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7 11:10: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采取措施英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企业间的关联度小,产业链没有形成。由于入园项目小,技术含量不高,牵动效应不强,难以形成龙头,产业的集聚能力、辐射作用得不到发挥;产业链没有形成,企业缺乏根基于工业园区的发展基础,工业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和附着力不强。多数企业未能形成与自身产业和区域特色相适应的整体发展格局,产品特色不鲜明,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较低。
2、产业结构层次技术水平低。入园企业的项目中属于高新技术的项目不多。入园企业大都是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的传统加工型企业,项目整体规模、水平、档次不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偏低,不同程度地存在雷同。难以形成发挥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和区域辐射带动的作用。
二、采取的措施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的思路,进一步在增强招商实效、创新开发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提高园区开发建设的效益。
1、坚持高起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要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使园区成为项目投资的集聚地,经济发展的新载体,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新型工业化的试验区。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根据财力、物力条件和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园区规划必须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从单一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全面提高竞争力,提高环境综合优势。要针对工业园区存在的多、散、小及定位不清、功能雷同、未形成特色和规模等问题,按照地域相近、产业关联等原则,逐步加以整合,最终在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及有条件的县域形成若干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业园区。各园区要本着节约土地、环境优美及科学性、前瞻性原则,做好园区产业布局、生活布局、消防、道路、绿化、供排水、排污等规划。
2、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园区,必须解决建设资金矛盾,只有在投入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园区才可以顺利发展。要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搞好先期基础投入,降低入园项目的建设成本。政府要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支持力度,投入适当的启动资金,为园区的贷款提供担保机构,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确保园区的初期开发和滚动发展,将园区内企业所创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量部分和园区土地出让收入留给园区用于滚动开发建设,从国有资产出让变现或营运获得的净收入以及各级财政安排的企业改革与发展资金中专门安排一部分用于园区开发。要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园区主干道及水、电、气、通信设施,应由相联系关部门或发动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属专业性较强的园区,可由专业部门筹集部分资金进行先期投入。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和担保(质押)方式,简化审贷手续,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对园区重点项目应给予适当的贴息贷款和经费补助,并向国家和省争取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要实行“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的办法,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实行风险资本、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动,逐步建立政府、银行、社会等多元融资渠道,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3、坚持园区主体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园区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一要建立精简、统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市、县(市、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加强领导,强化协调,并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授予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管理权,同时成立园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管理。二要建立一套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及其项目的建设。三要建立一套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内在活力的激励机制,通过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制订各种激励政策,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园区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4、加强对园区企业的服务,营造高质量的投资、管理服务环境。发展工业园区要有新思路,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环境优势,特别是软环境。一是各级行政部门应简化园区建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入园企业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设条件自行平衡、总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下的外资项目或总投资人民币2亿元以下的内资生产性项目,由园区管委会自行审批。在符合城镇总体规划的情况下,入园项目的详规由园区管委会审批,并报规划部门认可。园区内整体土地已办理农转用和征用的情况下,对于办理具体建设项目供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由园区管委会职能部门负责审理,市、县国土部门实行留号托办。园区区域总体环境影响评价经批准后,排污总量由园区管委会内部调控;对单个项目入园环评应予简化,业主可选择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环评。二是园区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漏斗办结”的服务模式。对入驻企业实行无偿代办制,做到“只要你来投资,一切由我来办”。三是严格禁止对企业的乱收费行为,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部门、收费范围,实行集中统一收费。合法收费应通过园区规定的渠道统一实施,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直接向园区内的企业收费。四是园区内的配套费全部免交,其它事业性收费一律按规定的收费标准下限由园区管委会统一征收;收取的费用除上缴中央外,全额留在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讯设施要及时并免费装到园区总接口。有选择地在重点园区建立“无费区”。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192-01
