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网络传媒论文

网络传媒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11:13: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络传媒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网络传媒论文

第1篇

1.1计算机图形学

计算机图形学英文名字ComputerGraphics,简称CG,是数字媒体技术理论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它是一种能够使用数学算法进行图形转化的科学,主要目的是利用计算机产生真是图形感受。计算机图形学在企业中的作用表现在它是掌握二维和三维图形在计算机中的表现和运算,是一种能够将图像显示和处理的相关算法。CG的内容研究是十分广泛的,包括光栅图形生成算法,真实、非真实感绘制,以及科学计算可视化、虚拟现实等操作,这需要在软件开发中不断的研究和琢磨。在国外,计算机图形学已经是一个重要的科技领域,通过对图形的研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的数字媒体也起步虽晚,但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大多数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已将CG作为入门级课程进行教学,从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大力发扬了数字传媒在企业中的作用,使得企业的各项信息以更加贴切,更加逼真的方式表现出来。

1.2动画设计与动画技术

计算机动画技术也是数字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动画企业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表现。随着动画技术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随着增长。尤其是在近几年,我国计算机动画已经在游戏、动漫等领域有了突出表现,MAYA、3DSMAX等知名软件公司更是在动画技术制作上有着不小造诣。根据对市场的观察,我们发现掌握2D与3D动画技术是当下最为重要的,懂得此技能的人才可以说非常抢手。

2数字传媒在企业中的应用目标

数字传媒在企业中的应用目标主要表现在对数字传媒设计、网页设计和维护等方面,开展高校教学计划和设计实施的前提,同样也是确定组织学习形式和选择知识发展的方向,更关系着高校学习内容、管理、方法、评价等多个方面体系的设定,是一切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保障。软件工程专业数字媒体方具备软件工程与数字媒体的共性和个性,要求相关人才拥有软件开发、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三方面要求。因此在软件工程专业数字媒体方向人才培养上,应该以学习理论基础、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以独立从事新媒体应用为目标,适应数字传媒在企业中的应用目标。

“面向数字媒体领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掌握传统软件设计与开发的技能。具体可以将企业需求概括为以下几点内容: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涯开展的基础;知识范围,人才是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的,需要多掌握一些实践案例进行知识补充;掌握软件工程与数字媒体知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相关主流工具;数系程序设计,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合作是数字媒体技术得以发展和创新的有效保障。

研究数字传媒在企业中的应用目标是为了明确和掌握有关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让今后的软件系统设计、开发工作更加的心应手。学校方面可以以此为依据,开展实践环节,增加对学生的科学技术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结语

第2篇

【关键词】汶川地震 网络媒体 舆论引导

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时间性、震撼性、社会性、负向性和不可预料性。突发事件发生后,通常会对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很大影响。这个时期的舆论引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关键。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妥善、迅速地处理突发事件,可以化危机为转机,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网络媒体的出现,使人们在选择信息、反馈信息上具有了更大的自,增加了人们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原来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一直被动的受众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这是近年来网络舆论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网络媒体全天候、全方位、全频道地进行连续报道和立体宣传,以及时、准确、公开、透明、丰富、全面的报道,在第一时间把地震灾区的灾情和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告诉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赢得了广大民众的高度赞誉,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大大提高了我国新闻媒体在世界上的公信力和在全球受众中的影响力。中国网络媒体的优异表现,充分展示了网络媒体的整体自觉与成熟进步,为开展抗震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也为进一步搞好公共突发事件报道积累了丰富经验。那么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在突发事件中又该怎样引导舆论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网络舆论引导的前提:即时、准确的信息

对突发事件新闻而言,传统的报纸媒体只有等到下一期报纸才能刊出,少则几个小时,多则数日。电视台、电台则要对录像、录音等素材进行视频、音频的编辑,而这都需要时间。这就使得网络在处理突发事件新闻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受众对新闻的时效性的要求已由今日的消息今日报道转向了现在的消息现在播报。在报道突发事件时,网络媒体的即时播报或准即时播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因而在突发事件的新闻中占得一定的先机。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14时46分,新华网发出第一条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14时53分,新华网再次发出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新华网这条消息后,一分钟之内被点击近千次。据不完全统计,在地震发生后短短四五个小时内,各网站搜索引擎有关“汶川”的查询达3000万条以上。地震灾害突发初期,当公众出现灾情信息饥渴的时候,网络担当了媒体先锋的重任。国内各大网站建立了以新闻中心为主、博客、播客、论坛、手机短信等形式参与的报道团队,24小时滚动汶川大地震的新闻、信息和评论。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仅半个小时,互联网上就出现了来自灾区的第一声呼救,阿坝州政府网站了题为“阿坝州汶川县7.8级地震后发生3次余震”的信息,介绍了地震简要情况和防震减灾系统应急预案已启动的信息。此后,许多灾区孤岛的重要信息,透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向外界传送。阿坝州政府网站成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媒体和所有心系灾区的人们了解灾情的重要渠道,搭起了灾区孤岛与外界的信息桥梁。这个平时一天访问量只有几千人次的网站,地震发生半天内访问量高达18万人次,到14日下午访问量达到创纪录的60多万人次。

二、营造正面舆论场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舆论场”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因素,从而能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网络媒体在虚拟空间形成了一个影响巨大的正面“舆论场”,并在一定时空、一定程度上影响和主导了现实社会舆论,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抗震救灾。

网络舆论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上的媒体言论、论坛及新闻跟帖构成。这种特性,使互联网上既有正面声音,也有负面消息,甚至还有造谣污蔑、混淆视听的各种杂音、噪音等有害信息。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研究网络舆论的特点规律,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网络舆论引导的观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就能够增强网上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虚拟网络空间营造强大的网上正面“舆论场”。

