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7 11:14: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撕纸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设计思路〗
一、活动准备:
为了培养学生查阅、收集、甄别历史资料的能力,我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搜集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各类资料,包括普及性历史读物、图片、实物、音乐、诗歌等材料。之后,老师指导学生从所查找的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剔除多余内容。
在历史学习中,编演历史剧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而且本课的部分内容适合用这种方式来处理,所以我安排一些同学自编、自导、自演历史剧《丝路商队》和《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可以锻炼他们的文字、语言表达、表演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任务是纠正剧本当中出现的史实性错误,其他基本不做改动,以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课堂教学:
1.本课是学习与探究课,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机会,而教师应略向后退。所以我挑选了一名同学作为主持人,负责整节课的串连。
2.为了增加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台上与台下的生生之间的交流,我在学生朗诵丝绸之路的诗歌时,设计了几个问题要求台下的同学回答,其中包括一些其它学科的知识(如地理等)。这样,既调动了全班同学,也培养了初步的文史、史地等学科渗透能力。
3.为了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我把全班分为六个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各组之间展开竞赛。另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还创设了如下的一个情境。将六个组假设为六个旅行社,让他们依据自己在课下查阅的资料,分别在最新版的中国地图上设计自己的游览路线,并选择本组认为最好的景点,最后推举一名代表以小导游的身份发言。比一比,看看在当今的旅游热潮中,哪家旅行社能赢得最多的游客。
4.为了培养学生识别古今地图,我特意准备了一张《张骞出使西域》的古地图和最新版的中国地图。另外,要求学生在最新版中国地图上画丝绸之路的游览路线时,注意古今地名的对比。
5.为了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使得更多的同学愿参与到以后类似的活动中来,我在学生的表演和发言结束后,对所有参与的同学予以点名表扬,特别是一些幕后英雄,如课件的制作者、剧本的编写者等。同时也要对课上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提出表扬。
6.为了将本节课的内容做一总结并升华,我设计了三道思考题供学生讨论。
ⅰ.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哪些可贵的精神呢?
ⅱ.从楼兰古国的消亡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ⅲ.现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开发丝绸之路呢?
通过第一题,可使学生感受到古人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第二题可使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第三题,让学生思考丝绸之路是否还能重现昔日的辉煌,在现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面前,应当如何开发丝绸之路,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过程〗
师:2001年12月11日,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那就是中国在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后,终于正式加入WTO,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这也标志着中国的对外贸易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提起我国的对外贸易,可以说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王朝,在我国西北的沙漠戈壁中就曾经延伸着一条沟通当时东西方的重要商路——丝绸之路。可能很多同学都是只闻其名,而对其详细情况并不是特别了解,那么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寻她辉煌的过去,并展望她美好的未来。
主持人: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首先给各位同学提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最早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吗?
生齐答:张骞。
主持人:对,他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
学生表演课本剧:《张骞拜别汉武帝》
主持人: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打通了由长安通往西域的道路,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不,一支商队在出发前,还不忘来看望他这位老功臣。
第一幕
(商队一行三人前往张骞家中探望)
齐:拜见张大人。
张骞:快快请起,请问三位到寒舍有何贵干?
大哥:我们是生意人,想到西域做生意,但我们对那边的情况一无所知。听说您曾经两次出使西域,所以特地来拜访您,希望你为我们介绍一下。
张骞:好吧,请跟我来看这幅地图(指《张骞出使西域图》)。你们先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出了阳关和玉门关后,可以到达楼兰,这是一个重镇。从楼兰继续西行,经过疏勒、龟兹,翻越葱岭后可以到达大宛,当地的汗血马是很有名的。从大宛向西,还可以到达大月氏、安息等地。
大哥:谢谢您的介绍。请问去西域可以骑马吗?
张骞:最好骑骆驼。沙漠干旱,骆驼适应那儿的气候,可以长时间不喝水,所以它们将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好伙伴。
大哥:那西域人喜欢咱们大汉的什么货物呢?
张骞:丝绸,那里的人们对咱们精美的丝绸最感兴趣。
大哥:谢谢您的介绍。我们明天将起程,就此告辞。
张骞:恕不远送。
主持人:在和张骞告别后,商队携带着大量的丝绸等货物登程了。
第二幕
(商队出了玉门关,来到大戈壁上……)
二哥:大哥,你看前面是不是一个城镇。
大哥:从地图看应该是楼兰,走,去看看。(这时一位姑娘走过来)
姑娘:请问三位是从那里来?
三弟:我们从大汉来这里,一路很炎热,请问姑娘有水吗?
姑娘:有啊!请进我家来。
三弟:谢谢你姑娘,你们楼兰有什么好玩、好看的地方吗?
姑娘:在楼兰当然有好玩的地方啦!自从这条商路开通以后,来往的商队真是越来越多了!琵琶是我们这儿最著名的一种乐器,它是一种小型乐器,弹起来会发出动听的声音!
三弟:为了谢谢你,这是我们大汉有名的丝绸,今日送给你。
姑娘:啊!以前就曾听说过中原的丝绸很好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谢谢你们,我可以用它做一件很漂亮的衣服了。这是小女子的一点心意。
三弟:这都是什么。
姑娘:这些都是楼兰的一些土特产:有核桃,石榴,大葱和大蒜!
三弟:我们要走了,后会有期。
姑娘:后会有期。(商队一路上艰辛,在沙漠中看见一个骑骆驼的人)
大哥:小兄弟,请问前面是什么地方。
小兄:前面不远就是大宛了,我是那里的人,不知您三位是哪里的人。
大哥:我们是大汉商人,一路又渴又饿,现在天快黑了,不知可否能在您家借宿一晚。
小兄:好啊,请跟我来。(到小兄弟家后,我们吃晚饭)
大哥:请问大宛有什么有名的特产呀?
