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行政管理规章制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11:12: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第1篇

1行政管理概述

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整个部门在企业内部运行过程中,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行政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等就是衡量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11特点

第一,层级性。现代企业经营中,两个主要层级存在于内部,即决策层和执行层。而行政管理部门位于两个层级之间,在运行中,需要对决策层制定的策略、经营战略以及发展目标进行传达,通过各种行政管理措施,指导执行层高效完成企业决策和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加对执行层工作人员思想的了解,对执行层工作中的态度、意见等进行总结并向决策层进行汇报。在这一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充当着协调企业高层和基层关系的工作,同时也对企业各个层级的运行状态进行监督。[1]

第二,实效性。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企业更加高效、充分地利用内部资源,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行政管理措施有助于激发职工的潜能,为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行政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职工工作积极性,促使其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第三,灵活性。企业经营过程中,资金利用、原材料供应、产品营销等一系列环节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要想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就必须确保各个环节能够实现有效的信息流通,而行政管理部门就负责对相关信息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整个流程的优化。[2]因此,行政管理工作的灵活性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更加有效地应对市场经济的变化,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12功能

第一,有助于提升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工作,企业调配内部各项资源的能力、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都有所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面对市场经济的变化,更加高效地展开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有助于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近年来,现代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需要面对来自国内和国外两大市场的激烈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经营中努力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就必须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企业经营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创造可能,同时通过对职工的监督、激励和引导,促使职工在积极主动参与工作时,实现技术的创新,最终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行政管理工作,为企业构建良好的内部经营环境,同时帮助企业有效识别外部环境以及市场风险,在提升企业规避市场风险能力的基础上,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现代企业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缺陷

21缺乏健全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行政管理工作的落实是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为基础的。然而,现代企业经营中却一定程度上缺乏健全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部分企业在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完全照抄大型企业的制度,行政规章制度同企业实际运行特点明显不符,导致行政管理工作?能被削弱;还有部分规章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力度明显不足,执行力度过低。

22没有合理的行政管理模式

行政管理模式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没有对行政机构进行科学设置上。现阶段,我国部分现代企业在设置行政管理部门时,部门内部结构过于复杂,工作人员对各项行政管理措施的理解不统一,因此管理力度被削弱,企业决策也无法快速、准确地进行传递,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3行政管理工作理念落后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受传统行政管理理念的影响相对严重,这集中表现在行政管理部门将对基层职工的监督当作工作中的重点。[3]通过家长制式的管理,严重削弱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而行政管理工作的激励职能、信息沟通职能等都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导致科学化管理无法在现代企业中充分体现,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

24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具有直接影响。然而,从我国现代企业整体上来看,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甚至还有部分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对自身工作岗位的职责产生深刻的认知,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理解也不够深刻,在这种情况下,其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就严重缺乏针对性,降低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企业经营中制定的规章制度也无法得到落实,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无法达到顺畅的效果,最终降低了企业整体管理质量,制约了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3现代企业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

31实现工作的制度化和程序化

制度建设是企业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基础,健全的工作制度,可以指导行政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也为相关事物处理工作提供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制度建设,可以一定程度上约束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促使其更加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义务。通过完善行政管理工作制度,现代企业就可以利用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等措施,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表现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从而有效指出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为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方法和理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企业在积极完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从现阶段企业发展的实情出发,提升相关制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还应当积极构建严格的监督制度,企业领导在工作中,应给予行政管理工作高度的重视,并加大对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确保行政管理人员能够严格遵守相关制度来落实相关行政管理措施,从而提升行政管理效率。[4]因此,在对行政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这一制度的可行性是关键,缺乏可行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不仅不利于行政管理工作的落实,还会扰乱企业的正常运行秩序;同时,相关规章制度不仅应当将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职能体现出来,还应当促使行政管理工作的沟通职能、信息传递职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32构建科学行政管理工作模式

现代企业在创新行政管理工作模式时,应坚持“坐标”原则。即企业运行中,内部各个机构都必须明确掌握自身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运行目标以及应当履行的义务,同时行政管理部门应将自身的指导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沟通、监督以及激励等措施,同企业内部各个机构建立紧密的联系,从而更加高效地将企业决策层制定的发展战略下达到各个机构,并通过互相合作,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企业在积极对行政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从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对现阶段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缺陷进行明确的掌握,并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等措施,构建全新的行政管理运行模式,才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将新型行政管理工作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规范化是行政管理工作模式创新和构建的基础,只有规范的行政管理流程,才有助于行政管理职能的全面发挥。

33转变传统行政管理理念

现代企业在积极落实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工作理念,在发挥行政管理监督职能的基础上,还应当将行政管理工作的激励职能、沟通职能等全面发挥出来,从而实现对职工积极性的调动、对企业决策的快速传递。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企业可以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信息化成为行政管理工作的一大特点。例如,在对ERP软件进行应用的背景下,实现自动化行政管理办公,确保行政管理工作随时随地地开展,提升效率。

