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空气污染治理措施

空气污染治理措施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06 16:38: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空气污染治理措施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空气污染治理措施

第1篇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 最佳管理措施(BMPs) 效用评价

非点源主要是指冲积物、农用化学物质等分散污染源。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具有许多复杂的特性,归纳起来主要包括:随机性、广泛性、复杂性、滞后性、时空性、初级效应等[1]。在点源污染不断得到控制后,非点源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据美国、日本等国报道,即使点源污染全面控制之后,湖泊水质达标率仅为42%,美国的非点源污染量占污染总量的2/3,其中农业的贡献率为75%[2];据荷兰农业非点源提供的总氮、总磷分别占水环境污染总量的60%和40-50%[3]。而从我国的研究现状来看,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太湖流域、巢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重要因素[4,5]。

由于非点源污染具有众多复杂的特性,其控制与点源污染的控制有很大区别。点源污染可根据污水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原则进行控制,而非点源污染控制更多的是采用综合措施。目前提出的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措施以美国的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s)最具有代表性。美国国家环保局、农业部水土保持局和各州政府都有相应的BMPs实施细则和办法,提倡运用管理和工程措施控制非点源污染[6]。

一、BMPs简介

BMPs是保护水环境免受污染的一种措施,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或提供水污染养分设施来达到水环境保护的目的[7]。USEPA将最佳管理措施(BMPs) 定义为“任何能够减少或预防水资源污染的方法、措施或操作程序,包括工程、非工程措施的操作和维护程序”[8]。BMPs 通过技术、规章和立法等手段来达到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目的,其着重于源的管理而不是污染物的处理。

BMPs 从最初提出应用于控制土壤侵蚀,到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仅仅经历了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时间。具体来说,BMPs主要可分为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两大类型。现在已提出的最佳管理措施主要有:少耕法、免耕法、变量施肥、测土施肥、植被缓冲区、人工湿地等方法。

二、BMPs在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一)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是采用生态工程措施,通过增加渗透来减少地表径流,来降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风险。这里介绍的BMPs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和植被缓冲区。

1.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是人工建造和监测控制的与沼泽类似的地面,其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的。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水质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和天然湿地系统一样,包括:(1)悬浮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2)溶解态污染物由于环境条件变化而发生吸附、络合和沉淀反应;(3)碳、氮、硫等元素的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形态转化;(4)湿地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利用[9]。

人工湿地对于TN、TP、COD、BOD5、重金属等有较高的去除率,可以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巴西Piracicaba市的Engenho湿地对磷、硝酸盐和氨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3%、78%和50%[10]。段志勇等对用工业锅炉炉渣作为填料,由芦苇、茭草、菖蒲等水生植物组成的人工湿地对滇池非点源污染进行研究,发现湿地对COD的平均去除率约为79%,TN平均去除率约为68%,TP去除率约为60%[11]。

适当的面积和容量是湿地净化能力的重要保证,不同水质保护目的所要求的湿地面积是不同的。Mitsch等总结了一些地区不同水质保护目的所要求的湿地面积比例[12]。Hey等根据多个小流域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认为,占流域面积1%~5%的湿地已足以完成大部分过境养分的去除工作[13]。除此之外,对人工湿地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湿地淹水状态、pH值、水生植物类型、湿地土壤类型等)[14],也促进了人工湿地在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2.植被缓冲区

植被缓冲区(Vegetated buffer zone)是设立在潜在污染源区与受纳水体之间由林、草或湿地植物覆盖的区域,通常为带状。植被缓冲区主要对污染物进行阻截、吸收和转化,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植被缓冲区的净化污染物机理如下:(1)降低地表径流速度并对其中的颗粒态污染物起过滤和拦截作用;(2)缓冲区的植物吸收溶解态的污染物;(3)缓冲区的土壤吸附溶解态的污染物;(4)促进氮的反硝化[6]。

植被缓冲区的效果取决于其规模、位置、植被、水文条件和土壤类型等因素。通常缓冲区呈带状沿水体分布,其具体形状根据地形、地表和地下径流的运移途径而定。Haycock等总结了不同水质保护目的所要求的缓冲区宽度。一般来说,5m宽的缓冲区即可拦截大部分粗颗粒泥沙,当带宽大于10m时,其对泥沙的总体拦截率可达80%以上,对总磷的拦截率达到50%[15]。另有研究表明,植物缓冲区可有效地吸附径流中有毒氰化物、氯化物和苯等有机物,在坡地布设4m×2m植物过滤带,径流通过时有机物的吸附率达85%[16]。

我国南方的人工多水塘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缓冲带,也具有很强的截留来自于农田的径流和非点源污染物的生态功能,在巢湖两年研究发现多水塘系统对地表径流截留平均比例达到85.5%,总氮和总磷截留平均比例分别是98.0%和96.0%[17]。

(二)管理措施

BMPs的管理措施包括三个层次,均是围绕一个中心原则,即最大地保证物质循环的效率,减少元素的输出损失,从而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养分管理和耕作管理都是通过控制污染源扩散达到防治非点源污染的目的,景观管理既从源头减少非点源污染物的产生,又在污染物运移过程中进行拦截并促进其向无害形态转化。

1.养分管理

2001年,我国氮肥施用量达到2400多万吨纯氮,占全世界总用量的30%左右[18],2005年我国的氮肥施用量达到3000多万吨纯氮,占全世界总用量的35%左右[19],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氮肥生产和消费国。根据本课题组对崇明岛农业用地的调研中发现,在崇明全岛范围内的露天及大棚土壤中,均存在明显的硝酸盐累积,并出现了土壤酸化、盐渍化等土壤退化现象(表1)。农业土壤中大量累积的N、P以及农药残留物等是造成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物质源。

表1:崇明芦笋大棚土壤理化性质

养分管理的目的正是减少引起非点源污染的污染物的施用量。其主要包括测土施肥(Soil testing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和变量施肥(Variable rate fertilization)。测土施肥的目的是针对土壤的养分供给能力和水平来推荐合理的养分补给措施。由于土壤性质的差异性,测土施肥成为重要的管理内容。过去测土施肥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最大的产出,现在则更多地强调使用经济适宜的肥料数量以保护环境。变量施肥是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土壤养分分布进行数字化,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内土壤养分的变化自动调整肥料用量,其实质是自动的高效的测土施肥技术[20]。

另一方面,对于养分补充量的计算是养分管理中的又一难点,其必须在满足作物产量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生态效应。国内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安全施用量、生态适宜施氮量等概念[21]。而国外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化肥施用的模型计算。在对前茬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测量以及玉米各生理期需氮量的动态计算模拟基础上,北达科他州和明尼苏达州的玉米地硝态氮累积量下降了近40%[6]。

养分管理还包括其他诸多措施,如肥料深施、平衡施肥和使用缓释肥料等。这些管理措施的共同目的是抑制养分的释放速度,使之即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又减少过剩养分的浪费。合理安排农药化肥的施用时间也是一种管理措施,它的目的是减少污染物与降水之间的作用,从源头防治非点源污染。

2.耕作管理

耕作管理是通过降低污染物迁移能力,达到防治非点源污染的目的。免耕―少耕法(Zero or minimum tillage)是一种替代传统翻耕的新型耕作方式,不翻耕或最低限度地扰动土壤以此来保护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渗水性,提高土壤抗水蚀能力,减少地表径流,从而控制水土流失和非点源污染。

Mario等比较研究了四种耕作方式径流和泥沙量:传统耕作、免耕无作物残茬覆盖、免耕和33%的作物残茬覆盖及免耕和100%的作物残茬覆盖。结果证明,传统耕作的径流和泥沙量高于另外三种耕作方式[22]。Sharpley等研究了磷在农田中流失的敏感性,发现按以下顺序降低:传统耕作小麦田

耕作管理还包括其他诸多措施,如等高线种植、作物残茬覆盖、合理轮作等。其中,作物残茬覆盖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增强土壤蓄水能力,阻滞地表径流,减少由于土壤侵蚀造成的养分、农药进入水体的数量。合理轮作则是利用不同作物的生理特征、吸肥特性来改善土壤养分元素累积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减轻非点源污染负荷。

3.景观管理

景观管理就是合理地调节区域内各种景观单元的比例和空间结构,达到提高养分循环效率和减少养分输出的目的[3]。常见的景观管理多为小尺度的,以流域为单位的管理,例如生物篱和水边林带都是景观管理的有效措施。

生物篱又称等高植物篱,主要形式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线布设密植灌木或灌化乔木以及灌草结合的植物篱带,带间布置作物,通过对植物篱周期性的刈割以避免对作物的遮光效应。植物篱在国外的应用主要是与植被缓冲区联合在一起。选择合适的植物篱带间距是其能否发挥水土保持效益的关键,需要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水边林带实际上是受纳水体边上的植被缓冲区,它的作用机制和植被缓冲区相类似。

