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11:13: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

第1篇

目前市场上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企业,其岗位分工、职责越来越明确,要求有一定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来充实市场。这就要求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要重视并将重心放在提高专业课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上。

二、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专属课程体系优化构建探索

1.专业基础课优化

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建筑制图、设计思维与表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多训练学生基本的绘图、识图能力,了解建筑结构的构造组成及空间的组合关系,对形式、色彩以及肌理有整体把握。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基础素描以设计素描为主方向;基础色彩课程以装饰色彩的训练为主;适当加大三维设计课程的课时;同时在基础制图课程中按照企业绘图规范进行实用性教学;计算机辅助课程以市面上企业常用软件为导向有选择地开展针对性教学。整个专业基础课程控制在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完成,为后期的专业课教学做准备。

2.专业课优化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主要有居室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装饰材料概预算等,其目的是了解各空间特点,掌握设计方法。

具w可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协调好各专业课程的关系,增强实用性;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调整计算机辅助设计课题内容;开设项目模拟课程,加深专业课实践教学效果;课程中引入企业培训教学环节,增强教学与社会企业需求的联系。

3.实践教学优化

目前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基地大多是靠“人情关系”组织维系,如果教学实践形式单一,单纯依靠企业,完全指望企业参与培养,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长久维系下去。因此需要优化构建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新型产学研基地,让教学实践形式多样化,推动完善产学研基地建设。优化创新以教师带队的新型的教学项目工作室产学研基地,在非利益驱动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性教学。此类工作室的学习以模拟企业工作方式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熟悉企业操作流程,培养企业必备的基本工作能力。与此同时,教师承接实际工程项目,直面社会,可直接提升其实践能力,更完善地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同时学校适当让学生自主实践,或由毕业生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开展实践,让实践课程有更多方式。

4.考核评价机制优化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艺术” 与“技术”并重的专业,是典型的应用技术型专业,其考核评价机制除了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更应该注重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评价。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将企业课程考核、企业项目规范化操作考核、教师项目工作室教学考核、国家资格证书课程考核纳入新的专业考核评价机制中,同时在毕业设计 和论文的设计指导制作中更注重社会性、 实用性,改变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模式,更实际、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全方位能力。

三、总结

在高校转型的大趋势下,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根据社会企业需求进行大胆的专属课程系统优化构建,培养出适应社会企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以提高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1.1毕业设计选题不当目前来看,在毕业设计的选题过程中,学生对该如何选题把握不够,并且存在一定的跟风意识,盲目并缺乏主见,不从自己擅长的项目入手或者不善于挑战自己最弱的项目,往往跟随大流,从根本上说,其实也是对毕业设计不重视的一种体现。这些跟风意识又造成在后续的内容确定中对风格把握的不确定性。

1.2缺乏实地(市场)调研及收集资料综合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情况来说,缺乏实地(市场)调研是目前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学生所提供的实地调研资料很多都只有零星的几张现场照片,无细节,无分析,甚至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内容。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对网络的依赖性过大,书籍资料不查阅。所以,在后续的设计中,对内容及设计的理解偏差颇大,以致经常会有无法进一步深入设计的情况出现。

1.3设计内容或风格的不确定选题确定后,对设计内容及风格的不确定又耗去了较长的时间。通常常见的情况包括:对自己所选风格的认知程度不够,一知半解,左右为难。通俗地讲,就是以好看不好看来判断一个项目的风格设计。设计的内容大多是以常规的必需的来进行,极度缺乏创新意识。

1.4设计过程及设计草图表现不够一个项目的设计是需要反复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草图表现,其实它就是一个从无到有,优化完善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照搬照抄,依样画葫芦。正是因为前面几个问题的累积,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无法支撑项目的实际内容,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后呈现的设计效果往往也是不尽人意的。

1.5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缺陷从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来讲,大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有很多不明确的因素,前期设计任务下达的不明确,中期与学生缺乏沟通与交流,后期对毕业设计质量的把关不严等等。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思路

2.1正确引导,提出重视专业及教师对毕业设计的严肃态度决定了学生是否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首先,本专业应该制定严肃的考核制度,由指导教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毕业汇报进行考核打分。再者,指导教师要做到严格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组织学生进行每一阶段的指导。

2.2以市场为导向,设定选题范围,先做后选所谓先做后选,是指在设定了选题范围后,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命题,做出预案设计,再由指导教师根据预先分配的大体范围挑选学生。这样的改变带来的一个好处是,令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能动性。