小兄:我们大宛有种汗血马,因为它流的汗是红色的很像血,所以叫它汗血马,它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耐力超群,是难得的好马!有机会我带你们去看看,让你们感受一下那风迟电掣的感觉!天色已晚,三位请睡吧。(第二天,他送行时)
三弟:这是我大汉有名的丝绸,今日送给你时我们一点心意。
小兄:这丝绸太漂亮啦,这是我们的特产有葡萄,葫萝卜。请大家随便尝一尝!此外,这三杯酒就当做为三位饯行的酒,干。
三弟:这是什么酒,味道这么好,和中原的不一样。
小兄:这也是我们大宛特产的葡萄酒,因为我们盛产葡萄,所以葡萄酒自然就很美味了。
大哥:小兄弟多谢啦,后会有期。
小兄:后会有期。
主持人:来往频繁的商队使得原本荒凉的戈壁滩繁盛起来,也出现了许多绿洲,丝绸之路沿途一派热闹景象。然而好景不长,到了东汉初年,匈奴再度控制了西域地区,丝绸之路被截断了。在此情况下,有识之士纷纷致力于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控制,从而使丝绸之路早日畅通,班超就是其中之一。
第三幕
班超:我乃大汉使臣班超,奉命出使西域。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鄯善。(鄯善国)
班超:去通禀一下你们的国王,就说汉朝派使者来访。(门卫急急忙忙去禀告)
鄯善王:何事如此匆忙。
门卫:报大王,汉朝使者已在门外。
鄯善王:赶快红毡铺地,出去迎接。
班超:(恭恭敬敬)大王好,我区区一个使者,怎麽能让大王亲自来迎接呢?
鄯善王:您说得哪里话,您的到来真使我国蓬荜生辉呀!
班超:大王过奖了。
鄯善王:来来来,赶快到殿中一叙。
班超:(随大王边走边聊)
鄯善王:来人呀,给使者看座。
班超:(坐了下来),谢谢大王。
鄯善王:汉朝使者千里迢迢,长途跋涉,想必已是饥饿劳累了吧。(关心)来人呀,上好饭菜美酒招待来使,并让来使好好休息一天,明日再叙。
第二天
班超:大王,您好(鞠躬)
鄯善王:(微笑)不知来使是否休息好了?
班超:承蒙大王关心,我休息得很好。大王,我正好有一事要与大王商量。
鄯善王:有什麽事就说吧。
班超:是这样的,大王,我国的皇帝知道鄯善国经常受到匈奴的威胁,十分忧郁。因此,我国大王很是心痛,他说:“我们国家能安居乐业,却不曾想到贵国的处境。”所以我国大王特派我来跟大王说,如愿意同我国结盟,您将不必再担心匈奴的威胁。
鄯善王:若真能如此,我真是太高兴了。来,贵使今天就与我同进午餐吧。
班超:且慢。大王,这是我们的一点小礼物,请您笑纳。
鄯善王:来使果然想的周到。
班超:谢大王夸奖。
第三天
门卫:报大王,匈奴使者来访
鄯善王:快快有请。
匈奴使者:(坐到座位上,表现出狂妄的样子)大王这儿是不是有汉朝人呢?
鄯善王:贵使何出此言呀!
匈奴使者:倘若没来,门口的马匹、丝绸、礼品又是怎麽回事?
鄯善王:贵使果然聪明(树大拇哥)。
匈奴使者:我说大王呀(套近乎),汉人没有一个好人,您怎麽相信他们呀。
鄯善王:真的吗?(疑惑)
匈奴使者:大王呀,我骗您干吗。汉人来访是想从中获取利益,联合贵国以及其周围国家,消灭我们,然后再逐一消灭,其中也有您呀。现在如果您投靠了我们,汉朝没有办法,就会投降咱们,到时候,天下就是我们的。
鄯善王:(惊讶,哑口无言)
第四天
班超:通禀一声你们大王,班超求见。
门卫:报大王,班超求见。
鄯善王:不见。
门卫:
班超先生,大王说不见。
班超:(疑惑,但不出声)回到住处。
班超:鄯善王有点不对劲呀?
班超手下:是呀是呀,他都好几天不请咱们吃饭了,我们都饿了,他也不管咱们。
班超:他好像突然对咱们有了敌意。
班超随从:那天我去城外买东西,看到一个匈奴使者往宫殿方向走去。
班超:啊!原来是匈奴使者在捣鬼,看来咱们必须杀掉匈奴使者。
班超随从:您疯了,人家人多,咱们人少,要是真玩命,咱们白给。
班超:咱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当天晚上班超率人来到匈奴的营地,把匈奴使者杀死了。)
第五天
班超:通禀一下你们的大王。
门卫:不见。
班超:我有要事求见。
门卫:报告大王,班超有要事求见。
鄯善王:叫他进来。
班超:大王您好,您与我去一趟匈奴的营地看一看。
鄯善王:为什麽要同你一块去呢?
班超:您一去便知。
(到了匈奴的营地)
鄯善王:(惊呆)他……
班超:他已被我杀死,您的威胁、顾虑解除了。我们并不是那种人,我们只想与贵国建立友好关系,抵御匈奴,别无他意。
鄯善王:汉使有勇有谋,经您这一说,我愿与汉友好相处,愿我们两国世代友好,共灭匈奴。
主持人:班超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关系。而且,他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把丝绸之路延伸到了遥远的欧洲。从此,欧洲人才见到了“天下第一织物”——丝绸,所以他们称中国为“赛里斯”,意即“丝绸之国”。时光飞逝,历史发展到了盛唐时期,丝绸之路继续着她传递东西方文明的纽带作用。她不仅吸引着往来商旅,还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一些诗人围绕着丝绸之路写出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我们班的几位同学一直很喜欢丝路诗歌,下面请他们为大家朗诵其中的名篇。同时,还会提一些与诗歌有关的问题,希望大家踊跃回答。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焕
从地理的角度,“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什么意思?
生答:玉门关外是沙漠地区,比较干燥寒冷,不象中原温暖,所以说“春风不度玉门关”。
2.“边城暮丽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凉州词》张籍
“铃声”指的是什么声音?
生答:驼铃声。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为什么说“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答:因为西域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的人,没有特别熟悉的,所以说“西出阳关无故人”。
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王翰
你知道“葡萄美酒”是哪儿的特产吗?你见过夜光杯吗?
生答:西域地区。
(教师展示实物)
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为什么“不破楼兰”就要“终不还”呢?
