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12 03:52: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大队辅导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退学 辅导员
一、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大招生,在校大学生人数剧增,而与此同时,大学生退学现象也呈上升趋势,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透露,我国大学生自动退学率年年增加,从2002年的0.1%升到了2006年的2.6%。受到了人们极大地的关注。对大学生退学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了,触及了一些根本问题。很多研究人员逐渐把视线瞄准了学校的思想教育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而这其中辅导员的作用举足轻重。因而适时分析大学生退学的原因,探讨辅导员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将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退学的原因
为了了解大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作为政治辅导员,我通过调查我校及一些其他高校学生退学情况,并查阅了大量资料,总结以下几点:
1.因没有考入理想学校或专业而退学
此类学生大多是在高中时期学习成绩比较优异,同时对自己要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有了一定的预期,可能由于高考失利等原因而又不想复读,被迫来到了现在不太满意的学校和专业,心里极其不情愿。进入大学后,学习热情不高,一旦遇到一些阻力就开始慢慢滋生悔意,觉得在现在的大学里继续学习,纯粹是埋没自己的才华和特长,浪费时间,遂产生了退学的想法。
2.因没有修够学校规定的学分而退学
每个学校都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并结合本校的情况,制定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规定每一名学生一个学年内要修满多少学分,修不够规定学分者将受到重修、试读警告,试读、降级、退学等相应处分,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因此被迫离开校园,据调查其他高校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基本可以归为下面几点:
(1)高中的错位教育
(2)沉迷于网络
(3)高校扩招
3.因家境窘迫而退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收费也逐年增长,虽然我们国家实行了“绿色通道”等措施,但对于来自不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和城市里的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同时由于贷款和贫困家境的压力下,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无法安心读书,对自己的学业前景缺乏信心而选择退学。
4.因心理健康问题而退学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时有某个大学传出大学生自杀的新闻,可以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不是一个极个别的事件,常见原因有:
(1)家庭重大变故。
(2)情感上受到挫折。
(3)躯体严重疾病。
还有有独生子女特有的傲慢、不合群、感情脆弱等,也经常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一切都能导致了一些学生选择退学。
5.其他原因
还有一些学生选择退学原因包括:出国,为了梦想退学创业,对现有的教育体制不满等原因而主动放弃学业。
三、高校辅导员对策
退学,不仅给学生今后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对学校和国家来说也是不小的损失。作为与学生朝夕相伴的政治辅导员,我们应该根据学生遇到或可能遇到的不同问题采取及时、适当的措施。
1.预防措施
(1)加强对新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教育
从新生入学开始。辅导员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个人的兴趣特点,通过讲座、一对一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尽快树立起新的目标;通过对校史、专业讲座的教育,让新生对学校和专业树立信心,形成爱学校、爱本专业、爱班级的思想,引导学生自觉的把个人目标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紧密的结合起来,把社会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目标,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
(2)加强学风建设
辅导员首先应从新生入学开始抓起,提高学生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风监督力度,经常深入寝室、自习室,适时与学生交流,解除疑惑,奠定良好的学风基础。其次是要加强学校的文化社团活动,吸引大学生对健康、科学、积极的娱乐活动和学习生活的兴趣,摆脱对网络的依赖。最后是辅导员应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组织学生传、帮、带。做好试读、留级等学生的思想工作,关心他们学籍处理后的学习和思想状况,辅导员还要及时与其沟通,并组织班级里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交流,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组成一帮一的对子,使他们经常得到鼓励与帮助。
(3)加强对困难学生的重视程度
辅导员应该在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政策倾向。对于贫困学生,辅导员应该在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助学金上给予帮助。其次是生活上的关心。贫困学生在生活上肯定会有很多困难,辅导员应多询问、多关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其渡过难关。最后是心理上的关注。很多贫困生都有自卑的心里,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想法,所以辅导员要给与贫困生精神上的关怀、安慰,鼓励他们树立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心理,保持平常心态。
(4)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a.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b.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c.制定危机处理办法。
(5)联合学生家长协调,共同教育
辅导员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育,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双管齐下,分析问题可能更透彻,更准确,解决问题更能找到切入点,事半功倍。
2.做好退学前后的工作
当学生申请退学或者被迫退学时,辅导员不能不管不问,而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关心学生。首先要建立退学大学生事前谈话制度,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切忌“大而空,虚无实”的简单说教,帮助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当学生接到退学通知后,辅导员要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尽力排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化解他们的消极心态,端正他们的思想认识,鼓励其重新在人生的道路上站立起来。最后要建立大学生退学后的跟踪制度。在学生离校后,辅导员要定时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和学生家长一道作好退学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总结
总之,缓解大学生退学现象,作为辅导员的我们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把其消极影响减到最低点,同时也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辅导员作为就业工作体系中最基层的环节,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文在论述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推动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重要作用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新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已经形成。这一新机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空间的同时,也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毕业生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等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给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工作带来了更多更新的挑战。而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日常事务管理)、服务(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为一身的高校辅导员作为就业工作中最基层的环节,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优势和推动作用
