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7 11:14: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药具工作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抓好基础建设,不断提升食品药品监管的支撑力
(一)全面落实监管责任。4月中旬,及时召开年度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县政府与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食药监、商务、教育、行政执法等8个部门和20个乡镇(街道)签订了责任书,对年度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作了部署。修改完善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考核指标,新增了隐患排查等内容,突出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6月初,召开全县药品经营企业工作会议,与各企业签订《药品质量安全承诺书》,部署了2013年的各项重点工作,要求企业树立守法经营、服务群众和诚信经营意识。
(二)完善药械信息化平。加强品种在线监管效能,重点强化药品批发企业对特殊管理药品的信息化管理应用,尤其是在销售资格确认上突出电子信息化控制,批发特殊管理类药品销售行为的规范性得到提高。加强药品零售药店信息化监管,定期对药店信息化管理情况开展远程监管,实时掌控药店信息化管理最新动态。目前,已通过视频抽查零售药店50家。新接入卫生网专用光纤,以县卫生局药品网络监管系统为依托,建立了全县医疗机构药品购进网络实时查询平,实现全县县级以上医院、乡镇(街道)卫生院的购进药品的实时监管。
(三)推进基层工作站建设。完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运行机制,进一步推动监管重心下移、监管关口前移。及时转发了市食安办《关于印发市基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考核办法的通知》,要求乡镇健全基层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网,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同时,开展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县政府计划财政拨款500万元,用于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我局积极开展县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建设的前期筹备工作。
(四)推进机构改革工作。加强与县编委有关领导的沟通,积极争取人员和编制。加强和兄弟县(市、区)局的沟通联系,赴、等兄弟县(市、区)局调研,了解机构改革以及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的有关情况。做好公务员(参照)考录和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的初审、面试资格审核、考察等相关工作,编制4-12月份行政(事业、参公)编制使用计划申报表,并和县编委办沟通,争取人员尽快到位。积极和县财政局联系,努力争取车辆的配置到位。积极和县编委办、县卫生局等衔接人员职能交接等各项工作,加强和各县(市、区)局的联系沟通,报送县编委《关于调整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置的请示》。根据局“三定”规定,开展局领导分工和中层干部调整工作。
二、抓好专项整治,不断提升食品药品监管的震慑力
(一)元旦春节期间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我局成立了“两节”期间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开展春节期间药品、保健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各药品经营企业做好自查自纠工作,组织执法人员检查了徐特药房、亿康药房、县中医院等35家单位的药品和保健食品情况,总体情况良好。县食药安委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元旦春节期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组织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商务等部门召开了节前食品安全集中专项执法检查工作部署会,全县各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500多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934家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行为4起。
(二)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一是在药品生产环节,开展原料药、中药生产、注射剂丁基胶塞和药用玻瓶等专项监督检查。制定《县原料药生产企业质量隐患排查表》,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仙琚制药等企业开展了现场检查,检查覆盖面达到100%;对我县唯一一家中药制剂生产企业——南峰药业有限公司开展专项检查,抽样检测22批次,目前已经检出批次中未发现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对仙琚制药开展注射剂丁基胶塞和药用玻瓶现场检查,现场检查中未发现可见异物不合格现象。二是在药品流通环节,开展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定制式义齿使用监督等专项检查。两次召开中药饮片会议,检查8家医疗机构,30家药品经营企业,对检查过程中的可疑的13个品种予以抽样。出动执法人员236人次,检查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药品零售企业39家次。对于部分企业存在销售登记记录不完整等问题,已责令整改到位。完善全程冷链监管,对全县2家药品批发企业安装的温湿度调控设施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改正企业库房温湿度不符合药品储存要求等情况,对整改不到位的1家企业下发温湿度整改通知书。三是对全县10家医疗机构口腔科诊室医疗机构口腔科义齿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截止目前,我局已当场处罚7起,立案查处4起,货值1.5万,罚没款1.2万。
(三)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针对保健食品生产流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6月初,县政府办公室发文,要求利用五个月时间集中开展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和非法宣传专项行动。根据方案要求,我局负责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及行政处罚,做好违法广告案件和刑事案件的移送。同时,县级成立以了卫生局、工商局、公安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6月24日,县府办组织食药监、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召开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工作会议,部署了下阶段工作。
三、抓好日常监管,不断提升药械监管的执行力
(一)提高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以驻厂监督为基础,着力推进高风险品种监管。深入开展基本药物生产监管,对新增的15个基本药物开展基本药物处方和工艺核查。做好特殊药品的监管,对仙琚制药蛋白同化制剂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开展检查;对特殊药品(麻精药品)区域批发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并每周开展网络巡查,确保麻精药品流向清晰。结合新版GMP要求,全面推行质量受权人制度,推动企业完善质量受权人、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相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仙琚制药、车头制药开展GMP认证检查3家次;对司太立的阿立哌唑等开展注册现场核查;对丰安生物散剂生产线新增生产范围等开展现场检查。加强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管,完成了对药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日常检查,协助市局开展对瀚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新注册产品LED可视喉镜的质量体系考核。
