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培训机构校长总结

培训机构校长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03 11:57: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培训机构校长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培训机构校长总结

第1篇

一、注重国家标准与规范

从1997年开始,英国就开始着手实施“全国中小学校长资格认证”制度,制定和建立了“中小学校长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s for Head Teachers)。这个标准有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领导技巧,包括学校目标的制定,学校变革的设计,学校工作团队的创建,敏感地处理人事关系和解决冲突,为学生和教职员工确立标准和提供示范,发动和鼓励学生、教职员工、家长、董事和其他社区成员对学校的广泛参与,以及在不同的场合采用合适的领导风格等。

二是个人品质,包括个人的影响力和仪表可敬可亲,愉快的情绪,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精力充沛和不屈不挠,自信可靠,充满热情,廉政负责等。

三是职业能力和专业才能,包括通过执行职责下达可靠的指令来影响他人,给他人的工作提供专业的指导,实践和尝试新的方法,联系和协调与内外各种人事和组织的关系等。

四是决策技能,包括依据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判断和作出决定,及时正确地分析和理解新的信息和新的问题,善于把握各种机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

五是人际交往技能,包括表达时能够明确地切入要点,善于倾听与理解别人的观点,有效地与他人进行口头的交际,有效地进行谈判和协商,有效地主持会议,积极发展和保持与各种相关媒体、组织的关系等。

六是自我管理,包括能够有效地计划时间和安排自己的行动,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职业目标,善于缓解工作压力,善于自我激励,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承担责任等。

2004年,这一标准全面实施。这使中小学校长培训也具有了相应的标准,进而形成了一套严格依据标准开发课程、规范实施、考核评估的体系。

二、坚持分类分层实施的原则

由于教育变革政策的调整和学校自主发展职责的明确,英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校长人才缺乏,现职校长急需强大的专业支持等。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在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设计上,实施分类分层培训。

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既有为现职校长和愿做校长的人提供的“教育领导”硕士、博士学位课程培训,还有为中小学校长提供的各类入职与在职的资格与发展培训,形成了从“校长候选人”到“资深校长”一套相对完整而又统一的培训体系,具有分类分层培训的明显特点。

第一,“中小学校长专业资格(Nation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for Headship)培训”,是为任何具有学校领导经验,并且有志成为中小学校长的人员提供担任校长的资格培训。

第二,“校长领导和管理能力项目”(Head Teacher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Programme),为初次担任校长一至两年的新入职校长提供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进入角色,找到一个最佳的起点。

第三,“在职校长领导力项目”(Leadership Programme for Serving Head Teachers),是为具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在职经验的校长所设计的项目。该项目旨在使校长深入理解如何更新发展领导能力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中层领导”(Leading from the Middle)培训项目,是为挖掘和发现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而设计的培训项目,主要为学校中的学科组、年级组、学习辅导组的中层领导提供培训。

第五,“副职领导”(Established Leadership Stage)培训项目,是为有一定经验的副校长和助理校长提供的培训。

第六,“高级领导”(Advanced Leadership)培训项目,是为提高很有实践经验的资深校长的领导能力而设计的培训。

第七,“咨询式领导”(Consultant Leadership)培训项目,为参与学校发展指导或校长培训的校长提供的培训。

第八,“战略课程项目”(Strategic Programmes),此课程是为提升校长和其他领导的领导和管理技巧,如“信息与沟通技术领导”(Leadership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和“校长的督导检查技巧”(Inspection Skills for Head Teachers)。

第九,“快速通道项目”(Fast Track Teaching Program),为解决校长数量不足,校长人才缺乏的问题,2006年又开始实施这一培训项目,其目的是通过培训发现和培养有才能的人员,使学校优秀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经验和技能,帮助他们快速和顺利地成为高级教师或走上学校领导岗位,或成为地方当局教育顾问。

由于分类分层培训,增强了培训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校长培训与校长角色转换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三、培训关注现实、指导实践

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在内容、模式与方法上充分体现关注现实、解决问题、指导实践、促进发展的价值取向,这一取向又决定了中小学校长的培训者主体必须是成功的校长等具有实际经验的人,而不是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由于中小学校长培训分层分类实施,校长培训的内容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无论哪个类型、哪个层面的培训,其内容都直接指向学校实践,以帮助校长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为目的。如“领导和管理能力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统一固定的内容,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各自不同的活动,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在培训的模式与方法上,依据校长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和校长角色转变的规律,实现了培训过程以问题驱动、参与思考、集中交流研讨、分散实践尝试、导师引导、个人网上学习等多种有效方式的结合,真正使培训成为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校长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的学习,全部面授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星期,但持续的时间可能达到两年。学员先接受面试,通过后会给每个学员指定一个导师,领取培训材料。在实施选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与导师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等及时沟通。学习期间会有机会到优秀学校参观,看成功的校长是如何做的。最后进行选题总结,并要再次接受面试,面试主要是考验学习者在一个模拟的情形下是如何行动的,从而决定其是否能获得校长职业资格证书。

由于培训的实践、问题与发展取向,英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以校长任职学校为培训的主要阵地,即校本培训,培训者也必须以具有培训资格的、有实际经验的资深校长为主体,同时借助大学和其他社会机构中多方力量与资源的支持。培训者主要是提供分析和导向服务,帮助参与学习的校长在真实的实践经验与情境之中对自己的管理行为进行反思,在行动中加以改进。而且许多培训内容是通过网络指导与学习来完成的,面对面的培训很少,高深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少。

四、培训机构公开招标评估

中小学校长培训以项目和招标的组织管理方式运行,国家和政府层面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持和严格的业务指导,通过建立培训项目承担的竞争机制和动态的培训评估机制,保障培训质量的提升。

成立于2000年的“国家学校领导学院”(National College for School Leadership),是代表英国政府负责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专门机构,受教育部委托,负责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经费投入、组织协调、项目设计、课程开发、实施指导、培训研究、技术支持和管理评估等工作。同时,又依据地域特点和校长培训的实际,在西北部、东北部、中东部、中西部、英格兰西部、伦敦、西南部、东南部、约克郡等地区建立九个分支培训机构。培训机构的资格依据相应的标准公开招标评估获得,而且其资格又是通过评估变化的。各个地区培训机构在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培训项目研发、课程的设置、培训模式与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培训机构通过项目竞标的方式获得相应的培训项目,而不是由政府指派培训任务。能否获得培训项目完全取决于培训机构的水平。各个培训机构与大学、地方咨询机构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尤其是与中小学校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培训组织管理方式的社会化,使得各个培训机构能发挥各自优势,能集中各地资源,保证各个地区培训发展的均衡化和培训效果的高质量。

