职业倦怠。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上来讲,每个人都需要有爱和归属以及得到尊重的基本需要,教师对需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这种需要长时间无法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感、无助感、甚至会失去自信心。
因此,作为园长,应坚持“深情理解、真情关爱、亲情感化、热情帮助”的人本理念。尽可能的帮助她们解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满足她们合理的需要,并主动与她们多沟通、交流,从情感上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为彼此的默契配合奠定基础。比如,园工会适当组织一些文娱活动以及外出旅游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密切了彼此联系,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素养,[1]促进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又能缓解教师们的心理压力,提高教师对自己工作认同的满意度。其次,采用各种奖励措施引领教师不断进取,实现自我发展。设置奖项既要考虑横向评比又突出个人纵向的进步,并与奖金挂钩,并在幼儿园、家长和社会中进行宣传,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
另外,园长要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教师,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首先得承认并重每个人的独特性。比如,对自尊心很强的老师,园长要多给予正面引导和鼓励,优点公开表扬,缺点私下提醒。对一些不拘小节的教师,只要不影响正常工作,园长可以对此忽略不计。以真情换真心,只要园长真诚对待教师,教师一定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努力工作予以回报。
三、 善用“闪光点”,挖掘教师潜质
首先,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教师的长处,展示教师不同的魅力。比如园长可以让有音乐特长的教师担任园活动部主任,她会带领教师积极开展和组织各类演出和对外交流,既能充分展现幼儿的艺术才华,又扩大了自身办园影响力;让学历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她们会认真做好研究工作,并带动其他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其次,要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人们常说,“五根手指不一样齐”,每个人的能力水平在不同的方面也会有不同的凸显方式。一个幼儿园既要有能力特别强的业务尖子去撑台面,同时也需要工作踏实、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打基石,园长应该重视这一点,不能厚此薄彼,要充分肯定每个教师的价值,他们都是园中重要的一份子。
再次,切实尊重,由衷赞赏。充分尊重教师的能力,对于每一个教师的工作成绩,我们都要给与充分肯定。不要吝啬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份适当的奖励,满足教师自我肯定、获取认同的需要,能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激发其潜能的发挥。
四、 建立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首先,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2]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幼儿教师所受的职前培训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幼儿教育的发展需求,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幼儿教师的业务素养是不够的,还要进行各种职后培训。[3]如有的幼儿园采用“师徒结对”、“研究小组”、“主题探讨”、等方式把园内的骨干力量和有潜力的新教师聚集一起,集中开展各类业务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网络化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基本功和科学文化知识素质等。
其次,创设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倡导互帮互学,促进共同成长。园长应大胆放手任用能干事、想干事、干好事的教师,支持创新、冒尖,鼓励在“教学研究”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积极发挥各教研组作用,开展“集体备课、联片教研、小组磨课”等活动,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同伴的帮助,在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再次,提供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成就幼儿教师个人价值。幼儿园要组织一些“观点辩论、讲座论坛、外出学习、学术沙龙、特长展示、成果推广、观摩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研究、反思、辩析、总结”等能力。科学是沟通的结果,不同见解之间的碰撞会打开心灵的另一道窗口,从而激发教师的潜能,实现个人价值。此外,园长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引领,多渠道激励她们不断进取。
参考文献:
[1]王珣.走开放式管理之路[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1).
