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艺术生外出考察报告

艺术生外出考察报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11:11: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艺术生外出考察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艺术生外出考察报告

第1篇

关键词:民族艺术;服饰;考察;教学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突出民族特色的艺术教学,是我院办学的努力目标,在各学科课程的设置中,均有一定比重地安排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采风收集及运用设计的课时;这一措施,一方面,有效地促进师生对传统民族艺术的深入认识,另一方面,为发掘、研究、保护和发展我国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作出实际贡献。

传统民族、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承形式,从其服饰形态上看,在历经漫长的历史变更后使得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颇为壮观;在西南少数民族的各个节日里,如:苗族的苗年节、吃新节、芦笙节、姐妹节、鼓臧节,侗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盘王节等,均能看到节日盛装中的华丽服饰,精美的蜡染、精致的刺绣工艺及其独特的装饰艺术形态,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一、传统民族服饰采风研究的必要性

传统民族服饰,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变更和劳动生活中,根据民族自身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传承所产生的服饰形式。一般分为便装与盛装,便装却为日常生活劳作中穿着,盛装即是在民族重大节日盛会、婚礼庆典等场合穿着,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多为盛装,由于其穿着的时间性,这就给我们的采风活动必须要考虑其节日的时间安排。因为当今的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已较少穿着,其原因是现代时尚流行服饰对新时代青年的着装有着极大的影响,这对于已渐渐走出大山的少数民族青年也不例外,他(她)们在电视信息、外出务工、上学等的方面,逐渐接受了新的时尚着装理念,而对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的穿用已不注重;在许多的苗寨、侗寨、瑶寨里平时很少看到青年人穿着其民族服装的,只有在他们的节日里才能看到载歌载舞的身着盛装的人们,展示其华丽的民族服饰。这些华丽的服饰里有精美的刺绣、独特的蜡染工艺和华美的配饰艺术,均蕴含着宝贵的现代服饰创新运用的艺术元素。

由于民族开放与融合,许多少数民族的生活观念也渐渐被“汉化”。他们所居住的木楼已渐变为水泥砖房,其穿着的棉麻纺织土布也逐渐被时尚的“牛仔布”所代替,其具有民族特色的银项圈也更换为时尚的钻戒、项链……这种现象的延续,意味着再过十几乃至几十年后,是否会使得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族艺术丢失更多甚至完全消失;因此,发掘和研究、保护和挽救、传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是当今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民族艺术的采风、考察研究,正是这一任务的具体实践。

从现代设计的趋势上看,民族艺术元素的运用在现代设计领域上得以广泛的运用。西方艺术形态的引入和发展,所注重的是现代艺术元素的研究和运用,所体现的是以西方艺术元素的现代构成成果。在历经一定设计阶段的探究后,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们已开始把目光注视到民族艺术元素的设计运用上,也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其成功代表作品如:我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吴海燕的设计作品“鼎盛时代”、张肇达的“紫禁城”、“西双版纳”等等,这些作品均具有时代性又富有民族性,是当代服装设计的优秀作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具有丰富的民族服饰艺术元素;但在年轻的大学生中,对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需要加强,在学习、研究中丰富和发展民族艺术。因此,民族艺术的实地考察与研究,对培养现代设计人才,弘扬、发展民族艺术具有重大意义。

二、传统民族服饰艺术采风的实施方法

对传统民族服饰艺术的认识,普遍的方式是,在现有的图书资料、画册图片、网络视频等阅读媒体认识、分析与研究;在以往的采风过程中,也只是到一些少数民族的村寨拍些照片、画画速写,记录些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故事等等;但仅是这些采风活动,对传统民族服饰的研究,探索其民族艺术深层次的精髓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为课题研究的采风活动,不是一般性的采访,更不是只到民族地区的旅游观光,而是有针对性的选择采风内容、地点,深入到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的民族居住地,有方法、有步骤地,较为完整的服饰艺术考察,从而较全面地收集民族服饰的第一手资料。

1、采风路线、地点的选择与确定

在准备下乡采风前,要带着目的与任务地选择和确定采风地点和行进路线,也就是要收集什么素材,要到什么地方去,该地点有什么民族居住,服饰有什么特点等等,都要预先查找有关资料进行了解,否则,没有目的的随便走走,就有可能无法收集到所需的资料。因此,在接受到带采风课的老师,应当根据该班的专业方向及研究课题,选择和确定采风地点,如:服装艺术设计的班级,进行苗、瑶、侗族的服饰考察研究课题,就应选择这些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聚居地的广西融水、三江、龙胜、金秀,贵州的凯里、雷山、施洞、黎平等地;与此同时,也要选择好行进路线,在该路线上,根据时间安排,确定几个考察点,预定每个点的考察时间和考察内容,尽可能的做到时间紧凑、经济实惠;并准备该考察地区地图,标定行走路线,从而确定考察目的地及考察路线。

2、考察前的准备工作

考察出发前,首先要组织学生查阅所考察地区少数民族的有关资料,对其历史概况、生活习俗、风土人情、、装饰艺术形态等作初步了解,这些了解,对考察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让学生知道所考察的内容中有哪些资料是要重点收集的,哪些是需要补充收集的;其次是经费准备,根据考察的地点、路线、车船交通情况、吃住情况等作经费预算。另外,对该班级学生作以小组为单位的考察分组(以3—5人为一组),指定组长负责;同时,组织一个由2—3人组成的先遣组,负责车(船)交通及住宿的联系与安排,指定班生活委员负责经费的收支与管理,领取或采购必备的药品和生活用品。再者,对全班进行下乡采风的安全及纪律教育,强调各项规定与注意事项,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是完成采风任务的重要保障。

