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11 07:09: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国际贸易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在采用“参与型”教学模式后,要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觉、自主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要准备上课所需要的资料,上课时在轻松的环境中将知识点掌握,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1.2在教学活动中,应突出合作互动性
“参与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中应重点突出其参与性,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互动程度和合作程度。在合作完成一项调查或活动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从而使国际贸易这一学科更好地发展。
1.3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个性
在采用“参与型”教学模式后,课堂上学生会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并向老师提出问题,在轻松的环境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
2“参与型”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2.1课前准备阶段
“参与型”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查阅相关资料和准备教案,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和布置预习作业。
2.2课堂教学阶段
在“参与型”教育模式下,教师应在课堂中设定题目,要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作为整节课的主体。再根据ETD引出问题后,将学生分为四组,让其中一组向另一组提问的,另一组通过合作研究出问题的答案。
2.3教师在课后要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在“参与型”教学模式下,老师要注重学生的上课状态、预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表现并作评价,并将每一评价都按比例加入到学分的考核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对于本节课关于ETD的学习,老师会分别对每组进行点评,每个小组和每个小组也会对自己和其它组进行评价,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利用“参与型”教学模式国际贸易的教学效果
首先,“参与型”教育模式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遵循了国际贸易教学的内在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其次,“参与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国际贸易学习的参与意识明显提高,营造了一种主体参与、协同竞争、富有生气的教学氛围。在“参与型”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新教学理念。最后,“参与型”教学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
4.1在教学的准备阶段要学生去发现问题
在课前,教师要给学生规定预习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内容中找到问题、提出问题,便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达到参与的目的。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4.2在课堂教学中要学生自主分析问题
在课堂中对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小组的讨论方式进行讨论和分析,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当中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不同的答案会使以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实现对高校学生的全面教育。
4.3在讨论结束后要正确解决问题
无论以什么样的过程对问题进行参与,问题的答案都很重要。要让学生在参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的薄弱环节,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5“参与型”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1)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对于学习来讲非常重要,虽然目前“参与型”教学模式开展的很不错,但学生仍缺少对学习和讨论的兴趣。
(2)教师仍在教学活动中占主体。采用“参与型”教学模式就必须对老师和学生的位置进行重新的定位。由于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一直作为主体,在突然转变教学模式后,老师和学生都无法短时间内适应这种主体的对换。
(3)课堂中参与时间比较短。在有限的时间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保障学生参与性,对于目前我国的教育环境很难满足条件。每一节课都会有教学计划,再让学生参与就可能完不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在达到教学目标和任务时,又不能满足学生参与性。
(4)教学难度比较大。采用“参与型”模式教学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的学习难度。“参与型”教学既要求老师的专业知识,又要求老师的驾驭能力,然而,目前,我国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参与型”教学的开展。
6对于“参与型”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改进意见
(1)以国际贸易这门学科来讲,教师应在授课中以实例进行讲解,可以将我国贸易的发展、与国外进行贸易的问题等相结合,关注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2)我们要在不断的应用中慢慢转变观点和思想,使老师成为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要求老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完善的教学流程和计划,在有限的时间传授重要的知识。
(4)首先,加大了老师备课难度,老师既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要调动课堂上的气氛,同时,我们也要重视教师的整体素质问题。
7总结
(一)国际经济学中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假设商品要素流动这一前提下分析研究企业发生的具体贸易行为,以及国际贸易政策变动。国际贸易理论中提到了优势思想,这一优势简单阐述即是各个国家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中体现出的竞争力,形成了各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进入与退出,体现各个国家的企业在国际上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国际贸易的优势从绝对优势演变为相对优势,绝对优势是指各国企业对同一商品的生产因为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形成的企业竞争优势,相对优势是指各国企业在生产不同商品是因为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而形成的竞争优势。相对优势与绝对优势都是在不同的假设前提下对相同事物做出的判断。同时可以得出结论,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不受到资源约束的话,具备相对优势的企业则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具备绝对优势的企业则可以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国际经济学理论中的发展应用
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垄断优势理论,它形成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该理论认为因为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具备不完全性的特点,给跨国公司带来垄断的优势,比如跨国企业具备的专有技术,管理经验,以及销售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得到较高的垄断价格和利润,因此产生了不完全竞争的局面,这是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直接原因。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是基于垄断优势理论提出的,因为产品在市场上有着周期性的变化,主要分为创新,成熟以及标准三个阶段,各个阶段都与企业的决策密不可分。因此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投资战略。国际直接投资应该运用在产品生产已经成熟并且投入标准化生产,这样可以将生产投入到成本较低的区域,从而替代出口产生的成本。3,内部化理论,该理论基于自然性市场的完美性出发分析当前跨国企业的兴起以及外国投资现象的形成。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是由于市场内部化形成的,市场内部化是指外部市场机制导致原材料,半成品等交易的效率呈现较低的状态。为了提高这一效率企业不得不通过行政结构将低效率的中间产品内部化。这一理论同时解释了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行为。
二、套利与平价理论在国际经济学理论中的发展应用
(一)基本概念阐述
