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8 00:30: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普通化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摘要: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加,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将呈现六大变化趋势: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降低,在主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呈上升趋势;工资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经济地位相衬降低;获得“好工作”的机会趋于减少,“高学历低用”者比例增大;找寻工作的时间延长,“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并存;在“先就业、再择业”意识增强的同时,在就业市场上的诚信度可能下降;供需双方趋于理性,复合型人才走俏。
所谓大学生就业市场就是指大学毕业生供求双方在劳动使用权的转让与受让上达成一系列合约的总和。这种转让与受让是完全自愿的一种交换活动反映了以劳动交换合约为基础的大学毕业生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它是整个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市场将呈现以下六大趋势:
一、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降低.在主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呈上升趋势
其主要依据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该理论将整个劳动力市场划分为性质不同的两部分:主劳动力市场(themaryseg-ment)和次劳动力市场(thesecondarysegment)。在主劳动力市场.工作稳定、收入高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好个人升迁发展的机会多;而在次劳动力市场.则是工资低、工作条件差且工作不稳定。劳动力市场分割.造成劳动者在主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流动障碍。这是因为:一方面.尽管在次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对工作满意度低.归属感弱.工作变换次数多.但他们很难直接进入主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尽管主劳动力市场中的失业者可以较容易地在次劳动力市场就业.但由于在两个劳动力市场所得利益的差距.且一旦在次劳动力市场就业便难以再返回主劳动力市场.于是主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者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在次劳动力市场就业。根据这种理论.普通高校连年扩招.在使劳动者整体素质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导致了毕业生在主劳动力市场就业机会的减少加之毕业生不愿意到次劳动力市场就业加速了毕业生在主劳动力市场失业率的上升。近6年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率统计结果预示着这一趋势。
二、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经济地位相对降低
其基本依据是劳动力市场价格变动的一般规律该规律表明: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劳动力进入市场后.供需双方劳动使用权的转让过程,也就是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这种配置是通过价格引导而自发实现的。劳动者在向社会提供劳动的同时从社会得到相应的报酬由于工资是所有报酬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内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就是劳动力供需双方在劳动力买卖过程中所获得或支付的工资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价格就是劳动力供求量相等时的工资率。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这种价值规律来引导调节、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逐步达到劳动力供求的相对均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由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所决定;反之.其价格又与劳动力供求紧密相联。一般情况下(不包括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供大于求由于较易找到所需劳动力.工资趋于下降;工资的下降.又会使得一部分劳动力供给减少.需求增加。而供不应求时.由于劳动力的短缺.工资趋于上升.工资的上升.又会使得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一直到供求关系趋于平衡时.价格相对均衡.这种运动才会逐渐停止。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也正是在这一供求与价格的变动中实现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劳动力市场价格变动的一般规律.即:价格趋向于劳动力供求双方能够提供到市场上的数量相等。均衡价格决定于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市场上的均衡数量。价格上升.引起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超过均衡点.亦会引起供给的相对减少。价格下降.引起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当供给不变时.需求大于供给.引起价格上升需求小于供给.引起价格下降。当需求不变时供给大于需求.引起价格下降;供给小于需求.引起价格上升。劳动力市场正是遵循这一价格变动的一般规律利用价格信号及工资率的引导.通过社会大量的劳动使用权的转让与购买使劳动力资源在各种用途及各个部门、企业之间进行配置并使这种配置尽可能地达到优化。这也正是价值规律在劳动力市场运行中最显著的作用之一。
利用上述规律.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工资是可以上下波动的.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者的工资随劳动力市场上该种劳动力供求关系而变化。我们将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归为两大类:受过高等教育者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者.根据该规律便会有以下推论;如果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数量增加.供给较之以往更加充分毕业生的工资水平总体上就会下降。然而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与多数国家的历史和现实一样高等教育毕业生比其他层次教育毕业生具有相对低的失业率相对高的工资收入以及获得高社会地位的更大可能性。
三、应届毕业生获得’‘好工作”的机会趋于减少.“高学历低用”者比例增大
其主要依据是筛选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劳动力市场存在两支队伍:一支为工作队伍(JobQueue),另一支为求职者队伍(PersonQueue)。在工作队伍中,每一项工作都对劳动者的技能有所要求.位置越靠前,对劳动者的要求越高相应地付与他们的工资收入也越高。在求职者队伍中,学历层次越高,所在位置越靠前,获得靠前位置工作的可能性也越大。按照该理论,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其毕业生数量增加,将使高中毕业生以及其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在求职者队伍中的相对位置后移,其结果是使这些人的工资水平下降甚至失业。由于受教育水平是决定劳动者在求职者队伍中相对位置的主要依据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资教育,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者为了在求职者队伍中获得更有利的位置,也会继续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从而使从事各项工作的人员其受教育水平都不断上升于是便有可能出现“过度教育“和文凭病”等现象。四、应届毕业生找寻工作的时间延长.“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并存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失业分为三种:总量失业、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其中的摩擦性失业很多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且多数是求职者为获得合意职业所做出的一种选择。费尔浦斯等经济学家提出的“职业搜寻“理论模型假设:1.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是不充分的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不断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2.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工作所花费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获得一份报酬高的职业。3.劳动者不在岗位的寻找工作比在岗工作的同时寻找另一份工作更有效率。4获取有关报酬和工作岗位的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根据上述假设失业对大学生而言就成为一种必要的’‘投资“。现实中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职业的大学生并不是为工资水平不断上升而延长他的搜寻时间更多的情况是他一开始就有一个起码的工资.,L\理价位’‘(即期望值)当用人单位提出的报酬低于这一价位时他宁愿失业继续寻找工作并在搜寻过程中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价位。应届大学毕业生由于对社会了解不多寻找理想职业的期望值往往较高因此”摩擦性失业’‘人数有增无减。尽管这种’‘自愿失业”从理论上来讲是求职者根据其报酬期望与搜寻职业成本进行核算的个人选择和个人行为是短时间的、不危及其生计的但如果这种”摩擦性失业’‘增长太快也会增大社会的不稳定性,仍然值得关注。
与此同时结构性失业的势头开始出现有报道警示: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50%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正是这种结构性失业的生动写照。
