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11:12: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1篇

高二下期生物教学计划范文一】 高中生物学课本浓缩了生物学方方面面的知识,其中就有大量科学家发明创新的事迹。教学过程中,若能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科学发现的过程或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方法和精神,那么无形中就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研究理念的渗透。

一、目标要求:

1、以高效课堂、有效作业为目标来指导我们的常规教学和教学改革,在教学六认真的各个环节下,加强研究,完善过程。

2、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生物素养为目标,切实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手段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要求。特别是文科班要紧扣书本,很抓重点,突破难点,力争人人达标;理科班更要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管理,时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给予个别辅导、或者是促优、或者是补差,作到心中有数。

二、教学内容

本期只有四个月的时间,文科班周课时三节,理科班周课时两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兼顾教学进度,本期教学任务计划下文科班完高中必修1、2、3、共三册复习,进行会考,理科班完成高中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教学任务。

三、具体措施

目前高二生物教学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课时少、任务重,如何在两或三课时下保质保量的完成高二生物教学,成了我们高二生物目前的一大问题,根据我们学校的的实际情况,结合教研室的要求在下学期中注意如下问题:

1、领会两纲(大纲和考纲),深钻教材,精心备好每节课。

2、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精心下好每节课。课堂教学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精讲多练;突出难点,突破重点,澄清疑点;结合教学内容,做好反馈练习,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学扎实。

3、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这一级高二教学速度比较快,事实下学生学着后面的,前面的又遗忘了。所以对这部分学生,我们尤其要放低起点,不能对他们期望值过高,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平时要加强课堂提问的力度。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他们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培养学生的答题规范性。通过考试阅卷老师们也可以看出,学生根本没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在平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答题、做作业规范性。自编课堂练习和章节过关检测卷,做到有的放矢。

5、注意对专业名词描述的准确性。生物学术语要求学生记忆清楚。定期进行规范表达训练,解决答而不全、答而不准的现象,遗传图解的书写、绘图不规范的现象

6、加强图表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落实力度,平日复习时,对图表教学和实验教学要时常落实,防止题海战术,注重方法培养。

7、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摸准考查意图,找准题眼,看清题目要求后作答,避免答非所问或答而不准。

8、积极开展、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以老带新,共同提高。研究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9、教学中,时间分配要合理,要对课堂下通过什么方式、什么途径实现目标作精心设计。要有当堂达标的意识,当堂训练必须当堂完成。坚持四讲四不讲的原则。

四、工作目标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教师首先要有爱学校作主人,爱学生作表率,爱事业作能人的良好的道德素质;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教师要提高常规教学和教改教研水平,以保证教学效果且稳步提高。本学期除了完成下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还要通过报刊、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2、认真落实三精心教学。做到精心备好每节课,精心下好每节课,精心辅导好每个学生。反复研究高考考纲,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广度、难度和深度,使基础教学落到实处。

3、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高考需要和生物学教学特点,课堂教学多联系现代科技成果、生产生活实际,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做好章节过关和段考、期考考试工作。根据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精选章节过关练习题。在注重基础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以适应高考的需要。

5、根据教研室下发的教学进度灵活处理尽量不给学生拉下一节课。

【高二下期生物教学计划范文二】 学生通过高二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高二年级生物的教学工作在高中阶段显得特别的重要,为了更好的搞好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掌握好生物这门学科,更好的高级的结业考试以及今后的升学考试打下基础,特制定了高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创新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结合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适应新教材顺利通过会考,为高三生物综合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搞好常规教学和教学改革,认真作好备课、下课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特别是在备课环节下,教案应注意教学思路的设计,以知识为载体,完善教学过程。注重课后记的记实,时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2、继续做好学生的学习档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给予个别辅导:或者是促优、或者是补差,作到心中有数。

3、以教学信息化为指导,深度开发信息技术,进一步强化网络教学

4、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及时转化为教学能力5、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提高,积极参与实验课题研究,并积极撰写论文。

6、积极参加教改、科研活动,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听课、评课、研讨、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常规教学方面

1、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教程标准,重视教育科研,树立以科研促教育意识;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等。

2、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完善课堂教学过程,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在课堂中教学方法由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诱导式和研究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主动学习。

3、在课堂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沟通,积极引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还要有公平教育的意识,对学生应因材施教,各有所得,无论是课堂提问、解答习题,还是学科活动,都要关心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要照顾学困生,使他们能够学进去,激发兴趣,有所提高。

4、坚决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为指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多种方法与多种手段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5、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注意贯彻德育教育。

6、注重深层次的备课过程,重视教案的内容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体现出层次性、连贯性,做到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的启发和设问。复习课要体现出知识的联系性和实用性.

