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0 04:32: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大学生需要法制化,法制化是实现大学生管理的根本途径
首先,大学生管理法制化是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目标的必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新世纪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标准不仅是专业知识丰富,道德高尚,而且应具有高标准的法制观念。要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高等教育。为此,要加强高校管理的法制化深度。在高校管理中,大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因此加强高校的法制化教育其实最根本的就是加强大学生管理的法制化。
其次,大学生管理法制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完成向社会输送高级人才目标的必要手段。高等教育单位作为教育部门,其主要工作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级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标准不仅是专业知识丰富,道德高尚,而且应具有高标准的法制观念。要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高等教育。为此,首先要使高校中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较高的法律观念。可以通过开设法律课程,开展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讲座和活动来加强学生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当然同时也要让学生在学法、懂法、用法的过程中懂得分辨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根本上提高高等人才的思想素质,减少高级知识分子犯罪率。目前国内大学在这方面的现状离我们的期望还有一段很大的差距。一方面,作为知识和技术摇篮的高校,师生对社会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知之甚少。侵权和被侵权现象在高校时常发生。学生与学校间关于维权的官司也频频出现在媒体上。另一方面,大学生中谈恋爱、婚前、女大学生傍大款、打架斗殴、盗窃、吸毒等行为为数不少。社会需要各方面都健全的高级人才,高校在输送人才的最后工序中担任了及其重要的角色。
再次,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决定了需要法治教育作为手段。当代大学生,多出生在八十年代初期到中期的一代青年,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公民。作为国家民族建设的新生力量,他们掌握高等技术知识,胸怀报负,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处事果断对人热情,这是他们的有点。但是,他们在思想和言行上容易偏激,分析现象和问题欠缺全面和长远的眼光;再者,出生年代给了他们和平的政治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思潮的冲击,造就了这一代新兴人类:对生活的物质要求高,追求享受高级物质生活,对需要艰苦奋斗的人生旅途没有充分的估计和心理思想以及身体上的准备。在这一代人身上存在更多的矛盾:他们掌握高级知识却常犯急功近利的错误;他们大胆勇敢却缺乏谦虚谨慎;他们对人热情却难以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他们没有充分努力却总抱怨环境的恶劣;他们自认为是成年人却在思想上并不成熟。这些观点决定了高等教育在高校教育管理别要注重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片面强调尊师的观念,克服单纯从伦理道德强调爱生的习惯。要更多地从尊重、平等的角度出发。将每一个学生当做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来看待,肯定他们作为一名成年公民享有的权利,同时强调作为一名成年公民还应当承担的社会义务。守法是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基本的行为规范。培养社会责任感,是他们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一个基本手段,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
二、大学生管理需要人性化,人性化是实现大学生管理的必要条件和有力工具
首先,法制化是前提,人性化是必须。高校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主动适应新时期新环境下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要从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体现一人为本理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人性化,科学公正需要人性化,正确的导向加有效的引导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化教育,要以人性化为条件。大学生由于不知法而犯法的案例屡见不鲜,所以要把法制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规范学生的全力与义务,使学生由被动教育变为主动自律。将法制化教育联系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和世界观、人生观进行,既充分地体现了人性化教育,又可以收到法制教育的良好效果,可谓一举两得,相辅相成。
三、结语
总之,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要注意法制化和人性化相结合,在法制化的前提下实行人性化管理。高校要转变传统的“管制教育”,树立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对待学生的日常行为问题,应该以教育主导为主,不断完善与创新大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在法制化的前提下充分的体现人性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学生;创新教育;以人为本
在当今社会的新形势下,许多新的矛盾出现在了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中。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只是简单地重复之前的老办法,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要认清如今的紧迫形势,在高校学生管理上除旧迎新,探索更多改革的新路子。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今的社会生活已经对高校学生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虽然以往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与培养社会人才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纵观全局,以往的高校学生工作与当今社会生活却有些脱节。我认为要培养21世纪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除了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第一,在传统的文化束缚下,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制度为封闭性、强制性和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日益发生了改变,不少学生变得眼高手低、胸无大志、心浮气躁,高校精神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我国“扩招”政策使得高校人数激增,导致了教育管理的难度增加,学生素质以及基础都参差不齐。学生入学后没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缺乏自律意识,最后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并且出现各种心理疾病,这是造成高校校风日下的主要原因。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制度在创新,教育在创新,技术在创新,管理在创新。一切都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创新。就高校而言,掌握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抵制错误的思想、腐朽的文化,这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相信只要管理人员、各个部门与广大学生共同努力,一定能做到与时俱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跟上时代的步伐。
