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班长竞选词

班长竞选词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11:12: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班长竞选词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班长竞选词

第1篇

你们好!我叫郑书逸。在这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的好日子里,我们济济一堂开展选举我们自己的班干部活动。此时此刻我很激动,也很紧张。

我要竞选的职位是班长。班长是一个许多同学向往的职位,需要一个有能力有爱心的人来担当,我相信我有这个能力。因为我从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开始就一直担任着班长,而且表现不错吧!今天大家是不是继续给我这个机会呢?让我童年的日记里留下为全班同学服务的无比美好的回忆吧!我热情开朗、热爱集体、团结同学、拥有爱心。

假如我竞选成功当上班长,我将用旺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来做好这项工作,我会带好头,当好老师的小助手,当然还有很多我就不多说了。我想我们都应该当个实干家,不需要那些美丽的词汇来修饰。假如我落选了,说明我还有许多缺点,我将继续自我完善。

第2篇

文章标题:高校班长竞选演讲辞

班长竞选演讲

我首先提醒各位“选民”注意,本人站在这里,并没有像方才几位竞选者那样拿着演讲稿。这个事实本身,就表明凡对成功没有把握的人,是不会有这种潇洒风度的。

我叫……

方才几位同学,都声称自己当过学生干部,有的从小学开始,是“老干部”了。我认为这不应成为再次当选的理由,恰恰相反,像我这等没当过干部的,才是最好的人选。因为,当干部有利于培养组织管理能力和增长工作才干,大家都应该得到这样锻炼的机会。我主张班干部要“轮流执政”,这叫机会均等。我请各位再一次注意,本人尚未当选,就提出了有利于大家共同发展的“轮流执政”一说,已经证明我当班长一定会处处为同学们着想了。你看这是不是做优秀干部必备的群众观点呢?

这里,我不想一条条介绍我的“施政纲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方才几位同学的纲领我都能做到,因为那是任何一个班长的“例行公事”。作为班长竞选承诺,我只谈大家关注的两件事。

第一、班里出现麻烦,我将怎么办?在履行班长职责时,我将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同学。我不会凡遇到麻烦都到班主任老师那“报告”。假如你偶尔有了过失,有决心改正的话,你那过失,我可以压根儿就不知道。假如你和谁吵闹起来,只要你们觉得合适,我就同意“私了”,我当中间人。当然,作为一班之长,我会向班主任、学生会乃至学校领导请示、汇报的,但是我坚持尽量“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样做,是坚信我作为班长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我会立刻辞职让贤。

第二、以身作则搞好学习的问题。这一点,我差点,不如方才几位同学那样每门功课都优秀。顺便说一句,我不如人,敢于当众承认,这胸怀也颇为坦荡吧?其实,学习成绩高低,不一定是衡量可否成为学生干部的唯一标准,主要应看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是否有为大家谋利益的热心肠。刘邦就说过,论运筹帷幄,他不如张良;论指挥打仗,他不如韩信。但他是一国之君,为什么?他善于组织领导,他是帅才。古今中外的事实都证明,领导者的专业水平不一定全是尖子,何况,学业成绩也有后来者居上的可能。说不定,我当班长之后,在以身作则的鞭策下,我也会成为居上的后来者呢。

我还想特别提醒各位注意我的另一个特点。你看,我这大块头,这形象,够帅的吧?假如我以班长名义代表全班登台演说,一定会赢得雷鸣般的掌声,人家会从我身上联想到我们班的同学个个不是“一般战士”。一个班集体的头头,理所当然的是整体精神面貌的代表。请问,你要选什么样的代表呢?

第3篇

因为在中队委这个小团体里能更加全面地培养我的能力,而且也能更好为班级服务,和同学们一起给咱班争得一个个光荣的奖状。我会继续保持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认真带大家做好眼保健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参加班级或者学校举行的每项活动,为班级争取更多的荣誉。

因为我乐观、我开朗、我热爱咱们二三班!我喜欢咱们班每一位同学。当大家有困难时,我会热心帮忙。我知道我也有好多缺点,有时做事儿不够认真,不够大胆。我相信我会努力把这些缺点改正!

同学们,如果我竞选班长成功,成为中队委的一员,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我会和同学们和睦相处,不会因为我是班长而骄傲自满,我一定当好老师的小助手,协助老师做好班里工作,而且还要好好学习,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第4篇

[关键词]人性 幸福 参与

读过这么一个故事印象颇深:一位二战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当上了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在每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时,他都会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的内容完全一样,里面写的是:“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所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工程师毒死;妇女和幼儿被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因为,只有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是的,“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与我们平时说的“帮助学生学会做人”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目标啊!