套利是指在同一个市场中购进外汇,证券,商品等其他货物同时在另外一个市场中以更高的价格将其卖出。价差则是指同一个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有着不同的价格,包含时间上以及空间上的差异。交易成本是指套利者完成一项交易需要耗费的成本,主要包含直接成本以及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劳动力流动的交通费,资金流动的汇费以及隐含的工资,利息以及租金等,间接成本主要包含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等。平价主要是指价值对等,具体阐述为只要不同市场之间的价格差异超过交易产生的费用,那么套利者就能从中获取利润。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套利与平价理论的基础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不同的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一般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包括我国在内的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双语教学有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获取学科知识,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双语教学并不是单纯的英语语言教学,而是指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学科教学,而不是语言教学,更不是翻译教学。因此,双语教学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英语,更重要的是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来学习学科知识、专业课程的核心知识和前沿理论。简而言之,双语教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经济类学科,是国际经济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的结合,体现了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兼顾的指导思想。因此,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掌握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和预测能力,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专门知识,能够从事外贸实际工作的复合型中高级专门人才。根据当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本科教学逐渐普及化的趋势,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在本科阶段应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强调应用型和实用型的人才。因此其培养模式呈现的主要特点为:将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英语的学习放在了尤为突出的位置,要求通过四年以英语为主体的专业系统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在毕业时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六级和至少一项国际商务英语考试。从毕业生择业意向和工作表现来看,具备良好英语水平和技能的学生就业率明显较高。就业后这类学生能够较快地独立开展工作并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因此,外贸企业、外资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外贸岗位更欢迎这类人才,使得这类人才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而双语教学能最大程度满足上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英语、用英语。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各经济领域,尤其是国际贸易与金融领域将逐步与世界接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将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大量的跨国公司将进入中国或在中国开展经营业务,这使得能够熟练运用外语的国际贸易专业人员更加受到青睐,由此彰显出双语教学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作用。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开展双语教学实践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4号文件,其中提出推行双语教学的要求,大大推动了全国展开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看,笔者认为若要达到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目的,双语教学必须要形成体系。笔者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包括教师、学生和配套条件这三个要素在内的三角形模式。
首先,要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在三角形双语教学模式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师资建设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双语教学的教师除了应该具备其他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例如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和谐的科学和人文精神)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即能够流利的进行两种语言的表达和全面的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及相关知识。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几个方法来提升教师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首先,可以采用“送出去”的办法,这样使得教师能够在全英的语言环境中得到强化,这种办法能够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这种方法时间短而且由于费用较大只有少数教师能有少数的机会。第二,可以采用“引进来”的办法,聘请外籍教师讲授专业课程,国内双语教师作为其助教,这样就可以逐步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三,可以采用同行研讨的方式。各学校双语教师互相到对方院校进修或定期研讨。总之,就是要连续不断的循序渐进的建设双语教师师资队伍。
其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双语教学的本质是使得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思维,获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由于双语教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这在三角形双语教学模式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最后,是要完善各项配套条件。双语教学要形成体系,除了以上两点外,还不能少了最后一点,即各项配套条件的完善与建设。就目前各个高校的教学实践而言,笔者认为这些配套条件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有效的双语教学激励和评价机制。国际贸易专业具体哪些课程可以开展双语教学,要看课程的内容和性质,例如,理论性教学课程《国际经济学》和实践性教学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比较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关于教材的选择,笔者建议,还是应该选用国外教材,只是在使用时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只要教师注意与中国实际结合,解释好国外的相关背景,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没有问题的。针对双语教学的课程内容笔者认为双语教学应该选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课堂教学可以把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以及专题讨论等多种办法结合起来。运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密度,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对于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强化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解每一节课的内容。实践教学采用实验室模拟业务教学和社会实践分散实习方式,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贸易的能力。在实验室的模拟环境中学习用外语填写单据进行谈判的能力,再到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行实地外语演练,最终达到提高外语运用能力,夯实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作用。一个有效的双语教学激励和评价机制包括对教师的激励评价机制和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机制。对于教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包括必要的资金支持、精神方面的激励和连续不断的培养进修机会。而对于学生而言,涉及国外相关学习资料的广泛提供、双语课程学分的适当增加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等。双语教学涉及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两方面的内容,考核时应该以学生的专业知识考核程度为主,英语语言技能考核为辅,同时还要考虑到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应该改变原有的以期末试卷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践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考察。
参考文献:
[1]苏广才.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2]曾伟,郑金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与思考[J].双语学习,2007,(7).
