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档案馆做好年鉴

档案馆做好年鉴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11:13: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档案馆做好年鉴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档案馆做好年鉴

第1篇

【关键词】 重点工程项目简介编纂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ey urban construction projects important role in its range of content included to clarify the key urban construction project information is information collection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writing Introduction.Key words Key Project Profile cod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城建重点工程项目简介,是城建档案重要的基础编研资料之一,其反映的是城建重点建设工程、重大产业项目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工程建设情况。各馆、室对此都 比较了解,普遍开展了对这一内容的编纂工作。为了能进一步做好这一编纂工作,在此作些粗浅研究,以其共勉。

一、认清城建重点工程项目的重要作用

1、城建重点工程份量重。城建重点工程项目,或是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是城建重点大的建设项目,或是关系民生的重点工程,这些与城市的发展、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建设工程项目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因而,重点工程是工程中的重点,理所当然应该受到重视。

2、城建重点工程影响大。由于重点工程,往往被当地政府列为年度的市政重点建设工程,比较引人注目,加之不少重点工程建设体量大,投资多,建设工期长,建成后的投资收益高,被社会广泛关注。因而,重点工程项目的影响度远远超出了一般工程。

3、城建重点工程档案是馆藏的重点。重点工程因其大、重要施工、难度高,施工中往往采用新科技新技术比较多。其形成的档案一是多,二是科技含量高,档案的参考使用价值比较大。因此,各馆、室都把它作为重点档案管理,从施工初期便介入,经常深入现场做好档案收集的业务指导,验收中认真把关,并完整及时地接收进馆。把它列为馆藏的重点名副其实,这也是城建档案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二、明白城建重点工程项目包含的内容范围

1、被当地政府列入城建重点工程的建设项目。各地县以上政府部门,每年都会列出城建重点建设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工程作为年度重点工程。这无疑是城建档案馆、室的重点工程档案,应该从重点建设项目的提出、立项、审批开始就非常关注,加强对工程建设每一个环节的业务指导,把好档案接收关,确保这些档案能齐全完整及时地被接收进馆,以不断丰富馆藏城建档案资源。

2、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产业建设项目。工业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项目,特别是一些重大产业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更大,产业规模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大,产生的基本建设档案也多。还有一些不隶属于本地投资管辖的项目,如省属、部属企业或国家直接投资建设的产业工程项目,毫无疑问也应该成为当地城建档案馆、室的重点工程项目档案。城建档案馆、室应采取措施,疏通关系,做好工作,把这些档案尽量及时接收进馆。

3、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指城市范围内重要和大的道路、桥架、广场、隧道、公共交通、排水、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工程。这些工程涉及民生、市容和城市承载能力,影响范围广,维护经常,工程质量要求比较高。建设部为了把这些建设工程档案收集好、保管好,专门下发了文件,颁发了《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国家对这类工程和建设工程档案如此重视,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作为重点建设工程。

4、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的国家,各级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因此,一切为了人民,是政府的宗旨。政府每年推出的惠及民生的重大实事工程,很得人心,影响深远,这也是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城市建设成果的具体行动。因此,这类工程档案也是各馆、室的重点工程档案。

5、体量比较大的建设工程项目。除上述两种情形 ,一些建筑体量比较大,特别是单体建筑体量比较大的建设工程项目,也应该作为档案馆、室的重点工程项目档案。因为这些项目投资大,使用年限长,涉及面比较广,使用范围也比较广,影响比较大。因此,档案馆、室也应该把这类档案作为重点工程档案。

6、比较重要的桥涵工程项目。架设在比较重要路段上的桥涵或体量比较大的公路、铁路、跨海大桥等,也是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城建档案馆、室也应把它们作为城建重点工程建设档案,及时接收进馆,以备利用。

三、做好城建重点工程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

1、收集好立项、审批过的建设信息。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档案,是指从重点建设项目的提出、立项、审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全过程中形成的,经过鉴定、整理并归档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项目文件。是项目工程的真实写照,是项目日后进行维修、管理、改造、扩建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立项、审批等前期信息资料的收集、是为了开工建设后更好地做好档案文件材料收集的跟踪业务指导和最终齐全完整地把工程档案收集进馆。这是工程档案重要信息链的前端,可以起到指引作用,引导我们去搜索其相关的信息资料,应该引起重视。

2、收集好政府及建设行政部门相关的建设资料。一个重大的建设项目,从启动到完成,是多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有的甚至是较长时期共同奋斗而成。在这个过程中,各自不同的角度关注和反映着工程建设的成长及最后的竣工落成。这些从不同侧面反映的众多建设信息,极为丰富精彩,是编纂重点工程项目简介的重要素材,应该很好地收集、归拢、记录、存放、以备使用。这些资料主要有政府部门的当地年鉴、政府网站的重要新闻、当地的新闻报纸、建设部门的建设年鉴中有关的资料等。

3、查阅好馆藏档案。馆藏城建重点工程档案,是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信息中心,是其各种建设信息数据的聚集地,是编纂城建重点工程项目简介的主要依靠材料。因此,必须认真查阅、摘记、编汇、选取,以满足成稿的需要。馆藏城建重点工程档案是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简介的主要信息来源,关键之点是收集进馆的重点建设工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因此,这就涉及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收集工作是不是顺利,符合不符合规范程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配合是否紧密。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档案能完整、齐全、及时地接收进馆,馆藏档案的资源结构才能科学合理,城建档案馆、室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建资源信息中心。从而为编纂城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简介创造有利条件。

四、城建重点工程项目简介的写作原则

1、把握基本特点。编好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简介,很重要的是把握住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特征和其档案的特点,然后才能具有针对性地去查阅、认识、描写和叙述。重点建设项目工程的主要特征:一是投资大,且多以国家投资为主;二是工期长;三是参建单位多,涉及部门广;四是领导重视,推动作用大;五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其档案的特点:一是载体多样,数量多,保存价值高;二是来源广泛涉及面广;三是形成和归档时间相应较长;四是涉及学科、专业技术面宽,门类繁多。把握住这些特征和特点,查阅时才能有所选择,不走弯路,少浪费时间,需要啥看啥;写作时才能有的放矢,分清主次,将其最有价值的部分,尽量予以突出。

2、注重馆藏档案。馆藏重点工程档案,对该工程的项目建设状况反映的最真实、最完整,各项经济指标和技术数据记录的也最全,因而是最可依赖的版本。写作时应以该工程档案为蓝本,对一些不清楚、不详尽的部分,再去参考其它的信息内容。总之,档案里有的应如实反映,档案里缺的应如实补充,使“简介”尽可能的全面。

第2篇

Abstract: With th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of coal enterprises,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ed rapidly. The structure of main coal production and the coexistence of a variet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s formed. Large group enterprises of coal appeared. Each sub-branch, sharing and holding companies work under the unified leadership of large group enterprises, which proposes new thinking topics for archives of coal enterprises about what a records management network need to be built and how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enterprises as soon as possible.

