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7 11:14: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专学前教育毕业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本文以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对当前就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及策略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调查
(一)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率
为完成此次论文,笔者特意从学校那里获取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情况,2015年总毕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率为95.77%,在学校各专业就业排名第二。
(二)毕业生的职业目标定位
在笔者调研访谈中,有在“你今后想从事的职业”中,有大部分学生选择今后会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有少数学生想去外资企业工作,部分学生想去政府机关工作,个别学生倾向于去国企上班。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但是真正想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只有将近一半。
(三)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实际流向差异分析
在综合对比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情况,笔者发现尽管愿意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学生比例不高,但是在大学毕业后会从事幼儿教育的相关的工作依旧是占了较多的比重。从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从事和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编制招考限制
就新疆地区而言,很多教育区都实行生源地限制,一些农村的学生根本无法在城市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同时,很多城市的民办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的时候,也会有严格的年龄限制,这让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都会认为幼儿园教师也是一个青春职业。这是一个极为可怕且影响十分恶劣的导向。
(二)职业认识有偏差
大学阶段是形成职业认同感的关键阶段,专业教育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而当临近毕业的时候,学生将会有更为明确的职业认同感;学前教育职业所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幼儿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均不高,使得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对幼儿教师职业并不认同。而且很多幼儿园更加倾向于聘任专业素养高且薪资要求“合理”的大专生,学前教育本科生在他们看来只是“好看但却不好用”。
(三)就业决策有困难
绝大多数的学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因为: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就业前景好;学前教育专业相比其他的专业无论是招考技能,还是文化课成绩都相对较低。这两个原因也使得很多高中阶段成绩中等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学前教育。而当这些学生来到大学,他们会发现自己根本对这个专业不了解,甚至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接纳这个专业。当开始学习这个专业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想着以后能够自主创业当“园长”,或者为自己未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做准备。随着毕业脚步的临近,存在他们心目中的美好幻想却被现实硬生生打碎了。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他们有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三、解决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就业观,一个社会成员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就是人们能够客观理性看待自己的就业目的和意义,决定着一个人在就业前针对就业环境所作出的就业抉择。据了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第二学期时会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四毕业时也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而在其他时候并没有开设就业相关课程,应该将就业观点的培养贯穿四年大学生活。同时,结合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让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应用,并从实际实习中感受到幼儿教育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出校园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培养良好的就业情感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就有明确教师职业情感的核心价值。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学前教育的忠诚和细心呵护幼儿是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假如一个幼儿教师将名利看得比自己的职业还要重要,做不到爱岗敬业,更谈不上对儿童的关爱,他也无法积极主动开展工作,那么他将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1]。因此,高校除了应当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当重视招收和接纳热爱学前教育的人才。
(三)提高职业技术能力
当前社会上有很多人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可度并不高,很多人甚至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即使没有文凭也能做的的岗位,只要是能够唱儿歌和画个小动物,跳舞也只需要伸伸胳膊和打腿即可。我们无法左右人们的这种想法,但是假如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有这种想法,那么就十分可怕。
(四)完善政策保障制度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如我们所熟知的“特岗”“三支一扶”等等,这些政策都是为了鼓励大学生发扬奉献精神,深入基层就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就明确提出会给予长期工作在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教师支持,从工资、职务职称以及津贴补贴标准等方面给予支持,以此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成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这也意味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最大程度落实政策,并用政策保障毕业生未来的发展。
四、总结
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问题是新疆高等教育发展孕育而生的新问题和新现象,应当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这个问题也具有很高的理论和现实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鹤.对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现状及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平顶山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7:154-156。
摘 要 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目前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体育课程与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非常类似,没有体现专业特色,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将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需要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让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活动的基本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改革非常必要。基于幼儿教师的职业需要,结合从教经验,归纳总结目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现状,发现问题,找出改革对策,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 学前教育 职业需要 体育课程改革
我国从上世纪80年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坚定不移的推进教育改革,到目前以同志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提出“全党全社会要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我国的教育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改革,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高职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教师体育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幼儿教师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一、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现状
(一)体育课程内容与幼儿教师职业需要脱节
目前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没有体现专业的特色,也没有与幼儿教师的职业需要相衔接,还是与以往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基本一致,以至于学生见实习时没有办法参与到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中去。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只是在单纯的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是幼儿园体育活动需要的幼儿基本体操、游戏、基本身体活动等内容较少,在进行改革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在七个学期的体育课中必修结合选修,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专业的针对性。
(二)体育课程目标设置与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偏离
幼儿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幼儿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作为幼儿教师应具备区别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基本体育教学能力。目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目标与传统的是锻炼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目标基本一致,幼儿教师所需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没有得到培养。我们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需要和职业发展,制定专业特色目标: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幼儿体育教学基本能力,游戏活动组织能力等幼儿教师职业技能。
(三)中职体育课程与高职体育课程没有贯通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有体育课程和体育课程,然而中专阶段和高专阶段的体育课程没有很好的贯通,有些体育项目中专阶段开设过而大专阶段又以大量课时开设,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项目少了,能力也就相对比较局限,所以我们要结合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将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中专和高专的体育课程以发展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基本体育教学能力等目标合理统筹体育课程内容。
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缺乏师范性
学前教育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她们担负着教育祖国花朵的重任,所以作为教师她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在五年学前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会利用自己所学进行教学。目前五年制学前教学专业的体育课只是局限于身体锻炼和技能的学习,而对于学生们如何进行幼儿体育活动的基本教学、幼儿心理生理知识等内容却没有涉及,所以学生们五年毕业后只是锻炼了身体,然而对于幼儿园的体育活动组织却一无所知,导致学生们毕业后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岗位需要,限制了她们的职业发展。
(二)课程目标设置缺乏针对性
目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根据人才培养计划的总目标进行了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方式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在未来幼儿教师岗位中的基本体育能力,然而对于学生应具备哪些基本体育能力没有明确提出,且多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没有根据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特点设置教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便发展学生们的进入岗位所需要具备的幼儿体育活动基本教学能力。
(三)课程评价标准的不科学性
我国教育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评价标准是:过程性评价,评价指标简单,评价理念有碍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指标要多元化,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评价理念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基于幼儿教师职业需要,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改革
(一)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体育活动教学能力还有具备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知识。但是幼儿教师的身体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身体健康是幼儿教师从事教学等社会活动的基础,所以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而且要具备基本的幼儿体育活动教学组织能力。然而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教学时要区别于其他年龄段的体育教育方法和手段,这就决定了对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中要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增加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毕业时快速适应岗位需要,对于以后在岗位上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在中职阶段主要进行发展学生体质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到高职阶段结合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和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需要,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幼儿体育活动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幼儿健康知识讲解、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指导,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等,实现园校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加快学生作为幼儿教师的岗位发展。
四、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与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衔接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师范行与职业性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特征,体育课程不应再继续传统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需要,不断的优化体育课程内容,以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作为幼儿教师的职业需要。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第一年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教学目标,可以开设一些田径跑步类的项目和武术项目,还可以加些队列队形内容;第二年可以开设幼儿基本体操,幼儿广播操,幼儿运动卫生知识,球类等内容,可以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开设民族传统项目;第三年可以开设健美操和啦啦操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创编和训练基本知识,用以幼儿园日常早操的指导和创编,还可以有幼儿体育游戏、幼儿体育教学方法、幼儿体育课程设计等与幼儿园课程相关的课程;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教学实践,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实践给予指导,以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7(22):17-21.
