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毕业设计

建筑毕业设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11:11: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毕业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建筑毕业设计

第1篇

研究的现状:

金阳新区是近年来贵阳市的重点建设项目,新区的五星级酒店的建设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地方旅游环 境、投资环境,满足豪华消费需求方面能够发挥作用。建五星级酒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与市场前景。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五星级酒店, 在当地投资的外商以及全球各地度假的人,这些消费能力比较强的群体,还有一些高端消费实力的国际游客,更倾向于选择与其消费层次相符的住处,倘若当地没有 足够数量的豪华住所势必留不住这类消费群体。另外,豪华酒店本身资金实力雄厚,有自己的一套营销模式。酒店通过参加国际国内的各种推介会、博览会对酒店进 行自我推销,在推销酒店自身的同时也推销了当地的旅游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豪华酒店的出现,提升当地城市的美誉度,打造当地旅游城市的接待形象。

豪华酒店是衡量一个地区接待水准的首要条件,也是检测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尺。一个城市是否拥有豪华酒店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城市面 貌发生巨大的变化,旅游业也飞速发展,一个城市拥有高档次星级酒店的多少,反映了一个地方旅游接待能力水平的高低。豪华旅游度假酒店宾馆的出现能够完善旅 游配套设施,使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该五星级酒店的规划设计任务,合理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 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当代建筑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形势,使现有学习的理论适应时代的发展。树立正确的建筑设计观,在设计实践中充分体会与贯彻功能 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造型美观、环境适宜的设计原则;酒店设计可以让我们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 力的练习,通过这次酒店设计强化我们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我们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一定的方案比较、论证的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 与设计运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掌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相关规范的选择和运用;掌握设计方案的选择、成果图的绘制以及设计文本的编制全 过程。酒店设计是一个多元化设计,所以也是锻炼我们能力的一个很好机会,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课堂没有的东西,这也是为我们马上面向社会做一个铺垫。让我们 能在毕业之际把以前所学更加巩固,查缺补漏,运用现代建筑理论指导建筑方案设计,提高建筑创作能力。认真完成各项图纸要求,通过总图规划和建筑的设计表 达,进一步巩固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建筑表现技法。

希望在整个过程中能发挥以往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和课程设计创新的能力,做好符合实施条件的毕业设计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重点、难点):

一、项目概况:

1.区位说明

该用地位于金阳新区,是贵阳市锐意开发建设的城市新区,位于贵阳市域地理中心,地处百花山脉与黔灵山脉之间,环绕观山水库,拥有山环水抱的优越自然环 境;距中心区仅12公里,通过贵遵高等级公路和川黔、滇黔公路与云南、重庆、四川相联系,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是投资建设的理想境地。

2.各类重要建设项目概述

金阳新区是未来贵阳市级领导机关所在地,市级体育中心位于新区南部,占地约73公顷;市级文化中心位于新区中部,占地28公顷;未来的贵阳大学城位于 新区西部占地170公顷;高新科技工业园区位于新区东南部,占地约190公顷。金阳新区是园林式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区,是塑造贵阳城市新形象的广阔空 间。

3.区位优势

金阳新区地形平坦、地质条件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拥有60平方公里集中的丘陵用地,是贵阳市周围难得的开发新区的理想境地。

二、规划设计要求:

1.总体规划要求:在总体布局上,要结合城市道路交通合理组织内外交通流线,推敲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结合城市景观及用地周边环境作好建筑空间布局及立面造型设计。

2.无障碍设计要求: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保证舒适,安全的使用要求。

3.建筑功能设计要求:功能及流线要清晰,不能混淆及交叉。

4.设备设计要求:要统筹考虑供电、通讯、暖通、给排水等内容。

5.其他设计要求:满足规划、消防、安全、卫生等要求。

三、设计成果要求:

(一)文字部分(说明不少于3000字):

1.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2.用地趣味、交通、周边及内部情况介绍;

3.项目基本要求及设计依据;

4.设计原则及路线;

5.设计构思及理念;

6.总体布局及流线组织;

7.各功能区划分及各层平面布置;

8.造型及立面处理;

9.设备专业安排;

(二)图纸部分:

1.区位关系图(1:5000~1::10000)

2.用地及周边现状分析图

3.总平面图(1:1000)

4.各层平面图(标准层可合并,1:200~1:500)

5.立面图(4个1:200~1:500)

6.剖面图(2个1:200~1:500)

7.效果图(不少于二张)

8.相关分析图及辅助图(至少三张)

研究方法、手段:

通过前期调研掌握大量资料为下一部进行设计做好基础,从功能及形象入手布置平面,同时对结构有初步定位,逐步完善建筑单体的同时兼顾整个场地的规划,最终完善方案各项目标,最终绘制正式图。

研究进度:

