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7 11:13: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岩土考察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西北; 湿陷性黄土; 地基湿陷; 处理方法
一 前言
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黄土地的分布十分广泛,其中便覆盖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等省。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行,我国在西北地区现已进行大量的基础工程建设,湿陷性黄土对基础工程建设的正常作业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其工程危害性主要表现在黄土在遇到水浸湿后其将会发生增湿软化效应,黄土的强度就会相应变低,这样在土的自身重量和外加压力的同时作用下,就会出现湿陷性变形并路基下沉,这种下沉的主要特点为下沉量很大并且下沉速度较快,严重影响基础工程建设的正常作业。我国对湿陷性黄土湿陷机理及处理方法的研究相比来说较其他国家较晚,但在形成之初就引起了相关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 湿陷性黄土概述
1、湿陷性黄土的基本概念
湿陷性黄土是指黄土在受水浸湿后,一定的压力之下出现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发生明显的湿陷变形并且黄土的强度随之大幅度下降的一种现象。这是一种饱和度不够的黄土,在其中存在着大量的空隙,在正常的湿度之下强度较大一般不会出现变形下沉的现象,但是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当黄土浸水之后其强度大幅度下降,在较大的压力之下就会出现变形甚至下沉的现象,严重的可导致路面下沉建筑物倾斜甚至是倒塌,对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湿陷性黄土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分布广泛,如果不能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将会导致工程建设无法施工甚至严重的工程事故。根据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大致将其分为两类,分别为自重湿陷性黄土以及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2、湿陷性黄土的判定原则
对黄土地区的湿陷性的考察报告应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判定该地区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并且得到该地区黄土的土层分布,土层的厚度以及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及深度;若确定该地区黄土具有湿陷性,则要该地区黄土的湿陷性质进行判定,确定湿陷性黄土为自重湿陷性黄土或者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最后需要对该地区的湿陷等级进行判定并根据湿陷等级确定具体的处理方法。
三 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及下沉原因
湿陷性黄土属于特殊性岩土的一种,其主要特性分别表现为:
1、湿陷性黄土的颜色主要为黄色,其具体的分类可细分为棕黄,褐黄,黄褐以及灰黄等颜色。
2、湿陷性黄土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类,具体有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
3、湿陷性黄土的孔隙比较大,一般为1.0及以上,并且含有肉眼可见的大孔,结构状态表现为松散状态。
4、湿陷性黄土的主要成分为粉粒,其中颗粒所占的比例达到50%以上。
5、湿陷性黄土在天然剖面上,具有垂直节理,在一般的压力下不会轻易被破坏,能够维持陡立的天然坡度。
6、湿陷性黄土最重要的特性是具有湿陷性,黄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在浸水后发生湿陷则成为自重湿陷性黄土,若压力同时包括自身重量以及外在压力的秦光霞湿陷则成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湿陷性黄土地中进行基础工程建设时,由湿陷而导致的地基强度,稳定性,压缩性,蓄水等问题是严重制约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
分析湿陷性黄土的路基湿陷下沉原因,可大致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新填地基土下沉
在基础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填充并压实,此类下沉现象表现的比较缓慢且不明显,更容易在后期的工程使用过程中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更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具体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新填土进行记录并分析,以及通过对工程未来使用过程中过的对黄土的强度要求进行分析判定,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原地基土下沉
在导致工程破坏的众多原因之中,原地基土下沉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原地基土受到自身重量以及外部压力作用的时候,其内部的缝隙气孔将会被在一定程度上被挤压,内部的气体也会被一定程度的被挤出,在外部压力逐步趋于稳定之后,地基也就表现的相对稳定。但是在地表水深入地下土壤层时,湿陷性黄土的内部结构将会再一次的改变,其内部的可溶性盐类以及缝隙气孔进行重新的排列分布,原本坚硬的黄土就因浸水的原因变得具有软塑性或者流塑性,最终将导致地基进水后发生下沉现象的发生。
四 湿陷性黄土的危害形式
1、勾缝脱落
基础工程在作业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岩浆勾缝,这些岩浆勾缝在长时间的雨水或者地表水的冲刷之下,岩浆将会逐渐减少并最终被冲刷消散,此时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材质块将会出现缝隙现象,从而使得坡面收到雨水或者地表水的集中冲刷。当坡面被过分冲刷过后,就会有沟蚀出现在坡面表层,从而使得所填新土部分随水流走,从而出现地基下沉的现象,使得整个砌体下陷,造成严重后果。
2、裂缝
砌体的新填土会出现滑动的现象,填土滑动之后会造成地基的变形,从而出现裂缝。根据其裂缝的严重程度可大致分为两类,当完全裂开时称之为贯通裂缝,部分出现裂缝时称之为未贯通裂缝,则整个地基存在断裂破坏的危险,其支挡支撑作用就会损坏,此类危害通常危害程度较大,在基础工程作业时应重点处理防范此类危害。
3、填土沉陷出现变形甚至出现陷穴
当砌体内部的泄水孔保持畅通时,黄土颗粒将会随进入的水流移动并最终慢慢带走,逐渐的在该处将会出现黄土陷穴,使整个砌体出现真空地带,最终导致砌体的内部结构遭到破坏,而当砌体内部的泄水孔无法保持通畅甚至堵塞时,其内部将会因渗水的原因,其湿度逐渐增大,黄土的内部结构将会慢慢随着浸水的增多而改变,强度和硬度会大幅度的降低,最终导致沉陷变形,对基础建设造成严重的威胁。
