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17 11:42: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计划

第1篇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注重党建引领,狠抓队伍建设

上半年,我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为司法行政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提供政治保障。一是认真开展基层党务工作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党支部党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素质能力。二是制定了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严格执行学习考勤制度,上半年党组中心组进行了3次集中学习,召开党组专题会议3次,开展干部谈心谈话3人次。三是持续开展系统职工“日学ー小时、月读一本书”活动。四是开展“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推进会及集中学习会10场次,努力实现司法行政系统“树形象、提能力、强作风”工作目标。

(二)强化“基础”意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开展社会面防控及虫草驻点工作。在2020年春节、藏历新年、三月敏感期、两会等重要维稳阶段,投入警力48人。并按照4月县委虫草工作要求,派6名干部深入萨玛沟开展虫草驻点工作,确保社会稳定,治安秩序良好。

2.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上半年,联合各乡镇党委、乡镇司法所共排查矛盾纠纷50件,其中:婚姻家庭纠纷20起、邻里纠纷12起、村务管理6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2起、消费纠纷6起,虫草纠纷4起,调解成功率为100%。

3.全力做好两类人员接收及日常监管工作。上半年社区矫正对象解除矫正3人,居住地变更(迁入)1人,目前在册人员14人(属被判处缓刑、被裁定假释人员),个别教育100人次,微信在线教育10次;接收刑满释放人员18人,根据其服刑期间及社会危害的评估,将18人纳入一般帮教对象。同时因疫情特殊时段对其身体,行踪轨迹进行了解并建立相关台账,并对刑满释放人员开展宣传教育和入户走访工作100场次;持续推进“家门口探监”,上半年安排视频探监97人次。

(三)强化法治意识,多渠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1.深入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制作县双语病毒肺炎防控及法律知识宣传手册4000册,3700余份发放到农牧民群众手中,确保疫情防控宣传家喻户晓;通过"话说","法治"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疫情防控及法律知识共计56条,受教干部群众达21000余人。在"融媒"微信公众平台设置法律小知识专栏,疫情相关法律法规知识39期;出动高音喇叭法治宣传车1辆,深入县城12个行政村及7个乡镇开展巡回宣传相关知识。

2.以“法律七进”为载体,全面落实普法各项任务。一是深入各大虫草产区开展法治宣传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活动,受教群众达3000余人;二是深入长青春科尔寺、更桑寺、门久寺、拿呷寺开展入寺宣传活动,推进“一寺一策”落实落地,受教僧侣达2030余人,发放普法宣传资料2115余份;三是深入县城6所中小学及奔戈乡中心小开展了“防范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专项行动工作,受教师生达5300余人;四是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法治宣传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300余份,宣传面达1500余人次,覆盖农民工人次180余人;五是开展“迎州庆、护稳定”、“缉枪治爆”等系列专项整治法治宣传活动16场次,受教群众达4500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800余份。

(四)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

1.服务民生,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省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明炬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援助结对帮扶三方协议》,强力推进法律援助帮扶落实落地;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包括诉讼、仲裁、代书各类法律文书、代为调解、调查取证等)26件,办理其他法律援助事项(包括法律咨询等)33件,涉案金额共计1670000余元,办理公证40件;采取“5+2”式上门服务的工作模式,共为57名农民工提供代书、咨询、调查取证、参与调处等法律援助服务10件,涉案金额共计77余万元;联合人社、住建、工会对我县辖区内23家企业和项目工地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与体检工作,共计检查劳动合同326份;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关于成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律援助窗口的通知》,成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律援助窗口,建立工作联系和联席会议制度,优化办事程序,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2.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奔戈乡联系村扎吉贡巴村和萨戈村开展走访慰问,发放挂历、清油、大米等物资价值1.5万余元;下派三分之一力量开展为期60余天脱贫攻坚"再回头,再排查"工作、贫困户信息核查、挂牌督战和入户排查宣传等工作。

(五)有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按照法治办相关要求,完成49个行政执法证的领取发放工作;协助行政审批局开展行政一体化平台信息录入工作和交接工作;开展县乡(镇)、村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方案的合法性审查1件。

第2篇

初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心得一:

为了切实提高教职工师德修养,特制定如下学习计划:

