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7 11:11: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抽血室护士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注射室;风险管理;服务流程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随着人们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医疗护理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在护理工作中常因服务态度及操作水平问题而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和投诉。门诊注射室是病人多、病种复杂、流动性大的窗口部门,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繁杂紧张,护患纠纷、护理投诉、护理差错事故容易发生,注射室护士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针对门诊注射室的特点,对其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注射室的服务流程重塑,做好护理风险的管理,护理纠纷及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现总结如下。
调查资料
1.一般情况 病例来源于2008年1~12月和2009年1~12月在我院注射室注射和抽血的患者,注射人数分别为132000次和191000人次。同期收集在我院注射室发生的纠纷数、护理投诉数,差错次数,医院监察室每月调查的门诊注射室的病人满意度的平均数。经调查,2008年度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2009年度,没有护理差错发生,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2件。
2.风险评估 门诊输液室是各类患者集中的地方,护理对象为多年龄段、多病种的输液患者,以年老体弱和学龄前儿童为主。患者流动性大,来院时间不固定,使输液治疗时间分布不均匀,一般高峰时段在上午。静脉用药种类多,护士有对药品名称和剂量规格不熟悉的情况,患者来自不同的专科,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即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查七对一注意”执行,不时仍有一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输液时,护士服务态度问题,穿刺技术不熟练,都可引起护患关系不协调;病人个体差异、药物调剂问题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抽血时,病人血管因素加上护理技术不到位,都可以引发病人的不满;化验单填写不全或漏抽血样,或用错试管,都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事先评估这些风险,有备无患,可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管理措施
1.优化服务流程
(1)扩大装修注射室:对门诊注射室的位置进行调整,重新布置输液区环境,将输液室分为成人输液区和小儿输液区,配备了60张多功能输液椅和15张输液床,10张小儿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和不同病情患者的需求。扩大输液室面积,设有小儿活动游乐室,内备有各式各样的小儿玩具,使小孩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玩耍,在输液过程中不哭闹,同时在门诊楼层增加保洁员,及时清理小儿的大小便及各种拉圾。输液区内配有电视机、空调,空气消毒机、饮水机等,为病人提供温馨的输液环境。简化就诊流程,划价、交费、取药一个窗口就能完成,大大缩短了就诊时间,保证各个就诊环节的畅通,大大减轻患者候诊时的不安情绪。每个输液区设立输液分诊台,由一名护士负责核对药物,抄写输液单,根据病人的病情安排输液区位,并向患者交待有关注意事项。为避免同名同姓病人的输液差错,发放双座号牌,一式两份座,一份挂在输液瓶上,一份交给病人。护士将配好的药连同处方、输液卡、座位牌到患者座位或床前,核对无误后,才进行注射。
(2)抽血室信息网络管理:收费处、化验室、抽血室电脑联网,收费处计算机收费时存入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信息,护士录入病人收据号码后电脑即显示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清单,核对后准备好试管,录入试管并打印条形码给病人,抽血护士给病人抽血并交待相关的注意事项,病人凭着试管条形码到化验单打印处去取化验单。从而减少了手工抄写容易出现的漏项、难辨认等差错。
(3)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加强护士执行药物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强化护士的慎独精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前询问药物过敏史,做好“三查七对”,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应定期检查,一些高危的药品不得与其它药品混合放置,如氯化钾,磷化钾等应和其它药品分开放置,严格把好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输液的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4)做好输液观察:护士要随时掌握输液情况,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护士利用巡视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病人避免空腹输液,在空腹状态下,机体代谢减弱,针刺可激活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极易造成头晕、恶心等“晕针”现象。不能擅自调节滴速,输液滴速过快会使全身不适,肺水肿等。宣传栏内提供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单,如禽流感的预防、老年常见病的防治等。增强护患之间沟通交流,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
2.加强基础建设
(1)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根据本科室特点做好护士的培训计划,每年对护士进行“三基三严”考试考核各两次,做到人人达标。组织护士参加各种医疗、护理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分析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修订注射室护理工作制度、制定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尤其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程序、护理纠纷或投诉时的处理程序等。
