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11:11: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第1篇

清明古诗附赏析——《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①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部――请问。

赏析

清明节的时候,

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小牧童的热情指引,自然会叫诗人道谢连声;杏花村里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诗人心头唤起许多暖意!

清明古诗附赏析——《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清明古诗附赏析——《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赏析

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杜牧《清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____晏殊《破阵子·春景》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____黄庭坚《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____高翥《清明日对酒》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____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杜牧《清明》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____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____王禹偁《清明》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____《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____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____张先《青门引·春思》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____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____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____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____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____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____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____白居易《清明夜》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____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____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____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____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____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____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____《点绛唇·时霎清明》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____张继《闾门即事》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____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____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____李冠《蝶恋花·春暮》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____孟浩然《清明即事》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____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____张泌《满宫花·花正芳》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____程颢《郊行即事》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____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____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____韦庄《长安清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____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第2篇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清明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那么关于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2021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_2021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希望对你有用!

2021关于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一):

又是一个清明时节,又是一个缅怀革命先烈的日子,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景,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情景总结如下:

一、做好革命传统教育。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习俗等相关知识,大力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经过讲话学生明白了革命先烈们的感人事迹,纷纷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爱国爱乡,学好本领。各班都召开了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了革命先烈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英雄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尊严,不惜牺牲自我的高尚情操,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开展了“吟诵中华经典、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清明节朗诵会。各班学生经过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经过多方搜集资料,有的班级从中国经典古诗文中自选出了一些作品,有的班级朗读了很多革命英雄故事以及革命先辈的著名作品,各班以带读齐读等多样的形式诵读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构成了浓厚的诵读氛围。同学们在诵读活动情绪高昂,时刻被革命英雄事迹所鼓舞激励着,这次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学生继承优良传统,树立从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高尚梦想。

三、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我校进取响应上级号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登陆到中国礼貌网,在搭建的“网上祭英烈”互动平台上献花、鞠躬并发表了祭奠感言,表达了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之情,并许下了好好学习的宏愿!

四、进行实践性的调查和研究。要求学生经过参加清明节学校及家庭活动,观察家人以及周围的人在清明节期间的行为、交往、习俗,了解现代人对清明节活动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品质。假后,各班组织学生进行了交流,发掘出了清明节的新和新风尚,例如很多农村家庭改变祭扫方式,不再烧纸,改为献花等。

经过清明节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从而使他们真正明白没有无数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就不会有今日的幸福生活,激励了广大学生珍惜今日、把握明天,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总之,本次清明节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配合下,开展的顺利、成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021关于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二):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及两会精神,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今年清明期间,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利用晨会充分动员,为活动宣传造势

3月30日,校团委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又到清明”的主题讲话和活动动员。团委书记邓教师在讲话中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贫穷落后。每个炎黄子孙都应当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富强祖国的历史重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既是先辈对开创新社会显示的豪迈气概,更是对今日的青年人,未来世界的主人发出的无限期望。”,她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向革命先辈一样树立远大抱负,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二、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全校各班按校团委的布置,开展了“网上祭英烈”活动。同学

们利用微机课或课余在家的时间,经过登陆中国礼貌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站、光明网和中青网等重点新闻网站,进行网上祭奠、发表感言,用行动来缅怀革命先辈,增进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到目前为止,每班均上交了10条精选的祭奠感言,此项活动正在进行中。

三、利用班会引导学生了解节日民俗文化,增强爱国情感

4月3日,全校各班利用班会组织了形式各样的“清明

节”主题教育活动。有些班级组织全班同学回顾清明节的来历,增加民俗文化知识;有的班级以“鲜花敬忠魂诗文朗诵会”等诗歌朗诵的形式开展清明诗会的活动,抓住清明祭先烈这一教育契机,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四、缅怀先烈,进取进取

4月3日,初一年级大队部全体少先队员在学校图书馆四楼报告厅,听取了一次有意义的讲座共青团知识讲座。团委书记邓教师借清明节之机,向全体少先队员介绍了共青团的历史,激发同学们向团组织靠拢的坚定信念和政治情感。当介绍到我们团的优秀青年徐洪刚、李向群等同志的事迹时,全场都爆发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同学们被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更有不少同学一下课就围住邓教师询问如何才能具备入团资格。这次讲座实现了活动育人的效果,少先队员经过唱团歌,读誓词而更加了解了共青团的性质,也更进取地向团组织靠拢。

五、向烈士献花圈,寄深情

在校团委的号召下,有部分班级如C078、K079等班级团支部自发地组织同学于4月4日这一天来到烈士公园,向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圈,寄托了深情的哀思和祝福。

此次活动效果显著,同学们经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受益匪浅。很多同学在心得中表示:这次活动加深了大家对英雄人物的了解和敬重,强化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来必须努力学习英雄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告慰英烈忠魂。