2.3重视市场(实地)调研强调市场(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及其步骤,要求学生做好采集,记录,摄像,摄影,采访等一系列调研工作,提前做好调研计划。在与指导教师沟通时,要形成一定的电子资料结合口述完成汇报。

2.4增加教学成本投入,完善专业用书的采购及电子书库的建设图书杂志,专业期刊,电子书籍及网络课程等对学生的知识量的填充都起到较大的作用。硬件配置在专业建设中已属标准配置,在互联网发达的年代,电子书籍的购买应用也非常方便快捷,只需要适当的管理,就能为专业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查阅,运用先进的理念来完善专业建设也不乏是一个好的想法。

2.5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一般时间跨度较长,但应该适当控制这个时间跨度。历时较长,往往指导教师及学生都觉得疲惫生厌;历时较短,又不足以完成整个项目设计,所呈现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因由专业组织研讨调整确定毕业设计的合理用时,确保毕业设计顺利进行。成立毕业设计领导督查小组,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定时定期的检查,规范毕业设计前中后三个时期的进度安排,明确指导教师及学生各自的责任。在毕业答辩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毕业答辩总结、示范、交流的作用,严肃答辩会场的气氛,在答辩教师小组中加入企业兼职教师,并进行组别与组别,指导教师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错调整,从而杜绝学生松懈的态度及能轻松过关的想法。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环境艺术对公众具有影响和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环境价值、环境形成等方面。环境体现了时代的风貌,也能够突显出某一时期的科技水平。同纯艺术教育相比,环境艺术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近年来,我国的环境艺术教育发展迅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环境设计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特点,因此,如果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水平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一、信息时代背景下对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职业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是工作人员在某一工作领域所具备的思维、素质、知识、应变以及创新能力等,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来讲,职业能力包含两方面内容,分别为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1]。其中专业基础能力包括以下内容: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环境这一主体,因此环境质量对人类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展开环境艺术设计时,设计人员首先应对“环境”产生深刻的认知,明确环境设计中艺术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实物写生、色彩、手绘表达物体结构等基本技能,在图纸设计中可以通过手工的方式绘制方案,同时可以应用敏锐的艺术设计创新能力来分析和再造物体空间造型接班形式与要素;另外,还应能够对各种设计软件进行灵活的应用,包括Lightscape、Photoshop、3DMAX和CAD等,从而将自己对环境的理解以最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与此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要想在实际展开设计的过程中对装饰材料进行灵活、合理的应用,还必须对装饰材料的工艺、性能、种类以及用途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室内设计的技术方法、构思途径、不同设计方案表现技巧等产生充分的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还应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可以对装饰设计工程进行全面分析,还能够对组织施工进行有效指导;可以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科学的计算工程量、植物材料价格等;对园林中植物的生长发育特性、绿化功能进行全面把握[2]。由此可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不仅能够对理论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同时还能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另外,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在展开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还必须能够与规划、设备工程、建筑工程施工等各个部门进行全面沟通,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是否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合作意识等都是至关重要的[3]。

(二)对课程设计的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以高校为平台和媒介,因此新时期,高校在实际展开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合理的进行课程设计,树立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4]。例如,在透视基础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目标以透视规律教学为主,新时期,在全面生学生职业能力的背景下,应将成角透视、平行透视和物体透视作为室内陈设、建筑物构建的规律讲解的重点,确保学生通过透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再如,在素描课程教学中,不仅应引导学生进行石膏、人物头像和静物的勾画,还应确保学生通过学生掌握良好的形体速写能力;而在写生课教学中,应以城市建筑群、居民建筑以及集贸市场等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速写和淡彩的练习,在实际展开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通过合理安排各门学科的开课顺序、开课时间,确保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要点

(一)利用多媒体展开加强实践教学

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是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主要特点,因此,新时期要想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实施实践教学至关重要,从而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5]。在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从市场需求入手,在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确保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掌握大量知识,同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还能够得到培养。例如,在“现代环境艺术内容”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某博物馆建筑图片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建筑与其周边环境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该博物馆三面为湖,建筑外形呈贝壳状,同蔚蓝色的湖水之间呈现出了较强的和谐性。结合这一实际,学生会意识到现代环境艺术中建筑与周边环境环境之间存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应综合考虑植被、水系、地貌以及地形等多种元素,确保所构建的建筑能够同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将信息技术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充分利用网络,将显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环境艺术呈现在学生面前,从实际出发对学生展开实践教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具有较强的封闭性,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6]。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确保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对绿色设计、节能设计、环境设计以及科技等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进行全面培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最终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流水别墅内景与香港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大厅内景进行对比,通过构建模拟图形,引导学生分别从功能设计、基本规划以及艺术装饰等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对个性化空间构造以及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在此基础上所展开的环境艺术教学能够更加有效的突显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各种社会职能、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更有助于开展综合型艺术设计教育,对于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科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