(一)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角色优势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业务定位主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辅导咨询(服务)。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辅导员成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与学生朝夕相处,掌握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这样辅导员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理,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掌握求职择业技巧,实现顺利就业,提高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相结合的工作优势
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肩负着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在就业工作中,辅导员具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优势,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教育,对调整学生就业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相结合的工作优势
顺利就业是学生大学生涯的关键一步,也是大学生密切关注的敏感话题。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能有效将学生日常管理和就业指导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日常教育管理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就业指导实效性。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制约因素
(一)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较低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这就要求就业指导人员通晓就业政策、接受专业培训。但目前辅导员中很多缺乏相关知识,缺少实践经验和专业就业指导培训,在对就业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素质上不能很好胜任就业指导工作。
(二)辅导员就业经验和阅历较浅
现实中,辅导员多凭借自身有限的择业实践进行就业指导,未从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上进行根本性改变,面对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要求。 (三)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连续性
不少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在班级管理、辅导服务、待遇上存在轻视,甚至出现频繁更换辅导员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就业指导工作的连续性、时效性。
三、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重要作用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素质
辅导员要对就业工作的严峻性和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不断学习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咨询学等知识,提升调查研究和预测能力,准确把握、正确分析、科学判断就业趋势、就业政策,具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研究,提升工作层次,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工作理念、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变化,不断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以学生为本,增强就业指导针对性
1。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切入点和支柱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往往片面追求待遇、期望值居高不下、匆比择业、盲口跟风,而“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和“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在其思想中逐步模糊淡化。这就迫切要求辅导员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工作的切入点和支柱,加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眼前和长远、困难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人与环境的关系,转变择业观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针对学生不同群体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辅导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就业指导方案,分类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给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大空间。“个性化”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素质,帮助他们不断调试心理,调整目标,使学生理性全面地认识自我,减少择业的盲目性,做到合理而充分地择业。
(三)以市场为就业导向,做好企业调研工作
关键词:辅导员;加强;法制教育;对策
大学生是我国的优秀人才,大学生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的生力军,其法律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健康和谐发展,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在大学阶段增加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也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一、高校辅导员增加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及开设的必要性
目前,在很多高校都只重视专业课教育,不是很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校所制定的校规校纪是缺乏法制内容的融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也不能做到以法律知识为指导做学生的管理工作,学校法制教育的渠道单一。仅仅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了少量的法律教育内容。学校法律基础课时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时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系统地接受法制教育。在整个大学四年教育中,只在低年级开设的有简单法律基础教育,法律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阶段并没有实现全覆盖,常态化的系统化的法制教育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这样就导致高校法制教育效果不理想。存在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在社会上用人单位只对高校学生的专业能力有要求,用人单位往往以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是否优秀进行衡量,不重视考量学生的法律素养。这种现实就导致在大学教育中,教育者把主要的教育精力放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而学生也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学校和教育者和学生都不重视法制教育活动,对法律教育存在一种应付态度,只要学生法律基础课程考试能够及格就达到了要求,而学生实际法治素养的提升则不受重视,这样,学生法律素养不高就成为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效建设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的是社会主义觉悟高,文化素养好,法制观念强,专业技能高的综合型人才。