(二)加强流通环节日常监管。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全方面、多纵深地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行为。跟踪检查药品批发企业2家,检查药品零售企业39家,对严重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6家药品经营企业实施当场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对严重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而限期整改不到位的2家药品经营企业和1家无证经营药品的个人进行立案查处。深化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管工作。检查县以上医院4家,县以下医疗机构40家。完成对毛源昌眼镜配镜中心、县惠听助听器经营部等7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管工作。同时,深化“小药店”整规工作,和县政法委等联合下发了《县“小药店”安全整治与规范经营实施方案》,通过会议、短信、信息化平等方式加强“小药店”整规宣传,要求各企业做好整规工作,对严重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2家药品经营企业实施当场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其中1家药品经营企业整改不到位,予以立案查处。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药械监管工作,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相关药械的库存情况开展摸底,调查统计我县的医用防护服及呼吸机、体温表、达菲等防控药械的库存数,对精神病医院、制药医务室等18家医疗机构和万和药房等10家药品经营企业进行检查。
(三)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品监督抽样。截止目前,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50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3例。开展评价性抽样25批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督抽样38批次,检测车快检药品81批次,对可疑的9批次药品均进行监督抽样。监测到保健食品违法广告1起,向广告主发送违法广告告诫书,并移送工商部门处理;监测到超范围宣传功效1起,移送工商部门处理。
四、抓好示范创建,不断提升食品药品监管的引导力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扎实推进
截止9月底统计,全市共检查餐饮服务单位10400间次,提出监督整改意见11206条,警告责令改正139间,责令停业23间,取缔无证餐饮单位8间,立案查处33间,罚款共计142530元,没收违法所得18530元。没收违法所得13530元。目前共受理并办结市管餐饮服务单位许可33家,其中新增许可2家,延续11家,变更19家,注销1家。主要工作亮点是:
一是突出重点抓整治,持续改善餐饮服务环境。组织开展了学校食堂及其它食堂餐饮食品安全整治、餐饮服务环节肉和肉制品专项治理、旅游市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综合整治、餐饮具清洗消毒和保洁专项整治等。制定《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大检查实施方案》,加强对持证经营情况监督排查,对无证经营的餐饮单位进行帮扶整改,督促其申办餐饮服务许可证,对整改后达不到发证要求或拒不整改的严格依法查处。并对全市城区内规模较大、涉及有饮食摊点的便民疏导点进行调研摸底,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突出规范抓管理,不断提升科学监管水平。实行“一企一档”监管信息档案管理,将餐饮服务单位不良信用记录纳入档案管理范畴;积极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严格评定标准,加快评定速度,按计划分阶段分批次开展量化评定,并组成2个工作小组赴各区开展督查指导。截止目前,全市完成量化分级动态等级评定2336家,其中优秀(大笑)74家、良好(微笑)1047家、一般(平脸)855家。全市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量化完成率100%。通过建立健全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和量化分级管理,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诚信意识进一步增强,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突出安全抓保障,确保重大活动顺利举办。始终坚持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从原料采购、贮存、加工制作、防护、运输、供餐以及餐具消毒保洁和从业人员健康等情况实行全程食品安全监督,确保各项重大活动的顺利举办。今年来圆满完成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省两会等19项重大活动期间餐饮食品安全监督保障工作,保障用餐人数64621人次,提出监督意见218条,审查菜单411份,禁止加工食品131种,更换不适宜食品167种,现场食品原料快速检测2835份。从原料采购、贮存、加工制作、防护、运输、供餐以及餐具消毒保洁和从业人员健康等情况实行全程食品安全监督,确保了重大活动的顺利举办。
(二)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稳步发展
1、药品质量追溯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充分利用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通过电子监管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核对电子网络报表与企业实际库存情况,随时掌握特殊药品流向。按照年度检查任务,检查企业120家次,共发现企业执行GMP存在缺陷近300项,并要求一一整改,并要求一一整改,保障了药品在生产过程中质量可控,放行产品安全有效。积极筹划建立全市药品电子监管网络“药监通”,计划投资304.9万元。目前,项目已报批并立项,正在争取列入今年市财政预算中。一旦建成,就可对管辖区内上千家药品批发商、零售商进行电子监管,既提高监管效能,又可以大大节约行政成本。
2、药品生产安全专项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强。
一是开展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及制剂生产质量专项检查工作。根据省食药监局工作方案,对辖区内中药饮片及制剂药品生产企业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掌握金(山)银花的使用情况,检查历时一个月,共出动12组次,派出26人次,检查企业12家,监督抽验中药材或饮片8批次,发现质量管理缺陷22项,下达责令整改意见书9份,从而有效加强我市中药饮片及制剂质量安全生产。二是开展医疗机构院内制剂专项检查。本次专项检查共出动4组次,派出12人次,检查医疗机构4家。通过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制剂行为,提高了各单位对规范配制、正确使用医疗机构制剂行为的认识,为保障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开展辖区内定制式义齿产品专项检查。此次检查共历时两个月,出动监管人员130余人次,对全市16家义齿生产企业和9家使用单位进行检查,针对部分生产企业生产检验记录不全,生产环境不整洁和部分医疗机构购进验收环节存在着记录不全、产品可追溯性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已分别责令相关企业限期整改,并对涉嫌购进无注册证的1家口腔诊所进行立案调查;将5家无产品注册证的义齿类生产企业移交省局稽查局进行立案查处。开展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专项清查整顿行动,对涉嫌擅自变更经营地址的2家医疗器械立案查处;对无办公场所或无仓库场地的9家医疗器械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注销12家许可证有效期满而未申请换发企业的许可证。
3、药品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工作有新成效。