关键词: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网络;思考

Key words: coal enterprises;records management network;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178-02

0 引言

随着煤炭企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循环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了以煤炭生产为主多种产业结构并存的格局,煤炭企业纷纷成立了各大集团公司,这就使档案馆的工作必然担负起集团公司下属的各子、分公司、参股、控股公司的全部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建立怎样档案管理网络?形成怎样的工作体制、运行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需要深入思考,进行一一探讨。

1 面临的问题

1.1 档案工作运行机制与煤炭企业发展脱轨 目前,不少煤炭企业总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认为档案工作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明显的经济利益,看重的是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部门或机构的工作,而忽略了档案馆与档案室及相关部门的作用,不能有序形成以煤炭企业档案馆为中心,以二级单位档案科(室)为重点,部门档案资料网点补充的三级档案管理网络。致使档案管理混乱,机构变更、兼并重组、整合过程中出现档案归属无着落,文件资料、技术资料流失的现象严重。很多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还未意识到煤炭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的长远利益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企业档案工作被忽视。

1.2 档案工作管理模式不适应煤炭企业发展需要 随着煤炭企业改革、改组、改制的不断深入,集团化大公司不仅规模大,而且子公司众多,性质各异、区域分散,比如:潞安集团公司是以煤炭为主业,同时始终把循环经济作为资源型企业,发展煤、电、油、化、硅五大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现有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性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企业集团和股份制公司企业之间不再是母子公司之间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已经逐步转变为以资产为纽带的两个独立法人单位的新型关系,企业集团原有的内部行政管理关系迅速削弱。企业的生产关系、基本职能、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档案的形成大大超越了原来的范围,其形成规律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再采用过去“大一统”式的以行政隶属关系而确定的档案管理体制,必然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的要求,不利于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1.3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企业的发展需要不相适应 档案工作是一项十分专业的系统工程,不是人们想象的档案工作随便安排个人就能干,没有技术含量,抱着资料装装订订,存起来看门守摊就行。档案工作对档案人员要求非常高,档案人员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理论,还必须全面了解本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工作性能,生产经营特点及相关的土建、安装、矿建等等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有了较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对多方位的工作应对自如。而现行不少企业的档案人员兼职的居多,客观上导致对档案知识的学习、掌握不够,其素质不能适应煤炭企业档案工作的需要。

2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2.1 没有形成一套强有力的管理网络核心 形式多样、性质各异的子、分公司存在,造成煤炭企业档案馆、室、部门各司其职,各自为天,特立独行,没有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核心,不能准确把握上级指示精神和要求。在具体工作规范、档案管理制度和运行程序衔接不上,职责不明确。

2.2 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的档案管理网络制度 不少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制定一套符合本企业特色的档案管理网络制度。这就给煤炭企业档案工作在办事流程及日常工作中自主性较大,易造成档案管理政策性失控。如:由于档案管理网络监管不到位,某些企业工程项目档案的审批立项与开工不能够同步,往往先开工后审批,导致重要文件、审批手续不齐全、不完整,造成档案资料缺失;没有形成档案管理网络制度或档案管理网络监管不到位,致使同一煤炭企业下的各立档单位档案分类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分类混乱。不能确保档案资料完整、准确、系统、有机联系在一起。再如:没有形成档案管理网络制度或档案管理网络监管不到位,大型设备不经档案人员参与验收签字,随意开箱运行,造成档案资料丢失。

2.3 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兼职过多,且大多不具备档案方面的专业知识 不少单位往往不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岗位,而采取兼职的办法,极易造成档案分散保存。同时,档案管理人员的频繁更迭、档案交接手续不完备,必然导致档案缺失。

2.4 在企业产权变动中,企业和主管部门对档案处置不力造成档案流失 如一些公司在关停过程中档案随意堆放;在破产清算过程中会计档案频繁借出,未办理借出、收回手续;企业的设备档案、基建档案已被原企业辞职员工带走;职工调出带走的人事档案没有办理移交手续等,都会给国家、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 决解问题的办法

3.1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体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规范全宗管理,统一全宗号。充分发挥档案核心管理体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便于了解掌控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工作动向,及时进行监督、指导,有效防止档案分散管理所造成的档案管理上的空白和失散。以潞安集团公司为例:1988年潞安集团公司档案馆成立,为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服务到哪里,集团公司档案馆改进工作思路,及时对公司所属各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对符合构成全宗三要素的单位,给予全宗号。并对有全宗号的单位进行严格管理、规范,并下发“关于潞安集团公司调整、变更档案管理全宗号的通知”。构建了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形成档案管理网络有机整体,便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

3.2 健全档案网络工作体制,坚持依法办事 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单位档案网络工作体制,形成开展工作的有效运行机制,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根本前提。潞安集团公司具体做法:以公司档案馆为龙头,对公司所属各立档单位档案工作做到“三有”,有目标、有考核、有监督。有目标:开局之年就制订详尽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并以文件形式下到所属各立档单位执行,从而推动档案工作开展;有考核:根据每年的工作目标,相应制定考核办法,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公司档案工作以考核方式引导各立档单位加强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确保档案安全保管,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增强为集团的服务意识。

3.3 创新管理模式 建立档案协助方阵 为建立起“管理科学、服务高效、运转协调,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煤炭企业档案资源管理利用新模式,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档案资源集约化、人员素质现代化、业务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规范化、服务社会优质化。潞安集团是山西五大煤炭企业集团之一,目前,已形成潞安本部、武夏、忻州、临汾、晋中、潞安新疆六大矿区,规模增大,机构层级增多,办公地点分散,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范围扩大。潞安集团公司档案馆根据各立档单位的性质、职能、及地理位置,积极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实施了档案工作协作方阵管理。将90个立档单位根据地域,交通情况,划分十二个方阵,每一方阵设有协作负责单位。这些单位是经公司档案馆深入摸底、调研、经过反复考虑,权衡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之后,才被列入负责单位。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各立档单位之间档案工作的交流学习和联系;另一方面又解决路途遥远,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可以更高效、更快捷地帮助开展工作。这种管理模式,能够高效、快捷整体推进公司档案工作协调发展,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公司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更好地为集团公司服务。

3.4 全面夯实档案管理网络基础,确保档案工作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轨道 由于煤炭企业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各种性质的子、分公司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太多漏洞,不少单位档案工作得不到重视;档案硬件设施跟不上,档案没有固定存放处;保管条件恶劣;档案库房乱堆乱放杂物等等,严重危及档案安全。所以全面夯实档案管理网络基础,确保档案作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轨道非常必要的。以潞安集团公司为例:该公司档案馆为全面推动集团公司所属各立档单位档案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积极与所在省、市档案局联合,制定各项管理措施、下发各种针对性业务指导文件、建立档案执法检查制度,开展评比、达标活动。经过不懈努力,不少立档单位纷纷建立了档案室、档案库,并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八防”要求执行、同时配备了相应的专职档案管理员,制定了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了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档案分类标准,大大夯实了档案工作基础,为集团公司全面推动档案工作日趋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打下良好基础。

3.5 用档案管理网路控制单位、控制人员,防止企业档案流失 煤炭企业档案主管部门要及时对自己所辖的各立档制单位制定《煤炭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根据自己所管辖各立档单位,有针对性地下发年报统计文件,及时了解掌控全公司各立档单位档案工作动向,从而及时掌握破产企业状况,并精心组织、安排对关闭破产单位开展档案指导工作,督促这些单位夯实责任,加强档案妥善保管,确保档案万无一失;就人员控制:各立档单位形成与人事、劳资携手,档案不移交,不签字,不允许调动制度。

3.6 培训档案管理网络圈内档案人员,需建立灵活多样培训机制,提高人员素质 要有一批以煤炭企业档案馆为核心的管理网络圈内的能胜任煤炭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人员。培训管理网络圈内档案管理人员,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而定。一种方法:选送档案人员参加档案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稳定档案专业队伍。另一种方法:直接邀请上级档案主管部门选派专业骨干人员深入基层,改变以往站在讲台理论教学模式,采用和学员互动教学或直接亲自手把手教学,以干代训,让从事档案工作人员尽快掌握档案工作基本原则、工作流程、分类方法,同时熟悉了解本单位生产、经营、管理、安全、基建等等方面工作内容,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本领。

参考文献:

[1]徐建民.档案管理中心[Z].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年鉴,2002.