3、采风考察的实施方法

采风考察的具体实施,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对民族地区的州、县的民族、民俗博物馆馆藏民族服饰资料的参观考察;二是深入民族村寨对民族服饰资料的收集与考察,这些考察要确实做到具体、细致,对收集的资料,要力求完整和准确;由于民族服饰的类型较多,因此,应以每件(套)的服饰的分类进行小组负责制,同时每小组的同学,每人负责一项具体任务;如对某一苗族女装服饰的考察为例:

第一组(5人):负责头、项、胸饰的考察:组员一,负责拍照(一般是用数码相机);组员二,负责摆放银饰,协助拍照;组员三,负责用软尺测量服饰的各部位的数据;组员四,协助测量服饰;组员五,负责记录数据和有关调查、采访的资料。

第二组5人:负责衣服类的考察:组员一,负责拍照(一般是用数码相机);组员二,负责摆放衣物(上衣、裙、裤等),协助拍照;组员三,负责用软尺测量服饰的各部位的数据;组员四,协助测量服饰,记录数据;组员五,负责画出个衣物的款式样式图并标记各部位数据,记录有关调查、采访资料。

第三组(5人):负责服饰材料的织造、蜡染、刺绣工艺的考察:组员一,负责拍照(一般是用数码相机);组员二,负责摆放物品,协助拍照;组员三,负责用软尺测量所考察的物品各部位的数据;组员四,协助测量;组员五,负责记录数据和有关调查、采访的资料。

第四组(4人):负责银饰铸造、打造、雕花、镶嵌等制作工艺:组员一,负责拍照(一般是用数码相机);组员二,负责摆放银饰,协助拍照;组员三,负责用测量银饰的各部位的数据;组员四,负责记录数据、制作步骤和有关调查、采访的资料。

第五组(4人):负责服饰的装饰图形(图案)的考察:组员一,负责拍照(一般是用数码相机);组员二,负责摆放图形物品,协助拍照;组员三,负责用软尺测量图案的各部位的数据;组员四,负责记录数据和有关图形的调查、采访的资料。

在考察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各组员进行机动轮换。各组在考察时,如时间较紧迫的情况下,应注重抓主要部分的先行完成,余下的细节可作粗略记录,在后期整理资料时凭记忆和参考照片补充完善;同时,也要注意记录各服饰的穿戴方法。

三、采风过程中的教、学互动

采风的教学实践,是教师教授方法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认识和掌握这一方式、方法的过程,两者的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才能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采风教学,是课堂式教学的野外延伸。教室中的理论学习与研究,是学习前人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总结,只是在理论层面的理解与认识;通过采风实践教学,深入到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生活气息的环境中,使得师生以较高的积极性、聚集较大的激情投入该教学实践中,感受新的服饰文化氛围和获取新的服饰知识,以愉快的心情置身于采风实践里,教学气氛轻松、活跃,真可谓寓教于乐。这一方式,也是众多师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

2、灵活的教学方法

课堂的教学,通常是学习理论和研究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而采风实践,是在对新的艺术形式的接触性研究,从而获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丰富和提升理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教,则注重方法的传授、在把握好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机动地安排实践和灵活实施每一个步骤,充分发挥教学的灵活机动性,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学,则以确实了解和掌握采风所获取的新知识和研究方法为目的,在教师的统筹安排下,灵活地实施考察环节。采风实施中,方法的灵活多样,师生相互配合、组与组的分工合作,组员与组员间的互相协调,共同完成采风任务,是集体主义和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

3、教、学的相互促进

采风教实践学,一方面是学生在民族生活中,感受到民族服饰艺术的特殊魅力,并从中学习优秀的传统民族服饰艺术文化,更重要的是从中掌握学习和研究民族服饰艺术的方式方法;这一方法,也将会影响和启发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对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也将促进教师在同样感受民族艺术瑰宝的同时,从中学习到传统民族服饰的更深层次的服饰艺术和文化内涵,对促进教师对民族文化研究与运用的科研创作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将为今后传统民族服饰艺术的考察、研究与运用,探索新的采风方法而提供实践基础。

四、采风资料的后期整理

资料的收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于今后的艺术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当面对采风收集回来的一大批资料时,有必要进行整理和保存的一系列工作,以便今后的查阅和调用。

1、资料的分类整理

按民族名称或支系名称的不同服饰分类:采风收集的有多个少数民族服饰资料的,应按有主次的排序,同时,男装、女装、童装也要实行分类,盛装与日常装也要进行分类;同一民族有不同支系的不同服饰,也要作分类整理。

按每套服饰的衣服、配饰分类:(1)衣服类:有上衣、裙(裤)、绑腿等。将图片、款式图及测绘数据、采访资料均按秩序排列。(2)银饰类:有头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镯等。(3)服饰材料染、绣工艺类:有蜡染、刺绣、织造等。(4)装饰图案类:有崇拜图腾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等。同时,传统民族服饰的图案装饰十分丰富,如帽饰图案、衣领图案、胸襟图案,背部图案、袖饰图案、裙摆图案、腰带图案、绑腿图案、鞋饰图案等。对这些图案,运用PS软件进行抠图,将单纯的图案从服装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图形单元,以方便今后的设计运用。

2、文献材料整理

文献材料,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在采风后期的文献资料的整理中也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民族史料:有关该民族的起源、迁徙、、生活习俗及发展简况。(1)服饰的发展变化。(2)服饰现状。(3)民族的神话传说与故事等。