生答:这首诗表明了楼兰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
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
请同学展示自己根据诗意所画的作品。
(同学们展示作品)
主持人:其实不只古人被丝绸之路所吸引,直到今天,她仍然是许多人心目当中的旅游胜地。下面把全班同学分为六组,每组就是一个旅行社。给每组发一张最新版的中国地图,各组分别在地图上设计游览丝绸之路的路线,并选择本组最喜欢的景点,同时注意古今地名的对比,最后推举一名同学作为小导游代表本组发言。大家都知道现在是旅游热,各旅行社之间竞争非常激烈,那咱们就看一看,哪组的路线更吸引游客,哪位导游的讲解更生动有趣。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各组代表发言)
第一组:(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本组设计的路线)我们组最喜欢的景点是敦煌莫高窟。敦煌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现存491个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平方米壁画。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和财富。自从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五万多卷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惊了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第二组:(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本组设计的路线)我们组最喜欢的是鸣沙山和月牙泉。鸣沙山,又称神沙山,东西绵延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达数十米。整个山体由红、黄、绿、黑、白米粒状沙粒堆积而成。游人登山下滑,沙子发出嗡嗡隆隆的响声,犹如鼓鸣,又似雷声,鸣沙山因此而得名。在晴朗的天气,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成为敦煌十景之一:"沙岭晴鸣"。鸣沙山虽然不高,但要登上鸣沙山山顶,可不容易。绵绵细沙,进一步,退半步,只好手脚并用往上爬。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天地豁然开朗,心胸顿时开阔。下山最为有趣,顺坡而下,只觉两肋生风,一跳十步,驾空驭虚,有羽化成仙飘飘然的感觉。当人多结伴下滑,推动流沙疾速下跌,只见沙浪滚滚,犹如山洪奔泻。此时就会听到咚咚咚的响声,似敲锣打鼓,又像笙笛吹奏,令人动魄惊心而又玩味无穷。月牙泉位于鸣沙山北麓,泉形酷似一弯新月,故名月牙泉。泉被鸣沙山四面环抱,但并不为流沙所掩,始终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风景十分优美。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第三组:(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本组设计的路线)我们组最喜欢的景点是麦积山石窟。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第四组:(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本组设计的路线)我们组最感兴趣的是神秘的楼兰故地。楼兰古国曾是中原与游牧民族战争的重要据点,是中、西方贸易的中心,还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更是令人向往而又神秘莫测的地方。楼兰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兴趣,是因为她曾从光辉灿烂的文明都市突然魔法般地消逝,在沉寂1500多年后,又重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她的传奇历程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难解之谜。有的学者认为人为的因素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楼兰衰亡以至湮没的重要的原因。他们指出,楼兰的废弃以及城周围的沙漠化产生,直接与当地居民兴修水利迫使孔雀河、塔里木南流进行灌溉,造成孔雀河、塔里木河改变流向不再流罗布泊相关联。此外,我国古代历史上频繁的战争,特别是政局最混乱的东晋十六国时期,由于纷争造成水利设施和植被的破坏,也使得不少沙漠中城市失踪了。楼兰的失踪,可能也和这种人为因素有关。(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第五组:(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本组设计的路线)我们组向大家介绍的是酒泉。相传,霍去病征匈奴获胜,驻军河西一带,汉武帝赐酒一坛,霍去病认为功劳应该归全体将士,但酒少人多,他将酒倒入泉中,与众同饮。从此,这眼普通的泉水就成了有名的酒泉。九泉最著名的特产是夜光杯。(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第六组:(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本组设计的路线)我们组先给大家看一张图片(展示“马踏飞燕”图片)。这件著名的文物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旅游的象征了。大家知道它是在什么地方出土的吗?对,是武威。武威古称凉州,为河西走廊东端之咽喉。因公元前121年汉大将霍去病出征河西,西击匈奴大获全胜,以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武威不仅是历史上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区,物产丰饶,有“凉州不凉米粮川”之说,被称为“银武威”,现为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武威市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评选最佳路线和优秀导游)
主持人:听了各位导游的讲解,更让我们觉得丝绸之路确实非常美丽和神奇,我们应该大力开发和保护她,让她重新焕发往日的光彩,重现当年的辉煌!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走到台上来为大家表演,从同学们的掌声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表演非常精彩,他们为此在课下也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的。还有我们今天看到的非常漂亮的课件是韩昭同学制作的。另外,今天很多同学主动举手发言,积极参与本组游览路线的设计,在此,对所有这些同学提出表扬,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同学走到台上来一展风采。通过今天这节课,我想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哪些可贵的精神呢?
从楼兰古国的消亡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现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开发丝绸之路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案点评:
关键词: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公安院校如何在学生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非常现实和迫切地摆在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要把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做活、做好,就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去。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结合具体工作才能落实到实处,收到实效。要培养“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高素质的公安人才,就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创新理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
认为,人的认识一般总是从感性开始,通过产生概念达到理论认识,再用理论认识进行实践活动。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遵循这一认识规律,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否则,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为什么青年学生学习社会发展史不如老知识分子理解得那么深,那是因为他们对旧社会之苦无切肤之痛。当我们组织学生到圆明园旧址现场教学,用帝国主义中华民族的罪恶事实,加上系统的理论教育之后,才使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了新的飞跃。当前,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从正面或反面给人们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看得见、摸的着的感性材料教育青年学生,把感性认识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思想教育。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1.由“约束型”向“引导型”转变
《一日生活制度》是公安院校培养人民警察纪律作风和行为规范的有效手段,但在形式上往往与思想活跃、活泼好动、崇尚自由的青年学生形成对照,有一定的逆反性。如何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一方面,应根据学生们的思想实际,了解他们想什么,做什么,追求什么,通过一些健康有益的方式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进行警察素质的宣传教育,使学生们认识到,这样做是人民警察的职业要求。同时,通过评比、奖励等激励机制,引导学生们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2.由“粗放型”向“细致型”转变
在新形势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阅历、特殊情感和特定的思想状况,同一问题背后可能潜藏不同的动机、不同的目的,因此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应不同,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细致入微,更具针对性。例如有的学生在新入学不久,往往一下子难以适应高校的学习生活,有的甚至在未与家长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提出退学。针对这些情况,政治辅导员就要主动找学生谈心,弄清退学的动机,进行耐心细致的疏导帮助,引导学生们开阔思路,转变想法。诸如此类的事情提醒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进行“细致型”教育,抓住学生一言一行中的表现,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引导他,感化他,在“润物细无声”的情景之中,使之受到教育。
3.由“理论型”向“实践型”转变
公安院校为学员所展示的生活世界与学员在校外实际面对的生活世界是两个不同的情景,学员在书本中所接触到的世界与他所处的生活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对立的,于是学员也就形成了两套伦理原则:一套是为了学校内部生活,一套是为了校外生活;学员在学校行的是一套,在校外做的又是一套,致使学员的人格被分离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确实深入到学员的生活中去,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形势、新情况,要着力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的创新和改进,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形式要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努力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坚决避免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凌驾于学员生活实际之上的形式主义。要及时解答学员日常生活中的思想疑虑,解决学员关心的实际问题,注意倾听学员的呼声,用满腔热忱关心学员的工作和生活,不要忽视学员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要干实事、求实效,使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结合起来。
