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7 11:12: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图书馆未来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信息化; 图书馆;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2- 0085- 02
图书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指的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的相关部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在图书馆的档案管理活动中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图书馆各项档案资料进行管理与提供服务,从而增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的工作流程。
作为一种记录文献,图书馆所自有的档案资料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信息,也是图书馆自身的宝贵财产。图书馆档案资料是对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全面记录,也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评估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图书馆档案对于图书馆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的制订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提升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 历史价值
档案资料之所以要长期地进行保存,为后人所利用,这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特定的作用。对于图书馆来说,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是现代管理对其的要求,同时也是进行科学评价的依据,档案资料可以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1.2 科学依据
图书馆档案资料是其在进行管理和其他活动中可以参考与借鉴的依据,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图书馆档案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将它作为第一手参考资料来使用,这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
1.3 参考依据
拿图书馆的业务档案来说,每一年的业务档案都对图书馆内部各个部门工作人员这一年来所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如业务情况、业务成果、经验教训等,这些内容都全面仔细地记载到档案材料中,能够为将来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1.4 更新数据
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属于推进式的,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图书馆档案对图书馆过去的历史记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后人,例如在编写图书馆的新简介时,就可以参考过去图书馆的简介档案,再适当地增加一些新的内容,让新馆员能够较快地了解图书馆,适应新工作,也可以让图书馆的用户更方便地了解图书馆,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2 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政文档案
政文档案通常包括了上下级所的党政文件,图书馆工作会议的记录材料,图书馆内部研讨材料、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图书馆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内查外调的资料和图书馆日常工作日志等内容,由于图书馆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发展状况存在差异,所以政文档案常常很难收集齐全。
2.2 业务档案
图书馆的业务档案主要来自图书馆各个部门,它是各部门在开展日常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材料。通常包含了工作执行情况的材料、工作汇报材料、工作研究的论文等,各种反映图书馆工作状况的数据信息如馆藏量、图书馆经费等也包含在其中。
2.3 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一方面包括图书馆内部员工的档案材料,主要有个人的基本情况、图书馆内部各部门的人员岗位配置情况、人员岗位变动情况、工作人员考评情况等内容;另一方面是图书馆用户的档案资料,一般有用户的基本信息、借阅卡的发放信息等。在信息化时代中,这些资料档案通常都保存在网络上,如果不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那么很容易导致用户隐私外泄,造成严重的后果。
2.4 设备档案
图书馆设备档案一般指的是图书馆中各种设施设备的资料、各种设备在引进、使用、维修等工作中的记录,特别是实行招标采购的政策之后,对于招标采购的设备要成立单独的招标设备档案管理项目。
3 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建设薄弱,信息化建设不足
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通常来说包含有档案材料的收集、资料整理、文件归档等阶段,基础档案材料的加工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前提。在当前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中,某些图书馆因为没有建立与本馆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科学合理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导致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无章可循。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基本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档案资料收集不全面、存档期限划定不准确、档案分类不清楚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图书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非常缓慢,很多图书馆的档案资源还是过去那种单一的纸质文献,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交流广泛的时代,已经不能满足用户以及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求。
3.2 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利用率不高
信息化的档案资源主要有简洁、方便、高效等优势,因此其在社会资源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升,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率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图书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科学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是未来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一大发展趋势,如果不将这项工作做好,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效率,同时也会极大地阻碍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图书馆的信息化档案资源并没有真正地得到开发利用,虽然少数图书馆已经开始建立起了信息化的档案资源管理机制,但是其管理模式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依旧较低。
3.3 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层次较低
当前,图书馆的档案资源信息化服务依旧还停留在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存档环节上,仅仅为少数用户提供简单的咨询服务和阅览服务等层次上。随着社会基础建设进程加快,各项现代化设备逐渐得到普及和完善,云计算平台在图书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这些条件都为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效果依旧不是很理想,在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很多图书馆并不能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也没有将用户网上交流平台建立起来,信息化服务层次过低,很多例如档案材料报道、资源共享、专题提供等服务还没有得到挖掘和开发。
4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
4.1 加强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化建设
图书馆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是实现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化技术在图书馆档案管理中的运用通常有档案的检索、统计、编目以及管理等,同时也可以用于档案的登记与收集。结合国外图书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的检索、登记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过去的档案归档流程比较复杂繁琐,档案管理人员任务量大,很多时间都花在了档案整理中,实现档案收集、登记的信息化之后可以让该作业流程更加方便快捷。
4.2 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人员配备
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属于一种人机系统,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该系统中的一部分,其作用与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主要分为3个部分:① 数据录入,由于汉字自身的独特性,数据录入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教育培训,具有专职水平; ② 信息处理与使用人员,他们是直接和信息化设备结合的人员,其作用最为重要; ③ 各个设备的维护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信息化系统中电子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
4.3 提升图书馆档案信息化服务层次
要有效地解决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要努力提升图书馆档案信息化服务的层次,让图书馆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过去的图书馆档案服务通常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实现的档案材料查阅,而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并能规范档案管理流程,增强图书馆档案信息化服务的水平,提升服务层次。在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中,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健全面向用户的档案服务系统,同时和档案信息的使用者之间建立起高效的沟通平台,提供更稳定、更可靠的信息化服务。
5 结 语
总之,目前我国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开始逐渐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而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长期性工程,它让图书馆档案部门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极大地提升了档案资料的利用率和价值、降低了图书馆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随着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普及必将成为未来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 沈莹莹. 浅议信息化建设在图书馆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J]. 教育界,2011(5).
[2] 韩来英. 浅谈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 中国成人教育,2011(21).