(2)做好护理质量管理:每月评价护理风险干预有效性,对所发生的护理问题,病人的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对护理工作环节进行调整。注射室与门诊医师、药房、检验科等部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一个重要环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
(3)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量大,未能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繁忙而嘈杂的工作环境使一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情绪不稳定,给患者和家属感到不安全感,甚至会导致工作忙乱而出错。病人家属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如病人的液体滴完没有及时处理,病儿发热没有及时观察等引发的护理纠纷为多见。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员编制,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患者治疗高峰期合理安排护士工作时间。缩短治疗高峰期患者等待的时间,设立弹性班,改变忙闲不均,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又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状况,合理排班,每班设有巡回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结果评价 根据两年来门诊注射室所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患者意外事件的例数,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32000例,其中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护理满意的人数达114200人,满意率为86.52%;2009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91000人,其中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0件,护理满意人数达181900人,满意率为95.24%。2009年与2008年比较,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的例数明显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率由86.52%上升到96.24%。讨 论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3]。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健全门诊输液室的服务流程管理,有针对性地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了护理行为,可保证护理安全和病人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率,达到减少护理风险的目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我们体会到,护理安全措施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把好执行的环节,针对门诊输液室和抽血室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工作实际,规范输液区域,提高门诊输液质量,使病人投诉、护理差错下降。调查显示2008年与2009年同期相比,注射室护理投诉人数由30例下降到10例,护理差错次数由3例降到0,患者满意率由86.5%上升到96.2%。
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护士的业务技术不高引起的护患纠纷:如注射时因操作技术不当使注射部位疼痛、肿胀;②静脉抽血时反复穿刺,取标本时操作不当,致血标本溶血、凝血等;③护士的服务态度不佳,沟通解释不到位,没有交代用药注意事项而引起的护理纠纷;④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没有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而引起的医疗纠纷;⑤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没有做好查对制度而引起的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我们通过评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和业务素质、法律知识培训,改进护理工作,改善注射室环境,重塑注射室服务流程,简化病人的就诊流程,从而收到了一定效果。输液过程中主动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对患者进行用药、防病治病等方面知识的健康宣教,可以杜绝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许多安全隐患;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于辨别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是至关重要。只有做好门诊输液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提高门诊输液的安全性。我们认为,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要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的推行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才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真正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2]黄美娥.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5): 49-51.
量体温
测量体温是每日清晨例行查房的项目之一。
一次,一位老者不小心错将体温计头冲外反插在胳肢窝里。10分钟后收表,老人抽出体温计随手递给护士,小护士定睛细看,发现温度没有丝毫上升,不由得惊呼:“哟,您怎么没有体温呀?”
老者不慌不忙地答道:“那麻烦您摸摸我还有热乎气吗?”
抽血