[3]田俊芳.双语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施[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3).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
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高职类《国际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计划及教材基本上均照搬普高教育模式,偏重理论教学。纵观高职类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和教材,大多数虽然在局部内容上对普高的计划和教材有所扬弃,更注重实践性,但体系上仍然是普高计划和教材的翻版,在实际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太理论化或不实用的问题。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应用不足。学生只能凭想象力,理解力去掌握,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灵活,不牢固,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
3.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习实训基地和实习平台。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很难全面系统规范的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技能。
4.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可是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就进入高职院校做老师,根本没有外贸实战经验,讲起课来只能是纸上谈兵,使教学效果明显下降。
5.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脱节。职业资格证书是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社会考核,即是检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具有实用型人才类型非常重要的标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并没有把教学与考证结合起来。很多学校也没有制定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的相关制度,导致学生只学课本,与职业技能相脱钩。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1.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选用合适的教材。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应地设置教学目标。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能紧跟时代的变化。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更注重实用性。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选择那些在内容上接近工作实际,案例丰富,更多、更详尽地附录了外贸单据样本的教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实际业务,理解相关的知识。
2.改进教学手段,加强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首先,在教学中应广泛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在短时间内输送给学生大量的直观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其既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又可以帮助学生对于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能使理论与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在案例的选取上要做到真实型、典型性和适应性的统一。
3.加强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习可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校内实习主要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完成。在模拟实验室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针对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订舱、报验、通关、投保,以及贸易单据制作及审核等主要的业务板块,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尽的操作指南、案例评析和具体的图表实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连贯的案例分析中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实际的外贸业务操作过程和技巧,使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前就能亲身去体验社会,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加强与企业的直接联系,实行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通过“订单式”培养,让企业参与学校招生、学生实习、学生就业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入学时就从根本上解决自己就业的后顾之忧,真正让企业来评判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4.狠抓教师培训,让教师到实践中锻炼。强化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培训,使之尽快的向双师型教师转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专职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与实践进修的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5.推行“双证”教育制度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谓“双证”教育制度,即高职生通过二年或三年的学习,一方面获得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另一方面,高职生利用在校学习的有利时机,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相关职业培训,通过国家组织的相关考试,获得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考取外销员、报关员和单证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以大大提高其就业力。作为国际商务人才掌握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其不仅要与外国客户进行流利的磋商,同时也要缮制相关的英文合同和英文单据,因此,《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应使用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涉及到的国际惯例,应该用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现实联系得更加紧密。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单据的缮制能力,使学生的业务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莉.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
教学模式的改革,即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学生在课堂中是处于比较被动的接受位置。这种教学模式通常被称为是填鸭式教学,其教学效果只能以课堂提问,期末考试等方法来测量,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很难了解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涉及内容面广,复杂量大。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达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因而,模式改革成为必然。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形成专业学习意识。其次,教师要发挥教学主导作用。“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不断为学生创造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课程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形成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上,为迎合素质教育的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应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分割开的专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起来,使学生在专业理论教学中培养的自我认知和知识储备,能够很快在在实验教学中形成专业思维分析能力,在同一课程环节的实践教学中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研究创新能力,最终形成全面综合的专业素质。
二、教学环境的改革
教学环境的改革即是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构建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形成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改革的前提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可以跨学期安排学时。这一环境是由课堂教学环境、实验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环境三个连贯的部分构成。
