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脑学习计划

电脑学习计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05 22:45: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脑学习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脑学习计划

第1篇

1 现有电脑桌椅使用问题分析

当前市场上电脑桌椅品种繁多,款式新颖,颜色丰富,但真正从人因学角度设计的却比较少见,针对大学生需求设计的健康型电脑桌椅更是寥寥无几。国内学者[3-6]针对课桌椅、电脑桌椅的分析发现,现有电脑桌椅在设计上存在如下问题:

(1)大部分电脑桌缺少必要的支撑,使用者手腕、手臂处于悬空状态,极易使手腕、手臂处的肌肉群疲劳。

(2)对电脑桌桌面的研究不足,传统的桌面形状无较大变化。从人因学的角度分析发现,现有的桌面形状(尤其是最常见的矩形桌面)存在极大的缺陷。由于桌面形状不合理,人体支撑方式不适,导致人的坐姿不正。

(3)桌面放置显示器的位置偏高或偏低。位置偏高时,人仰着脖子看屏幕,引起颈部肌肉疲劳;位置偏低时,人低头或不自觉地身体前倾看屏幕,保证不了视距和良好的坐姿。

(4)电脑桌面设计过窄,不能保证操作者看显示屏的视距,导致眼睛过度疲劳,引起或加重近视。

(5)作业面(键盘托盘板面)和桌面边缘处垂直,夏日长时间操作电脑将损伤使用者前臀支撑处的皮肤。对女性使用者而言,前臀支撑处的皮肤容易变粗糙。

(6)电脑桌的键盘托板高度不合理,易造成使用者疲劳,且托板幅面尺寸偏小,使用不便。

(7)电脑椅的设计没有综合运用人因学分析人体坐姿曲线模型,椅面、靠背等尺寸和倾角不能随坐姿的不同进行全方位调节。

电脑桌椅存在的常见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使用电脑桌椅的过程中同样存在。而且大学生群体对电脑桌椅有特殊需求:在操作电脑的同时需要伏案书写和记录;长时间在电脑前学习,有缓减背部和颈部疲劳的需求。

2 电脑桌椅对人体颈部、腰部支撑分析

电脑显示器的轻薄化为电脑桌留出更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群体伏案书写、记录的需求。而要减轻使用者的背部和颈部疲劳,则需对电脑椅进行人体颈部和腰部支撑分析。

2.1 颈部支撑分析

2.2 腰部支撑分析

3 基于人因学的大学生电脑桌椅优化设计

电脑桌的设计一般要考虑桌面宽、桌面深、桌面高、键盘托板宽、键盘托板高、键盘托板前段凹槽口宽和键盘托板前段凹槽深。而电脑椅,作为专用椅,其设计一般要考虑椅面高度、椅面宽度、椅面深度、椅面倾角、椅背高和宽、椅背倾角和扶手高度七个方面。根据常见电脑桌椅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学生的特殊需求以及相关国家标准(GB/T3326-1997,GB10000-88等)的要求,笔者基于人因学的设计原理,提出了对电脑桌椅进行优化设计的建议。在进行电脑桌设计时,考虑到用户操作电脑时会抬起手臂,离开扶手,手腕和肩部容易产生疲劳。根据人因学原理作业面(键盘、鼠标操作平面)高度应低于肘高50 mm,取5~95人体百分位数,男性取值范围为561~696 mm,女性取值范围为507~639 mm[2]。此外,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显示器的“瘦身”,桌面的深度也随之“瘦身”[2]。但是,考虑大学生群体的特殊需求,设计时,在满足视距要求的同时,应当考虑留出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伏案记录的空间。电脑椅设计尺寸,根据国家标准结合坐姿理论和5~95人体百分位进行取值,对大学生群体而言,设计别强化椅子对颈部和腰部支撑的需求。

4 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学习、娱乐,还是生活,都离不开电脑,而且使用电脑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电脑桌椅在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其功能外,还应确保大学生能够健康、舒适地使用电脑。笔者提出的电脑桌椅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大学生对电脑桌椅的使用需求,有助于减轻大学生在电脑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感,防止由于长期使用电脑造成“肩颈腕”综合征。本研究目前的设计方案是以颈部、腰部支撑的力学分析和相关人因设计原理为依据,对相关设计参数缺乏必要的实验和仿真,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漪,叶喜.基于人体工程学的电脑桌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8(3):20-21.