34提高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具有直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企业必须加大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

第一,企业决策层应给予行政管理工作以高度的重视。只有企业领导在工作中意识到行政管理工作以及行政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性,才能够严抓行政管理工作质量,严格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促使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从而不断壮大企业行政管理队伍,为高效开展行政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为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学习平台。在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素质重要性产生高度认知的基础上,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多种形式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5]例如,在日常运行中,应定期聘请专业人才来企业进行讲座,引导行政管理人员积极进行学习;同时同其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互相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定期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执行能力等进行考核,确保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应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升工作效率,确保企业运行中,各项资源得到灵活、及时的调配,促使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第2篇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 规章制度 合法性 问题与对策

前 言: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是在注重教学管理效率的基础中提出的,是学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依照制定的相关制度,运用可行性手段和举措,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充分利用各种现有的资源来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由此可知,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工作中即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一个多层次、高难度的复杂化性系统,因此,高校行政管理是实现其教书育人、科研创新两大功能的基础与保障,是学校管理系统中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桥梁和纽带。然而,从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来看,现代高校行政管理的重心不仅仅关注于管理的效率,也将高校行政管理本身的合理性、合法性纳入到自审、自查的范畴,以促进高校管理的全面发展和规范。而这种合理性、合法性的审查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对高校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的审查上。

高校规章制度是高校为了组织和处理各项行政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在全校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从此定义可以看出,首先,高校规章制度是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所谓规范性文件,是指具有高校范围内普遍有效性并能够反复适用的规则;其次,高校规章是一定的高校主体依照一定的合法程序才能制定的规范;最后,高校规章制定的目的和宗旨是为了组织和处理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规范行政管理权的有效运行。从我国法律制度和高等教育体制的现实状况来看,与高校教职员工及学生有关的规范主要包括如下两大类:一类是属于法的范畴的规范性文件,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文件;以及属于抽象行政行为范畴的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规则。另一类则不属于法的范畴,是学校自行制定的内部教育处理规章制度。这两方面的规范都是高校教职员工、学生必须遵守的,也是他们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强有力保障,特别是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更是与广大教职员工、学生息息相关。

一、高校规章制定权概述

(一)公立高校规章制度的性质 公立高校通过内部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是其约束内部成员的主要方式,是落实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职能的细化手段的行为作出的规定和约束。作为高等学校的内部规则,是高等学校自治管理权的延伸和体现,是高等学校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和行为准则。它本质上来说,虽具有预先设定性、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但不具有法的全部属性,不属于法的范畴,不属于行政法的渊源,也不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依据和参照,但是作为内部管理范畴和自制规则,在合法的前提下,高等学校规章制度可被认为是对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一种补充或完善,并对内部成员具有约束力,是对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有益拓展。 (二)高校规范制定权的合法依据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下,公立的高校被定性为依法享有自主管理权的事业单位,校规制定权是其自主管理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根据行政法上两个重要的原则,即法治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公立高校制定校规的权力必须来自于法律法规的明文授权,否则就会失去其制定的依据并丧失其应有的效力。纵观我国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的体系,从法的效力层次上看,依法由以下几种:第一、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其他法律规范性文件制定的依据。宪法第19 条第2款、第89 条第7款规定了国家发展高等教育、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赋予国务院管理教育工作的权力。第二、《教育法》,《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单行法,其第28 条、第42 条规定和赋予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制定自己的章程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还规定受教育者应当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该法第41条、第53 条在规定了高等学校的校长行使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等6项权力, 同时要求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第四,国家教育部2005 年3月25 日新修改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8 条规定, 高等学校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或修改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 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中央部委属校同时抄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 并及时向学生公布。综上,我国从宪法到行政规章, 从人大立法到部委立法都赋予高等学校校规制定权。

二、高校规章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加快,高校学生权利意识增强,状告母校的案件也逐年上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在这一系列案件中,大多以高校败诉告终,法院判决高校败诉的主要理由则是高校内部规定与法律法规相抵触,从而暴露出现行高校管理规范中的诸多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只有规范和完善高校管理规章制度,实现高校校规法治化,才能减少高校与其成员之间的法律纠纷,才能更好地推进依法治校。