第3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编研、编研成果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城建档案编研工作是以城建档案馆藏为对象,以满足城市建设和社会利用档案的需求为目的,在研究城建档案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题目,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挑选、编辑和评价,是为城建档案事业和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编研,把城建档案有价值的信息集中、系统地展现在利用者面前,为利用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它是使城建档案管理“深化”,档案资料“活化”,主动有效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向高层次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日益变化的城市面貌,我们有责任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

一、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现状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加和社会对档案利用的日益频繁,促进了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近年来,尽管编研业务有所发展,但从目前情况看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重视“编”而忽视“研”

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目前的瓶颈处于“研究性”编研很少的阶段,大多数只是进行一个初步的编写等工作,所谓“编”充其量也只是档案资料的机械“汇总”,这是在没有深入研究情况下的无奈之举,而真正意义上对于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起着重大作用的则是具有创造性的编研成果。

(二)编研成果没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往,城建档案的信息编研资料大多都是为了应付各类检查、评估或作为内部参考资料,真正能走上社会,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并不多。虽然近年来城建档案工作编研工作已经日益呈现重要性,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编研成果并不乐观。

(三)选题狭窄陈旧、形式单一

如今,海量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所要承载的信息成果需要通过不同的形式被展现出来,特别是城建档案编研工作需要借助更多的摄影、声像等技术的应用,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一些画册、专题片上。而现实的情况是,城建档案编研工作选题陈旧、形式比较单一,所以,在城建档案编研工作中要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综合与归纳,找出具有指导性和借鉴意义的结论,并通过不同形式将其充分展现出来。如南宁市城建档案馆创办的《南宁城建档案》季刊、《南宁水城建设》《南宁百年图证》等;本溪市城建档案馆的《本溪市城乡建设年鉴》;近年,由杭州市城管办与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联合制作的40集电视系列片《小巷故事》,生动有趣地叙说了杭州街巷的历史沿革、典故和民间传闻,向世人再现了古老杭州街巷里弄的历史文化内涵。杭州市城建档案馆的《近代杭州图集》《杭州古旧地图集》《杭州金字招牌·中华老字号风采》等。

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几点体会

城建档案编研工作是较高层次、较高效能的档案利用方式;是促进基础业务建设,扩大城建档案机构社会影响、提高社会地位的强力推手;也是保存城建档案完整和加强城建档案传播的最佳途径。在新时期环境下以及各种因素的转变中,我们必须把城建档案编研工作提到一个重要地位,多渠道、多方法完善和创新城建档案编研之路。

领导重视是做好编研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城建档案馆的编研室并没有过多的实质性工作,只是简单的资料收集与管理,随着资料的日益增多,我们发现无论是城建档案理论的研究还是工作的实践,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所做的各项工作都应及时总结,长期积累,进行分析、梳理、归纳,写出具有专业特点的编研成果,用来指导工作。所以前提是只有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才能加大资金的投入、指定专业人才负责编研工作,从而把编研工作纳入到馆业务建设规划中,对编研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中间有检查,年底出成果,保证编研成果保质保量。

(二)编研意识创新化

城建档案编研成果创新的前提是编研意识的创新,思想观念的不断改变,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编研意识创新化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产业意识。档案属于新兴信息产业的一部分,要提高产业一是,最大限度发挥信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服务意识。编研工作需要以用户需求为宗旨,通过编研成果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服务。三是经济意识。要重视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找准服务对象,使编研开发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形成以编研促利用,以利用检验编研的良性循环。

(三)编研成果精品化

编研成果的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作品内容的可观性、可读性、可藏性。城建档案编研内容虽立足于档案,但编研成果本身往往也成为重要档案史料,在内容的选择上理应做到深、值、广。所以在编研选题上首先做到围绕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使编研工作进口时代主题,紧跟城市化进程。其次要体现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如不同时期的施工技术、建筑风格等。突出服务重点和馆藏优势。尽可能显示馆藏优势,逐步走出一条有地域特色、馆藏特色、专业特色的编研新路子。现阶段已经有部分城建档案馆着手开展编研创新性、精品化研究成果。

(四)编研人才复合化

城建档案学科跨度大,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特别注重实用性和各种载体的运用。因此,编研工作者不仅需要了解建筑方面的知识、计算机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编排能力等本领,在基础扎实之外还需要不定期开展针对性、系统性的内部和外部培训。

第4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手段;探析

档案信息的种类可以包括科研动态、新材料信息、新品种信息、金融信息、人才信息、企业管理信息、经济综合信息等等, 同时, 又可以展示实物样品、编辑信息专集、信息快报、图片信息、音像信息等。档案信息具有丰富而可靠的特点。过去由于档案部门过分强调档案的保密性,使人们认为档案馆是保密重地, 是对外封锁的, 也使档案工作被蒙上一种神秘的色彩。所以, 人们对新形势下档案工作不了解, 对档案本身的真实性、知识性、信息性、权威性认识淡薄, 不会、不敢、不善于利用档案。一些人甚至不知道档案还有信息利用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无利用档案之实际需要。鉴于档案及档案工作实际, 作为档案工作者, 我们有责任加强档案信息转化工作, 并以能为一般公众接受的形式将档案信息输入社会, 服务社会。目前, 这方面除了进一步做好传统的档案基础工作外, 有必要研究、探索新的传播档案信息途径, 以丰富档案信息的输出。

1. 编制科学的检索体系, 方便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社会对档案信息利用和需求日益增多, 只有先进的传递手段, 才能把档案信息及时、准确、系统、多渠道地传递出去, 方便利用。目前, 档案检索工具比较单一, 检索手段比较陈旧落后, 特别是档案信息检索深度差, 档案信息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积累速度上看都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因而, 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 必须编制科学的检索体系, 为利用者提供更多的检索渠道, 增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对综合性档案馆而言, 它的检索工具应具备案卷目录、全引目录、文件分类卡片( 目录) 、人名卡片(目录) 、全宗介绍、档案馆指南等。有了这些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档案检索工具, 档案利用者可根据自己熟悉的渠道随时查找所需要的档案信息。这样, 就能方便用户, 较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资源性作用, 较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 搞好档案编研工作, 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编研工作的目的就是为利用者提供更加系统、完善、精炼的档案资料。过去对这项工作只停留在一般的编目工作上, 没有将档案信息作为信息资源去开发、去深化。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使档案利用渠道得到拓展, 使档案工作得到深化, 必须对档案信息进行编研加工, 将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地开发出来, 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广大用户, 使之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档案工作者应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 结合具体情况编研出有关档案的汇编、摘编、简介、指导性文选、年鉴、图册等, 便于档案利用者更好地利用。