[2] 曹云飞,段海燕,穆亚平.基于人机工程学学生电脑桌设计[J].包装工程,2008(9):123-125,148.

[3] 苏垣,袁惠青.健康型电脑桌的设计原则[J].家具与环境,2000(2):62-63.

[4] 胡怡恬.电脑桌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J].科技天地,2011(20):91-92.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厂机关分会创建学习型科室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厂两会精神,在机关确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机制,努力转变学风、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促进机关干部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创建更加高效、廉洁的职工满意的机关,为我厂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创建学习型机关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关键在于确立全新的学习体制和学习机制。要把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的目的是以提高工作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出发点,从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搞好服务、提高效率入手,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能力素质教育是学习型机关的重要特色,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重点要因人而宜,使学习内容突出各科室特点,要从我厂机关实际出发,从而引导各个层面的人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好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创建学习型科室,要坚持整体部署,抓点带面,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力争在年内全部建成学习型科室。

二、总体目标

采取“明确学习重点,落实学习计划,创新学习内容,完善学习机制”等措施,在创建学习型科室过程中力求一个“高”字,即按照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效率的目标,加强机关干部的学习教育,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的机关干部队伍,使厂机关成为全厂学习型组织的典范。

三、学习内容、措施和要求

(一)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是抓好十六大和厂两会精神的学习。紧紧围绕我厂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重点抓好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的学习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

二是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市场经济理论,掌握市场经济规则,提高探索和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能力。突出抓好市场营销知识的学习,了解营销规则、程序和操作方式,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步伐,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抓好“五学”教育,即“学电脑、学外语、学科技、学经济、学法律”知识。第一是电脑学习。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培训教育,使45周岁以下机关干部职工的电脑应用水平达到初级以上,其中30%达到中级以上,能够熟悉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的技能。单位之间通过网络无纸化办公达到一定程度。第二是外语学习。通过培训教育,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机关大部分干部职工掌握基本的、简单的日常用语。第三是科技知识学习。达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四是抓好法律知识的学习。通过普法教育,组织和动员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全面完成干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任务,增强干部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机关干部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水平。

五是学习经济知识,本部门专业知识。根据本单位、本行业和本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组织干部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学习经济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开展专业知识的培训教育,促使机关干部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学习的措施和要求

一是深入搞好思想发动和学习动员。要层层开会,研究布署,认真搞好创建学习型科室的思想发动工作和学习动员,提高每个机关干部职工对创建学习型科室的认识,把思想统一起来。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投身于学习型机关科室的创建工作中来,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提高机关工作郊率、服务质量,建设高效的学习型机关。

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各科室要结合各自实际,按照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制定严格的学习制度,制定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学习规划和季度、年度学习计划,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地加以充实和完善。每个干部职工要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订出自身学习计划,既要有学历培训的计划,也要有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外语、普通话等基本技能的学习计划。保证学习时间,单位集中学习每月不少于1次,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每周不少于1次,自学时间每月不少于20小时。要严格考勤请假制度,落实领导责任制,及时检查集体、个人的学习情况,保证学习效果。领导干部每人每年至少撰写3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或体会文章,普通党员干部每人每年至少撰写2篇调研报告或体会文章。机关党支部对学习情况每季通报一次。

三是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创建学习型机关要采用多种方式和形式。主要采取集体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机关党小组、工会活动室、信息网络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的作用,广泛利用辅导报告、短期培训、开办讲座、电化教育、参观考察、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知识竞赛、体会(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会等各种学习形式,广开思路,拓展新的学习方法,设计新的学习载体,增强学习的参与性、吸引性和实效性,保证创建学习型机关科室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四是领导带头、率先垂范。要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修养、一种觉悟、一种境界,自觉地带头参加各种学习并首先成为学习型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认真撰写学习论文,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建设学习型机关科室工作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使学习型科室创建工作搞得扎扎实实、富有成效。