某日下午,抽血室门前静悄悄的没有病人,于是医生也躲到里屋休息去了。
忽然一位年轻小伙子气喘吁吁地跑来,焦急地喊道:“有人吗?还抽吗?”话音未落,两位医生疾步奔出,医生甲不耐烦地说:“什么事这么大声嚷嚷?”
医生乙超级精炼地答道:“找抽的!”
口渴
“我动手术了,”一个人对他的朋友说,“但医生把一块海绵留在我的肚子里了。”
“那是不是很不舒服?”
“也不,就是总感到口渴。”
光付款再治
病人:“大夫,我的记忆力现在越来越差了。”医生:“差到什么程度?请举个例子。”病人:“我上了公共汽车,老是忘记买票;去饭店吃饭,也总是不付款就走人。”医生:“那您先把医疗费付清了,我再替您诊治!”
没零钱找
“杰克,你怎么了?为什么老是捂着腮帮?”
“我拔了两颗牙。”
“可你昨天只说有一颗牙疼啊?”
“牙医没零钱找!”
总结
一个庸医开诊以来,治愈率很低,第一年只有20%。于是“庸医”的名声传出去,就诊人数大大降低,到年底只有两个病人来看病。一个治愈了,另一个医治无效,不幸殒命。年底,他要向主管部门交一份年终总结。他想了一下,便在总结中写道:“由于自己注意钻研业务,医疗技术提高,对病人的治愈率从去年的20%提高到今年的50%,只有一人死亡。”
无奈
在诊所。医生:“看来,您今天咳嗽要比昨天好多了。”病人:“可不是,大夫,要知道,我整整练了一宿。”
号脉
1 资料
120份不合格误差化验标本事例来自于作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401例,尿液标本44例,其他痰液等标本26例。主要包括明显的外观不合格标本如试管类型的错误、标本采集量的不足或过多、未及时送检的标本、申请单与标本不符的错误等;另一方面是检验科生化室、免疫室、微生物实验室等各个专业组与临床的沟通中的工作记录(已经明确排除检验分析过程中的可能造成的因素),包括标本凝固、采血部位的不当(如血气标本值与病情极度不符),患者的准备不够充分(如药物的浓度峰值等)。
2 标本采集前存在的误差
血液检验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生理准备包括是否在安静状态下,如:晨起基础状态下还是活动后等、饮食状况包括空腹和进餐后几小时等的要求、服用的药物包括是否服用降糖药等、运动及情绪等各方面。都会对患者的检测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标本采集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宣讲有关常识,使患者从心理和身体上做好充分准备。
3 标本采集中存在的误差
31 在有静脉输液的同侧肢体进行抽血的影响。在有静脉输液的同侧肢体抽血,无论穿刺部位在近端还是远端,标本的生化指标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在120例误差标本中同侧输液进行采血的占60%。如:一位大出血的患者,第一次抽血结果:钾237 mmol/L,钠385 mmol/L,氯388,二氧化碳77 mmol/L,糖277 mmol/L,总蛋白224 g/L,白蛋白122 g/L;第二次抽血:除糖106外,其他结果均正常。
32 抽血量的影响。生化标本按不同检测目的采血量是有所区别的,如全血大生化要求抽血量3 ml或以上(35个项目抽一个管);抗凝标本应严格按比例采血不论量是多少一定严格按照采血管上面标注的采血量采血,比例失调则容易引起检测的误差发生。如:一位抢救患者,第一次血气结果:pH7315、PaCO2 66 mm Hg、PaO2 45 mm Hg,Hb91 g/L、K18 mmol/L;第二次抽血(按要求):pH715、PaO2 89 mm Hg,Hb114 g/L、钾离子42 mmol/L。导致结果较大差异的原因是这位患者抽血困难,第一次标本量不足1 ml。
在统计数据中标本采集量
33 不认真进行查对的影响。护理人员在进行采集标本时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未认真查对患者的姓名、床号、试管等。一次检验科回报了2份结果:患者甲的尿素67 mmol/L,肌酐71 μmol/L,尿酸326 mmol/L;患者乙的尿素136 mmol/L,肌酐432 μmol/L,尿酸455 mmol/L。但是,临床主治医生认为此份报告与患者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于是实验室再次复查,复查结果无误,追究原因发现是因为护士在抽血时,未认真查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将两位同住一室的患者的标本试管弄错,致使结果颠倒。
4 标本采集后存在的误差
41 标本送检不及时的影响。带肝功能、血糖等检测的标本应立即送检,否则血糖浓度将会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因糖酵解的缘故而降低。某临床科室星期一送检了8份标本,血糖结果平均为16 mmol/L,血钾平均为71 mmol/L,而几位患者都没有低血糖和高血钾的症状。原来标本有的是前一天抽的,护士将标本放置在2~8℃冰箱中认为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未及时送检而造成的。
42 未按送检要求的影响。血氨标本在抽血后应该立即放置在盛有冰水的容器中送检,但是有的护理人员将标本直接插入冰块盒中,这样容易引起溶血;有的护理人员甚至将血液标本和冰块直接放入一次性手套内,而且试管封盖处未盖严,冰块融化后冰水进入标本管内造成严重溶血,导致不能检测。
5 讨论
造成检验标本不合格出现误差的因素有很多,而这其中由于护理相关因素所造成的不合格误差标本又占到了7044%;而由于医生填写化验单不规范、电脑下错医嘱所造成的仅占到了不到9%,且这一因素也随着我院2008年实行电子病历的规范化管理后在逐年的递减。
在产生此类不合格化验标本的护理因素中,护理人员采集标本的方法不正确(包括标本的凝固或溶血、使用试管的类型不正确、标本的采集量不足、采集的部位不正确等)是造成化验标本不合格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但是临床重要的检验标本送检的不及时或者张冠李戴的严重差错却更加的应该引起重视。
另一方面,由于我院于2010年起,开始在临床检验标本管理中推行条码信息系统和标准真空采血技术后,将条码信息系统运用到护理站检验标本的管理中,从医嘱的产生开始到检验结果的产生,均可通过标本的唯一的条码信息被跟踪,而在临床患者标本采集阶段,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查看此项条码来获取采集所需要的特殊信息及要求如试管的类型、标本采集的量、采集的时间等,并将不同类型的试管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差错的发生,也可以使临床的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较前有明显的下降。有报道,在推行条码系统后,不仅仅减少了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发生率,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率[3]。
参 考 文 献
[1] 李燕平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 提高检验质量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2):219.
