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集体活动游戏

集体活动游戏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09 08:49: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集体活动游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集体活动游戏

第1篇

【关键词】绘画表现;自由游戏;集体教学;中班幼儿;手的拓印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1/02-0071-0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绘画是艺术形式的一种。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通过反复操作材料感知材料特性,表达情绪情感,探索表达方式。

艺术在本质上是游戏,因此,游戏与艺术是相通的。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社会的认知与情感,就是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表达的视觉游戏。〔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2〕自由游戏是顺应儿童天性的活动,它是否可以成为幼儿审美与表达能力发展的途径?英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从生命本能与理性之间关系的视角探讨了游戏的起源,认为游戏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宣泄,虽然游戏对维持生活没有直接帮助,但这种由无目的的本能冲动所带来的生理机能的快乐和精神,正是人类追求自由意志和美的内在动力,这一点与艺术是相通的。〔3〕正因为两者具有相通性,所以,将自由游戏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方式是可能的。

集体教学活动是一种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能较集中、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归属感、集体性与自制力。〔4〕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因人数较多,教师较难集中所有幼儿的注意力,较难充分照顾到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5〕教师在教学活动时,要花费部分精力维持活动秩序,运用各种策略帮助幼儿获得认知经验,因此难免会忽视幼儿审美与情感体验的获得。〔6〕集体教学活动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确实难以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

那么,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美术教育有何不同呢?两种不同活动组织形式对幼儿的绘画表现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自由游戏是否可以作为“适宜性美术教育”的一种形式?为此,本研究根据《纲要》提出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及《指南》有关美术教育的定位,分析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下幼儿的绘画表现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开展适合幼儿发展的绘画活动。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上海市某公立幼儿园中未参与过“手的拓印画”活动的20名中班幼儿,分为自由游戏组与集体教学组,每组各10名幼儿。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见表1。

实验结束后,研究者收集幼儿绘画作品,从表征内容、表现方式以及叙事表达三个维度分析幼儿的绘画表现,比较两组作品间的差异。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绘画表征内容的比较

1.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的绘画表征内容较少

结果显示,集体教学组出现了14种绘画表征内容,自由游戏组则相对较少,出现了8种(详见图1)。其中,相同的事物有“花、彩虹、蝴蝶和太阳”4种,此外,集体教学组表征了“河、草、车等”10种不同的事物,自由游戏组则表征了“泥土、海浪、天空、雨点等”4种不同的事物。集体教学组在命题作画活动中出现了更多的表征内容,表明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难以围绕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绘画,这可能与幼儿是第一次接触拓印材料,尚处于材料探索阶段有关。幼儿的表征内容往往是基于材料的特点,并根据自己的行为动作进行表达的。例如,一名幼儿用手指点画了一个个小圆点,并把它们想象成一只只小蝌蚪,而不是根据绘画主题,使用相关材料加以表征。

2.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表征主题的比例及其相关度更高

(1)自由游戏组比集体教学组表征主题的比例更高

集体教学组与自由游戏组作品的绘画主题表征情况见表2。结果显示,在表征主题的幼儿组内百分比中,集体教学组占60%,自由游戏组占80%;在表征“花”的幼儿中,集体教学组和自由游戏组幼儿分别占42.9%和57.1%。集体教学组在组内百分比和总体百分比中所占比例均低于自由游戏组,这表明,自由游戏组的作品表征主题的比例更高。

研究者对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讲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及动作示范、语言强化等方式,引导幼儿表现绘画主题“花”。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做得较多的是重复练习、直接模仿教师的绘画,对主题“花儿朵朵”的关注较少。在自由游戏活动中,教师直接引入主题,要求幼儿根据命题作画,教师不提供范画,也不对绘画的技巧等作要求,如何表征主题是幼儿自己的事情。

(2)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表征的内容与主题相关度更高

与主题“花”搭配度较高的表征有小草、泥土、水分、阳光等。幼儿若在作品中对这四类事物进行了表征,则说明其作品内容与主题有较高的相关度。本研究对两组幼儿作品进行了分析,由表3可知,有关主题表征,自由游戏组对照百分比为64.3%,大于集体教学组(35.7%)。在表征“水分”时,集体教学组大多通过“河”来表现,自由游戏组则大多通过“海浪”“雨点”来表现。对于与主题“花”相关度较高的“泥土”的表征,出现在自由游戏组,集体教学组无人表征。由此可见,自由游戏组的作品内容与主题相关度更高。

3.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的作品表现出更高的表征精细度

为进一步探究两组幼儿对同一主题表征的差异性,本研究将主题“花”的表征细化为“花瓣”“花茎”“花叶”“花心”四个部分,分析两组幼儿对这四个部分的表征以及对于“花”的命名情况,以考察幼儿作品表征内容的精细程度(详见表4)。

由表4可以发现,自由游戏组对主题的表征更为全面、精细。结合录像资料的分析发现,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是:首先,集体教学组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将重点放在了对“用手掌印小花”和“用手指头印小花”两种技巧的掌握上,同时,幼儿还要分散部分精力去探索新材料。自由游戏组则经过几次自由游戏,对材料已较为熟悉,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表征主题上;其次,从绘画技巧来看,手指点画和拖线画更便于幼儿进行精细化表达。

(二)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绘画表现方式的比较

1.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更少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

由图2可知,相比于自由游戏组,集体教学组较多采用教师示范的手指点花和手掌印花表现方式。教师除了不断示范“手指点花”与“手掌印花”的绘画技巧,还配以口诀式的语言指导。例如,在教幼儿用手掌印花的技巧时,配以“小手张开,颜料里面摁一摁。小手摁在纸头上,哇――一朵花儿开开了”。手掌印是一种拓印方法,印出的是大面积的手掌,颜色和形状变化较少,难以表现物体的细节。