谣言历来是突发事件的伴生物,会给个人、社会、甚至国家带来严重的伤害和破坏。耸人听闻的谣言如果通过网络大量转载复制,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呈爆炸式放大蔓延,造成更大的危害。但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谣言的传播却被空前压缩,网络并没有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和传播渠道。网络媒体依靠传播快速、覆盖面广的优势,创造性地发挥了矫正器的作用,国家、军队、社会团体甚至个人澄清事实的授权声明及时上网,很快封杀了谣言的传播。

个人授权声明过去并不多见。5月27日,中国军网首次出现个人授权声明:“今天,有门户网站称,国家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说唐家山堰塞湖已泄洪,还说刘宁建议用轰炸机炸坝。国家水利部总工程师、唐家山堰塞湖现场抢险指挥部副总指挥刘宁授权中国军网发表声明:这些纯属谣言。”

军队在网上授权声明可能尚属首次。5月28日,中国军网司令部声明:“最近,有门户网站称,某师侦察连两名侦察兵在前往汶川县映秀镇抗震救灾途中牺牲。司令部授权中国军网发表声明:这些纯属谣言。截至目前,抗震救灾部队并无人员死亡,现在抗震救灾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条条震后辟谣的信息,一个个澄清事实的授权声明,在网络空间迅捷出击,使流言止于事实,让谣言不攻自破。在如此大灾面前,网上的快速澄清终于使谣言失去了滋生流行的空间。

主席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所作的关于“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的论述,把网络媒体的地位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中国互联网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特殊功效从实践上证明了网络媒体正在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神圣的历史使命和新的发展机遇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网络媒体建设,形成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我们相信,面对互联网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国网络媒体必将大有作为。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互联网还是一个十分年轻的网络媒体,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在走向成熟和理智的道路上,时时处处都呈现出“双刃剑”的两面性。网上正面积极的舆论曾在振奋精神、激扬民气、凝聚人心、增强合力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而错误消极的网上舆论也曾扰乱视听,混淆是非,为社会上某些错误或偏激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网络监管尚存在不少漏洞与“空白”,中国网络媒体在自我净化和完善发展上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①《网络:抗震救灾的新战场》,《报》,2008年7月16日

②《汶川大地震:中国网络媒体的嬗变》,《网络传播》,2008年6月

③《加强网络媒体建设 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报》,2008年6月26日

第3篇

论文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涌现出来,在现金的媒体时代,传统的媒体已经不容易满足大众的需求,所以很多新兴的新闻传播形式开始出现在大众的眼前,网络媒体也成为最广泛最容易被人接受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所以本文就以新媒体中的网络媒体为例,来研究新媒体下心为传播模式的转型。

网络媒体的发展不仅仅是在中国,而是在全世界的范围之内都是飞速的,而网络媒体涉及的范围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对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研究网络媒体能够扎稳脚跟的原因和它本身的优缺点,加强网络媒体的监管,保证社会的稳定,势在必行。针对我国的网络媒体的发展状况及发展的前景,来进行新媒体下新闻传播模式的转型研究。

1 新媒体中的生力军——网络媒体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是用超文本和超链接等完成的,这是一种新的传播模式,所谓的超链接,就是点和点之间通过一种关系链进行连接,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信息网络。信息的交换和存储与原来的那种具有顺序性和线性的限制不同,这种方式能够通过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个地方快速的到达另一个地方,这种方式比较方便快捷的检索。而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能够让网络媒体具有很大的特点,比如,在网络中的信息结构都是网状的,能够按照查询条件的不同来进行链接,这也是网络媒体强大的检索功能,另外,在网络中能够多个窗口进行编辑,能够是网络编辑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各种各样多种的元素。

综合而言,网络媒体就是依附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然后利用文本、视频、音频等形式来进行商业行为或者是公共行为的一种与传统的媒体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

2 网络媒体能够建立并且发展的优势

1)国家政策的支持。随着传统传媒方式弊端的显现,政府也急于寻找新的传媒方式,而网络正是最好的对象,所以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大力支持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国家网络媒体有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2)传播对象的小众化。无论是传统的媒体还是新兴的媒体,其目的都有一个,那就是吸引对象,传播信息,网络媒体依靠强大的网络资源,丰富了信息的多样化,增加了信息的趣味性,进而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3)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比较强。和传统媒体单向性的信息传播不同,网络媒体有选择性和参与性,并且可以与参与者进行网络互动,增强了网络媒体的个性化,丰富了网络媒体的内容,跟能满足受众的需要;

4)先进的技术支持。有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又具有强大的技术水平,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的方式上更加的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也能做出更加满足受众的信息,吸引受众的眼球。

3 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媒体在传统的媒体对比下的优缺点

3.1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媒体在传统的媒体对比下的优点

1)节约经费。与传统的媒体形式相比,网络传媒既不需要发射塔也不需要建立转播站,更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设备,消耗的能源特别的少,只是简单的升级和维护就可以保障基本的运营,这样大大的节省了经费,缓解了经济的紧张;

2)有利于人才的分配。看传统的传播方式不难发现,很多节目的制作大多采编播用的是同一个人,这样虽然效率提高了,但是这样会造成人才的富余。而网络传媒则可以更好的处理人才,比如可以让有采编能力的人担任网站的编辑,让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加入到编辑的队伍中,时刻保持整个媒体的创作活力;

3)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的网络媒体可以及时的把优秀的 作品和比较重要的新闻很及时的转化成文字到网页上,做到信息资源的即时共享,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3.2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媒体在传统的媒体对比下的缺点

1)信息的复杂性,难以辨别性。与传统的媒体相比,网络是一个新兴的事物,还没有更多的法律法规去规范它,这就造成了现在我国的网络充斥着很多不实的报道和虚假的新闻,给不法分子创造了机会;

2)受众的人数比较小。我国有着13亿人口,虽然人口众多,可是由于传统的媒体,比如电视,在人们的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网络时代还一下子难以被接受,所以网络媒体只是在一小部分人中发展起来;