缕缕春风,绵绵细雨,说不及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道不尽对烈士英魂的无尽哀思。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传统节日,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之际,我校团委组织优秀团员代表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祭扫向警予烈士墓活动,号召同学们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这一活动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我校精神礼貌建设。经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热情讴歌英烈们忠于党的事业,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全面展现英烈们坚持真理、艰苦创业、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使同学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革命梦想。

经过这次活动,不仅仅让学生们了解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并且也让学生们明白了我们今日的完美生活是来得多么不易,他们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忘我精神,为今日和明天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2021关于清明节活动工作总结(三):

值此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石埠子初级中学开展各种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经过开展的各项活动,使广大学生理解了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

首先,由学校团委领头,成立了清明节活动领导小组,宣传和开展清明节的有关活动。为此学校团委专门制定了清明节活动实施方案,并且向各班团支部进行了详尽的传达。要求各班团支部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创新的开展各项活动,以期到达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其次,在20__年4月2日,学校专门召开了各级部班主任会议,要求各班于清明节放假前,召开一次清明节主题班会,宣传清明节的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爱国主义情感。再次,学校团委发出倡议,要求广大学生在清明节期间进行扫墓活动,经过对革命英雄事迹的搜集,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同学们珍惜当前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第3篇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词;英译;意境

一、翻译与意境

意境指的是通过形象性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到一个想象的空间的艺术境界。意境的基本构成在于情景交融,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即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作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典型的景物描写一般都寄托着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要特别注意意境的传达。著名翻译家许渊冲1983年提出古诗英译的“音美、形美、意美”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吕俊教授在阐释许渊冲的意美原则时认为:“意美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忠实地再现原诗的物镜;2.保持与原诗相同的情境;3.深刻反应原诗的意境;4.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象境。”可见,意境的传达是古代诗词翻译别要注意的问题。

二、《清明》的意境分析

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一首短小精悍、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杜牧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出身名门望族,是文武双全的人物。当他正值壮年,想要大展拳脚的时候,却遭到当朝宰相的排挤,辗转于偏僻郡州,过着刺史的生活。《清明》这首诗就是他客居安徽的时候写下的。清明时节人们纷纷祭祀祖先,作者想到自己壮志未酬,未能像祖先一样建功立业,自然是愁不堪言。

中国古代诗歌结构讲究的是“起承转合”。在“起”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中,是写景。清明前后正是梅雨时节。作者选了“纷纷”,不但写出了春雨朦胧的特点,也写出了行人的心情:清明时节,去扫墓的路上,心情自然是感伤的,又赶上下起了蒙蒙细雨,就更加深了这种哀伤的情绪。“承”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实际上是作者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周汝昌先生认为在诗歌里,“魂”指的是精神和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这一句看似写路上行人,实际上写的是诗人自己的孤独的愁绪。在“转”句“借问酒家何处有”中,作者笔锋一转,用“借问”写出了自己身处异乡,人生地不熟,只能“借问”的无奈心境,同时又写出了作者想要找间酒家喝酒,借酒消愁,排遣郁闷的心情。最后的“合”句中,“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遥”写出了距离感,表达了作者想要喝酒但又不能马上得到的惆怅心境。酒家不但在遥远的地方,而且在一个“杏花村”里。这里的“杏花村”不一定是一个专有地名,也可能只是一个杏花盛开的村子而已。它对于突出本诗的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杏花一般都是在梅雨季节盛开,作者想要找一间酒家来躲避给他带来哀愁情绪的梅雨,得到的答案却是又要到一个与梅雨相关的杏花盛开的地方,这就使他的哀愁无处逃避,只能是“举杯消愁愁更愁”。纵观全诗,作者用通俗明白的语言表达了浓浓的哀愁情绪,简要精炼而又韵味无穷。

三、《清明》英译本

《清明》这首诗备受我国翻译工作者的青睐,迄今已有很多的英文译本。本文选取了杨宪益和戴乃迭、孙大雨、蔡廷干、许渊冲等翻译的英译本,并对翻译中用词对意境传达的影响进行探讨。译文如下:

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文

In the Rainy Season of Spring

It drizzles endless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in spring,

Travelers along the road look gloomy and miserable.

When I ask a shepherd boy where I can find a tavern,

He points at a distant hamlet nestling amidst apricot blossoms.

孙大雨的译文

The Clear-and-Bright Feast

Upon the Clear-and-Bright Feast of spring

The rain drizzleth down in spray.

Pedestrians on country-side ways

In gloom are pinning away.

When asked “Where a tavern fair for rest”

Is hereabouts to be found”,

The shepherd boy the Apricot Bloom Vill

Doth point to afar and say.

蔡廷干的译文

All Souls’ Day

The rain falls thick and fast on All Souls’ Day,

The men and women sadly move along the way.

They ask where wineshops can be found or where to rest

And there the herdboy’s fingers

Almond-Town suggest.

