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思政建设

思政建设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11:13: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思政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思政建设

第1篇

[关键词]课程思政;信息安全;教学方法

现阶段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引领下,专业课教师积极促进课程思政入课堂,但由于有的教师刻意地加入相关内容,为了思政而思政,造成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内容的过度生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受。因此,高校应研究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由“两层皮”向“一盘棋”转化,以真正达到育人效果。2.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比较随机当前,各科教师在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的随机性,多是依靠专业课程教师自我发掘与发挥,这就有可能导致思政内容重复,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对此,高校应从整体专业规划出发,针对每门课的特点确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以及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使其形成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改革

1.紧扣毕业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在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定位,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应结合毕业要求,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抓手,明确并落实课程育人目标。以信息安全这门课为例,可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环节,使学生具备密码学、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攻击技术与防御基础、病毒分析与防范、防火墙技术与VPN、安全扫描与入侵检测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及综合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在确定育人目标时,应让学生通过熟悉信息安全领域的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追求科学真理,牢固树立热爱祖国、“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能损害国家和合法个人的利益”的理念,明确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的界限,理解诚实、公正、诚信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规范,并在实际生活、学习与工作中自觉遵守。另外,还要面向国际科学应用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及经济主战场,将前沿科技渗透到课程实践中,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破解“卡脖子”难题。2.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教学方法信息安全主要采用理论教学、课堂讨论和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独立设计信息安全框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创新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指引学生开展团队协作和课堂讨论,并及时分析、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另外,要从课程内容、实验环节、互动交流、分组讨论中进行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设计,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

具体案例研究

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育人目标,深入渗透到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中,使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以信息安全课程为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设计和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政育人目标是培养出能够肩负历史使命,勇担强国重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高端信息安全人才。

思政育人案例

1教学内容: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发展方向,掌握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思政元素切入点:针对美国政府在拿不出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以列入实体清单、技术封锁、投资设障等手段,加大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力度,让中国在芯片领域面临较为被动的局面。针对这一案例,要明确信息安全的真实含义,牢固树立“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能损害国家和合法个人的利益”的理念,强调中国人的命运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绝对不容许被任何势力“卡脖子”。育人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新一代科技人才,使其能潜心关键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的开发;引导青年学生发挥“两弹一星”的艰苦创业精神,为国家培养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技术人才;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家国意识与主人翁意识,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未来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信息安全的发展方向等,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学生针对信息安全的案例分组展开研讨,每组委派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在整个研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政氛围。(3)课后拓展。教师可适当给学生提供与国家战略相关的新闻报道和重大成果视频,增强思政权威性,引发学生思考。思政育人案例2教学内容:第二章,密码技术基础与公钥基础设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密码学基本概念、了解传统密码技术,掌握公钥密码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思政元素切入点:对传统密码技术及公钥密码技术进行阐述,引入量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已有密码学方案的冲击。在量子计算模型下,经典数论密码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如何在量子时代保障数据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gev提出基于格的密码体系可以抵抗这种量子算法的攻击。格密码作为备受关注的抗量子密码体制,吸引了研究人员的目光。格自身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相较于其他密码体制有独特的优势:困难问题存在从一般情况到最坏情况的规约,具有较高的算法效率和并行性等。通过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从基于格困难问题的密码体制设计进行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钻研精神。育人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传统密码技术及公钥密码技术,知晓量子技术的发展对已有技术的冲击,引导其发挥工匠精神及钻研精神,勇于探索行业难题。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密码学数学基础、密码学基本概念、对称密码技术、公钥基础设施等知识,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针对“我们是否可以在标准模型下构造一个抗量子攻击的基于位置的服务方案?这样的方案是否可以做到避免密钥滥用?”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课后拓展。课后对量子算法技术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了解两字算法技术的发展对现有技术的推动,并引入相关思政素材,增强思政权威性,引发学生思考及探索。思政育人案例3教学内容:第四章,网络攻击技术与防御基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黑客的概念及黑客的攻击模式,掌握网络攻击的技术与原理、网络攻击工具、攻击防范。思政元素切入点:2014年3月22日,国内漏洞研究平台曝光称,携程系统开启了用户支付服务接口的调试功能,使所有向银行验证持卡所有者接口传输的数据包均直接保存在本地服务器,包括信用卡用户的身份证、卡号、CVV码等信息均可能被黑客任意窃取,导致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该漏洞引发了关于“电商网站存储用户信息,并存在泄露风险”等问题的热议。针对携程漏洞事件,教师引导学生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运营者对网络安全运营负有责任,对产品的漏洞及时补救,怠于履行法律义务,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将面临最高五十万元的罚款,如果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将面临最高一百万元的罚款。2014年12月25日,第三方漏洞研究平台发现大量12306用户数据在互联网流传,内容包含用户账户、明文密码、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这次事件是黑客通过收集其他网站泄露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撞库的方式利用12306网站安全机制的缺失来获取13万多条用户数据。针对12306用户数据泄露事件,引导学生熟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运营者不仅有一般网络运营者应该履行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义务,还有更高层次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如对重要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若没有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检测评估,拒不改正或导致网络安全严重后果的,将面临最高一百万元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至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育人目标: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向学生介绍网络攻击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自然融入《网络安全法》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安全和防御技术,严格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维护好个人、企业、组织、国家的信息安全,积极构建网络安全。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关于黑客、网络攻击技术与原理、网络攻击工具、网络攻击防范等知识,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学生针对《网络安全法》的案例分组展开研讨,研讨之后,每组委派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和学生点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研讨过程中让学生构建网络安全意识。(3)课后拓展。课后可适当给学生提供《网络安全法》的相关报道视频,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总结