三、BMPs的效用评价

对于管理措施环境效果的评价一般可以通过水质监测与模型模拟2种方法进行。水质监测通常费时费力,而且监测本身也不能对非点源污染产生的来源进行鉴别或跟踪污染物的迁移过程。模型模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可以在流域尺度上进行有效的非点源污染定量研究和关键源区的识别。常见模型如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 (AGNPS)、ANSWERS模型、SWAT模型和SWRRB模型可以完成上述任务。研究成果表明AGNPS模型在模拟预测流域径流过程及营养盐的流失过程上有明显的优点,而且还可以用来模拟评价最佳管理措施(BMPs)的环境效果。在中国,AGNPS模型已经被引入到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工作中[23,24]。

曹文志[24]、张玉珍[25]等先后在福建省九龙江上游的五川小流域进行研究。2002年曹文志[24]利用GIS以及数字高程模型提取AGNPS模型所需的水文和地形参数,并通过实地调查及专题制图等手段获取AGNPS模型所需的土地利用、土壤质地及施肥水平等其它参数,最后利用监测降水、实测水文参数、营养盐及沉积物负荷等验证了AGNPS模型在我国东南亚热带地区的适用性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负荷估算及评价的应用潜力。

2005年张玉珍[25]等利用多年的降雨-径流、水质实测数据先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GNPS)进行了模拟校验,用校验后的模型模拟评价了2项现状管理措施(等高耕作与多水塘系统)和3项假设情景方案(降低30%施肥水平、坡地果园退耕还林及其组合)。结果表明等高耕作与多水塘系统对于降低营养盐的流失效果显著,另外3项假设措施方案也有相当好的环境效果。

四、BMPs在中国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前景

BMPs系统是用来防治水污染和取得资源管理的目标,BMPs的执行需要鼓励生产者志愿参与,具备明确的管理目标,同时还要有具体的计划组成、规章制度,并且与教育、财力和技术等相结合。

目前,利用BMPs控制非点源污染在我国尚未系统开展工作[6]。中国实施BMPs来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应当采用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户共同参与的战略。国家农业部门和环保部门制定BMPs的管理目标和实施导则,地方政府根据地区天气、土地等特点制定实施BMPs的近期、长远管理目标和实施细则、计划,制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操作简单有效、费用低廉,使农户乐于接受。同时。利用已经存在的农村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广BMPs,政府对这些农村基层农技站提供到位的指导和有效的监督。农户参与本着自愿的原则。在实施BMPs战略中,政府起引导、鼓励的作用,同时可以采取财政补贴、免费为农户进行培训的方法激励农户采用BMPs。

[参考文献]

[1]杨爱玲,朱颜明. 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J]. 环境科学进展,1998,7(5):60-67.

[2]Line D E, Richard A. McLaughlin, Nonpoint Source[J]. 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 1997,69(4);1998,70(4).

[3]Oenema O.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es from agriculture into surface waters: the effects in policies and measures in the Netherlands[J]. Water Sci Tech, 1998, 37(2).

[4]陈荷生,华瑶青. 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思考[J]. 水资源保护,2004,1:33-36.

[5]阎伍玖,鲍祥. 巢湖流域农业活动与非点源污染的初步研究[J]. 2001,15(4):129-132.

[6]陈洪波,王业耀. 国外最佳管理措施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4):279-282.

[7]Mckissock G,Jefferies C,Darcy B J.An assessment of drainage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Scotland[J].Wat.And Enviorn. Manage,1999,13(1):47.

[8]郑涛,穆环珍,黄衍初,张春萍. 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进展[J]. 环境保护,2005,(2):31-34.

[9]Gopal B. Natural and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potentials and problems. Wat. Sci. Tech., 1999,15(3):331-335.

[10]Farahbakhshazad N, Morrison G M and Filho E S. Nutrient removal in a vertical upflow wetland in Piracicaba, Brazil[J]. Ambio, 2000,29(2):74-77.

[11]段志勇,施汉昌,黄霞等.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J]. 重庆环境科学,2000,22(6):64-66.

[12]Mitsch W J, Gosselink J G. The value of wetlands: importance of scale and landscape setting[J]. Ecol., 2000,35:25-33.

[13]Hey D L, Barraett K R, Biegen C. The hydrology of four experimental constructed marshes[J]. Ecol. Eng., 1994, (3): 319-343.

[14]仓恒瑾,许炼峰,李志安,任海.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最佳管理措施及其发展趋势[J]. 生态科学,2005,24(2):173-177.

[15]Haycock N E, Pinay G. Groundwater nitrate dynamics in grass and poplar vegetated riparian buffer strips during the winter[J]. Environ.Qual., 1993, 22:273-378.

[16]Ericp W. Impact of vegetative filter strips on herbicide loss in runoff from soybean. Weed Sci., 1996, 44:662-671.

[17]孙璞.农村水塘对地块氮磷流失的截留作用研究[J]. 水资源保护,1998,14(1):1-4.

[18]王朝辉,宗志强,李生秀,陈宝明. 蔬菜的硝态氮累积及菜地土壤的硝态氮残留[J]. 环境科学,2002,23(3):79-83.

[19]FAO Fertilizer Yearbook 2002[R].FAO Statistics Series,2002,51: 268.

[20]代才江,杨卫东,王君丽,刘春光. 最佳管理措施(BMPs)在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 环境管理,2009,4(3):65-67.

[21]范亚宁,李世清,李生秀. 半湿润地区农田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4):799-806.

[22]Mario T V, Mario T L, Jeffrey J S, et al. runoff, erosion and soi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 former 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 site[J]. Soil Water Conserv.,1997,52:189.

[23]Sharpley A N. Identifying sites vulnerable to phosphorus loss in agricultural runoff[J].J of Environ Qual,1995,24:947-951.

[24]曹文志,洪华生,张玉珍,丁原红,岳世平.AGNPS在我国东南亚热带地区的检验[J].环境科学学报,2002,22(4):537-540.

第2篇

【关键词】城市;空气污染;优治理

1.城市空气污染状况与特征

城市环境空气污染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活动紧密相连,从我国实施工业化发展以来,城市空气污染便一直长期存在。七十年代,兰州石化基地的淡蓝色烟雾现象、八十年代二氧化硫总体排放量的迅猛增长、酸雨现象的形成、九十年代氮氧化物污染现象以及当前我国多地持续的雾霾天气,无不说明,城市空气污染现象已越发严峻,并呈现出一种逐步上升的趋势。

2010年我国颁布的机动车污染预防治理年报,公布了机动车形成污染、排放毒害气体的状况。目前该类污染现象越发严重,机动车尾气逐步变成我国较多城市空气污染的主体来源。同时呈现出较多区域高浓度颗粒物污染以及臭氧污染的双高污染特征,还显现为污染的区域性以及复杂性特点。

2.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包含的问题

城市空气污染治理过程中首先在质量标准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标准对于治理污染发挥了基础作用。该过程中需要明确大气出现的污染物种类,具体浓度,对大众生活形成的影响等,方能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环境质量标准为在一定时期阶段中,对空气污染物质最大准许的质量浓度限定。

对人类健康形成影响作用的空气污染物质均应囊括到该标准范畴之中。而当前城市空气污染治理过程中,该标准却没能全面显现出确保大众健康的工作原则,同时无法及时全面的映射大气环境的具体状态以及发展变化。尤其是PM2.5变成污染物区域能见度降低的显著空气污染特征,却没能在我国全部各城市囊括到评价因子之中,同时还存在监测技术应用的困难问题。

另外,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工作中,还存在区域治理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例如就烟尘污染明确相应控制区域,并配置消烟除尘系统装置。对于二氧化硫污染,制定控制区域预防规划,限定高硫煤应用开采,注重管控火电厂生产污染、化工、冶金行业发展,并降低排放总量。而当氮氧化物变成主要污染物质之时,则进行机动车污染治理,并分阶段履行管理标准。该类单一模式下虽然在治理专项污染物层面呈现出一定效果,然而当前以臭氧以及雾霾为主体的空气污染现象,仍旧沿用单一方式则无法契合新时期复合性空气污染治理的工作需要。

另外,对于触犯大气污染预防治理法规的行为惩处的力度较为有限,无法实现威慑作用。通常处理形式为罚款,并制定上限,不会超出限定金额。对于谎报、拒绝检查、弄虚作假、不当处置、应用污染物、擅自、超标排放等行为,处罚的金额往往低于企业违规所得。进而导致企业甘愿缴纳罚款也不会遵循规定要求做好防污治理工作。同时处罚管理通常针对企业,而责任人却没能实施相应处罚。

