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15 21:17: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任职资格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职位 任职资格 人力资源管理
任职资格是指某个职位对任职者的各种要求,包括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内容,是对任职角色必须具备的知识、经验、技能与行为之总和。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环境知识、组织(公司)知识;经验包括工作、生活经验和专业工作经验(包括专业成果);技能包括人际关系技能、业务运作能力和业务变革能力;行为由行为模块和行为要项组成。
一、任职资格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基础工作之一
1.任职资格管理是实现“人-岗”匹配的前提。企业为实现目标需要构建或不断完善自己的组织机构,作为组织机构单元要素的职位承载着企业实现目标的分解指标,职位管理包括职位设置、职位职责、职位权限、职位关系、职位承载的关键绩效指标、任职条件等,所有这一切来源于工作分析(职位分析)。职位的任职条件是任职资格管理中的标准,而通过任职资格管理提供符合职位要求的任职者,从而满足岗位对任职者的需要。
2.任职资格管理中所确定的任职条件是企业招聘与调配的依据。招聘与调配的依据来源于职位需要和任职资格,即由职位管理确定的人员编制不足时,任职资格提供所需配备任职的基本要求。
3.任职资格管理为培训提供了方向。培训即是“补差”,一方面,新任职者的任职者知识、能力等某一方面的不足以职位需求时就产生了培训需要;另一方面,岗位的任职条件也会随岗位内涵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微小的变化不可能通过调整任职者来满足,只有通过对现有任职者的培训来实现也才是最现实最经济的。
4.任职资格管理中的任职资格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绩效管理通过目标设定、过程辅导、评价反馈、结果运用四环节来促进企业与个人的提升,绩效目标的来源除企业的目标分解外还结合了职位对任职者的条件要求。
5.任职资格管理是薪酬管理制度制定的依据之一。企业薪酬设计遵从“外部均衡、内部均衡、个体均衡”的三原则。外部均衡,即薪酬具有市场竞争性;内部均衡,即薪酬体现岗位价值;个体均衡,即同岗位不同人员由于工作绩效不同薪酬也应不同。 付薪除考虑职位价值外,还应该考虑任职者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工作技能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是任职资格管理的研究范畴,任职资格管理决定着部分的薪酬。
二、任职资格管理体现企业战略对核心能力的要求,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的核心能力来自独特的经营运作方式和员工所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与专长以及规范的业务运作模式、业务流程和企业结构;按业务规范制定的员工行为标准以及在此基础上派生出的员工任职资格标准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保证。企业要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以适应战略的要求,就必须及时规范企业模式,即业务运作模式、业务流程、企业结构及员工行为标准,并按照员工任职资格要求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让具备适应战略要求的人才进入合适的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才能不断地改进绩效,实现经营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当企业的战略作大的调整或重新制定新的战略时,企业需作相应的调整或变革,员工的任职资格体系和标准也须做相应的变动和提高。
三、任职资格管理通过开辟双重职业发展通道,为员工发展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从而留住人才
成功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企事业单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重要方面,在人才变动相对容易的现在,许多人将获得能力提高机会的择业选择放于高薪待遇之前。企业的任职资格管理将企业内的职位进行职种、职类、职层的划分,明确不同职层的要求,使员工一目了然自己目前所在位置、自己的选择及今后可能努力达到的位置。
四、任职资格管理可提供人才战略与规划的依据
人才战略与规划是为一个企业机构实现其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证的,将人才战略与规划概括为“人才有多少,人才缺多少,人才缺什么,人才何处来”。要知道人才有多少,就必须对现有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进行现状分析,摸清家底;要知道“人才缺多少,人才缺什么”需要对企业机构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分析实现战略需要多少人和需要什么样的人,也需要以任职资格为依据;要解决“人才何处来”,需要制定出人才的甄选、培养、开发等具体方案与措施,这些措施借助任职资格管理工具,就可有效地调配人才、有针对性的培养与开发战略所需要的人才,可大大提高人才培养的开发的经济效益,并缩短其开发时间。
五、推行任职资格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由功能型向过程型转变
传统的企业组织机构是以功能界定部门的,在管理实践中已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迅猛,企业经营强调以客户产品为导向,功能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该转变为体现跨部门动作、市场响应快速的过程型管理模式。过程型管理模式:第一,以客户作为近程的输出接受者,使每个结果的执行过程都能够得到评价,过程透明;第二,过程型管理以目标导向明显,减少部门之间协调,防止了部门间的扯皮,实现以流程为主线的跨部门动作;第三,过程型管理是以关键流程来配置组织机构的,以流程为核心,减少了物料、信息的传递时间,提高了市场响应力。
任职资格管理中的行为管理从行为模块、行为要项和行为标准来建立行为标准,关注工作过程,实现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证书的注册会计师。
第三条 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检查(以下简称检查),是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按年度根据注册会计师提交的检查材料,对与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事项有关的情况进行的检查。
当年准予注册的注册会计师,自下一年度起接受检查。