(一)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 管理不到位 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是影响规章制度质量提高的瓶颈。目前许多高校制定规章制度时, 一般是职能部门认为工作需要了, 就提出并组织人员起草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一定范围内讨论和征求意见并修改, 经主管学校领导同意或有关会议审议后由该职能部门颁布实施。这样的程序在几个主要环节上存在明显问题。一是没有立项审批环节, 对拟制定的规章制度缺乏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审查;二是对草案内容的审查机制不健全,使得草案带病接受最终的审议;三是征求意见工作由于没有法规部门或人员的参与, 往往征求意见的过程和对意见的处理上受到起草部门意愿的影响, 有时难以起到真正的效果。四是没有严肃正规的颁布实施环节, 由学校为主体制定的规章制度简单由职能部门发文颁布实施;五是没有实施后的审查、解释、修订和废止等环节。所以, 按照这样的程序来制定规章制度就显得十分的随意,规章制度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制定规章制度十分重要, 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疏于管理, 规章制度不仅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作用。比如, 该修订的时候不进行修订或是该整合的时候不进行整合;规章制度已不执行但迟迟不正式废止;甚至有的规章制度从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执行过, 形同虚设;多年不进行规章制度的汇编工作, 搞不清全校到底有多少规章制度, 查阅和使用也十分困难;等等。以上问题, 会造成学校规章制度混乱, 丧失权威性, 执行中有困难或矛盾, 降低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规章制度的体系不完善 在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的作用, 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职能的内涵和范围不断扩充, 各类机构不断增加, 需要处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相应的规章制度建设没有能够及时跟上, 所以造成许多高校规章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一是缺少一些重要的宏观的规章制度。比如, 学校的章程、议事规则, 对各领导小组、委员会、职能部门职责的规定, 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等。二是对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没有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或办法, 使得这些规定无法真正落实。三是缺少工作指南性质的文件, 许多具体的工作该怎么做, 没有文字表述, 一直以来是老人传新人。而且对于新矛盾、新问题的处理, 很多停留在作为个案处理的层面上, 没有很好地归纳总结, 将其上升为一种规定或制度。规章制度体系不完善的另一种表现是重复或交叉制定规章制度, 属于补充规定性质的规章制度太多。

(三)存在合法性或合理性问题 高校规章制度除了存在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情况外, 在其合法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制定文件的主体混乱问题。高校管理涉及的工作方方面面, 但对于哪些规章制度必须由学校制定, 哪些授权由职能部门制定这个重要问题, 许多高校没有明确的规定, 造成规章制度的制定主体混乱。例如, 某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是由教务处制定的, 缺乏权威性。甚至有职能部门修改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的情况。如某高校关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制定时是经过校长工作会议通过的, 但后来多次被研究生院修订。二是内容不一致或冲突问题。在多数高校的规章制度中, 或多或少存在规章制度内容不一致或冲突的问题。一种情况是不同职能部门制定的文件之间内容不一致或冲突, 另一种情况是同一职能部门先后制定的文件之间内容不一致或冲突。由此可见, 在制定和实施规章制度的时候, 必须考虑遵循正当程序, 否则即使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但学校的管理行为或决定却不合法。三是规章制度实施日期问题。一个规章制度的实施日期是规章制度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规章制度作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 其实施日期应当有明确的记载, 尤其是涉及到学籍、奖惩、人事、福利等方面的事情时显得尤为重要。 三、完善公立高校规章制度的建议 鉴于公立高校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仅从法律角度对完善我国公立高校规章制度提出如下建议。 (一)更新观念,以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权益为中心 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管理者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对应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为教育者,应当将尊重和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其首要任务。具体落实到高校的规章制度建设方面,高校应确立以学生确立为主体、尊重学生权利的制度体系。

(二)依法治校,引入依法行政原则 正当程序是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依法治校的重要保障。针对我国公立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程序瑕疵,建议高校在制定和实施规章制度时,必须遵循正当程序原则,否则即使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学校管理行为也会因为程序要件的缺失而归于无效。基于正当程序原则,高校规章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包含:告知相对人所实施行为的根据和理由、送达、听取相对人的陈述和申辩、告知权利、举行听证及事后为相对人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等程序。当然,对于不同的事项,具体程序也不同。正当程序原则的适用,不但可以促进高校实施规章制度更加公正、合理、规范,而且更有利于对学生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障。 比例原则源于德国行政法,目前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纳。广义的比例原则,一般多细分为:适合性、必要性和狭义比例性。 比例原则的引入有助于权衡高校规章制度的具体规定。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发生而被校方处分为例,如果适用比例原则,就可以从处分的适应性和目的性、处分手段的温和性和最小侵害性以及不同法益比较这三个方面对校方的规定作出较好的权衡。比例原则的引入既可以在校方制定规章制度时亦可在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这样就可以对学校相关权利的行使达到事前预防和事后监督的双重作用。 (三)注重协调,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要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使将来自治规则受到适当的限制与监督,仍然需要确定法律保留事项、政府法规规章可以规定的事项以及自治事项。并在事项划分基础上,建构一种各层次规则有效运作的制度:法律规定或者授权政府规定由其保留的事项,但绝对保留的必须由法律规定;政府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可自行规定有关事宜,但以不侵扰学校自治为限;学校就自治事宜制定学校规则,只要在自治范围之内,学校规则在法律、法规、规章留下的空隙内进行的填补,当承认其效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某个事项是否属于自治范围,并非完全从实体上予以考虑,也绝非固定化。 (四)深入改革,建立规章立、改、废程序 1.立项和起草。高校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确认有必要制定规章制度的,可以授权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负责起草;职能部门、单位认为有必要制定规章制度的,应当向学校提出立项建议,对制定规章制度的必要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等作出说明,报学校法制部门审核;立项审核通过且经主管校领导同意后,由有关职能部门、单位具体负责起草。起草部门或单位应当就规章制度涉及的主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对涉及其他部门或单位职责的,应当征求其他部门或单位的意见。起草部门或单位与其他部门或单位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充分协商;经过充分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当在上报规章制度草案时说明情况和理由。 2.审核。规章制度起草工作完成后,起草部门或单位将规章制度草案、说明以及有关材料,报学校法制部门初审。报请审核的规章制度草案由起草部门或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几个部门或单位共同起草的,由几个部门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规章制度草案经初审通过后,由主管校领导主持,召开由起草部门或单位、有关专家、规章制度的管理服务对象代表等参加的专题办公会,对规章制度草案进行审议。涉及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基本权利与义务的规章制度草案,应实行公示制,向全校公布,征求意见,必要时举行听证会。 3.决定、公布与解释。规章制度草案经审核后,应由主管校领导签署意见,报请校长或党委书记审阅同意后,提交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讨论。经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的规章制度,由学校按照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印发文件,予以公布。规章制度解释权由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统一行使。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可以授权职能部门、单位对规章制度进行具体解释。 4.修改和废止。规章制度起草部门、单位应当经常对规章制度进行清理,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情况,对已公布的规章制度及时修改或废止。规章制度修改或废止后,应当及时公布新的规章制度,在新的规章制度中明确原规章制度废止的时间。