五、在应届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意识增强的同时,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诚信度可能下降
中国风“网2003年11月12日载文《“先就业后择业”观念弊端显现》指出,近日广州市一项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在用人单位的”成活率“只有10%o意思是说,有九成应届毕业生背叛了东家,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快便流失了,以致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
当然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和择业难度加之应届毕业生对社会了解甚少很难一次性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况且他们在求学期间已经付出不菲的经济代价无论如何也没有理由再拖累家庭和父母,需要尽快落实工作单位这些客观因素让他们无暇考虑岗位是否真正适合自己、自己能在某个岗位上服务多久。同时高校为了追求就业率这块“金字招牌”也为学生的“饥不择食“推波助澜.其结果是不少学生在并不清楚单位究竟是否真正适合自己的情况下,只好无奈地“先进去再说‘’。上述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致使应届大学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的意识增强.临时就业者比例有增长的势头。
先就业、再择业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文同时提醒:“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可能影响大学生的诚信形象。不少应届毕业生将用人单位作为跳板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它必然使用人单位感到伤心和失落,产生被欺骗和被玩弄的感觉,甚至会逼迫他们采用更加强有力的自我保护手段以约束求职者。事实上有的用人单位干脆拒用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这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决不是好兆头。一旦形成恶性循环用人单位和应届大学毕业生之间“麻秆打狼—两头怕”,不仅影响高等学校和大学生的长远利益,也影响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
六、供需双方趋于理性.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理科平台课 基础化学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66-02
我国高校化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借鉴前苏联模式,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四大化学课程体系,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程,实施专业教育。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大学化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1)社会需要创新型的人才,需要在快速变革下的社会里具有应变能力和高度竞争力的人才,国内大学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2)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教育培养的目标开始多元化,从培养专门化学人才向培养具有化学背景的高素质人才过渡;(3)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选择。学生已经拥有更多选择课程、选择专业甚至选择院系的自由。
此外,课程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学科专业课程中,四大化学基础课比重大、学时多,内容重复严重,造成学时浪费,导致讲的内容用不上,要用的内容没有讲。同时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交错重叠或衔接不紧密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程结构整体功能的发挥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此情况下,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学校,纷纷开展教学改革,改变原有的本科教学思想和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法方面开展探索,建设适合大理科模式人才培养的基础化学课程新体系。改革的出发点都是以“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为办学方针,充分利用本校学科齐全的优势和良好的教学资源,实践本科阶段低年级通识和基础教育、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基础、能力、素质三要素的全面发展,为研究生教育输送高素质、创新型生源;同时也为社会提供适应能力强的本科毕业生。这其中做得比较好的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而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理科平台课设置方案又最具有代表性。
一 课程体系概况
北京大学首先在元培计划实验班中开设了理科平台课,而南京大学与此相对应的是理科强化班。这两个实验班均是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一般是在第一学年设置大平台课程,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完毕后,在对自身特点、学校的学科状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其他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后,选择进一步学习的专业领域。第二学年按模块设置核心课程,学生可以选修数理类、化学生物类核心课程。从这一学年开始,无论是元培计划实验班还是理科强化班的学生,均开始按照各院系的教学计划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但还归元培班或强化班管理。从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分流到各个院系,这一学年开设课程为各个专业的核心课程,第四学年为选修课程、科研训练课程和毕业论文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改革后课程体系建设的重心是第一学年的大平台课程。
二 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安排
北京大学理科平台课中的化学课程为普通化学原理,课程开设对象为化学、生物、环境、地矿类专业方向的学生(数学、物理、信息、力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学学化学)。对于修化学专业方向的学生,随后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定量分析、仪器分析、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及相关实验等。从课程内容上来讲,他们所开设的平台课普通化学原理类似于传统授课方式中的无机化学(上),但在内容处理上又与传统的无机化学(上)有较大的区别。普通化学原理教材为一册,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六部分:(1)物态(气体、液体、溶液);(2)化学热力学初步;(3)化学动力学初步;(4)溶液化学(四大平衡);(5)物质结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和配合物);
(6)元素化学导论。
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减少了新概念比较少的四大平衡、溶液等部分内容,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理解化学原理更为重要且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原理部分,如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化学等。虽然这其中也列出了元素化学部分,但其课时数较少,仅仅是对元素化学进行简单的概况介绍,更为详细的内容放在了化学学院开设的后学的课程无机化学中。这样的课程设计真正体现了普通化学原理作为理科平台课的作用,因为对于非化学专业学生来说,过多地学习元素化学的知识没有多大必要。
南京大学理科平台课中的化学课程为“化学原理”,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它们与北京大学一样,都是着重化学原理的讲授,但课程开设对象更广,包括数学、物理、天文、化学、生物、地质、地理、大气等专业方向的学生。后续的模块课程包括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上)、谱学原理、物理化学实验(上)、仪器分析实验、生物化学为化生大类学生的必修课程。有机化学实验(下)和物理化学实验(下)为化学生物大类学生的选修课程。在通过大理科平台课程和化生模块课程后,专修化学方向的学生可以进一步修读材料与结构、结晶化学、高分子化学、高等无机化学和高等有机化学等化学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其他化学类选修课程。交叉方向如生物物理方向等在通过平台课程后,根据需要可选修谱学原理、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部分课程。
从南京大学的课程设计来看,他们对原有的化学课程进行了充分的整合和充实。新设计的化学原理内容丰富,包括原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和物理化学三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上、下两册出版,具体内容包括:(1)物态(气体、液体、固体);(2)溶液化学(四大平衡)及定量分析化学;(3)热力学基础(包含统计热力学简介);(4)化学动力学;(5)物质结构(原子、分子、晶体和配合物结构);(6)元素化学。
由于化学原理涵盖的内容很多,因此不再开设后续课程无机化学。这样设计的主要优点有:(1)从基础化学教学的总体要求出发,删减了原三门课程中的重复部分和陈旧内容,融入了近现代化学的思想、内容和发展成就,增加了新的涉及学科前沿的内容。(2)该课程及教材的特色是注重全面系统地介绍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使一年级学生对整个化学领域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及其相关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3)大大缩减学时(从原先的240学时减至140学时),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了时间保证。(4)配置有系列后续理论课程,如谱学原理、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材料与结构等,构成了完整、全新的基础化学课程体系。