7、进行业务素质提高训练活动。利用教研时间,对所从事的课题进行研讨,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开发网络教学课件,同时进行自身的学习提高;力争开发深层次网络课件两个以下。

教研教改方面

(1)、深入挖掘教材,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提高业务素质。

(2)、每月坚持写教后记,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并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教学整改,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第2篇

一、脚踏实地地夯实基础

1.教师通过课堂复习夯实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在高三生物学总复习中,教师对基础知识的夯实主要有两个阶段,即章节复习阶段和专题复习阶段。

(1)章节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的复习占据高考生物复习的大部分时间,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通过理清单元知识点而进行夯实基础。在高一、高二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上,我们依照《考试说明》列举的考查内容,以课本的章节顺序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复习。首先,引导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点,使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及生理过程,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其次,对于主干知识强调纵向引申和横向扩展。所谓的纵向引申是指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均达到“领会”和“应用”的层次水平,而横向扩展是指关注各模块的相互渗透。再次,对重要的主干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加深,使学生能对相关知识达到全面透彻的掌握。在此阶段的复习中,要重视检测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便为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奠定基础,要关注学生是否突破知识难点,尽力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扫清障碍。

(2)专题复习阶段

专题复习阶段在第一次市质检后进行,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综合,使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命题网络(即知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实际上是在章节复习和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在该阶段复习过程中,我们依据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设置如下专题: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遗传和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实验与探究等专题。通过每个专题的讲解、测试和讲评,学生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使学生构建起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命题网络,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基础。

2.学生主动夯实基础

教师的基础复习目的是为了学生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学生如果不能主观能动地配合教师的复习而自我夯实基础,复习效果可想而知。为此,向学生传授夯实基础的具体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理解,后记忆”

生物学的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高中阶段的生物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并且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抽象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同学们只有先理解众多相应的名词、术语、概念及生理过程之后,才有可能明白生物学的逻辑规律,之后才有牢固记忆。

(2)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在记住了名词、术语、概念及生理过程之后,教师应要求同学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如关于DNA,高中生物教材中分别在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和“进化”这三个地方出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要引导学生将前后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这就是“瞻前顾后”。

(3)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引导学生把常见的日常生活中生物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在喝完一包奶后,联想到其中的糖、脂肪、蛋白质都会在体内经过怎样的变化;看到花的叶子黄了,我会想想到底是缺少了哪种色素等等。如果忘记了,便可以及时地看书回忆,这样又巩固了基础知识。

(4)及时归纳、总结

在课后,学生经常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学习了细胞分裂,把一个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及关系罗列一下,列成表格或坐标曲线图,这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在解题中的灵活运用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有针对性地培养能力

在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提高理解能力。在日常的复习中,还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具体如下:

1.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

(1)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

在复习时重视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加强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与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强化材料题训练

材料题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另一种常见方式。教学中我们重视材料题、信息题的解题训练。教师要精心选题目,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始终要求学生必须细心阅读给出的材料,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准确提取材料中的信息,从而正确解答问题。这种复习充分体现了认知规律,利于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实验和探究能力是指“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高考生物试题对知识、能力的考查往往是以实验为载体的,因此,在试卷中实验探究能力在试卷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通过对《考试说明》要求考查的实验进行重点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复习教学中应该不断分析总结近年我省高考的实验题型,注重对实验题中实验原理的提取,单一变量的判断,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的识别,预测验证性与探究性实验题的结果或结论的不同等方面的训练,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第3篇

