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7 11:11: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牲,是对传统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我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物质基础,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循环经济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循环经济可以充分地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传统的生产是以资源的消耗生产出单一的产品,产生大量废弃物的排放,引发环境污染。同时资源的利用率低,综合成本高,经济的增长必然带来资源的大量消耗,人们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越加高。循环经济能够综合利用资源,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如江西铜业集团贵溪冶炼厂是国家六五期间经国务院批准的22个成套引进项目之一,是我国第一家采用世界先进的富氧闪速熔炼技术和两转两吸制酸技术,1SA铜电解技术的现代化炼铜工厂,其有设备大型化。技术密集性强,能源消耗低,环境保护好,自动化程度高,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好等特点,目前,已达到年产铜40万吨、硫酸100万吨、黄金10.2吨、白银280吨、氧化砷700吨的生产规模,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产铜基地、产酸基地,同时也是有色行业副产品金、银、硒、碲、铼、铂、钯等稀贵金属最大的生产基地。上述业绩的取得关键是在设计建设时就把资源的综合利用,构建厂内循环经济特征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因而避免了单一炼铜的状况枕。现在贵溪冶炼厂将铜精矿(含20%-30%的铜,还含有金、银、铅、锌等金属)经过闪速炉反应后一是生成闪速炉冰铜,(含铜品位在63%),再经转炉进一步吹炼形成98.5%的粗铜,吹炼后的粗铜再送至阳极炉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后,形成99.3%左右的阳极铜,阳极铜送到电解车间进行电解精练,最终生成电解铜,并分离出金、银等稀贵金属。二是铜精矿中含有大量的硫,在闪速炉反应过程中形成大量的二氧化硫烟气,这些烟气没有直接排向空气,而是送到制酸系统生产出硫酸,通过回收利用不公使二氧化硫烟气达标排放,保护了环境,还可以变废为宝,成为江铜集团的主打产品这一,目前有两套制酸系统,生产98%和93%的浓硫酸,设计年产酸量101万吨,这些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部分通过管道输送至厂区南面的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化肥,其它的销往全国各地,已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合成纤维、涂料、洗涤剂、饲料添加剂、石油的精炼、有色金属的冶炼以及铜铁、医药和化学工业。三是闪速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送到动力车间进行余热发电,供给生产的一部分用电,每月余热发电量为600万度。资源综合利用的产品生产过程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过程。
2、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经济、环境双赢的科学发展观理念。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从宏观层面上来讲,重在做好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各区域、各领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从微观层面上来讲,就是要推行循环经济,缓解能源、水资源、各种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有效地综合利用有限的资源,同时减少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破坏,赢得人类居住环境,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另一方面由于推行循环经济,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了,各种伴生的矿产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各种地表资源得到保护性的开发利用,综合成本下降,一种资源带来多种产品,赢得经济效益。
3、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促进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充分管理利用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一个层面是在生产领域按照生态经济的模式,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的过。程,遵循着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另一个层面是在消费领域,一是要提倡合理消费,不提倡过度消费。过度消费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而且不利于健康。二是要讲究产品质量,不追求过度豪华包装。产品的过度包装造成大量的包装废弃物,也误导了消费者。三是要在消费领域提倡合理使用再生资源的产品。不是所有的消费品都是要用原生资源来生产,在许多的日常用品中,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很大的潜力,这就要倡导转变消费观念。
二、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是个系统工程:既有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内容,又有微观经济设计,运行操作问题。因而措施是多方面的。
1、三个循环整体设计、布局,避免“先天不足”。循环经济有三个层面上的循环:一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既企业内的物质闭路循环;二是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印企业之间的物质闭路循环:三是整个社会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即生产和消费整个过程的物质闭路循环。这三个循环可称为小、中、大循环体系、要实观这三个体系首先在生产力布局中要考虑资源综合利用,合理安排不同产业或企业。
2、加快促进循环经济的立法进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取得循环经济技术支持和生产力布局支持的基础上要尽快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使发展循环经济有法律的保护,进而制定相关的再生资源利用法规,以避免利用再生资源是投机取巧,参杂使假,以次充好等不公正待遇的境地。这方面可以多借鉴国际经验,因为在资源的综合利用,废弃物的处理方面发达国家行动更早。如德国在1991年和1996年先后颁布了《包装废弃物处理法》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规定对最终处理,奥地利的未能规要求对80%回收包装材料必须进行再循环处理或再利用,日本已制定颁布了《推进建立循环经型社会基本法》、《有效利用资源促进法》、《家用电器再利用法》、《食品再利用法》、《环保食品购买法》、《建设再利用法》、《容器再利用法》等七项法律。
3、探索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我们必须建立起绿色GDP核算体系,改变现行的GDP核算体系,只求数量增长,忽视能量的消耗和环境的损耗的状况,“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更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4%,原煤31%,钢铁27%:氧化铝25%,水泥40%。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正因为我国的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更应急需建立起绿色CDP的核算体系,让各级组织和责任人
关键词: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税制改革;循环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122-03