3、总结、撰写考察报告

总结是每次课程后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每位师生在该课程的教学体会与心得,有了总结,才能检测到每位学生在课程中都学到什么,了解到什么,还有哪些不足之处等。因此采风总结,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以撰写考察报告为总结形式。

第2篇

感受一:专家引领,理论提升

我们有幸聆听了四位专家的专题讲座,这些讲座分别是:《回归普适与朴素:基础教育教学创新的品质》、《“办好学前教育”的实践解读》、《小学教学专业标准的制定与解读》和《平静中做教改》,每位专家的讲座内容都不同,内容丰富,理念超前,可以说是对我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一次洗礼与提升,使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的是杨启亮教授《回归普适与朴素:基础教育教学创新的品质》的报告 。杨教授从“为什么要主张四个方面回归普适与朴素”、“教育的目的”、“课程的困惑”和“方法的思考”等四个方面对基础教育的问题进行了精辟的剖析。

杨教授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朴素,他指出:“朴,就是未经雕琢的意思。素,原样,是什么就是什么,原汁原味。”“普适,是普遍合适。”基础教育创新的品质应当是普适与朴素。但是当前社会存在着浮躁、浮华的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形式主义,这势必对教育产生严重的影响。

接着杨教授讲到了教育的目的,即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他指出,基础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是培养适应社会、自食其力、能负起社会责任的普通劳动者,基础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

在谈到课程的困惑这一问题,杨教授说,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考业负担非常严重,有句话影响深远:“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恰恰这句话让孩子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很多学生自杀的现象。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产生如此多的因为压力无法承担学习压力而自杀的现象。这种教育甚至让学生连基本的体育课业也让步了,忽视了学生的健康,导致学生身体体能下降,一些高校连3000米、5000米长跑也取消了,这不得不说是个悲哀。

最后,杨教授谈到了回归普适和朴素的方法。一是要慎言创新。二教法是最朴素和普适的一种方法。三合适的方法,顺其自然就好!――教学自然、儿童自然、教师自然。

然而,反观当前,基础教育的浮躁、浮华、形式主义,这一切的一切,是谁造成的?作为一线老师,很多事情的改变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例如,名校的打造,一考定终身的体制等问题。只要高考这根指挥棒还在,那么,各级部门势必会组织各种筛选的考试 ;一有考试 ,势必排名排序;为了名次,教师势必想尽一切办法。那么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很难落到实处了。

作为我,或许我能做的,就是让我的课堂自然、朴实、普适,让我的学生享受课堂的自然、乐趣、幸福,爱上学习。

感受二:特色鲜明、底蕴深厚。我们考察的7所学校历史悠久,有的属于百年老校。风风雨雨百年中,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一任又一任的校长,他们不断传承和提炼,走出了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办学之路。南京夫子庙小学的“夫子”文化,学校的一切活动、课程都是基于孔子文化而形成的,而且挖掘的很深入、很全面、很细致。我最感兴趣的是“开笔礼”,一年级入学就到学校对面的大成殿举行“开笔礼”,穿上汉服、写人字、点朱砂、撞钟,隆重的仪式让孩子们一入学就浸润在夫子文化中。长江路小学倡导“和谐教育”,以著名特级教师王兰、刘军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群体以“爱职业、爱儿童”为职业精神,营造和谐校园、构建和谐课程、实施和谐管理、打造和谐文化,让师生在充满智慧的校园中和谐共生。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推行和合教育,传承与发扬以“和”为根基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学为乐、和为贵”为校训,打造出了自己的教育科研特色。上海日新实验小学以“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为办学宗旨,全面塑造有国际视野背景、身心健康活泼、有丰富创造力、有责任心的、有一定英语交流能力的、具有今日和未来幸福生活能力的儿童,成为一所社会广泛认同的好学校。

感受三:环境优美,育人有方。我们考察的学校都比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放大校园文化在全面育人中的作用,着力打造优美和谐校园。走进夫子庙小学,整个校园呈明清建筑风格,雕梁花窗,飞檐出甍,闹中取静,古朴清幽。行走在校园之中,无处不感到一股浓郁的孔夫子文化氛围,进门处的小景观题名为“亦乐泉”;升旗台前刻着大大的八个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操场中央竖立着巨大的孔子对着学生授课的雕像;操场的围栏上雕着三个大字“仁”、“礼”、“信”;雪白的墙壁上排着一大块长竹简,上面雕着“星星论语”;每个教室门口的班牌上都会写有一句孔子的名言……就从校园文化来看,可以说处处皆有文化,处处皆有内涵。漫步在苏州金阊新城实验小学的校园,处处都能感受到一种“和合”的氛围。文化墙上是“踢好球、读好书、做好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标语。教学楼里,展示本地风土人情的文化标牌和师生各类活动画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教学楼醒目的墙壁上。与其相呼应的,是楼道内安全警示语、温馨提示语、教育引导语,细心和关爱无处不在。而教室内的“名人名言、古诗美文”标牌则催人奋进,发人深省。诗情画意的综合楼里,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绘画 作品,一件件温馨、贴心的装饰品。校园两侧的花坛旁,像诗一般的提示语让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多了一份环保意识。而踏进日新的校园,我更感受了一个“新”字。校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气息,过道两边是学生的作品,有记忆画、油画、剪纸等等;拾阶而上,楼道也挂着一张张校园活动和教研活动相片。教室里也布置得精致有序,尽可能利用地方陈列孩子们的作品。每一间房、每一面墙、每一根柱、每一个景点都成为育人的场所,时时充盈雅致、处处陶冶情操,让学生耳闻目睹受教育、时时处处受激励。