一、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师德建设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教师既是人才的培养者,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者。随着我国的文化服务性行业将逐步开放,西方文化、价值观将随西方的影视、音像、书刊进入我国,这既为我们吸收和借鉴西方有益的科学文化成果提供了方便,也必然会使教师的价值观念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有可能使教师在理想、信念和追求上产生动摇、困惑、彷徨,引起思想与行为上的失衡,造成思想观念的剧烈冲突。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2、师德建设是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不仅表现在高学历和高职称,也表现在高尚的道德素养。近年来,虽然也很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如:职业理想和信念动摇,职业情感淡漠,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和“工作利益的关系”,“精力投入”与“利益回报”的关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出现了所谓“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倾向。有的对教学缺乏热情,对学生不负责任,有的重科研,轻教学;也有的只顾业务,不问政治。尽管这些情况只是在少数教师中存在,但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师德建设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二、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行为十不准》以及下发的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文件。在坚持两周一次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平时个人学习,学习有关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端正态度,积极投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提高自身师德修养。

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

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一个教师当已失去对学生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在学生心目中的真实情感才会真实地显露出来,对其师德师风的评价才最可信。就这一点而言,在三百六十行中,只有教师职业才可以用“蜡烛”来加以形容,道理就在于此。这也正是这个职业的崇高之处。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必须在自己的道德、情操、品行、作风等方面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否则,在学生面前是没有力量的。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不正之风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把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为自觉的行动,用执著追求真理,敢于抵制歪风邪气的实际行动来教育、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也才算具有师德。

四、坚定信念,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个共性的要求就是,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在单位里、家庭中或是社会上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能把这种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你服务的对象上。你的钱包在上班的路上被人偷了,你昨晚同家人吵架了,或者你的职称职务没有顺利提升,由此产生了气愤、懊恼、悲伤和烦躁,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当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时,你的角色就要转移到教师这里来,而不能停留在马路、家庭和领导者那里。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这应是师德和职业道德中比较高的要求,是一种境界。达到了这一境界,其师德二字之后才配得上加“高尚”二字。

初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心得二:

指导思想: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面向21世纪,我将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为方向,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关心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在不断充实、完善自我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具体措施:

一、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1.加强政治思想的学习。认真学习党的xx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明确目标,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德育教育的学习。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东宝区十条禁令、《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并以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3.注重廉洁从教的学习与教育,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规范作为标准,“不搞有偿补习”等活动。树立提高抵制唯心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自觉性。

4.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丰厚自己的积淀,使自己在业务上、思想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做创新型、科研型教师。

二、教书育人,恪尽职守

1.工作中,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2.关爱学生,不歧视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对后进生更应该特别关心爱护,积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尊重家长,做到和气、平等友善,形成和谐共进的教育网,达到教育的目的

3.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注意自己形象,衣着、举止、行为都做到为人师表,与同事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有事与大家商量体现团结协作精神。

4.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总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创新和开拓,扎实开展工作,以谱写师德师风新篇章。

初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心得三: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为指导,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立足于“学高为师、品正为范”的总体要求,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德育教育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本着“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原则,以达到铸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的目的,塑造自己为拥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

二、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学习目标

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学习和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规范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质量观、人才观,增强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使命感。培养师德典型,树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辉形象。坚决遏制以教谋私、有偿家教现象。

四、学习措施

1、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2、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普定县中小学教师行为“六禁五不准”》以及下发的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文件。在坚持两周一次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平时个人学习,学习有关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端正态度,积极投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提高自身师德修养。

3、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

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一个教师当已失去对学生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在学生心目中的真实情感才会真实地显露出来,对其师德师风的评价才最可信。就这一点而言,在三百六十行中,只有教师职业才可以用“蜡烛”来加以形容,道理就在于此。这也正是这个职业的崇高之处。

4、坚定信念,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道德风尚,为献身教育事业而感到自豪,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热爱自己职业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兢兢业业搞好教学,努力承担和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和科研攻关,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3篇

学校文化是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及其主导下的行為方式与物质形态的总和,而学校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是学校文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学校文化管理是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质文化為抓手,有序、有效地创建和培育文化的过程,其典型行為包括凝练核心价值体系、策划学校仪式和典礼、建设物质环境。

一、什么是学校核心价值体系

学校文化管理首先是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管理。学校核心价值体系是以学校核心价值观為核心构建的精神文化体系,也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系,它包括核心价值观、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校训和校歌、学校标识等基本要素。

1 学校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对价值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它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判断、选择和取舍,从而影响和决定人的行為。它能够形成一种组织文化氛围,对人产生内在的规范性约束,是培养认同感的关键,也能够把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