五、专门的经费支持

在加强对校长培训项目组织、管理和指导的同时,英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还有有力的经费支持。在1995年4月1日以后新任命的校长均可获得2500英镑的培训资金,到2004年增加到4000英镑(学校或校长还相应地支付500英镑用于参加培训)。这笔培训资金可用于中小学校长上任两年内在任何部门任何时候的培训,从而为校长参加培训提供了经费保证。

六、专业学会提供智力支持

第2篇

一、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基本情况;

2、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的情况;

3、近两年举办校长培训班的情况;

4、中小学校长对培训的需求;

5、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体制及机制问题。

二、调查研究的方式

本次调研采用全面统计、问卷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数据统计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要求填报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统计表、持证上岗情况统计表、培训情况统计表(见附件1、2、3),并逐级汇总上报。具体程序为:各县(市、区)统计完后,将数据上报市教师教育院干部培训科(2009年10月15日前完成)。

2、问卷调查由县(市、区)教育局教师管理部门委托校长培训机构办理。问卷填写人员构成为:教育局教师管理(人事)科(处)1人,培训机构1人,校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1人,共6人填写。

3、抽样调研由是教师教育院组织部分专业教师和工作人员进行,主要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抽查学校、问卷调查等方式。各样本县(市、区)教育局分管科室领导或校长培训部门负责人汇报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培训基地建设及师资资源建设情况;校长培训的基本经验、主要作法、存在的困难及改进措施。座谈会分两个小组进行,第一组请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校长代表、培训部门负责人参加。第二组请教师代表参加。具体要求由调研组明确(调研座谈会访谈提纲见附件5)。

三、调研样本单位

调研抽取的样本单位是瓯海区、瑞安市、苍南县、文成县、永嘉县(见附件4)。

四、调研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6月26日——8月31日)。研究确定调研内容和重点,制作调研方案、调查问卷等。

2、调研阶段(9月1日——10月15日)。深入基层,通过座谈、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全面了解中小学校长队伍基本情况、持证上岗情况、培训需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总结阶段(10月16日——12月30日)。整理汇总调研材料,形成调研报告。2010年1月上旬——2月中旬,召开各调研小组座谈会,交流调研情况,汇总调研结果,形成阶段性调研报告;2010年3月30日前,完成调研总报告。

五、调研小组工作人员和专家

调研小组由**市教育局教师教育办公室、**市教师教育院工作人员及部分专家组成。

六、其他事项

统计表格和调查问卷,由各县(市、区)教育局教师管理(人事)科(处)从**市教师教育院网/上下载。10月15日前,请各县(市、区)教育局教师管理部门将统计汇总表和调查问卷加盖公章,用快递邮件寄送**市教师教育办公室。同时将统计表格和问卷的电子版用电子邮件发送至E-mail:plg9298@或QQ:492922412通讯地址:**市教师教育院(市第2实验中学校内)干部培训科,邮编325000联系人:**电话:13587569298(659298)88132971(传真;88132972)。

附件1、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统计表(样表)

附件2、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情况统计表(样表)

附件3、20**—20**年校长培训情况统计表(样表)

附件4、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调研样本单位一览表

附件5、座谈会访谈提纲

第3篇

作者曾受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的委托,对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抽样调查。调查的对象主要为广西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及培训机构。下面是此次调查所获得的部分数据,从这些数据之一斑中,我们可以窥见目前广西乃至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现状之全貌,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后对培训效果及培训工作的评价与建议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对中小学教师作了广泛的抽样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3份。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处理,将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后对培训效果及培训工作的评价总结如下:

1、通过培训对现代教育理论和观念的理解提高程度认为:很大的占47.5%;一般的占45%;较小的占5.8%;没有的占8%。

2、培训后学科知识方面收获:很大的占43.‘1%,一般的占45.8%:较小的占8.1%;没有的占1.3%。

3、培训后在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方面提高:很大的占39.7%;一般的9.5%;较小的占8.2%;没有的占1.2%。

4、通过培训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方面收获:很大的占31.9%;一般的占46.8%;较小的占14.3%;没有的占5.7%。

以上数据说明通过培训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和观念以及学科知识方面收获较大,在科研能力及现代教育技术等实际操作方面收获较小。

5、关于参加培训的原因有:10.5%的教师认为是职称评审的需要、81.7%的教师认为是自身发展的需要、19.8%的教师认为是上级的规定。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中小教师对继续教育持积极的态度,具有内在的培训需求和动机。

6、对培训者的下列表现表示感到满意的:敬业精神31.4%;学术水平39.1%;实践经验31.4%;授课能力21.4%;培训效果13.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对培训者各方面感到满意的比例都较低,特别是对培训效果方面。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培训者对中小学的实际了解不多,从而造成教与学之间的脱节,浪费了培训资源。

7、认为会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培训I方法58%;受训人员参与培训过程19.1%;体验与感受培训环境与气氛15.2%,提高受训人员接受培训的主动意识36.7%。从这些数据看出培训方法的适切性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提高受训人员接受

培训的主动意识。

8、受训者认为培训者使用的教学方法对受训教师在中小学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能起示范作用有较高的相关性12.2%,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 54.8%;较低程度的相关性24.9%;没有相关性 3.1%。这些数据说明培训者在培训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大部分受训教师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因此培训者应注意自己教学的示范作用。

9、中小学教师认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的结果统计比例分别是

――培训的教学模式单一,方法手段比较传统亏3.9%。

――经费不到位,培训的旅差费、培训费得不到十艮销46.8%。

――培训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23.3%。

――培训者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了解不够,对中小学教学实际了解不够35.4%。

――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目的认识不一 14.3%。

――由于学校工作压力,参加培训难以成行或不予放行17.6%。 .