3.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有效机制

3.1实施区域联合防控机制

区域联合防控管理机制,是治理区域空气污染的良好手段。我们应总结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工作的成功经验,遵循联防联控管理、优化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有关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思想、基础原则,把握具体目标、掌握重点防控区域。应创新工作机制,基于科学研究之上进行统一规划。应将区域视为核心整体,利用科学分析明确区域空气环境污染的总体排放量以及物质分布状况,呈现出的时空变化特征、大气污染相互影响作用的强度以及传输的具体规律,而后制定有效的防范治理策略。可引入数值模拟手段技术,掌控污染特征,通过联合制定,确保空气治理合乎标准。应把握属地管理以及不同区域联动的工作原则,通过横向合作、签署协议履行预防治理工作规划。倘若区域中各个主体经济实力相当,而大气污染为急需应对处理的问题,则可进行合作治理。相反区域经济主体水平包含明显差别,治理问题等级不一致,便可履行非合作策略。

3.2多重污染物质同步治理

针对单一污染物治理实效性不强的状况,应基于当前大气污染复合性特征,采用多重污染物质同步治理的工作模式。由传统单一物质治理发展形成多污染物质全面治理的局面。应树立战略目标,开始时期可进行一类主要污染物质的管理治理,而后可基于一类物质的治理逐步发展为防控复杂性二次污染的治理。接下来通过多类主体污染物质治理防控二次污染物质。最终形成同步治理多类二次有毒污染物质的模式。

应树立协同治理的工作理念,汲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将污染环境治理、能源管理政策以及管控温室气体总体排放的整合管理策略,通过互相关联影响,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以合理的成本投入创建合理的共同利益。该类更丰富意义的多类污染同步治理的工作模式,可使空气质量符合相应标准限值要求,同时可达到减排的工作效果。

另外,可引入低碳环保策略控制硫化物、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总体排放量,降低额外投入成本,营造健康环保的空间环境。

3.3加大惩处力度,优化法治管理机制

纵观城市空气污染治理工作发展,不难看出,目前逐步严峻的城市空气污染形势,同惩处违规行为力度较轻有紧密联系。为此,应优化法制化管理工作机制,加大惩治力度。进一步修订相关环境空气防治污染法规。正视提升环境执法力度不仅不会对经济建设发展形成负面影响,还可良好的管控污染物总体排放。

为此,应有效的降低行政命令,杜绝责令行为导致的较多争议现象。应强化强制执行效果,通过行政处罚,达到良好效果。另外,应丰富行政处罚类别,不应对明显的盈利工作进行惩处,没收违规所得。

还应对其他类非直接性,但却包含间接盈利特征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罚。例如,违法进行排污的行为,虽然企业没有通过排污的过程取得直接的利润,却节约了用于污染物治理的经费投入,进而实现了间接获利的目标。因此针对以上情况,也应惩罚并剥夺其相应的经济利益。针对情节过于严重或屡次违规的行为应责令停产。另外应对有关负责人进行违规惩处,进行刑事指控,或者判处行政拘留。还应确保处罚金额高出违规所得,进而提升管理防控威慑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针对城市空气污染特点、环保治理工作特征、存在的问题等,合理制定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有效的弥补漏洞与不足,提升工作实效性,开创洁净环保型城市,优化提升城市行驶,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真正实现健康、可持续、生态化、绿色化的发展要求。 [科]

【参考文献】

[1]刘永红,余志,黄艳玲,蔡铭,徐伟嘉,李璐.城市空气污染分布不均匀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1(3).

[2]勤耕,夏思佳,万祎雪.当前城市空气污染预报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新思路[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

第3篇

【关键词】烧烤;空气污染;治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Q93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由于烧烤行业的不断壮大,烧烤对空气污染严重性及治理方法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我国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并且加强烧烤对空气污染严重性及治理方法的研究,对我国治疗空气污染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烧烤产生的油烟对环境污染的现状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我国已将保护环境列为基本国策,并且在众多的污染因素中,食用油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大因素,食用油烟中的分解产物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潜在因素。已有报道,食用油烟可引起实验动物肺水肿并有一定的致突变性。食用油烟特别是烧烤油烟对环境空气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对其致癌性,致突变性和细胞毒性的研究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烧烤对空气污染严重性

1、设备落后治理效果打折扣

目前,国内大多数抽油烟机为直排式,这也导致了油烟不受限制地排到空气中,对大气直接造成了污染,加上石化燃料的普遍应用,排放的气溶胶形成雾霾笼罩在城市上空。

2、烧烤业与环评脱节

由于法律法规方面的漏洞,环保、工商、城管等部门间存在职责交叉和管理盲区,有的烧烤业没有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手续就开张营业。长期以来,烧烤业建设项目与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脱节的现象在一些城市普遍存在,这也增加了后续环境污染管理的难度。

3、烧烤炸摊冒出的白烟是什么

烧烤炸摊上冒出的白烟由两大类组成,第一种是煤炭燃烧排出的烟气。我主要说的第二种,是无论用火烤还是用小油锅炸都要产生的油烟气。烟气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四、露天烧烤的环境污染问题

1、大气污染:研究表明,烤肉串摊点集中地方的烟气中苯并芘浓度很高,最高时可比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高60-110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高出国家标准十几倍,不仅污染了环境空气质量,而且容易对周边居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构成严重影响,最形象的说法莫过于“气难喘、味难闻、窗难开、觉难睡”了,其危害可见一斑。

2、噪声和振动污染:露天烧烤往往摆设在居民较集中的街道旁或小区内,随着夜幕的降临,露天烧烤摊的谈话声、划拳声、大笑声、打架声、吆喝声、车辆鸣笛声随着浓烟在空中飘荡,而鼓风机、排气扇产生的振动也令人烦躁不安,难以休息,严重时可以通宵达旦,产生严重的噪声扰民现象。

3、固废污染:露天烧烤使用的一次性筷子、食品袋、餐巾纸、食物残渣、食品外壳等随意丢弃,人行道上脏乱不堪,不仅增加清洁工人的工作量,如果未来得及清扫就遇大风天气,这些固体废物会随风飞舞,停留在街道绿化带的灌木丛中或悬挂在大树上。同时烧烤摊所在的地面一般被污染得“脏兮兮、黏糊糊”,惨不忍睹。

4、水污染:露天烧烤往往挨着路边,没有上下水设施,废水随意乱泼,造成严重的水污染现象,不仅如此,每逢下雨天,严重结垢的地面被雨水冲刷,可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雨水中悬浮物(SS)和油类含量大大增高。

5、生态破坏:君不见,小区内的露天烧烤摊旁,绿茵茵的草坪已被踩出几条路来;烧烤摊所依附的大树也被烟熏得面黄肌瘦或面目全非,绿色的生命在无言地忍受着来自露天烧烤的践踏和,不知何时才能还它们一个快乐生长的环境。

五、街头烧烤的缩影

广西南宁市,在虎邱村口看到,人行道大片空地被几个大烧烤摊占据。啤酒瓶、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竹签、吃剩下的烤肉等撒落一地。最令住在路边二楼的张女士苦恼的是油烟,“看我家这纱窗,熏得黑乎乎的了”。烧烤摊外面摆着3排待客的车辆:三轮摩托车、出租车和摩托车。明秀路的半幅路面被挤得只剩下一条车道,几辆公交车只能缓慢通过,现场划拳声和喇叭声不断。从虎邱村口往明秀市场方向走,人行道、慢车道上同样摆满各种小摊。在明秀市场门前的天桥下,饮食摊点的桌椅将桥底塞得满满当当,卫生纸、剩饭剩菜丢得满地都是。负责该路段的一名黄姓环卫工人称,附近的摊贩特别多,一些人喜欢随意乱扔垃圾,从明秀铁道口到明秀市场这一段路,一般早班会有11车垃圾,晚班也有8车,白天则有14车至16车。黄女士称,晚班是零时30分下班,有时垃圾实在太多,拉不完只能等到凌晨4时30分早班值班人员清理。

在北湖路一家烧烤摊前,摊主在烤炉上安装了抽风机,一启动,排出的烟就像一个大烟囟。附近居民韦女士说,一到晚上,烧烤摊都摆满了路边,摊主生起炭火时,呛人的烟雾到处飘散。深夜,附近居民只好把家里的窗户关起来,可是窗户能挡一挡烟雾,却挡不住嘈杂声。

在长湖路东菜市旁,又是一个烧烤摊重灾区人行道上几个烧烤摊绵延上百米,喝酒划拳声最为吵闹,食客众多,空气中弥漫着熏人的气味。据了解,东菜市里面和周围有不少烧烤摊,城中村和周围的食客都到这里吃夜宵,生意甚为红火。东六组一村民介绍,“城乡清洁工程”实施以来,路边的烧烤摊曾经被赶走,这几个月又出现了,而且越来越多,非常吵人。