【关 键 词】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075-02
目前,在我国13万所幼儿园中,有8.2万所属于民办幼儿园,占总数的63%。民办幼儿园已经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办学的主要力量。因此,民办学前教育的质量影响着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也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之一。昆明市民办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状况如何?她们教学能力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都是我们亟需了解的内容,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力图全面了解昆明市民办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昆明市城区三所民办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三所幼儿园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A园位于世博园附近,现有9个教学班,320余名幼儿,全园教职工45人;B幼儿园建于2000年,位于官渡区,园内设有班级10个;C幼儿园毗邻官渡古镇,现有250名幼儿。本论文力图了解三所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
(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物分析法等。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三所幼儿园的所有教师发放62分问卷,收回62份,回收率100% ,有效率98%。结合问卷调查,还针对园长和教师都采用了结构式访谈法,有的还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还采用了非参与式观察,通过观察教师对教学前活动的准备、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以及反思等。此外,还收集了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计划和教师的教案、教学反思和培训记录等实物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民办幼儿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以及教学后三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能力的调查了解,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1. 幼儿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方面:民办幼儿教师普遍能够了解幼儿的特点,并判断他们的学习需要,以此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但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样的纲领性文件,她们却不熟悉内容,说明她们对一些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缺乏。绝大多数教师教学创造性不足,大多照搬照抄教材,很多人不能灵活地运用教材,以致教学活动方案编写存在困难。同时,对于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幼儿园本身条件的限制以及教师自身缺乏对现代教学媒体的理论和操作知识,较少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2. 幼儿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方面:幼儿教师都知道环境对于幼儿获取经验的重要性,在创设教学环境时大多能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幼儿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都明白这一点,却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亲力亲为,不愿意让幼儿尝试,导致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少,参与度低。对于课堂氛围的调查,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班级氛围属于“活跃型”,也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学活动组织存在困难。
在教学语言的运用方面,许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认为语言运用存在困难,只有极少的教师认为教学语言的运用较为容易。因为在教学中,既要把知识讲解清楚,又要运用幼儿所能理解的语言来讲解是有一定难度的。
在幼儿教育中,许多突发事件中都存在着教育契机,是否能够从突发事件中找到教育幼儿的机会也是教学应变能力的一个方面的内容。本研究对此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73%的幼儿教师都不会从突发事件中找到教育幼儿的机会,能够找到教育契机的教师所占比例小。在访谈中,C教师谈到: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突发事件非常多,我只能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中来,让教学能继续进行,没有太多时间去发现教育契机。
3. 幼儿教师教学评价及反思能力方面:幼儿教师注重对幼儿做出评价,但评价多集中于外显行为表现,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相应评价工具的支持。同时,教师缺乏自我评价。教师反思的途径过于传统,缺少对教学活动的记录和总结。
4. 幼儿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方面:幼儿教师虽有研究的意识,但缺乏进行教学研究的行动。教师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到教学研究对于提升其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由于民办幼儿园对教师科研不做要求,所以教师并不重视教学研究。以下是对幼儿教师关于“有没有发表过论文”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的教师曾发表过论文。这些教师发表的论文主要是对教学中一些幼儿行为的分析或是教学某一方面的感悟。民办幼儿教师较少与其不评定职称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幼儿园也没有这方面的硬性规定,所以绝大多数教师就很少撰写论文。
三、对策与建议
1. 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教师管理体系。民办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相应的政策制度的保障与支持。因此,完善相应的法规政策,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是幼儿教师发展的先决条件。基于昆明市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应在上述的法律法规,尤其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基本精神的指导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制度,让民办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有法可依。针对民办幼儿园资金不足的情况,昆明市政府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帮助民办幼儿园改善其办园条件,可采取各种相应税的减免措施,对办园较好的民办园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教育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针对非学前专业的民办幼儿教师,有必要实行几年制的教师资格证,作为获得终生幼儿教师资格的过渡。对于学前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完成了相应课程之后,还应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并且在教师资格证制度中明确和细化对于教育实践的考核,这将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升。为了稳定幼儿园的师资队伍,还应制定民办幼儿教师职称评定体系,让幼儿教师能参与职称评定,从根本上确立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