循环经济自产生以来,就因其独特的魅力备受青睐并迅猛发展。德、日、美等发达国家实践已充分证明,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注重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种手段。而作为一个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循环经济又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因此,政府必然要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其调控和推动作用。税收政策是各国政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无法替代的政策工具。因此,笔者建议,在我国循环经济理论滞后于实践、税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效果极不理想及财政收入总量较为乐观的背景下,应以当前的财税体制改革为契机,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一、循环经济视阈下的现行税收政策及问题
税收是国家实施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上无疑有着特殊而无法替代的功能。“循环经济”一词在我国出现是近几年的事,所以一直没有名义上的循环经济税收政策。但这并不是说税收政策一直没有介入循环经济发展,相反,我国税收政策长期以来一直在事实上支持和激励着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对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和成果转让等方面给予了税收优惠和激励;对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行为进行税收限制等。
首先,从总体看,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在客观上支持着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有一定成效的。尤其是在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在减轻或消除污染,促使废旧物资的有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更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是零星的、极不系统的,甚至是不自觉的,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对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引导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仍存在很大不足。与国外相对完善的生态税收和循环经济税收制度相比,我国缺少针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门税种。同时,现行税制中为贯彻循环经济理念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比较单一,主要是减税和免税,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税收抵免、延期纳税等国际上通用的税收优惠方式在我国税制中基本没有。
其次,从具体税种看,我国现行税制中涉及循环经济方面的税种很少,仅在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中予以体现。而在这仅有的几个税种中,也只是以零散的条文予以规定,优惠范围十分有限,而且实际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二、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
我国“十一五”规划指出,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这无疑也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的目标取向。那么,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中究竟税收政策取向应该如何呢?显然,仅仅依靠单个税种是不可能实现税收对循环经济的有效调节。只有按照循环经济的“3R”原则和“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新一轮税制改革原则,构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体系,使之作用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产生、消费等各个环节,才能对循环经济实施全面、有效地调节。这一税收体系要从奖限两方面促进清洁生产、资源节约、绿色消费、废弃物再生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为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的制定提供法律依据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循环经济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为了建立循环社会,日本于2000年前后颁布了八项新的重要法规。日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基本法,即《促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基本法》(2000年6月公布);第二层是综合性法律,即《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1991年公布,2000年第三次修订)和《废弃物处理法》(1970年公布,2000年第十二次修订);第三层是专项法规,即《容器包装物循环法》(2000年第五次修订)、《家电循环法》(1998年公布,2000年第二次修订)、《食品循环法》(2000年公布)、《建筑材料循环法》及《绿色采购法》等。这些法律构成了日本循环社会的法律体系。这一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覆盖面广且可操作性强,为税收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二)完善和强化资源税的环保功能,提高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效率
1.扩大征收范围。一方面在现行资源税的基础上,将那些必须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列入征收范围,如土地、海洋、森林、草原、滩涂、淡水和地热等自然资源列入纳税范围;另一方面可将现行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林业补偿费、育林基金、林政保护费、电力基金、水资源费、渔业资源费等改费为税。
2.调整计税依据。由现行的以销售数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调整为以产量为计税依据,并适当提高单位税额,特别是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以限制掠夺性开采与开发,把资源开采和使用同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和居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以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3.调整税率。首先,对铁、煤、石油等非再生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实行定额税率和比例税率相结合的复合计税办法,即先在开采或生产环节实行定额税率从量计征,之后在销售环节根据销售价格再实行比例税率从价计征。力争使资源税在节约非再生资源、稀缺资源方面发挥作用。其次,随着资源稀缺日益严峻,应对所有应税资源普遍调高单位税额或税率,①并出口货物退税率。通过降低乃至取消部分资源性产品的退税率来控制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建立“绿色关税”体系的目的在于有效地保护国内稀缺性资源;改善我国的出口结构,鼓励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提高进口产品质量,减少污染产品的进口。
(三)开征发展循环经济的新税种
1.适时开征燃油税
以燃油税取代长期以来征收的公路养路费、公路客货运输附加费、公路运输管理费、航道养护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路客货运输附加费、以及地方用于公路、水路、城市道路维护和建设方面的部分收费,意义重大。改革现行对原油征收资源税的计税办法,改从量征收为从价征收,使国家从原油价格上涨中分享部分收益。实施燃油税,将会有力促进燃油或燃气的节约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2.适时开征环境保护税
