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7 11:13: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政治科技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制度主义经济学的诞生,被认为是由于正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的理论假定与它的形式论证的范围和方式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要了解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必然不能不了解作为主流派的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通常由一系列与理性、知识、边际、均衡和人类当事者有关的思想组成,主要包括:
1、所有经济当事者的理性的、最大化行为。这是因为这些当事者被假定为根据外部给定的偏好最优化。
2、没有严重的信息问题[1]。包括与未来有关的根本不确定性、对复杂世界的结构和参数的广泛无知、以及个人对普遍现象认识的分歧。
3、理论的焦点为趋向或达到了的静止均衡状态,而不是整个历史时期中的连续的转变过程。
但是,关于个人选择和理性最大化这些核心的新古典结构,以及信息问题易于处理的连续假定,都已受到最近某些经济理论发展的很大影响,如斯科特、威廉森、阿尔钦、西蒙等经济学家的理论思想,尽管他们在对待主流经济理论的态度和与主流经济理论的距离方面存在差异,但他们还是存在许多共同的主题,他们普遍观点包括:
1、根据已知的或确定的选择进行理性的最大化这一假定,日益被抨击为过于狭窄和简单。这些批评有的是直截了当的,如指出取得相关信息费用的困难(威廉森),有的则比较激烈,甚至涉及比教深的信息和知识问题及理性本身的性质。
2、在对新古典时间和均衡概念不同程度地日益感到不可逆返的同时,把经济现象视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当事者在不可逆返的时间过程中学习的结果这种观念,正日益加强,人们越来越把经济现象看成是进化和动态的,而不是新古典经济学所谓的均衡。
3、对于经济生活中制度的概念意义和实际重要性的认识,正在不断提高。一种新观念正在形成,即经济协调不可能只是市场上的价格信号问题,而且还必须得到广泛范围的其他经济的、社会的制度的支持。尽管后者有旧时盛行的新古典的反对,但还是被看作是经济研究的重要而理所当然的主题。
正是对新古典经济学基本理论假设和前提的质疑和否定,以及对新的因素如时间、信息、不确定性,以及非理性的考虑,才使得一种更加复杂但却与现实更近的一系列经济思想被提出来。
正如上面所分析的,在经济分析的诸多因素中,对于经济生活中制度的概念意义和实际重要性的正逐渐的提高,人们对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入,在新古典经济理论之外,把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纳入经济分析已经被普遍接受,这样一种经济分析在现代被称作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理论之不同除了在假设前提及方法论[2]上背叛作为主流的个体主义、理性、最大化思想外,分析工具也不同。新制度经济学以制度、交易成本、产权、意识形态等分析取代了新古典理论对时间、均衡、价格机制及边际的信仰。
新古典经济理论为了使复杂的世界便于认识和分析,把世界想象成只有大炮和面包,把市场想象成只有冰淇淋和蛋糕,制度主义者认为简化世界的复杂性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可行的办法是通过制度行使一种简化识别负担(cognitiondask)的关键功能(制度经济学,史漫飞,142页)来解决问题。因为制度的一个功能就是使复杂的人际关系过程变得更易于理解和更可预见,从而不同个人之间的协调也就更易于发生。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是人类思维方式的成熟和进步。它通过制度这一中间变量来约束和简化原来复杂的变量,而不是从复杂的变量中选取几个代表性的变量。如果这一思维方式能为广大经济学家所接受,也许会有一场经济学的革命随之发生。
我们可以想象,在社会的混乱和无政府状态中,由于信息、监督和执行问题常常难以解决,劳动分工是不可能的,可靠的约定无法作出,人们相互沦为他人机会主义行为的囚徒而难以自拔。
因此,略为思考一下,我们就能体会到制度对于化解变化莫测的社会关系所带来的好处。制度使他人的反应更可预见,世界更加有序,从而使一个人更加容易与一个复杂的世界打交道,也使个人更加易于避免“超负荷识别”(cognitiveoverload)。
舒尔茨把制度定义为行为规则,这个定义已为制度经济学家所接受。因此,普遍认为制度是一系列为社会所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和政府以法规形式所制定的正式约束的规则网络,它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发展带来的交易费用的增加,解决人来面临的合作问题,创造有效组织运行的条件。
在制度限制他人的行动并排除某几类未来事件时,它们也减少着“远期无知”(forwardignorance)它为人们创造一种信心,使人们感到,生活中的常规很少变化,全在掌握之中。所以,它们限定了指向未来的风险。
并且,用制度降低复杂性的效果可以相当泛化(non-specific),一些好的制度,它能给人们以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感到自己属于一个文明的、有序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生活,协调成本很低,风险有限,人们能有在家的感觉,周围的人都是可以信任的。
同时,制度能增强生产要素—如劳动—在满足人类需求上的效能,这种作用的方式类似于其他一些生产要素,如资本,资本使劳动更加有效率。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制度视为一种宝贵的生产性资产,制度经济学家因此把制度称为“制度资本”(institutionalcapital)。
制度经济学家把制度在经济分析中贯彻到底的最佳分析工具是产权在市场理论中的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家运用产权作为分析经济的工具就象新古典理论运用价格机制一样驾轻就熟,左右逢源。
资本主义系统以建立和保护排他性私人产权的制度为基础。但令人奇怪得失,用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运转,指导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策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中却没有系统的有关产权的理论。原因在于新古典经济理论预先假定了产权的既定性和永恒性,既然它是确定的,那么就不用考虑它在经济运转中的作用了。
实际上,产权在经济运转中具有多种功能,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产权,它能使人们的交易形成合理的预期,它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和如何受损,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教大地内在化的激励(将受益和受损的效应内在化)。
如果指出产权的经济功能还不能说服新古典经济理论家把产权纳入经济分析的视野,新制度经济学家还指出,产权并不想新古典理论所假定的那样,是确定的,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而且从来没有一个产权是完整的,产权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权利束所组成,它分成不同的权利,并由不同的人行使不同的产权。而且产权功能的发挥并非无条件的,它需要一系列的文化和制度背景支持,不同类型的产权,如私有产权、公共产权、国有产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背景下,其经济功能是不一样的。但一般地,竞争的逻辑表明,对一个人产权的更完整的界定减少了不确定性,并会增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与使用。但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以及信息费用与原因,产权从来没有被完整而清晰的界定过。正如科斯定理所言,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产权的初始界定就不影响交易,正因为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所以经济资源的的有效配置与使用必须以产权界定为前提。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简单的归纳新古典经济理论与制度经济学的分歧不在于新制度经济理论对正统理论的否定与背景,而是对其的扩展。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社会经济发展是知识,技术,财富,自然资源,和人口的函数,而新制度经济理论的经济函数还包括例如制度、交易成本、产权、不确定性、意思形态等因素。