从现在起,各科室部门要把创建学习型机关科室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要统筹安排,分段实施,秩序渐进,典型引路,整体推进。要妥善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紧密结合本职工作实际,创造性地抓好学习型机关科室的创建工作,切忌形式主义。要积极支持和有效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参加各类有助于提高思想素质、有利于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的学习培训及参观考察,为机关干部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加大对学习的投入,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步伐。

四、考评标准和方法

(一)学习型科室基本标准:

1、学习型科室机构健全。学习活动责任明确,动员及时,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措施有力,各种学习材料、记录齐全,要求每人有学习笔记本。

2、各项学习制度比较健全。做到机关集体学习有规划、个人学习有计划,执行学习制度能持之以恒。

3、有学习教育的设施和场所。重视学习阵地建设,能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厂现有的阅览室、宣传窗、电脑网络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

4、学习载体比较实在。坚持自学与“团队学”相结合,重点学与全面学相结合,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创新1—2项学习载体,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果。

5、学习氛围浓厚。终身学习理念基本确定,形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和谐向上的新风尚。

6、学习效果明显。完成年度创建目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35周岁以下干部一般要达到大学专科毕业学历。

(二)学习型先进科室考评方法。版权所有

1、自评申报。各科室结合年终工作总结,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实施意见要求,对照建设学习型科室基本标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提出申报意见,上报机关工会。

2、考评检查。由机关工会组成考评小组,对创建学习型科室的单位进行达标考评。(1)在各单位自评申报基础上,对照评选条件进行材料审核。(2)自评申报材料经审核后,考评组采取听汇报、查学习记录和学习阵地,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考核检查和评估,并对考评情况进行整理、汇总。

3、综合审定。由机关工会在考评检查基础上综合各方面意见,向机关党支部和厂“创争”活动办公室汇报考评情况,考核分在90分以上,评定为优秀单位;80—90分的,评定为良好单位;60—80分的,评定为合格单位;60分以下为不合格单位。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4、命名表彰。对优秀单位由厂“创争”活动领导小组命名为“学习型机关先进科室”,予以表彰奖励。对不合格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表彰奖励的部门、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如出现严重问题或者一票否决的问题,视情节分别予以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或撤销其先进单位称号处理。

第3篇

如何评价“电子书包”项目的成败

我们不得不证明用“电子书包”技术替代传统技术之后,在对教学意图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有明确的“增值”,否则“电子书包”作为一项高成本、高投入的技术就难以自圆其说了。

就形式而言,成功的“电子书包”必须能让学生使用电脑“常态化”,如果定量地来衡量的话,那么学生平均每天使用电脑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应低于1小时。学生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累计学习的时间超过10小时,如果说“电子书包”是一项有用的技术的话,不要说1个小时,学生每天使用3个小时都不为过。当然这仅仅是从“电子书包”技术的有效性来谈,至于长期使用电脑对学生身体有没有不良影响,那是另外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那么从目前应用的情况看,前面提出的标准远远达不到。比如在课堂上老师抛出一个选择题,让学生在电脑上做,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选择题信息量少、综合性差和教学效率低,所以老师很少在课堂上把选择题作为例题来讲,而大量采用的是计算题、证明题和综合分析题等主观题型作为例题。有的软件允许学生在电脑屏幕上书写推演步骤或计算结果,然后通过无限网络把结果提交给教师。问题是教师上课收齐全班学生的答案之后来干什么?是要在上课的时候批改学生的答案吗,还是要把学生一个个的答案依次展示给全班学生看呢?这都不可能!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关“电子书包”的很多应用和很多场景都是预先设计好了之后,在领导或专家来考察时的公开课或示范课上秀一下,完了之后就再也不用了。这就是所谓的无法“常态化”,这就说明“电子书包”技术的应用策略与教学实践中的有效需求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是两张皮。所以考察一项“电子书包”技术,听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要连续跟踪一天、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就内容而言,我们不得不证明用“电子书包”技术替代传统技术之后,在对教学意图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有明确的“增值”,否则“电子书包”作为一项高成本、高投入的技术就难以自圆其说了。现在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看着每个人自己的电脑朗读课文,这与看着课本朗读有多大区别?有的“电子书包”项目想到的就是往电脑中装资源,装入海量的题库,装入各种导学资料和重难点评析,这与买书来看又有什么区别?这样的技术运用就没有产生“增值”效果。有人认为,有了“电子书包”之后,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更喜欢让学生向前看,看老师、看黑板、看电子白板,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和表情,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听课的状态和理解的程度。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手里有了电脑之后的课堂纪律和教学秩序很难掌控。所以,新技术在运用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它可能带来的“负增值”。