论文摘要:学习型图书馆作为国民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生态,在社会学习化和学习社会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型图书馆不仅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教育子系统,也是其他学习型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支柱。因此,实事求是地分析目前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有利于新型的以学习为主导的社会组织的呈现。
学习型组织的意向表征了社会学习化和学习社会化的发展方向,而社会学习化和学习社会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现代教育,作为教育不可或缺的图书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是人民群众读书、学习的重要场所,是真正的无墙大学和闲暇文化中心,它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学习服务。因此,学习型图书馆不仅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教育子系统,也是其他学习型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支柱。
一、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图书馆
学习型组织,是某一组织或某一群体的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指引下注重学习、传播、运用、创新知识,因而具备高度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的组织[1]。“学习型组织”是区别于忽视学习的事务型组织,是绝大多数成员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焕发创造和探索精神的组织,是凭借知识本身的力量而协调运行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的学习力,其综合绩效高于组织中个人绩效总和,这种组织本身是一种宏观的管理理论,不仅适应一切“组织”的管理,它同样适应于图书馆管理,国外已有了基于该理论构建的学习型图书馆,如美国的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和伊利诺州的北部郊区图书馆系统。133229.Com
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可以增强图书馆人的整体意识,培养馆员的协同工作精神;促进图书馆内部的知识流通与知识合作,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知识的共享;改变图书馆的学风,提升图书馆个体和整体的知识学习能力,建立终身学习机制;它所倡导的“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尤其符合图书馆的工作实际[2],是解决图书馆员学习与工作矛盾的良方;有助于实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有利于图书馆生态文化的建设。
二、学习型图书馆创建的现实需求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屠夫洛预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机会学习的人。”[3]现在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把创建学习型社会视为本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战略。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客观上为学习型图书馆组织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的现实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型社会的这一目标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应该成为公共知识中心,从而为大众终身学习提供一个理想的场所,它不仅应该是公共知识产生基地、知识管理系统,而且应该是知识服务部门,应该是大众终身学习的课堂。
服务读者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图书馆的用户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借阅,而是要求图书馆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次性地向其提供全文的、多媒体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方便快捷的文献信息服务,并且要求图书馆员能够提供资源共享环境下的跨区、跨国网络服务。由于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和知识更新频度的增加,读者要求图书馆能以较之以往更快的速度提供国内外的各类文献。同时,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境外读者进入图书馆,这对图书馆运用外语进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业务拓展的需求。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使得图书馆传统的服务项目不断拓展和深化,出现了许多新业务,如数字图书馆数据加工、网络联合采访编目、网上知识导航、电子阅览等等[4];一些新的业务部门开始出现,如网络服务部门、数字图书馆生产部门和决策咨询部门等。为此,要求图书馆必须着力开发馆藏和网上资源,努力做好信息咨询、信息导航、信息检索等工作,顺利实现服务重点的转移。
技术发展的要求。图书馆的技术正处于有史以来更新最快的时期。目前,已经涌现出数字图书馆技术、全文检索技术、因特网技术、多媒体技术、文献存储和保护技术、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等等,许多图书馆员感到不努力学习,已跟不上技术更新的速度。
岗位设置的需要。随着图书馆业务的不断拓展,许多新的岗位、新的工种在图书馆出现,业务和机构正在进行重组,如图书馆网络知识导航员、opac检索辅导员、决策咨询信息分析员、网络系统安全维护员、数据库信息输入员和审校员、监控室管理员等新的岗位。
三、学习型图书馆创建的主要措施
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没有学习活动,但并非开展了学习活动的组织都可以称得上学习型组织,只有开展了有质量的学习活动并取得发展绩效的组织,才能称为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图书馆的发展靠科学,靠知识,靠人才。今天的正规教育仅仅是终身教育进程中一个相对短暂的学习阶段,通过实践不断学习则是一个持续的、尤为重要的过程[5]。因此,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全体馆员达成学习的共识,切实提高图书馆上下对建立学习型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
(二)制订计划,明确持续发展的思路。图书馆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根据未来发展目标,结合本馆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的具体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型图书馆建设计划,制定中长期的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学习,有计划的加强对馆员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将其纳入本馆发展规划,明确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基本思路、工作目标、工作进度,使其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实效性,每个馆员则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安排日常工作和学习进度,把图书馆学习和个人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力求做到实事求是,步步深入。
(三)健全制度,加强学习组织的领导。图书馆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图书馆的基本要求,精心组织,分步实施,建立健全相应的学习制度,逐步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管理方法予以保证,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激励和处罚机制。要把学习型图书馆教育作为一项日常管理工作,馆长必须亲自抓,可在馆内建立学习型图书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习计划,选购学习教材,组织辅导、考试等。只有体现制度的严肃性,才能真正保证学习型图书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注重引导,营造主动学习的环境。由于体制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图书馆员缺乏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强大动力和压力,造成他们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对此,图书馆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竞争环境,使他们在富有生机活力的环境中学习和工作,克服无所作为、不求上进、贪图清闲的消极懒惰思想,在不同岗位上奋发有为。
参考文献:
[1]陈乃林 孙孔懿.学习型组织:学习化社会的组织基础[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18-22.
[2]王世伟.当代图书馆面临的新问题与图书馆的全员培训[j],图书情报工作,2002(1),6-7.
[3]张先岐.论高等农林院校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2),105-107.
1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的现状
1.1对读者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很多的人认识到了自动化和网络化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性,并对此也作出了深入研究。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地认识到读者活动的重要性,对它的特点和规律展开深入研究。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为读者服务,读者工作是图书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未来的图书馆除了信息服务之外,另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将是读者活动。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虽然也逐步开展了一些读者活动,但是总体上还是不够,重视有的甚至只是为了充数而被动的“完成式”。很多图书馆根本都没有把读者活动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安排,写入工作计划内。
1.2从业人员素质问题。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从文献的收藏转移到读者服务第一线,这是时展的必然,它给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基本没有设立专门的读者服务部门。从事读者活动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是指定人员兼带,有的是馆长临时抽调,缺乏读者活动工作的系统理论知识和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的总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从事读者活动的图书馆员必须要具备足够的文化水准和鉴赏能力。
1.3活动形式单调、内容枯燥。读者活动的主题单调、形式老套、内容枯燥,活动策划不够周全,往往出现不讲究、氛围不浓、秩序混乱等现象,如“草台班子”唱戏。有时还存在应付凑数之感,只满足于做过了、完成了,至于做得如何,效果怎样却不去过问。活动的效果不明显。
1.4影响不够广。读者活动的影响面小,还不能真正深人到广大读者当中。读者活动的受众对象往往还是固守于部分的群体。读者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还是依赖传统的广播宣传,板报海宣传宣传力度不够。
1.5缺乏吸引力。读者活动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缺乏创新和包装,长此以往,在读者当中形成了图书馆只会搞搞讲座培训、读书知识竞赛、座谈会之类的活动印象,从而丧失了参与的兴趣。读者活动不能契合社会发展潮流,不能激发读者兴奋点,互动性、参与性不强,造成大家对读者活动的乏味和冷淡。
2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的必要性
2.1图书馆的服务性质决定了面对大学生读者群开展各种广泛性和多层次性读者活动是相当必要的。处于知识社会当中的每一个大学生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而图书馆正是大学生利用资源完善自我的重要场所之一。图书馆如何才能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实现自己的教育职能呢?开展各种广泛性和多层次读者活动就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图书馆的读者活动可通过不同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受教育机会,在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同时,实现教育的职能。
2.2开展读者活动,是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的需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图书馆传统的借借还还被动式的服务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们要改被动式服务为多样化的主动式服务,主动出击,以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种读者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向读者传输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这也是实现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的需要。
