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村级财务审计报告

村级财务审计报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11:11: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村级财务审计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村级财务审计报告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村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为核心,坚持依法依规按政策办事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弄清村级经济实力,理顺财务关系,明确村干部的经济责任迎接村级换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二、审计的范围和方法

村级财务审计的范围,主要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重点是审计**年村委会换届以来(审计期限:**年换届之日起——**年8月31日止),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和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问题,可追查到以往年度,立案逐项进行审计。

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乡镇、街道办事处组织进行审计,做到五个结合:审计查账与走访群众相结合,审计查账与核查实物相结合,审计与化解村级债务相结合,审计与处理问题相结合,审计与建帐建制相结合,确保审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审查村级各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重点查明收入是否及时入帐,有无被侵占、挪用;非生产性开支是否严格控制,有无挥霍浪费;村内各项工程的决算情况;未入帐的费用情况;村公益事业资金、土地补偿费收入和政府有关部门下拨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村财务收支是否按时如实上墙公开;民主理财制度是否健全等。

(二)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及专业项目管理情况。审查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严格执行,帐款、帐物、帐帐是否相符,集体资产、资源和专业项目的承包标的、期限、方式等是否经集体经济讨论决定,标的较大的是否引入了招投标机制,承包或租赁者是否按合同及时缴纳承包款或租金,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集体资产和资源的损失浪费。

(三)村级债权、债务情况。查清债权、债务增减变化及拖欠占用情况,摸清帐外债权、债务情况。重点审查有无借款举债用于违背政策规定的非生产性支出,是否新增村级债务,有无存在盲目举债情况,有无将集体资金擅自借给个人、企业和外单位,有无擅自为个人、企业和外单位提供担保或抵押等。

(四)村级民主决策情况。审查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是否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集体班子会议讨论决定,有无“个人说了算”的情况存在。

(五)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问题。如村干部任期内的经济活动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村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等群众要求审计的问题。

四、审计的基本程序

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工作,要严格按照《湖北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规定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进行,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依法行使农村审计监督的职能,具体承担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审计事项的范围和内容、审计方式和方法、人员配置和分工、具体工作步骤和要求等。在审计期间,要通过宣传发动、设立举报箱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和村民反映的问题,确保审计工作有效进行。

财务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形成审计报告,并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报审计结果,同时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审计出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政策进行处理。审计查出被侵占的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必须如数退还给集体;涉及村干部违法违纪的,要提出处理意见,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对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村,要提出具体整改意见,组织力量帮助整顿,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

审计结果要作为村级组织候选人的必备条件之一。审计出的问题未退赔处理以前,不能作为村级组织候选人。

五、财务审计的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为确保财务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收到实效,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按照组建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宣传发动、培训骨干、逐村实施审计、规范管理等步骤,集中领导、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村委会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审计面要达到100%,整个审计工作必须在9月25日前结束,并提交审计报告。10月上旬,市组织专班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村级财务审计工作进行专项检查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要追究责任,重新审计。

六、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

村级财务审计工作是村委会换届选举前的一项准备工作,各级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集中时间,切实抓紧抓好。

(一)强化领导。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市成立村级财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李进新同志任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卢斌、市长助理袁道海任副组长,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审计局、市监察局、市经管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管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成立相应的村级财务审计领导小组和审计专班,集中动员部署,培训骨干,统一组织力量,逐村开展审计工作。

第2篇

【关键词】农村;财务审计;问题

农村作为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都是一号工程。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之国家的扶持改善资金与项目上马,农村的经济状况逐步向好发展。由于农村人口的基础素质不高,在财政资金及村集体资金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发挥作用,帮助指导农村财务基础工作逐步提升,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改进农村发展现状,实现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再上台阶。

一、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1.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执行力的必然选择

农村是各级县镇政府管理的基础单元,国家的农村发展扶持政策、项目建设、资金拨付一般由县镇政府面对各管辖农村进行。国家政策是否能够落地,关键在于各县镇政府是否将政策贯彻落实到位。而各县镇政府在资金拨付之后,项目能否按期建设,或是取得应有的实效,则在各个农村的执行上见效果,落脚点还是在农村层面。因此,加强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监督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实到位,增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执行力。

2.倒逼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

财务审计是对各经济组织财务核算与管理的审计,通过审计将发现各经济组织在财务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审计的监督职能有利于各经济组织加强管理,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与水平。对于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而言,由于村集体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持续加强改进,农村财务审计是对农村财务管理监督和改进的有效方法,将逐步提升农村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提升农村财务管理的职能。