但就目前的发展而言,制度经济学尽管有其优点,但它过去并没有卡尔-马克思或约翰-凯恩斯那种提供理论体系的能力。因此,制度主义在新的发展中,可以有效地把马克思在例如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生产理论方面的一些思想和凯恩斯及后凯恩斯主义者在例如不确定性和货币理论方面的成果吸引近来。
二、研究的趋势:是统一,还是并行?
在我们认为正统经济学把他的分析限定于交换或资源配置,以及有关的决策,忽视社会和经济环境对于个人偏好的塑造,无视生产技术始终是不断变化的时候,新古典经济理论也不是一直毫无进展。实际上远非如此,它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气势,有时候甚至在经济理论领域出现攻城掠地的势态。
战后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扩展,主要表现在研究的范围上的扩展,必须肯定的是这种发展是积极的。新古典理论这种研究范围的扩展可以从边际主义分析[3]在公共选择领域的运用和最大化假设在集体行动分析的锋芒中看出来,新古典经济理论在战后的发展还表现在经济理论在公共管理理论嫁接移植的杰出表现。
我们首先要区分公共选择理论和集体行动(或集团理论)理论,因为他们在当前的一些理论著作中常被混作同一理论来看待,因为他们的研究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很大的共性,实际上他们是新古典理论中不同分析工具的运用,它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不同的,研究的是公共领域的两个不同方向。
丹尼斯-谬勒对公共选择作如下定义:“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学。”可见,公共选择研究的是理想状态下的政治市场主体依据公共价值和政治规则作决策选择。决策选择实际上是价值选择,而价值问题正是新古典边际分析的用武之地,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是新古典经济理论研究市场决策理论的有用工具。因此,公共选择理论是用边际分析去研究非市场决策行为,安东尼-唐斯于1957年通过把正统的边际分析运用于政治领域而进行了这种扩展。
如果说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是集体(政治集体)的价值选择,集体行动理论研究的则是构成集体(政治组织中的政治家和官僚)的成员对于这一价值激励的响应的理论。传统理论认为可以从个体理性和最大化假设逻辑地推出集团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行动。而事实上由于“塔便车”[4]行为的存在,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手段以便个人按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否则,有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人是不会采取行动来实际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的。它是新古典理论个体主义方法论和最大化假设分析在集体行动理论中的运用,研究的是作为个人的行为,区别于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公共价值选择。但共同的是他们确实都是新古典理论分析范围的扩展,更不能把他们视为制度经济学所攻下的又一坐城池。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新古典学派的这些发展,在上述领域的边界上很快悄然停止了。他们既不想也不喜欢把技术的决定因素导入分析系统,再可以与新制度经济学会师与政治学这样的情况下悄然却步,在根本上反对考虑这些塑造或影响个人嗜好与偏好的因素。虽然少数正统经济理论家的路标指示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要跨越这种边界就要求形象、范式和基本意识形态相应地作巨大的变动,这显然是新古典主流派经济学家所不能接受的。
以上两个方面是新古典理论分析的主动出击,同时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扩展还表现在新公共管理学者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原封不动的全盘引进。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的行政学发现自己除了一些规范性的概念阐述外,实在没什么分析工具能让人信服它作为科学管理理论一员的地位,于是通过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从人性假设到边际分析、竞争市场理论的全盘引进,掀起了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
在不作严格区分的情况下,以上三种情况都被称作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扩展,这是因为在目前的状态下,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分混杂不纯。但从研究的方法和所运用的分析工具做深入的区分,不难看出,不管是公共选择理论还是集体行动理论他们所坚持的仍然是新古典经济分析的框架,一般认为这是主流派对其反对者制度学派的渗透,他们试图在新古典理论的框架中去实现制度主义的目的。正如他们正在和已经所做的,如贝克尔对社会组织和习惯的分析,奥尔森的集团理论,不坎南对政治决策的过程的分析,斯蒂格勒对政府管制的分析,以及波斯纳对法律的系统分析等。就某些方面来说,他们甚至已经作出了比制度经济学家更深层次的制度分析。
而考察当代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可以看出它越来越把经济现象看成是进化和动态的,而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所谓边际、均衡的分析。塞谬尔斯认为,“制度学派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它的整体主义和进化主义”(《制度经济学》,《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文版,第二册,933页)。制度经济学家们倾向于避免求助于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并且戒绝在缺乏制度的体现而强调均衡、最优和纯粹竞争市场的模型中进行解难研究。他们宁可参加现实世界的理论和经验分析,例如特殊制度的运行,企业——政府关系和经济发展的条件。他们倾向于把现代经济生活当作一个整体观察,相对于方法论上的个体主义,它具有以下特点:
1、它是一种质的分析,而不是单纯量的计算,它所进行的是案例分析和归纳,而不是进行逻辑推理。
2、它试图建立的模型是结构性的,而不是预言性的。结构模型在解释人类行为时总是仔细地把它纳入其制度和文化背景,而预言性模型在解释人类行为时总是仔细地陈述假设和演绎的含义。
3、它所采用的心理学观点是行为主义的,而不是个人主义的。行为主义把人类行为的根基建立在制度结构(标准,工作规则,用法和习惯)上,而不是建立在个人偏好上,这种个人偏好由于其内省式主观特征而被看做是不可靠的。
因此,新制度经济学家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学家所使用的静止的,机械的均衡研究方法只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外表的时候指出,正如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均衡的常态,经济学应该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历史变迁与制度的演进,研究由于技术变化所致的社会、文化、心理、法律和组织形态的变迁,研究的应该是变化的过程,而不是历史的横断面,进而解释这些制度的作用,和他们所适应的社会经济关系,以及预测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等[5]。
三、新制度经济学对政治科学的影响
如果把新古典经济理论对在制度的框架内去实现制度主义目的的尝试和新制度主义经济理论统称为新制度经济学,那么它的研究内容被认为包括以下四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社会理论层面。从制度的角度看,是指镶嵌在社会制度之中的非正式制度,主要包括习惯、传统、道德、信仰等,主要体现为一个社会的某种意识形态。
第二层面是社会的制度环境层面。主要包括生活于一个社会的正式的游戏规则,体现在产权制度、政治制度、司法、官僚、行政体制等正式制度。
第三个层面是对组织治理机制的分析。因为社会正常运行是有成本的,而契约治理是通向秩序的有效途径。因此,有效的治理结构能重新形成激励。