因此,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发生改变,学校要能够把培养综合素养人才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活动中。另外,现在社会中出现了很多大学生犯罪的情况,这与法制教育的缺失或者是法制教育的薄弱有直接的联系。无论是从培养综合素养人才方面考虑,还是从解决社会矛盾,杜绝犯罪方面考虑,高校要培养真正的优秀人才,都必须要增加法律教育,提升法律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高校要能够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另外还需要做到教育的知行统一,能够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或者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提升学生的法律观念。学校要重视法制教育,要把法制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保障法制教育的目标能够实现,保障人才的有效培养。这样,大学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实现综合素养人才的高效培养。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日常法制教育的教育目标
高校开展法制教育不仅要能使学生学习全面系统的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尊重和信任法律的意识,要引导学生积极践行法律,树立平等、民主、自由的法律观念和价值认识,使学生能够懂法,守法,自觉地用法。普通高校的开展法律教育目标不是为了培养律师,不是为了法律行业培养人才,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系统的法律知识,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因此,要能够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法律知识的途径,以日常的法制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在日常教育中,辅导员要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信仰和法律意识,要培养学生的法律习惯,能够利用日常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法,自觉树立法律信仰,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这应该成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日常法制教育的教育目标。
三、高校辅导员增加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中融入法治教育内容
要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意识,辅导员就需要能够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融入法制教育内容,在日常学生教育管理中融入法制教育内容。其中,重点要实现以下三方面的融入:第一,法制教育与学生干部选拔工作相结合。辅导员要公开学生干部选拔原则,要求公开选拔学生干部,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学生干部选拔过程。学生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要享有自己监督的权利。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树立公平正义的意识,增加学生的法制观念。第二,奖贷助优对象评选活动融入法制教育内容。在奖贷助优对象评选活动中融入法制教育内容,辅导员作为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要明确评优条件和办法。辅导员要结合学校和院系的相关规定,成立评选小组,经过严格的选拔程序把最符合条件的学生选出来,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依照规则办事的意识。第三,考风考纪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内容。辅导员在考风考纪教育中可以融入法制教育内容,通过主题班会和个别谈话方式有效维护考试纪律,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守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将法制教育贯穿于班级建设工作中
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辅导员将法制教育贯穿于班级建设工作中,是增强法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在班级建设工作中贯穿法制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和权利义务观念,能够增加学生的法制意识观念。在班级建设工作中贯穿法制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第一,引导学生参与各项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使学生能体验制度制定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理解相关制度,树立规则意识。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能够行使制度制定的参与权,提议权,表决权等权利,提升学生遵守制度和法则的意思。第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策划和组织的全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活动决策,提升学生的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第三,开展班级安全法制教育班会活动,通过专门的法律指导,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这种法制教育班会活动要实现常态化,成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第四,成立班级法律兴趣小组,通过小组形式定期开展一些普法活动,开展法律学习活动,以活动形式积极引导全体班级学生参与法律学习,提升全体学生的法律素养。
(三)法律教育要实现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应用的结合
对于大学的非法律专业学生而言,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的。辅导员要督促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认真学习,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知识结构体系。另外,辅导员要向任课教师了解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情况,能够积极搜集学生所关心的法律问题,能够与任课教师沟通,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和内容,针对学生的感兴趣的法律问题设置问题讨论活动,以提升学生法律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辅导员还需要结合学生的法律知识学习情况,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设置要与法律基础课堂教育内容向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品味法律知识,应用法律知识。比如,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普法教育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到社区进行普法宣传。以此方式,提升学生法律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组织一些模拟法庭审判活动,针对某一法律问题引导学生在法庭上开展辩论,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法律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活动能够有效活跃法律教育的气氛,能够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参与法律知识地学习,提升法律教育的实效性。
(四)引导学生利用大众传媒自主学习法律的意识和习惯