从两者的课程设计来看,南京大学的改革更彻底、更完善,课程体系中已经完全不见了无机化学和定量分析化学的踪影。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也有弊,好处是大大缩减了学时,利于教授授课和学生自学,不利之处是这样的课程设计极大地增加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对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要求较高。
三 实施效果
由上不难看出,通过理科平台课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将具有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强、对交叉、边缘学科的适应性好的特征。学生有深厚的数理和化生基础、独特的知识结构,能够在不同学科方向之间作选择。如物理方向的学生可以在化学领域,特别具有向理论化学、量子化学等方向发展的潜力,在物理领域内也特别适合在凝聚态物理的某些方向发展;化学方向的学生也可以在物理、材料、生物、环境等学科发展,成为能适应边缘学科和很快进入学科前沿的人才。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科研道路后,与其他学生相比也将有更为出色的成就。据统计,南京大学强化班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普遍都有高水平高质量的于国内外科技期刊。
总之,南京大学强化班的课程设计同北京大学元培班的课程设计相比,向前迈的步子更大,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更宽。但这种模式的推行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学校的整体实力,二是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及智力水平,正因如此,这种理科平台课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短期内还不能在更多的学校内实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深入,大学化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对学生观察力、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科研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设计性实验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立足于多角度考察方式;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设计,能够提升实验教学效率与质量。对此,笔者根据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就大学化学实验中的设计性实验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大学;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分析
根据化学实验能够将化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整合、应用,对化学实验效果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设计性实验将实验方法作为中心,继而创新化学实验模式,并做好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有较大研究价值。
1设计性实验特点
1.1全面性
设计性实验涉及学科内容众多,化学实验应凸显科学、综合、灵活性思维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思维模式。如:在无机制备与有机合成知识融合中,进行表征任务分析或是利用催化剂与性能检测融合等方法。
1.2研究性
不同实验中包含一个实验课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自主进行资料搜集;同时结合设计实验方案与操作性书写论文。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应自主、独立进行课题探究,掌握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法。利用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了创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化学实验研究性具有重要影响。
1.3创新性
大学实验教学中,应立足多样化、创新、环保项目内容,扩大学生知识视角与创新思维。在设计性实验内,教师应将科研成果转为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最先进的实验知识,对后续学习具有帮作用。
2大学化学实验中设计性实验不足
一些院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为有机实验与无机实验、分析设备监测、物理化学实验等,使得学科项目被分解,缺少学科有效连接、实验教学内容缺乏特点体现,多为验证性实验。种种原因造成教学资源使用效率平平、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落实,多数院校开始致力于教学革新中,增加设计性实验教学课时。不过在事实教学中,并未有明显教学体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2.1实验管理制度问题
设计性实验对实验设备、教师水平要求较为严格;同时,相对于传统基础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成本投入高于普通化学实验。受经济因素限制,使得设计性实验一直未得到推广与普及。一些院校为达到基础评估需求,而选择进行一些设计性实验;但在实际实验教学中,缺少化学实验教学的融合,较为形式化,缺少完整的管理机制。现阶段多数院校化学实验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实验教师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优势,实验教学报酬得不到有效保证,理论知识教学较多而影响实验管理,造成设计性实验难以继续开展下去。
2.2教学内容落后
在设计性实验中,教学内容落后成为重要教学问题。通常状态下,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增加综合实验内容,而缺少有机、无机等学科融合,课程教学缺少直接连接,以及有效教学形式进而达到全面培养目标。尽管多数学校已经致力于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中,但缺少有效的成果转变机制,使得学生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目的,造成学习兴趣的降低。
3大学化学设计性实验方法
3.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阶段,学生对化学知识已经有一定基础,了解有关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对此,在这一过程中应科学应用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创造更多知识运用机会。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对能力的提升、兴趣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实验任务探究阶段,能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内容进行方案设计,进而找到有效方法与结论。在其过程中,学生完全自主独立解决问题,当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结论则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自豪感。这对化学知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化学设计性实验中。
3.2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在设计性实验中,能够将被动科研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设计性实验中涉及众多化学概念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无限的空间遐想创新思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利用创新型思维与探究性思维,将所思所想体现在实验设计中。当学生完成实验阶段,创造思维得到了启发,提升实践能力进而发挥教学主体作用。学生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需要自主进行方案设计与资料搜集,结合实验目的选择有关实验设备与方案。在其设计阶段,学生需要独立面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灵活运用思维得到实验答案。在这一形式下,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实践能力。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论文写作,论文写作是一个将实践转变知识概念的过程,需要学生有严谨的思维模式与总结思维,对实验中的不足与解决方法转换为文字形式。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方法总结能力将得到有效培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的提升也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3.3完善学生化学知识结构
设计性实验包含众多学科内容,例如:二级学科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其实验阶段,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知识融合过渡至实验中进而解决问题。在其过程中,扩大了学生知识视角、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材料、环境概念知识融入至实验教学内能够有效弥补以往实验教学学科内容两极化问题,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4结语
综合分析,设计性实验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下的产物,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有关院校引起高度重视,提倡应用设计性实验教学。笔者着重对大学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进行分析,希望各院校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融合理念进而做好化学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肖,熊建文.微信企业号支持下的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01).
[2]郭俊青,李佳,吕国伟,王海霞.甲基橙插层水滑石的制备及表征——一个大学化学开放性实验设计[J].大学化学,2017(01).
[3]李子强,张圆.PBL与异法同步设计性实验结合模式的建立和应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7(01).