高校,是所有大学生生长的土壤,大学生的能力、特长都会在这里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发挥。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的学生工作在于培养富有个性、知识能力合理、勇于创新的人,并要求学生要学会做事,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高校应通过创新学生工作的组织模式,使学生能有一个更加宽广、更加自由的发挥空间;通过创新学生工作的理念,使学生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各种要求;通过创新学生工作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注重实际;通过创新学生工作的管理,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所提升,并且拥有坚强的意志与广泛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而言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已迫在眉睫。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实施手段
第一,高校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指挥系统,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学生干部队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生活的管理者,也是学校思想与意志的传达者。因此,学生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工作体制改革的成败。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挑选出素质高、能力强、有爱心的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要多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以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
第二,要使学生干部队伍能适应当今形势,一定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干部团队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要对学生干部队伍成员进行严格考核,还要多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开阔视野,交换意见,把学生管理工作放在首位,这样才能使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第四,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面对网络的挑战,抓紧机遇才是所有高校最应该注意的。机遇往往都是伴随着风险一同产生的,我们不能只看到互联网的负面,更要从正面去肯定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它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便利,而且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与视野,使人与社会更近了一步,这为高校培养当今社会全面发展性人才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以我们应该把学生工作结合当今网络信息,将学生的思想政治与生活带进网络,构建良好的网络校园,从而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提供良好的帮助。
最后,高校管理工作作为一项行政工作,校规校纪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国家法律的规定下,使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更加人性化和具有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实施决策管理。现如今我们大力提倡依法治国,法制国家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样,作为以行政手段对学生实施管理活动的高校也要如此。作为管理决策者,必须制定出一套能充分表达学生意愿的、学生能充分参与其中的行政管理办法,并且按照管理规定,运用各种手段,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四、结束语
高校管理者还应该考虑如何保证违纪学生的权利,即救济权利。救济权利是学生的一道保护线,使学生能够切实维护自身利益。正是因为有了学生充分参与决策的管理规定,才有了学生对规章制度的充分信服,各种管理规定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准则。完善救济权利,使学生不再处于弱势地位,有利于平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抵抗情绪;要强调一种温和人性的管理模式,使教学管理从人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传统的刚性管理、硬性强制,民主对话将受到普遍的认同和欢迎;制度的负面效应及时消解,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庄岩.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2(3).
2.胡保卫.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新理念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8).
3.金明媚,程捷音.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2).
关键词: 新形势 民办高校 学生管理工作 创新思路
一、引言
学生管理工作是构成高校管理框架的重要环节,高校的主要工作是保证学生的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行之有效。随着我国民办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多,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一直是各民办高校中的头号难题,严重制约民办高校未来的发展。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不断的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
二、概述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的因素
我国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结构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及学习生活理念都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变化让人感到高兴,但是有些变化让人恼火。
1.社会政治意识较为淡薄,理想信念较低。
从社会政治意识角度出发,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和政治理念都比较淡薄;从道德价值观看,不少民办高校学生都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物质主义”,这种理念与我国的发展观背道而驰,让学生偏离正确的发展道路。道德理念正在从学生的思想中淡化,利益、欲望、物资等一些理念正在逐渐渗入高校学生的学生和生活当中。“利益与商品人格”的广泛出现,让学生缺乏应有诚信,从而导致民办高校中出现找人替课、抄袭作业、考试花钱请、用各种办法贿赂教师等现象。如果就连最基础的学习、测验都要花钱通过,那么学生的诚信又在哪儿呢?这种学生进入社会又能为社会作出怎样的贡献呢?