1.课堂教学环境。这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基础环境。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所涉及内容面广、量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很容易对所学知识形成片断、零散化的认识,不利于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因而必须使学生在理论上对货物的进出口有一个程序化的、完整的认识。首先,要选用适当的教材。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这个教材可以是著名的权威教材,如吴百福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也可以是根据受教学生的特点自编教材。无论何种教材,只要能体现国际贸易实务的前沿变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就行。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按照进出口的业务程序组织教学,如以某一种货物的出口为例,教学组织从市场调查、选定客户开始,到交易磋商、定立合同,再到合同履行过程(货、证、船、款)。在上述程序中讲授具体的业务知识,如询、发盘;接受;备货中的商品的品质、数量;检验;信用证;装运;结汇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进出口业务程序有一个完整的、连续性的认识。最后,优化课堂学习气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具体,如果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空谈”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因而在课程教学手段的选用上,宜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在多媒体教室或多媒体网络教室里实施,从而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加,提供更加直观、逼真的表现效果,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现场发挥、组织讨论,启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2.实验教学环境。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一个良好的、仿真的实验教学环境助于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初步运用,以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已经经过了相当长的实践,其中出现了许多比较成熟的进出口实务模拟教学软件和教学方法,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自上世纪90年代初即开始探索的进出口实务模拟教学方法就非常值得借鉴。将3到5个学生分成一组,每两组结成一对。各组自行商定成立模拟贸易公司,各对也是自行确定进行交易的货物。然后按排进出口双方在实验室的进出口实务模拟软件上进行交易,在完成一个完整的交易流程后,每对中的进口方与出口方的角色对调,再完成一个交易流程。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学生表现进行评价与总结。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在加强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3.实践教学环境。作为实践教学环境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是全方位的。因为实习单位如果以专业外贸公司作为主体,学生进入实习是不可能得到全面的实践。全面、完整的实践教学环境的构成至少应包括三类企业:专业外贸公司、有自营出口权的出口生产企业和银行企业(主要是其中的国际结算部门)。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完成以上每类企业中一到两个企业的实习任务,以锻炼学生对进出口业务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组织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指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大量实施案例教学以取代常规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对一个实际的、典型性的进出口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的一种教学方法。与常规教学法相比较,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以理论教学为特征的常规教学法连续性比较强、有利于基本概念的灌输。对于初级教育和中级教育来说,是最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大学的专业教学,尤其是不适用于实践性很强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因为它的理论与实践是脱节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创新能力。而案例教学则能够通过一个案例,使学生由点到面、由特例到一般,在教师已经构建好的理论框架中去充实内容,培养学生为解决具体问题进行知识积累与补充的学习能力。通过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拓展学生的专业思维分析能力。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使用创新手段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能力素质。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几乎每一部分都可以实施案例教学。如在讲到装运期时,可以先给学生讲授装运期的几种规定方法,搭好基本框架,然后给出一个合同中装运期规定不恰当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问题所在,让学生自己比较几种装运期规定方法的不同效果和优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与装运期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
四、教学目标的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但绝不意味着培养进出口业务操作工。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形成与提高。为此,第一,强调学生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宽度,这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保障。例如,一件产品的出口,不仅涉及到货、证、船、款等具体过程,还要考虑目标市场的需求状况、各种贸易壁垒、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等各种问题。因而通过上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学生扎实专业基础,形成“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第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在教学中无论是作业,还是最后的考核,都要求学生用英语作答。而进出口业务流程实验全部通过网上进行,促进了学生英语技能与计算机技能的提高。第三,改革考核方式,成绩评定以实验与实践考核成绩为主,而以书面考核为辅。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另一方面,激励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去自我完善。最后,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交流,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等专业道德素质;通过如前所述之小组学习与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通过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可避免出现的错误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培养出专业素质较高的、全面发展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不可缺少并且是不可忽视的环节[1]。然而,我国各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偏弱。国际贸易专业是涉外性专业。我国加入WTO后,外贸以及协作企业(外运、对外保险、海关等)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如何进一步提升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毕业后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具有明显的择业优势?本文试从实践教学角度来研究如何培养高职国际贸易专业高技能人才问题。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概述
1.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课程性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
(1)课程性实践教学是指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课程作业(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作业)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
(2)集中性实践教学(或称综合性实践教学)是指需要综合运用各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论文)等。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该课程讲授国际性商品交换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环节、操作方法和技能、应遵循的法律和惯例等行为规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为今后从事外贸及相关工作奠定专业技能基础。
2.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因素[2]。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各国都在本国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实施了教学改革,如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掀起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科学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运动。这一改革很快波及到许多国家,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进入90年代,各国的教学改革仍方兴未艾,普遍强调把普通教育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法国非常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提出学校必须“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市场”。我国也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直接手段,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完善,对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竞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对于应用性极强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来说尤为重要。