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应具有普遍性,即凡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能够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均应纳入征收范围。考虑到可操作性及征收成本等因素,近期我国环境保护税的具体税目应包括以下几个:(1)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硫税是对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物征收的一种税。它是依据石油、燃炭的含硫量来确定税额,主要目的是促使生产者安装污染控制设备并使用含硫量低的燃料。(2)水污染税。这是政府对向地表水直接或间接排放废弃物、污染物和有毒物质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3)垃圾税。垃圾税以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排放的各种固体垃圾为课税对象,以排放固体垃圾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为纳税人。对不同种类、不同处理方式的垃圾应采用不同的征税办法。(4)噪音税。它是对超过一定分贝的特殊声源所征收的一种税,即主要是对航空公司、建筑公司等在特定区域(主要是机场周围、建筑工地周围)产生噪声的行为征收的一种税,其税基为噪声的产生量。
(四)改革相关税种,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1.消费税应体现循环经济的理念
这次消费税的调整充分体现了国家利用税收手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鼓励发展环境保护型、资源节约型、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也存在“抓大放小”等方面的问题。从长期来看,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1)改价内税为价外税,凸显消费税引导绿色消费的作用。参照国外销售税的经验,可考虑采用价外税。即在应税商品价格之外,另外收取消费税金。(2)扩大征税范围。在更大的范围内重点要将非循环经济范畴的重要消费品纳入消费税范围,以此拉开其与循环经济产品的税负差距,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应把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消费品,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3)增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了促进节能,对使用新型或可再生能源的低能耗的交通工具实行低税或免税。对于资源消耗量小、能循环利用资源的产品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绿色产品、清洁产品不征收消费税。另外,应适当提高成品油尤其是汽油和柴油的税率,提高木制一次性筷子和实木地板的税率,以体现循环经济的理念。
2.调整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政策
一是对以清洁能源为动力,符合节能技术标准的车辆,可按适当比例给予减征车辆购置税的优惠。二是改革车船使用税的计税标准,对不同能耗水平的车船规定不同的征税额度,实行差别征收。
3.改革增值税,促进循环型企业发展②
(1)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以保持增值税“链条”的完整性,促进增值税的规范化管理。增值税的国际实践表明,其实施范围宜宽不宜窄。因此,我国增值税应进一步扩大征税范围,尽量向劳务领域延伸。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应循序渐进,从简化税制、加强管理和增加收入出发,近期应首先考虑将与商品生产、经营关联度较大的服务业,如征收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以及征收营业税重复征税矛盾比较突出的销售不动产的房地产业等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再逐步向其他服务行业延伸。同时,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延长了增值税的“链条”,增强了增值税的内部制约作用,减少部分税收流失,增加一部分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增值税转型对财政收入的压力。(2)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①目前,我国仅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行业进行“消费型”增值税试点,其余地区仍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即绝大部分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这沉重打击了循环型企业投资于环保设备、节能设备和用于资源循环利用设备的积极性。基于对增值税“中性”特征的考虑,应在总结东北增值税转型试点经验及财政收入总量比较乐观基础上,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②实施增值税的全面转型,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是最大受益者,而循环型企业因其资本有机构成较高,自然从中受益匪浅。(3)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将现行的17%基本税率和13%低税率适当调低,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对一般纳税人,走“轻税严管”的路子。对小规模纳税人可进一步降低征收率,如降为2%或3%,以促进小规模纳税人经济的发展。(4)进一步规范增值税的减免优惠政策,以保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增值税的内在机制是排斥免税的,所以要求增值税减免税应尽可能的少,对确实要减免的产品和项目,应尽量避免最终环节以外的税收优惠。可见,利用增值税促进循环型企业发展,政策示范的意义将大于实际上的经济意义。另外,对一些过渡性的优惠措施,要进行清理,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1)凡列入国家《节能产品目录》和《关于政府节能采购的意见》生产和使用目录范围内的产品给予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对部分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的产品如“三废”的增值税实行,同时提高购入废旧物资的进项抵扣率,并对废旧物资加工企业予以减免增值税,提高废旧物资的利用效率。2)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并尽量保持其完整性。首先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从外部购入(或无偿取得)的废渣等原材料、循环利用的内部废弃物等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中,在核实购入量、使用量等资料基础上准予抵扣,从而降低企业税负,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其次,以合理拉开利用再生资源和资源综合利用与原生资源之间的税负差距为目标,通过提高进项税抵扣的办法,实现循环经济的税收优势。如允许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企业在取得废旧轮胎时按10%(或更高)抵扣进项税,翻新轮胎实行13%(或更低)的低税率。3)取消不利于污染控制的税收减免,如对生产金、银产品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的规定应予以取消。取消对农膜、农药特别是剧毒农药免征增值税规定,以免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产生不良影响。
4.其他税收优惠政策
可选择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一是对符合一定标准的循环型企业,在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方面可适当给予一定的减税或免税优惠。二是在合理数量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直接用于生产循环经济范畴产品(节能产品、环保产品)的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对从事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相关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参考文献:
[1] 阮宜胜.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探讨[J].税务研究,2006,(10).