强化实验教学管理的五个环节
预习环节: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将与实验教学有关的资料和各科实验报告的要求传到网上或开放实验室,便于学生预习参考。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进行文献查阅,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对实验项目中有关的知识和仪器使用规则等都事先了解一下,然后结合教材中的原理、内容及注意事项等写出预习报告。检查环节:记录学生的考勤,若要请假需要辅导员的批准才行。但缺席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补做完成。通过提问来检查预习情况是否到位。如:预习报告是否缺项;回答提问是否积极等。根据预习情况教师重点强调实验的关键步骤。监控环节:严格规范操作与实验记录,教师积极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时与学生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索求实的精神。验收环节:教师审核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检查仪器设备使用及记录情况。利于培养学生尊重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考评环节:包括实验报告的批阅和实验成绩的评定。批阅报告时注重报告的规范性与完整性,对实验与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后安排集中讲评。实验报告包括8项内容。实验前需完成五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简示)、实验注意事项(包括第一次使用的仪器,操作要注意处详细写在报告上)、实验记录表格(事先拟定好)。实验后可完成三项:实验结果与分析、思考题解、实验中的体会和建议(根据实验情况当场或带回去完成)。评定成绩时要结合预习、操作和报告等项按一定比例综合评定。到目前为止,已有六届学生开始了实行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活动。2007年教育部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的化学实验技能测试,被抽测学生的实验优秀率达85%,显现出新模式下实验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及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
教研促进教学效果显著
我们在带好实验课的同时,积极探索先进的实验方法,对多个实验进行了适当的实验步骤改进。制作的4套多媒体课件如下:《混合碱的pH滴定实验》的VCD实验教学光盘,《乙酸乙酯的皂化》实验演示,《饱和蒸汽压的测定》实验的多媒体课件和《物理化学实验数据处理系统》软件。该实验数据处理系统在我校相关专业基础化学实验中广泛应用。在2007年12月教育部专家观摩的物理化学实验中,学生们使用该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效果良好。本组研制的化学实验多媒体课件都结合教学已传到了学校的网络课堂或加入了《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普通化学》,《物理化学》等院级优秀或精品课程建设内容里,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或动画,更直观的了解和熟悉实验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了实验预习效果和学生的实验基本素质。在促进基础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研究和提升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组近五年发表了教研论文共6篇[3-8],教研获奖情况共8项(省级4项,院级4项),承担的教研项目共16项(省级4项,院级12项)。总之,本课程组紧密结合了新形势下土建类学科的行业特色,构建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强化了实验教学五环节的管理,编写与修订了基础化学实验教材,研制了基础化学实验多媒体课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等,新建了实验网络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基本素质,推动了我院的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促进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也为应用型专业类院校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和实验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积累了一些可参考的经验。
作者:徐玲 王颖 胡寒梅 吴世彪 张璟焱 刘瑾 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化学实验中心
【关键词】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建设研究
1 目的意义
《现代工程化学》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作用,了解化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特色,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学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工程技术上可能遇到的化学问题,并能和化学工作者一起解决,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化学基础,也将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所必备的现代化学素养,所以编写一部适用于电气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特点的《现代工程化学》教材,不仅可以改变学生教师无适用教材使用的困境,实现教与学的便利通畅,更可以完善基础化学教育体系,培养宽厚扎实基础理论的高级人才,尤其针对电力行业中化学知识的应用与化学问题的解决,包括新材料、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理论学习平台[1]。
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2]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化学学科在该专业中一直不受重视,因而导致适用于该专业的化学类教材匮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设备不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该专业发展受到化学新材料技术的影响很大,同时该专业学生在电气元件的选用、组装、设备防腐等方面由于化学知识缺乏往往造成制作的器件性能低下,腐蚀严重等情况。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班开设的本科必修课《现代工程化学》目前处于无适合教材使用的状况,在整体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引起诸多不便,经调研国内相关类型及层次的教材有《工程化学基础》和《工程化学》[3—4],但理论内容相对单一,结构层次简单,与电力应用领域联结空白的现实状态,无法满足培养实验班学生的特点要求,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补充相关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热力学及材料能源发展的知识内容,还要拓展前沿领域研究进展,所以建设适用于电力行业使用的《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具有迫切性及应用性需求。
2.鲜明特色
《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建设是针对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班开设的本科必修课,是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管理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材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基本规律出发,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密切联系电力行业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诸如材料的加工与防护、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电厂环境保护有关化学问题,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物质变化的观点和能量变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电力行业所涉及的化学问题。本教材将现代化学基本原理与当前迅速发展的材料、能源、环境科学密切联系,同时联结电力行业中化学知识的多方面应用,具有内容简明、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的特色,可作为工科高等学校非化工类专业的普通化学课程的教材,此外教材强调化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强化基础结构理论,尤其突出前沿领域应用研究,在编写理念、章节结构和内容安排方面进行全新尝试。
3.具体方案
3.1精选化学基础理论
通过调研及汇总资料文献,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认真研究本项目,结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班培养方案,确定教材编写大纲,整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大基础化学经典理论,如无机化学中物质结构包括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理论,有机化学中与能源、材料相关的重要有机物化性理论,分析化学中表征物质材料结构的光谱学内容,物理化学中化学反应规律等,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工程应用。
3.2汇总电力行业中化学知识的多方面应用
整合电厂仪器分析、电厂化学仪表、电厂水处理、电力用油、电力用煤等多课程实例应用内容结合基础化学理论,通过广泛调研,收集材料,结合电力行业特点,介绍有关电厂水、煤、油、气、汽、废水、仪表、锅炉腐蚀与防护等与化学学科密切相关内容。
3.3化学前沿领域研究进展
以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为指导,突出介绍电力行业中最新化学知识理论的应用与化学问题的解决。例如发展低碳智能电网指标体系、电厂化学绿色处理、超导材料应用和输变电系统中化学问题及对策等,同时补充国外电厂中与化学专业有关的技术问题。
3.4复习指导与课后练习
精心总结各章节复习指导纲要,挑选具有代表性习题,巩固理论内容,并配合编写习题答案。
4.创新性
突出联系电力行业中化学理论应用与化学问题的解决,包括新材料、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研究,化学前沿领域的精粹概述。针对实验班学生培养特点,完善基础化学理论学习体系,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较高层面学习化学理论,为学好学活工程化学奠定基础。
5.学生受益情况分析