3)受众的知识水平达不到网络媒体发展的标准。由于网络媒体发展的时间段,技术先进,所以网络媒体只是在以下部分具有一定文化的人身上还有学生的身上得到有效地利用。现在虽然网络发展比较迅速,但是不会使用网络媒体的人还是很多的。

4 对网络媒体这一新兴事物的建议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新型的科技也迅猛发展,有了互联网,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媒体,比如人人网、微博等等,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和信息,交流经验和思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引领者社会的舆论走向,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响。

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和控制力度不够,所以网络上会出现很多误导人们价值取向的负面的言论,一些比较经典的建议和意见总是能够让一些煽动性的言论将舆论推向极端的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通过网络的夸大描述和一些居心叵测的人的大力渲染之后,就会引起一些人的共鸣和符合,随后在网络中就能够集合起来,然后迅速升温,人们受到网络上这些不良情绪和信息的影响,放弃了自主的判断力,盲目的效仿别人的言行,这也是网络媒体对人们的不利影响。

所以,在现在这个互联网媒体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要正确认识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和走势,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政府加强互联网的管理体制,普及网络知识,大力提倡文明上网,鼓励人们理性讨论,引领网络的舆论导向向着正规的方向发展,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先进的网络媒体环境。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读者阅读;阅读方式;调整方法

阅读是人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1]也是信息知识的生产者和接收者借助于文本实现的一种信息知识传递过程。[2]网络传媒由于其独有的自由、快捷、海量的阅读特点、方便的信息获取方式和强劲的视觉冲击力,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阅读的魅力,使网络阅读越来越受到大学生追捧。

一、什么是“薄饼人”读者?

网络阅读的科学定义是指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获取多媒体合成信息的数字化阅读方式。[3]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大学生被海量信息包围、裹挟,利用到的却是零碎、细微的沧海一粟,甚至被淹没在细节的洪流里茫然无措。出现了阅读迷失、阅读焦虑、浅阅读占主导等等不良行为与心理倾向。

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传媒的目的地和受众主体。在校园这座“象牙塔”里,图书馆早已不够“潮”,有了百度、谷歌、微博加上众多门户网站,我们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不少大学生渐渐地习惯看新闻只看标题,迅速扫过;看书只翻目录,浅尝辄止。缺乏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一名货真价实的“薄饼人”――广阔而又浅薄,空洞没有思想厚度、鲜少思考而自以为“知道”的人。在大学里,这样的“薄饼人”读者也越来越多,颇耐人思考。

二、是什么把读者变成了“薄饼人”?

在传统阅读和屏幕阅读相结合的现代阅读方式中,追求深度和广度的阅读方式是必须的。然后,受各种传媒自由、轻松的传播状态影响,多数读者都只追求广度而极少追求深度,于是出现了后现代阅读的趋势。正是报纸、时尚杂志、手机、网络,这些日常生活的“必备品”,以其快捷精简娱乐性强的特点,培养了读者的浮躁心理,使大众文化大行天下。它们像无形的杀手,“谋杀”了我们的思考力和记忆力,让我们掌握的知识触及到各个角落,但又让我们目不暇接,浮躁的心态根本无法深入探究,好像什么都知道一点,其实什么都不知其所以然,更可能因此失去了原有的思想厚度,变得又大又薄而无比空洞,成为“薄饼人”。其实,它们本身并没有你所认为的那么“不可或缺”,只是,你的阅读方式不知不觉的,已经被它们改变了。

1.报纸、时尚杂志――越厚越不顶事儿媒介

这类纸版媒介,以娱乐性和引领时尚潮流的旗号,要的就是砸死人不偿命效果,似乎越厚重就越有范儿,越能称斤论量卖出好价钱。最苦的还是读者,每天举着厚重的报纸,真正能读到的有用的也就剩个七八页,而且还是一半广告一半图,除了一个个耸人听闻的标题,你看不到多少深度信息。而时尚杂志更是以走在潮流前端的名义占据着杂志市场前几名的订阅量。

2.手机――人体遗忘加速终端

在还没有手机的时候,或许你还能记住不少电话号码。后来,有了手机,可以储存一千多个电话号码,能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号码的时候越来越少。再后来,手机有日历有闹钟有记事有提醒功能,无论什么事,我们总是选择打开手机噼里啪啦地记.手机阅读也属于屏幕阅读,作为阅读载体,屏幕小、操作不方便,国内手机以窄屏为主,分辨率不是很高。同时手机上网速度慢,编码混乱、电子书格式复杂,影响阅读效果和阅读速度等也给读者带来不少困惑。

3.网络――知道和无知的双重化身

在当下的现代社会里,我们依靠网络传递的信息来处理工作事务,通过网络来进行交流和沟通,闲暇时在网络上娱乐和放松,我们生活的种种都离不开网络,我们享受着网络的便捷和无所不知,沉溺在网络中无法自拔。人们被海量的信息包围、裹挟,看到的确是更为零碎、细微的沧海一粟,被淹没在细节的洪流里茫然无措。好像什么都知道一点,其实什么都不是很明白。

网络对于人类的知识构成,是福是祸,谁能说得清楚?

三、“薄饼人”读者类型分析及加厚攻略

当然,没有人愿意做浅薄空洞的人,但是你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薄饼人”的特质。本文通过对校内数百读者进行走访,根据“薄饼人”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分析,并量身定制了各自的加厚攻略。

1. 轻度“薄饼人”:爱好广泛,信息过度,无力筛选,无所适从

这类型读者,通常觉得自己阅读面颇广,国家大事,哲学历史乃至娱乐八卦,什么都知道一点儿。然而,当他们试图用自己的语言来对某件新闻事件进行分析,或者评论某本书籍时,却感觉自己完全无从下笔。“新闻、历史、政治、科学,什么都看,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会思考’的人,可是,到底是什么让他们一直裹足不前呢?”