[2] 周宏春,刘燕华,等.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38-242.
[3] 林海,尧艳,陈宇红.构建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税收体系[J].税务研究,2005,(12).
[4] 骆祖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制度构建[J].税务研究,2005,(9).
[5] 苏昕,杨林,吴隆杰,曲松玲.我国环境保护税费政策及其效应评析[J].税务研究,2005,(12).
[关键词]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3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067-02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公益性。需要政府干预以弥补市场失败,同时采用经济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本质上是促使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主动创造性地发展循环经济,只有这样循环经济才能得到持久发展。
应该看到,循环经济生产方式中试图实现减量和循环的多数环节,并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必然选择,现行市场条件下源自再生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原料不仅性能上常常不占优势,价格也不占优势,以致循环经济难以自发进行。循环经济发展需要靠法律支持,也要靠政策和机制创新推进。在这种背景下,应从多方面考虑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1 利用财税政策激励循环经济的发展
财政税收政策主要是通过建立专项基金,投资倾斜以及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对循环经济现已实行了一些财税方面的支持,在激励循环经济发展上,还应在以下几方面完善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
1.1 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种,增加税收优惠措施
我国设置专门的促进循环经济的税种以加强资源再生利用、综合利用、淘汰落后技术工艺,促进循环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给予税收优惠。
1.2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
主要用于循环经济技术、产品开发和推广等,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示范项目,开展循环经济宣传、培训、教育和能力建设,开展循环经济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对发展循环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进行奖励。
1.3 投资倾斜
各级政府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在制订和实施投资计划时,应当重点关注节能、节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金融机构应当给予其贷款等信贷支持,对生产进口淘汰技术设备资金上严格控制。
2 通过科技立法,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创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科研环境,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根本保证,包括环境工程技术、进行废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等,为建立一个最佳生产、最佳消费、最少废弃的循环经济社会应当构建包括资源开发、流通消费、循环利用全过程的循环型技术体系,政府应为这些技术的产生创造适宜的科研环境。各地政府不仅要为研发机构提供资金,而且应拿出资金以课题招标的方式扶持民营研发机构和企业的研发活动,要依法保护研发机构成果的知识产权,用有偿转让、技术参股、政府购买等多种方式使研发机构获取合理的经济效益,从而以科学手段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3 塑造各种绿色管理与奖励制度
在购买性支出的投资性支出方面,政府应增加投入,促进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公共设施建设。由于公共设施建设的承建企业经济负担较重,政府通过投资性支出,既可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也可以调动企业建设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在购买性支出的消费性支出方面,政府可通过实际的绿色购买行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如优先采购具有绿色标志体系认证的,用标准化配件生产的产品。通过改变政府的购买行为,可以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生产方向,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政府可考虑给开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以财政补贴与税费的照顾。对那些主动制定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高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地方补充标准以及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应给予各项奖励性待遇,如采取优惠信贷制度或严格信贷制度、财政贴息、税前还贷,使用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机器设备可加速折旧等。政府可采取国外的一些税收方式,如美国的税收减免政策、日本的特别退税政策,不实行税收奖励政策,也可利用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些税收办法,如征收生态税、填埋和焚烧税、新鲜材料税。从而制定出特别的税、费政策来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关键词:社会责任;循环经济;战略;发展
循环经济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关乎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强省、实现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大事。它不是一个部门或者某些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在政府主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体系中,企业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其应尽的义务,关系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更能促进河北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潮流席卷全球。全球化不仅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资源环境日渐恶劣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河北企业要谋求长期可持续发展,就要采用循环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有利于提升河北企业的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河北企业适应环境形势变化,抓住机遇,应对激烈竞争、实现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也是资源、能源和环境的主要使用和破坏者。现阶段,河北发展循环经济还要以政府为主导,但要以企业为其主体力量。因为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生产单位,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生态生产方式,要将其转换为先进的生产力,关键是要依靠企业这个载体的转换能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取得实效就必须依靠企业从机制、管理等方面自主创新、大胆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应用、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成员人人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中,必须积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从某种角度看,企业就是社会公民,就要为社会的发展承担一定的责任。现代企业不仅要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这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今天,在能源、资源、环境已经成为人类未来最为严峻挑战的时代,是否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市场,最终还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经济目标的实现。从企业所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看,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就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而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因此,政府可以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政策机制、技术手段等引导、支持、激励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以此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二、河北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从某种角度讲,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其中包括价值观、职业道德、环保意识以及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和所在社区的有关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对于企业内部,践行社会责任就是要构造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和谐、共赢的氛围;对于企业外部,就是要求企业主动承担对生态环境、对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义务。