通过电力行业《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的编写与建设,首先将改变学生无固定教材上课的现状,利于学生系统学习、预习和复习,更利于教师授课及教学安排。通过对化学基础理论进行整合,添加与电力行业相关的设备、材料、能源、环境等化学知识的应用与联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工程意识,将更能够适应国内电力建设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参与更多的实际工程、建设项目合作,更好的应用化学理论并解决在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化学问题,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视野、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交叉学科融合应用能力。
6.致谢
本论文由东北电力大学 "电力行业《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项目支持,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 周立亚. 工程化学课程的性质和教学探讨[J]. 广西大学学报 No.1, 2002
[2] 李孜. 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初探[J]. 中国电力教育 No.15 2012
[3] 李海艳. 工程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No.11,2011
[4] 樊华,邓健. 工程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与实践[J]. 【摘要】《现代工程化学》是针对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实验班开设的本科必修课,是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本文详尽阐述了《现代工程化学》教材建设的目的意义、鲜明特色、具体方案、创新性及学生受益情况分析。
【关键词】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建设研究
1 目的意义
《现代工程化学》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作用,了解化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特色,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学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工程技术上可能遇到的化学问题,并能和化学工作者一起解决,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化学基础,也将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所必备的现代化学素养,所以编写一部适用于电气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特点的《现代工程化学》教材,不仅可以改变学生教师无适用教材使用的困境,实现教与学的便利通畅,更可以完善基础化学教育体系,培养宽厚扎实基础理论的高级人才,尤其针对电力行业中化学知识的应用与化学问题的解决,包括新材料、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理论学习平台[1]。
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2]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化学学科在该专业中一直不受重视,因而导致适用于该专业的化学类教材匮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设备不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该专业发展受到化学新材料技术的影响很大,同时该专业学生在电气元件的选用、组装、设备防腐等方面由于化学知识缺乏往往造成制作的器件性能低下,腐蚀严重等情况。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班开设的本科必修课《现代工程化学》目前处于无适合教材使用的状况,在整体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引起诸多不便,经调研国内相关类型及层次的教材有《工程化学基础》和《工程化学》[3—4],但理论内容相对单一,结构层次简单,与电力应用领域联结空白的现实状态,无法满足培养实验班学生的特点要求,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补充相关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热力学及材料能源发展的知识内容,还要拓展前沿领域研究进展,所以建设适用于电力行业使用的《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具有迫切性及应用性需求。
2.鲜明特色
《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建设是针对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班开设的本科必修课,是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管理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材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基本规律出发,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密切联系电力行业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诸如材料的加工与防护、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电厂环境保护有关化学问题,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物质变化的观点和能量变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电力行业所涉及的化学问题。本教材将现代化学基本原理与当前迅速发展的材料、能源、环境科学密切联系,同时联结电力行业中化学知识的多方面应用,具有内容简明、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的特色,可作为工科高等学校非化工类专业的普通化学课程的教材,此外教材强调化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强化基础结构理论,尤其突出前沿领域应用研究,在编写理念、章节结构和内容安排方面进行全新尝试。
3.具体方案
3.1精选化学基础理论
通过调研及汇总资料文献,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认真研究本项目,结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班培养方案,确定教材编写大纲,整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大基础化学经典理论,如无机化学中物质结构包括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理论,有机化学中与能源、材料相关的重要有机物化性理论,分析化学中表征物质材料结构的光谱学内容,物理化学中化学反应规律等,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工程应用。
3.2汇总电力行业中化学知识的多方面应用
整合电厂仪器分析、电厂化学仪表、电厂水处理、电力用油、电力用煤等多课程实例应用内容结合基础化学理论,通过广泛调研,收集材料,结合电力行业特点,介绍有关电厂水、煤、油、气、汽、废水、仪表、锅炉腐蚀与防护等与化学学科密切相关内容。
3.3化学前沿领域研究进展
以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为指导,突出介绍电力行业中最新化学知识理论的应用与化学问题的解决。例如发展低碳智能电网指标体系、电厂化学绿色处理、超导材料应用和输变电系统中化学问题及对策等,同时补充国外电厂中与化学专业有关的技术问题。
3.4复习指导与课后练习
精心总结各章节复习指导纲要,挑选具有代表性习题,巩固理论内容,并配合编写习题答案。
4.创新性
突出联系电力行业中化学理论应用与化学问题的解决,包括新材料、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研究,化学前沿领域的精粹概述。针对实验班学生培养特点,完善基础化学理论学习体系,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较高层面学习化学理论,为学好学活工程化学奠定基础。
5.学生受益情况分析
通过电力行业《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的编写与建设,首先将改变学生无固定教材上课的现状,利于学生系统学习、预习和复习,更利于教师授课及教学安排。通过对化学基础理论进行整合,添加与电力行业相关的设备、材料、能源、环境等化学知识的应用与联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工程意识,将更能够适应国内电力建设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参与更多的实际工程、建设项目合作,更好的应用化学理论并解决在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化学问题,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视野、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交叉学科融合应用能力。
6.致谢
本论文由东北电力大学 "电力行业《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项目支持,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 周立亚. 工程化学课程的性质和教学探讨[J]. 广西大学学报 No.1, 2002
[2] 李孜. 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初探[J]. 中国电力教育 No.15 2012
市场是技术的最直接推动力,这句话放在问题上同样也适用。在各位“毒师”的背后,是美国泛滥的新一波势头正在袭来。
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甲基苯丙胺(冰毒)在美国是被法律明文查禁的,任何人未经批准都不能持有、买卖、分发,更不能自己制造,也不能非法使用(冰毒目前在美国的合法医疗目的,只有治疗一种少见的特定疾病,除此之外皆为非法)。同时,美国各州警察、FBI都对犯罪坚持高压态势,甚至还有一个专门负责扫毒的全国性机构禁毒署,其每年预算高达30亿美元。但即便如此,美国吸食冰毒的人数仍然逐年快速增加。
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社会对的认识存在相当大的分歧。
我们常说的“”包括多种物质,如可卡因和海洛因,冰毒和,无论从化学结构、成分,还是从药理学作用上看,相差都很大。因此,各国立法机关通常给出一个笼统定义,如“能产生欣、易使人成瘾、易被滥用的物质”就是,同时列出目录,规定这上头的东西就算。
美国也不例外,有一个联邦法律性质的目录,冰毒名列其中,但同样在目录上的还有大麻。大麻在吸食后同样会带给人特殊的欣,也会导致人认知失调而作出难以预测的疯狂行为,大多数国家都被列为。问题是,美国人不这么想。在美国,吸食大麻被认为是个人私事,甚至是相当个性、有品位的事,连现任总统奥巴马被问及年轻时是否吸过大麻时都曾公开承认过。
美国许多个州,一直在努力将非医疗用途使用大麻行为合法化,科罗拉多州和华盛顿州已通过州级法律,不再将使用大麻视为犯罪。尽管在联邦层面,大麻依然是列入管制目录的一类,但在这几个州、县内却可大摇大摆地使用和交易,这样古怪的场面实在令人难以理解。还有许多名人、政客公开表示,大麻危害性大概和酒差不多,既然美国不禁止向成年人卖酒(上世纪30年代的禁酒令,已被证明完全失败),为什么还要坚持对大麻管制?