初中英语教材由初一的对话多、知识点少过渡到初二的课文多、语法点杂,导致初二年级出现两极分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要缩小两极分化,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很多方面,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情感、态度、参与程度、学习策略等各方面的问题,对英语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 教材难度增加
词汇量增多,课文的长度和篇幅也增加。在语法知识的编排上相对松散,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以话题为编排体系。与此相对,语法知识在编排上则相对松散,缺乏系统性。
2 学习负担繁重
学生升到初二年级后增加了物理学科,学习负担比初一繁重,教材内容也广泛复杂,学习要求相应地提高。
3 心理迅速变化
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性格上介于青少年和成人化之间,极不稳定。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听,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不感兴趣,加之对外界新鲜事物的盲目追从,使得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难于集中到学习上来。
4 教学方法不当
特别是运用新教材的不适应,使教师对新教材既缺乏教学方法,又缺乏教学经验,大部分教师把听说领先的方法丢弃不用,而采取一味领读,叫学生背诵、默写、翻译等,学生整天疲于奔命,毫无兴趣可言。
通过分析思考,我认为在初二英语教学中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防止两极分化的出现。
1 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让所有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基础是无“忧”无“难”,具体做法:
(1)端正教学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做到每个学生都有提高,实行分层教学,把起点、进度、训练量定在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身上。
(2)创造语言情景。一是继续借助多媒体、实物、图片、简笔画等,让学生在语言和实物之间建立直接关系,学得轻松;二是以手势、表情、动作配合教学;三是发挥教师语言的直观作用,把学生带入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四是组织对活表演,让学生在情景中使用语言;五是坚持少讲汉语,尽量多用英语组织教学。
(3)语言知识系统化。加强对语言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便于学生记忆。最常用的是图表法,把学过的知识用线条或者图表表示出来。其次是及时小结,争取每单元做一次归纳,多次运用让学生记忆深刻。
(4)指点学习方法。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总觉得单词难记,那么就要及时地教给他们“听懂——读准——辨形——归类”的记忆方法,经常给学生介绍好学习法,有了苦干的决心,加巧干的方法,就可以收到显著效果。而对尖子学生要多扩展课外阅读,多介绍好的英语短文读物或童话寓言,提高学习兴趣。
(5)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作业最好放到课堂内完成,这样学生精力集中,可以对差生进行辅导,及时发现问题,不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
2 培养学生的兴趣,努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进入初二年级后,如何因势利导,保持兴趣,激发求知欲,是防止分化要解决好的第二个问题,在教学中应重视以下工作。
(1)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兴趣,使兴趣成为一种稳定的爱好,从得益感和创新感上做好这方面工作。学生的得益感主要来自会运用英语,能听懂老师和别人说的英语,自己能用几句英语表达简单的思想,能看懂课外的几段简易英文,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盎然。学生的创新感主要取决于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
(2)爱护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多鼓励,不要动辄批评,批评也要考虑场合,特别是要与事实相符。课堂提问要因人制宜,循循善诱。课下要及时反馈,合理布置作业,倾听学生们的学习心得和问题。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如何,知识主要是学会的,教是为了更好地学。
3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保持语言技能的延续和发展
学生在初一年级获得的十分薄弱的言语技能,能否在初二年级得到延续和发展,是防止两极分化要解决的又一个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应抓住以下几点:
(1)侧重听说训练。初中一、二年级同属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听说仍是训练的侧重点。对词汇、句型和课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和初一年级一样,通过听说的方式进行,只是在内容上要有所增加,面要有所加宽。
(2)继续开展会话活动。坚持在课内进行,每次三五分钟,费时不多却有较大收获。
(3)听写训练。听写内容要源于教材,也要活于教材,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听、写英语的能力。原原本本地照搬教材只能把学生引入死记硬背的死胡同。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环境影响;防范措施;综合治理
Abstract: Yushen m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fragile, shallow coal seams, coal mining is easy to form a subsidence area, evoked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and geological problems, local cause ecological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analysis the impact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the proposedappropriate to prevent governanc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ine.Key words: coal mining subsidence; environmental impact; precaution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D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榆神矿区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陕北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干旱少雨、春季多风、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煤炭资源埋藏浅、顶板基岩薄、地表为厚风积沙或黄土覆盖层,随着煤炭资源大规模持续开采,在地表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空沉陷区,诱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在:破坏水资源、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诱发地表沉陷、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矿区内采煤沉陷区的环境影响