许渊冲的译文

The Mourning Day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ricot flowers.

四、《清明》译本中的意境分析

《清明》这首诗的基调应该是沉闷、愁苦、哀伤和凄凉的。“清明”、“雨纷纷”、“借问”、“杏花村”等词语和意象都深刻的表现出全诗哀愁和悲凉的意境。所以,对这些词语的斟酌和遴选就成为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仅就上述四个词语的翻译所表达的意境进行对比和分析。

1.“清明”是这首诗的题目,交代了全诗的时间背景,对于表现意境十分关键。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首句中的“清明时节”指的就是清明节前后的几天。清明这个词在汉语里也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名称,它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提到清明,懂得中国文化的人就会联想到阴雨绵绵,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赶去墓地,去祭祀已故亲人的场景。就这个词的翻译,四个译本给出了四个不用的译法。杨戴之译为“In the Rainy Season of Spring”。此种译法虽能表达出春季梅雨季节阴雨绵绵的天气特点,但对于哀愁情绪的渲染和悲凉意境的表达就稍显逊色,不及汉语“清明”所表达的意境深远。孙译为“The Clear and Bright Feast”,这个译法中的用词是不准确的,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因为clear 和bright这两个单词本身就有明快轻松地含义,与原文说表达的意境不符。feast这个词指的是节日或宗教节日,而清明是中国的一个节气,含义上相距甚远。蔡译中“All Souls’Day”指的是“万灵节”,采取的是归化的译法。万灵节在公历11月2日,是罗马天主教亡灵祈祷超度的节日。虽然文化内涵有所差异,但从节日和内涵和性质的角度说,这个译法能部分表达出中国清明节所蕴含的意境。但是万灵节属晚秋时节,而且多为少雨晴朗的天气,与诗中的“雨纷纷”不相符合。许译采取意译的方法,译成“The Mourning Day”,比较好的表达出了“哀悼逝去亲人”的含义和意境。但这可能会让外国读者以为这个哀悼亲人的日期并不固定和统一,没能表达出中国人都会在每年公历四月四日或五日,清明节时去祭祀的含义。但是相比其他三个译法,许渊冲将“清明”译成“The Mourning Day”,要跟高明一些。

2.关于“雨纷纷”的译法,杨戴译、孙译和许译都用了“drizzle”这个词。drizzle是下细雨的意思,可以说这个词的使用比较形象的表达出了“雨纷纷”所想要表达的烟雨蒙蒙的特点,对于渲染气氛和表达意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蔡廷干将“雨纷纷”译为“The rain falls thick and fast”,这种译法欠妥。因为清明前后梅雨的特点是雨势总体偏弱,多为绵绵细雨,且降水时间偏长。这种连绵不断的细雨更加深了作者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苦闷心情,为后文的“借酒消愁愁更愁”做好了铺垫。而蔡译中译成了“又大又急”,就全然没有了这种意境。

3.想要译好“借问”这个词,就要弄清楚“借问”到底谁在问?根据全诗的意境来分析,应该是作者在问。因为是作者想要在清明时节的愁苦情绪下找酒家借酒消愁。许译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和孙译When asked “Where a tavern fair for rest”都将这个词译成了被动语态,没有出现问话的人,虽然在用词方式和句式上和原诗保持了一致,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但不能突出作者本人想要借酒消愁的苦闷心情,在意境传达上略逊一筹。蔡译中将问话的人译成了“they”,表示是“行人”在“借问”,这显然是不恰当和不可取的。杨戴译中“借问”被译成“When I ask”,是相对比较准确的译法,能比较准确的表达出原诗的含义和意境。

4.关于“杏花村”的含义在前文中已有所分析,这里的“杏花村”并不是指一个叫“杏花村”的村子,而是更多的应用了“杏花”的意象,来表达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意境。因此,“杏花村”的翻译应侧重在“杏花”上,而要忽略“村”的意象。因此,蔡译中的Almond-Town,孙译中的Apricot Bloom Village,将杏花村都作为专有名词来译是不妥当的,破坏了整首诗歌的意境。相比较而言,杨戴译中的a distant hamlet nestling amidst apricot blossoms 和许译中的a cot’mid apricot flowers 更胜一筹。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杜牧《清明》四个译本中部分用词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意境的传达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和鉴赏的重要方面,如果诗词的英译文只是简单的字面翻译,,没能表达出原诗想要表达的意境,就失去了翻译的意义和美感。因此我们在翻译中国古代诗词时,特别要注意用词对于原诗意境传达的影响,在词语的选择和运用方面要仔细斟酌,慎之又慎,最大限度的表达出原诗想要表达的意境,这样才能使翻译更加贴近原诗,让译文读者能更好的体现出原诗的意境之美。

参考文献

[1]孙大雨译.古诗文英译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许渊冲.三谈意美,音美,形美[J].深圳大学学报,1987(2).