2. 优化职前培养,注重在职培训。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各大高校,要优化职前的课程设置,对于专业理论知识要进行深入学习,比如国家颁布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许多民办幼儿教师表现出教学理论知识缺乏, 教学技能弱的特点。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该彻底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把培养理论与技能兼具的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课程设置方面来调整理论课与技能课的比例。
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落实相关政策保证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职后进修、业务指导等的学习。对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培训要加大扶持力度,培训费用可以形成成以政府、幼儿园以及教师个人共同分担的机制,减轻教师个人出资的负担。同时,幼儿园要注重园本培训,由园长带领教师对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方方面面一起探讨,共同解决问题,这也是提升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途径。
3. 创设民主管理氛围,完善教师评价及激励制度。和谐的幼儿园管理环境对幼儿教师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园长还是幼儿教师,都要为创设良好的环境而做出努力。作为园长,要进行民主管理,能切实解决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保证幼儿教师的工资和待遇,让其能够安心的工作和学习,同时给予广大幼儿教师继续学习的机会,鼓励幼儿教师的在职进修和继续深造。幼儿园应创造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氛围,形成教师之间积极的合作与互助,培育合作的教师文化。
作为园长应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切实符合民办幼儿园特点和发展需求的规章制度,确保幼儿教师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民办幼儿园需要对幼儿教师制定具体明确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和培训制度,引入竞争机制,让每一位教师能积极努力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 增强职业认同,成为行动研究者。幼儿教师自身是影响其教学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师首先应认同自己的专业,并热爱自己的职业。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其次,注重幼儿教学的实践反思,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幼儿教师职前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也迫切要求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更新与提高。为此,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 幼儿教师 专业发展 人本主义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和主题。然而,长期以来,教师专业化受到一些质疑,特别是幼儿教师,常被人理解为保姆、阿姨等,以为不需要任何专业。而专家认为,幼儿教师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执行者,是直接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幼儿教师是连接课程和幼儿之间的一座极其重要的桥梁,是教育与幼儿发展间的纽带,没有了桥梁和纽带,教育将无法进行。陆小涛在《幼儿园师资建设误区的探讨》一文中强调:“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质量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同时,教师的专业素养一直是衡量一所幼儿园办园质量的重要指标。”[1]因此,幼儿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促进幼儿教师发展和提高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方略。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
(一)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受挫。
一方面,社会和家长对教师职业专业性认识较模糊。持传统观念的人认为幼儿教师只需要女孩子初中毕业就能胜任,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社会公众也很少把幼儿教师当作专业人员而给予一定程度的尊重,因此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期望偏低。这在无形中阻碍了高学历人员进入幼教队伍,不利于幼教师资整体学历层次的提高。除此之外,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普遍地存在着重幼儿知识学习与智力、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学习兴趣、动机、自主性,社交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幼儿园和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和竞争生存的需要,不得不注重儿童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培养,使得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受挫,教学实践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另一方面,一些幼儿园教师认识不到自身职业的专业性,从未想过幼儿教师职业本身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甚至认为幼儿教师没前途,在社会上没地位,工资待遇低,从而产生了能混就混,或是离职的思想。幼儿园教师对自身职业专业性的不认同,必然阻碍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二)幼儿教师职业行为单一,阻碍幼儿教师自我发展。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是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控。然而,限于工作负担重,幼儿教师的反思行为较为被动,每天只是按部就班地给幼儿上课、指导和参与幼儿游戏活动,只满足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而缺乏对教学过程及培养目标达成的反思;只进行教学,而不进行教学研究,或研究方法不科学,教学独立性不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清,又缺乏改进教学的方法,以及提高工作效率和研究水平的能力,有的甚至不愿意参加幼儿园的相关培训。这必然阻碍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幼儿教师的职前、职后培训缺陷,导致幼儿教师师资水平不高。
1.职前教育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幼儿园师资先天不足。
制约幼儿园师资水平提高的原因在于:一是幼儿师范学校、幼儿师范职业学校的生源为初中毕业生,校内课程设置基本上以专业课和技能技巧课为主,文化理论课和教育实践课所占比重较少。二是一些本专科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也由于文化理论课比重低导致了毕业生的文化素质偏低。文化理论课缺失导致学生的语言和写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判断能力较低,人文精神、科学素质较差,这些阻碍了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2.职后教育力度不够,导致幼儿园师资水平不高。