感受四: 师资优化,课堂高效。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办好学校,提高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的关键,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考察的学校都非常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夫子庙小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围绕“聚星轩”“思辩苑”“博学坊”,充分发挥名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努力培养具有“夫子气”的智慧型教师。这些学校更为关注的是课堂教学。苏州长江路小学的“和美课堂”、新苏附小的“自主学习”等等。这几天,学校也给我展示了一些课例,授课老师大多是年轻的教师,他们基本功扎实,教态亲切、自然大方,印象深刻的是上海日新实验小学的《the jounary of little water drop》,首先教师清新自然,就像个邻家小女孩,毫不做作,一口漂亮的英语,整节课思路清晰、过渡自然、一气呵成;其次,教法新颖,如导入时运用fly a paper plane游戏,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击破难点,扫清阅读障碍;在复述故事 时,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还觉得一个“实”,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扎实,导入――故事 整体输入――故事回顾――复述故事――重编故事,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非常注重小组合作,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探究。

感受五:素质教育,特色纷呈。上海日新小学各项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艺体教育方面:创意剪纸系列课程、剪纸、围棋课、长跑、游泳、合唱、电子琴、舞蹈等;民族节日系列活动;社会考察系列活动:野营、野宿,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阅读方面:每日自由阅读一刻、每周经典阅读、每年举办读书节,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习惯,不愧为一所多元性、国际化的实验学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基于上海大都市对人才的要求开展双语教学,他们的快乐reading、快乐morning,校本教材走遍地球村,英语节等等,双语文化氛围特别浓厚,创出了双语教学机制。

二、思考与感悟:

思考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根基

思考二: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思考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培育人才的沃土

思考四:高效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保障

思考五:丰富的特色活动是学生发展的根本

三、启示与设想:

作为一线教师,我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理念的提升、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教育理论的提升

江苏、上海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目前之所以走在全国前列,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江苏、上海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能依靠雄厚的当地高校资源,利用高校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研究,理论先行,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 教育实践。

作为老师,特别是名教师培养对象,系统的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之前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时间读书,其实是一种懒性在作祟。为提高理论水平,必须给自己压力、动力,应该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一读教育理论:精读导师组推荐的书籍和其他相关书籍,并做读书笔记;二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三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在这个喧嚣的的年代,只要坚守者内心的良知与理想,自觉拒绝世俗的诱惑与时尚的,一个有追求的教育者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甚至还可以走得足够远”。 我相信,只要能以平和之心坚持下来,理论方面定能有所提升。

(二)、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目前正在主持《小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初步形成的研究》、《小学生自主写作 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在自主学习这一方面的理论有一点认识,我将继续这一理念的学习,并把这一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融入教学实践,研究小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不断磨练,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自身素质的提升

此次考察学习,我感触最深的是上海的英语教育,无论是学校的重视,还是老师的素质、学生的水平无疑都走在全国前沿,特别是几位英语做课老师的素质,她们一口漂亮的口语,娓娓动听,使我感到还是有差距的。我将制定详细的计划 ,并落实到行动,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

为期10天的考察活动结束了,我会把自己的学习体会 积极内化,实施于自己的工作之中。同时也感谢项目组各位领导 、老师的辛勤工作,感谢一路有你们的陪伴!谢谢!

外出考察报告范文(二)

一、身为钢研人,让我自豪。

考察活动共历时一天半的时间,我们所到之处均受到网贵宾礼遇,唐、津两市的市级相关领导、相关司局负责人均全程陪同。考察团成员感受到了唐、津两市对中国钢研的重视,体验到了作为一员中国钢研人的自豪感。

二、“白加黑、五加二”的拼搏创业精神,支撑了天津速度三、身处首钢京唐公司,兴奋中伴有惆怅。

首钢京唐钢铁公司是所有中国钢铁人的骄傲,特别是作为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项目的主要牵头单位,中国钢研为京唐钢铁公司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研发、咨询等智力支持,得到了包括京唐公司各级领导、专家在内的行业人士(来源: ***)的普遍认可,中国钢研的科研实力和品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里成为每一个钢研人的骄傲。但面对着世界最一流的现代化钢厂,兴奋之余,却总让人产生一种“不明”的惆怅:近700亿的投资呀,我们分得了几杯羹?这不得不让我们每个人冷静思索:我们的科研实力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转化为我们的创收能力;我们的工艺新技术优势如何才能转化为工程设计、装备制造优势。这些问题的解决应是集团公司冶金工艺工程领域在淘汰落后、整合限产、装备大型化、资源循环化的钢铁行业发展大趋势下,实现跨越式发展,后来居上,取得未来工程市场的入门资格,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

四、“滨海新区”一个企业发展的绝佳战略要地。

滨海新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距首都北京仅1个小时的车程,距海港18公里、天津机场9公里、天津火车站19、5公里,交通运输极其方便,是一块难得的宝地。其独有的政策、人才供给、基础设施条件、产业聚集效应、品牌影响力、发展定位等优势不言而喻,被誉为继深圳、上海浦东之后,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成为各大知名企业的必争之地,已有多家央企抢先一步进行跑马圈地,打造企业发展的机会平台。其中新能源、新材料发展带已入驻的企业包括航天一院、航天五院等知名企业。

作为中国最权威的材料类高科技企业,似乎这里更适合我们的发展,原因如下:

1、天津是我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最大聚集地

天津一直是我国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发展的领头羊,这里聚集了天津18所、天津大学等我国最权威的电池研究机构,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最知名的手机电池生产基地,光伏电池产业发展异常迅速,产业上下游配套齐全。