[关键词] 专业;英语;幼儿;责任
一、中国幼儿英语教育现状
据教育部对中国幼儿英语教育情况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是师资,对于幼儿教育,这同样适用。目前,中国幼儿教育在师资方面差异性很大,这些差异主要来自幼师和环境。
现在中国绝大多数城乡幼儿英语教育的主力军是高中或者英语专业大专生,在部分小乡镇,有时可能连幼师证都没有,这些幼师从事幼儿教育时,凭借自己所学不多的英语知识和学习经验,怀着教书育人的热情和对孩子的爱心也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但是在比如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里,幼儿教育就会领先很多,因为在这些大城市里对幼师学历要求很高,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生等学历的幼师比比皆是。这样的城乡环境和幼师水准所产生的差异是不能够忽视的。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幼儿英语教育是出去父母教育之外对幼儿启蒙起着决定性的一个环节。在幼儿英语教学上如何做到有地方是吸引小孩子值得大家去分析学习的。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上,首先要要求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学生要学习并掌握幼儿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在自己学习的同时独自揣摩如何运用心理学等专业课程。
其次,要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外,学生还需要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职业修养,养成严于律己的生活作风,需要学生具备完善的心理和较强的交际能力。
最后,学生要有扎实的技能。比如:歌唱能力,舞蹈能力,绘画能力,做游戏能力,弹琴能力等能力,最好能够在某一方面拥有特长。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1、提升学生对英语课程的重视度
学生不重视幼儿英语教学课程是导致学生毕业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只有学生重视所学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合理运用知识。提高学生重视度的关键是将所学与学生自身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唤起学生对幼儿英语教学课程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幼儿英语教学课程有了兴趣就会自发的、主动的去学习这些课程,这样将会为学生结合实际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要做到教学中因材施教,学校就要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手段是更有针对性的,这种教学方法是更为务实有效的。学校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所学知识程度整体相近的优势,一方面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来充实自身;另一方面这样实行分层教学可以让教师教学更为行之有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要增加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添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面对的是幼儿,增加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可以让学生走上教学岗位后更好地适应多媒体教学,因为在现代社会,幼儿教育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就是多媒体教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孩子们带来乐趣,孩子们会很喜欢这种感官性强的教学方式。当然在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中,中职学生自身可以感受到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强烈感官体验,这样也能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师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4、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只有以兴趣为指向,以良好的教育手段加以培养,才会在领域内做出巨大进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可以采取课外活动等形式来营造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比如说可以在户外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户外活动中彼此交流,在学生彼此交流的同时,教师做相应引导,这样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中职学生基础一般比较差,想要短时间让他们得到质的飞跃很难,教学要循序渐进的前提就是让学生热爱所学,而这正式兴趣所能起到的效果。
四、总结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的对象是中职学生,而中职学生的工作对象是幼儿,只有加强中职学生对幼儿的了解和对英语教学的热情,才能让学生在从事幼儿教育时,凭借自己所学的专业英语知识和学习经验,怀着教书育人的热情和对孩子的爱心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将教学融入到与幼儿游戏当中,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得到大家的认可。幼儿是国家的希望和明天,做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既是对中职学生负责,也是对国家负责。希望所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育工作者秉承责任第一的原则,将耐心、信心和责任心的工作理念在教学中传授给中职学生,让学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岗位上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
参考文献:
[1]雷慧.中职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考试周刊.2007年7月.