更糟糕的是,对于大麻定性的分歧,已经被扩展到了对整个问题的讨论上:联邦法律规定了,冰毒和大麻都是,吸食都是犯罪,这意味着法律认为这两个东西都是对人体有严重伤害的,所以才要查禁。问题是,既然我所在的州可以合法地吸食大麻,全美国有很多明星名人甚至总统都吸过大麻,说明大麻并不可怕啊,我为什么不可以吸呢?既然大麻并不是联邦法院认为的洪水猛兽,凭什么说冰毒就比它更坏、更危险呢?
据悉,二战结束后,美国文化中就有一种强调个性、拒不追随主流的基因,这种基因催生了摇滚音乐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却也让许多青少年蔑视权威、刚愎自用,使得禁毒宣传效果大打折扣,极少数青少年甚至把吸食大麻、冰毒视为独立、自由的标志。而在中国文化里,对根深蒂固的憎恶感、羞耻感、罪恶感,更多是来自两次的屈辱史,禁毒宣传有良好的意识基础;而美国文化中,这种基础并不存在,无论是冰毒还是大麻,都没法让青少年有种天然警惕心理,也就更容易泛滥。
近几年,冰毒在许多国家来势汹汹,而在美国尤为严重。巨大的市场催生了更多需求,让这一行变得有利可图,使更多人愿意铤而走险制毒、贩毒。
制作冰毒的门槛很低
在美国,之所以出现许多“老白”式制毒者,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冰毒制造门槛比传统更低。如过去最主要的海洛因,其生产过程需两个最基本原料:鸦片和醋酸酐。前者只能来自罂粟种植地区,想大量走私不容易;后者则是各国司法机关严格管控的化学品(醋酐在我国依然被列为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管制),想大批量搞到很困难。正因如此,在海洛因流行的年代,其主要产地都在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很少能在美国本土破获此类工厂。
类似的可卡因和古柯碱也需植物进行提炼,在其原产地制造无疑是更好的选择,但冰毒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格局。最初、最简单的冰毒生产用原料令人惊讶:普通感冒药中的一种成分。尽管每颗胶囊中含量非常低,但积少成多,买上一两箱,剥开胶囊倒出药粉,再简单提炼,就能制造出价格超过感冒药几十倍的冰毒来。
有鉴于此,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和我国)都通过修改法律,对此类感冒药严格管制,限制每位顾客购买量,并需出示身份证件实名登记。一些药品生产厂家干脆改了处方,让感冒药中不再含有此类成分,彻底断了制毒者的歪脑筋。随后,冰毒生产进入更复杂时代。但其合成路线和工艺,早在20年前就已被人研究透彻并公开。更麻烦的是,制造所需原料很普通,在其他正常化工企业、化学实验室中都有广泛应用,如要管制成本太高,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这就为冰毒的手工作坊提供了可能。
对于内行,如中学化学老师,冰毒生产过程并不特殊,操作难度跟平日里的演示实验差不多,只要有心琢磨实现起来几无难度。这和“老白”的情形很相似。从国内外已破获案件看,家庭作坊式冰毒工厂基本都是因地制宜,用合法能买到的东西搭建小规模生产设备,如用洗衣机代替反应釜,用吸尘器代替真空泵等,虽然条件简陋,却不容易被警方盯上。
总之,冰毒的出现让制毒技术门槛大幅度降低,即便精通化学的老师改行当毒贩,也在意料之中。
“模仿犯罪”渐成气候
电视剧《绝命毒师》在美国的巨大成功,不仅让制作团队名利双收,也给电视观众上了一堂制毒知识启蒙课。其中许多技术性内容实在有些过头,足以成为有心人的教材,更重要的是该剧无意中传达了一个信息:制造冰毒不困难,而且很赚钱,也并不容易被绳之以法。
当然,众多观众中,绝大多数是遵纪守法的善民,但也不能排除有人入戏,在电视剧启发下真的动手走上制毒、贩毒路。
犯罪学理论中有个词叫“模仿犯罪”,即某人看到关于另一人犯罪的报道,出于模仿、盲目崇拜或获得启发和鼓励,也来实施类似的犯罪。实践证明,对于犯罪的报道越详细,情节越离奇,越容易引来模仿者。
1982年,美国芝加哥曾发生过在感冒药中投毒案件,被媒体疯狂炒作。4年后,纽约发生一起类似案件,事后侦查与头一起并非同一人所为,纯属受到启发而模仿的拷贝猫犯罪。类似的在“十二宫杀手”作案后20年,还有人效法他的手法作案,并在现场留下画有特殊符号的纸条挑衅警方――这当然也是从报纸上学来的。
反观《绝命毒师》,虽然最终老白下场不好,但剧中老白睿智幽默,因制造冰毒带来巨大财富,这让他成为许多制毒者的偶像。2013年12月,美国佛州警方抓获以安・李・卡罗尔为首的3名嫌疑人,他们涉嫌合成价值100万美元的。而卡罗尔非常喜欢看《绝命毒师》,还曾作为美国唯一热心观众参加该剧最后一季首映礼。更滑稽的是,今年4月,纽约警方破获一起合成案件,两个荷兰籍嫌疑人也非常喜欢《绝命毒师》,特意在所销售的外包装上模仿该剧片头打上“Breaking Bad”的“商标”。
2016年12月9日,一条震撼性的科学新闻刷爆了朋友圈,以中国地质大学博士邢立达为首的科研团队宣布,在一块近1亿年前的琥珀中,发现了一段恐龙的尾巴组织,这是有史以来人类发现的第一件琥珀中的恐龙标本。
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评出的年度重大科学发现中,这一成果排名第二。相关在著名的生物学术期刊《Current Biology(当代生物学)》上,目前在这本刊物创刊以来的文章中排名第一,在2016年全球270万篇论文中Altmetirc指数(这是一个根据论文传播阅读量来评价论文重要性的指数)排名第六。据不完全统计,该发现被中央电视台等3 000多家国内媒体及网媒报道,美国CNN、美国《时代》杂志、美国国家地理、美国探索频道、英国BBC、英国《每日电讯报》、日本《朝日新闻》等200余家较有影响力的国外媒体也都有报道。
你相信琥珀里能装下恐龙不?你肯定要说,这可比把大象装进冰箱里还要难。可是,这事儿还真的变成了现实!现在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活在这个时代格外走运呢,因为你有幸能够见证恐龙的真身!只不过,被装进琥珀的不是整条恐龙,而是一小段恐龙尾巴!