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角度,引导河北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1)对股东负责:就是要实现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短期利润,更要关注长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对消费者负责:就是要为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环保产品,为消费者的健康负责。伴随社会进步和人们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会越来越关心他们所购买商品的制造过程是否符合环保标准,当然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购买行为。(3)对政府负责:就是要依法纳税,遵守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自觉为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4)对所在社区负责:就是要与所在社区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企业利益的实现是以社会公众利益的实现为前提的,企业不是一个单纯的盈利组织,而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基本组成单位。企业要积极参加所在社会的活动,为社区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5)对特殊利益集团负责。就是要求企业要重视环境保护,节约使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破坏;对教育事业、科技事业的进步发展做出努力;在促进社会和谐和回馈社会做出贡献。
三、推动河北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河北省发展循环经济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很重要。首先,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对于推动河北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其次,要给予企业强有力的支持,帮助环保型、循环型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第三,要通过有关政策机制、支撑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来约束、激励和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进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首先,通过政策机制引导和激励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要通过政府政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引导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这些政策既包括行政强制手段,也包括激励政策措施,通过两方面措施来引导企业。例如,可以利用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建立强制性产品能效、环保绩效标识制度,与企业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利用业务量日益加大的发展趋势,实行“绿色采购”,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品、再生物品及节能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可以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专向资金,对于积极进行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给予有力支持;可以对以企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给予财政支持;可以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可以对企业所实施的循环经济项目实行投资倾斜等等。
其次,通过支撑体系助力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要通过辅助支撑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助力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其具体内容可包括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信息监管体系等。从技术支撑体系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投资倾斜力度,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生产绿色产品,实现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经济运行过程,达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的目的所需要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力量,实现科研院所、大学等社会优质资源的整合,从资金、人力等方面加大投入,着力于与循环经济发展有关的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另一方面,以企业为主体力量,给企业必要的政策、资金等支持,调动企业技术攻关的积极性,引导企业以发展循环经济来履行社会责任。其具体内容可包括用于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用于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用于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等。就河北省而言,还必须紧密结合省情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研发,努力探索适合河北省情的区域循环经济技术。通过上述努力,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所需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为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能力。
从法律法规体系看,要结合河北省实际,把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发展循环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制定有实效的地方性法规制度,如废旧包装容器回收法、垃圾资源回收利用法等;还要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要求现代企业生产者应依法承担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利用、处置等责任。体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要求,以此来约束企业经营行为,助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从信息监管体系看,要加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强统计信息工作,根据制定的统计指标及时做好整理、分析工作,为即时有效地监控创造技术条件,以便能够督促企业及时整改,保证发展实效。
再次,通过监督考核体系推动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在通过政府政策机制、支撑体系来引导、帮助和激励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监督考核体系来督促、推动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要建立明确、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考核体系,要有意识地把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内容引入其中。其具体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与当前河北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并要真正体现奖优罚劣,以监督促提高的作用。要以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得这些考核体系和指标成为指导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标准。要建立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透明度,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早采取有效措施。要充分发挥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全员监督。要加大监督执行力度,要体现监督调控职能的作用,关键还在于执行。在明确引导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内在联系基础上,要加大监督,对企业是否自觉践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以此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玉来.如何打造循环型企业[J].职业时空,2005,1:54-56.