第2篇

关键词 辅导员 工作档案 档案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16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思政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不断形成了各种工作档案,包括团建党建工作档案、学生工作档案等。有序的建设好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研究、总结,从而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我,并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辅导员队伍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因此,工作档案的建设是高校辅导员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有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每一个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都应该努力建好自己的工作档案。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概述

1.1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所包含的内容

辅导员的日常思政管理过程中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日常生活管理、团建党建任务、课外素质活动拓展、安全维稳等等。

由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综合性导致了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了:

(1)班级基本情况。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一般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住宿分布情况,班级干部名单、分工、联系方式及变动情况,困难学生、受资助学生情况,历年学生评奖评优、获奖及受处分情况,学生推优材料、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班级制度建设情况等。

(2)工作计划与总结。包括各学期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和各学期辅导员工作计划、总结。

(3)学生思想教育。这方面的材料应包括与特殊学生谈心教育记录,与家长联系记录,学生思想教育典型案例(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记录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典型案例记录分析等。

(4)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档案应包含有所带班级的专业培养方案,各学期课表、授课教师及联系方式,各学期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材料,学生请假申请、安全责任书,学生上课、早操、活动、会议考勤记录等。

(5)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应记录学生活动计划、过程(图片、视频等)、总结等,还包含有学生科技活动、论文资料的统计。

(6)主题班会和班会。包括主题班会计划、过程(图片、视频)、总结以及班会记录或班级日志等。

(7)辅导员本人资料。这方面的资料既包含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法规、学生手册及其他有利于提高辅导员个人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学习培训材料,又包括辅导员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辅导员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课表、大纲、教案等。

1.2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具有的特点

(1)灵活性。由于各高校辅导员实际承担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其工作档案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和变化。

(2)系统性。辅导员工作档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从学校、系院到班级,从学生、授课教师到辅导员本人,从思想政治、班风学风到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

(3)细节性。辅导员工作档案非常注重细节性。比如说,学生基本信息档案除了要记录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出生年月外,还要标明家庭成员情况、父亲或母亲姓名、父亲或母亲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家庭详细住址、家庭电话等;困难学生档案要对家庭人数、家庭经济来源、家庭月(或年)收入以及困难情况的摘要说明等有清晰的记载,受到资助的学生材料更要记清困难等级、资助时间、资助类型、资助金额等。

2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的重要性

2.1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班级同学的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志向、性格特点、能力及成长过程等,因此它有利于辅导员利用这些资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学业和职业生涯辅导、规划;辅导员工作档案还记录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等实际状况,这些具有实效凭证作用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针对学生各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有利于促使辅导员自身不断进步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辅导员工作的得失成败,有心的辅导员会充分利用这些档案资料,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研究、总结,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我,并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辅导员队伍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2.3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辅导员工作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真实性,反映了辅导员对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记录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成绩、经验及各种活动,是辅导员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的反映。是真实全面考查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查的重要依据。

3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的方法探寻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实际操作上,应坚持遵循如下原则:

3.1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真实性

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全面、正确地反映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情况是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首要原则。建设的真实性要求辅导员的工作档案建设的关键在平时,要注重平时的点滴记录和收集。