【关键词】 检验科;纠纷;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患者对医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其维权意识也显著增强,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也日益增高。就检验科而言,其经常碰到的纠纷一般有两种,一是与患者间的直接纠纷,二是与临床科室间的纠纷,而后一种纠纷实际上是间接与患者的纠纷。由于检验科工作的特殊性,其所提供的数据是临床分析和诊断疾病的基础,必须真实、准确、可靠。否则纠纷一旦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就医检查权利,而且影响检验科和临床科室之间的配合和沟通,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经济损失,同时耗费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要引起我们检验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将引起检验科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和防范措施探讨如下。
1 引发检验科常见医疗纠纷的原因
由于检验科较少直接接触患者而是对来自患者的各种各样的标本进行检验,因标本的来源面广,中间环节多,因此在标本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纠纷。另一方面,在检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由于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或检验的某一方面如方法、试剂、仪器等的影响而导致检验结果的异常,造成和患者间的纠纷。根据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我们总结出有以下三种原因。
1.1 检验科原因
1.1.1 对标本采集知识欠缺,回答临床询问有误,造成标本采集不合格,引发纠纷。例如采集后一定要保温,并立即送检,否则极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误导医生,引发患者不满。
1.1.2 标本验收不仔细,不合格标本没有及时发现并及时反馈给临床,影响报告单的及时发送,造成临床护士和检验人员的责任难以界定,双方各执一词,引发纠纷。
1.1.3 标本预处理不到位,如纤维蛋白漂浮于血清中,影响加样量,导致结果的不准确,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在离心时打碎试管,造成二次抽血,引发患者的不满,发生纠纷。
1.1.4 试剂灵敏度差,检验方法的准确度不够等易漏检阳性标本或导致完全错误的结果,我们在工作中曾发现血清传染性相关指标的检测由于方法的不同,结果有差异,给医疗纠纷留下隐患。
1.1.5 患者信息录入错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疾病诊断等。比如打印报告单时由于粗心把“汪芳”错写为“王芳”,会引发患者对检验结果真实性的质疑,不承认是其本人的,医方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证明只是报告的书写错误而不是结果的错误。一旦发生纠纷,将导致检验报告不能作为证据资料使用。
1.1.6 其他原因,比如没有及时发报告,患者等待时间过长,不能耐心解释检验结果,态度不好等都可能引发纠纷。
1.2 临床科室原因
1.2.1 临床医师原因
①字迹不清楚导致患者找不到自己的检验报告单,同时可间接导致检验人员录入时的错误,使患者对检验结果持怀疑态度。②患者信息不全,如不写年龄或性别,当遇到同名同姓患者时易引发纠纷。③临床诊断未写或填写不完整,当结果出现较大的波动需要复检时若没有临床诊断作参考,易造成结果和临床不符,而临床又没有及时反馈,等标本处理掉才提出问题,只有再采集标本,不但增加费用,患者也非常不满。④保管不当丢失原始报告单,和检验科互相推托责任。
1.2.2 护士方面原因
临床护士负责大部分标本采集,由此引发的纠纷有:①抽血时没做到三查三对抽错标本,或者把标本张冠李戴直接导致结果错误。②在输液的同肢体抽血化验,易造成结果较大误差,如输含糖或含钾液体时测血糖和血钾。
③采集标本前对患者的情况了解不够,比如饮食、药物、运动等都对检验结果有影响,而这些患者是不知情的,一旦出现纠纷,责任是免不了的。 1.3 患者方面原因
①患者状态不稳定,如激动、恐惧、疲劳等都可影响检验结果。②饮食不当如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饮酒等在12 小时内检测相关项目,多项指标是漂浮不定的。③患者用药造成检验结果的不稳定性也常引起患者、医生和检验人员的争执和纠纷。
2 预防纠纷的防范措施
医疗纠纷的发生是个系统工程,不是单纯局限在某个环节上面,一旦发生纠纷,各个科室的工作其实都是临床工作的一个基础,像检验科这些辅助科室工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医疗纠纷的举证是否得力。而恰恰是这些二线科室对于医疗纠纷的防范意识很淡漠。而检验报告在病历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是做出诊断和治疗措施的客观依据。因此检验报告必须具备证据学的属性,即客观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缺少任何一个都可能导致后续的诊断和治疗依据的丧失。所谓客观真实性是指检验报告必须如实反应检验的时间、送检的标本、标本的来源等。准确性是指送检的标本符合检验要求,检验操作无误,数据准确。完整性是指检验报告完整,没有丢失或缺失[1]。为了保证检验的质量,减少纠纷,除了必须执行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检验操作规程外,根据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我们增加了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2.1 标本验收制度
包括标本的质量、患者的信息、标签的完备、抽血的时间等都要严格按制度执行。同时需要双方签字,使标本采集、运送、接收三个环节共同协作,做到责任明确,发现问题可及时纠正,把差错消灭在工作初始阶段。
2.2 检验与临床沟通制度
设立临床危急值,当检验结果在排除实验室原因还是无法解释和特别异常的时候,要及时和临床医生和护士沟通,询问患者和标本采集、保管情况,把差错杜绝在双方的了解和沟通当中。做好复检工作,消除纠纷隐患。
2.3 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为做好医疗安全工作,预防医疗纠纷提供组织形式的保证。规定每专业组每天室内质控的项目、次数、允许误差范围和失控纠正措施。并强调对检验全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采取严密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为病人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