4.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公安院校要继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加强政治辅导员制度,更多地采取主动教育的办法,把广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以进行党课教育、入学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和举办专题讲座等其它形式多样的方式,使学生及时受到教育,有效解决部分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把一些可能会发生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和减少一些问题的发生,从整体上奠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作为公安院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中间,及时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在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实际问题上。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和管理工作者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像兄长一样关心他们。爱学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备的起码条件。实践证明,正确处理好理论教育与现实教育的关系,对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传统思政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以教师讲授,学生记住理论知识为主,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早已麻木,教学效果较差。为了着重解决长期以来“思政课”时效性比较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理论与实际脱节严重等状况,同时紧密结合高级中学的专业特点,我们在高级中学个别班级“思政课”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进行试点。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我校的“思政课”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区别
(一)教学方式及目的
传统教学主要是讲授式,而案例教学则强调学生主动性,强调学生自我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侧重传授知识,对学生来说是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告接受,而案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
(二)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传统教学,教师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是主要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案例教学,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指导者,对整个教学活动指导,处于从属地位,学生在教学活动处于主要地位。
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作用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案例教学是教师预备的案例为线索,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分析和研究案例及问题,课中通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使学生认识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建立师生之间平等讨论的教学方式,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暗示教学
一、暗示教育法的基本内涵
暗示教育法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等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影响,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自愿接受暗示者即教育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一定方式进行活动。暗示教育法要求受暗示者在接受现成信息时无需要逻辑论证,并以无批判的接受为基础。在许多情况下,暗示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引导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暗示,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主要靠提示、引导,而不是靠论证来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社会教育行为学理论指出:人们,尤其是受教育者,有一种倾向,即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思维的自主地位,不愿意受到别人的干涉、控制,而当对象如学生觉察到外界是有意要说服自己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准备,甚至警觉起来,从而对外界的引导如教师的讲授进行挑剔或产生逆反心理;而当对象没有感觉到外界要有意说服自己时,则容易接受影响[1]。比如,无意中听到的话往往更能促使其形成或改变一定的态度。
同时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心理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当一个人认识到了某种事物的存在时,尽管这样的认识没有充分依据,甚至只是一种被主观肯定了的假设时,也倾向于对此事物作出反映,尤其当我们是在无对抗的自然的条件下产生这种认识,且当这种认识又与心理定向相符时,其心理反应就更为明显。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成语,如“望梅止渴"、“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等都表现了暗示的作用。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认为:不论意见观点多么中肯正确,被别人强迫接受的,总不如自己想出的可靠——所以,懂得这层道理后,硬要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将是很不聪明的做法。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一点暗示,由他自己去思考或作结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他从来没有教给别人要干什么,他只不过是像一个思想的接生婆一样,帮助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在引导教育活动中,当引导者或教育者提出材料而不作出结论时,就是希望对象或受教育者自己作出结论,这种教育方法称之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中国教育史上,暗示教育法早就为许多教育家所运用。孔子就是一位善用暗示的高手。孔子教育弟子做人,很多时候并不是直接进行说教,而是或用打比方或言他物,巧妙地暗示弟子做人的原则。《论语》中有多处这样的记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P56)”;“或问礻二、暗示教育法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大学生正值17~20岁,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思想活跃,反应敏捷,智力发展达到高峰,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善于独立思考,也更乐于自我选择和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说理或指示的作用更加显着。教育者如果仍然停留在不厌其烦的理论说教之中,其教育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不断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作出内容和方法的调整。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中学要求不同,中学政治课以教授学生的知识点为基本任务,其政治教育的功能基本上靠灌输来实现,教学方法就必然以肯定型为主,即告诉学生“是什么”的问题,可以使其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以培育思想、通过理性的选择产生的认同感为主要任务,所以大学阶段在重述中学某些理论观点时,应重点告诉他们“为什么”的问题。在这个解释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只从正面的角度来进行论述作出结论,而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深入到学生思想的深处。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在教师的疏导中,通过自己认真的思索而形成正确的观点,进而转化为一种坚定的信念。中学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大多是以一种观点、一个思路为基本的方法,这既是应试教育的需要,也是灌输政治理念的需要。在大学阶段,这种办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应在基本的立场、观点不变的前提下,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让学生在开放的视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正确结论,以坚定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基于此,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应该官腔十足地板着面孔训斥人,拿“大道理"压服人,用“大帽子"吓唬人,强迫学生接受你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而应该和风细雨、循循善诱、适时暗示、潜移默化,依靠理论的科学性和内在的逻辑力量去感化学生,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大学思想理论课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仅靠喋喋不休的理论说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恰如其分的暗示与引导却经常能收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作为一种教学实际中常用的引导方法,暗示主要是采取直接或间接的语言提示,使学生明白一定的内涵,并感到有关结论是自己认识到的。暗示在一定程度上是与明晰的说理相对应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但暗示并非完全排斥思想的明晰,相反是在学生具备明晰的认知的基础上适时地转换说理的施教方法。说理教育不是单纯呈现理论概念和专有名词,也不是为了证明某一理论的正确性而控制性地呈现片面信息,它要求教育者最充分地呈现相关信息和知识,在一个开放、真实的背景下,帮助教育对象理顺逻辑、明白道理、提升情感。此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中,除了口头语言暗示外,行为(身体语言)也可以作为暗示的符号,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行为,其暗示的作用更为突出。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可以由施授人的语言和行为制造一定教学情境来施授。行为学家早就注意到,在肮脏的环境里提示人们注意清洁、保持秩序总不见效,相反在严肃、整洁的环境中,人们自然而然地要自我检点,有谁好意思往红地毯上吐痰呢?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学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反复地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在学生的自我教育行为训练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育引导方法之一,暗示也有其局限性。如:由于暗示常常采取含蓄、间接的方式,一般不付诸压力,因而容易使对象误解或者忽略。此外,暗示也只涉及简单的态度和行为,而对复杂的深刻的需要系统论证的道理则可能无法触及;同时,由于暗示的作用总是带有随机性,因而教育对象的态度形成和改变,很难深入到同化和内化阶段。
