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糖艺实训总结

糖艺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11:14: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糖艺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糖艺实训总结

第1篇

一、实习的目的

1. 通过认识实习增强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使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 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验证巩固所学知识,并增加对这一行业的感性认识。

3. 通过亲身参与,培养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通过观察和亲自操作,更好的印证所学知识,并且了解设计过程中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

5. 了解我国目前施工的工艺和水平,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

6. 与工人和基层生产干部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

二、实习的要求

熟悉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管理由于实习时间较短,仅参与了施工过程的具体操作。

实习期间要求做到:

1、认真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仔细听老师的讲解;

2、仔细观察体会,虚心向施工监理人员请教,认真记录实习报告、心得、体会等;

3、在实习结束后认真整理所得,提炼出对今后学习工作有益的精华;

4、实习结束前写好实习报告。

三、实习的时间

从5月31日到6月3日

四、实习的地点

学校实训大楼

民用建筑

钢结构框架

工业厂房

五、实习的内容

动员大会是在星期一开的,刘老师和王老师跟我们说的这次实习的要求,希望我们能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上来,希望我们多了解场地中工具的运用和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然后强调了要注意安全,进而具体说了一下行程的安排,周一学校实训大楼、周二民用建筑、周三钢结构,周四工业厂房。

开完动员大会,老师就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正在建的实训大楼,并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方面的知识,我具体总结如下:

梁、柱

老师讲解了屋体的基本组成,柱子、主梁、次梁等。跟我们说柱子之间的梁是主梁,主梁上接的梁为次梁。

预埋管

老师在讲梁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梁上有很多孔洞,然后老师就告诉我们那个是预留孔洞,预留孔洞就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构件上为了设备安装、穿管线等等预先留置的洞口。

层降缝、伸缩缝

当我们走到两块墙体之间时,老师指着中间的一条缝说,这个就是层降缝。说是因墙体间荷载不同而设计的。我上网也查了下,说的是指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沉降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这样做的好处是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问题。

讲了层降缝后,老师又跟我们讲解了有关伸缩缝的知识,说温度缝也叫伸是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引起结构伸缩应力,使房屋构件产生裂缝而设置的。告诉我们值得注意的是基础受温度影响小,所以不用断开,仅地上建筑部分缝即可。

墙体上的小石块

这个还是我发现了问老师的,因为看到每根柱子上面都有几个凸起来或凹进去的石块或者是孔,老师看了会儿,说那个本质上是应该没有的,这可能是施工上面技术的问题。有可能是为了固定什么东西,最后而留在了柱子上面。

楼梯的浇筑

在二层的时候,我们有几个学生把一个师傅给围住了,问了之后,他说他是搞管理的,也进一步的解释到就是教别人应该如何做的。他给我们毛概的讲了这个楼房是这吗建起来的,之后又指着西边的方向说,那边刚好在做楼梯,说可以带我们去那边看看楼梯是怎么弄的,他说,做楼梯先得用那钢管把楼梯的高度给固定下来,之后箍上钢筋,在用模版给支起来,进而从上往下灌混领土进去。他说,混领土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干了浇不下去,湿了又从模版间流出来了。

墙体拉结筋:

拉结筋一般有墙体就要有拉结筋,拉结筋,竖向一般是500mm一道, 也就是0.5米。 水平方向一般是砌体均分就可以。有墙体就要有拉结筋。 连接可以有植筋、预埋、绑扎等方式。

建筑图,结构图

在那里参观了一会儿,师傅说他那里有一些图纸,可以带我去看一下,进而我也就跟着去了,他展出了建筑图,结构图,第一眼看到那些真的给吓到了,因为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图纸,进而用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来解读那图纸,才发现图纸上的比我们书上所学的要复杂的多。不过幸运的是那师傅不厌其烦的给我细心的一个一个的讲,那个时候真的特感动。上午的时候,他引着我大概是把建筑图纸给看完了,我知道了原来实训大楼中间原先设计的是有个横道是可以从中间过去的,但为了留下几棵树才把它去掉了的。结构图还是下午和同学一起过去看的,又对课本的知识加深了一次,我觉得这次真的获益不浅!!