第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省级协会)负责本地区注册会计师的检查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负责对检查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必要时可以进行实地抽查。
第五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接受注册会计师关系所在省级协会的检查,认真、如实地填写《××年度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检查基本情况表》(以下简称《基本情况表》)中的内容。每年的1月1日至1月20日,注册会计师须向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提交《基本情况表》。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注册会计师,在前款规定的时间内,直接向省级协会提交《基本情况表》:
(一)已从原事务所转出,拟加入其他事务所或正在申请设立事务所的。
(二)正在办理事务所清算的责任人。
(三)省级协会认可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注册会计师因病不能填写《基本情况表》的,可委托本事务所内的其他注册会计师代为填写,并出具相关病历或其他证实患病的材料;属于本办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的注册会计师,可委托本地区其他注册会计师代为填写。在注册会计师签名栏,被委托人应签署本人姓名及注册会计师编号。
第七条 事务所应当认真组织本所的注册会计师参加检查,并对注册会计师提交的《基本情况表》的有关内容进行复核。
每年的1月21日至1月31日,事务所应当将以下材料一并报送所在地省级协会:
(一)《基本情况表》;
(二)注册会计师证书原件;
(三)《××年度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检查基本情况汇总表》(以下简称《基本情况汇总表》);
(四)特别事项说明,即对于具有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三)、(四)项情形和已死亡的注册会计师,应当作为特别事项予以说明;
(五)本所开展检查工作情况的报告。
第八条 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应当对所填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九条 省级协会应当认真、及时审查事务所申报的检查材料。省级协会可以根据需要要求补充相关证明材料,必要时对实质内容进行核实。
对于检查中发现弄虚作假的,应当要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予以改正;对情节严重的,应当视情况予以行业内通报批评;对有法定注销、撤销注册情形的,应当予以注销注册、撤销注册处理。
第十条 省级协会每年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的实地检查。
第十一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注册会计师,省级协会应当暂缓检查:
(一)不履行会员义务且情节严重的;
(二)所在事务所在接受暂停执业处罚期间的;
(三)本人在接受暂停执业处罚期间的。
第十二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注册会计师,省级协会不予通过检查:
(一)依法被撤销注册,或者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的;
(二)不在事务所专职执业的;
(三)完全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
(四)受刑事处罚的;
(五)自行停止执行注册会计师业务满1年的;
(六)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的。
第十三条 每年3月31日前,省级协会应当将事务所申报的有关材料审查完毕,并在《基本情况表》及《基本情况汇总表》中签署检查意见。同时,省级协会应当认真填写《××年度撤销、注销注册人员统计表》、《××年度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检查情况统计表》(以下简称《检查情况统计表》)。
对符合任职资格的注册会计师,省级协会应当在其注册会计师证书上加盖“××年度任职资格检查合格”专用章,并将注册会计师证书交还其所在事务所。
对有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情形的注册会计师,省级协会应当在注册会计师协会检查意见栏中注明暂缓检查、不予通过的原因。
第十四条 省级协会应当在检查结果公告前,对于不予通过检查的注册会计师,根据《注册会计师注册办法》的有关规定撤销注册或注销注册,并收回其注册会计师证书。
对于本人申请不继续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申报已死亡的注册会计师,省级协会应当及时注销注册,并收回其注册会计师证书。
第十五条 省级协会应当将符合任职资格、暂缓检查及撤销、注销的注册会计师名单,在财政会计行业管理系统、中注协网站以及地方协会网站或地方主要报刊予以公告。
公告时,对暂缓检查及撤销、注销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注明原因;对具有本办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注明为“协会代管”。
第十六条 对暂缓检查的注册会计师,待暂缓检查的事由消除后,再按以上程序进行检查。其所在事务所或省级协会应当在《基本情况表》及《基本情况汇总表》表头空白处注明“补检”字样。对检查结果,省级协会另行予以公告。
第十七条 截至每年6月30日,对于无故不参加检查、不履行会员义务的注册会计师,省级协会应当予以行业内通报批评;截至每年9月30日,对仍不参加检查、不履行会员义务的注册会计师,省级协会应当予以公开谴责。
第十八条 事务所不为本所注册会计师申报检查的,接到注册会计师的申诉后,省级协会应当要求事务所限期申报。超过规定期限,事务所仍未申报的,省级协会应当予以行业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应当予以公开谴责。
第十九条 检查工作完毕,省级协会应当于每年的4月30日前,将本地区检查工作报告、《××年度撤销、注销注册人员统计表》、《检查情况统计表》报送财政部、中注协备案,并抄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
第二十条 暂缓检查人员的补检情况及表格,另行备案、抄报。
第二十一条 检查工作结束后,有关检查材料应当建立档案。检查档案应保存五年。
第二十二条 事务所分所注册会计师的任职资格检查,适用本办法。
根据注册管理体制,事务所分所的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分所向所在地省级协会申报检查。
分所应当及时将注册会计师接受检查的情况及检查结果向事务所报告。
关于如何搭建人才标准,目前在企业实践中采用的比较主流的两个做法是建立任职资格体系和胜任力模型。那么,它们是不是同一个东西,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又有哪些不同呢?