三、暗示教育法的具体实施
1.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运用暗示
思想政治教育最忌讳的是无的放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在充分把握教学目的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的情况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首先,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引导涉及的内容比较简单,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学生完全可以自己作出结论,提炼观点。当然,为了强调某种结论和观点,也可适当地阐述和延伸,给予恰当的点拨。如一些“大众口号"式的政治观点和结论,就没有必要大论特论,不厌其烦,此时,适当暗示即可。但是如果讲课涉及的内容较多,其论据和论证较为复杂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明确地亮出结论和观点,然后再去详细论述,这样就比学生自己去做效果要好得多。
其次,要了解学生认知心理特征。如果学生具有所期望的思维水平和知识能力,或对问题有相当熟悉程度,则可考虑含蓄地暗示,让他们自己做出结论,得出观点,反之则采取直陈结论的观点。如:笔者在讲“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节时,对有的课堂采取的直陈结论的讲法,因为根据课前调查,他们对道德的理性认识并不深,但后来笔者为另一课堂的学生讲这一节时,我采取的是暗示的方法,收到了较好效果。
再次,要把握学生思维热点。一般理论课、知识课和技能课的教学,都是在学生对于这些课的教学内容基本“不知"、“不会"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学生是一张白纸,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接受心理一般来说比较单纯,直接影响塑造意图的因素主要是一个没有求知欲的问题,全靠教师来讲解和描绘。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不同,该课程所讲授的许多内容都不是学生在课前一无所知的,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在思想品德、法律修养方面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渠道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和影响既包括积极方面,也包括消极方面,都会在学生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各样具有先入为主的“意识框架",并且这种"意识框架"的强弱也因人而异。因此需要教师事先掌握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立场。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讲述的立场、观点与学生原有的态度差距过大,又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则可考虑使用含蓄、间接的暗示方式;如果差距不大则应明确说出结论,以免学生因为同化评定效应而感觉不到两者的差距,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所谓同化评定效应指的是,人们会把和自己的态度相距较近的立场、观点,视为相距更近的观点。试图引导学生改变一定态度时,一般说来,教师所持的立场、观点,总是与学生对象原有的态度存在着一定差距,否则,就谈不上教师的引导了。问题在于,这种差距如何把握引导才更为顺利有效。
2.通过行为训练,让学生自我暗示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课堂讨论、辩论、课堂作业、课堂提问,以及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课等等。笔者在讲授“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前,先在课堂上就“法律和生活的关系"进行讨论,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畅所欲言,事后他们谈体会:不讨论还不大清楚,讨论后才知道,在当今社会不学法还真不行。通过这些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在学生不知不觉、不断进行的积极的自我暗示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得到了巩固,深深地在学生的头脑中扎下根来。
3.营造好的教学情境,用环境来暗示
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善于在课堂内外营造一种气氛,充分利用情境的暗示作用去引导和教育学生。比如,他们善于利用当地的各种革命历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以及各种文化教学手段。在这些特定的情境暗示之中,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思想震撼,其教育的作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如果时间、场合以及学生兴趣、动机等都不适合于含蓄、间接暗示的方式,教师就应该直接、明确地亮明结论和观点,反之亦然。如,在当今社会,一些人荣辱不分,甚至荣辱颠倒,所以我们在讲荣辱观的时候,一定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于直陈正确的观点和结论,引导学生的思想走上正确的轨道。此时的沉默、模棱两可,或者哪怕就是暗示都会起到消极的作用,留下遗憾。
4.提升教师修养,用人格来暗示
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方面,行为的暗示往往比语言更为有效。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笔者曾在大学生中调查:“什么时候你的心灵受到强烈震动?"学生的答案有“到建筑工地实习、老师和我们同睡一个窝棚地铺时,我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动",“当老教授带病坚持上课在讲台上昏倒时,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动"。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仅要精通理论和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要注重在教学和日常行为中,以榜样的力量与行动楷模去影响感化学生,不仅做“思想的巨人",而且还要做“行动的巨人",要通过强有力的行为暗示去教育和引导学生。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教师,如果在学生的心目中确实具有权威性的可信性,直截了当地、不容置疑地提出结论和观点,效果往往会更好。对于学生不太熟悉或者刚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则应考虑使用系统的逻辑论据和论证,在讲解中让学生自己明确应有的结论和观点。
正确运用暗示还要避免暗示带来的消极影响。暗示的作用是两方面的,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受提示方向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暗示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有时候提示者的主观愿望并非如此,然而提示本身却造成接受者产生错觉,作出与暗示相反的反应。无论暗示者是有意或无意地发出某种信息,作为对象的学生总是有着自己的见解并把它们视为某种提示,从而作出带倾向性的相应反应。当我们评价某一事物并从正面提出一定的立场、观点时,也会有意无意地产生暗示作用。因为,评价本身就肯定了某类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当有关的立场、观点不能充分说服对象时,就会起到消极的暗示作用,将对象引导到事物和现象的消极方面,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介绍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想理论流派,不厌其详,又过多地暴露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的地方和腐败现象,缺乏分析地述说资本主义制度如何繁荣、如何富裕,而对此的批判和抨击又不全面深刻、充分有力,这就可能使学生对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产生怀疑,所以,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一方面应有目的地发出积极的暗示,另一方面也应避免引导本身所产生的消极暗示,尽管这种暗示并不是作为教育引导者的教师的初衷。在教学中注重暗示原则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直陈”原则的重要性,暗示与直陈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刘宗粤.论社会结构的引导模式[J].浙江社会科学,2000,(4):67-68.
[2]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三联书店,2004.
关键词:《知其不可而为之》 教学案例 解读 反思
一.设计背景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选读》(以下简称《选读》)难上是公认的事实,一是由于《论语》的定位——它是儒家经典,其思想内涵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形态,这些内容对于老师来说理解尚有难度,更不用说学生了;二是由于《选读》的性质——学生最头痛的文言文,收录的内容又与他们的生活有着较远的距离,囿于有限的课时,光是文意疏通、理解就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许多老师仍然按照以往文言文教学的套路,把《选读》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课,学生在枯燥的课堂中只知揣摩句读,不习个中真味。失去了文化氛围的课堂也无法给予学生修习国学经典的崇高感,更无法谈及文化的传承了。但是《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建议明确指出“《选读》应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如下表所示:
高考也作出了明确的导向,自2009年浙江高考出现“论语”题直至2012年,这四年的试题都是围绕篇章的思想内涵进行考察。可见,文化与思想的理解才是这门选修课的重点,不仅是高考之剑所指、课改意义之所在,往长远看,也关乎整个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在看似散乱的章节中达成有深度的理解,让课堂既生动又不肤浅,我尝试以自己的一堂公开课来探索一些心得。
二.整体思路
这篇课文的特点在于它没有什么深邃的哲思,但从中却能读出伟大的人格力量,而这种积极入世的态度数千年来又为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代代相传,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内涵之一。我在备课时发现《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材料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孔子的入世态度、隐士的出世态度。上课的整体思路即让学生分别感知两者对待世道的态度,在矛盾碰撞中去理解儒家的入世情感、孔子的执著精神,并对此有自己的评价,以达到主要的教学目的:对儒家入世精神的深层感知与评价。难点在于,“入世”二字的含义学生早在初中就知道了,教学中仅仅对“入世”作点到为止的解说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去感受作为末世斗士的孔子的孤独感与悲壮感,并产生价值认同或者价值思考,这样一来,儒家入世的情怀才能真正内化成他们心中的中国精神。出于这些考虑,我对教学环节做了如下设计。
三.教学环节
(一)导入课堂
幻灯片展示3幅图片,图1为埋首于书堆的学生,图2为北京大学正门的匾额,图3为一个人孤独地徘徊在十字路口。播放图片并配以导入语:“在人的一生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的困境,例如无止境的压力,理想遭遇挫折,或者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这时候我们是选择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呢?两千年前的孔子,在理想屡遭打击的情况下,依然以五十多的高龄周游列国,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知其不可而为之》,领会他的精神。”
(二)孔子的困境
1.幻灯片出示课文标题、预习问题:“知其不可而为之”中的“其”在课文中具体指什么?