3.2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动态性

辅导员工作档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完成的过程性,也就是说,它的完成不是短时间内实现的,而是贯穿于从学生进校到学生毕业离校始终。动态性要求保持工作信息的及时更新,保持档案的连续性、时效性。

3.3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系统性

系统性强、体系完整是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又一重要特点。坚持系统性要求辅导员在建设工作档案时要考虑全面,力求完整,既有宏观布局,又有微观揭示;既要务实,又要务虚;既把学生的生活、学习作为工作的主要抓手,又要考虑到与学生相关联的方方面面。

3.4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创新性

一般说来,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内容方面差异不是太大,但可以根据本人工作实际在档案的形式、管理等方面而有所创新和变化。例如在档案的管理模式上,既可以按内容分类建立档案,也可以按专业、班级等形式管理档案;档案保存形式通常是纸质版,同时提倡既有纸质存档又有电子版备份;当然,在数字化、电子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开发使用专门的辅导员管理软件进行辅导员工作档案管理更受欢迎。

3.5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公开性与保密性相结合

辅导员工作档案里记载了大量的信息,信息具有秘密和公开的双重特质。一方面要注意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必然记录一些与学生有关的个人信息,从保护学生出发,除工作检查和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外,不要向其他人公开有关信息。学生毕业后,有关资料要由系(院)统一保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起到教育、引导、警示和设置议题的作用,有些信息又是需要及时公开公布的,如班级制度、计划总结、考勤记录、奖励表彰等。

总之,在档案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的今天,高校各项工作都应该做到有档可入,有案可查。辅导员工作包罗万象,其工作档案的涵盖面也就很广,是系院整体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档案的延伸和有益补充。辅导员工作中所形成的档案,能直接反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整体构思及发展路径,因此,高校思政辅导员要在工作档案的建设过程中坚持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春娟.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2(6).

[2] 尹忠恺.论高校学生工作档案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1).

[3] 葛红丽.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档案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1(10).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 思政教育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75-01

从大学生所处特殊成长阶段来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立足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际,分析和探讨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长效机制这一问题,具有促进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深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事实上,我国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工作中,已经有不少有益尝试,如何更为科学、合理的布局这一长效机制,本文从建设架构上,给出一些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热点梳理

思政教育相关研究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探讨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建设问题,须对当前较为普遍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热点和焦点,做一些简单的梳理。就基本研究频率数据来看,分别以思政教育、高校思政教育、教育机制等为关键词,在共检索出11928、2281和55746条相关文献信息,概率统计分析显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热点,多集中在几个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领域。诸如,将网络时代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探讨建立富有创新性的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对思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焦点问题、面临变革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富有科学性和合理化的构建策略;通过结合时政发展、将思政教育研究向教育思路和模式存在争议的深水区进行拓展,并加以积极探讨,从而得出富有前瞻性的思政教育实施战略性思路。

在具体观点构成来看,立足不同研究热点和领域聚焦点,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呈现出富有个性化、普适性和多元化的百家争鸣研究态势。陈曦(2011)在《论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将思政教育作为我国各类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结合存在的诸如“知和行”、“考和教”相脱节的尴尬局面,提出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目标建设在于人才培养的“学有所长、厚德载物”成果。李芳、陈亦平(2009)则在《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一文中,从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入手展开分析,致力于研究如何构建可以“化解大学生思想矛盾和困惑”的思政教育机制,来更好的为我国输送更为全面成长和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李健、刘诚(2007)则从所在学校工作实际出发,从更为宏观的建设创新型高水平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入手,通过落实中央要求,提出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建立富有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观点。

通过上述总结,我们不难得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相关研究热点,多聚焦于如何有效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思想教育体制、如何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等方面,这对构建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具有一定启发作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就要做到能够构建出兼容并包的内涵模式建设、注重实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建设和富有创新性的实施举措。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分析

结合上述相关文献焦点和内容的梳理与总结,在我国高校中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要立足几个焦点展开分析,包括教育工作者队伍、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对象研究、绩效考核机制务实化等方面。

1.促进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是构建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的前提。追本溯源,一支富有教育实战经验、能够及时、高效的实现为广大求学学生答疑解惑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是培养和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长效模式的能动力量。

2.加强对思政教育对象的研究是构建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的基础。思政教育工作归根结底是为正处于思政成长和变革关键期的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服务的,研究不同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广大青年学生队伍,才是破解和树立大学生团队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象的深度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知己知彼”的掌控,才能更好的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实现高校思政教育效果这一终极目标。