[2]黄建鸿.职业中等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英语辅导.2006年10月.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舞蹈教学 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自治区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前教育专业(藏教高[2012]19号,专业代码1104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92-01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专业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婴幼儿舞蹈教育知识,并具备基本的舞蹈训练技能。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舞蹈课是这门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其不同于舞蹈院校的教学性质,更有别于业余舞蹈教学。为了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国务院于2010年颁布了《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文件的要求,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积极探索舞蹈教学质量提高的路径。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学习目标有偏差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科学的课程设置,许多学者指出学前教育专业层次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独特性,根本不能胜任学前教育的教学任务。作为培养学前教育舞蹈师资的教学活动,其主要培养幼儿园师资为目标,并要求培养的教师具有创作、表演、编导等综合能力,其不但能规范性示范,同时还要掌握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及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只注重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少留有时间安排学生的舞蹈编排与设计,使得学生很难体会舞蹈的乐趣。同时,很多学生只是一种简单的模仿,很少有原创性的东西。[1]所以,教会学生掌握舞蹈技艺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才能及组织安排舞蹈节目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领悟舞蹈的精髓并在工作中运用自如。
(二)对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舞蹈教学,同时又不同于舞蹈爱好者的训练,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只有更好的认识到这门课程的价值才能有效发挥这门课程的教学功能。在学前教育舞蹈技能课程中,教学、表演与编导是三门相互独立的不同学科,且每一学科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达到学科的要求。所以,舞蹈教学的任务是相当繁重,且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很多教师与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认识还停留在一系列的舞蹈组合、基本功及成品舞上,课堂教学与学多存在走过场及应付的心态,课余时间也很少进行练习,更缺乏经验的总结与思考。这必定会影响学生今后自身的发展,并为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设置了很大的障碍。[2]
(三)舞蹈教学课时少,学生基础较差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课时大都很少,一种民族舞的学习时间一学年一般只有十几节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一种民族舞蹈是非常困难的,这便使得学生刚刚对舞蹈有些基本的认识,就不得不结束专业课学习的现象。高校招生的对象一般为高中毕业生,大多数的新生舞蹈基础不好,还有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学习过舞蹈,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具备跳舞的条件。这就需要从最基本的舞蹈教育入手,同时这些学生还不得不学习诸如民族舞、儿童舞等的创作,有着基础差与课时少相冲突的问题。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有利因素分析
(一)专业目标明确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对象是未来的婴幼儿教师,其目标明确,舞蹈教学是培养婴幼儿的舞蹈教学能力。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不能与专业的舞蹈教师相比较,同时还与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学习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样,在教学训练上教师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训练的内容也会有所取舍。总之,舞蹈教学一定要突出婴幼儿教育的特点,这并不是降低教学质量,而是教育的可行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问题。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才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舞蹈教学的成人优势
经过多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对于从来没有学习过舞蹈的学生而言,舞蹈便是一扇崭新的大门吸引着他们。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与学习的自觉性会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另外,舞蹈训练是残酷的,对于成人而言,其抑制力明显高于少年,他们往往具有不怕苦的精神。对于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舞蹈训练是“痛并快乐着。”[3]最后,成人的大脑发育已经成熟,并有着多年的学习积累,有着较强的理解与学习的能力。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他们接受能力强,对于技术性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理解并掌握。同时,较强的智力因素还能培养学生探索广阔的舞蹈学习空间,以补充课堂上的不足。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路径
(一)根据专业要求,注重情感表现力的培养
舞蹈技能的训练有着广泛的内容要求,其基本功的训练内容也很多,要想符合规范要求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例如,地面的练习使得很多学生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难做到规范、标准。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训练应依据其专业要求,尽可能兼顾全面,突出训练内容。对于不同的专业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训练应抓好基本手位及身段的练习。通过这种练习便能很好改善学生生活动作的常态,体会到舞蹈的初步感觉。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训练,对学生的动作幅度、速度等的要求不能过于机械,对跳、转等技巧性的动作可以作为接触性练习。另外,婴幼儿的舞蹈虽然简单,但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应综合孩子对舞蹈的理解与感受,注重表演时的情感表达。教师通过自身充满感染力的表演将学生带入舞蹈的殿堂,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舞蹈所展示的内容。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忽视了对幼儿舞蹈兴趣的培养。这就需要在学前教育舞蹈创作上,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内容生动、有趣的舞蹈教程。我们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感知舞蹈的魅力,分析及处理人与物,这样就会产生艺术化舞蹈的乐趣,这样才能吸引学前儿童的情感与兴趣。另外,通过丰富的民间舞蹈形式来启迪学生,提倡适于学前儿童学习的舞蹈形式。这样,就能更好培养孩子对舞蹈的表现力、鉴赏力等,进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4]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训练,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舞蹈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而创新舞蹈编排,这对学生毕业后的舞蹈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学生知识传授与能力的培养
舞蹈是一门艺术,主要是动作的学习,教师在教授舞蹈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动作的名称,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例如,可以采取舞蹈技术训练课的方式,在技术训练中融汇舞蹈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选择那些具有不同风格的舞蹈进行练习,增进对不同舞蹈艺术的认识。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引导学生组织舞蹈协会、排练舞蹈节目、参加文艺演出等,让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美学有着更为真切的认识与感受,其舞蹈技能也能得到进一步锻炼与提升。另外,教学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在理解舞蹈动作语言的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教学语言能力。通过课堂学习、课外实践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思考。教师还应指导他们正确分析舞蹈动作,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纠错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建议[J].吉林教育,2003(1):36-38.
[2] 游洁.提高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途径新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3):85-88.
[3] 赖晶晶.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之浅见[J].科技信息,2012(7):31-33.
[4] 高依依.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途径分析[J].小学科学,2004(1):7-8.