1.1土地及植被破坏
随着矿区进一步的开采,因开采引起的地裂缝和地表沉陷使耕地、草地、林地的破坏面积持续扩大,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此外,由于地裂缝和地表沉陷而形成的山体滑塌也会增加。如果沉陷面积较大,形成的山体滑塌可能改变整个山体地貌,因此矿区后续开采会使地貌景观破坏程度加剧。
1.2 水土流失
矿区内大部分矿井目前开采中采用建栏截坝堆矸、填埋等工程措施和种草植树,并提出保护水源区、水土保持等措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水土流失的增强。但一些小煤矿大都建于沟谷之中,没有水土保持措施,弃土石、弃煤矸石任意堆放于沟谷河道中,造成水土流失量增加。所以预测水土流失量有增加的趋势。由于水土流失量的增加,从而也导致矿区内土地荒漠化的增强。随着各个煤矿的继续开采,荒漠化的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1.3 水资源均衡破坏与水环境污染
随着开采力度的加大,地下水位降低,导致土地旱化程度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和水库来水不足,会对周围的居民生活用水及农业生产用水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开采引起覆岩切落式裂缝沟通含水层与采空区,导致地下水向采空区渗透,垂直渗透速度加快,天然流场发生变化,泉域面积缩小,形成以矿井为中心水位降落漏斗。地下水位的下降,减少了地下潜流,也影响了地表河流的流量,导致矿区范围内泉水“短路”、泉井枯竭。
矿坑排水、煤矸石淋溶水是地表水的主要污染物,矿区内一些河流已受到较严重的污染。随着开采的继续,矿坑排水量和煤矸石会继续增加,其对地表水的影响范围也会扩大。矿区扩大开采的同时,矿区生活污水也会相应增加。此外,矿区的继续开采使煤矸石量也急剧增加,煤矸石堆得淋滤直接进入地下水含水层,会加剧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从而大致地下水逐渐失去利用价值。
1.4 环境地质问题
榆神矿区煤层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表现在:引起地面的沉陷变形,产生大量地裂缝;引发泥石流、滑坡、崩塌及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以采煤沉陷及地裂缝尤为严重。
2、采煤沉陷区防治措施
2.1开采前期的预防措施
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必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制定严格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定和矿产资源开采的环境准入条件制定,还要提高矿业管理人员和采矿人员的生态环境意识,分清责任、依法管理,并认真落实严格执行。
2.2 开采过程中的防范措施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可以采取井下特采和地面防护相结合方案[4],来控制地表下沉速度和范围,减小采煤塌陷的损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能超前预防、事前控制更好。可在采煤过程中利用各种监测手段获取资料,对塌陷活跃区实行全天候观测,及时发现异常,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把这些监测数据及时输入矿山管理信息系统,以备查用和分析,为治理矿山塌陷和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3、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
对塌陷区的治理应该是因地制宜,建立良好生态环境,使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协调统一。根据榆神矿区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及特点,可采取生态工程复垦技术,即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地裂缝、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及对植被、土地的破坏进行综合治理,使矿区受损的生态环境得以最大限度的治理和恢复。
采煤沉陷区的治理技术流程:工程复垦(充填、地表修整) 植被恢复节水灌溉(保水剂、滴灌等)
3.1 工程复垦
利用开采产生的大量煤矸石作为充填材料[2],即可使采煤破坏的土地得到恢复,又能减少煤矸石的占地,消除煤矸石山对环境的污染。如果煤矸石中含有有害元素,应在矸石和覆土间铺设一定厚度的(如0.4m)隔离层[3],再在其上铺设足够厚度的覆土(一般0.5~0.8m)[3],才可进行种植。在充填后,如地下水流流经下部矸石层时,可能使地下水受污染,此时需在矸石层与塌陷区地表间铺设隔水层。
利用电厂的废弃物--粉煤灰充填沉陷区复垦土地,即可以解决充填材料问题,又能解决对电厂废弃物的处理。
根据沉陷区周围地形,将沉陷区整理成平地。为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对矿区内耕地沉陷程度较轻的(沉陷后地形坡度≤7°)[3]耕地仅进行地表平整,对矿区内耕地沉陷程度较严重的(沉陷后地形坡度>7°)耕地应沿等高线修筑梯田。
3.2、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是矿区生态环境与重建的基础和主体。恢复要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适当发展经济林,兼顾经济效益。使治理区林草植被得到全面恢复,最大程度改观矿区生态环境。植被种植后,要做好管护和抚育工作,精细管理,以保证栽种成活率。
【关键词】艾滋病孕产妇分娩措施
我国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的特定的人群—孕产妇和婴儿的艾滋病防治极为重视。因为艾滋病病毒的蔓延肆虐,母婴传播是一条重要途径,它不仅会随着妇女感染者的比例增加使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增加,更重要的是这一传播途径威胁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儿童。
目前,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的局势已不容乐观。全世界约100万儿童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在我国,通过母婴传播方式感染艾滋病的儿童人数也在不断增长,阻断母婴传播艾滋病的局势也很严峻。认为分娩期艾滋病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危害性最大。有以下几种传播途径:分娩时子宫收缩,胎盘滋养层破裂,游离病毒或者病毒感染的母体细胞直接通过破裂的滋养层,最终导致胎儿细胞感染;胎儿的皮肤或粘膜破损伤口直接接触含有病毒的母血及产道分泌物而被感染。经羊水感染,当母体存在细菌性感染时,母体的白细胞计数可以进入羊水中并通过胎儿的皮肤、粘膜、和肺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感染。根据以上母婴传播途径应采取的安全有效的分娩措施。
1 分娩过程导致的感染
1.1侵袭性操作 产前检查及分娩过程中的侵袭性操作,如羊水穿刺、胎儿镜检查、胎儿头皮电极、会阴侧切术、产钳或吸引器助产等一系列的操作都增加胎儿的感染几率。
1.2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的时间是影响母婴传播的独立因素。以4小时为界,超过4小时比低于4小时发生母婴传播的危险性高出1倍。破膜时间<4小时,母婴传播发生率为14%;破膜时间>4小时,母婴传播发生率为25%。