大众传媒中所包括的法律知识非常丰富,法律信息非常生动,这些法律讯息的趣味性极强,内容覆盖面极广,作为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大众传媒,关注相关法律讯息,要引导学生收听收看大众传媒的习惯,培养学生能够利用课外时间自觉进行法律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以有效提升学生法律学习的效果。教师要主动向学生推荐一些质量好,生动性强的法制节目,比如,中央六套的法制频道。只要有时间,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学生观看这些栏目的机会。另外,一些报纸和杂志中也有很多法律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法制报刊杂志学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法律报刊书籍,供学生阅读,以这种方式,拓宽法律教育途径,促进学生养成阅读法律书籍的好习惯。其实,在网络中也有很多法律精彩内容,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途径,学习法律。还可以开通微信,班级博客等,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法律知识,与学生就法律问题形成互动,以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知识的好习惯。总之,在高校教育中,全面推行法制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辅导员作为学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行者,要积极承担起进行法制教育的使命,能够明确大学生法制教育目标,能够依据学生情况,选择设计大学生法制教育有效开展的途径。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
作者:高艳 单位:九江学院
参考文献:
摘要:大学校园是一个大熔炉,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生活的重要见证者与参与者,对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排解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障碍具有重要作用。在学生产生心理危机时辅导员应进行必要的干预,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关键词 :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预防;素质要求
目前,高等学校逐年扩招,高等教育也由原来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型为大众教育,然而一些社会现象也随之出现:高校收费有所提高;大学生就业困难;高校后勤管理呈现社会化趋势等,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学校园里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社会阅历、家庭背景、价值观念、为人处世方式等差异显著。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严重者还会陷入心理危机,从而产生危害校园安全事件以及危害个人生命安全事件,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对此类事件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处在学校学生工作的最基层与最前线,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以大学生的心理实际为依据,探讨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深远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
当当事人认为发生的某一事件或自身所处的某种境遇超出了个人的掌控范围,是自己的各方面资源和之前积累的应付机制所没有办法克服的,这种时候就会产生危机意识。如果这种危机不能得到及时的缓解,就会导致个体在行为、情感、认知等方面的焦虑和失调。根据前期经验、个人心理素质、周围环境的不同,个体在遇到危机时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积极并有效的应对危机实践,使危机得到解决,当事人在解决危机过程中收获经验;当事人可以安全的度过危机,但并未解决危机产生的根源,使之在以后的生活中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当事人凭借自己的能力不能有效应对危机事件,产生心理崩溃倾向,如果他人不能提供及时的、有效的帮助则难以维持正常生活。
心理危机干预指对身处困境或遭受打击的人予以必要的帮助和心理关怀。通过正确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当事人可以对自己的心理状态产生正确的认识,直面自己的心理障碍,对所处困境做出正确的分析,从而产生战胜危机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日后的生活。在高校参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校医院医生、保卫处工作人员等,而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辅导员在校园里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由于阅历、年龄的相似又与学生关系最亲密,是学生生活心理的关怀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因此在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心理危机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周围的生活环境较之前相比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时候极易遇到适应困难和挫折,导致个体产生一些异常反应。如果这时候周围的人没有意识到当事人正处在这种困难和挫折当中,不能对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当事人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导致心理失衡,严重者还会产生个人情绪、对他人的态度、人际交往方式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危害个体的成长。大学生在校园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宿舍矛盾、专业学习无兴趣、奖学金问题、恋爱问题、就业压力等,而这些问题辅导员都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解,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辅导员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辅导员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项繁琐、复杂、长期的工作,其原则是立足教育,重在预防。辅导员在此项工作中可以通过前期加强预防教育、早期进行预警提示、中期规范危机干预、后期进行跟踪反馈等途径进行。
1.前期加强预防教育
辅导员在前期进行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教育可以让学生提高认识,加强警惕,在源头上将心理危机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化,在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辅导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预防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常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针对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重点解释、指导和说明,如新生适应问题、恋爱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专业学习问题等;通过依托适当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主题团日活动、趣味心理测试、心理知识竞赛等,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开展新颖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第二课堂实践,使学生在活动中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辅导员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尽可能多的关心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加强沟通,构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使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及时找辅导员寻求帮助,对辅导员产生信任,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在学校的家人。
这个环节要求辅导员自身具备强大的人格魅力,在思想上、行为上、工作中、实践中都能够身体力行,成为学生学习与效仿的榜样。只有学生从内心真正的对辅导员产生敬佩之情,愿意成为像辅导员一样的积极正面的形象,才能够对辅导员敞开心扉,无所顾忌。
2.早期进行预警提示
早期的预警提示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危机干预是否有效。辅导员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健康状况,当学生出现心理波动或明显的心理状况变化时应主动、及时向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汇报情况。当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情况进一步恶化,或者发现有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寻求及时、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案,当心理问题严重超出自己及学院的能力范围之外时应及时转介到正规的心理健康机构进行鉴定与治疗。需要说明的是,心理健康问题与心理疾病是一种正常的、常见的疾病,辅导员应教育广大学生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正面看待,多一些理解和包容,给予帮助和支持,告知家长对其多些关爱和陪伴。