幼儿园在开展培训方面还存在培训机会太少、培训模式陈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与工作实际矛盾大等不足。事实上,一些幼儿园学习气氛比较浓厚,教师们都愿意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但目前的培训形式单一,主要以继续教育为主。但继续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却没有认真研究,培训缺乏个体针对性,培训内容陈旧,方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既没有吸引力,又缺乏实效性,就更加谈不上创新精神。
(四)幼儿园评价制度不合理,使得评价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成功的教师评价有助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然而目前幼儿园的评价制度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评价目的认识不清,以奖惩性评价为主,忽视发展性评价。将评价作为鉴定、考核教师的依据,而没有发挥评价结果反馈信息、改进工作、提高质量的作用。二是制度结构不合理。评价制度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的、鉴定式的。这种结构简单、信息传递方向单一的评价模式,不能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三是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功能没有得到发挥,评价主要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符合一些既定的标准,教师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应付评价的具体事务上,如写教案、活动方案设计、准备游戏材料、抄录文章等,根本无力在教学上进行反思与调整,更无力在工作中搞创新。
(五)幼儿园的教研激励制度不完善,使园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大部分教师对幼儿园的教研激励制度不感兴趣。而教研活动又是幼儿教师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和管理者对园本教研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到位。表现为:幼儿园管理者对园本教研认识模糊,多采用直接的管理和指导,忽略了教师在园本教研中的主体性,无论园本教研内容的选择、教研目的的确定还是教研形式的设计都缺乏教师的参与,缺乏实践问题的行动研究,导致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观望、等待或应付,不去主动反思和剖析教学的实践过程,甚至将园本教研活动看作一种负担,而不是关系到自身专业发展所必须的活动。另一方面,园本教研活动没有很好地纳入幼儿园发展规划,时间得不到保障,管理者和教师职责不明确,教研激励机制乏力,缺乏相应的经费支持,使园本教研活动变成一种形式或任务,而不是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自觉行动。
三、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正是有了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体的潜能才得以开发、保持和增强。因此,自我实现可以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源动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可以使教师胜任本职工作,更主要的是教师能依据真实的自我而行动,实现自我的潜能,成为自我实现者、心理健康者。自我实现者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经验,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他人的尊重,并能主动积极地发展自己。因此,我认为,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优化幼儿园管理,以人为本,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自我成长的平台。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注定了现代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幼儿园的管理应充分体现人本管理的特征,相信、尊重和依靠教师,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心情愉快,进而提高管理效益,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园长首先要努力创造一种“上下同心”的人际关系环境,改变那种刻板且严格的非人本管理制度;其次,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幼儿教师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因为,教师对本职业的专业认同是进行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前提条件。第三,引领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探究,帮助教师走专业发展的道路。第四,真情体察工作的重要度、强度、密度与难度,细心关照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自我成长的平台,使教师事业与教师的幸福生活融为一体。
(二)增加培训机会,为幼儿教师提供教育、教研的相关指导。
1.调整课程设置,提高幼儿园师资的职前教育水平,为其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保证师资质量的关键和核心。首先,应确立以提高教师专业综合素质为中心的课程观,课程体系由强化学科专业性向强化综合性、教育专业性发展。其次,加大教育学科课程比例,这是教师职业特殊性的集中表现,教育学科课时应不低于总学时的15%左右。再次,增加教育实践课程时间,切实提高教育实践的成效。最后,课程体系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一步增加选修课程,多给学生以选择的机会。[2]因此,幼儿师范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既要重视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又要重视文化理论课的学习,重视教育实践。这样才能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学习能力、科学素质,促使他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更新观念,走专业化的道路。
2.增加培训机会,加大职后教育力度,建立“园本”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发展。
长期以来,职后教师培训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仅停留在“授人以鱼”的层面上,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教师培训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促使教师主动学习。首先,在教师培训中,注意引导教师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性的总结和研究,不断接受新的教育信息,更新教育理念,使已有的经验得到升华,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向优秀教师发展。其次,建立“园本”培训机制,如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对话交流制度、教研制度等,在幼儿园内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和研究气氛,赋予教师更多的自和空间。教师具有自,是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标志。鼓励教师彼此合作和支持,提高集体研究的水平。同时,还要最大程度地争取专家的指导和支持,发挥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发展。