3. 加强档案人员的培训, 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质量。档案具有高知识含量, 因而要想开发利用好档案信息资源, 就必须拥有一批文化素质高, 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所以, 应当加强人才培育系统的建设, 迅速造就一批具有广泛的知识基础、能够操作和掌握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能够分析研究、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专门人才, 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信息开发的准确、快速和高质量。同时, 档案人员应参与社会实践、学用结合, 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以适应档案工作和档案信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要求。

4. 强化信息的输出与反馈工作, 快速准确提供档案信息资源。为了使开发出来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它的价值, 就要将开发出来的信息及时输送出去, 得到及时利用。只有被利用, 才能产生一定的效益。不能像过去那样, 等着用户走上门来才提供利用档案。在发出的信息及时传递到急需部门的同时, 定向跟踪了解利用效果, 并及时反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经验,找出差距, 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逐步深化, 向健康方向发展。

5. 建立档案信息网络, 形成档案信息传递的良性循环。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传递档案信息, 是建立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增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计算机联网, 形成地区性和全国性的档案信息网络系统, 进行科学管理, 使档案利用从单独的服务方式向网络化的服务方式转变, 把档案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更有效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从而形成档案信息传递的良性循环。

第5篇

关键词:档案价值鉴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1(C)-0219-02

档案鉴定是决定档案存毁的重要手段,对高质量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对馆藏档案的优化起着重要的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并直接影响人、财、物的科学和有效地利用。同时档案鉴定也是档案学理论中的核心和难点。是一个既难解决又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就档案鉴定的现状、成因和对策表达一些个人观点。

一、档案鉴定现状

(一)档案价值鉴定缺乏明确定义使得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研究混乱。

目前在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研究方面对档案价值鉴定定义不明确,造成档案价值鉴定理论鱼龙混杂,档案价值鉴定在档案学理论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一些教科书中虽然对档案价值鉴定进行了阐述,但是也仅仅是对依靠归档文件产生的历史背景、条件、内容的重要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价值鉴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进行描述,而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然后就是在档案价值鉴定中常出现一些判断性的错误,例如有的将“文件”与“档案”两个概念相混淆;有的弄不清档案价值鉴定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也有的将档案价值与档案价值鉴定混为一谈。业界专家应该通过讨论明确的提出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定义,以加快档案价值鉴定的研究。笔者认为,档案价值鉴定就是相关的档案工作者,根据特定的规则、标准,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去判断档案的价值,并将档案根据其价值等级进行分类,然后确定这些档案的保存期限。

(二)档案价值鉴定队伍建设不完善

档案价值鉴定队伍建设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档案价值鉴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有着很强的“困惑性”和“疑难性”,有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存在着畏难情绪、怕担责任的心理,使得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第二,档案价值鉴定标准的可操作性不强,为档案价值鉴定队伍的建设带来了许多困难。第三,档案鉴定人员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对档案鉴定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缺乏认识。我国到目前为止对于专业的档案鉴定人才都十分的缺乏。

(三)档案鉴定质量尚需改进

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很难把握住档案价值鉴定的重点是什么,从而使得有些已经失去保存价值的文书档案和会计档案仍被继续保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原有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不清,但这都是档案鉴定质量不过关所引起的。在工作中,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注意区分具有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得档案鉴定的质量不够高。

(四)把档案价值鉴定视为档案工作的一个环节,制约了档案价值鉴定的实现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发展,除了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外,还需要一个完整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我国目前仅仅是将档案鉴定工作看作是档案管理的众多业务环节之一,只是剔除和销毁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这种档案价值鉴定观是消极的,会对档案鉴定实践带来严重的限制。而西方国家一直将档案鉴定视为一个复杂的工作过程,把档案鉴定看成是对档案的选择,是档案管理过程中一个有效的组成部分,一种在程序上和日常工作中的选择。他们强调档案鉴定是动态的,认为档案鉴定已逐步由一种手段最终成为所有档案工作的核心,影响和制约档案管理上的其他方面。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我国档案鉴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都需要加以改进。

二、档案鉴定现状出现的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行讨论。

(一)客观因素

从客观上讲我国档案鉴定工作受到国家的重视,曾有所发展,但由于政策理论和法规等多方面的原因,使我们的档案鉴定工作起步早,发展慢,价值鉴定成了制约档案工作的瓶颈。例如我国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档案价值鉴定标准,对于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研究也严重滞后。同时我国对档案价值鉴定专业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使得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出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

长期以来,我们评价档案工作优劣的重点在于馆藏的丰富程度,而且往往以馆藏量给档案馆定编制,以馆藏量给档案馆拨经费这种重馆藏,轻鉴定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为丰富馆藏奠定了基础,但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进而使档案馆一味追求收集,攀比馆藏,进馆档案质量无法保障。传统思想的盛行使得分析档案价值时必须留有余地,在关键环节中保持可调性,事先预备多种调节方案,充分分析事态的多种可能发展趋势和应急措施,使档案价值鉴定始终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

文件数量呈指数的增长,使得原有的鉴定标准的不足之处日益突现:保管期限表内容不全面,立档单位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归档范围界定过宽,条文表述性不强,新型载体档案归档范围不明确等,都使档案鉴定工作处于有章难循的半停滞状态,也就制约着鉴定理论的发展和提高,进而实践与理论互相制约。

(二)主观因素

由于现在的很多档案工作者都存在着生理心理知识多寡分析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个体差异以及档案价值本来具有的多元性相对性和潜在性等特点,因而,在没有完备的鉴定标准体系的情况下,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档案往往会做出不同的价值鉴定结果所以,在实践工作之中,许多档案工作者都存在怕错畏难的心理。这些严重的影响到了档案价值鉴定的工作的开展。

档案价值鉴定不仅仅是对过去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但是过去的经验无法完全指导未来,对未来的预测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许多的档案工作者因为保守思想的存在,怕自己一时疏忽,酿成错误,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宁肯等一等,靠一靠,也不愿冒险殊不知。

因为这个时代的信息极度膨胀,使得选择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衡量专业水平的标准。也正因为如此,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极具挑战性,它要求鉴定人员有较高素质,能从庞杂的信息中识别真伪但事实上,许多档案工作者已经养成了四平八稳的工作习惯,在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指导下,极易产生畏难心理,使实践工作中档案只进不出,只保管不销毁现象十分普遍,因而很难从实践之中发展鉴定理论来指导鉴定工作。

三、改善档案价值鉴定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的研究

我们要把档案鉴定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作,组织专门人才分课题进行攻关,并认真借鉴、吸收国外在档案鉴定方面的先进思想与优秀成果,完善与丰富我国档案鉴定理论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鉴定的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档案鉴定实践。档案价值鉴定理论发展较慢,影响了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发展。我国现有的档案价值理论基本上只能满足建国初期档案鉴定工作的需要,远不能满足现在的档案价值鉴定现状。从事档案工作实践的人员和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人员,应当携手并肩,共同开展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的研究。一方面,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理论,积极开展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创造经验,为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实际材料;另一方面,档案学理论研究人员要深入实际,在调查研究、收集和掌握档案价值鉴定的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充实现有档案价值鉴定理论,使其逐步超于完善,有效地指导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实践活动。

(二)建立健全档案价值鉴定工作规章制度

档案的价值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鉴定。国家机器档案行政挂历部门制定全国统一的鉴定标准,是我们制定本部门档案价值鉴定规章制度的指导方针,同时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也是我们制定规章制度的依据。有了鉴定工作各种制度的约束,就可以在文件归档时有章可循,保证档案价值鉴定效果的一致性;就会使档案人员在监督档案鉴定工作开展时,有法可依,保证档案鉴定者一档案业务工作环节不流于形式。