这个环节要求辅导员对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生的每个细微变化都要留心和细心观察,具备足够的对于有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的学生的敏感性,加强自身的识别能力,真正成为学生在校的疾病发现者。辅导员不一定具备专业的心理问题辅导和治疗能力,但在发现心理问题学生时应该有及时转介的意识和习惯。
3.中期规范危机干预
当学生的心理危机到达一定的程度就要进行危机干预,在这期间危机干预的手段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危机干预是否有效,是整个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导致学生出现自杀、伤人等危害校园安全事件时,辅导员应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同时将情况汇报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医疗卫生部门等;辅导员应稳住学生,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经专业的心理健康机构确认,如果学生患有严重的心理健康疾病和心理危机,辅导员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让其来到学校,将学生接回家庭所在地做进一步具体的治疗,如有必要需对学生做休学处理。学生在校修养或救治期间,辅导员应对学生进行24小时监护,并派信任的学生干部与学生朋友对当事人进行陪伴;有些学生心理问题症状表现较轻,对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造成的影响与危害并不十分严重,辅导员可以监护其到正规的心理治疗机构接受心理干预与治疗。
在这个关键环节中,辅导员应排除阻力,摒弃杂念,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与冷静的思维,以一个亲人的身份来给当事人以温暖关爱,专心处理学生的心理危机,以一名有效参与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学校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与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人员积极配合,共同促进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好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
4.后期进行跟踪反馈
做好对于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的后期跟踪和信息反馈,可以巩固现有的危机干预成果,避免学生同类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心理危机再次出现,同时可以对其他同类心理危机的产生进行预防与警示。辅导员应鼓励周围同学对产生心理危机而后康复的同学多加关怀,积极靠近,和他建立亲密的同学关系;对产生自杀、他杀或其他强烈的破坏行为,经过治疗重返校园的学生应给予更加特殊的关注,安排班干部、宿舍长、和其关系好的同学对其进行跟踪与密切监护,发现有复发倾向时第一时间汇报辅导员和上级领导,同时应该制定危机干预预案,防止悲剧事件的再一次发生。
辅导员在这个环节中应该具备足够的细心、耐心与爱心,将产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的学生一视同仁,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其更多的关心与照顾,时常与其进行沟通与交流,把握其心理危机康复情况与学习、生活发展情况,使学生乐于接纳、乐于倾诉。
三、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在高校中,辅导员的工作事无巨细,身兼数职,是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参与者,作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必须具备健康和谐的人格,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处处为学生着想,乐于帮助学生,善于观察,细致入微。
1.树立真诚助人的意识
辅导员应牢固树立“学生为本,学生至上”的观念,让“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指导思想渗透到自身工作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对辅导员产生如父母般的信任之情、如兄弟般的亲切之情、如朋友般的理解之情。只有真正成为了学生的知心之人,才能做好预防工作,尽可能的避免学生心理危机的出现。
2.培养细致工作的习惯
如果辅导员工作足够细致,能够观察到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变化,对产生轻微心理问题的学生积极进行早期的预防和干预,就能够将这种心理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与恶化,防患于未然。同时,辅导员应善于从其他同学口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有意排斥辅导员,只在同学或朋友之间才表现异常的学生排查出来。
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门学问,只有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以理论为基础,才能在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实践中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与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心理危机干预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由来及表现,熟悉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规律,具备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处理心理危机干预事件中占据主动地位。
4.把握耐心跟进策略
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排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辅导员应在危机干预工作之后继续对学生进行跟踪与关注,查看学生的恢复情况,了解学生对自身的新认识与新看法,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慢慢使学生重拾生活与学习的信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根治。
总之,作为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关键人物,辅导员应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培育个人魅力,掌握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陪伴学生度过充实健康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宋清华.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南通大学学报,2010(3):41-43.
[2]沈文清,刘启辉.高校学生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青年研究,2007(11):82-84.
[3]叶奕乾.现代人格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8).
[4]孟雪梅,于颖.高等学校辅导员人格魅力探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4).
【关键词】大学;高校;辅导员;长效机制;培训
0 引言
辅导员专业化是一种提升服务水平、解决队伍发展问题的思路。在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情况,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专业分工是难以琢磨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大多专注于工作,发展专业指导、服务与研究。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必须加强领导,完善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政策,严格绩效考核和丰富的奖励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的使用。作为一种职业,专业的辅导员工作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因此必须与专业训练、专业学科和专业化管理为支撑,从一般教师或普通管理人员的专家或专家管理转型的高校辅导员,其核心是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所谓“职业”,是指辅导员作为职业的工作。它应该有自己的专业价值认同和行业规章制度,并通过严格的职业准入、专业设置、资质和管理制度来保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建设离不开大学,必须与兄弟大学同步发展,相互支持。今天,世界比以往更加开放,促进辅导员专业协会和辅导员相关学科的发展,尽快建立职业辅导员准入机制和专业培训机制。