第四个层面就是新古典经济理论分析的范畴所在。新古典经济理论注重技术创新分析,而忽略了组织创新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试图通过寻找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来纠正它。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关心的是前面所说的制度分析四个层面中的前三个层面,即关于意识形态、制度环境和治理结构的制度问题。而制度环境包括法律、政治、司法和行政体制等,它们都是国家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并且可以就其进行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相互比较。同时,许多公共政策问题也与制度的第二、第三层面相关。包括意识形态在内,它们都是传统政治科学的研究范畴。因此,新度经济理论发展对政治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国家一向作为传统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国家理论也是多数政治思想家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而试图在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框架内进行制度分析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将国家作为影响经济绩效和制度变迁的内生变量纳入分析框架,并运用经济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国家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起源、特征与目的,国家与产权制度的形成,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意识形态与国家的相对稳定性等问题。新制度经济学在把经济分析的研究方法导入国家理论,从而形成国家理论研究的新范式的同时,也为政治学研究科学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觉与途径选择。
长期以来,意识形态一直是者所关心的主题,一直到最近,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才较多地关注这一问题。而新制度经济学家则把他完全纳入经济分析的变量行列。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意识形态是减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费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作为关于世界的一套信仰,意识形态倾向于从道德上判定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社会现行制度结构。因此,意识形态构成一种人力资本,它帮助个人对其他人在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现行制度结构中作用作出道德判定。因为较大的意识形态拥有量(ideologicalendowment)能减少消费虔诚的影子价格;个人的意识形态是相对稳定的;意识形态具有货币时间价值;对现行制度安排的合乎理性的意识形态信念能淡化机会主义行为。新制度经济学对意识形态的重新阐述提醒了人们对政治理论思想的科学价值的重新再认识。
新制度经济学对政治科学研究的影响还表现在如把经济分析运用与政治市场的公共选择理论以及集体行动理论等,他们被认为是开辟了政治科学研究的微观领域走向科学化的光明途径,建立可验证和可预测的系统化的微观政治科学成为可能。此外,将制度分析方法运用于政治行为研究提供了分析政府机构中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视角,提供了加强政府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政府结构效率的依据,开辟了政府机构行政改革的新途径与新思路。这些都对政治科学的研究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参考书目:
1.《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林毅夫收于《制度变迁与财产权力——产权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Douglass.C.North收于《制度变迁与财产权力——产权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柯武刚、史漫飞,商务印书馆,2000
4.《制度经济学派》,傅殷才,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5.《公共选择理论》,方福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6.《制度经济学》,塞谬尔斯,《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文版,第二册,933页
7.《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英)G-M-霍奇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8.《威廉姆森谈新制度经济学》,刘凤义,《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一期
9.《新制度经济学》,彭得琳,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0.《政治科学》(第六版),(美)迈克尔-罗金斯等,华夏出版社,2001年出版
11.《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探析》,黄新华,《厦门大学学报》,2000年第一期
注释:
[1]信息问题:新古典理论认为个人的完全理性及所掌握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被认为是作出正确的决策选择的前提条件。但现实中不仅信息的获取是困难的,而且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有限理性的。
[2]新古典的研究方法被认为是个体主义和静止均衡的,而新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则是整体的和演进的。
[3]在接下来的文中将会提到,安东尼·唐斯于1957年在其《民主的经济理论》一文中通过把正统的边际分析运用于政治领域而进行了这种扩展。
本论文借鉴结构主义的一些方法,抱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从考察马克思论述政治经济学的话语结构入手,抽离出“自然·历史”、“共时·历时”、“一般·特殊”、“抽象·具体”四组基本的话语组合方式,为了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马克思把阐释归入“历史/历时/特殊/具体”,而排斥“自然/共时/一般/抽象”,但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放弃对于“一般/抽象”的探求。他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了辩证法,并把它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叙述动力所在,而辩证法恰恰是“共时/一般/抽象”的研究方法,那么,“辩证”的叙述动力能否承载历史唯物主义的诉求,马克思是如何在“辩证法”的运动中纳入“历史”的声音,我将通过对商品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解读来回答这两个问题,从中可以看到马克思突破文本的叙述抵达历史的艰辛,这对于语言学转型以来处理文本与历史的关系,以及在后结构主义解构“宏大叙事”的策略下重新找回历史唯物主义的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自然-历史、共时-历史、一般-特殊、抽象-具体、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抽象人类劳动、剩余价值、能指/所指/历史参照物
引言
生活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对于马克思、以及《资本论》的态度不得不带有复杂的情感。改革开放是在批判“”历史的基础上开启的,而在思想领域则伴随着对于教条化的清算,以至于在新时期以来很长一段时间,不再成为知识人的普遍信仰,但是随着90年代市场化在中国的全面展开,一些曾经借助批判和拒绝的东西浮现出来,中国究竟是在“发展主义”2的历史允诺中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还是掉进了“现代化的陷阱”3,于是,一部分对社会持有批判立场的知识分子又重新认识到马克思和的价值,并把其作为介入社会批判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幽灵”4又回来了(按照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的说法,“马克思的幽灵”从没有离开过),或者借用《资本主义的终结》一书的结尾语“因为指引我们思考剥削,而剥削还没有终结”5,可以说,并没有被历史想象性地“终结”6。