2、天津的新能源、新材料行业人才储备丰富

除天津所属各院所的人才之外,全国乃至全球的行业人才在天津聚集较多。

3、滨海新区是目前国内投资升值潜力最大的区域

滨海新区的土地价格约为30万元/每亩,仅约是中关村永丰基地现地价的1/5,配套的住宅价格仅约为4000元/每平米。可以预测3到5年内,升值将达到3至5倍。

4、滨海新区有多家我们的战略客户

在天津布点发展,有利于拉近与即将组建的天津钢铁集团,以及空客、一院、五院等客户的距离,有利于提升中国钢研的知名度,有利于拓展天津地区的市场网络。

5、滨海新区有最佳的争取政府资源的渠道

滨海新区由天津市直管,入园企业在争取国家、市等政府项目时将得到天津市政府的直接支持。

以上仅是个人在学习考察活动后的一些肤浅感受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

外出考察报告范文(三)

4月28日下午至4月29日,第一考察学习小组一行9人在副校长李宏生同志的带领下,先后到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高职院校,就学校升格高职后在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分配制度等方面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考察学习,并参观了相关高校的校园及实验实训基地。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感受

我校于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校科二级管理模式,经过长期运行和不断改进后,我校在校科二级管理上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各处室、专业科的岗位职责明确,各项管理制度、考核制度齐全,各部门在党总支、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部门工作,确保了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速高效运行,促进学校事业发展不断再上新台阶。

由中职升格高职校后,学校在办学理念、育人规格、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必须发生质的变化;搬迁新校区后,学校的办学规模急速扩大,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学校的实际,为此,对学校的机构设置、分配制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已成为我们全体学习成员的共识。

二、具体建议

1、建立健全完善系部岗位职责、考核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

这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较强,工作量较大,工作过程繁杂的系统工程。学校于今年已组织人员多次到外地的高职院校考察学习,对校内机构设置、岗位职数等框架也已基本明了,因而可以组织一班人马,结合学校实际对现有管理手册修订完善,明确各系部的岗位职责,健全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学校搬迁新校区后,就可立即向高职校系部管理模式过渡,在以后运行过程中逐步发现问题,根据学校实际再加以修改,使之日臻完善。

2、对职能处室和系部负责人配备要精干。

实行系部二级管理,学校要给予各系部一定程度上的权利,包括人、财、物;但各系部不得单独设立帐户,所有收入必须交入学校大帐,统一支出。系部负责人的权限相对大了,而相应承担的责任也应加大,必须全面负责系部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系部负责人的能力要强,工作方法要灵活,凝聚力要高,但大局意识、服从意识更要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服务、协调、监督作用要进一步发挥。这样,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职能处室与各系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推动学校工作快速发展。

3、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第3篇

[论文摘要] 中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正处于大发展的时期,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化程度不够,企业形式单一、缺乏风险应对能力,管理结构不够成熟,建筑师受管理教育较少,新兴事务所不注重行政制度等。本文从分析中国建筑事务所的现状入手,对比外国事务所的成功的发展经验,旨在通过对当代中外建筑事务所管理制度与行政制度的对比研究,找寻当代中国建筑事务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各种设计师事务所建立更加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提供方向。 

 

一、中国建筑事务所目前存在问题 

1.大型设计院的压力 

大型设计院与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使政策的制定倾向设计院的既得利益。事务所的业务性质被政策局限在传统设计院的补充上,使其失去了发展壮大的机会,阻碍了小型建筑事务所通过合作取得大型项目的机会。 

这也导致大量在职公职建筑师在设计院以外挂名从事第二职业。引起“一些单位与个人间的矛盾,同时加大注册管理难度”。 

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大型设计院与行政机构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正在被逐渐改正,设计事务所与设计院间的竞争也趋于正常化。这正是市场细分的结果,从当前设计市场可以看到,人们以前担心的诸如设计事务所抢走大型设计院的项目的情况并没有演变为恶性竞争。设计事务所因为自身的灵活机制,开辟了更多的设计领域,为我国建筑整体品质提高加速。 

2.企业形式 

当今中国建筑事务所的企业形式单一,市场较著名的建筑事务所以两个方面特征区别于传统设计院的。“以行业内名人领衔成立;采用合伙人制的企业形式(无限责任公司)”。 

建设[2000]285号《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管理办法〉的通知》中规定“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以下简称设计事务所)是指具备一级注册执业资格(或取得高级职称的)、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设计人员合伙设立,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合伙人对设计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和连带责任”。另外,该管理办法的附件《建筑工程专业事务所资质标准》中提到申请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资质条件为“……至少有三名……一级注册建筑师作为发起人……建筑设计事务所资质不分级别……”,执业范围则参考的是注册建筑师的标准。 

以合伙人制作为设计事务所的基本企业形式固然有利于规范市场,但是单一的企业形式并不利于青年未成名建筑师成立其设计事务所。在大型设计院中无法得到重视的青年设计师正是中国建筑事务所的主力军,如果没有一种机制鼓励和扶持没有名气但有足够能力的青年建筑师,我们的事务所必定会成为著名建筑师们的摆设。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当代中国建筑事务所比较分析 

1.专门化程度 

事务所的专门化,不仅包括设计领域专门化,还可以理解为在事务所坚持原则上的一种划分。在发达国家,“建筑事务所以对建筑的认识和追求来分为本质截然不同的两类:组织事务所或称之为商业性事务所(corporation),与建筑家工作室,或称之为艺术性事务所(atelier,studio)”。 