学校核心价值观即学校的教育哲学,也称為办学宗旨,它是回答学校為什么办教育的问题,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学校核心价值观是从多样的学校价值观中抽取的带有基础性的或能够為不同价值主体共同选择的价值目标;它是学校整个信念体系的简化,可以用短语或句子以口号的形式表达出来。如北京市海淀区第四小学的核心价值观是“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在追求这个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过程中,形成了中关村四小研究、自主、首创的学校精神。北京丰台区第一小学的核心价值观是“以组织变革促进教师发展,以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以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校发展”。在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唯实、尚和、同济的文化精神。学校围绕这一核心价值观确定培养目标、发展目标以及校训、校歌、标识等。或者说,这些元素都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表达和载体。

2 学校两个目标

两个目标是指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目标:培养目标就是学校的育人目标,发展目标就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如北京十一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世界眼光、中国魂和多元文化理解力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办学目标是“北京一流,全国示范,中国名校”。北京朝阳区樱花园实验学校的发展定位是:建设一所开发学生潜能的研究性实验学校,并把这种学校的发展定位逐步细化并形成被绝大多数教职工认可的使命和责任。也就是“坚持‘造就教育’,不求学生个个全优,但求学生人人进步。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完善与发展,让每一位家长感受到孩子的进步,使樱花园实验学校成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这一定位及其理念已被全校员工和学生家长认同和拥护。

3 校训和校歌

校训是指学校确定的对师生具有指向和激励意义的高度凝练的词语或名言,是综合体现学校办学宗旨的训词,是师生员工的座右铭。它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要有明显的文化个性。在整个学校精神文化体系中,校训是最精彩、最富个性的,传播频率也是最高的。透过校训,能直接感受到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历史传统、办学特色,以及校长的办学风格和品位。如广东揭阳华侨中学“日新其德,日勤其业”的校训,解释為“日新其德,源于《易经?大畜?彖》,意思是天天增新美德,包括求新和修德两个含义,即不停地改过求新就是增进美德”。以此為校训,所代表的主要含义是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即效法宇宙运动不歇,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进取向上,奋发有為;追求理想人格的道德精神,即不断地洗礼自己的精神,不断地修养品德、陶冶性情、历练品格、完善和超越自我;以“日日新”為“大德”的创新精神,即革故鼎新,善于反思和改过,以及不进即退的辩证观点。

校歌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之一,它可以表现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地理风貌,可以表达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可以述说师生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无论如何,万变不离其宗,即校歌必须表达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4 学校标识

学校标识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达形式,也是学校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要素之一。每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标识,它代表学校实体,表达独特含义,突出个性特征,被视為学校精神文化的第一具体表达。标识的设计可分為具象类和抽象类:具象形式是假物托志,用于表达一种精神与文化的内涵;抽象形式是通过使用抽象的图形或符号,使人产生联想后,诠释所要表达的核心价值理念。

学校如果没有标识的话,可以着手进行设计,它可以与学校重点活动结合起来,发动全校师生进行设计,也可以请专业公司进行设计。无论设计主体是谁,都需要形成多个备选方案,必须经过全校师生的充分研讨、论证和认可,然后再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方案。一旦学校标识确定后,就可以把它应用在学校办公系统和宣传系统中。如PPT模版、杯子、纸张、笔、台历、校车、校旗等。除了标识设计,还有许多基础要素需要精心选择,如学校的标准色、标准字体等。还有校名、学校核心价值观、校训等的书写可尽量争取名人来题词,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名就是题写的。

二、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功能

对学校文化管理而言,处于学校核心价值体系首位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凝练、凝聚和凝结的功能。

一是凝练功能。学校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龙头,是学校持久而稳固发展的定校之本,是主导学校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文化的凝练表达形式——能够把学校所求所想、所作所為、所言所传简明扼要地勾勒和呈现出来。无论怎么样,学校自始至终就是在干一件事情,即凝练、认同、落实和实现学校核心价值观。

二是凝聚功能。学校核心价值观具有凝聚学校人际文化的功能。以学校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為基础的健康的学校人际文化,是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共同认同、遵守和实践的结果。它把价值要求通过制度规定和指引落实到人的所有行為中,使认同同一价值观的人群形成团结、和睦并具有很高战斗力的团队。