2.4 报告核对制度
报告单要做到完整、准确、及时,切忌涂改、伪造结果。强调结果仅对所检标本负责,避免因置换标本而使检验的结果不正确[2]。报告发出前检验者和审核者要双查双签。同时作好检验原始记录的登记和保管工作,因为它是对检验过程的如实再现,是反映检验质量的直接证据。
2.5 建立安全协作的医疗行为体系
检验人员不定期深入临床,听取临床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解释医生疑问,将临床对实验的建议及时反馈各实验室以便及时改进工作,同时将检验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当面告知医护人员,做到相互沟通,共同讨论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结合实际科学客观的分析发生纠纷的原因,寻找问题的症结,而不是推卸责任互相埋怨,在问题和纠纷中长经验,长知识。这对改善检验和临床的关系,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检验质量,杜绝纠纷的发生都非常有效。 2.6 投诉登记制度
不断反省工作中的缺陷,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同时不断学习,提高和患者沟通的能力,尽量为患者着想。做到有问必答,有错必纠。
通过采取上述的各项措施和管理对策,我们的医疗纠纷在不断减少,而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在不断提高,与临床科室和患者都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相互沟通和协作关系,实现了优质高效的服务。总之,检验科医疗纠纷的防范是个系统工程,从标本采集到报告返回临床的各个环节都应做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强化质量管理,确保检验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更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医学检验 检验与临床的联系 实验室全程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早已不是单独的关门做化验,检验质量的提高必须得到临床科室及临床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因此,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沟通变得越来越至关重要[1]。除了做好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外,加强实验前质量控制和发展实验后质量控制更加重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医学检验与临床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实验室质量控制。
1 检验与病员的联系沟通
检验结果准确与否,与病员标本准备紧密联系。病员标本的准备首先应由医生或护士特别交代准备事项,病员应严格遵照执行。对于门诊病员,检验人员应主动询问病员准备情况,得知准备符合要求时方可规范采集或接收标本;如果病员准备不符合要求,检验人员有义务重新向病员或家属交代正确的准备。只有严格把控实验前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工作中,我们总结病员标本准备有:饮食准备、休息准备和运动准备。生化项目检验饮食宜正常、清淡饮食,抽血前8-12小时禁食,空腹采血;抽血前一定要保证睡眠充足、不可剧烈运动后马上抽血。特殊项目的检验有特殊的要求,也应该给病员明确提出。由传统的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发展是21 世纪医学发展的趋势,循证医学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医学,检验医学通过与病员的联系与沟通,可促进标本的正确采集以及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
2 检验与临床医护人员的联系沟通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应发展为全面质量保证,实验室从临床上获得宝贵的反馈信息,进一步综合评价检验项目的方法学及其临床价值,不断完善操作程序并推进新方法和新项目的开展。我们常常做出一份检验报告,在保证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前提下,当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时,我们首先就是与临床医护人员联系。向医生询问病情的变化,治疗方案是否改变,报告检测结果是否与临床吻合;向护理人员了解病员的标本采集是否规范以及询问医护人员是否正确要求病员做好了检验前准备。检验与临床的有效沟通,大大提高临床的诊疗技术水平,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的改进更加有效的为临床服务。
3 检验与医院运输护工的联系沟通
目前各大小医院均拥有一批运输护工,这一群体基本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但担任检验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标本的运输。在这个过程中,对标本的存放、运输以及标本在室温放置时间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加强严格培训,合格者方可上岗担任该项工作。
总之,检验人员应积极主动与临床沟通联系,强调实验室管理的要素是交流、对话。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要共同制定、宣传和执行标本采集、转送的操作规范[2]。检验科在进行临床标本检测的过程中,若发现异常结果应适时与临床联系后决定报告能否发出[3]。
临床医学通过加强与检验医学的联系,亦可从检验医学中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临床证据和信息,提高诊断水平,指导治疗,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因此,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的联系是一个利在双方、益于病人的大事,应该受到我们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4]。
参 考 文 献
[1]武洪云.浅谈检验与临床密切联系的重要性[J].当代医学,2009,9:72.
[2]万海英.检验标本流程中信息节点控制的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6):407-409.