3开展读者活动的原则
3.1传播先进文化的原则;实施素质教育是图书馆服务的目的之一。图书馆通过举办各种读者活动,扩大图书馆在读者当中的影响力,是一种比较直观、比较有效的教育方式。图书馆活动只有与时俱进,传播先进文化,才能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要阵地的作用。
3.2“三贴近”的原则。读者活动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才能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坚持“三贴近”原则,就是要充分的挖掘读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递知识和信息。读者活动只有坚持了“三贴近”的原则,才使得读者活动富有生命力。读者活动坚持“三贴近原则,还要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一切从读者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努力做到让每一位参加活动的读者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有所收获。
3.3创新的原则。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民族如此,图书馆的读者活动更加如此。图书馆的活动如果一直沿用以前的模式,没有创新,图书馆事业就会停止不前。所以,要研究讲座的特点和规律,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手段抓好每一次读者活动,使读者活动充满活力,吸引更多的读者,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档案管理;图书馆事业;发展
引言
档案管理工作极具挑战性,它以实践为基础来获得相关内容,在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档案中囊括了人们的各种活动方式、活动后的感悟以及人们的发展等内容,能够为日后的工作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档案管理,许多活动的开展都也与档案管理紧密挂钩,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认真落实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促进图书馆工作中的交流,还能够推动各个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对于图书馆的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1.图书馆档案记载着图书事业的发展历程
档案管理工作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档案中不仅仅记录了图书馆的历史活动,还对图书馆中的一些服务、建设发展有所记载,这些记录是图书馆的财富,从整体上反映出了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和基本活动。
1.1档案的形成及分类
图书档案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环节中所产生或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的载体,对于图书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利用价值。在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中,图书馆档案被分为九个一级类目,依次包括:行政管理、图书业务、会计档案、党群工作、人事档案、设备档案、基建档案、实物和声像档案。
1.2档案收集和整理
档案的收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开端,也是档案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对各类文件的收集,主要包含两大方面内容:图书馆档案室接收和征集档案。在对文件的收集过程中,需要做到细心仔细,对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记录都要进行精确统计和保存,以免遗漏,便于日后可能需要的总结与查阅。档案收集的任务是解决档案分散状况与保管、利用档案要求,合理集中矛盾,只有“化分散为集中”,才便于保管和利用。
2.档案管理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
2.1完善档案管理设备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的安全保管至关重要,为此,图书馆可在档案管理的细节上做文章,例如将原有的保密性不强且容易破损的档案袋替换成更为科学专业的档案袋,这样更有利于档案的管理和查找,避免了因档案凌乱不堪而难以查找的现象。
2.2提高档案工作质量
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时,要依据相关标准来对档案的各项工作方案进行新一轮的修订,将每一分每一秒都把握在手,充分地加以利用,全面整理图书馆各个时期的档案,要使得档案资料能够用合理的方式进行类别划分、卷目清晰、摆放有序、查阅方便。
2.3加快档案管理步伐
当今世界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也要求档案管理能够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档案管理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图书馆可以增设一些必要的现代设备,如打印\复印机、扫描仪、计算机等,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档案管理软件,全程以计算机来进行管理操作,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进一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3.1增强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
档案意识的加强在当今社会已成了普遍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将注重点转移到此项工作上来,档案意识的增强,不仅对于档案管理效率的提高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其作用的发挥也具有深远的意义。而相反的,档案意识薄弱就会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使得档案无处可用。图书馆要制定计划,定期对档案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使其能够高效快速地发展起来。
3.2领导要对档案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
在图书馆的工作计划中,应为档案管理工作留有特定的位子并认真制定计划,给此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领导要就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要求向工作人员进行多次强调,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起此项工作,让此项工作能够更加规范,更加严谨,更加科学,掀起新一轮档案管理的。
3.3对制度建设予以高度重视
制度建设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很大,它的健全与否与其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密切相关,也为规范其管理奠定了基础。为此,图书馆必须寻找一些有效的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对制度建设进行落实,如按相关工作要求,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使其成为一个系统而有序的整体;原来分散的管理方式也可为集中管理方式所取代;做好对档案的保管统计;做到管理中的每个工作都有依有据;为档案管理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等。做好上述工作,定能推动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
3.4提高管理水平,发挥档案作用
寻求有效措施对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进行不断提升,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技术手段,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这些都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同时也使得档案管理能够更加上升一个层次,在档案管理当中,最重要的当属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此外,责任心同样也是不可缺乏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开拓创新,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整体质量,从而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图书馆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4.档案的管理在图书馆当中的运用
4.1档案管理与图书馆业务统计工作的关系
档案管理工作可被看做是图书馆业务统计工作的基础,图书馆业务数据统计工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如计算那般简单讲数字进行加减即可,而是比计算更为精确,更为科学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工作记录的分析,可以比较出工作中的优缺点,并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便于有效可行方案及措施的提出。不仅如此,图书馆业务数据统计工作还能抛砖引玉,创新人们的思维,使其提出崭新的观点及理念,使图书馆将侧重点放在正确的位置,为图书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图书馆的业务数据统计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性,如连续性,依据相关要求,它通过对原始记录的分析来归纳得到最终的结果,以此来指导图书馆的日后工作活动。它在很多情况下,都能提供更为便捷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4.2图书馆的档案工作是人力资源建设的主要依据
图书馆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创新,满足日新月异的需求变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问题迫在眉睫。而人才培养计划要循序渐进,不能毫无根据和计划。如果图书馆没有专业的人才资源的长期支持会造成与社会的脱节和管理上的拖沓,没有针对性的培养也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4.3档案的管理工作能够为图书馆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档案是描绘历史的最佳凭证,另外,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图书馆从业人员在以往的业务过程中与读者交流接触所得的资料结合而成。业务档案是根据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图书馆开展每一项活动的真实记载,包含活动的策划、实施和后期成效等内容。在读者进行相关检索时,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信息的搜索。为了满足读者这项需求,图书馆必须对档案进行认真的记载和管理,对每项服务活动的完整过程做好总结和文件资料。文件资料包括:活动的构思、预备实行方案、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活动所取得的效果、对活动的反思和总结等内容。这些文件资料为图书馆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借鉴。在图书馆后期的活动中,这些档案可以为相关业务者提供参考内容,可以节省前期准备的时间和工作量,甚至可以采取相同的思路,为服务工作提供了便捷之路,另外也对图书馆的品牌效应助一臂之力,更有利于特色服务的宣传和推广。
结束语
总的来说,档案作为当今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存在,其本身的特性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无论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还是发展历程都记录于其中,它集合了各种方法、经验以及成果,能够作为图书馆之间学习借鉴的桥梁,使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因此,档案工作在图书馆事业建设方面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是图书馆事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只有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才能把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蒋群蓉,贡维才.浅析高职院校图书馆档案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5)
[2]王新亚.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之浅见[J].黑河学刊.2011(08)
Explor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Transition and Innovation
Abstract In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age, library transition and innova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innovative practice from two aspects: management transition and service innovation. The author's proposal are as follows: improving management philosophy, breaking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learning and absorbing the advanced method and technology for service innovation, and hard innovation and soft innovation should coordinate for development.