一是积极开展“示范药店”创建活动。按照示范药店评选标准,从药品质量、经营管理、设施设备、店面管理、药品宣传、服务质量等10个方面进行评选,初步确定了第一批10家“示范药店”名单并进行挂牌。二是开展基本药物流通环节专项检查。对2012年中标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经营特殊药品、疫苗、终止妊娠药品等重点监管品种的企业开展专项检查,要求有关企业严格履行职责,明确责任,严格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和供应。目前共对55家药品批发企业开展了检查工作。三是开展涉嫌违法使用硫磺熏蒸山银花及其枝叶药品检查。要求辖区内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以及医疗机构,对广西盈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维C银翘片采取暂控措施,立即下架,暂停销售、使用,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明确后再行处理。同时,对经营和使用中药的企业和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我市药品市场没有涉嫌违法使用硫磺熏蒸山银花及其枝叶生产的问题药品销售。四是加强达菲等应急储备药械监管,积极防控H7N9流感。为确保防控H7N9流感所需达菲等应急储备药械的质量安全,我们按照《应急医药储备协议书》,严格要求各应急药品医疗器械承储企业认真执行,确保应急药品医疗器械储备品种和数量,保证我市在发生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况下药品医疗器械的应急调度和供应。另外,今年以来,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开展了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资格审查,建立保健食品经营企业档案202家,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在积极配合国家局开展的打击“四非”行动的同时,还开展2013年国家级保健食品专项监督抽样检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等多个专项检查,共检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5家,责令改正的13家、立案查处1家、责令下架产品11种批、扣押4种批、抽样2种批;发出协查函4份。
(三)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成效明显
今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创新稽查思路,加大办案力度,对群众投诉举报的涉嫌违法违规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到有报必查,及时查处,处理反馈率100%,较好地维护了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餐饮服务环节市场秩序。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1、案件的办理数量及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来,稽查支队共立案81宗,其中餐饮服务17宗,药械48宗,保化16宗,当场处罚59宗,罚没款125万元,移送公安部门24宗。案件办理高效准确,无一被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2、监督销毁药品工作进一步完善。为了做好过期药品的监督销毁工作,避免过期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切断不法分子利用过期药品重新生产包装的源头,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今年以来,我们监督销毁21家经营企业,297批次,货值约1553万元,从源头上控制了过期药品流入非法渠道,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4、违法广告监测得到省局通报表扬。今年,我局违法广告监测工作成效明显,违法广告处理率为100%,受到国家总局和省局通报表扬。共监测违法广告190余次,上报省局73次,涉及驻市媒体4家,播出次数1200余次、播出时长330余小时;涉及产品3类21种(药品类9种、保健食品类7种、其他类5种);组织产品抽样检验5次、函复协查8次、暂停销售公告2次、发送暂停销售短信通知700余条,违法广告播出下降率为89.2%。
4、加强抽验工作,从源头上杜绝食品药品事故发生。今年来,我们按时按量完成基本药物抽样101件,补充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品种专项抽样40件,日常监督抽样药品52件的抽样任务。目前已完成食品抽检90份,其中棕子10份,生食海产品32份,水产品5份,月饼10份,乳制品10份,白酒5份,自制饮料12份,监督抽样6份蔬菜,并委托疾控中心抽检餐具321份。完成抽样保健食品化妆品52个品种,52份。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随着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我局面临的工作压力加大。根据方案,我们将承担原食品安全办的职责、质检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工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机构改革的时间紧、任务重,人员、设备能否落实到位仍需要各级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是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制仍然不顺,技术检验工作开展困难。目前,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仍挂靠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隶属市卫生局管理。而我局所需的食品和药品监测职能没有相应的检验机构承担,给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三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无专业机构承担,工作完成难度大。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各地设立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具体承担上市药品、医疗器械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测工作。我局已经连续多次向市政府申请成立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但至今仍无法落实。
四是人员车辆不足,监管手段落后。当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人手少、任务重,单纯靠人力无法实现对成千上万个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食品品种信息及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信息的掌控。在紧急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中无法真正做到拉网式检查,容易造成监督的盲点,为解决这一矛盾,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建成全领域、全天候、全过程覆盖的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而我局这方面仍处于空白。
三、2014年工作打算
(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认真组织开展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和国家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精神,针对当前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形势评估调研,积极开展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运行、监管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调查研究,鼓励各区探索建立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及运作模式,提高科学监管水平。
(二)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
加大对学校食堂、旅游景区餐饮单位等重点监管领域,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餐饮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监管环节,熟肉制品、食品添加剂等重点监管品种,节会活动等重点监管时段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餐饮单位自律长效机制。不断创新监管体制机制,深入推行量化分级动态评级的监管制度,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推进示范创建活动,发挥引领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促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稳步提高。进一步扩大治理范围,重点针对城乡结合部、学校食堂、小餐饮单位开展专项治理。
(三)加强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监管