一、关于基础知识与知识整合

福建省根据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要求,把高中地理必修I、II、III和一本选修确定为地理高考内容。由于综合性和地域性是地理学两个显著特点,因此初中的地图知识、气候知识是分析地理问题必备的基础知识,为了更好地研究区域特征,还必须调用必要的初中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目前我省绝大部分中学在高二进行文理分科,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运筹帷幄高考必备的知识?优化地理教学、处理好基础知识与知识整合突显重要。因此不论在高二的教学,还是在高三复习过程中,都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对课标要求的同类知识、相关联知识、并列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分配课时;充分发挥“先行组织者”作用;注意对各类知识的整合、归纳。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避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呈现颠三倒四的混乱状态,又节省教学和复习时间,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由于客观原因许多学生初中地理知识几乎为零,因而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应先进行初中的地图和气候等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学,使它们在高二必修三和选修教材的教学中发挥良好的“先行组织者”作用。在教学中应避免按部就班地把初中相关知识讲一遍,需处理好知识的筛选与拓展,如对于地图部分的经纬网、方向、等高线就应拓展讲;关于时间计算内容可与高中地球运动归为一类复习;又如对于具体的地名、物产、工业部门、交通线分布等纯记忆性知识可以少讲或不讲,重点放在如何进行区域特征概括的方法上。再如必修三在高二第一轮教学中,着重解决教材中基本的知识点,但在高三的复习中在简要对知识点梳理后,应重点注意知识点的拓展与迁移。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课,高三应注意对森林的环境效益的地区性整合、森林破坏与全球变暖等关系的分析;对于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高三应将其与其它生态破坏(湿地减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原因进行对比,并提出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和分布、原因、危害、对策等。

二、关于接受教学与主动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在高中阶段,地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则应当成为学生增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如何既能在较短和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与反思认为:应处理、运用好接受教学与主动学习的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因为对于知识积累有限的学生,经过接受教学的引导,能较快、较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和如何从材料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后期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先行组织者”素材,而主动学习能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去发现新的知识,从而掌握发现问题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有助于保持记忆并形成迁移能力,还能使学生体验到发现问题的乐趣。由于主动学习比接受学习思维量大,在惰性本能的支配下,部分学生可能更乐于接受“接受教学”,因此我们要弱化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强化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合理搭配接受教学与主动学习的比例,对新知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接受教学为主,对能迁移的知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解决的内容以主动学习为主。

例如对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教学中,可通过读图、归纳等方式对荒漠分布、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等进行接受教学为主教学,对荒漠化地区自然特征、形成原因及治理等就应在接受教学作为引子的前提下,采取发现学习,并让学生将荒漠化的成因、治理等知识迁移到水土流失问题上。

三、关于考点过关与复习安排

文科学生需参加文科综合高考,高考属能力考试,与初中、高一面向会考的属水平考试性质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有较大区别,因此需针对高考大纲的考点要求进行教学规划。若操之过急地将高三后期的内容移到高二进行,不但基础知识不扎实,也因此时学生已有知识与教学内容不平衡,加大教学难度,对知识的理解又形成“夹生饭”状态;也不能在高三复习中将高一的教学内容重复一遍,由于无新信息的刺激,学生学习无兴奋点,还造成思维疲劳。

高二教学应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还应参考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即基础为主,能力为辅,高一、高二教学强调要对基础知识的夯实,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还能节省高三总复习时间,更重要的是清晰的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运用能力提升的基础;高三教学应以能力为主、基础为辅,主要根据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进行教学。高三教学中教师不能以练代讲,让学生大量做题,当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试题中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只会模仿答题或套题,或因基础不扎实造成错题倍出,进而思维混乱和产生畏惧感;也不能以讲代练,或划出所谓的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只能死背理论和教师总结的要点,没有通过练习这一实践的检验,造成理论与试题脱节,也无法悟出解题的要领。因此高考第一轮复习在高一、高二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以必修三本教材为重点对考点进行剖析、解读,构建各要素框架,以达到“纲举目张”成效,在进一步夯实知识的基础上,对主干知识进行拓展,使学生较好地把握主干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第二轮复习可以专题形式进行,结合试题训练和评讲,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四、关于答题模式与运用能力

在考试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既能快速下笔、又高质量地完成答题,是学生梦寐以求的,也是对落实“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这一地理新课程目标的检验。因此在高三复习过程中,结合知识的整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建模”,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之一。自然地理部分主要属于集中思维,更多关注的是为什么,带有规律性的因果的推导,应注意解题思路的分析;人文地理部分主要是发散式思维,更多关注的是有什么、怎么发展,要注重的是答题模式的建构。如确定某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弄清了有关直射点纬度、晨昏圈、极昼(夜)范围、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物影的朝向等之间关系的解题思路,问题基本可以迎刃而解;又如对某地农业生产特点的概括,可从以下方面思考:

农业生产特点生产方式:地域类型、部门、耕作方式、经营方式、区域化等。生产水平: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专业化水平等。农作物:种类、产量、耕作熟制等。市场条件:交通、需求量、商品率与自给率等。耕地特征:面积大小、性质等。特色:立体、绿洲、河谷、生态农业等。结构调整:比重变化等。