3.关心和保护农村干部的必要需求

农村作为比较敏感的区域,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群众的素质普遍不高,在对农村的管理中,国家的重金投入,能否使资金用到实处,并发挥实际作用,这对于农村干部是一项挑战。不可否认,一些农村干部确实在对农村资金的管理中,出现了经济问题,造成家国有资产损失,从这一角度出发,需要不断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力度,在经济方面给农村干部加上一道“紧箍咒”,增强其红线意识,进而起到关心和保护农村干部的目的。

4.推进村“两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抓手

农村换届选举是农村政治管理的大事,如同企业股东变化一样,将对农村的管理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各地的农村管理改革当中,换届选举都是农村财务审计发挥最大作用的地方,如果财务审计不到位,将遗留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无人问津,使得农民利益受损,国家政策难以落地。因此,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之前,往往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农村财务审计,将财务事项清理完毕,以为下一届农村管理建立良好的基础。

二、农村财务审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组织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县镇一级没有成立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领导组织,只是依靠几个县镇会计人员,进行财务审计,使得财务审计的组织性不强,权威性较低。二是没有建立系统的审计安排,县镇缺乏对每个农村现状的实际分析,审计重点不明确,审计效率难以提升。三是财务审计监督机制缺失,对于各审计人员对农村的审计结果缺乏复核,完全依靠审计结果判定农村的财务管理水平,使得审计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2.审计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财务审计组织者对审计事项没有概念,没有在审计前进行审计人员的集中培训,对于审计重点、审计安排等事项,信息不对称较为明显。二是财务审计人员的审计专业能力较弱,对审计内容不明确,不知道审计应该审计哪些内容,盲目性较强,审计方法单一,仅仅是查财务账,使得审计掌握的信息极少,缺乏稽核,审计效果下降。三是财务审计人员缺乏创新,在农村的反审计措施面前,束手无策,难以发现问题,起不到指导改进的作用。

3.审计问题整改有待进一步督查

一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没有与被审计农村进行沟通,只是在审计报告中披露,使得农村对审计问题并不明了。二是没有督促被审计农村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计划编制,使得财务审计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效。三是对农村列示的审计问题整改计划,没有建立督查机制,没有定期落实整改进度是否按照整改计划进行,造成财务审计问题长期存在,措施了整改良机,审计的权威性下降。

三、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的主要做法

1.进一步加强审计组织领导

县镇政府应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建立审计领导班子,并聘请审计事务所专职会计师,对全县镇各村的财务账目、财务管理情况逐村进行审计。特别以维护农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加大对国家各种奖励补扶资金的审计,加大对非生产性资金的审计力度。制定审计计划,完善审计督查的整体流程和关键环节,明确工作原则、审计督查内容、实施步骤方法、组织领导等内容,为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2.进一步提高审计专业性

加强审计人员培训,统一印发工作手册和操作指南,选取样板村开展现场观摩指导,提升财务审计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查看村级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会议记录等资料,重点查资金管理,看各项收支是否合理合法;查债权债务,看债权债务是否属实;查财务公开,看是否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公开;查制度建设,看是否建立并真正执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看是否专款专用。

第3篇

关键词:农村财务;审计;财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农村账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审计决定落实难

审计本身具有强制性,应无条件地落实和执行审计决定。但是,审计决定执行是由乡级政府来完成,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利益关系审计决定往往得不到有效执行,作为农业经管部门主审单位,缺乏有效执法手段。不仅审计出来的经济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那些违法违纪人员也不能受到应有的惩治,而且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事倍功半。

2.审计内容不全面

大多数乡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查清了村级财务的收入、支出和清理乡镇债务,开展的只是财务收支审计,没有将任期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成,村级集体资产是否增值等任期责任目标、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和农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纳入审计范围。