2.找不到学习方向。
民办高校中有不少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学习态度不严谨,缺乏科学的学习方式,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在学习时自由散漫,缺乏基础的纪律性和主动性。高校学生的背景不同,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于是该学生就不愁以后找不到工作;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常常出现考试挂科和补考的现象;有的学生无法正常毕业或者是中途辍学。少数家庭较困难的学生由于不能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业或勤工俭学的原因,兼职时间和数量过多,学习效率较低,成绩往往不是很理想。
(二)民办高校学生的现状分析
1.学生的政思工作不能落实到实际当中。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学生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和人生观,促使学生全方面地发展,为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高能力与高价值观的多元化人才。但是,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工作情况看,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政治思想教育并没有合理开展,很大一部分只是存留在理论之上,即使在实际工作中有所落实,也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其政治思想教学效果不显著。
2.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一些民办高校的管理制度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理念,还处于传统的管理层次,跟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不能很好地衔接上,从而难以提高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效率。
三、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措施
(一)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队伍和构建激励机制
想要学生管理队伍持续稳定的开展工作,就必须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激励制度,主要使用精神奖励,辅用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是指,以学校领导为单位向全校师生公开表扬优秀的管理人员,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奖励;物质奖励是指当优秀管理人员在进行职称评定、学术研究和管理工作方面给予相对应的薪资待遇。另外,学校单位应该明确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并且适当减轻政治思想工作人员其余的行政工作,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民办高校在建校和治校的过程中,校内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在近几年内,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和适用面不断拓宽。除此之外,学校单位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管理队伍的未来发展,不单单对管理人员进行合适的岗位转型,还应该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初级的学生管理人员升级成为专业的学生管理人员,例如: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讲师、创意发展指导员等各个方面的专业。
(二)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
我国民办高校的建校时间通常不是很长,虽然有较强的资金力量,但是学校的文化氛围不是很浓厚,民办高校缺乏形象的高校标志和文化,文化上的缺失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民办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纳入校园核心工作体系。在创建校园文化时应该从高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出发,结合时展中积极的理念和价值观,从而在学生内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三)努力探索民办高校教学机制之间的各种关系
国内一些民办高校的教学机制和层次关系都比较模糊,育人理念、学术层次、核心竞争力都不是很强,高校内部的管理不是很规范,从而导致学生的管理工作缺乏优化的机会。民办高校的管理人员始终应该将高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作为民办高校工作的核心内容,将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并且学校中的各项内容都要围绕这几个点进行,同时全力服务于这个点的工作。
四、结语
民办高校是我国新兴崛起的一种教育力量,对社会、人民和传统教育机构的冲击体现在各个方面。虽然民办高校有众多优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式,最大化地完善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并让管理工作得到应有的创新。
参考文献:
[1]丘有阳.关于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6).
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人类社会进入全新发展时代。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通信遍及人类生活和生产各领域,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广被人们熟知且广泛应用,日益成为当前人们交互联系、沟通的主要方式。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领域也带来深远影响。
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管理工作,把握信息技术实践应用功能,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和学生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思路、创新管理制度,并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真正搭建信息技术环境,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2 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优势
信息技术开放优势 信息技术为小学生管理工作创造开放性环境,其丰富多样的资源信息,满足小学生管理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即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工具,不断丰富小学生管理方式、管理内涵,整合资源开展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高效、快捷的优势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管理工作打破时空限制,节约大量工作时间,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而且人们通过信息技术远程交互就能开展工作,这种方式也给教师带来极大便利,教师通过开设“远程家庭管理师”方式,为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创造便利条件。
信息技术交互、直观的优势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管理工作利用“声+像+色+动画”立体资源,为学生管理提供直观方式,实现学生管理远距离交互和零距离管理,增强学校、教师、家庭之间的交流,更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3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对策