三是凝结功能。学校核心价值观具有凝结学校任务文化的功能。任务文化是以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為基础的交叉型文化,它标志着一所学校的执行力水平。任务文化是通过从价值观到使命,从目标到任务的分解而实现的。所有的任务都是沿着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路线顺势展开的,也是為实现核心价值观而设置的。学校核心价值观是学校任务的凝结点,在这个点上,学校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做文化。没有这个凝结点,学校做的每件事情只是在做事情而已。

三、学校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

如何组合上述这些要素和功能,进一步凝练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呢?我认為,有以下几种可行的办法。

1 要明了学校文化的发展阶段

参考组织文化的变革阶段和研究者对学校文化发展阶段的研究,可以把学校文化发展以一个周期為单位划分為四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校长对其领导和管理的行為都不同。

初创阶段是指学校初创时期或者学校进行文化变革初期,这一阶段至少需要1~2年的时间。初创阶段学校文化发展的特点凸显在三个方面。一是校长谨慎主导。校长对于学校文化建设起着核心作用。如果一个校长刚到一所学校,或者在原来的学校进行文化变革,就需要谨慎发挥这种主导作用,要以充分调研為基础,以科学诊断為基础。二是校长要在调研和诊断的基础上,汇集学校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初步总结、反复修正或提出学校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努力传达给学校领导班子,让他们积极向教师和学生传播。三是围绕学校核心价值观初步进行规章制度的整理和制定。这一时期,学校成员还不熟悉新校长或校长进行文化变革与组织变革的新想法,大多数人处于观望阶段,这使学校文化创建很像是校长一个人的战斗。因此,校长要围绕学校核心价值观初步进行规章制度的整理和制定,使其他人知道你的想法。

成长阶段,即学校经历了创建初期后,很快进入一个飞速成长和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成长期的学校文化发展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长领导。校长已经熟悉学校各项工作和所有成员,初步奠定了领导权威,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具体一些,如指挥、帮助、指导其追随者。二是学校文化建设团队初步形成。这个时期,以校长為中心的领导队伍初步稳固,目标一致。在此阶段可考虑制定学校未来3~5年的发展规划,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培养目标。以发展规划的制定為抓手,降低决策重心,让所有教职员工广泛参与其中,就学校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工作计划发表意见和建议,并不断地宣传、修正和推广其核心价值观。三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使其更加合理,為人的发展和学校发展服务。这一阶段,对人的激励和制度建设是重心,各种规范也开始稳步运行。学校全体成员在校长的激情领导下,各得其所,全部投入自己的工作当中,而校长也成了一个充满激情的“旗手”和“教练”。

成熟阶段,即学校文化发展在经过了规范阶段后,就进入正常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其学校文化发展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校长沉着推进。在这一阶段,学校全体成员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而校长的主观影响应退居次席,转入幕后,主要任务是掌握方向,提供资源和条件,重新系统地思考学校文化。这时,长期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核将牵引学校发展。二是围绕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发展规划的落实,人际文化、心理文化和行為文化建设成為重点。这一时期,发展规划和部门计划已被分解落实在每个岗位上,责任也被牢固锁定在每个教职员工的身上。校长领导团队行為和中层管理队伍行為,使教师行為和学生行為不仅有自己的规范,更重要的是有本校个性和特色。围绕行為建设,活动和项目设计需要精益求精,体现学校个性和特色,找出学校与众不同之处,打造卓越个性。可以充分挖掘和培育经典仪式或活动、重点项目、学校自身蕴涵的习惯礼俗,并在已有的制度体系和行為中渗透学校文化元素,充分展示学校观念、心理和行為特色,最终形成真正的制度文化。三是学校的英雄人物已经产生,即教师、学生、领导、教辅人员的榜样和典型已树立起来,他们对内诠释学校的价值观,对外代表学校的文化标准。先进的东西凝聚在榜样和英雄的身上,可以推进奖惩制度注入人性因素。四是学校开始进行物质文化建设。在核心价值观和办学思路明确的基础上,学校可着手进行视觉识别系统、听觉识别系统的设计,以载体的方式表达学校丰满的精神与文化。在成熟阶段,学校文化就有充分的层次感,即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到行為和物质文化体系已经形成。学校文化形成后,需要学校全体成员共同浇灌、培植,并不断吸纳新成分,形成开放型、发展型的文化体系。