症状分析及加厚攻略:

首先请关注一下获取信息的动机――这一点比信息本身更值得我们去思索。是独善其身,怡然自得?还是手机谈资,助力社交?谁也没有办法成为通晓一切的科学全才,因为时间是有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的领域才有动力深入下去。依据兴趣去获取进而决定进一步要了解的信息,其结果是对自己的某种延续。这种延续要有一点点不厌其烦的精神。这也许与快餐时代的精神有点违背。但这样并不会小号很多无谓的精力,更谈不上浪费时间。当发现找到了你一直想要的那些东西,你会觉得豁然开朗,那是一片崭新的天地。

比如对某方面问题,也许通过网络的途径了解、比较和判断、延续自己的兴趣前进,得到了有效信息。此刻你已具备足够的谈资,但由于已对它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这个兴趣之弦牵引我最终买下纸本书去阅读,或者去图书馆借阅。传统的阅读方式有它独具的优点,静谧的时光里,更适于想象与沉淀。就像有的学生上自习一定要去自习室一样,适当的束缚与限制不是坏事。当你离开网络沉下心来,便是从虚幻的繁华中走了出来。你选择去探求那个问题的本身,还可以对此前得到的种种信息加以比较,最终将获得一种自己总结的东西,独到的见解或者看法。这样,它终于成为了你自己的,你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你乐在其中怡然自得,你也早忘记了炫耀和谈资那回事,你只是感到心灵的充实。

因此,给这类型“薄饼人”读者的加厚攻略可以总结为:

新闻、历史、政治、哲学……请尽快找到你真正的“兴趣源”,舍广博而求专精;

学会束缚自己,尝试阅读比较精专的书籍,从中汲取营养,久而久之,你会一眼发现繁杂信息中哪些是你的兴趣所需。

2.中度“薄饼人”:紧跟潮流,却永远浮于潮流表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此类型读者,是典型的“潮流人士”。是诸多大牌时尚杂志的忠实粉丝,同时也保留这拿部分时间看书的好习惯。他们常为畅销书中的观点深深折服,并感动于新资讯为自己带来的改变。在他们生活的每个细节里,你都能找到当季最流行的元素。他们在跟人谈论最新话题的时候,能大段讲述话题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深意。但是,当老师向他们咨询诸多问题的想法时,他们赫然发现,除了报纸杂志告诉他们的那些八卦,根本没有想过任何别的东西。是什么让他们仅仅驻足潮流的肤浅呢?

症状分析及加厚攻略:

如今信息渠道越来越通畅,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速。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功能化阅读的文化快餐时代。很多读者通过阅读都掌握这很丰富的信息量。可是,由于他们的目光通常只聚集在各类图书畅销榜上,只青睐榜单前列装帧精美的畅销小说,还有那些美妆养颜的时尚畅销杂志。这些书,往往只注重信息的涵盖面、内容的时效性和文字的表现力。而这类书,不见得适合每个人,依靠口碑而拥有生命力的“常销书”,也许能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精神养分。可以让你更深入的了解你想知道的资讯。

那么,中度“薄饼人”的加厚攻略可以总结为:

常识深度阅读,就从一本书开始。建议选择一本节奏明快,可读性强的专栏结集,既有深度的观点,又有阅读的。你会发现自己完全可以读完一本绝不盲目从众的好书。当将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再升华成思维与判断时,信息才能成为知识,令人知性而优雅。

用RSS网络订阅替代漫无目的的网页浏览。书签式的网络订阅,有助于自己阅读脉络的梳理,减少随意浏览所造成的时间浪费与信息松散,让技术真正为我们所用。

3.重度“薄饼人”:沉溺于“知识”的手机和传播而无知觉,习惯以他人的观点为自己判断

这类读者是典型的“知道分子”。他们可能通过电脑和手机同时订阅N种新鲜资讯,最常用各门户网站的“今日关键词”,经常用看到的新闻讯息,绘声绘色地发表网络上的论断。在大家惊诧的语气和崇拜的神情中,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获得满足感……其实,他们完全是照搬网络评论或者专家之言,但他们总认为,看到了的就是自己的。

症状分析及加厚攻略:

其实,打开搜索引擎,并不是一次学习的起步,相反,是一场与冗余知识博斗的开始。人往往会处在一个诡异的状态,记忆变成一个被塞得满满登登的仓库,这个仓库里,无数的知识相互叠加、重影、渗透,他们进入仓库是并没有被辨别真伪,堆放的时候也没有归类。在长期的存放中又被同处一起的知识染色。于是,它们的主人就这样误以为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一张被摊开的薄饼,裹挟着庞杂又无用的信息,平躺在知识的海洋中,漫无目的地漂浮流浪。

要让自己摆脱这样的困境,那么,第一步就是要“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己所处的处境,认识自己学习的能力,控制自己过度活泼的好奇心,这样才能对每天面对的信息做出一个准确的判定,是理解它们还是消化它们。需要理解的信息,它们往往是认识某一门类知识的关键,跟你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对于这一类的信息而言,明白它们是如何被推演出来的,比仅仅记住结论要重要很多。就像小时候做数学题,只有明白了解题的全部过程,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永远不错。还有一部分信息是需要被消化在心底的,它们往往关联到你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原则,或者说,它们将影响你的生活。每个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都是通过这种类型的信息,默默堆砌起的属于自己的心灵城堡。当有人教导你要这样或者那样认识世界的时候,请先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判定,不要吝惜动用自己已经拥有的所有知识和智慧,去判定是接受它还是忽视它。如果你选择接受,那么请深深地记在自己的心底,并在给它一个被检验的过程,不断地用那个自己的遭遇对它的正确性或者说贴合性进行比照、判断。在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成为属于你的,贴合你心灵的、最宝贵的人生智慧。至于剩下的边边角角天南海北人间万象世界奇观,就让它们成为生活的调料,停留在随时能被抛弃的记忆最表层。

重度“薄饼人”的加厚攻略可以小结为:

学会辨识知识和信息的种类,给自己的大脑腾出足够的空间来装满那些真正的“智慧”,拒绝被信息谋杀。

多倾听他人的判断,同时在综合各个角度的观点后,得出属于自己的看法。这时,你所看到的东西才会真正成为你自己的一部分。

薄饼人,say no ……

参考文献:

[1]王余光,徐雁.中国读书大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350.