第3篇

档案是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历史纪录,这些档案记录了过去与现在发生的各种活动、组织机构调整等信息,成为了为未来各项事业发展作出规划或进行各项决策的依据,或成为维护团体或个人合法权益的凭证,所以,档案是一笔宝贵财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使各类档案都得到有效保管和利用意义非常重大。但是,在目前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当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问题,例如: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仅以档案管理业务的需要为导向,而很少兼顾到与管理制度相关的各方利益主体的需要,档案管理理论仍停留在“单位本位”上,而没有顾及档案管理的目的与目标,没有树立起为社会服务的档案管理理念;许多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都没有听取与档案管理制度相关的利益主体的意见与建议。在这种档案管理理念下制定出的管理制度自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制定的管理制度也由于缺乏外部约束力而使其执行力大打折扣,弱化了档案制度管理的效力。

二、加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构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没有现成模式用来“克隆”,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出认真规划。在“向管理要效益”社会发展背景下,档案管理效果的评价标准,已不再以上级部门或上级领导的标准作为依据,而取决于建立的档案管理制度能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度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当代的管理潮流是“创新”,档案管理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制度体系建设中的创新。如何实现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创新”呢?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从开发“管理层”入手。档案产生于各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档案的作用是记载历史事件,为维护相关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凭证,所以,档案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无形资产。当前,部分档案管理单位仍缺乏对档案管理在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认识,缺乏对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切实举措,这与整个社会发展趋势及行政体制改革形势不相适应。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主要是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层缺乏重视,所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首先应提高档案管理层的现代管理意识,树立档案管理是服务社会、提高社会效益的理念。

第二,从管理“规范化”切入。“10号令”的出台,为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就是要依据这一法令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档案管理规范。法令强调了档案资料收集的重要性,将档案收集视为档案管理实现规范化的关键环节,没有完善的档案收集管理,档案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对档案收集管理应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中作出明确规范,使档案收集管理目标落实到管理部门和具体负责人。

第三,从优化“档案员”队伍抓起。档案管理制度体系要想得到切实落实,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执行者具有关键性作用,档案管理人员应在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研和档案利用等环节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同时,要精通档案专业知识,提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要做到这一点,档案管理人员应通过学习掌握新知识、技术、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档案收集管理中,对各类档案资料做到认真查验和及时收集,对发现的档案信息源认真追查,并对收集的档案资料按所属类别进行归类整理。在档案保存管理中,保证档案资源的安全、完整、并为档案使用者提供查阅方便,使档案资源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做到以上几点,才是符合现代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员。

第4篇

图书馆行政管理是图书馆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文章从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入手,提出了一些优化对策,以求能够使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关键词:

图书馆行政管理;服务质量;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逐渐向信息化、时代化靠拢,整体呈现出复合图书馆的特征。图书馆行政管理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必须迎合时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势,积极探索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时间等资源的作用,从而实现办馆的目标和最佳效益。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总是不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比如,经费不足、设施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充分、人员素质不高等现实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图书馆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那么,如何才能科学高效地进行图书馆行政管理呢?