二、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措施

1.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积极改善审计环境。农经部门地位低,权威性差,是长期困扰农村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客观障碍。特别在审计结果执行上,往往因缺乏手段而不了了之。面对这方面的不利因素,要以加强农村财务审计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与纪检,监察等权威部门建立起来的业务工作关系,积极主动地配合查处案件,调解纠纷,尽职尽责地完成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取得他们对农村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这方面的努力,逐步改善审计工作环境。2.严格审计纪律,树立审计权威。随着审计面的逐步打开,要把提高审计质量、树立审计权威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来抓。要求并监督审计人员做到“四不”,即:审计账簿不留死角;核查手续不留漏洞;定性是非不偏听偏信;处理问题不留情面。在此基础上,我们借助各方面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审计结果的执行力度,树立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3.逐步加大审计力度,不断拓展审计范围。一是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经常化的目标,逐步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覆盖面。二是拓展审计范围。审计内容由原来的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和集体财务审计拓展到村干部离任审计、承包合同审计、群众举报审计、重点财务审计等。做到日常业务定期审、班子调整离职审、群众举报专项审、重点问题经常审。4.突出重点,把握环节。在审计中,要始终抓住审计工作重点,做到“六审,六查”,一审财务收支账目。查收入是否入账,是否开具统一收据,查是否漏收、少收,开票人是谁,支付是否合理;查凭据的时效性、审批手续、用途说明、经手人;查大额开支是否经集体研究。二审货币资金。查现金、存款情况。三审财产物资,查账、物是否相符。四审债权债务。查应收款、应付款、内部往来等。五审项目承包合同的签订、结算和兑现情况;查项目的招投标、合同、预决算情况。如是集资项目,还必须查项目集资或收费是否按照“一事一议”程序执行,是否有乱收费、乱集资行为,项目款是否专款专用。六审财务管理制度与村务财务公开执行情况。查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包括通讯费、干部报酬、招待费等具体规定。财务公开方面,查公开资料是否齐全,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干部误工及招待费是否逐笔公开。同时在各个环节上,力求做到查清、查深、查透。在审计程序上,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章的规定执行,重点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把握政策界限环节。对审计出的问题,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严格按有关政策、规定和文件处理,客观、公正、准确定性。二是把握资料规范环节,确保审计质量。对每个被审单位,坚持有审计通知书,有工作底稿、有原始资料复印件,有证明材料,有审计报告,有被审单位征求意见,有审计结论,审计处理意见,审计建议书。基本做到资料齐全,立卷归档。5.审建结合,巩固审计成果。在审计实践过程中,要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加以积累,努力促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巩固审计成果。在审计方法上,因地制宜地采取“四个结合”,一是专业审计与民主监督相结合,将财务公开是否落实纳入审计内容,帮助被审计单位搞好民主理财工作。二是审计监督与常规审查相结合,以乡(镇)为主负责审计监督,乡(镇)负责组织村会计或者报账员集中办公审查,坚持按月集中记账,检查财务收支账目。三是县级直接进行审计与乡(镇)、村自查自审相结合。四是审计监督与业务辅导相结合,审计中坚持查揭问题与提出合理化建议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及时指导帮助被审计单位,纠正错账、梳理问题、健全制度,较好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总之,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按照《会计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村务公开,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保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马青,陈刚,张文婕.浅议村级财务审计监督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财务会计,2009(08):51-53.

[2]车德彬.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06):139-140.

第4篇

[关键词] 审计;公示;威信

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全面推行,深刻影响着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和农经服务体系建设,“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管账又审账”、“自己审自己”等状况严重影响审计的威信。在新时期下,农村财务审计如何树立威信已成为热点话题。近年来,云南省陆良县积极探索农村财务审计公示制度,为树立农村财务审计形象、提高审计威信,推动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一、农村财务审计公示的基本做法

农村财务审计公示制度的基本做法是农经部门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将审计工作过程、涉及法律法规、审计纪律、审计结果、有关问题的处理、审计组的联系方式等内容,根据审计工作进展,向被审计村、组和广大群众进行全面公开的一种做法。

审前公示:在下发审计通知书的同时,以张贴审计公示书的形式,及时进行审前公示。公示审计的依据、目的和意义,下派审计组成员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承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保密等。公示地点选在村、组所在的办公地点、村务公开栏及村庄交通要道或村民集中的地方,以便广大群众及时向审计组提供线索,并予监督。

审计过程公示:在审计过程中,由村民自己选派村民代表或户代表(一般5-7人),全程参与监督审计过程。如果因财务问题上访的审计,要保证有上访的群众代表参与。村民代表选出后,审计组向村民代表详细介绍审计依据、财经法规、常见问题的处理原则和法律依据,相关问题的沟通和处理程序,如何参与审计和举证等。

审计结果公示:审计结果出来后,在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有关村、组机密的前提下,公示被审计村、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评价、审计报告及有关问题的审计意见书。如果涉及经济犯罪,公示审计移送情况。如果是离任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在村、组换届前,以乡镇为单位统一公示,以保证选民在换届选举前全面了解现任村、组干部基本情况及胜任能力。