[2]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J].图书与情报,2004(3).

[3]王健,陈琳.促进大学生网络阅读效果的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2,64-66,88.

[4]南长森,朱尉.跨媒体传播与国民阅读方式变革对文化消费的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0(6).

[5]李润权.网络时代下的阅读[J].中国研究生,2010(6).

第5篇

关键词:研究型学习;组网能力;协作性;引导型;产学研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授课对象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电信等专业的学生,并在全校设立为公选课程。本课程是全国计算机专业的考研统考课程,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专门开设了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考试科目,全国软考更设置了网络程序员和网络设计师资格认证考试。该课程的覆盖面大,具有较高的原理性和实用性,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分析能力、综合设计能力、设备管理与维护能力。

搭建计算机网络课程研究型学习环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特点,又能体现网络学习的自主探索性、协作性,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交互式教学真正实现统一。

1 研究型学习环境的构建

近年来,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研究型学习环境的构建涉及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学习评价教学改革、实验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领域。

1.1 教学和科研梯队建设

研究型教学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主讲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关领域的科研能力。课程组成员除了承担与网络课程相关的教学任务外,多年来更结合自己的学科专长发表了一系列与网络相关的学术论文。部分在计算机类核心刊物或国际会议上,且被EI和ISTP收录。课程组成员主持并参与科研项目30多项,获得厅局级奖项10多项,并把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梯队。

1.2 教材建设

在全面分析浙江海洋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学生就业需求的基础上,课程组结合课程改革,出版了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材《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并编写了实践讲义。教师自编的教材定位准确,其体系结构和内容有重要创新,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企事业单位网络设计、规划、管理、维护的实践能力。

1.3 学生网络学习过程评价

学校依托教改项目搭建的计算机网络E-learning学习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学生在学习网站上可以浏览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录像、动画演示,可进行网络答疑、网上提交作业、在线考试、在线交流等,有助于学生实现自助与协作式学习。

平台自2007年投入使用,积累了大量的日志数据。课程组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网络教学平台数据库中自动采集学习评价所需要的原始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利用多种WEB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以供学生对学习状况进行实时调整,并为教师和教务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1.4 以项目促学习

课程组注重研教相长,加强和拓广以项目促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组成员参与并主持了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多项项目。教学内容注重引入最新科研和教学成果,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在教学中进行应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以导师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提高了教学质量。

现阶段项目组已获多项奖项,为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和学生创新研究提供先进技术平台,并具有示范作用。

1.5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

学校为建设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共投入92万,首先先期投入34万;2010年新增网络实验设备4组,价值26万;2011年建成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有实验设备6组,价值32万。

实践教学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理论教学的环节融入实践教学内容。部分理论课直接在实验室上。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动手实践,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按照“组网、管网、用网”的一体化思路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逐步推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6 产学研合作

课程组和舟山市创意软件园、舟山“海视通”、舟山市瑞赛特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学生课程实训学习提供了条件,为网络爱好者提供了发挥平台。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以能力为中心,建立真实实训环境,实现企业案例进课堂,体现整体化特点,教学效率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2 研究型学习环境的实施过程

研究型学习模式的介人为现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视角,向课堂教学和Edearning学习平台如何恰当整合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本科学生学习特点,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的引导型研究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引导型研究性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

2.1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教学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实际科研工作,要给学生介绍一定的案例背景,让学生的实践感觉更强。比如在讲授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后,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某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网络建设需求或计算机网络建设现状等详细情况发给每一个小组,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为该企业或事业单位设计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对该单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比如,在讲到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ACL)部分,先提出问题,给出公司局域网网络拓扑图,引入工程实践应用,要求禁止一台主机访问另一个网段。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在Cisco公司开发的网络设备以及网络环境构建的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上进行仿真试验,并提示模拟环境的路由器Cisco 2811缺少串口模块,让学生思考如何添加。

2.2 激发思考

我们组织学生利用E-learning平台收集并处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信息,对案例行进阅读、调查、思考,提示学生可以利用IP地址分类、子网划分与网络规划,使用网络设备组网、网络组件安装与配置等知识点来统筹规划。

比如,学生先在仿真平台下按照实际需求搭好网络拓扑图,设好每个网段主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设置路由器接口IP,添加路由器的串口模块WIC-2T(如果有的学生不能实现模块添加,教师提示在关闭路由器电源后添加,然后再启动电源,即可添加成功),配置路由器的RIP路由,并最终测试两个网段的主机能互相Ping通。此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设置标准访问控制列表从而达到禁止一台主机访问另一个网段?

2.3 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查找路由器ACL设置相关命令,学习通配符的计算,在仿真平台下成功完成路由器ACL试验模拟,再回到公司局域网环境,在实际的路由器上完成最终的配置和测试过程。

各小组自行翻阅网络产品手册,同时根据仿真方案设计实验,进实验室动手搭建、验证,最后再回到公司的实际案例中加以实施。学生通过仿真教学激发思考,再到实验中去检验和验证,直到回到实际案例实施,这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既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和具体问题解决的关系,又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实践锻炼。

2.4 协作交流

在课程的最后,我们进行课堂交流。各小组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共享网络规划方案,汇总在实验阶段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把协作交流的意见上传到E-learning学习平台讨论模块。这样实现了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协作交流,协作交流反过来又使自主探究所得的初步成果得以进一步完善。因此,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是双向的。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解决知识难点的学习。