以上统计数据说明,中小学教师认为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主要困难与问题是培训的教学模式单一、方法手段比较传统,这将是今后首要解决的问题;经费的短缺是第二位的困难与问题,这点是各方面的共识;培训者本身的素质是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的重要因素,目前培训者素质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满足培训的实际需求,培训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教师的工学矛盾、部分教师对培训目的的认识也都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

10、中小学教师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的建议综合起来如下

――增加经费投入,减轻教师的经济负担。

――培训者应先接受培训,应了解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实际需求,特别是要注意了解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制定培训规划、目标时应分层次提出要求,不能搞一刀切。

――采取多种培训形式与手段,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

――改革教材,使教材适应新形势要求。应加强科研意识、能力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注意培训的实效性。

三、培训机构与培训者对培训工作的评价与建议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对广西区所有培训机构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了有效问卷159份。通过统计分析,将培训机构与培训者对培训工作的评价情况总结如下:

1、关于培训者,你认为目前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有(数据为选择该项的人数比例)

A学术水平44.7%;B敬业精神18.9%:C授课能力39%,D培训效果39.6%,E实践经验 31.4%;F教育科研能力55.3%。

此组数据说明培训者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学术水平亟待提高,其次在授课能力、培训效果、实践经验方面也有待提进一步改善,绝大部分培训者的敬业精神都较好。

2、培训者对所在培训机构的评价

――硬件建设方面:9.4%的人认为能满足各种培训需要;46.5%的人认为基本能满足需求,37.1%的人认为大部分情况不能满足培训需求。

――经费预算与投入:认为合理的占0.6%;认为较合理的占20.1%;认为不能满足需要的占 69.2%。

――师资结构及素质;10.7%的人认为能满足各种培训需求,60 74%的人认为基本能满足;21.4%的人认为不能满足各种培训的需求。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培训者有1/3以上的人认为培训机构的硬件建设不能满足各种培训需求,这说明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是当务之急,经费预算及投入有2/3以上的人认为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投入不到位,有1/5左右的人感到培训机构的师资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加强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当务之急。

3、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培训者的意见如下

――认为经费不到位的占74,8%。

――认为培训院校、教科研机构、电教部门彼此之间协调不够的占28.9%。

――认为培训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占 32.7%。

――认为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不高的占 57.9%。

――认为培训的教学模式单一、方法手段比较传统的占37.7%。

――认为培训机构硬件建设不能完全满足各种培训需求的占44%。

――认为培训教师对中小学实际了解不够的占 40.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经费问题是制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的“瓶颈”;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原因主要是:有些培训内容与教师的需要脱节、不能做到按需施训、培训的模式较为单一、经费的限制、工学矛盾等;培训机构硬件建设、培训者对中小学的实际缺乏必要的了解、培训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都是制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顺利实施的主要因素。

4、如何提高培训质量,使培训更能满足第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培训机构与培训者的建议主要有

――应进一步开展培训者培训,此类培训内容要新,方式要灵活,要讲究质量。

――应对各级培训机构的培训权属做出相应的规定,使培训机构之间的协调有个依据。

――加强培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应按照规定收取教师的培训费,以免影响教师的参培极性。

――组织培训者深入第一线进行调查,根据第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工作的评价与建议

此次调查我们对广西各地、市、县的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试卷110份。根据统计结果,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工作的评价总结如下

1、关于培训机构

――师资结构及素质:不能满足的占30。9%。

――经费预算与投入:认为合理的占2.7%,较合理的占10%;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占81.8%。

――硬件建设:认为能满足各种培训需求的占 7.3%;基本能满足需求的占47.3%;不能满足培训需求的占40%。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机构的建设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均不满意,特别是经费的投入。这表明加快对培训机构的经费投入,尽快使硬、软件达标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事。

2、认为参与教师培训的机构应该有(选项后数字为选择该项的人数比例):各级教师培训机构 84.5%;师范院校70.9%;教科研部门70%;学术团体15.5%;电教部门58.2%。

以上数字说明,应广泛发动各种资源参加教师的培训工作,各部门应广泛联合,协同搞好培训工作,但应注意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3、关于培训机构的师资,对下列各项感到满意的比例分别为:培训效果21,8%;实践经验15,5%;敬业精神63.6%,学术水平23.6%;授课能力 20.9%

从以上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行政部门对培训机构师资的敬业精神满意度较高,达到63.6%;对其它方面满意度较低。因此,大力加强培训者的培训显得十分迫切。

4、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教育行政部门的看法是

研机构、电教部门彼此之间协调不够。

――有90%的人认为经费不到位。

――有66.4%的人认为培训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方法手段比较传统。

――有58.2%的人认为培训的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缺乏实效性。

5、对于如何顺利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可归纳如下

――鉴于有相当部分教师经济困难,建议上级能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减轻受培教师经费负担。

――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对教师的培训时间应安排在假期进行;制订切合农村中小学教师实际的继续教育方案,不能搞一刀切。

――继续教育制度的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健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培训机构要通力合作、定期协商,力求上下一致,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与人事部门协调好关系。

第4篇

继县教育局xx月xx日召开全县教育系统安全工作业务培训会和xx月xx日召开教育系统五大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会后,xx学区全体干部、学校领导和师生同心协力,狠抓整改,强化督查,落实责任,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明确职责,制定学区百日安全整治活动行事历

 

xx月xx日,我赴xx学区参加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专题动员会,会上强调三点意见:一要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传达县教育局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新常态下责任体系要求,调整并完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名单,明确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均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校长为总责任人,其他负责人对分管领域的安全工作负直接监管责任。二要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网格化责任制度,校级领导安全网格为校长为安全生产总负责人(明确校长、书记均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为分管领导,对学校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条线分管领导为安全监督管理领导。中层干部安全网格为各处室主任、副主任包括工会主席,团委书记,妇委会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等。三要根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要求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安全工作责任。会上,我还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对校园安全工作进行认真自查,要求学区组织力量对校园周边环境、非法办学机构等进行全面排摸,同时将自查和排摸情况进行汇总并及时上报局安全科。

 

xx月xx日,根据上级有关安全工作会议和安全专项整治的文件精神要求,xx学区结合本学区安全工作实际,再次召开了学区干部安全工作会议,研讨、部署下阶段安全整治重点工作,并于5月22日印发了《xx学区教育系统五大重点领域百日安全整治活动行事历》,学区网格化责任人分工负责,明确任务,再次对校园周边环境、非法办学机构等进行摸底调查,决定对8家非法办学机构中的3家将予以重点打击,力保彻底消除xx学区教育系统安全隐患。

 