二、审计公示对树立审计威信的作用

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财务审计公示对树立审计威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审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敢于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公示,首先必须保证农村财务审计全过程在遵守审计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符合权威的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在具体业务中,必须建立健全公示制度,使审前公示、审计过程公示和审计结果公示与内部审计准则相适应,并形成审计公示的标准规范。在底稿使用上,必须有标准、有统一标识,有利于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和审计质量控制。在审计人员资格方面,更注重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方面,基本做到了“审”、“账”彻底分离(即审计人员和委托会计相互分开)。基于上述要求,我县组织了大规模的审计公示业务培训,通过业务交流、检查等形式,提高了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促进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2.促进审计工作透明化,深受社会各界信赖

实施农村财务审计公示是把整个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审计结果全部透明化,把整个农村财务再次从整体上全面的“晒一次太阳”。既是对审计工作情况的展示,也是对被审单位财务活动的客观展示,农村财务审计公示的全过程让广大干部群众知道审计组进行什么样的审计,所反映情况和问题是如何依法、客观、公开、公正、合情合理的处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使审计人员接受礼品、礼金,请吃请喝,参加公款娱乐消费,拿审计结果做交易,行政干预审计工作和审计结果等现象无机可趁,消除群众担心审计人员包庇村社干部或故意整人的心理顾虑,审计结果及其处理也让被审计村级组织和相关人员心服口服,深受社会各界信赖。

3.深化了民主监督管理,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是农村财务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能够保证各项财务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对于在思想上不重视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工作不到位的村级组织,实施实施农村财务审计公示后,把整个农村财务从整体上全面的、认真的再“晒一遍”,其中的财务问题必然又会曝露出来,无处藏身。因而,审计公示在审计环节上是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的深化,是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的进一步延伸。实行审计公示后,群众盯得死,看得紧,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审计问题基本是及时处理、现场进行,前审后乱、边审边乱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从根本上遏制了现象的发生和漫延,因财务问题引起的上访案件也大幅度降低。农村财务审计公示制度切实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稳定,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4.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群众代表熟悉本村重大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基本情况,村干部的一切舞弊“见光死”,很多审计证据都是现场确认签字。二是对有疑问的、不真实的财务收支活动,群众代表都是先审计组一步发现和提出来。三是群众热心参与和舆论监督,使出财务问题暴露得更全面、及时,有利于审计组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省去了很多调查取证的工作量,节约了时间。和常规审计相比,审计公示至少节省了70%的调查取证时间和工作量,以前难处理的问题现在可以及时处理,并得到有效整改。

5.结合中国国情,推进村民自治

在村干部队伍换届选举前,将审计情况和结果进行全面公示后,审计公示已经成为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多年的审计公示实践让村干部明白:农村财务审计公示是一把利剑,一切弄虚作假和舞弊都无处藏身,只有认真执行好各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财经法规,才是对自己的有效保护,才能取得群众信任。村干部对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态度和观念因审计公示的推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审计公示的实施,保护了有能力为群众谋利益、干实事、群众信任、作风正派的村干部。惩治和制约了自私自利、混水摸鱼、素质低下的村干部。审计公示使审计监督在村民自治中的功能得到拓展,为村民自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审计公示与换届选举、离任审计的有效结合,更好的适应了中国国情,有效的推进村民自治。

三、推行审计公示应重视的环节

1.严格遵守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依法行政

这是保障审计工作质量,树立审计威信的必要前提。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只有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规定》和内部审计系列准则等相关规定,才能使审计结论客观、公允。

2.审计工作要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一是要求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和遵守审计准则的具体规定;二是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把审计工作做细做实,避免出现漏洞和瑕疵;三是严格执行申请回避制度,经管站审计人员和记账人员要分离;四是审计工作底稿要规范。

3.审计公示的内容要有统一规范

一是不同的审计方式、审计目的,应制定不同的审计公示标准;二是审计公示书措词要严谨、客观,定性准确,不能与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相冲突;三是重视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公示。

4.要全面提高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5篇

关键词:

目前,全国部分地区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存在着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财务管理松散、账目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督管理,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就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一、当前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会计核算资料不齐全。存在村会计做不好账、核算不规范、科目不明细、账目不实、村财会人员变动无账目交接手续等问题。

(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不够规范。一是没有建立起严格的监督机制,导致一些村干部在财务开支、补助发放等方面引起村民的不满。二是一些行政村没有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仅仅将其当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摆设”。三是村级财务开支中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不规范,存在不规范的单据和开支入账等问题。

(三)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一是部分村级财务存在着应收账款、呆死账,形成了村级集体的潜亏因素。二是某些村存在白条开支现象,用不合格票据进行报销,开支范围涉及差旅费、招待费、维修费等。三是在土地征用及补偿费管理使用中漏洞较大,没有及时向被征地的农户兑现,随意用于村的各项支出,甚至用于出借挪用,造成资金难以收回。