通过之前的学习和课前预习,被提问的同学很容易就回答出了“恢复周礼”、“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等语句。
2.指导学生自读14.21、18.5、9.9,问题:为什么孔子的理想无法实行?
14.21(陈成子弑简公):一个臣子居然弑君了,这当中就能看出当时的时代已经是礼崩乐坏了。孔子依然沐浴而朝,一说明他对此事的重视、对礼制的恪守,二也说明他有着“在其位谋其政”的精神。
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可以看出世人并不理解孔子,于是就没有人跟他一起实现理想。
9.9(凤鸟不至):古人认为凤鸟至、河出图为圣人受命的祥瑞之兆,凤凰不出现,黄河不出图,也就说明世道黑暗。
板书总结:
世风日下
人心不古
(三)孔子的选择
顺承上个环节的结论,我简单过渡:“面对如此世道人心,孔子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请大家细读18.5、18.6、18.7这三章,体会孔子的选择和心境。”
1.幻灯片出示学习任务:①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扮演体其情,细读思其意”(分角色朗读);②组内讨论:孔子面对困境是怎样选择的?(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活动)
小组活动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每一则都先请一组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再请学生点评,然后通过几个问题的点拨来理解孔子的选择与心态。
18.5章:接舆的歌有什么含义?孔子想说但接舆避开了,请想象一下,孔子会跟接舆说些什么?接舆为何避开?
接舆将孔子比作凤鸟,说明他对孔子的敬重,但是他认为孔子在这乱世中非要去出仕是道德衰微的表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则是劝孔子“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孔子“欲与之言”或许是想与他辩论一番,表明自己出仕的意图,也或许是感觉到这个狂人的非同寻常,希望与他交流。而接舆选择避开的原因,则可以结合他的身份与“何德之衰”的说法去推断,他是隐士,为人清高,不想谈论政治,因为这样做是对高尚品德的亵渎。
18.6章:长沮、桀溺对孔子的态度是怎样的?孔子听了子路的话为何“怃然”而叹?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两人都对孔子有较深的成见甚至敌意。长沮的一句“是知津矣”表达了内心对孔子的讥讽:那个周游列国的孔丘怎么会不认路呢?他不是走过这么多地方了么?直呼孔子其名也印证了此处讥讽轻视的语气。桀溺发表了他对世道的理解:天下大乱,与其苦苦寻觅有道之士一同实现整顿天下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不如隐居于田园,保全自身。长沮的语气:言辞尖刻,冷嘲热讽;桀溺的语气:自负、武断,更为悲观厌世。
孔子“怃然”而叹传神地描绘出孔子周游列国时的心境,在大道不行、屡屡遭挫的现实面前,孔子不是刀枪不入的圣人,他也深深地感到惋惜、悲凉与孤独,然而他的回答“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则依然坚定地表明了自己志愿:以天下为己任。“怃然”一段自有担荷天下兴衰的悲壮。
18.7章:另一位路人荷蒉者所言“浅则励,深则揭”是什么意思?你觉得孔子听完会作何感想?
水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荷蒉者用这句话规劝孔子不要如此固执,做人应该学会变通,与时推移,顺应时势的变化。孔子的一句“果哉!末之难矣”说明他还想与之辩论,但见荷蒉者如此坚决,只好作罢,但也表明孔子并未被说服,仍然保留着内心坚定的信念。
2.课堂小结
根据以上的活动及讨论,我总结道:“面对如此世道人心,孔子却始终坚持自己的‘道’,他的选择是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表达?”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我写下板书:
孔子:坚定执著
幻灯片出示东林党人的一席豪言:
天下有一毫不可为,豪杰不肯犯手;天下有一毫可为,圣贤不肯放手。
——顾宪成
然后我富有感情地解读这种精神:“这句话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入世精神的很好的写照,这种精神是代代相传的儒士气节,它像一种集体无意识,深深地与仁人志士融为一体。这是中国式文人的气节与大义,为天下苍生的幸福上下求索,他们有的是兼济天下的胸怀。”当我解读这句话的含义是,我能从学生专注的脸上看到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正产生着微妙的作用,这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课堂是庄严、深沉又充满着一种文化的凝聚力的。
(四)你的选择
最后,我对学生说道:“我们通过刚才的表演讨论,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内心的无奈与执著,现在让我听听你们的选择,如果你们生活在春秋时代,你们会怎样做?”