二、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1)从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定位上看,有些高职院校非常注重理论教学,认为那些具体操作属于低层次的要求,一般中等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经过培训就能做到,所以未能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来对待,其重理论轻实践之程度可见一斑。
(2)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有的高职院校设置了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国际投资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
(3)从教师的队伍结构看,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都没有实际从事过国际贸易工作,但他们对理论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这在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会侧重于理论教学。同时,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校内课堂教学质量和从事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尤其是仅以科研成果的多寡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否进行实践教学则往往不在考核之列。
2.操作方法与教学内容简单
以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学生分别作为进口方和出口方,处理外贸业务。通过指导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共同处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各个交易环节的内容,所以实践能力提高得较慢。同时,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交易磋商与制单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解决整个贸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制单也只是根据已给定的信用证填制提单等相关单据,对如何开立信用证则讲解甚少。这些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
3.校内实训室相对匮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重点院校由于有国家配套资金支持,情况要好于一般非重点院校和民办院校。同时,诸如生物、化工、信息等专业实训室建设要远比金融、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早得多、充分得多,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根本没有配套的实训室,有的甚至连多媒体教学都未能实现。
4.学生的实习机会少
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致使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根本不清楚具体的国际贸易工作会涉及哪些方面;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外语应用能力不到位,部分毕业生虽经过公司的培训,但仍难以胜任公司的岗位,最后不得不转行。毫无疑问,这既没有满足市场需要,也浪费了教育资源。
三、加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构想
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
1.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计划
原有的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特别是忽视校外实习、实训,不仅实践教学的课时少,而且实践教学的形式也比较单一。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就应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因此,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制订。此外,制订实践教学计划要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聘请一些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专家,共同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
2.调整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某种程度上与大学本科雷同,只不过稍作精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定位,即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来调整课程设置,这个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学制由三年制过渡到两年制后就更为突出。为了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的设置首先要体现实践性,突出集中实训环节,大幅度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包括学时、授课内容等;建设实训中心,改善专业实训条件;加强教师(包括理论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该与社会上一些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开设相应课程,如报关员、单证员、外销员、商务师、物流员等资格证考试。教师要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因为这些证书就是学生能力的证明,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建立实训基地,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职业技术学院都建立了自己的实训基地,并为一些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实训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机会。在积极建立实训基地的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建立实验室、模拟国际贸易博览会、模拟公司等,以相应的软件作为支撑,通过软件操作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整个流程[3],以及实际单据的填写、谈判会涉及和应注意的问题等。通过这些训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工作能很快上手,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了增加学生对实际业务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工作场所,比如参观保税区、港口等,看集装箱、堆厂、港口、铅封等以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也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操作和掌握的自信心。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建设新型的实训基地,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来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重要选择[4]
4.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在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职业学院本身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的产物,在教学上采取工学交替形式,一年分两个学期,每学期24周,其中12周在学院学习,12周在企业培训,学生熟悉实际生产组织,掌握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责,需要时还可顶班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大概的了解,同时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和学生选择职业提供机会与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技能。为此,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将那些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能人”充实到教学岗位上来。培养一批适合本校特点的高水平教师,这是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要拓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来源,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做法。可采取兼职的办法鼓励社会上从事外贸工作的优秀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这样既充实了教师队伍,又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同时要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师的科研及进修经费,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外贸公司挂职锻炼、外出进修,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教师的压力很大,学校应给予一线教师以足够的重视,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才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6.加强校企合作
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缺少见习和实习基地已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难题。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应鼓励高职学院与企业合作[5],鼓励企业资助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向学校提供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学生的实习。学校要承担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向企业转让新成果,向企业职工传授新技术发展所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从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韩常青.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41-142.