正如20世纪法国著名结构理论家路易·阿尔都塞在《阅读<资本论>》一书的开篇就写道:“毫无疑问,我们都读过《资本论》,而且仍在继续阅读这部著作”7,阿尔都塞借鉴结构主义的方法,以哲学家的身份采用“征候读法”来重新阅读《资本论》,以便恢复苏共“二十大”以后人们对的信仰,这样一种“保卫马克思”8的方法依然是我们今天阅读《资本论》的主要的哲学背景,也使本文的分析不得不打上结构主义的烙印。因为《资本论》首先或许最终是一个文本,尽管马克思从没有打算把自己的思想只呈现在文本中,他更关注文本的实践意义,但是在当下的历史语境中,已经很难获得这份突破文本而抵达历史的自信,或者说支撑马克思信念的哲学根基已经动摇了,尤其是20世纪初期在哲学界发生的“语言学转向”以及最终波及到整个社会人文学科的结构主义,似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语境”,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结构主义对马克思的阅读和阐释还依然有效。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资本论》应该属于马克思所深处的历史的“必然”产物(至少马克思这样认为,否则他就不会坚信自己的研究工作是科学的和真理的),这并不是说《资本论》中所讨论的问题不适用于当下的历史,而是一种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9,本文就试图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结构主义的方法,来论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叙述动力和话语结构,并通过考察商品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来检验这一系列话语结构及其辩证运动是否能承载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叙述任务,这或许也是处理的“遗产”以及偿还其留下的历史“债务”10的一种方式吧。
自然·历史
关键词:老年外科急腹手术治疗
急腹症是一组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各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老年外科急腹症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临床急诊,通常有炎症、梗阻、穿孔、出血、损伤等原因引起。我院2004年3月以来收治常见老年外科急腹症136例,采用手术治疗115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15例中男85例,女30例;60—75岁67例,75~85岁42例,85岁以上6例。从发病到就诊最短时间2小时,最长5天。其中急性阑尾炎或伴穿孔58例,胃或十二指肠穿孔27例,肠梗阻18例,胆囊结石6例,急性化脓梗阻性胆管炎2例,急性胰腺炎2例,外伤引起肠破裂2例。
方法:11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行阑尾切除术5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23例,胃大部切除术4例,肠梗阻松解术14例,小肠切除吻合术4例,胆囊切除术6例,胆总管切开引流术2例,胰腺手术2例,结肠造瘘术2例。
结果
113例痊愈,2例因病程长,感染重,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13例中并发切口感染5例,术后早期粘连肠梗阻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
讨论
老年外科急腹症发病与青年人相比,在生理、心理、病理方面有以下特点:①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相应退变和功能下降,加上老年人腹肌萎缩,皮下脂肪相对较厚,故发生急腹症时病人反应迟钝,疼痛反应不敏感,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腹痛、腹肌紧张都较年轻人轻,易被忽视。②老年人特别是身处农村乡下者缺乏应有照顾,怕看病麻烦,怕看病花钱,经常是有病不看或大病轻看,加之年老体弱,抵抗力下降,发生急腹症后炎症容易扩散,容易发展成为弥漫性腹膜炎,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容易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大汗、口干、脉速等,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③老年病人年老体弱,各种脏器功能均下降,且多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如合并有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存在会掩盖急腹症的症状,而且增加了麻醉和手术风险。④老年人各个系统、器官功能都有下降,适应和代偿能力差,机体免疫力下降,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一、重技能训练,轻人文培养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是实用化,在中等教育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知识讲授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受这一培养目标的影响,大部分高职院校或有意或无意地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及教育效果,片面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陪衬“红花”的“绿叶”,或者一种“点缀”。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将对我国高职教育全面、长远、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二、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从教学手段来看,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还是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有的教师虽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大多停留在文字搬家层面上,不能很好地把多媒体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结合起来。
从教学方法来看,虽然我们早已进入21世纪,但很多教师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方法,由教师控制整个课堂,一讲到底,从而忽视学生的创造性与主体性。而且,许多高职院校只是模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死守教材,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过强,不符合高职学生特点,虽然有时教师也运用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并采用电视录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但还没有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能将教材内容和电脑等多媒体教学完美结合的教师屈指可数,这些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变得更枯燥乏味。
三、考核方法不科学,方式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考核内容上重知识、轻能力。试题往往是书上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偏重于教师课堂所讲,主观发挥题目较少。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较高,几乎是一考定终身。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少,对学生评价不起主要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功能被简化和强化为检验和测评学生的唯一工具。死记硬背,唯书是上,使学生沦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考试的机器。殊不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日常行为及品德修养。
四、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少,继续教育不足
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有一定的灵活性,必须与时俱进,增强授课效果。针对高职院校实际情况,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很少,并且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不多,因而即便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有时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这一原则,采取以下改革措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