“组织事务所是提供建筑设计咨询服务换取报酬的由建筑师组成的公司,通过以图纸等设计文件对项目的预期计划为商品的价值交换过程,获得投资回报及赢利的经济实体。”因此,设计是作为生意和业务(business),设计项目是作为一个经济工程(project)而被运作,对时间、成本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多快好省”的设计是赢利的保障。 

“建筑家工作室是独立建筑师或有相同志向的建筑师组合。本质上是以文化批判创新和艺术实验为目的的建筑艺术创作团体和建构的工匠作坊,经济运行的维系及发展则只是其附属产物。其目标是精神的独立和艺术创作的独立。” 

目前的中国,我们常混淆两者间的差别。找准各自的定位对建筑事务所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性质的细分不仅有利于建立起盈利模式,更有助于整个“实验建筑-商业建筑-反思(实验建筑)-商业建筑(提升)”良性互动的建立。 

而在商业性事务所中的设计领域的专门化的优势明显: 

以美国som事务所为例,它擅长于商业摩天大楼设计,很少涉足其他类型建筑。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adp公司,是300人左右大公司,但仍专长于超净车间、医院及高校建筑。

长期推动某方向的专门化设计,资深设计人员可拥有相对较多的经验,也会比其他公司拥有更多该领域内的固定合作伙伴,更熟悉专用的建筑产品。这不仅意味设计更加得心应手,还意味着可以得到更加优惠的价格优势。 

中国现在的建筑事务所“仍然比较广泛”,以北京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为例,“成立一年多来,除了设计完成了承德等一批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项目之外,还承接了一些大型公共建筑的前期和设计工作。” 

2.企业形式与规模 

“美国目前约10000家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最小的只有1人,最大的1800人,其中约85%的在6人以下。其形式可以是合伙人制、私人公司、专业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而且还可以采用有限—合伙人制公司(如som公司),其中有限责任性质的公司占大多数,无限责任的合伙制公司很少。” 

“英国90% 以上的公司不超过6人,40人以上的只占1%,几家较大的设计公司集中了20% 以上的建筑师。”“有限—合伙人制公司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企业形式,在15年前还不允许有这种性质的企业成立。” 

英美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大部分是新型的“有限—合伙人制”,这比我国现在广泛常用的无限责任的合伙人制更易控制风险和保障合伙人的利益。 

国内大部分业主对于传统设计院的极端信任,以及相应设计保险制度的缺位都给一些初出茅庐的建筑师开办建筑事务所带来极大的困难。小规模的项目(如房屋装修)正变得越来越多,《物权法》的颁布也使小型建筑事务所的增多成为趋势。但大规模小型建筑事务所的出现还亟待各种注册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资格准入制度的建立,以及市场对建筑师的信任。 

3.管理结构 

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小规模事务所“典型的人员构成模式是1个~2个合伙人(或注册建筑师),1个办公室助理,1名兼职会计、2名~3名实习生。” 

美国的一般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只有一个老板,公司归他一个人所有,英文称为sole proprietorship,一般小型事务所多是这种类型;一种是有几个合伙人;公司归合伙人所有;英文称partnership;第三种是股份制公司(称corporation);持股人都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由于持股人(stockholder)拥有的股份数量不同,在公司的地位及发言权也不一样,一般比较大的事务所都是股份制。” 

因此,建筑事务所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为了保证自己对项目设计的控制权,起主导地位的建筑师往往掌握着事务所大部分的股份且不对外出售,即对事务所的行政和管理起着决定作用。建筑师不仅需要进行设计,还需要对项目进行管理,才能够保证工程按照设计意图执行。而对于骨干的奖励模式可以看出老板建筑师对员工分层对待的特点。这几个层次可以按照以下顺序排列:董事长(持有股份,领导事务所);董事(持有股份,对决策具有影响力);副董事(享有年终分红);建筑师、设计师、项目经理(工资);技师、绘图员(工资)。 

三、挑战 

1.提高建筑师自身的管理素养。管理方面的素质对于项目和运营事务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有赖于引起教育体系的共识。 

2.促进多元化的企业形式,建立设计保险制度。增强对风险的应对能力。 

3.明确建筑事务所定位。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提高专业化程度,设计适合的人员构成模式。合适的模式能够使事务所的项目进行得更加顺利,更可以使员工产生必要的归宿感。

参考文献: 

[1]卫更太:欧美的小规模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勘察设计,2006,04:28~30 

[2]王早生:美国、英国建筑事务所及建筑市场管理制度考察报告.中国勘察设计,2005,04:15~18 

第4篇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生态环境; 影响

1  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前所未有的密度涌向大城市并向周边辐射,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带动了城市交通需求的高速增长。

当前, 中国许多大城市机动车拥有量以高于10 % 的速度增加[ 1 ] ,交通拥堵和机动车尾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因此,科学深入地研究分析城市交通现状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优选架构科学、合理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引导提高人们出行的绿色交通消费观念,是根治大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一现代“城市病”的最佳方案。本文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例,就城市轨道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简要分析。

2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地球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1  生态环境地球上的生命群落由于其物种的物候、时空分布及适应习性的不同,在地球生物圈某一地域形成了各具特性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连同其所处地域、时空统称生态环境。

2.2.1  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未被人类干扰的海洋、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环境为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是相对的“ 自给自足”的生态环境。该环境中不同的原生物种种群分工有序、和谐相处、相互制约以实现系统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2.2.2  人工生态环境

人工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优势种群,并按照人类自己的意志对某一选定地域进行改造以大幅度提高其生产力和消费水平的生态环境。该环境生产与消费平衡的维持需要相关的其它生态系统大量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的投入,它的运行处于超负荷状态。因此,人工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与自我调控能力低于自然生态环境,它的平衡与稳定是脆弱的。