二、部门联动,安全隐患整治行动再发力

 

xx月xx日,我率局有关科室和学区负责人跟xx镇分管教育副镇长庄xx一起商讨学校安全“五大领域”综合整治方案。6月4日,xx学区再次联合派出所、城管、交警、安监、消防、卫生、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本次行动重点针对非法办学机构及校园周边无证无照摊点、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进行了集中大整治。

 

xx月xx日下午3时,在xx镇副镇长庄xx牵头下,在xx学区三楼会议室召开了联合整治行动协调会,我率局学生科、安全科和审批科负责同志参与了联合整治行动。随后,在庄副镇长带领下,联合整治小组一行30多人先后来到xx三小、xx高中,对其校园周边无证摊点进行查处、对有证饮食店进行随机抽查、对道路乱停车辆进行清理、对学校附近道路的减速带设置位置进行实地考察、对龙金大道与球新路口红绿灯运行时间进行现场测试,给xx三小、xx高中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带来了福音。之后又先后来到了xx镇兴华街、东风街、镇中路现场查封了5家非法办学机构,责令停办2家,并责令他们将学生安全护送回家。

 

特写镜头回放:下午4时40分,县实验二小对面的浙鳌教育培训中心发现检查组来了,随即关掉铝合金门以拒绝检查,我们让城管切割其大门上的广告牌。然后联合整治小组一行转移地点去附近的必胜家教培训中心检查,逮了个正着,房子内有20多位孩子在不同房间里自学。该中心租用了一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五层通天民房,破旧木制楼梯偏陡且护栏高度偏低,每间单门房间作为一间教室且窗户护栏高度偏低,房间内电线老化且电源插座口有短路痕迹,且有部分师生吃住在这里,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和饮食安全隐患。据现场检查发现房屋内三层楼以上房间东西堆放紊乱,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们联系社区驻点干部、房东一起到现场研究整改措施,向房东提出及时收回出租房并退还部分租金的要求。联合整治小组一边切割广告牌,一边督促其通知家长领回孩子,并告知家长该培训机构为非法办学机构,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请家长不要把孩子送来培训,同时责令该培训机构负责人立即停办。下午5时半,我们又打回马枪来到了浙鳌教育培训中心,此时也正逮了个正着,大门已打开,一位男性教师正在和一初中男生一对一辅导。当记者向男性教师了解时,他说自己不是该中心的负责人,只是一位普通辅导教师。后经进一步调查,该男性教师就是该中心的负责人,现场有近30名孩子将参加晚上集中辅导,且有部分学生吃住在这里。经检查,该中心存在的运作方式及存在的安全隐患跟必胜家教培训中心基本相似。刚开始,该中心负责人对联合整治小组的询问有些不耐烦,甚至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后来,在我们的耐心说教下,他们开始认识到安全问题和非法办学的严重性,并主动通知家长领回孩子,我们也等到所有家长将孩子领回后,于晚上6时半才离开xx各自回家。

 

xx月xx日上午,xx学区联合派出所对xx月xx日查处的5家非法培训机构的教室大门张贴了封条,并将联合执法情况在xx镇电视台、xx学区微信群内及时进行宣传报道。6月8日至9日,为巩固打击非法办学行为效果,xx镇政府、xx学区、xx派出所组织精干人员进行巡查,新发现了两家非法办学机构,并对其发放告知书,责令停办,对拒不整改的名师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程敏进行了拘留,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xx月xx日,xx镇牵头,联合教育、交警、安监、卫生、市场监管等部门还组织有关人员对xx高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进行检查,以确保中考能够顺利举行。截至目前,xx学区10家非法办学机构已全部停办,学区还帮助其讨回部分租金。

 

三、因地制宜,开展中小学生防溺水知识讲座

 

每年暑假是青少年溺水事件发生的高峰期,为让中小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自护自救知识,防止溺水事故发生,自xx月xx日至xx月xx日期间xx学区聘请xx海川应急救援队指导员、温州市防溺水安全宣传讲师、国家级游泳教练陈培声,志愿为初中七年级、小学高年级学生作防溺水知识讲座。活动中志愿者结合PPT生动讲授溺水救护办法,并现场模拟演练场景互动,大力宣传防溺水安全知识,向孩子们讲解了游泳和预防溺水的基础知识,以及救助溺水者的注意事项,教育和警示孩子们珍惜生命,提高防溺水事故安全意识。

 

四、严格管理,认真开展安全网格化责任督查活动

 

继xx月xx日学区组织五大重点领域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根据安全网格化责任,将各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登记,建立“xx学区安全网格化责任制督查记录表”,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并建立好相关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台账。xx月xx日至今,网格化责任人定期、不定期地对责任单位进行安全督查、临时抽查和随机回访,同时也发现了新的安全隐患,并责令有关单位做好限期整改工作。

 

五、主要问题与安全隐患

 

1.中小学:(1)学校周边仍有部分无证无照经营摊点和小食品流动摊点;(2)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不健全;(3)xx一中北校简易房已超过使用期,沉降、开裂严重,已多次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并要求鉴定。

 

2.幼儿园、托儿所:(1)厨房工作人员穿戴不规范,食品索证不及时,大部分厨房无监控;(2)大部分无专职保安;(3)环球幼儿园电子眼未拆迁至新园,台谊、百灵幼儿园交通警示标志无设置;(4)部分幼儿园周边还有流动摊点。

 

3.培训机构:(1)校内无安全教育宣传内容;(2)学生接送责任制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未建立;(3)艺苗艺术培训学校单楼梯,小红帽培训学校消防通道不规范,地处球山脚下并紧挨球山有安全隐患。

 

六、下一步工作设想

 

1.加强对当前安全形势的紧迫性的认识。学区主任要借助全县安全百日清剿活动之力,进一步做好安全网格化责任制的督查工作,树立“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永远在路上”的意识,切实把日常安全监管工作常态化,杜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排查工作走过场的做法。

 

2.学区网格员要加强督查工作,限期限时消除安全隐患。根据学区排查的安全隐患内容和学区发放的整改通知书的时间,各网格员要根据自己所联系的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办学机构,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做好整改工作,并敦促学校将自己不能排除的隐患,及时上报xx镇政府、县教育局等有关部门请求协助解决。

 

3.通过加强宣传报道,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引导举办者走合法办学之路。目前,尽管10家非法培训机构已关停,但仍要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做好排查工作,一旦发现非法办学机构,立即下发行政处罚告知书,既防止已被关停的非法培训机构死灰复燃,又要做到发现一家取缔一家,不留死角。