3.创建思政教育绩效考核机制是构建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的保证。判断高校思政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时考核,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成果评估的客观平台,借助“奖优罚劣”的考核举措,能够更为准确、合理的给出思政教育工作成果评判。如何设计和开发一套客观、合理、科学的高校思政教育绩效考核机制,是建立、发展和保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成果的保证。这一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应遵循客观、公平、公开、合理、量化几个主要特征,以确保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持续性、成长性。

4.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是构建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的核心。教育模式创新是包括思政教育工作在内的多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受到普遍倡导和鼓励的高校教育发展理念。事实上,我国多所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创新中,不断开拓进取,已经形成一些富有先进理念的合理教育模式。诸如,一些高校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普遍热衷的网络交流、互动模式相结合,创造性的发展出大学生思想动态网络监控平台,能够实时了解大学生在时政、价值观和价值追求等多元思想领域的发展状况,并因地制宜的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及时干预、疏导和帮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趋于稳定。一些高校通过开展思政教研室微博、思政教育博客,结合大学生思想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予以悉心指导和问题解答,使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更为准确的实现。借助诸如高校辅导员队伍、学生工作部门和党建工作,更为深入的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其效果更为突出。一些高校提出了“牵手教育”模式,通过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互动式、关照式、全方位的教育活动,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回归”,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曦.论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第4篇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思政教育工作受到了新的挑战,企业各阶层的职工受外来不良工作作风和思想文化的冲击较大,企业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企业文化是企业一种新型的管理文化,但其起源于西方,我国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必须结合我国企业的传统优势,如企业思政工作。本文基于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内在关系及融合发展必要性,分析了两者融合发展的困境和有效策略。

一、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及融合必要性

(一)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

1.企业思政工作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企业文化建设,最主要的是要坚持“人本”的原则不变,要尊重人的自身发展和潜在能力的发挥[1]。而“人本”原则的主体就是企业职工,企业职工是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其有完善、准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是有直接影响的,企业通过思政工作能促使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形成稳固的思想基础,能使不同职工之间或不同部门之间形成一定的必然联系。可见,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企业思政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做好企业思政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如联想集团,作为我国的老牌知名企业,将对人才文化的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中,充分尊重职工自身发展的同时,虚心吸取员工的意见,利用好职工具备的思想政治文化,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

2.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政工作的重要支撑

企业思政工作的实质就是对完善企业全体职工思想和政治理念所做的工作,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思政工作形式,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企业职工自身的发展。企业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基层职工之间建立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共识。企业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能丰富企业职工的生活,各种教育活动能促进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达到激励职工和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然而,企业思政工作并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只有在和谐的企业文化支撑下,企业的思政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可见,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政工作的重要支撑[2]。

(二)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1.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除了包括资金、人力、技术等硬件上的条件支撑外,还需要如企业文化、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文化素质等软条件的支撑。而企业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软条件实力的重要平台和手段,能为企业的发展带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加强企业思政工作、完善企业的文化,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发展能帮助企业各阶层职工对企业的理念和文化产生一定的认同感,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2.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是企业改革和创新的保证

企业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在精神文化上保证了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和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有坚强的后盾作为保证,既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还要有较强的精神实力,只有具备了这些,企业的改革才能得到全体职工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借助团队的力量完成企业改革。也正是具备了这些,才能促进企业的不断创新,面对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国际经济环境,能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来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新挑战。可见,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是企业改革和创新的保证。

3.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能站稳脚跟,在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开展有效的思政工作对企业而言就是一种进步和发展。我国一些知名企业之所以能长久不衰,与其科学的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如海尔集团,其企业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管理和工作中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管理者对两者的融合发展重视度极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一)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的形式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在结合本企业特点的基础上,提炼和概括出能对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的企业精神。但是一些企业提不出自己的企业精神,多为一些如“务实、创新、奋进”等形式化的口号,这不仅起不到激励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还充分暴露了企业的形式主义作风,损坏了企业形象。因此企业在构建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发展中,必须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的独有特点,设计科学的方案,开展科学的工作,实现思政教育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

(二)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的照搬模仿倾向严重

国内的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的工作中,自身往往缺乏相关经验和技术,就照搬模仿其他企业,没有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发展需求,弱化了企业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一方面直接照搬国内外成功企业的思政教育和企业文化,盲目照搬、按图索骥,是形而上学的体现。另一方面过度引用理论研究内容,未将理论成果转化成实践。企业管理者将一部分研究成果作为企业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和构建企业文化的指导精神,对融合和发展思政教育工作与文化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的两极分化