在评卷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答题模式背的很熟,但得分很低,主要是这些学生只会“建模”,不会“用模”。如2009年高考福建卷37(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有的学生套用影响工业区位因素模式,有的学生套用影响产业转移因素的模式,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失分。掌握解题思路与答题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切题”快,而会“用模”才是学生能力的反映。“用模”不是“套模”,是针对有用的图文信息和试题的设问,结合解题思路或答题模式,对试题信息、设问甄别后作出较准确的解答。因此在平常的复习中,不但要关注解题思路与答题模式的教学,更要注重“用模”这一运用能力的培养。当然,运用能力与善于理清知识间逻辑脉络和创新思维培养是分不开的。

五、关于巩固提高与试题选用

考试与讲评是巩固提高方法之一。通过考查了解学生对某阶段知识掌握的程度,检查教师在该阶段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日后学有方向。教师通过评卷的反思,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积极思考,提高解题能力,讲评课不能停留在答案的正误上,一方面应让学生明白自己答题错误的症结、试题与考点关系,以及考点层次知识点的因果联系,另一方面结合讲评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此外,对于发散性的试题,还可让学生继续探讨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

在平常命题的过程中,要明确考点,考虑到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水平、思维接受能力对学习信心的影响,知识点的综合层次,切不可信手捡几题给学生。打基础阶段的试题,尽量注意每章节重要知识点的覆盖面;高三下学期的试题,应抓重点、综合、知识迁移和学生的薄弱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的知识点,应在下次考试中通过改变设问方式给予体现,如学生对某河流特征归纳欠佳,下次考题可以经纬度、等高线等信息形式出题,让学生对考点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4篇

关键词:高三生物;有效课堂;策略

G633.91

前言:有效课堂教学需要任课教师遵循复习课的客观规律,针对学生的现实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复习方法,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物质投入获得最好的复习效果。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具有这样的特征:高效益,课堂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复习效果明显,课堂教学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匹配程度较高;高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复习目标与指导思想的确立

以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对教材知识进行系统性整理,促使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技巧,对重要考点进行排查性学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讲解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使学生能够完全理解;按照客观规律整合相关知识,构建生物知识的系统性网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深入讲解生物知识的各类基本定义、原理,使学生充分理解生理变化的发生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习题练习,加强知识间的内部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分析能力。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仔细探究《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在全新的课程原则的影响下,其重要地位更加凸显。深入分析历年高考生物试题和高考大纲,整合高考试题的考察方向、范畴和试题形式,抓准高考改革的具体方向,遵循复习原则,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并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二、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分析

1.巩固基础,深化知识间的的内部联系

通过分析近些年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考察基础知识的题目仍然占据着较高的分值,因此高三生物复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性梳理,这不仅是为了适应高考的现实要求,同时也为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其他类型问题打好基础。一轮复习主要是整理高一高二学习的知识,高考中的各种题型都是以课本知识为依托进行延伸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回归教材。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要进行地毯式排查,即不忽略每一个知识点,严格要求学生,在遇到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及时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进行讨论,有利于加深记忆。教师在为学生整理知R时不能依旧按照讲授新课时的方法,要突出重点和难点问题,运用全新的讲课顺序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课中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现实情况选择与生物知识联系紧密的练习题,指导学生探析相关知识点,在解题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性理解,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并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

一轮复习不只是单纯地复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更为关键的是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图表或知识网络图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类,以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在复习完一个板块的知识后,教师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并根据印象画出知识结构图,发现知识点间的内部关联。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在高三生物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类图表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思维迁移的能力。例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图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图解等,只有对这些重点图解形成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正式的考试中发挥自如,取得满意的成绩。图解图表与教材基础知识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图解与基础之间的转换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论、观察、表述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现实情况中大部分学生对图解的分析能力较为薄弱,思维方式僵化,不能从图解中发掘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练习环节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形式多样的习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同时提高思维延伸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

通过观察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发现,实验设计类题型仍然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生物实验的设计能力和探究能力。为学生规定相应的物质和条件,让学生自主设计试验方法和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具备充足实验能力的情况下设计合理的实验方式,最终得出科学的验证性结论。这样的复习方法有利于构建轻松和谐的互动性课堂,学生可以跟随自己的思路按照题意形成合理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4.研究教学方法,构建高效性课堂