[2]何学坤,刘淑芬.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9):141-142.
[3]蔡珍贵.试析外贸模拟实验在外经贸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6,(1):246-247.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职院校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生的实践基地,同时引进行业精英对学生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建立实验室,采用新型设备,模拟贸易环境,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真正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做到在实践中教学,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在扩大师资队伍的同时,不仅仅注重教师的学历,也要注重教师的实践水平,加强对教师水平的考察,是否能适应本专业发展的要求。对在校教师应加强对“双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多学科渗透,资源共享,进行综合技能实践。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创造各种机会,让教师积极参加实践,通过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外贸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从实践中获取更多知识与能力。另外,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双师型”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等措施,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同时聘请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企业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际指导。
3.引进或编写特色教材。为了使教材跟上国际贸易知识更新的速度,可以根据现行国际贸易的更新来编写有鲜明高职特色的系列教材。可以引进原版的国外教材,也可以与校外经贸企业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合作,积极组织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写。教材应注重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教学,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由简到难循序渐进,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革教学方法。可开设“模拟国际贸易”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模拟国际贸易”是指在一个虚拟的贸易环境中,学生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的不同当事人,并进行逼真的模拟性操作。学生将扮演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相关金融部门人员,模拟操作相关的国际贸易实务,熟悉和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作方式。这一实践教学可以使国际贸易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模拟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方式多样化,可以采取课堂模拟,网上模拟和现场模拟等方式。这对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急需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经贸类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5.注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对于从事外贸人员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会运用英语与外商交流、谈判及书写传真、信函等。专业英语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外贸的业务的顺利开展,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开设专业英语、外贸口语、外贸英语函电等课程,培养出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外贸专业人才。同时,在实践课程中,进行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与操作的习惯。同时,可以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它的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时代感强,不仅可以使学生尽早地接触到最新的国际贸易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结语
关键词: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国贸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实践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我国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发挥高职教育的作用,就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外语既是教学媒体,同时又是教学内容,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更显示其重要性。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逐年增长。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迎来了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国际商务贸易类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温。国际贸易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和商贸业务实践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在近年的国际商贸人才市场中,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为了解决实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短缺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一定外语能力的商务型实用人才。
然而,由于我国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办学实践较短,处于创办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尤其突出的是该专业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专业学生必须具有坚实的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而不少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基本是沿用本科学科体系结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职模式,培养目标多是以学习研究型为主,使用的是以学习研究为主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因此,应尽快树立高职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在这一目标转变过程中,反思高职国贸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建构教育思想
出于探索如何将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思想应用于外语教学的愿望,英国应用语言学家M.威廉姆斯和教育心理学家R.布尔登共同研究并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模式。它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更强调社会文化对于学习的影响。在这种理论中学习者与社会的交互更加受到重视,学习不再是孤立存在的活动,而是学习者与环境、教师、其他学习者以及学习任务等的交互作用。社会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对我们改变英语教学现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很有启发,特别是该理论强调语言教学的社会实践性,强调实践的情景性及交互性,并充分体现在教学中,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三、社会建构教育思想对国贸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课内,课外,实训基地,并突出情景性及交互性。
1.课堂教学中采用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法又称互动教学法或互动合作学习法,起源于2O世纪7O年代的美国,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简言之,交互式教学法就是以师生、生生互动为桥梁,使现代课堂教学的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几大要素之间形成立体的信息交流和传递网络,让学生主动在情景与对话中进行积极的知识构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动性、创造性,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交互式教学法改善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和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与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实效显著,因此备受教育界的关注,成为当代教育的前沿理论和研究热点。
交互式教学法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之间良性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作为参与者而非整体的控制者,以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