加强药品生产安全监管,扎实推进2010版GMP实施工作,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企业实施2010版GMP水平;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药品源头质量控制有效,计划开展2个专项检查,覆盖全辖区的药品生产企业。加大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基本药物质量评估制度,对我市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定期开展质量风险评估,确保药品质量安全。规范药品市场流通秩序,以新修订GSP的宣传实施为契机,开展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管理工作,加大GSP跟踪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力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开展基药流通、使用环节和重点监管企业的专项检查;督促应急药品承储企业做好应急医药储备工作。努力推进药品电子监管,积极筹划建立全市药品电子监管网络“药监通”,不断提高药品安全监测分析、信息通报和公共服务水平。开展药品安全集中整治,加大对制售假劣药品、非药品冒充药品、医疗器械免费体验经营、利用互联网虚假宣传、通过邮政寄递渠道销售假劣药品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
(四)深化医疗器械全程监管
强化医疗器械市场调查研究,提高监督管理的预见性。对辖区内国家重点监管产品和生产企业监管频次不少于一次;加大对有违法违规不良记录的企业监管频次,确保辖区内企业全年无重大质量责任事故。加强高风险和重点监管医疗器械产品监管,开展植入性医疗器械、定制式义齿、体外诊断试剂等高风险和重点监管产品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合格产品、未经注册产品的行为,严肃查处擅自改变、降低生产经营条件和工艺的行为。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情况的监管,重点对辖区内三级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特别对使用重点医疗器械品种加大监管力度。
一、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我们认真落实全市“项目建设攻坚年”、“县域经济攻坚年”和“各项工作落实年”,围绕年初提出的“三更”工作目标(目标更高、重点更实、亮点更强)和“1236”工作思路(启动一项工程、完善两个体系、抓好三项重
点、打造六个平台),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启动一个工程,促进企业成长
制定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从十个方面提出了扶持措施,已经市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讨论通过,近期将出台。金海粮油、龙鼎电气、康泰医学、宏都实业、顶大食品、香格里拉葡萄酒6家成长型企业进入全省第二批对接扶持行列,领先科技、华博晶体、四季雪面粉、祖山酒业等84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列为市相关部门重点扶持对象。
(二)完善两个体系,解决制约难题
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制定出台政策。起草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2)力促政策落实。在全系统开展了“政策落实年”活动,对国务院36条和省政府26条辑印成册广泛宣传,对全市各部门在政策落实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和督导检查,市县(区)两级都开通了举报热线电话。
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2)创业辅导体系。召开了全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工作现场会,挂牌命名了秦皇岛市中小企业(昌黎)创业辅导基地,并确定为全省首批3家省级创业辅导示范基地之一,在此基础上,又命名了3家市级创业辅导基地,县级3家,并实施挂牌管理。建立了我市首批创业辅导队伍,聘请了7名教授、专家学者、律师、会计师、企业经营管理者担任创业辅导师,10名专业人士担任创业辅导员。争取了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家创业辅导基地获得扶持资金40万元。在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40万元,对创业辅导基地给予专项重点支持。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创业辅导基地4家,完成省任务的100%,有望超额完成。目前,全市已建创业辅导基地5家(省级2家,市级3家),在建3家,入驻企业和机构近480家,从业人员约11000人。
(3)人才培训体系。市委党校中小企业培训中心被命名为省级培训示范机构,建材学院、昌黎职业技术学院2家被命名为市级培训示范机构,确定了6家首批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培训企业。组织了清华大学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中小企业品牌与管理研讨班等20次高规格培训活动。全年企业、县区、市三级培训网络共举办集中培训和自主培训216期次,完成各类各级培训8.9万人次,完成省任务的113%。
(三)抓好三项重点,提高规模素质 2、抓好信用评价推进。开展了省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评选活动,90家中小企业参评。目前,省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达到151家,市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达到84家。 (四)打造六个平台,夯实服务基础业网上招聘活动”,开通了8个县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网和全市优秀企业家协会网,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企业四级联网。
2、打造资金扶持平台。组织参加了全市金融政策通报暨银企项目对接会和全市中小企业融资项目座谈会,35家企业与银行签约,签约金额50.3亿元。申报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推荐项目54项,投资额31亿元,申请贷款16亿元。开展了项目贷款贴息工作,项目申报和考核正在进行中。
3、打造联系领导平台。继续推行了市级领导联系百家民营企业制度,实行了局领导重点联系民营企业、重点联系县区和重点联系市直部门三项制度。
4、打造维权服务平台。继续开展了“金色阳光行动”,9个法律顾问室和7家法律服务单位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80多件,诉讼案件、协调解决经济纠纷近20起。
5、打造招商引资平台。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了河北省(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新加坡中小型企业大会、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等7次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其中,新加坡中小企业大会已成为有我局单独组团以市政府名义参加的每年固定的招商引资活动。
6、打造舆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简报等媒体进行宣传,在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燕赵都市报和省局民营经济周刊刊登稿件50篇,编发市民营经济简报15期,被省局、市委、市政府采用信息650多条。
此外,结合项目建设、调查研究、创新服务等方面,还做了以下工作: 在调查研究方面:开展了民营经济调查研究月活动,深入重点乡镇(街道)、部分民营企业,通过走访有关人士、开座谈会等形式,摸清了民营经济基本情况,找准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策支持、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等多篇调研报告,发挥了主管部门的参谋作用;答复政协提案8件,委员对答复件满意率为100%。
在创新服务方面: 3月份首次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服务窗口,推出服务项目,辑印成《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局服务手册》,开展面对面服务。把4月份定为全市民营企业招聘月,与市劳动局一起举办大型洽谈会28场,为960家民营企业招聘各类人员7280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745人。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2、资金、土地瓶颈突出。一是融资渠道不畅。银行惜贷,民营企业很难获得信贷支持。担保体系不健全,虽有16家担保机构,但70%有名无实,只有5家开展了融资担保业务。据调查,80%以上的民营企业急需融资又没有融资渠道。二是企业用地困难。受国家“地根”紧缩和我市城市功能区规划影响,土地已成为项目实施的最大瓶颈,特别是中小项目的用地更为困难。