周二;我们去了,市区的一个民用住宅区,虽然具体的施工楼别人不让进,但我还是学到了一些:

弯箍机:

在工地里见到了处理钢筋的机器—弯箍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了这台机器、钢筋就不再是钢筋,就犹如棉花糖一般。钢筋一进弯箍机要有什么形就有什么形。当时的场面绝对让全场没见过弯箍机的同学目瞪口呆。

第2篇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山东禹城251200)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德州生物科技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背景和运行机制,总结了职教集团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果,最后指出职教集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集团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 :德科生物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社会服务;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208-02

收稿日期:2015-06-10

作者简介:范松梅(1978-),女,汉,吉林省吉林人,硕士研究生,生物教研室主任,高校讲师 ,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

德州生物科技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德科生物职教集团)是经德州市教育局、德州市经济委员会批准,以协议方式形成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属于非独立法人组织。集团成员包括高职学院1个,中职学校2个,行政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各1个,生物相关企业4个,形成了企业、学校、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四方联动的集团化模式。

1集团成立背景

1.1区域经济发展背景

德州市是“中国功能糖城”,并于2008年3月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是当前山东省以生物制造为特色的第一家专业性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德州市的生物产业在生产规模、企业集聚、市场占有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均位于全国前列。

1.2德科生物专业发展背景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自2001年开始设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并于2003年确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该专业不断发展壮大,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是德州地区生物相关专业开设最早、发展最好的高职院校。

结合德州市经济发展特点和自身专业资源优势,德州科技职业学院于2009年7月牵头创建了德科生物职教集团。集团以院校生物类专业为主体,生物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依托,以共享优化资源为重点,通过校际、校企、企事业单位等之间的深度沟通与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和组合效应,优化生物相关人才培养途径,探索生物相关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生物方向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搭建了平台。

2集团运行机制

为了使不同性质的集团成员单位紧密合作,互利共赢,推进集团可持续发展,集团采用理事会体制,即理事会主导的多元主体共同决策制。集团以德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主体,联合各成员单位建立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秘书处四级组织机构。为了提高集团中院校成员单位的人才培养质量,再引导所培养的人才在集团内部企事业单位就业,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就业指导委员会。其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就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联合招生、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就业指导、用人招聘等方面的工作。在集团运行过程中,以成员共同获益为目标导向,决策、执行、协商、监督四大机制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制衡,形成了独立运作、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集团运行机制。

3集团建设的探索与成果

3.1深化校企合作,产学产教融合

集团化办学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提高了资源有效利用率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德科生物职教集团各成员单位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共同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共同监控人才培养质量,共同解决就业创业问题。

通过校企联动,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生物专业岗位和岗位群,共同制定生物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和要求,共同设置生物专业课程和设计课程内容,联合编写教材,使学校教育真正融入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到了产学融合和产教融合。截至目前,校企合作开发了《生物工程设备》、《淀粉制品加工技术》、《功能糖生产技术》等专业课程,联合编写了《木糖与木糖醇的生产技术及其应用》、《淀粉制品加工技术》、《淀粉糖与糖醇加工技术》等多门教材。

校企双方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专业技术和仪器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合作建立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中心,联合开展教科研项目,使集团成员单位之间在师资、技术、教研、科研、信息、场地、设备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形成了共赢的局面。截至目前,校企合作开展了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生物技术及应用省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项目《创建具有山东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模式》和《企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的研究》,其中后两项课题还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德科生物职教集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有效构建了产学融合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通道。

3.2发挥集团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力量;是服务民生、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城镇职工、未就业人员、农业人员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技术技能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集团院校成员单位依托德科生物职教集团这一平台,充分利用生物专业建设的优质资源,发挥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服务、生产示范和成果推广等方面的作用,针对性地开展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术培养和新技术推广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上述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专业素质和从业技能,为其成功就业甚至创业提供了条件。目前,德科生物职教集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规模达到了400人次/年。