目前很多试点项目的“电子书包”是政府和学校买单,长远来看“电子书包”更多的应该是家长掏腰包,如果我们无法证明“电子书包”能带来超高价值的教学应用的话,那么“电子书包”恐怕走不到那一天。

“电子书包”应该干些什么

“电子书包”是做给学生用的,无论从“电子书包”的技术特点来看,还是就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容而言,“电子书包”最适宜介入的就是“评测”这件事情。

什么样的事情学生需要每天使用电脑1个小时、甚至3个小时以上呢?这就需要分析学生每天做的事情。学生每天只做两件事情,一是“听讲”,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电脑和网络介入学生角色的空间非常有限。虽然我们提倡让学生在网络上开展自主性和探究式的学习,但在国内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学,最多只是一些松散的和零星的改革尝试,很难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模式。如果主要面对这些偶发性质的教学应用,“电子书包”技术显然是无法成立的。学生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评测”(或称为体检),包括随堂练习、家庭作业、各种考试、周末试卷和假期作业等等。这件事情就不是一种偶发事件了,学生天天做,除了“听讲”每时每刻都在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常态”。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学生在“评测”环节中的学习行为是分散的和独立进行的,这种工作方式与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问题的脉络就非常清晰了,“电子书包”是做给学生用的,无论从“电子书包”的技术特点来看,还是就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容而言,“电子书包”最适宜介入的就是“评测”这件事情。

“电子书包”催生教学信息化的新时代

由于手段落后,评测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大量流失,使得教学工作处于一种“乏信息”的状态,学生和教师都处于一种超负荷的状态。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评测”手段进行改革,让电脑和网络参与到“评测”过程中来。

有人说你全部是作业和考试,这不是应试教育吗?其实不然,我们来证明一下“评测”环节的意义和作用。为此,我们首先分析一下一个医生看病的过程。病人到医院看病首先要做体检,化验、B超和CT等等,根据检验结果医生判断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病人还需要多次复诊和复检,所有的信息都记录在案,形成病人的病历本。医生根据复诊和复检的结果来了解病人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所以说医生看病是一种“信息化”的过程。医生看病每次只看一个病人,因此医生看病的过程明显带有“个别化”和“差异化”的特点。如果不管病人是血压高还是血糖高,先全部都吃降压药,然后再全部都吃降糖药,那是什么后果!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体检”这个环节,现代医学就根本不成立。

学校的教学工作恰恰相反,采用的是“群体教学”模式。虽然也有“评测”(体检)的环节,但是由于手段落后,评测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大量流失,使得教学工作处于一种“乏信息”的状态,教师的教带有大量的计划性和经验性的成分,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含有大量多余的和无效的成分,学生和教师都处于一种超负荷的状态。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对“评测”手段进行改革,让电脑和网络参与到“评测”过程中来。在电脑批阅学生的作业和试卷的过程中,自动获取信息,并据此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形成教学评价,指导教师接下来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教师课余的工作不再是埋头批改作业和试卷,而是通过电脑和网络调阅学生学习的“病历本”,调整和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并且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个体,进行督促和指导。学生不再执行教师统一布置的作业指令,而是在电脑自动设置的学习计划下,完成电脑为其自动生成的作业任务,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针对性,更为高效。这样,教学工作就和医疗工作一样,“信息化了”。

一方面“电子书包”最适宜介入“评测”环节,另一方面“评测”环节又必须依靠“电子书包”才能完成相应的技术改造,两者可以说是一拍即合,结合得天衣无缝。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评测”是“电子书包”的核心功能。当然,“电子书包”还应该有很多的应用,但从目前国内的教学环境看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评测”将是“电子书包”最有价值、最具可操作性、最有说服力和最能为各方当事人共同接受的教学应用。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可能会是很困难的,而“电子书包”的命运就取决于大家在遗忘“电子书包”之前,能否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