 

4.针对校园周边存在的流动摊点、乱停车现象,各学校、幼儿园等要教育学生注意养成良好的安全饮食习惯,对学生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如果校园周边安全环境恶化,要及时向学区网格员联系,请求镇政府、教育局等联合开展有关专项安全隐患治理活动。

 

第5篇

[关键词]教师培训;课程体系;OBE;教育理念

一、OBE教育理念内涵

OBE(Outcome-baseEducation)教育理念也称成果导向教育理念,1981年由斯巴迪(Spady)等人提出后,很快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认可,并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OBE教育理念提倡通过对学习产出的定位与分析,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的学习产出有清晰建构的基础上,采用“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评价的教育模式。在整个学习发生的过程中,教育内容的驱动力始终为受教育者学习的结果,在学习结果的驱动下保证教育行为的方向性与有效性。实施OBE教育理念主要通过四个步骤:学习产出定义(Difining)、学习产出实现(Realizing)、学习产出评估(Assessing)和学习产出使用(Using)[1],分别对应了培训课程设计的需求调研、课程设计、课程评估与持续改进。

二、OBE教育理念对培训课程设计的启示

OBE教育理念的根本核心在于从学习产出出发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设计,迁移到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构上就形成了从教师学习效果出发对整个教师培训课程进行设计的原则,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应为学员“学到什么”而不是“给他什么”并贯穿课程始终。

1.有效训前需求调研是定义学习产出的基础

如果单纯将教师培训行为定义为知识交易的商业行为来看,培训者作为卖方,参训学员作为买方,培训课程就作为商品承担了交易的进行,培训者需要将培训内容通过自己的形式进行商品包装组合从而变得易于买方接纳吸收并给予好评,在一场交易的进行中,卖方必须清楚知道买方已有什么商品(已有知识结构)、需要什么商品(培训课程目标)和怎样卖给他(课程组织形式),在这三个方面中学员已有知识结构的调研是培训者商品设计即培训课程设计的起点,培训课程目标是培训课程设计的终点,而课程表现形式是课程设计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桥梁,由此可见学习产出的确定需要建立在有效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同时在学员需求出现非正常偏差时,应在坚持学习产出为导向的前提下对学员学习需求进行引导。

2.课程体系合理建构保证学习产出实现

培训课程体系建构表现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主题的培训课程在培训过程中依照不同比例和顺序进行设计,能否科学地建构课程体系成为培训课程设计整体环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根据OBE教育理念提倡的“反向设计,正向施工”课程设计模式,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应围绕参培学员对于培训内容的接受度与训后行为的改进度进行建构,因此课程体系由哪些课程组成、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和以什么样的组合顺序出现,其考虑的首要因素应为学员是否能对培训内容很好地接受,而非课程体系是否“理念先进”和“形式规范”。

3.有效度评价保证学习产出评估

OBE教育理念中的评估学习产出指聚焦于学习成果的课程教学评价,评价强调对学习成果的达成和个人的学习进步,进而对学习行为和教育行为进行评价,在一般教学中多见于学生终结性评价,迁移到培训活动中则成为对参培教师培训结果的评价。OBE模式中提到的“基于实现学生特定学习产出的教育过程。教育结构和课程被视为手段而非目的。如果它们无法为培养学生特定能力作出贡献,它们就要被重建”[2]。迁移到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评估环节则规定了培训课程评估应由聚焦于学习成果达成的前提下进行设计、执行、反馈多环节评价,在促进学员反思自身学习的同时引导培训机构由满意度优先的课程设计转向有效度优先的课程设计。

4.学员不断改进保证培训产出使用

学员参培后能否进行持续的改进是培训结果能否有效产出的关键,也是培训课程设计中最终结尾的一环,笔者在对教师培训的跟踪回访中发现,能够对自身工作进行持续改进的学员占比相对较少,且呈现校长学员改进度低于教师学员,中学学员改进度低于小学学员的情况。但总体而言“来时激动,过程冲动,回去一动不动”的情况仍旧存在。在OBE教育理念中一切要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教师培训作为成人的专业性学习,成果导向的学习过程不应停止在项目结束的一瞬间,持续改进作为培训结果产出的关键才刚刚开始,因此,培训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不应结束于培训结业,而应设计相应的训后跟踪与持续改进。

三、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常见问题

1.需求调研偏差造成学习产出定义不明

训前需求调研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是多样的,包含片面解读文件造成培训定位偏离的“定位性需求脱钩”、学员构成复杂造成的“结构性需求脱钩”和人员变动造成的“突发性需求脱钩”等,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于僵化解读文件、心理防线和三方话语体系三方面。首先,僵化解读文件是指培训机构对于培训发标方即主管部门的招标文件进行僵化解读,导致对培训对象、培训目标与培训方式的定位偏差,从而使培训课程体系建构出现偏差。文件解读一般针对的是培训项目发标方对于培训结果的“应然性”设计,其特点为全面性和方向性,因此,培训机构不能对于相关文件进行僵化解读。其次,训前调研中的学员与培训机构处于陌生人状态,陌生人状态下的心理防线突破问题一直存在,学员在参与问卷调查时对于问题的回答存在一定的身份顾虑,仅此如何筛选真数据成为训前调研的问题,培训机构多采用卷首语引导、匿名评估和多问题互证等方式提高问卷调查结果的信度,但随着学员参培次数与参加调研次数增多,调研结果的信度均存在不同层次的下降。在全国范围学员自选培训机构培训的训前调查问卷中设置了问题“您参加培训的动机为?”,答案无一例外是“学习先进理念以改进自身工作”,但开放性非必选问题“您认为重庆教育改革哪些方面是您所期待的?”很少人回答,由此得出结论大部分学员并未在参训前对重庆教育有过相应的了解,其参训城市选择上的动机未必纯粹。这一点在进行充分破冰后的二次调查问卷中“您选择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培训机构的原因是?”问题的答案进行了验证,多数学员选择外出培训省份的原因为“喜欢重庆这座城市”,少量学员为“有亲戚、朋友在重庆顺便走亲访友”,由此可知若想获得真实的学员需求,需要突破学员与培训机构陌生人状态下的心理防线。最后,话语体系上的差别也会造成训前调研偏差,这一点在培训承担机构为高校时更加明显。高校中的培训者大多数身份为高校教师,其受教育水平和工作经历造就了其学术化的话语体系,这和一线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性话语体系产生了不同。如“研训一体”一词在高校培训者的话语体系中倾向于“科研”与“培训”一体,指在培训的过程中注重对培训的研究,在一线中小学教师话语体系中更倾向于“教研”与“培训”一体,指参与培训的过程中不仅包含知识讲授,更参与到实际教研活动中进行提升。与之类似的还有“教研”“教学管理”“教改”等词汇,因此,话语体系的不同会造成培训者与参训学员对于培训产出产生不同的理解。