暖通空调通风在已经发展的很高端的轨道交通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不是交通专业一家独大了。毕竟人类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恰好暖通专业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毕竟地铁现在越来越广泛,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暖通也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节能;空调;减排
1隧道的通风排烟
科学谨慎地设置防排烟设备以及出了问题状态下进行合适的防排烟安排处理,对于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耗有着特别重大的影响情况。在轨道里面设置的排烟的设施是由地铁的建筑所确定的。与地表上边的建筑比较,轨道中通道的情况较为狭窄狭小,连通地面的疏散口少,离出口距离太远会导致难以逃生。如果突然发生了火灾,不单单是火势蔓延很快,而且积聚的高温浓烟很难自然消失,并很快的在地铁隧道、车站内蔓延,给工作人员疏散群众和灭火抢险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严重的威胁了乘客和抢险救援人员和地铁职工的生命安全。经统计,北京地铁自一九六九年至今的三十四年运营历史中就曾发生过一百五十一起火灾。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一日,北京地铁客车行至万佛路东六百米处时,在隧道内因为车的下边放弧引燃了车体起火,造成了三人死亡,三百多人中毒的重大事故。国内外轨道中的火焰灾害的进程可以表明:客车和隧道不但会产生火灾,发生了灾难将难以进行有效的火灾扑救和救援,很容易造成大面面积死亡的重大灾难。根据国内外轨道火灾的数据的计算,地铁战内发生火灾时造成的乘客大量死亡,大部分是因为窒息和烟气的中毒所致。而且地铁是乘客高度的密集的公众汇集地点,组织、恐怖组织、对社会有威胁的人均有可能把地铁作为恐怖事件的目标,人为造成破坏引起火灾,那样的话损失和影响会变得更为难以收拾。所以有地铁轨道的国家,必须对地铁的排烟设施保持重视,将排烟设施做为轨道最需要和最为重要的保护设施,在各自国家的各种地铁暖通通风规范里面明确中明确提出了很高的设计规范和设置的规格,并且不出意外地再轨道的站台和隧道都设置了排烟设施。从这一点就可以十分明显的看出来在地铁站台、隧道科学地设置防排烟设施和事故状态下合理地进行防排烟处理,然而对于减少对社会造成的人员经济伤亡具有重要的意义。
2暖通空调在轨道中会提升轨道交通方面的节能减排
根据专家的讲解,建筑设备环境工程的专业的设备在轨道交通所用的电脑室用地中有一半以上,而且建筑设备环境工程更是轨道交通中的位列第一的用能大户,据权威的统计数据表明,河南的地铁的暖通空调能量消耗占所有能耗的百分之五十,然而牵引能耗仅占百分之十八,华中地区的河南地铁暖通专业占有四十百分之至四十五百分之,在北京地铁占所有能耗的三十百分之。建筑设备环境工程为轨道交通营造安逸、简单的健康环境的同时,因为他的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独特的风格属性,在轨道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中必然可以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能耗降低的余地也会有巨大的空间。综上所述,这个行业的使命感加速了建筑设备环境工程专业不断的创新和进步,因为空调暖通在轨道交通中扮演的不一般的角色,建筑设备环境工程行业必将会变得越来越昌盛越来越引人注目!!总而言之在所有建筑设备环境工程专业人士共同努力之下,建筑设备环境工程专业将为国家的节能减排做出巨大贡献!而轨道交通的八千亿投资,也将拉动空调暖通的快速的进步!
3轨道中的空调
地铁可以按照不同看法分类,可以划分为地铁和地面铁路;按照它使用的轨道的轻重可以分成重轨和轻轨。一般情况来讲,运着送的客流量大的情况走地下,称为地铁;运量客流量小的或者主要再走地面的为轻轨。地铁本身具有运送的客流量量大、污染程度小、简单迅捷的特点。相对来说,地铁的运送的能大,基本上不会被地面上的气候和交通所影响,但是造价太高;轻轨的运送量较小,但造价会比地铁低不少,不过受到地面上的交通和气候的影响会很大。轨道里边的空调是舒适性空调内的一部分。但是地铁大概就与地面环境隔绝,室外的大气的湿、温度只对轨道站的空调中负荷有着间接的影响。其空调负荷的计算和空调设计参数的选取与常规舒适性空调不一样。轨道站内除了正式的工作人员外,其它的员工只做短暂行的留下。为了节省资源,仅仅考虑乘客有短时间的安逸环境就行。从而人类身体对周边环境的温度有突出感觉的温差在2℃网上,乘客从外界进入轨道站,就得经过一个从外界环境温度慢慢变化到站内温度的过程,只有这样人类身体的感受才不会产生突然冷突然热的感觉。从地铁站的空气调节的各种负荷的组成能看出来,轨道站的主要热量源头来自地铁,只有在等车台使用隔离门将列车与等后台公共区隔离开时,车站内的冷负荷就可以减少为开/闭式车站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比较小的轨道的统计做了研究的情况下,轨道总的管理的统计小系统有着统及表格简易、活跃的自定义的模式以及自动的思维推理的判断,并且对于报表的月线留下的信息的回复提供了可以清晰可见的方法。为了可以再各种环境顺畅运行,对于资料等的上交接受也做了相应的不同方案,并且所有的设置实现数据化,可以通过简单的人机对话进行设置。地铁隧道按地点通风可以不一样划分为站台轨道通风系统和隧隧道通风系统,按照系数形式可分为关闭和开启。开启式系统是直接将车辆行驶发出的隧道内的热风直接引到室外;车辆运行时产生将站内空调冷风引入隧道,列车停站时,排出列车刹车和顶部空调产生的热量,在列车下边和上边设置局部排风系统。
4结束语
毕竟人类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恰好暖通专业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毕竟地铁现在越来越广泛,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暖通也变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电采暖散热器(JG/T236-2008).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付林.热能动力工程.热能动力工程杂志社,2012.