理清概念
何谓任职资格
任职资格的核心思想源于英国国家职业资格模式,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个人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常常以胜任职位所需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工作技能、能力等来表达,这在招聘信息中比较常见,比如“3—5年工作经验”、“大学本科学历”等。随着应用的深入,人力资源管理中形成了“KSAO”的任职资格模型,便于对任职资格进行体系化的归类,其具体解释如下:
K(Knowledge):是指执行某项工作任务需要的具体信息、专业知识、岗位知识;
S(Skill):是指在工作中运用某种工具或操作某种设备以及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任务的熟练程度,包括实际的工作技巧和经验;
A(Ability):是指个人内在的基本能力,如空间感、反应速度、耐久力、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的表达能力等内容;
O(Others):主要是指有效完成某一工作需要的其他个性特质(Attribute),它包括对员工的工作要求、工作态度、人格特质以及其他特殊要求。
总结来看,任职资格是任职者完成工作任务要求的基本条件的提炼和总结;是任职者知道什么、经历过什么、能做什么、行为方式是什么等的多重信息;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根据企业组织的要求,对人才标准的系统管理;员工能否承担某一等级的职务(岗位),取决于承担者本人的资格与能力。
释义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一词是由英文C ompetence(或Competency)翻译而来,同时它又被翻译为素质、胜任能力、能力素质等。胜任力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而麦克利兰(McClelland)在1973年所著的《Testing Competence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文章则引领了胜任力的应用与推广。该文指出用智力测验等来预测工作绩效或职业生涯的成功时,其预测的准确度比较差,而能真正影响和区别工作业绩的是个人潜在的、持久的行为特征,因此他把能够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潜在的、持久的行为特征,这称为Competency(胜任力),同时提出用评价胜任力来取代传统的智力测量。McClelland在美国选拔国外信息官的项目中开始进行胜任力概念的应用与研究,用行为事件法(BEI)来提取与分析胜任力,并在管理界得到广泛使用,特别是McBer & Company(即现在的“Hay Group”公司)将这一概念和方法进行推广,也就有了现在大家熟知的胜任力“冰山模型”(见上图)。
胜任力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
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
自我认知: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
特质:某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
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
综上所述,胜任力可以被定义为个人展示的一组与高绩效相关的外在行为表现,这些行为表现是动机、自我概念与个性、价值观与态度、技能和知识等一种或多种个人特征的综合作用。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侧重于外显的、动态的行为表现,而并不关注个人特征元素之间是到底如何相互作用的,即重结果轻过程;二是可衡量、可观察、可发展,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
了解了胜任力,那么关于胜任力模型(Competence model)又是怎么回事呢?胜任力模型是指为了达成组织整体绩效目标,针对特定工作岗位所要求,与高绩效相关的一系列不同胜任力要素的组合。胜任力模型需要关于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胜任力组成结构。采用有效的方法选择的相关职位的胜任力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可以体现绩效优异者与普通者之间的显著性特征差异。二是胜任能力等级描述结构。胜任能力的等级描述是某项胜任能力要素在不同等级员工的差异特征的层级组合。
通常胜任能力模型包括三类能力:全员核心胜任能力、序列通用胜任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
全员核心胜任能力是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的胜任能力。它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反应了公司的价值观、经营准则和业务特征,是公司对员工行为的要求,体现公司公认的行为方式。
序列通用胜任能力是在企业内多个角色都需要的胜任能力。序列通用胜任能力具有这些岗位及其专业共同的特点,比如通用领导力模型、中基层管理干部模型。
专业胜任能力指某个特定角色和工作所需的特殊技能。序列专业胜任能力大多是针对岗位来设定的,某个特定的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就是该岗位的序列专业胜任能力。
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管理模式的企业,或者采用任职资格体系,或者构建了胜任力模型,两者即有区别,又有着密切的关联。当前业内对两者的认识主要有三种观点:
两者本质是同一个概念,只是应用水平不一样
这种观点的核心论点在于:任职资格体系和胜任力模型,从涉及的内容上都是一致的,比如知识、技能、能力、个性特质等,但是服务的层次不一样。前者是服务于低端的内容,后者是服务于高端的内容,也就是说任职资格关注的是某个岗位的基本要求,强调的是基本要求;而胜任力关注的是能够胜任此岗位、并能带来高绩效的特性,强调的是高绩效。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主要是因为任职资格体系搭建的对象通常会是专业序列、中基层人员,而在构建过程中也往往会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而胜任力模型主要涉及中高层管理人员,与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关。
两者是包含关系,任职资格体系包含了胜任力模型
任职资格体系包括胜任力模型,因为任职资格可以是很广的概念,只要是个人的,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无论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习得,都可以作为岗位任职的资格和条件。因此,除了包含最基本的知识、经验、技能、学历、各类上岗证或从业资格证等之外,还可以包括行为特点的胜任力,而任职资格同样也包含了价值观、倾向性等冰山模型中的隐形的特征。即任职资格的构成要素的概念要比胜任力模型的构成要素的范畴更为宽广,而能力的级别不同可以用来区别高绩效和低绩效的工作者,兼顾了低绩效和高绩效的能力。
所以,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胜任力模型属于任职资格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关键的部分。
两者属于不同的概念,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此种观念认为二者均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也有融合的地方。各自的特色体现在:任职资格包含了人力模型所不包括的学历、经验、特殊要求项等,而胜任力模型更关注隐形的能力,即价值观、自我形象、倾向性等。二者融合的地方体现在知识和技能上,也就是冰山模型中的显性能力。