对学前教育质量的判断应该是既关注自然属性也关注社会属性、既关注合规律性也关注合目的性、既关注事实判断也关注价值判断。学前教育质量应该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有机统一。学前教育质量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的学前教育物品分配之中。其中包含三个问题:分配什么样的学前教育物品、怎样分配学前教育物品以及这种物品分配是否达到学前教育物品受惠者的目的。第一个问题属于事实判断,称之为学前教育质量的耐用性或自然属性问题,后两个问题属于价值判断,称之为学前教育质量的优劣性或社会属性问题。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公共政策学的政策分析基本框架和政策评估框架,[1]269~271,371~374提出本文三个省的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的政策评估框架如下:1.学前教育质量的耐用性政策取向评估。基于学前教育质量表现为学前教育物品分配的观念,学前教育质量的耐用性指标有:①师资的充足性,②设施设备的充足性,③经费投入的充足性。2.学前教育质量的优劣性政策取向评估。优劣性指标有:④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⑤课程资源、课程实施与儿童发展水平的匹配性,⑥学前教育价值的体现程度。3.耐用性与优劣性政策取向比较性评估。⑦比较性指标反映政府在评估时更倾向于哪一个方面,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政府对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时的政策取向,如效率主义、管理主义政策取向等。
二、对三个省的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的政策评估
(一)样本抽样方法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我国23个省(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本研究在东中西三个地区分别随机抽取一个省作为样本。经分类随机抽样,分别选取福建省(东部地区)、江西省(中部地区)、甘肃省(西部地区)。三个省的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均来自该省教育厅网站正式公布的文件。福建、江西、甘肃三省的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在政策文件表述方式(依据教育评估学制定表格化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一级指标(主要有园舍条件、师资队伍、教育教学、保育与安全、儿童发展等)、指标体系的运用等方面有许多共同性。因而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二)对样本的政策评估
1.耐用性评估
①师资的充足性。三省都将师资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规定,包括师幼比(以及保育员、保健员、厨师等其他人员)、学历、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资格证、培训、教师素质等关键指标。从以上关键指标归类分析可以看出,师资充足性方面,三个省在量的6个指标上(师幼比、其他工作人员、班额、学历、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几乎惊人的一致,具有充足性导向。除学历、专业技术职务两项指标外,均执行国家标准或高于国家标准。仔细分析三省对学历、专业技术职务两项指标要求,发现高学历、高职称是示范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即教师学历要达到国家标准,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80%以上(江西省对本科毕业学历要求占20%以上);甘肃省要求在园高级教师占40%以上,一级以上职称教师占80%以上。三个省在质的指标上只有2个(教师素质与培训)存在质的差别。三省在质的指标上的共同性“教师素质”表现为教育观、儿童观以及不得有违法行为。只有福建省提到了幼儿教师的五个教育教学能力。在如何提升教师素质方面,三省都强调了培训的重要性,仅有福建省规定通过课题研究、园本教研等手段提升教师素质。可以看出,在师资充足性方面,三省基本都呈现为量化指标清晰、操作性强(特别是甘肃省教师学历与职称的规定尤其显著),质性指标模糊、操作性不强。这种对师资充足性量化指标的具体要求会导致两个不利后果:一是教师的纵向流动不合理,优质教师向示范幼儿园流动集中,损害了其他幼儿园和儿童发展的利益;二是学历主义与职称主义泛滥,忽视了能力与素质建设。从三省的师资充足性指标分析,除福建省外,另外两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不够重视。
②设施设备的充足性。根据对文本的指标分析,三省在设施设备充足性方面全部执行教育部的最低标准规定,主要涉及到幼儿园环境(绿化、美化、儿化、教育化、安全化)、户外活动场地、各类教室活动室等构成、教育设备、保教书籍等,全部表现为量化指标。在设施设备充足性方面没有考虑地方的特殊性,如福建、江西两省空调设施、甘肃省的取暖设施等。③经费投入的充足性。三省在经费投入充足性上均采用“稳定增长“”加大投入”等模糊表达方式处理,没有明确的公用经费、基本建设经费、人员经费等规定。如福建省“:有稳定的经费来源,通过主办单位拨款、家长合理缴费、社会及个人捐助等多种渠道,能满足幼儿园教育教学、师资培训、设施设备、环境创设等方面的需要”;江西省“:地方政府和主办单位加大对省级示范幼儿园的经费投入,做到逐年增长,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的运转;社会力量办园收入的30%须用于幼儿园基本建设”。另外甘肃省仅规定举办者在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期间要投入50万元以上。因此,可以说经费投入充足性的政策导向不明确,弱化了举办者的经费投入责任以及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2.优劣性政策取向评估
④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在三个省的政策文本中,只有福建省专门设立一个一级指标“幼儿发展”,用以评估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江西省仅在一级指标“教育与教学工作”中列有一个二级指标,谈到儿童身心发展,分值仅为12分(该一级指标总分为140分)。甘肃省在二级指标中也没有提到儿童发展问题,仅在办园理念一级指标中散见。福建省按照五大领域以及小、中、大班三个层次分别评估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指标内容清晰,具有可操作性。⑤课程资源、课程实施与儿童发展水平的匹配性。按照课程设置、教育活动目标、教育活动内容、教育活动实施、教育活动评价等五个要素对三省的课程资源、课程实施与儿童发展水平的匹配性进行政策取向分析。福建省基本以儿童发展为本位进行课程设置与实施的评价,江西省与甘肃省两省基本上是从幼儿园管理和政府评价角度进行指标设定。这体现了儿童发展本位主义与管理本位主义两种不同的政策取向。前者具有较好的匹配性,后者缺乏匹配性。⑥学前教育价值的体现程度。发展学前教育的核心价值,必须关注这种价值的源起是3~6岁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福建省的评价指标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发展价值,努力回归学前教育的本体价值。江西省和甘肃省的评价指标更多地关注学前教育的管理价值和幼儿园发展价值。
3.耐用性与优劣性政策取向比较性评估
⑦比较性指标。比较性指标直接反映政府在评价学前教育质量时的政策取向,即耐用性政策取向,或优劣性政策取向,还是二者取得某种程度的平衡。因为三个省均采用赋分法进行评价,只需要计算这两类指标的权重比值就可得出政策取向。既关注省级示范幼儿园评估中的耐用性指标(权重占全部指标的0.3),更关注优劣性指标或者说儿童发展(权重占全部指标的0.41),二者的权重比为0.73:1。江西省和甘肃省两省关注耐用性指标甚于优劣性指标。特别是甘肃省,其耐用性指标的权重与优劣性指标权重之比是2:1。三省在学前教育质量的政策取向差异性一目了然。三省的学前教育质量的政策取向自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呈现为由关注优劣性为主向关注耐用性为主发展。这种现象可能与三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教育观念等有关。
三、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政策取向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政策取向?毫无疑问,学前教育质量即学前儿童的发展质量!这个观点必须予以明确。现代学前教育的两大使命是“发现儿童”和“发展儿童”,而学前教育就是从“发现儿童”出发,唯有“发现儿童”才能“认识儿童”,缺少了对学前儿童的发现、研究和认识,就无法称其为学前教育,也便无从谈及学前教育的质量、质量评估及政策取向。
(一)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政策取向必须尊重学前教育的本质
3~6岁儿童的天性是“玩”,是游戏,其本质是主体参与的自主的模拟活动,具有自主性和假想性的属性,其目的是获得生理和心理的。游戏对于3~6岁儿童来说,是他们快乐和幸福的存在方式,作为人的本质在他们的游戏活动中生成,并完成此阶段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过程;同时游戏也是他们进行交往与表达的重要形式和方式。幼儿园游戏活动是根据3~6岁儿童身心与年龄发展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具有连续性、阶段性、递进性、全面性的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3~6岁儿童主体参与的过程。学前教育本质上是在教师指导下3~6岁儿童主体参与的游戏活动过程。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政策取向应该在了解和认可3~6岁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呈现,应依据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3~6岁儿童自发的活动提供适合的、适当的指导,以促进3~6岁儿童的行为、情感和认知的全面发展。
(二)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政策取向必须体现学前教育的价值
学前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3~6岁儿童发展的价值,且这种价值的源起是3~6岁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对此,庞丽娟等人总结最新脑生理、心理研究成果对学前教育的核心价值进行了科学证明。7~10、3~6岁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和表现方式。因此,在提高和评价学前教育中忽视以自主性和假想性为本质属性的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而以课程、教学、识字、算术等代而替之,以耐用性指标代替优劣性指标,必然导致学前教育本真价值的迷失,必然导致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成为办园质量评估、教师质量评估而不是儿童发展质量评估,必然导致管理主义和效率主义至上以及工具理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政策取向而不是儿童发展为本和价值理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政策取向。
(三)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的政策取向必须转向儿童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学前教育质量是学前教育物品(园舍、经费、师资、课程、环境、机会、对弱势儿童的关爱、营养、卫生、安全、健康、学前教育过程、保教方法、评价等都属于学前教育物品)分配的结果,包括分配什么样的物品、怎样分配学前教育物品、分配的效果如何,即由资源配置、实施过程、终极关怀构成的统一体。分配什么样的学前教育物品由现实的社会发展水平决定,分配的效果如何属于未来的期待,由现实的分配什么样的物品和怎样分配学前教育物品决定。当一个社会能够分配什么样的学前教育物品一定时,怎样分配学前教育物品就成为分配的效果如何的决定性因素。怎样分配学前教育物品由社会、幼儿园、家长的学前教育观念以及政府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政策取向等多种因素决定。其中政府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政策取向对于是否合理分配学前教育质量起主导性作用。