针对集团内部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专业人才特殊要求,德科生物职教集团成立了职业培训中心,对学生、教师、企事业单位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岗上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帮助相关人员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目前,集团职业培训中心比较成熟的职业技能鉴定工种有食品检验工、药物检验工、化学分析工、化工工艺试验工、制冷设备维修工、营养配餐员、公共营养师等。对集团内部人员进行的相关培训和鉴定规模达到800人次/年,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劳动力职业能力“加油站”。集团内部还定期举办生物相关技能大赛,作为展示学生、教师、员工职业技能水平的平台。

3.3依托职教集团平台,中高职实现有机衔接

为了促进集团内部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德科生物职教集团围绕德州市区域经济建设和生物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中、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

(1)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职业素质教育。集团内部中职学校的化学、物理、生物等课程纳入中高职一体化的学分认可体系,与高职院校的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微生物检测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相对应,已经进行了试点应用且效果良好。

(2)职业资格证书方面:构建中、高职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前面所提到的食品检验工、药物检验工、化学分析工、化工工艺试验工、制冷设备维修工等职业技能鉴定工种,中职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3)集团内部施行中、高职教师互聘制度,院校教师入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和实训、实习基地共建、共享制度。2013年度集团内中职学校教师到高职院校培训进修已达到80人,教师互聘25人,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和挂职锻炼18人。

正是在以上方面所作出的尝试和努力,使得2013年度集团内部中职对口升入高职的学生人数达到494人。其中,德州机电工程学校升入德州科技职业学院438人,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升入德州科技职业学院56人。

4集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集团合作方式松散

德科生物职教集团采用松散的合作方式,集团成员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缺乏长效机制和资本纽带,且在法律法规上没有明确集团的地位、运作权限和业务范围,需要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

4.2集团覆盖面有待拓宽

德科生物职教集团成员单位集中在德州地区,缺乏跨区域合作。集团应该加强对外联系,吸引更多的院校和企业参与,特别是外地区的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所覆盖的院校和企业。

4.3集团沟通交流平台有待完善

第3篇

又逢金秋,从事职业教育18年的邹火军也迎来了收获的时节。在龙城柳州,我们“盘点”他的闪亮的人生足迹――

从教:他与职业教育结下“不解情缘”

1990年,邹火军考入广西柳州机械工人技术学校(现更名为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就读维修电工专业,从此与“电”结下不解之缘。199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有“中国第一职业教育学府”美誉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现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就读电气系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回到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任电类专业教师,从此与职业教育结下“不解情缘”。

在学校里,除了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外,邹火军主要担任技师、高级技师、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和考核工作。2000年,邹火军重回母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就读机电技术教育(专升本)专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2004年,他参加全区技工院校教师技能大赛获得第一名,并代表广西参加当年“广州数控杯”全国技工学校技能竞赛(教师组)获得第五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技能大赛园丁奖”“广西技能大奖”“广西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邹火军还多次参加中外学术交流活动,2007年,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培训司派遣到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北亚理工学院参加为期两个月的“中加合作高级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电工培训班”的学术交流,回国后,他创新地把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与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相结合,形成一套新的中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方法全面应用于学校各专业,取得良好效果,并在广西中职学校和技工院校电类专业中得到热烈响应。

2012年,邹火军被人力资源社会劳动保障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称号,成立“邹火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广西首位也是唯一一位电类专业国家级技能大师。

2013年,邹火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承办全区技工学校电类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师资培训班,邹火军担任主讲教师,为全区20多所技工学校的40名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对口培训。此外,他还与工作室的团队成员分别担任在广州、青岛举办的全国技工院校电类专业教材教法师资培训班的主讲教师,对全国100多位电类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有效提升相关地区电气专业建设水平。

科研:他甘当“电教”事业铺路石

成立工作室后,邹火军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车身焊接流水线项目、五门一盖包边机控制系统项目、柳钢集团埋弧焊项目、H型钢组力机系统改造项目、大型镗铣床数控系统改造项目、广西凤糖集团XZ-1360AT离心分密机自动控制系统改造项目、上浮器自动控制通讯系统改造项目等大型技术攻关任务,为区域经济发展直接提供服务,使企业生产、专业教学、科技开发与推广得到实质性结合。