(一)提高高职院校管理层的思想认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正常与否与高职高专管理层的思想认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端正该方面认识对正常有效的教学有着决定性影响。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育学生首先学会做人,然后才学会做事,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才能适应多元化社会对人才的重视与需求,而这正是思想政治课的意义所在。
(二)推动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
1.丰富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特点,弱化理论体系,把学生关注的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案例引入课堂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必须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制作精美的课件,同时借鉴相关视频资料,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创新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理论教学”与“学生互动式教学”结合起来,将单向“填鸭式”教学方法逐渐向教师、学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转变,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类型的不同,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教学方式,采用辩论、专题演讲、课堂讨论等不同方法,力求整体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3.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高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在于考核方式的改革。我们重视知识掌握,更应该注重能力考察,改变过去一支笔、一张卷的单一考核模式,从平时表现、课堂表现,社会实践、期末考试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考试内容应该与时俱进,重点考查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判断、分析、解决能力,使考试真正起到考查学生能力的作用。同时重视社会实践,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进行社会调研,撰写调查报告,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加强教师的培训与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课程整合;教师发展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最广泛应用的科学技术。而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素质提高之本,应该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施行教育这一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更高的科技水平。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是教学多要素、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科学化、艺术化、民主化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又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实现教学科学的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的科学化的完美融合。
一、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1、必然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职校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
2、内容和意义
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学科相融,就如传统的“粉笔+黑板”,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更新,更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另一方面,即信息技术作为教本的辅助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融,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虽然也会涉及到课外知识,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语文。
(3)、多媒体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后者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把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融为一体,把学习变成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课堂气氛浓厚了,学习变成一种很轻松愉快的感觉,把过去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习的主动性非常强烈,学习效果也就非常的明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动态的事物往往比静态的事物对学生的注意力吸引有很大区别,尤其是对职校的学生,对动态的东西更能够吸引其眼球,更能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传统教学,学生难免枯燥乏味。多媒体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变为运动的,静态的图像可以像漫画一样播放,色彩变化无穷,速度可快可慢,可以达到随效果而欲的感觉。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将给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课堂理论性灌输和实践教育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其中实践教育教成为关键的教学环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高校可能过于重视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却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不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中,必须积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较高的教育教学效率。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普遍存在教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的问题,教学中大多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大多沿袭“满堂灌”现象,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环节较为薄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强调理论需要灌输,加强课堂理论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对理论教育的理解程度。但部分老师授课形式较为单一传统,教材教学中缺乏创新的案例,忽视了理论课的开放,从而降低教学效果。部分高校教师只注重教育信息从师到生的单向流动,导致学生对理论产生反感心理,不利于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1.2 教学实践无章可循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局限于课堂教学,由于实践环节无章可循,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明普遍存在以下现象:没有拟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缺乏晚上的教育体系;教学要求及教学标准不明确等。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划分为“课内”、“课外”,从而减少了实践教育教学总时数。