环境艺术设计以创新为灵魂,学生必须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能够从新空间、新设计理念、新造型符号以及全新的生活环境等角度出发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现代设计思维方法、现代设计观念、现代设计形式表达等都是现代设计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教学领域中,应给予理论原理教学以及技术原理教学以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为学生进行建设与管理的学习提供便利与保障[7]。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有效的吸收多元的地域文化,还可以开拓自身的视野,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学术能力和良好的理性思维。

三、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实施保障

(一)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值得注意的是,环境艺术属于交叉学科,设计到室内装潢、园林以及建筑学等多学科内容,同时还涉及到了自然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卫生保健学等知识,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质量,要求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更新教学理念及模式,并对国内外先进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理念进行分析,为自主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升教师的商业意识和实践经历

现阶段,我国多数环境艺术设计教师都是毕业大学生或研究生,一定程度上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在实际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关注专业知识教学,海岸应从学生未来就业以及设计趋势等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我的知识含量,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设计与规划,才能够提升环境艺术教学设计改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人类文明进入到信息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极大的转变了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模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也应当顺应时展潮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与实践,从根本上实施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模式,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珏.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寻与创新实践———以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改革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09):164-166.

[2]张志颖.艺术管理对环境艺术设计过程的影响———从环艺作品的艺术性与适用性浅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157-160.

[3]张超,倪蕾,吴海燕,夏建红,江星,张榕泉.以实践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之改革———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31-35.

[4]朱晓光.浅谈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17,(15):87-88.

[5]孔庆君.如何提高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兼评《环境艺术设计概论》[J].中国高教研究,2016,(07):111-112.

第4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专业;双师型;素质能力

前言

中国职教界特有的名词,“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的教师个体所同时又具备“双师”知识、素质、能力的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或教师群体结构队伍中,由部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任教经验丰富的“理论型”专职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兼职教师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高职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特征

“双师型”教师这一名词,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高职院校所特有的。“双师型”教师与普通高等教育教师比较而言,具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结构。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以纵向为主的框架式课程体系,强调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而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强调的是职业岗位、技术的专项性、操作性和应用性。

(2)能力结构。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有所不同,具备操作是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教师区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的根本特征。高职院校教师要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操作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3)素质结构。“双师型”教师除必须具有普通教师所应该的良好职业道德;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以外还应凸显“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二、高职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职业道德

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是一个社会服务型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是其基本要求,因此,“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这一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

(2)专业素质

环境艺术专业要求“双师型”教师不能单纯地传播理论知识,也不能一味传授具体的方法、技能,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了解社会对环境艺术专业或工种对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注重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能正确完成技能操作示范,带领学生按行业标准进行综合项目的实践,从而要求“双师型”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其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的综合提高。

(3)创新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内、外环境的社会服务型专业,创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环境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开拓事业的前提条件之一。环境艺术专业 “双师型”教师具有敏锐的创新能力是其基本素质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职责,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如何获取新信息、新观念、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

(4)产学研的能力

环境艺术专业 “双师型”教师产学研能力的具备主要表现为:一是把教学实践上升为教学理论,把教学理论应用为教学实践,不断的总结、提高自我;二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合作或者是独自承接项目设计的能力。能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研究,探索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环境艺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的敏锐洞察力,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熟知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方向及在市场中的定位。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双师型”教师,应该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了解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规格、方向的定位,正确应用教学方法传授学生职业岗位知识,培养市场所需专业人才。

(2)善于对行业法规的理解和解读从而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与市场未来需求接轨。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是行业发展的前提,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依据。环境艺术“双师型”教师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关系到人才培养是否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毕业后能谋求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2、环境艺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把握行业岗位工作标准的能力

岗位工作标准是企业根据劳动岗位的特点对上岗人员的条件提出的综合要求。岗位工作标准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职责、生产技术规程和上岗标准四个部分。环境艺术专业“双师型”教师要充分了解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关于岗位名称、岗位职责、生产技术规程和上岗标准的具体内容且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出符合行业岗位工作标准的应用型人才。