2.5 总结拓展

小组学生完成实训报告,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与总结。教师亦可以进行知识拓展,针对公司网络管理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网络安全的建设性意见,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故障诊断与网络维护,引领学生进行新一轮的探究。

引导型研究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解决企事业单位网络设计、规划、管理、维护的实践能力,也让教师可以综合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6 评估与反馈

在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E-learning学习平台网络学习过程和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上述5个阶段过程中的互动参与度与取得的成效。

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是量化评价,对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所达到的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收集作业、考试成绩等,这些要素通过量化的数据来评价;另一方面是非量化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学习积极性、信息能力、资源利用情况等网络学习行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情景案例的创设,更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与辅助作用。

3 实践结果

绝大部分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真正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整体提高。网络学习平台连续3年累计的数据显示学生的总评成绩在逐年上升。一些学生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和维护管理工作,有的已成为企业或公司的技术骨干。还有学生自主创业,在定海科技园创立了舟山市瑞赛特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公司连续3个月开始盈利。

应用研究性学习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角,让学生主动地去搜集资料、学习、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对于教学和研究型大学而言,积极研究开发研究型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鼓励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可行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刘繁华,邓文新.促进学生组网能力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5):71-73.

第6篇

更多精品源自3edu计划

近年来,新创的网络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诞生。新创的网络企业在成长到一定阶段,有的企业就会出现 “盲目多元化”现象。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简析某企业盲目多元化现象。

某网络企业就出现了上述问题的教训。该企业定位于近年来的热点题材“网络传媒”。但该企业的产品线拉得非常长,其产品包括了四五大类,每个大类下又开展了多种具体业务,共计十多种各类产品。由于各个产品差异很大,可重复利用的资源比较少,所以在经营上每个产品基本都是“各自为站”,经过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处于停滞状态。在老产品停滞不前但又不明确不再经营的情况下,又盲目推出新产品。使得企业经营重点不断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变化频繁,人力资源不能相对稳定,企业资金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理想。

1.具体危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分散,导致企业每个产品都缺乏竞争力。盲目多元化问题与恰当多元化运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缺乏对市场的深入调查,迫于无奈使得产品越来越多,产品之间无相互促进、资源共享的关联,即使企业总体的资源比较充裕,由于产品过多,具体到每个产品的资源非常有限;导致企业资金、人力资源的紧缺。同时由于盲目地运营多个产品,公司管理层对每个产品投入的精力也非常有限,在一些产品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合理决策。而恰当多元化运作,是企业管理者把握好大目标的情况下,相辅相成地开展多项产品,达到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推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赢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标分散,导致组织整体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战略的重要性毋庸质疑,而战略传递的重要性也已经成为企业界的共识。很多现在很流行的管理工具诸如KPI(核心关键指标);BSC平衡计分卡等等,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向企业员工传递战略目标,让所有员工很清楚自己的具体工作对企业的贡献,并向着企业的战略目标努力。而盲目的开展多项业务使得企业战略变得模糊,负责不同产品的员工目标大不一样,大家都在“各忙各的”,互相之间也缺乏沟通,企业整体战略自然是难以统一。 为了在短时间内找到能够赢利的产品,企业不断寻找、尝试新的赢利模式,经常会推出新的产品,但产品推出的越多,组织机构变化越频繁,反而增加了新产品日常运营方面的开支,形成了恶性循环。产品推广不力致使企业员工士气低落,人心涣散。

从管理者心理学角度分析“盲目多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企业前期资源整合工作非常出色,同时企业管理层都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经营经验,出现盲目多元化问题,应该不是管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问题,而应该考虑的是管理者心理层面的问题。下面简要分析。

从管理者的决策方式分析

众所周知,决策是管理企业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决策而言有多种方式,其中最涉及管理心理策略的可分为:个人决策、参与决策和集体决策。个人决策毫无疑问是一种专制方式,直接依赖于管理者的本身素质;集体决策方式容易产生三种消极心理现象,即从众思维、小集团意识和某种极端性倾向;参与决策方式比较符合管理心理规律,不仅能激发参与决策者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吸取决策参与者的智慧和增强领导者的群众观点。上例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产品的运作和管理过程中,没有采取以上较好的决策方式。

第7篇

关键词:北京CBD;产业融合;融合效应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4-34 -03

产业融合是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学术界至今尚没有规范的关于产业融合概念的定义。植草益认为由于技术革新与限制的放宽,产业间界限渐趋模糊,逐渐达到彼此融合。马健认为技术融合在微观上优化了产品特性和创造了新的需求动机,带来中观层面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的改变,最终使产业界限渐趋模糊或消失,实现彼此融合。本文认为,产业间的融合以技术融合为前提,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部,相互交叉、渗透、渐趋融合。

CBD主要聚集着城市的商业和商务活动,处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北京CBD作为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地区高端要素、高端人才和现代服务业汇聚中心,随着产业融合的不断演进与发展,其不断加强的集聚效应、集群效应、辐射效应等必将对北京地区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一、北京CBD 产业融合效应的机理分析

从宏观层面来讲,产业融合使得集聚或集群产业之间的边界模糊化,两个或多个产业之间形成了相同的技术基础和市场基础,使得某些产业容易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化,迅速从一个产业过渡到另一个产业,实现产业创新和发展。而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兴产业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加速了产业升级的步伐。反之,集聚或集群产业内部企业间的横向一体化也会加速产业融合的进程,促进产业创新的发展。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提高了产业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使产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产业竞争其实就是基于产业融合的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竞争。当两个行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基于技术的共性、市场的共性等某种强关联性时,两个行业的价值链就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为一体。融合后的产业通过实现产业链的拓展与延伸,比原有产业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大的利润空间。