周数主要内容

布置任务、收集资料、现状调查

分析整理、调研报告

草图分析

设计草图、设计深化

定稿

文本、展板,PPT演讲稿

组内预答辩

填写毕业表格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土军,鲁凯麟编着.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10).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2.刘苏.《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图说--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图说大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亓育岱,宁荍,张福岭.《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图说--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图说大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杜承.《新东方主义设计的尝试岱海宾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5.《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海南博鳌水城金海岸温泉大酒店暨亚洲论坛会议中心设计》.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郝树人.《酒店规划设计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7.(英)沃森.《酒店设计革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师高民.《酒店空间设计》.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9.温泉,田子葳,谭建华.《酒店设计-规划与发展》.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0.(德)乔费舍尔.《现代酒店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1.王奕.《酒店与酒店设计》.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12.周恺.《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建筑学报.2008

第2篇

关键词: 建筑学; 毕业设计;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 4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五年学习的重要总结,是课堂理论学习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毕业设计可以全面检验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毕业设计阶段有效地控制质量,使每一位学生认真完成大学本科五年最后一份答卷,是我们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针对在毕业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加强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

1 毕业设计题目设置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课题的来源、规模与难易程度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脱离实际的情况,如有的选题为数十万平米的某某园区的规划设计,与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严重脱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有的难度偏小,甚至还不如课程设计深度,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达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来源、大小与难易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工作质量和时间安排,毕业设计指导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设计课题。

(1)设计题目类型多元化

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扩大选题范围,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设定不同类型设计课题,设计题目里也可以设定不同的侧重点,和别的专业有结合的设计,比如有强调生态技术措施的建筑设计,有强调数字化设计的,有偏重城市设计等等设计题目,也可以有一些带有研究性质的课题,结合设计题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建筑理论研究水平,选题时采取提前公布题目,学生再选择的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设计题目真实化

毕业设计题目内容应选择真实的题目,地形图、规划意见书、任务书等基础材料齐全,多为指导教师参与或熟悉的实际工程项目或设计院的一个真实项目,指导教师拿来资料以后,可按照毕业设计大纲要求做一定修改,再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以“实战”的氛围来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熟悉实际工程的操作程序,获得较全面的“实战”经验,促使学生在毕业前最大限度地完成转型、成熟、蜕变的过程。

(3)设计题目的合宜性

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都就业于设计单位,从近年来的设计单位情况来看,学生工作后将主要从事量大、面广的普通民用建筑项目的设计工作。因此,我们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尽可能与其今后的工作相结合,即:以常见的公共建筑类型为设计课题,使学生就业后能很快进入角色,实现应用型人才直接为企业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每年都会更新设计题目,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2.毕业设计的教学时间安排

毕业设计课程和以往设计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较分散。随着学生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迫使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在寻找就业单位上。一些同学趁毕业设计阶段外出求职择业,或者提前去就业单位实习、工作;还有一些考研的学生要在四月份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复试,学生要求做研究生入学的复试准备工作。这个时间段基本在毕业设计的中间环节,会占用这部分学生很大的时间和精力。这会使得学生用于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减少,造成设计质量下降。另外有些学生在求职、考研过程中如果遇到挫折,产生的压力,也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只有3-4个月时间,而且选择的课题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因此,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毕业设计前期工作一定要提前一个学期开始,包括毕业设计动员、选题与分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经多次讨论确定设计题目,召集指导教师和全体毕业生开动员大会,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求职与毕业设计的关系,阐述进行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告知其毕业设计的目标、任务以及毕业设计中应遵守的相关纪律。学生明确选题与分组后,指导教师就可以对其下学期的指导毕业设计任务和其他教学任务在时间上做好合理安排,避免冲突;学生则可尽早查找资料,与指导教师沟通,学生还可以利用寒假时间针对选题方向有目的的进行一些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等。充分的毕业设计调研和其他准备工作可以使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少走弯路,节约大量时间,为毕业设计做好一个基础。

3.实施毕业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有效的过程控制是保证毕业设计良好效果的有力手段。针对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结合以往的工作实践和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毕业设计指导的方式、内容、时间等多方面着手,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和提高应用型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1)指导方式和内容

在方案构思阶段,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多沟通多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每次在改学生图纸之前,花上一定的时间与学生们一起讨论设计任务书,从建筑物的造型到表达的方式,从建筑的风格到语汇的运用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迅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灵感。

在方案深入设计阶段,强调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对建筑技术方面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针对性的讲授一些建筑设计规范知识,如防火规范、无障碍设计、建筑设计通则、不同类型建筑设计要点以及一些与结构、设备设计等工种的配合注意事项等。

(2)指导时间与指导记录

在指导时间上,保证一周两次的固定指导时间,其他时间可通过网络等方式随时交流沟通,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毕业设计进度。同时,做好详细的指导记录,记录每个学生的进度情况、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便对下次指导内容做大致的安排。

(3)阶段性成果质量控制

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除了以预先制定好的评判标准严格要求学生之外,还可以提前将评判依据告之学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控制毕业设计质量。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非常重要,我们要求在毕业设计有中期答辩,要求学生通过答辩才能继续完成毕业设计。

4.总结

毕业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业质量的重要途径。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应重视科学选题、过程管理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本文所谈到的几点对策是近年来笔者在指导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中一点体会,希望能使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更加科学与合理。

参考文献

[1]黄世亮,许珊.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其改革设想[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2) : 203-205.