第5篇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实践环节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工作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的具体职业岗位有很多,在国内目前还没有真正完全明确的划分体系。但是,不论是如何划分这些具体的职业岗位,这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工作都集中而突出地表现出了鲜明而强烈的实践特性。以室内设计工作为例,室内设计师必须掌握各种相关的专业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设计师必须能够在具体的项目现场对各种复杂的建筑结构做出虽然是初步但却必须是正确的判断。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内容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十分广泛,边缘学科和交叉领域很多,很多又都是新兴的学科,既有已经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知识,也还有很多需要探索、总结、积累的实践知识,这就决定了这个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而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特性。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掌握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职业工作的实践特征和知识内容的实践特征,共同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也一定是要在实践中进行的。这个专业的学习,无论是感性认识的积累还是理论知识的理解,无论是动手技能的形成还是想象思维的塑造,都是无法离开实践环节的。我们常常会说某些学生“眼高手低”,这其中就有实践性环节脱节的问题。

二、实践环节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要求

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必然要求实践性环节。从培养目标来看,动手型人才充分说明了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实践性环节的必不可少,动手型的人才必须在不断的“动手”之中才可能成为“人才”,而不是“动口不动手”的“秀才”。只有通过各种必须的实践性环节的学习,我们的学生才能掌握各种专业的实际技能从而踏上社会职业岗位进而为社会发展服务。

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模式必然要求实践性环节。德国机床制造协会所开办的职业学校,一方面聘请相关企业的高级工程人员到学校来任教,另一方面把学生送到各个机械制造和加工企业去实习,由于这样的职业学校从本质上是各个企业联合出资所办的学校,所以各个企业非常支持这样的培养模式,积极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教学,同时也积极安排带教教师辅导来企业实习的学生。

3.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评价体系必然要求实践性环节。社会和市场对毕业学生的认可,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是否已经基本具备了某个专业所应该掌握的职业技能。这样就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是以学科为本位还是以能力为本位?相信还是会通过一定的实践,逐渐打破旧有的一些束缚,最后采取实践性环节的方法来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价。

三、高等职业教育中环艺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1.高职环艺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指导框架。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在实践环节的开展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要么重复重叠要么相互脱节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就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指导框架来组织我们这个专业教学中各种各样的实践教学。就环境艺术专业的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来说,开展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一定要把握住“感性认知实习——情景模拟实习——顶岗商业实习”这样一个逻辑框架。以这样的实践指导框架展开的教学工作,在进程设计上必然会表现为“工学交替”,在组织形态上必然会要求“校企结合”,在实际效果上也必然能实现“双证融通”。教学实践证明,这样一个逻辑关系指导下的实习实训是行之有效的。

2.高职环艺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具体途径。校企联动、产学结合是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事实上,实际操作这一点远比认识到这一点要难得多。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这就要求我们一要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给专业教学定好位,组织制定和实施专业实践性教学;二要充分运用好学校已有的资源,避免出现用有限的校内资源重复市场和社会已有的公共资源的情况;三要发挥自身技术和人才优势,以项目合作、开展培训等方式积极参与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设身处地的为企业着想;四要积极提升自身在行业和市场里的知名度,加强自身的品牌号召力。

3.高职环艺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评价方法。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打分,就决定着学生朝着何种方向去如何努力。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时,应从学生的动手能力入手,主要看学生有没有掌握职业所需的技能,从而形成可量化的评分体系。

参考文献:

[1]徐文彬.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3).

[2]刘育锋.部分国家和地区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动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

第6篇

[关键词] 实践;模型制作;空间理解;展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6)01-009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1.045

[本刊网址] http://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实用型的设计人才。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需要有对空间设计的全面解析与表达的能力。而一个优秀作品的表达,有很多方式,它可以有二维的图纸,也有三维的效果图。而模型制作确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模型制作体现了人们对空间与建筑以及平面与立体之间的感受,是把平面设计转化为真实的立体三维或四维空间的设计和艺术创作过程。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模型制作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实践课程。

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空间规划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而综合性强的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空间规划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而模型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重要的分析空间、思考空间的过程。模型制作的流程为:①确定模型的基本结构形式。②确定合适的模型比例。③准备模型制作工具。④准备模型材料。⑤分组开始制作模型,按照比例下料,结合切割、打磨、着色、粘接、组合。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亲力亲为,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方案有充分的认识,能够对其空间结构了如指掌。这种将大脑里想象的空间,逐步变成真实的空间过程,是学生自我探究的思维过程。而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淋漓尽致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空间探索思维。制作过程中,重要的是实践操作,需要自我探究一些问题,例如有机玻璃板需要用什么工具去切割,ABS板与有机玻璃板用什么材料粘贴更美观,地面装饰的材料怎样与墙面装饰材料衔接更完美等等。制作过程的完善与新颖的设计,都是学生们需要考究的地方。笔者今年所带环境艺术设计班级,有位学生就对推拉窗的制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学生们制作的窗户都是不能够开合自如的,而这一次,该学生仔细研究了推拉窗的结构,将窗户做“活”了,推拉方便、轻巧,而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故模型制作是学生们边做边思考的实践过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思维创造能力。