由此可见,对任职资格和胜任力模型的关系认识的不同,焦点在于对二者内容的界定不同。笔者比较支持第二种观点,即认同二者是包含关系,任职资格体系中除可以包含有胜任力模型这个重要且关键的内容外,还包含了诸如学历、工作经验、技能、特殊条件(政治面貌、从业资格等)等构成要素。
适用范围和条件
以上认识了任职资格体系和胜任力模型的异同,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二者的选用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任职资格体系
首先,当公司人才培养困难,且现有的培训体系运作无效,特别是培训源头(即培训需求)不明确和培训组织不健全时,建立关键岗位的任职资格体系可以让企业的培训需求实现系统化、规范化、有序化。
其次,当公司关键技术职位的人员难有晋升通道,只有管理通道时,需要通过开通其他职业通道来留住人才,这时企业应选择建立任职资格体系。
再次,针对技能型人才,应更多地选择任职资格体系。
胜任力模型
首先,当企业快速扩张,需要招聘大批人员,而内部人才良莠不齐,采用胜任力模型可以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技能、知识、经验,而是关注能力水平,有利于内部人才的流动和岗位的轮换。
其次,从企业人群特点来看,胜任力模型更适用于管理职位人员的选拔、招聘和培养。
再次,如果企业的财力允许,企业缺少明确的胜任力模型,且眼前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员工绩效,此时就可以单独开发胜任力模型。
不同的工作经历,给了我很好的锻炼机会,丰富了我的阅历,开阔了我的眼界,并促使我不断努力学习,把握最新的财务会计知识,以出色地完成所担负的工作。下面,我重点就最近三年担任********公司财务审计部经理一职期间所形成工作思路及完成的工作,做业务总结。
一、加强制度建设,拟定和完善公司财务治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加强企业的财务治理工作,其目的是要为企业的效益服务。********公司,总资产超过4.2亿,下辖六家分公司,两家全资子公司,兼跨制造、房产、租赁、修理、客运服务、商贸等几个行业。各项业务的经营方式有所差异,会计处理各有特点。我在对公司营运情况及日常财务工作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认为当时的制度已不能很好适应公司治理上的需要。要想公司治理上台阶,首先应从制度上下功夫。因此,我从审批程序、资金运作、会计核算、审计监督几个方面入手,先后主持出台了四个制度,基本完善了财务治理内部制度体系:1、拟定《********公司开支审批暂行办法》,规范了审批权限和程序。要求公司所有成本、费用支出必须经财务审核并签字确认,改变了以往多头审批,财务监督不力的状况。经过两年的运行,20**年我又重新修订和完善了《********公司开支审批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责权。2、根据国家新出台的财务、会计政策法规,结合本公司的经营特点和治理要求,执笔修订了《********公司财务治理暂行办法》和《********公司内部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并就“两个办法”的贯彻执行作了具体安排。每年对所属经营单位执行“办法”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出具书面整改通知,逐步规范了公司财务治理和会计核算行为。3、为完善公司内部监督治理制度,充分发挥二级核算体制的优势,针对公司各经营单位不同的行业特性,确保公司各项会计数据的真实、完整,于20**年6月重新起草了《********公司内部审计暂行办法》,现正报公司审批,以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
二、抓治理,促效益。预算是企业借以设定一定时期所想要完成的特定目标,完成目标所使用的资源,以及衡量目标是否达到的标准,是现代企业治理的一项重要工具。集团公司对预算治理也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对预算治理工作重要性的熟悉,我积极推动公司预算治理工作,理清工作思绪,将应收帐款的回收及开辟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工作重点。以此为契机,逐渐转变了公司偏重会计核算,轻财务治理的局面,促进公司治理上台阶。1、重视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具体负责牵头编制了公司20**年度、20**年度和20**年度的公司财务预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依据各经营单位近几年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及对未来市场经营环境变化的猜测,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通过二上二下的协调沟通,汇总编制预算草案,报公司预算治理委员会通过,最终确定公司预算目标,确保各项预算指标的合理性。2、以预算为依据,积极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并在日常的财务治理中,倡导效益优先,注重现金流量、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控制,充分发挥预算的目标作用,不断完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反馈的财务治理体系。在公司整体对外投资效益不佳的情况下,力主压缩银行贷款,20**年3月和20**年1月,压缩了公司长期银行贷款4000万元,有效地控制了财务费用的支出,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3、实抓应收帐款的治理,预防呆账,减少坏账,保全企业的经营成果。**年8月上任始,公司帐面应收账款2512.49万元,占公司流动资产的24.75。针对现状,重新制定了公司的信用政策,对客户的信用程度作出评估,要求各经营单位按客户信用程度的高低,决定应收账款数额的高低,控制坏账风险。对信用程度较低的单位,如***,尽管是集团内的兄弟单位,治理政策一视同仁,加大现收比率,控制应收账款额;同时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有难度的客户,亲自上门参预催讨,起到了一定效果,减少了坏账损失。20**年7月止,公司账面应收款1834.5万元,占公司流动资产的12.14,比三年前减少了677.99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下降了12个百分点。4、积极参预,配合经营单位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公司业务发展的重点,而****经营权的取得必须经公开招投标,针对不同的招标,带领财务人员深入调研,做出合理的营运可行性分析,确保公司投标书的质量,为开展有效营运打好基础。20**年**省****招投标,公司投标中得3条****经营权;20**年分别参加省和市****招投标,公司投标综合得分均为第一,中得了2条跨地区**经营权和3条地区**的经营权,**投入营运给公司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通过上述工作,切实提高了财务治理工作的成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司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18.2万元,20**年实现净利润925.25万元,20**年实现利润1896.42万元,每年的利润增长都超过了100。