六、对于污染的治理方法

1、加强油烟处理设施监管

当务之急是加强对烧烤企业油烟处理设施的监管。标准即使再严格,油烟净化设施即使再得力,餐馆如果不按规定打开设备,不定期维护设备,油烟治理只是一句空话。

2、强化部门协调配合

强化饮食服务业大气污染治理,安装高效的油烟净化器,严格控制饮食业油烟无组织排放。严格规范餐饮业露天烧烤经营。餐饮业从事露天烧烤应在规定的地点或者区域内,并使用清洁能源。逐步取缔在城区进行露天烧烤活动,将露天烧烤引导至室内进行,并采取防治油烟污染的措施。

3、出台油烟处理设施技术准则

有业内人士指出,主管部门由于人力有限,难以对中小型餐饮企业污染治理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全天候监督管理。因此,要加强对烧烤业主有关油烟污染危害和油烟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烧烤业主防治油烟污染的意识。

4、现行的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与油烟采样器并不适用于烧烤业油烟中可吸入颗粒,相关部门可考虑提高排放标准并改用适用的油烟采样器和油烟检测设备。

七、结束语

通过对烧烤对空气污染严重性及治理方法的问题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烧烤对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因此在烧烤行业的后续发展中,要加强对空气污染治理方法的研究,确保空气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兴舟 室内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2年

第4篇

片中多次提到的"洛杉矶烟雾",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环境污染案例和治理教材。我社2014年热销图书《洛杉矶雾霾启示录》,展示的便是污染事件发生时的众生相,真实描述了相关政策和研究工作背后微妙的过程和来龙去脉。

《洛杉矶雾霾启示录》

本书英文原版于2008年在美国出版后,被誉为现代新闻经典(journalistic classic)之一、大气环境领域的《寂静的春天》

深入刻画洛杉矶污染事件发生时的众生相--科学与无知、责任和逃避、公益和唯利、远见和短视等

以史为鉴,对我国治理雾霾等空气污染的政策制定和实施具重要借鉴意义

译者的感言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 曹军骥

我是做空气污染研究的,很早就听说过洛杉矶的光化学污染,但对于其污染的产生、程度和防治等历史细节的了解基本空白。我所翻译的Chip Jacobs 和WilliamKelly 所著Smogtown: the Lung-Burning History of Pollution in Los Angeles一书(中文版名《洛杉矶雾霾启示录》),2008年在美国出版以来被认为是近年来环境生态领域最优秀的公众读物之一。随着翻译工作的进展,越来越觉得这本书思想的深刻性。

洛杉矶的昨天,我们的今天

两位作者是文学记者,作为地道的洛杉矶人,从小就身受空气污染之害。为了再现那段历史,他们不辞劳苦,从旧故事中提炼出洛杉矶空气污染史的浓缩版。每章、每段、每句话,都有深刻的含义和意义,作者的文字力透纸背,字里行间中揭示出污染现象后的思想本质,期望传递出空气污染的共性特征。

掩卷深思,洛杉矶昨天的污染故事很多以惊人的方式在现今世界上许多城市活生生地上演着。如一位官员在1956年调侃道"我们花了35年来消除烟雾,其中的30年对抗政客,5年治理烟雾本身"。作为斗争结果的环保法案、减排措施和方案控制住了洛杉矶的烟雾,但是新的问题在历史长河中接踵而至:能源危机、CO2减排、全球变暖等。舒适但高能源消耗的现代生活方式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面对这一事实,多数人仍在妄想单纯凭借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来治理污染,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今天,地球上的人们互相影响,谁都不能独善其身。这一系列故事的背后,往往都有利己主义者和科技至上论者的身影。犹如空气污染领域的"寂静的春天",作者提出深刻的反思:如果科技也对环境危机无能为力,人类该怎么办?

两位作者讲述的是洛杉矶的故事,放眼的却是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工业化进程中的我国也在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重读这段洛杉矶烟雾污染治理历史,反观当今席卷大江南北的雾霾事件,经年治而不降的空气污染,我觉得有如下几点特别值得借鉴。

高度重视科学研究

20世纪40年代初洛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时,各界人士都茫然不知所措;经过大概10年的摸索,由加州理工学院斯米特教授率先发现机动车与工业尾气的光化学反应产物是污染的肇因,之后的控制都是围绕这个科学结论展开。没有高水平科研成果做支撑,如盲人摸象,不仅污染控制的效果差,甚至污染控制的基本方向都是错的,出现越治理越污染的局面。因此,洛杉矶很早就开始了空气污染的科学研究,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高水平的科技攻关。如1968年成立的加州空气资源局(CARB)第一届主席就由斯米特教授担任,几十年来CARB引领与左右了美国空气污染的科研水平、控制技术、标准制定、法规条例等进程。

对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要有足够认识

从1943年7月8日洛杉矶出现第一场有记录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开始,谁也没想到这个污染治理工作持续70余年,时至今日还在继续。烟雾污染发生的头几年里,政府官员、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开场合信誓旦旦拍着胸脯承诺几年内就要改善这种烟雾污染(尽管它是什么、如何形成都还不清楚)。从1943年算起,洛杉矶这个"美国空气污染之都",尽管投入巨额资金、巨量资源、巨大努力,进行人类有史以来最长时间、最大规模的污染控制实践活动,直至作者成书的2008年甚至今天,空气质量虽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但相比之下,洛杉矶的污染仍高居美国各大城市之首,由此可见污染控制的艰巨性。

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多个部门共同治理

洛杉矶空气质量改善,除了依赖科技进步,还要紧密依赖经济分析、社会管理、产业替代等多种手段;不仅依赖环保单位,还要依赖研发机构、环保社团、产业部门等全社会的共同投入;上至州长、市长,下至贩夫走卒,无论职业医师还是社交名流,都对空气污染控制做出过贡献。空气质量的改善不仅与污染源控制有关,也与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换、人民生活方式转变等有关。需要吸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深刻教训,对新上马的高污染工程项目做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防止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产生新的污染。

雾霾的治理任重道远,雾霾的危害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究竟雾霾有哪些危害、我们怎么防护?请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送至《大众医学》微信公众平台参与讨论,并有机会获得《洛杉矶雾霾启示录》1本。

雾霾对健康的影响,已经不仅仅是呼吸系统。

网友:雾霾天,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特别容易生病。

白春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建议大家应尽量减少外出,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者。同时,还应紧闭门窗。外出回家以后,应及时清洗面部和双手,清水漱口或刷牙,并及时更换外衣。必要时,可使用空气净化器,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网友:我患有慢性过敏性鼻炎,每当遇到雾霾天就反复发作,要怎样才能防护?

王辉(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教授):鼻塞、咳嗽加重,可能是接触了雾霾中的过敏原,在尽量减少外出的同时,加大吸入药物的剂量。若伴有流黄涕、咽痛或发烧提示可能合并呼吸道感染,可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有黄浓涕时,加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滴鼻,以及用生理性海水或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由于雾霾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狭窄以致吸药困难,所以一定要慢而深地经鼻或经口吸入,以保证药吸至肺内。

网友:我每天睁眼看到灰茫茫的天空就很失望,感觉活在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很害怕!

第5篇

【摘要】 室内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装修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已经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在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成因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武汉市室内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关键词】 室内环境; 空气污染; 防治对策

The Reason, Harm and Prevention Measure of Indoor Air Pollution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indoor environment had direct influence on human health.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quality, air pollution caused by fitment and microorganism became more and more universal and seriou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ituation, reason and harm of indoor air pollution of Wuhan city based on daily monitoring, and put forward some related prevention measures.

【Key words】 Indoor environment;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measure

1 室内空气污染成因及特性

由于室内引入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污染源或室内环境通风不佳,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无论数量上还是种类不断增加,并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现象,即为室内空气受到了污染。就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言,由于人们生活、工作在室内环境的时间长,室内通风状况不良、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自净等原因,室内环境质量比室外环境质量显得更为重要。

室内空气污染与大气污染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其污染特征也不同。室内空气污染具有如下特征。

(1)累积性:室内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空间,其污染形成的特征之一是累积性。从污染物进入室内导致浓度升高,到排出室外浓度渐趋于零,大都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室内的各种物品,包括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地毯等都可能释放出一定的化学物质,它们将在室内逐渐积累,导致污染物浓度增大,构成对人体的危害。

(2)长期性:由于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处于室内环境,即使浓度很低的污染物,在长期作用于人体后,也影响人体健康。

(3)多样性:室内空气污染物有生物性污染物,如细菌;化学性污染物,如甲醛、氨气、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还有放射性污染物氡气及其子体。

2 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1 室内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211 甲醛的来源及危害 甲醛主要来源于室内装饰装修使用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木芯板等人造板材。其次是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他各类装饰材料,比如贴墙布、贴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以及燃烧后会散发甲醛的某些材料,比如香烟及一些有机材料。

甲醛在空气中扩散对人眼、鼻、喉、皮肤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尤其是对眼睛内膜、咽喉、皮肤刺激作用大。甲醛可经呼吸道吸收,会引起流泪、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长期接触低剂量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征、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诱发鼻咽癌,高浓度时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肝脏等。