二、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强化学生们的方案设计水平

现在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型制作的意义有三种:一种是按照比例复制大师往昔经典作品;第二种是利用平时课堂时间设计制作的新作品;第三种是为完成毕业设计而制作的毕业作品。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师的经典案例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只是看下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或者网上浏览文字介绍,则很难深刻地理解大师们的设计思路和想法。而用模型制作的方法去制作这些作品,就能够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大师在设计这些工程或者建筑的时候思考重点与空间组织方式。对于选择第二种方式制作模型,时间一般会安排在大二上学期,这个时期,学生对于专业的设计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那些空间想象能力不太好的学生,在使用图纸进行表达方案意图时,会受到透视等的影响而苦于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而使用模型制作的方式,技术难度就小了一些,初级阶段的学生也能够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从而当这些学生们制作完成结束后,看到成品的那一刻是兴奋的,达到了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创作工程,为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起到了一个好的促进。那么就毕业设计而需要制作模型的学生,因为毕业设计是体现大学时期的专业水平能力,那么一般对于学生来说,仅仅只用施工图纸与效果图,很难全面表达设计水平,再制作一个模型,可以二维与三维结合,指导老师与同学们就更能深刻体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完成整个过程,设计者会有一种满载而归的感觉,从而使个人设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三、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就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而言,模型的制作还是以纯手工打造为主。一个完整的模型耗时耗力,这就需要多人的协作完成任务。首先是分组,分组合理是作品能够制作成功的关键一步。例如笔者的环境艺术设计班级为24人,分组时,不仅要考虑合作组员的平时交往关系,还需要平衡组员的设计水平。有些同学注重思考,创新;有些同学可能偏重于实干;而有些同学平时懒散,这些同学就很难一直保持较高的积极性。根据以上种种原因,将24位同学分为6组,各组设立一名组长。组长的任务是管理好组员的出勤率,合理安排本组制作工作等任务。

分组结束,主题确定,接下来需要方案设计,同学们开始忙于构思方案。方案出来后,在老师的协助下修改,再完善。整体方案由手绘、AutoCAD绘制、3ds Max电脑效果图等结合完成。在方案设计过程,大家可以毫无保留地提出各自的设计方案,再一起组合,分析,扬长避短。形成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方案。此后,模型制作开始,大家开始根据比例下料,切割,粘贴。制作过程有争吵,有矛盾,有无奈,但也有陪伴,有鼓励,有惊喜。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例如制作室内装饰画,有的同学会选择剪下书本上喜欢的一幅画,然后用黑色马克笔描边,再直接粘贴在室内墙面上。而有的同学会选择剪下白纸,然后手绘装饰画,再用细小的塑料条包边,再粘贴于墙面。两种方法,获得的效果也会不一样,但无论选择哪种,每组的组员都要事先沟通好,再实施。这些都需要考验学生们个人的沟通技巧,合理地表达个人想法,发挥个人优势,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并且,笔者根据多届学生参与制作模型课程发现,各组在最后快完工的时候是最齐心协力的时刻。因为可以感受到,这时候,各组看见对方组做的好,然后开始进行比较,不想本组做的不好,然后精益求精,使自己的模型更加精致。相互比较,相互促进,最后时刻也是作品质量达到突飞猛进的时候。因为模型的制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然大家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最后收获的不仅是一份用心打造的模型,更多的是那份在一起合作的情谊,将成为大学期间一段美好的记忆。