三、明确责职,提高工效。为提高工作效率,首先,通过几次内部调整,定人定岗,明确职责,减少工作中的磨擦,发挥出团队作用,调动起内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树立服务意识。身为经理的我带头转变工作观念,主动配合业务部门,在切实加强全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月度财务分析;为一线经营及时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由于工作较为出色,财务审计部被评为公司20**年度先进部室(综合测评第一)。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公司的会计电算化进程。20**年初,公司本部会计电算化软、硬件配置完成,同时派出业务骨干参加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同年6月,完成了会计电算化初始工作,通过二年多的平稳运行,电算化已能满足公司本部的核算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公司会计核算效率。根据公司对财务信息和会计核算的进一步要求,以及各分公司分散经营的状况,我计划年内在所有分公司推行会计电算化,并与公司本部实现联网,实施方案正在拟定中,以提高公司整体财务治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任职资格标准;3D;胜任力模型
一、3D任职资格标准的总结架构
《任职资格标准》,亦称《胜任力标准》是将人与工作联系起来的重要媒介,全面地展示出一个岗位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提出哪些胜任要求。《任职资格标准》应涵盖所有影响员工工作表现且能够被评量的指标要素。
本文介绍的3D技术,是目前最为先进和完善的《任职资格标准》开发技术。其总体结构如下:
关键职责(Do):指对某一岗位或某一类人才应承担的核心或关键职责进行梳理,明确提出其应完成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目标。
应有贡献(Deliver),指为某一岗位或某一类人才设定工作产出和结果的标准。
包括“应有角色作用”、“绩效达标要求”、“创新、荣誉及突出贡献”等内容。
能力标准(Display),指为某一岗位或某一类人才设计开发胜任力模型,并制定胜任力标准。包括“硬标准”(学历专业、工作经验、职业资格、知识要求)和“软标准”(又称“胜任力模型”,包括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二、3D任职资格标准范例
下面以人力资源部的“组织发展管理员”这一职位为例,展示“3D任职资格标准”的全貌。
三、3D任职资格标准的应用
通过3D任职资格标准的建设,对职位进行系统的职责梳理,有助于消除职责缝隙及职责分配上的不均衡或不公平,也为制定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提供了框架。
“硬标准”对过往绩效表现、贡献、学历、专业、经验积累、应知应会等进行了条件设定,为竞聘选拔、等级晋升等提供“硬标尺”(报名条件/筛选条件/积分项),让每一个有发展意愿的人,更具目标感,了解应事先做好哪些准备,牵引员工的努力。
“软标准”,明确了任职某一职位所需的素质及专业能力,同样对员工的能力提升和效能改进起到牵引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上海;电力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任职资格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077-03
现代管理学普遍认为,企业生存与发展需要四大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但在这四大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企业要获得持续的成长与发展,就要在物质、资本、市场等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充分挖掘人才潜能,提高企业绩效和核心竞争力。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IBM为了成功实现由硬件业务到服务业务的战略转型,建立了“IBM专业人才制度”,对内部大部分职位都设置了专业培养机制,设定专业人才应有的技能与培养体系以及相应的薪酬待遇。通过这种职业发展路径建设,IBM成功地在全球培养了大量推动软性制造的优秀MOT(Management of Technology)人才,为创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与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上海电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任职资格体系建设背景及目标
上海市电力公司是国有特大型企业,经营活动具有自然垄断、高技术风险等特征。随着上海国际大都市进程的加快,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战略挑战,区域性、时段性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客户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由于上海市各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上海电力的服务质量和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国内对环境、生态的重视,也给上海电力的生产经营、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方面带来全面挑战。
为有效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公司制定了面向未来的发展规划,力争率先建成与国际大都市发展相适应的“一强三优”(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
然而,审视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员工队伍能力素质与“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要求相比尚有相当差距,高级技术人员的比例明显偏低(仅占6.3%),高技能人才相当缺乏,经营管理者队伍中高学历复合型人才比例不足,人力资源瓶颈已成为制约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及培训开发方面也存在问题:员工晋升模式主要采取岗位晋升模式,职业发展通道单一,没有针对不同业务对员工晋升路径进行系统规划,影响了员工潜能的充分发挥;未能建立清晰的员工任职能力标准,难以对员工晋升形成有效的指导与牵引;培训课程体系与员工成长相关性不强。
为了有效推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对员工有效的培养、牵引和指导,上海电力开展了全面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任职资格体系建设,通过对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公司发展战略、组织架构、人力资源规划、在职人员现状分析、公司晋升政策、培训制度、公司主营业务价值链等的综合分析,并借鉴其他行业职业生涯规划的经验,建立了上海电力员工职业通道全景图,设计了通道转换关系,开发了任职资格标准,建立了培训课程目录和大纲,构建了不同专业各等级人员与宽带薪酬模式的对接。
二、体系框架及主要内容
上海电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任职资格体系建设基本原则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尊重历史与牵引未来相结合、系统一次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1.职业发展通道及转换关系设计
(1)职业发展通道划分原则及分类
职业发展通道设计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差异性――不同的业务类别形成不同的职业通道;
同一性――相同或相似的知识内容与能力要素的职业角色构成同一通道;
递升性――渐进的知识和能力梯度对应了同一通道中的不同里程碑(任职资格等级)。
鉴于以上原则,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划分为职类、职种和亚职种三个层级,经营类、管理类、技术类和技能类四大职类。在不同职类中,每个亚职种均为一条职业发展通道。