【关键词】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
农业循环经济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
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现代工业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施用化肥、农药,使用石油燃料、塑料薄膜,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等等。上述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国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几个探索:其一、在农村的各种生产要素中,土地是最重要而宝贵的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发挥耕地的最大效益。一直以来政府进行了不懈改革与努力:土地二轮承包、发放农业补贴等。不久前,中央深改组召开了第五次会议,此次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在坚持农村土地所有制前提下,促使承包权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新格局,为未来的制度创新奠定了基础。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其二、鼓励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我国秸秆产量大,很多农作物秸秆因不能及时处理而废弃或焚烧,因燃烧秸秆而造成的烟雾不仅是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侵害,也是对土地肥力的损害,耕地长期依靠化肥来取得产量,使土壤质量恶化,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新出台了一个政策,对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的农田实施补贴,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着眼于人、动物、植物及土壤之间的有机联系,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生产体系。大力发展“白色农业”――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中外专家将微生物视作“宝贝”,给它取了个新名词:“白色农业”。利用它,可以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无污染饲料、肥料、农药以及取之不尽的能源。专家认为,开发微生物资源,可以缓解能源与环保的矛盾。如杭州的蚕桑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就是很好的典范,其中的桑基鱼塘是一种传统的综合养蚕模式,从种桑开始把桑、蚕、鱼三者之间密切联系起来,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和蚕蛹养鱼、塘泥肥桑的较完整的能量传递系统,达到“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的目标,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几十年来,中国在发展农业微生物能源――沼气方面已取得巨大成绩,在利用农业废弃纤维质资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精来替代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方面也取得进展。
农业的多功能性特征日益显现。近年来农业的多功能性得到拓展,除食品保障功能、原料供应功能、就业增收功能、市场供求功能之外,农业的娱乐、休闲、观光、美食、文化等功能得到大大拓展。通过发展农业的娱乐休闲观光功能,发展第三产业,同样可以为农民创收,增加就业机会。
二、借鉴西方国家,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模式
当今世界上,付诸实践的热循环经济有四种模式:杜邦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即通过组织公司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模式,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德国回收再利用体系(DSD,由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将企业组织成为网络,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处理。日本循环型社会模式,由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在西方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种模式中,德国经济模式值得我们借鉴。1991年,德国首次按照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的循环经济思路制定了《包装废弃物处理法》,要求生产商和零售商对于商品的包装物要尽量减少并回收利用,以减轻填埋和焚烧的压力。1994年,德国公布了循环经济思想从商品包装拓展到社会相关领域,规定对废物管理的手段首先是尽量避免产生,同时要求对已经产生的废物进行循环使用和最终资源化的处置。
循环经济遵循“4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思考(Rethink)的行为原则。
减量化原则,即减物质化,为循环经济的首要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该原则以不断提高资源生产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在经济运行的输入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尽可能多地开发利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
再利用原则,就是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坚持并灵活运用再利用原则,就必须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根据再利用原则的要求,对各类农产品、山区土特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附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利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成分分析,开发新的产品,延伸产业链,反复加工,不断增值。这样做不仅加工企业本身不再产生污染,而且可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循环经济再利用税收优惠
一、税收政策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资源的循环利用旨在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和家庭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旧物资的再利用。这些废旧物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再利用的。而如果这些废旧物资被白白的扔掉,不仅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促进废旧物资的再回收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税收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鼓励和引导行业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轻资源再利用企业的税收负担,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这些企业对资源再利用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吸引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物资回收再利用领域中来。
二、现行税收政策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物资再利用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现行增值税方面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可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由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金额的10%抵扣进项税额;对利用工业“三废”生产的产品享受即征即退、减半征收和免税待遇。虽然物资再利用企业从物资回收公司购买的物资可以扣除10%的进项税额,但是,许多物资再利用企业收购的废旧物资除了从物资回收公司购入外,还有相当多的物资是从个人、机关事业单位和一些个体收破烂的人手中购买的,由于无法取得发票,因此无法享受抵扣10%的进项税额税收优惠,税收负担加重。从而导致许多企业不得不另外成立物资回收公司,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或者与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勾结,由物资回收公司虚开发票以达到抵扣的目的。这样不仅造成税款流失,而且加大了这些企业的经营成本。
所得税方面,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中规定为处理利用其他企业废弃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而新办的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1年。由于许多废旧物资再利用的企业在经营前期一般都处于亏损期,有的亏损期较长,因此对这类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1年基本上不会起到鼓励和激励作用。这项优惠政策显然无法有效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物资再利用行业中来。例如象废水回收再利用企业,由于其需要铺设中水管道,费用巨大,在经营前期肯定会处于亏损阶段,在这个阶段免征企业所得税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此外,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这两个税种,而在其他税种方面没有给予一定的优惠。例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没有任何减免。许多物资再利用企业在其他方面的税收负担也是比较重的,例如像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等一些单位,一般都占地面积较大,土地使用税等税收负担自然比较重。