Keywords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transition; service innovation
笔者不久前结束了美国图书馆的访学,近距离体验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美国图书馆同行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成就令人印象深刻,触发了笔者探究图书馆转型和创新的冲动,这是研究的缘由之一;其次,自己身处高校图书馆,强烈地感受到当前图书馆正面临着一场变革,图书馆未来将何去何从?好奇心驱使探究这个主题,这是研究的缘由之二;近日读到吴建中先生在2012年出版的《超越与转型》一书,引起强烈共鸣,这是研究的缘由之三。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问题,值得每个有责任感的图书馆人思考,这个宏大的主题,以笔者个人的学识和积累,恐难以抓住要旨,本文试图从图书馆的管理转型和服务创新方面展开研究,实为管中窥豹,意在抛砖引玉。
1 研究综述
图书馆转型与创新问题近年来引起图书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重视,国内主要的研究有:初景利[1]通过分析美国几个典型图书馆的创新实践,提出图书馆转型发展建议:加强图书馆的发展定位与战略规划的设计;加强以用户和服务为中心的业务布局与结构调整;改进图书馆的基础业务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业务的融合;加强图书馆统筹协调与协同的能力;加强人员队伍的能力建设与培养。初景利[2]把图书馆转型的外生动力归纳为:信息环境,经济环境、教育与科研环境等变化;吴建中[3]认为当代图书馆的转型不是功能的转型,而是增强和完善了“以用为主”的基本功能的转型;朱强[4]的研究认为在变革时代高校图书馆要主动寻求改变,需要制订出图书馆未来的战略规划;为用户提供精细化服务;为教学科研提供多维度、深层次的支持;注重开展多元化合作;宗霞[5]指出图书馆面临三个方面转型:核心价值转型、功能定位转型、管理服务转型。
图书馆的转型变革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上述文献研究表明,管理转型是服务创新的基础和保障,服务创新则是图书馆创新的显性成果。故本文把重点放在对图书馆的管理转型和服务创新的研究上,其中管理转型包括管理理念转型、组织架构调整、组织文化重构;服务创新则包括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创新和服务场所创新等。
2 美国高校图书馆管理转型
2.1 管理理念转型
在数字信息时代,美国图书馆界积极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对图书馆管理的再认识,从原有的重视文献资源的管理、服务业务的管理,发展到重视图书馆的全面管理,包括对图书馆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的研究、业务流程的再造,用户关系的管理等等。
2.1.1 引入企业管理思维 重视发展战略规划
很多美国高校图书馆都在其网页上写明该图书馆的使命或愿景,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美国国会图书馆早在1998就开始未来发展战略,其发展战略主要围绕内容战略、用户战略、推广战略、组织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方面提出[6],并在之后的时间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哈佛大学2013年最新的战略目标则强调[7]:为支持哈佛大学研究,教学和学习,实施哈佛图书馆馆藏和内容开发战略计划;通过知识发现,整合专业知识和全球合作的网络,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数据。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最新战略规划中提出了七项战略目标[8],包括馆藏发展战略、用户战略、学术支持战略、空间优化战略、文化建设战略等。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的新服务模式战略目标则重点强调[9]:数字图书馆战略、学术支持战略、图书馆评估战略等等。耶鲁大学医学图书馆最新战略规划包括[10]:世界级的馆藏发展战略、服务战略、推广战略、沟通与协作战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总之,图书馆发展战略重点通常围绕资源保障与建设、融入学校的教学科研、知识发现、信息素养教育、以及组织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而制定长期规划。发展战略规划高瞻远瞩,以支持学校的学术发展为准则,对具体的业务工作有较强的引领作用。
2.1.2 重视用户关系管理
美国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用户关系管理,用户关系管理的要旨是重视用户价值,为细分用户提供细化服务,服务运作从“以业务为中心” 模式转向“以用户为中心”模式。通过关注用户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行为,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为用户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服务,是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的有效手段。加强用户关系管理有多种方式,如为细分用户提供定制书目信息、热门图书推荐、定题信息服务等等。此外,让用户参与新服务的设计是用户关系管理的另一种尝试。一直以来,图书馆的服务设计都是以图书馆为主,以用户为辅,美国高校图书馆则把用户参与放在首要位置。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建设读者学习空间的时候,邀请用户提供设计方案,用户投票选定方案,整个过程都以用户为主,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满意度。
2.2 组织架构调整与变革
美国高校图书馆近年在组织结构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打破传统图书馆组织架构和部门设置,合并和重组了许多传统部门,成立了很多新部门,使组织机构扁平化。
2.2.1 优化组织结构,成立新部门
在美国高校图书馆有很多新部门,如战略规划部、人力资源部、评估部、馆藏发展部等。战略规划部负责研究学校的发展规划,结合及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趋势,制定本图书馆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规划部通常由馆长直接领导,是馆长的智囊团。人力资源管理原本是企业管理的理念,强调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发挥员工潜能。近年美国高校图书馆效仿企业管理模式,重视提升员工素质,纷纷成立人力资源部,该部门主要负责全馆人员招聘、薪酬制度、岗位设置、岗位考核、职称评定、员工培训等,良好的人力资源系统是完成组织使命的保障。评估部出现较晚,是在2000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LA)提出图书馆评估准则后,顺应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设立的部门。图书馆评估把读者满意度作为评估的重点,评估部负责日常的各类数据搜集,分析评估数据,定期评估报告,为图书馆个性决策提供支撑。馆藏发展部是从采访部发展而来,通常整合了采访馆员、咨询馆员、学科馆员等分散在不同部门的馆员,组合而成的新部门,负责制定馆藏发展政策、发现用户需求,按需统筹建设馆藏等,原有的采访部则重点放在资源的采购及合同管理等商务工作。
2.2.2 实施全面改革,重新整合机构
2011年哈佛大学图书馆改革在世界图书馆界引起轰动。当时哈佛图书馆共有八十多个分馆,由于历史原因,存在机构臃肿、协调性差、资源建设重复等问题[4],导致图书馆整体运行效率低下,已经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哈佛图书馆高层决定对原有的组织模式进行的改革,把所有的分馆按照馆藏发展需要、馆藏内容所属学科领域以及业务活动相似性分成五个大组,各个分馆除受原来所属院系领导外,还要受所在组负责人的领导。重组后的哈佛大学图书馆,组织机构实现了扁平化,增强了分馆与总馆、分馆之间的横向协作,并统一了分馆借还书服务、技术服务以及数字影像服务等服务界面,使服务规范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在2007年提出“新服务模式计划”,进行了以大学科群为基础的整合。该计划组织变革的重点是对原有的专业分馆进行合并和重组,按数字图书馆的虚拟布局和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功能,形成以学科群为基准的整合,为跨学科研究与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促进整个大学图书馆系统的高效和集约运行。该图书馆还将以前分散于各分馆的采购、编目业务统一纳入总馆的技术服务部门。
2.3 组织文化重构与创新
图书馆组织文化对图书馆的价值观、管理风格、组织架构、规范制度起导向作用,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同时对于员工具有指导作用和激励作用,促使员工把群体价值观念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规范员工的行为,是打造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力[11]。在转型和变革时期,图书馆组织文化需要重构和创新,为管理转型和服务创新提供支撑。
为适应快速变化的信息环境,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提出新的组织文化构建计划[12],重点强调支持和鼓励员工不断更新他们所拥有的技术,培养员工对工作方式变化的高度敏感性。耶鲁大学图书馆强调树立对馆员终身学习和教育的文化,通过给馆员提供各种学习机会,满足馆员自身发展的需求,让员工获得职业的成功。图书馆文化重构,需要重新审视馆员的作用,重视馆员个人和团队的发展,利用各种方法提高馆员的进取心[13]。
3 美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3.1 服务内容创新:从文献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