交互式教学法中,互动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目的。如果仅以互动为标准,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与合理的教学安排,那么最终也会事与愿违。为此,该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是问题中心原则。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疑为轴,解惑为线,互动合作地探究英语教材中的疑难点,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画龙点睛式的点拨方式给予指导,并给学生留出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2)是开放性原则。即教学方法和手段公开,教学氛围宽松,使学生有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3)是实践性原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英语情景,让学生练习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有外方人员参与的外事活动中,有效提高其口语和听力能力。
(4)是层次性原则。鉴于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教学要层次分明,依据学生不同素质选择不同目标与合作对象,做到分类施教,全员受益
2.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优势。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是基本的教学形式,起主导作用,但课外活动也不可忽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实际技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外指导,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如组织英语专题讲座、英语辩论赛、演讲赛、文艺演出、观看英文电影,成立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协会、或英语兴趣小组,或让学生直接参加一些涉外实践活动,如接待外宾、观摩涉外业务洽谈、担任口头翻译等。课外活动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尝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
3.学校与相关外贸企业合作,加强学生的阶段性实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岗位阶段性实习,使得学生可以亲身感触工作环境.实践语言知识和工作要求。实习结束后.再鼓励学生回顾实习经历.反思实习过程中成功与不成功的具体实例,再充实到语言学习中。因为,这里具有最真实的实践活动的情景性及交互性,实习是职校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实习期间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会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专业英语教师要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培养。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写实习日志,使学生把在实习岗位中的所思所感,在日常工作中的收获与不足,语言实践的困惑等一一记录。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英语中的贯彻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英语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国际贸易经验,即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可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进行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或实践合格证才能上岗,要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践的指导能力。同时,积极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
四、小结
两年的国贸专业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在社会建构思想指导下的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得到综合的锻炼,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明显提高。
虽然我们在国贸英语教学和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我们还须做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瑞锋:论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市场,2008(14):117~118
[2]曹群英肖武云:从社会建构主义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22~223
[3]温江霖: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商场现代化,2007(7):393~394
[4]许海兰:探析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特色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30):100~103
[5]林震:论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职业时空,2006,2(8):70~70
[6]李淑荣:职校专业英语教学与实训相结合之我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56~57
[7]雷耘:高职英语教学在涉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3(4):73~74
[8]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是开放性原则。即教学方法和手段公开,教学氛围宽松,使学生有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3)是实践性原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英语情景,让学生练习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有外方人员参与的外事活动中,有效提高其口语和听力能力。
(4)是层次性原则。鉴于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教学要层次分明,依据学生不同素质选择不同目标与合作对象,做到分类施教,全员受益
2.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课外实践活动的优势。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是基本的教学形式,起主导作用,但课外活动也不可忽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实际技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外指导,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如组织英语专题讲座、英语辩论赛、演讲赛、文艺演出、观看英文电影,成立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协会、或英语兴趣小组,或让学生直接参加一些涉外实践活动,如接待外宾、观摩涉外业务洽谈、担任口头翻译等。课外活动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尝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
3.学校与相关外贸企业合作,加强学生的阶段性实习。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岗位阶段性实习,使得学生可以亲身感触工作环境.实践语言知识和工作要求。实习结束后.再鼓励学生回顾实习经历.反思实习过程中成功与不成功的具体实例,再充实到语言学习中。因为,这里具有最真实的实践活动的情景性及交互性,实习是职校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实习期间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会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专业英语教师要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培养。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写实习日志,使学生把在实习岗位中的所思所感,在日常工作中的收获与不足,语言实践的困惑等一一记录。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英语中的贯彻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英语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国际贸易经验,即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可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进行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或实践合格证才能上岗,要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践的指导能力。同时,积极引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
四、小结
两年的国贸专业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在社会建构思想指导下的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得到综合的锻炼,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明显提高。
虽然我们在国贸英语教学和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我们还须做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瑞锋:论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市场,2008(14):117~118
[2]曹群英肖武云:从社会建构主义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22~223
[3]温江霖: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商场现代化,2007(7):393~394
[4]许海兰:探析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特色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30):100~103
[5]林震:论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职业时空,2006,2(8):70~70
[6]李淑荣:职校专业英语教学与实训相结合之我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56~57
[7]雷耘:高职英语教学在涉外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3(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