同时,有丰富实践动手能力的邹火军还主持开发PLC―触摸屏―变频器综合实验台、自动化工业控制网络演示屏、机床电气线路维修训练考核实训台、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用直流调速教学模块等十几项技术成果,为学校节约教学经费200多万元,使学校的维修电工、光机电一体等专业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的教学能力得到迅猛发展,这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形成的教学装置成为广西职业院校维修电工专业的新亮点。在这些技术成果中,由邹火军担任总负责研制工作的“PLC―触摸屏―变频器综合实验台”,获得第六届全国技工学校技术开发优秀成果一等奖,该技术成果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及推广应用价值,其应用效果得到全国同行的一致赞誉。

2012年,邹火军作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课题子课题《PLC应用技术(三菱)》的负责人,牵头国内23所中职示范校开展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并通过教育部验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有效促进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教学发展,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把自己的实践心得记录下来,做一块铺路石,引导后来者少走弯路。”秉持这样朴素的理念,邹火军总结长期生产、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分别主持编写教材:电工高技能人才系列丛书《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术》、《电气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一体化精品教材《PLC基础与实训》;全国高级技工学校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用教材《PLC应用技术(三菱)》上下册、《变频器应用技术实训指导书》、《PLC应用技术实训指导书》、《变频器、PLC特殊功能模块应用指导书》、《PLC、变频器和触摸屏综合实训》;技工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高级工・任务驱动模式)《PLC应用技术(三菱)》、《机床电气检修》、《变频技术及应用》等中等职业教育及高技能人才培训教材,先后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为其他学校、专业的教材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推进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传艺:他乐于传授精湛技术

“我能成长为一个工段长,全赖邹火军大师的培养。”这是柳州市第十二届“青工状元”、柳州市技术能手、柳州市“知识型”标兵、广西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工段长吴俊工对邹火军的满怀感激。

邹火军多次受企业委托,对企业选派的中青年技术骨干进行一对一研修培养。在带徒传艺时,他始终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路,除了手把手传授技艺,还耐心启发学员动脑搞技术创新。

近五年来,邹火军为广西玉柴(集团)机器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柳州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进行专项技术培养,使这些青年技术骨干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带头人和创新能手,其中的一些技术骨干如:顾林获得2009年广西职工技能大赛维修电工工种第一名,温寿平获得第二届“振兴杯”广西职工技能大赛第一名,吴俊获得柳州市第十二届青工状元、广西职工技能大赛维修电工工种第二名,柳宁获得柳州市职工技能大赛维修电工工种第一名,冯雄飞获得2009年、2012年柳州市职工技能大赛维修电工工种第一名。他们为柳州企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作出杰出贡献。

邹火军还借助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带领团队积极承担社会培训工作,实施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分别开办“鱼峰班”“鹿化班”“五菱班”“柳钢班”,实现年培训和鉴定在岗职工300人次。

同时,邹火军带领团队大力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工作,2012年以来,完成维修电工社会化技师、高级技师等培训及鉴定共560 人,取证率100%;为企业开展多层次员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员工培训层次及培训量名列广西中职院校前列,成为全国总工会的职工培训基地。特别是邹火军负责主持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高技能人才研修知识更新培训班”和“自治区现代制造机电一体化与工业控制技术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班”,培训项目层次高,人数多,效果好,得到企业高度评价认可。

第4篇

【关键词】岗位需求调研;高职类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有关精神。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培养制药企业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使高职教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资料调研、走访生物制药企业了解企业产品结构、人员需求、岗位设置及发展规划等,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对高职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及时调整我院生化制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通过尝试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与各位同仁切磋。

一、明晰办学思路,确立培养目标

我院是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教育局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地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南生物医药园,毗邻武汉庙山医药产业园,紧邻湖北葛店-中国药谷,对实施职业教育来说医药行业的区位优势明显。

2005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拥有140家生物医药工业企业,产值41亿元,利润2.76亿元,近期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又开始筹划在开发区佛祖岭建设一个新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湖北葛店-中国药谷共有生物医药项目26个,工业产值9.2亿元。2005年湖北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46.01亿元,同比增长10.65%,全年完成销售收入123.87亿元,同比增长21.73%;实现利税总额13.47亿元,同比增长18.31%;完成利润总额7.54亿元,同比增长23.66%。2006年前三季度武汉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幅为15.4%。2004年湖北省经济普查中发现全省医药制造业共有496家企业,只有从业人员5.66万。生物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岗位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在未来五年制药技能型人才需求也会不断增加。《湖北省医药行业“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湖北省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实现我省医药强省的战略目标;医药产业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医药工业销售收入260亿元,利税达到30亿元,医药工业在全国地位争取进入前十名。