[2]陈丹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有效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 2005(9): 122-123.

第3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高职教育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课程全面结束前都要进行毕业设计,这是对学生高职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的储备转化成工程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从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来看,高职教育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的毕业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高职教育质量的保证和人才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受时间限制,毕业设计深度不够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并且学生在完成两个月的课程学习之后才能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学生还要兼顾就业应聘等事项,用于毕业设计的精力和时间被迫减少,导致学生应付心理严重。通常,学生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选择设计题目,对设计任务、目的及要求做到全面、详细的掌握;广泛搜集设计所需的素材和资料;制定设计进度规划表。而紧张有限的设计时间以及其他事件的干扰致使学生从开题立意,到资料查找,到整体思路规划,到设计实施过程以及最终形成设计成果的每个环节都处于仓促忙乱、精力难以集中的不良状态,毕业设计的广度以及深度也就难以满足教学要求[1]。

1.2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力度不够

我院高职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一般都是几名老师同时管理或者指导一个班级级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任务,指导老师在辅助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有其他的有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在身,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通常只在学生有疑问或者有困难的时候给以简单指导和必要的帮助,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甚至最终的毕业答辩等评价机制也存在漏洞,学生在缺乏必要的管控和约束下,毕业设计进度滞后、抄袭以及突击应付等现象极为严重。

1.3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有些高职院校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安排毕业设计任务时,使用的设计资料及图纸往往是连续几届都不变,缺乏新意、资料陈旧、选题范围受限等因素很多,而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规范规程的不断更新,毕业设计成果与工程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相去甚远。

2.解决方法

2.1高职院校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

以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毕业设计基本训练任务分四个阶段:在进行毕业设计前给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第一阶段:施工图识图(1周)。熟悉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了解工程概况,掌握图纸会审的基本要求;第二阶段:施工图预算(3周)。完成工程量清单报价表一份。第三阶段:施工组织设计(4周),按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第四阶段:毕业设计成果整理及答辩和评价。由此,在毕业设计中应遵循以下教学步骤:

2.1.1教师在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就着手进行动员,详细说明设计目的、要求、大致进度安排以及最终的评判标准等;

2.1.2正式布置毕业设计的课题及任务;

2.1.3学生明确各自承担的设计任务以及自身的具体进度计划;

2.1.4过程汇报,学生在每一阶段结束时要给老师汇报完成情况,老师及时对学生的过程成果作出评价,并给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1.5答辩和评价。

2.2优化毕业设计课题

课题选择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课题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设计成果的质量。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着重考虑:

2.2.1适应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的需求;

2.2.2优先选择与社会时展联系紧密的课题,比如企业厂房、民用建筑以及办公、教学楼、住宅等,课题难度适中且涵盖知识点较多,需要注意的是,设计要求及评判标准的制定应该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水平出发,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

2.2.3兼顾就业需求,把毕业设计的课题与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机集合,有意识地消除学生书本理论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距离感[2]。

2.3完善健全答辩及成绩评定机制

毕业答辩以及成绩评定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比毕业设计过程要重要的多,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担任,提高答辩的公开性和公平性,以此促使学生加强对毕业答辩的重视程度,打消投机取巧和蒙混过关的心理,进而促使学生更加认真、负责地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在制定详细的打分标准和实施细则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课题难易程度、学生知识水平等,负责打分的答辩委员会要对实际打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和统一,保障评判结果的公正性。

作者:谭敏 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也日趋普及。计算机辅助高等教育评估是其中一个比较新的分支,它的出现不仅改善了教育评估方式,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教育评估方法向高效率、高质量和更加准确可靠的方向转变,促进了教育评估系统的改革,推动了教育评估方法的更新。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则是本科生培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做好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有助于改进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遗憾的是,多年来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普遍重视不够,或者虽然重视,却仅仅停留在定性评价的阶段,缺乏准确可靠的评价标准,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将计算机引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活动中来,可以大大改善这种状况。计算机具有存储量大、可连续工作等特点,而且利用计算机处理评估材料,获得评估结果,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结果可靠的特点,只要指标体系建立合理,计算机能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提供给教学管理人员实事求是的结果,成为他们工作中得力的助手。为此,我们开发研制了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以下简称评估预测系统)。