2.培训课程体系建构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部分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体系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拼盘化”和“僵硬化”两个方面。课程“拼盘化”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低级阶段,在培训过程中对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主题的培训课程进行随意分配,在一次培训中重复专题多次出现、培训重点不突出、课程间关联性差等问题的出现也多源于课程的“拼盘化”。甚至在个别培训机构中出现不同层次培训对象合班上课的现象,如笔者在参加某次教师培训者培训时,出现教师培训者与教师培训合班上课的情况,培训机构声称二者合班可以进一步促进交流,但最终的培训成效是有待提高的,造成这个问题主要源于培训承担机构对培训课程体系建构研究不够或对于培训工作不够重视。课程“僵硬化”主要体现在对于培训模式的过度依赖,培训模式过度提倡的“模式化”造成课程体系建构中的“理念优先、理论优先、模式优先”的情况,从而造成了培训课程体系建构中重形式而缺乏实用性的问题,部分培训机构对于课程体系的理解仅限于课程的简单组合,如某培训机构的“4+2+1”培训模式、“5+2”培训模式、“5+1+1”培训模式其根本只是培训课程在一周内的时间安排,所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构也很多最终成为课程的拼盘式的组合。其原因在于课程体系建构的过程中没有对每个学习环节应达到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条件进行充分考虑,因此要在充分考虑学员学习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合理建构课程体系才能保证学习产出的实现。

3.培训满意度评估过度重视而忽视了课程有效度

现阶段教师培训评价方式为满意度终结性评价,培训课程设计的好坏取决于学员学习的有效度,二者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大多数培训机构更倾向于学员满意度,从而造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过度照顾学员的喜好,课程严谨程度不够。培训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不应仅仅局限于满意度,满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指客户的需求被满足后的愉悦感,是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事前期望与实际使用产品或服务后所得到实际感受的相对关系,这种心理状态用数字给与量化,这个数字就叫作满意度。培训课程设计过程中过度追求学员的满意的心理状态就是将培训单纯地看成商业行为,将培训发表方、培训机构和参训教师单纯地看成厂家、中间商与顾客,而中间的商品就是培训课程。在这样思维指导下的培训课程设计更多倾向于学员“爱听”的课程,而偏离培训应有的效果。

4.持续改进环节缺失造成学习结果使用度低

学员参培后持续改进性有待提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培训机构构建长期的指导学员持续改进模式的意愿较低,参训学员受参训动机、学习习惯、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影响,持续改进意愿也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的培训课程设计更应加入持续改进环节,促进培训成效提高。就培训机构而言,在教师培训当前项目制的运行模式下,培训承担机构根据培训要求进行十天至一年不等的培训,在项目完结后因经费制度、人力调配等原因,对学员培训结果持续性跟踪一般不进行系统性设计。在实际操作层面,受满意度评估的影响,少量培训机构在培训设计中的训后跟踪的时间点截止到满意度评估结束,这也给参训学员造成了培训机构的功利主义浓厚的不良印象,同时也增加了其他培训机构的工作难度。

四、OBE教育理念下的培训课程设计思维的超越

1.真实需求调研定义产出实现

在培训课程设计过程中,真实培训需求调研是课程设计的先行条件,一切活动的开始都源于对学员状况和课程目标的准确把握,因此真实需求调研应从多主体和深解读两方面进行改进。多主体调研指需求调研对象应包含本期学员、培训发标方和近似学员群体,调研方式应包含学员问卷调查、培训文件解读、近似培训群体调研,三者共同定义培训学习结果产出。学员问卷调查倾向于对学员已有知识结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与培训目标认同度的调研,如笔者身为“国培计划(2018)”——重庆市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培训班班主任时训前需求调研设置问题“您认为本次培训定位为教师培训团队成员的培训者培训是否准确”,46人中仅有15人选择了准确,这就说明学员对于培训目标认同度不高的问题;培训文件解读是针对培训发标方的调研,通过文件解读的形式了解培训发标方对于学员学习后的期待,如“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2015年开始的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因部分培训机构没有充分解读文件中“提高培训指导、研究和引领能力”表达的由教师培训向培训团队转变的培训需求,在项目实施时产生了培训课程与培训发标方需求不符的情况;近似培训群体调研多存在于连续性项目的提升,如笔者自2016年起连续三年作为重庆市级培训项目“校长资格人选储备工程培训计划”培训班班主任,在2017年第二次承担该项目时通过对于前一年培训学员的跟踪访谈,吸取前学员对此类培训的建议与意见,通过原有课程体系的重构和针对储备干部需求的课程开发,建构了2017年“校长资格人选储备工程培训计划”培训班课程体系并获得好评,在2017年获得好评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修正与课程开发,从而产生了2018年的课程体系。深解读是指对于培训结果应在成人学习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综合分析,教师培训作为成人教育的一部分,参训学员作为独立成人个体的同时也具备教师这一职业身份的独立存在,两种身份产生不同需求并互相影响。参培学员作为自然人,其需求更多源自衣食住行、情感寄托和工作关系三个方面,更侧重于生存需要和相互关系需要的满足,而作为职业身份面对的需求更多源自教师、班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三个身份,更侧重于职业成长需要的满足。2016年第一次承办重庆市校长资格人选储备工程培训计划项目小学教学班时,根据学员“储备校长”的身份在课程体系建构上安排的校长培训相关课程比例相对较高,在训前将相关培训安排发到学员群并请学员阅读后进行了一次需求调研,发现学员对于培训硬件设施、培训课余安排和培训请假制度关心程度偏高,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雷顿阿尔德的ERG理论中阐述的高层次需求满足受挫的情况下,多数人并非在高层次需求层面进一步努力完成需求满足,而是放弃对高层次需求的满足转而加大对低层次需求的索取的论述,得出培训学员基于自身教师身份对教学能力提升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增强更多对于培训硬件设施、培训课余安排和培训请假需求的结论。并由此开展了第二轮电话访谈,充分收集学员对课程体系意见并征求教育主管部门即发标方的意见后,在不改变“储备校长”为学习产出的前提下加强了学员“领导课程教学”板块的比例,相对弱化“调试外部结构”板块,最终获得较好评价。