美国图书馆学大师谢拉[14]说:“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美国高校图书馆积极探索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型,学科服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1.1 深入用户的学科服务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担负着新的使命和任务,学科馆员成为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的重要力量[1]。康奈尔大学的学科服务的主要任务是[15]:院系联络、馆藏建设、参考咨询、教学培训。耶鲁大学学科馆员的任务是:负责有关学科文献的订购、检索服务和咨询服务,以及承担学科课题和项目。哈佛大学商学院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在嵌入教学培训方面取得不菲成绩,他们围绕课程教学与学习提供特色服务[4],2010年参与的课程达到90多门,基础服务包括教学准备服务、技术帮助、课程网站建设、教参资料的保留和获取、全文链接的提供等;全程跟踪的深度服务包括:信息产品和学习资源的定制、与课程相关情报收集及调研分析、课题决策参考方案、学生研究作业、项目内容设计等等。
3.1.2 嵌入科研的高端知识服务
美国高校图书馆除了大力发展普遍的学科服务,还探索“嵌入式”高端知识服务模式。近年来很多研究型图书馆承担科研数据管理任务,为本校学者的科研项目提供从项目申报到研究成果数据管理服务工作,一般设有专人专岗实施数据管理服务。科研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组织、存储、备份、共享、数据安全等,需要开发专门的软件工具进行管理,为此图书馆还同技术开发商一起合作开发相关软件产品。这项工作已远远超出传统意义的图书馆业务,这是美国高校图书馆探索从传统的信息服务向高端知识服务的转型的典型例子。
3.2 服务手段创新:社交网络和移动图书馆
美国高校图书馆对新技术非常敏感,及时应用新技术,有效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社交网络和移动图书馆服务是目前美国高校图书馆有影响力的服务。
3.2.1 运用社交网络服务用户
美国很多高校图书馆都运用社交网络推广图书馆的服务,建立同用户的沟通渠道,带给用户全新的服务体验。美国高校图书馆在社交网络出现伊始,就敏锐地发觉这项应用对图书馆的重要性,紧紧围绕这项技术开展多种虚拟服务,现在很多图书馆都拥有数量可观的“Fans” ,年轻人是社交网络的主要群体。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普遍采用Facebook、Twitter等方式同用户交流和互动,图书馆Facebook主页所提供服务的内容包括:新闻、最新通知、参考咨询、交流园地、技术服务等,很多图书馆甚至把实体展览都搬到Facebook上来,还有图书馆借助社交网络平台组织热门话题讨论活动,所以这些应用都大大增加了读者的关注度。
3.2.2 移动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
移动图书馆在美国率先得到普及和应用,移动图书馆最早只能进行一般信息查询,如馆藏目录查询、移动数据库检索、参考咨询 、续借图书、读者账户管理、馆藏分布、新闻和新书通报等,现在发展到建立社交网络的链接,提供讲座播客服务,预约研修室,预约移动课程等。除此之外,移动图书馆大大促进了电子图书和有声读物的借阅,在促进阅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大学图书馆正努力扩展支持移动设备的信息环境,以方便用户利用移动设备获取学术资源。
3.3 服务场所转型:从文献中心到学习中心
3.3.1 信息共享空间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学习场所
一直以来,图书馆给人的印象是浩瀚的书库、安静的阅览区。美国高校图书馆则正在颠覆这种印象。上个世纪90年代,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就率先提出将图书馆打造成信息共享空间的理念,把图书馆打造成读者学习与交流的场所。读者可以利用信息共享空间完成各类学习与讨论交流,把传统的书库从原来显眼的位置转移到比较隐秘的地方,二线图书甚至被移到城市郊外的密集仓储中。信息共享空间通常分为学习共享空间和学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主要提供给大学生利用,有个人学习间、小组讨论学习间、设备与技术服务空间等。学术共享空间则是为研究人员提供高层次的研究与讨论空间,提供多种硬件设备,如电脑、投影仪、打印机,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和文字识别设备等。信息共享空间中的设备和家具都是可移动,用户可以根据会议或研讨的需要重新布置。此外,在许多特定区域还设置了咖啡厅,浓郁的咖啡气味,令读者沉浸在松弛与惬意的环境中,享受学习、交流和思考的乐趣。
3.3.2 为游戏化学习提供支持
地平线[16](Horizon)报告在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都提到游戏与游戏化学习将成为高等教育中广泛应用的新技术。所谓“游戏化”就是将游戏的基本元素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在游戏化的课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体验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学习来积累点数获得奖励。美国许多高校图书馆正在提供游戏服务的尝试,主要目的是吸引用户到图书馆学习,加深用户对图书馆工作的熟悉和理解,提升用户阅读粘性和信息素养。在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图书馆的一个中型开放区域,摆放着普通的阅览桌椅,贴在每个阅览桌上的九宫格数独游戏为在此学习的理工科学生提供游戏支持,他们在学习间隙,顺便完成贴在桌面上的游戏,在游戏中锻炼思维,体会学习的乐趣。
3.3.3 学习中心的嬗变――斯坦福大学的“无书图书馆”
在场所创新方面,美国高校图书馆有很多大胆创新,斯坦福大学的“无书图书馆”就是一个创新案例。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因为空间容量限制,在2010年将物理图书馆和工程图书馆改建成“无书图书馆”,他们将大部分图书搬运至郊外的远程书库,把腾出来的空间设计成“无书图书馆”。走进无书图书馆,感受到这些空间都是为“人”设计的,而不是为“物”设计的,里面有大量的沙发,一个名为“头脑风暴岛”的讨论区域、电子公告栏以及一组活动空间,只有很少的书和书架。在一侧显著位置,有当年惠普公司初创时的办公室模型、在走廊里则摆放着Google最早设立在斯坦福大学的存储设备模型。几台电脑和Kindle电子阅读器摆放在桌面上,供读者使用。“无书图书馆”全Wifi覆盖,智能手机和电脑可以随时联网查阅资料,这样的空间为读者营造出更多自由的学术氛围,令读者沉醉其中,成为思想的“孵化器”。
4 研究启示
4.1 提升管理理念,突破体制限制,大胆探索组织创新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需要变革以适应未来图书馆的发展。组织变革的前提是管理理念的提升,需要把图书馆事业放在一个相当的高度去审视,提出图书馆的愿景和使命,制定图书馆发展战略。纵观中国图书馆界的理念创新, 步伐很小,战略规划大多停留在表面,或者表现为工作计划,而不是一种组织未来的发展战略,往往缺乏深思熟虑的高瞻远瞩规划,加之落后的组织文化,使图书馆缺乏一种向上的力量。
美国高校图书馆具有很大的自治性、自主权,因此在体制上保证了改革与创新的顺利进行。相比而言,中国高校图书馆缺乏自治性,加之历史原因,中国高校图书馆是学校高端人才家属聚集之所,组织内部的任何变革同个人利益冲突时,都会在内部形成强大的阻力,因此中国高校图书馆在组织创新方面缺乏建树,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图书馆进行了尝试。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按照大学科重新整合服务部门,形成以学科为主,融合基础服务和高级情报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浙江大学图书馆成立了研究与发展规划部,负责研究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制订图书馆发展规则,并根据业务线条设立了资源总监、服务总监、技术总监和合作总监岗位。
4.2 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服务创新
国内图书馆界比较固守传统的图书馆管理范式,缺乏对新范式的研究和尝试,亦缺乏引进借鉴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服务创新的实践。总体看来,图书馆的局部创新多见,系统性创新少见,很多创新本质上只是对原有服务的补充或点缀,而真正的创新则必须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重构图书馆服务,可以说中国图书馆界正是处在“微创新”的阶段。应大力倡导建立图书馆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从自娱自乐式的“创新”中走出来,努力寻求满足用户需要的服务创新。
4.3 “硬创新”和“软创新”并重
1 书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上有著名的 “书理学”三原则:书是基础,人是关键,用是目的。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也有 “图书馆学五定律”,即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1.1 推荐书目(纸质书)
推荐书目是针对一定的读者对象或针对某一专门问题,经过精心选择而编成的书目,供读者学习某一门知识或了解某一事件,也包括为配合专业学习的专业阅读书目。
目前,很多读者读书存在局限性、盲目性、急功近利性。很多读者有对知识的渴望,可由于缺乏阅读能力,找不到适合自己读的书籍。有的读者只是盲目地看别人在看什么,而不知道到底自己需要什么。有的读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读书,很难获得真正的知识。推荐书目的出现不仅引导读者读哪些书,指明读书的先后次序,还会进一步指导怎样阅读。
1.2 电子书
以手机为媒介如国家图书馆推出的 “掌上国图”,该服务包括移动数字图书馆、短信服务、国家图书馆 WAP 网站、手机阅读和国图漫游五部分。
以电脑数据库为媒介的电子图书,如南京市金陵图书馆数字资源大体包含图书杂志、期刊论文、试听资源、地方文献、试用资源、其他资源六大板块。
电子阅读、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已经对传统阅读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图书馆提供的阅读推广应当适应时代的变化, 有专人对读者进行指导和辅助,提供与时俱进的阅读方式,协助阅读设备的使用等。
2 人