这主要是针对当前一些国内企业对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两极观念,即过度强调或者过分忽视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的重要性。过度强调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的重要性情况下,企业管理者认为只要做好思政工作和建设好企业文化,做到两者的有效融合,企业的一切问题就能彻底解决,企业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过分忽视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重要性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认为经济效益是企业的唯一目标,否定了精神对物质、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错误理解其辩证关系。

三、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制度性保障

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需要完善、科学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一些权威部门的规章制度,能促进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对制度下的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要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和媒体的作用,一旦企业在两者的融合发展工作中有意怠慢的话,就可以借助相关媒体进行曝光,鞭策企业开展思政工作和促进其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对此,企业必须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下,做到内部强化管理和外部树立企业形象;企业应该主动要求相关部门采取各种形式对企业自身的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加以监督,促使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在社会监督下能更好地发展。

(二)实现企业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目标上的融合发展

企业在实现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中,必须保持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目标上的融合发展,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具有一致性。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以此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障企业思政工作能围绕文化建设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能从企业思政工作的最终目标中找到拓展的空间,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3]。企业思政工作要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作为工作重点,在推进企业文化的目标中,促进企业思政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度

新形势下的企业思政工作必须围绕职工的需求,了解和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高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度。要准确定位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思政工作发展的需求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位,以职工为本,实施人本管理的理念[4]。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展企业思政工作,能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企业的管理理论、行为准则、制度标准、道德规范完美融合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强化职工的集体意识,协调企业各方面的利益,真正解决好企业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第5篇

关键词: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文化建设 融合 研究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以及整个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因此要加大对企业思想工作的力度以及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广度,这就需要在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中注入新的活力就是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既能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渐丰富,又能改革企业思想工作的一些传统方法,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当今社会是经济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一定要尽快提高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尽快探寻到新的发展措施和途径,由此笔者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作简要研究和探讨:

一.通过转换企业管理方式实现二者的融合

企业的管理方式要顺应新社会的发展,有很多管理方法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革进步,这样才会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我们知道企业管理分为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企业要把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互结合,其实这两种管理方式的结合也正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相互融合的必然需要,,在企业的管理中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刚性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变化客观上要求企业文化进行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在实践中应用时,需要与刚性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刚性管理具有原则性这一特点,克服“重血缘和人情的陋习”,充分体现现代柔性管理的本义,在企业管理中真正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 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媒介环境实现二者的融合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都是要了解员工的思想和文化基础,才会得以顺利开展工作的,充分掌握员工的思想以及需要明确员工的文化建设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进而达到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融合。企业要尽量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来加大对企业员工文化的提升,因为媒体具有很多特点,它可以大范围宣传,影响面较大,有较强的宣传力度。

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尤其在网络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普及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这一虚拟环境,对企业员工的一些守旧和不良思想进行教育和开导,使员工积极响应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相应号召,积极支持企业的各项文化建设,热情参与网络交流研讨的活动,存进企业政治建文化建设的发展。例如企业可以在公司网站上建立管理阶层与员工交流的平台,在宣扬企业文化精髓的同时实现管理层对员工在思想政治动向方面的及时了解,如果有的员工在企业工作中遇到不能解决的思想障碍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和领导进行网络沟通,尽快在不面对面的情况下,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的困难或工作中遇到的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便于领导思考,同时也使员工觉得有交流讨论的空间,不至于影响正常工作。

三.通过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实现二者的融合

企业的价值观是管理好企业的关键,直接决定着企业的任务实施和未来的发展,所以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会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和文化建设的较好融合。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对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起到奠基作用,它也同时指导和引领着企业的思想政治文化建设。因此企业价值观的确立必须要符合社会、企业和员工的共同需求,这就要求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文化导向功能,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平等、和谐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观。

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实现二者的融合

企业的活动应该多多益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激发员工的创新灵感,使员工在某项业务方面有所突破。在员工的实际工作中,多姿多彩的活动能更好地融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员工在参与一些企业文化教育活动时,精神得以放松,思想日趋集中,在寓教于乐的政治思想活动中释放工作压力,是工作经历越来充沛,思想仅靠企业政治组织,积极响应企业的各方面号召,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还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长廊、图书馆、有线电视、新闻媒体的巨大宣传作用,通过这些形式组织一些员工能够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或体育比赛等,还可以组织专业技术思想培训班,专业知识竞赛,赶上节日职工演讲大赛等,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企业正气,发展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思想和文化素质。

当然不仅仅是以上几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的,比如在企业管理原则上相互融合以及在企业管理功能上相互之间融合等等,笔者由于篇幅的关系就不一一研究和分析。另外还需要企业在进行实际工作时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大胆的研究和探索,找到最佳的融合办法,尽量缩短融合的时间,使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融为一体,齐头并进,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冬山.论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入[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4(2):154-156.