212 苯及同系物来源及危害 苯及苯化合物主要来自于合成纤维、塑料、燃料、橡胶等,隐藏在油漆、各种涂料的添加剂及各种胶粘剂、防水材料中,还可来自燃料和烟叶的燃烧。

苯及同系物为无色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可引起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也被医学界公认。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甲苯或二甲苯,会出现中枢神经麻醉的症状,轻者头晕、恶心、胸闷、乏力,严重的会出现昏迷甚至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慢性苯中毒会对皮肤、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吸入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若造血功能完全破坏,可发生致命的颗粒性白细胞消失症,并引起白血病。苯对女性的危害比对男性更多些,育龄妇女长期吸入苯会导致月经失调,孕期的妇女接触苯时,妊娠并发症的发病率会显著增高,甚至会导致胎儿先天缺陷。

213 氨的来源及危害 室内氨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中使用混凝土添加剂,尤其是北方冬季施工,为了防止混凝土冻结,在墙体混凝土中加入主要原料为尿素或氨水的防冻剂。另外氨还来自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如家具涂装时作为添加剂和增白剂均使用氨水,氨水为建筑材料市场常用商品之一。

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臭味的碱性气体,氨对接触组织有腐蚀刺激作用,可吸收组织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组织膜结构。氨的溶解性极强,浓度过高时除腐蚀刺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反射引起心脏停博呼吸停止。短期内吸入大量的氨气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发生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

214 氡的来源及危害 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分布极广的天然放射性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氡原子在空气中衰变产物为氡子体(金属粒子)。常温下氡及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地下土壤和岩石,建筑材料如砖、瓦、水泥、砌块,装饰材料如地砖、陶瓷、大理石、花岗石等。

氡及其子体对人体脂肪有很高亲和力,极易被吸入体内,可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随着血液的流动走向全身。进入肺部时,氡及其子体衰变时放出α射线,使肺细胞受损,是仅次于吸烟而导致诱发人类肺癌的第二大“元凶”,被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为19种主要致癌物质之一。常接触氡气表现为乏力、脱发、牙龈出血、白细胞降低,可能诱发不孕、不育、胎儿畸形、基因突变、遗传病等后果。

215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来源及危害 总挥发性有机物来源于各种涂料、胶粘剂、人造地板、壁纸等装饰、装修材料。总挥发性有机物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种化学污染物,而是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指标。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共同存在于空间时,其联合作用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总挥发性有机物常表现为毒性、刺激性,而且有些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甚至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

3 室内环境污染现状

来自世界银行的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约为106亿美元。在首届全国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上,有关部门公布了惊人数字:目前发展中国家有近200万例超额死亡可能由室内污染所致,全球约4%的疾病与室内环境相关。

为了解我市室内空气污染现状,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近一年多来武汉市200户居室和办公室室内环境监测数据(见表1)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分析:200户居室和办公室室内空气中甲醛超标率达65%,最大超标倍数为149倍;苯超标率为8%,最大超标倍数为147倍;甲苯超标率为18%,最大超标倍数为156倍;二甲苯超标率为17%,最大超标倍数为188倍;氨超标率为12%,最大超标倍数为89倍。表1 武汉市装饰工程室内空气检测结果一览表备注:执行GB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

由监测结果及现场监测环境如气温、湿度、通风状况、装修时间等的分析比较后,得出如下结论:

(1)武汉市室内空气首要污染物是甲醛,其次苯系物超标现象也比较严重。甲醛超标主要是由于装修材料及家具中的人造板材引起;甲苯、二甲苯超标主要是由于国家规定在油漆、涂料中禁用纯苯后,生产厂家以甲苯、二甲苯作为替代品造成。

(2)使用劣质材料的房间室内空气均超标,甚至通风数年后仍有超标现象。

(3)房间内板材使用量过大,室内空气易超标。

(4)室内通风能力差的房间污染物浓度较高。

(5)气温高、湿度大时污染物浓度会出现反弹。

(6)装修时间越长,污染物浓度越低。

4 室内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41 污染源的控制

411 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是整个工程总的策划,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人们在其中停留时间的长短,以及建筑物内空间大小及室内通风能力好坏,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在室内通风设计时应保证风量要求;在设计中还应规定材料的选用符合有害物质限量系列标准的要求,同时应精确计算材料的使用总量。

412 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避免引入污染源 生产企业应改革生产工艺过程,减少甲醛的使用量,木材类产品先放置在特制的烘烤室内,以40℃烘烤,加速甲醛的释放后,再投放市场。建筑工程应避开氡气异常的地质环境,采取处理措施,减少地质土壤环境产生的氡。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严禁含有氨水、尿素、硝铵等可挥发氨气的成分。室内装修选用材料时应选用符合有害物质限量系列标准的材料,尽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材料,购买材料时应向商家索取材料检验合格证明。对新装修的居室尽量多选用无机材料,如玻璃等;墙面涂料提倡使用水性漆;板材类家具和地板选用达到E1级标准和E0极标准的材料;石材选择放射性较低的大理石,尽量不选择花岗岩。购置家具时应选用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成品家具,同时还应注意查看刨花板是否全部封边,有强烈刺激气味的家具不要买,新买的家具不要急于放入使用,最好通风一段时间。人造板制作的衣柜不要放置内衣、睡衣等,以避免引起皮炎。夏天污染物释放多,衣物应晾晒后再用。

413 优化施工工艺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控制污染。人造板表面及边上全部进行封边处理,如刷上环保清漆使其充分固化,以形成抑制甲醛散发的稳定层。铺地板时地板下面不要铺装衬板,使用龙骨;隔断部分不要用木板,宜采用轻钢龙骨或其他无机材料。避免施工中使用化学性毒物污染环境,例如大面积除油和清除油漆作业时,禁止使用甲苯、二甲苯、汽油等,尽可能采用机械打磨。禁止室内使用含苯类溶剂的涂料、胶粘剂、处理剂、稀释剂。为降低氡气的析出量,建筑部门应避开含氡量高的地段,尽可能封闭地面,墙体的裂缝和管道的洞孔进行“封堵”处理。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414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在住宅竣工后,要进行一段时间通风和换气(一般至少1个月)后才能入住。入住后室内应长期加强通风换气,通风时房间内柜门均应敞开;房间内可放置一些活性炭、硅胶及绿色植物,以加强对室内有害空气的吸附。

415 开展室内空气检测 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稍有偏差,就有可能引起室内空气环境的污染,综合评价工程是否达到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要求、能不能放心入住,只有通过检测才能说明。因此,工程完工后应申请委托有资质的室内环境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经检测达标后再入住。

42 污染治理技术

随着人们对室内污染的逐步重视,使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应用得到逐步推广,室内污染治理产品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内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①物理净化:坚持打开门窗换气,使挥发出的有害气体不滞留在室内,新装修的房间每天通气换气至少3~5小时,如此保持通风3个月后再入住;在室内摆放有吸附作用的植物,如芦荟、吊兰、常青藤等;还可选用空气净化装置。②化学净化:采用离子交换和光触媒技术让有害气体分解。③生物净化:使用特种酶让有害气体进行生物氧化。

由于目前国家对室内污染治理产品并无规范化的技术标准,因此,用户在选择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及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根据室内污染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法及产品;②选择的治理产品应有产品质检报告,证明治理产品有明显治理效果,而且无其他毒副作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③选择的治理产品应有多家实际应用合格的检测报告;④针对室内污染物容易发生反弹,尤其是甲醛的挥发期达3~15年(根据使用材料的优劣),因此,选择的治理产品还应有长期稳定的治理效果。

由于室内污染物具有复杂多样、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而且国内现有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并不是太成熟,治理产品并不能包治百病,若出现严重超标危害身体健康,且治理产品无法解决问题时,应考虑拆除。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发达国家大城市PM2.5的监测、预警和治理经验

(一)采用综合治理策略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PM2.5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来源解析和数谱分布研究,发现在城市环境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气态前体物转化产生的PM2.5超过生产生活中直接排放的量。因此,各国普遍采取综合治理策略,在采取措施减少一次生成的PM2.5的同时,重点加强相关前体物的减排工作,制定各前体物的减排指标。如,欧盟将减排前体物作为控制PM2.5的主要途径,不仅要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空气污染物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还要求根据PM2.5的削减目标来进一步限制其排放总量。

(二)利用法律和经济双重手段

欧盟针对气体和粉尘排放的PM2.5等颗粒物,先后出台了《欧共体环境行动计划》、《欧洲空气清洁计划》等近20个法规和指令,制定了空气质量标准、机动车和其他污染源的排放标准,区域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国家排放上限与核查制度,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规体系。美国环保署先后颁布了《州际空气洁净条例》、《道路机动车排放标准》、《非道路机动车空气清洁规划》等适用于全美的法规标准,美国各地还针对自身具体情况,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作为补充。如纽约市就因地制宜推出了《抗空转法》,严格规定车辆停驶后发动机空转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这些地方性法规与全国性法规紧密结合,有力推动了PM2.5治理工作。