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要特点是交流,交流主要是馆员和读者之间的交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读者,会有不同的交流方式吸引读者。
2.1 青少年
青少年不仅是国家未来的主人,还肩负着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 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婴幼儿是奠定阅读习惯的基础阶段,青少年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
少年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建立全民阅读的基础。倡导全民阅读,应从儿童抓起,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养成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研究的意识;提供优秀的少年读物,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建立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完善少儿图书馆建设,让中国的小读者可以做到“有困难找图书馆”。
2.2 弱势群体
阅读推广的工作重点,应该是阅读困难群体,包括低识读能力人群、低幼与学龄前儿童、残障人士、农民工子弟及农村留守儿童、经济困难人群等,这是由图书馆的基本理念所决定的。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本地区弱势群体对图书馆和阅读的需求来提供相应的阅读服务。最大限度的维护弱势读者的权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延伸到无限的服务中去。
2.3 阅读推广人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首先要进行读者调研,研究读者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了解读者需求。为使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常办常新,需要培养阅读推广人。公共图书馆应成立一个机构,专门负责阅读推广的策划、宣传和实施,即推广活动部;要有专人负责审议、决策推广活动部的推广方案,还要有专人参与和监督。这样,有了完善的工作机制,责任明确,目的性强,宣传到位,就可以保证推广活动的顺利实施。
2.4 图书馆员
图书馆员作为读者阅读的引路人,不仅要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娴熟的计算机技术,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阅读推广技能。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帮助和辅导读者在众多的文献信息中迅速获取所需的信息,解答读者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另外,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主导读物选择方式,重视读者的阅读偏好,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此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服务中融入人文关怀,让读者从内心感受到图书馆的美好。
3 生活
3.1 亲子阅读增进亲子关系
阅读应该越早越好,甚至可以从零岁开始。一项研究表明,与年仅 6 个月的婴儿一起阅读,有助于儿童早期的语言和识字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丰富婴儿的情感,并且亲子阅读可以让孩子和宝宝之间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进行交流,增进亲子关系。
3.2 快乐阅读
从小就要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让他们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而光荣的事情。公共图书馆应为青少年提供宽阔的经典阅读平台, 使他们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对经典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并从中收益。经典著作的阅读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文学类经典书籍,潜移默化的完善青少年的人格,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
3.3 创建学习型和谐社区
现代社会的休闲娱乐丰富多彩,如电视、网络、游戏、KTV、电影院等,居民受到物质生活干扰,不能像以往一样专心阅读,阅读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市级图书馆应该利用在街道社区设立的小型图书馆,制定相应的阅读推广计划,吸引居民用阅读充实假期生活,帮助居民提高阅读能力和习惯,建设学习型社区。此外,由社区图书馆组织的阅读推广活动能给陌生的居民提供一个互相认识、互相学习的机会,将有助于改善人们之间日渐冷漠的邻里关系,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
3.4 全民阅读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专家认为,全民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设立国家级的全民阅读条例以规范和保障各类阅读活动非常必要,其法律化意义重大。
关键词; 档案管理 ; 公共图书馆; 作用
2013年6月,文化部对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进行了第五次评估定级,目的是运用评估定级这一手段,调动图书馆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增强图书馆的业务建设与科学管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促进图书馆改善办馆条件,进而有力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更大发展。富平县图书馆作为县级公共图书馆,首次参加文化部对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定级,通过参加评估和对评估定级细则的分析,发现档案资料在评估定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图书馆工作业绩的真实反映,也为图书馆制定工作计划、指导和改进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同时也是国家对图书馆进行评估定级的重要依据,因此,抓好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直接体现着图书馆工作的整体水平。
本人通过参与本馆参加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全过程,以及和同行们的交流、探讨,有以下几点感想,愿与同行共飨。
一、 图书馆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意识淡薄
未参加过评估定级的公共图书馆,存在档案意识淡薄的问题,馆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档案资料的重要作用,忽视档案的自身建设。在参加评估定级时,出现业务统计只有一些表格,没有反映表格中的相关资料;一些活动资料东一块西一块,没有集中归档,工作汇报资料写的天花乱坠,脑子里装着好多工作,但拿不出反映这些工作的相关档案资料,这与平时不注重档案资料的及时收集有直接的关系。
(二)档案建设滞后于图书馆业务工作
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和技术手段,普遍落后于本馆业务部门,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这些情况较大程度上制约着图书馆档案工作的发展。因为,档案资料是在管理工作和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就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及时收集和整理第一手资料,按照建档程序,客观真实记载当时的活动情况,这样,档案工作就能为本馆发展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
(三)档案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只负责登记、收藏、保管等一般性管理工作,没有经过档案管理专业培训,对馆内所生成的档案不能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归档、统计分析,使档案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二、 如何加强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
图书馆档案是在图书馆各种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并为一定目的保存下来,具有查考和利用价值的各种不同载体的文献资料。它是图书馆各项活动的原始记录,真实记载着图书馆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具有很强的信息利用价值和信息传播功能,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改进及未来的规划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加强图书馆档案工作势在必行。