2.自由游戏组与集体教学组学习绘画表现方式所需的时间无明显差异

集体教学组根据教师的示范学习绘画表现方式,自由游戏组则通过游戏自发学习。对两组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自由游戏组在第一次进行自由游戏时,就开始自发使用手掌印的方法探索材料,第二次自由游戏中有90%的幼儿使用了手指点的方法。这表明,通过自由游戏,幼儿能够迅速掌握手掌印和手指点的表现手法。集体教学组则在教师讲解、示范十分钟后开始学习该技巧(详见表5、表6)。这表明,即便没有教师的示范指导,幼儿通过自由游戏,也能掌握这两种表现方法。

(三)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绘画叙事表达的比较

自由游戏组与集体教学组在绘画叙事表达上无明显差异。两组幼儿在作品中叙事的情况较少,集体教学组有1名幼儿在作品中叙事,自由游戏组有2名幼儿在作品中叙事,对应作品及叙事内容见表7。

两组幼儿均表现出叙事表达数量少、语句短的特点。这可能与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次数不多以及材料本身的特点有关。一方面,自由游戏的次数会影响幼儿的叙事表达。自由游戏组在进行命题作画之前进行了四次自由游戏,经历了从探索材料、探索表现形式再到尝试表征的过程,但很难说通过四次游戏就能够让幼儿的绘画叙事具有丰富性和逻辑性。如果能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游戏时间,他们也许会有更多、更丰富的叙事表达;另一方面,材料本身也可能限制了幼儿的叙事表达。不同的绘画工具会影响幼儿的绘画表征。有研究表明,使用硬笔工具绘画,能促使幼儿出现更多对细节的表征;使用软笔工具绘画,能促使幼儿出现更多的情感宣泄和自由联想。〔7〕在拓印过程中,手与水彩颜料是绘画工具和材料,水彩颜料是水和色彩的调和搭配,具有流动性、溶合性和渲染性等特点,有利于幼儿的自由联想和情感表达,但可能不利于幼儿的细节表征与叙事表达。

三、讨论

(一)较之于集体教学,自由游戏更适宜幼儿的发展

1.在自由游戏中学习绘画表现方式的成效不逊于集体教学

游戏作为顺应幼儿发展、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活动,深受幼儿喜爱,有不少教师认为它不能替代集体教学。在他们看来,集体教学才是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甚至唯一的途径。但本研究表明,通过自由游戏,幼儿同样能够习得绘画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如果留给幼儿更多自由游戏的机会和时间,他们会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

2.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学习比在集体教学中的被动学习更有意义

本研究发现,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90%以上的幼儿在15~20分钟之内就可以习得教师要求掌握的表现方式;但在自由游戏中,几乎100%的幼儿都需要更久的时间来习得教师要求掌握的绘画表现方式。虽然自由游戏组在习得速度上不及集体教学组,但这种主动习得较教学示范的被动习得更有意义。主动习得是幼儿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探索、操作和尝试而获得的对材料特性的理解,是容易内化的和长效的学习;被动习得的效果则往往是表面的、短时的,习得的内容未必能内化,反而有可能禁锢幼儿的想象力。

3.幼儿的游戏学习是一个从偶然发现到互相模仿,再到自主创造的过程

幼儿的游戏学习有一个过程。幼儿在游戏中会有很多偶然发现,进而会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这些发现。幼儿同伴间又会产生互相模仿,这不是单纯的模仿,他们往往会不断调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造,这个过程是自愿、自主的,因而可能激发出幼儿的创造性。

(二)幼儿自主操作材料的质量会影响幼儿绘画表现的质量

本研究中,集体教学组幼儿只有一次操作材料的机会,自由游戏组则有四次操作材料的机会。自主操作材料的机会以及质量会影响幼儿的绘画表现质量。在自由游戏中,幼儿从最初的满足于在白纸上留下痕迹,到逐步有意识地尝试用不同的颜色、手的不同部位探索其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再到有意识地根据自己对绘画主题的理解进行创作。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幼儿从无意识地摆弄材料到有意识地探索材料,再到使用材料进行自主创作,这一过程正是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挥想象和创造的过程。

(三)教师与同伴的支持能提高幼儿自由游戏的质量

1.教师的个别指导与分享交流有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

本研究中,对自由游戏组的实验设计排除了教师的教学示范、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及游戏后的分享与交流。然而,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教师一方面要避免整齐划一的示范指导,另一方面,也要在观察与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更好地探索游戏材料,在必要时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在游戏之后,教师还应组织幼儿开展分享交流活动,以帮助幼儿梳理在自由游戏中获得的经验。

2.同伴间的模仿有助于幼儿的自主创造

在自由游戏中,幼儿除了自发探索材料,也会观察同伴对材料的探索。幼儿通过与同伴的分享、交流,对材料的操作会更加得心应手,创意也会得到不断的激发,从而由材料探索过渡到运用材料进行表达创造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段保国,李钦曾.儿童美术学〔M〕.杭州:西冷印社,2012:147-1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http://.

〔3〕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2-34.

〔4〕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21.

〔5〕华爱华.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还是“有意义的教学”〔J〕.幼儿教育,2008,416.