[3]许渊冲译.唐诗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杨宪益,戴乃迭译.唐诗[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5]孟祥德.在古典诗词翻译中重构意境―基于杜牧《清明》六个英译本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36).

第4篇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国学,是祖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博大精深。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国学经典教育是时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教师要学习和传播国学经典,努力营造课堂的国学文化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国学经典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举行经典诵读活动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在诵读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古代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在国学经典诗词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古人的名言警句,使学生自觉按圣贤的要求约束自己,身体力行去实践。经典诗词中,还蕴含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励志哲理,展现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思维方法,也体现了“吾日三省吾身”、 “人贵有自知之明”的立人之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使学生体验到“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的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从“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中体验那种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更让学生树立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奉献的远大抱负。可见,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让学生轻松记住一生受用的礼义廉耻,懂得谦卑,懂得真诚,懂得仁孝。

在平时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例如课前五分钟诵读、举行朗诵比赛、表演读、古诗新唱等,让学生咀嚼体悟,自然就润养身心,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无形中得以传承。此外,我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在国学课上做一些讲解与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让国学经典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学经典传承活动中来,增长见识,修养身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把国学与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结合

好的习惯包括举止文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认真听课、规范写字读书、感恩、勤俭节约、惜时守时等,这些都可以在国学经典中找到。

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要做到三到,在《弟子规》内容中说道: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时,心、眼、口都能一起用到这件事情上,加上手到、脑到和信心,才能发挥实力。肯用心思索,用眼睛专注书中的文字,用口清楚地念出字或动手搜集资料,并且养成力行的习惯,这样读书、做事就能成功了。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有同学因为不小心地碰撞而吵起来,互相指责对方,我就用《弟子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些内容教育他们,让他们懂得要讲究文明、和睦相处。通过类似的国学经典,让孩子们懂得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同时,加强养成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把国学经典与养成教育融合在一起。国学经典无不渗透着做人的哲理,尤其是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名言,经久不衰,至今仍散发着勃勃生机和魅力。我们宝安中学附属小学创作的《附小三字经》,就是把国学经典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联系,让学生学会感悟和反省,督促自己,规范自己言行举止,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学生。

三、开展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进行国学教育时,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国学文化的魅力。我在重阳节的时候,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手抄报。并开展一次交流会,让学生汇报关于重阳节的知识,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并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利用周末,我组织学生去爬福永凤凰山,在登高远眺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时,引导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等诗篇。并给孩子们介绍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第5篇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的特征已不很明显,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二十四节气?是相信它是灵丹妙药,还是视其为糟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节气的演讲题目2021,感谢您的欣赏。

关于节气的演讲题目1大家好!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知道怎样背诵那对我来说如同天书一般的二十四节气歌。不管它有什么意义,只要老师让我背诵,我都会用心背诵。那时,我对自然的变化一无所知。我只知道春天来了,大家都会脱下厚厚的棉衣,穿上轻便的衣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节气有了更深的了解,逐渐了解了民间谚语之中蕴含的深刻的自然规律。

当昆虫开始飞舞的时候,几乎一切植物都开始发芽,微风拂面,不再寒冷。阳光明媚,潮湿的空气之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带着这种感觉,我仰望天空。蓝天白云,长风轻柔。鸟儿似乎更加活泼,它们轻盈的身影穿梭在树梢的屋前,嘹亮的歌声仿佛向人们展示了春天的脚步声。柳树轻拂,婀娜的姿态改变了过去的笨拙,显得更加柔美起来,树枝随风舞动,给原本冬日固有的宁静带来了许多活力。仔细看山上,大地不再坚硬、冰冻,似乎有些松软的感觉。张开双臂,呼吸潮湿的空气。你的胸口会感到放松和快乐。

它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也唤醒了懒惰的农民的心。他们会更加仔细地考虑今年的计划,限度地扩展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春天播下的希望之光,夏雨浇灌的希望之光,秋风吹拂的希望之光,将会红红火火,充满成功的喜悦。

冬眠的季节过去了,春天明媚,万物焕然一新。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刻,在这个充满奋斗的时刻,我们画出一幅美丽的心灵画卷,拾起年轻的心灵,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迈着人生的道路,走向理想的彼岸,心中的乐园。当我们醒来,我们将遵循自然规律的节奏。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将带着悸动的心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好吗?惊蛰带给人们的是希望和活力。

谢谢大家!

关于节气的演讲题目2大家好!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是个好年景。

“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气温明显回升。常年节气平均气温淮北地区为6~7℃,淮河以南地区为7~8℃,比"惊蛰"节气升高3℃或以上。该节气内黄淮地区的气温自南向北先后稳定升至5℃以上,而气温稳定升至5℃,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界限温度,它预示着树木开始发芽、春长,春播作物开始播种。常年节气平均降雨量淮北地区为15~20毫米,淮河以南地区为20~40毫米。

惊蛰雷动,百虫“惊而出走”,从泥土、洞穴中出来,于是虫蚁开始活动,逐渐遍及田园、家中,或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因此惊蛰期间,各地民间均有不同的除虫仪式。

客家民间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功利目的。惊蛰这一天,一些地区要吃炒豆。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的瑶族在惊蛰时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谢谢大家!