在学校办学理念“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指导下,我校高二年级实行了小班化实验。小班实验模式下,作为班主任,如何提高班级管理实效性?我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班级目标的制定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说明其一、孩子们要走向幸福的人生――当然最重要的前提是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其二,孩子们现在要打好基础――意味着-要在集体环境下培养各种能力。这两个要求说起来容易,但在四、五十人的大班要做到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确实有困难。

所幸,我校在高二年级率先实行了小班化的实验,让班主任可以从关注集体到关注个体;从关注问题到关注优势;从关注学习到关注精神;从关注现状到关注需求;从关注自主到关注合作。从而使上述目标变得更为切实可行。

要实现办学理念,要求我们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二是“关注个体,人人参与”――注重个体的发展,在班级各项活动中挖掘各种人才及学生的潜力,使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能在某一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制定的班级目标是:

“让孩子们现在能体会到幸福,并为将来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二、班委会的产生

利用小班化优势采取竞选制(包括班委、课代表和组长),要求人人参与竞选,每人承担至少一个岗位。

这样做可以:

1 培养人人爱集体、人人为集体出力的风气。

2 可以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找到自己的优势,培养自信。

3 可以使孩子们学会在集体中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

4 干部会议有目标明确,每2周一次,职责分明,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水平。

具体步骤如下:

1 动员每人写竞选词,造成谁不参加竞选就是谁不爱集体的氛围。班主任审阅稿件,做到心中有数。

2 根据岗位和孩子性格、特长和意愿提前调节部分岗位,有些劝其竞选其他岗位;意见坚决的鼓励其积极竞争,意见不明确的推荐空缺岗位。

3 组织竞选,所有岗位写在黑板上,鼓励竞选班长的带头发言,然后郑重地把名字写在该岗位后,其他同学依次上台。

4 根据黑板上岗位竞争情况,确定部分没有争议的班委,有两人以上竞争的,由竞选者再次表态,同学投票确定最终干部人选,个别岗位可两人同时承担。

5 半学期后,根据全班同学评议结果,调整班委成员。

老师对竞选产生的班委会充分信任,鼓励他们大胆锻炼,有了成绩及时鼓励,一般的错误不当众批评,私下指正,尽量给他们保留自尊心,并培养干部的威信。实验了半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班级内部学生能各司其职,且互相尊重,工作井然有序。特别是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心和自尊心,使他们通过竞选班委提高了工作能力同时,增加了幸福感。

例如我班的高伊凡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习惯不好,是班级的尾巴,本来自信不足,竞选时很自卑,认为什么也做不了。正好班级空缺电教保管员,我就指定他来做,并提醒他去参加培训。没想到,他做起事来却是蛮认真的,平时常有课堂需要用投影仪,他总是自觉地给老师调试好,下课后再收起来。事情虽小,但很琐碎,如果保管员下课贪玩不及时回班做准备就会耽误老师的使用。高伊凡却几乎没有过这种情况,我及时表扬、鼓励、肯定了他,他很高兴。当然,有时也会有疏漏,比如几次上课间操时忘记关投影仪,造成浪费,这种情况我没有当众批评他,而是哨悄关好后再提醒他,他一次比一次惭愧,并保证不会再发生这种情况了。我很高兴保护了他的自尊心,也相信他的责任心一定会进一步提高。学校又给每个班配了空调,我把保管遥控器的任务又交给了高伊凡。一天下午下班,我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高伊凡匆匆茫茫跑进了办公室“老师,班钥匙,我忘关空调了”,看着孩子一脸的汗水,我的内心无比激动――他一定是回家的路上想起未关空调才又跑回来的,多么负责的干部呀。其实,它可以给老师打电话,甚至置之不理――老师下班前检查教室也会发现并纠正这件事的。但他这么做不正是责任心强的表现吗?而且是为了集体财产免受损失,多么可贵的品质呀!我在班上讲了这件事后大力表扬了高伊凡,我发现除了高兴、敬意,班里还有一种气氛――这个凭学习成绩从不会得到表扬的学生今天被老师重重地表扬了,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尊重和幸福!

三、班规的制定

良好班风的形成,班规是重要也是必要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班主任管理班集体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自觉性,最终实现学生自律。因此,制定出的班规应既是积极向上的,又是切实可行,为大家所接受的。为此,我决定,把权力交给学生,也考验一下班干部的能力。

具体作法是:

1 首先达成共识,人人有权也人人有责,大家参与。

2 班干部牵头,每人负责与自己岗位相关的班规条文的拟定初稿。

3 班长收集初稿后,草拟出全班班规的成型讨论稿。

4 班主任审查,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

5 班长主持召开班会,针对班规全班讨论逐条修改并通过试行。

6 打印成文,张贴在班级墙报处,全班遵照执行。

7 使用中如发现问题,再次全班讨论修改。

因班规是全班通过的,所以执行过程中几乎没有争议,基本遵照执行即可。这样师生关系不是对立的,学生犯错误后不再是动脑筋如何对付老师,而是承担犯错误的相应后果――接受一定的惩罚;而教师的任务也不是训斥,而是应先询问有无特殊原因,再从学生个人成长、集体荣誉两方面让学生认识错误并避免再犯。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老师也不可能不批评学生,但是,有了学生们自己制定的班规,师生关系融洽了,班级和谐了。