关键词:批量伤员;组织分工协调;抢救
创伤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公害[1],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造成创伤伤员逐步呈上升趋势。建立有效的救治系统,赢得抢救危重伤员的"黄金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阶段[2]。2013年4月14日清晨6时许襄阳市一景酒店发生重大火灾,共造成61人死伤的严重后果。我院接到求救电话后立即按排3辆救护车参入抢救及转运伤员的行动中,同时安排院内组织抢救专班待命,在此将抢救以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事故发生后,我院共收治29例因火灾受伤的患者,男性14例,女性15例,其中脑外伤2例、骨折5例、烧伤2例,烟窒息19例。其中收住院21例,经处理病情好转留门诊观察5例,死亡3例。
2 组织管理及救治程序
2 .1我院急救中心接到救援电话后,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预案》。救护车立即出诊并通知我院的总值班、科主任、护士长,另加派两辆救护车随即出诊,2~8min医院领导小组均达了急诊科进行简单的协调分工后立即投入到相应的抢救工作中去[3]。 急诊科主任、骨科主任、脑外科主任分别各带一班抢救成员;其中护士长2名、当班护士3名,以及全科调来加班护士9名分别参与到各科主任队伍中去;另有务队护士3名协助抢救。与此同时,院内安排了麻醉科、血库、手术室等相关科室做好准备。全院共30人参与抢救行动。
2.2院前急救小组 以医生为组长,护士、司机、担架工人为成员的抢救小组奔赴现场后立即展开抢救,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电监护、充分给氧,吸痰、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外伤的患者简单包扎和固定,腰部损伤的患者均平躺着抬上担架,切忌拖拽等动作,避免二次伤害。在运输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随时与医院取得联系,为医院的急救提供可靠消息[4]。
2.3人力资源分配 在接到通知后全院备战,由主管业务院长总指挥,调动全院应急小组成员,如外科、骨科、麻醉科及手术室各科人员提前到达急诊科待命,另外总务后勤保障工作也各派一人坚守,争取做到面面俱到。护士长负责护士人员分配,具体安排2名护士分诊,其余人员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3人,其中A组为输液组、B组为外科组、C组为抢救组、D组为辅佐治疗组,有序配合各科主任及医生抢救及治疗。分诊护士根据患者病情的划分为死亡、危重、中度、轻度,分别佩戴黑色、红色、黄色、蓝色指示标牌以及性别指示腕带加以区别,科学合理安排就诊顺序。如黑色标牌死亡患者转运到太平间,昏迷患者、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佩戴红色指示标牌,并安排患者优先就诊,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如麻醉科气管插管、血库备血、手术室准备手术。单纯骨折患者佩戴黄色指示标牌简单固定送检,擦伤、扭伤涂上药水、轻度烟窒息吸氧即可。
2.4急救人员的具体分工及抢救措施 A组负责建立留置静脉通道及各项化验检查抽血,先抽血标本再接静脉管道,做好配血准备工作。外伤及烧伤患者一般失血、失液较多,应建立两条甚至三条静脉通道,其中一条采用规格为32ml/min针头以备快速输液及输血补充血容量。B组配合骨科医生外伤缝合、包扎、骨折的固定,其中骨折固定中保证正确使用颈托、上、下肢支具。在处理头部外伤的患者时,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瞳孔、神志、面色、是否呕吐等病情变化。失血过多的患者是否出现口渴,肢体潮湿、紫绀、发凉等休克前兆症状,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C组负责胸外按压、吸痰、静脉输注抢救药的工作。D组负责心电监护仪应用、导尿、输氧、配合麻醉师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连接工作,并观察各种参数及时报告医生。服务队护士全程陪送各种检查,如MRI 、CT、拍片等及护送患者入院治疗。
2.5掌握救治原则 突发事件伤员较多,秩序混乱,每一位护士虽分工明确也需相互协作,要做到忙而不乱,从容镇静,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做好伤员心理护理,消除恐惧感,严格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抢救患者,以免发生重大死伤。此类患者多数为骨折及烧伤,所以在处理伤员的时候不能因急而生拉硬拽,以免造成二次伤害。患者首先在急诊科做好初步处理后,再做进一步检查或转运到病房及手术室。如转运过程中遇到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下,医生护士应携带好所有抢救设备全程护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3 讨论
此次抢救的成功与我院平日重视医护人员急救技能的培训是分不开的。我院规定具有3年工龄以上护士才能担任急诊科的护理工作。每月按新入护士、合格护士、成熟护士分级培训理论知识以及各种急救护理技术;并按规定比例组成抢救小组,由资历高的主管护师担当组长;每天安排一组二线班待命,活动范围不得超出3km,以便随时调遣;医院不定时抽查待命情况以及举行突发事件全院急救大演练,使每一位急诊科医护人员熟悉救治程序,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本院医护人员在参与抢救此次重火灾伤者之时,做到伤员救治过程中紧张有序,保证了伤员得到及时救治,合理安排了各种救治方案,操作稳、准、轻、快、沉着冷静,使患者有安全感,得到了襄阳市领导及卫生部的高度好评。
参考文献:
[1]赵文静,张亚卓,单丽丽.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中重度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65-267.
[2]殷理嘉,黄建成.突发事件批量伤员手术救治程序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8(8):59-60.