此外,发达国家开始尝试在环保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美国最常用的是排污许可权交易制度,欧洲部分国家则借助于排污收费和排污税来约束排污行为。市场机制的引入,不但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排放总量,而且避免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发生直接对立。以德国为例,为抑制物流运输业的排污行为,政府于2005年1月针对载重12吨以上的货运车辆实施了高速公路分级收费制度。按照该制度,货运车辆按尾气排放等级被分为四类,每类再根据轴数分为两档。符合欧五排放标准的车辆收费最低,每公里为14~15.4欧分,欧二标准以下的车辆收费最高,每公里为27.3~28.7欧分。制度实施以来效果明显,截止2011年8月,德国高速公路上达到欧五排放标准的货车行车里程占总里程的百分比已经从不足0.2%增至70%以上,欧三排放标准以下的货车行车里程则由62.9%下降至18.5%。

(三)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1.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进入20世纪60、70年代后,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加上西方的新一轮产业升级,纽约、伦敦、东京等特大型城市开始将上述重工业行业向外转移,同时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医疗服务业、教育产业和高新技术业等。以东京为例,从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日本经济从“贸易立国”逐步向“技术立国”转变,东京将制造企业纷纷迁到横滨一带甚至国外,而以新产品的试制研发为重点,努力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精尖新”工业,并将“批量生产型工厂”改造成为“新产品研发型工厂”,逐步占领产业链价值的高端,不仅使东京经济保持了30年的快速增长,还使该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大幅改善。

2.改变能源消耗结构,推动节能减排

以PM2.5为代表的各类空气污染物,其主要来源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一次和二次产物。因此,世界各国都努力改变能源消耗结构,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欧盟2008年提出的《气候变化行动与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规定欧盟成员国每年减少2亿~3亿吨化石燃料消耗,并承诺到2020年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减少20%,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提高到20%。日本2009年首次把发展太阳能正式列入经济刺激计划。伦敦则调整能源的供给与配送布局,推广分布式能源供给模式,利用热电联供系统、小型可再生能源装置(风能和太阳能)等,代替部分由国家电网供应的电力,降低因长距离输电导致的损耗。

3.提高建筑物能效水平

城市产业升级之后,其能耗大户已经不再是工业,而是建筑物和机动车,尤其是城市建筑,其能耗约占到了城市总能耗的2/3。为此,各国城市采取了一系列建筑物节能措施。首先是制定绿色建筑规范,对新建建筑能耗标准做出严格规定。巴黎市规定新建建筑年能耗要从当前的200千瓦时/平方米降至50千瓦时/平方米。其次是推动老建筑节能改造。伦敦市推行“绿色家居计划”,向市民提供家庭节能咨询服务,帮助其进行节能改造,降低现有建筑物的能耗。伦敦政府估计,节能措施可以在未来20年替市民节省10亿英镑的能源开支。再次是推动建筑物内部照明电器系统的升级改造。各城市普遍提供财政补贴,逐步免费更换白炽灯,鼓励更换节能空调等电器系统。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城市能源的消耗。据纽约市测算,依靠其采取的建筑物节能措施,至2015年,该市可减少能源消耗13%左右。

4.发展公交导向型城市交通

推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居民出行对机动车的依赖,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也是世界各国大城市的普遍做法。以德国柏林为例,该市于2004年通过的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明确提出要将城市核心区的小汽车通行量减少80%,非核心区的小汽车通行量减少60%,为此该市将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与住宅区的建设纳入统一规划,一方面优先在公交地铁沿线新建住宅,另一方面大力建设地铁和快速公交系统,提高公交路网的密度。此外,柏林市还大力推动自行车道的规划建设,目前建设完成超过800公里的自行车道,自行车出行已经占到交通总量的12%。

(四)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指引PM2.5的防治工作

PM2.5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美、欧等都制定了长期的战略规划和详细的治理路线图对之加以指引。例如伦敦市政府制定了《2010年清洁空气:伦敦空气质量战略》,美国南加州地区2007年推出了《空气质量管理规划》,纽约市政府制定了《2030城市发展规划》。总体来看,这些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

1.前瞻性强

这些规划在制定时综合考虑了城市人口规模的改变、经济发展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在城市长期发展的大背景下确定PM2.5治理的中长期目标,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伦敦在推出《清洁空气:伦敦空气质量战略》之前,首先对“伦敦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库”进行了更新,弄清了所有已知污染源的位置、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统计列出了包括PM2.5在内的八类主要污染物和六种次要污染物,并对未来伦敦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预测。规划小组依据监测数据和预测结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模型,提出了预见性更强的治理措施,以确保PM2.5中长期治理目标按期实现。

2.指导性强

这些规划的制定普遍采用了动态目标分解法,将PM2.5治理的总体目标逐步分解,最后落实到具体、明确的措施上,对于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美国南加州地区的《空气质量管理规划》不仅详细分析了PM2.5与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的转化关系,确定了每项空气污染物的减排指标,还进一步摸清了各种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来源,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对每条措施制订了详细的实施路线图和具体的减排指标。

3.灵活性强

对于出台的长期规划,政府会定期推出实施情况报告,并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修订。纽约市的PM2.5治理规划作为整个城市长远发展规划的一部分,每两年就会一次实施情况报告,公布各个指标的落实情况,如果进度落后于规划中提出的要求,还要列出原因和拟采取的补救措施。如果实践证明某个指标无法落实,要及时剔除或予以替换,并对规划进行相应的修订和调整。这种审核、评估、修订机制使PM2.5长期治理规划既能够长期发挥方向上的指导作用,又能够根据实践情况灵活地加以调整,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五)制定区域污染控制政策,实现全区域综合治理

在解决PM2.5及其前体物长距离输送的问题上,欧洲和美国都制定了区域污染控制政策,建立了地区间协调和合作机制。在欧洲,欧盟各成员国通过签署各类国际公约,提交国家削减计划等方式来达到控制PM2.5区域污染的目标。美国双管齐下,一方面,打破行政区域划分,将相对封闭的自然区域统一划为独立的“空气区”,由专门的空气质量管理机构集中进行规划、治理;另一方面,成立政府间协作组织,配合专门的空气质量管理部门,开展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治理,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六)利用PM2.5监测数据帮助医疗卫生部门展开预防性诊治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PM2.5对居民健康的损害,一些发达国家大城市在政府环保部门积极治理PM2.5污染的同时,医疗卫生部门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利用监测数据,深入研究PM2.5污染对于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PM2.5易诱发疾病的早期发现和主动干预。法国政府在巴黎、里尔、马赛、鲁昂、图卢兹、阿弗尔六个城市,开展了空气污染与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空气中PM2.5浓度的增加将显著提高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65岁以上人群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将增加1.9%,其他年龄段的患者数量将增加0.9%;65岁以上人群中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数量将增加0.5%, 15~64岁人群中的患者将增加0.8%,0~14岁人群中的患者将增加0.4%。纽约市则从2008年底开始,将监控重点转向空气质量对社区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在全市150个地点设立监测站,将得到的监测数据与监测点距主要道路的距离、距工厂的距离、附近车辆的通行情况、当地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等因素结合起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此为依据,卫生服务部门有的放矢地在重点社区(PM2.5污染物浓度最高的社区)针对重点人群(老年人和儿童)开展对重点疾病(哮喘、心血管等)的预防性诊治工作,极大提高了卫生服务水平。

(七)提高城市绿化率,强化城市“吸尘器”的功能

园林绿化措施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吸附和滞留大气中的颗粒物,对环境的净化功能非常明显。据测定,每公顷绿地平均年滞留粉尘1.518吨,绿地上空的浮尘浓度会较非绿地少10%~50%。提高城市绿化率是世界各国进行PM2.5末端治理的重要手段。纽约市政府自2007年开始,依据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每年投入1700万美元,优先在树木覆盖率最低、PM2.5污染最为严重的社区植树,同时提高新建社区的绿化率标准。东京在2006年推出《绿色东京10年建设规划》,并打破部门界限,成立了“绿色城市发展促进部”,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城市绿化。一是增种道旁树,打造“绿色道路网”,将城市主要绿地连为一体;二是将学校、幼儿园的操场改建为运动草坪;三是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对屋顶、墙面、停车场进行绿化;四是宣传植树造林理念,建立“绿化东京捐助基金”,对捐助者提供减税等奖励,鼓励市民和企业积极为城市绿化做出贡献。