3、群体素质有待提高。民营企业主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比较少,缺乏创新意识、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据统计,民营企业主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15%左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致使懂现代管理、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外流,据调查,民营企业人才总量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9%。
4、服务网络尚不健全。除开发区外,其它县区均在工业促进局或改革发展局挂中小企业局牌子,但受编制限制,大多仅设立一个科(股),且配备人员少,一般3-4个人,不少工作顾及不到,致使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工作网络。
三、2012年工作要点
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原则,引导民营经济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施一项计划
即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代市委、市政府起草《关于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的决定》等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民营经济向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合理化、资源节约化、人才集聚化迈进,为在5年内实现民营经济总量、质量、结构、效益全方位腾飞夯实基础。
(二)突出两个工程
1、突出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针对首批“成长型”中小企业,明确帮扶重点和工作目标,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帮扶措施,使企业在提高整体素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部分企业跻身省百强。
2、突出项目建设工程。从强化项目意识着手,建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项目库,加强与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发达地区联系,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进行对接,高位嫁接,借船出海。重点组织好新加坡中小型企业大会、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国内外招商平台,开展网上招商活动,增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后劲。
(三)拓展三大体系 2、拓展创业辅导体系。出台《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规范运营实施意见》,组织创业辅导师、创业辅导员集中开展创业辅导服务活动。争取每个县区建立1个以上创业辅导基地,形成覆盖全市的创业辅导基地网络,其中,符合市级标准的达到8个以上,县区级的达到6个以上,在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的数量、规模和开展服务方面
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3、拓展人才培训体系。启动银河培训工程,利用地缘优势,并发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协会的影响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寻求与京津知名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先进培训项目和培训专家,举办高层论坛和专题培训。利用好省、市级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和远程教育培训网络教学资源优势,开展中小企业公益性培训活动;利用规模企业的人才、技术优势,鼓励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树立一批建立自主培训体系的示范企业,完善市、县、企三级培训网络。
(四)完善三项机制
1、完善环境优化机制。深入开展 “提升服务水平、创造发展环境、展示文明形象、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优化投资环境活动,制定和实施《关于创优投资环境,服务民营经济的若干措施》,全面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公开职权目录和事项流程。
2、完善领导、考核机制。主要是调整和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深化和完善县(区)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办法,建立并实施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发展民营经济的长效机制。
3、完善激励机制。开展年度民营经济十大新闻、民营企业综合经济实力二十强、十大创业民营企业、十大纳税民营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十强的评选和表彰活动。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扶持,利用好市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优秀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资金扶持和奖励,形成多元化的奖励、激励机制。
(五)抓实八项工作
1、培育产业集群。全面落实《秦皇岛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指导性意见》,发挥省市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示范带动作用,对重点产业集群从新建园区规划、用地、税费等提供全方位支持,逐步培育其做强做大。
2、开展信用评价。积极申报省级信用优良企业,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搭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信息网,逐步建立一个中小企业信息征集、评价、管理的完整体系。
3、完善技术支持。鼓励重点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帮助企业引进科技专业人才。年内新增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个,新增iso9000认证企业30个,新增质量信得过产品4个,新增省级中小企业名牌产品5个(省局认定),新增河北名牌产品3个,积极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
4、推进信息化建设。出台《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完善市、县区两级中小企业网,突出信息、服务功能。举办中小企业产品网上博览会,建立民营企业项目库,并在国家及各省、市中小企业网站进行宣传。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上网工程,20强民营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率先全部上网,开展信息化试点,对2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并组织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
5、开展法律服务。完善网上政策法规查询系统,为社会公众上网查阅政策文件、进行政策咨询、反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提供网络平台。辑印民营经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汇编,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民营企业真正了解和掌握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完善法律顾问室服务功能,开展“送法进企”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减负治乱专项检查,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6、开展银保企对接。组织2次以上较大规模的银行、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进行对接洽谈活动,全年帮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协调贷款8亿元以上。