二、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上述村级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错位。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是全体村民,其管理者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但是,集体资产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实际上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由于集体资产管理主体的错位,致使政经、政企不分,行政干预多,村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往往造成集体资产被个别人侵占、挪用、浪费,导致集体资产流失。

(二)对村级财务监督渠道不畅,管理不力。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公开的内容不具体,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二是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三是乡镇机构改革后,部分乡镇经管站与其它部门合署办公,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监督职能有所削弱。

(三)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一是目前一些乡村干部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片面认识,误认为严格财务管理不利于搞活经济,不利于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二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制度办事,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三是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

三、加强村级财务规范管理的主要措施

为促使村级组织财务制度得到真正落实,财务管理活动逐步规范,必须着力规范财务行为,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体制。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一是完善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和民主理财制度。各村必须根据有关法规和政策,制定和完善资金管理、财务开支审批、票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财务管理制度,发挥民主理财小组作用,确保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强村资金监管,严格落实公务接待、村级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和承包合同等方面的管理,防止集体资金流失。三是建立和完善乡镇会计服务站工作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必须按制度办事,在入账前要严格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要坚决予以退回或要求补办手续,逐步全面实施村级财务电算化,统一使用财务处理软件,规范财务核算程序。

(二)严格财务活动程序,规范财务运行机制。坚持“一签、一批、三审制度”,即业务经手人签字,经村委主任审批,助理会计审核、村民理财小组审核、乡级财务服务中心审核才能报销的制度。坚决杜绝一些村主要干部从乡里直接领钱,之后又独自到乡镇村财务服务中心报账、把村会计(或报账员)撇在一边的“暗箱操作”行为。乡镇财务服务中心要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开支拒绝报账。在开支审批、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约束,杜绝财务管理漏洞,使村级财务管理逐步规范化。

(三)推行“记账制”、“村财乡管制”。即不具备设置会计的村级,在财务自主权、资金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可以由乡镇财政所记账或实行村账乡管,确保村级各项资金收、缴、管、支诸环节上安全、有序地运行,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步入正常轨道。具体可以按照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实行这种财务管理制度:一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的部分,继续实行由乡镇财政所统一管理的村财镇管制度;二是村集体收入部分应交还给村级组织自行管理,独立建账,建立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三是对于集体收入比较少的地方,可以委托会计制度,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办理会计业务。

(四)提高村级财务公开的透明度。一是完善内容,做到全面、真实。村级财务,该公开的都必须按规定公开,尤其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公务接待等,一定要详细具体。二是注意形式,做到便捷、实用。设立固定的便于群众查阅的村级财务公开栏,及时更新内容,使公开形式多样化,主动接受监督。三是落实时间,做到及时、按期。该定期公开的要准时公开,并保持相应的公开天数,切实保障群众参与财务管理的权力。

第6篇

一、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

(一)内部审计模式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较早出现了以农村经管部门(或称“经管站”)为审计主体,以村集体经济活动为审计对象的农村内部审计。这种模式主要是依据1992年5月农业部第11号令《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规定》和部分省区制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而设置。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审计模式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至今仍被大量采用。另外有些农村地区出现以乡镇政府成员临时组成的审计机构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的模式(即“乡镇政府内部审计”),这种模式从其隶属关系和设置的形式来看,也属于内部审计性质,但由于受到经费和人员编制等因素的限制,在实践中这种模式比较少见。目前以“经管站”为审计主体的内部审计模式实质上就是让经管站既充当经营管理者又充当监督人,违背审计独立性原则,其审计结论严重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其次“经管站”日常经管工作繁重,必然冲击审计业务的开展。而乡镇政府内部审计成员由于是乡镇领导干部组成,其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很难适应“两型”社会的审计要求。

(二)国家审计机关派驻审计模式 国家审计机关派驻审计模式是在县(市)级审计机关下设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其工作直接对县(市)级审计机关负责,性质属于国家审计。不足的是这种审计监督范围比较有限,与乡(镇)政府脱离,不能适时监督农村集体经济工作的开展,属于事后监督;其次审计工作过于偏重对经济案件的查处,忽略了其在乡镇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中的作用;然后由于县(市)级审计人员有限,导致审计工作覆盖面窄、连续性差,不能及时全面地反映乡(镇)的经济运行情况。而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范围较广,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农民承担费用、农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等。因此国家审计机关派驻审计模式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但其权威较大,独立性和审计专业性强,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三)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模式 出于探索和创新角度考虑,在一些乡镇(街道)出现委托注册会计师(简称CPA)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这是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得以实现的一种有益尝试。但这种模式暂时不适应农村集体经济这一特殊的领域。首先从委托理论角度看,由于农村集体经济与村“两委”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破坏了典型的CPA审计的三角关系,独立就失衡,有碍审计的开展;其次从成本上来看,委托方难以支付相对昂贵的CPA审计费用,或者觉得农村财务管理水平较低,乡镇(村)经济业务相对简单,没有必要请专业技术和独立性较高的CPA来进行审计;从操作层面来看,CPA审计农村集体经济虽然是一块新的领域,但由于没有具体相关准则或制度可供CPA参考,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审计的质量难以保证。