(八)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

世界各国城市普遍与环保组织和社会团体展开合作,采取加大公共广告投放、建立警示标示系统、开设绿色环保网站等手段,提高公众对PM2.5污染危害的认识,促使其从日常生活做起。东京将宣传“生态驾驶”作为鼓励市民参与的一个切入点,倡导驾驶时缓慢提速,提前减速,尽量避免猛踩油门和急刹车;尽量减少引擎空转;经常检查轮胎的气压;在后备箱里少放物品。据日本有关部门测算,实施“生态驾驶”后,大部分人能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减少20%左右,最多甚至可以减少40%。

与此同时,各城市还提供财政补贴,鼓励市民购置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15个为购置电动汽车提供了减税、免税或补贴。英国2010年4月1日起,针对纯电动轿车,免除前5年的企业车辆税,针对纯电动货车,免除前5年的货车收益费;2011年起,购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还可以获得车辆价格25%、最高额度为5000英镑的补贴。

二、对北京治理PM2.5的启示

(一)加强监测,研究PM2.5与多种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措施

北京的PM2.5监测工作始于1999年,先后设立了清华、车公庄、昌平、密云等监测点,通过十余年的监测,基本掌握了PM2.5污染的状况。按照规划,未来PM2.5监测站点将增至35个左右,同时建立卫星遥感监测体系,形成立体的空气质量监测网。虽然取得了这些成绩,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监测和治理的理念和方法上,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即实时观测多,分析预测少;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措施建议多,评价反馈少。

因此,建议北京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完善立体监测网络,掌握各种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及来源、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及具体排放量;二是完善大气污染普查数据库,建立尽可能详尽的污染源排放清单,选定适用于北京地理气候特征的空气质量模拟模型,结合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量化不同空气污染物对PM2.5的贡献值和不同省市之间的输送通量;三是综合考虑北京实现PM2.5空气浓度达标所需减排的各主要污染物数量、各污染源的减排潜力、所需的减排投入及减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量化确定各污染源的减排指标,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治理措施,并对治理效果进行量化预测;四是运用监测数据对治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有效地调整治理方案,从而形成“监测—治理”的良性循环。

(二)建立环境空气监测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联动机制

北京市在《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中提出市治理PM2.5的中长期目标,即到2015年将PM2.5的年平均浓度降至60微克/立方米,到2020年降至50微克/立方米。按这个治理进程,到2030年北京市PM2.5的年平均浓度将达到35微克/立方米,亦即WHO过渡期的第1个阶段的目标值。这意味着在未来的20年甚至更长时间里,北京居民将继续生活在具有PM2.5污染的空气中。所以,要减少PM2.5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在环保部门治理的同时,还应建立环境空气监测和卫生医疗服务的联动机制,有效地将PM2.5的监测数据、地区的气象数据与控制部门掌握的人群死因数据,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等门诊和急诊救治数据结合起来。通过整理、分析和研究这些长期的、动态的监测数据,掌握不同暴露水平下,可能对不同人群造成的健康损害程度。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及时预警,提醒居民在PM2.5污染严重的灰霾天做好防护;另一方面由医疗卫生服务部门有针对性地在PM2.5污染严重的社区对老年人和儿童等重点人群采取救治措施,开展哮喘、心血管等重点疾病的症状体征监测,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

(三)整合城市规划、产业调整、污染治理等各方面政策

北京PM2.5的来源广泛。据环保部门统计,其中机动车尾气排放占22%,煤炭燃烧排放占16.7%,建筑工地扬尘占16%,水泥厂、汽车喷漆等工业喷涂占16.3%,农村养殖、秸秆焚烧占4.5%,剩下的24.5%主要来自周边地区。所以,应对PM2.5污染,不仅需要环保部门加大监管和治理力度,还需要政府从城市规划、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实现减排。应进一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在加快退出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金融服务、文化创意、教育科研等北京具有丰富资源和优势的绿色产业,不断完善交通规划,提高建筑物设计标准,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和新产品的应用,努力开发清洁能源等,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此外,在污染治理过程中,还要依据北京市“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能源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人口增长趋势等,根据产业环保技术政策和污染治理技术,合理预测PM2.5等主要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值,以便对具体治理措施进行有效调整。

(四)大力推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在PM2.5的治理过程中,必须积极研发、利用新技术。以光催化汽车尾气吸收路面这项新技术为例,道路表面敷设的二氧化钛等半导体光催化剂,在紫外线照射下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等PM2.5的气态前体物转化为无害的水、二氧化碳和盐等,且光催化剂本身不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不随时间而消耗衰减,可以有效抑制污染。目前,比利时安特卫普、英国伦敦、日本东京、意大利贝加莫等城市已经开始试验性应用。在试验路段上,氮氧化物浓度普遍降低了60%~70%。北京近年来机动车保有数量持续攀升,发展、引进、应用此类新技术,对于PM2.5污染治理工作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五)建立区域空气质量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

据统计,目前北京市PM2.5的外源污染占到了总量的四分之一多,所以防治PM2.5,北京不能独善其身,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进行全区域综合治理。在这方面,2008年奥运期间,六省、市、自治区空气污染物联防联控的成功经验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但当时的联防联控措施从本质上讲属于任务牵引式的短期治理,在残奥会闭幕后即宣告结束,到2008年10月份,各观测点的PM2.5浓度又出现了大幅度反弹升高。所以,要实现北京PM2.5污染的长期持续下降,建立区域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首先,深入研究,全面掌握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现状、排污情况,跨域传输机理;其次,要按照国家环保部《“十二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编制指南》,尽快制定由环保部等部门协调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提出区域PM2.5的行动目标、减排指标和指标分配方案,编制重点行业、具体工程项目清单,形成以区域大气质量全面改善为核心的多污染物综合治理体系。再次,探索建立由国家环保部牵头、各地方政府间相互协作的沟通协调平台,在区域空气质量联合监测、联合执法检查、污染应急响应、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等方面加强协作,将控制PM2.5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落到实处。

(六)深化城市绿化与PM2.5作用机理的研究

作为PM2.5末端治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北京市从2011年开始在“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的城市平原地带进行植树造林,努力实现了市区绿地年滞尘量51879.62吨。但由于园林绿化与PM2.5的作用机理关系的研究和探索刚处于起步阶段,在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例如,研究各种植物对PM2.5的滞留机理与效率;分析北京地区常用绿化植物对大气PM2.5的吸收率,筛选高吸收率的植物;评估适于北京城区不同绿化条件下的最优控制PM2.5污染物方案及其效率、效益;编制北京地区60种主要滞尘植物名录;确定不同绿地类型(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的植物配置模式;提出道路两侧绿化带的最佳宽度及植物配置模式、平原地区景观生态林、绿色通道建设绿化模式等。

(七)动员全社会力量、综合治理方能见到成效

治理PM2.5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企业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以及社会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首先,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发动市民采取行动参与PM2.5减排。其次,要支持和鼓励民众参与社会监督。在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政策、规划,引进重大工程项目,以及采取重大污染治理行动时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定时向社会公布环境质量状况和PM2.5污染治理工作的进展信息。尽快改变现在信息零散,重数字,轻解读;重宣传,轻互动的现状,赢得民众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意愿和能力的信心。第三,探索经济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和民众节能减排。例如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和家庭节能的各项制度,继续推行政府绿色采购,采用补贴和低息贷款的方式帮助企业和个人减排等。

参考文献:

[1]Mayor of London, Clearing the Air: The Mayor’s Air Quality Strategy, 2010.

[2]NYC Mayor Michael R. Bloomberg, PlanNYC: a greener, greater New York, 2007.

[3]City of New York, Mayor’s Management Report, 2011.

[4]Great London Authority, Powering ahead:Delivering low carbon energy for London, 2009.

[5]Tokyo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Environment White Paper 2010, 2010.

[6]South Coast Air Quality Management District Governing Board, 2007 Air Quality Management Plan, 2007.

[7]胡敏,等.《北京大气细粒子和超细粒子理化特征、来源及形成机制》.科学出版社,2009.5.

[8]白志鹏,等.《空气颗粒物污染与防治》.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9.