[2]董,于红霞.谈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J].商场现代化,2009,(4):191-192.

第6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主要作用

    1.以规范为取向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以规范来约束人、塑造人。其规范的取向与管理的取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管理是一种行为,但管理的方向则需要框定,即管理的实现要达成一个怎样的目的,而这个目的就是社会认可的规范。仍然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看,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需要是有形的规范,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这个有形的规范来培养学生。管理虽然也是约束,但管理取向和规范取向的最大区别在于:管理只是局限在被管理的时间和空间之内,也就是说,管理只是对对象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管理,而离开了这个时空,就不负有管理职责,也无法行使管理职能,管要管住,管是现时空的;而规范取向,则主要是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对象不仅在被管理的时空中有规范的行为,而且更着眼于他们离开这个时空时如何使行为规范,规范就是使行为符合某种规范要求,规范既是现时空的,也是指向未来的,即走入社会时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当下遵守规范是为未来打基础,在未来遵守规范才是规范取向的目的。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职能,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人服务的规范,更具体的说,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与国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需要秩序,因而就会要求负有规范功能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履行规范职能。国家生活在相当程度上与社会不可分离,但国家是阶级的产物,需要秩序,人是社会构成的的细胞,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个分子,其存在同样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提供的规范来为社会谋取安定的秩序,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规范职能的根据。2.以发展为取向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为取向的作用是这一教育活动实现的最高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从管理取向走进规范取向,再进入发展取向,这是矛盾发展过程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也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大效益的实现。不可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对于学校的被教育对象说来,就是要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群说来,就是要实现体力、智力、心理、品德、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的公民都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展取向更具体的体现于教育目标,也更体现于社会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没有休止的,从低级向高级,再向更高级阶段迈进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人以自身的不断发展来适应,否则,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发展的“人”就必定会处于不利的地位,甚至于被社会发展的滚滚洪流所淹没。在从另一个角度看,社会能否发展,最终是由人来决定的。发展既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也必须通过人自身的发展来实现。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把人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取向,正如:“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必须明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以发展为职能,并非只有发展而不要管理和规范,而是把管理和规范作为发展的保证。

    二、矛盾观点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实现

    哲学阐述了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和矛盾运动的观点,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的这两种属性互相联结、不可分离。一方面,同一性的存在以斗争性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的存在也以同一性为前提,斗争性也总是和同一性相联结的。二者是辨证的统一,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哲学中所阐述的矛盾的观点来分析和认识,也即将矛盾分析的方法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为取向的作用、规范为取向的作用、发展为取向的作用的实现过程中去分析和认识,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再凝练些说,就是要分析和认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教育对象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矛盾分析的观点下去分析和认识,就是要启示我们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矛盾的基本理论,学会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来认识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在具体工作中,看到事物对立同一的每个方面,善于在诸多矛盾中抓主要矛盾,善于在处理问题是抓住实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将自己的工作之余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具体到我们身为人师的教师身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怎样以矛盾的观点来分析和认识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就是要在坚持运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的基础上,来争取最佳的工作效果。在具备了矛盾运动观点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后,就会正确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甚至于曲折性,就会将一时一事的教育与长远的坚持不懈的教育联系起来,就会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在主动积极和更富有效果的基础之上。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教师 高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69-01

1 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改革继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步入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1应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的必然要求

一是经济和文化全球化对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提出新要求。国际经济文化形式瞬息万变,发达国家凭借经济文化优势,推进世界“西方化”进程,这就对思政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提出新挑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由此带来的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价值观念多元化,使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冲击着思政教师。由此可见,正确处理经济与政治、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项十分紧迫而现实的任务。