四、总结
关键词: 学前英语教师 专业素质 培养策略
引言
学前英语教育教学活动能否得以成功实施取决于师资质量的高低。打造专业的学前英语教育师资是我国学前英语教育得以顺利而成功开展的基石。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通过调查和访谈,对师资现状及学前英语专业发展需求进行总结分析。结合大专层次学前英语师资的教学实践和产学研成果,借鉴国内外教师教育经验,就学前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分析,探索出适合专科办学层次学前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一、学前英语教师的培养目标
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特点,学前英语教师应能够采用先进的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一名称职的学前英语教师首先应当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其次应当是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学前英语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全面掌握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综合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幼儿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能独立组织幼儿一日教育教学和保教活动,能独立设计和组织学前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并有着崇高的幼儿双语教育职业理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学前英语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构建
基于以上培养目标,学前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应从以下四方面建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理念,以及职业态度;身心素质。
(一)专业能力。
1.制定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制定幼儿英语教育和五大领域教育教学目标。
2.创设和利用教育教学环境的能力。包括制作教具,创设适合幼儿学习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创设健康、安全、愉快、轻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能力。
3.教学能力。即幼儿英语语言教学能力和幼儿园五大领域(社会、健康、艺术、语言、科学)的教学能力。
(1)选择教材、分析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能够根据手边教材,分析语言知识点,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3)幼儿英语教学法的运用能力。
(4)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
4.评价能力。对幼儿学习效果及幼儿教育相关教育教学的评价。
5.反思能力。
6.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
7.科研能力。
8.与幼儿、家长及同事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
9.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
10.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
11.终身学习的能力。
12.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13.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具有听说读写译的中级水平。能用英语流畅地组织幼儿英语教育教学。
14.具备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相关技能,以及唱、跳、弹、画、说等艺术技能。
(二)专业知识。
1.双学科知识。首先是幼儿教育学科的相关知识,包括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知识。其次是英语学科的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英语语言本身的特点和核心问题理论知识,语法和听、说、读、写、译等综合知识基础。
2.深厚的双元文化基础知识。
3.职业智能和职业修养;职业道德相关知识;教师法和教育法规知识。
4.通识知识。包括人文、社会、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5.师范类教育相关知识。包括基础教育相关的基本知识,如教育学、普通话、计算机。
6.教学法知识。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教学法知识,游戏教学法,以及幼儿英语教学法的相关知识。
7.艺术类理论知识。包括声乐、乐理、绘画、琴法、舞蹈创编等知识。
(三)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理念和职业态度。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具有崇高的双语教育职业理想。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幼儿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幼儿英语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幼儿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树立先进和开放的教育理念,保持教育工作的前沿性、时代性和前瞻性。其次,要有健全的人格;恪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无违法乱纪行为和犯罪记录。此外,要做到敬业乐业,在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中,要富有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对幼儿富有爱心、热心、耐心和细心。热爱幼儿,关爱幼儿,帮助幼儿,让孩子感觉到安全、幸福、轻松。
(四)身心素质。
学前英语教师要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有稳定的情绪,乐观开朗的性格,积极向上、豁达、平和的心态,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同时,要具有同理心,能够正面地理解社会、理解孩子;跟家长、同事、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良好的身心素质能给孩子营造安全、健康、和谐、轻松,充满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且能够影响和引导幼儿,有助于幼儿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帮助幼儿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三、学前英语教师培养的策略
(一)优化学前英语教师教育者师资。
学前英语教师教育者自身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师资培养质量。教师教育者只有熟谙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教学动态,以及最新的教学方法,了解学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才能从宏观上把握学前英语教师培养的方向和专业素质培养的策略,引领学生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学习,并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由于学前英语教育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大多数学前英语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者都没有幼儿园一线的英语教育教学经验,处于“单专业”的教师模式。学前英语教育教学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双专业”,即既精通学前教育教学又熟练掌握英语语言能力,以及英语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学前英语教师教育者应是具备“双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其应深入幼儿园一线,进行蹲点和调研,并大力提升产学研的力度。此外,有些教师教育者从业前未能接受师范教育,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也应加强自身教育教学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才能在教学和实践中给予学生专业上的指导。
(二)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学前英语教师坚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1.建立双学科知识课程模块,实现学前英语教师职业岗位的个性化要求。
确立以学前教育学学科课程和英语语言学学科课程,双学科课程为主打课程的课程体系,辅以艺术类课程,人文通识课程,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法和幼儿英语教学法相关课程。
2.重视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突出学生英语语音和口语能力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深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功的培养,尤其要突出学生英语语音和口语能力的培养。用英语流利地组织课堂的专业能力要求学生能用英语思维,顺畅地进行交流。此外,学前英语教师是幼儿的启蒙外语教师,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发音,学习拼读英语。学前英语教师发音的正确与否与幼儿发音的正确与否是成正比的。由此,学生良好的英语语音是非常重要的。
3.增加选修课比例,选修课程成为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突出双学科课程教学的前提下,设置人文、艺术、教育管理、心理素质修养、跨文化交际、双语教学、幼儿语言学、教育法规等各种类型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突出师范性,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从业过程中形成积极正面的职业态度,提高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4.突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理论服务于实践。制订完善的实习实训方案。根据每学期开设的课程,安排不同的见、实习内容,并保证见、实习的充足课时量。