1 参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外部支撑体系建设
1.1 探索科学的辅导员选聘制度
选拔制度科学,是最适合选拔专职讲师队伍的关键人员。如今的人才市场,最容易犯错的都是寻找最好的人才,纷纷拿起了高学历门槛或门槛,高校辅导员招聘也不例外。本科专职辅导员不同类学校毕业或以上学历、是否有学生干部经历没有;所有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是否是相同的或类似的,什么样的性格更适合辅导员:什么样的能力结构比官方学校辅导员;什么招聘方式更合理?事实上,这些问题如果不通过调查的定量分析,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与国内外同仁,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推进,形成一个公认的辅导员的职业准入制度,才能真正好的顾问关闭入口。辅导员工作主要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指导、辅助和就业服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可以探索实行统一的国家资格证书考试,确定职业规范。考试合格的途径有助于辅导员职业化。作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单位的一员,高校可以在这方面有所区别。
1.2 建立系统的辅导员培训制度
培训与发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接受新的培训、更新知识、培训技能和提高能力,辅导员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目前,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的省份,在一些高校的增加,积极开展培训讲师骨干或学位,大学应该主动选择人员与学校的知名度是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的形成进行训练。
我们通常在校园内组织辅导员的培训,如岗位培训、业务知识培训、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工作交流和政治理论研究等.。在实际工作中,组织的培训往往不受欢迎,组织的培训需求无法组织,徘徊在培训效果较低的水平。因此,高校开展辅导员的培训,必须注重系统性、经常性、多样性、相关性和实用性,首先要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辅导员在学校日常培养模式。我们应该打破辅导员统一培训模式,根据组织的培训模块,根据组织机构分散时间相同的模块,允许教师选择参加,只要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所需的时间,将从“被动”到“主动学习”,避免“一切却什么都不知道。”的尴尬局面。其次,对不同的模块进行培训,以不同的群体组织起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进行设计,提高培训的相关性和有效性,并在学习交流中引导团队成长。
1.3 积极参与辅导员工作学科建设
工作的专业化通常取决于某一学科的支持。虽然许多高校尝试多种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效果并不理想,高校学生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培养辅导员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辅导员能力、信心和职业认同的捷径。大学坐落在教育部在甘肃的一所重点大学,除了学校辅导员培训和研究项目管理,应该鼓励一批经验丰富、能力强的专职学生辅导员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开发人员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近日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项目主要研究团队,一批标志性成果的形成;与兄弟单位可以长期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对口,加快人才培养。
1.4 营造有利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校园氛围
辅导员的工作往往是由集体完成的个人工资,绩效和团队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让教育的效果是相对滞后的,所以他们很少体验到成功的兴奋,容易对自己的职业是枯燥的,导致职业倦怠。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战线拉得很长,总是担心学生出现突发事件,长期对待紧张和焦虑,压力不容易释放。辅导员组织活动,特别是从领导出席的重要场合,总是担心哪一部分的情况并没有结束的事件,失败的边缘成功,心脏放松。因此,辅导员队伍建设应注重校园氛围的软环境建设,给予辅导员人文关怀。是人文关怀的状态,生命关怀对人的尊严和人的生存状态的解放和对人的自由的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意识提高的反映。
2 构建大学专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自2008年首批“90后”踏进大学之后,渐渐就成为了大学校园的主力军,与“80后”大学生相比,他们具有自己的新特点。高校辅导员面对具有新特点的教育对象,必须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有效实施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的。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特点,并提出了几点新形势下创新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新策略。
1“90后”大学生特点概况
1.1崇尚自由、独立的个性,功利意识强
“90后”大学生获取知识途径更为广泛,知识也更加丰富,他们渴望独立自强,向往与老师、家长平等地探讨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理念的传授。 “90后”大学生的经济头脑普遍发达,大多都会精打细算,崇尚互惠互利方式进行合作,不愿意希望自己的利益而成就别人。可见,“90后”大学生的功利也比较显著,其实,大学生的功利不是凭空出现的,一方面是社会上“效益观念”的盛行对其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使他们不得不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
1.2情绪普遍比较焦虑
“90后”成长的环境,物质条件普遍很好,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使他们常常被前辈们羡慕,优越的生活条件却造就了他们脆弱的性格。他们在没有没有磨难、没有阻力的道路上一路顺利走来,很少遇到挫折和失败,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旦遇到小麻烦,就会垂头丧气,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心理专家认为,现代“90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孱弱的抗挫折能力,极有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2面对“90后”大学生,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措施
2.1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对有着时代新特点的“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尊重学生个体地位和价值的基础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对学生权利和尊严的尊重;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将课堂主动权教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参与需求,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主探索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教学中,高校辅导员应该以引导者的地位引领学生学习,而不是以强硬姿态灌输知识。针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存在信仰危机的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开展党的教育、中国革命精神教育、历史责任感教育、感恩教育等。在教学中,辅导员应将自身的高洁情操和对学生的关怀与期待贯穿在课堂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认清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懈努力的行为。
2.2创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全面解决学生问题