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表演游戏;主题活动;整合;策略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中心,作为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不但要对幼儿身心成长倍加关注,对幼儿的教育也不可忽视。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一定要结合幼儿活泼、好动、模仿的特点,做出正确的引导,采取正确的教学模式。表演游戏与主题探究活动的有机整合是一种以主题为核心,以表演游戏为形式,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将主题活动的目标内容在表演游戏中进行想象、创造的探索活动,这种活动让表演游戏成为幼儿开展主题活动的延伸,并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不断生发出新的游戏内容,在互动过程中促进每个幼儿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发展,是有现实意义与探索价值的。以下我们对表演游戏与主题探究活动有机整合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索。

一、设定主题活动目标作为表演游戏的内容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表演游戏是指幼儿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符合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的需要。单元主题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众所周知,只有在主题目标明确后才能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因此,表演游戏与主题是从属关系,表演应为主题服务。例如,小班开展主题活动“花儿朵朵”,教师可以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加入《桃花瓣》故事的讲解,通过故事引导幼儿认识桃花瓣的朋友小甲虫、小蚂蚁等角色,幼儿可以很容易地联系主题活动,加入小蜜蜂、小蝴蝶等其他角色,开展相应的表演活动。这不但让幼儿在故事中展开了联想,也让幼儿认识了小昆虫,从而培养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设定核心主题,创设表演情境

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是开展表演游戏的重要条件,创设情境的过程就是激发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兴趣,在这个创设表演游戏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设法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不断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及表现主题的愿望。教师可以鼓励大班幼儿结合主题自己创设情境。在小班则不同,我们必须引导小班幼儿根据主题与教师共同创设情境。例如,小班教师在与幼儿共同讨论“小蚂蚁”这一主题活动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主题勾画“森林剧场”的美好情境,并抓住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让环境活起来、幼儿动起来。师生、家长可以共同制作会动的大树、会爬树的小猴子、会飞的小鸟等,他们既可以充当背景,又是活动的道具。生动、有趣的情境,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兴趣。随着主题活动内容的不断深入,表演游戏区域环境也要不断变化和调整,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情绪对表演做出调整,当幼儿背着果子不停地爬来爬去,之后失去兴趣时,就要扩大幼儿的游戏空间,添加小桥、小山及三轮车等道具,这样的变化就会再次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这样的设施就可以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体会表演的乐趣,游戏的兴趣与日俱增。

三、设定主题为主线索,丰富表演游戏

游戏可以有效地推进幼儿发展。幼儿的表演不是一次性的活动,它是在一段时间内较连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游戏过程。随着幼儿对主题内容的深入开展和探究,幼儿的游戏情节也随之发展和变化着。教师需要对其认真分析,发掘主题中和表演相关的因素,挖掘出表演游戏中和主题活动相吻合的内容,以进一步丰富表演游戏的情节。在幼儿第一次尝试表演故事《小兔乖乖》时,当表演结束后,仁×小朋友说:“老师,小兔的耳朵应该像人一样,长在头的两边。”话音刚落,很多小朋友都反驳他:“兔子的耳朵是长在头上的,怎么会长在头的两边呢?”可见,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我的兔子朋友》,幼儿在与兔子亲密接触后,对兔子的外形特征已观察得非常仔细,清楚地知道兔子的耳朵是长在头顶上的。所以,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对兔子的外形特征和生命习性已熟悉,反过来,他们会把积累的有关兔子的经验迁移到表演游戏中,这样,幼儿表现的形式和内容会更加丰富,有效地促进幼儿表演水平的提高。

表演游戏与主题活动的整合对于幼儿教育是一种新的尝试,可以使幼儿在不断变化的游戏内容中激发兴趣,还可在每个互动中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成长是有现实意义和探索价值的。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电教;幼儿美术;资源丰富

一、利用多媒体,使教师教学更成功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上课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对于幼儿的教学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幼儿美术教师的教案大都是通过文字与书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幼儿。这种枯燥的教学气氛很难使幼儿产生学习兴趣,继而产生对美术课的反感,从而失去学习美术的动力。

但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幼儿园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幼儿美术教学当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很多合适的资源当作教案。教师利用多媒体准备的教案会更方便,更丰富,教师将网络中得到的视频、图片、文字等通过多媒体放映,使幼儿在学习当中能够更有兴趣,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不仅使教师的备课任务变轻松,也通过丰富多彩的资源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比不了的。

二、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幼儿兴趣

第4篇

>> 对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思考 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罗马法的体系及其内容 如何科学选择幼儿体育活动内容 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开展现状研究解析 动作发展视角下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实证研究 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幼儿体育活动的基本教法 美国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开展及其启示 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思考 幼儿体育活动教学 幼儿体育活动要点 “家校合作”体育活动内容的开发 体育活动医务监督的主要内容 适宜北方冬季室外的体育活动内容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的思考 健康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新思考 幼儿园体育活动科学化的思考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的几点思考 对提高幼儿园晨间区域体育活动效益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 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 教育部. 幼儿园工作规程[EB/OL]. .

[4] 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

[5]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第七卷)[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6] 陈鹤琴. 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M].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7] 霍力岩. 美、英、日、印四国学前教育体制的对比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8] 周采. 比较学前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9] 许卓娅. 学前儿童体育[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 刘馨. 学前儿童体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1] 庞建萍,柳倩.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2] 王占春,陈珂琦.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理论与方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13] 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 .

[14] 张莹. 动作发展视角下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实证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3):133-140.

[15] 耿培新,梁国立. 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6] 国家体育总局.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17] 庄弼. 以体为先为幼儿健康发展奠基[J]. 中国学校体育,2014(11):1-3.

[18] 李静,梁国力. 大肌肉群发展测试_TGMD2_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105-107.