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步骤是:学生自主预习―发现问题―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巩固训练,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课堂的思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关注几个关键点:教师自身要对教材内容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和高考中的易考察点;加强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情况;创新教学方法,重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前准备好问题,在课堂中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探究知识。

构建有效课堂教师要处理好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使学生树立对于解决生物问题的自信心,产生对生物知识的浓厚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式,增强学生对完成教学任务的效率意识。注意观察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学内容的延展性、学生对于知识的整合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包括自主预习、理解教材知识点,并在课前回顾知识框架,在课堂中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小任务,进而学生可以展开针对性的复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推断的良好习惯。这样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缩减对基础性知识的复习时间,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能力提升和思维拓展。

结语: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想达到有效性复习的目标就要紧抓课堂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要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从深层次思考问题而不能延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要把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讲出新意来,并总结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字】生物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事生物教学十余年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课堂上如果仅靠一支粉笔,一面黑板,一张嘴巴和几幅有限的挂图是很难让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有一个直观真实的认识的,更别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了。自从国家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给农村各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白板教室之后,我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引入到生物教学之中,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探索,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列举出来一些与大家一同分享,以期抛砖引玉。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新课讲解、复习、做实验、还是探究性学习,都少不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多媒体资源,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创设一些具有声音、图像、动画等的教学情境,能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

例如:在讲解“生物和生物圈”这一节内容时,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先向学生展示有海洋、森林、原野、云彩等的图片和一些视频:如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变化莫测的海底世界、弱肉强食的种间竟争等,对于我们农村的学生来说非常新奇、震撼,能够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及早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展示抽象过程

生物学科中所涉及的很多知识是微观的、抽象的、动态的,并且在时间上、空间上跨度都很大,在教学时,几分钟之内举例说明这些过程是不易的,学生也很难立刻理解。但引入信息技术后,这个问题就会引刃而解。

例如在讲解免疫调节时,我利用自制的FLASH动画,展示了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被消灭和清除的过程,将这一微观世界的生理过程动态地呈现出来,让学生轻而易举的明白;在讲种间关系时播放野性非洲的一段视频,使学生的理解既快又准;又如植物的个体发育从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结果是一个历时长久、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我在这一节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利用FLASH动画动态地展示这一变化过程,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学习,了解整个过程,掌握新的知识点,从而化难为简提高学习效率。

3.利用信息技术,快速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讲解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学过程更直观,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快速突破重难点。比如在循环系统这节课中,心脏的结构以及瓣膜的开启方向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只能利用一些“死”的教具,如教学挂图和心脏模型一边指导学生观察,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学生也只能在下面忙着做笔记,整节课索然无味,也就谈不上学习兴趣的培养了。现在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心脏结构图的动画视频,可以清晰地看到心脏的结构、瓣膜的开启方向和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通过“提问观察动画感知分析总结练习巩固再观察再总结”的教学模式,一堂课下来,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掌握了心脏的结构和瓣膜的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效果非常显著。

4.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农村的学生由于条件制约,接触各种事物的机会很少,知道的也很少,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观看一些与课堂内容有联系的大自然视频,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关系、生物规律,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亲自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上网自己查寻资料,学习相关的生物知识,了解大自然的变化,熟悉生物需要的环境,从而自觉的保护自然环境,这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5.利用信息技术,再现生物实验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根本,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既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我们学校实验器材不齐全,一些实验没办法做,这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室来演示这些不能做的实验,让学生从屏幕上观看,我在旁边讲解,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向学生形象的演示实验过程的细节,而且可快可慢,可随意调试,反复播放,易于学生理解,这些是演示实验无法做到的,而且还能有效弥补实验器材和药品不足带来的缺憾。

6.利用信息技术,有效进行复习

第6篇

关键词:高考复习;生物课教学;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180-01

一、复习计划与方法策略制定的依据

根据对近年来《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的学习与分析,以及对各省市生物学高考试题的研讨,把握生物学高考命题思路——“遵纲不循本”,即知识点的考查遵循“双纲”的规定和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而能力水平的考查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体体现的层次水平。由此可知,《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部分是高中生物高考复习计划与方法策略制定最主要的依据。认真分析近年的生物学高考试卷既有助于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又有利于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揭示生物学高考命题的新走势,有助于我们发现教学和复习过程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地调整复习计划和方法策略。