从中观层面来讲,结合SCP范式可知,产业融合会通过产品供给的增多、引致需求的创造、企业成本的降低促进企业创新,进而改变企业的市场结构。企业在新环境中为获得竞争优势,必然会调整其市场行为,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竞合战略和争夺标准战略的实施,企业竞合战略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企业集群的新型合作形态。由企业竞争的加剧会产生许多新产品、新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开发共同平台,最终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企业集聚是企业集群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在此意义上,企业集群与企业集聚的理解是相通的。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和集聚效应的加强。

从微观层面来讲,产业融合催生了许多新产品和新的服务项目,满足了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更高层次消费品的需求。“供给创造自身需求”定律告诉我们,产品最终需求会随着产业融合而不断得到提升,形成巨大的消费带动效应。李新权在《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品牌相关问题分析》一书中提出:“区域品牌的出现表明产业集群已发展到一定阶段”“区域品牌可以增强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区域品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关键举措”。而产业融合作为推动北京CBD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趋动力,随着产业融合的不断发展,必定会推动北京CBD区域品牌的建设,促进北京CBD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

二、北京CBD产业融合效应的表现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产业融合在微观层次上,导致了许多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出现;在中观层次上,会改变市场结构、市场行为,提高市场绩效;在宏观层次上,会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北京CBD产业融合的效应,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来的。结合北京CBD产业发展的特点,本文对其融合效应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北京CBD产业融合的发展对产业集聚、产业集群、辐射效应及对京津冀一体化的推动作用上。

(一)北京CBD产业融合的发展有利于产业集聚效应的加强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从宏观层面产业融合对产业创新、产业价值链的拓展、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从中观层面产业整合对企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改变;从微观层面新产品、新服务的创造,消费需求的带动。产业融合的这些效应也正是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因此,北京CBD产业整合的发展有利于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效应的增强。

近年来,北京CBD在产业融合的作用下已经表现出对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加强促进的作用,表现为广告业、传媒业等众多带有融合属性的产业在北京CBD集聚发展。如CBD广告业,2006年~2013年,企业数就由872家扩大至1310家,增幅50.23%;税收贡献从17738万元增长至68909万元,增幅高达288.48%。与此同时,国际广告业大量入驻北京CBD,广告产业链不断完善,促进了广告业在国内范围内,甚至国际范围内的整合发展。投资与资产管理行业在总部企业引领下也得到集聚成长。2010年到2013年,它就由原574家增长至2530家的数量,增幅高达340.77%;税收贡献从15913万元增至139524万元,增幅高达776.79%,实现了该融合产业的飞速发展。目前,北京CBD已经成为首都国际金融机构主聚集区、北京市国际传媒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和高端服务产业聚集地,集聚效应显著。例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特征的融合型消费业态纷纷亮相。人们的消费方式更多地从“线下”转到“线上”。2015年前6个月,网络消费增速达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近4倍,成为我国消费领域的一道风景。

(二)北京CBD产业融合的发展有利于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

由波特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可知,它是指大量专业化的行业或相关支持企业以及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政府等)柔性集聚形成的合作创新网络。在北京CBD集群式发展的各种产业类型中,以最具创新性、最具融合性的传媒产业为例。传媒产业的集群性在于它是由很多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企业(如电影、广播等)与支持企业(如广告、公关等)在支撑机构(如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的帮助下相互集聚而成,通过紧密的分工与协同作用带来规模与竞争优势。

截止到2014年,北京CBD区域内及周边地区聚集了全北京80%以上的传媒机构。包括美联社、路透社在内的167家国际新闻机构和CNN和BBC在内的40多家国际传媒机构,以及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报纸和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台、最大的因特网门户网站。北京CBD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文化传播枢纽和国内核心媒体的聚集区,还以此为信托带动了一大批与之相关的广告、出版、网络、会展等企业在CBD及其周边聚集,传媒产业集群特色明显。

产业创新能力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集群内的产业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作用下,会由于技术融合的作用而逐渐形成产业融合的趋势,在产业融合机制的带动下,会促进集群效应进一步增强。例如,传媒业与新闻出版业、互联网业的融合。尤其是信息产业与传媒产业的融合,使新媒体在北京CBD得到了快速发展。如网络传媒、移动传媒、数字传媒、大数据等多种形式的融合发展,这些融合性产业的发展必定会不断丰富传媒产业结构、完善传媒行业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的深度发展。

(三)北京CBD产业融合的发展有利于带动辐射效应的增强

北京CBD的因其核心引领地位,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带动力。这种辐射劳动力主要是通过人口、资金的流动,以及企业间并购、合并等方式实现的。随着北京CBD产业融合的发展,以及产业集聚效应、集群效应的不断加强,必将通过对周边地区的扩散得以释放。特别是因为产业集群极化与涓滴效应的特性,使它不仅通过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集聚而使集群效应更加显著,而且更加可以实现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带动机制。

根据中国商务中心区发展报告可知,北京CBD产业融合效应的不断强化,可以实现对奥运功能区、电子城功能区、定福庄功能区的引领作用;对北京东部顺义新城、通州新城和亦庄新城的发展也可起到辐射带动的作用。其中顺义新城以发展监察产业及先进制造业为主,可通过与北京CBD的联动发展,承接国际交往、会议会展等功能的外溢;通州新城的文化发展,通过与北京CBD的联动发展承接商务服务、金融后台、休闲会议等功能;亦庄新城以发展高新技术及现代制造业为主,可通过与北京CBD的联动发展承接商务、现代物流等外溢功能。

(四)北京CBD产业融合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需加快进行。因此,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北京CBD产业融合效应的研究也因此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产业融合对京津冀发展的带动,从理论层面,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由企业间形成的网络化组织结构带动,增强区域经济之间联系;通过区域间贸易活动和竞争的加强,加速区域间要素的流动与重组;借助北京CBD的极化效应、扩散效应,改善津冀地区的空间二元结构。因此,随着北京CBD产业融合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对北京地区及津冀地区产生更加强大的辐射力,从而带动北京地区和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

根据中国商务中心区发展报告可知,在京津冀一体化驱动下,北京CBD作为龙头,将辐射带动天津河西区、滨海新区、河北石家庄等各级CBD联动发展。凭借北京CBD优势产业,如国际金融、高端商务、总部经济等,实现地区间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具体表现为在CBD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文化传媒产业孵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等的打造与建设。从而可以实现在京津冀区域内的CBD产业链的融合打造与联动发展,加速京津冀一体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企业并购研究 [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05):1-26

[2]李新权.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品牌相关问题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北京CBD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01):42-47.