要树立小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本理念 在小学生管理工作中,鉴于小学生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意识也未发育完全,难以正当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笔者认为一味采取严管模式是不正确的,会压制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将不利于小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引入小学生管理工作,更需要创新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突出小学生人性化管理。因此,在小学生管理工作中应重视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在管理中体现人本管理理念,不容忽视个人因素,营造小学生良好的教育氛围,真正做到真诚、耐心的心灵沟通,关心、呵护小学生学习、情感、生活,帮助小学生树立信心,勇于面对困难。
要开拓小学生管理工作的多元思路 小学生管理工作思路创新将决定小学生管理工作效果,因此必须要创新小学生管理模式,改变传统单纯行政管理模式,彻底改变教师对小学生思政教育过死、过严的局面,建立小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即科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有效结合的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同时关注教师思政教育工作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定期举办小学生思政教育活动,真正践行小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育人理念。在小学生管理工作中,认清互联网+时展形势,探索小学生认知规律,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把握小学生管理工作新动向、新思路、新途径,实现小学生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开创高效科学管理新局面,在人本管理理念下,扎实有效开展小学基础教育工作。
要建立小学生智能化管理工作制度 小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创新首先是小学生管理工作领导体制创新。结合信息技术时代教育发展新形势,笔者建议采取民主集中和校长负责相融合的管理制度,针对互联网+新问题和新情况,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大力改革小学生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管理经费保障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在小学生管理工作中,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尊重小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小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的发挥,健全小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并在工作中动员授课教师、班主任、教辅人员,甚至学生干部,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小学生管理工作中来,高效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的小学生管理制度,运用信息技术新媒体,加强师师、师生之间的交互沟通,促使小学生管理工作服务到位。
要提升小学生管理工作教师素养 很多小学教师一想到信息技术就感到神秘和遥远,不知道在小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其实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操作技术,相较于小学生管理工作简单多了。笔者建议,学校应在教师中开展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活动,为教师配置信息技术多媒体工具,完善建设校园互联网,发挥信息技术功能,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同时,鼓励教师真正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尤其要注意和家长的联系,依托校园网等媒体为家长传输小学生电子管理资料,设置小学生动态管理专栏,有效引导家长家庭管理,创新家庭小学生管理理念,共创“1+1”的家学共赢的小学生管理效果。
4 践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管理创新理念
小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都是他们最真实的表现,教师需要因势利导地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小学生的管理工作。要正确看待小学生的外在行为,他们具有顽皮、好动、自制力差、好奇等天性,教师应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在人本教育理念下开展引导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客观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因势利导,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为小学生开设思政教育理论课,建立小学生道德规范制度,引导小学生在日常表现中践行真善美,帮助小学生结合自己的优点,养成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行为。
总之,应用信息技术是教育教学现代化需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教师应顺应信息技术潮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网进行和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流,转变传统学生教育和管理理念,搭乘信息技术快车,创新小学生管理理念、管理思路、管理制度,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正确看待小学生外在行为,并以赏识激励形式给予小学生正能量,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和作用,高效开展小学的学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建新.浅谈小学生管理工作[J].现代农村科技,
2013(6).
[2]韩超.小学生大智慧:论班级的管理艺术[J].新课程,
【关键词】 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创新路径
转型时期是民办高校转变发展思路,由外在的扩大招生规模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育人模式。辅导员作为服务育人工作的主要践行者,是推动民办高校转型的主要力量。因此,转型发展时期创新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民办高校辅导员作为服务育人工作的主要践行者和实践者,承担了班级管理者、科学教学者、思想引领者的多重角色与职责,是培养综合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力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民办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出思想上积极进取,与时俱进;遵纪守法,爱国敬业,具有崇高理想;心理健康向上,心理素质较强;学业有成,知识体系构建完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较强的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型优秀人才。
2、就业服务与指导,规划科学的人生方向