现在“电子书包”项目一启动,就想到选购各种教学资源装满“电子书包”,这种做法肯定会造成很大的隐患。根据笔者的判断,就目前而言,能够支持“电子书包”常态化应用的教学资源根本就不存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前,“电子书包”在后,因此现有的资源根本就不是为“电子书包”技术设计的,否则在“电子书包”出现之前这些资源就应该有丰富和厚实的教学应用,难道过去一直没有用起来是因为学生的电脑不够轻和不够薄吗!

“电子书包”的技术核心是网上作业和教学评价

最关键的是在改的过程中挖掘和获取作业和试卷中的教学信息,诊断学生的各种错误、缺陷和问题,记入学生学习过程的“病历本”中,据此对学生形成科学的评价。

关于“电子书包”还有另外一个倾向,就是想得很杂、很多,想把凡是与学校、学生、教师和电脑有关的事情全部加到“电子书包”的头上。一件事情该不该让“电子书包”来做,从逻辑上来讲,应该看看传统书包中有没有这个内容。当然,让“电子书包”技术多做一些事情本无可厚非,但是要分清楚轻重缓急,分清楚什么是主干、什么是枝叶,什么是皮、什么是毛,否则“电子书包”技术的主体功能还没有建构起来,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分散精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就现阶段而言,“电子书包”必须面向教学工作的主体,面向学生学习行为的主体,只有这样“电子书包”才能落地生根,才能为广大的学生和家长所接受,家长才会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以上探讨的是“电子书包”的应用策略,接下来就必须找到与之相配套的技术平台。要用电脑和网络来改造“评测”技术,就意味着要让学生用“电子书包”来做练习、做作业和考试,特别是必须能让“电子书包”来批改作业和试卷,否则只做不改,或者学生做了老师改,那毫无意义。不仅仅要改,最关键的是在改的过程中挖掘和获取作业和试卷中的教学信息,诊断学生的各种错误、缺陷和问题,记入学生学习过程的“病历本”中,据此对学生形成科学的评价。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作业和试卷光改ABCD选择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能自动批改包括计算题、证明题、作图题和表格题等在内的各种题型。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获得了突破,笔者所在的西南交通大学已经研制成功了国内唯一的一套“智能型远程作业和考试系统工具平台”(DIGS),又称“智能评测系统”。该平台已成功运行了8年,在“评测”手段的整体性改造和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进程中,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效。

第4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数控教学实践;应用;分析和阐述

计算技术、虚拟技术是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理论依据。计算机虚拟技术在数控机床进行实际运作和操控,这一操作现象就被叫做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数控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其模拟较为真实、操作安全性较好、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技能训练,在当下数控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1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优势

1.1保证教学财务支出的合理性

在以往的数控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利用真实的数控机床设备来进行教学,因此,院校需要投入较多的财务,带来了教学成本压力。其次,对于教学的效果来说,传统的数控机床教学方法存在自身的教学弊端,无法在有效时间内,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进行再操作,降低了数控教学的积极性,无法保障数控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来进行数控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弊端,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可以完善传统教学设备不足的弊端,节省了教学设备的损耗,降低了教学成本,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实现有效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对于一些刚刚接触数控学习的学生来说,其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数控设备,存在操作难题。因此,学生利用数控设备来进行直接的学习和操作,具有安全风险存在。包括在对数控机床和不同设备、刀具等等操作时,容易带来自身的误伤。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使会出现操作失误,只会带来程序上的混乱,给出警告和提醒,并不会为学生带来安全危害,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避免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学生仅仅需要在下一次操作过程中,完善上次的操作不足便可,操作较为灵活和安全。其次,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来进行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的对操作过程和走刀的线路进行直观的观察,增加学生对数控学习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印象,具有较好的教学意义[1]。