四、班级活动的展开

人的发展,不论是生理系统的发展还是心理与社会系统的发展,都要以活动为源泉和动力。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其

活动的意义亦非同寻常,犹如一个生命体的生命活动。经过精心设计与组织的班级活动是开发班级成员身心素质潜能的时空条件,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整合因素。在学校“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在学校教育处、心理教研室、年级的具体安排、支持下,我们11班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班级课外活动:

1 让孩子们在分别中感受“爱”――“赠留言,话离别”

2 树立信心,培养集体凝聚力――“我选择,我喜欢;你选择,你幸运”

3 小班化一周感受,谈及自己的理想和学期计划――“总结提高,畅谈计划”

4 诠释幸福,为理想铺路一“理解幸福,感受幸福,追求幸福”

5 确立目标,立志实现理想――“放飞理想”

6 正确对待考试成绩――“期中总结”

7 促进体育锻炼,培养竞争意识――“乒乓球比赛”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快乐,体会到了幸福,也培养了丰富的情感。因本学期,我是跨年级授课,工作量较大,一时繁忙竟把实习老师要离开的事忘的千干净净,倒是班长过来同我商量“老师,咱们什么时候开欢送会呀?”,我才猛然想起忘记布置了。正要自责,班长却说,“老师,我们都安排好了,给老师的留言本也写好了,下载了几首歌也做好了课件,就等您安排时间了”,那一时刻,我无比的惊喜――孩子们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了,当然,更令我欣慰的是他们学会了感恩和珍惜感情!这才是班级活动带给他们的更大收获呀!

五、师生沟通的必要

小班化提供了教师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可能性,我认为最好的关注是与孩子直接沟通――可以通过观察、肯定、鼓励、询问、宽容、引导和帮助来实现。我经常利用早读观察孩子的脸色、情绪,发现问题小声询问,简单了解情况并做适当的安慰和照顾;利用课间、午休的闲暇鼓励孩子几旬;利用课间操与孩子交谈引导。遇到确实有思想问题的孩子,则要抽时间正规的谈话。我与学生谈话基本不选择在办公室,这样学生比较放松,容易收到预期的效果;如在办公室谈,一定会让孩子坐下――这样会消除他的部分抵触情绪,学生也会感觉到问题比较严重,但是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尊重!谈话的气氛容易缓和下来,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当然,孩子们的性格各异,谈话一定要注意语气和措辞。遇到确实有问题的孩子更要加倍的耐心。我班一名男生不太懂得对父母感恩,与家长矛盾较深,又赶上孩子的父亲据说有了外遇,父母闹离婚,孩子情绪波动极大,以致离家出走,夜不归宿,白天的课堂却成了他睡觉的天堂。每次交谈,孩子都认定我与家长一个立场――用他的话讲“不讲理”,谈话几次无果而终。我一面向年级反映他的情况,一面向心理教研室求助。虽然心理老师又是与他谈话又是约见他的家长,但孩子抵触情绪较大,根本拒绝接受治疗。在年级组长、心理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我还是决定利用班主任的身份优势,耐下心来继续做好沟通。一次不行两次,三次,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他个人身上,终于坚冰开始融化了――他认可了:人无完人,而且有些事情自己改变不了,但是他真的体会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他不在是个大家害怕的“刺猬”,开始调整心态,融入集体生活中了。他虽然仍苦恼父母的矛盾,仍看问题比较偏激,但他接受了我这个班主任,只要我出面提的要求他还是努力做到了。这正符合心理老师的一个理论:谈话不一定能改变困扰孩子的因素,但可以增加他的幸福感!

六、小组合作模式的形成

针对学生能力、自觉性、觉悟程度的差异性,利用小班化的优势,我还开展了小组合作模式的尝试。具体有值日小组(自愿结合,4人一组,承担一天的值日,不合格继续做到合格为止)、学习小组(自愿结合,4人一组,全部学习任务完成放学一起离校)课堂讨论小组(就近组合)。通过实验,取得了一定效果:组员能团结协作,在集体意识带动下自觉性有所提高。但班级学生在学习主动性方面有待进一步尝试。

以上是我对这半年小班化实验的一点实践和思考。我知道,前进的路上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更新教育理念,勇敢地迎接挑战,让实践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齐建芳,加德纳论多元智能,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