2.2.3  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是由城市城区及其郊区的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三部分构成[2 ] 。

(1) 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

(2) 经济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中生产力的主要体现;

(3) 社会生态系统体现了城市生态系统中消费层面。

3  城市轨道交通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存在已久的公共交通方式。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曾一度受到冷落。实践证明,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人们环保意识迅速提高的今天,城市轨道交通以全新的面貌成为都市交通圈中公共交通骨干系统,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21 世纪的“绿色交通”系统。

3.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城市(郊区) 铁路、地下铁路、轻轨铁路组成。其中轻轨铁路又含多种类型:轻轨电车、自动导轨电车、单轨电车、磁悬浮列车等。

3.2 城市轨道交通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承担城市公交客运功能。其特点见表1 。

表1  城市轨道交通特点

3.3  城市轨道交通适用范围

城市(郊区) 铁路适宜长距离、大运量运输, 可做为联系城市中心区、边缘集团和卫星城的客运交通走廊; 地铁适宜城市中心区运行, 并可延伸到市区的边缘集团; 轻轨交通因运量较小, 造价较低, 可配合地铁、城市(郊区) 铁路共同组成都市交通圈的轨道交通网。

4  城市轨道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前, 北京市常住人口1100 万余人, 流动人口超过200 万。城市交通圈内出行人次为8216 亿人次, 公交客运量达37.2 亿人次。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50 万辆。人均道路面积1997 年为5.8 m2,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2 %[4 ] 。机动车交通拥堵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重制约着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因此, 科学、合理的发展城市交通已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4.1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4.1.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

据报道, 全欧铁路用地占欧洲总面积的0.03 % ; 而公路用地却占到1.3 % , 为铁路用地的43.3 倍[5 ] 。西欧高速铁路用地只相当于同等运量的公路用地量的40 %[6 ]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相比速度低、编组小、防护距离小, 用地率小于高速铁路。根据规划, 北京市将建设13 条主线和2 条支线总延长为408 Km 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1 ] 。其占用土地资源情况见表2 。

表2  城市公交系统占用土地一览表

由上表知, 若考虑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一半走行于地下, 一半走行于地面, 则规划实施后可节约土地资源9.8 km2 ~17.9 km2 。对于北京市规划区面积为1 040 km2 、规划路网占地超过1.5 km2 、且寸土寸金的市区来说, 这笔土地资源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北京市最近启动的中央商务区规划面积尚不足4 km2 。若不建轨道交通而改用公路交通承担公交运输时, 公路占用土地资源之多是北京市城区改造难以承受的。

4.1.2  城市轨道交通可节约大量的能源

以2020 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预测值估算, 铁路运量每增加1 个百分点, 将少占用333.4 km2 的土地资源, 同时减少能耗2Mt 标准煤[7 ] 。据东日本铁路公司统计, 该公司完成了客运总量的30 % , 却只消耗了总能耗的7 %[8 ] 。铁路与其它交通系统的综合能耗比为1∶5.7 。

截止1998 年底, 北京地铁正式运营线路41.6 km , 年运量为5.85 亿人次; 运营地铁长度仅为北京市区公交线路延长的1.3 % , 却完成了公交客运量的15 %[3 ] 。

图1 为几种主要交通工具的单位能源消耗示意图[9 ] 。铁路交通的单位能源消耗量相当于公共汽车单位能耗的57.8 % , 节约能源42.2 %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车体轻、路况好, 单位能耗要低于一般铁路。按一般铁路能耗计, 由图1 可知, 城市轨道交通单位能耗比公共汽车节约能耗79 千卡, 比私用汽车节约509 千卡。据此可算出, 2000 年北京市因地铁完成城市公交客运量的15 % (5.58 亿人次), 可节约燃料油17.63 万t , 以现价计折合人民币5 亿元左右。

注: 单位能源消耗= 各交通工具消耗的能源(千卡)/ 各交通工具运送的数量(人·km , t·km) 图1  几种主要交通工具的单位能源消耗

4.1.3  城市轨道交通缓解了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电力牵引, 因此, 可以在城市城区实现大气污染物的零排放, 有利于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虽然轨道交通在城区实现了零排放, 但为城区轨道交通提供电力及发电燃料的相关区域却承受着为城市供电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资源的破坏所产生的后果。但由于上述地区一般位于郊区或边远地区, 环境容量一般较大, 自净能力较强, 只要治理防护措施到位, 可大大降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 轨道交通单位能耗仅相当于城市公路公交的57.8 % , 因此发电站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也明显减少。经调查测试, 我国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是城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以上海为例, 1997 年上海汽车保有量为53.8 万辆, 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见表4[10 ] 。

经监测分析, 1995 年北京市城区机动车CO 和NOx 排放量占全市各污染源排放总量的比例(即排放分担率) 分别为63 % 和50 %[4 ] 。而1996 年, 上海机动车尾气CO 、NOx 、NMHC 占市中心区排污分担率分别为86 % 、56 % 和96 %[4 ] 。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我国大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城市轨道交通可缓解因公路交通产生的大气环境污染。

4.1.4  城市轨道交通对市区声环境的影响

城市交通噪声是市区声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据调查, 大城市交通高峰地带噪声明显超过70 dB , 有些地带甚至超过80 dB[11 ] 。交通噪声已明显干扰了部分居民的工作与生活。由于轨道交通的特点(市中心区在地下、运行速度适中、车流密度低、昼间运行夜间停运等), 该系统的运行噪声(Leq) 比公路交通干道噪声低5 dB~10 dB 左右。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架区段通过噪声敏感区时一般均设声屏障。因此, 轨道交通对城区声环境的影响明显低于公路干道交通。