这块稀奇的琥珀意外地被科学家发现之后,一个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14人研究团队对它展开了细致的研究,最终得出了上述的惊人结论。
你想知道这块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吗?这些研究者为什么能够确定这里面藏的是恐龙尾巴?这段尾巴究竟来自哪种恐龙?本刊特约撰稿人、广西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冉浩就是团队成员之一,还是让他来和你慢慢说吧。
琥珀是个大宝库
先说说琥珀,可能大家都知道,琥珀是远古树木上滴落的树脂,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历史以后慢慢形成的。尽管琥珀在化学成分上有诸多变化,但与其他化石的内在成分几乎完全被替换成石质不同,琥珀的主要成分仍然是有机质。
今天,我们能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发现琥珀,但多数琥珀的埋藏规模都很小,其中欧洲的波罗的海沿岸、美洲的多米尼加等地的琥珀埋藏量较大,也比较著名。在我国,抚顺地区也有不少琥珀出产,那里的琥珀是大约5 000万年前的时候由柏类植物的树脂形成的,目前已经在其中发现了100多种小虫。另一个距离我们较近的较大规模琥珀产地,则是缅甸北部克钦地区的胡康河谷,这块藏有恐龙尾巴的琥珀就是邢立达博士从那里找到的。这些琥珀被矿工从矿坑里挖出来,然后运出来供人挑选,多数流入了珠宝商的手中,流入科学家手中的很少,但我们还是幸运地遇到了它。
缅甸琥珀形成于距今0.99亿年的白垩纪中期,硬度较高,一般呈流水冲刷后的卵圆形。由于不少缅甸琥珀的珀体较大,里面能包裹住一些很让人意外的东西,比如蒲公英的种子、蜥蜴的爪子、鸟类的羽毛等。这样历史久远又包罗万象的琥珀产地,并不多见。在此之前,我们的团队已经了在缅甸琥珀中找到古鸟翅膀的消息,这也是第一次在琥珀中找到鸟的肢体。
事实上,我们几乎是同时获得古鸟翅膀和恐龙尾巴标本的。但是,考虑到鸟类翅膀会比恐龙尾巴更常见,同行间的竞争会比较激烈,所以我们优先进行了鸟类翅膀论文的撰写和发表。于是,整个团队把找到恐龙尾巴这事,闷在肚子里,憋了一年多……
这龙,其实很小
事实上,这块琥珀最开始被称为“蚂蚁上树”,里面的两只蚂蚁非常显眼,而毛茸茸的恐龙尾巴被当成了一小截植物。但你可不要想象成霸王龙那种大家伙的尾巴,它们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你可以很轻易地将这块琥珀攥在手心里,而那段尾巴完全展开,也不过几厘米长。甚至这段尾巴的主人,估计也只有18厘米多一点,你大概可以把它托在手上,真是一条非常袖珍的恐龙。我们给这个标本起名为伊娃,也是觉得它又小又可爱的缘故。
最初,我们只是认为它是一条脊椎动物的尾巴,甚至认为它可能是一条鸟尾巴。
经过研究以后才确认,这实实在在是一条恐龙的尾巴。
首先,我们通过显微镜认真检查了尾巴上的羽毛结构。由于一些恐龙化石上的羽毛痕迹,古生物学家已经对恐龙表面的羽毛结构有了一些了解。你可不要认为恐龙都是电影里那样光溜溜的家伙,其实,我们已经通过化石确认,很多恐龙都是有羽毛的!我们琥珀样本的羽毛结构显示,它位于恐羽毛演化过程的一个中间位置,而这块标本本身,也可以作为之前的恐龙羽毛演化理论的有力支撑。
同时,我们利用多种对样品无损的扫描技术,对琥珀的内部结构进行了3D扫描,发现其中至少存在9块尾椎骨。虽然古生物学界从没见过琥珀里的恐龙组织,但通过化石对恐龙骨头已经相当了解!尾椎骨形态显示,它不仅是条恐龙尾巴,而且属于和鸟类关系较近的手盗龙类!
此外,保存在琥珀里的那两只古蚂蚁,它们可是货真价实的古蜂蚁,早已彻底灭绝。这两只蚂蚁的存在,也佐证了样本的古老性。
复活恐龙?还不行
既然有了真正的恐龙琥珀,那就再也不用像电影《侏罗纪公园》那样去抽蚊子肚子里的恐龙血了,直接用这段尾巴来复活恐龙不就好了吗?到时候,我们可不可以也搞个白垩纪公园?