2.结果导向下的课程体系合理取舍

在培训课程设计过程中,课程内容的传递是课程设计各环节所围绕的核心,课程比例、课程深度和课程表现形式都服务于课程内容的传递,因此,课程体系的优化最终表现为在以传递课程内容为最终目标的前提下,课程比例、课程深度和课程表现形式的分配与组合。同时,课程比例、课程深度和课程表现形式也会对课程内容的传递造成影响。因此,培训课程体系建构应在结果导向的指导下对课程进行合理取舍。课程比例指不同性质课程在培训课程体系中的占比,培训课程可以分为“核心课程”“辅助课程”和“调节课程”三种类型。“核心课程”指定位“目标靶向”直接面向培训核心主题的课程,“辅助课程”指面向“全人发展”为核心主题完成提供智力支持的课程,“调节课程”指促进“学习成效”调节学员学习态度的课程,三种类型的课程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如设计为期30天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课程时,其“核心课程”应包含语文教材解读、语文学科发展、名校名师听课等直接面向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这一核心主题的内容且占比约为70%,“辅助课程”应包含教育发展前沿、文学素养提升、教师仪表仪态等为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供辅助支撑的内容且占比约为25%,“调节课程”应包含学习共同体建设、教师职业倦怠调试、班级文艺展演等为学员创造轻松学习氛围和团队氛围的内容且内容占比约为5%。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比例中核心课程的比例应随着班级学员的层次提升而提升,其他比例相应提升,如新入职语文教师与骨干语文教师相比,其注意力更多关注作为教师基础的“辅助课程”,相对难以消化吸收的“核心课程”对其提升相对较低,而正高级教师培训则直入主题地要求全部的核心课程,其他课程学员几乎不予关心。课程深度指课程解读的角度与挖掘深度,随着学员层次的提升其课程解读角度和挖掘深度都应随之提升,解读角度应更加前沿且由实际操作层面转向理论研究和政策解读层面。笔者曾对不同层次培训学员对于“教育信息化”关心问题进行调研:一般教师更加关心“微课制作能力提升”这一类实际操作问题,骨干教师更加关心“未来学校与智慧课堂的建构”这一类学术前沿问题,正高级教师因为多承担教育管理职务因而出现了更加关心“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变革”这一类方针政策问题的倾向。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某来自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参训时与笔者交流说:“实际上这几个问题我都不关心,因为学校连信号都没有,打电话都要跑到山上去打。”由此可见,针对学员情况确定的培训课程深度的设置应当在课程体系中有所体现。课程表现形式指同样的课程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给学员,现阶段常用的表现形式有讲座式、游戏式和研讨式,针对不同的学员层次和学习内容三者应当进行合理分配。讲座式课程作为最基础的培训课程表现形式的优势在于理论体系建构完善、知识量大且方便课堂管理,劣势在于大量知识输出的情况下学员学习效率较低;游戏式课程的优势在于学习后知识记忆深刻,劣势在于知识量低;研讨式学习的优势在于知识量和知识记忆程度相对均衡且在特定情况下知识量可进一步提升,劣势在于知识的碎片化和研讨层次局限。三种课程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中存在的比例应随着学员层次的变化而变化。学员层次较低的情况下如新入职教师培训应遵循“多讲座少研讨中度游戏”的原则进行课程安排,其对应的是新入职教师知识相对匮乏、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学员层次中等的情况下如骨干教师培训应遵循“中度讲座中度研讨少游戏”的原则进行课程安排,其对应的是中等层次学员有一定研讨学习意识和知识储备但多次培训后对讲座式课程有抗拒心理的现状;高层次学员如正高级教师培训和未来教育家培训则应遵循“多讲座多研讨无游戏”的原则进行课程安排,其对应的是高层次学员知识储备、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都已达到一定层次,在面对讲座课程和研讨课程时均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并进行总结提升的现状。

3.综合分析评估结果促进课程设计完善

教师培训成功与否的标准应为学到有用知识的同时感到愉悦,因此在面对满意度评价的结果时应自觉加入有效度评价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进一步改进课程体系,在笔者看来可以通过“培训目标达成度”进行培训有效性评估,“培训目标达成度”针对培训发标方对培训结果期待的达成,可以分为培训目标的“科学性”“关联度”和“达成度”。培训目标的“科学度”针对培训发标方培训目标的合理程度,包含“目标是否明确”“目标是否具体”“目标是否可达到”三个评价要素,从而确定培训目标是可以通过培训学习达成的。培训目标的“关联度”针对培训目标与培训课程体系的关联程度,包含“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的联系”“培训目标与培训组织形式的联系”“培训目标与培训方法的联系”三个评价要素。培训目标的“达成度”针对培训目标经过培训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后是否完成学员学习的预期目标并不断改进,包含“课程认可度”和“学员改进度”。

第6篇

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和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召开区小学校长工作研究会2011年年会,举办校长和镇(办)教育助理员论坛,交流研究成果和挂职学习体会。深入开展校长读书工程,以小学校长研究会为载体开展校长读书论坛活动,充分利用校长博客、名校长工作室,开展小学校长教育论坛,加强交流,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理论,促进中小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启动新一轮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并向副职延伸,举办第十期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培训成绩计入校长档案和学校发展性评价,借助研究会、名校长工作室等载体,加强我区校长同省内外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以多种形式将镇办教育助理员和名校长外出学习的经验分区域,分层次,分专题进行广泛传播。

二、开展“百位名家名师进活动”

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积极邀请全国教育名家名师来我区中小学送培、送教、送研,让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分享优质培训资源。今年3月份,举办“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基地”项目启动仪式暨“百位名家名师进”活动的开幕式。借助中国教育学会先进的教育资源,利用知名的专家和名师,引领和培养区骨干教师队伍,增强广大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自觉性;提升全区教育培训的品质,通过名家名师和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进一步发挥区已有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名师工作室,带动更多教师加入名师成长行列;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提高区域教师群体专业素质的有效培养途径和评价机制,建立名师后备资源,扩大骨干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师资质量,打造教育核心竞争力。