7、实施上市援助。开展中小企业上市调查,制定《秦皇岛市中小企业上市规划》。组织初步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参加高规格上市培训班,组织企业到深圳、香港、新加坡等地与有关中介组织进行现场对接培训。力争2家以上企业进入上市培育期。
一、文化工作
(一)群众文化百花齐放
1.艺术精品迭出
2.群众活动大放异彩
(二)专业文化群芳争艳
2.图书工作跃上新台阶。图书馆藏书为40017册。在三下乡活动期间,共赠送村文化活动室340册图书。共向文化站送书1587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安装投入使用。××镇、同心乡、勐先乡、普义乡、磨黑镇5个乡(镇)完成了“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成为了农民学政策、学文化、学法律、学科技的“大课堂”,社会反映效果良好。
3.认真开展了文物保护宣传活动。结合我县“文化三下乡”演出,组织了文物法规宣传活动。在第四个“遗产日”期间,与教育局、县直属小学联合开展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活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序开展,对我县德化乡、××镇谦岗村进行文物调查,把有价值的德化观音洞列为文物保护点,对许墓志进行整理。对民族五金厂传统手工银饰品加工工艺进行申报,争取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积极组织相关资料,对我县境内的三段茶马古道进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行上报。
4.茶王演艺团运作正常,创作演出节目200余个,礼仪接待140余场次。
二、体育工作
(一)全民健身活动再掀
1.健全健身网络,常年坚持体育健身。在茶源广场、运动中心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健身锻炼,活动经常,影响面大,参与人多,有不少中年男女加入到全民健身行列之中,健身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2.健身活动丰富多彩,体育人口逐年扩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全民健身热潮空前高涨,健身人口逐年扩大。通过开展一系列健身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增进了友谊,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我县全民健身人口达到40。
3.老年体育蒸蒸日上,健身网络不断健全。各单项老年体育协会在县老年人体育协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得到了飞速发展。经常组织开展门球、象棋、气排球等比赛活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二)认真抓好业余体校训练网点,努力提高竞技水平,积极向上输送后备人才
(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设情况
一
、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职责到位
切实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我市各级工商部门都高度重视,将肥料农药监管和农民群众利益摆到了重要高度;大力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对不合格和劣质肥料农资产品的查处和抽检力度,严厉打击不合格肥料农资和其它扰乱市场秩序、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法行为,完善了工商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消费者参与相结合的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坚决把不合格肥料农资产品清除出农资市场,切实维护好和实现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纳溪区工商局结合法制宣传、“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活动,积极做好“红盾护农”的宣传工作,向农资经营户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教育;印发了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3900余份,对农民宣传了农资市场监管及农资打假专业知识,开展“送法下乡”、“送知识下乡”活动;各工商所利用乡镇文化大院,“零距离”宣传法律法规和农资使用知识。邀请有关农技专家和工商人员一道,向农民朋友讲解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高产栽培等知识,引导农民正确使施用农资,受到了农民和当地政府的好评。
龙马潭区局还将23种国家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名单和19中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等作物上限制使用的农药名单,制作成消费警示卡发放到每个农资经营者手中,随时提醒经营者。
二、完善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实行“五严”措施
“五严”。一是严格农资经营户备案制。凡从事农资经营的,必须到工商部门登记备案,以便跟踪服务和监督管理。二是严格留样备查制。解决时间跨度长,实物取证难、农民投诉难等问题,变事后查处为事先防范。三是严格落实“两帐两票一卡一书”责任制。与经营户签订责任书,督促其建立健全“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四是严格“四定”监管责任制(即定人、定岗、定片区、定责任)。五是严查八种违法行为。严查生产、销售甲胺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行为;严查生产、销
售未经国家有关部门审定或批准生产、销售农资商品行为;严查生产、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行为;严查虚假标识、标识不清、商标侵权行为;严查利用对产地、质量、商标虚假标示等手段,冒充进口化肥行为;严查制作、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具等虚假农资广告行为;严查利用境外虚假登记的企业名称,以委托加工、授权使用、监制等名义加工生产“傍名牌”产品行为;严查农资经营中的商业贿赂行为。
龙马潭区工商局依据国家总局第45号令《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实施方案》。由于领导重视、方案周密、措施有力,全区农资监管工作取得了成效。
三、认真检查,强化监管,确保实效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辨别真假难。一方面,农资品种花样繁多,伪劣农资从表面观测往往难以确定其真伪,执法检测手段的缺乏造成真伪难辨。另一方面,涉案
农资鉴定费居高不下,一份化肥质量检验报告少则两三百元,多则上千元。质量检验报告成本高等因素,客观上造成农资市场打假成本过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农资真假的辨别。二是监督管理难。当前伪劣农资销售市场都在农村,并且越是偏远的山区和小村落越有市场。部分假劣农资还打着“送货田头,服务农民”的旗号,运到村边地头进行抛售,且流动性强。由于农村地大面广,限
于人力、物力、财力原因,执法部门对这些“上山下乡”的农资监管存在一定的盲区。三是打假罚劣难。农资经营主体杂乱无序,多为个人承包经营,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人员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宗族观念浓厚,造成执法环境差,当事人自觉履行行政处罚率低,查办的案件常常出现“办而不结”、“处而无罚”现象。四是深挖根除难。农资产品流通范围广,环节多,伪劣农资产品往往要经过几个销售环节,要跨区甚至跨省才能追根溯源。而各地打假信息资源未能互通共享,各打各的假,难以从源头治理。五是少数农资者“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落实不够理想,流于形式。
五、下一步农资监管工作的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构建以农资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为基础的新监管模式;完善信用惩戒机制,积极探索农资市场监管办法。
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