(三)建立专门的档案鉴定组织

各级档案局、馆要建立专门的档案鉴定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提出职能范围内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总的规划和“永久”档案进入档案馆的比例,协助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及标准,监督检查和指导所辖各类档案的价值鉴定,并负责鉴定业务咨询。

(四)重视专业的档案鉴定人才的培训,加强档案鉴定对物的建设

当前,我国档案队伍专业水平低、档案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与档案鉴定工作的需求极不协调。档案鉴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分析档案的价值,并根据其不同价值确定不同的保管期限,这一工作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因素,往往因为鉴定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对档案的了解程度不同而造成很大差异,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学习,掌握规范、标准和现代技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将档案鉴定工作作为档案业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来抓,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此外,我们要成立鉴定小组,把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全面地贯彻落实和实施此项工作。

(五)加强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和交流力度

在日常工作中为各部门提供相关档案参考,编研有价值的制度、方案、沿革事记年鉴及专题材料,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从而强化各部门人员的档案意识;开展宣传和组织交流活动,使大家能够更多地了解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性;要经常性地开展有关档案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宣传,坚持依法治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鉴定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从而推动档案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结束语:总之我国目前的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严重滞后,不仅适应不了我国目前的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同时还不能够与国际上的先进档案价值鉴定研究接轨。只有加强档案价值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研究的水平,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才能够使得档案价值鉴定工作越做越好。

作者单位:福州广播电视集团

参考文献:

[1]陈书华.略论档案鉴定工作[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1):120-121.

[2]仝艳锋.档案的文物价值论[J].档案管理,2009(2):9-12.

第6篇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档案是浓缩的、凝固的历史,有道是:千秋功绩,档案为凭,黄金有价,档案无价。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管理档案的目的就是为当代及后人提供利用。通过对我院档案利用情况的研究,以促进医院发展建设,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努力为医院管理和各科(处)室的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2 院档案室的现状

我院的档案是医院各项工作的真实和客观的记录,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为了提高档案的开发利用,更好地为医院的建设服务,我院档案室打破被动的、守摊型的局面,加大了宣传力度,强化了服务意识,健全和完善了《档案借阅制度》、《重要文件目录》、《专题目录》、《案卷目录》、《卷内目录》、《档案利用登记》等,通过借、阅、复印、网上浏览、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为使用者提供便利优质的服务,从而使我院档案开发利用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

3 研究对象、方法及结果

我们对医院1998~2004年7年当中的各类档案从利用人次和利用卷(件)的数量上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研究表明室藏档案利用率在逐年大幅度的上升。见表1,图1。 通过表1和图1发现,2004年比1998年档案利用人次增长了24.6倍,2004年比1998年利用档案卷(件)增长了40.1倍。表1 河北省人民医院档案室7年来档案利用情况比较图1 河北省人民医院档案利用情况比较

4 档案开发利用分析

4.1 利用文书档案进行医院的科学管理和开展编史修志工作。为医院各级领导研究卫生工作历史、科学决策、制订规划、总结经验、落实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职称评定、案件调查、处理医疗纠纷等提供大量的原始依据。为编撰《河北卫生年鉴》、《河北省医院院志》、《河北省医院制度管理手册》以及制定我院《ISO90001医院国际管理标准》等工作提供了大量详实有价值的档案资料,使得这些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4.2 利用档案为各种创建活动和迎接上级检查工作提供保障。如为创建国家“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级“三甲医院”、爱婴医院等各种活动以及院务公开、监督、计划生育等各项检查工作中,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保证各科处室顺利地完成各项检查工作。

4.3 利用基建档案进行医院的各项改造工程。为我院的干部病房楼、门诊楼、CT中心、肿瘤病房、手术室、心脏诊疗中心、妇产科门诊、产房等改造装修、消防设施的安装等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基建图纸,方便了各项改造工程,使其能够顺利的进行施工。

4.4 利用会计档案出具准确的凭证。为我院的审计、银行信贷、核实账目等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原始凭证,减少和避免了我院的各项损失。

4.5 利用医疗设备档案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在我院的医疗设备付款、维修、纠纷等方面,提供大量的厂家情况以及查考资料,使医疗设备的交易和维修得以顺利进行,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

4.6 利用档案为处理各种纠纷提供法律依据。在我院的经济纠纷、土地纠纷、医疗纠纷等官司中,出示了大量的原始证据和材料,使解决纠纷找到了可靠有利的法律、法规依据,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转贴于 5 进一步开发利用档案的具体措施

5.1 宣传档案的使用价值,提高人们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增加档案的利用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使用要进一步开放,同时要加强档案的社会宣传工作,为了提高医院档案的开发利用率,更好地为医院建设服务,必须打破以往档案的神秘性,树立开放服务的形象,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档案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走进档案室。

5.2 树立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为使用者提供优质便利服务,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档案管理人员要创造性学习和工作,提高创新能力,与时俱进。要紧紧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我们采取接待查档、函电代办查档、查档咨询、档案复制、出具档案证明等等方式提供利用服务。我们从封闭、为少数人服务的保守、传统的守摊型旧理念中走出来,为实现政务公开透明,档案高效利用做贡献。真正做到“馆为民所开,档为民所用”。

5.3 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工具,开发多种渠道,提供档案利用服务。

要根据医院的工作实际和发展要求,除利用多种检索工具,如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专题索引、文号目录,供利用者自行检索外,还利用微机档案管理系统检索便捷的优点,为查询者提供快速查询服务,又通过医院内部信息网开辟了档案一隅,为寻求查证建立了一个规范、高效、开放的档案信息利用平台,提供档案信息和档案常用内容,既可以为档案工作做了宣传,又可以为各科处室及时了解、掌握、咨询、利用档案提供了便利,使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快捷方便的查找档案资料。

6 总结

只要人类还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档案学作为一个专门的社会学科就会永远存在,档案工作为人类社会分工的一部分,也会永远存在。因此,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我感到自豪,同时,我也意识到使命的神圣,做好档案工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现在收集、整理的档案,几十年、几百年后也同样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可供后人借鉴。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医院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对档案的重要性以及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认识的逐步提高,人们将学会查阅档案信息和利用回溯性信息[1,2],可以预测,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会不断增加,档案的利用者会越来越多,档案的利用量也会越来越大,这种趋势将会全面和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宗文萍.构建我国档案科技创新体系.中国档案,2004,7:9-11.