第5篇

“奇趣西游记”戏剧主题区域活动,适合的年龄段为5~6岁。

益智区:西游奇遇记

核心经验

1.理解“、、、”的含义,能根据方位图上箭头提示判断方位并行进。

2.通过人物与宝物的匹配,感知平面和立体的方位转换。

3.能与同伴相互协商与合作,共同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1.两种颜色的地垫各18块,尺寸为15厘米×15厘米,其中1块地垫上贴有脚印图案表示起点,其余35块地垫上贴有可放置卡片的透明薄膜卡槽(5厘米×8厘米透明塑封纸,三边用胶带封住,留一边可插图片);废旧纸箱制作的格子间(横6格,竖6格,供摆放神仙、妖怪的宝物图)。

2.西游记中的神仙和妖怪人物图卡35张,固定在积木上的神仙、妖怪的宝物图35份。

3.方位图卡,提示卡(人物、宝物对应图),地垫人物答案卡,立体屏风式游戏步骤图。

玩法说明

1.摆放场地:两人合作铺地垫(两种颜色间隔,横6块,竖6块),确定好起点(有脚印的地垫就是起点),摆放好游戏步骤图和立体格子间。

2.选择一张方位图卡,拿好这张方位图上的人物图卡,从起点出发,根据方位图上箭头提示,一个箭头走一步,直至走到箭头结束,把这张人物图卡插到所到地垫上的透明薄膜卡槽内。

3.所有人物图都摆放到地垫上后,幼儿可以拿出“地垫人物答案卡”查看是否答对。

4.找出“宝物提示卡”,按照人物相对应的宝物提示,把固定在积木上的宝物图按照地垫上相应人物的方位放到格子间相应的格子内。

5. 35个立体宝物图都放完,游戏完成。

活动指导

1.根据箭头行走时,提醒幼儿脸朝同一个方向前行、后退,或向左、向右。

2.根据地垫人物在立体格子间摆放相应宝物图时,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如从第一横排到第二横排,再到第三横排,依次往后摆;也可以从第一竖排到第二竖排,再到第三竖排,依次往后摆。

3.引导幼儿借助“地垫人物答案卡”,以τζヅ涞姆绞讲檠楸ξ锿及诜哦圆欢浴

4.游戏中,两位幼儿根据方位图行走时会碰到同一张地垫,可能会出现互不相让的情况,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相互谦让,相互合作。

益智区:智闯十八关

核心经验

1.通过摆放不同的关卡,了解西游记故事情节,探索自制棋的多种玩法。

2.愿意与他人合作、协商游戏。

活动准备

1.将底部贴上魔术贴的方块积木和椭圆形故事情节图(如石猴出世,一面写“石猴出世”四个字,一面是石猴出世的插画)连接,制成18个关卡。游戏进展至后期,在椭圆形故事情节图上可增加表示前进的“+”号和表示后退的“-”号。

2.自制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绿色路线,上面用橙色小点装饰。在需要放置关卡的位置用魔术贴贴好标识。

3.用创意泥制成师徒四人棋子,用空白的椭圆形自制关卡。

4.用“游戏宝典”(游戏人数、游戏玩法等)来进行游戏提示。

玩法说明

玩法一:教师事先按照故事情节摆放好18个关卡,幼儿(最多可4人)同时从起点出发,抛骰子玩游戏,抛到几点就走几步,看谁先到。

玩法二:等幼儿熟悉走棋规则和18个关卡先后顺序后,关卡可由幼儿合作摆放。同时,在关卡一面增加“+”或“-”号,如“+3”表示前进三步,“-2”表示后退两步,增加游戏趣味性。

玩法三:幼儿可根据西游记原著中的81难,在空白关卡纸上绘制新的关卡情节图,以增加关卡或替换原有关卡的方式,合作按故事情节摆放关卡玩游戏。

活动指导

1.在阅读区提供西游记的图画书供幼儿翻阅,了解西游记故事情节。

2.幼儿自己摆放关卡时,教师可以在关卡上按照情节先后,标识数字进行提示,等幼儿能基本掌握顺序后再把数字拿掉。

3.引导幼儿利用猜拳游戏决定起点的先后顺序。

科学区:穿越流沙河

核心经验

1.能和同伴合作,动手动脑,初步探索气压的奥秘。2.能用提供的图片符号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1.大小和材质不同的箩筐4个,唐僧师徒四人的泥工形象各一个。

2.大、小两种气球各若干个,脚踩式、手压式的打气设备各一个,透明胶带,剪刀,夹子。

3.两根下端固定了夹子的塑料管,一根串着吸管的线绳,将线绳两头绑在固定杆的上端。

4.记录板(上面贴有魔术贴),带有魔术贴、可操作的记录图(师徒四人的图片、箩筐图片、大小标记图、打“×”和打“√”图)。

玩法说明

1.幼儿借助小椅子固定塑料管,拉好串着吸管的线绳。

2.自由选择大小气球、打气设备,给气球充足气,用夹子夹住气球口,用透明胶带把气球固定在吸管上。

3.选择穿越流沙河的人物(可选一个,也可选多个),将人物放进自选的箩筐,用胶带把箩筐固定在气球底部。

4.把气球移至固定杆的一端后,放开气球夹子,气球会在压力作用下往前快速滑动,带着箩筐和人物一起滑到另一头,完成“穿越流沙河”的游戏。

5.回忆游戏过程,在记录板上记录,如把谁运过河?用的哪种箩筐?用的大气球还是小气球?成功与否?