2.税收优惠手段单一。现行优惠政策主要是采取减免税的直接优惠手段,而允许加速折旧、扩大扣除项目等间接的税收优惠手段很少运用。一般情况下,直接优惠手段对纳税人争取或骗取税收优惠的刺激作用大,而间接优惠对纳税人调整生产经营活动的激励作用大。因此,在选择税收优惠的政策手段时,主要应当运用间接优惠,尽可能少用直接优惠。
3.现行的税收政策存在不公平。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减半征收和免征增值税的仅限于工业“三废”和资源开发伴生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而对其他废旧物资的再利用,例如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旧轮胎、旧电池、废玻璃、旧家电回收利用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行业则不享受上述优惠政策。另外,目前对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目录》的产品和企业采取同等税收待遇。但实际上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所包括的项目中,许多资源在综合利用过程中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技术要求、难易程度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别。例如利用废轮胎等废橡胶生产的胶粉、再生胶、利用废电池提取的有色(稀贵)金属和生产的产品等再利用就存在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回收费用高的特点。而废纸和废旧钢材的再利用则相对容易,技术要求也不高。这种不公平的税收政策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发展,限制了资源的再利用。
三、完善税收政策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政策。一是扩大增值税优惠的范围,除利用工业三废以外,将再利用属于《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产品也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减半征收和免征的优惠政策,对以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免征增值税或者采取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对以废旧物资作为辅助材料的产品减征增值税;二是对企业购买的用于物资再利用的机械和设备实行增值税转型,允许抵扣进项税额。三是对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直接用于物资再利用的设备和机器,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2.调整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一是将物资再利用企业的所得税的减免待遇调整为从获利年度起开始享受;二是延长优惠期限,建议从获利年度开始享受3年~5年减免税待遇。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促进这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这些行业中来。
3.扩大间接税收优惠手段。允许企业购买的用于物资再利用的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提高这些企业研发费用的扣除比例;这些企业开发的和购买的无形资产缩短摊消期限。
4.在其他税种的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优惠。对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一些占地面积较大的企业在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耕地占用税等给予一定的减免待遇。
关键词:循环经济;财税政策;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正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的核心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 duce)———减量化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Reuse)———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Recy cle)———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作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1].上述三个原则在控制自然资源投入到经济活动,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加强产品的多次和反复使用,只有在避免产生和回收利用都无法实行时,才允许将废物进行最终的环境无害化处理。
可见,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活动规范及行为准则。它通过从“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整体社会循环,完成物质的反复循环流动的闭环运动过程,使得在整个经济系统及生产、消费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很少产生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二、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
1、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存在着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的态势。目前,我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又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由于生产中能源等资源利用率低,造成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循环经济体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解决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中将产生重要的作用与深远影响。
2、循环经济是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
我国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程的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以资源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来带动经济高增长。目前我国既没有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廉价资源和环境容量,也经不起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废物产量的最小化甚至零排放。因此,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稀缺的压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3、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的进一步拓展
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替代末端治理,已成为世界各国环境与发展政策的主流。清洁生产在企业生产过程的实施以及各企业间工业生态链上的良性循环,不仅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生产中的废弃物,而且使这种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的理念扩大到消费领域。于是清洁生产从生产领域拓展到消费领域,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群之间再走向社会,形成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从发展国民经济的高度和广度将环境保护引入经济运行机制。
4、循环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环境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的重要障碍。由于我国经济整体环保水平较低,在外贸领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一些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由于在生产、包装、使用等环节的环保要求偏低,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污染产业、有害物质和外来物种入侵将对我国国家环境安全也构成了威胁。因此,要增强我国的环境竞争力,实现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也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5、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要实现生态文明。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史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表明,我国如果继续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不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的目标无法实现,而且由于经济建设的资源环境基础的制约,物质文明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满足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三、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
循环经济是集经济、技术、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其启动和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其中财税政策是比较理想的政策手段,它可以很好地利用市场的力量,包括利用市场本身所具有的有效配置资源的效能。通过财税政策来鼓励对环境有建设意义的活动,阻止对环境有破坏性的活动,就能把经济引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可以从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两方面来分析。
1、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又可分为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