(三)进行多元评价,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对教师的评价应关注其发展性。对教师的评价不是以奖惩为目的,而是以发展为目的,最终目标是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处理好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之间的关系,对教师的现实表现,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和奖惩,以此帮助教师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改进工作,取得进步。同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引起足够的重视,引导教师制定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明确自己在园本教研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所需遵循的一般模式和程序,组织优秀教师和其他教师结对子,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进修,将教师的个人反思与批判、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园本教研评价同教师个人利益及奖励挂钩,使全体教师在专业上共同进步,从而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其次,评价应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关注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内心需求。评价者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教师的需要、选择、人格,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评价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体意愿、自我评价,这样教师的主体作用才有可能真正被激发出来。教师的自我评价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教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可以帮助其更全面地认识自我,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创造、自我升华,寻找自身的发展方向,促进教师走向成熟。
最后,评价还要关注人的独特性。对教师的评价要兼顾教师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能力和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尊重不同个性特点的教师对专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尊重教师的爱好、需求,引导教师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发展。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对教师的评价也必须是多元的。多元的评价方法根据教师的智力特长、兴趣爱好、专业发展方向等不同,对教师进行科学客观而不刻板统一的评价,使每一个教师有选择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发展自己。
综上所述,评价所体现的是“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特点,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中持续地、自觉主动地发展,才能保障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使新的教育理念得以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学前全纳教育 幼儿教师 教师培养
分类号 G760
1 引言
1994年6月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这个概念,提出后即引发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全纳教育是国际教育民主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体现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全纳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纳教育的内涵是指“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全纳教育强调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能力、个性、兴趣和需要,学校(包括幼儿园)应该接纳所有学生入学,无论身体或智力是否有残疾或者家境困难。
学前全纳教育是指让有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普通儿童共同接受保育和教育的教育模式。在国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前全纳教育已逐渐成为教育界引人注目的领域,然而在我国尚处方兴未艾之势。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学前全纳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推广学前全纳教育有何意义?面对学前全纳教育的挑战,幼儿教师是否做好了准备?如何培养学前全纳教育师资,以保证学前全纳教育的顺利实施?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2 推广学前全纳教育的意义
推广学前全纳教育不仅对特殊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普通幼儿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2.1 学前全纳教育对特殊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等科学研究证明,学前期是个体生理、动作、认知、情绪情感和个性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得到科学、适宜的教育,将会对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同样的道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是越早越好。
国外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学前全纳教育对各类型的特殊儿童都有积极的影响,多项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视力障碍儿童、语言障碍儿童以及其他障碍类型的儿童均在全纳教育环境中获得了良好发展。方俊明认为,高质量的学前全纳教育有助于促进特殊需要儿童的感知运动、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2.2 学前全纳教育对普通幼儿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研究者普遍认为学前全纳教育对普通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周念丽认为全纳教育对正常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三方面的意义:激发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儿童的移情能力;促进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徐胜等的研究表明,全纳教育对普通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人格意义,能够促进普通儿童对特殊人群的接纳和关心,激发并深化其善于关心、同情、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培养了成熟感和责任心。
全纳教育不仅有助于普通幼儿心理的发展,而且对其学业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尽管在全纳教育环境中,教师要为特殊儿童提供额外的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普通幼儿的关注会因此而减少,也就是说教师并没有因为被特殊儿童占用更多的精力而忽略普通幼儿的发展。
2.3 学前全纳教育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研究表明,学前全纳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态度上,学前全纳教育教师普遍愿意接受特殊幼儿;并且随着教龄的增长,在观念上越来越认同全纳教育的实施是实现儿童基本权利的基本途径,在面对幼儿时更加关注个体的不同需要,表现在不仅关注特殊幼儿的学习需要,也更为理解普通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别需要。