1.3产程过长 胎儿与母体产道接触的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1.4分娩方式 临产和破膜前剖宫产可以减少胎儿经产道感染的机会,对胎儿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降低传播的危险性。早产、低体重儿、胎膜感染、滞产、产时出血、血性羊水等都具有传播的高危性。 转贴于
2 安全分娩
2.1阴道分娩 阴道分娩产程处理的原则:避免产道损伤性操作;尽量缩短产程;避免强宫缩;缩短胎膜早破时间。接产时应特别注意保护会阴,防止会阴裂伤,当胎头娩出后,右手应注意保护会阴,不要急于娩出胎肩,而应先以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充分挤压出鼻内的粘液和羊水,以减少感染机会。如果出现胎膜早破或临产早期出现胎膜破裂,应及时处理缩短产程,减少感染几率。
2.2剖宫产分娩 在临产前或胎膜早破前择期剖宫产术与其他分娩方式相比,婴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降低可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一般择期剖宫产的时机应选择在妊娠38周,此时结束分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病率会增加,但是减少了临产后或胎膜早破的剖宫产的几率,降低了HIV母婴传播。
3 新生儿的产后处理
婴儿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新生儿在产后应减少与母亲血液和体液接触的机会,减少受损伤的机会,以减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
新生儿出生时,先在距离脐根部3—5cm远距离断脐带。有条件的应换台下护士处理新生儿;无条件的接生者换手套再处理新生儿;应及时清除皮肤、黏膜、鼻腔、口腔等处的母体血液、羊水及分泌物。有条件的用吸允球清理呼吸道,如用新生儿吸痰管或管式导管必须注意操作,动作一定要轻柔、压力适中,防止新生儿粘膜损伤。吸引器应一次性使用,注意交叉感染。
艾滋病暴露的新生儿无论母亲是否接受过抗病毒治疗都应该出生后72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母婴阻断。
4 新生儿产后预防
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由教育部正式颁布。该《标准》把义务教育小学、初中的课程与高中课程统筹考虑,提出了第一至九级的目标体系,初中阶段应完成的是第三到第五级的目标。2010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那么,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师执行课程标准的情况如何?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按照课程标准进行?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应该如何采取措施让英语课程标准在农村初中得以顺利实施?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初中英语教师课程标准的执行力
根据执行力的定义,我们把初中英语教师课程标准的执行力分为以下两部分:
第一,初中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与解读能力。即教师能否了解英语课程标准(简称“课标”)的内容,遵循课标的实施建议,并结合实际来规划设计英语教学的能力。
第二,初中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课堂实施能力。即教师能否把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付诸课堂实践,将英语课标在课堂顺利实施的能力以及对课标执行的程度。
二、调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从2011年5月到2011年8月,项目组共调查了威宁县13所乡村中学初中一至初三年级的100名英语任课教师。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发放教师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为96%。访谈教师3O名,听课10节,并调阅了部分教师的教学资料。其主要调查项目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对课程标准的了解与使用情况,以及执行课程标准的主要困惑与困难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的基本情况。
由图1可知,大部分教师是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工作多年的中青年教师,教龄在5年以上的占76.61%。但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其中有31%的教师为非英语专业,都是毕业后因教学需要而转的岗,全日制本科毕业的英语教师只占19.06%。通过对教师的深入访谈,我们发现威宁县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的优秀英语教师极少,大多数英语教师的本科学历都是通过自考或函授获得,可见,该县的农村英语教师专业水平偏低是一个突出的现状。
2.教师对英语课程标准的认识与解读情况。
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与解读情况直接关系到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从图2可以看出:只有1.03%的教师对课标有深入的阅读和较清晰的理解;对课标有初步的阅读,但没有准确理解的教师也只占24.12%;听说过课标但没有阅读过文本和听说过但没有接触过文本两项的合计占74.85%,这个比例偏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对新课标解读的深入程度。通过调查已经了解到该县教师的专业水平偏低这一现状。其次,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影响了其对课标的执行力。通过听课,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英语教师仍沿用传统的翻译法,用汉语进行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英语语言实践。再次,威宁县有50%以上的小学英语教师表示对课标不熟悉,大部分教师对贯彻课标很茫然,可见,该县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培训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3.教师在执行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困难。
(1)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在教师执行课程标准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排序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学生的英语基础差。35.61%的教师反映农村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多数小学毕业生的英语基础远未达到课标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极差;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绝大多数学生因为口语不标准而不愿进行朗读或口头交流;运用英语的正确性和流利性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2)学校条件落后。农村学校课程资源匮乏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如图3显示,有26.18%的教师认为农村学校不具备实施英语课程标准所需要的条件。主要表现为: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普遍不高;学校不具备适宜学生练习口语的语言环境。