关于节气的演讲题目3大家好!

“惊蛰至,雷声起。”走进惊蛰,最打动人心弦的便是惊蛰的那一声春雷,这雷声带着充满诗意的鼓点,欣欣然拉开了春天的帷幕。似乎在漫不经心的瞬间,霹雳一声,天边,有隆隆的雷声传来,仿佛融入了骨髓和灵魂深处。抛弃所有的喜怒哀乐,在怦然心动的颤栗中支起耳朵,仔细的聆听来自天天籁的绝妙音符。

雨是避免不掉的,那种沁人心脾的凉意似乎就是为了迫使大地打个寒颤,让一切从惺忪中苏醒。而春雨,仿佛是云中的精灵,翩然随风潜入夜的怀抱,她来自哪里?窗外嘀哒的雨声和着心灵的颤音,在开窗的刹那,拥我入怀。是杜甫笔下那知时节的好雨吗?天籁之音,时急时缓地敲打窗棂,望不到她轻盈的身影,夜雨迷醉了心绪。凭窗而立慵懒地读一本古诗,雨打窗棂,倾听她唐诗宋词般平平仄仄的优美旋律。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三月在一场暖风中眩晕了,它轻盈的脚步溅起一片阳光,春天,随着来自天外的那一声召唤,顷刻间忙的死去活来:蛰伏了一冬的虫儿,树儿,草儿不甘寂寞,从严寒桎梏中重新苏醒,会争先恐后地拥进春天。一片春色,在惊雷之声后,淋漓出盎然生机。孩子们过完年,也开始了新的学期。不怪乎有人说:“到了惊蛰,春天才算住稳了江山。”

惊蛰过后,春分便一步步的近了,风开始变得温柔,空气一夜之间清新温馨了许多;小草们争相破土而出,流露出青涩的羞赧草芽儿,春天的味道一天比一天浓了!透发出勃勃生机,惊蛰带给人们的,是一春的惊喜,明媚的春日里,随着一天天的忙碌,也将重新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惊蛰来去匆匆,以特有的民俗和方式,释放它节气的韵味,不曾为谁做出过片刻的停留,静静倾听大地耳语,回味季节交替,我们又开始新一轮的播种与憧憬……

谢谢大家!

关于节气的演讲题目4大家好!

朋友们!你知道什么叫惊蛰吗?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二十四节气之一。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蛰是藏的意思。那你们知道惊蛰的特点吗?惊蛰的特点就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雷开始震响......

可是,今年3月6日的惊蛰与以往却大不相同。这天,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天气特别寒冷,我和妈妈一起到西城广场去买书,只见路上的行人都穿着大衣、戴着手套、撑着雨伞、吃力地行走。一位阿姨的雨伞被大风吹得“翻了个身”;一辆摩托车竟然被大风“砰”的一声刮倒了。

风大雨更大,瓢泼大雨落到地上,哗哗作响。杭州市气象台说,整个杭州地区的面雨量竟达48.6毫米,创了历史记录了。我从报纸上看到:杭州连续降雨,运河、东苕溪超出警戒水位,钱塘江已经逼近警戒水位。灾情最厉害的是余杭瓶窑,那里成了“威尼斯水城”积水已经深达两米多,马路成了水路,车夫成了船夫。水淹没了路,居民无法出门,只能坐船进出······哎!我望着窗外绵绵不断的大雨,真为那里的人们感到担心。

俗话说“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可今年的惊蛰遇上冷空气,加上连续阴雨,对农作物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西湖龙井村的农民伯伯提早用薄膜覆盖已萌芽的茶叶,怕把茶叶给“冻坏了”!

谢谢大家!

关于节气的演讲题目5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下面就挑一个来讲讲:“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个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佳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忘记他们!