(2)通道转换关系设计
按照专业类通道一专多能、管理类通道工作轮换的基本原则,允许员工沿纵向向“精专型”发展,或跨越到其他职种(亚职种)沿横向走“一专多能型”发展路径。
在试点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体系设计时主要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因此未能包含企业内的所有小工种,如电器检修、直流、车工、管道工等,这必然会影响从事这些工作员工的积极性;也有员工反映,由于电力企业专业划分精细,通道转换相对困难。
为使公司全体员工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路径,在完善过程中对原有通道进行了修正,根据小工种的工作性质及业务需求,进行归并处理。对于通道转换困难的问题,由于体系关注的焦点在于转换的可能性,指导思想在于培养一专多能型及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员工培养过程中将尽量为他们提供学习、实践和工作轮换的机会。
2.任职资格等级设计及与岗位的对应关系
各职类员工职业路径划分为Ⅰ―Ⅴ五个等级(任职资格等级即为员工职业发展的“阶梯”),每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知识、技能、经验及行为能力标准,具体以任职资格标准形式体现。
公司招聘的新进员工,在实习满一年后就可以申报参加相应专业任职资格Ⅰ级的认证。
然而,在设计管理类任职资格等级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国企中,科级及以上干部一般都是行政任命,并非通过任职资格逐级晋升,如此一来,管理类员工职业路径便只能设两级,这使管理类员工职业路径出现了断层。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公司相关管理部门正在协商,考虑未来管理类员工晋升时,对应的任职资格等级将作为其晋级的必要条件。
3.任职资格等级与薪点工资的对应关系
在任职资格体系基本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对各专业发展通道长度及平衡关系的分析评价,进行任职资格等级与薪点的对应关系设计,实现不同专业各等级人员与公司宽带薪酬体系的对接。
4.基于任职资格标准的培训课程体系
根据任职资格标准,培训课程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知识培训课程和技能培训课程。知识培训课程是指与专业相关的各项必要的理论知识合集,技能培训课程是指与专业相关的各项实际操作技能的合集。
培训课程大纲设计时,力求避免从教科书照搬照抄,关注的焦点是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用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从而更贴近上海电力业务实际,并与员工认知习惯相吻合。
5.能力认证体系及评价机制
为了构建科学、客观、公正的员工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有效推进任职资格管理工作,上海市电力公司制定了任职资格认证管理办法,明确了管理机构及职责,梳理了员工任职资格申报的条件,规范了员工任职资格申报流程。
6.试点实践及评价
体系搭建完成后,公司选择了几家供电分公司进行试点,近600人参加了试认证。
试认证结果公布后,各单位高层认为,体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试认证结果有成像效应,与考生原本的能力素质和日常工作表现基本吻合;通过试认证,可以为人才培养、储备创造条件,也可为人员的管理调配提供依据。
参加试认证的员工认为,任职资格体系的系统性很好,使员工看到了清晰的职业前景,日常工作有了统一标准和规范;通过认证,进一步夯实了员工的专业理论基础,提升了能力水平,增强了班组间的团队协作精神;认证为青年员工展现自我提供了平台,但对于中老年员工存在一定压力。中老年员工技能水平较高,但理论考试相对而言比较困难,需要为他们设计更有效、合理的认证方式。
三、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上海电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任职资格体系建设已初具成效,但从现代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理论角度看,仍存在一些不足。
1.重专项能力轻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企业社会责任和管理伦理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员工品性及职业道德也受到学者和管理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高层管理者意识到,对于员工的培训、开发和管理,仅关注能力是不够的,有时候,能力越强,反作用力越大,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也越大,这在经营管理者身上尤为明显。
考察上海电力的任职资格体系建设,对各职种、亚职种不同等级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均有明确要求,但在能力素质中对员工品行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尚显薄弱。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尤其对于管理职类,导入职业道德评价因素显得更为必要。
2.重资格资历轻经验成果
企业管理关注的是过程,追求的是效益和效率,因此以经验成果为表征的贡献标准应该成为员工取得认证的前提。上海电力任职资格标准中包含对经验成果标准的要求,但基本局限于最低企业工作年限、最低专业工作年限、最低学历要求、最低技能等级或职称等级等基本要求,未能进行详细、具体、量化的描述。
未来完善过程中,需要详细分析梳理所有职类、职种及各任职资格等级的经验成果贡献标准,从而为员工行为建立参照。
四、总结与展望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员工与组织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员工工作动机由谋生转为乐生,他们更希望在工作中获得价值的实现和快乐。如果企业不设法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构建适合员工发展的职业通道,并安排恰当的培训和职业指导,企业将无法吸引和保持优秀人才。
上海市电力公司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及任职资格体系的开发、应用,将有效推动公司战略和组织要求的落地,同时也为员工开辟了基于能力的职业发展通道,从而构建起以任职资格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体系,形成良性开发机制与整体策略优势,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必备的核心能力。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关乎每位员工的一生,只有建立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帮助员工实现职业抱负和职业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企业人力资本增值,最终实现企业的未来愿景。
相信上海电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任职资格体系建设的经验和得失能够给其他企业带来借鉴。
参考文献:
[1] 石建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徐笑君.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3] 杨序国.任职资格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 薛伟.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8.