(3)英语课程标准不适合农村学生。19.36%的教师认为课标的制定没有考虑农村学生的特殊状况。他们认为,教材里面的有些内容与农村学生的生活脱节,学习困难,加之农村学生的英语基础差,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偏难、偏多,按照目前的课时量很难完成。因此,课标规定的目标和能力要求也就难以推行。
(4)应试任务重。14.83%的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多,时间紧,负担重。面对升学的压力,教师不得不在课堂上大量地讲解语言知识,没有时间顾及课标所要求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四、影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新课程标准执行力的因素
1.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钟启泉教授指出:“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是课程实践中的主要执行者。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英语新课程实施的要求相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农村初中英语师资队伍水平偏低。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不足、英语口语水平较低。在访谈中发现,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读写能力较强,听说能力不足,仅有12.0%的教师能全部或基本上能运用全英语授课。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制约着对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与运用。
第二,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未跟上英语课程准的理念。通过听课,我们发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农村英语教师最常采用的信息交流和课堂交往方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流动,过分关注英语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这一方面与教师自身所持有的教学观念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前面提到的应试压力密切相关。通过进一步调查,我们了解到,有近半数的教师赞同并接受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无法得以展开,这是因为中考升学率仍然是重要的指挥棒,尤其是在农村,通过考取好的学校,以期以后得到好的就业岗位,是学生的一个重要出路。因此,这也是导致教师无法很好地使用课标的原因。
2.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教师普遍认为初中英语新课程的教材起点高、难度大,农村学生不适应。《英语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整体设定为九级,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毕业时英语水平达到二级目标,而在农村小学的状况是师资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小学阶段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未达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二级。此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没有养成课后自主学英语的习惯,许多农村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英语学习无兴趣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3.学校的硬件设施与课程资源。对于学校来说,办学条件是制约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的极为重要的因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威宁县的某些乡办、镇办中学办学条件还比较落后,没有资金购买与课程相关的一些学习资源,仅凭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它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但是很多农村学校几乎都没有配置英语报刊、杂志等英语读物,学生除了教材和教辅书以外没有接触过其它英语课程资源。
五、对策与建议
1.广大农村英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与方法,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首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教师应思考如何将《课程标准》对培养目标和能力的要求分解到不同的课堂活动中去,以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为主题,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层层落实教学任务。此外,教师还要改变“教书就是教教材”的落后观念,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利用其它教学资源作为辅助。
其次,改革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农村初中远离英语教学环境的现实更加要求教师要强化语言操练。因此,要从简单入手,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特别是要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克服说英语的羞怯心理,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再次,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做好学生的分层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自觉监测自身的教学行为,主动向自己的同行和学生了解对自己教学的意见,以便及时分析和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另外,教师还要做好学生的分层指导工作,努力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低分段学生的学习成绩。
最后,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农村英语教师应学会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在每一堂课、每一次语言实践中的现身示范效应,在课内外营造一个全方位的学英语、用英语、爱学英语的环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并不知不觉地融入学习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深层学习动机和兴趣。
2.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
首先,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经费不足是影响农村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威宁县的教育经费短缺、硬件设施差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教师实施课标的重要因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支持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这对于身处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农村地区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