一、做好经费管理,丰富馆藏资源

经费对于任何工作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一直以来,由于没有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地方领导缺少重视,导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不足,藏书量少,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与此同时,图书馆的馆内设施不够完善,不是电脑数量少,就是消防、防盗系统不到位,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想改善这一现实问题,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兼顾经费的获取与使用。首先,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对于图书馆藏书而言,收藏的多少不是目的,有效的利用才是目的。因此,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应积极通过多种渠道丰富馆藏资源。或者邀请各专业的专家学者选购专业书籍,或者利用当地的“非遗”资源开展公益性讲座,或者主动嫁接社会资源,开展科普知识、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文化延伸活动,或者编辑与整理一些现场演讲、专家手稿、传承人演示录像等,制作成多媒体光盘进行巡回展播。其次,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扩大资金来源。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地方图书购置经费并没有被纳入到当地的财政预算当中。作为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应积极发展社会各界和企业捐赠,扩大资金来源,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力争将图书馆购书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从而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比如,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完善电子借还系统;配备完善的消防、防盗系统,提供安全的借阅环境等。

二、强化学习教育,提高队伍素质

从当前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结构来看,专业技术缺乏,文化知识不达标的现象依然存在,没有独到的见解,缺乏工作成效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给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图书馆服务水平方式单一落后,已跟不上时展的步伐。面对新时期对图书馆馆员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高效处理好日常事务的同时,积极为馆员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帮助馆员提高工作能力与学习能力。首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要积极为馆员组织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馆员的爱岗敬业、服务读者的职业操守,逐渐使馆员改掉懒散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主动在工作中为读者提供准确迅速的咨询,帮助读者快速找到想要阅读的书籍,从而以热情周到服务获得读者的肯定。其次,组织文化知识培训。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要定期为馆员提供文化知识的相关培训,大到外出参观、脱产培训、外出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等,小到学习外语、心理学、写作等,全方位给予馆员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

三、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引入考核机制

虽然图书馆行政管理的角色定位已经有了新的变化,但是仍然有部分图书馆的行政管理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与完善的管理制度,很多馆员存在学历低、学科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等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逐渐养成了懒散、随意的不良风气,因此适时引入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势在必行。首先,建章立制,以制度约束人。对于图书馆而言,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其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基本规章制度(馆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等)、业务管理规章制度(图书入藏制度、书刊借阅制度、书库管理制度等)、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人员考核、奖惩、工资福利制度,技术职务聘任制,财务制度等)。只有这些基本的行政管理制度得到完善,才能成为领导开拓工作新局面的助力和员改进工作作风的依据。其次,强化考核机制。竞争考核机制的引入,无形中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监督机构。通过对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对馆员进行奖惩或晋升,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图书馆整体的科学管理水平。

四、做好后勤与安全,提供服务保障

作为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与安全是图书馆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必须引起重视。面对后勤责任心差、安全措施设施不到位等现实问题,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将后勤与安全工作协调处理好,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整体的图书馆大环境。首先,协调后勤工作。后勤工作不仅包括简单的办公设备支取、图书馆卫生,还包括比较复杂的、专业性较高的电器维修等。毫不夸张地说,后勤工作是图书馆顺利运行并向读者提供服务的保障,是为读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保证。对于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而言,应从大局出发,对后勤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想办法提高后勤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图书馆时刻保持清洁,书刊整齐划一,藏书丰富多样,从而更好地服务读者。其次,重视安全问题。安全工作到位与否直接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如果图书馆房屋漏水,电线跑电,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中,应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进一步完善安全防火工作制度并责任到人,同时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给读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学习环境。

总之,行政管理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图书馆的正常运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搞好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升工作实效,各级图书馆必须积极开展图书馆行政管理的理论探讨和研究,深入地理解图书馆行政管理的内涵及其在实际的操作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创新与实践行政管理模式,从而以此为基础提高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推动我国图书馆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陈智慧 单位:苍南县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唐玲.我国图书馆行政管理研究综述[J].时代经贸,2013(10).

[2]李思林.浅议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J].中国市场,2015(14).

[3]台运林.从行政管理看图书馆发展水平[J].神州民俗,2015(7).

[4]张馨.探究新时期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J].商,2015(50).

第5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效率;原因;对策

【 abstract 】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uthor's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analyzes the enterprise's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untermeasures,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

【 key words 】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Efficiency; Reas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D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行政管理,是指企业内部行政机构依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针对企业具体事务所进行的综合掌控。企业行政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计划、生产、财务、营销等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企业行政管理的效率问题俨然已经被提到企业管理日程上来,起着为企业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行政管理也面临着调整旧方式和适应新形势的任务。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基本理论