二、复习计划安排

第一轮:以教材为主,强化基础知识。按照考纲知识框架安排顺序,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复习为主线,以夯实基础为目的,主要是解决知识点问题。复习时应该和老师的步伐保持一致,进行逐章逐节地细致复习。

第二轮:专题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2月到3月初,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综合,使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命题网络(即知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实际上是在分章复习和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新的维度对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为确保任务按时完成,我们可以确定一般每周一个专题的复习进度,大一点的专题可在两周左右完成,对于一轮中遗留的问题,在哪一个专题中,要对这块知识进行突击强化,彻底完善知识网络体系,不留漏洞。另外,3月份新考纲已出台,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同时对照考纲,将复习重点向重点章节、缺陷章节倾斜。

第三轮:加强高考的实战训练,同时要注意回归课本,查漏补缺,既要注重高考的重点难点,也不能忽视高考的冷点;研究和领会各地名校模拟试题的新思路与新趋向,在模拟考试中提升应试的经验,增强应试的信心。由于进入高三后往往还要有很多考试安排,时间耽搁。因此可适当对复习时间进行调整。

三、复习学习方法

1.分类整理法。复习过程中,要学会概括知识要点,弄清各知识要点的来龙去脉。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结构化、网络化,才能在解决问题时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识,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能根据网络结构找到其他的途径,尤其对高考试题覆盖面较广的主干知识如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几章应重点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知识的存贮记忆,提取信息时便于搜索,应用时便于产生联系,对全面回答问题有重要帮助。构建知识系统,是按知识属性、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对原有知识进行重组,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

2.典例分析法。对典例的剖析,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等同于一般习题,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深入剖析,体现出典例的价值所在。如从题干信息给予方式、命题视角、命题与生物学理论的切入、潜在的演变方式、应用价值等角度进行分析,并对解题思路进行剖析和拓展。研究近十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吃透高考经典题,对高考经典题要做到“慢学制胜”,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务求“吃透”,使同类问题规律化,零散知识网络化,解题思路清晰化。对高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更要细心加以揣摩、分析,一定要寻找出自己的答案与它的差距。这样做有助于知识间的迁移与灵活运用,有助于能力的全面提升,特别是表达能力的提高。

3.比较复习法。在复习中,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病毒与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他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

4.关注热点。生物课程是基础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密切相关。注重考查知识的实用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今后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复习中适当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关注身边的事物,运用所学知识原理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评价各种现象,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此外总结归纳老师讲课时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在平常的训练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经验,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调整心态,培养素质

第7篇

关键词: 模拟实验法 生物教学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模拟实验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依据科学家通过实验进行研究的方法。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识,是科学家都已经作过了实验,研究过的内容。而现在的社会需要有创新和探究意识的人才,通过“模拟实验法”恰恰可以达到这一目标。科学实验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其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基本环节: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并加以讨论。“模拟实验法”正是把实验法的这几个环节中的部分或全部融入到生物学课堂中,怎样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这几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些环节更好的实施?

1.问题的发现与提出

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它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这一环节是“模拟实验法”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往往有几种:

1.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质疑并提出问题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情境是一堂课的起点,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境的设计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使用恰当的情境能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同策略来同化和顺应新知,为学生走向成功(解决问题)开好头。所以,情境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比如说就高二年级“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课在教学引入环节中设计的情境:

教师播放一段时长2分钟的FLASH短片,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动画简介:开始时,为一系列的色盲检测图,经过必修二的学习,学生对此很熟悉,马上投入其中,并说出检测的是某个数字或图形。而一分钟后,当学生精力集中时,图片迅速转换,变为一副较刺激的动态图,并伴随较大声响。)此时,部分学生会产生惊吓后的心跳加速,呼吸加剧等一系列现象……师问:你能说出你的身体受刚刚这个刺激而产生的现象是通过什么调节来完成的吗?生A:神经系统。生B:体液系统。师:感受到外界刺激的是我们什么系统?生C:神经系统。师:而使我们心跳加速的又是什么激素呢?生D:肾上腺素。师:所以,准确的来说,能出现刚才这一现象,我们通过的是……。众生:神经——体液调节。……以此引出课题。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等”那么,比较上述两者,同样是以学生活动来设计情境,情境2显得自然,更贴近教学目标。“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这一现象既能连接着上节教学内容“体液调节”,隐含着复习回顾激素的生理作用,让学生在切身感受到某种激素调节的作用的同时产生想了解如何产生这一现象的强烈愿望,对下一教学环节的实施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情境创设承上启下,连接自然,目的指向性很强。相反,情境1的设计给人感觉很生硬,在设计活动中前后问题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萌发,探究新知的氛围没有真正地调动起来。