第7篇

    【摘要】: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地方文献正是此项工作的主要信息来源。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各级公共图书馆无法替代的。本文论述了地方文献在县级图书馆中的地位及对当地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县馆地方文献工作中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上下左右几种关系的必要性及遵循原则。

地方文献又称乡邦文献,是记录一地自然概貌、社会状态、人文发展和历史轨迹的文献资料之统称。是了解和研究、建设和发展一地的重要的信息资源。在当前,尤其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保存地方文化遗产、进行爱国爱乡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在改革开放中创立地方特色产业、振兴地方经济、搞好地方建设的重要依据。地方文献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若一言以蔽之,可以“鉴住知今,趋利避害,福泽乡邦”概括。从古代的藏书楼到现代各级公共图书馆,我国历来有收集、保藏、整理和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悠久传统,地方文献工作也历来是各级公共图书馆业务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点之一,即使在互联网时代,更显示舆众不同、舍我其谁的独有的存在价值,地方文献仍是各级公共图书馆普遍的、赢得声誉的王牌。而在各级公共图书馆中,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又处於基础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性既在於对本县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独特的参考借鉴作用,也在于在整个公共图书馆系统链中据有不可替代的集散中心、中介桥梁地位。本文拟从下述两个方面详论之。

一、地方文献工作重要性——县图书馆

(一)是创特色馆藏、特色服务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图书馆在确立藏书发展目标时,比较注重藏书发展数量目标,即在一定时期内馆藏文献数量的增长指数、各学科文献的覆盖率以及藏书保障等,较少考虑优化藏书结构和形成特色藏书体系。这种现象在县馆尤为突出,其原因主要在现有评级体系的指标要求及工作人员数量的比例要求。许多县馆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态势,县馆所收藏的专业图书不及专业图书馆和专业型私人藏书多。虽然他们藏书总量少,但有关特定专业的书刊收集比较齐全。普通读物特别是武打小说及言情小说,某些个体租书店购置丰富,大可与县馆分庭抗礼。而且租书店多分布在城镇的大街小巷,十分便利借阅。每天的读者借阅量超过当地公共图书馆。这种情况使县馆处於尴尬和被动的局面。

然而,县馆自有其强劲的优势所在。除了政府的支持,所处的中心地位及较为长久的建馆历史外,文献资源的综合优势及地方文献的特色优势为本县其他单位或个人所难以企及。尤其是地方文献的特色优势,不仅使县馆在当地处於舍我其谁的强势地位,也是县馆走出县境,而向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读者的唯一王牌,是县馆在全社会和同行中树形象、打品牌的主要资本和途径之一。例如海盐市图书馆以张元济先生命名:称之为张元济图书馆。该馆以张元济先生生平史料为主线,以“张元济先生纪念室”为该馆地方文献收藏陈列中心,通过各种途径大量收集地方文献资料,其中有关张元济先生生平事迹、著作、研究论文书信、实物等80件,各类有关照片190张。十年来前往参观的海外及国内团体1350多个、39500余人次。因此,以“张元济先生纪念室”为中心的地方文献陈列中心,成为海盐张元济图书馆的“拳头产品”。又义乌市在收集地方文献过程中,发现义乌籍著者编写的著作十分丰富,数量较多,遂确定收集义乌籍人士著作资料为重点,创办了义乌籍人士著作陈列馆。收集了义乌籍人士著作3000余册、照片200余张,合计90000余万字,重要名人的手迹文稿原件和影印件60余幅。成为义乌市图书馆特色之一。

(二)为地方决策机构提供科学依据

在当前改革开放大环境下,加何利用本地区特有的优势来振兴地方经齐,成为各地政府部门优先考虑的课题。因此,各地政府在制订各种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了解本地区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各产业部门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教训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等各个领域的重大进展信息,分析得失。而地方文献正是这些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永康市党政领导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大量查阅古今地方文献资料,发现和保存了古城墙、城皇庙,建成具有晚清风格的商业建筑群,使永康城区面貌大为改观。

(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进行社会教育的好教材

中华民族有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是图书馆工作者有著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著不同的文化内涵,而地方文献正是前人留给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而用之,必将对社会的文明、人类的进步产生独特的作用。另外,由於地方文献记录和反映的是这一地区历史人文景观,对於同一家乡的人来说格外有亲切感,感染力、说服力特别强,从而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力量。例如:永康市图书馆收集了大量永康籍人士著作,配以作者的照片和简介,由市政府出面,借“方岩文化庙会”机会,举办了永康籍人士著作展览。由於读者和作者同是故乡人,共同的乡音,共同的风俗习惯,浓浓的乡情把他们之间距离拉近,由此产生的教育作用和精神动力难以估量。就像有些读者在留言簿上所写的:“整个书展说明永康籍人士群星灿烂,硕果累累,看後叫人振奋不已,它将是教育後代的好课堂。”“继承永康人的进取精神。”“我也要成为名人,而且要超过他们,更有成就。”这些足以说明,类似的书展等地方文献开发活动对当地人民的塑造、规范、引导和凝聚作用的巨大。

(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地方文献虽然有古今之分,但它们都是反映当地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情况的文献资料。从古代的地方文献中可以挖掘、开发或者继承符合本地实际的历史文献资源。例伽:温州打字腊纸厂从《温州府志》中了解到温州镯纸是古代有名的贡纸,但失传已久。该厂恢复和发展了这一传统工艺,试制成功温州皮纸,从而诞生了温州皮纸厂。产品被国内著名画家评为佳品,并远销日本。永康市政府根据《钦定四库全书》中有关文献记载,中华民族的祖先皇帝(轩辕氏)曾在本市石城山治金铸鼎这一典故,结合永康五金之乡这一特点,开发了石城山黄帝五金文化。根据史料重建“凤凰”“龙虎”二塔,大做“五金文化”的文章,使永康的五金产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繁荣了永康五金产业。现在,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已成为中国五金产品集散地,成为永康经济的支柱产业。安吉县素有竹乡之称,毛竹蓄积量和商品量均占全国首位,有著丰富的竹林资源及品种众多的竹制品。安吉县图书馆专门以“竹”为题,利用馆藏有关竹的地方文献资料,聘请本地林业专家,组织和编写安吉“竹资源及分布”,“竹的培育管理”,“竹的加工采用”,“竹及其制品的购销与运输”。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为学术研究提供资料,促进交流与合作

某一地区的学术研究,往往带有地方特点,具有地方色彩,因此地方文献的服务利用是必不可少的。如浙大教育系硕士研究生仲玉美同志多次前往张元济先生纪念室查阅有关张元济的资料,使她顺利地完成了《张元济的教育思想》五万余字的毕业论文,受到指导老师的好评。张元济的哲嗣张树年主编的《张元济年谱》七十万字的巨著,张元济图书馆为他提供了近百篇资料。乐清市图书馆在整理乐清籍明代比部官员陈璋的资料时根据资料推断陈璋就是《比部招议》的作者,因此,该馆将有关资料寄到台湾傅斯年图书馆,为他们解决了多年来《比部招议》作者无从考证的难题。

地方文献的作用及其工作意义远非上述五点所能涵盖,但县馆利用自身已有的优势,努力做好地方文献的搜集、保藏、整理与开发利用却是毫无疑义的。当前,一些县市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所以难有起色,少见作为,其主要原因除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力等外,也与图书馆自身的因素有关,如专职人员的设置、工作成效的检测与激励机制、收集范围及重点的确立、收藏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等,均来不得半点疏忽与敷衍。在创建数字化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今天。县级图书馆更应站在新的起点和高度,立足本县,著眼全局,充分认识和提高自己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文献资源网中的地位,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县馆地方文献工作应处理好上下左右几种关系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中单独成建制的最基础的一级,也是数量最庞大、面向最广大基层的公共图书馆群体。搞好地方文献建设,单靠县馆天马行空独往独来难有好的成效。因此,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相关的上下左右关系十分重要。