全区各个学校都是名家名师进活动的基地,各学段的全体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各单位要根据教育局的统一部署,通力协作,妥善安排,保证全区活动协调有效的开展。

三、全区英语教师教学素质培训

与知名外语培训机构合作,借助先进的培训理念、培训方法和培训力量,开展全区英语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先期做好小学英语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重点是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训。在此基础上逐步延伸到初中和高中学段,通过培训,为我区英语教学的新突破打下基础。

四、多形式、分层次开展以提高教师执教能力为核心的教师教育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精神,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1、认真落实教师培训的课程化体系标准,定期做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去年下学期,我们已经成功开展了全区小学教师师德远程培训,从课程开发到管理模式、作业的评论反馈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受到了一线领导和教师的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实践的优秀学员;今年将按计划开展初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要求各单位认真组织,以求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活动安排另行下发)

2、做好各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检查、指导、组织考核、学分登记认定等工作。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管理考核制度,进一步落实《区校本培训评估标准》《区继续教育评估细则》。开展第二批校本培训示范校评选工作。以校本培训示范校的评选为契机,促进校本培训规范有序地开展。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2009-2013年)的通知精神,制定《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各单位应以继续教育学分为总抓手,积极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认真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3、继续开展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培训,启动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中关于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对全区幼儿教师进行一次系统的全员培训。今年完成农村小学音美教师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培训工作。提升农村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推进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过关培训和“五课功”技能培训。通过各种导学活动,努力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五、加强组织管理,保障各项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1、各单位师训干训负责人要认真学习有关资料,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积极关注培训资讯,合理协调安排有关培训事宜,及时反馈一线教师的需求。

第7篇

关键词:新型拖拉机;操作;驾驶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S23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67

拖拉机操作驾驶技术培训是确保我国农机安全生产的主要环节,也是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关部门专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拖拉机操作驾驶技术培训,包括《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从目前来看,各种新类型、新型号的拖拉机层出不穷,对于拖拉机操作驾驶技术培训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就新型拖拉机操作驾驶技术培训进行探讨。

1 全面开展新型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专项检查

为了加强新型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工作,确保培训质量,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农机管理部门应该对辖区内的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开展检查。检查组应按照《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通过听取汇报、现场实地察看、抽查档案资料等方式,重点对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培训任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和费用的收支等进行认真检查。农机管理部门要将拖拉机驾驶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培训机构积极行动起来,进行整改,努力加强学校自身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培训质量,以此来取得较好的培训成效。

2 进一步推进培训教学规范化

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各培训机构应该对档案管理员、校长、教练员、理论教员的岗位职责进行建立健全,建立起一系列的规章管理制度,如安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教学设备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练车管理制度等,坚持做到“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强化教员的责任意识。无论是教练员,还是理论教员都应该持证上岗,坚持做到“谁教学、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教练员在出车之前,要注意维护保养教练机;培训记录上全部的签名都要严禁代签、做到实名制;值得注意的是,档案资料要及时归档,且完整、齐全,坚持做到1期1卷、1人1档;对各项制度和职责都要坚持执行,尤其是要重点落实资料归档、理论教学、业务公开、结业考试、资格审查、实践训练、培训学时等工作,确实做到位;要建立起统一的业务运转流程,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农业部所出台的拖拉机驾驶培训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从资料归档、核发证书、结业考试、业务公开、资格审查、实践训练、理论培训、培训报名等方面入手来让业务运转流程变得统一、顺畅。另外还要加强对驾驶员职业道德教育,讲道德、讲形象、比技术,培养遵章守法、文明驾驶的良好习惯,确保教学培训质量。

3 进一步推进培训服务优质化

新型拖拉机操作驾驶技术的培训对象是农民机手,要坚持秉承“以学员为本”、“以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为原则来进一步推进培训服务优质化。做好宣传工作。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来进行宣传,及早告知培训时间安排及培训报名条件,便于广大学员能够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宣讲《农机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培训《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拖拉机机械性能、驾驶操作规程,进一步提高了拖拉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不断总结培训经验和方式方法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理论与实践、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重视拖拉机驾驶操作实践,加强理论知识的宣讲;结合近年来在省内、外发生的拖拉机安全事故案例,逐一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通报了公安农机联合执法中查处的农机违法行为,促进机手保安全、防事故思想的形成;培训安排要方便学员。为了避免学员往返奔波,无论是培训报名,还是考试报名,亦或者领取驾驶证,都要为学员提供一条龙服务;培训的时间要尽量要选择在农闲时间,并且安排固定时间节点,以便能够让广大学员自主选择相应时间。而培训地点也要秉承“就近就地培训”的原则,要尽量选择在交通便利、学员居住地相对集中的星级合作社、中心村组、乡镇等处;培训方式要创新。在理论授课时,教员要多采用对照实物、模型、挂图等方式来直观明了地对广大学员进行讲解;在实践训练时,要仔细分解操作要领,编成口诀,方便学员记忆。

参考文献

[1]黄春福.关于规范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与考试的思考[J].福建农机.2013(1):120-124.

第8篇

根据省《年农村卫生人员培训计划》,市卫生局制订了《市农村卫生人员年培训方案》(以下分别简称《培训计划》、《培训方案》),现印发给你们,结合培训任务和职责分工,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合理分工,分级实施

本年度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分为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药剂人员培训和村卫生室人员培训三项,其中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理论学习由省卫生厅安排(30天),省职工医学院卫生人员培训中心具体实施;进修学习由市卫生局安排(100天),市内23家医院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乡镇卫生院药剂人员培训由市卫生局安排(10天),市卫生学校承担培训任务。乡村医生理论(30天)和进修学习(60天)由各县(市、区)卫生局组织安排。城市区乡村医生的理论学习统一安排在市第二卫生职业中专进行。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县(市、区)和我市承担本年度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任务的教学机构、医疗单位要高度重视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培训计划》、《培训方案》要求和规定的时间节点,按期完成各自承担的培训任务。各县(市、区)要制定具体的《培训实施方案》,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重点做好方案制定、培训组织、教学评价、学员审定、培训档案建立、乡村医生培训机构确定和总结评价等工作。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学机构、医疗单位,要明确责任科室和具体责任人,并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认真编写培训教案,科学设定课程、课时,安排好任课教师,切实做好理论及实践教学、学员管理、考核评价、生活安排和培训资料收集等工作,确保培训工作有序进行,培训印迹有据可查。

三、严格管理,确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