按照州局下达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抽样要求,我局结合辖区实际,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群众日常用药和需求量大的药类品种,有针对性、全覆盖、有计划地开展药品抽检,此项工作由工程师带队组织开展药品抽样工作。
二、迅速行动,组织落实。
州局下达2021年药品抽检任务后,我局及时制定抽样工作计划,对今年的抽检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职责分工,提出工作要求,为顺利完成药品抽检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结合日常检查,提升监管效能。
在组织开展药品抽检的同时,依法加强对被抽样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许可资质、购销渠道、进货票据等,规范涉药单位经营和使用行为,以抽检推动监管效能的提升。
四、加强学习,规范抽样程序。
按照州局抽检工作安排,及时参加了州局组织的专题学习培训,提高抽样工作能力,确保抽样工作顺利进行。
五、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采取先检查后抽样的方式,切实做到药品抽验与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相结合,此次抽样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注重样品的代表性,在抽样过程中执法人员严格按照《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尽量按照化学药与中成药1:1比例有计划的抽样;二是注重样品的合法性,为保证抽样药品的有效性,该局及时与州药品检验所沟通联系,确保了药品抽样及填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三是注重样品的覆盖面,对辖区内30家医疗机构及经营企业进行了抽样。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围绕目标任务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抓重点,餐饮保化监管在规范提高中进一步强化。
(一)餐饮日常监管明显增强。一是严格规范餐饮服务许可。严格按照餐饮许可标准进行审核,共受理475家,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450家。二是加强餐饮抽检工作。统筹安排抽样时间和批次,明确抽样重点单位及品种,完成了49个批次的抽检工作。三是加强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对全县大中型餐饮单位及学校食堂实施量化分级管理,目前,量化分级管理单位838家,量化分级率达100%。四是圆满完成重大活动保障任务。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共完成两会、中高考等10余次餐饮保障任务。五是加大餐饮服务培训力度。对70家大中型餐饮单位、28家食堂负责人进行了培训。
(二)餐饮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坚持以“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的联合协作。针对餐饮服务环节易发多发的、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范围较大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开展了元旦、春节食品安全、地沟油、染色牛肉、春季学校食堂检查等专项整治活动,与质监、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小作坊等联合整治行动,共出执法人员800人次,检查餐饮单位660家。
(三)餐饮示范创建稳步开展。将创建餐饮美食一条街和16家餐饮示范单位作为餐饮监管的一项重点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召开了有38家创建单位和2家学校食堂参加的创建动员会和培训会,按照《江苏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评定办法》和考核验收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指导、督促,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等待验收。
(四)保化日常监管逐步推进。一是集全局之力开展打“四非”工作。组成四个专门的稽查小组,以飞行检查、突击检查和快检快筛等检查方式,对全县各大超市、保健食品批发企业、各零售药店逐一过堂,及时纠正违法违规的行为。二是积极开展美容化妆品专项整治。组成三个检查小组,分片区对辖区内美容美发业化妆品经营单位开展整治,整治中建立健全一家一户企业档案。共出动执法人员335人次,检查保化企业185家次。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力度。广泛宣传保化相关知识,开展广场宣传8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专题培训会2次。
二、抓难点,药械市场环境在打假治劣中进一步净化。
(一)药械日常监管常抓不懈。一是加强行政许可工作。严把“材料关”和“现场关”,上半年共开办、变更、换证企业51家。二是加强GSP跟踪检查。对全县GSP认证满两年的药品经营企业进行GSP跟踪检查,共认证GSP企业27家。三是加强医疗器械监管。完成对全县37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调查摸底工作,对发现问题的2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责令整改。三是加强不良反应监测。通过抓宣传、抓培训、抓网络等方式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605例,其中新的药品不良反应197份。
(二)药械打假治劣扎实开展。今年以来,开展了定制式义齿、中药饮片、医疗器械专营企业等多项专项整治活动,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单位,逐项检查落实,取得成效。共出动执法人员2011人次,检查涉药单位903家次,覆盖率达100%,查处涉及不合格医疗器械、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等各类案件42起,移送公安机关6起,查获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17种次,并有一起大案上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加全省大案要案评选。共完成了药品抽样300批次、快检750批次的任务。
(三)药品示范创建取得实效。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是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检查、指导和帮扶。对全县进行拉网式检查,督促各乡镇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创建任务。二是召开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推进会。对创建情况进行了 通报,表扬先进,并要求落后单位作表态发言,刘县长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再部署。三是召开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培训会。对各乡镇各部门的资料员进行培训,详解创建标准和资料制作。四是搭建远程电子监管平台。借助卫生局信息一体化平台,搭建医疗机构远程电子监管平台。目前,已圆满通过了省药品安全示范县验收组的检查验收。
三、抓亮点,执政为民能力在优质服务中进一步优化。
(一)文明创建工作硕果累累。始终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开展“四走进、四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将饮食用药安全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切实开展爱心助学、无偿献血、济贫扶困、结对共建、送法下乡、广场咨询等活动。荣获__县文明行业,宿迁市文明单位等称号,并于圆满通过省级文明单位的验收,被省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