(一) 提高认识、增强意识,成立档案管理机构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领导重视,认识到档案资料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并不断增强全馆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成立档案管理机构,确定档案管理的分管馆长、管理员等,来具体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统计分析,以备后用。在图书馆的评估定级、文明单位、巾帼文明岗的评比评选等活动中,都非常看重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原始档案资料,对馆内所做的一切工作,都需要有图片、影视、原始数据等资料来证明。因为图书馆工作比较特殊,原始资料来自不同的行政和业务部门,这就要求各部门分设自己独立的兼职档案管理员,负责向专职档案员及时准确地提交归档材料,比如图书、杂志的借阅登记册、读者办证登记册、利用共享工程设备举办培训、讲座、播放投影等情况,专职档案员对提供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归档,并进行综合分析,作为馆领导制定决策的依据。因此,只有培养全馆人员的档案意识,明确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人人参与,注重收集原始资料,才能保障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健全档案制度,做到档案及时收集、归档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没有制度的约束和规范,档案工作也难做到尽善尽美。图书馆可根据《档案法》和国家有关档案、文件的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整理归档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借阅制度、鉴定销毁制度等,使档案管理有章可循,做到将单位各个时期产生的有关文件活动、计划总结、业务统计、工作测评、学术交流、文献建设、读者服务等原始资料,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确保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于装订的期刊杂志、报刊,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收集的地方文献,要设立专柜,专人管理,以方便读者的查询。特别对馆内收藏的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籍书目,要针对不同的纸质和装订方式,做相适应的保管,确保历史文化得到妥善保存,并能使文化精髓发扬光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要认真做好档案的八防工作,即防火、防光、防潮、防霉、防盗、防高温、防有害气体侵蚀和机械磨损,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
(三) 保障经费,改善条件,培养电子化档案管理人才
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有足额的经费和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档案要准确归档,妥善保管,整齐有序的排放,并得到有效利用,就应设置档案室,购置档案柜及档案盒,配备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照相机等办公设备和温度计、除尘器、灭火器、防虫剂等防护器材,但这只是搞好档案资料管理的硬件基础设施,而配备的人员素质的高低则是搞好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软实力。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各县市公共图书馆的普及和推广,图书馆的业务办公已走向电子化、信息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从时间和空间上大大拓展了档案工作的范畴,从而给档案学基础理论带来冲击,也给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变革和发展的机遇,对管理文件的数量和质量都相应有所提高,这就要求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档案管理知识,更要不断充实和掌握信息自动化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要富有细心、耐心和恒心,做到脑勤、口勤、手勤,积极主动地做好档案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三、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为党政及社会团体提供信息服务
利用档案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所以,档案工作者不但要收集、保管好档案,必要时还要对档案材料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汇总。只有积极主动地开发利用好档案信息资源,为党政及各社会团体提供有价值的情报信息服务,为馆领导制定决策、开展活动提供有效的档案信息,档案才具有生命力和活力,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希各图书馆高度重视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把档案管理作为单位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让其在图书馆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趋势;障碍
进入21世纪,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学科发展日新月异,云计算技术与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文献信息数量剧增,广大师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加专业化、个性化。图书馆服务重心必将从一次性文献服务转向学科专业化的文献信息服务。新形势下,学科馆员模式的出现给高校图书馆读者信息服务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使得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变得更加完善,读者也开始倾向这种服务方式。学科馆员又称学科专家,一般是指既有图书馆情报专业的学科背景,又具备某一学科专业知识,在高校各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能够在该学科领域为师生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的引入反映了中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观念的重大转变,图书馆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变为在网络基础上将用户与专家和学科专门知识联系起来的一种问答式服务。
一、高校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
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模式建立的时间不长。在1998年,由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推行,而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图书馆相继开展。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履行的工作职责大致相同,服务对象主要面对院、系学科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归纳为两个方面;专业参考咨询和院系联络。专业参考咨询是指向读者提供咨询建议、数据库检索、参考资源建设以及读者使用指导;而院系联络是指与各院、系、教研室建立交流沟通机制,主动了解学科信息需求,有针对性的改进图书馆工作,院系联络在这两种职责中是核心职责。在Web3.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应履行的工作职责包括:
1.熟悉本校图书馆有关专业学科的馆藏资源建设情况,负责制定或参与相关学科馆藏资源的发展计划。参与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的选择和评介,为读者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提供咨询帮助。
2.开展全方位的读者教育。学科馆员组织的各种读者教育活动,不仅要介绍图书馆现有馆藏资源,还要介绍对口学科的其他文献收藏机构的资源和相关网络信息资源,使他们能够合理合法地索取所需信息。以贵阳学院图书馆为例,我馆为读者提供了图书馆数字信息的培训讲座,也组织校内读者进行资源检索技能培训,开展读者座谈会和读者问卷调查,了解读者对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评价,对资源的认识和需求,使用资源的方式和倾向。同时,还提供咨询服务,包括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Email咨询等更好为读者服务。
3.咨询服务的多渠道探索和深层次开发。学科馆员除担当传统咨询服务中图书馆员的职责外,还应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承担起网络咨询服务的职责。着重跟踪对口专业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对热点问题及代表论著、新观点等进行搜集并分析研究,做出知识性的评价,编制二、三次文献,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参考;应全面搜集、鉴别和整理相关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为用户提供学科性专业信息资源导航。
4.注重与院系之间的沟通协调。学科馆员应与对口院校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参加有关的院系会议,主动了解院系教学、学术红队及科研进展情况,听取他们对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及对学科信息服务的要求,结合实际需要确定资源的整合动向。
二、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模式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模式可以使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建立在一个以人为本,尊重专业技术人才的良好氛围中,拓展服务空间,提升服务质量;也可以使图书馆真正融入到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中来,为教学和科研更好服务,最大程度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势。因此,以战略发展的眼光来看,建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模式必将对高校的健康发展长期有益。