[4]张弘,蒋三庚.北京中央商务区(CBD)产业布局与发展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CBD发展研究基地2014年度报告[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

[5]陈晓涛,产业演进论[D].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

[6]蒋三庚,张杰:CBD发展研究报告2005[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277-281.

[7]魏后凯,李国红.中国商务中心区发展报告:打造国家经济战略转型的新引擎.NO.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01).

第8篇

【关键词】和谐社会 榜样文化 道德建设 道德模范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 A

社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道德榜样的内在价值蕴涵着理想信念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榜样文化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在本质上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是在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中凸显和提炼出来的文化类型,集中反映了社会主流的道德思想、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所以,要加强社会道德建设,不可忽视榜样文化在实践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当前,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列的发展趋势下,人们的思想道德出现了与经济发展成果不相协调的现象。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价值选择呈现多样化、多元化、多变性等特点,市场经济利益观冲击着思想道德领域,社会诚信缺失、职业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现象如果不加以改变,任其发展蔓延,必将影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因此,加强道德建设已经刻不容缓,这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任务,这不仅是我国应对意识形态挑战的战略需求,更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加全民族核心凝聚力的必由之路。

榜样文化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榜样文化具有道德教育功能。我们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系统总结榜样的内在价值、外在功能,不断提炼其优秀事迹、先进精神和高尚品德,并将这些元素通过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影视传媒、理论研究、宣讲报告等符号化和形式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榜样文化是社会成员出于对榜样的崇拜、效仿而产生自觉性、自发的社会文化。其作用直接影响人们的道德判断、精神追求和道德行为,并对社会群体产生一种“强制”的约束或影响。榜样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人的思想道德具有激励和矫正功能,而且对多元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发挥整合作用。因此,榜样文化建设是开展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

榜样文化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具体实践。当前,我们开展的全国范围内的“道德模范评选”“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好人榜”等榜样推荐评选活动,因其权威性强、规模大、规格高、范围广的特点在国内各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在全社会逐渐营造了一种道德教育的榜样文化环境,成为加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推手。一是通过挖掘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增强榜样的示范效应,弘扬正能量,提高全民道德素质;二是充分依靠报纸、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采取多途径、立体式的宣传和展示,让道德模范人物成为一部绚烂多彩、富有影响力的教科书,从而对公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三是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引导人们学习、了解道德榜样事迹,让个体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感染熏陶,思想得到洗礼,境界逐渐提高。

榜样文化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指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作为一种社会时尚和文化风气,当代榜样文化体现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基本内容,折射出公民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通过榜样文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人们道德行为的价值尺度和善恶标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自觉履行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妥善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利益矛盾和社会纠纷。从这个角度看,榜样文化不仅是一种道德文化,也是一种先进文化,能够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榜样文化融入社会道德建设的举措

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榜样文化,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共同的价值信仰。榜样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和社会思潮,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才能得到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方向和性质,体现了社会的共同理想、价值导向、行为规范,是引领社会思潮、建O社会道德、凝聚社会共识的思想基础。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榜样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使榜样文化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还可以通过榜样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信仰。

加强榜样文化的制度建设,为社会道德建设构建稳定的维系功能。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或者规则。具体而言,科学合理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是社会道德建设的政治保证和经济基础,而先进的文化制度则是建设榜样文化的思想条件。榜样的选树和传播,榜样教育的实施路径都要与相应的制度机制相匹配,通过制度或者制度创新赋予榜样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消除与先进文化不和谐的因素。结合时展需要,把榜样文化建设通过一定程序固化为制度,并依靠制度来规范促进榜样文化建设的健康运行。使和谐社会中榜样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受益于良好的制度载体,这也是榜样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此外,只有不断推动弘扬榜样文化机制的常态化,形成社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不断集聚推动社会道德风尚的“正能量”。

纠正对道德榜样的苛求,形成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榜样文化建设理念

在推进榜样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存在的两种现象:一是榜样样板化和夸大化现象,二是对道德榜样的道德苛求现象。榜样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在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对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行为有深刻影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各个行业、各领域、各个阶层举办的榜样(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通过政策鼓励、舆论推动、现代网络传媒的传播和炒作,榜样也被罩上一层具有特殊意义的光环,这就是榜样样板化和夸大化的问题,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榜样文化资源,也对榜样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合理审视榜样文化走向、校正榜样文化建设的偏差、改变和防止榜样文化建设中的庸俗政治化、简单功利化、盲目时尚化就显得特别重要。

在道德榜样的培育、选树、传播及榜样示范教育等各个环节,都有舆论对榜样的行为评头论足,尤其是在自主自由、虚拟开放的网络传媒中,道德榜样更是受到无限的关注,有的人认为道德榜样应该是完美无瑕的,有的人对道德榜样的行为产生质疑,有的人认为榜样依靠机会和运气而产生,有的人认为榜样的事迹过于平凡,不足为道,等等。对道德榜样的道德苛求已经成为榜样文化建设的消极因素。因此,及时纠正对道德榜样的道德苛求,能够进一步增加榜样力量的道德感染力,为提升榜样示范教育提供理性支撑,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形成科学合理的道德建设体系,“中国梦”的实现才会有更坚实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作者分别为南通大学江苏省先进典型研究中心研究员;南通大学江苏省先进典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榜样文化建设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14JD710025);南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谐社会视域下榜样文化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