为解决“90后”大学生普遍焦虑、抗压能力差等特点,高校辅导员应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比如在专业知识上能考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又具备乐观和尊重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对其信赖,主动与辅导员交流心理问题,同时辅г币灿η擅畹卦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交流方式为学生解开疑惑。比如,曾有一名“90后”大学生在文艺委员的竞选上落选,她的心情突然就很沮丧,甚至有些失眠。笔者就告诉她学校是个全面锻炼人的平台,并不是只有“干部”才能得到锻炼,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都能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要学会在参与中不断成长,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会做人和办事。后来笔者留心发现,这个落选的学生不仅积极参加文艺活动,连其他社团的事情也很关心,渐渐又恢复了自信和开朗。所以,高校辅导员对待学生应该像教育自己的孩子般细心和耐心,注意用适合的方法给予他们引导,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
2.3创新教学模式,借网络资源实施高效教学
互联网和手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了,网络与手机快捷、方便的特点,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90后”大学生也将QQ聊天、发短信、打电话作为自己人际交流的住房方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获得知识与信息的主要渠道已经从课堂逐渐转移到了网络。高校辅导员也可以与时俱进,借助网络的信息与沟通优势,创建一个与学生交流的新平台。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等优势。“90后”大学生可在互联网的“信息库”里,挑选信息,提升自我。通过对3000名大学生调查发现,他们佩带手机的概率是100%,且都注册有QQ。针对这一情况,辅导员可建立QQ班级群组,学生及时不经常用电脑上网,也可以通过手机登录QQ,直接开展对话活动,实现师生即时对话,提高了问题的解决效率。由于网络交流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使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与辅导员谈心。QQ群组交流,使师生交流更多了一个渠道。比如,长江大学“90后”大学生勇救落水儿童溺亡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就有学生在班级QQ群组里对其价值观进行讨论,辅导员趁此机会与学生一起分析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由于网络聊天更随意的特点,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聊很多话题,甚至在这里学生可以给辅导员提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办法。借助网络渠道,辅导员不仅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加强了对班级的管理,而且也自然地将普及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摘要:大学辅导员居于高校基层教育管理的最前沿,是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 较强的接受能力,但也存在着思想意识抵抗力偏弱的现实 缺点。面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化趋势与特 点,必须在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加以创新突破,才能确 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落到实处。高校辅导员合理正确地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大学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身实践者,是确保大学生保持良好思想状态、坚定正确意识形态的捍卫者。面对新时期愈加激烈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以及求新、求变、多元化的大学生思想发展态势,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确保大学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焕发崭新的生机。
一、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负责者,可是自从中国高校扩招以来,辅导员的数量与学生数量的增长并不成比例关系。虽然学生越来越多,可是辅导员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另外高校对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不够深入,很多时候都是停留在表面,这样在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呆板与机械。有些高校辅导员缺乏从事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敬业精神,另外现在的教育环境相比以前更加复杂。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太大提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思考
时效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毫不夸张地讲追求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拥某龇⒌愫妥钪漳康摹K枷胝治教育本身的特性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科学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可能,但是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评价标准、评价对象与评价方法上的困境。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依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放在首位,如果不关注时效性,只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任务,那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永远做不好。
三、增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的对策
(一)创新性使用新媒体工具
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开阔思路,养成使用新媒体工具的习惯。辅导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多样的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如班级、团委、学生会、学院、学校等组织可通过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定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展开讨论,定时总结,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有趣和有用的。以新媒体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高校辅导员在利用新媒体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高校辅导员只要加强对新媒体舆情监控的日常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制定新媒体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新媒体行为就可以了。辅导员一旦发现对网络中的一些有害信息,要及时进行“消毒”工作,强化正面引导。通过谈话等形式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做到防微杜渐,在高校中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媒体环境,营造一个完备的新媒体监管的体系。同时,大学生要提高新媒体自律意识,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强调大学生自己作为传播者的道德义务,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让大学生参与进来,才能使辅导员的教育更加有效。
(二)创新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辅导员应逐渐转变传统政治教育模式中单纯依靠说教的方式,学会角色换位,学会主动放下身段,将自身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深刻挖掘教育的内涵实质,创新教育管理的方式理念,认真研究大学生群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要求,重视发挥教育的深层次作用,还学生以教育的自,激发学生最大的主动性,真正实现 “学生 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 以服务学生为中心