二、“两型社会”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创新

(一)农村集体经济综合审计模式的建立 为建设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权威性,根据2006年2月新修改《审计法》第十条 “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设立派出机构;派出机构根据审计机关的授权,依法进行审计工作”之规定,可以设想在各县(市)国家审计机关专门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综合审计中心”(具体机构体系设置如图1),该中心垂直隶属于县(市)国家机关,主要职责是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财务审计监督。其优势和相关要求表现在:

(1)审计主体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综合审计”中心是接受县(市)级审计机关的垂直领导,意味着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纳入国家审计体系范畴,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审计机关是实施新的审计模式的主体,使得农村集体经济综合审计中心的层次和独立性得到提升,审计监督的力度得到加强。县(市)国家审计机关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综合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并授权该中心各部门和乡镇(街道)审计分中心直接履行对乡镇(街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日常审计任务。

(2)审计范围更加明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任务重,执行难度大,针对性强,中心可根据审计业务需要设置相关部门:一是农村财政财务审计,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乡镇的村级财务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二是农村专项资金审计,主要是对土地出让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村干部报酬补贴发放、救济(扶贫)资金、其他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三是农村建设工程项目审计,集中对所有农村建设中达到一定资金规模的项目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四是农村资源环保审计,主要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情况和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专题审计,以达到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要求;五是农村经济责任审计,对乡镇(村)主要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以保证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该中心相应部门和分中心接受纪检监察室和司法部门的监管。

(3)相关审计准则和程序的制定要求。为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权威,保障整体审计质量,政府需尽快制定包括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准则、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审计程序规范、审计报告规范等相关审计准则或制度,使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有章可循。对于农村经济审计的基本程序可以从审计工作方案、发出审计通知书、实施就地审计、调查取证归纳问题、评审内部控制、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复审异议等问题进行考虑。

(4)审计人员录用和队伍建设要求。新设立农村集体经济综合审计中心可根据授权的审计范围和任务,来设定审计岗位和编制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该中心负责人应由县审计机关任免,并向县审计机关报告工作;其他审计人员由县人事局、审计局向社会公开招考,择优录用。乡镇(街道)审计分中心机构人员编制由县级政府负责解决,可以是公务员编制或事业编制,所需经费由县财政纳入预算,统一提供。业绩考核和业务技能由县审计机关负责。

(二)倡导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充实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力量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采用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虽然存在诸多困惑,但在今后 “两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市场化的逐步深化,特别是城郊结合的农村,其经济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农民民主意识会不断增强,政府审计出于成本效益考虑,可将部分业务委托给注册会计师审计。因此,在由国家审计机关为主导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之外,注册会计师审计将会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必要补充力量,这既是农村集体经济受托经济责任扩展的需要,也是注册会计师自身行业发展的契机。该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作为社会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其审计结论的公信度较高;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委托人之间只是委托受托关系,不存在其他利害关系,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受审计准则的约束,其审计结果的公正性较强;三是注册会计师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计执业经验,能利用专业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审计执业过程规范,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结论,审计质量较高;四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受托审计,其业务范围不受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当前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审计环境的约束,农村集体经济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急需解决以下五个问题: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和鼓励将部分农村集体经济业务委托给注册会计师予以审计;二是政府尽快出台与完善有关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准则或制度,为注册会计师审计进入此领域提供法律依据;三是明确审计委托人范围,特别应明确全体村民以农村集体资产所有者身份充当审计委托人的地位;四是注册会计师应充分考虑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的风险,委派熟悉农村实际情况,通晓国家农村政策与法规、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工作;五是针对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问题,政府应科学引导,可以考虑给予承担了经济实力较弱乡镇(村)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相应比例补偿。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村级财务的科学管理更是成为了基层民众和基层干部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 农村 财务管理 规范化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对于基层的管理工作来说,农村村级财务的科学管理更是成为了基层民众和基层干部所关注的焦点,总的说来,农村村级财务的科学管理会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还会关系到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精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为推进农村基层财务管理的变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来,随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活动的进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地完善和进步,账务公开、民主理财等财务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农村基层干部徇私枉法的行为越发的减少,目前财务管理是帐户已全部由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人员代管,支票由镇代管人员填写,村里留一个印章,由村里提供发票,根据发票金额报销发票,实现报帐制,在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取得的这些成就面前,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其中所凸显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农村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实际的基层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村子中的财务收支审批大权往往是掌握在村支书或主任一个人手中,大权独揽就很容易出现寻租的现象,加上村里对于村支书或村主任没有有力的监督,容易直接致使村干部,牟取私利,村级干部财务管理思想不足,凭面子,凭想象,凭领导打招呼,对财务不理解,就进行财务支取。