已有的教育实践也证明了上述研究结果。杨雪扬总结了其所在幼儿园实施全纳教育10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全纳教育促进了幼儿教师专业品质的提高,具体表现在:在对特殊儿童的态度上,从拒绝或忽视到真诚的接纳;从不了解特殊需要儿童到有意识地学习、进修,工作中开始认真地观察分析特殊儿童;从凭着爱心接特殊儿童,到有目的地制定他们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个性化教育支持等,老师们不仅将尊重每一个幼儿落实到了实处,而且针对幼儿的不同需要,有效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学前全纳教育对幼儿教师的挑战
目前,我国只有北京和上海等少数发达城市和地区开始了学前全纳教育的试点工作。尽管众多研究表明所有儿童都能从全纳教育中受益,但是在我国推广学前全纳教育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理念、政策、资源、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调整和转变。其中,幼儿教师是最不可忽视的因素。学前全纳教育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及实施质量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学前全纳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对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挑战
教育观念是教育的灵魂,只有以先进的教育观念为指导,才能创造出优质的教育。目前,我国社会大众普遍认可要尽量为残疾人提供最好的福利待遇,使他们不受生活的困扰,而忽视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普通幼儿园的教师认为,招收特殊儿童入园会影响普通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认为会有损幼儿园的名誉,进而影响生源。如周念丽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幼儿教师难以接纳有特殊儿童,还有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实施全纳教育会“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并且认为实施全纳教育会“减少生源”。这些错误、落后观念在幼儿教师身上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学前全纳教育的实施和推广,因此急需得到转变。
3.2 对幼儿教师教育知识的挑战
全纳教育的对象包括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因此,除了具备普通幼儿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全纳型幼儿教师还应该掌握全纳教育的相关知识,这是实施学前全纳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幼儿教师的全纳教育知识普遍缺失。孙玉梅的研究表明学前全纳教育过程中最需解决的困难为师资问题,幼教工作者对特殊幼儿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深入。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单位承担了省级骨干幼儿教师培训的任务,在与来自全省各地的骨干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教师对全纳教育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很多教师表示全纳教育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汇;而有的教师虽然知道全纳教育这一术语,但并未真正理解其含义。另外,普通幼儿园的教师没有学习过学前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相关知识,也不了解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权利保护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就无法适应全纳教育的需求。
3.3 对幼儿教师教育能力的挑战
在全纳理念下,教师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要面对着更多类型、更大差异的群体或个体,
并要积极而充分地满足这些群体与个体发展的不同需求。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能够细致深入地观察每个学前儿童,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教育评估;能够根据儿童的差异性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具备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能力;并能够在实施教育计划后进行反思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类似的一面,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幼儿教师必须尊重这种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教学,才能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但是我国幼儿教师实施学前全纳教育的教育能力不容乐观。谈秀菁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普通幼儿园教师不赞成特殊儿童上普通幼儿园,大多数的一线教师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学前全纳教育的要求,并对现有教育资源缺乏信心。
总之,幼儿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现状不容乐观。为了应对全纳教育的挑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全纳型幼儿教师。
4 全纳型幼儿教师的培养
由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他们在职前教育阶段中没有全纳教育相关课程的设置,也很少接受相关的在职培训,所以,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全纳教育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这样就无法适应学前全纳教育发展的需求。结合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现状,对全纳型幼儿教师的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4.1 改革职前教育体制,培养合格的全纳型幼儿教师
幼师职前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调整。下面将从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探讨,以期建立起一种特色、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养出适合我国学前全纳教育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
4.1.1 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整合专业优势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体制是二元化的,即我国幼教师资和特教师资的职前培养分别主要由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特殊教育专业承担,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这种隔离式的教师教育体制所培养出来的教师与全纳型教师的要求存在显著差距。鉴于这种状况,应该打破传统的二元制度,对学前教育专业与特殊教育专业进行学科的融合和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一方面可以设立一些复合型的培养项目,如果高校已经设有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可以共享相关课程,突出学前特殊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已有实践的先例,如华东师范大学通过开设学院通识课等方式促进学生具备更加综合的学前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相应地根据需求开设学前特殊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培养具备学前全纳教育能力的师资,为日益发展的学前全纳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另外也可以设置相应的硕士课程,鼓励具有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相关本科学习背景的人员继续深造,提高学前全纳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