活动指导

1.游戏中要用透明胶带来固定,这个环节需要同伴的协助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师可对两人的合作用语言进行提示,如“你能不能帮他扶好气球”等。

2.可提供一些有关气压原理的图画书,供幼儿拓展阅读。

3.游戏时,并不是每次气球都能从一头滑至另一头,教师要关注幼儿情绪,及时鼓励。

语言区:三打白骨精

核心经验

1.通过摆弄自制人偶,或回忆或创编讲述故事。2.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

活动准备

初期:自制简易舞台(两个纸盒一个横放一个竖放,用颜料画上场景),三打白骨精故事人偶(将幼儿的泥工作品固定在圆柱形积木上),录音故事。

后期:用废旧纸盒自制箱式舞台(上面和左右两侧都开有长条形的凹槽),带有魔术贴的人物和若干根小木棒,兵器及各类妖怪,可替换的场景(如代表第几回合的旗帜、纸制的小山小花小草等)。

玩法说明

初期:

1.倾听录音故事,随着故事情节和对话摆弄人偶。

2.幼儿能自己讲述故事情节后,可不用录音提示,自由回忆或创编故事情节,摆弄人偶。

后期:

1.选择场景,如第一回合旗帜、小山摆放在箱式舞台内。

2.在人物盒和兵器盒内选择人物或兵器,把带有魔术贴的小棒从盒子上部(或两侧)伸进箱内,粘贴上人物或兵器,边操纵木棒边讲述(创编)故事。

活动指导

1.不要急于把两种舞台形式同时呈现,有难度递进的舞台呈现更利于促进孩子连贯、清楚地讲述。

2.可请幼儿扮演小观众进入区域,通过互动方式激励孩子更好地演绎。

3.鼓励多人同时在小舞_分角色讲述故事。

生活区:八戒寻宝记

核心经验

1.锻炼开锁和解结、打结的生活技能。

2.体验找到宝藏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用线绳悬挂成帘子,帘子上系有很多小段的绳子。

2.各种锁和钥匙(钥匙连接在绳子上且数量大于锁的数量)。

3.自制宝盒若干,里面放有不断变化的“宝贝”(可以是小玩具、小文具,也可以是小糖果等);打结方法示意图。

玩法说明

1.在线帘上寻找钥匙,解开绳结取下钥匙。

2.用钥匙尝试开宝盒,找到宝贝。

3.找到所有宝盒的宝贝,相匹配的锁和钥匙要放入锁盒中,其他的钥匙重新系到帘子上。

活动指导

1.在匹配相应的钥匙和锁时,可引导幼儿寻找一定的方法,如锁头固定一个,不断更换钥匙来尝试,或者用一把钥匙不断地尝试开不同的锁头。

2.设定打结和解结的难易度,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如打结可分为一道结和蝴蝶结,相应地解结可分为解一道结和解蝴蝶结。

建构区:冲过火焰山

核心经验

1.能根据戏剧情节,尝试用积木、废旧纸盒有目的地搭建。

2.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废旧纸盒若干,原木积木,各种形状的轨道,圆木球。

2.三关关卡提示图,分别为:第一关大峡谷,第二关赤火洞,第三关火焰峰。

玩法说明

初期玩法:(1)寻找可设计成火焰山的纸盒,如红色喜糖盒,堆成各种形状的火焰山。(2)用轨道架在火焰山上,放上圆木球,尝试让木球从一头滚至另一头(冲过火焰山)。

玩法升级:幼儿根据三种关卡的提示,用下沉式、深入式、斜坡式三种不同的方式搭建“谷、洞、峰”。

活动指导

第6篇

关键词:油田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质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经济活动在企业的竞争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分析形势,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者始终保持着有利的竞争地位。

一、当前油田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所面临的问题

1.缺乏跟生产经营的实际联系

当前我国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涉及到的“经济活动”分析非常少,基本上还是主要以会计分析和财务指标分析为主要内容,严重缺乏跟成产经营的实际联系。由财务部门牵头进行经济活动的分析,是我国目前大部分油田企业的主要分析形势,但是财务部门在做分析时基本上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出发,主要是对现有的财务报告做深入分析,这样就会是分析报告中对问题的分析、怎样解决、解决措施的分析描述是非常少的,取而代之的是大篇的罗列数据、描述现状这些占据了大量的分析篇幅。例如,在有些油田企业中,管理费用是该公司的主要考核项目,但是在分析这些项目费用超支原因时,他们不把这些费用超支的明细找出原因来,反而是只把出差费、招待费、旅游费等明细项目开支的发生数罗列出来,这样的经济活动分析是严重缺乏跟生产经营的实际联系。

2.不能全面展开分析,影响分析质量

很多油田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时不能全面的展开分析,致使实际生产、预算、核算与分析要求相差很大,严重影响分析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活动分析体系不够完善,没有明确的分析部门、配合部门等,也没有提供各项数据资料的责任等;二是严重落后的预算编制。由于缺乏完善的预算编制系统,致使在进行比较预算指标和前期数据时没有有效的数据提供,也就无法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三是数据不够真实、准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据是由不同部门提供的,这样就非常容易造成预算和核算的数据口径有很大差别;另一方是在财务报表时的数据跟实际经营中的数据有很大差别,这主要是由认为因素影响的,他们往往是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考核目标,而自己乱写的一些数据。

3.不能深入分析,预见性不强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就事论事。只是针对眼前的事实进行分析,不能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形式,也严重缺乏对国家财政、政策、以及自己竞争对手的分析;二是分析不够深入。大多数的分析只是停留在自身所在的层面进行分析,没有将更高一级所在的层面进行分析;三是预见性不强。这是由于油田企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其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状况,导致大多数油田企业在经济活动分析基本上都是根据历史数据做总结和分析,对未来的预见性有严重缺乏。