新时期,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呈现出了日益严峻的趋势,由于学校知名度,综合实力、师资力量等方面与公办院校的区别,民办高校的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作为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服务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大学生刚步入校园时,辅导员就组织大学生开展新生职业规划教育与引导,引领学生明确在大学时期的学习任务、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并且为之努力奋斗。其次,开展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习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善于思考与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最后,积极组织模拟招聘会,旨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为就业奠定基础。此外,还组织专门的就业指导咨询会以及大型的人才招聘会,为学生推荐理想的工作岗位与好的单位,以实现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二、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1、深受传统工作方式影响,工作缺乏创新性
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迎来新的挑战,这就要求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富有创新性。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辅导员的工作布局、工作形式、工作心态在新形势下缺乏创新与活力。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对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加以超前性研究;二是思想上一时无法接受转型发展带来的冲击。
2、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感,工作思路有待厘清
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改革力度过快,辅导员身上压的事情比较多,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都很大。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学校对辅导员的激励机制尚未健全,导致提升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措施不完善;另一方面,学校不重视对辅导员的心理调适,这样一来,辅导员易于产生职业倦怠感。因此,转型发展过渡期,辅导员要调整好心态,进一步厘清自己的整体工作思路是当务之急。
三、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1、重新确立角色定位
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时期是其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的重要时期。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开展者,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先完善自己。首先,要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重新定位,在工作中要时刻注意工作方式与思路的转变与调整。其次,辅导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它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日常管理,还应使他们具备进入社会的技能,顺利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与毕业论文的设计,而且更要重视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以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职业素养,并使他们做好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最后,辅导员还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已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学籍管理、宿舍管理、行为管理。在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院校辅导员的职能应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工作涉及到很多内容,如学生学习、安全、奖学金、助学金等,因此,也可以说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服务育人工程。
2、转变工作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办学理念与思路的变化,给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压力与挑战。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及时地转变工作理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人为本,不仅仅是民办高校办学的理念与思想,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制定学校发展总体计划与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也是要在转型发展时期改变辅导员老师的角色定位,改变以往辅导员老师以管理为中心的理念,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着想的服务意识。同时,还要实现服务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并且明确服务是基础,育人是关键。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实现学生事务的自我管理。让学生参与学生事务的管理,组建优秀的学生组织与队伍,在辅导员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做,不仅仅能够协助辅导员老师完成相关的日常工作,进一步提升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遇事能够冷静思考,果断处理事情的能力。
3、重视工作模式创新
转型发展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因此民办高校辅导员应该创新工作模式,以便提高工作效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管理模式的变化,民办高校辅导员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扁平化、一体化,构建一站式的学生服务与管理平台,建设一站式互联互动新型运行机制,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转型时期是民办高校转变发展思路,由外在的扩大招生规模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育人模式。辅导员作为服务育人工作的主要践行者,是推动民办高校转型的主要力量。而辅导员要想在这一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期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通过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对工作理念进行转变等途径,切实提升辅导员自身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林海波,杨世谷.基于能力导向的高校学生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5).
[2] 李振威.人本视野下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路径探究[J].法制博览,2016(02).
[3] 刘海亮.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的创新性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6).
[4] 马玉萍,许鹏奎,王亚平,杨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甘肃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选择[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10).
[5]林海波,杨世谷.基于能力导向的高校学生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3).
[6]李振威.人本视野下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路径探究[J].法制博览,2016(02).