二、开展市场调研,找准市场需求

通过采取实地调研、座谈调研与信息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走访了关南生物医药园、庙山医药产业园、湖北葛店-中国药谷及省内部分生物医药企业,掌握企业岗位需求的真实情况,改进教学内容,使职业教育更具针对性,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的零对接。先后深入武汉马应龙药业公司、湖北科益药业公司、湖北制药有限公司、武汉远大药业公司、宜昌人福药业公司、天惠生物等一大批生物制药企业,通过交谈走访了解生物医药企业的年度工业产值、产品种类、岗位设置、生产设备、员工状况、年度产品销售等实际情况后,我们发现目前生物医药企业呈现如下特点:

1.中药、原料药及制剂企业产值所占比例较大,岗位操作人员需求量大。

2.生物医药发展形势好,产业规模小。全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在研和待产业化的科研项目成果超过200项,但取得国家新药证书共26个,一类新药1个,二类新药5个,

三、四类新药20个。据武汉市人大调研结果显示:在85家受访企业中只有4家生物医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只占调研企业的3.88%;实现利税占4.94%,规模比较小。2006年1~11月全国生物生化药物完成销售产值361.2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4.95%、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行业为销售产值最高的3个分行业,分别完成销售产值1124.37、1285.14和958.7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01%、15.39%和15.10%,同比增幅均落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增速进一步下降。生物医药多数企业处于发展阶段,产业还没有形成较大的工业规模,但发展速度快。目前岗位人员需求量少。多数生物技术类科研项目离产业化市场化还有一个过程,少数已投产的生产流水线对岗位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多数都要本科以上学历要求,关键岗位甚至需要硕士。而在传统医药生产工艺中发酵技术和分离纯化制药技术被广泛使用于大多数制药企业。

3.缺少核心龙头企业,企业内部产业链基本没有形成。全国按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排序的前10名企业中,湖北省没有企业入选。国内大型医药集团的年销售额均高达上百亿元,国外一些大型制药企业单个品种的年销售额就超过10亿美元。

4.生产设备先进,日常维护困难。2004年以后,全国所有的医药生产企业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其生产流水线均为新建或改扩建的,生产设备较先进,科技含量高,其设备原理涉及光、声、电、磁、机械、计算机等领域,生产设备若出故障往往求援于设备生产厂家,这样既费时又费钱。制药企业急需大批既懂药品生产工艺又会设备养护维修的岗位人员。

三、针对岗位特点,调整教学计划

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提出制订教学计划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下转第33页)(上接第28页)原则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对生化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应的修订。

1.突出专业特征,增减相应课程门数。我院生化制药专业是在原来化工类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师资及实验设备条件的限制,原教学计划中化学化工类课程较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带有较多的历史痕迹。

2.针对岗位特点,调整课程学时比例。原来生化制药专业教学计划中化学化工类课程学时数所占比例较大,但生物类课程的学时数较少。根据制药行业的特点,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学时减少,增加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药事管理法规等课程的学时数。为了能与生物药学类课程内容更好地衔接,调整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新增光学异构体、杂环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将糖,氨基酸相关的内容调至生物化学中予以讲授,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叠。在调整课程理论学时比例的同时,着重调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间的比例,加大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生产车间实习、校内综合实验等环节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切实让学生动手操作,训练专业技能,并且与国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结合起来。

3.根据企业需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4.改进课程考核方式,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接轨。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和考试模式。在相关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使教学内容与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相一致,改进原来的出题方式,课程考试的考题采用标准化试题,题型与题目分值等均与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相似,让学生在学习药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我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制度有了深入的了解。

根据企业需求,针对岗位特点,通过教学改革,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删除繁杂的理论讲述,实现与全国执业药师考试内容相对接,经过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我院生化制药专业毕业生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罗晓清.对药学高职教育教学计划制定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