于今年的3月1日至5月31日我有幸被派往北京朝阳医院ccu进修学习,为期3个月。此次进修的主要内容是:1.ccu的管理及相关制度,2.ccu病人的病情观察,3.各种仪器的应用,现将相关的学习内容汇报如下:
朝阳医院ccu室共有床位13张,护士24位,护工2名,床位与护士之比高达1:1.8, 首先在人员配备上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ccu室的规章制度非常完善,除常规的制度之外,她们特别制定了抢救应急规程、转科流程及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护理流程,在工作中,大家都会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对于工作人员和病房的管理方面,更是要求严格。各种休假必须根据病人情况在排班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准假,一切以工作为重,她们是一周排班制,分4人一组,共分5组,每天各班由各组组长分配病人,之后各自完成护理工作。护士长不定时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每月必考基础操作,以及各种仪器的使用。如有新的仪器设备全科组织学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操作和使用。其中①主动脉球囊反博仪②床旁血滤机③自动除颤仪。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ccu的护理人员要求具有广泛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抢救及护理技术,并具有心电图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监护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只要进入ccu的病人一律给予特级护理,实行24小时全面护理制,严密观察病情,ccu的病人是不允许下床的,所有的活动都在床上,要保持床单位整洁有一定的难度,但在朝阳医院ccu是看不见床单上有污渍的,绝对能做到随时污染随时更换,基础护理很到位。
在cuu白天和晚上各配一名护工,主要完成生活护理,这样可以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有更多的时间与病人交流。她们的宣教是穿插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专门的宣教班,因为她们做完治疗后其余的时间护士是呆在病房的,这时候护士就可以和病人进行交流同时完成宣教工作,效果也是很好的。在护理记录方面,要求做了就要记录,如有病情变化要详细记录。ccu有专门的探视制度,探视时间控制非常严格,这样有利于病人休息,也不会影响医生护士的工作。
朝阳医院在北京是一所较大的医院,她们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所以学习的气氛也很浓厚,全院的讲课几乎每周都有,ccu也不例外,她们从护士长到年轻护士每周安排一人讲课,内容不限,对于讲课者是一种提高,听课者是一种帮助,是集体进步的一种好方法。
在朝阳医院ccu3个月的进修学习,让我体会到与她们的差距,了解专业知识对于一个护士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自然产生一种压力,对以后的工作有了目标和新的计划,在此我要感谢领导给我这个外出学习的机会,我将学到的知识和新的护理观念结合实际应用到我科的护理工作中,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根据进修后总结并结合本科室ccu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一、从基本做起,当病人进入ccu后,为了之后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不受影响,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1. 更换病号服,首先进入ccu的患者均为危,急,重3种,为了有利于心电监护,心电图,医生诊治以及病情变化是方便进行抢救,此举尤为重要。
2. 接好心电监护:有利于病情观察,医生能快速了解病人情况,及时用药及处理(之前几乎是等大夫来连接心电监护)。
3. 建立输液留置针,有利于抢救用药,不处于被动状态,可列为常规。
4. 固定几项常规化验项目(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常规,血凝,生化,血气分析等,给大夫建议。)并给病人扎抽血留置针,便于每日抽血。
5. 常规吸氧,不必等医生医嘱,可稳定病人情绪,缓解症状。
6. 积极配合医生,抢救药品、物品配备齐全,做到准确无误,不延误时间。
7. 做到物品哪里拿取哪里放回,药品随时补充,便于急用。
二.制定相关的护理常规和ccu制度。
1. 制定ccu室非手术病人的护理常规,按照心梗,心衰护理常规制定。
2. 制定手术后病人的护理常规,以及各类手术的护理重点和注意事项。
3. 制定ccu病人的严格交接班制度,内容要详细。
4. 培训目前所有仪器的应用,细到每个键的具体用途,及心电监护的观察重点,随时复习,遇见不常见病历及时组织学习。
5. 强调交接班内容,做到不多记,不漏记,不重复记,用药后必须记。
6. 当班护士参加危重病人的医生查房,了解当天的治疗目的和护理要点,让护理工作更完善。
7. 在护理过程中遇到问题随时请教,做到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落实后要交班。
8. 严肃认真,得到病人和家属的信任,争做到零投诉。
9.养成有问题随时探讨,随时更新知识的习惯,让专科护士更专业。
关键词:检验血样 凝血 溶血 原因 预防
检验血液是临床上诊断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血样的准确无误是及时诊断疾病的前提,因此在对血样进行实验分析前保证血样的质量应该得到所有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7月到2010年12月体检科采集血样标本2036份,其中出现凝血152份,溶血血样48份。
1.2研究方法