1.2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或自然现象从而提出问题

通过学生亲身观察或体会到的现象,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如:高一生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问题的引出,可以先说一说学生都亲身体验或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根据学生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有关植物是怎样吸水与失水的问题。还是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几组实验现象:将同样大小的萝卜条分别放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其中甲中装有适量的盐水,乙中装有相同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取出两个萝卜条让学生观察现象,学生会很清楚的发现两个萝卜条的大小有不同的变化。这样就很容易提出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因此 ,亲身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3由教师提供数据实例等,让学生分析并提出问题

有些实验现象不容易让学生观察到,可以以数据的形式体现出来,比如:在高二生物“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这一实验中,可以先给学生出示几组数据(不同时期酵母菌种群的数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从而提出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一旦能够提出有效问题,那么他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有理可循的,下面的步骤也就不难进行。

2.作出有效的假设

当发现提出问题之后,往往要等针对你所提出的问题做一个初步的判断,从而做出假设,那么这个假设的提出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有的学生会说:“老师,是不是怎么假设都行啊?”。我告诉他:“当然不是”。事实上,我们要做出的假设是有一定的针对性的,一般情况下,是根据你所提出的问题而做的假设,举个例子: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这一实验中,学生在影像资料中会发现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可是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吗?”,那么做出的假设就要与问题相关联,假设: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或者温度不影响酶的活性。而有的学生就会抛开问题自己做出不相关的假设:高温会使酶失活。虽然这句话是没错,可是却与本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不相关的,这样的假设被视为无效的。因此,正确的假设为整个过程的"敲门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重视对结论的讨论过程

第8篇

关键词:元认知;自主学习;概念图;思维导图;学习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生涯中,笔者发现,高三生物复习课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对高一高二的知识简单地回顾,“穿新鞋,走老路”,导致学生对生物的新鲜感极度缺失;教师更多地扮演主角,总是过度地关注怎么教、怎么练,却很少想一想、问一问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最终导致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辛苦,往往一节自我感觉良好的课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很多的前辈、专家以及同仁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从教与学、师与生、时间与效率等方面入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本文的研究是结合认知心理学中的元认知理论,对学习者进行生物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从而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效率。

二、理论依据

(一)元认知理论

1.元认知的涵义

元认知理论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在1976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中首先提出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元认知是一种活动过程,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或与之相关的活动的认识和意识,其核心意义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并认为元认知技能“在多种认知活动中起着主要作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Flavell认为,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两个方面。朱知贤(1986)认为,思维心理结构中有一个监控结构,其实是思维活动的自我意识。董奇认为,元认知应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在《论元认知》一文中指出,元认知实质就是人对元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这是目前为大家所接受的看法。

2.元认知的结构

元认知包含三个要素,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是认知主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以及相关信息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是认知主体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一种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包括不知的体验和已知的体验;元认知监控是认知主体为使认知活动达到预定目标而对认知活动所进行的监测和调控,表现为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过程中不断反馈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不断地及时修正学习策略,灵活运用学习方法,使自己尽快达到学习目标。这三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的,元认知知识是产生元认知体验的基本条件,元认知体验是形成元认知监控的根本前提,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目的和核心。

(二)元认知与生物学习的关系

现代学习理论表明,学习不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理解的认知过程,也是对认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所以,元认知策略有助于认识和分析学习规划,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并调节学习活动,也有助于认识和评价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的使用情况。一个学会学习的人,应当具备以下特征:善于确定目标、善于使用学习策略、具有较强的策略迁移能力。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有关学习的元认知方面发展水平较高,他们有丰富的元认知知识,并善于通过这种知识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迅捷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例如,黄文峰、徐富明等在《天津中学生元认知和学习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学生的元认知和学习策略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重点中学学生的元认知和学习策略水平要显著高于一般中学的学生,而一般中学学生的元认知和学习策略水平又显著高于较差中学的学生。

高考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不同于平时的练习、小测验,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强调对其能力的培养。在高三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彰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能够在高三的一年中,使复习课达到巩固、提高和创新的目的。所以,探讨利用元认知理论对高三生物课的复习起到指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迫切。