2.农村财务管理公开化、透明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们是代管村级帐务,由村报发票,我们代付款,要求村级公开 这个流程来的,我们负责审核发票及付款,由村主任\书记签字后,监督小组盖章后,由镇分管领导签字后才能入帐,分月或分季公开这个流程.虽然说整个流程非常的科学合理,但实在实际工作中,村级财务管理公开质量不高,部分信息公开是偶尔的行为,而不是通过定期这种方式来加强对自身的监督,并且信息公开的内容具有选择性,对于涉及敏感地带的信息往往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村甚至出现了村级财务假公开的现象。信息的不公开也为村级群众与村干部之间的矛盾埋下了导火索。

3.财务管理中执行力不够

在农村的基层,随着基层老百姓的法制观念不断加强,对于涉及财务管理的违法乱纪案件,很多是由村民爆料出来的,之所以,这些涉及财务管理的违法乱纪案件层出不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既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够,常常形成了“制度一套,领导一套”,这就使得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力大打折扣,很多村干部还存在着现金坐收坐支,而村会计则成了财务秘书,负责账目的记载以及相应票据的收集,而且,很多村子里面还存在着打白条的陋习,还有一些村干部在选用财务人员的时候往往用人唯亲,而不是用人唯才,让许多自己信得过但是没有业务能力的人担任财务人员。

4.会计核算不规范,基础工作不扎实

在基层的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多会计档案不够健全,同时账目之间混淆不清,相应的资金去向复杂,在资产和负债方面,对于一些工程的结算资料、相关的单据没有进行很好的归集,同时也没有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设置总账、明细账,会计科目的设置也不够科学和统一,自己内部的财务收支混乱,不同村之间的呆账、坏账比例很大,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规范之处,比如有的资产已被处理,但是账面上没有相应的会计分录,目前仅时存在发票不规范,招待费大,白条多,手续不规范,没有正规发票,工程没有合同没有预算,。

5.农村的财务监管不力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村级财务的监督者主要是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但是由于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的约束有限,所以很难起到对村级财务的监督作用,不少基层都没有审计机构、监管机构、也没有专门的审计人员,就村民而言,大部分村民由于专业水平的限制,也无法对村级的财务进行监督。

6.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有限

农村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没有费用预算,是一个新生的事物队伍人员少,会计事物多,人手不够用,人员都是兼职,不是专职人员,没有费用,服务中心人员有没有接受培训,有时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农村大部门财务会计人员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财务专业方面的知识学习和相关岗位培训,他们大多只能记记简单的流水账,很难满足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要求。不能正常审计及监督村务公开。

二、村级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1.加强村级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是基础

村级财务管理既是一项带有很强政策性的工作,又是一项相当专业的工作,所以财会人员既需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选拔财会人员时,要坚决杜绝“任人唯亲”的行为;二是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考核,对考核成绩不佳者要进行批评教育,切实提高其业务水平。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关键

(1)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

长期工作在基层,笔者深刻的体会到村级财务问题一直都是广大基层百姓的关注焦点,对于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的保障问题如何进行保障对于村级财务制度的改进大有裨益,笔者认为要建立健全的村务公开制度,首先,公开的内容要全面,不能是经过村干部的授意筛选,具体公开内容要严格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来执行,其次,内容的公开要及时合理,至少要每个季度公开一次,对于多数村民或民主理财小组要求公开的专项财务活动应及时公开,所有财务活动应逐笔公开。再次,公开的方式要进一步多元化,当然还是以公开栏为主,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应该通过村民大会以及广播、资料进行发放,最后,公开的程序要合理科学,在进行村级财务公开之前,可以组织监督小组参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账目进行一次查账,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2)是健全村财民理镇代管制度

目前财务管理是帐户已全部由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人员代管,支票由镇代管人员填写,村里留一个印章,由村里提供发票,根据发票金额报销发票,实现报帐制,镇里代管,已实现电算化,但是服务中心没有费用预算,是一个新生的事物,队伍人员少,会计事物多,人手不够用,人员都是兼职,不是专职人员,没有费用,服务中心人员有没有经常接受培训,有时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不能正常审计及监督。