(1)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定义。企业行政效率是指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的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总产出与行政总投入的比率。我们研究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就是研究企业行政效率,我们为什么研究企业行政管理,主要是通过研究影响企业行政管理中众多因素,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2)企业行政效率评估的方法。首先,投入的劳动与产出效果之间的比较。同样多的人、财、物和时间的消耗,完成更多数量或更高质量的行政任务;或者,完成同样数量和质量的行政任务,消耗更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这就意味着本部门的行政效率提高了。其次,在企业中,有许多已完成的行政任务与预定目标的比较的行政事务无法用数字计算它的效率。因此,能顺利完成企业的行政目标和决策任务,就表明企业行政管理有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再次,完成同一行政任务的现有水平与最高记录之间的比较。在企业中,许多行政事务都有最高记录,凡能达到最高记录者即高效率。第四,能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会遇到意料之外的突发性事件,若能果断采取措施,及时解决问题,也是效率。

(3)企业行政效率的重要性。首先,企业行政效率的提升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及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的管理中如何提高它的灵敏度和管理效率来有效带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协调运转,使企业运行具有神奇的力量,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企业行政效率是关键。其次,企业行政效率是研究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和根本目的。我们研究企业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努力提高企业的行政效率。我们研究企业的行政领导机构、行政人员管理、行政管理的环节、企业行政管理的方法和技术,都是围绕提高企业行政效率这个核心问题来讨论的,离开这个核心,而大谈企业行政管理是毫无意义的。

2 当前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不高的原因

2.1 缺乏完整的工作计划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缺乏一套完整的工作实施计划,部分领导的工作态度不端正,方法不得当,企业资源存在着严重浪费现象。一些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了凸显自身的存在,同企业其他部门勾心斗角,起内讧,甚至利用部门权力所带来的公司资源支配的便利和优势,谋取私利,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受到严重的侵害,企业的正常运行亦受到影响。

2.2 传统思想作怪

在企业行政管理过程当中,通常会受到很强的人身依附、家长制等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企业行政管理系统的效率和活力被严重消弱,企业人员积极性大打折扣,亦对企业科学化管理和民主化决策也是极为不利的。此外,企业形成管理普遍突出管理而偏离了服务轨道,这种不讲实效脱离实际的工作方式,对于公司效益的影响是极为消极的。

2.3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中,人员的素质呈现出明显的高低差异,一些工作人员对企业业务工作不熟悉、不了解,对自身工作内容未能明确,这就使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制度规章难以推行,其能力受到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怀疑。此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缺少同业务部门之间的来往,工作接触甚少,越是不了解,其管理工作越脱离实际,故而形成恶性循环。

2.4 规章制度缺乏可行性

企业行政管部门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工作履行的依据,然而一些企业制度却不尽完善,单纯停留于书面上,缺乏可行性。由于这种规章制度上的欠缺,导致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矛盾纠纷、相互推诿现象频发。内部矛盾愈演愈烈的现实,使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普遍不高。

3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提升对策

3.1 汲取国外经验,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

企业应当借鉴外国成功管理经验,引进科学的绩效评估、目标管理、成本核算等办法。将企业管理中讲求成本核算的理念引入到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当中,唤醒行政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比外,这种科学口 员的实际工作绩效作出科学的衡量,利于行政业绩的提升。

3.2 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模式

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应当同企业自身内外特点及组织结构形式相适应,从而保障其迅速贯彻企业相关决策,顺利达到企业行政管理目标。而这应依赖于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模式十分必要。首先,应依据规范化要求,对企业行政管理郭门作出适当的调整,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来建立高效的企业行政管理系统。随之,进一步强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中的管理职能,将企管口同行政口加以合并。最后,将企业行政管理职能注入到行政管理实践当中,使其管理职能应有的作用得到发挥。

3.3 加强对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科学性选择

作为—名现代化的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态、择优决断能力、协调统筹全局 知人善任、临危不乱等。这就要求企业在选择行政管理人才时,应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估机制,从胜任力的角度,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科学手段,来对人才综合素质做出准确的评价。从而使得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在企业发展中明确自身的发展路线,以企业发展为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不断动力。

3.4 建立和完善企业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行政管理规章法规的建设对于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非常关键。企业应对必要的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加以健全,以公章制度和法律的形式不断促进行政效率的提升。建立健全企业执行部门的岗位责任制度、各项管理制度、工作制度规范等,并认真的实施,从而使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法治秩序得以建立,为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明确了依据,这种带有法律效率的工作信条必将促进行政管理人员严谨性、积极性和工作动力的提升,从而最终实现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

4 结束语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在现代企业当中,行政管理部门职责日渐突出,提升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需求。究其效率低下的原因,制定效率提升的有效对策,并积极地去实施,以发挥行政管理应有的管理作用,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的规范性运行。

参考文献:

[1]杜建军.试论现代企业行政管理[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O9.

[2]杨亚捷.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及其要求分析[J].经营管理.2009.

[3]袁涛,丛民.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探析[J].经营管理.2010.