第6篇

滇西老家山穷水瘦,桃花却肥着呢。南国春来得早,年关后的几缕春风,便把沉默在房前屋后的桃树催出了朵朵花蕾。白桃一片雪白,风中的微尘也会让它受污;红碧桃一树殷红,胜过山间茶花,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白里透红的那种桃花。

老家春天当数桃花最热闹,有的刚吐蕾,有的却已随风落下,有的正被蜂蝶亲吻,有的却已零落成泥。细雨中看桃花纷飞,是绝美的景致,虽有伤感的成分弥漫其中,但花后的果实毛茸茸地探出小脑袋来,那该是桃的另一种风景吧。

坐看云起,阅读桃花,捧一本泛黄的书,是在故乡最好的休闲。这株平常的桃,围着生活的炊烟,一直生活在大自然的种种际遇里,想不到吧,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它一样在质朴的文字里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时候,心爱的女子就要出嫁,而新郎却不是自己的时候,桃花每落一片,眼泪就跟着流出一滴。然而,也就在《诗经》里,一位心事重重的少女,却在《园有桃》里牵挂初恋的情人。“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但少女没有敢于面对初恋的情人亲口说出自己的无奈,只好在种着桃树的园子里,郁郁寡欢。也许也是这样的时节,像我一样的穷诗人坐看桃花开开谢谢,也许有美女从桃花面前走过,就再也没有敢对镜自乐。

一部唐诗,盛开着桃花。在这当中最著名的当数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很动人的爱情故事呢。唐德宗初年,崔护人长安考进士未取,在清明节这天,他独自一人来到喊南去游玩,邂逅一年轻女子,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年清明,又是桃红柳绿之时,崔护睹花恩人,于是又来到城南寻那女子,结果却是大门紧闭,崔护不觉惆怅不已,就在那门上写下了这首诗,并留名:博陵崔护。接下来的下文本来可以不写了,但还得写出来,哪怕它是虚构的,也算对每每读过崔护那道桃花诗的慰藉。

有人以桃花诗求荣,但也有人因为写桃花诗而获罪。唐顺宗时,刘禹锡曾支持王叔文改革,后来唐宪宗即位,诛杀改革派,刘禹锡也被一贬至连州,再贬至朗州,10年后才得以回长安。一年春天,他去长安城中的玄都观赏桃花,同时写了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此诗一出,便在长安城内广泛流传。有平日里嫉妒他的入便将此诗抄给当朝宰相看,并添油加醋地说尽坏话,后来宰相告诉刘禹锡说他的这首诗惹了事端。不久,刘禹锡就又被贬到更远更苦的播州。

这真是“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春风有意艳桃花,桃花无意惹诗情!”和莲花相反,艳丽的“桃花”却作为多情又不专情的女子代名词被古人今人不停地明褒暗贬。有女人缘的男人被赞作“桃花运”,被女人套牢的男人又被损为“命犯桃花”。古诗中,桃花又往往和流水相和,好像有桃花的地方必有流水。因此,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这么着笔:一个打鱼的晋朝武陵人,在一个清澈小溪的尽头忽然发现了世外桃源,那里“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第7篇

锡伯族从1764年由盛京西迁伊犁屯垦戍边至今,历经250年的千锤百炼,不仅为边疆百姓的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更为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创造了不朽的功勋,更值得一提的是,她所独有的民族文化更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包括语言文字、民俗文化、饮食文化、非物质文化的锡伯民族文化被一代代锡伯儿女很好地传承、并加以完善,现已成为被世界所关注民族文化。

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观念的转变,锡伯族人口数量急剧减少,锡伯族孩子使用本民族语言的环境越来越小,传承本民族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少,导致锡伯民族文化日趋濒临消失,作为一名锡伯族后代,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不得不深思;作为一名锡伯族语文教师,有义务去承接一代一代锡伯人民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更有义务把民族的宝贵文化精髓传承给下一代。

那么,作为一名锡伯族语文教师,如何做到很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呢?。

第一,在突破中学语文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时融入锡伯民族文化。中学语文教材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涉及民俗文化,如《端午的鸭蛋》、《春酒》、《吆喝》等,这些课文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课文所涉及的民俗文化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同学们身边最熟悉的锡伯民俗文化引入课堂。

第二,在开拓中学语文学习的新渠道时溶入锡伯民族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借助优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锡伯民族文化的素材,不仅使学生拓宽了学习空间,而且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跳出文本,走进生活。

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感受力,那就得联系社会生活,运用贴近生活的材料,结合学生最熟悉的民俗民风来教学,比如在教学《到民间采风去》这堂口语交际活动课时,安排一些于锡伯民族、民俗有关的活动,让学生跳出文本,分组、分话题收集关于锡伯族语言、锡伯族民俗民风、锡伯族西迁历史文化、锡伯族贝伦舞、锡伯族饮食文化等素材,并通过课堂表演、民俗文化展等活动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民族文化阅历,更使学生在无形中了解并传承了锡伯民族文化。

第三,通过发现领悟中学语文课本中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来融入锡伯民族文化。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经典古诗词的丰富内涵往往通过具有民俗风情的事物来表达的,如“龙舟”、“柳枝”、“雁”、“孤城”等,在教学时,语文教师便可以把话题引入到西北边塞的锡伯族生活习性,把锡伯族的民族文化融入到课堂中。

第四,在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中溶入锡伯民族文化。经过历史积淀的锡伯民族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美德。如:借清明节,引导学生缅怀先辈西迁精神,找素材,进行针对性地写作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到锡伯西迁历史文化的熏陶。