4、基础被水冲刷导致内部掏空
某些黄土地带会出现集中性的暴雨现象,在雨水不断的冲刷之下,基础的某些防护设施会被湍急的水流带走,而随着冲刷面积及深度的增加,基础内部将会被掏空,失去原来的支撑作用,更严重情况下将会导致内部结构物稳定性被破坏,造成严重的生命及财产损失。
五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1、换填垫层法
黄土内部虽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强度及硬度不足的土层,但影响其硬度及强度的往往是在图层中的某个深度的土层,该土层的强度明显会较其他土层的强度弱,从而会因此处土层的强度不够而影响整个黄土层的强度。因此所谓换填垫层法就是将黄土内部某层的软土层去除,硬度以及稳定性都较高的材料进行填充,再借助施工设备机械或者人工的方法对新填入的材料进行压实。这样可以保证在基础工程完成后表层土层的承载力,对于减少土层的变形及沉陷非常有利。如果再所垫层的下方仍旧存在强度较低的软土层,则需要对软土层进行排水固结工作,提高该软土层的强度,此种方法可有效的较少路基的湿陷性。
2、强夯法
强夯的夯实过程为利用夯锤瞬时落地时给地面的一个强大的能量冲击,使得土层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密实性增强,对原有土层的结构,排水固结能力以及压密都进行了改善,其冲击能使得周围较大范围内的土层得到加强。如此反复操作,在不同的地点进行重复夯实,从而可使得整个湿陷性黄土地带强度硬度得到加强,可显著提高地基表面的承载能力,有效的解决工程场地范围地基的沉陷问题。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处理中的应用见图1。
图1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处理中的应用
对于浅工程强夯的作业不用进行挖方作业,可直接进行强夯,而对于基础设置在较深的土层的建筑物则需要通过挖方处理首先去掉表层的土层之后再试试强夯作业。强夯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强夯作业开始之前,要对施工区域进行试夯,确定满足强夯条件后方可进行强夯作业;其次,在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土层的含水量,对于含水量较多的地带应首先采取一定措施降低该地段的含水量后再进行强夯,否则取得的效果将会不明显;最后,要尤其注意强夯作业的时间间隔,根据不同的地带选择不同的强夯频率将事半功倍。
3、土桩挤密法
在湿陷性黄土地进行基础工程作业时,土桩挤密法也是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方法。土桩挤密法指的是首先利用夯孔,爆破,冲击,沉管等方法成孔,再将素土,灰土等强度较高的土壤进行填充,其填充后土质以及再次夯实的方法与原黄土基本一致,保证了填充后所有土层的物理性质基本相同。此种方法简单实效,是一种经济的并且效果较好的处理方法。
在采用土桩挤密法的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在正式采取此种作业方法之前,要在现场地带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土层进行试验,试验完成后进行检查并取得相关的土壤参数,确认该方法可行后再对工程范围内所有地带进行推广;通过机械成孔后的第一次填充要保证孔底土壤的密实性,孔底的土壤密实性是保证挤密后整个土层的强度和硬度的关键因素,应分层进行回填夯实;在土桩挤密的过程中,应及时对挤密后的土壤进行抽样检查,随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通过现场实验测定确定回填土的夯实质。
4、水泥土搅拌法
水泥土搅拌法指的是利用水,水泥,石灰等作为固化剂,利用专用的搅拌机对地基深处的软土和固化剂进行强制搅拌,通过内部土壤与固化剂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反应或化学反应,将会使得深层软土层水稳定性,整体的强度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达到增强内部土层的强度和硬度的一种方法。
此种方法与混凝土固化的原理不同,混凝土固化主要利用了水泥的水化作用从而达到加快混凝土凝结的过程。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搅拌的越充分,土块被粉碎的越小,水泥,石灰等固化剂在土中的拌合就将越发均匀,对于土层整体的强度和硬度都有很好的效果。
5、高压喷射朱江加固法
此种方法应用于深度较深,软土层较多等黄土地带,成本较高,但效果较为突出。此种方法指的是利用钻机、振动的方式对湿陷性黄土层进行钻孔,保证喷头能达到理想中的深度,再利用高压将水泥打入土层之中,使得土层与水泥能够混合充分。可以看出,此种作业方式应配合水泥土搅拌法同时使用,由于压强很大,喷嘴将水泥喷出时会明显的将四周的土层进行切削,将土块尽可能的切碎,从而达到将水泥土等拌合均匀,更好的达到增强土层强度硬度的作用。
6、其他方法
除去上述几种常用有效的处理方法之外,还有预浸水法,振冲法,桩基础,砂石桩法等方法,针对不同的地带,不同的土质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此才能有效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带的基础建设的沉陷现象。
六 工程实例分析
某公司位于典型的湿陷性黄土地区,给工程建设带来了许多麻烦。
案例1:在厂区3#至6#倒班宿舍楼设计图纸中,卫生间隔墙基础做法为素土回填夯实后,浇筑25cm厚素混凝土基础,因陕北地区为湿陷型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可能引起上部墙体变形或下沉。经现场讨论后决定对其变更,即将原素混凝土基础变更为在基础墙体上支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梁,在施工难度及工程成本并未产生较大变化的同时,避免了因地基回填土浸水造成卫生间隔墙基础下沉。
结语
为保证基础工程建设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地进行施工作业时,一定要综合进行考察与考量,根据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湿陷性黄土上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隐患。
[参考文献]
[1]吴晓霞,陈若翔.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分析与处理[J].交通科技,2004(04) .
[2]杨玉生,李靖,赵世麒.黄土填方路基病害原因分析与防治[J].路基工程,2006(05) .
[3]谢定义.讨论我国黄土力学研究中的若干新趋向[J].岩土工程学报,2001,23(1).
[4]裴章勤,刘卫东.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高晋彪.浅谈公路工程不良路基的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8,34(7):316-317.
[6]杜晋东.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机理及规律[J].西北水利电力技术,2003(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