接受力强、思想活跃的新一代 “90 后”大学生群体,在信息来源渠道日益多元化的新时代,对传统模式下枯燥乏味的灌输式被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不起任何的兴趣。希望自己能够在教育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对教育的内容、形式、时间等拥有足够的支配权。在这种变化趋势中,高校辅导员必须将自身置于学生服务者的角度,紧紧围绕学生这一教育中心,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正确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四) 扎实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是辅导员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通过广泛的谈心交流,既能够和谐师生间的关系,消除各种不利情绪,促使辅导员走入学生世界,也可以通过这种 “一对一”的沟通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辅导员更好更快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准确的把握学生心理状况的变化,及时化解各种心理疾患。一是提供给学生以相互交流的平台、机会。由于辅导员站在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学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畏惧、抵触情绪,不愿意将心中真实所想告知辅导员,后者就无 法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而同学却不一样。他们成长在相同环境中,对事物的理解方向基本一致,价值观都比较相像。为学生创造彼此间交流谈心的机会,就不会出现辅导员同学生谈心时的尴尬现象。辅导员可以邀请高年级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现身说法,谈经历、谈学习、谈情感、谈人生、谈前途,谈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事情。这些通过学生自身说出的话语,更加具有说服力、更加具有亲近感、更 加具有针对性,有时会获得比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效果。 二是辅导员应主动靠上去做工作,同学生展开积极的谈心交流。直接交流方式是帮助辅导员获得学生真实状况的最有效方式,既简单实用,又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在交流过程中,辅导员应用真心换取学生的信任,晓之以情、 动之以理,建立起坦率、真诚、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辅导员应以“过来人”的身份,讲述自身的成长发展经历,用自身的人生经历感染熏陶学生,切不可居高临下的进行交流,反而会损害交流谈心的效果。同时,在交流过程中,辅导员应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肢体语言等隐性信息,这些细节往往会暴露出学生某些内在的问题。另外,还要选择好交流的地点,如林荫下、湖岸旁、操场上,为谈心交流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四、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及时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实现时效性。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抓住现实中的争论焦点,充分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学校在注重实质内容的掌握外,也要注重这些教育内容表现形式的形象性、新颖性、使思政教育更具人情味、亲和力,从而增强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枯燥的、单一的形式向生动的、有用的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赵庆典,李海鹏.努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
在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讲话中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倡导,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战斗在学生管理第一线的党员团队同样适用。作为高等教育战线的排头兵,现实中的高校辅导员目前处在一种理想与现实巨大发差的困境中。高校辅导员职责范围包括奖助贷、党建、学生活动、教学考勤、心理健康健康、宿舍卫生等,只要跟学生有关的事情统统属于辅导员工作范畴,而且每名辅导员对应300-400学生,工作量严重超载,同时辅导员岗位没有一个合理的发展通道,多种原因导致辅导员队伍流动性特别大,一批又一批成熟的辅导员纷纷转岗或跳槽,对辅导员团队造成巨大损失。辅导员队伍的质量对于高校的稳定,高校教学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一面是辅导员队伍的巨大流动,另一面是错综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庞大的学生群体,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常常使辅导员身心疲惫。同时,社会中多元的价值观念同样会对辅导员造成巨大的冲击,忙忙碌碌的背后,辅导员会感到深深的迷茫,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值得每个人深思。笔者认为,辅导员工作应返朴归真,不忘初心,再次将关注点聚焦到学生思想工作上来,学生思想问题解决了,一切便迎刃而解。目前我校学生思想观念方面普遍存在如下两个问题:
1.为谁学?
如今在校大学生年龄均为95后,其作为网络时代的原著民,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独具特色,我校作为一个三本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自制力弱、个性强、学习态度差、痴迷网络等特点,在大学之前积累的家庭问题、心理问题等进入大学后井喷式爆发。众多思想问题中,为谁学的认识是根本。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捧在手心里,从小到大一切事务小到衣食起居,大到发展规划父母都安排的好好的,使学生慢慢滋生学习是为父母、为老师的观念,在学校要靠老师管理,在家里要靠父母监督,学习好了要父母奖励。上大学后这一观念仍得不到改变,觉的高中三年太苦了,上大学要享受自由,尽情地玩乐。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做工作:
第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21世纪是知识时代,知识的总量和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高中老师说的上大学后就功成名就、尽情玩乐的说法纯属精神鸦片。活到老学到老将是21世纪每个人的常态。大学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第二,勤奋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法宝。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整个社会用工环境也朝着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淘汰的森林法则发展,依靠父母、亲友安排工作的想法已经行不通了,没有单位愿意养闲人,只能依靠自己。
第三,制度约束。我校学生学习自觉意识严重缺乏,需要别人来监督管理,辅导员谈话覆盖面太小,效率低,需要制度约束。另外,面对一件事情,学生判断是否去做的价值理念是,不做这事会失去什么,而不关心做了能获得什么。为此,关于上课出勤问题,在辅导员谈话做思想工作的同时,还要严格施行校纪校规,对于严重违反的学生要给予相应处分,以儆效尤。
2.知识有用么?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这是自幼耳熟能详的谚语,然而在我们近二十年的学海生涯中,知识的获取学习活动悄然异化为考证、升学的工具,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莘莘学子十年寒窗仍无立锥之地,不禁质问:知识还有用吗?一时间知识无用论甚嚣尘上,社会大踏步进入了拼爹的时代。知识真的没用了吗?当然不是,知识还是有用的。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知识?这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我们无法用一两句语言来概括。可以明确的是知识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的教材和考试的试卷之中,而且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知识范型,产生不同的知识。在此,我们想探讨的是知识对个人有什么用处,大可把评判知识的标准设定为对个人生活有益,有益的便是知识,无益的便不是知识。
第二,大家不禁要问知识对个人有什么用呢?根据知识跟人类的关系,知识可以分为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人文知识。自然知识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物知识使人类丰衣足食,建筑知识使人类安居乐业,医学知识助医生救死扶伤,机械知识使人类日行千里,通讯知识使人类千里传音。社会知识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人们尊老爱幼,程门立雪教人们尊师重道,将相和教人们团结与协作,资质通鉴展示了王朝的更迭,资本论阐述了社会的发展的脉搏。人文知识讲的是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陆犯焉识》使人感叹个人命运在时代浪潮前的渺小与无力的同时,不禁为坚贞不渝的爱情潸然泪下。《平凡的世界》让人们为平凡人的坚忍不拔和顽强生命力而肃然起敬。《狼图腾》向人们展示了狼群的机智与团结,以及人类的贪婪与狭隘。自然知识给予人类生存的物理空间,社会知识为人类创造生活的美好环境,人文知识使人类的精神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