二、提高油田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质量措施

1.完善分析体系,培养分析人员的专业素质

帮助企业领导在做决策时有完善的分析数据做研究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最主要目的,而且经济活动分析水平的能否提高的关键就是看企业领导是不是重视。因此我们必须完善经济活动分析体系,在企业要成立专门的经济活动分析部门,这样要从最基层的班组到分公司、油田公司的管理部门都要认真负起责任来,全企业人员团结一致、协调分工合作,全方位的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去,使经济活动分析质量能跟生产经营实际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要对经济活动分析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油田生产专业知识的培训。使经济活动分析团队是一支综合能力非常强、专业技能素质非常高的分析队伍。

2.做到全面预算管理,做到预算、核算、分析有机统一

这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一是预算管理。预算是经济活动分析的基础,因此必须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因为只有各类预算指标都确定之后,经济活动分析才能更好的展开,也能更加准确的找出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以后制订工作步骤打下良好基础;二是认真做好财务数据和财务比率的可比性。因为只有将预算、核算和分析的口径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分析更加深入,分析质量也就能大大提高,对生产经营的指导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深入分析调查,提高预见性能力

这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一是要深入分析调查。要想确保分析数据的真实和一致,就必须将经济活动分析与调查结合起来,进行专题调研,并着重对其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二是分析方法要多样化。因为企业是不同的,而且每次要分析的数据内容也是不同的,所以要求经济活动分析不能只是单一的分析方法,经常用到的分析方法有实数分析、结构分析、形势分析和因素分析等分析方法;三是非财务指标分析比率要加大。一般财务指标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的核心指标,而且也是经常用到的分析指标,但是只有将非财务分析指标和财务分析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分析指标体系更加完美,我们所说的非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有:产品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指标、新产品开发能力等。

三、结论

经济活动分析在油田企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分析形势,使企业领导在决策时有更加可靠的数据参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燕.推行经济分析模板提升成本管理水平[J].经济师,2006(09).

第7篇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集体活动;区域活动

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两种主要活动形式。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等,是指以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目标以及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不同的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合适的活动材料,制订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域,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的活动。[1]集体活动是指以某一教育目标或内容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以及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等因素,在某一相对固定的单位时间内,主要以集体形式,在教师引导下组织与开展的教育活动。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相对而言,集体活动具有控制性、引导性、共同性和指导的直接性等特点。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各有优缺点。区域活动可以更好地照顾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个性化学习与探索,但有时效率比较低,容易成为一种没有目标的日复一日的重复性“玩耍”。相对而言,集体活动效率比较高,有比较明确的教育目标,但对幼儿个别差异关注不够,由于受单位时间的限制,一些操作活动不容易充分展开,甚至出现“有操作无探索”的现象。

处理好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扬长补短,这是“探究、体验、发现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反思: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之间不同程度的分离与对立

1.结果取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倾向于集体活动,轻视甚至忽视区域活动

结果取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关注与强调相对固定的结果,如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等,不同程度地忽视个性化的过程,如科学探索等。即使有科学探索,也只是达到结果(学习与掌握科学知识)的手段与工具。只有那些有助于结果(相对共同与固定的所谓正确的)达成的探索才会受到重视,那些没有结果的探索都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也被看成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因此,结果取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更倾向于集体活动,不同程度地轻视甚至忽视区域活动。因为集体活动能在有限时间内达成结果,即使需要探索,一般认为,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索更加有效,因为幼儿只需按照教师设计的实验程序进行实验,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没有结果的探索,获得教师想要的实验结果,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例如:在“滚动”这一大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首先向幼儿介绍了实验材料(三个易拉罐,其中两个是空的,一个是装有饮料的)和记录纸,然后讲解了接下来幼儿要做的四个小实验:第一个实验是同时让两个空的易拉罐分别从两块同样倾斜度和光滑度的木板的同一起点上滚下去,观察与记录哪个易拉罐先滚到底;第二个实验是同时让两个空的易拉罐分别从两块同样光滑度和起点的不同倾斜度的木板上滚下去,观察与记录哪个易拉罐先滚到底;第三个实验是同时让一个空的易拉罐和一个装满饮料的易拉罐分别从两块同样倾斜度和光滑度的木板的同一起点上滚下去,观察与记录哪个易拉罐先滚到底;第四个实验是同时让两个空的易拉罐分别从两块同样倾斜度和起点的不同光滑度的木板(将其中一块木板翻过来覆盖上一块毛巾)上滚下去,观察与记录哪个易拉罐先滚到底。教师讲完实验要求之后,让幼儿自由组合开始实验。在分组实验过程中,显然有些幼儿忘记了实验要求,对实验材料也比较陌生与好奇,他们随意地滚动易拉罐,玩弄木板,一会儿将木板垫高点,让易拉罐滚下去;一会儿将易拉罐放在木板上用力一推,让易拉罐滚下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教师又将幼儿集中起来,让幼儿围着教师坐在小板凳上,从第一个实验开始总结,如果各个小组实验的结果都相同,总结可一带而过;如果各个小组实验的结果不统一,教师就当着幼儿的面亲自进行实验,验证其中的一种结论。就这样,教师一直将四个实验都总结完。然后,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更确切地说是灌输或强加给幼儿)影响物体滚动速度的因素。最后,教师又给幼儿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启发幼儿结合自己在这个活动中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其他问题。

类似现象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并不罕见。这些现象的具体表现形式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更关注集体活动,很少关注区域活动。在上述活动中,幼儿对实验材料不是非常熟悉,不同幼儿的水平不同,做这些实验需要的时间也不同,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也不同,能够开展的实验的难度也不同。在有限的集体活动时间里,幼儿不能在自己已有水平的基础上,按照自己喜欢与擅长的方式进行探索,更多的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实验程序去实验,说得更确切点是教师在通过幼儿进行实验,幼儿是教师设计好的实验程序的执行者与完成者。对于幼儿而言,可以说是“有操作无探索”。此时,时间有限的集体活动承载了过多的任务,不堪重负,致使幼儿在许多活动中浅尝辄止。