1.2构建开放高职教育体系的本质要求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我国高职教育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发展方向日渐大众化,办学方式日益多元化,办学模式逐渐市场化,办学途径趋于国际化,办学手段更加信息化。一言概之,高职教育与就业、创业、全面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状况尚不能适应这种新变化,其专业化、职业化、科学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2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2.1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不被重视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注重教学科研、轻视思想政教育,认为思政工作空洞虚无、华而不实,对思政工作科学性和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以至于思政教师职责不清、不被重视。主要有:既是教师,又是干部,事物性工作职能是第一位,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发挥的不够充分;受专业限制,科研能力较弱,科研成果不多,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相对落后。

2.2思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多数以本科、专科学历为主,学历相对较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更是屈指可数,不能适应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上岗前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岗位培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匮乏,因而不能很好地处理新情况和新问题,工作相对滞后;学习积极性不够高,知识储备较少,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欠缺;对热点和难点问题分析不透彻,面对学生学习新知识遇到的问题,不能把道理讲清楚,使得其影响力和说服力弱化。

2.3思政教师队伍流失较严重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匮乏,对思政教育工作缺乏热情,人员流失较为严重。集中表现为:不少教师承担思政教育工作往往是组织安排,并非心甘情愿,他们把思政工作当作跳板,不能长期安心于思政教学研究;面对高职院校竞争日趋激烈,很多思政教师担心今后转岗困难,而无法全身心投入思政教学工作中;受其他从事直接显现经济效益工作教师的影响,不热心做思想政治教学,而等待时机跳槽到行政岗位或其他行业。

3 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3.1高度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把思政教师队伍建纳入高职院校考核体系,改变当下忽视思政教师的现状,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恰当的照顾。高职院校党委书记要主抓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承担起责任,深入工作和生活实际,了解思政教师的生存状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去。

3.2调整优化思政教师队伍结构

思政教师的选聘必须坚持“高标准”原则,这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工作适应性的本质要求。一要遵循德才兼备、专兼职结合、年轻精干的标准,以大学生和思政教师人数最低限度200:1的比例,从优配备思政教师。二要从本校、外校思政专业优秀毕业生中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更加注重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更加注重其组织管理、分析处理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确保队伍结构合理化。

3.3构建稳定思政教师队伍长效机制

指出,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思政教师队伍。因此,我们要构建长效机制,以此来保障思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一要根据思政教师工作的职责和任务,明确相关政策,构建思政教师工作、干事、发展平台,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制度促建设。二要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坚持专兼职相结合,坚持相对稳定与合理流动相结合,构建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思政教师队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庞芳琪.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浅析[J].群文天地,2013,(1).

[2]龚丽红,吴树堂.湖北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第8篇

关键词: 新时期 学生社团组织 管理方式

1.学生社团组织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

学生社团组织是高校学生按照学校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的规定,基于共同爱好、兴趣自发组成的涵盖文化体育、理论研究、志愿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并在团委注册并接受学校团委、学院分团委管理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组织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一部分,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通过对北京五所高校的学生群体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认为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对学生成长成才起到重要作用。首先,丰富生活、愉悦身心是社团活动对学生成长的主要影响,这类学生占总人数的29%;其次,26%的学生亦赞同丰富知识,提高技能是社团活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表现所在;第三,22%的学生在社团活动对学生成长影响方面更倾向学会做人,促进发展这一因素;第四仍有20%的学生认为开阔视野,锻炼个人能力在社团赋予学生成长影响的环节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最后,3%的少数学生认为学生社团活动所产生的其他影响。(见图1)

2.学生社团组织的现状及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现状分析。

由于负责管理学生社团的部门不同,对其管理的模式也不尽相同。有的高校负责管理学生社团组织的部门是学校党委宣传部,有的是学生处(学工部),有的是学校团委下设学生社团联合会,进行指导和管理学生社团。从北京市的高校来看,最常见的负责管理学生社团的部门是团委(涵盖校团委和各学院分团委)。目前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方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团委统一管理模式,即校团委可以从宏观上对其具体指导与全面管理,可以统一协调全校所有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把握其活动情况及发展趋势,这种管理模式比较适合学生人数相对较少的高校。第二种管理模式是校院团委两级管理模式,校级学生社团组织统一由校团委负责指导和管理,院级学生社团由学院分团委管理,但院级学生社团需定期到校团委接受注册、管理和监控,这种管理模式比较适合学生人数较多的高校。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截至目前,北京印刷学院共有校级学生社团31个,校团委下设的学生社团联合会具体管理这些学生社团,各学院分团委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和指导院级学生社团。院级学生社团的成立与注销要在校团委登记并接受校团委的指导和监督。