第6篇

在x总的英明领导下,本人在xx年度,基本完成了相关工作任务,当然这其中肯定还有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今年,我将一如既往地按照领导的要求,在去年的工作基础上,本着“多沟通、多协调、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发扬公司群狼博虎,无坚不摧的理念,全面开展20**年度的工作。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熟悉金龙鱼客服工作的整个流程,多参与多走动,对于每个项目按时结案,做到少出差错;

二、全面负责公司内部的办公行政管理工作,协调公司各部门间各项协作事 宜;

三、完善公司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部门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公司的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可行;

四、根据今年的具体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考评制度,对员工业绩考评,及时汇报上级,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最重要的是加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公司人员的培训工作,基本思路和去年一样,力求形象多样化,增强趣味性;

第7篇

行政管理,可以说是一个组织的中枢神经系统,企业的行政管理系统在企业中起着操控全局的作用,行政管理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个缩影和窗口。在企业中,行政管理是以总经理为最高领导,由行政副总分工负责,由专门行政部分实施操作,企业分支机构和各个部门的方方面面都有行政管理的存在,它是一个完整的网络和系统,是领导和各部门、员工之间沟通的重要途径。企业行政工作面很广泛,负责企业从内到外、由上到下各方面的沟通和协调,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涉及到一个企业运作的全部过程和企业内外部管理的细枝末节。企业行政部门担当着实施和执行公司各项决策的执行官角色。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中有4大职能:管理职能、协调职能、参与政务职能和服务职能。

1.1管理职能

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的管理策略、企业精神、经营策略、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等重大问题上应起到相应的管理作用,在企业日常经营、人力财务管理和企业形象展示等一系列关于企业发展问题上,起到管理、分配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并进行监督管理。企业行政管理到对企业内部其他系统具有统一管理的作用。

1.2协调职能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不能单一的以传达领导命令和完成事务性工作为满足,更不能凭借自己在企业中的独特地位对其他系统和员工随意指挥,以权压人。企业的行政部门应主动做好上级与下级,各部门之间,企业内、外部的沟通工作,要利于上、下级之间的了解,做到步调一致,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起到协调作用。有思想和有经验的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只有协调才能出效率,协调才能出效益。

1.3参与政务职能

企业行政管理要协助领导者制定和实施决策;收集、整理、提供各种信息和资料;掌握和研究有关工作的方针、政策;提供各种决策的方案和建议。企业行政管理是为领导决策和领导工作运转服务的,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1.4服务职能

服务是行政管理的实质意义。企业行政部门应该认真细致做好行政日常事务,考虑公司未来长久的发展战略,研究企业国内外市场形势,探析企业的组织构架,确定和保证企业的经营方针顺利实施,为解决企业重大问题提供服务保障。行政部门要甘于做幕后的英雄。服务于企业才是行政管理工作之根本。不能夸大和显示自己的存在,更不能凌驾于别的部门之上。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中姿态要放低,做事低调,不能趾高气扬,需踏实做好行政服务。

1.5检查监控职能

在企业方案开始实施直到企业目标最终实现的整个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需要随时检查参与方案各个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监督方案实施的情况,并将现阶段完成情况与原制定目标相比较,了解方案进行的速度和面临的环境,及时的对制定方案采取调整和管理措施,保证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2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2.1企业的行政管理是非独立的

企业的行政管理和政府的行政管理是有区别的。从政府体系来看,政府机关的存在目的就在于实施行政管理。这种政府性质的行政管理给人一种为了管理而管理的印象。企业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企业行政管理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而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虽然我们不能直接用企业经济效益来衡量具体的行政管理行为,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还是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企业行政管理,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需要经常变革、变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调动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合理调配和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增强企业的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

2.2具有权威性和及时性

企业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上级权力与权威基础上的,上级行政机构没有相应的权力和权威就不能下达命令、指示或规定等。企业行政管理担负着企业一些相关制度的制定、修改和执行等工作。企业传达指示,并保障决策正常运行的前提是企业行政机构相应的管理权力及权威。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有效性也要取决于上级权力运用是否得当和下级的是否服从等因素。企业行政管理用直接的手段和方式调整人、财、物、产、供、销等生产经营活动,其下达的命令、指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又配以对违抗管理的惩罚措施,所以能迅速发挥作用。因而,在企业大量日常性经营处理及人事处理中,或企业遇到突发事件以及企业环境不稳定时,行政管理就能发挥重大作用。

2.3企业行政管理的实际性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要尽量避免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减少不必要的繁文缛节,比政府的行政管理更注重内容和实质。企业行政管理要对其所管理内容的诸多制度、程序、形式、环节、文件、图表等进行适当调整和删减,使其适用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变得更为实用、便利。

3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

3.1有助于强化现代企业的市场适应性

企业行政管理有助于强化现代企业的适应能力,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发挥着服务和保障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行政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企业行政管理制度和方法,可以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组织,强化企业成员的学习能力,提高成员学习的积极性,使成员主动参与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经营理念和科学技术,并将其转化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去。