[5] 陈怀涛.S公司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6] 向永康.电网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8.
[7] 洪亮,周艺萍.华为的任职资格管理探索与实践[J].中国培训,2009,(4).
2018年10月31日—11月2日,新安县教育局组织全县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和提高班岗位培训,我有幸也参加了培训。
10月31日,我们一行九十多人多人赴洛阳西下池小学,开封河大附小,封丘县实新中学这三所小学校考察学习。本次考察任务明确,组织严谨。考察团每到一所学校,都和学校领导认真交流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特色学校创建、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同时也听取了各校领导经营管理学校的办学理念、思路及所取得的成就。考察学习中的所有信息和场面不断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并且不时的在我的思想中与我校的办学实际形成碰撞,使我感受颇深,回味无穷。下面我就学习考察的感悟汇报如下:
镜头一:在爱和自由中快乐成长
走进西下池小学,就像走进了一个生态的世界,看到的是自然和谐,生机勃勃。学校精巧细致的文化景观,成为西下池小学学生拥有的独特的成长环境。可谓“一步一景,处处皆文化”。在这里,充满“爱与自由”,孩子“自然生长”,师生都能成为“自己”。准确地说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童年记忆,少年时光,就在人一生之中最美好的小学阶段,应该是流光溢彩,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让人不由有种感动,有种鼓舞。内心深处发出一种赞叹:这是一所不一样的学校!这是一所充满生机的学校!这是一所师生和谐发展的学校!
镜头二:朴素外表下的真经
河大附小明伦街校本部隶属于河南大学老校区,校舍也许落后,教师属于河南大学的编制。家长全是河大的老师,这里有着一群高素质、高文凭、先进教育理念的家长群体和老师团队。目之所及,到处都安排的科学合理,人性化,遵循教育规律。在这样的校园里行走,真切的感受到了教育本真的样子,那节科学科,刚入职的牛老师不紧不慢的启发诱导,让孩子们自己感悟、动手实践,自主体验学习的乐趣。真的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我在想我的课堂,缺少的是从容,更多的是唠叨。
镜头三:一所农村学校22年的阅读坚守
河南省封丘县实新学校,22年来坚守阅读这一特色,同时不断探索阅读课程化的升级,在变与不变之间,书写了一所农村学校的“阅读传奇”。尽管已经惊叹过一次了,但当第二次踏进这所学校时,内心还是再次泛起了涟漪,那是自己内心深处阅读的情结再次被勾起,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也总是把阅读挂在嘴边,但并没有扎扎实实的陪孩子们阅读下去。实新学校身处国贫县,学校内部没有现代化、高大上的图书馆,外围也没有全民阅读的氛围,但他们却用最朴实的方法,将阅读的种子深深地种入了孩子和教师的心间,将阅读融入学校成长的基因中,这一点对我的触动很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如今,实新学校找到了这条看似曲折的“捷径”,愈行愈远。实新学校在印证“办一所儿童喜欢的学校,办为孩子童年留下终生美好记忆的学校,办一所留住乡愁的学校,办延续乡村文明星火的学校”的办学追求。而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个人感悟
通过考察学习,感悟很深,收获不小,我觉得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经验。
1、环境育人尤为重要。 我们考察的西下池小学,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得十分完美,校园清洁优雅,文化气氛浓厚,充分利用墙壁、走廊、门窗办起了墙报专刊,名言警句、书橱等,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随处可受到良好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一、证券经营机构现任高级管理人员和证券经营机构分公司、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近一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且所在公司董事会未解聘的,其原经中国人民银行确认的任职资格仍然有效,待换领《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和《证券经营机构营业许可证》时一并审查。
二、兼营证券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主管证券业务的负责人,以及证券总部、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任职资格的管理比照《办法》执行。
三、证券经营机构分公司、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由所在地证券监管办公室或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以下简称证券监管机构)参照《办法》进行审查,并进行日常监管。
各地证券监管机构应于每季度前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上一季度辖区内证券经营机构分公司、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任职资格审查及变更等情况。
四、《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申请表》由各地证券监管机构按照附件的内容、格式、尺寸自行印制。
附件: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其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专指证券经营机构的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第四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依照本办法,负责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与管理,包括资格的审查与确认、任职期间的考核、资格暂停与撤销以及其他相关事宜。
各地证券监管办公室或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以下简称所在地证券监管机构)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授权,依照本办法对辖区内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初审。
第二章、任职资格
第五条、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须具备以下条件,经中国证监会认定的特殊情况除外: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按照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取得两种《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并从事证券工作3年以上;
未取得《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应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从事证券工作5年或金融工作8年以上;或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从事证券工作6年或金融工作10年以上;其他学历人员,须从事证券工作10年,或金融工作15年,或经济工作20年以上;
3、身体状况良好;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5、具有履行高级管理人员职责所必备的经济、金融、证券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6、中国证监会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各级党政机关任职,不得兼任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
第七条、下列人员不得担任证券经营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
1、因扰乱社会治安或其他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受到行政拘留处罚,执行期满不足3年的;
2、因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监督不力,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导致发生重大案件的直接责任人或负直接领导责任者,受到警告或警告以上处罚,执行期满不足3年的;
3、因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或超范围开办证券业务等受到警告或警告以上处罚,执行期满不足5年的;
4、对因严重违法、违规导致金融机构被接管、关闭或破产清算负有个人责任或直接领导责任,离任不足5年的;
5、因帐外经营、制做假帐、隐瞒负债和资产、擅自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包括分支机构)等行为受到警告或警告以上处罚的;
6、受过有期徒刑刑事处罚的;