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分析教材、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育教学的能力,更要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反思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能力,教师通常通过反思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强化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的目的。可以通过观摩,对他人的教学进行评课,兼并学生上课、自评和他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反思,从评价和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如教学目的的合理设定,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如何掌控课堂等。反思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想出解决方法,再实践、反思,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
在见、实习过程中,加大跟学生交流、指导、合作的力度。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及时给予学生专业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和儿童观,坚定从业信念。不容忽视的是,实习对学生职业情感和态度、职业思想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的挫折感是导致学生毕业后放弃幼教职业的重要因素。在见、实习过程中,学生会经历茫然、畏难、不知所措、害怕、兴奋、富有成就感等情感体验。在实习初期,由于没有经验,而且进入到一个陌生环境,学生很容易产生恐慌、挫败的情感体验。大学指导老师与幼儿园指导老师要建立双向合作,实习前建立沟通,共同为实习指导学生制订指导计划和策略。双方积极反馈,及时为实习学生解决专业上的困惑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培养学前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阶段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学习科研方法和提高科研能力的关键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育者要突出科研的意义。引导学生重视科研,并认真教导学生科研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做科研、乐意做科研,在以后的从业过程中能以科研促教学。
(三)重视学前英语教师职业情感、敬业精神的培养。
崇高的双语教育职业理想是学前英语教师实现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职前培训对幼儿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学生今后的职业选择。师资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新手敬业精神的缺乏,以及学前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目前较突出的问题。可通过邀请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士地讲座,以及优秀学员举力经验交流会等,重视见、实习过程的情感因素,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正面地了解幼儿教育职业和专业的特点。通过选修课,学习交际技能和心理调节技能。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操。另外,可建立“导师制”,指定特定的教师在专业上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引领学生的专业发展,帮助其理解职业特点,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四)培养学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专业素质。
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前提。首先,在新生刚入学时,可通过专业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专业特点、所需培养的专业素质,从而树立职业理想,并做好专业和职业规划,培养专业发展意识,为未来专业发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其次,发挥校园隐性文化的作用,强化专业发展意识,提高专业素质。社团的英语童话剧表演,英语文化节,幼儿英语教师全能比赛,游戏设计比赛,英语歌曲大奖赛等课外活动,都能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专业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资源,了解国内外学前英语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新动向、理念及经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
(五)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学前英语教师将来从业储备丰富的教学素材。
教师教育者可为学生建立一个学前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包括优秀的教学案例,艺术作品集,优秀教具整合,幼儿英语歌曲集,幼儿英语童谣集,幼儿英语故事集,西方文化习俗集等,为其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储备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六)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考核体系,确保培养高质量、高标准的专业素质。
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过程中,采取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让学生成为主体对象,他们既是评价的参与者,又是评价的合作者。评价可分为自评、他评、师评三部分。评价内容从课堂表现、出勤、小组活动、平时测量、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综合因素进行考核。技能课程,如语音、教学法等,采取考核证书制,在修满语音课的所有学时后,进行技能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不合格者无证书,需要再培训、再考核。考核是否合格跟毕业、就业挂钩,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对能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2011.12.12.
[2]长沙师范学院内部资料.
[3]Shulman,L.S.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57.
[4]陆敏.幼儿英语教师的知识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9.
关键词: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策略
一、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语言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婴幼儿阶段又是人类语言技能的习得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教师对于幼儿习得语言技能以及语言表达水平的发展上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素养,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素质。所谓口语素养,则是指人们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之上,受后天成长环境、语言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实践认知活动,获得的在语言知识储备、表达能力、思想道德品质、意识水平等方面能力的体现,也指人际交往中的接人待物、为人处世、随机应变、谈吐举止、表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狭义的口语素养指以听、说能力(即吸收和表达能力)为基础的,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及语言习惯的一种综合素质。
口语素养既包括有声语言,即使用标准或比较标准普通话,做到语音准确、清晰、有力度,节奏鲜明等要求,又包括无声语言——表情语和体态语。
对幼儿教师来说,面对对文字知之甚少的幼儿传授知识,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口语表达能力更是取得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师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口语水平的高低对于从事启蒙教育的幼儿教师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我校现状分析
在幼儿师范类专科学校,教师口语是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存在的,它的设置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师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幼师生职业口语技能的素养,此外,它的开设也起到推动幼师教学的改革的作用。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系1984年成立的贵阳市乃至贵州省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中等专科学校——贵阳幼儿师范学校。随着经济、教育水平的发展,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贵阳幼儿师范学校于2012年成功升格为一所高等专科学校,成为了贵州省幼儿教师培养的最大基地,并领衔贵州省幼教事业的发展。
但由于升格后生源结构剧变,招生途径发生变化,以及口语教学的不受重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宜现在的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了学生语音水平整体下降,相当部分的幼师生口语素养普遍偏低。
我校在升格后实行多种招生途径,生源由以前单一的中职生变成了现在的高中毕业生、中职推优生等多样生源;从招生类型看有高考统招、自主招生、中职推优、中职单报高职;从学制上看分成五年制大专、三年制大专。这样复杂的生源情况给我们口语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巨变,相应的课程设置也应该进行调整,但是,为了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作为基础课的《教师口语》课程设置由原本的两年缩短成了一年,并将《教师职业口语》这门课程直接删掉。可见,学校为了突出专业理论知识而轻视教师口语水平的发展也是导致学生口语素养降低的原因之一。
(一)学生方面
1.生源构成区域背景、口语学习背景
据笔者作为学校一线口语教师及兼职辅导员的身份了解发现:学校学前系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生中有90%左右来自贵州的各乡镇的农村家庭,从小没有接受过规范的普通话教育。这其中还有五分之一左右的来自少数民族乡镇或者村寨的同学甚至除了在影视剧上接触过普通话外在学习和生活中几乎从来没有运用或者学习过普通话。這就导致了这些学生听辨音能力、语言模仿能力较差,语言感受力、表现力水平偏低的状况。
2.成长环境背景