(一)与上级图书馆的关系

主要指行政区域归属的市、省两级公共图书馆。县馆与市、省公共图书馆的关系因长期以来形成的纵向业务联系而具有较为稳固和良好的态势。就某一县域的地方文献而言,县馆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具有信息灵、人情熟、收集易、成本低、齐全率高等显著优势。为支援市、省两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也为更好地宣传、利用、开发研究本地文献资源,县馆理应主动地承担起向市、省两级公共图书馆提供地方文献的职责。提供的文献资料既可以是本地出版的,也可以是外地出版的;既包括正式出版物,也包括各种非正式出版物。提供的方式,既可以是无偿的,也可以是有偿的,应视实际情况与双方约定而行。鉴於各县馆人力、财力及文献的出版、存在状况的差异,在不便或无法提供文献时,及时地提供准确而详细的文献信息也是对上级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有力支持,在实

践中这一形式也较为普遍地被采用。而当市、省馆派员到县里调研、采访或征集时,县馆应给予必要的导引和牵线联络将是十分有益的。

由此看,县馆可以成为市、省馆地方文献建设的好助手、基地站和中介桥梁;诸多县馆的共同帮衬将使市、省两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更有成效。

值得指出的是,在与市、省两级公共图书馆的关系中,县馆扮演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提供文献或文献信息的角色,她还应当享有接受上级区域馆指导援助的权利。即县馆与市、省馆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互助互利的合作关系。市、省两级图书馆对县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支持决不是简单的回报或交换,也应视作义不容辞的义务。这种义务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业务方面必要的指导帮助。如对县馆地方文献专室(库)建设中分类、排架及编目等业务工作的指导,有关地方文献工作新精神、新观点、新做法的传达和通报等。

2.地方文献读者服务工作方面的支持。鉴於县馆建馆时间普遍不长久,县馆在历史文献的收藏方面均较为簿弱。因此,在应对广大读者的查检特别是研究型、项目开发型读者的文献需求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这时省、市馆理应热情的无所保留地及时施以援手,帮助县馆共同为该地“两个文明”建设出力加油。

3.地方文献资料方面的支持。大致可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以赠送或交换形式供给省、市级区域的地方文献资料。这类文献因内容上涵盖多个县、区,各县级馆又因经费紧缺等原因,多不将这类文献列入必收范围,但其长期的潜在的作用又较大。如各种省级专业志,省级年鉴、概览,城市词典、百科全书等,很少有县级馆收藏这些书。省馆即可以多余的复本或有意识多购置某些常用工具书以回赠县馆,这对於县馆地方文献建设将起到丰富品种、加深内涵、扩展外延的作用。二是以文献复制方式提供给县级馆缺藏的重要的该县地方文献资料。即使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省、市馆的老大哥对於县馆同行兄弟也应以事业为重,友情为重,不能斤斤计较於收这费那费。

4.在地方文献的研究开发方面,省、市馆应起牵头和组织作用,如编制联合目录,组建数据库,研讨发展规划等,既是一种协作的必需,也是一种示范、引领过程。

(二)与本县各相关机构的关系

由於历史的原因及各县地情的差别,一县的地方文献除收藏於县图书馆外,往往还收藏於该县的档案馆、博物馆、文物馆及有关的纪念馆、名人故居陈列馆(室)、名胜古迹管理处乃至著名寺庙等,有的还在数量或品种上占有较大的优势,如历史档案、家谱、名人手稿、图照、碑刻、考古文物等类地方文献均系县馆的薄弱环节。因此,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与这些机构的关系至关重要。浙江物产富饶、英杰辈出,又久享“文献之邦”美誉,遍及全省各地的纪念馆、博物馆不知几多。以人物论,鲁迅、秋瑾、徐胄、、徐锡麟、章太炎、李叔同、张元济、龚自珍、茅盾、丰子恺、沈钧儒、汤显祖、王国维、徐志摩、等俱已专设个人纪念馆,有关其人生平及研究的文献资料大都远胜过当地县馆的收藏。以专题论,宁波的服装、安吉的毛竹、永康的小五金、庆元的香菇、杭州的丝绸、茶叶、剪刀、嵊州的越剧、龙泉的青瓷等专题博物馆均收藏有丰富的专题文献资料。还有各县的方志办、年鉴办、地名办等机构,因编纂之需也多已广泛搜集,累结了大量珍贵的地方文献。

所有上述这些机构收藏的地方文献,毫无疑问是当地文献资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成为县图书馆开发利用的重要文献之一。县情千差万别,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基本原则应是不变的。这就是:一、要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要下力气搞好文献资源调查,对本县行政区域内所有机构或个人藏有的乡土文献作周密的调查,一一登记造册,编就多形式多用途的文献目录,并利用计算机系统编成数据库,形成多渠道、多主题检索功能。对本地的文献资源了然於胸,这是做好文献建设与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二、要舆主要文献收藏机构与个人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互通有无,互为补充。光靠人情、信用不行。要以制度作保障,以规约、协议等形式将这种协作关系固定下来持续不去。为此,取得上级领导的支持必不可少,以便作必要的协调和促进。三、重要的利用率高的历史文献应

设法复制收藏。这样做既利于方便读者利用,也利于保护原始文献的品质,还可免除因灾祸变故遭致损毁之患。复制本县其他机构特藏的文献,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畅行。症结即在狭隘的本位主义,以惟我独有别无分藏为荣耀。因此,宣传和倡导文献资源贵在利用及资源共享的意义十分必要。

(三)与辖区各下属机构及个人的关系

县馆应成为下级辖区地方文献汇聚和收藏的中心。就一县而言,县图书馆的优势显而易见:(1)有独立而稳固的建制机构,有良好的工作和保藏场所,稳定的财经支持,有条件开展经常性的长期的征集、收藏整理及开发研究工作。(2)有专业人才优势。县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一般有专人司职,

具有相当的专业素质,包括对本地历史人文、风俗民情的熟知,对图书文献学的基本了解,有较为广泛的社会联系及一定的公关能力。(3)在当地的形象和品牌优势。作为一县文献收藏和利用中心,县馆一般具有可靠和良好的声誉,本地的机构成个人均愿意将生产的或存有的文献交县馆保存和流播。(4)县级行政区域地方文献的产出品种齐全,数量较大,如各类地方志、年鉴、地图、民间文学或戏曲资料集成、电话号簿、地方报纸、机关刊物等。为就地收藏、形成规模创造了条件。而乡镇一级便没有了上述的优势和规模。

总之,与省市图书馆的鞭长莫及相比,与乡镇的无奈无力相比,县馆

得天独厚、辐射有力,是地方文献建设中十分关键的一级集散中心。县馆与辖属乡镇的关系,主要是做好地方文献的宣传和征集工作。要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种传媒,开展书展、讲座、读书活动、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普遍地宣传地方文献工作利于当世、福泽子孙的重要意义,使各机构、团体和个人自觉而主动地愿意呈送新产生的文献资料;使广大城乡群众乐于捐送个人拥有的重要文献资料。这后一点尤应加以重视。现存的乡土文献中大部分仍散藏於个人手中,如兰溪、永康、新昌、缙云等县各遗存的数百部家谱中的绝大部分均分藏於城乡个人。这些个人的收藏条件往往不尽理想,难免因天灾人祸遭毁损。县馆即使不能征得或收购这些历经劫难的宝贵文献,也应设法予以复制、保存。当然,征集工作还得讲究策略与方法。尤其是在当今广大乡镇的教育普及程度还不高,经济还不富裕的情况下,一味的说教宣传可能收效甚微。这时候给予必要的社会荣誉,一定的物质奖励,或某些力所能及的福利待遇,则可能大有收获。