7、中国证监会认定的证券市场禁入者;
8、中国证监会认定的不宜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其他人员。
第三章、日常管理
第八条、证券经营机构拟聘任高级管理人员时,应事先报中国证监会进行任职资格审查。
第九条、未经中国证监会进行任职资格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人员,证券经营机构不得为其办理任职手续。
第十条、中国证监会通过审核材料、考察谈话、定期考核等方式,对证券经营机构推荐拟任或在职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品行和资历进行审查。
第十一条、证券经营机构推荐拟任高级管理人员,需向所在地证券监管机构提供下列材料:
1、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申请表;
2、身份证;
3、《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或学历证明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4、拟任人员所在机构董事会或上级主管部门对拟任人员的综合鉴定及推荐意见;
5、中国证监会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
前款第1项任职资格申请表由中国证监会统一制定。
第一款第2项、第3项可提供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推荐单位公章。
第十二条、所在地证券监管机构对前条所列材料进行初审,出具初审意见后连同证券经营机构提交的材料报中国证监会。
第十三条、中国证监会可授权所在地证券监管机构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考察谈话。
考察谈话必须有书面记录,并经考察人和被考察人双方签字。
第十四条、中国证监会对审查通过的拟任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发放任职资格批复文件。
前款所述拟任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资格批复文件下发后6个月内未办理任职手续,该批复文件自动失效。
第十五条、证券经营机构申请更换董事长或总经理,须在取得任职资格批复文件后一个月内办理《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变更手续。
第十六条、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从事除本职工作以外的其他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属公司董事会应及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抄送所在地证券监管机构:
1、拟因私离境一个月以上;
2、直系家庭成员拟移居境外或已在境外居住两年以上;
3、因涉嫌违规、违法行为而被调查、处理;
4、拟离开所在证券经营机构。
第十八条、证券经营机构应当在公司章程中或以其他书面形式载明,当董事长因特殊原因暂时中断履行职务时,需由董事会指派符合任职资格的高级管理人员代其履行职责,并报所在地证券监管机构备案。
第十九条、证券经营机构董事会对其高级管理人员给予处分或免职的,须在决定公布前以书面形式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第二十条、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述职报告和公司董事会评价意见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第二十一条、中国证监会对证券经营机构的年检包括对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考核。
第二十二条、中国证监会对举报或反映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违法违规的情况可以进行调查,并可根据调查结果对其任职资格重新进行审查。
第二十三条、证券经营机构董事长或总经理拟离任时,所在机构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应当委托具有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离任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告中国证监会。
第二十四条、中国证监会负责建立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档案。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五条、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有违反第六条、第十六条规定的行为,一经查实,中国证监会将取消其1至2年的任职资格,并给予推荐其任职的机构通报批评。
第二十六条、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有第七条所列情形,且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实,将分别给予以下处罚:
1、有第七条第1项、第2项情形的,中国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取消其3-5年的任职资格,并给予推荐其任职的机构通报批评;
2、有第七条第3项、第4项情形的,中国证监会将取消其5年内的任职资格,并视情节轻重对推荐其任职的机构给予通报批评或警告处罚;
3、有第七条第5项、第6项、第7项、第8项情形的,中国证监会将不再受理其任职资格申请,并视情节轻重对推荐其任职的机构给予通报批评或警告处罚。
第二十七条、证券经营机构未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任免高级管理人员,中国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单处或并处警告、暂停部分业务资格的处罚,并责令其按本办法申报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第二十八条、证券经营机构未对拟聘高级管理人员提供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查,出具虚假鉴定或推荐意见,中国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该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通报批评或警告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将认定该法定代表人为市场禁入者。
第二十九条、证券经营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的规定,知情不报或故意拖延应报告的事项,中国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该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通报批评或警告处罚。
第三十条、证券经营机构不按时报送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述职报告和董事会评价意见,中国证监会将给予其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上报。
第三十一条、证券经营机构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不及时进行离任审计并报告审计结果,中国证监会将视情节轻重单处或并处警告、暂停部分业务资格的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证券经营机构分公司、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由所在地证券监管机构参照本办法审查、确认,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第三十三条、证券经营机构分公司、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任职,应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取得一种《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并从事证券工作2年以上。
未取得《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除符合本办法第五条的条件和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外,其学历和经历条件须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从事证券工作3年或金融工作5年以上;或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从事证券工作5年或金融工作8年以上;其他学历人员,须从事证券工作10年或经济、金融工作20年以上。
第三十四条、外资证券经营机构在中国境内的分支机构和中外合资证券经营机构及其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与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之前实施的有关证券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的规定,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一律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