3.2为企业构建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企业的成员也会在工作中产生思想和实际上的一些问题,企业的上、下级沟通也会存在不畅通的情况。同时,企业也需要同一些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以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也要面临市场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而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就是要努力同政府部门或别的企业等影响企业发展的外界因素打交道,为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制定适用的发展战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且通过发挥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作用,解决上下沟通不畅的问题,保证各个环节平稳有序的进行。解决企业成员面临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工作困难,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的内部环境。

3.3有利于实现现代企业发展的总目标

企业行政管理通过组织计划、合理调配资源,采取具体有利措施,积极调动企业行政管理人员,针对各项行政和生产措施进行监管、控制与调整。企业运作中,为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要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把企业内部连结成一个有序运行的有机整体,并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协助企业完成最终目标。

4对企业行政管理几点建议

4.1建立完善的企业行政管理系统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构建应包括权力体系、技术体系和事物体系3方面内容。企业要从行政管理的目标开始,到行政权力的合理配置,再到行政技术手段的采用、从行政理念的提出,到具体行政作为的表征,来构建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企业行政管理系统要建立完善合理的行政构架,要细化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工作,对其权责加以明确,确保企业命令和员工意见上传下达通道畅通。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自身管理,学习企业管理中科学管理方式,适用于行政管理的可以加以引用,构建合理的符合当前现代企业模式的行政管理系统。

4.2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现行的企业行政管理,缺乏能为之依托的系统的规章制度,在企业各部门中责任分工不够明确,而企业领导层做决策时也是无章可循,缺少科学的考察和调研程序,这些弊端会打击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健全并创新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也是行政工作人员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充分的按照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建立创新体系等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规范化的行政管理制度,要让行政命令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使之适用于企业的生产状况,增强企业行政管理的调控职能,发挥行政管理的主体作用,提高行政效率,为完成企业利润目标保驾护航。

4.3充分挖掘企业高层行政人员潜能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行政人员。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已经达成共识,在企业管理中,也要把人力资源放到比较重要的位置,并在制度方面做出详细的安排。由于企业行政工作的要求,因此,对行政工作人员要求更是复合式的,企业行政人员的素质应高于普通员工,企业行政领导素质的提高,可以提升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国外许多事实已经证明,一个没有能力和业务水平的企业家,是可以搞垮一个企业的。现代企业对于行政系统中的高层领导潜能开发是相当缺少的,在企业中,应该建立相应的领导培训、激励机制,结合人才培养和奖罚评价建立科学、有创新意识潜能的领导团队。

4.4建立完善行政评价激励机制

绩效评估是推进和强化行政管理,提升行政效能的有效手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其自身的企业特性、员工岗位特征、组织文化等情况,制定和完善符合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管理效率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绩效考核要具有公正性,不能生搬硬套别的企业的一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那样会造成考核指标不合理,考核制度不符实际等情况。不仅要重视对企业员工的物质激励,更要加强对员工的精神激励,要建立其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互挂钩的激励模式。

第8篇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所有环节都会涉及到行政管理,因此对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影响因素也就比较多。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从以下方面阐述影响行政管理效率的因素:

1.1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效率观念意识。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很浓的行政色彩,深受行政事业单位传统观念的影响,有时会产生工作积极性不强、创新意识不高,普遍缺乏效益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其很少能够针对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改进,而是在出现问题并且产生后果后才会做出调整;二是高校管理者对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益不重视。由于高校管理者的身份体制按照行政事业编制人员的管理方法实施,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他们将工作重心放在行政工作的稳定性方面,而不愿意也害怕因行政管理工作创新而导致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1.2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推行,某些高校在具体的招生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其为了满足扩招的需求,就会采取扩大高校规模,增加教师团队人数的方式,但是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却没有与高校的发展相适应,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将教师资源引入到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将教师当做一种人力成本而不是当做人力资源看待,导致教师的工作效率不高;二是行政管理部门用人机制呆板。行政管理人员从事的工作繁杂,基于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要求工作人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同时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激励措施,导致行政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感;三是行政管理改革实施不彻底。我国高校对”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人事改革推行力度不大。

1.3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当前高校对行政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一是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二是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接受再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提升;三是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没有将服务师生的理念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中。

2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2.1转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针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的现状,高校要想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工作就必须要从转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入手,转变工作人员传统的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落后模式,树立效率意识;其次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意识到行政管理工作性质,行政管理工作不是对高校教育活动的约束,而是要积极主动地为高校教育活动提供服务,通过提供完善的服务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2.2制定完善的高校行政管理制度。

基于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普遍建立了院校二级管理模式,但是这种管理模式造成高校的行政管理权过分集中在校级,造成行政管理工作的呆板、滞后,为有效解决此问题需要高校将行政管理权向二级院校下放,以此提高基础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创新;对高校的行政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合理划分职责权限,提高行政管理效益;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比如建立学术委员会制度、教授治学制度,以此保证学生、专家参与到学术事务决策中,实现高校的民主管理。

2.3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激励管理,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