第五,在实践思想品德教育时融入锡伯民族文化。语文教学每节课都有情感价值目标,若语文教师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来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激情,就能够使学生在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本民族文化的向往。

第8篇

年终岁尾之际,为了更好的积累经验,改进方法,创造性的去开展今后的素质教育工作, 现将本学期我校素质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1、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和少先队礼仪教育为抓手,强化了阵地建设。通过开展班级间每周一次 “星级红旗中队”评比;每周一次“红领巾广播站”播音;观看少先队礼仪宣传片;开办“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图片展;建队日“红领巾,我为你自豪!”少先队入队仪式及开展以年组为单位的“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优秀主题中队会评比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深化了少先队阵地建设。

2、努力为辅导员的学习、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定期召开辅导员工作会议,组织学习研究工作,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水平。

3、抓好了少先队的标志、用品管理和使用,使其发挥作用。组建了一支热心为学校为班级服务且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干部队伍。开学初,就组织学生投票选拔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组成新的大队和中队委,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并定期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进行小结,肯定成绩提出不足,不称职的队干部可以改选。实践证明,队干部责任心增强了,同学们也觉得很公平很公正,有利于学校和班级工作的开展。

1、以“学雷锋精神做有道德人”主题教育活动为依托,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组织召开了“学雷锋”动员大会,以学习雷锋精神为主线,在各班开展了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即召开了一次“学雷锋精神,做有道德少年”主题班队会、出了一期学雷锋精神手抄报、组织了一次“学雷锋、心向党、争做阳光好少年”小学生演讲比赛活动、开展了一次“争做雷锋式好少年”清理白色垃圾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了一次征文比赛、读了一本介绍雷锋事迹的书、召开了一次讨论会,引导学生了解雷锋事迹、感受雷锋精神,在校园中形成了“人人学雷锋、天天学雷锋、时时有雷锋”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文明礼仪教育。

2、以“星级红旗中队”评比活动为依托,扎实开展了养成教育。本年度我校继续开展了班级间“星级红旗中队”评比活动,由少先队大队部、值周教师和值周生对大课间活动、学生仪容仪表、卫生习惯、文明礼貌、课间活动等进行严格检查,客观公正评分,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并责令其改正,从最基础的小事抓起,使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得到长期有效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3、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大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清明节”开展了“缅先烈、弘孝道、知荣辱”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出一期以“清明节”为主题的黑板报,召开“学先烈事迹,弘雷锋精神”主题队会;举行“__英雄中队”授旗仪式,在英雄中队中召开以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故事会”;倡导广大少先队员跟随家人踏青、祭祖、扫墓;设计制作手抄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增强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6月份,我们还积极动员全体师生参加了市关工委组织的“我的中国梦”有奖征文活动;带领师生观看了“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图片展,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励师生,弘扬民族精神,有效提高了学校凝聚力。

建立了特殊家庭学生帮扶档案及本班学生飞信联系网,及时与家长沟通。针对不同殊家庭儿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今年四月,学校小学部还组织召开了以“共建和谐教育”为主题的家长会;十一月份,中学部又组织召开了以“加强沟通,共促发展”大型家长会,通过与家长面对面沟通,组织学生深入德育实践基地开展活动,充分利用“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1、完善推进了特色中队建设。本学年我校积极响应了市局创建“__中队”活动的号召,在已有的两个“__英雄中队”基础上,又命名了五个中队为__中队,并在清明节举行了庄严的授旗仪式。特色中队先后开展了“__精神在我心中”主题中队会、英雄故事会、读红书、主题手抄报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弘扬了__精神,加深了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对人民、对家乡的感情。

2、重视班级学习园地、学校文化墙、校报、红领巾广播站和室外宣传栏的出刊工作,内容彰显了我校“双语”德育特色。

3、以活动促文化。围绕办学特色,本学年我校相继开展了“英语课本剧”展演、双语写字比赛、双语书签制作等特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

展,有效的推动了我校“双语”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并在今年三月份,积极申报参与了市进修学校组织开展的“校园文化先进校”评比活动,在接受上级验收后,各方面工作均受到好评。4、继续深入开展了“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坚持每天一格言、每日一诗和每学期一次的古诗词竞赛活动。并通过开放学校图书室,以集体借阅图书的形式丰富了班级图书角。积极倡导班级“手拉手”换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为培养“书生气”学生、“学者型”老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积极深入的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围绕“五个一”工程我们先后开展了英语课本剧展演、“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普通话推广周学生双语写字比赛、学生演讲比赛、朗读比赛、征文比赛及“相约六一、放飞梦想”师生安全趣味运动会等多项丰富多采的活动,为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按照“追求高品质,规范加特色”的原则,我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立足校情,创建双语特色学校,坚持做好总体设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以环境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将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有机融为一体。今年圆满完成了特色学校的验收,今后我校将更加深入实施“双语”教学实验,积极营造特色办学的氛围,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品牌知名度。