(3)是建立健全财务审计制度

建立起外部的监督机制,对于会计工作来说,审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要将每年的定期审计工作落实到实处,村级财务每年都要主动接受镇审计小组对本村财务账目的常规审计,由镇审计小组书写审计报告,最好可以是不同村之间进行账目的交叉审计,同时在村级干部任期结束后,也要进行一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样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引入审计中介机构,聘请专业会计师进入农村开展独立审计,有利于完善村级财务监管体系。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保障

(1)加强法制观念的宣传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加大对基层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的灌输,可以定期的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也要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强化依法办事的观念,还要进行基层的党风廉政教育,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发扬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优良作风。

(2)建立并落实质询和责任追究制度

村民作为集体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对于基层的财务账目具有监督权,可以就不明白、不透明的地方提出质疑,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未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以集体名义借贷、以集体资产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担保等担保行为都是无效的,对于构成刑事犯罪的行为要依法追求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第8篇

大力开展创新争优,以提高项目质量为重点、以加强自身建设为基础、以统筹事业发展为支撑,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保障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二、总体思路

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切实增强审计工作的整体性、宏观性和时效性,更加注重反映总体情况,揭示深层次问题,分析根本原因,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建议,为深化改革、制定政策、实施决策、强化管理、完善制度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依据,更好地适应发展战略机遇期条件和内涵的根本变化,在更高层面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三、具体项目安排

(一)财政审计

1.2012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以促进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落实,深化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规范资金分配行为、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目标,把促进财政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作为重中之重,及时发现和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促进政令畅通;深入分析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实施效果,及时揭示和反映政策措施不衔接、不配套,不适应以及政策目标未实现等问题,促进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合理有效;关注财政资金分配的公平公正、关注财政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益,促进财政资金规范合理高效的使用。2013年3月开始,5月中旬提交审计报告。

(二)经济责任审计

2.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委托,对7个领导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中,按照党的十和两办规定要求,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区“十项规定”相关要求的情况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按照区委、区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意见》要求,落实经济责任审计重点,重点加强对“三公支出”(公款招待、公车消费、公费出国)、“小金库”等事项的监督检查力度。在审计中关注权力行使与责任落实,促进健全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推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2013年1月开始,12月底结束。

3.村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区政府的授权,对3个村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以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为目的,深入贯彻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村(涉农居委会)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突出审计重点,深化监督内容,促使提高村(涉农居委会)“三资”管理水平,促进村集体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2013年1月开始,12月底结束。

(三)行业项目及专项资金审计

4.专项资金审计。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以促进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突出对那些掌管国家资金分配权的重要部门和关系社会建设及相关领域专项资金的审计,重点抓好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农业开发等专项资金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规范资金的管理。同时,结合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有计划地选择若干重点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审计资金量力争达到50%以上。2013年国家审计署、省审计厅、市审计局下达的行业性审计项目另行安排。2013年1月开始,12月结束。

(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5.建设项目跟踪(结算)审计。做好软件园、社区教育培训中心(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以及动漫基地等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监督,继续强化“在现场抓跟踪”,及时掌握项目进度情况和现场资料,确保跟踪审计无缝对接。全区日常工程审计中,着重加强与4个新划入的街道办事处以及经济开发区城建规划局、财务审计局的业务联系,提高其对重大项目必审、小型项目送审的意识。严控廉政勤政风险点,动态整合专家库与工程审计人员业绩档案,严格把好审计质量关,控制审计风险。根据上级审计部门统一部署,开展行业性工程审计项目。2013年1月开始,12月结束。

6.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审计。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和国家审计署、省、市要求,结合本区校舍安全工程的实际情况,继续对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跟踪审计。审计中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项目、重要事项进行审计,揭示和查处“校安工程”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和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和加强管理的建议,切实推进“工程”目标的实现,为发展小学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服务。2013年将该项目转为日常管理项目,继续抓好此项工作。

(五)审计信息化建设(计算机审计)

7.信息系统审计、AO审计案例及审计方法。紧紧围绕市局信息化工作考核重点,全面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审计项目业务质量和机关公文流程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发挥计算机中级过关审计人员的骨干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国家审计署及省审计厅AO实例和审计方法评选活动,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审计成果“精品”和“高端产品”,形成“以计算机能手作引领、以计划项目压担子、以目标考评促应用”的良好局面,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2013年1月开始,10月结束。具体时间以市局信息化考核文件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