1.3 操作难度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具有宏观、广泛等特征,不利于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顺利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难度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难以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课堂;难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教育教学效果评估较为困难等。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对策
2.1 合理设计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方法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中,首先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与特征,落实各项实践教育教学目标,明确设计教学方法和途径的分类。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包括:基本原理课程、中国化课程、日常思想品德及法律行为规范课程等类型。各类型课程相辅相成,各具特色,侧重点各不相同。比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社会专题,了解社区到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法律与思想品德类课程教学中,可根据实际的理论教学进度,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与校园环境,积极开展以下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比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思想道德调查”等,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形成规范的思想道德行为,增强社会实践教育环节的可操作。
2.2 实现教学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其关键在于全面整合学校、社会、教学资源等,提高校内外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在实际的教学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拓展到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统筹结合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比如:“三下乡”活动、社团活动、结合考察和实习实训等。同时,制定统一的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方案,整合相应的教学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比如,在每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由教学主管院系与相关的部门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从而制定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落实可行性的考核评估办法,并共同组织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
2.3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正确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确保较高效率的理论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从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次教学,有机结合教材、教学与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参观和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先进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方法,实践教育教学环节中正确指导学生开展高效的实践活动。
2.4 指导大学生投身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
作为大学生应该具备文明礼貌意识、助人为乐意识、爱护公物意识、保护环境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民族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历史使命意识等。比如,通过利用校园宣传栏、橱窗、宣传碑、板报等环境进行宣传诠释国内外名人、名言、名句等,从而对学生的为人处事原则及其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提高广大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指导大学生体验机关、企业、农村、社区等环境生活,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等活动,在各实践活动中了解我国具体国情,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2.5 推动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设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必须从源头抓起,高校党政领导必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原则,设立实践性教育教学专项基金,为制度、人力、经费、交通等条件的实施提供充分的保障,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展开。同时,应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址、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资源,进行建设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中进行磨炼学生奋斗意志,使其形成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大多存在形式单一、无章可循、操作难度高等问题,通过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实施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积极推动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设进程,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树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毛廷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广西教育,2010,30(18):41-42.
[2]张丽,贺彦凤,王桂枝.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2,30(11):160-161.
[3]吕金洲.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4(44):182-183.
关键词: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改革现状 具体对策
一、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存在不少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现状大致如下:
1.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形势大好。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的时期,其教学方法暴露出不少问题,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新教学方法在不断出现,使得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更新,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法、导学案学习法等。这样的方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率。从总体上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仍然存在问题。新课改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出现,但是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并且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找到解决方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断完善。
二、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
1.相关人员缺乏课改意识。课程改革是在课程进行中出现问题后应运而生的,但是研究调查发现,相关人员没有树立课改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虽然有所耳闻,但是没有落到实处,课改成果没有应用到课堂中,学生没有感受到新课改的作用。
(2)院方对教学方法改革重视程度不够
课程改革必须作为一项重要的文件指示做,但是研究发现,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并没有采取措施,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改革重视程度不够。
2.学生没有主动融入教学改革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对于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漠不关心,使整个改革处于停滞状态,导致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是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一个问题。
3.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其较强的专业性导致教师忽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这与当前的社会总体需求是不符合的,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不利,违背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三、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1.切实强化教学方法改革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对行为有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强化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提高重视程度,改变传统上错误的改革观念,从根本上为教学方法改革扫清障碍。从院方领导到任课教师都要改变思想,从思想角度出发,强化改革意识,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切实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2.改革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教育的目标和对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人翁地位,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努力维护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切实享受课程改革的优越性,从而有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投身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之中,为教学方法的改进出谋划策。
3.在改革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学习是为了在社会中应用学到的知识内容,以此更好地生存。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应用性十分强的课程,在推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一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课上和课下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将知识付诸实践。教师要注意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广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身,努力提高个人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讲授的文化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使用价值,新时期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积极投身其中,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从中吸取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原平.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209-02
小组合作教学是指在班级授课过程中,将学生分成结构合理、能力相当、人数大致相同的学习小组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小组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小组组建不合理。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前提。但是目前由学生自由组合的方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学生们往往选择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经常一起玩的同学组成一组,这样组建的合作小组成员具有相同的性格和共同的兴趣爱好,且组员间成绩高低、能力大小差别不大,这就违背了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的“组内异质”的原则,导致小组内部成员在合作学习时无法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火花,也难以做到成员间优化组合、优势互补,这样最终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课堂效率不高。
2.小组合作教学的内容选择不当。小组合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但并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目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追求形式化,为合作而合作,无论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对于某些答案直白、学生容易理解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点,本应适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教师也盲目采取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合作教学就显得多余、牵强,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3.小组成员合作参与度不均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本是想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活跃整个课堂气氛,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发言的总是一些固定的小组成员。这些小组成员一般是班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总是充当权威者的角色,每次遇到发言机会,总是一个人独揽。而其他小组成员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其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比成绩优秀的学生逊色,再加上这些小组成员缺乏主动性,懒得思考或回避发言,因此在小组合作中自然而然地成了听众。这样的合作教学不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给每位学生充分的交流学习机会,导致合作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达不到让每位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更使合作教学失去了开展的意义。