(二)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新成果。今年以来,我们加大政风行风建设,从严要求,加强督察,效果明显。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机关作风提升年”、“学、正党纪、树新风”集中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在上半年行风评议中,我局在全县所有单位中由去年的排名中游,上升到排名前列,餐饮科重点岗位由去年的排名靠后,上升到排名中游。去年,我们被县表彰为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今年,我们将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三)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今年共引进了:一是福建满山红塑料有限公司已经落户,投资3亿元,主要生产机电配套包装及塑料制版、制品包装材料,占地120亩,已经开工建设。二是视明眼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正在开工建设,计划投资1.2亿元,目前,已通过市考核办验收,到位资金3800万元。三是宿迁市正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正在开工建设,该项目投资1.1亿元。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小型餐饮单位监管较难。小型餐饮单位办证率低,加工场所卫生条件较差、加工操作不规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消毒工作落实不到位,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不严格等现象较为突出。
(二)执法监管力量明显薄弱。首先,全县餐饮单位点多、线长、面广,1400多家餐饮单位分布在全县各乡镇,执法人员只有餐饮科8名同志,执法车辆只有一台。其次,保化企业363家,但是,保化科只有一名同志进行监管,没有专用执法车辆。
下步工作打算:
1、加大示范创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积极协调信息平台建设和经费保障,加大培训、督促、检查、考核力度。
2、加强餐饮安全专项整治。主要开展学校食堂、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火锅底料、小餐饮、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五项集中整治。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参照市小餐饮整顿方案,积极推进小餐饮整治工作,努力实现“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治理目标。
3、强化农村医疗机构检查。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检查力度,尤其是偏远乡村医疗机构,深挖制假售假线索,通过查办大案要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一、政治理论学习取得重大收获
两年来,遵照局机关党委和处总支的安排,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报告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特别是在月份参加了路局第九期处科职干部培训班,对树立科学发展观、铁路跨越式发展实践等进行了更加深入、系统地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路局党校授予优秀学员证书。通过学习,细心体会,对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跨越式发展这一铁路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创造性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1、健全规章管理,规范管理标准
新的局成立后,组织有关人员将防洪、路基两方面的各种制度、标准进行梳理,制定了《铁路局防洪工作细则》和《铁路局路基工作细则》。两个《细则》的制定,在全路专业管理方面均属首创,标志着我局防洪、路基管理工作走在全路各局前列,为做好局的防洪、路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建立三级警戒雨量制度,确保汛期防洪安全
结合新局的具体情况,在原局二级警戒雨量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实行三级警戒雨量的设想,并组织全局有关人员认真研讨,建立了新局的三级警戒雨量制度。经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三级警戒雨量制度符合新局的实际情况,受到站段、车间、和工区的欢迎,并得以认真贯彻执行,使我局的汛期行车安全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防洪工作的重点和中心工作就是确保汛期行车安全,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全局提出了遇到险情“宁可错拦,不可错放,拦对有功,拦错无过,不拦犯罪”的防洪安全理念,受到原局长徐宜发的称赞,大大激发了工务职工心系安全、确保安全的主观能动性。
顺利完成年防洪预抢工程31件959.7万元,水害复旧工程68件3731.6万元。
3、科技防洪取得重大进展,建立防洪应急体系平台
两年来我局的科技防洪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共完成课题5项,获奖课题2项。《提速区段路基状态检查车的研究》通过铁道部鉴定,《防洪危险地点现场图像监测系统》、《桥涵淤堵和水害远程监测系统》、《工务防洪远程指挥系统》三项科研课题得到完成并顺利通过路局鉴定,《铁路防洪雨量远程监测报警系统》的升级改造已经完成,并进行试用性推广。《膨胀土路基分布、特性试验及数据库系统研究》获武汉铁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铁路气象预报服务系统》获气象局科技开发贰等奖。
经过近几年的科研攻关,我们已经相继攻克了信息采集、传输、监测、报警等技术难题,在年初,完成了科研课题的集成、升华,在互联网上建立了铁路局防洪网站—铁路局防洪应急体系平台。平台将依托互联网和局域网两大网络,实现随时随地掌控、科学决策抢险的目的,将我局的防洪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抓好重点工程施工
⑴京九线路基加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组织、督促工务段做好京九线路基加固工程施工,完成边坡加固、基床换填、台后涵背和“腰漏”地段注浆加固等方案得到实施并顺利完工。
加固前,京九线降雨量危及警戒值为30mm,有“小雨必慢,中雨必断,大雨瘫痪”之说,成为铁路局路基防洪工作的心腹之患。加固后,封锁警戒值提高到120mm,年月日降雨200.8mm,一小时最大降雨量59.7mm,年月日一小时最大降雨量82.9mm,均为特大暴雨,加固地段没有发生影响路基稳定的水害,年京九线首次取消了防洪危险地点。京九线加固方案的实施为解决粉土路基病害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的经验。
⑵抓好提速路基重点地段的加固工作。
在第六次提速及扩充提速资源区段,重点抓好提速路基加固标准、方案审查、概算审查和施工监控工作。确定了京广线“75.8”水害地段k802+300—k806+300的加固方案,扩充资源区段路基加固方案和浸水路基的反压加固得到细化实施,桥路过渡段的加固工作受到各级领导重视,正在紧张进行。
5、实施天窗修,确保路基大修任务安全优质完成
路基大修施工由于其深度、工艺的要求,特别是基床病害的整治施工,传统的做法都是在架空慢行条件下施工。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组织有关人员对路基大修各项施工的工艺进行研究、改进,要求除了需要修建横向排水设备以外,其他大修施工必须在施工天窗内进行,杜绝架空作业。施工工艺的改进和管理制度的建立,为路基大修施工的安全、质量提供了保证。
借鉴京九线路基加固经验,集中资金对新兖线文庄—满村区间的粉土路基进行加固,拿掉了这个亿吨通道上的软肋。两年来,共完成路基大修投资2563万元,没有发生任何安全、质量事故。
6、路基维修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抓住路局直管站段改革这一契机,督促、要求站段建立健全路基维修组织,稳定路基维修投入,取得明显效果。目前全局共成立路桥车间12个,路基工区15个,路基工157人,每年投入维修费用500万元左右,三级验收制度得到进一步规范和落实,路基设备的养护维修已经成为我局工务正常生产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路基维修开始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两年来,我虽然在业务管理、系统管理、科技防洪等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但主要成绩来源于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科里和站段的同志,做了大量而具体的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领导和同志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给予我更多的帮助,使我能在工作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年方针目标
年防洪路基工作的工作方针是“强化基础,狠抓管理,科技领先,确保安全”,围绕这一工作方针,要紧紧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实现路基大修施工和防洪安全年。
2、深化维修机制改革,提高路基维修质量
3、扩大站段管理权限,加快设备维修进程。
4、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确保工程安全优质。