四、丰富课程教学成果展示效果

很多高职院校的环艺专业,都会根据所学课程举办相应的教学成果展览,以此提升该专业在校内外的知名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并加强其专业知识。例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一学生需要学习的《构成》课程,刚开课时,教师会告知学生,本课程结束时,会择优部分作品进行展板展示。这样会激励学生认真对待构成作品,为后期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入到大二,或者大三,他们对于方案的设计已经有了较成熟的表现,再仅使用展板的这种平面方式去展示环艺作品,就很难达到完美的展示其设计意图了。因为仅一个一百平米的三室两卫的家居空间设计,至少需要二十几张施工图纸和数十张效果图,但是专业图纸的展示使非专业的人员很难看懂,这样的教学成果展示很可能仅适合少数人的参观学习,没有多大的影响力。而使用模型的方式进行表达,相对图纸而言,它更直观,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吸引参观者的眼球。模型的质感、色彩、灯光、体量都会让参观者耳目一新。甚至在展出期间,可以让同学们以设计者身份同参观者现场互动。例如根据模型,为参观者讲解设计意图。这样不仅提高个人胆量,也加强了个人的表达能力。看着展区一个个立体而真实的模型,它是同学们辛勤劳作的汗水,承载着每一个人对未来的展望和信念,更为后期的学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7篇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实用性原则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与行业客户经营管理、产品及艺术品市场、材料应用、工程建造等相关知识及经验的整合。传统设计培养方案中只注重设计基础理论填鸭式的讲授,或者偏重绘图技能及绘画造型能力的培养,学生并不能充分了解知识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的作用。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时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行业客户经营管理方面,如果设计师不能系统分析客户所经营场所的销售方式、管理模式、对消费人群的心理体验的预期的判断,单纯的靠设计的基本空间理论去思考问题,就无法适应特定行业和人群的市场需求。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新性原则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我们教学的首要目的和任务。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说在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中重视和实施得不够,而环境艺术设计这一专业又是非常强调创新性的。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只重理论灌输和单纯绘图技术的传统观念,真正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落实到专业教学工作之中。

二、综合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培养探索

(一)首先明确作为学生在学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几大知识点:1、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的掌握和运用。首先设计程序是设计得以实现的保证,设计程序是否科学对方案的实现和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学生往往迷信电脑软件的功能,做方案直接就使用CAD绘制平面布局,大家都知道,在方案从无到有,从粗糙到修改直至完善是一个很曲折的过程,运用手绘绘制草图方便快捷,而电脑大家都知道任何一条线条的出现都需要操作命令来执行,其效果模式化严重,创新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教师在教学内容和设计方法的不断更新上还需要与时俱进,学习国内外优秀的设计基本理论,掌握国内外前沿设计趋势,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且保证先进的设计方法在后续的每一次的设计实训项目的实践中都能够反复应用、体会和拓展。2、设计思维表现工具的掌握,即手绘表现技法和电脑效果图。现在学生在手绘技法和电脑图的重视中往往一边倒的情况,要么重手绘,要么重电脑。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与建设部原勘察设计司2000年对全国室内设计市场的调研,当时全国的室内设计师有20多万人,虽然近年来没有公布从业者数据,不过已经十三年过去,这个人数预计不少于40万,并且人数仍在逐年增加。学生在就业压力之下,为了短期之内就能找到工作,选择电脑图表现的往往占多数,对于此,教师应该强调二者缺一不可,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过程就是将想象语言表达的设计要求表现为视觉空间形象的过程。手绘技法是设计师做设计过程中,快速的捕捉并表达出来的一种手段,是设计师个人艺术及设计修养的体现。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是也是通过设计要求的解释来进行范畴重组的思维过程,这是一种限定或修饰附加的过程,并通过草图推进等形式对其解释的外在化形式加以探寻,以最终以某种有形物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3、眼界的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识图、读图、辨图的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各种从简单到复杂项目设计的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师,而不是简单照抄照搬、“人云亦云”的复制者,真正的设计师应该具有独立的创新思维、具备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大学教育的本质内涵,最简单的关于设计的定义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通常指有目标和计划的创作行为活动,在艺术、建筑、工程及产品开发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活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行为活动过程。要想创新,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积累,这个积累即是大量的读图、识图、辩图。很多学生对于作品没有基本的鉴别能力,这个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这个过程是一个量的积累,只有能很客观的评判出一套作品的优缺才能将个人的审美情趣定位在高水平设计要求上。4、了解并掌握必要的施工工艺和材料知识。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如果不懂工艺,不认识材料,就完全等同于“盲人摸象”、“纸上谈兵”。设计方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及是在施工现场将设计实施出来,设计方案在纸面上看再完美,在施工现场实际的施工技术实现不了或是浪费材料造成预算的增加等都是不可取的。经常听到没有多少经验的设计师抱怨自己的“好设计”被施工人员和甲方改的乱七八糟。随着时代的发展,施工工艺和新材料总是在随时更新,都在朝着“更环保、更经济、更美观”的方向发展着,作为一名未来的设计师,及时更新自己大脑的资料库是必须的。

(二)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多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调研。做设计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解决问题则必须要运用恰当的方法,但在这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问题,了解同类问题的现状和历史。这就需要教师带队实地考察,比如在每开一门新课时都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空间、场所,观察空间的形态和风格、饰品的衬托、灯光对于场所氛围的营造、材料的质感、肌理等细致的表达等。针对我们综合类院校学生的特点,教师只有多做、多说,将问题点透、说明,学生才会理解。