二、评估预测系统的开发研制

(一)基本原理与方法

如何实现评估过程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是开发研制该系统的关键所在。我们依据高等教育评估的原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的量化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毕业设计(论文)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教师、学生、选题、客观条件四个方面。各方面再细分则为二级指标,如:教师方面分为准备工作、课堂讲授、出勤率、答疑情况、教学方式、教师职称等六个方面;学生方面分为学习态度、平时成绩、计算书完成情况、图纸完成情况、创新情况、译文完成情况等六个方面;选题方面分为结构类型、课题新颖程度、计算机应用合理程度、题目性质、外文资料、创新性等六个方面;客观条件分为设计教室、绘图仪器及图板、机房及出图设施、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等四个方面。

2. 设立评价等级V,V=1好(VI),较好(V2),—般(V3),较差(V4)|。

3. 构造单因素评判矩阵R,

其中,R中每一个元素rij表示第i个评价因素对第j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4. 设立各评价因素权重集A,例:一级指标权重集八=(0_35,0.35,0.15,0_15),八的取值可根据经验,并依据以往各届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结果经反复试算确定。

5.计算综合评判矩阵

    

6.对各级指标体系重复步骤

     7.计算测评结果

    

求得最终评判矩阵B该量化模型针对毕业生总体进行评估,评价毕业生的综合质量,改变了过去仅片面地对个人进行评估的状况。

(二)评估预测系统的计算机开发语言

系统采用流行的Windows人机交互式界面,力争做到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根据本系统的特点和具体要求,我们选用了Windows环境下的VisualBasic5.0可视化编程语言开发本系统。VisualBasic5.0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功能十分强大而又简单易用的可视化编程环境,编程速度快,界面质量高,是编写Windows应用程序的最佳选择。使用VisualBa¬sic语言开发本系统充分体现了本系统处理数据、信息快捷方便的特点。

(三)评估预测系统的总体结构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安装本系统后,启动系统,进人主菜单,依据界面提示您就可以轻松完成评估工作,系统主框图如下:

三、评估预测系统的优点

1. 量化评估,提前预测,动态管理。该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能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可能取得的效果进行预测。教学管理人员只要依据该系统的提示输人各项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的参数,系统随即能计算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成绩,从而对各项工作方案的结果作出预测。通过反复改变参数——计算成绩,教学管理人员就能够发现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即哪一项安排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有利的,如果实施下去会取得好的工作效果;哪一项安排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不利的,实施下去必将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绩下滑。这种预测如果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之前,管理者就能有效地对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我们将99届与往届的工作方案作了一下比较,发现由于老教授退休较多,本次毕业设计年轻教师比例上升,但年轻教师职称偏低,讲师居多,教授、副教授比例严重下降,用该系统初步预测发现毕业设计整体质量将要下滑。根据这个信息,系学术委员会马上采取措施,对年轻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指导教师中讲师一级必须具有硕士学历,且应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在课题选择及指导上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最后经系学术委员会严格审查后方可上岗。再用本系统预测后发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最终得分并未降低,反而稍有提高。目前,99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已经结束,最终得分的确较98届有所提高,与系统预测结果吻合较好。

2. 有效监督,对症下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时,系里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监督管理,一般要求安排一次中期检查。该检查能发现一些问题,但对这些问题造成的结果却很难预知。这样的话,发现缺点往往不能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导致不良后果。这时,如果用该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进行一下“中期评估”,各种问题可能导致的结果将一览无遗,且该系统会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清楚地发现各种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绩偏低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对缺点进行纠正,对优点给予肯定,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顺利进行,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例如,99届某老师所带设计组,由于指导教师出勤率过低,中期检查时系统评估预测该设计小组成绩偏低,系领导马上对指导教师进行了批评教育。由于纠正及时,最终这个小组成绩达到了总体平均成绩。

3.总结校核,公平合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系里要对指导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成绩进行评定。由于诸多非客观因素的影响,结果往往难以做到公平合理。此时借助该系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成绩进行校核评估,可使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1:作更加公平合理。该软件是“诚实的检查官”,只要输入的各项参数正确,系统将实事求是地予以评分,这就摒弃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第5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暑期实践;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6SJD760070)。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37-01

建筑系的整个教学过程由各个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构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每个阶段都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表达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不是整个设计生涯的终结,而是毕业生就业或者读研深造的过渡,应该渡过的一个纽带阶段。五年制的建筑学毕业设计课程安排大多是一个学年,从大四下学期有完整的半个学年进行毕业实习。但是四年制的必须将前四年的大部分课程压缩至三年,且最后一年既要完成实习又要搞定毕业设计和就业问题,因此真正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仅为半年不到的时间。这个在时间分配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一来实习时间过短,二来毕业设计的安排也过于紧张。因此经过三年的教学工作,笔者欲就该问题提出个人的思考。