两浙文献源流悠远,精神长存。作为图书馆工作者,位处县馆的基础地位,理当义不容辞地把一方的地方文献工作搞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中国图书馆年鉴(1999),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

吴建中, 21世纪图书馆新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胡朝德,金华市的地方文献工作,图书工作与研究, 1998.4

第8篇

1 学籍档案的隐私性

1.1 隐私的定义

隐私,顾名思义,是指隐蔽、不公开的私事。“隐私”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周朝初年,但在当时的意思是衣服,也就是把不愿示人的藏起来的东西。[1]隐私权包括两个方面:通信秘密权和个人生活秘密权。个人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对其个人资料、财产状况以及生活经历等个人信息享有禁止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2]

1.2 学籍档案中的隐私成分

学籍档案是学生个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囊括了入学通知书、学籍卡、学生登记表、学年鉴定表、学籍异动记录表、毕业生登记表、各学年成绩单、奖惩材料、入党(团)材料等,高校学生还有实习报告、就业登记表、报到证等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可用于法律凭证的原始材料。

例如学生登记表中就记录了学生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亲属情况、家庭住址等个人情况,学生在校奖惩材料更是属于个人隐私,以上信息均是属于可以直接指向个人特征的私密信息,具有隐私性。[3]

2 学籍档案利用过程中隐私泄露的成因分析

2.1 相对应的管理规定不够完善

目前在我国法律体系中,2007年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第十四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对于隐私权的保护第一次有了较正式的规定。紧接着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包括隐私权在内的人身、财产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这是我国首次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隐私权的概念。但《档案法》中的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仅暗含了隐私权问题,没有真正对隐私权问题,作出系统、全面的规定,实施细则也没有详细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条目与档案内容相对应,导致档案工作开展中对于隐私权的问题无法可依,由此出现的一些隐私被侵犯的问题也难以得到实际的追诉。

2.2 档案工作者隐私保护意识不足

第一,档案工作者对《档案法》以外的法律敏感性不高,存在隐私权保护意识薄弱的现象。如部分档案部门因人手不足,往往会聘请学生助理或兼职人员协助查档或录入档案,当有查档者需要查阅学籍档案时,档案工作者直接让学生助理或兼职人员去调档,无意(或蓄意)查看了其他学生的学籍档案,并对他人的隐私进行传播,最终有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伤害。对于一些经常需要查阅的学籍档案,为了方便没有放回库房,被其他来办事的人员获得他人的隐私而造成不良后果。

第二,因为科研的需要调用学生某方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档案工作者在提供资料时,由于忽视往往没有对其中需调查的内容外的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敏感内容进行处理,就将材料提取送出,在送往邮寄的时候也没有对材料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造成他人隐私的泄漏。

2.3 对查档者的身份验证程序不完善

目前对于学籍档案查询有需求的大部分是学生本人或学生将就业(就读)的单位,单位查询往往都是正式来函,档案部门接到来函后将查询结果直接反馈至对方单位。个人查询现在大部分都是查档者来电或是委托在校的师弟师妹查询,对于来电查询,工作人员往往只是与对方核对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一些基础信息无误后,便将相关资料传真或扫描给对方,委托他人代为查询的,多是被委托人并无委托书就直接过来档案部门,请委托人致电档案部门说明此查询属实,则可以对该档案进行查阅。由于当今对某人身份证号码的获取并不复杂,档案部门对于身份验证的程序过于简单,从而令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查阅到需要的他人隐私。

2.4 软件漏洞导致学籍信息外泄

在2002年11月25日,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联合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档案部门都按照文件的精神执行,而且部分的学校也同时在推进数字档案网络化以便于利用,但由于使用的软件多样性和完善性的不同,对档案的隐私安全潜藏了较大的风险。如2010年3月,华商网登出一则名为《7万学生学籍信息被泄露上网 家长对此表示气愤》的报道,其中就是由于网站的“用户名验证机制” 被绕过后,从其他路径进入了网站,造成了西安市新城区近7万名的学籍信息泄露。

2.5 硬件设备的泄露

无论是已数字化学籍档案的利用,还是纸质版的学籍档案转化为数字化学籍档案,都必须通过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操作,且许多档案部门为了节约经费,往往会通过网络将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进行共享,由于这些设备都具有缓存,扫描过、打印过的文件都可以暂时保存在设备上,不法分子就可以运用网络对该设备的缓存进行扫描,获取他人隐私。

2.6 网站的泄密

信息化已经成为档案发展的必经之路,由于电子文档有着其他传统载体不可比拟的传输性和便利性,对于数字化的学籍档案的利用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大部分数字化的档案都是保存为PDF或JPG格式,在查档和利用过程中,有的时候需要在两种格式之间转化,目前许多网站提供免费的格式转化服务,工作人员为了方便将该档案资料在网上转化格式,未考虑到这些文档会暂存(或保存)在该网站的服务器上,从而成为学籍档案隐私泄露的高危因素之一。

3 对学籍档案利用过程中隐私保护的对策

3.1 完善制度,运用规范化流程加强隐私保护

第一,依法治校,制度先行。我们可根据《档案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及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等上位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学籍档案资料的登记、借阅、复制以及工作人员操作守则等制度,根据查档者不同层次的要求,制定不同层次的审批制度与身份验证程序,令学籍档案在利用的过程中,充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不受侵犯。

第二,针对身份验证的实际情况。如果是单位来函查档,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写清楚所需要查阅的详细项目,对于涉及到个人隐私的还必须尽可能联系当事人以确认真伪。对于个人查档,可考虑要求学生毕业时提供一个手机号,档案部门再发送由该生学籍档案随机生成的一维码或二维码作为查档时身份验证的凭证,如该生更换号码须在更换号码前书面告知档案部门及时修改,如果该生没来得及通知档案部门更换号码,档案工作者必须在核对该生姓名、身份证号码、专业等一般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如毕业年份、奖惩信息等隐私性问题的深度确认,以求最大限度保护其隐私。

第三,针对网络传输学籍档案的实际情况。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风险性,所以档案工作者对于通过网络传输的学籍档案材料尽可能选择兼容性强、保密度高的文件格式。PDF文件格式可以将文字、字型、格式、颜色及独立于设备和分辨率的图形图像等封装在一个文件中,[4]可靠性、集成度都较JPG等文件格式为优,且PDF文件格式是国际通用的文件格式,因此对于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的学籍档案,应尽可能使用PDF格式保存。为了保护隐私要对其加上128位的AES随机密码保护或是其它如禁止打印、禁止复制或是汇入凭证档案等限制,生成的密码则通过该生预留的手机号码进行发送,尽可能确保其中的隐私信息无法被轻易获取。

3.2 提高档案工作者隐私保护意识

学籍档案在利用过程中最有可能发生的隐私泄露问题就是人为的泄密。因此,在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化利用流程的情况下,不断提升档案工作者的隐私保护意识尤其重要。我们可利用档案同行间业务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业务知识的同时,可对国内外档案的隐私保护现状进行探讨,在探讨中不断强化隐私保护的在个人心中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类媒体,对一些档案隐私保护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宣传,对于在隐私保护中先进的人和事要大力表扬,对于玩忽职守的则要严厉批评和通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逐步形成自发的隐私保护意识。

3.3 保证电子设备的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