还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师资水平有限以及家庭环境的限制,导致这部分学生除了语音面貌不佳外,还存在性格上胆怯内向、自卑羞涩;学习上,态度不积极、不主动,兴趣不浓,习惯不佳;文化素养上,知识面窄,知识储备量偏低,阅读量较小,阅读作品水平不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等,文化素养水平较低;语言表达上,用词不准确,逻辑性差,思维混乱,内容空洞无物等。综合表现为认知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较差。这给我们的口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学校方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校升格前《幼儿教师口语》这门课程是开设两年,第一年为《语音基础》《等级测试》,第二年为《一般口语》《职业口语》,而升格成为大专后,除了卓越计划实验班保留了原有的课程设置之外,普通班的学生都只保留了第一年的《语音基础》《等级测试》课程。《幼儿教师口语》课就变成了语音学习的课程,课程性质发生了改变,课程目标也变成了为取得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而服务。原有的《一般口语》《职业口语》这两门课程直接删掉了。这样的状况导致原本语音面貌、文化素养就欠佳的学生口语素养的提升愈加困难。
2.重视程度不够高
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高、学习机会较少、培训经费较高、培训周期较长等原因,致使口语教师想要通过外出学习提升的需求很难得到学校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导致相关的交流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十分缺乏。
3.教材适用性欠佳
市面上教材版本众多,内容编撰较好的是我们学校升格前一直沿用的由苑望主编的《一般职业口语》和《幼儿教师口语》。但随着我校的升格,学生生源的变化,致使这些教材不适应于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了。但是市场上又找不到符合我校特殊情况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教材。
4.课程认识有待考究
谈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人们往往只是想到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谈发展必谈五大领域,但是却忽视了口语素养的影响力,并且还把口语能力培养与幼儿语言领域完全割裂开来,并将口语素养的培养仅仅看成是普通话水平的培养。其实,口语素养能力培养不仅是语言学领域学习的基础,更应该是语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培养策略
3~6岁的儿童是幼师学生的教育对象,但这一年龄阶段的学龄儿童一般不具备文字识别能力,所以语言成为了他们认识世界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而作为他们言语能力主要传授者之一的幼儿教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使幼儿通过教师们富有感染力的有声语言去认识客观事物,接受教育,并能顺利、愉快地同他人交往。所以,为培养我校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让我校的口语课程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我做了思考总结,并得出提下建议。
(一)学生方面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从语音方面加强普通话水平的练习力度,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增强学生自信心,让他们首先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其次,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是单一和孤立的,同样,《教师口语》的学习也不能仅限于课堂上讲授的一点知识。要想提高幼师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需要他们平时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拓他们的眼界,广泛地涉猎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口吐莲花,出口成章。所以需要教師们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增长他们的见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学校层面
1.课程设置改革,制定校本教材
既然市场上现有的教材不适应我校的具体情况,而我校口语教学团队又拥有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超的老、中、青教师团队,则完全可以试着编写适合自己学校学生情况的校本教材。而关于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学生水平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或者和学前教育系专业课程中的语言领域课程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研讨,让幼师生口语课与语言领域课程有效衔接,为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2.开设选修课程
在选修课中开设与口语相关的适合各种层次的水平学生的兴趣培训班,帮助学生尽快提高口语素养和水平。
3.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氛围
(1)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坚持说普通话,形成一种具有师范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2)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等平台引导、吸引学生说普通话,提升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
(3)开设多种与普通话或者口语表达相关的社团,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迅速提升。
(4)校团委、学工处及下设学生会等组织机构积极开展与口语表达相关的学生活动,提升学生对于幼儿教师口语素养能力的认识。
4.学校加强重视
任何专业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学校的重视,而只有学校充分重视才能从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各方面提供支持,也才能迅速促进并提高学生的口语素养。
(1)增加课程学时。素养能力是一种知识、能力的长期积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速成的,只有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飞跃。
(2)送口语教师参加相关课程的培训和学习。
(3)支持参加口语教学交流会、学术报告年会,甚至是自己牵头举办省级教学交流会等。
(4)加强经费支持。经济是支撑一切活动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任何方面都难以得到快速的进步。
5.系部加强重视
除了学校层面的重视之外,系部也应加强重视。因为学校层面的支持和规划只能是方向上的相对笼统的,但具体落实的层面却需要系部去加强管理和实施,所以需要系部也加强重视。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系部可做的方面包括:第一,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强化现有的“青蓝工程”项目;第二,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和数量,打造精品教学团队。
四、结语
提高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单独某一方面的努力就能达到。它必须是滴水穿石的日积月累,且需要“多管齐下”才能迅速见效。所以,要提高幼师生的口语素养能力是一个需要学生、学校两方面配合,共同努力的长期的发展过程。因此,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策略需要从学生、学校层面齐抓共管,才能早日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伯奎.教师口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易进,林丹华编著.幼儿语言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3]晓义主编.语言素质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论文摘 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发展学前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幼儿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只有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才能适应幼教改革的浪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它仍是国家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城乡发展不平衡等。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迎来了机遇。在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对象,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和受益者,同时教育改革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幼儿教师是很难应对改革带来的改变和挑战的。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出台,其中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有专门的要求,要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的教育专业,2010年还特别批准了5所幼儿中专,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的培养模式。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努力做到3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5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可以看出国家、社会、家长对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重视。
那么,什么是素质?素质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更不是简单的量化。人的素质是一个人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品德上的严格自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还必须具备诸多优良的素质修养,比如思想品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基本文化素质、人文素质等。
一 思想品德素质
1.较高的思想素质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是非常重要的。人的思想会影响行为,幼儿教师的思想素质会直接表现在她的言行举止中,幼儿教师应以真善美为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以健康积极的思想指导教育工作和生活,使它融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