一、毕业设计和暑期实践教学现阶段暴露出的问题

为期一个学年的教学安排,自大四前的暑期开始直至十月份的教学安排都是暑期实践,该阶段为毕业实习阶段,目前的实习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主要有如下的问题:一来四年制的院校建筑学学生大比例会选择考研来提升自己,那么备考时间和实习时间产生严重的冲突,致使他们在该阶段重心都在备考上,暑期实践只是个幌子,为了达到学校的教学要求顺利毕业而已;二来实习时间过短,一般好点的设计院对实习生有一定的要求,最主要实习时间不能短于三个月,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自己找理想的实习单位也较为困难;三来学生实习过于分散,校内指导教师数量有限,所以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跟踪很难到位,管理困难,最后仅通过答辩和提交实习报告、实习图纸的方式来考核,考核太过程序化,实习效果未达到教学目标真正的要求。

毕业设计是从本学年十二月份开始到次年五月份,但是十二月底是选题阶段,目前大部分院校都采取民主互选制度,但是从选题结束到次年三月份学生都是处于一个闲置状态,一般学生真正投入毕设的时间仅有三个月时间,还要排除中间找工作面试等奔波的时间。

二、毕业设计和暑期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教学计划的更正

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四年制与五年制的时间差异的问题,不能完全照搬五年制的教学进度安排,对于部分课程应予以提前,如毕业实习,不一定只有这种毕业生最后阶段实习安排,鉴于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安排,学生可以将实习时间融入到每个可能的暑期或者寒假等时间较长的假期,从低年级就开始抓起,那么每位学生可以安排一个指导教师,只要他们有实习意愿或者有实习时间都可以记入最终的实习效果考核中,尤其针对计划考研的同学,可以提前和指导教师商量可行的实习计划。对于毕业设计整个进程也应予以提前,在教学计划中予以灵活化,不能单一标准进行考核。

2.加强过程考核

教学目标不光只关注最终的教学效果,每个过程阶段中学生的进步也是一个考核重点,尤其对于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这两个耗时较长的课程来说,更要加强过程考核的力度,可以通过一些相应的考核指标,分前中后期,如过程成果、交流记录、实习日志等,并且组织小组成员定期进行检查、以茶座的方式进行过程交流,提出每个过程中的大的质量要求,强化过程导向性。

3.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

校内指导教师在整个实习及毕业设计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要落实指导教师的职责,要做好校内校外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管理实行严格管理、区别对待,对于不同学生的特殊性也要予以特殊考虑。校内指导教师团队要有个领头羊,综合业务水平较佳,能带动其他教师更好的落实自己的职责,并做好监督表率工作。

4.将毕业设计与暑期实践相结合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是保证整个本科生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其目标导向都是一致的,因此可考虑摒弃以往完全割裂的教学模式,将这两个过程融合一体,合为一个阶段来展开。如毕业设计选题不再是教师指定,而是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或者实习阶段的实际课题来开展设计研究工作,指导过程可以更加多元化、丰富化,利用现代的科技通讯手段校内外指导教师联合培养,这样既可以延长毕业实习的时间,学生能在毕业实习的过程当中做好毕业设计工作,能将设计的成果转化为实习内容,也可以使得毕业设计更具实践的色彩。

三、毕业设计和暑期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1.有助于拓宽学生就业机会

将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相互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延长实习时间,可以让学生与实习单位有更多的适应期,更能体现个人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将意向的实习单位作为“准就业”的单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兴趣解决设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同时也更能逐步与设计院、设计公司等建立起较好的合作机制,可以拓展实习基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有助于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是建筑学学生学习最后的阶段该经历的,对于四年制建筑专业毕竟时间较短,通过融合能更高效的提升时间利用率,更能达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

3.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毕业设计和实习不同于其它课程设计,是开放式管理,学生不再拘泥于校园,更要求指导教师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和企业校外指导教师取得较好的沟通,协同做好指导工作。实践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指导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前沿知识,及时更新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因此指导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校企合作的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是结合实际项目的课题,所以指导过程中要跟进设计进度,协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这个不光是教学过程,同时也是自我学习提升的过程,更能促进教师脱离课本,投入实际。同时指导过程中也能培养一个教师的责任感,为其教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湘东,李雪華,倪欣,建筑类院校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 

[2]吴巍,祁焱华,王红英.建筑类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中校企合作的实践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2(04). 

[3]特伦斯·科瑞,刘己舟,何坤,程昆.建筑系本科五年级毕业设计课的教学方法及其理论研究[J].建筑教育.2014(08). 