1.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增加学生对数控知识学习积极性

虚拟仿真系统在数控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不同工件的加工环节进行观察,对不同加工现象和会产生的状况进行观察,增加了学生对数控机床加工环节的记忆和能力的掌握。其次,学生也可以利用虚拟仿真系统,来对加工完毕的机床设备进行参数的研究,了解数控机床的加工技巧,掌握不同数控机床的参数特点,在实际观察和操作过程中,提高对数控机床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指导,对学生的操作误区进行改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2]。

1.4多样化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在数控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虚拟仿真系统进行教学时,由于虚拟仿真系统自身的优势和操作灵活性,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较好的教学意义。其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师利用虚拟仿真系统来进行数控教学,允许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操作失误现象的发生。对于学生不同操作问题的发生,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查阅,增加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增加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对问题产生原因的了解,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2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数控教学实践中的选择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具有不同的软件类型,因此在进行数控教学时,要注重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的选择合理性。例如:北京洛克的VNUC这一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南京宇航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等等,都是当下较为火热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现阶段数控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4]。本文主要对北京洛克的VNUC这一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阐述,北京洛克的VNUC这一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数控、车床、铣床、数控加工不同环节、数控加工不同零件进行仿真,具有自身的实际教学优势。但是对于数控教学来说,不同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的选择,要依据实际教学进展和教学要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来选择具有实际教学意义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来进行教学,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合理性[5]。

3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法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

3.1合理应用,发挥虚拟仿真系统的意义作用

为了保证数控教学的实际意义,发挥虚拟仿真系统教学的最大作用,在利用虚拟仿真系统软件进行教学时,要保证应用的合理性。虚拟仿真系统软件在数控教学过程中,其主要是在数控的编制程序环节和操作环节积极性运用,保证虚拟仿真系统的应用方法合理性。首先,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虚拟仿真系统软件来进行前期的感性化培训,利用虚拟仿真系统软件类对编制程序和指令代码进行训练和学习,切记不要把整个数控教学与虚拟仿真系统联系在一起,要保证实际操作和虚拟仿真系统操作的整合应用。在提高学生虚拟仿真系统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其建立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控学习效率[6]。

3.2保证教学内容构建合理性,间接性的掌握虚拟仿真系统操作

在实际数控教学中,利用虚拟仿真系统来进行教学,首先要保证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循序渐进的来提高学生的虚拟仿真系统的操作能力和编程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讲授中,要进行基础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基础的FANUC教学,掌握虚拟仿真系统的操作程序和编程技巧。虚拟仿真系统的操作和编程基础教学,是虚拟仿真系统教学的重点教学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灵活性。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高教学,对学生进行SUMENS的编程和操作教学,增加学生对不同形式的虚拟仿真系统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学生对虚拟仿真系统的应用能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拓展和延伸性教学,建立在虚拟仿真系统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所学知识点外的延伸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不同知识的关联性,实现虚拟仿真系统教学的最大目标。

3.3建立合理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培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在利用虚拟仿真系统软件进行数控教学时,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对自我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找到自身的教学弊端,完善自身的教学不足,实现虚拟仿真系统数控教学的最大目标。其次,教师也要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评价,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优势和劣势,为学生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来提高学生对数控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站在评价方法角度来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除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外,教师课余时间可以利用考试的形式来进行评价。包括对学生的机床零件的操作考试,对刀具认知的考试,对机床实际加工环节的测试,对数控机床的基础编程的测试,对数控机床的实践动手能力测试等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较为直接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要直观的指责学生,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在肯定学生优点基础上,来告知学生的弊端和操作劣势,引导学生进行改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结论

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法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实际应用性,其改变了传统数控机床教学的弊端,减少了院校对数控机床的财务支出,保证教学财务支出的合理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可以利用虚拟仿真系统来对数控机床加工的不同环节进行观察和分析,增加学生对数控知识学习积极性。其次,虚拟仿真系统教学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避免了刀具和其它机床器具实际操作的安全隐患,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作者:段建国 单位:冷水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永祥,王峰,兰菲,虞付进.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法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326-331.

[2]张群.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在数控教学和鉴定中的应用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4(03):159.

[3]常虹.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1(23):152.

[4]张福荣.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在数控技术实训教学中应用研究[J].电脑学习,2010(0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