我们要不断探索适应学生自身性的管理模式,学生管理模式必将实现思维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工作方式由“理论说服、管理约束”向“教育指导、服务引导”的转变。
一、创新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重要意义
加强和创新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是因为学校发展的要求引起的,针对当前教育矛盾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工作提出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矛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过度与教育不足并存的矛盾,并深入分析了学生成长环境、全人素质教育现状和对隐性和潜性课程关注不够等问题。这必然带来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变革,这些变革将对学院的发展是至关重要。
二、创新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工作思路
学生管理工作要完成四大任务: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方法、立场,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三是塑造健康价格与价值取向,四是塑造而又有耐受力心理素质,并强调其中基础性工作和落脚点就是道德教育,同时对于学校的科学管理、学院的凝聚作用、学生的培养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其进行研究、探索,无疑对其具有推动作用。
创新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对于我们而言是具有开创性。只有在宏观上和战略上充分的重视,创新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才能产生质上的飞跃。
三、 创新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具体措施
能够认识到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在学校整个工作系统中的地位,创新学院学生工作模式就是充分的发挥学院层面的工作积极性,在这个基础上,创建具有学院特色的学院学生管理工作,营造具有学院特色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院中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学院的个性和特色。
1. 组建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体系
首先需要一个高度重视的结合了学院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由学院的领导、学生导师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整个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其次需要一个认真负责的结合了学生诸方面的发展小组,由辅导员、学生代表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在校的全面发展提供思路、提供方法并付之行动。同时需要一个具有个性的学生会的自治小组,学生事务的民主管理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2. 健全学院学生管理工作规章制度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就需要规则,因此健全和建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应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学校层面,学校可以制定全校性的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相关制度,学校的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应当具有全局性、指导性、原则性。其次是学院层面,学院可以在学校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原则下,这些制度可以包括:团员制度、党建制度、辅导员工作相关制度、学院学生守则等等。
3. 完善辅导员的制度管理
辅导员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力军、生力军,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首先,建立辅导员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经济上奖励、精神上的鼓励、职级上的提高和职务上的升迁,这都可以成为工作中一种示范和引领。其次,建立辅导员竞争机制,建立辅导员的竞争机制就是让不合适的辅导员有一个退出机制,对于不合适的就应该通过竞争机制转岗,始终保持辅导员队伍的高品质。再次,建立辅导员学习机制,辅导员的不断学习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保障,辅导员就应该是担负起某一个层面的专家,以提升辅导员的整体素质,能够对应学生群体的复杂性。
4. 建设学生民主管理体系
对发展型学生管理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工作模式。教育由灌输式被动接受向互动式主动参与转变,管理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主体由以学校、教师为主向学生自主管理转变,内容由问题式管理向发展式管理为主导转变的创新思维。
我们构建的发展型学生管理模式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依靠管理科学,追求务实和创新,全面提升学生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学生发展,途径是科学管理,方法是务实创新。具有以主导性为特征的教育思想,以人本化为特征的教育理念,以渗透性为特征的教育形式,把习惯养成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发挥学生社团作为青年成长群体的功能,推动大学生学习权利与义务、主体与责任、个人与集体等社会观念;关注青年流行文化,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搭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同学院的使命结合起来,为学生会的未来负责,这需要我们树立主动为学生服务、主动参与管理的思想,不断探索和创新出适应学生自身性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以人为本;服务型;学生管理队伍
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因此也更加重视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为了符合高校教育管理的规律,适应高校学生生活学习的特点,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型学生管理队伍非常重要,不仅能够更好、更快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还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管理机制的D型。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型学生管理队伍的要求
(一)正确认知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学生今后的发展高度、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学校未来命运的发展都直接受到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影响,因此,学生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学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和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学生管理理念,从育人为先、职业导向等教育理念出发,将包括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与教学管理在内的学生服务工作做好。学生是学校的客户,树立“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客户工作思路,是构建服务性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持续关注学生思想特点与动态
在市场经济与社会文化高速发展与变化的时代,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等思想动态也在快速地变化着,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要提高有效性与主动性,结合高校学生管理的现实状况,研究社会压力、就业环境、社会变化与经济发展为学生学习与就业带来的影响,分析新时期九零后思想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启发教育活动,从学生的现实需求与实际利益出发,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奖惩并行且适度
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要求是奖惩并行,并且关心爱护的严格管理的程度要一致。当前教育体制是院系两级学生管理,因此系部与学生处管理部门应该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前提下,找准服务对象,提高服务意识,践行服务措施,吸取学生服务的教训,发扬学生服务的经验,将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与严格管理融为一体。学生处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是提高辅导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学生公寓的服务管理,系部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是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人才。学生除了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吃饭,因此要重视学校后勤食堂的管理,以健康实惠、质量过硬、品种繁多为目标,建立食堂管理的监督机制与内部机制。团委要为学生的课余实践生活负责,统筹规划社会实践、科技服务、专业比赛、勤工助学等促进学生智育发展的活动,提升学生探索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型学生管理队伍的措施
(一)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体制创新