第6篇

我由于属于在校外做设计,因此我的实习工作主要是同我所要从事的工作有关联。在实习期间我主要是接触一些工程进行检测,以及加固改造工作。通过这些日子的实习,使我发现在一些在设计及施工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向所在单位专家的请教,明白了一些工程中易存在和发生的一系列建筑通病的产生原理及相应的检测,处理措施。现将我所接触到的一些问题作义总结。我的毕业设计作的是混凝土框架结构,因此对于混凝土机构的了解要更有针对性。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3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

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

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如果是设计造成的缺陷,一般有设计承载力或设计工作条件与实际不符造成裂缝、变形、侵蚀等破坏;如果是使用造成的缺陷,一般有超载、侵蚀、火灾、冻融、风化破坏等。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其微观裂缝是本身物理力学性质决定的,但它的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的。目前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完全一致,但大致相同。如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为0.1mm。近年来,许多国家已根据大量试验与泵送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0.2mm。当结构所处的环境正常,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无侵蚀介质,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可放宽至0.4mm;在湿气及土中为0.3mm;在海水及干湿交替中为0.15mm。沿钢筋的顺筋裂缝有害程度高,必须处理。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应用范围逐渐推广到更多的结构领域,如大跨超长、超厚及超静定框架结构,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提高至C50。在采用泵送条件下,其收缩与水化热大大增加,约束应力裂缝很难避免,张拉前开裂,张拉后又不闭合,裂缝控制的难度更加困难。预应力结构裂缝允许宽度是严格的,预应力筋腐蚀属“应力腐蚀”并有可能脆性断裂,预兆性较小,裂缝扩展速度快。裂缝深度h与结构厚度H的关系如下:h≤0.1H表面裂缝;0.1H早期裂缝一般出现在一个月之内,中期裂缝约在6个月之内,其后1~2年或更长时间属于后期裂缝。

在修补裂缝前应全面考虑与之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仔细研究产生裂缝的原因,裂缝是否已经稳定,若仍处于发展过程,要估计该裂缝发展的最终状态。在日本混凝土协会“混凝土裂缝的调查和修补指南”中,对调查的原则、普查、详查方法均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有:裂缝的现状调查(裂缝类型和宽度);有无病害(漏水、钢筋锈蚀);产生裂缝的经过(发生时间和过程);设计书的检查;施工记录的检查;根据混凝土钻芯检查构件的强度、厚度;荷载调查;中性化试验;钢筋调查(钢筋位置、细筋数量及有无锈蚀);地基调查;混凝土分析;荷载试验;振动试验。

裂缝的处理1.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0.3mm),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2.灌浆法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2.结构补强法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心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工程实例:某大厦5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万m2。施工中发现4月22日浇筑的某工段2层梁、板混凝土,至4月26日混凝土强度上升一直不明显,且拆除模板后现浇板多处出现不规则裂缝。质检部门对该工程混凝土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的均质性满足规范要求。根据现场检查,该大厦现浇板多处出现不规则裂缝,其中某工段2层现浇板西南角较严重,个别裂缝长度约1200mm,宽度约0.6mm,框架梁身混凝土未见裂缝。根据对裂缝检测的分析,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混凝土早期强度上升慢

(2)混凝土收缩

(3)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该裂缝为非结构受力裂缝,虽然对结构受力无较大影响,但裂缝的存在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很大,应根据裂缝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宽度较小裂缝的处理对宽度小于0.3mm的裂缝进行封缝处理。可沿裂缝用环氧树脂胶泥对其进行表面封闭,环氧树脂胶泥配比为:环氧树脂﹕二丁脂﹕乙二胺﹕水泥=100﹕30﹕10﹕250~300(重量比),该配比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施工注意事项:(1)封闭前,应对裂缝表面进行处理,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然后再用毛刷蘸丙酮、酒精等有机溶液,把沿裂缝两侧20~30mm处擦洗干净并保持干燥。(2)裂缝处理好后,先在裂缝两侧宽20~30mm范围内涂一层环氧树脂基液,然后抹一层厚1mm左右的环氧树脂胶泥。抹胶泥时应防止产生小孔和气泡,表面需要刮平整,保证封闭严密。(3)较宽裂缝的处理对宽度大于0.3mm的裂缝进行化学压力灌浆处理。采用环氧树脂浆液进行灌注。环氧树脂浆液配合比为:环氧树脂﹕丙酮﹕糠醛﹕乙二胺=100﹕20~25﹕20~25﹕15~20(重量比),该配比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施工注意事项:

(1)对裂缝表面进行处理,沿裂缝用钢钎凿成“V”形槽,槽宽与槽深可根据裂缝深度和有利于封缝来确定,一般为20mm×20mm。凿槽时先沿裂缝打开,再向两侧加宽,凿完后用钢丝刷及压缩空气将混凝土碎屑粉尘清除干净。

(2)埋设灌浆嘴的间距可根据裂缝的深度确定,一般为350~500mm。埋设时,先将灌浆嘴的底盘上抹一层厚约1mm的环氧胶泥,将灌浆嘴的进浆孔骑缝粘贴在预定的位置上。