这是我们被问到最多的一组问题,但是,很遗憾,这一想法目前不能实现。因为一般来说,自然状态下,一个生物的DNA分子在死亡后的大约500年内就会受到严重的破坏,几乎无法获得具有遗传信息的DN段了。虽然也有例外,比如在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里的猛犸标本,有不少还能提取到DN段,因为那里像冰箱一样,对猛犸的尸体起到了保护作用。封闭的琥珀也许有“密封保鲜”的作用,也能使DNA保存时间更长一些,但是,这块标本已经经历了近1亿年的时间,太过久远了,DNA的降解程度已经相当高了。而且琥珀里面的水分散失比较慢,对DNA的保存不利。因此,即便使用超高灵敏的新一代DNA测序技术,获得有价值的DN段的概率也是极小的。为此,我专门咨询过一位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回答是100万年以内也许有希望,再久就很难了。复活恐龙的事情,大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只能停留在科幻影视中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干点别的,我们使用了各种仪器对琥珀进行扫描和照射,结果发现,琥珀尾巴露出部分的断面中,80%以上的铁原子为二价,这应该是血红蛋白和铁蛋白的遗迹。将来,我们也许会尝试对其中可能残存的蛋白质进行分析。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发展策略;河北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相伴随的,冷静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现状,其在育人规格、服务地方、区域特色与综合保障等关键方面普遍存在认识性偏差。面对河北省特殊的地理区位、文化传统、经济结构以及教育现状,依托现代教育理论和借鉴成功经验,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厘清河北高职教育发展的整体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目标,培养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000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据有关研究,人才可分为四类。与普通大学培养的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相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工作是把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成物质形态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诸如生产类的工厂技术员、工艺工程师等;相对于普通大学,高职教育的特点是面向生产第一线。
因此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既区别于普通大学,亦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然而在人才培养上经常走进两个误区。要么是向普通高等教育方向拔高,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失去自身特色;要么是混杂于中等职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了技能型的工匠人才,很难谈得上“高等”。应当明确,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高等教育,应当具有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应当更加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特色。因此,高职教育既要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和实践技能训练,又要重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职业使命等方面的教育,使其以深厚的文化基础与社会人文关怀去支撑职业训练,从而为学生不断发展提供张力。
从河北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来看,主要是由学校承办,企业参与较少。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大多成了本科的“压缩饼干”,对实践重视不够。为了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教育部通过示范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工程推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在河北华北制药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在改革过程中,要防止出现“狭隘的职业教育仅仅重视学生技能培养”的现象。如果把高职教育混同于技能培训,就失去了“教育”的内涵。
二、准确定位。服务河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为地方需要而设。在世界教育史上,为地方服务最著名的莫过于美国“威斯康星观念”。“威斯康星观念”源于威斯康星大学的教育实践与办学理念,其主题是“大学为州服务”,“大学必须向全州公民及其子女提供学习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学、纯科学、农业学、工程学、建筑学、雕塑、绘画及音乐的机会……”。相比之下,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更应如此。然而现实当中,多数学院不是经认真调查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后才开办专业的,从而表现出了办学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依托并服务主导产业。从河北职业院校的名称可以看出,不同学校都在试图办出自身特色。然而调查显示,学校所设专业重复、雷同以及特色专业名不副实情况比比皆是。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形成办学特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提出,发展高职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市场导向,坚持背靠行业,坚持人才规格。实践证明,依托并服务主导产业办学不仅是学院生命力之所在,并且是为地方服务的最佳途径。因此,要避免高职教育“普通化”与“远行业化”现象的发生。
(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针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目前,河北已经具备了清晰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以产业的高新技术为引导、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此,河北高职教育将大有作为,应该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面迅速应对,以满足市场需求。在办学模式上,要按订单培养的要求推动高职院校运行机制的改革。当然,面对教育的特殊规律,还要注意消除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的随意性,以前瞻性的目光引领河北高职教育可持续的发展。
(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为地方提供多样化服务。高职教育服务地方,除了输送毕业生之外,还有许多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紧紧围绕地方需求开办各类培训班;直接以社会实践的方式把专业技能送到社区或直接指导生产,等等。雷贝尔曾在1915年首次全美大学推广教育工作会议上总结到:“不管对不对,你都会发现大学进修部并不轻视最简单的服务形式。毫不夸张地说,进修部把大学带进了千家万户,……或许还是那些最容易的烹饪和缝纫方面的课程,正在为大学带来声誉”。由此,我们应当受到启发,著名大学都如此为地方服务,何况因地方和行业而设的高职院校呢?
三、采取切实对策,保障河北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一)依托京畿大省区域优势,凸显高职教育地方特色。河北省有着显著的区位特点:第一,毗邻京、津,历来是著名的京畿大省,尤其是经济要素的彼此交融成为重要特征,人才就业的去向具有其他省份所不具备的巨大空间。第二,河北地形复杂,是国内少有的兼具平原、山地、丘陵、草原、滨海的省份。复杂的地形决定了丰富的生产方式与人才需求。区域特征决定了河北高职教育的独特性,其区位的内部与外部特点是设计高职教育发展思路的环境坐标,抛开区位优势办学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依托政府财政支持,确保高职教育更高投人。高职教育是为现代化生产培养人才,如果其实验室或实习实训场地的设备落后于实际生产,尤其是专业教师不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那么培养的学生便很难适应市场需要。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空间要求较高,学生应能在真实或仿真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场所完成工作过程的体验。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应该是专兼结合的教师构成,不仅有专业基础课教师,还应该聘请行业的领军人物、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当实践指导教师,尤其需要“双师”素质的人才。因此,各级政府对于高职教育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三)依托与政企之合作,构建河北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高职教育与政府合作,是服务地方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历史上美国拉福莱特州长与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的合作成为佳话,也由此才有“在威斯康星州,大学就像猪栏或农具存放室那样贴近勤劳农民的生活……”的生动场面。因此,要办好高职教育,一定要改变地方政府与高校之间各行其是的状况,建立起必要的合作关系。要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企业的参与将有助于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对愿意成为实习、实训基地的企业,政府应按照企业承担的教育和培训任务对其设备投入给予财政支持。因此,政府与企业对于办好高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要逐步探索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高职教育体系。2008年,由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河北省建材职业教育集团,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