4.1.2 创造条件,灵活设置课程
目前我国很多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没有特殊教育专业,没有相应的资源可以利用,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学前全纳教育发展的需求。立足我国国情,建议分设核心课程和不同的课程板块,核心课程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板块型课程供学生进行选修。核心课程内包括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基本的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板块型课程可以按照障碍类型来区分,如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聋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同时在专业学习的全过程中要向所有学生渗透全纳教育的理念,重点培养幼儿教师积极接纳每一个特殊儿童,努力为特殊儿童创造适宜的环境,此外注重培养师范生与特殊儿童家庭沟通合作的能力。
调整课程设置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幼儿教师培养成为特殊教育方面的专家,而是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形成正确的特殊教育观念,了解各类型特殊幼儿的基本教育需要,能够进行初步的课程设计,了解如何寻求更专业的帮助等等。目前,部分高师范院校在各自的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计划中开设了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课程,如华中师范大学已经开始在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设学前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增设相关课程,培养幼儿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将成为学前全纳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4.1.3 实施资格认定制度,保证职前教育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建立全纳型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是幼师职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我国在全纳教育师资培养方面缺乏专门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这不利于全纳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政府要为全纳幼儿教师的资质标准等设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作为统领和指导方针,鼓励各高校在现有的基础上关注和发展学前全纳教育人才的培养;而各个省市、自治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标准。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英国是全纳教育做得比较成功的国家,在全纳教育教师资格认定这一方面,着重从职前的教师培养入手。英国教育与科学部规定: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学生必须学习一定的特殊教育课程,高校的教育学院必须有能力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特殊教育课程;全纳学校教师,必须是大学毕业并获得教师资格证者。这表明,英国在培养全纳教师时,既重视其普通教育能力的培养,也强调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全纳型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在幼儿园教师的资格证书考核中加入学前全纳教育的板块,同时也需要对现有的从事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在职培训。
4.2 加强在职培训,促进全纳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全纳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持续落实全纳教育的关键,教师是教育系统中最强有力、最有价值的资源。因此,必须重视全纳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职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在职培训来提升幼儿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
4.2.1 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与培训师,保证培训效果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全纳教育的理念、特殊儿童的概念及分类,特殊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特殊教育技术,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及教育以及如何开展特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培训师的选择也要慎重,因为以往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任务主要是由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和教师来承担。但是特殊儿童的教育对很多学前教育专家来是一个陌生的课题,所以要善于寻求高等院校特殊教育系、特殊教育学校、医疗机构、民政部门、社会民间组织等与特殊儿童教育相关领域专家的支持,以便为在职教师提供灵活多样的全纳教育培训项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特殊教育学校及特殊教育研究机构集中了一批经过专业训练的骨干教师和科研人员,有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拥有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用教具,因此,应该充分发挥他们在全纳师资培训中的作用,通过授课、讲座、研讨、观摩等多种形式,对学前全纳教师进行直接培训,必将有很大的收益。
4.2.2 建立教育资源中心,提高培训效益
全纳教育资源包括全纳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手段,全纳教育的课程资源,测量、诊断与鉴别特殊儿童的量表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等。这些资源要及时、有效地提供给教师,实现资源共享,以帮助教师顺利开展全纳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地发展全纳教育能力。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全纳教育师资培训中的作用,利用网络优势,实现远程培训。远程教育既能满足众多幼儿教师的培训需求,也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聘请教师到现场教学,而且通过远程教育,受训者可以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或典型个案向专家请教,并展开讨论,从而提高师资培训的效益。
4.2.省略/news/2011108/n490610320.html.201l一11―08
12 周念丽.中日幼儿园教师学前融合教育意识比较.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2):35―37
13 孙玉梅.湖北省幼教工作者学前融合教育观念与态度的研究.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