图2  不同交通工具排放的相对单位运输数量的CO2

4.1.5  城市轨道交通的实施减少了水土流失、涵养补给了城市地下水资源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路基具有良好的渗水性。排一定宽度的绿化带。若把建设轨道交通系统而节约的土地用于绿化可明显改善城区生态环境与小气候。

4.1.6  轨道交通减轻了视觉光污染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路基及两侧绿化带的光漫反射, 减轻驾驶员和乘客乘座公共汽车而由公路路面光反射产生的强烈的视觉光污染, 改善了工作条件和出行质量。

4.1.6 城市轨道交通产生新的环境影响 电磁环境影响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是电力牵引, 因此, 该系统在运行时会产生电磁脉冲干扰, 对线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电磁敏感设施和居民电视的收看产生一定影响。

经研究测试分析, 电气化铁道对线路两侧20 m 以外的电视收看基本无影响, 可以保证正常收看。沿线的电磁敏感设施在勘测设计阶段将按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进行防护处理而不会受到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电压等级低(为1.5 千伏, 而电气化铁道为27.5 千伏) 、电流强度小, 产生的电磁干扰信号低于电气化铁道。所以, 只要按有关法规对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实施有效的防护治理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将不会对线路两侧的电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4.2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生态系统的影响

4.2.1  轨道交通快速准时提高了出行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快速、高效、准时, 可以大大节约人们外出旅行的时间。根据北京市乘座公交车出行平均距离5 km 计算, 单程出行可节约12.5 min~20 min 的旅行时间。若设定乘座地铁的乘客有50 %为上班族, 以232 个有效工作日计算, 则2000 年, 北京市因乘坐轨道交通而节约的有效工时为0198 亿小时, 按人时效益9.36 元计, 全年北京市上班族因乘地铁节约出行时间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约为91.7 亿元。

4.2.2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可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可促进沿线周边地区的房地产、物业开发, 促进经济发展。交通干线两侧环境质量的好坏, 也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据研究分析, 交通噪声每升高1 dB , 周边的土地价格就会下降0.08 %~ 1.26 % , 平均为0.9 %左右。反之, 则升值0.9 %[13 ] 。因此, 城市由于轨道交通的建设所产生的声环境改善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环境、经济效益。

由于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也直接、间接地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研究表明, 铁路建设每投资10 亿人民币, 每年可创造2 500 个就业机会, 这其中还不包括因这2 500 人购买消费而连带产生的就业机会[16] 。

4.3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

4.3.1  改善了人们的出行质量

城市轨道交通压缩了时空距离, 减少了出行时间, 提高了人们的出行质量和生活质量。

4.3.2  加强了交流提高了精神生活质量

轨道交通密切了人际间的交往, 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信息流以及文化艺术的交流, 因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轨道交通系统将促使城市圈科学合理地向周边扩散延伸, 因而也有助于人们融入自然、享受自然。

4.3.3  轨道交通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据报导, 铁路运输是最安全的运输方式。以10 亿人km 统计, 航空伤亡人数为0.26 , 铁路为0.18 , 公路为16 ; 在货运中, 铁路事故率和伤亡人数仅为公路的1/ 38[6 ] 。而城市轨道交通因其部分走行于地下, 部分高架, 地面部分也采取了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因此, 它的安全性能更高。而城市居民的出行经验和感受也表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准时和舒适性。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 将吸引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主和骑车人改乘轨道交通工具上下班。届时, 城市交通环境将会得到更好的改观。

4.4  城市轨道交通对相关地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1) 由于以能源产地生态环境影响和恶化为代价致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而被人们视为“绿色交通”方式时, 受益城市应从其节约的自然资源成本和利润中提出一定额度的生态环境补偿费, 用做相关区域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防护治理费用, 以保证大环境的正常运行。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 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使轨道交通系统发挥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在规划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时, 不仅要研究都市交通圈内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量、流向和节点分布, 研究轨道交通系统与公路交通网的科学、有机地配合, 以取长补短; 还要研究分析相关地域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系统的特点与关系;

参考文献

1“面向2049 年北京的城市发展”论文集.北京市科协、北京铁道学会、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0:17~32.

2  张 炯. 生态城市 自然与社会相协调的生态系统. 中国环境管理, 1999 (5) : 10~11.

3  蔡庆华. 中国铁路技术创新工程.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0 : 258~264.

4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论文集. 中国环境与交通国际合作委员会. 1999 : 1~10.

5  李业进摘译. 铁路的环保优势及法国国营铁路的环境措施. 中国铁路, 1998 (8) : 21.

6  西欧四国高速铁路考察团. 西欧四国高速铁路考察报告. 中国铁路, 1998 (6) : 38~46.

7  李伯溪. 铁路提高速度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 中国铁路,1999 (10):14~18.

8  郑 陵译. 东日本铁路公司的环保措施. 中国铁路, 1998 , (6) : 46~49.

9  日中铁道友好推进促进协议会.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199918 , 东京.

10  刘昶, 徐谓芳, 王书惠等. 上海市交通与机动车排气污染调查. 上海环境科学, 1999,18(2):554~557.

11  张鹏飞, 姚成.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沿线交通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分析.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9 , 26 (3): 29~31.

12  张平. 城市区域光热资源特征.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9 , 12 (1) : 40~43.

13  陈长虹, 鲍仙华. 全球能源消耗与CO2 排放量. 上海环境科学, 1999 , 18 (2) : 62~64.

14  曹志平.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概况. 生态学杂志, 1998 , 17 (1) : 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