1.有利于提高各类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学科馆员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向有科研和教学要求的师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源服务,并能从海量的馆藏文献资源中快速提取有价值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类,从而形成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供读者利用。及时向广大师生通报,宣传图书馆新增加的文献资源和专业服务、促进对图书馆资源和专业服务的充分利用。我馆参考咨询部近年了也开展了相关服务,一些学科馆员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生态与环境科学系对接,为其提供国家以及省级课题的项目的信息支撑,包括有关课题的各种数据资源,最新发展前沿,国内外研究状况等,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院系的科研成果发展提供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有利于服务的个性化和人性化
互联网的发展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获取所需信息变为可能,随之而来的是读者需求将发生巨大变化。在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中主要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由于教学科研任务重,时间紧,他们都希望能通过图书馆的专业服务来快捷方便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而且要求所提供的服务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咨询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不再是“人找信息”,而是以“信息找人”为原则。因此,学科馆员模式就是一种为高校师生“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3.有利于为对口院系提供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情况
学科馆员从学科专业对口的角度,不仅要求自身能熟悉本馆有关学科专业的馆藏情况,而且要开展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的培训讲座,特别是为对口学科专业的师生提供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的培训指导,及时宣传图书馆新增加的资源、服务项目以及服务措施,协助编写各类宣传材料,如读者参考资料、图书馆利用指南和电子信息资源的使用指南等。我馆在大厅设有读者新书推荐栏,定期为读者介绍新的馆藏资源和信息,还有供读者自由取阅的图书馆宣传手册与利用指南以满足读者更方便快捷的服务。
4.有利于不断完善学科信息网络资源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云计算技术整理有关学科的馆藏网络资源和公共网络资源,建立该学科信息资源网,并通过利用数据库技术及时地更新学科网络资源,并入全球学科资源信息网,为高校学科专业的合理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5.有利于指导学科信息资源再加工,进行相关学科专题研究与服务
学科馆员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指导用户从繁杂的知识资源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知识信息,将这些知识信息融化和重组为相应的知识或解决方案,并将这些知识固化在新的产品、服务或管理机制中,即对现有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加工,服务于有针对性的需求。学科馆员不仅要积极地进行自身的科研,还要根据对口学科的科研课题,进行专题文献检索,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下转第21页)(上接第17页)科研提供专题服务。目前我馆每年为我院科技处提供论文的代检代查服务,给全院教职工的科研工作予以实质性帮助,也是我馆年来推行学科馆员制度迈上的一步新台阶。
三、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发展障碍
1.人才障碍
学科馆员是从图书馆各个部门中选的业务精英,需要具有综合业务素质高,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强,对图书馆资源熟悉,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并具备较好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学科背景。需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熟悉本校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第二,具有学科专业背景,有相关客户的科研能力,判断具有科研价值的课题推荐给高校师生,为其提供科研所需的文献资料;第三,工作具有积极性,善于沟通和协作,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第四,具备Web3.0环境下云计算技术的信息检索、信息传递和信息指导能力。不难看出,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极度缺乏以上符合条件的人才精英,我们从清华大学图书馆――我国学科馆员制度的先行者和高级人才云集的图书馆中也仅能找到8名具有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负责对口联系,从这一侧面反映出高校图书馆高级人才缺乏的严峻局面。我馆既有自身学科专业背景,又有图书馆学相关经验的业务能手还很缺乏,导致很多院系的科研对接工作还无法介入参与,目前只参与了为数不多的院系的科研工作,所以高级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学科馆员制度发展的一大障碍。
2.资源障碍
学科馆员制度在高校图书馆的顺利开展必须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做支撑,它已经从过去简单的文献资料查询转向以信息化为核心来满足信息服务对读者需求的支持。这使得高校图书馆要不断要丰富自己的数据库资源,还需覆盖当今各类学科最新的国内外前沿发展动态资源,包括网络资源信息和文献资源信息。许多高校由于财力、物力等各因素限制,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我馆现有数据库资源十多个,包括CNKI,维普,超星,读秀等,拥有100多万册电子图书以及电子期刊,并且所有数据资源库每年都在不断更新和建设,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需求,但还需不断充实与壮大我们的数字信息化资源为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机制障碍
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服务要想获得高效率化,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学科馆员应实行专职化管理,相对集中便于管理的统筹安排,同时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得到及时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充分保障。另一方面,学科馆员的服务工作要有灵活性原则,开展服务都是基于用户的需求,包括要迎合用户的空闲时间,有时不惜加班加点,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及时有效的为用户开展服务,所以,必要的激励机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
4.认证体系障碍
目前,我国图书馆缺乏完善的认证体系对学科馆员的资格与学科馆员制度进行认证;缺少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建立相应准入制度,缺少对学科馆员的任职条件制定建立统一标准和对学科馆员制度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成果做出明确规定。许多高校图书馆虽然开展了学科馆员的服务,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开展了特定服务,完成规定的要求,图书馆才能被认定实施了学科馆员制度。另外,缺少对学科馆员制度纳入相关的国家评估体系。在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中教育部和其它省、市制定的评估指标体系中还未涉及学科馆员制度的内容。由于缺乏政策导向和一些强制化的必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
总之,学科馆员制度的推展必将给高校图书馆带来未来发展的期望。我们只有认清形势,不断努力完善和提高我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工作计划和目标,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帮助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全面的资源保障,提升图书馆的核心服务力,拓展图书馆未来发展空间,使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达到一个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柯平.学科馆员服务与学科馆员艺术――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实践研究之二[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5).
[2]钱智勇.学科馆员与重点学科创新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5).
[3]梁昌娟.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及其工作职责[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