由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的溶血凝血样本采血者及护士长共同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分别对患者的自身状况、采集血样的时间、工具,采集的血量以及送至检验科的时间等进行调查记录,最后汇总来探讨血样溶血凝血的原因并按照实际情况实行预防措施,于2011年1月至6月所采集的血标本用改进的措施验证是否合理有效。
2、研究结果
2.1采血患者自身的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引起血样出现凝血溶血的常见原因为患者采血之前进食或饮水,临床采血时间一般都是清晨空腹采血,因为进食后的不同时间内,会引起血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有较大波动,例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而饮水又可使血液暂时性稀释,为了尽可能取得检验条件的—致性,临床采血样原则上必须坚持空腹采血[1]。由于患者自身血液粘稠度较高极易导致采血后血样迅速出现凝血或患者血液循环较差、组织内缺氧,使血细胞极易破坏出现溶血。
2.2医务人员操作方法的因素
2.2.1血样出现凝血是指真空管内的血液样本析出不同程度的纤维蛋白或者出现部分血凝块。由于采血工作操作不规范引起凝血血样86份,占56.5%。出现凝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士技术不熟练、患者血管细等原因使抽血时间过长,血液在注射器里时已出现凝固,如果患者血液粘稠度较高,采取小针头采血也会使血液长时间不易抽出而出现凝血;由于护士未考虑采血试管的公称量,抽出血液过多超过试管的公称量,导致血液不能充分与试管内的抗凝剂接触,出现凝血;护士在抽完血液后异常开取采血管瓶塞带出部分抗凝剂,使试管内的抗凝剂的量不足,不能起到预期的抗凝作用;注入血液后没有及时混匀抗凝管或混匀方式错误,使血液未能合理的与抗凝剂混合。
2.2.2血样溶血是指血液标本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破裂,血细胞中的成分进入到血浆或血清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溶血的标本为88份,占57.9%。出现溶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血试管过多,采血后血样不够分配各个试管中,采血真空管中还存在一些剩余负压使血细胞在压力中破裂;将血液由注射器注入采血管中时,注入速度过快、力量过大,血液通过狭小的针尖受到压强较大,血细胞出现破裂;使用采血器采血时,由于采血器不合格导致血液抽取缓慢且含气泡,血细胞受到破坏;抽血时使用止血带过久,组织缺氧破坏红细胞[2];抽血后混匀试管的方式错误或强力震荡试管。
3、 从根本上预防血样出现溶血凝血等质量问题
通过对出现凝血溶血主要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样本在实验分析前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护士的操作不规范,使血样在采集和运送过程中出现凝血溶血等影响检验结果的质量问题。因此,护士必须掌握准确的采血知识和熟练的采血操作方法。医院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培训课程,对常出现血样质量问题的科室重点培训;培训课程要具体、实用,可以采取现场操作指导,也可以是视频教学;培训内容要多样化,不仅包括影响血样质量的因素分析还要包括各项先进预防措施;培训的方式可以是检验科对全院护士集中培训,也可以是各科室单独请检验人员授课培训,现在还有很多医院实行检验科将采血技术录制成视频放在院内网站上,供全院护士学习参考,并随时更新。医院还要印制全面的《检验标本采集指导》,详细介绍每一种采血项目的采血量、采血时间以及抗凝、EDTA等相关事宜,特殊的采血项目要单独列出注意事项,发放到每个科室,令其贴挂在处置室醒目的位置。
4、预防方法及对策
4.1对于需要采血的患者在前一晚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嘱病人在晚上10点以后尽量不进食、少饮水,清晨空腹采血。
4.2注意保持病史温度不宜过低,在冬天时采血之前可给患者在即将采血处热敷,外周静脉采血困难者可考虑经股静脉穿刺采血。
4.3对于血液粘稠患者采血时应选用合适的针头,21号和20号均可,穿刺失败及时更换针头,采血时间一定要短,不要超过3分钟,采血后立即注入抗凝管与抗凝剂充分混合,及早送到检验科,避免时间过长出现凝血。
4.4为血管有损害和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采血时,扎止血带尽量不超过1分钟[3],不要过分用力拍打穿刺部位,穿刺成功后及时松开止血带。
4.5血液抽取后及时注入试管内,注意在注入的时候针头应该紧贴试管壁缓慢注入,防止混进泡沫,若使用真空采血装置,应遵守真空采血先采血清管后采抗凝管的采血顺序,采血完毕后,缓慢轻摇试管8次以上,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5、实践成效
在各种改进措施实行后,在2011年1月至6月的3721份采血标本中,溶血出现率为2.81%,凝血出现率为1.35%,血液标本出现质量问题的比率大大的降低说明了采取的预防措施是有效的,应该继续推广执行。
结束语 血液检查结果对于病情的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准确程度决定着病情的诊断方向,临床上常常出现血液未实验分析之前质量发生变化,而主要因素往往是由于我们的义务工作人员工作疏忽、技术不熟练、业务不精所造成的,这样不仅令患者再一次承受痛苦还会使患者对医院失去信任,故医务人员应该不断探索研究造成血样凝血溶血等血样变性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加以预防,以为病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罗翔宇.探讨检验血样凝血溶血常见原因及对策[J].中外医疗.2009年第36期
[2].成翠香,乔敏,巨宝兰,马涛.真空采血标本溶血与凝血原因分析[J].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