1、以校为本,强抓培训,全面提高师资水平。

本学期中我校加强班级管理,结合实际,注重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格执行《__市教师十不准》和《__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以“上好每一节课、善待每一位学生、感动每一位家长”为基本要求,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强化师德师风考评工作,将考评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奖惩、培训、职称评聘、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并实行“师德不合格一票否决制”。不断提高教师创先争优能力,使“有大局意识、有责任心、有担当、有创新”成为每位教师的追求。

2、强化了教师培训学习和业务考核。

一方面坚持了以校为本,组织开展了以新知识、新技能、新手段为主题的培训。二是九月份组织开展了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养。此外,学校还创造条件为全体教师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认真落实好国培计划,全体教师的国培成绩达到合格标准。十一月份还组织我校李博老师参加了“国培20__”美术专业教师培训,作为一名特岗教师能够参加这么高水准高质量的培训,让她在教学观念及教学艺术等方面耳目一新,决心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教学实际,为孩子们的未来添墨加彩。

3、坚持质量立校,加强校本教研,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及常规量化考核制度,确保教育质量稳中有提。

积极开展了课程改革研究,开发双语和国学诵读校本课程,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和评价体系;坚持质量核心不动摇,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轻负高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学生在各方面有较大发展。

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课程安排和教师工作量要求,开足开齐课程,高度重视小学英语、音体美学科的教学与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举行了丰富多彩的适合各年级学生的兴趣比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建立、健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体制。

进一步加强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命题、监考、阅卷、质量分析和讲评等环节的教学常规管理及常规量化考核制度,确保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的连续、严谨、科学、规范。

5、不断完善教研组常规量化管理细则、学生课堂满意度评价办法、教学绩效考核制度,并使所有教学评估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

加强对集体备课的考勤、内容及质量的追踪,重视各年组的“教学公开周”及磨课议课活动,推进优秀教研组的创建及评选活动,使“校本教研”有明显进步。

(1)、课标解读,提升学科教师的教学理念。

2011版新课标是广大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此,我校在初步贯彻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本学期继续组织小学部的教师进一步加强学习,深入解读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努力为一线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积极组织我校二年组的班主任参加进修学校师训部组织的课标培训,教师们收获颇多。

(2)、学科引领,开展主题校本教研活动。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打造高效课堂”系列学科教研活动,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学科教研活动。参加了由二实小承办的“__市小学数学教研会”,学习“__市小学教学竞赛”活动中优秀教师的数学教学特色,借鉴 “数学广角”这一主题教学内容的教研成果。

(3)、区域教研,构建学科教研新体系。

积极参加以大学区为单位的教研活动,促进校际交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区域协作教研活动。

首先,以“听推门课”、“蹲点听课”等方式,了解我校学科教学优势与存在问题,及时与上课教师进行交流,解决相关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业务领导听课均超出规定节数,达到60余节,进一步加强了常规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加强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对我校教学工作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其次,继续发挥学科中心教研的作用,积极配合大学区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11月22日,我校教师一行八人到__镇学校参加三中大学区教学教研活动,听取了第三中学__老师的识字教学、__学校__老师执教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以及__镇学校__老师讲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三节教研课,还学习了__镇学校参观__学校的专题片,最后听取了小教部语文教研员__老师对三节课的点评,与会教师均表示受益匪浅。

首先,继续把设问导读、当堂检测质量作为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两大抓手,并将两大环节纳入学科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次,加强优质学科教师、优质课堂教学模式的打造力度,树立典型,引领发展。认真开好书法课,深入推进“读书、写字”教育工程,并将此项工程持久地、有声有色地开展下去。学校以使书香、墨香充满校园,让读书、写字成为全体师生的终生习惯和爱好为长远目标,通过激趣、导读、导思,进而达到导行、导写,让师生们在读书、写字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乐趣,不断提升自我阅读品味。

建立完善特殊家庭学生档案,领导教师每人包保一名家庭特殊学生,定期对其进行家访或慰问。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对学困生、易辍生予以全面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学习上、生活中对其进行帮扶,切实保证学生无流失。

1、深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工程”。大力推广“快乐大课间”, 严格学生在校一天两次眼保健操制度,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了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规范学生体检档案,积极做好学生体检后的分析和跟踪。加强家校联系,明确预防措施,切实降低视力低下、肥胖等常见病发病率。健全和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预警机制,切实搞好各类流行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2、加强和改进了艺体工作。

全面实施“艺体2+1”工程(2+1:人人掌握一种艺术表现技能、人人掌握一种乐器、人人掌握一种健身方法)。深入“乐器进教室”工作,提高师生的艺术修养,进一步规范艺体学科教学及活动。

3、加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学生兴趣特长培养工作,强化学科实践能力考查和学生个性发展水平的测试,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