4.教师对小组合作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在现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变成了旁观者和看客,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交流讨论,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即使有教师的指导,也只是局限于个别讨论比较热烈的小组。这样就会导致得不到教师有效指导的小组逐渐对合作教学失去兴趣,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热闹,而实际上大部分合作小组学生都在讨论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或干脆就自己看书不参与讨论。
5.合作教学评价不全面,缺少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学评价是小组合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直接关系着合作教学的完整性和再发展。但在实际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存在问题,不科学的评价方法抑制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让学生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
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对策
科学地分组是进行合作教学的首要条件,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合作学习小组人数规模要适当。高效合理的合作小组人数一般应控制在4~6人左右。如果合作小组人数太少,不仅会使合作小组内成员相互之间得到的启发较少,不能集思广益,而且会导致班级中合作小组数目太多,在合作讨论结束后,每组发表看法时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同时,对每小组进行评价也较困难。如果合作学习小组人数过多,会导致部分小组成员失去参与机会,使其处于边缘位置,限制其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合作小组成员内部的整体交流和团结协作局面的形成。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教学所倡导和强调的是“异质”分组。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指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把学习成绩、性格、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所谓“组间同质”是指所构建的班级合作小组之间的总体水平是一样的,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样就能通过公平竞争来促进小组间合作学习的实施。
2.选择适当的合作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在合作教学前选择适当的合作教学内容,使小组合作教学发挥最佳作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适合采取小组合作教学的教学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出现争辩的教学内容。通过小组合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围绕出现争辩的理论问题,开展小组内或小组间充分讨论探究。(2)答案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对于答案不唯一、多元化的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开阔视野,改善学习效果。
总之,采取小组合作教学内容必须要有可操作性,是适合多人之间共同努力来完成的,不能太简单或者太难,否则对学生将会失去吸引力,达不到合作教学的目的。
3.落实责任,做到小组成员人人参与。个人责任的落实是思想政治课堂小组合作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人人动手,人人动脑,人人动口”。也就是教师要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明确责任,比如教师可以将小组成员安排为组长、资料收集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职务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只有把责任落实到人,让每个小组成员有事做,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做事,才能形成小组成员人人参与的局面。这样也可以避免在合作教学过程中,有些组员包办小组全部工作和学习任务,或者有些组员置身组外,拒绝参与的现象。
4.教师要做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随时关注每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在学生们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该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要走到学生中间去或参与到学生的合作讨论中,倾听学生的观点。不过教师在参与学生合作讨论时要做到两点:第一,不宜在某一组停留的时间太长,否则不利于该小组成员自由放松地发表自己观点,会造成一种紧张和约束感。第二,教师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还应该顾及到班里所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否则会使没有教师参与的学习小组产生一种不受重视的感觉,渐而失去对合作学习的兴趣。
5.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体系的科学与否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注意把多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1)要注重把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合理的激发每个小组成员最大潜能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教师要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有效地完成学习目标。
(2)要注重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评价时,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单纯的学习结果评价,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学习态度、情感体验等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只有把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评价结合起来,才能保证评价的全面而准确。
(3)要注重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小组间互评结合起来。健全的小组学习评价机制应该使学生与教师都能参与其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上进心和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在评价时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小组成员内部互评的评价、小组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