活动:四人小组自由讨论
学生发言:发言的学生都选择做像隐士那样的人,有的说“我觉得自己挺普通的,虽然崇敬孔子那样的人,但我自己做不到”,有的说“孔子的精神虽然可贵,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没有人愿意任用他的,我觉得像隐士那样养精蓄锐也是一种好的选择”。我在这些回答的基础上说道:“每个人的人生选择都不同,有的人是积极开拓型的,有的人是恬静自守型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做到自守——守住道德的底线,已是不易。但是面对像孔子这样的孤独者,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学生说道:“我们尊重他,觉得他了不起。”
最后我用一句话进行总结:“这节课我们讲了一个失败的老人的故事,但是在这当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我觉得当日后我们说起中国人的文化性格时,除了说中庸、和谐、内敛、谦逊,还应该自豪地说,我们也有如此决绝而有力量的精神传统,那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略)
四.教学反思
作为总体定位是文化普及课的《选读》,上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能不能上出里面的“文化味”,能在多大程度上触及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与传统文化达成有益的沟通。要做到这一点,我有如下心得:
(一)整合课文材料,理顺逻辑关系
《选读》教材虽然是按一定的主题选录《论语》章节,但是每一课只是堆叠了材料,老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将其进行归类,再根据材料内在的逻辑组织教学,这样一来,材料就能够超越书本已有的翻译,而像电影中的“蒙太奇”一样,生成更为深刻的意义。而从材料整理出的逻辑思路不仅能让教学思路清晰,也能在学生心中建构起知识体系,助力学生的理解。以本堂课为例,我在备课时起先并无思路,但在将教材研读几遍之后,就发现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将其分为“时代背景”、“孔子的态度”、“隐士的态度”这样三类,这不就隐含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吗?其实《选读》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能找到这样的逻辑思路,找出了思路,就事半功倍。
(二)丰富课内活动,注重生活实感
因为《论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隔较远,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课堂不能变成《百家讲坛》那样的讲座,而是应该利用一些活动导人入境,为学生还原生活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生成记忆点。在这一点上,《论语》又有现成的资源。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里的深刻道理往往是在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产生的,里面有鲜活的形象,也有生动的对话,所以一些篇目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情境。在本堂课中,学生扮演的孔子、接舆、长沮、桀溺,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表演时的课堂气氛很活跃,但也有一些同学无法很好把握角色,或是部分观众仅仅充当“看西洋镜”的角色,所以只演不评或者糊弄过去,都会使这项活动成为鸡肋。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启发全班同学从扮演者的语气、神态、台词方面进行评析,说一说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以此去细细揣摩人物的心境,以求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三)文本、文化皆重,营造雅致氛围
《选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注释和翻译,老师似乎不必再花费功夫进行讲解,但事实是如果我们不再强调,学生对此只会熟视无睹。我的解决方法是,将文言知识与文化“撇清”关系。前一节课分配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读、疏通字句,针对其中的一些难点进行讲解,再利用课后习题和自编习题对学生自学情况经行检测,集中精力完成对基本字词、文意的掌握。第二节课则进行文化的解读。如何营造课堂的文化氛围呢?我认为可以适当引用课外材料以达到互释的目的。这对于《论语》的理解尤为重要。一则看似简单的章节、一个仿佛很浅显的道理,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讲出来,学生只觉得索然无味,但若是能与后世的解读、与此相关的文化故事相互印证,那么《论语》背后昭示的儒家文化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影响或许就能显山露水了。例如本科中引用的那句顾宪成的话,既与已学的《五人墓碑记》相关,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又能显现出古代知识分子群体的价值取向,比起仅仅说“孔子如何如何”就来得有深度。此外,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该是文雅而有感染力的。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课 案例教学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的案例教学法是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实处,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新途径。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①具体来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选取相应素材,设置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对案例的调查、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的传授知识的教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其时代感、实践性更强。在当前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的社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变“你必须如何”为“建议你应该如何”,变“要我如何”为“我要如何”。传统教学有的最多的是灌输式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效率高,但在操作中有些教师却时常将复杂的思想理论变成简单说教,把鲜活的人文素养训练变成干巴巴的知识要点。这种教学方法以知识为中心,说服力、感染力不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学生一上政治课就睡觉、逃课等现象,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因此,探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及其说服力、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任。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选取相应素材以说明深刻道理。与传统教学方法强调传授理论知识,侧重于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相比,它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这种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气氛是轻松、愉快的,通过选取学生比较关注的时事政治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现实问题作为生动、形象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参与课程活动的心理倾向,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案例教学强调学习是“学生的自我发现过程”。在开放式、启发式、讨论式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于自身的感受、领悟,透过对以往经验的再加工、再创造,以自己的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重新诠释和理解,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不单纯是对以往知识的再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向生活学习,提高实践能力,打破原有的思维惯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对原有知识的组合、加工,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案例教学取之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施
(一)教学案例的选择
教学案例的选择对于案例教学来说非常重要。选择案例时,教师应分析案例本身所折射的思想,并注意其与教材的衔接,而不能一味地以“趣”为选择案例的标准。因为,如果任由无价值的案例充斥于课堂,往往会冲淡学生对理论的学习,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只不过是听案例看热闹,除此别无所获。因此,案例的选择在“精”而非“多”,“精”指的是不仅要有“趣”,更重要的是贴近理论、贴近生活,具有思想性、针对性、典型性、真实性和时效性,真正体现理论知识的科学价值。具体说来,选取案例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真实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时间上讲,选用的案例要新鲜,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从空间上讲,选用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隔山打枪,难辨虚实”,这是学生对教师在教学中所举的一些远离学生、远离现实的案例的评价,这样的案例不仅不具有说服力,反而会让学生怀疑其真实性,削弱案例教学的实效性。相反,在教学中如能多运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学生就会感同身受,印象深刻。从性质上讲,选用的案例要有事实依据。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经不起推敲的案例,如果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不但不能说明思想政治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反而会大大降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2.典型性。
教师选择案例时,力求选择有代表性的,从而把握案例蕴涵的深刻道理。学生通过对这些典型现象的分析研究,得到启示,提高认识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讲授职业道德内容中,我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作为案例,在分析、评价案例中人物的过程中将良好职业道德内化于心。我以反例“范跑跑”作为案例,让学生讨论其的言行及其影响。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在论辩中形成了对职业道德特殊性的正确认识。
3.趣味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比较抽象,内在知识结构错综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选取案例时要将趣味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所谓趣味性就是要求我们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可读性,对学生有吸引力。而思想性是指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度,使学生在发现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实施
1.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目标,精心挑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典型案例必须与基础理论相呼应,使本课程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理论进一步立体化、形象化、直观化。通过对案例的呈现、分析、理解,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准确地把握好实施案例教学的切入点,即把所要运用的案例准确、适时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最需要使用案例的阶段或环节上。因此,教师在准备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课堂教学程序或教学环节进行认真、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安排,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好教学步骤。
2.认真组织课堂活动。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出案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及时引导讨论的内容和方向。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观众和听众,而是教学舞台上的“主要演员”,他们或者讨论争辩,或者质疑探索,或者扮演角色,或者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在讨论过程中,出现学生对于所讨论的问题不能达成共识、无法找到理论性的思路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将提出的问题、观点、建议等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掌握讨论思路。当出现冷场或跑题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引导学生将关注点集中到正题上。教学方式方面,建议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不论是讨论、辩论还是完成书面作业、撰写方案、表演等,都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
3.教师归纳总结和精讲理论。
教师根据讨论交流情况把握时间,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理论上的归纳并得出正确结论。可以说,归纳总结是案例教学思想升华的环节。教师在总结时应注意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评析: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给予肯定,予以激励;及时指出学生在活动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修正;指出分析的思路与方法;总结出案例教学的价值,即从案例教学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得到了哪些启示。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得到更多锻炼;或者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4.如有必要,可对案例进行书面分析。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撰写书面分析报告作为课后延伸活动。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取有价值的案例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吃准吃透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的实质,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和论证,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基础上,从中选取最能准确表达和反映教学内容、内涵的典型案例,发挥好案例教学的作用。