当然,有些教师在科学教育实践中也会关注区域活动,如在开展某一科学教育活动(如磁铁、沉浮等)之前,先在区域中投放相关材料,让幼儿熟悉这些材料,为接下来的集体活动做铺垫;或者在开展集体活动后,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加深理解或完成集体活动中没有完成的实验或探索。此时,教师虽然也考虑了区域活动,但更多的是将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一个辅助部分。这实质上也反映了教师对区域活动不同程度的轻视。

2.过程取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倾向于区域活动,不同程度地轻视集体活动

过程取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更关注与强调个性化的过程,如科学探索等,至于这种过程有无(相对共同与固定的)结果,结果如何,则不被重视;强调幼儿自由与个性化探索过程本身的价值,包括探索过程中的各种摸索、尝试与没有结果的探索。因此,过程取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更倾向于区域活动,因为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科学探索,不受时间的限制,并且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索。

有些幼儿园不同程度地缩减了集体活动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区域活动。在一些幼儿园中可以发现,一天中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开展区域活动或户外活动,是在“探索”。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幼儿并没有探索,更确切地说是在“游荡”,即使有探索,这种探索往往也是比较肤浅的。可见,教师对于区域活动的过分重视,并没有促进教师对幼儿个别差异的更加关注,以及对幼儿探索的加强。由于缺少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的分享与交流以及教师引导的提升与激发,幼儿此时的探索往往会流于形式。因此,片面强调区域活动,不同程度地轻视集体活动,也不是我们应有的选择。

二、问题的根源:二元对立思维方式

在结果取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结果是至高无上的,过程是从属于结果的,因而具有相对的确定性、共性和统一性,而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原本的多样性、个性和不确定性。正因如此,集体活动所具有的控制性、引导性、共同性和指导的直接性等特点被结果取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所青睐;与此同时,区域活动由于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而备受冷落。

相对而言,在过程取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过程是至高无上的,结果是从属于过程的,因而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丧失了原本的相对固定性、统一性和确定性。幼儿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必理会和考虑科学的规律与确定性。正因如此,自由性、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区域活动受到青睐,而控制性、共同性的集体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

过程与结果是分离与对立的,一方的存在是以取消或支配另一方为前提的。虽然一方取得了统治地位,但是因缺少对方所赋予的一种反向力量而使原本的优点变成了缺点,最终导致两败俱伤:在结果取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结果与过程都是唯一的、确定的,丧失了不确定性;在过程取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过程与结果都是不确定的、多样的,丧失了确定性,发展到极端就成了机械的相对主义。

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思考问题的方式,即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改变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代之以对话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幼儿园科学教育便会产生一种过程与结果内在统一取向,从而使过程与结果、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之间形成一种动态变化与积极互动的关系。

三、一种探索:探究、体验、发现为一体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中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之间动态变化与积极互动

探究、体验、发现为一体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是过程与结果内在统一取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一种积极尝试。由于发现是建立在探究与体验基础上的,所以它在具有意义和确定性的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这种确定性是具有内在不确定性的确定性;由于探究与体验处于和“发现”的联系之中,所以这种探究和体验在具有不确定性的同时又具有方向性(即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具有内在确定性的不确定性。这种科学教育必然强调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之间的内在统一。

1.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之间动态变化

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的时机、种类、内容、持续时间等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源于两者之间的交流与内在统一。

例如:在“滚动”这一科学教育活动中,开始时可能只有一个区域是有关“滚动”的,教师在科学区投放一些相关实验材料,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自由探索。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再开展相应的集体活动,如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以及讨论遇到的问题。此后,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者受了同伴或教师的启发,或者为了使探索活动更加深入,幼儿可能会带一些相关的图书来幼儿园,或者收集一些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此时与“滚动”这一主题相关的“阅读区”就应运而生了。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集体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原来可能只有实验探索,后来可能会加入绘画、图书等方面的内容,区域活动的种类、内容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到一定时期,幼儿可能会开始专注于制作“滚动”的图画书,而不再是实验,此时科学区中“滚动”的内容就可能取消,而阅读区成为重点。随着这种区域活动重点的转移,集体活动的内容也可能发生相应变化,由原来有关“滚动”的实验探索方面的分享,转变为有关“滚动”的绘画、图画书阅读等方面的分享。此后,幼儿可能不再满足于绘画或图画书阅读,而萌发了想要根据有关“滚动”的经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建构活动,如设计制作小汽车等,此时建构区可能成为区域活动的重点,集体活动也将向这方面转变,这种转变又可能进一步促进区域活动的丰富与深化。

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在内容等方面都发生着变化,特别是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开展的时机与持续时间也必然是变化的。但是,目前许多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却是相对静态的,如每天什么时间开始集体活动,大概持续多长时间,什么时间开始区域活动,开展多长时间,等等,都是基本固定和预先规定好的。这种课程设置方式不利于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之间的动态转化。为此,幼儿园可以尝试根据需要确定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开展的时机与持续时间。如幼儿在某一段时间内需要在区域中进行探索时,教师就可以打破每天定时开展集体活动的常规,让幼儿从事区域活动。到了一定阶段,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了想要与别人分享的发现或希望别人帮助解决的困惑时,就可以开展集体活动,而不论这一时刻按照原来的规定应该开展区域活动还是集体活动。总之,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开展的时机、持续时间、内容等应该根据需要而定,是动态变化的。