通过调研分析了解到,五所高校25%的学生关注或参与科技实践类的社团活动,其活动类型主要是科研计划、社会实践等;24%的学生涉及公益志愿类的社团活动,其主要活动为志愿服务和公益宣传等;此外,有23%的学生认为自己参加文化艺术类的社团活动收获更多,其活动类型主要表现为晚会和展览等;有21%的学生认为理论学习类的社团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这类社团主要的活动类型为讲座及竞赛;除此之外,同样有小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生活类的社团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此类学生占总人数的6%,其社团活动类型主要表现为运动会和体育竞技等;诚然,仍有2%的学生认为高校仍需开发新的社团活动类型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要。(见图2)

2.2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情况看,各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各不相同。发展较好的学生社团,组织结构合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较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活动质量高,并能凸显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向,给同学们的成长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但是,发展较差的高校社团其主要表现是社团发展的制度建设不规范、不平衡、活动影响力有限、活动质量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2.2.1管理体制不完善

学生社团管理规章制度、机制不健全。目前,高校对于学生社团的管理方式是多部门管理,在规章制度上是以自身部门特点自行制定的,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导致学生社团管理规章制度的混乱。另外,还应结合不同阶段的特点,修订和调整《学生社团管理规定》。同时,对于社团和社团成员的激励机制缺乏统一的标准依据,影响健康发展。

2.2.2学生社团活动的质量不高

由于学生社团组织的学生干部工作经验少或者能力欠缺、人员流动和流失较大等原因,整个社团过于松散、没有活力,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缺失积极性,进而社团活动的质量无法进一步提升。

2.2.3指导教师的配备和指导不得当

各高校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选配情况也不一样,一般都有挂名的指导教师,但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指导教师投入的精力也不相同。由于大部分教师自身工作和学习较忙,指导学生社团工作不作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因此,有不少社团实际上处于无教师指导具体的学生社团活动。

2.2.4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方式不得当

有的高校对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模式偏行政化,进而阻碍了学生社团组织的健康发展。高校学生社团是基于共同爱好和兴趣、自发性与自主性较强的群众性组织,在管理上过于死板就会使学生社团失去其本质特征。另外,有的高校对学生社团组织管理过于宽松,导致学生社团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对整个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探析

——解决学生社团组织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3.1结合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围绕人才培养,重视学生社团。

高校应加强领导,提高对学生社团组织的重视程度,有些高校认为学生社团是学生们的娱乐活动,不加以重视;有的高校认为过于重视学生社团容易使其成为学校难以控制的力量。学生社团组织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织部分,始终围绕学生成长和成长开展工作。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创新和谐校园文化、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学生社团组织的前提下,改善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使其良性发展。

3.2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注重社团管理。

第一,制定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保持学生社团管理思想与时俱进。对当前学生社团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总结、归纳和提炼,能够对学生社团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第二,制定学生社团管理机制要依照一定的标准,以依据现实情况、尊重社团意愿、激发学生骨干干劲为准则。第三,创新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力求针对性和有效性。第四,合理优化学生社团结构。为了避免社团功能重复、资源浪费的情况的出现,应进行整合资源,优化社团结合。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在指导和管理校级学生社团工作上,积极采取建立新社团审批制度、社团量化考核评比、不良社团注销制度、加强日常工作的监控等措施来完成学生社团结构的优化。第五,制定激励机制。通过合理的激励制度可使学生社团便于管理,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3.3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宗旨,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虽然学生社团是根据学生兴趣组织发展的团体,目的也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但是,社团活动只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要加强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条件,选配有责任心、有专长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社团建设,利用教师丰富的经验等优势指导社团开展活动,也要根据指导教师专业的不同,进行分类指导工作,营造学生社团的特色。

3.4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学生干部是学生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社团干部队伍建设是搞好社团建设的首要前提。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正确的工作态度,建立科学的社团负责人选拔任用制度。其次,注重学生干部自身能力的提高,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帮助新干事发现自身的问题,探讨问题的根源,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最后,增强学生干部整体团队协作意识。通过社团活动、座谈会、户外活动等,加强社团骨干与成员间的联系,发挥学生骨干的桥梁枢纽作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参考文献:

[1]赵广高.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改善.科教纵横,2011,08.

[2]张东伟.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作用与管理.科教导刊,2011,1.

[3]李新瑾,张丽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制订与创新.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

[4]罗妍妍.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网络出版年期,2010(11).

[5]易开刚.基于隐性知识挖掘导向的高校社团组织创新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