(三)积极开展模拟设计公司的工作室实训课程。学生在安逸的校园学习,惰性极强,课堂上讲课走神,做课题训练中磨洋工等现象恐怕存在大部分高校的课堂中。对此,我们可以适时的将设计公司工作模式引入到课堂上。“工作室”模式最早产生于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将传统的手工作坊应用到课堂之中[3]。比如我们可以将课桌椅按照人员分组的情况进行重新组合,每组都是一个项目小组,组员轮流负责当项目负责人,负责进行项目的组织、执行、汇报和总结等,教师作为“设计部经理”,对各组方案在开始和过程中多次组织公开评判、讲解、并提出修改意见,并鼓励组与组之间互相提出意见和观点,并最终选出公认的优胜组。此方法在作者本人的课堂上经过多次应用,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优秀作品的展览和收藏落到实处。在学生学习期间,学生花费大量精力、财力、物力等完成的作品正常来说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专业应该制定一份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留校作品的标准、留校作品的存储、留校作品的更新等,鼓励学生认真完成每一次的作品,尽力做到最好。

三、结语

第8篇

关键词:教学平台;景观设计教学;卓越计划;人才培养

Abstract:Based on the environment art and design major of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in Zhengzhou University, the article analyse the exploring and reforming to the landscape design teaching that based on the teaching platform. It in-depth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of thought,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platform. And in end of article, it also bring out the positive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about futur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which based on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plan”. It will provide meaningful enlightenments and references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as well as the personal training in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the teaching platform;the landscape design teaching;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plan;persona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8-0113-02

1 前言

学科内部分工的细化与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综合是当前高等教育呈现出的主要态势,这一点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表现得非常鲜明。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建筑、美术、园林、人体工程、生态、材料、心理等多个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环境艺术专业主要包含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两个层面范畴,这决定了它与建筑学、城市规划以及风景园林学科在教学内容上有着彼此覆盖的部分。目前它主要在综合院校、艺术院校以及建筑(工科)院校下开设,并且依据开设院校的学科背景不同体现出不同方向的偏重与教学特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该专业的教学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多新的目标与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当下行业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以郑州大学建筑学院近年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所展开的有益探索与改革进行回顾与思考,以期为该专业的发展完善以及其他院校教学提出积极的建议与启示。

2 教学目标与要求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下设建筑学、城市规划以及环境艺术设计3个专业方向。其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于2002年,是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基础之上向景观设计专业方向的拓展。本专业强调与建筑空间和城市设计的衔接和不同,旨在解决城市景观与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整体的生态观念和景观设计的创造性。在学校整体办学思想指导下,我们重视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专业教育与景观设计师基础知识结构挂钩,强调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初步具备作为未来环境艺术设计师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3 教学平台的建构探索

基于学院学科的基础与特色,在环境艺术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以及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合理搭建的教学平台,强调专业教育的系统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最终教学目标与要求。

景观设计课程是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整体教学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因其多层次多目标的特性决定了教学系统的完善需要与各交叉学科互相补充和协调。而在建筑(工科)教学背景院校下开展相关教学则使之具备了农林和艺术类院校所不及的资源与优势。建筑、规划、景观3个学科都属于设计类学科,而景观设计又是一门关于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专业,是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三个学科之间有着完全相同的基本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基础,存在着一种专业上的通识,因此构成了三个学科能够共同根植于一个综合公共教学平台的前提条件,而搭建合理科学的公共教学平台又将为后期的专业教学奠定坚实广博的基础和积极的铺垫引导。

3.1公共教学平台的构成

对于公共教学平台的建构我们强调将知识与基础技能的整体化和综合化作为教育重点,既要保证必要的知识广度,又致力于加强专业间的渗透与联系,使得学生具有相对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多角度思考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公共教学平台结构主要包含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共享模块以及课程群3个层面:学科基础平台是针对3个专业的低年级基础专业的通识教育,下设建筑初步、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画法几何、美术基础以及色彩实习、古建测绘实习等主要课程。专业共享模块开设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景观规划原理、城市生态与环境、专业外语以及室内设计原理等课程;课程群则是在进入景观专业教学训练后同步开展的包括旅游规划与开发、建筑结构选型、历史遗产规划与保护、中外美术名作欣赏、鉴赏与批评等相关课程,起到加强基础、学生进入系统专业学习的过渡衔接作用。教学平台及模块的建构规划了系统全面的课程设置体系,涵盖了景观设计教学中关于尺度、类型、内容、理论、方法等相关内容,支持了专业知识、技能、实践以及艺术修养四个层面能力的培养(如图1)。