幼儿天生好奇心强,好模仿,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就是幼儿最生动、最直观的学习榜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幼儿与教师相处的时间最长,受他们的影响也最深。幼儿教师的地位甚至超过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在孩子们眼中教师是聪慧的、权威的,老师的话比父母的话更具有威信,所以幼儿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现在幼儿教育机构和家庭都很重视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孩子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尊敬师长、爱护幼小,还有很多幼儿园借鉴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蒙学教育,教幼儿从小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蒙学著作。大多数孩子都能背得滚瓜烂熟,但真正落实在行动中的却不多。孩子们都会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但是有好吃的、好玩的东西时还是会互不谦让。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言行教育幼儿,效果会更好。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要求孩子做到呢。
2.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幼儿教师应该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但实际上,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却不容乐观。纵观当今时事,虐童、辱童的事件频频发生。某幼儿园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被该校女老师易某用电熨斗烫伤。家长发现孩子受伤时质问,易某谎称是因孩子们上厕所时相互拥挤不小心摔伤的。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天有540名儿童死于虐待。
儿童受虐不仅仅指身体的殴打、体罚等,还包括精神方面的,诸如对儿童的疏远、冷漠、贬低与压抑等方面。我们知道,幼儿年龄小,他们有特定的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犯错在所难免,爱讲话、睡觉不老实更是他们的天性。作为幼儿教师本应亲近他们,爱护他们,耐心引导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师的职责所在。但如此粗暴地虐待孩子,不仅有悖于现代教育理念,更会对幼儿的身心产生不可磨灭的危害,影响其终身。
我国还未制定专门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只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法规的形式规范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势在必行。幼儿教师应该热爱幼儿,弯下腰来、蹲下来对幼儿说话,轻拍孩子的脑袋提醒他们注意,抱抱孩子以示夸奖,这些简单的动作都能体现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流露出对幼儿的体贴、关爱,应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
二 健康的身心素质
曾经有人做过形象的比喻,如果将健康比作1,将其他的如学识、财富、地位、容貌等比作0,那么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越多,就拥有的越多。没有了健康这个1,后面的0再多也毫无意义。由此可见健康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健康的内涵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四个方面,其中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无疑是最重要的。
1.健康的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对于每个人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显得尤为重要。2003年6月,《早期教育》编辑部曾在某市对11所幼儿园的103名幼儿教师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教师都感到工作压力大,工作累,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时间长,每天基本超过8小时;二是班级人数多,班级人数最少的为25人,最多的46人;三是案头工作多,有教案、观察记录、教学笔记、准备教具、教科研活动记录、家园练习册、计划总结等;四是开课多、比赛多,尤其是示范园和实验园;五是业务学习多。
繁重的工作量和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使很多幼儿教师不能在这个岗位上长期坚持下去,很多幼教工作者在从事几年幼教工作后就转行了,甚至有的幼儿园为了避免给幼儿教师的工资支出随聘任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每几年就更换一批教师。幼师队伍没有保障,很难形成合理的年龄层次,没有老中青年龄层的合理分布,大多是中青年教师。甚至有人认为,当幼儿教师就是吃青春饭,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说:“喜欢这个专业,但不喜欢这个职业。”
2.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教师应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有爱心就要热爱幼儿,热爱幼儿纯真的笑脸,包容幼儿犯的每一个错误,在对幼儿付出爱心时,就会从繁重的工作中获得幼儿教育的意义和快乐,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奉献青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幼儿教师不要吝惜赞美的语言,这些语言最能体现出教师对幼儿的爱。
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有耐心的人。每个幼儿都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其发展的速度、强度等都存在明显差异,同一种教育方法,有的幼儿接受快,有的幼儿接受慢,对那些发展缓慢或性格内向或经常犯错的幼儿,幼儿教师应循循善诱,耐心地倾听、教导,切不可性情急躁,更不可大发雷霆,以威怒震慑幼儿。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问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当你驾驶着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飞行时,突然飞机上没油了,而机上还有十几名乘客你怎么办?”小孩不假思索地说:“我让旅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就乘降落伞跳下去。”观众席上一片哗然,主持人也哈哈大笑。当大家都认为孩子会自己逃命时,小孩委屈地哭着说:“我要赶紧去找油啊,然后飞机就可以继续飞了。”小孩的想法是天真淳朴的,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耐心和他们交谈是无法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耐心地倾听,才能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
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幼儿教师应该有一双“鹰一般敏锐的眼睛”,观察幼儿,关注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需要并适时给予支持和帮助。幼儿身体娇弱,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幼儿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生活中可能对幼儿有威胁的隐患,如椅子上突出的螺丝帽,幼儿松开的鞋带等,幼儿教师要及时处理好这些隐患。还要善于发现教学问题,合理分析,灵活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幼儿教师还应有积极充沛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够使幼儿受到感染,促进幼儿健康地快乐成长。
三 基本文化素质
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现代幼儿教育内容有五大领域:健康领域、社会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可以看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广。幼儿教师接触的幼儿多是3~6岁的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处于吸收性心智,好奇心强,会有很多个“为什么”,幼儿教师每天都会面对幼儿提出的千奇百怪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涉及动物、植物、天文、地理、文化、艺术等众多领域,幼儿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很难轻松地承担教育工作和应对幼儿的提问的。
幼儿教师还应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如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游戏等,音乐、美术、舞蹈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不仅如此,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求也非常高,幼儿教师普通话能力测试水平至少是二级甲等,否则是拿不到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这是幼儿教师职业不同于普通教师职业的地方。一般来说,幼儿教师的学历总体水平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是偏低的,幼儿教师一般具有大专学历,中专学历的幼儿教师也不在少数,但是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求却非常严格。这是由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所决定的。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幼儿。
四 人文素质
人文,强调的是人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和肯定,简而言之,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幸福和发展为出发点。幼儿教育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具体表现在以幼儿为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以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根本,为幼儿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幼儿教育阶段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不能简单地把幼儿教育看做是为上小学做准备,幼儿期就是游戏期,要让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现在的幼儿教育为了盲目地满足家长的需要和追求短视的效果,让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被识字、算术、英语、特长等填满,幼儿教育成了超前教育。幼儿教师应以幼儿为本,把时间还给幼儿,让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使他们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只有具有人文素养的幼儿教师才会真正领悟到幼儿教育的真谛,才能更好地承担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贺伟.健康教育(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