凝练阶段,即学校文化形成稳定特征后,可以进一步对其凝练和提升。在凝练阶段,学校文化发展有三个特征。一是校长权变领导。这一时期,校长会根据情境变化选择领导方式,可以是走动的管理,也可以是沉静的思考,更可能是激情的推进和有效的指导。二是学校文化体系化。在成熟阶段,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有意识地体系化和逻辑化,提炼和总结出学校文化的逻辑体系。这可以采用叙事研究的方式进行。在经历了数年的发展和沉积之后,校长要带领全校人员共同思考:我们都做了什么?在学校发展史中,关键人物是哪些?明星教师和学生是哪些?学校经历了哪些关键事件?它们是如何得到解决的?学校前任校长、以前的教师和学生是什么样子的?学校建筑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学校流传的故事和仪式是什么?这些东西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何关系?同时,校长要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地讲故事,找出重复率最高的故事,将之加工成為一个完整的学校故事。在此基础上,可以精练概括出学校精神。三是学校文化的差异化。提炼出学校文化的精髓之后,还要重新思考学校文化中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或特色项目。这可以是制度,也可以是仪式,还可以是活动,要让它们放出光芒,成為学校文化的标志,作為传诵和营销学校文化的载体。

以上学校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构成了一个文化周期,这个周期一般会经历数年时间。当一个周期完成后,学校文化发展就进入下一个周期,就这样周而复始。几个周期下来就会构成一所学校文化发展的时代谱系,这种时代特色是社会结构及其意识形态在学校中的清晰反映。

2 在事实中寻找和提炼学校的教育哲学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文化凝练也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需要时间和集体的智慧。提炼者可以是学校成员,也可以邀请教育专家与学校共同努力。提炼者必须尊重学校文化事实,利用历史叙事方法,挖掘原有经验和传统。同时,要让学校成员都参与这一过程,让他们陈述学校现有的所有理念,讲述过去和现在的故事和传奇;运用调研方式让干部、教师、学生写出能够表达学校精神的关键词;开展头脑风暴让大家七嘴八舌贡献灵感。大家共同凝练和明晰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合适的时候可以修正和完善这一价值观,用一个或几个短语或句子把核心价值观朗朗上口地表述出来。

3 把学校精神文化体系逻辑化

找到学校教育哲学这个核心线索之后,就可以围绕其组织学校的精神文化体系或价值系统,使两个目标和校训的表述与标识的设计达到顺畅、合理和一致。以往许多研究仅仅从精神文明的角度思考精神文化,将其局限于单纯的社会道德建设的视野之中,排除了对精神文化的本体论研究。精神文化观的价值转变,使学校文化理论能够建立在生命哲学的基础之上,让文化真正回到学生自己的精神生活之中。

4 提炼学校精神

在全面了解学校文化发展状态的基础上,要高度概括出与学校教育哲学一致并符合学校文化事实的学校精神。可以用一个或几个准确的词语或句子表达,要尊重经验但又要跳出经验。如丰台区第一小学的六小公民教育体系非常成熟有特色,它孕育了“唯实、尚和、同济”的学校精神。唯实即务本求实,是丰台一小的核心价值观;尚和即崇尚和谐的人际文化;同济即谋求合作的任务文化。

5 获得合适的概念

学校文化是活的事实文化,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个能够表达学校文化的概念。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自身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将学校文化概括為童心教育:创享求索乐园,共建真爱学苑,点燃童心人生。同心呵护童心,同心哺育童心,同心发展童心。丰台五小对幸福教育的诠释為:激扬自我,共建关爱,创造精彩,积淀幸福。口号是:我精彩,我幸福!幸福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也是学校对学生的最大关照;幸福是个人的体验,也是个人创造的结果。因此,幸福教育首先要激励学生创造幸福的愿望。一是要共建关爱,二是要创造精彩,三是要积淀幸福。幸福是学生创造的结果,也是学生一点点积淀的结果,幸福教育的一切努力都应围绕积淀幸福而进行。

6 以标识传达

每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标识,它代表学校实体,表达独特含义,突出个性特征,被视為学校精神文化的第一表达方式。如广东揭阳华侨中学的校徽设计,取材于“进贤门”。构图以进贤门楼体、进贤门字体和书本造型為主要元素。校徽的基本含义:荐举、畜聚、吸纳贤能之人,振兴侨中和揭阳教育;尚贤崇德的育人观,即教育以育人為本,育人以见贤思齐、修德励志、“教人求真”和“学做真人”為本,它与校训“日新其德,日勤其业”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