(3)裂缝封闭后,应进行压气试漏,检查密闭效果。试漏须待封缝胶泥有一定强度后进行。

(4)灌浆机具、器具、及管子在灌浆前应进行检查,运行正常时方可使用。灌浆结束后,应立即拆除管道,并用丙酮冲洗管道和设备。

第7篇

关键词:自主型平台;毕业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032-02

据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第一大国,但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与高等教育强国质量,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由于我国大学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知识体系偏重理论,缺乏参与项目或团队协作的实际经验,动手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专业面窄等问题,大约只有10%的人具备从事所属行业的技能。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高,也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的不甚满意有关。[1]

传统的专业实践是以教师为中心,设计规划实践方案,学生只是被动地执行任务,导致学生的个性和潜在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不强,缺乏快速胜任专业工作的自信心。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备思考、解决、研究、管理、合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需要在学生选择工作岗位之前,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针对性及创造性的自主型专业实践平台。[2]

一、专业实践自主型平台的构建

W校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实践环境,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自主型平台的锻炼,能够衔接融合多门甚至全部课程,最终既获得整体性、逻辑性、层次性的知识体系,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合作、创新”的专业实践是本平台的亮点,这种创新锻炼平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潜在能力,让学生在自主设计研究的环境下,实现目标,获得成功。

二、平台介绍

1.平台服务的对象。进入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高年级本科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实习后,对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有简单的了解,具备实施平台中实践课题的专业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自主型平台凝聚在一起完成自主设计的应用型产品开发项目,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产品的同时,加强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最终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平台提供的支持。首先为学生提供开展实践的经费和必要硬件设施;其次,由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家队伍,可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平台的搭建促进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团队课题的设计。不同专业高年级学生组成的团队,自主设计的应用型产品开发项目,需完成产品生产工艺、产品成本核算、产品宣传及产品营销方案等内容,每位学生在团队中结合所学专业担任相关职务。以食品系的大四学生组团的毕业论文设计为例,结合食品专业特色,学生自主设计“青稞糌粑”产品开发项目,由广告学、会计学、包装专业学生组成跨专业合作团队,各专业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承担项目开发及推广的不同阶段的工作。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负责产品开发、包装学专业学生负责产品包装设计、会计学专业学生负责成本核算、广告学专业学生负责宣传设计,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从事所属行业的技能,使其能够较快胜任新岗位的工作。

4.成果汇报。学生在开展项目时,需要保留和记录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原始资料。项目结束后,学生们总结项目,所有学生对自己所负责的任务进行公开汇报,陈述具体内容的产品构思、生产流程、配方设计依据、产品包装设计产品成本核算及定价、产品宣传文案、产品营销方案等,组织汇报的形式不限,体现学生们的创造性。

5.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个人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和企业管理人员评价三部分组成,其中指导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评价在学生对公开汇报项目成果时完成。参与评价的每一个成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评价内容包括:

(1)个人小结和自我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分表》,共包括5个维度,分别为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社交能力、领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自我评价,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管的意识更为强烈和主动,促进其个性发展更为全面健康。

(2)指导教师评价专业能力。指导教师专家团队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并评价专业实践自主型平台对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效果。能力考查主要集中在成果项目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成果项目包括项目实施取得的产品本身以及推广方案等。如“青稞糌粑”的口感、保质期、生产工艺的合理性等产品质量问题,产品包装材料、设备选择等,产品广告构思、宣传方案、价格定位等营销策略。专业素养则包括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理解和应用的情况等。

(3)企业管理人员评价综合能力。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语言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有效沟通协调的能力等。企业管理人员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提出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的要求,让学生在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做有效积极的调整和准备。

通过平台项目的进行,以及项目实施后有效的评价,为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专业面窄等问题提供有效的实践培养模式。

三、展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人力资源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我国要在全球性、区域性市场竞争与技术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我国高校要实现其根本任务,确保其人才质量,就必须有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3]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在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诸多因素中,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本平台的构建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管理、自主研究,使学生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行为,释放个性,有充分的机会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生存能力、竞争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希望通过本平台的构建可为提升本国在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上的竞争力的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俞婷婕,眭依凡.大学课程与人才培养――基于大学教学理性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6):30-38.