以人为本的服务型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改革与当前社会教育不适应的传统学生管理体制,构建新社会条件下的服务型的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机制。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可以建立院系两级管理的新体制,给每个系配备学管秘书与党总支书记,构建辅导员、班主任与系管理具体负责、学生处统筹指导的全员参与的学生管理体系。这样就能形成一支知识、经验和激情都富有的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队伍,在合力工作、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下,为服务性学生管理工作打开新的局面。
(二)实现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创新
首先,增加负责学生管理的专职机构与专职人员,加强学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其次,是学院要有明确的政策导向,激发教师积极参加学生管理工作与担任班主任的积极性,在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落实教书育人的理念;第三,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补贴和待遇,促进他们安心、专心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最后,改善学生活动场地设施,加大对学生教育活动与课外活动经费的补助。为了使服务性学生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学院应该制定班主任参加学生管理工作的办法、教师兼职辅导员的办法等一系列配套的服务型学生管理规章制度。
(三)构建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
学生会、院团委、团总支、系部党应该在服务型学生队伍建设过程中发挥表率作用,转变原有的职能管理模式,做到学生管理工作要做学生想做的,想学生所想的,将所有工作都转变成服务学生的行动。特别是要动脑子、下功夫把学生的二课工作做好,依照学生的性格特征与专业特点组织相应的文体活动或科技活动,在教学计划中实施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模式。还可以组织辩论赛、知识讲座、书法欣赏、文艺晚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提高学校的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娜.以人为本语境下服务型高校管理体制架构路径略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1):109-111.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学生自身素质;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学生主观能动性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增长,更多的人有机会得以继续学习深造,这对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利大于弊。笔者就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现状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等内容进行一些探讨。
一、对当前学生现实情况的分析
1.学生素质下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困境
(1)学生基础分析
现在的高职院校在校生,大多是高中毕业起点三年制和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入校的分数线普遍不高,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2)学生心理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都是90后,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很多事情在家由父母代劳,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在班级活动、宿舍生活中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较少顾及周围其他同学的感受,有的学生不能较好地融入到集体、宿舍生活中;一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不知道该如何调整心态去应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往往表现出灰心、沮丧的情绪甚至更为过激的行为;在面对荣誉(优团优干、三好生)和利益(奖、助学金)时,往往都是只考虑自己。
2.网络信息化的普及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电脑、网络、手机的普及,使得学生运用网络资源查找与专业相关的信息更加便捷,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是通过网络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也在增加,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整天沉迷于网吧或者宿舍上网。
二、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探索
1.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开展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
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高职学生有些因为学习成绩较差而产生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优点,有一点优点就将其放大真诚地称赞学生,使学生产生自信;另外,与学生平等对话,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关心他们的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生活、情感状况。
(2)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大一进校开始就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帮助学生找准定位和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充实的度过每一天,学好专业课和相关技能,为以后更好的进入职场打下基础。
2.优化学生工作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定学院建立健全校规,各系、各班在校级校规的范围内,可以结合本班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
(2)为学生工作管理者提供多渠道的培训、学习机会学生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育人工作,因此,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较全面的综合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不仅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饱满的工作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还要有一定的方法、手段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获得先进方法、手段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管理者提供更多外出学习、校际交流的机会,学校应积极鼓励并为其创造条件。
(3)建设一支高素质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从当前学生管理队伍的现状来看,很多都实行院系两级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数量少且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理论修养不够高,从事学生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也有所欠缺,基本上处于经验化工作水平,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使学生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
3.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针对在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有的学生在管理中形成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着眼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从学生需求出发,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的服务意识,深入教室、宿舍、实训室,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问题。
(2)设立学校学生干部管理岗位,专人负责学生干部工作的开展与监督,将学生干部的管理纳入学校管理的工作轨道。设立学生干部管理岗位,其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学生干部培训与学习机制。定期调研学生思想状况与兴趣点,并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确定学生工作开展的内容。二是考核与监督学生干部工作的开展,做好学生干部的教育与引导,保证学生干部工作在严格的组织管理中进行,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考核体系。
结束语
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不断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给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都需要我们努力探索相适应的新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注重调动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各方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综合管理模式;要吸取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工作手段,提高工作水平;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探索出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面对新形势下教育情况的各种变化,积极主动地创造出富有成效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姚祖军.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