3.2专业教学平台的组织

专业教学平台是针对学生将来从事职业而进行的教育教学组织,因此专业教学平台下的课程体系强调针对不同能力的主体性训练,以概念设计为导向,以能力训练为目标。目前我们从二年级下半学期介入专业设计学习,主要以4门景观设计课程以及包含毕业设计在内的3门实习课程为主。专业设计课程涵盖了小庭院(小花园)、城市公共绿地(街旁绿地、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等主要类型。由于专业教学时间的局限,课程设计不可能囊括景观设计的所有的类型模式,所以我们强调甄选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的课程选题,采用实题虚做或实题实做两种方式展开教学,以求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现场勘察情况展开设计训练,并要求通过设计练习去解决景观设计中关于生态、功能、空间、文化等共性问题。

实习课程包括工程实习、认知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均集中在四年级阶段。工程实习、认知实习两门课程旨在增加学生接触设计行业,参与实际项目实践,获得真实实际工程的感受,了解实际工程流程,为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变起到过渡作用。而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的总结,侧重最大限度的训练培养学生调查分析、技术处理以及创新设计等综合性设计研究能力。

总之公共教学与专业教学两级平台贯穿本科教育始终,且互通结合、相辅相成。

4 教学平台的优势与不足

4.1优势与积极作用

结合近年各教学阶段结果以及毕业后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来看,公共教学与专业教学平台的合理搭建对本专业教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具体反映在学生知识结构面广: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以及景观规划等课程涵盖景观设计中关于空间、功能、生态、文化四个基础方面,同时初步建立起了较好的整体环境意识与规划思维方式,为后续的专业学习的方法、深度、广度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学生技术能力基础扎实:技能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仅强调空间的塑造与认知,还注重引导学生在微观、中观以及宏观的不同尺度上认识空间与环境,建立内外空间的多元视角。与艺术类和农林类院校相比,学生在空间设计组织以及表达上表现出较强的能力与优势。再次,学生思路视野得到有效拓展:在景观设计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只是强调基于景观功能、形式、技术、生态等与设计相关的方式方法,还注重不同类型空间下的场所行为、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拘泥于思维框架,发散与逻辑推理互补,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性的思维。最后,学生普遍具备良好的艺术文化修养与素质,为今后自身的综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整合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三位一体的专业教学结构,发挥3个学科的整体力量,合理构建教学大平台,并充分利用其优势,有效借助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学科基础与师资力量,对环境艺术专业的景观设计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2教学短板

短板理论告诉我们要想提高木桶容量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克服“短板”的过程其实就是找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薄弱环节,并加以克服,使事物得到更好的发展。

目前在环境艺术专业的景观设计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景观专业课时和内容相对不足;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学生对生态、植物知识结构的掌握运用能力相对薄弱;对场地尺度的把握能力还需进一步训练提高等。学生整体的理论能力、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与技术能力还有待进一步进行充分有效的训练与发展。

这促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进行教学的反馈与总结,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合理编排设计课程以形成目标明确、专业特色鲜明、操作性强的教学体系,其最终目的是使景观设计的综合性与专业性、实践性与理论性、学术性与应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融合和支持,满足对学生多线整合能力的要求。

5 立足于“卓越计划”的教学思考与建议

郑州大学是第一批进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 因此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思路应注重更新与发展,并基于“卓越计划”中关于人才培养原则与要求,从学科与行业的特点角度出发,及时的调整符合面向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以及培养模式。在此笔者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5.1立足于综合性院校的学科优势和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注重从培养理念、知识体系、课程组织以及实践练习等方面来统筹环境艺术专业的风景设计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条件,进一步强调基本素质与特色素质培养相结合,形成自己突出的专业教学特色。

5.2遵循“卓越计划”培养工程人才的特点,坚持对基础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强调,继续探索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下的景观设计教学思路及实践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全局性的认知专业内涵和发展方向,在主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有效的训练其实践能力,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5.3积极尝试多元化教学手段以突出专题研究、扩大设计视野、培养合作能力、加强技术支撑等教学目标。通过调研、实习、专题讲座、评图、汇报等教学形式大力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之更系统的掌握和运用设计方法,同时,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锻炼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以及分工协调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满足培养具有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要求。

参考文献:

[1]傅娅,谷学治,从职业需求看我国的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教育[J].中国园林,2010.

[2] 张炜,艺术院校背景下的风景园林课程教学思考[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3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