(二)处理好案例与理论之间的关系
切不可把案例教学等同于案例讲述,沉醉于单纯的情节叙述,使课堂教学有“故事会”之嫌。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二者划了等号,将造成大多数学生不能把握案例的中心意思,他们会跟着故事情节一路下去,只记得看风景,却忘了到风景的尽头寻找道理。所以,教师在引用案例之前应根据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课前加工,有所取舍,突出重点,注重层次,而不是把整个案例原封不动地照搬使用。因为,案例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仍是理论知识的渗透。
(三)注重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得到启发
与沉醉于案例描述相反,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教学,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在呈现案例之后,迅速进行分析,其结果使案例教学成了变相说教;也有些老师在案例使用过程中,没有充分启发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只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无触及本质。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寓“理”于“事”,把深刻的理论融合在具体事例中的一种方法,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案例呈现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提出启示性较强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既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冲击,又给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改革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这种教学方法必将不断推进,运用得更加灵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廉清.案例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0.6.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课 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必要和恰当选择
相对于普通高校,高职生文化基础及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动机、态度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偏低,“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课课时缩短,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这是高职思政课教与学方面存在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成都理工大学罗映光等曾在《简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一文中指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应注意内容的口语化表达、内容的选择性切入,方法的互动式启发,结构的承转式连接,讲授的形象化打造等。”通过长期实践经验证明案例教学是博采“众法”之长、比较综合的教学方法,与高职生学习心理及学习状态最为契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以突出启发性为原则,以有益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为指导思想,教师要从高职自身的特点出发,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体现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的本质。西方教育家洛克说过,任何东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前进。按照高职生学习心理及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培养,靠一种教学方法或只采用一种固定的方法是根本不现实的,而应该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材的内容有效地连接起来,使这些基本要素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并加以综合运用。只有通过案例教学,密切与高职生生活实际、社会现实生活万象的联系,建立师生双方的责任意识及使命意识,用较少的时间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
二、案例教学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1.案例的真实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案例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是对事件的描述,一般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学生在校园内就能见识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有利于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由于所选用案例一般源于实践,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及人们思想状况,有矛盾冲突及化解过程,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而且能引发他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对自我命运的关心和追问。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基本是消化、内化了的知识,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迁移和应用,学生会感觉到学有所用、学即能用,因此可以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为抵达理论殿堂的中心做好了必要准备。
2.案例的启发性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主体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它通常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这是成就学生主体人格的基础。案例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教师将思考、判断的权力还给学生,极大开发学生的潜能,开拓其思维和视界。为了独树一帜或发表独立见解,学生会自觉查阅资料、阅读教材、思考每个细节,通过讨论发言,学生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个性张扬,激发起被肯定的需要,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满足,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有学者认为“精彩的讲演不如热烈的讨论”,案例教学对于学生主体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有助于学生能力品质发展和民主作风培养。(1)在分析讨论案例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归纳、分类、综合、抽象等思维过程,要从大量的论点或论据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批判性。(2)面对案例材料,学生需要以科学的方法去假设、论证,找到解决问题的多个答案和最优答案,要有统筹决断的勇气,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质。(3)教学案例中所出现的道德等两难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多元信息条件下进行判断和反思的方式和能力。(4)在对案例的总结发言中,学生需要以清晰、条理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方法、立场观点,这会锻炼学生的逻辑及语言表达能力。(5)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过程中,必然有很多不同意见的争执和交锋,逐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公正民主、谦虚宽容等作风和道德品质。
三、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关键措施
1.提高案例编写质量。案例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收集、编写案例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学校首先应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制定完善的支持措施。高职开设的思想政治课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及课程不同特点开发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案例。比较好的案例具有一定开放性,便于打开学生思路,丰富学生思考角度:案例选取或结合一定社会热点问题,富有理论张力,具有讨论发挥空间。在现代传媒技术条件下,可多采用多媒体“视频案例”,改变传统案例的单一文本呈现方式,增强案例的形象性、感染力及信息密度。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深入灵魂,唤起良知,提升思想境界。
2.科学策划案例教学过程
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灵活的案例表达方式,但是也有共性和规律性的存在。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规范步骤方面要加强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对案例编选、课堂讨论、总结报告各环节都要细致探讨。其实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师要纵观全局、高屋建瓴。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教育意义,有争议的问题要使学生充分讨论、鼓励质疑,丰富对问题的认知角度。教师对课堂要有充分的驾驭能力,对案例教学内容准备充分,以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精深的专业理论,对案例深度点评,不能停留在表面或就事论事。
2.有效整合其它教学法,深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是固定原理或原则的获得,而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关系。要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广泛实践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互动式、研究式、情景式、体验式等方法,采用一批学理说得透、事迹讲得活、学生听得懂、时间用的上的经典案例。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用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实际的方法解决问题才叫做“得法”。案例教学能够克服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动力不足的矛盾,有效实现教学内容“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实现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强化人本质安全化观念,打牢安全根基
作为安全工作的主体,人是最活跃、最根本的要素,是设备的操作者,是制度的执行着。必须以培育健康稳定的工作心态和强烈的安全意识为基础,以规范的行为和过硬的技能为保证,以严格的制度和细致的规程为约束,以此从根本上保证人的行为正确、规范、安全,主动执行相应的安全制度和机制,掌握防范安全事故的主动权。
坚持从“心”开始,培育健康稳定的心态。培育健康稳定的心态,需要广泛吸取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生物学等科学知识,以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职业素质、技术技能等人文因素进行深入持久的培育,以此改善心智模式,从根本上保证人的行为规范。
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增强人的安全自主意识。时刻树立人本思想,通过案例教育来强化安全意识。通过法制教育增强职工的遵章意识。突出人性化管理,增强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持续开展技能培训,筑牢规范作业的基础。安全技术培训是煤矿特殊生产环境的需要,职工技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本人和其他人员的安全,所以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持续强化技能培训。培训要做到岗位与基本技能相适应原则,必须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真正达到下井准入率100%,持证上岗率100%。
2 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做好煤矿职工的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在企业树立安全典型,表彰先进,对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将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企业的负责人及各级管理人员应该成为安全典型和模范,以自己的感召力和行动带动全体干部职工实施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机制。
同时要积极实施正向引导。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和引导职工认清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动员和组织职工学习并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和安全规程,使职工明白什么是安全操作、什么是“三违”行为,这是安全思想教育的主要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通过以上途径,既增强干部职工按章操作、遵章守纪、按章指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又能从根本上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