三、运用元认知理论,提高生物复习课效率的策略

(一)引导自主学习,增加学生元认知知识

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此背景下,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即自主学习。所谓“学贵有方”,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己任,认真研究,努力探索,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预先复习,查漏补缺

高三所用的学案,可以增加一栏目“忆教材回顾主干知识、自评定打牢备考基础”。简单地说,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填空。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时间少,效果明显。借助这一方法,学生可以清楚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让学生通过展示预习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还有疑惑的知识,而在课堂上只探究未曾掌握的知识以及重难点。

这样的方法已经有很多学校在使用,比如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包括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即主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块,即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工学习、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上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时间实施“点拨”。

2.自主纠错,自查原因

整个高三生物课的复习,会有大量的单元测验、整合练习、实战模拟等测试,目的很明确,可以训练学生应变能力,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贮存、理解、记忆、应用能力,检查复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等。试卷做完、批完后必定有讲评,对于讲评,教师必须摈弃那种一讲到底的方法,要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为此,可以采取下列讲评模式:(1)自主纠错,自查原因。如基础知识未掌握、审题不仔细、写错了字、理解出现偏差、将正确的看成不正确的、答题不规范、未用专业术语等。(2)分类讲评,进行方法指导。(3)变式训练,融会贯通。对于最后一点,可以用光合作用的一条曲线的引申为例。(具体问题略)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采用这种分类讲评,并进行变式训练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的同时,也教会了学生怎么学习。

(二)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增大学生元认知体验

高三生物复习是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回忆并产生再认识的过程。复结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但暂时遗忘的,有些是已经初步掌握的。由于高中生物概念繁多,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教师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将复习课当成新课来上,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浅学、苦学、倦学”的消极情绪,从而使高三复习失去其固有作用。在高三生物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沟通教材中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其中,有着明显效果的方法是构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

1.构建概念图

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教授等人提出了概念图理论。他认为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包括众多的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并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来表示。利用概念图不仅可以发展知识迁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改善学生的元认知结构。

概念图的制作程序:确定概念图包括的范围设计好关键概念的排序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不断修改和完善。

例如,关于染色体与染色质知识点的学习,有下列三种方法。

方法一:问答式

问: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组成是什么?

答:蛋白质和DNA。

问:染色体和染色质分布在哪里?

答:真核细胞的细胞核。

问: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它们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水和冰,CO2和干冰。

方法二:表格对比法

方法三:构建概念图

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会将染色体的知识进行延伸,把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等联系起来,形成一幅网络覆盖层面更大的概念图。

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学生对某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方法是多样的,正如前文提及的中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所以,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应该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提升,在不断元认知体验中去提升元认知技能。如上面的例子中,很明显,方法二和方法三更为科学。

2.构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Tony Buzan)根据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创造的一种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它是由一个中心向周围发出有层次的分支树状结构图形,运用了线条、符号、词汇、图像、颜色、联想和想象,形成的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思维导图以简洁明了的图形表现复杂的知识结构,从而形象地呈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意识;能促进学生主动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建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形成规律;能作为元认知的工具,增大元认知体验。

(三)倡导学生反思,增强学生元认知监控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形成反思习惯,能够在学习活动后自觉地对自身认知过程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和调节。教师的主要任务则是教会学生知道应怎样学习,使他们学会进行自觉监视,以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每堂课最后留出5分钟时间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对本节复习的内容进行简要小结。

(2)培养学生对错题和不会题的反思和领悟。因为这些题目恰好是学生认知结构的断点,有可能影响后续内容的复习。如果解决了这些题目,将成为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高原的一个窗口。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建立错题集。

(3)培养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单元甚至整本书复习后的回顾的习惯,并制定出自己下一步的复习计划。在时间上的表现则是每天(睡觉前)、每周(每周末)、每月(月底)反思,想想自己在这一阶段复习了哪些内容,自己有没有掌握,是不是还有没弄清楚的知识,下一步该如何去复习,有没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

这样的反思活动,其实就是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监控,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最终实现自我监控。

四、结束语

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如何让教师在这一年中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还需要我们每一位同仁继续深入研究与思考。

[参 考 文 献]

[1]杜晓新,冯震.元认知与学习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黄文锋,徐富明,安连义.天津中学生元认知和学习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2).

[3]董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1).

[4]刘宝才,齐国贤.教学监控与学习监控的培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

[5]刘伟,李洪云.培养元认知能力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J].当代教育科学,2003(5).

[6]韦霞.“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4).

[7]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