2.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之间积极互动

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之间还应该是积极互动的,这种互动主要是活动内容方面的。这也是由两者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决定的。

例如:在“滚动”这一科学教育活动中,开始时幼儿可能主要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自由探索。当幼儿有了一些发现,遇到一些需要别人帮助才能解决的困惑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开展集体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幼儿彼此分享各自的发现,提出一些希望别人帮助解决的困惑。在这种分享中,幼儿有了新的收获,明确了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得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启示,有可能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想法,并且迫不及待地想去实施自己的方案。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幼儿再次从事区域活动。由于集体活动的推动,此时的区域活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难度上都将有新的提升。随着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又会有一些想与别人分享的发现和希望别人帮助解决的问题,此时就可以再次开展集体活动……正是在积极互动中,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都不断深入与丰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虽然也考虑并尽量体现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的相关经验,为了保证集体活动的完整性,某些内容常常重复。例如,在一个关于“艾青”的科学活动中,幼儿已经获得了一些经验,但教师开展集体活动时,还是重复了一些幼儿已有的经验,如要幼儿看、闻“艾饺”,说说自己的发现。当有的听课者提出“这个活动有些内容多余,可以省略”时,这位教师的解释是:“之所以保留是为了体现活动的完整性,如果去掉,会显得有些‘突兀’,不完整了。”这里所说的“突兀”其实更多的是对观摩活动的成人而言,对于幼儿而言,去掉这些内容反而是“完整”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需要,特别是区域活动或集体活动中幼儿解决问题的需要,来决定集体活动或区域活动的内容与难度。

参考文献:

[1] 王春燕,王彦萍,秦元东.幼儿园课程论.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5.201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llective and Regional Activities in the Science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QIN Yuandong

(Preschool Teachers’ Institut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

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素质教育;研究

在整个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是这一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幼儿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心理和生理、教学目标等要求,进行一定创设活动、设置活动材料,让儿童在幼儿园里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儿童以摆弄和玩耍为主的模式,是幼儿探索,教师在指导与辅助的活动。区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往幼儿课程中的不足,改变以往以集体教学模式为主,区域教学活动更加适合儿童自主发展,注重儿童的素质教育发展。区域活动在我国幼儿园教学中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还是存在一定不足与缺点,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探索、发现并完善,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有指导性和区别性的布置,做到功能完善与布置合理,全面提高区域活动中质量,为幼儿园建设奠定基础。

一、设置不完善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里每天都必须进行的课程之一,这一活动在一天课程中安排一定时间来开展,在幼儿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教师在对区域活动安排时候只是进行了一定形式上安排,没有理解区域活动的内涵,在整个区域活动设置上,往往体现出来设置的不合理、不完善,在形式过于花哨,内容过于单一与不均衡,使得整个区域活动都是在进行一种教学内容。使得区域活动的整体功能没有发挥出来,不能很好的让儿童学到知识。例如:一些教师在设计一组区域活动时,确实是让每一个儿童都在参与,儿童都在从事不同的活动,孩子们也比较关注,但是,我们发现教师所设计的区域活动,只是 一个形式上区域活动,没有进行多方面的设置,这样的设置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空间位置效果不好

区域活动的空间设置至关重要,设置的效果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发展和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我们调查发现,在我国一些幼儿园中,区域活动的空间设置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存在不同活动区域之间相互重叠与干扰,容易影响到幼儿,让幼儿在进行活动时分心。譬如:数学区域与表演区域、益智区域等相邻,我们一个区域活动中开展着的一些因素就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的活动开展。这样的空间设置没有很好地考虑各个区域活动的不同点,数学区域和益智区域需要相对安静的的空间,而音乐区域开展是要求儿童进行表演,需要一个开放的空间,如果这三个空间区域设置在一起,就会相互影响。我们在区域的材料和空间上设置,做到相互干扰的区域不能重叠,做到提前调查,科学合理的设置各个区域空间。

三、区域活动材料使用不当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离不开材料,材料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载体,需要教师在不断地调整与设计,但由于教师的日常工作较为繁锁,而区域材料的制作需花去教师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教师在材料的制作和设计上往往不足和过于单一,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往往是一成不变的,在学期开始到期末,都是一个材料在进行教学活动。这样一成不变的材料投放,会使儿童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一学期中进行材料定期调换,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调整,让幼儿能够感到新鲜感,在材料的投放上要做到不能过量,一定要按照教学需要进行投放,做到能够刺激幼儿的兴趣。

四、材料的年龄段特征不显著

我们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设计和投放要考虑好幼儿的年龄特征,在一些材料投放上做到要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区域活动中教学材料所提供和投放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年龄上的差别,有些材料往往是小学生所开展的,有些材料不适合大班教学活动开展。因为,不同的幼儿年龄所需要材料不同,需要不同材料来刺激儿童的发展。我们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来满足不同幼儿发展材料,可以使用同一类材料,但是形式要体现出来年龄差别。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儿童在区域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五、教师的指导模式不统一

在整个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教师是区域活动的设计者、执行者、观察者,在整个区域活动中充当指导、协调、幼儿心理调节等角色。在区域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及时的观察与帮助,帮助儿童为解决困难而找方法。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不能过于随意性,如果过于随意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到幼儿的心理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活动时间,进行有计划的指导与辅助,从而体现出来幼儿教师的集体力量。

综上所述,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因素,对于区域活动中开展教学存在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提出一定建议和策略。教师在整个区域活动中要树立好正确的观念,处理好区域活动空间问题、材料投放问题等,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幼儿园中度过快乐的时光。

参考文献:

[1]林玉霞.幼儿园环境教育功能的认识与发挥.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1998(l):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