第8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协同设计;BIM技术

在建筑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协同设计一词经常被人们提及,其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内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并且项目的信息和文档从一开始创建时起,就要放置到共享的平台上,便于被整个项目相关的所有成员查看和利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具体来讨论一下BIM技术的实用价值。这个实例我们将通过项目背景,也就是所面对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BIM技术进行解决这两个大方面来考察。

一、项目背景

某厂房工程是由国外设计咨询公司进行方案设计,我院进行施工图设计的工程。该项目的特点是:工艺复杂,设备众多,整个厂区内地势起伏较大,对各单体建筑之间、建筑内部各专业的协调要求非常高。以往,我院为减少各专业间因信息交流不畅导致的设计失误,习惯做法是单体建筑的平、立、剖图纸均由建筑专业设计人员总揽,与此同时,建筑资料的交流与变动均通过建筑设计人员进行协调,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沟通环节,缩短设计周期,也可以减少建筑、结构图纸之间存在矛盾、错漏情况的可能性。但该外蒙项目,由于工艺复杂,比如在一个单体建筑准备车间中不仅有高频筛、振动筛,还有浮选机、破碎机,不仅有操作间,还设置有配电室,建筑内部管线众多,设备复杂,一旦某一专业设计师对其内容进行变更,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对其绘制的建筑图纸进行手工校核、调整,如有需要应及时把改动数据传递给受影响专业,这一系列的行为有两个不利因素:一是对数据和信息传递要求非常准确、及时;二是造成了设计成本和周期的增加。该工程按传统的二维设计方式已经不易满足业主对设计质量和工期的要求。

二、运用BIM技术进行解决

作为一种用计算机来辅助建筑设计的技术,BIM技术正被广泛使用,其先进的技术理念领先全球。如果我们让建筑师去建造一个包含所有与该建筑相关信息的虚拟化的建筑模型,而这个虚拟化的建筑模型则是由一系列智能化的建筑构件为基础,而且这些构件会呈现出很多视角,这样一来,一个完整的3D环境就会展现在建筑师的眼前,而这一切正是使用以BIM技术为核心的应用系统所带来的效果。我们知道在这个虚拟建筑模型中,其所包含的所有建筑构件事实上是一系列参数化的智能三维体,这些智能体又包含着真正的建筑构件所应有的内在信息,比如说尺寸、材质、性能、造价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使用BIM技术所带来的强大优势。如图所示,在设计这个虚拟的建筑模型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建筑师,事实上所有与该项目相关的人员都可以在这个3D模型上操作。这样一来除了建筑师之外,其它相关工作人员都能够非常容易地得到关于建筑的准确信息,比如说建筑面积,各个房间的尺寸,甚至由于是3D模型还可以收集到任意角度的透视3D资料,犹如身临其境地参观建筑物内部。如此便利的获得经手建筑师的及时更新的建筑资料,也让无论是结构师,或者是其它参与到设计工作中来的人或团体都可以更加高效,更加精准的工作,因为他们共同享有同一个建筑模型,而这就相当于一体化工作,一个人在工作。尤其是施工公司可以直接利用这个3D建筑模型今儿创建出一个5D的施工过程演示,从而省去了根据图纸再生成模型的无必要的时间和成本上的浪费。借此施工公司的工作效率将得到大大提高,而一旦建筑师对3D模型有所改动,也会立即传达到施工公司,5D模型也就会迅速得到更新。不仅如此,在施工过程中,投资方,或者施工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这个虚拟3D模型而得到的各种资料来进行跟踪管理,这样就加强了管理的质量,尤其是沟通上可能有的障碍通过共享资料而得到避免。同一个3D建筑模型,同一个数据平台就使得跨专业,跨人员,跨工具的资源信息交流共享成为现实,就使得整个项目乃变成一个有机共享并且高效的环境,利于管理,利于维护,甚至在建筑投入使用之后,现有的共享核心资源也可以大幅度地利用到建筑使用和维护上,可谓全方面加强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比如说,结构师可以将在Revit Structure中完成的结构设计方案直接导入Revit MEP中,在三维环境中将自己的方案和建筑师的起始方案进行对比检查,并完成参数化修改,这样子直接利用基于BIM技术的3D建筑模型,使得结构师的工作更加高效,而一旦需要再度修改,只需补充所需修改的内容即可完整补充,省时省力,为更多的修改提供可能,将使得项目更加趋于完善。再比如说,电气工程师在Revit MEP软件上完成了建筑所需的电气设备布置综合管网的设计之后,提交给了主要负责设计的建筑师, 建筑师不需要进行任何图纸转换工作,利于基于BIM技术为核心所提供的智能3D建筑模型,只要在Revit Architecture直接把电气工程师的设计补充进去就可以实现智能无缝衔接。

Revit Architecture是专门致力于建筑设计的软件,但是它和另外两款软件,也就是Revit Structure和Revit MEP之间,是基于BIM技术因而共同享有同一个3D建筑模型,享用同一个数据平台,进一步就使得这些软件之间能够无缝衔接,同时使得这些软件的操作者们——他们从事不同领域的设计——之间的工作交流沟通变得极其便利。

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使用各自所需要的软件都可以打开由另外两方使用不用软件设计的文件。这样一来,交流加强,工作效率提升,多方也能够彼此随时进行互相验证、互相纠正、互相启发,所谓共同设计。不仅如此,当一方有所修改之后,更省内容可以立即补充到核心的那个3D建筑模型当中,即时性很强地让多方同时注意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