第7篇

关键词:城市布局 个人防治 消散机制 中介媒吸附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人生活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因此,近年来人们也更加关注占人们活动大多数时间的室内环境质量问题。

1.1 影响室内环境的主要因素

影响室内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室外空气质量和室内污染源及室内通风状况三个方面。

1.2 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明确了对室内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还要弄清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交通污染、室内人为活动、各种室内办公机器、尤其是室内装修污染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一个主要污染途径

1.3 室内环境污染的特点

室内环境污染由于其来源广泛种类繁多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3.1 影响范围广

室内环境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室内空间,设计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所以涉及人群广涉及空间范围大。

1.3.2 持续时间长

现代人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度过,如果室内环境造成污染,人类处于其中必将深受其害并且不能短时间内脱离,所以室内环境污染是一种长时间的破坏行为。

1.3.3 污染物浓度高

很多室内环境,特别是刚刚装修完的室内环境,从各种装修材料中释放出来的污染物浓度均很大,并且在通风换气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污染物不能排放到室外,大量的污染物滞留在室内,造成室内污染物浓度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超标。

1.3.4 污染物种类多

除甲醛、氨气、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和氡这五项重点污染物指标外还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入粒子等500多中化学性污染物质,污染物的的种类繁多性质复杂。

1.3.5 污染物排放周期长

从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看,排放的污染物释放的周期较长,尤其是室内装修污染,以甲醛为例,甲醛的释放可能达3-15年,某些放射性的污染排放周期会更长。

明确了影响室内环境的主要因素、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室内环境污染的特点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的提出一些防治室内污染的方法措施。

2、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关注室内环境污染刻不容缓,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改善室内环境质量,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那么室内环境污染主要的防治措施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简要的分析一下。

2.1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尤其是合理的工业区位置确定是减少居室污染的关键。

城市工业区位选择应该注意的几项原则:便捷的交通,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企业可以布置在城内居民区内;污染较大的企业应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可能污染空气和水体的工业应当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2.2 个人日常应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

室内环境大多是个人活动空间,因此从主观上采取措施才是保证室内环境良好的根本。

(1)可根据居室、厨房、卫生间的不同污染物选用具有不同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如空气净化器、抽油烟机、臭氧消毒器等;

(2)购买和装饰新居后,不要急于居住,应该先找室内检测部门进行监测,听取专家的意见;

(3)尽量减少在室内吸烟的机会,做到少吸烟最好不吸烟;

(4)装修时选择有资质、正规的装饰公司;选用无毒无害、无污染的有环保标志的建筑装饰材料;

(5)购买家具是要选择那些正规厂家产品,可有效的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地程度;

(6)有选择的放置一些绿色盆景植物,对减轻室内空气污染有一定好处。

(7)做好室内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3 污染物自身消散机制

室内空气污染物不论在其来自室内或者室外,可能会由于某些消散机制而被去除。这些机制包括:(1)大气转换作用;(2)粒状物质沉淀作用。

2.4 利用中介媒吸附、中和治理

目前市场上流行竹炭、活性炭、负离子、光触媒等多种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法。不同的治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利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1)光触媒。该方法是从国外引入、应用较多的一种,对中度污染具有治理见效快的显著特点,但是价格偏高。光触媒在进行光和作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轻微的二次污染,对壁纸、木制家具的油漆表面会有影响。此类清除剂对甲醛去除效果为70%左右,对苯、TVOC的去除效果在80%以上。

(2)臭氧。属强氧化性,是国际上公认的常用、安全的物理治理方法,使用于中度、轻度污染。其最大特点是不产生任何残留物及二次污染。单采用该技术治理时,人要暂时离开房间,以免中毒,其对甲醛的去除效果为40%,对苯的去除效果在90%以上,对TVOC的去除效果在50%左右。

(3)负离子。用一种产生高压电的仪器分解有害气体,使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快速氧化成负离子,与空气结合后,还原成氧气、水和二氧化碳。这种方法见效快、无污染,不留死角,可定期采用,作为集中治理室内空气污染超标问题的一种选择。此类方法对甲醛、苯、氨、TVOC的去除效果可达70%左右。

(4)炭 竹炭、活性炭等都是利用炭吸收异味、吸附有害气体的原理来治理室内空气污染。他具有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单见效较慢。此法可作为室内空气污染轻微超标的长期治理方法。起对甲醛的去除效果为50%左右,对苯的去除效果在90%以上,对TVOC的去除效果在50%左右。

(5)其他方法。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纯植物性清除剂为天然产品,对环境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是理想的空气污染清新剂。对甲醛、苯、tvoc的去除效果在50%左右。

在居室内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也能起到“空气净化器”的作用。如常青藤能让90%的苯消失;吊兰能清除96%的一样花坛和86%的甲醛和过氧化氮。天南星的苞叶能吸收80%的苯、50%的三氯乙烯、仙人球、芦荟都有很好的净化空气功能。另外掩盖法也不失为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净化室内空气。用香水、柚子皮、橘子皮等 摆放到室内掩盖异味。

第8篇

关键词 大气污染;治理;问题;对策;黑龙江牡丹江

中图分类号 X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241-01

1 牡丹江市大气污染现状

牡丹江市是中国黑龙江省辖市,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地处中、俄、朝合围的“金三角”腹地,区位发展优势非常明显。牡丹江市位于北温带中部,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半湿润地区。地处盆地,四面环山,四季分明。平均气温6.1 ℃,平均降水量579.7 mm,日照时数2 339.8 h,平均相对湿度64%。影响牡丹江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首要污染因子是总悬浮颗粒物。主要原因是该市在供暖时段大量使用原煤进行散烧,使得该时段的悬浮颗粒物的历年年均监测值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但是在非供暖时段监测值接近或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牡丹江市区大气污染物(二氧化氮)浓度具体见表1。

2 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污染物造成的损害得不到有效控制

环境和人类的身体健康都很容易受到外界大气的影响,如空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及其在大气中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等。一次污染物排放和二次污染物生成及污染物浓度和所造成的损害之间关系复杂。以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的二次污染物臭氧浓度的前体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为例,当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在不同的层次,产生不同的O3的贡献率。因此,减少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不总是带来同样比例的O3减少。传统的策略通常是把一些污染物减排作为核心控制目标,而不是基于对排放污染损害控制管理目标。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及其物理伤害量削减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之间有复杂的关系。如果考虑进一步暴露了人口规模和人口特征,地理分布的参数所带来的污染之间的物理损坏所带来的减排量,以减少经济损失,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存在显着更复杂的的关系。空气污染控制策略,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或污染损害控制标准控制指引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控制对象,控制措施和控制路径的选择,这决定了空气污染控制策略的有效性,降低最终污染的损害[1-4]。

2.2 控制成本高昂

传统的控制策略具有高性价比的特点,一方面,一个单一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忽略的协同效应可能缺乏成本效益的控制选项。另一方面,通过行政命令手段分配到的省份和城市,由于属地管理的特点,虽然省级和市级区域污染治理的边际成本差异,但它无法通过协商和合作,或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降低整体区域的成本控制。大气污染控制从单一污染物控制转向多种污染物同时控制,实际上有助于促进大气污染控制长期成本的降低。在单一污染物控制策略下,企业将依据政策指令下的受控污染物来选择污染控制技术和措施,即逐一选择对单个污染物来说控制成本最小的技术或措施。

3 对策

3.1 统一规划牡丹江市的工业布局

结合牡丹江市城市功能区的科学规划、总体规划的要求,根据人口密度,对资源、环境和工业布局进行调查,重新优化产业结构。此外,响应国家的相关调整政策,对工业项目进行调整,使工业项目逐步向园区靠拢,统一规划新的项目,按照行业类别,进行统一布局的转换[5-7]。

3.2 对城市的能源利用方式、供热技术进行调整

改变牡丹江市以往的原煤燃烧供暖方式,变成清洁的天然气,并大力加强天然气输配管网的建设,减少因原煤燃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并将城市划分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和严管区,对于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彻底更换老旧的燃煤锅炉,换成热电联产和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工人方式,新建的建筑物全部采用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从根源上减少悬浮颗粒物。

3.3 实时监控机动车尾气排放

对机动车的尾气排放进行实时监控,加大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管理。并定期进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查,以保证机动车的尾气排放达到标准[8-9]。

3.4 加大污染源的监测力度

对重点的污染源进行严格监测,完善环境监测系统,使得整个城市的环境污染的信息都能得到共享,并将整个城市按照大气污染的程度进行分区,单独治理。对于企业排放的尾气要严格监测,符合标准的给予发放环境许可证,对不符合标准的要勒令其进行整改,务必使企业排放的尾气达到标准。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10-15]。

4 参考文献

[1] 魏毅,万旭荣.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防治现状与目标措施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4):139-143.

[2] 白雪,张晨.乌鲁木齐市公务员生活质量现状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10):1234-1235.

[3] 陈晓月.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特征与防治对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0.

[4] 李宏斌.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1.

[5] 吕爱华,高丽君.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新疆环境保护,2002,24(4):14-17.

[6] 陈长和,吴尚儒.兰州市区大气污染治理方案的初步研究[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5,8(2):9-11.

[7] 徐惠,翟钧,刘振全,等.兰州市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3,29(5):4-5.

[8] 吴丹,张世秋.中国大气污染控制策略与改进方向评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6):1143-1150.

[9] 魏毅,万旭荣,李朝阳,等.乌鲁木齐市二氧化硫污染特征与防治对策[J].四川环境,2012,30(6):76-80.

[10] 李艳.我国某地区大气污染成因分析[J].科技传播,2012(17):97,102.

[11] 王英,金军,李令军,等.北京大气污染区域分布及变化趋势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61-67.

[12] 刘普幸.兰州城市大气污染成因及其防治措施[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1-75.

[13] 袁冬.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危害与防治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1(SC):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